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22-11-21

第一篇: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广东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现状_问题与建设_何慧芳

《科技管理研究》

2013年05期

广东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设

何慧芳 胡品平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33) 摘要: 从对广东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现状研究入手,分析广东省科技与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步伐的相应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 文化; 产业; 科技; 融合发展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态势已发生深刻变化。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要素,已成为未来世界各国和地区政治竞争的主要力量。分析全球文化发展现状,发现以下特征: 一是文化与科技融合不断加快。主要由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还催生了网络社交、文学、数字内容、虚拟娱乐、新媒体等一大批文化新业态。科技已融入渗透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环节,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二是文化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产值占GDP 比例普遍高于10%,例如,美国文化产业在其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三是国际文化产业竞争愈加激烈。由于文化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等新经济特征,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形成了完善的文化传播体系,文化产品向全球覆盖,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从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来看,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还相对滞后。一方面文化产业领域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国产程度较低,进口依赖程度较高。据文化部的报告显示,2011 年我国文化领域高端装备占比达到72%,导致我国文化产品生产成本昂贵、文化服务效率低下,提高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文化和科技融合不足。大量相关科研成果闲置,没有与文化领域实际需求结合,同时缺乏既通晓科技,又熟悉文化的综合型人才,文化和科技融合精品少,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自身的创作力、传播力和感染力。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我国文化科技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一是全球文化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相关标准尚未健全。我国可以抓住文化技术体系具有集成性和应用性的特征,在文化领域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促进文化领域科技水平和产业体系整体的跨越发展。二是我国具有巨大的文化产品需求市场和产业空间。根据2011年统计,我国人均GDP 超过4000 美元的省

《科技管理研究》

2013年05期

份共有25个。按照国际水准,此阶段文化产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为文化产品消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三是我国拥有发展文化科技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发展迅猛,三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拥有一批文化科技领域成果,“文化+ 科技”的国际知名企业不断涌现,为我国文化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文化产业具有鲜明的区域特性。一般来说,外来文化在我国扩展难度较大,这为我国文化科技和文化产业发展留下空间和机会。同时,在我国巨大的文化资源和消费市场的基础上,通过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弘扬中华文化,掌握文化发展主导权,加快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因此,针对广东经济大省,研究分析文化科技融合问题,探寻未来文化科技融合重点,对于加快全省省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文化新业态,加快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东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注重发挥文化与科技相互促进作用,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培育文化新业态,以科技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文化事业服务能力,完善文化创新体系,提升文化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文化产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促进传统优势文化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文化新兴业态成为新的增长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1. 1 文化新业态蓬勃发展

广东大力推动文化领域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发展文化新兴业态,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以数字出版、动漫游艺、创意设计等为代表文化新业态快速增长。近年来,广东数字出版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网络游戏、网络音乐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动漫产值2010年增长更是达到了42%,成为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增长的强劲力量。2011年,广东数字出版产值达250亿元,约占全国的20%; 动漫总产值106亿元,约占全国35. 3%; 网络游戏总收入152亿元,约占全国35%; 网络音乐收入12.7亿元,占全国比重55.2%。二是以服务移动终端、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发展异军突起。南方广电传媒集团、深圳广电集团(CUTV城市联合电视台)、华视传媒等发展的手机电视、地铁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网络视频、户外媒体等在全国发展早、影响大。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数字传媒系统、电子阅报系统、LED 联播网、手机报等初具规模; 深圳华视传媒拥有国内最大的户外数字移动电视运

《科技管理研究》

2013年05期

营联播网,所运营的公交移动电视资源占全国81%,地铁电视占100%。

1.2 传统文化产业改造升级不断加快

近年来,广东省通过推动文化企业广泛运用数字、网络信息等高新技术,提高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一方面,推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演艺娱乐以及印刷复制、游戏游艺设备制造等运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改造生产流程,提高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等环节的科技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目前,广东省已完成近600 万家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改造,占总数的50%。另一方面,推动各类文化企业走“文化+ 科技”路子,运用先进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开发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新产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广东具有传统优势的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实现了由加工型向精密制造型升级。深圳华强集团、华侨城、易尚展示等传统文化企业,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开发出文化新产品,实现由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1.3 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

广东省通过加快建立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文化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数字娱乐、文化创意等领域,催生了一批文化科技型企业。根据省科技厅的统计,截至2011 年底,全省文化领域的科技型企业300 多家。如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成声光电和控制技术,在文化表演艺术、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休闲旅游、展览展示科技、城市景观建设、演艺娱乐领域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与全流程的技术服务。广州欧科地理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文化传承和保护。深圳华强文化科技公司开发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目前拥有148项国内外专利,公司“环幕立体电影”系统打入了包括美国、加拿大在内的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在文化产业领域拥有专利技术116 项,其中关键发明专利90 项。广州网易计算机公司、珠海金山公司成功开发多款网络游戏,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报业集团积极向全媒体转型,成功开发了一批数字传媒技术。南方新媒体发展公司建立了国内最早的电视新媒体产业。

