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业发展报告

2024-05-03

广东省工业发展报告(精选6篇)

篇1:广东省工业发展报告

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概况报告

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历史

“我们国家不是要不要发展高速公路的问题,而是怎么加快发展、怎么把它建设好的问题。”

------------时任国家委员邹家华 1989年广东省内第一条高速公路——广佛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此拉开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序幕。

自第一条广佛高速建成后,广东省之后还建设了京港澳高速、沈海高速、长深高速、大广高速、龙河高速、两广高速、兰海高速、汕梅高速、广昆高速、广州环线、珠三角环线、莞佛高速等高速公路。至2004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20公里,占全国7.6%,居全国各省(区)的第二位。

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从80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仅用了15年,便建立了我们广东省的高速公路交通网,从此,公路建设就进入了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历史新阶段。

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特点

高速公路无论在建设中还是发展中,都具备很多特点,而且,各个省份的高速公路发展的特点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高速公路整体发展特点有: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安全、舒适等显著的技术经济特征,决定了高速公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高速公路是公路网中技术标准最高、通道功能最强的干线公路,是公路网的骨架。我省境内高速公路网承担的主要功能为:是构成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份,承担着省际间的客货运输,是省际间的公路大通道;是主要城市之间的高速通道,是大中城市之间交通联系的理想选择;是港口、机场、铁路运输枢纽客货集散的重要运输方式;是高速公路联网的需要。

在广东省,高速公路具备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采用的创新技术多。“十五”以来,全省交通系统共有71项科技成果通过部、省级的鉴定,其中30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东高速公路建设科技创新及应用》科技项目最近荣获200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

省高速公路近期、中期及远期规划

再经过30年左右的时间,全省建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具有较高通达性和较高服务水平的高速公路网络,达到(部分指标超过)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高速公路网总规模约8800公里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约3500公里,高速公路网布局总体上成网格状,在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和区域中心城市周围以环线和放射线加密。

近期,即到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00公里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达到3000公里,通往邻省(区)的主要高速公路通道建成通车,全省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珠江三角洲形成较为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

中期,即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300公里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达到3300公里,地级市与地级市之间(包括与相邻省份的地级市之间)基本上通高速公路,沿海重要

港口基本上由高速公路连接,全省基本形成网格状的高速公路网络。

远期,即到203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800公里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达到3500公里,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全省所有县城基本上能够在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

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施工上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难度大,建设工期短。高速公路建设任务非常繁重,许多高速公路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建设中,还有很多高速公路在等待审批和开工。然而,与这种繁重工作任务不相称的是,我国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测绘管理方式还很落后,属于粗放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容易因为测量而耽搁工程进度、土石方费用难以精确控制、测量工程事故容易发生。

除此之外,还有公路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多,为施工带来不稳定因素;不能严格遵守施工管理程序;资料缺、假、乱,技术资料欠缺是承包人的一大通病;企业自检环节薄弱。

2)质量上

全省在建高速公路工程质量虽然总体上处于受控状态,但受建设环境、建设管理能力、施工投入、工班水平及事实上存在的分包、转包现象等方面影响,各建设项目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质量和管理问题,个别项目工程质量和质量管理问题突出,质量水平总体偏低,总体合格率不升反降,有些指标合格率仍然偏低,提升工程质量任重道远。

3)管理上

随着收费公路的不断增加,广东省路桥收费站过多过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高速公路乱收费,多年顽疾无法根治。新华社调查了广东高速公路乱收费现象,主要手段包括闷声发财、巧设收费与超期服役三种。广东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前几年就联合发布《公路收费站收费年限公告》,公布该省76个经营性公路收费站和173个政府还贷公路收费站的收费年限,74个省管非经营性收费站的还贷期限,情况令人担忧:预测还贷期超过30年的有33个。

4)营运上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明显增加。分析表明:现阶段广东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尚未有效体现出来;与一般道路交通事故相比,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和规律。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仍有町能生继续上升趋势。

作者对高速公路的看法

高速公路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自80年代起,我国开始规划未来交通方案,筹建了各个省份的高速公路。作为一个经济强省的广东省也不例外,从89年建成的广佛高速公路直到现在建成了整个高速公路网,真让人们感受到什么叫四通八达,什么叫交通便捷。

高速公路的出现,为人们带来很多就业岗位。既然有事,那么必然要有人去做,数据表明,一条高速公路便提供了10万个就业岗位。作为我们路桥行业的学生,虽然不是直接因为高速公路才有我们路桥专业,但是,它也为我们部分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高速公路的出现,指明了未来的交通发展方向。快速,便捷,有秩序是高速公路的一大特点,在80年代人们纠结要不要建设高速公路之后30年的今天,人们对要不要建设高速铁路也产生质疑,究竟高速公路的发展状况跟高速铁路会不会一样的呢,这个谁也没有答案,但是高速公路指明的方向却是现社会人们都要追求的方向,这个是无需质疑的。

作为一个平平庸庸的路桥学生,希望能为未来的高速公路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文件

常 宇,王长君,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2008

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网络文献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史,网络文献

广东已建成的高速公路,网络文献

篇2:广东省工业发展报告

2008年12月8日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赣州市委、市政府“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战略部署,根据赣州市农业机械局的工作安排,我一行4人,于2008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赴广东省考察农业机械化,重点考察了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及所属企业、韶关市第二拖拉机厂、仁化县农机化发展情况。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郑宏宣、广东省农业机械推广站副站长熊元芳、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所长陈育辉、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杂志社社长杨菊英、韶关市农业局副局长曾其真、韶关市农机化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晓春、韶关市第二拖拉机厂厂长李崇龙、党委书记吴剑文、仁化县农机化管理站站长郭顺才等领导同志分别接待了我们,并详细介绍了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总结如下:

一、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有特色

近年来,广东省认真落实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围绕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和目标,瞄准农机化的薄弱环节,广泛调研,抓住工作重点,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积极开展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特别是广东2003年起实施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和实施中央、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的新阶段, 农机化发展速度从2002年排列全国第23位升到2007年的第18位。据统计,2007年, 广东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017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12.1%;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5万台,比增61.1%;联合收割机达到11187台,比增124.7%;植保机械95910台,比增327.6%;设施农业中温室大棚面积达900多万平方米,养殖设施1亿多万平方米,加工农产品达7479万吨;拥有万头养猪机械化生产线649条,鱼塘增氧机拥有量达36.1万台,居全国首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达到了40.4%,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通过考察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发现在以下十个方面很有特色,值得学习借鉴。

(一)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措施完善。2008年,投入广东省的中央和省财政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大幅度增加,总量超亿元。主要补贴了大中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全喂入履带式联合收割机。2008年,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各项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扩大补贴目录。二是适当统一和调整补贴标准。三是继续采取省财政补贴资金累加补贴。四是规范运作程序,严格管理监督。五是加强质量跟踪,及时处理质量投诉。六是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大。如韶关市仁化县20万人口的小县,2008年实施中央和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258.8万元,人均12.94元,农民得实惠。

