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教版信息技术第五册

2024-05-04

龙教版信息技术第五册(通用5篇)

篇1:龙教版信息技术第五册

第五课 跳动的小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了解图层的概念,能够创建多个图层,分层放置元件;

◆在动画的创作过程中能够合理利用图层的隐藏、锁定等操作; ◆掌握运动引导图层添加方法,会画引导线,制作运动引导动画; ◆会使用运动引导动画进行创作,表达主题。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源程序的分析,教给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运动引导图层中引导线的画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跳动小丑动画制作,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正确评价的意识,引导他们学会乐于被人欣赏与欣赏他人;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运动引导动画,通过具体实例展现运动引导动画的制作方法,进一步理解时间轴的不同图层的作用,从而制作出各种运动效果的简单动画作品。

【学情分析】

在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Flash的界面和基础操作,理解了Flash动画中的时间轴、图层、帧、关键帧、面板等预备知识,能够制作出逐帧动画、形状补问动画、动画补间动画。如何利用Flash制作出符合自己需要的动画是学生非常迫切想要知道和掌握的。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成为一种动力,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重点】

1.图层的相关操作,理解不同图层中对象的排列顺序; 2.对运动引导层、被引导层的理解; 3.引导线的使用。【教学难点】

对运动引导层与被引导层的理解; 元件中心点与引导线的端点的重合。【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境:展示“跳动的小丑”动画,供学生欣赏。

2.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动画的基本组成,指出物体运动除直线运动外,还有曲线运动,展示本节课题。学生活动

欣赏动画,了解动画组成,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教师给出动画补间动画与运动引导动画的源程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出任务:要使运动对象沿特定路径运动,就必须增加一个引导图层,同时为方便动画的制作。我们还可以建立多个图层,将不同元件放到不同的图层中,还可以

对图层进行重命名、镇定、隐藏等操作。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进一步了解图层、引导图层概念。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 阅读教材,自学图层的创建,重命名及锁定的操作方法,导入小丑图片与舞台图片。创建小丑沿直线运动的动画。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鼓励完成快的同学当小组长,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学生。3.布置学习任务二

通过分析“跳动的小丑”动画源文件。学习添加运动引导层,绘制小丑运动轨迹,创作运动引导动画.

向学生提供网上学习资源,如太平洋电脑网站、硅谷动力网站等供学生学习使用。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一 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2。结合教材及网上教程完成任务二 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出各组制作引导层时出现的问题,协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师活动

1.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归纳出制作运动引导动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引导线不能与元件在同一个图层。

引导线要用连续的曲线,中间不能有断开。元件与引导线没有咬合,小丑无法沿引导线运动。——图形元件的圆形中心点分别对准 引导线两头。

2.引导学生跳出本课,将动画制作主题引伸到生活的其他事物运动中,如制作秋风吹落叶、大雁南飞、舞动的风筝等动画。学生活动

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教学反思】略

篇2:龙教版信息技术第五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不同的视图类型进行阅读。◆学会页面设置的方法。

◆学会对文档进行加密保存和云文档保存的方法。2.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对文档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生探究文档加密保存的过程,掌握对文档进行保存的新方法。◆通过学习拼写与语法检查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与技能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体验亲情,形成感恩回报的意识。

◆通过对文档的操作,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信息保护意识。◆联系自身实际,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意识。【教学重点】 页面设置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页面布局的合理设置及视图的几种效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1.欣赏小视频;提出问题:你们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读书。出示他们各自的特点。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并回答问题,通过老师介绍讲解对w ps软件有进一步的了解。教师活动

2.引入新课:展示读书的方式,操作w ps的运行方式和界面与小学学习的Word相同之处,运用w ps软件来一起读书。打开文章《忆读书》,明确教材中宋体字是学习的知识点,楷体是知识的扩展,黑体字是本节课知识要点,也就是学习任务。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并倾听运行w ps软件步骤的简单介绍,强调阅读教材时,应该注意书中文本不同字体,代表着不同意义,明确学习任务。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1.任务一:

提出问题:A.如何打开“忆读书” 文档,打开方法与我们学过的w o r d不同在哪?

B.w p s的视图方式在哪?共几种?每种视图方式的效果是怎样的?默认的视图方式是哪种呢? 任务要求: A.打开“忆读书” 文档。

B.打开视图的功能,并将每个视图方式尝试一遍。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尝试操作,在操作四种视图显示过程中,看哪种方式适合自己。探讨其他方式的用途。教师活动 2.任务二:

提出问题:A.如何改变纸张方向。B.如何设置纸张大小。C.如何设置页面边距。打开页面布局,引导启发学生观察打开的纸张方向,大小,边距等对话框里的功能设置。指导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阅读教材,完成业面布局里部分任务。任务要求:

A.将纸张设置横向。B.纸张大小为B5。

C.页边距上下为2.5cm,左边距为3cm,右边距为2.5cm。学生活动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教师直观演示操作,明确操作要领。设置纸张方向,大小和页边距后,归纳知识点,主动发现问题,分享并解决问题所在。教师活动 3.任务三:

生活中我们一本书读不完时会用书签儿做标记,那w p s阅读时怎样快速地找到上次阅读的地方呢? 你出问题:

如何打开书签儿?打开 “书签”命令,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此功能,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完成书签儿任务。

任务要求:将现在读的位置添加上书签。学生任务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就是直观演示操作,明确操作要领。将《忆读书》一文加上书签。同时,小组探讨书签功能新领域。将“书签”运用到不同地方。教师活动 4.任务四:

提出问题:A.如何利用“拼写和语法检查” 工具,对全文进行检查并修改? B.打开“拼写和语法检查” 功能,并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完成“拼写和语法检查” 任务。

任务要求:A.将波浪线忽略掉。B.试着将语法错误订正。学生活动

结合教材及在老师引导下完成“拼写和语法检查”。将《忆读书》一文中带有波浪线,但没有语法错误的字词忽略掉。尝试将错误的语法订正过来。教师活动 5.任务五:

提出问题:A.如何使用云文档保存?教师展台演示。B.如何修改完成的文档进行加密保存?

引导学生找到设置加密的命令,你四人为小组阅读教材,讨论完成各自文档加密,密码由每个学生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和当天上课时间组成。之后小组成员互相打开加密文件。组与组之间进行速度比拼。教师巡视指导。任务要求:A.进行云文档保存。B.将自己阅读的文章加密。学生活动

细心观察,动手操作, 生成云文档保存。以小组间竞赛的方式完成任务B。将自己阅读修改过的《忆读书》一文加密。三,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部分操作,对操作进行补充。2.启发你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篇3:龙教版信息技术第五册

一、模仿段式写话

——《北大荒的秋天》小练笔教学设计

[原文再现]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并辨别总分结构的段式特点。

2、能主动留心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感受其中的乐趣。

3、能尝试运用总分段式描写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内容。

[设计理念]

依据课标精神,3~4年级应在低年段写话的基础上进行作文起步训练,以片段教学为主,不拘文体,不必成文,让学生自由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北大荒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真挚感情。课文的第4自然段主要讲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北大荒秋天的美,不仅仅美在景色,更有它物产丰富的美。这一段文章的结构是总分结构。

[教学设计]

一、读写结合,从读悟写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哪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双横线画出来。原野上有什么呢,找出来读一读。

指导学生找到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并理解“热闹非凡”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你喜欢北大荒的原野吗?

3.齐读第一句,分组读2、3、4句,通过自己对北大荒原野的感受,体会原野上色彩的热烈:

数量之多。(金黄的大豆、黑红黑红的高粱、红得像火的榛树叶子)

4.再次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此刻的大豆仿佛在笑什么呢?高粱又在唱什么歌呢?

小结:这一段中,作者先概括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通过写“大豆、高粱、榛树的叶子”,具体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表现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二、引导观察,以说扶写

1.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的同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我们的课间活动有哪些形式,同学们玩得开不开心?

2.组织交流,描述课间活动的情景。

3.大家发现,课间有哪些不同的活动类型?

——按照场地分:走廊上踢毽子的;塑胶场地上踢足球的;篮球场上打篮球的;联合器械场地去玩联合器械的……

4.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其中的一个活动情景吗?(交流时,不断补充完善,再现课间活动的快乐情景。通过指导交流一个活动,引导学生能在描述其他活动时能关注同学们的表现、感受。通过交流提炼出课间活动热闹非凡)

如聚焦抢点游戏,在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大家的表现:抢点时,大家跑来跑去,交换位置。趁抢点的人不注意的时候,一边眨着眼睛,一边用非常轻的声音示意对方和自己交换一个位置。交换成功后,就会嘻嘻哈哈地笑,用来吸引抢点人的注意力,让另一边的同学成功交换位置。

三、学用段式,描写生活

1.课间活动这么热闹非凡,大家能把我们的课间活动写下来吗?像《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那样,选两到三个活动写一写。

2.学生练习写作。

3.评讲交流。选择典型片段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课堂朗读、优秀习作墙面展示……)

四、拓展延伸

继续观察、留心身边的世界,在以下场景中任意选择一个,用总分段式的结构写下来,再和大家一起交流。

——节日的大街

——学校的跳蚤市场

——联合器械

——节日的公园

……

[例文欣赏]

1.课间活动真是热闹非凡。一号楼后面,好多同学在打乒乓球呢!圆圆的乒乓球一会传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大家打得可激烈啦!突然,一个同学趁另一个同学不注意的时候,猛地一抽,球好像出膛的子弹,“啪”一声飞向另一方的台角。“哇,太棒了!”围观的人欢呼起来。再看水泥球场上,还有好多人在跳长绳呢。“啪啪啪……”白色的长绳飞舞,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穿跳,围观的人呢,不断地发出欢呼声。校园里到处是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2.学校操场上有很多同学们喜爱的活动器械,在学校的最北面有两个单杠。单杠的柱子是蓝色的,上面的横杠则是黄色的,色彩很鲜艳。一个小男孩跑了过来,只见他身体一跃,用脚钩住杠子,身体一挺,人就翻了一个身,可真有趣呀!在学校的南边,有一个红色的荡脚,你站在上面,双手抓住扶手有节奏地推动,双脚就飞了起来,如果你脚上用力一些,双脚会越荡越高,整个人都像飞起来了。活动器械真好玩呀。

二、模仿写法写话

——《石榴》小练笔教学设计

[原文再现]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肾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石榴》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从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感受不同水果的特点。

2.能了解可以从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描写一种水果。

3.能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设计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把握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联系。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语段,我们在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巧妙抓住语言学习的范例,设计仿写。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该避免机械的写作技能训练。对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更是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之情趣的积极性,不能把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变成纯粹的写作技巧训练过程。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训练重点是观察,训练形式是素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产生写作素材,组织片段训练。片段训练的过程,应该从内容入手,在写清某一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运用渗透,

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写作能力。

[教学设计]

一、读写结合,从读悟写

1.师生引读3~4小节,你喜欢石榴娃娃吗?

(在学生的介绍和评价交流中,共同讨论明确课文中从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介绍石榴。)

板书:

颜色: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成熟以前: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

样子: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果肉:玛瑙般紧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2.读读课文3~4小节,看看书上的插图,如果这是一个水果展销会,你能给成熟了的石榴娃娃作个产品介绍吗?你也可以自己当石榴娃娃,给大家作自我介绍。

(学生根据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运用书上的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小结:在作者笔下,石榴成了可爱的石榴娃娃,作者通过对石榴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的介绍,让每一个同学都喜爱上了石榴娃娃,恨不得马上尝一尝呢。

二、拓展阅读,深化感受

1.读一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和《石榴》比一比,它们在写水果时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我爱故乡的杨梅(王鲁彦)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2.在水果展销会上,你能像介绍石榴那样给杨梅作个产品介绍吗?

