养老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2023-04-30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养老问题社会调查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养老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来了,为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 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使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生活,了解生活,我们特地开展了假期实践活动. 我们的实践主题是关于农村老人的养老及日常生活等问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也越来越需要人们的照顾.但是他们的养老方式比较单一,除了儿女的养老就是国家的帮扶。所以我们针对老年人的问题展开了实践活动,总结来说老年人所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并且,有的家庭主要以务农为主,家庭条件没有多大改善,老人们的养老问题更不能达到保障. 二:政府帮扶的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对老人提供了养老帮助,每个月都会发放补贴.但是随着物价的上涨,国家的财政补贴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且老人容易患病,有时候需要大量医药费,而国家办的合作医疗大部分都只是在乡镇医院才可以报销,而很多情况乡镇医院是无法治疗的,所以只能去城市的医院,这就面临着昂贵的并且无法报销医药费,对那些无儿无女的老年人,是没有办法缴纳这部分医药费的. 三: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孤寡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调查显示,孤寡老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低于农村人平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给父母一些口粮,逢年过节送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孤寡老人”的生活 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但是面对这些问题的同时,政府也在尽力的优化政府的职能,进行健康讲座,预防老人患病;对待孤寡老人,政府会定期的派发一些生活必需品帮助老人更好的生活;同时村子里也会为老人提供一些断为老人提供方便:政府会不定期的去给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并且进服务,使老人可以生活的更好.同时我也希望政府可以加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政府要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医保范围,提高低保、医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享受到低保、医保待遇。同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对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高龄老人,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助。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党政府组织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之余,也让我了解到农村孤寡老人的出现,暴露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解决好农村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老人们可以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享受生活! 历山学院学生会社会实践部 秦伟斌

第二篇: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来了,为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使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生活,了解生活,我们特地开展了假期实践活动.

我们的实践主题是关于农村老人的养老及日常生活等问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也越来越需要人们的照顾.但是他们的养老方式比较单一,除了儿女的养老就是国家的帮扶。所以我们针对老年人的问题展开了实践活动,总结来说老年人所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并且,有的家庭主要以务农为主,家庭条件没有多大改善,老人们的养老问题更不能达到保障.

二:政府帮扶的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对老人提供了养老帮助,每个月都会发放补贴.但是随着物价的上涨,国家的财政补贴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且老人容易患病,有时候需要大量医药费,而国家办的合作医疗大部分都只是在乡镇医院才可以报销,而很多情况乡镇医院是无法治疗的,所以只能去城市的医院,这就面临着昂贵的并且无法报销医药费,对那些无儿无女的老年人,是没有办法缴纳这部分医药费的. 三: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孤寡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调查显示,

孤寡老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低于农村人平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

给父母一些口粮,逢年过节送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

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

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

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

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孤寡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但是面对这些问题的同时,政府也在尽力的优化政府的职能,进

行健康讲座,预防老人患病;对待孤寡老人,政府会定期的派发一些生

活必需品帮助老人更好的生活;同时村子里也会为老人提供一些断为

老人提供方便:政府会不定期的去给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并且进服务,

使老人可以生活的更好.同时我也希望政府可以加快养老保障体系建

设。政府要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

像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从根本上解决

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医保范围,提高低

保、医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享受到低保、医保待遇。同时

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对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

源的高龄老人,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助。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党政府组织人民群众的深切

关怀之余,也让我了解到农村孤寡老人的出现,暴露了我国人口老龄

化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解决好农村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政府和

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老人们可以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享受生活!