(二)抓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有力度。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一直是广东的“短腿”,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因此,近年来,广东省各级农机部门,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推广工作。一是抓技术骨干和师资培训。二是制作电视专题片《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向农民宣传机插秧。三是抓示范点带动。四是抓二十个市级机插秧示范县建设。

(三)农业机械化发展有特色。2008年,广东省在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同时,继续发展大宗、特色、优势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畜禽、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农机企业联合攻关,投入开展蔬菜花卉地的机械化耕整、开沟起垄技术及机具、蔬菜育苗播种关键技术及设备、多功能自走式移动喷灌机、温室栽培管理信息系统、甘蔗种植和收获技术及机具、节能环保型水产养殖机具、种猪智能测定系统以及荔枝灯笼状果肉加工、银杏分级和脱壳成套技术和设备等科研课题,加紧为推进特色农机化提供技术支撑和有效供给。重点推广微耕机、开沟起垄机、植保机械、灌溉施肥机械、温室大棚以及蔬菜清洗和干燥加工、水果智能分级和保鲜等蔬菜、水果、花卉生产和加工所需的农业机械;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建立特色农机化示范区,全省布点扶持,建设了30个有关设施农业、甘蔗生产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示范基地,并加大项目示范成果的宣传、推广、普及力度,提高特色农机化技术和设备、设施的示范推广实效,探索和创新项目体制机制、运行方式、管理模式,为实现示范推广特色农机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实效。广东省农机部门现有市级农机推广站17个,县级农机推广站 81个,共有农机推广人员604人;承担农机推广职能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1572个、人员5392人;市级农机推广站均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在81个县(市、区)农机推广站中,科级机构5个,副科级机构6个,正股级70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57 个,差额拨款事业单位23个,自收自支1个。近年来,广东省在实施农机发展议案中,注重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和推广手段建设。一是探索建立省级农机推广示范基地。在东莞市蕉菜研究所建立园艺、池塘养殖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蕉菜研究所提供试验场地,东莞市农机推广站提供资金。目前,示范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并正在进行园艺作物的耕整地、灌溉、植保机械的试验。二是结合实施《议案》,加大建立市、县级农机推广基地力度。从1998年开始探索建立县级农机推广基地,先后有广州市番禺区、从化市、新兴县、曲江县、郁南县等16个县(市、区)农机推广站建立了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2003年实施《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以来至2007年底,已建立39个区域性农机推广站,带动和引导农民发展、使用农业机械。

(五)扶持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有经验。近几年来,广东省各级农机推广机构,注意扶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形成了推广服务手段基地化,服务形式组织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的局面,为农机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一是结合各地农业生产需要,提供多样化推广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机推广机构成立各种作业服务组织50多个,在服务中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推广示范效应。二是依托农机专业大户,站户联合开展推广服务。广东省农业机械推广站、江门市农机推广站与新会区农机大户联合,省市站购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利用专业大户的经营条件,组成联合的专业服务组织,进一步扩大专业大户的经营能力、农机推广能力。三是成立农机协会,规范农机服务市场。韶关市仁化县的农机协会办的有特色。仁化县位于南岭山脉南麓,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部,东接江西大余县、崇义县,北邻湖南汝城,是名副其实的粤、湘、赣三省交界地。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山地约占70%、丘陵约占20%、小平原占10%,全县常住人口20.1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3.22万人。全县辖丹霞、董塘、石塘、红山、城口、长江、扶溪、闻韶、周田、黄坑、大桥11个镇(街道办),设村民委员会89个,村民小组777个,有659个自然村。韶关市仁化县农机化管理站以乡镇(街道办)农机站、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为基础成立农机协会,利用协会协调了各农机手之间利益纷争,规范了管理,通过协会达到了加强联系,沟通信息,切磋技艺,服务社会,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目的。近年来农机化水平得到了迅猛的提高,农机具的拥有量不断增加,为解决“三农”问题作贡献。

(六)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益。近年来,广东省十分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把该项工作摆上“三农”工作重要位置,按照立足市场需求,突出当地主导产品,坚持自愿合作、“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适当扶持,做好服务,抓好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例如,阳春市全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有农民成员1000多人,带动非成员农户1.5万多户,进一步推动了该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阳春市成许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拥有办公场所200多平方米,社员16名,农用中型拖拉机20台套,联合收割机10台套,社员投入购买农业机械的资金达161万元。该社成立后,每年可为社员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并能为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规模化的农业机械服务,将为加快阳春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起到积极作用。

(七)农机推广宣传十分广泛。广东省农机部门十分重视农机推广宣传。一是创新农机推广方式,构建农机推广宣传平台。广东省农业机械推广站今年创办了《广东农机推广简报》,创刊了《南粤农机推广》杂志、建立了广东农机推广网站。二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广东省农机部门与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等新闻媒体合作,大力宣传当前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力求做到社会对农机新技术有更深的了解,使农机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以提高农机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八)农机科研转化有成果。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转化有实际效果。如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2000年归口省农业厅管理以来,实现了较快发展。一是产业化一年上一个台阶,科工贸总收入连续多年超亿元,2007年达2.9亿元。二是科研能力不断加强。2004年科技部对全国1459所省属所级农林科研机构科技竞争力进行评估,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位列第二。在农业部“十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中,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获专业和行业排名两项第一。2007年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作为广东省唯一一家科研单位加入了“国家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被省科技厅评为高新技术企业。三是科研成果转化好。2005年~2007年,广东省农机化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省各类科研项目中有17项通过鉴定验收,全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专利授权9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获国家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借助国家、省项目支持和自筹方式开发了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净菜生产线、真空带式干燥机、荔枝龙眼剥壳除核打浆生产线、智能型水果分级机、香蕉假茎还田机、种猪测定系统等新产品。

(九)农机工业快速发展。广东省农机工业发展较快。2007年广东省农机工业总产值(现行价)33.9亿元,年增长20.6%;工业销售产值32.1亿元,年增长21.1%;出口交货值16.1亿元,年增长10.9%。广东省韶关市第二拖拉机厂,建于1969年,位于韶关市武江区新华南路,占地8万平方米,现有职工350余人,工业产值超亿元,产品出口率达65%。从1980年开始生产手拖,现主导产品是“丹霞”牌4L系列联合收割机和手扶拖拉机。产品畅销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湖北、海南、四川、云南、贵州、河南等省,在广东、广西、湖南、福建、贵州、海南等省列入各省的政府财政补贴机型。主要出口到斯里兰卡、孟加拉、印度、泰国、越南、厄瓜多尔、柬埔寨、美国、安哥拉等国家。2008年销往赣州市的“丹霞”牌4L系列联合收割机45台、手扶拖拉机(耕整机、多功能管理机、铧式犁、施耕机)3250台。