三、引导观察,以说扶写

1.每个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桔子,先仔细观察,说说桔子的大小、颜色、样子。

(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视觉、触觉、嗅觉等方面全面观察;一方面引导学生像《石榴》一文,充分发挥想象,用打比方的方式来描绘桔子的大小、颜色、外皮等)

2.每个学生剥开桔子皮,仔细观察,并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说一说。

(引导学生关注桔子的香味、果肉一瓣一瓣紧偎的特点)

3.试着剥一瓣桔子放进嘴,品尝味道,并说一说。

(在充分的交流中不断丰富感受,学习表达)

四、整理成段,以写促思

1.经过我们的观察讨论,你能像《石榴》那样用一两段话把你刚才的发现写下来吗?

2.学生练习写作。

3.评奖交流。选择典型片段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课堂朗读、优秀习作墙面展示……)

五、拓展延伸

继续观察、留心身边的水果,任意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也用这样的方法写下来,再和大家一起交流。我们一起组织一次水果大评选活动,看看谁笔下的水果最诱人,谁笔下的水果最有特点。

[例文欣赏]

桔子没剥开时圆圆的,像个小人儿的脑袋。橘黄色的它在灯光的照映下,显得闪闪发光。我真想把它剥开来吃一瓣呀!我拿起桔子闻了一闻,味道淡淡的、香香的,格外诱人。我剥开桔子的外皮,只见桔子宝宝像一瓣瓣蒜头站在菊花中,显得亭亭玉立。这个桔子大约有10瓣,像10个小兄弟挨挨挤挤地议论着什么问题呢!我又用鼻子闻了一闻,这次,我闻到的味道可不同寻常,这味道浓浓的、甜甜的、香香的。我轻轻拿一瓣放进嘴里,一开始感觉凉凉的,用牙嚼嚼,甜津津、凉丝丝、酸溜溜的,真是沁人心脾,满口生津呀!

篇4:龙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教案汇总

初识多媒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

了解多媒体发展历程;

了解多媒体信息类型及特点; 会对身边的媒体归类整理。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多媒体作品带来的乐趣;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多媒体技术在提高交流效率和促进合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正确评价的意识,引导他们养成乐于被人欣 赏与欣赏他人良好习惯;

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精神。【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本书的开篇课程,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的一些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1观察生活,寻找身边的各种媒体进行归类整理为理念展开教学,教学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

引导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多媒体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信息素养。【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中经常会角到多媒体知识,但对于多媒体基础知识的正确含义,可能还不是很 明确。如何对多媒体信息归类整理是学生想知道和要求掌握的。学生对多媒体应用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

1.对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概念的理解;; 2.掌握多媒体信息类型及特点 3.对身边的媒体归类整理。【教学难点】

掌握多媒体信息类型及特点;对身边的媒体进行归类整理。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学习法、情境导人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境:教师展示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课件,课件内容有动画、视频、音频、文本信息 等。从课件内容中你看到了哪些元素?你能对这些元素分类吗? 2.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课件内容中元素的组成,提出课题。教师出示课题“初识多媒体”。学生活动

通过欣赏课件,让学生探讨课件内容构成的元素的问题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谈到媒体,同学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得到的信息都是通过不同的媒体获悉的,同学们能够 通过许多的方式来关注我们的环境,那么大家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没有:我们借助的工具是什么?它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今天老师就与同学们一同进人多媒体世界,来共同探究多媒体。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进一步了解多媒体的相关知识。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

阅读教材,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含义。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合作学习。3.布置学习任务二:

阅读教材,理解多媒体各种信息类型特点:,让学生结合教师课件分析:一共有几种媒体?分别是什么媒体?

4.布置学习任务三。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奖环境保护的媒体资料并对媒体进行归类整理,以组为单位展示搜集的资料(资料可以用作品的方式呈现)。学生活动一 1.独立探索

学生通过看教材及教师准备的课件,了解媒体及多媒体的相关知识。结合教材完成任务 2.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结合教材及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二。需要学习的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才有利于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纠、组,小组成员共同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可参与学生的讨论并适当点拨。让学生在欣赏动听的音乐及有趣的动画的同时解惑,并通过小组讨论,自学 教材得出结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教师活动

1.引导和激励各组探究学习,教师只是点到为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归纳得出结论。

2.对于多媒体类型中常用的文件格式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o,3-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媒体信息归类整理。适当点拨“博弈舞台”中问题的解决方法矿。,学生活动

组内交流,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或组间合作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教师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新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总结过程中以身边的媒体为主线,强调不同媒体的信息格式区别及特点,但要注意知识点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2.完成“各显神通”及“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第二课 寻找“丹顶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逐步掌握ACDSee看图软件的图片浏览功能和分类管理功能;通过趣味性实例操作,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尝试了解ACDSee的各种功能;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向往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给学生搭建感受美、创造美的情境;确立学生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习多媒体知识的基础上,多媒体软件使用方面第一次尝试,是从理论学习向软件操作的开始,为今后学习多媒体常用软件操作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ACDSee是一个图片浏览软件,其内容日益丰富,但图片浏览是其基本功能,是学生学习使用ACDSee软件的的基础,ACDSee的浏览器和查看器的基本功能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但其扩展极其丰富。要为不同群体的学生搭建一个拓展平台,以此体现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学生特点来看,这个年龄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有一定的自学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对呼像文件的浏览和管理技能。教学重点:ACDSee浏览、查看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掌握ACDSee扩展功能:日历、整理、分类、收藏等工具的使用。教法选择: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境:展示 “丹顶鹤”的图片

2引入新课:引导学生使用ACDSee 软件查看图片,从而了解和学习ACDSee软件使用方法。

二、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探究 1任务之一

使用ACDSee的查看器来查看“丹顶鹤”图片的操作方法。2任务之二

用ACDSee的浏览器来查找“丹顶鹤”图片的操作方法。3任务之一

通过文件查看方式来显示文件相关信息的方式筛选“丹顶鹤”图片的操作方法。4任务之一 通过“日历”的“事件视图”功能来查找“丹顶鹤”图片的操作方法。5任务之一

为了方便以后的管理和查找,对“丹顶鹤”图片设置属性→数据库信息。6任务之一

使用ACDSee对压缩文件进行浏览的操作方法 学生活动

1以小组赛的形式进行。

2小组内交流、讨论使用ACDSee查看器和浏览的区别。3完成任务三,对慢的小组进行帮助。4同桌之间的交流,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5对文件进行分类和整理,让学生体验快乐。

6使用ACDSee软件浏览压缩文件中的图片,感受成功之美。

三、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的总结,对比各种方法的区别,提高工作效率。让学生完成“各显神通”作业内容。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学生完全掌握了使用ACDSee软件浏览图片的各种方法。

2、由于是初学,学生对合作意识不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引导他们尽快的走进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上来。

第三课

学做魔术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主要学习ACDSee编辑模式的启动方法及各种编辑工具对图片的编辑和美化操作。②会利用ACDSee的批量处理功能高效地对批量文件进行改名、格式转换、旋转等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ACDSee软件的学习,掌握运用ACDSee软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操作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利用ACDSee的批量处理功能高效地对批量文件进行改名、格式转换、旋转等操作。

教学难点:会利用ACDSee的批量处理功能高效地对批量文件进行改名、格式转换、旋转等操作。教材分析

作为一款优秀的看图软件,ACDSee软件能快速、高质量显示所支持的各种图片。在一个处理数码影像方面,更是我们得心应手的编辑工具;其拥有最为常用的剪切图像、锐化、曝光调整、色彩调整、旋转等功能。其批量处理功能叶让人振奋不已!学情分析

本节课时ACDSee软件学习的第二课,时在掌握了ACDSee的浏览功能后,对图片进行编辑和美化的学习。本课采用实例讲解的方法,让学生体验ACDSee强大的图片编辑和美化功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欲望。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编辑模式下的各种编辑工具对图片进行编辑和美化。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各种编辑工具对图片进行编辑和美化。

教法选择 实例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境;展示配套光盘中一张通过扫描仪导入到电脑中还没有进行处理过的图片。这张图片的版面,角度,颜色,画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2.引入课题;使用ACDSee软件来编辑和美化这张图片。学生活动 观看素材图片,明确本节知识内容。

二、新知讲解,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生任务一 结合教材,指导学生独自学习ACDSee编辑模式的启动方法。

2.布置学习任务二 打开“素材资源”文件夹中的图片素材,利用“旋转”和“裁剪”工具对图片素材进行角度和大小调整;利用“相片修复”工具修复图片素材的破损部分;利用“曝光”工具调整素材图片的亮度;利用“清晰度”工具调整素材图片的清晰度;为素材图片添加字;保存美化后的图片。3.布置学习任务三

4.对配套光盘中的四张素材图片进行旋转、重命名、文件格式转换等批量编辑制作。学生活动

1. 学生参考教材内容,ACDSee编辑模式。这部分知识点实用性很强,要引导学生尝试三种不同环境下的启动方法。熟练掌握后即可以提高不同环境下启动ACDSee编辑模式的速度。2.结合教材和教师讲解,学生组内互助完成图片素材的旋转、裁剪、修复、添加文字等编辑操作。

这部分操作流程比较长,要鼓励不同层次的同学互助协作完成..。知识积累丰富的同学可以尝试完成“各显神通”中的第二个作业。

2.学生小组内通过协助共同完成对四张素材图片饿批量旋转、重命名和格式转换等操作。操作前腰梳理学生思路,归纳出四张素材图片哪些方面需要调查,不要盲目操作,要做到目标明确。

一、学生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填写“成长基石”中的学生自我评价表,检验学生新知掌握情况,以帮助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2.引导学生制作个性艺术作品。3.组织组内同学进行作品展示活动。学生活动

1.完成“各显神通’作业内容。2.填写“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3.组内开展个性艺术作品展示活动,做好活动记录,并保存到“成长基石”文件夹。

第四课 凝结震撼的瞬间

一、设计思想 本课中,我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利用所有学习手段,通过完成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所力求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完多媒体的基础知识及ACDSEE软件基本操作基础上,对图形图像文件的综合应用。是将静态的图片转变为动态的媒体形式。在多媒体制作中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认知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概括、归纳和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新技能、新知识的能力也较强。学生对多媒体相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加上教师为学生准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手段,因此可以大胆让学生们自己探究学习。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能较熟练使用ACDSEE软件制作多种格式的电子相册;对多种媒体格式文件有一个初步了解。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热爱校园、热爱国家的情感教育。

4.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参与研究意识,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增强他们学好知识、掌握技能的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ACDSee完成制作电子相册;

(2)教学难点:以“视频或VCD”的形式制作电子相册

六、教法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情景导学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如小组合作、F1帮助、网络教程及教师引导等手段,点拨部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4’)老师活动:演示以四川汶川强烈地震为主题的“凝结震撼的瞬间” 课件,配有“让世界充满爱”主题曲。加上教师富有感情旁白。

学生活动:情感受到强烈震撼,由兴趣引发萌动制作电子相册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课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引出课题:用ACESEE软件制作电子相册。(2)自主学习,探索新知(10’)老师活动:明确目标,布置任务和要求,求助热线:

1、同桌研究;

2、小组协作;

3、F1帮助;

4、网络教程()学生活动:开放式探究性学习,并借助以上方法来帮助来完成任务。并演示作品,互相评价。老师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找较好的同学演示操作,点评学生作品,给予鼓励性评价,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开放式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素养,也拓展了知识面,学会了借助于其它手段来完成任务的方法。(3)归纳小结,点拨要点(5’)老师活动:提问。