历山学院学生会社会实践部秦伟斌

第三篇:关于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5月 调查地点:山东省临朐县龙岗乡 调查对象: 常住农民

调查人:张冠玉

调查内容: 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问题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口头采访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使之日益完善,服务于民。

调查步骤:

1、拟定问卷

2、发放问卷,口头采访

3、回收问卷,分析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60%多,但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社会 保障滞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妨害了社会稳定。农村医疗保障突破了农村社会 保障的死角也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新曙光。可是,农村医保正处在发展前期,问题迭出,势必 会阻碍其发展进程,调查其出现的原因提出建议解决问题使之更加完善,服务于民,促进我 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农村 农民 医疗保障 养老保险

前言: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中国社会保障 仅仅在城市开展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 有相 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在农 村, 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病至困返贫现象严重, “ 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 41%; 西部因病致贫者达 300—500 万。 农村的贫困户中 70%是因 病导致的。目前我国的农村的医疗保障形式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几种形式。 而我村现行的医疗保障形式是最初级的合作医疗。 农村社会保 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 80%的人目前及将来的生活 质量, 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其关键的内容。 随着越来越近的农村老龄化浪潮 (据报道, 2000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 1.28 亿, 占总人口的 10.2%, 至此我国已达到 10%的老年型 标准,预计到 2020 年将有 2.31 亿老年人,占总人口的 16.0%,2050 年达 4.12 亿,占总人 口的 26.1%。而我国 80%的老人都居住在农村) ,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

附: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

1、你对现行的农村医疗保障满意吗?() 1 不满意 2 较满意 3 很满意

2、你认为农村医疗保障的建立有必要吗?() 1 没有 2 有 3 非常有

3、你是否认为农村医疗给你带来了很多实惠?() 1 没有 2 较少 3 较多 4 很多

4、你认为农村医疗保障会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吗?() A 会 B 不会 C 不清楚

5、你现在最担心什么?() A 粮食不丰收 B 生病 C 子女的教育问题 D 其他(注明)

6、请问你对农村养老新政策是否有了解() 1 没有听说过 2 听说过 3 大概了解 4 非常了解,知道细则

7、你认为国家对农村养老等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 1 不大 2 比较大 3 力度非常大

8、你对社会福利的哪种类型最为关心() ,你有参与那一项() A 养老保险 B 最低生活保障 C 医疗保障

9、你是否自愿缴纳养老保险() A 是 B 不是

10、你认为农村医疗保障有发展前景吗?() 1 没有 2 有但不大 3 有且很大

一、我县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快速发展,农村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农村老年人口形成了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的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峻。面对新时期农村老龄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特点,我县各级党政部门对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老龄化等部门在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与改革、加强医疗救助以及维护老年人权益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我县是1992年开始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遵循“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原则,由于实行完全个人账户积累制,集中补助、政策扶持的力度不大,农民参保率不等。2003年以来,各镇逐步探索建立新型农保制度,强化了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的责任,提高了农民缴费参保的积极性,逐步推进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至2008年底,全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4000人,享受养老金人数2535人。

2、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条件逐步改善。我县农村老年人中现有五保老人3321人,已全部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他们的生活都得到了基本保障。至2008年底,全县农村共有敬老院14所,总床位2552张,入院老人2325人。2006年,集中供养能力达80%,今年我县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年均分散供养标准达2000元,集中供养达3100元。同时,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贯彻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通知》,明确将农村五保供养由原来的镇村集体经济供养转为政府的社会责任,从根本上保障了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农村老人集体供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3、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不断加快。当前,我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还是依赖土地和子女的家庭型养老。由于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家庭结构小型化,仅有老人、儿童的以及妇女留守的“空巢”家庭迅速增加。一些镇村“空巢”老人已占当地老年人总数的55%以上。随着土地养老保障功能虚化,家庭型养老功能的盖弱化,一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服务机构蓬勃发展,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老年活动室数所,社区托老所数所,寄养老人床位。

4、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文化生活有了良好基础。随着全县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老年人健康档案制度建立;村级文化室、万册图书室的普及等等,为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了基础资源。

二、我县农村养老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比城镇更加沉重,农村养老保障工作也遇到了愈来愈严重的困难与挑战。

1、一些领导对农村养老保障工作重视不到位。个别镇政府对养老保障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影响和重大意义缺乏充分认识,还没有把养老保障工作摆上应有位置,有的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实际工作往往排不上号;有的老龄工作机构不健全,队伍力量薄弱,统筹协调力度不强;部门、社会整体合力尚未形成等制约了农村养老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2、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而农村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等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我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特别在经济欠发达的镇,囿于财政困难,推行“个人、集体、财政共同筹资”的新型模式积极性不高。从总体上看,全县农村还未全面建立老年人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据调查,通过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救助方式保障基本生活的老年人比例很小,90%的老年人无法通过社会养老渠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部分农村老年人的贫困问题还比较突出。