(十)农机安全生产有保障。2008年以来,广东省农机部门着力抓好落实责任制、完善规章、增加投入、创建平安农机等重点工作,实现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加大投入,打好农机安全监理基础。2008年从省级监理工作经费中安排105万元,扶持15个符合标准的监理办证窗口和15个农机安全村建设。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省、市、县三级投入建设窗口的资金超过500万元,扶持建设了监理办证示范窗口单位45个,创建农机安全村45个,共同推进了农机监理办证窗口规范化建设和创建农机安全村活动。二是广泛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做好“六个一”工作。三是抓好源头管理工作,规范牌证工作。广东省大力抓好源头管理工作,严格把好“三关二监督”,规范牌证工作。从2006年起,广东省取消了变型拖拉机上牌业务。如韶关市仁化县大中型拖拉机上牌率100%,手扶拖拉机上牌率80%以上,联合收割机上牌率85%以上。

二、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尽管近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34.1%,低于全国全省农机化综合水平,许多劳动强度大的生产环节农机化发展滞后,很多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比较大的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未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目前,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广大农民和我市农业对机械化作业的需求呈现全面、刚性增长的态势。我市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社会氛围、经济能力、工业基础、技术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只要加强宏观引导,辅以综合的政策、财政支持,加快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一定能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在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为我市农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条件支撑。通过考察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借鉴广东成功经验,并根据赣州实际有以下几点启示: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中心,以加快发展机耕机收、努力突破机械“种、播、栽”瓶颈为主线,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安全生产为重点,坚持农机化大发展“兴机富民”,大力推进水稻生产、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抓好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进一步优化技术装备结构,发展节约型农机,努力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新贡献。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遵循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质量与效益相统一;坚持加强行政推动,强化宏观调控;坚持发展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节约型农业机械化;坚持实施农机管理标准化。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发展农业机械化主要任务就是要在2020年全市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方针,着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节本增效,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7大工程,加快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发展农业机械化具体的工作目标是: 2009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480万千瓦,增长20%以上。农业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全面完成国家、省下达的农机购置补贴任务。农机生产经营总收入增长10%以上,农机为农民人均增收增长10%以上。全市重点扶持发展农机净资产50万元以上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每个县(市、区)2个以上,发展农机净资产20万元以上的大户100个,每个县(市、区)5个以上。全市农机新增各类拖拉机3000台,新增拖拉机驾驶员500人以上,确保拖拉机(变型)拖拉机机检率90%以上,拖拉机驾驶员年审95%以上,拖拉机年审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低于控制指标,杜绝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3:广东省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

一、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1. 概况

至2015年5月底, 广东省农机合作社发展到993个, 比2014年新增23个, 其中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60个, 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9个。涌现出汕头市潮阳区顺杰、惠东中惠、仁化霞丰、茂南志远等一大批发展速度快、作业能力强、发展理念好的农机合作社。全省农机合作社服务农户数达57.6万户, 入社经营土地面积110.7万亩;作业服务面积470.7万亩, 其中跨区作业面积达到123.5万亩, 占总服务面积的26.2%;拥有农机具4.4万台套,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 566台套, 联合收获机械3 282台套, 水稻插秧机3 179台套, 享受补贴政策购买机具3万台套;合作社年度收益达5.5亿元。

2. 发展模式及特点

1) 多元化投入机制。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逐步深入, 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热情, 形成了以国家资金为引导, 农民投资为主体, 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2) 多样化服务模式。各地呈现多样式服务模式, 主要有:一是以廉江市吉水镇西莲塘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平市沙塘镇芙冈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整村发展模式。这类合作社以村委会为牵头, 村委会干部参与合作社管理, 带领全村农户参加入社, 农机作业服务范围在优先优惠整个村委会的农户同时, 也实行组织农机跨区作业, 增加收益。二是以大埔县农机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和茂南区志远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订单作业和耕、播、收、运“一条龙”作业服务模式。三是以汕头市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引路模式。合作社作业服务范围涵盖水稻生产全过程, 基本实现耕、种、收、烘干全程机械化, 开展大米加工, 拥有自己的大米产品, 并带动发展了一大批种粮大户, 成为农机大户。四是以惠州市海纳惠民粮食全程生产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拓展型服务模式。该合作社通过依托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 开展了粮食机械化生产、加工、销售及提供农机化服务、粮食生产技术咨询等拓展服务。

二、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12年以广东省农业厅名义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推进措施, 进一步夯实了农机合作社发展基础。各地结合实际, 对合作社机具、机库、维修间等建设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 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聘用的人员优先进行培训, 优先为农机合作社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

二是强化资金扶持。2014年广东省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投入资金2 000万元, 推动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按区域布局在粤东西北和珠三角扶持5个大型区域性农机合作社。在2014年省级现代农业装备工程项目中, 扶持建设20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中心、20个水稻机械化烘干示范中心、40个设施农业示范中心, 大部分项目以农机合作社作为承担单位, 有利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潮州市实施双扶持政策, 即资金支持和技术扶持。在扶持过程中, 重点扶持和一般扶持相结合, 根据饶平县经济较落后的实际情况, 每个合作社给予2万元作为补助合作社库房建设的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饶平县鸿霞农机耕作专业合作社等起点高、规模大、劳动力强, 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合作社。加大技术支持, 有针对性的解决专业合作社在生产中所碰到的技术难题, 组织农机农艺专业技术人员, 为农机专业合作社传授生产技术, 举办育秧、机插、农机使用、机修等各种类型培训班, 提高技术水平。

三是破解农民合作社贷款难的发展瓶颈。广东省2013年启动农民合作社“政银保”项目, 即是由政府提供财政资金作为担保基金, 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提供贷款, 保险公司为贷款合作社提供保证保险服务的合作项目。此项目的实施大大解决农民合作社因缺少抵押物而贷款难的问题, 有力地推进农民合作社的稳步发展。

三、促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规章制度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要求, 全省各地按照《广东省农机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标准》, 坚持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一是要求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必须有标准化车库、维修车间和办公室, 配齐办公设施和常用维修设备与工具, 设立机械台帐和维修记录, 建立与健全作业合同、作业档案, 并指定专人管理。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促进农机合作社科学运作。农机合作社成立后, 按照企业运作模式成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 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合作社章程、安全生产、机务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 使农机合作社在运作中有章可循。

四、农机合作社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有关政策及资金的扶持下, 广东省农机合作社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完善的良好机遇, 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量上还不够多。全省农机合作社共有993家, 有些县区发展缓慢, 佛山市只有2家, 东莞市只有1家。

二是发展质量还不高。实力不强, 表现在“小微”农机合作社数量不少, 有些合作社“合”而不“作”, 缺乏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自我发展乏力。部分农机合作社财务制度不健全, 账目不够规范, 管理不够民主, 产权不够明晰, 公司与合作社混为一谈的现象还存在……这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继续探索, 逐步加以培育、引导、规范。