学生活动:总结归纳制作相册的一般过程,老师活动:教师点拨重要的知识点和学生经常犯错误的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与点拨,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即突出了重点,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4)任务驱动,实战演练(10’)老师活动:布置两个任务,任务一:制作屏幕保护程序(.scr)并演示操作;任务二:制作Flash格式(.swf)幻灯放映文件并演示放映;并提出任务要求,提供学习方法与帮助手段。学生活动: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实践操作,小组探究学习完成任务并演示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训练,使用学生能较熟练应用ACDSEE软件加工和制作简单的幻灯放映文件了。已经能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使学生颇有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大大增加了自信心。同时进行热爱自己校园的情感教育。(5)拓展训练、巩固提高。(12’)老师活动:以“北京奥运”为题材,用“激将法”激励学生继续完成较高难度的任务:布置任务三和任务四并提出具体要求。

学生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利用多种学习渠道,完成任务。并能操作演示与互相评价。老师活动: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作品优点与缺点,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把本节的学习内容进行升华,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作品分组展示、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也培养了学生们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6)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3’)

老师活动:提问,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这节课的收获,学生活动:并在老师的点拨下,说出制作电子相册的方法、输出格式及美化相册? 老师活动:设置思考问题--如何将我们的作品刻录成VCD或DVD光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同时强化了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把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体系。

八、媒体应用

硬件环境:极域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件环境:Windows XP操作系统、ACDSEE10软件、极域多媒体教室软件、FLASH播放程序及视频播放程序等。

提供资源:教师自制课件,汶川地震、二中校园风貌及北京奥运图片素材;

九、教学反思

本课中,我用任务驱动作为“导火线”,从应用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素材选择与搜集,如校园风貌、北京奥运、四川地震等素材,这些素材的选择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还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学习方式与手段,特别是网络教程与F1帮助功能的使用,会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快,信息量更大,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第五课

精彩的影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超级解霸主界面上常用工具按钮的使用方法;

◆掌握使用超级解霸播放视频和截取视频片段的方法;

◆掌握使用超级解霸截取图像的方法;

◆了解超级解霸播放音频文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播放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生活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通过完成“各显神通~博弈舞台”栏目中的任务,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 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使用超级解霸软件对视频进行播放及简单处理,该软件是一款国产 软件,它可以播放多种格式的媒体文件,也是比较直观的播放软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不 会感到有太多的困难。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对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理解、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已经有一 定的基础,本节课内容鲜活生动,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学习有主动性,为学生学好这一节

课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

1.掌握超级解霸播放视频的方法;

2.掌握超级解霸截取视频片段及图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超级解霸截取视频片段及图像的方法: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演示讲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境:用超级解霸软件播放“风光.mp9~其他风光.mp9”及播放动听的音乐让学

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入课题:播放视频及音频文件的软件有很多,如超级解霸、暴风影音、金山影霸、千千

静听等。今天我们就以超级解霸为例来详细讲解播放视频、音频文件以及截取视频片段的方

法,导出本课主题。

学生活动

欣赏视频及音频的同时,了解超级解霸的界面,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启动超级解霸,让学生观察超级解霸主界面,通过观察让学生对超级解霸的 主界面有初步的了解。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进一步了解超级解霸主界面,说出熟悉的按钮,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

通过阅读教材,掌握播放视频文件的方法,学会用全屏幕播放的方法。

2.指导学生以小组(每小组四人)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3.布置学习任务二

播放视频文件中如何截取某个片段并保存下来呢?

4.布置学习任务三

将视频中漂亮的画面截取下来。

5.布置学习任务四

将视频中连续的几张画面截取下来。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上机练习完成任务一。

2·结合教材上机练习完成任务二。在学习过程中,将操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

3.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完成任务三和四。

4·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之后进行讨论、归纳其操作过程,将完成

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老师。

教师活动

1·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

动,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

2.收集各组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3·引导学生在掌握课本内容后,继续探索用其他方法来完成上述任务;超级解霸软件的功

能很强大,让学生继续探索该软件的其他功能。

学生活动

j

动手实践,截取视频片段及精彩画面。遇到问题,小组内或组间解决,还可以请老师帮助。

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各显神通”中的任务。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每小组的作品,比一比,赛一赛,师生共同评价,完善不足之处。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各显神通”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各显神通”中的作品记录到“成长基石”中。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2.探索“博弈舞台”中任务。3.完成“成长基石”中的任务。【教学反思】 略

第六课

录制屏幕视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Camtasia Studi0软件的主要功能;

◆了解Camtasia Studi0软件的界面及组成部分;

◆掌握Camtasia录像器各选项的设置方法;

◆掌握录制视频的基本方法;

◆会运用Camtasia录像器录制一个简单的视频文件:

2.过程与方法

◆观看教师的讲解全过程,掌握Camtasia录像器的使用方法;

◆学生的活动内容与以前的知识相融合,不仅练习了软件的使用,还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自主创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会与人的交蠢、合作:

【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软件使用的第一课,引导学生了解这个软件的界面的平台及其组成,对这个软件 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详细讲解Camtasia录像器的使用。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由于这个软件是汉化版的,其界面与其他的应用软件相似,在使用上也有相似的部分,学生在以往就积累了一定的使用经验,学习起来应该不困难,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一个好基础。

【教学重点】

Camtasia录像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会熟练运用Camtasia录像器,录制原始视频文件。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情境导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提出问题:与远方的同学交流一个不易说清楚的问题时,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好呢?

2.学生思考与讨论。

3.引出课题:Camtasia Studi0这个软件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独立探索

教师活动

1·打开Camtasia Studi0软件的窗口界面,让学生观察,这个软件中有几个组件。

2·打开Camtasia录像器,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其自主学习,了解这个组件的功能、操作方法和一些选项的设置。

3·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做一些详细的解说并进行操作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活动

1·观察Camtasia Studi0软件的界面组成,在头脑里对这个软件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2.自主研究Camtasia录像器,并尝试做一些简单的操作。

3·听教师的讲解,巩固加深学习的内容,然后动手操作,熟练应用。

三、具体实例,生动有效

教师活动

以大家都熟悉的“录音机”使用为实例,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平台,向全体学生展示录制的全过程。在演示过程中,对于关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的事项,应暂停进行重点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教师的操作过程,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有问题可以及时与教师沟通,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四、布置任务,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给学生布置任务,难度由简到难。

任务一:录制一个“如何制作一个电子相册”的教学视频。

任务二:尝试其他三个模式的录制效果。

任务三:分组活动,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绿色奥运的图片,录制一个“寻找绿色奥运图片”的视频。

2.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做巡回指导,对个别同学存在技术的问题作解答,如存在共性的问题,可向全班同学做讲解。

学生活动

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如果存在问题可向教师请教或求助其他同学。

五、作品展示,展现风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评选出一个优秀作品来,向全班同学展示,并由制作人做简要的说明。全体学生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发现闪光点,找出不足之处,如何完善。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作为一个引导者,鼓励学生多发言,给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宽松的学习环境。

六、教师总结,引出下节内容

同学们做得都很好,教得水平也很高,但是我想大家也都发现了,录制作品中总是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不过没有关系,这些不足之处都是可以进行编辑处理的,下节课咱们就学习如何编辑修改一个原始的视频文件。

第七课

视频编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视频文件的导人及删除的方法: ◆掌握时间轴中按钮的作用及操作方法: ◆掌握录像的添加、删除及顺序的调整;

◆会运用Camtasia Studi0编辑自己的视频文件。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使学生掌握视频的编辑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作品的编辑,让学生养成细心、严谨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勇于动手实践,不怕困难的精神,增强合作意识。【教材分析】

上一节已经学习了Camtasia Studi0中Camtasia录像器的使用方法,这节课在此基础上,学习视频文件的编辑加工。主要讲解了几种常用的编辑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进行自主探究,挖掘出更好的、操作更简便的方法来。【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都有了自己的作品,肯定存在着不足之处,学生会以饱满的热情学习这节课,想急于学会视频的编辑方法,以便修改这些不足之处,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重点】

视频文件的编辑方法。【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Camtasia Studi0,能独立完成视频的编辑。【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播放上节课录制的“如何使用录音机”原始视频和经过编辑后的视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两个文件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效果更好?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并分析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眼所见,他能很快分辨出哪个是经过编辑的、哪个效果更好。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编辑方法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激发热情 1.时间轴中按钮的使用

提出问题:我们学习过很多软件的使用,谁能根据以往的经验,说一下按钮的使用。

学生可利用网络教室教学平台的播放功能,向同学边讲解边演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补充和说明。

设计意图:学生当老师,提高了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及时地补充说明,也给学生非 常深刻的印象,及时消化学习内容。2.编辑方法的使用 教师活动

以“如何使用录音机”为例,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导入文件的方法,插入、删除视频的方法,加入片头、片尾的操作方法。学生活动

听教师的讲解,有不同想法的可以及时提出,师生共同讨论。

设计意图:采用教师的讲解示范与师生讨论的方式,打破了以往的“讲授’’模式,学生在轻零

叠的氛围下,注意力较集中,能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而教师的讲解、示范,使学生记忆深刻,起到开拓学生思路、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布置任务,自主探究

任务一把上节课“如何制作一个电子相册”的视频文件编辑修改,添加封面和片尾。任务二在文件的末尾加上一段结束曲,在播放片尾图片的同时播放它。任务三在视频中,如果想去掉某一句话而保留画面,如何操作? 学生活动

任务一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二和任务三,有困难的同学可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或向教师请教。教师活动

教师可以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对于共性存在的问题,要适时给全体学生讲解。要多注意引导多渠道探索,并找出最简便的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是在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向教师请教,这时的接受能力是最强的,学习效果也最佳。设置的任务由浅入深,从能独立完成到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品质和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的好习惯。

四、成果欣赏,交流感受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评选出一幅优秀作品,经全组成员的讨论、修改和加工后向全班展示。并让作者说说自己的创作情感,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平台)。最后把好的作品放在班级的网页上,资源共享。

设计意图:这种点评方式能够集思广益,既给制作者本人以充分的肯定,又给了其他同学 一些设计和制作上的启发。教师也尽量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每一个学生的作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教师结语,情感升华 教师活动

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出色,当然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只要我们用心,操作会越来越熟练,作品会越做越好。别忘了,把自己的作品和所用到的素材都保存在“成长基石且”中,记录下我们的成长轨迹。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更加明确,进一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教学反思】略

第八课

美化视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过渡效果的设置

◆掌握音频的设置方法;

◆掌握把文件生成不同格式的操作方法;

◆能运用Camtasia Studi0软件独立完成视频的录制、编辑及输出。

2.过程与方法

◆观看教师操作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视频美化的完整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生作品的评选过程,使学生学会欣赏,不仅欣赏自己、也学会欣赏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创作过程中,增强学生创作的信心,鼓励学生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内容是学习对视频文件做最后的修饰,通过对过渡效果、音频编辑和文件保存方法的详细讲解,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空间,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

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录制和编辑视频文件的方法,对自己的作品如何做一些修饰,学生在头脑里也都有了自己的创意,那么如何实现这些想法,就成了他们急于解决的问题,强烈的求知欲是学好这节课的基础。

【教学重点】

1.过渡效果的设置;

2.把文件生成不同格式作品的方法。【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Camtasia Studi0,编辑制作一个完整的视频文件。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欣赏,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1.给学生展示几个视频文件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2.在欣赏同时让学生观察这些文件都做了哪些修饰,思考、讨论这些修饰又是如何实现的。

学生活动

欣赏视频文件,感受其中的美;分组讨论这些美化的效果是通过什么方法实现的。

二、实例讲解,直观形象

教师活动

1.在学生积极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视频过渡效果的设置、音频效果的设置和把文件生成不同格式作品的方法,分步消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2.以上节课编辑好的“如何使用录音机”为例,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解释其创意和美化的方法,与学生共同交流。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视频过渡效果、音频效果的设置方法,学会把文件生成不同格式作品的方法,达到能熟练操作的程度。