3、家庭养老压力逐渐增大。我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是靠家庭养老。目前,家庭养老压力主要有:①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夫妇、单身老人大量剧增;②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结构形成“

四、

二、一”格局,导致家庭养老承受能力削弱;③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给农村老年人养老、照料带来困难;④子女敬老意识淡化。农村老年人作为家庭的创业者,为子女上学、盖房、结婚耗费了毕生精力,当失去劳动能力后,要靠子女赡养。多数子女能够尽到赡养义务,但是,有一部分家庭子女把老年人当着“包袱、负担、累赘”。在一些家庭中,存在“三重三轻”现象。即:“重小轻老”、“重葬轻养”、儿媳“重父母轻公婆”。

4、卫生保障制度不够健全。老年群体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病率比例增高,很多农村老年人没有医疗保障。我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刚起步不久,配套措施不够完善,保障水平不高,老人一旦生病,子女家庭负担加重,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老年人只能是小病忍,大病拖,这是农村目前养老面临的又一个突出问题。

5、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有些村干部不学法、不懂法,在征收“一事一议”统筹款时,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的文件精神办事,对待老年人视同家庭其他成员一样收费,没有优待和照顾,这样,老年人在家庭中不但需要子女赡养,还要承担“一事一议”等有关费用,这就加重了家庭子女们经济负担。

6、“空巢”孤独老人养老保障亟待关注。全县农村有60%以上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远走他乡,家里留下老人和小孩,有的连小孩也带出去就地上学,家里只有老人留守,农忙时有的子女能回家一趟,多数子女只有春节才回家与老人团聚。老人平时患病无人照料护理,有时只有邻居照顾。在日常生活中,农村空巢家庭老人感到很寂寞。他们感叹:“整年难见子女面,老了活得真受罪!”一部分孤独、特困老人家庭缺乏起码的劳动力,经济条件差,生活更加困难,经济救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已成为这些农村老年人的殷切期盼。

三、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对策建议

今年全国“两会”上,“民生”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在提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责任的同时,将民生问题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维护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权益,让广大农村老年人衣食无忧,精神愉快,安度晚年。是关注民生,推进“和谐老龄化”战略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此,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1、把农村养老保障列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期需要大力传承弘扬的社会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切实加强农村养老保障,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把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建立考核奖惩机制,从制度上确保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战略意义,从健全制度、优化服务、落实各项老年优待政策等方面,做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工作。动员组织各部门和基层相关单位,在全社会营造养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2、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需要尽快改革原有的农保制度,拓宽筹资思路,提高保障水平。加快探索推行新型农保制度。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我们建议:一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征用土地的农民率先实行。按照“原有生活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原则,用征地补偿安置费为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费,不足部分由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费中解决,以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二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镇、村(居),积极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采取“三个一”的办法。即:政府补贴一部分,个人缴纳一部分,社会赞助一部分来解决农村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三是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条件成熟一个推行一个,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只有建立了这种长效运行的保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3、加快健全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体系。病无所医,病无钱医,是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是农村老年人反映最为强烈的实际问题。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和完善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满足农村老年人基本医疗需求。目前,全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已建立,但是投保数额小,加之有的药品限制报销,农村老年人一般还是小病忍、大病拖,这就需要政府和个人提高医疗投保标准,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二要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城市医疗卫生下乡支农巡回义诊等活动,促进城区优质卫生服务资源向农村流动,为年老体弱、经济困难的老年人送医送药上门,设立家庭病床。同时,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三要完善城乡贫困老人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农村老年人大病救助基金,资金来源可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捐助、个人缴纳等办法来解决,为患大病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确保困难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的疾病得到及时治疗。