三是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力度不足。例如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尚未纳入补贴项目、农机用油没有补贴、农户购机贷款没有利息优惠。整体上看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较多, 但可以真正落实到农机社会化服务项目上的优惠较少, 各级政府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投入也不足。

四是农机合作社的配套建设用地问题。目前农村一般将土地划分为农业用地和宅基地, 而农机合作社的用地如农业机械安装安置、谷仓建设、机库棚、机械维修场地、合作社办公场地等难以解决。

五是农机具维修、零配件供应和农机技术培训相对较薄弱。一是三包期内, 因厂家技术人员到达不及时或维修技术能力不足, 导致故障排除费时过长, 影响作业效益;三包期后的维修, 则因缺乏专用配件, 配件也较贵, 导致维修花费昂贵。二是农机技术培训问题, 因农民购机往往选择农忙季节, 加上培训地点往往也较远, 导致农机培训的参加率不高。三是机具的保养问题, 因缺少机棚, 很多农机露天停放或用稻草等简单覆盖, 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

五、推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和高效发展的工作措施和建议

为了推进广东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近年来, 广东省农业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积极贯彻落实全国农机合作社建设经验交流会和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 加大发展农机合作社工作力度。

1. 工作措施

一是示范引导不间断。近年来, 广东省加快培育农机合作社和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积极引导农机示范合作社的创建。积极组织基层农机合作社及时申报国家级、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目前, 全省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60个, 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9个) , 并加强对其规范运作指导, 提高发展质量, 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各地大力推广应用农业部制定的《农机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机社会化服务标准合同》, 不断推进农机合作社的“五有”规范化建设标准。

二是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经费再投入。2012年协调省财政首次安排300万元给20个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全省15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和40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县, 都拨出一定财政资金, 依托农机合作和农机大户, 重点推广水稻育插秧、烘干机械化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2014年省级财政对农机化发展支持明显加强, 实施现代农业装备工程专项资金达5 500万元, 对水稻育插秧和烘干机械化、设施农业、农机安全生产、农机科研鉴定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

三是培训力度再加强。继续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 年初印发《2015年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方案》, 全省全年计划培训3万人次。组织实施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省级合作社骨干人员培训等重点项目, 加强农机合作社人员培训。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的从业人员开展农机维修、驾驶操作、财务会计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提高合作社的运行质量。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管理技术骨干人员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推动农机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

四是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再推进。广东省农业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及时组织编印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训资料》, 推广应用农业部制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机社会化服务标准合同》等规范文本, 帮助农机合作社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三会”制度, 提高了民主管理和规范化建设水平。积极组织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 大埔县农机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等3家农机合作社荣获2012年度省级表彰单位;汕头市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合作社理事长马学杰当选为雷沃杯2012“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 受到通报表彰;惠东县中惠农机专业合作社等19个农机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单位。2014年12月, 省农业厅在惠东县举办农机合作社发展交流暨农机促冬种现场会, 重点对农机合作社管理技术骨干人员进行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管理等内容的培训, 共有200多人参加了培训。下一步, 将继续召开全省农机合作社规范管理推进会, 进一步推动农机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

2. 建议

1) 国家应尽快出台农机社会化发展扶持政策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细则。一是开展农机作业用油补贴, 油料是农机作业的重要成本因素, 对油料进行补贴可以增加农机合作社、农机户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 提高各地农业机械化水平。二是请国土部门明确农机服务组织用地性质, 结合广东省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 加快土地流转进程, 对农机服务组织用地进行照顾、优先批复。三是将服务组织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停机棚、机具安置场所等纳入专项补贴中。四是设立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进项目, 如建设农机示范化基地、联系种粮大户, 鼓励并加大扶持其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五是学习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对农机合作社提高购机补贴标准。

2) 加强对基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是要加强对乡镇农业农技中心的农机化工作扶持力度, 基层农机人员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政策执行人, 他们在农机优惠政策宣传、农机购置补贴咨询、农机技术推广培训、农机作业供需信息发布、机具调配等方面均有重大作用。

3) 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将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农机化的扶持政策落实到农机合作社, 帮助其发展壮大。逐步建立政府扶持、银行支持、群众自筹、集资入股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速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篇4:广东省肉桂产业调研报告

关键词 广东省 ;肉桂产业 ;调研报告

分类号 S663.9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1.017

Abstract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the cinnamom industry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of Guangdong provin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planting area accounts for more than 30% of the whole country. With the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government for the cinnamon industry,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of cinnamon in planting area have been strengthene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of cinnamon products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has been enhanced,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level and the product processing level has also been improved. The cinnamon has become the leading indu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 to increase the farmers' income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In this paper,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on the industrial actuality,the production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cinnamom industry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oduction of cinnam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main problems.

Keywords Guangdong province ; cinnamom industry ; investigation report

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原产中国西南地区,又名中国肉桂、玉桂、牡桂、辣桂等,为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常绿乔木树种。肉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肉桂一名始见于《唐本草》:“菌桂,叶似柿叶,中有纵纹三道,表里无毛而光泽。”,与现用肉桂相符[1]。关于肉桂的原植物记载最早见于距今1 700多年的晋代嵇含编著的《南方草木状》:“桂有三种。叶如柏叶,皮赤者,为丹桂;叶似柿叶者,为菌桂;其叶似枇杷叶者,为牡桂”[2],至今已有千年栽培历史,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3],是我国常用名贵中药,位列“参、茸、燕、桂”四大补品之一,也是重要的食品香料,为我国调料“八大味”之一,是大家熟知的“十三香”、“五香粉”等主要原料。

目前,我国肉桂种植面积达3.3×105 hm2,年产桂皮1.3×108 kg、桂油2.0×106 kg,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其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亚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贸易额超过4亿美元,已成为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出口创汇的主要特产和山区百姓增收的重要来源。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南端,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年均降雨量超过1 700 mm,是我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广东已成为我国肉桂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0%以上。

为充分了解广东肉桂产业现状,2015年5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科技人员在广东省江门市农业局等相关单位领导和科技人员带领下,通过野外考察和座谈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对广东肉桂主产区进行了考察调研,旨在充分了解广东肉桂产业现状以及当前肉桂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明确今后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1 广东肉桂产业现状

1.1 主要分布区域和种植历史

广东肉桂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云浮市和肇庆市,其中云浮市种植面积最大为罗定市和郁南县。3个市县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见表1。

罗定市肉桂原是本地山中野生植物,秦汉时期,就有山民种植利用,其后不断发展,到解放前种植面积达到4.6×103 hm2。目前,全市肉桂种植面积达2.93×104 hm2,种植农户10多万户,桂皮、桂油大部分销往欧美、日韩、印度和中东等国,出口量占我国总出口量的20%以上,成为罗定出口最大宗的山林特产之一(图1)。2002年,罗定市被国家林业局定为“中国肉桂之乡”;2008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罗定肉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郁南县气候温和,光照、雨量充足,适合肉桂的生长,历史上有种植肉桂的习惯。据《郁南林业志》记载,郁南县种植肉桂始于道光20年,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大规模种植,是西江桂的主产区之一。据2014年底统计,全县已有肉桂面积1.60×104 hm2肉桂产量约1×107 kg,年产值1.2亿元,桂圩、南江口、通门、建城、宝珠、历洞、千官等乡镇种植规模较大。