2.观看教师的讲解,也可对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共同探讨。

三、布置任务,自主创作

教师活动

1.在学生已掌握视频美化的操作方法基础上,给学生一个独立的想象空间,根据自己的创意,完成这节课的任务。

任务一:打开上节课编辑好的方案,修饰美化,最后生成为Flash(.swf)文件。

任务二:尝试把视频生成其他格式。

任务三:以学习生活中发生过的事为素材,应用Camtasia Studi0软件,制作一个短片,经过编辑后,把它输出为Flash(.swf)文件。

2.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学生活动

1.在掌握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对上节课编辑好的视频文件进行美化,力求实现自己的创意,达到满意的效果。

2.在操作过程中,如有问题可以及时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

四、成果发布,感受成功

由于这节课是最后一节内容,要评选的作品是在前两次课的基础上完成的。为了使评选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师可先提供一个评价方案供学生参考,由学生自行定义一个统一的标准,然后再评选。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组内进行讨论,评选出一个优秀作品,使用网络教室教学平台,向全班同学展示,由作者讲解设计的意图及应用了哪些技术来实现的,再回答“评审团”提出的问题,统一评审标准,体现评选的公正性。

五、教师总结,内容延伸

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成功,设计与技术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虽然这个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习过了,但这只是它所有功能的一部分,还有许多的功能等着我们去利用、去开发,还有许多惊喜等着我们,相信大家一定会继续探索下去的,以后的作品也会越来越精彩!第九课

规划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明确要点和任务。把其中前两个阶段加以实施,并应用于作品制作和规划中;

◆进一步巩固PowerPoint的启动、PowerPoint界面组成、创建演示文稿、幻灯片的编辑、添加幻灯片、幻灯片版式、复制幻灯片、删除幻灯片、演示文稿保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根据设计需要对幻灯片和文字等进行基本的编辑操作;

◆在幻灯片的设计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各种视图的切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并讲解“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使学生明确制作的步骤和要点,从而为“我爱我‘家”’主题作品制作做好铺垫;

◆让学生参与分组、分工、确定主题、制作作品框架等小组活动; ◆对制作“我爱我‘家一的框架演示文稿操作的讲解,使学生熟悉快速制作演示文稿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常见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演示文稿制作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交流的能力,增强他们主动参与,努力在团队中发挥和展示自我的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PowerPoint的基础知识,它首先介绍了“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然后着重讲解了演示文稿的启动、普通视图下的工作界面以及创建演示文稿、幻灯片的常用操作等知识:

【学情分析】

在小学的课程中,学生已经了解或者学习了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能够根据要求制作出具体的幻灯片,而本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则是按主题要求制作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对资料和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由于学生在此阶段形象直观思维还处于主要地位。对于声形并茂的演示文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会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

1.“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及其前面两个阶段的实施和运用;

2.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1.根据“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开展小组活动和进行作品规划设计;

2.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

3.作品框架演示文稿的制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境:展示“家乡的旅游”的演示文稿供学生欣赏。

2.引入课题:在学生对演示文稿的制作存在极大兴趣时,导入本节课题。

学生活动

欣赏演示文稿,了解演示文稿的作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

二、提出问题,引入准备活动

教师活动

教师在进行演示后,可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制定一个主题明确的演示文稿呢?引导学生对展示出的演示文稿进行观察,并相互讨论,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学生活动

观察讨论制作演示文稿必备的条件。然后,开始作品制作的准备活动。

教师指出“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一般过程”。提出“我爱我‘家”’的主题,阐释“家”的含义,发掘主题的内涵和意义,并明确作品制作的其他要求。引导学生分组、制作以此为主题的演示文稿的框架。在此要求学生脱离上课时所展示的演示文稿的影响。

学生活动

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任务设置,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活动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把本节课的作品框架演示文稿的过程分别设置一个个小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1.任务一:如何启动PowerPoint

2.任务二:PowerPoint的界面组成 3.任务三:如何创建演示文稿

4.任务四:如何编辑幻灯片

5.任务五:如何添加幻灯片

6.任务六:如何复制幻灯片

7.任务七:如何删除幻灯片

8.任务八:如何保存演示文稿

9.指导学生寻求答案的方法与途径。(一可以阅读教材找出答案;二可以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找出答案;三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找出答案。)

学生活动

学生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进行作品框架制作。

教师活动

听取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对完成的小组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对于可脱离书本方法亦可解决问题的小组要给予鼓励,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

学生活动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分组制作演示文稿,搜集整理素材。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

2.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文件夹中:

3.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学生活动

1.完成“博弈舞台”中任务。

2.记录学习成果及自我评价。

3.组长评价小组成员。

【教学反思】略

第十一课

装饰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图片的插入;

◆掌握声音、影片的插入以及如何录制声音;

◆掌握Flash动画的插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掌握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对象的一般过程;

◆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掌握在美化演示文稿中所使有的方法及其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家”的装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正确评价的意识,引导他们学会乐于被人欣赏与欣赏他人;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演示文稿中多媒体对象的插入与设置,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把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的观点和看法分解细化成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在寻找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装饰我“家”的目的。

【学情分析】

通过对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如何搭建演示文稿的基本框架,及如何使一个演示文稿具有统一风格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如此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仍在很多方面有不足之处,对于学生来说最直观就是单调、呆板,而这一问题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加之本节课的内容,如插人声音、影片、Flash动画等,对学生又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学在此前提下展开,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

1.图片的插入;

2.声音、影片的插入;

3.Flash动画的插入。

【教学难点】

Flash动画的插入: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1.设置情境:展示上课节的学习成果,即演示“建设我‘家’”演示文稿。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演示文稿,对上节课完成的部分,观察分析其不足的地方,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看法。

3.引入课题:对学生的观点及看法进行评价,并进行总结归纳,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学生活动

欣赏演示文稿,在教师的指引下,就演示文稿的不足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及看法。

了解插入图片以及影片和声音的作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

二、问题分类,确立学生目标

教师活动

教师对学生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的同时,把其进行分类,学生活动

根据教师具体分类情况,确立学习目标

三、任务设置,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把分类设置一个个小任务,用任务串联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1.任务一:如何插入艺术字、图片。

2.任务二:如何插入声音。

3.任务三:如何录制声音。(此任务的设置可以在前一问题基础上利用过渡的方法提出)

4.任务四:如何插入影片。

5.任务五:如何插入Flash动画。

6.指导学生寻求答案的方法与途径。(一可阅读教材找出答案;二可根据以前所学的知 识找出答案;三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找出答案。)

学生活动

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

学生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进行汇报演示。

教师活动

听取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对完成的小组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对于可脱离书本的方法亦可解决问题的小组要给予鼓励,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

学生活动

学生总结归纳在演示文稿中多媒体素材的插人与设置。并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以及我爱我“家”作品翻作的计划,小组合作制作演示文稿。

四、学习评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略

第十二课

美化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添加、编辑、删除超链接的基本方法;

◆掌握设置动作按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演示文稿设置目录和导航,让学生掌握设置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超链接和动作按钮,重点介绍了设置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方法,并且能够将它们合理地运用到演示文稿中,使演示文稿实现简单的交互。

【学情分析】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技能,能制作线性的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本课主要以为演示文稿“家”制作目录和导航为活动任务展开学习,使学生有更深入学习Powerpoint的欲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制作与交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培养热爱“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超链接的基本操作方法;

2.动作按钮的设置方法。

【教学难点】

在演示文稿中合理、正确地应用超链接和动作按钮。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境:通过谈话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随后,教师展示带有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演示文稿“家”进行简单介绍。

2.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演示文稿与自己做的演示文稿的区别,提出一个好的演示文稿除了版面设计生动、色彩搭配合理,还应该具有交互性。从而导人本节课课题。

学生活动

欣赏演示文稿.了解演示文稿的交互性,明确学习目标。

二、设置任务,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

阅读教材,自学添加、编辑、删除超链接的方法,为演示文稿“家”提炼出目录,并做好目录页。

2.布置学习任务二

为演示文稿“家”设置导航,探究出动作按钮的设置方法,指导学生可通过阅读教材、网上教程或实践操作等方式找出答案。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合作学习,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进行汇报演示。

教师活动

观看、听取学生所作的汇报演示,观察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给予适当点拨,对完成的小组要及时地进行表扬。

三、巩固新知,综合应用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并将本节课内容合理、准确地运用到演示文稿中。

学生活动

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可参照“成长基石”中的评价量规,进一步完善作品。

2.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学生活动

1.完善作品。

2.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正确评价。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略

第十三课

比比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制作评价量规的活动,学习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使用表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制作出切实可行的评价量规,学生掌握了应该如何评价他人}

◆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的意识;

◆培养学生正确评价他人的能力;

◆引导他们学会乐于被人欣赏与欣赏他人。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制作幻灯片》一章的最后一节课,本单元的前面几节课是设计并制作幻灯片,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已分组制作完成了作品,本节在简单地介绍了表格的制作方法之后,重点是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交流与自定义评价量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的技术,并在本章学习之初。就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分析了一些优秀的作品范例,对PowerPoint作品的评价标准有一定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探索,积极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开拓创新,充分展示自己作品的特色,设计并制作出科学的评价量规。

【教学重点】

表格的插人与使用。

【教学难点】

评价量规的制定。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以“任务驱动”为主,创设情境,即每个人都是评委,要对自己和别人的作品给出科学的评价,以此为目的来制作评价量规。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锻炼,增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类推教学:教师不直接讲解新课,而是通过对Word软件的复习,让学生自主探索新课内容。

分层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让其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并制作评价量规,充分展示自己作品的特点,在完成任务之后,鼓励他们完成博弈舞台的内容;对于能力一般的同学,采用互助合作、共同商讨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要求他们能完成课堂内容;重点放在能力较差的学生。采取一帮

一、或教师个别辅导的方法,要求他们能自己制作出表格,并能参照教材完成评价量规的制作,让他们也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组合作: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共性问题共同探讨。构建学习理论,提倡“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在教学中,通过设计一个“任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结合作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厨王争霸赛片断,假设这里是比赛现场,你是评委,怎么来评定选手所做菜品的优劣?

——应根据分数的高低。

那如何给分呢?

——应从菜品的色、香、味、形、意上来给分。

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是评委,我们一起来评一评我们自己和别人的作品,我们要认真负责地 给每件作品一个科学的评价,这就需要我们共同设计出最全面、最合理的评价量规,让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评一评谁的家最美丽、最可爱?