4、大力推行农村老人养老救助制度。建议政府安排一定资金建立对农村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特困老人的生活养老补贴制度,这是增强农村养老能力的补充,也是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的需要。根据政府财力状况,对老年人规定几个年龄段和补贴金标准。目前全县需要解决的是落实市政府文件规定的90-99岁“尊老金”问题,然后再扩大至80岁以上或7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贴金,不断加大对农村贫因老年人生活救助力度,让广大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5、积极维护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作用。目前,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作用仍将是不可替代的。目前,大批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村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传统孝道观念在青年一代农民中日渐淡化。若要孝道传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在全县深入开展子女对待父母要像爹娘爱幼,媳妇对待公婆要像女儿孝父母,女婿对待岳父母要像儿子敬双亲,干群对待社会老人要像小辈尊长辈的“四像敬老”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农村要提倡和推广签订公证《家庭赡养老人协议书》,建立激励和监督机制,使赡养协议书真正发挥作用,把家庭养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另外,对农村老年人在生活赡养、精神慰藉、住房、财产、再婚等方面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严加维护,对虐待或遗弃老年人的典型事例要严肃处理,重者要绳之以法,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6、促进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惠老、安民、功德无量的民心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养老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各级党政组织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扶持,才能使养老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当前,城区已积极探索、发展养老服务业,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要实现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应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老年人养老福利机构建设。增加政府投入力度,新建、改扩和整合养老福利机构,改善办院条件,增加养老床位,完善设施设备,规范各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推进。其次,要优化整合农村养老资源,积极支持集体、个人、社会团体兴建敬老院、老年公寓、康复院、老年人生活服务中心等福利设施,形成以供养农村“三无”老人为重点,逐步满足一部分老年人自费入院养老需求的农村养老新格局。

对于此次调查,虽然调查范围有局限性,但是对我自己而言是感受颇深。首先,我初步了解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思想,自己在社会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中都在无形的用运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其次,我认识到中国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如果任由农村的老人像现在这样生活下去,不仅是中国人性的退化,也是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大因素。最后,我觉得自己是真正以主人翁的地位来发现问题,并绞尽脑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虽然现在我还是一名学生,但是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培养道德品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第四篇:社会实践活动之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机电工程学院2015年暑假“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之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

班级:13级机械设计姓名:陈玉庆

学号:1302130437 日期:2015年

7月

4班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

摘要: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由于农村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差,加之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并且,有的家庭主要以务农为主,家庭条件没有多大改善,老人们的养老问题更不能达到保障,许多孤寡老人深受疾病的折磨却没钱医治,即使政府给与了这些孤寡老人极大的帮助,但是单靠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引起社会对这些老人的更多的关注,给与他们更多的关爱。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回避理由。

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分析

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这种以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将成为我们设计今天的农村养老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农村养老的形势基本可分为四种

(1)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当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趋势快、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支付能力相当有限,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尚处于温饱阶段,只有小部分达到小康水平,少数农村仍处于贫困状态。不仅地区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同一地区中的不同乡镇、同一乡镇中的不同村庄、甚至在同一村庄中的不同家庭之间,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较大悬殊。在这种情况,若完全依靠建立起统一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来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显然是不合实际的,因为一定的保障制度必须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因而当前我们仍有必要依赖家庭养老方式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2)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3)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4)储蓄养老: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一)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低于农村人平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给父母一些口粮,逢年过节送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二)精神没有寄托。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特别无助。老人最怕的是孤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孤独感,有事无人帮,有话无处诉说。他们常常一边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担心,一边为了生活还要辛勤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情感孤独。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文化娱乐活动, “空巢老人”活动空间十分狭小,孤独、压抑的情感有增无减。

(三)劳动责任没有减少。农村“空巢老人”除了需要负责全家的农事劳动,还要负责外出务工者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如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等,本来应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家务生活的重担,他们倍感心力交瘁,十分无奈。

(四)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老弱多病是自然现象。农村“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较普遍,许多人是多病缠身。尤其是老人得重病大病,沉重的医疗费用,使不少家庭陷入贫困境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比比皆是。不少老人由于治疗不方便和怕给子女添负担,往往是小病忍,大病拖,舍不得及时到医院治疗。

具体解决措施

(一)通过思想工作与法律手段并重的社会干预,使家庭养老得到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扶持家庭养老的政策措施。家庭养老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的经济负担,国家也应在此问题上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二)加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政府要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医保范围,提高低保、医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享受到低保、医保待遇。同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对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高龄老人,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助。