肇庆市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土壤、土质、水质、气候和光照等条件比较适合肉桂生长,已有约300年的种植历史,是全国的肉桂重要产区。主要集中在高要、广宁、四会、怀集、封开、德庆等地,种植品种为西江肉桂。其中,高要拥有全国最大的县级肉桂基地,现有肉桂种植面积超过3.33×104 hm2,年产桂皮约8×106 kg、桂油8×105 kg。在高要的水南、禄步、小湘等11个镇,有超过5万农户、30万人种植肉桂,是当地山区群众的“摇钱树”。2000年3月,高要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肉桂之乡”。

1.2 价格和贸易情况

广东肉桂产品以出口为主,每个初加工厂家基本都有固定出口商。通过出口商将产品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和美国。

近年来,受价格较低的人工合成桂油的不断冲击,天然桂油价格波动较大,目前处于较低水平。1990 年桂油出口价高达250元/kg,仍供不应求,1997年,桂油价格降为180~200 元/kg,到2002年3月,国际市场中国产桂油为82.7元/kg[4],价格的极速下滑使桂农的生产积极性遭受很大影响。近几年,桂油价格比较稳定,平均价格约180元/kg,2015年上半年成品桂油价格为160元/kg;桂皮价格仍有波动,2014年约20元/kg,2015年上半年降为9.2元/kg。

目前,在广东省罗定市,有桂皮加工厂7家、桂油加工厂11家,年产桂皮2×107 kg、桂油1.5×106 kg,年产值达6亿多元。2012年罗定市桂皮、桂油出口量分别为1.87×107 kg,6.97×105 kg,其中桂皮主要出口到亚洲,其次是非洲、欧洲,出口量分别占罗定市出口总量的91.7%、3.6%和2.3%(图2);桂油主要出口到美国,其次是英国、中国香港,出口量分别占罗定市出口总量的26.4%、25.4%和20.9%(图3)。为降低市场风险,推动肉桂产业化,公司实行“公司+理事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在肉桂收购上采用保护价收购政策,给农户桂皮保底价格为7.20元/kg,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户种植积极性。

1.3 产业技术现状

1.3.1 栽培品种

《中国药典》规定樟科樟属植物肉桂为肉桂药材的法定来源[1]。但在药材商品中,其植物来源却十分复杂,民间药用更是来源广泛。据调查,我国作为商品的桂皮类药材,其原植物来源至少有10种和1变种,从全国19个省的40件商品药材的鉴定结果来看,肉桂主要来源是肉桂的干皮,广东所产的官桂即为正品肉桂5~6年生幼树所削取的树皮[6]。

广东省大面积人工栽培的主要是肉桂,其栽培品种和野生品种资源丰富,但对品种进一步划分缺乏植物分类学依据。其次是大叶清化桂(C.cassia Presl var.macrophyllum Chu)。本变种与肉桂的主要其别是:叶片大,长25~48 cm,宽8~13 cm,花丝近于无毛。同时,肉桂栽培品种为当地品种,品种未经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多采用种子繁殖,为实生苗。

广东省已经开展肉桂品种选育相关工作,在罗定市主产区榃滨镇建有肉桂苗圃基地66.67 hm2,在山河村开展了越南肉桂、锡兰肉桂和中国优质良种肉桂的引种试验,新建肉桂良种培育基地2个,建立了肉桂种子生产基地,每年可产肉桂苗木3 000万余株。

1.3.2 种植栽培技术

肉桂种植模式主要为单作,因经营目的株行距不同。以剥桂皮采桂叶为目的时,株行距采用1.0 m×1.2 m或1.0 m×1.7 m,有的种植户采用更小的株行距,667 m2地种植约800株;以采种母树或培育大桂为目的时,株行距为4.0 m×5.0 m或3.0 m×5.0 m。

新造肉桂幼林要每年除草松土、施肥2次,每次施氮肥50 g,磷肥50 g或复合肥100 g。虽然肉桂种植操作相对简单,但收获周期较长,新种树苗生长7~8年左右,即直径达到3 cm以上时,才进行第一次砍伐,用于剥桂皮、采桂叶。肉桂砍掉后会分株,不砍的肉桂只有一条主干,不进行分株。从离树根部大概50 cm的地方砍取植株上部,再过4~5年方可第2次采收,此后每年基本都可以采收。在采收前一年要进行重修枝,以利增加光照,促使树皮增厚,提高质量与产量。一般在4~5月进行剥桂,剥桂皮采桂叶后,及时对肉桂林进行铲草松土,铲下杂草覆盖林地,以保持湿润,有利于伐根长出粗壮的萌蘖。减少病虫害的侵害。注意修枝,将病虫枝、徒长枝和过多的萌蘖剪除,每株保留强壮萌芽条1~2条,以利于通风透光和减少养分消耗。肉桂对地力要求较高,农户每年都会施肥料,主要以化肥为主。

肉桂的采收期在每年4~6月份,农户用刀一圈一圈把桂皮一点点割下来,每株产湿桂皮约1 kg。采收期过后,肉桂树皮会慢慢变硬,割下来的桂皮质量不佳,且会影响到植株生长。种植户采收的桂叶在山上经过2 d左右晒干,卖给加工企业提取桂油。每年可收肉桂叶片2次,分别为春叶和秋叶,不同时期桂叶价格、质量也不同,以春叶为佳。

1.3.3 肉桂采收加工

广东肉桂加工企业主要生产桂皮和桂油,对桂肉和桂枝进行简单切片。桂皮是获取经济效益的最主要部分,取皮加工是肉桂产品加工中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可加工成企边桂、板桂、桂通和桂碎4个规格等级,各种规格桂皮的采收和加工方法不同[4]。

桂皮经加工晒干后,受压容易开裂破碎,导致成品等级降低。因此,桂皮包装最好用木箱,也可以用竹编方筐或较坚硬的纸箱。包装好的桂皮宜放在干燥处贮存。

肉桂油简称桂油,主要由桂皮、桂叶、桂枝等提取而得。一般为黄色或琥珀色液体,香气特异,味甜辛。主要化学成分为反式肉桂醛(70%~85%)、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醛(5%~12%)和乙酸桂酯等。肉桂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性溶剂浸提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法等。出油率和化学成分依肉桂树种植地、生长期、采油部位等不同而显示明显差异。桂皮的出油率约为2%,树龄增大出油率和含醛量明显增加。碎桂出油率在1%~2%,鲜枝叶出油率一般为0.3%~0.4%[5]。每年3~6月采收桂叶和桂枝用以蒸油,称为“春油”;8~12月份采摘秋叶而蒸出的为“秋油”。