二、设计、制作评价表

1.教师演示两个不同的演示文稿,请学生总结、归纳出制定评价表时应从哪几方面着眼。教师演示能体现出来的只是一部分,提示学生具体细化还需要认真思考后完成。

2.复习:请学生演示使用word制作课程表(简表,不用输入课程)。

3.制作完成评价表:教师提示在PowerPoint中对表格的操作方法与在Word中对表格的操作方法基本相同,请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完成评价表的制作。

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设计评价量规,先提出纲目,再具体细化。可分工合作,一人负责设计一部分;也可以参照教师提供的评价内容标准补充性地进行评价量规的设计。鼓励学生开辟新思路,不一定非得照搬教材上的内容。完成此教学任务特别强调分工合作,组内各成员之间难免会出现意见分歧、产生摩擦,教师要让组长负起责任来,组织讨论与协商,必要时采取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统一意见,历经磨合,共同达到目标。设计完的表格也许不能完全适用,如何按照自己的需要修改表格框架呢?教师提示学生与word中相同,可采取拆分与合并、调整行高和列宽等方法。学生制作完成评价表。

三、各显神通

1.小组展示作品,要求有解说员,边展示边解说。

2.展示完本组作品后,展示本组设计制作对自己作品的评价表,并要求讲出作品的特点及长处。

3.其他组参与评价、互评。

4.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与教师一起参加点评。

5.组织投票选出各项优秀作品(最佳作品奖、合作奖、选题奖及优秀作品奖),争取让每组都能以其长处获得相应奖项,激发每名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完善作品,完成自我评价

1.在评价完成后,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都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可能生成对自己作品的更好的一些想法,鼓励学生进一步完善作品。

2.“本节课你们对自己还满意吗?对自己是怎么看的?”请学生认真小结本人学习情况,并如实打分自评,完成“学生活动评价量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效、更科学地去学习。

【教学反思】略

第十四课

走进几何画板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悉几何画板窗口的各部分名称及工具按钮的名称;

◆通过光盘实例来感受几何中的点、线、面、体;

◆熟练应用工具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能利用“作图”菜单,构造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点、直线、圆规工具的使用,熟悉几何画板的基本作图的方法;

◆通过简单的构造工具的使用,画出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制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调动学生好奇心,初步培养学生对“几何画板”的兴趣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几何画板窗口中一些工具的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资源,感受几何中的点、线、面、体;会应用工具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能利用“作图”菜单,构造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本节课循序渐进地画出一些几何图形,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几何画板的第一节课,考虑到学生对新软件的接受情况,本课力图通过几个实例的演示,让学生对几何画板产生浓厚兴趣,使学生走进几何画板。通过制作与交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应用工具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2.利用“作图”菜单,构造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心”。

【教学难点】

构造三角形的“心”。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简单介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引出几何画板是比较常用的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工具,展示本节课题。

利用几何画板打开“素材资源”文件夹中的“点线面体.gsp”文件。通过这个实例来感受几何中的点、线、面、体。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教师讲解工具,画出三角形后,布置任务一:利用工具来作图。

学生活动认识工具、完成“各显神通”中的第l、2题。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二

画平行四边形。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合作学习。鼓励完成快的同学当小组长,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学生。

3.布置学习任务三

画三角形的“心”:重心、垂心、内心、外心。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二。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2.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三。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出各组制作时出现的问题,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本节课的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心”,是构造作图的初步应用,引导学生可以课下探索更多的奥妙,以供下次课教学使用。

【教学反思】略

第十五课

构图的开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练地应用“作图”菜单进一步构造几何图形;

◆熟练地应用平移和旋转绘制几何图形;

◆能通过度量和计算的方法来验证几何图形中的等量关系;

◆能利用自定义工具画出常见的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构造”工具的使用,画出同心圆、正方形、全等三角形等;

◆通过“度量”工具的使用,验证几何中的等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几何图形的制作和度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几个实例的演示,让学生对几何画板的构图有所掌握。然后通过度量来验证几何中的一些定理。最后来制作全等三角形。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由浅人深,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几何画板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几何画板的基本操作和简单的构造图形。本课将进一步构造几何图形。通过制作与交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应用作图菜单,构造各种图形;

2.通过度量和计算来验证几何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应用旋转和平移绘制几何图形。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首先,复习三角形的“心”的画法,引出本节课题。

学生活动

找学生演示三角形的“心”的画法,在学生画的同时,讲解作图时使用的知识点。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认识“作图”菜单,讲解构造的可能性。选中一个点和三条线段,看都能构造哪些图形,引出做同心圆的任务。不同情况下可以构造哪些图形。如果学生接受能力好,可以拓展:为什么有些命令是灰色 的?也可以留做课下研讨题。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

阅读教材,做同心圆。

2.布置学习任务二

利用“变换”菜单作图——正方形。

3.布置学习任务三

通过“度量”菜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4.布置学习任务四

作全等三角形。

5.布置学习任务五

利用自定义工具作图。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一。任务一比较简单,可以用“各显神通”中的第1题来巩固。

2.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二。任务二中,教师完成一步,其余步骤由学生完成。在作图过程中,收集出各组出现的问题,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3.任务三中要注意角的选择与字母顺序有关。

4.任务四的标记向量可以让学生模仿来作,不用探究原理。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5.任务五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略

第十六课

图形的隐现与动变

【教学重点】

1.对象的显示和隐藏;

2.图形的移动和动画。

【教学难点】

图形的移动和动画。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首先,复习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你希望自己来控制对象的运行吗?引出本节课题。

学生活动

构造全等三角形(可以像上节课的做法,也可以用本节的方式)。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认识“操作类按钮”,讲解控制图形运行的可能性,引出任务。

学生活动

尝试“操作类按钮”。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

阅读教材,做隐藏/显示对象按钮。

2.布置学习任务二

分别做两个按钮,其中一个是在隐藏三角形的同时,显示正方形;而另一个是当隐藏显示 的正方形时,隐藏的三角形又显示出来。

3.布置学习任务三

将一个三角形平移到另一个全等的三角形处。

4.布置学习任务四

作任意三角形的动画。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一。任务一比较简单,注意在完成任务时各对话框和选项卡的设置就可以了。

2.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二。任务二中,按钮的选择很容易出现问题,如果点击按钮,则会执行按钮所设置的操作。正确的做法是单击按钮的边缘部分,或者利用选择矩形区域来选择按钮。在作图过程中,收集出各组出现的问题,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通过“各显神通”第1题来巩固。

3.任务三注意选择两个三角形的字母顺序。必须严格按照一一对应的顺序来完成。否则,将会引起错乱。

4.任务四可以让学生模仿来作,不用探究原理。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练地利用按钮控制对象的显示和隐藏;

◆能简单地控制图形的移动;

◆能制作简单的图形动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显示/隐藏”及“系列”按钮的使用,制作不同的显示和隐藏效果;

◆通过“移动”按钮的使用,制作全等三角形的平移;

◆通过“动画”按钮的使用,制作任意三角形的动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几何图形的移动和动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将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几何画板的精髓,让学生了解对象的隐藏和显示、图形的移动、图形的动画等操作。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由浅人深,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几何画板的最后一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几何画板的大部分操作和基本构图。本课将引导学生完成几何图形的隐现和动变。通过制作与交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操作 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任务。

篇5:龙教版七上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

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各个特征;

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

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以及使用信息资源的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有哪些特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扩展信息技术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信息处理设备;

通过自主探究,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增强学生信息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课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特征;举例说明什么是信息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学习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旨在使学生了解一些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信息意识,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打下基础。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领作用。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

专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各个特征;

会认识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

分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以及使用信息资源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命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1.展示一组有趣的、积极向上的图片供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欣赏同时,对图片反映出来的信息作出适当的分析,从而弓!出课题。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发现相关信息,引起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

二、实例讲解,直观形象。

教师活动

1.在学生对信息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出示一些关于信息特征的实例、数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步消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2.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对信息的各种特征进行举例说明吗?”

学生活动

1.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独立思考,也可对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师生共同探讨。

2.小组讨论\主动深究,得出结论。

三、图文并茂。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l.通过举例向学生讲解什么是信息技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展示一组处理信息的常见设备图片或模型,并说出它们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做哪些事需要应用信息技术、还知道哪些信息处理设备,并说出它们的用途。

学生活动

l·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对图片或模型的观察,加深对信息技术及信息处理设备的了解;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得出结论。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2.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屯

3.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向学生渗透有关“信息道德”方面的知识,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学生活动

1.完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2.记录学习成果及自我评价。

3.组长评价小组成员。

第2课 微型计算机系统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计算机系统的构成;知道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包括哪些设 备;初步掌握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初步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针。通过人体和计算 机硬件的形象对比,来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

具备一定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初一新生,部分学生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了解。

【教法选择】

主题活动、讲解与演示等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了解计算机主要硬件名称、功能及部分性能指针;

学会查看计算机硬件基本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与展示硬件,了解计算机主要硬件构成及部分性能指针;

学生通过观察或动手操作,增加对硬件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关注与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意识;

树立应用新技术改进自己学习的意识;

树立要成为未来信息时代合格公民和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志向。

【教学重点】·

计算机硬件各部分名称与功能。

【教学难点】

对各部分硬件性能指针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l。设置情境

一个具有强壮体魄和聪颖思维的人才是一个完美的人。

引入课题

可靠的计算机硬件如同一个人的强壮体魄,有效的软件如同一个人的聪颖思维。引出本 节内容,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学生活动

对比人类,结合教材,分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关系。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1.讲解知识点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可以分为主机和 外围设备两大部分。

2.讲解知识点

展示主板、CPU、内存与外存、显示卡、声卡和网卡实物或者图片。

3.讲解外围设备一显示器的性能指针

4.讲解软件系统的分类。

学生活动

三.通过教师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识别哪些是硬件,哪些是软件。对机房的学生机进行主机和外围设备分类。

2.结合教材,观察主板实物。叙述人体躯干和硬件中的主板相似之处。从功能上对比分

析人脑和CPU的相似之处。从人体工作流程来学习计算机硬件工作原理。人体的记忆功能 相当手硬件中的内存储器;学习中用来记录内容的笔记本相当于硬件中的外内存。了解显 示卡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显卡的工作方式。结合教材,用人体器官耳朵、嘴与声卡的工作原理做对比。

3.了解主流显示器一一液晶显示器的相关性能指针。

4.结合教材知识点,列举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

与你的同学们讨论一下,CPU主频越高,表示它的运算速度越快吗?

2.布置学习任务

为什么硬盘的实际存储容量与厂家标称的不符呢?

学生活动

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J.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养舞台”中的任务。

3.如实填写“成长基石”中的‘叫。组活动情况记录表.doc”和“学生自我评价表.doc”保存,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完成“博养舞台”中任务。

2.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第 3课 认识 Windows XP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 Windows XP窗口的组成;

熟练掌握Windows XP窗口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述,使学生初步了解 Windows XP窗口的组成;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Windows XP窗口的基本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兴趣,进一步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WindowsXP窗口组成及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Windows Xp窗口的操步。”

【教材分析】

Windows XP是目前流行的系统软件,也是计算机与人沟通的桥梁。所以本单元也是整个信息技术课的基础,因此掌握 Windows XP的窗口组成及对窗口的操作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课是学习计算机的关键。

【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小学阶段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具体明确地学习WindowsXP,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习中的被动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

【教法选择】

采用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法。

l教学难点】“

Windows Xp窗口的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景:展示一个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动画。

2.引入课题:引出本节课课题——Windows XP的知识。

学生活动

思考,聆听Windows XP

教师活动

明确 Windows XP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打开Windows XP,让学生观察桌面。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回答桌面上的内容。

三、自立学习,任务深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

以我的计算机为例,说出窗口的组成。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3布置学习任务二

对窗口的操作。

学生活动

工.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一。

2.结合教材及网上教程完成任务二。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协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以师活动

l.引导和激励各级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归

纳出对窗口操作的各种方法。

2、引导学生说出对“我的文文件”等其它的窗口进行操作。

学生活动

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也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2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自评。

2完成“博奔舞台一中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第4课 WindowsXP资源管理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认识资源管理器,了解计算机命名资源管理器,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g

含了解文件与文件夹相关定义、规则和概念;g

会学会根据需要对檔及檔夹进行相关操作;

台提高学生分类管理资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分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技能与常用技巧,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

合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檔、檔夹,并学习资源管理器工具的使用,通过对资源进行合 理规划、分类,将无序数据进行科学地分类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养成合理分类管理资源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对合理规划在学习中意义的认识,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材分析】