(三)加快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发展。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要结合实际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善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要新、扩建一批乡镇养老院,接纳更多的老人进来养老。对于不能进养老院的老人应由政府出资建设困难老人集中居住点,专门用于赡养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政府要根据情况部分和全部负担农村老人的生活、医疗费用。

(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全社会都要注重加强对孝文化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宣传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村民公约的全面推行、落实好家庭赡养协议书,由村组织、老年协会督促子女赡养老人,按时付给生活费,对尊老敬老的群体和个人要大力表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第五篇:社会养老问题的发展趋势

社会养老体制的建立

摘要

一个国家的发展并不只是看它的经济如何发达,更多的是看它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情况及其前景怎么样。我们的国家处在发展国家的行列,经济上的发展已经被很多国家所认可,这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怎么样呢?我想就我国的社会养老问题来纵观我国的社会事业的发展现状。

社会养老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更好的完善、和发展社会养老事业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国的发展状况,这个问题更是有很大的必要拿来好好研究一下。使之不仅成为国家的任务,而是每一个公民自身的义务来履行。

关键词:顺平民政事业服务中心、 老龄化及其养老现状、社会养老体制发展趋向、前景

一、 顺平民政事业服务中心:

2011年4月21日,我校社科部多名老师及其各班学生三十多人去到保定市顺平县民政服务中心进行参观调研活动。下午两点多的时候我们的队伍终于抵达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地。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参观、以及院长对各项服务体制的介绍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这次调研任务。

活动行程:

在我们抵达顺平县民政服务中心以后,受到了院长的热情接待并召开接待会详细的介绍了此中心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辉煌成就。之后我们在院长的亲自带领下依次参观了老年人文娱活动中心、院内餐厅以及整个服务中心的远观建设规划图。之后我们以每两个人为一组深入到老人的寝室与老人促膝长谈。深刻细致的从现实中寻找问题,搜寻经验。下面是我们此次调研活动的收获以及依据社会现状所得到的结果。

顺平县民政服务中心简介:

顺平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截至2009年底,全县有60岁以上的老人4.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而且重点优抚对象多、五保对象多。以往全县敬老院、光荣院等民政事业服务机构布点散、规模小,全是分散管理、独立运行,费用较高,给县财政造成很大压力。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解决好全县的政策供养人员养老问题,在河北省、保定市财政部门的支持下,顺平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研究,推行了“五院合一”的养老敬老模式。即将全县光荣院、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军休干服务中心、优抚医院等五类养老机构整合在一起。五院整合之后,全县共减少管理班子5个,减少管理人员22名,每年节约管理运行费上百万元。“原来,各乡镇都有养老院,有的养老院虽然只有四五个人,也需要设置一个管理机构,建一个锅炉,配备一个餐厅。现在,五套班子合并为一套,效益发挥到了极致。”张恒说。

为了保证五院整合后的正常运转,顺平县财政从三个方面建立了资金保障机

制:一是在年初预算编制中,每年安排“五院合一”项目资金100万元;二是为保证每名入住老人的基本生活,县财政按照每入住一名老人每年配套发放840元生活费,2009年至2010年共拨付23万元;三是为保障中心正常运转,县财政每年将该中心水、电、暖气等费用纳入财政预算,2009年至2010年共为该中心拨付上述费用60万元。

资金集中捆绑使用,为“五院合一”项目的顺利建设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近年来全国养老体系不断健全,制度日趋完善,顺平县“五院合一”项目被列为民政部“霞光计划”项目、社会福利中心项目、中彩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顺平县经过努力,共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580万元,为“五院合一”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整合各项财政资金的同时,顺平县财政还广泛吸收社会赞助,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经过民政部门的努力,成功争取到香港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先生的大力资助,累计捐资270万元。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顺平县财政局为“五院合一”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在项目审批、资金拨付过程中尽量减少环节,加快资金周转,有效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并为该项目直接减免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00多万元,促进了全县养老敬老事业的顺利开展。该中心实行统一管人、统一管钱、统一管医、统一管安全、统一管思想、统一管服务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在国内养老事业中成为样板。