广东省初加工企业主要以晒干的肉桂枝叶为原料,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炼肉桂油。目前企业加工肉桂枝叶出油率平均在在0.7%~0.8%。水蒸气蒸馏法出油率虽然较低,但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加工企业广泛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加工。

桂油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和医药,是“可口可乐”类饮料必不可少的组成,也是制作香皂、化妆品的重要原料。以桂皮和桂油为原料,还可以加工制成药品、食品添加剂、饲料、酒、面包、牙膏和精油等,种类极为丰富。我国的深加工企业较少,日本、法国等国家购买我国出口的桂皮和桂油后,多再次加工成桂油醇、桂油醛等精深加工产品,效益较高。因此,我国肉桂产业需开展肉桂深加工研究,拓展深加工产品应用。

1.3.4 副产物综合利用

广东省虽以肉桂种植和初加工为主,但肉桂相关产品已经全面开发。桂木以其特有的木质、持久散发清香、具有医疗保健功效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其产品主要有家具、工艺品、凉席、牙签、筷子等;桂皮入药、食用,提取肉桂醛、肉桂醇、肉桂酸等,制成酒、香水、饮料、糖果等等相关产品;同时,将桂木、桂枝和桂叶打碎后成桂糠,可用于培育灵芝、猴头菇、木耳等,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风味独特,且效益可观,前景喜人。

2 存在问题

2.1 品种混杂,良种覆盖率低

广东省肉桂品种为当地栽培品种,来源不清;主要采用种子繁殖,对产量和品种产生影响。随着生产资料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缺乏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培育高产优良品种已经迫在眉睫。

2.2 重造轻管,产量较低

肉桂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单作密植方式,农户分散种植,种植收获周期较长,缺乏科研单位引导,抚育管理多处在粗放状态下, 缺少施肥、除草管理,种植技术含量低,产量水平不高,综合效益不理想。

2.3 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精深加工产品

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科技含量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综合效益偏低。只有少量企业能够利用桂叶和桂枝生产桂油产品,但这些企业无论在资金投入、加工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局限。

3 建议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肉桂进行了大量研究,内容多集中在生物学特性、药用药理学、化学成分、栽培技术、采收加工、综合利用及病虫害防治等领域,但在品种选育、品质影响因素、肉桂产品的深加工利用等方面则较薄弱,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以利于肉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及配套种苗生产技术研发

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桂品种的选育研究。发挥资源优势,以优良品种育种为目标,在优良种源或家系的多代优树系统选择与选育优良品种,利用遗传工程方法进行有关性状的基因改良。

3.2 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

由于肉桂种植收获周期较长,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快速增加,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开展简化栽培模式研究,以利于机械化操作;研发实用的取皮等小型机械设备,节工增效,降低劳动成本。

3.3 产地加工技术研究

肉桂质量的形成不仅与当地的地理、气候等因素有关,也与采集加工方法有直接联系。要加强枝肉桂品质与品种、产地立地条件、产地气候、肥效、采收期等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当地加工技术的研究。

3.4 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由于桂油中主要组分为醛类化合物,化学性质较不稳定,长期贮存或暴露空气中容易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影响品质。桂油密度比水大,目前企业主要用水封的方式保存在储藏罐中,但随存储时间延长,品质是否发生变化,需要开展深入研究。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肉桂油单离,可得到主产品天然肉桂醛,同时得到苯甲醛、肉桂醇、水杨醛、香豆素、乙酸肉桂酯、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醛和乙酸邻甲氧基肉桂酯等副产品。单离产品再进行深度加工,可获得附加值高,应用范围广、市场前景好的系列深加工产品。加工企业需加强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不断改良桂油的蒸馏提炼技术,提高出油率和桂油的质量。共同研究肉桂深加工项目,拓展肉桂产品在香料香精、医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农用化学品中的应用,提高产品效益。

参考文献

[1] 方 琴. 肉桂规范化种植(GAP)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2-4.

[2] 甘祺庭,关于桂. 八桂 桂林 桂海[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107-108.

[3] 付 强,杜晓曦,张 萍,等. 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挥发油的比较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7, 32(1): 69-71.

[4] 韦如萍,黄永芳,胡德活,等. 肉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经济林研究,2006(03):65-70.

[5] 楼之岑,秦 波.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995:210.

篇5:广东省工业发展报告

食品工业是世界各国的重要工业。当今世界食品工业的走向如何,广东食品工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中有什么竞争优势,广东食品工业应如何进行战略定位,它的发展对策是什么,本报告试图对上述问题作简明的阐述。

一、食品工业的现状

(一)国际食品工业的现状特点

1.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食品工业在各国始终保持着支柱产业的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国际食品工业及其产品贸易也发展迅速,跨国食品集团不断扩大,食品加工品市场日益全球化,食品产品竞争突显国际化,世界工业500强中,约有20个食品加工集团进入其中,充分显示食品工业在全球经济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始终占国内各行业之首,占工业总产值的15%至18%。目前,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工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业的总产值大约是农业总产值的2至3倍,农产品的总体加工度达到80%以上,食品深加工用粮已占到农业总产量的70%,已完成了农产品初级加工向食品深加工的全面转移。

2.食品安全是国际食品工业和食品消费的重要问题。

在全球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也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新困扰。世界各国每年都要遭受食源性疾病的侵害,工业化国家每年的食源性疾病患病率占食源性侵害的30%左右,发展中国家的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则相应更高,而且难以准确估计。

3.世界各国的食品工业各具特长与特色。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来大力发展食品工业,使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有效结合,形成在世界领先的独具特色的食品工业,其产品在全球食品贸易市

场占据相当份额。新西兰乳产品的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2%,其乳制品贸易量却占世界总量的30%;巴西的橙汁加工量已超过美国,橙汁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50%。

4.国际食品标准日益提高,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各具特色。目前,世界食品工业的年销售量在27000亿美元左右,贸易总额为3000亿至4000亿美元,在国际食品贸易中特别注重食品的质量,特别是安全质量。

国际食品贸易遵循一般国际贸易规则,由于食品这类商品的特殊性,导致国际食品规则和各国保护措施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技术性壁垒的使用日益频繁。

5.国际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食品工业呈如下发展趋势:(1)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比例越来越高,加工能力越来越强;(2)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越来越高;(3)加工技术与加工设备越快越高新化;(4)投入比例越来越大;(5)越来越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6)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日益完善。

(二)国内食品工业的现状。

1.我国食品工业保持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

2000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的企业达19316个,固定资产原值已由1980年的154亿元增加到5103.7亿元。”九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最低增长率为9%,最高为14.5%。我国食品工业创造的产值已连续十年位居国民经济制造业之首,2002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值达10778.02亿元,同比增产16.6%.其中利润总额为530.86亿元。