“WindowsXP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基本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在小学的网络基 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知识,引导学生合理、有序地管理信息数据,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信息管理的技能。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使用,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好它可以为以后学习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关于资源管理器中进行档夹的建立、重命名,檔的复制、粘贴、移动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是经常涉及的。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所面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善于摸索探究的年龄。他们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喜欢接受有趣的教学方式。本课内容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环节,对资源管理器的掌握将会很大地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技能运用水平。因此,本课的设计以人。为本,利用适合初中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先通过实践活动引人,再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和开展练习,使学生乐学、想学。初中一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须十算机基础,他们通过前一阶段及小学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网络知识、桌面图标等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地进行汉字输入、保存檔。因此在教学中安排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咱主学习的学习形式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并得出结论。也能够在教师指导出简单可行的办法后熟练地完成操作练习。本课的活动性和课堂实践的空间也就有了极大的保障。

【教法选择

借助网络资源实行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分层教学、师生互助式教学法、讨论与展示。

【教学重点

让学生运用资源管理器对檔及檔夹进行管理。

教学难点

合理分类管理资源,正确使用Ctrl、Shift这两个控制健对檔夹、檔进行分散多选,直 接删除、拖放等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探讨我省名胜、文化,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搜索黑龙江省的名胜,进而学习保存网页及图片进行归类存储操作。任务布置:根据教学进度,逐步给出。第一轮:竞争性的学生学习任务。第二轮:各小组的具体任务。

第三轮:各小组课堂思考的延伸学习。

【教师引导,引入课题,学生讨论交流积极思考。I

二、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进行归纳,并点出本节学习的主要知识点。

【学生明确任务,由学生自己提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加深学习,明确知识点,形成体系。

第一轮:竞争性的学生学习任务。

看一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快、最准确。。

任务一:用搜索引擎来搜索“大兴安岭”;

任务二:让学生保存网页,如大兴安岭旅游网,注意网页的命名,任务三:让各小组建立“黑龙江省名胜”,打开它再建立两个活页夹,分别是网页数据、文字资料。

任务四:门)保存大兴安岭的图片,注意图片的命名。

(2)用搜索引擎中的“图片”搜索方法进行图片搜索保存图片。(选讲)

选出优胜的两个小组。

〔要使下载后的档从无序存放到有序存放,需要先划分好存放地盘,即分类建立相应的。活页夹。教师重点讲解分类檔夹的建立方法*-

【本轮重点:规划建立檔夹(注意不同文件夹分类结构)。

{教师提问引导,根据教师提问,学生逐一回答相关的问题,并板书归纳。

四、自主探索、协同学习,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第二轮:各小组的具体任务;

【本轮知识点:分类课存信息资源。〕Z

看一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快,资料收集得最全、最好。,【引导学生首先自主学习,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边看书边上网操作,自主探索,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巡视点拨,释疑解难。】

(注意:各小组应建立各小组的具体景点名称的檔夹在相应的资料下面。)_g

资源素材要包含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建立好e己的活页夹。:

第三轮:思考、延伸小组学习一

〔本轮知识点:分类整理信息资源。)

1.思索:我们这些素材资源下载后,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t

第一步:确定文件资源如何分类,并建立相应的活页夹。,第二步:按类型直看文件。“

第三步:删除无用的檔。”、Z

第四步:移动文件。Z

第五步:一次移动多个同类的檔。g

〔涉及知识点:檔夹的建立、查看方法及类型、檔夹或檔的删除、移动、命名等。〕¥

2.同学们抓紧时间根据自己已经下载好的各种檔进行详细的分类整理,看看哪个小组的哪位同学整理的科学、有序、规范。

【学生各小组回答探究过程收获时,教师演示,点拨强化,在巡视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对部分同学给予提示和帮助,也给几位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手把手地指点八

五、知识拓展

第三轮小组课后思考,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关于资源管理器:(使用方法及打开的多种方法,与“我的计算机”的区别)

使用Ctrl、Shift这两个控制键对檔夹、檔进行分散多选、直接删除、拖放等操作。

{引导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巩固练习,加深记忆。参照课文及网络,教师点拨。】

六、内容总结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1.了解计算机资源管理器,学会利用计算机资源管理工具进行分类; 2.了解文件与文件夹相关定义、命名规则和概念; 3.学会根据需要对檔及檔夹进行相关操作; 4.提高学生分类管理资源的能力。总结创新的知识点 教师活动”

引导激发学生操索学习.合作生习网络学习的机信撤批治斗*化n_、。伎_ 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细节变化,注意情感教育。学生活动

1.自主及合作完成任务; 2.创新技巧总结;

3.自己评价、他人评价。

第5课 WindowsXP磁盘维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为什么要进行磁盘清理和磁盘碎片整理;了解磁盘碎片整理前的注意 事项;掌握利用WindowsXP自带程序进行垃圾文件清理和磁盘碎片整理的方法;能够区分磁盘清理和磁盘碎片整理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操作。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计算机资源,养成节约利用信息资源的好习惯,通过动手操作、查找网络资源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及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 Windows XP系统中的磁盘清理和磁盘碎片整理,并讲解如何利用它们清除垃圾文件和整理磁盘碎片。

【学传分析】

磁盘清理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在磁盘维护、系统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保证磁盘能够快 速、安全地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源,是计算机初学者应该掌握的。

【教学重点】

掌握磁盘清理和磁盘碎片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区分磁盘清理和磁盘碎片整理的不同。”

【教学方洁】

本课采用“情境——探究”的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创建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根据本课内容设计了学习网页。内容包括“磁盘清理”“碎片整理”“关键词”和“BBS论坛”。“磁盘清理”和“碎片整理”两个栏目包括打开磁盘清理程序和碎片整理程序的各种方法及相关知识;“关键词”栏目提供了“Cookies”“脱机网页”等与本课相关词语的解释,便于学生个性化学习;“BBS论坛”为学生开辟了讨论的空间。

【教学设计】 *创设位境,引入新课

师:一个名叫李阳的小朋友最近发现他的计算机运行速度越来越慢了,于是他在网络上联系到了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先生,他想请他帮助自己解决这个难题。下面我们看一看他们都在说什么呢?

李阳:您好,请问一下,我的计算机最近的运行速度越来越慢了,是怎么回事呢?

比尔·盖茨: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个重要 的原因那就是磁盘中有很多的垃圾檔和临时文件,这些档占用了大量磁盘空间,影响磁盘的运行速度,还容易产生一些错误。因此只要把这些文件删除就可以使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提高一些。

李阳:那我怎么删除这些檔呢?

比尔·盖茨:其实在 Wndows XP系统中就自带了“磁盘清理程序”,它可以帮助你清理垃圾檔。

李阳:谢谢您!那么怎样使用磁盘清理程序呢?

李阳:同学们你们能帮帮我吗?

*自主学习,台作探究

师:同学们愿意帮助李阳小朋友吗? 生(合):愿意。师:其实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也会经常发现计算机越来越慢的现象,我们在帮助李阳的同时也就会了系统优化的方法,如果我们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自己解决了。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教材或“学习网页”自主学习磁盘清理的方法。如果大家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从以下三种管道寻求说明:

1.借助学习网页,在"关键词。栏目列出本课涉及各种词的解 释。

2.如果方法(l)没能找到答案,可以向学习伙伴寻求帮助。

3.如果方法(l)(2)没能找到答案,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已经完成磁盘清理的同学可以进入论坛参与讨论。

论坛话题1:你启动磁盘清理程序的方法是什么?还有其他方法吗?

论坛话题2:你了解哪一类磁盘清理程序中删除的文件?

师:现在清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磁盘清理程序的使用方法。生:()

师:还有没有其它启动磁盘清理程序的方法呢?

师:我们在使用 IE M览器上网的时候,会在计算机中形成很多临时文件 论坛活题3:临时文件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作用?

李阳:系统优化除了磁盘清理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碎片是什么东西.是硬盘坏了吗?

比尔·盖茨:当然不是硬盘坏了。硬盘就好像一个大仓库,电脑中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这里,使用计算机会经常安装或卸载软件,添加/删除档,或来回移动文件、目录,会使一个文件分布硬盘中不同的位置,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碎片。如果磁盘中的碎片多了,数据的存放就会十分凌乱,可能会给计算机带来许多大大小小的毛病。(解说同时模拟动画演示)李阳:我明白了。那么Windows XP系统中也自带了碎片整理程序吗? 比尔·盖茨:当然了。不过在碎片整理前要做好以下准备:关闭除操作系统以外的所有程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还要关闭屏幕保护程序、病毒防火墙、垃圾邮件清除等程序,保证磁盘至少有剩余空间。

师:WindowsXP自带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可以帮助用户分析各分区中的碎片、合并碎片文件与活页夹,以便每个檔或者文件夹都可以占用独立而连续的磁盘空间。现在清同学们打开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在整理的同时,请大家进人论坛讨论。论坛话题4:磁盘碎片整理前为什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呢?l(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在论坛中适时点拨)师:磁盘碎片整理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生:关闭除操作系统之外的所有程序; 生2:关闭屏幕保护程序;

生3:关闭病毒防火墙、垃圾邮件清除等程序; 生4:保证磁盘至少有15%的剩余空间。

师:磁盘碎片整理需要很长时间,在我们的课堂上是无法完成。【老师在课前已将磁盘碎片整理全过程录制下来,并进行了处理,播放速度是正常速度的很多倍,希望同学们看过老师的演示后,课后能在你自己的计算机上亲自的试试。(教师演示并讲解)*课堂总结,突破难点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两种磁盘维护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生:磁盘清理和磁盘碎片整理

师:那么谁能说一说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生 :一个是清理无用的檔,另一个是整理有用的檔。生:磁盘清理程序能清理垃圾文件,而磁盘整理程序能将碎片整理成连续的文件,方便计算机访问文件,提高运行速度。*课后实践,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既然我们知道了这两种磁盘管理方法的区别,如果需要使用这两种方法优化系统,应该先做哪一项比较好呢?这个问题作为课后的作业,请大家思考完成。

师:老师已经把下面这个表格群发到你们的信箱中,请同学们课后完成相应的任务,填好表格并发给老师。

师:现在计算机已经非常普及了,它已经渐渐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必需品。但是我们应该合理使用计算机磁盘空间,节约信息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第 6课 Windows Vista的Aero界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掌握打开、关闭 Windows Aero接口的方法;了解 Windows Aero界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 Windows Vista接口仿真器让学生体验 Windows Aero接口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和创新意识,感受新科技带来的新体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识。

【教材分析】

计算机在中国逐渐全面普及的今天,中国的计算机产业也在飞速发展。学习知识对学生固然重要,但更要懂得为什么学习,为谁而学习,这是~节很好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让所有学生知道;我们要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为了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发展而好好学习信息技术课

本单元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使用,本课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Windows Vista的Aero接口,在让学生体验Windows’Vs’a的创新接口,感受软件更新的变化所在,利用耳目一新的Aero界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较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功能,对Windows Vsta仿直器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新软件的能力,本深知识内容简单,也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好机会。

【教学亟点】

Windows Aero界面特点简介.打开、关闭 Windows Aero接口的方法。·

【教学难点】

打开、关闭 Windows Aero接口的方法。’

【教法选择】

自主性学习、示范性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交流总结

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基本掌握了操作 Windows XP的方法,目前计算机市场中推出了一款新版操作系统,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

师:新版软件与治版软件相比,通常只是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原则上软件是向下兼容的,谁能具体举个例子,说明什么是“向下兼容性”?

生: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选择性总结“向下兼容性”。)

生: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版操作系统的真面目吧!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5分钟后自我总结,看看谁对本课重点把握得最好。

(教师下传wndows vista果而信它到补性;

生:(总结)

师:评价与总结,确定本课知识要点。

2.示范教学,感受Vista

师:目前我们教室和多媒体机房还没有安装 Windthes Vista操作系统,我制作了一段视频数据,仔细观察,“视频数据”中的内容和书中讲的一样吗?