基于以上种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最终把顺平县民政服务中心打造成全国闻名的养老国家机构。所以2011年2月2日,农历大年三十,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考察慰问,并同这里的老人们共度新春佳节。考察慰问期间,总书记对顺平县“五院合一”的敬老养老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现状

据调查,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4亿,已超过我国人口的10%,我国已经真正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另据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000万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急需照顾,所以,如何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事业成为了我国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当然这也是社会福利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在搞好的社会养老事业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家庭养老历来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迫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家庭养老出现了以下诸多问题:

赡养和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养老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 子女与父母关系疏远,给父母提供的生活保障水平低;

2、 多个子女在供养老人时相互推诿,逃避责任,致使老人无人供养;一些经济困难家庭无力供养父母;

3、 某些子女对父母感情麻木,不赡养甚至是虐待父母;

4、 家庭养老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一个统一的、覆盖广泛的养老机制。

所以家庭养老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了,这就需要社会和政府承担起我国的养老重任,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事业,使老人们真正能够“老有所养”。虽然我国的社会养老已初具规模,但其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许多养老机构硬件条件不达标,管理比较混乱,服务质量差等现象比较普遍,致使许多老人即使进了养老机构也无法安享晚年。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政府部门不够重视,当前基层政府的政绩观念仍是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养老这种公益事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专门的部门对社会养老机构进行引导和管理;

(二)资金来源有限,养老事业是一种非赢利性的公益事业,所以社会资金来源少,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部门的拨款,但税费改革之后基层政府的财政大受影响,这样就无法保障养老资金的持续供给。

以上诸多制约性因素将使得社会养老事业步履维艰。所以建立好完善健全的社会养老体制成为了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三、社会养老体制合理建设

依据社会老龄化的严峻现实以及他们的成功给我们的社会养老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一个参照。一定要以最合理的方式发展养老事业。要想更好的完善养老体制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养老一体化很重要,像顺平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学习,使养老范围集中起来,减少资源不必要支出,同时也可以把不同性质的社会老人群体集中,即“五院合一”思想的成功实践,有利于取长补短的可持续性发展。

2、提高政府重视是推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前提。政府领导层要认识到社会养老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社会养老纳入议事日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推进社会养老的相应政策,统一养老标准,设立专门部门进行监管和引导,要明确责任,细分任务,将社会养老事业做细做实。

3、制定相应制度是推进社会养老事业的保障。尤其是资金运作上的合理性,政府要加大对社会养老的资金投入,同时也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政府的决策,甚至是像杨受成一样参与进来,即使我们只是一点儿的绵薄之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4、另一方面就是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借鉴经验是推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关键。要通过媒体加大社会养老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养老的认识程度,鼓励企业及个人积极参与到社会养老建设中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养老事业的经验,将好的政策和模式引入到我国的社会养老事业中来。

四、社会养老的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老龄化的步步紧逼,国家决策者们越来越认识到搞好社会养老事业的重要性。国家财政更是加大了对于各级民政服务事业的投入标准。在各市县建

立好养老院及其各种的养老设施。来源于计划生育的影响及生活状态的快节奏使得家庭养老越来越困难,所以国家及其整个社会都在谋求如何更好的发展养老事业的解决方案。

从国家决策者的角度而言是尽自己的领导地位宏观上调控养老事业的发展,而就大众而言就是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支持和拥护。这样社会养老机制的建立才能更加稳固,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还有目前国家实行的“星光计划”也告诉我们国家其实已经很重视养老问题的解决,使得大家对未来的养老问题的合理解决多了更多的信心。

综上所述,中国的社会养老事业虽然还是处在不成熟的幼年时期,但就其总体的发展态势还是比较乐观的,要想做好这一课题不仅需要政府的单打独斗,它需要我们每一个国民贡献出自己的真实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打胜这场社会养老的硬仗。

参考文献:

http://baike.baidu.com/view/191204.htm 、

《社会福利事业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上一篇:医疗事故鉴定陈述材料下一篇:榆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