2.食品工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在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村脱贫致富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如双汇集团除年上缴利税4亿多元外,每年消耗的禽畜带动粮食转化300多万吨,带动周边养殖业、饲料业、屠宰加工业实现产值100亿元,间接提供100多万农业人口就业,每年增加农业收入10亿元。蒙牛乳业扶持发展养牛户10万余户,创造民间就业岗位20万以上。

3.食品安全有明显改观,但问题依然严重。

食品安全为我国广大消费者所关注。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严峻形势得到初步缓解。许多食品企业也把产品的安全性质量作为开拓市场、参与竞争的有力武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我国食品安全体系还不够完善,食品生产和食品流通领域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还较多。

4.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及其示范性项目的建设力度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利用多方面资金专项投资建设一批大型食品加工项目,这些项目呈现如下特点: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投资额较大,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工艺和设备先进,能拉动农产品的转化,能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大宗农产品利用和特种资源利用并举。

5.食品工业中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

在我国食品工业的国有企业中,大部分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改革效果显著,涌现出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先进企业,并成为我国食品工业的中坚力量。另外,民营食品企业增长迅速,外资企业也十分活跃,其比重在不断增加。

6.我国食品工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

我国食品工业的国际化刚刚开始。由于我国己加入了WTO,我国食品工业与国际上的食品企业在资本交流、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市场准入、产品贸易、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国际化进程在加快。

7.我国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农产品加工的比例偏低,精深加工的比例偏低;(2)食品工业的总体水平和经济效益不高;(3)食品工业还没有出现能在国际市场上一展身手的大型企业集团;(4)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十分严重;(5)食品产业的市场化还有许多缺陷;(6)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空间;(7)管理体制尚不适用市场经济的要求;(8)食品工业的国际化还有较大差距。

8.我国食品工业的市场预测。

今后十年,食品消费仍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主体并居于首位。我国人均GDP达1000美元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人们消费结构包括食物消费结构迅速变化的关健时期,是人们食物消费和消费结构中渐变到突变的急剧提升时期。随著人走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栝尔系数虽然进一步下降,但食品消费总额仍然有较大的提高。在我国由小康社会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过程中,食品消费总量仍将增加,食品消费结构亦将发生较大变化,食品工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潜力很大,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三)广东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己成为我国食品工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某些行业如软饮料、调味品的产值和产量一直处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具有明显优势,食品工业己成为

广东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广东食品工业有如下几个特点:

1.行业结构优化取得初步成效。

2002年广东食品工业总产值968.21亿元,在全国排第二位。目前,广东食品工业的主导产品有软饮料、啤酒、味精、饼干、糖果、冷冻食品、方便食品、冷冻饮品等。近年来,广东食品工业的结构优化成绩显著,传统的行业得到新的发展,新的行业不断出现,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主导行业突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出口比重逐年增长的良好局面。

2.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方面成绩显著。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食品工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使食品工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广东产的各种食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广东多数食品工业的骨干企业如健力宝、珠江啤酒的灌装生产线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全省食品工业上水平、上档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在依靠科技进步、创名牌、增效益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广东食品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实施名牌战略,整体效益一直排在全国前列。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依靠科学技术创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信誉的拳头产品。如健力宝、乐百氏、珠江啤酒、致美斋、海天等。

4.食品的安全性受到广泛重视。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加强了市场监管的力度,使广东食品生产和消费市场的安全性有了提高,特别是绿色食品得到快速发展,且占椐了一定的国际市场。

5.广东食品工业的存在问题。

广东食品工业的存在问题是:

(1)行业的整体结构不合理,食品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从产品结构看,产品品种少、新产品不多、档次低、包装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热带水果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2)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广东食品工业中大型企业所占比例太少,家族式的分散型小企业较多,缺少大型企业集团,且各地低水平重复建设多,缺乏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政府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不够狠,影响了企业产品创新的积极性。

(3)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较低,综合利用较差。广东食品工业产值的比值在0.4-0.6∶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3∶1。

(4)行业内技术水平与技术装备急待提高。

(5)原料基地建设滞后,食品工业相关产业链尚未形成。

二、广东食品工业行业的竞争力分析

(一)产品竞争力

广东食品工业现有主导产品绝大多数在目前国内市场有较强的优势,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产品质量好。而广东食品工业在产品的创新方面存在着明显缺陷:—是产品高新技术含量编低,新型设备投入量相对不足,研发机制和研发投入问题突出,技术发展后劲不足;二是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要求,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各类专业人才短缺,劳动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的需要;三是在营造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和鼓励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外部环境方面,尚有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

(二)企业竞争力

多种经济成分的充分发展,使广东食品企业相对于全国有较强的市场活力,为全省食品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又存在不足:一是企业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多数企业的制度、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还不能充分适应国际化竞争形势的要求,抗风险能力不强,尤其是大量规模以下企业的小生产经营方式和传统观念,难以适应新形势;三是企业当前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半数以上大企业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尚未起步,信息化建设落后制约了企业后发优势的发挥。

(三)行业竞争力

产品创新能力、品牌拓展、国际市场营销和生产集中度方面明显不足。突出问题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中低档质量和差别化率较低,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四)产业集群竞争力

食品工业在开放经济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食品产业集群,但行业分工不明显。面对入世后更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广东食品工业集群发展具有较大潜力,但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和探索的问题:—是生产加工型的初级区域集群较为普遍;二是全省发展极不平衡,在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山区,食品加工业还处在很落后的状态。

三、广东食品工业的战略定位与发展对策

(一)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趋势。

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的趋势是:(1)安全性。营养健康性食品蓬勃发展;(2)各类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发展迅速 ;(3)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日益受到销费者的青睐;(4)方便性食品日益走俏,并向小包装,多品种,简单方便的家庭化方向发展。

(二)广东食品工业的战略定位。

食品工业是广东吸纳城乡就业人口最多的的行业,为全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广东食品工业情况的分析来看,广东食品工业具备了在新的发展阶段中,高起点、高水平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也具备了在食品工业发展新阶段继续领先于全国的可能。

广东食品工业的战略定位是:从广东的实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广东农业产业化为契机,以提高全省食品工业水平、经济效益和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深入进行食品工业的结构调整、企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食品工业的全面产业升级,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加强资本运作,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扩大品牌优势,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体糸建设,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满足人们由小康向全面小康生活过渡时期对食品消费的需求,进一步把食品工业建设成为广东省的支柱产业,为广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三)提高广东食品工业竞争力,发展广东食品工业的战略措施。

1.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各方面力量,确保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1)应该在政府的指导和协调下进行总体规划、积极引导;(2)有选择性地支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能扩大出口和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的食品工业示范重点项目;(3)增加政府对食品科技发展的投入。要积极支持食品工业的产品开发与创新,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对重点食品加工企业,政府应在税收、贷款方面给予扶持,尽快形成食品工业的产业集群优势;(5)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2.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工业。(1)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确保广东食品工业中现有的优势行业如软饮料、调味品等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使他们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2)广东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热带水果资源,广东还具有海岸线长、滩涂多的沿海优势,有极丰富的海洋生物和水产品资深,应增加这些优势资源和相关产品的研发力度,运用先进技术,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