生:

师:能说出 Windows Aero界面与 WindOWs XP桌面有什么区别吗?

生:

师:想亲自体验一下 WindowsAero界面吗?

生:

3.主动探究,体验新知

师:清在本机中查找WindowsVsta接口仿真器软件,是我刚刚下传的檔,试着找到set-un exe文件,你会安装一个“小软件”,亲自感受一下绚丽多彩的WindowsAero接口吗?。

生:

师:请根据教材的“各显神通”,试着用其提供的ws匕相册,制作自己的“个性”相册吧!

生:

师:现在开动你的“手指”,把教材中“成长基石”部分的第2、3、4题以电子稿的形式保存起来,我会把它们放进你的电子“成长记录册”中。

4,研究性作业

师:根据自己课堂内完成内容情况,将教材中“傅奕舞台”和“成长基石”没完成的部分,课下继续完成,下节课上交电子稿或者直接发到我的邮箱中。这些都会在你们的电子“成长记录册”中,要认真做啊!

第7课 认识机器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了解什么是机器人,对即将要学习的机器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学习机器人的分类以及教学机器人的各部件功能;了解机器人的编程软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世界的秘密;图片演示机器人的分类及各部分组成;让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查询机器人的发展概况,并通过讨论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出来,最后以丰富的视频、图片数据帮助学生对教学机器人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给机器人各部分起名字(五官)以及想象机器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我国机器人发展的现状,以及各大院校在机器人方面的突出成绩,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省、爱校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教材分析】

编写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机器人世界探秘,了解机器人的分类,学习机器人各部分的构造、功能以及机器人软件编辑介绍。教材设计先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应用范围,然后认识教学机器人的组成,最后让学生体验用编程软件制作机器人程序,让机器人动起来,从而真正消除对机器人的疑惑。在本单元中,本课有着重要的地位。

【学标分析】

通过几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而且都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案例进行自主学习,但机器人部分不但涉及使用计算机编写程序,还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去组装机器人。对于动手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帮助和指导。

【教法选择】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问题驱动、自主学习、评价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边观看、边思考、边回答以及教师的演示操作,学习控制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一

教师先通过播放影片剪辑《终结者2》的片断,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影片中的主角是人还是机器人?学生进行展开思考作答,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提问:什么是机器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解决问题。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对部分学生给予路,学生通过操作,对机器人定义有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体会成功感。一学生活动。

1.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

2.积极思考机器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引人智能机器人的概念,讲解机器人的分类科观及组成;

视频数据和图片数据的展示,利用声音和色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出问题:

1.通过老师的演示,试说明机器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

2.机器人的活动与人的活动有哪些类似的地方?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通过教师的演示,学习用编程软件与机器人交流;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鼓励完成快的同学当小组长,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学生;

3.布置学习任务二:练习控制机器人。

学生活动

l.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一。在练习过程中,完成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2.结合教材完成任务H。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出各组制作时出现的问题,协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师活动

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归纳出制作机器人时应注意的地方。

学生活动

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l.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奕舞台”中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第8课 机器人行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个初步学会对简单的任务进行分析和画流程图,掌握“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功 一分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启动电机”模块编写程序,驱动左右电机,并掌握模块参数的设置方法以及左右电机的驱动方法;”个尝试机器人的搭建及程序设计。

2.过程与方法

分学会使用“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来使机器人前进、后退和转向;理解机器人行走的方向、左右电机转速差异与机器人转弯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机器人知识的思维模式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兴趣;

在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教材分析】

本堂课结合具体教育机器人,通过完成机器人邮递员送信的任务,让学生认识机器人的工作流程,目的是把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在编程的算法上。如何让机器人走直线,对学生来讲不是该摊点在于如何控制机器人转弯部分的讲授。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机器人已经消除了神秘感,有着学习控制机器人的强烈愿望,机器人的编程软件、下载程序的方法学生在上节课中也有所学习,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控制机器未峋兴趣,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能操作好机器人的信心。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 1.“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使用; 2.机器人编程软件中的顺序程序结构; 3机器人的搭建及左右电机的设置。【教学难点】

移动”模块的使用,在设置不同参数时,可表现为“前进”“后退”“‘向左转”“向右转” “延时”模块的作用。左右电机的设置与机器人转向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景、弓!入课题:展示A城与B城的位置图片。假设小明同学住在A城,小华同学住在B城,A城和B城之间有一条笔直的马路。现设计一个机器人邮递员要从A城出发,直线前进,准确到达目的地B城,完成送信任务。你该怎么设计这个机器人脑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制定学习目标。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1.通过生活中邮递员在城市间的行走作为导人,轻松自然地引入了学习目标,给学生提出问题,布置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2.最基本的机器人的搭建,为学生展示搭建好的机器人,演示一个发电机及轮胎的安装,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其它发电机的安装。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以及搭建好的机器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安装发电机的任务。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机器人行走软件部6ler-一程序的设计,此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从基本的打开软件运行平台到简单流程图的组成,教师要一步步详细演示讲解;

2.布置任务一(完成机器人走直线)

学生活动

基本机器人知识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

教师活动

三.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思考机器人转弯行走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重点讲解左、右发电机的设置以及“移动”“延时”等模块的参数更改;

2演示下载程序到机器人中的步骤。

学生活动

机器人转弯的工作原理及程序下载的方法,分析机器人行走的程序设计。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各显神通”,并从学生练习中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养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奕舞台中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第9课 机器人唱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了解机器人的发声原理; 个学习音乐模块的使用; 分设计机器人唱歌程序;

分了解多次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

认识机器人发声装置;了解音乐模块的使用方法;编写多次循环结构的程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思考调试中出现的现象,根据现象确定其成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教材分析】

为体现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这一流程,本堂课介绍两个新模块,即显示模块和音乐模块。让学生通过制作~个机器人唱歌的程序,控制机器人完成复杂有趣的表演任务,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动手合作兴起使好地完成机器人的程序设计。

【学物分析

本节课将学习机器人的输出表现形式——声音。学习机器人演奏音乐和“多次循环”模块的使用。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发声装置的安装与使用;,2.条件结构在机器人编程中的应用;

3.音乐模块的使用。

【教学难点】

机器人唱歌程序的编辑与调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庄,导人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展规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机器人的发音是通过安装在机器人主板上的喇叭发声来实现的。机器人编程软件中的音乐模块,可以让机器人实现演奏音乐等功能,也可以实现“人机对话”。本节课将学习机器人的输出表现形式——声音;学习机器人“演奏音乐”和“多次循环”模块的使用你想让机器人为你唱什么歌曲?通过老师下面的操作,可以轻松地让机器人演奏一段美妙的音乐。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跟随教师的讲解演示,提出问题。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机器人发声装置的讲解及安装,引入音乐模块〔你喜欢唱什么歌曲?想不想让机器人给你唱一唱呢?要想听机器人给你唱歌很简单,学习音乐模块,然后设计程序就能实现了);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及平时积累,理解音乐模块中的各种定义(音高、音长。休止符等概念);

3.布置学习任务:唱歌机器人的程序设计,以“雪绒花”为例。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2.试着去完成“各显神通”中的两个问题。

教师活动

1.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归纳出制作唱歌机器人时遇到的各类问题,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窗口”中的内容。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第10课 机器人报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了解光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分学会使用机器人光敏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线亮度;

合掌握条件判断中选择结构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合理论讲解,让学生理解光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劳动手操作,搭建实物机器人;

劳教师演示机器人亮度检测的操作;

分报晓机器人程序的设计及调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个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合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旁通过分析机器人出现的各种情况与程序、传感器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_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机器人报晓”为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学生介绍一种模拟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模拟与数字传感器的不同,学会安装和使用光敏传感器,了解机器人报晓的基本原理,掌握一个能够报晓的机器人程序。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是机器人光敏传感器,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作基本堂提7m奖L传感器的安装,条件判断模块的使用,但接触到的都是数字传感器的使用,传感器的另一部分一~模拟传感器的使用将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教法选择】

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包点】。’

1.光敏传感器的使用和机器人报晓的工作原理;

2.条件判断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1.机器人报晓的工作原理及程序编译;

2.理解选择结构与顺序结构、循环结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演示机器人的报晓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出问题机器人是通过什么装置来报晓的?

仔细察看该装置,都是由哪些器件组成的?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讲解光敏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在学生清楚该装置的组成后,教师接着提问,怎么用光线亮度调整机器人报晓?如何调试呢?请学生带着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师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光敏传感器的亮度设置人,在添加报晓音乐模块部分,可复习一下机器人唱歌的知识。

学生活动

讨论做出流程图,教师给予指导更正。在学生讨论编写机器人控制程序前,可以先帮助学生分析机器人报晓的流程图,让学生理解检测光线亮度的设置,如果报晓时间和预想的不一致该如何处理,然后再让学生去编写程序。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下载测试是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前面学习的效果。

设计一个比赛:看看哪级同学最快最好地完成报晓机器人的设置,比~比谁的报晓机器人服务质量好、定时性好。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在练习过程中,完成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2.教师引导和激励各级的探索学习,完成“各显神通”部分的问题;

3.讲解条件判断中的选择结构的使用。

学生活动

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地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奔舞台”中的任务Z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第11课 机器人巡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红外传感器基本知识;

巡逻机器人的搭建;

熟悉编程思想以及条件表达式与条件判断的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动手实践及综合运用发展多种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掌握模拟与数字传感器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分析机器人出现的各种情况与程序、传感器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主动深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共同承受失败,分享成功。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任务是通过对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学习,让机器人判断出障碍物的方向,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经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相关的机器人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精神。

【学伯分析

利用机器人巡逻。

【教法选择】。

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红外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

2红外测障的原理;

3.条件表达式与条件判断。

【教学难点】

红外传感器的正确安装及机器人巡逻兵的程序编写。

【戴学过程】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鼓励完成快的同学当小组长,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一。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2.结合教材及网上教程完成任务二。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出各组制作引导层时出现的问 题,协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第12课 机器人碰碰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认识碰撞传感器;

分掌握简单的碰撞方向确定方法;

分学会使用嵌套语言编程。

2过程与方法

令通过机器人功能演示,让学生完成“碰碰车”的任务;

会通过学生自主体验实施机器人碰碰车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增强学生使用人工智能来实现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教材分析】

人类有触觉器官,机器人也有自己的触觉“器官”,机器人的触觉器官就是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通过碰撞开关的闭合与开启来感知是否碰到了物体,并将电信号传递到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就检测到了碰撞。本节课通过向学生介绍碰撞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使学生理

解机器人如何确定碰撞方向,在实现机器人碰撞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学习理解逻辑表达式。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是碰撞传感器的使用和嵌套语句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碰撞传感 器控制机器人。

【教法选择】

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戴学巨点】

1.认识并了解碰撞传感器;

2.理解简单的碰撞方向的确定方法、掌握碰撞传感器的使用,能简单应用碰撞传感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3.理解并掌握逻辑表达式。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应用碰撞传感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有很多同学玩过碰碰车吧?那么碰碰车是怎样感受到外界的碰撞,并改变行走方向的呢?因为它们安装了碰撞传感器。在机器人身上安装碰撞传感器,就像人类有了触觉器官一样,利用它来判断是否碰到物体。通过机器人碰碰车学习碰撞方向的确定,从而了解碰撞传感器的应用。下面老师就给你们演示一下碰碰车机器人。

学生活动

观察机器人碰碰车的运行,此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在上一环节为学生演示了碰碰车机器人的功能,接着为学生讲解碰撞传感器的功能和安 装方法,并强调碰撞方向的设置以及嵌套语句的使用方法。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实施方案,教师指导。