3.加速广东传统食品的工业化步伐。

广东在传统食品上有很大优势,广东的粤菜、潮菜以其色、香、味俱佳而名扬天下,它集中了大量饮食精华,还包含了浓厚的岭南文化内涵,应集中力量,加强开发,努力使传统食品的生产工业化、现代化,使它成为广东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4.重视食品安全,建立和完善食品工业的质量保障体系。

经济全球化对食品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东应建立和完善食品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中的一系列质量安全体系和监督体糸。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加工、食品销售和食品进出口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整顿和规范食品的生产和经营秩序,严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确保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安全。

5.组建大型食品企业集团,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素质。大型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不仅生产成本低,还具有产品质量稳定、广泛占领市场的优势,且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因此,广东食品工业如要在新时期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必须加大组建大型食品企业集团的力度,加快企业改制步伐,采取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利用我省的资本优势,组建一批立足全国、面向国际的大型食品企业集团,扩大广东食品工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

6.加快优质原材料基地建设,形成良好合理的产业链,试点建设食品工业园。(1)优质原材料是生产优质食品的基础。要深化改革,克服分散的农村经济与现代化食品工业在体制上的矛盾;(2)加快企业从单纯加工生产为主的橄榄型转向以原料及市场为主的哑铃型的过渡;(3)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食品工业园区,以整体优势推进食品工业的区域性发展,提高广东食品工业的竞争力。

篇6:广东省工业发展报告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它与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有必要的去认识了解它。加之,我国现在的中小企业数量从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各类IT服务市场的不断成熟,中小企业的应用需求迅速增长,电子商务也在众多中小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所以,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众多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

国内的各个省市的电子商务也在不断的发展,广东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因此对于发展电子商务有着很好的技术基础和条件基础等。首先是,广东省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其次是,电子商务支付体系不断的完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效应明显;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目前广东省已经建立起海、陆、空立体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物流企业和物流平台建设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最后是,政策法规环境、安全认证和信用体系的不断优化。

虽然电子商务现在已经跨入了以企业应用为主体的阶段,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在不同的行业,特别是不同的地区,其发展是特别不平衡的。中小企业一般主要经营消费品,规模小产品品种多样,符合网络营销的特点,同时中小企业在人员管理方面要比大企业简单得多,有利于较快的贯彻新的营销观念而不受原有企业文化的束缚,可以较快的更新经营理念适应时代的潮流。

虽然,广东省的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也受到了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1、地区发展不平衡,省内部分地方的基础环境依然不够完善,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还不高,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引导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2、广东省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部分中小企业领导缺乏网络知识,也不愿意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导致广东省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不足,应用意识急需提高。

3、部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基地缺乏后续投入和管理动力,致使部分电子商务的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缺乏类似阿里巴巴

这样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广东省电子商务市场的影响力。

4、在信用环境方面,缺乏一个统一、分工明确的认证体系,网络安全和保密措施不足,这也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调查显示52.26%的用户关注交易的安全可靠性,被调查对象当中36.54%的人,认为安全性和个人信息得不到保护,可见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是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网上支付问题尚未真正得到解决,制约了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

5、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仍旧缺乏。广东省主要缺乏三方面的专业人才,一是电子商务模式设计、战略规划的管理人员,二是电子商务的市场运作和营销管理人员,三是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咨询和实施的项目管理人才。

6、缺乏跨区域、跨境的电子商务合作。广东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电子交易过程主要通过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来完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闭循环现象。在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合作中,在粤港经济发展合作中,以及在广东省与东盟和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合作中,缺乏电子商务合作的实质性内容。

中小企业具有面广量多、规模较小、机制灵活、容易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等特点。但从其现实的情况来看,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的。众多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从总体来看仍然只处于 “商务电子化”阶段,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的竞争焦点还集中于实体市场。即使已经涉足了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也并未真正认识电子商务。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对人才的培养没有足够重视,导致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对电子商务给企业发展、营销手段所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认识不足,因而导致中小企业涉足网络电子商务的十分有限。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获得订单数量非常少的原因在于,他们更倾向于传统的营销模式,因为,网站维护人员既要懂电脑,又要懂业务,还要懂沟通,更要懂英语,这方面人才的培养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还不如沿用传统的老业务员开展面对面的推销。这就表现出许多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馈乏。同时,企业产品由于品种不多,质

量欠佳,通过网上营销的很少,不能形成较大的规模效应。网上支付、网上物流还没有大范围实现。对于某些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其网络营销仅仅停留在网络广告和促销上,而且很少有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域名网址,开展其他商务营销活动的更是寥寥无几,网络对企业的巨大优势与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另一方面,社会化配送滞后,商品流通不畅,尤其是货物递送成本高,网络营销产品不能占有价格上的优势,又没有风险保障,使得一些中小企业不敢在网络营销上进行更大的尝试。除此之外, 网上支付安全机制和配送法规不健全,企业和消费者权益缺乏可靠保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策略研究。加上中小企业管理者对电子商务知识的匮乏也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缓慢也就不言而喻了。

电子商务是本世纪全球化竞争的焦点,已成为商务模式的主流。目前电子商务对经济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其本身活动的价值。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在其各自的经济活动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地位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们在企业数量上具有不可超越的优势,而是因为其提供了超过半数的就业机会,创造了相当部分的国民财富。它们是市场经济的“润滑剂”。而且,随着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及时实施,加快了区域体制一体化的步伐,广东省的地缘优势再度凸现,电子商务的应用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进一步加强基础支撑体系的建设,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丰富信息资源,推动行业交易平台的建设,规范物流体系的建设,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等。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和交流,提高应用水平和层次。对广东省的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动态和应用水平进行定时评估,引导全省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和层次的提高。强化合作,吸引外资促进其发展,通过整合国内企业资源形成行业性的上下游信息资源整合和协同电子商务。降低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在广东省的信息采集和分析成本,同时降低物流管理成本,以此来推动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在广东省的投资。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培养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跨行业的电子商务交易联盟的发展,提高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和交易效率,推动中小企业建立具有行业特色或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交易联盟或平台,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第三方服务,发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

推动大型通信企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第三方服务,使这些企业更好的为广东省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以此缓解广东省中小企业缺乏技术、资金和人才的瓶颈。.加强培养和吸引电子商务人才 我国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加快我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区域与国际的合作特别是粤港澳之间的合作,加强粤港澳与国际之间的合作,密切与其地方的电子商务的信息和技术的交流,吸取这些国家和地区成熟的电子商务的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

上一篇:标准化学校实施方案下一篇:哑剧拔河赛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