三、自立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搭建实物机器人;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碰碰车机器人的搭建。鼓励完成快的同学当小组长,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学生;

3.布置学习任务二: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一。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2

2.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二。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各组制作时出现的问题,协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师活动

l.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人匕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归纳总、知识结构,完成“各显神通”;

2.启发学生将碰撞传感器的应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看看还有哪些教材中没有提到的实际运用。

学生活动

动手实践,小组讨论,实际应用。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消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秘评;

2.完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第13课 机器人认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了解灰度传感器及其调节方法。

分掌握地面灰度检测;

分掌握机器人轨迹行走的三种方法;

步理解条件的“或”‘与”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分学会在机器人上安装和使用灰度传感器;

争能应用灰度传感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分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将学习灰度传感器的结构组成和在实际生活中的某些简单应用;通过活动,学习地面灰度检测方法;理解实现机器人循迹行走的三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机器人“眼睛”的工作原理,通过学习灰度传感器完成更多的实际应用。

【学倡分析】

学生通过以往所学的传感器,已经对机器人传感器的运用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灰度传感器的学习可以给学生开辟一个新的认识领域。本节课中,灰度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节,直接关系到机器人是否能完成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

【教洁选择】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启发式教学。

【教学重点】

1.发度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节;

2.三种机器人认路的方法z

3.条件判断的嵌套以及“与”和“或”的使用。

【教学难点】

灰度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节,机器人认路程序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在上几节课中,我们曾经学习过“光敏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它们是利用光的强弱来当机器人的“眼睛”,完成机器人行走的任务,机器人能不能利用其它方法来行走呢?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机器人可以利用光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实现类似人眼的功能,此外,地面灰度传感器也是机器人一种眼睛,利用它可以检测环境颜色的灰度,从而可以认路。通过机器人认路学习实现机器人循迹行走的三种方法。

1.地面灰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灰度传感器的调节;

3.三种实现方法的分析。

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随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决。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动手调节灰度传感器的数值,观察机器人的改变;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教师给以引导启示.指点制作

布置学习任务二:根据不同的实现方法搭建机器人,比较三种方案的异同。

学生活动

根据教师布置,完成任务,积累学习经验。

教师活动

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完成“各显神通”的内容;

2.总结条件判断中的所学到的语句。

学生活动

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讨归纳点给学生讲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第 14课 机器人寻找火焰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分认识火焰传感器;

分了解火焰传感器的应用,掌握用火焰传感器检测环境;在机器人寻找火源活动中学习条件判断模块的使用以及在编程环境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布通过机器人追光的视频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会安装火焰传感器以及检测环境;

学会分析机器人出现的各种情况与程序、传感器等因素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共同承受失败,分享成功。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几个任务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机器人传感器的安装,条件判断模块的使用,本节课继续利用“寻找火焰”的任务,让学生认识模拟传感器——火焰传感器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学会分析机器人出现各种情况与程序、传感器等因素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是机器人火焰传感器,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机器人一传感器的安装,条件判断模块的使用,也接触过光敏传感器的使用,这些传感器的学习为本次任务的完成做好了铺垫。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

【教学受点】

l.火焰传感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

2.条件语句的进一步运用。

【教学难点】

机器人寻找火源的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同学们是否知道机器人灭火比赛?机器人靠什么组件发现火焰又是怎样奔向火焰的呢?这是因为灭火机器人安装了火焰传感器,火焰传感器的功能类似人的眼睛,可以看到火焰。通过机器人寻找火源学习条件判断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视频播放机器人灭火比赛的实况。

学生活动

观看机器人灭火,思考其运行特点。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讲解‘认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在夏天晚上,你看到过飞蛾朝向火焰飞吗?如果设计一个机器人代替飞蛾奔向火源该怎样实现呢?学习了火焰传感器,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要完成这个任务有四个环节,搭建机器人实物、分析实现过程、检测标志值和程序设计。”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搭建机器人;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鼓励完成快的同学当小组长,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学生;

3.分析实现过程;

4.检测标志值。

学生活动

1.搭建机器人,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2.小组成员讨论分析程序设计,制定实施方案。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出各组编辑程序时出现的问题,协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师活动

1.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归纳总结制作要点;

2布置“各显神通”的任务。

学生活动

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第15课 机器人走迷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红外传感器,完成机器人走迷宫; 理解机器人走迷宫的策;

学会编写机器人迷宫程序流程图; 掌握子程序及复杂程序的编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播放机器人走迷宫,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教师讲解左右手走,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编程、调试,体会成功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走迷宫的机器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教材分析】

机器人走迷宫是本节课在经过几节实验课后,在掌握了相关知识后的一项大的、传统的,并具有一定任务难度的活动课,它要求我们的同学能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各种传感器,加上自己的创造、创新,去分析、解释任务,搭建机器人,理解机器人走迷宫的策,写出详细的流程图,并通过运行机器人来检验其正确性,通过反复调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走迷宫也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可以有效地考验学生的记忆和判断能力。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红外传感器的使用,了解了红外传感器在实际中的某些应用,本节课我们继续使用红外传感器,通过动手搭建迷宫机器人,理解机器人走迷宫的策,学习子程序及复杂程序的编写。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

【教学重点】

1.理解机器人走迷宫的策;

2.学会如何编写机器人走迷宫的流程图。

【教学难点】

1.机器人行走方向的判断;

2.掌握子程序及复杂程序的编写;

3.红外传感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多元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景:欣赏走迷宫的机器人视频;

2.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机器人走迷宫的原理,观察走迷宫机器人中运用到的知识,引出本堂课的任务。

学生活动

欣赏视频,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回顾,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实例讲解机器人走迷宫的原理及在、右手走:如果一个人在漆黑的迷宫场地中寻找出口,怎么才能走出迷宫呢?一般地,人会通过手的触摸来寻找行走路线,沿迷宫的围墙的某一侧行走可以使机器人走遍迷宫的每个地方,这是走迷宫的一般方法。由于场地漆黑,根据两手获得的墙壁触摸信息可以做出判断,我们称沿左侧行走的方法为左手走,称沿右侧行走的方法为右手走。让机器人假设按左手法则行走,用左手去摸索左侧的墙壁,以确定前进的方向,同时右手伸向前方,避免在前进的过程中撞到前方拐弯处的墙上。

学生活动

揭过观察和教师的讲解,了解机器人走迷宫的策。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走迷宫策——左右手走)

阅读教材,根据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以及自主理解,强化对左右手走的理解。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完成括建走迷宫机器人,鼓励完成快的同学当小组长,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学生。

3.布置学习任务二(走迷宫程序的设计及子程序的弓队)

通过分析“走迷宫机器人”的程序以及观察流程图,小组讨论出程序设计的意图,并独立完成程序的再设计。

对“子程序”概念的归纳及讲解,为学生整理一下编程思路。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一。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2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二。在实践过程中,收集出各组制作机器人时出现的问题,协作探 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师活动

1.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熟练掌握左右手定则的判断方法,正确运用到实际编程中;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编程知识,通过于程序的学习,引导学生合理编程、简化编程。

学生活动

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第16课 机器人仿真系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仿真下的虚拟机器人;

能用NSTRSS设计场地、构建机器人并利用仿真环境进行组队测试。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演示在虚拟仿真环境下的机器人运行,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教师讲解虚拟仿真软件,培养学生对新软件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调试,体会学习新事物的乐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领悟“自由无限,创意无限,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道理;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教材分析】

仿真系统以优化机器人硬件和软件设计、缩短研发周期\节约成本为特色,解决机器人设计这程中的不足。本节是全新的一节,主要以纳英特的仿真系统来介绍,通过对NSTRSS软件的介绍,掌握如何措建场地,如何在仿真状态下设计一个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下测试机器人三个大部分。

【学情分析】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搭建了走迷宫的机器人,并使用它们进行走迷宫的实践练习,通过走迷宫的机器人的搭建,让学生从设计到算法分析、程序设计都有一个了解,那么如何更高效地设计我们的机器人并调试出来呢?可以使用虚拟仿真软件来完成任务,本节课就对纳英特的虚拟仿真软件进行系统的学习,这将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地投入到机器人的创新、创造活动中来。【教法选择】

示例讲解、任务驱动、辅导答疑。

【教学区点】

1.用NSTRSS仿真系统设计仿真场地;

2.搭建仿真机器人;

3.运行仿真。

【教学难点】

l.设计场地;

2.搭建仿真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弓队新知

教师活动

将上节课学生完成的在现实场地中运行的走迷宫机器人进行分组比赛,一是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三是为引人仿真系统做准备。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调试机器人程序,检查机器人的搭建,准备比赛。

教师活动

通过比赛,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不想经常地进行这样的比赛呢?但是在现实中调试,需要很多的时间,而且还需要固定的场地环境等等,非常不方便,我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引入纳英特的仿真模拟系统,展示它的特点,与现实情况做比较。

教师给学生演示讲解:

1.关于仿真系统

什么是仿真系统?仿真系统是机器人的设计、实现,完全在虚拟的环境中,以虚拟的形式出现,它以优化机器人硬件和软件设计、缩短研发周期、节约成本为特色,解决机器人设计过程中的不足。

2初识NSTRSS软件

NSTRSS是NST科技新近推出的一款以.NET平台为基础,使用 Microsoft DirectXg.0技术的3D机器人仿真软件。用户通过构建虚拟机器人、虚拟环境,编写虚拟机器人的驱动程序,模拟现实情况下机器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运行情况。NSTRSS与市.面上的同类产品相比,它具有如下的特点:(1)全3D场景。用户可自由控制视角的位置及角度,甚至以第一人称方式进行场景漫游;(2)逼真的仿真效果。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高度接近实际环境下的机器人运动状态,大大简化实际机器人调试过程;(3)实时运行调试。运行时,依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机器人参数,帮助用户快速实现理想中的效果;(4)自由灵活的机器人搭建与场地搭建。用户可自由选择机器人及其配件,进行机器人搭建,可自行编辑3D训练比赛场地,所想即所得;(5)单人或多人的对抗过程。用户可添加多个机器人,自由组队进行队伍间对抗;(6)与NSTRObot无缝连接。NSTRob。t生成的控制程序代码可有NSTRSS直接调用,大大节省编程时间; STRSS带您进入全新的 3 D仿真世界,自由无限,创意无限。

学生活动

说一说自己对仿真系统的认识。

教师活动

搭建仿真机器人。

(l)启动“纳英特3D仿真系统”程序,单击“机器人搭建”按纽进入机器人编辑的接口;

(2)在初始机器人选项中选择“新建”,机器人组件选项中选择“马达”,单台“添加部件”,然后用鼠标左键选择要添加部件的位置;

(3)选中马达的装配点,再以装配点为旋转中心进行角度的调整,再点击要装配的主机位置;

(4)选中马达的装配点,再以装配点为旋转中心进行角度的调整,再点击要装配的主机位置;

(5)在机器人组件里选择“轮子”,在部件类型列表里选择“万向轮”进行装配,为马达装配小轮宽胎;

(6)单台完成,将机器人命名为“直行机器人”。这样就完成一个简单的机器人仿真装配。

学生活动

动手搭建一个仿真的场地以及一个简单的直行机器人。

教师活动

在仿真环境里,机器人搭建完了,如何让仿真机器人在仿真环境里运行呢?仔细观察虚拟的环境里运行效果与真实效果有什么区别,以机器人直行为例。

学生活动

按照老师的演示讲解,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仿真机器人的搭建、调试、运行的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各显神通”。

二。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奕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上一篇:旅馆业住宿业卫生管理制度下一篇:天工陶瓷城内部刊物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