1.4 文化领域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

《科技管理研究》

2013年05期

广东省积极推动文化领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一批重大技术研发取得突破,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2009年~2011年)浙江省申请文化领域发明专利819项。数字出版方面,广东自主研发的三大核心技术——多媒体复合关联编码MPR 技术、语义智能搜索引擎技术、OED 电子纸电泳技术引领全国、与世界同步,目前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数字多媒体方面,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研发的高清互动电视、智慧家庭多媒体网关、IPTV、视频网络电话等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 深圳广电集团作为广东省“三网融合”试点单位,发展有线交互业务、高清互动业务以及各项“三网融合”技术等取得突破性进展。省广晟资产公司研制的数字音频DRA技术已成为国际标准。深圳华强成功研制环幕4D电影、悬挂式球幕电影、巨幕4D电影等十多种特种电影,自主研发了三维程控威亚、立体子弹时间拍摄系统、电影级鱼眼拍摄系统、环幕立体拍摄系统等拍摄设备。金山软件公司研发的3D网络游戏引擎技术,被国家科技部列为863重点计划项目,给国内用户提供了完整的游戏创作系统。

1.5 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广东省积极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载体建设,构建文化交易、会展和投融资平台,健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服务体系。国家级高新区成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近年来,广东省成立了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开通运营文化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百川网”;举办深圳文博会、中国( 东莞) 国际动漫节、中国国际新媒体影视动漫节等文化会展,为引领和展示文化科技融合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省文资办等单位与相关金融机构签订授信总规模134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快组建规模为50亿元的广东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贯彻落实银发[2010]94号文件,与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九个部门制定下发《关于金融支持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广州银发[2011]52号),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全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2 存在问题

近年来,广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然而,从全球文化竞争格局来看,广东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

《科技管理研究》

2013年05期

2.1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不足

由于文化与科技融合尚处起步阶段,缺少文化领域与科技领域交流信息平台,很多文化领域的导演、创作者、传播者不知道用什么技术更好地对文化进行彰显,很多科技工作者又不知道自身掌握的技术如何植入文化领域,相关科研成果与文化领域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对文化资源的高科技开发手段不足和文化科技装备不足,各类高科技电子产品对文化内涵的植入不深等现象。

2.2 文化领域科技创新不足

虽然广东积极推动文化领域科技创新,在部分领域也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但是全省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有待完善,文化领域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文化科技类孵化器等欠缺。根据统计,2009 年~2011年,全省300家文化领域科技企业,仅申请专利819件,每家企业每年申请量不到1件。文化领域的核心技术和高端系统装备国产化不足、进口依赖度高,造成文化产品制作成本昂贵、文化服务效率低下,制约了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如广州励丰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集成技术,创新设计提升文化展现形式和水平,但是其采用的不少舞台装备、演艺设备仍是进口的。

2.3 文化科技融合支持政策不足

虽然广东在建设“文化强省”中出台了部分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但相对于北京、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广东文化与科技融合支持政策不足,目前尚未出台文化科技融合的专项政策。更不像部门省市除了设立专项资金外,还将在土地供给、税收优惠、人才激励等方面给予文化科技企业重点支持。如西安市设立了规模为3000 万元的文化和科技融合专项资金,沈阳市设立了规模为4000 万元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广东文化与科技融合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对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省广电局等部门政策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

2.4 文化科技人才供给不足

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缺乏既通晓高科技,又熟谙文化的复合型人才,难以创作出民族文化与高科技手段高度融合的文化精品,影响了广东文化自身的创作力、感染力、表现力和传播力。一方面,由于当前尚未建立对文化领域人才的认定办法,当前适用的技术职称评定办法与文化领域人才的专业造诣、工作业绩不

《科技管理研究》

2013年05期

相适应,不能有效引导文化领域人才成长。另一方面,高层次、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人才难以引进,导致广东文化科技影响力不高。

3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建议

2012年7月,中宣部将会同科技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布《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广东下一步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年~2020年)》,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步伐,大力推动文化创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1 大力培育文化新业态

广东省应将文化元素和文化服务植入科技产品,大力丰富信息产业的发展生态和产品结构,重点打造数字出版发行、网络增值服务、三网融合、动漫网游、创意设计、数字演艺、科技文化会展、高科技文化装备、文化地理与智慧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加强虚拟现实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虚拟会展、在线体验等新业态发展。加强文化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虚拟博物馆及文化信息地图建设,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等业态的深度融合。打通并优化传统文化产业链,拓宽文化产品传播渠道和形式,实现“文化畅通”。加强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内容集成、存储、分发及传输等技术攻关,推动数字内容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创新基于版权的数字内容服务模式,促进数字内容服务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

3.2 实施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重点工程

建设一批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省级以上高新区、特色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专业镇和省重点布局的功能新区,实施一批具有特色的示范工程,形成文化科技融合集聚区。打造一批骨干文化科技企业,围绕着文化企业科技创新,在数字出版发行、网络增值服务、三网融合、动漫网游、工程设计、数字演艺、科技文化会展、高科技文化装备、文化地理与智慧旅游等领域,选择一批创新性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的骨干企业。建成一批文化数字资源库,推动文化内容、素材数字化,促进数字文化资源库建设。重点建设广东地方文化特色数字资源库等。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兴媒体,加强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建设,做强重点新闻网站、移动媒体,形成一批在

《科技管理研究》

2013年05期

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终端。

3.3 健全文化科技创新体系

依托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深圳文博会和高交会,促进文化科技知识产权和产品交易。重点在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文化科技企业集聚城市,构建新型演艺文化传播服务平台、文化旅游服务平台、文化艺术品交易服务平台、数字内容服务平台、数字版权交易服务平台、动漫游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文化产业融资服务平台、文化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等; 积极推动专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在文化科技领域形成一批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3.4 加快文化领域核心技术研发

聚焦主要文化产业形态,有针对性地突破文化产品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的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技术,重点开发数字动漫制作、数字音视频和高清影视制作、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网络出版、语义智能搜索等关键技术,加强研发文化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标准、关键元器件和装备,推动若干重大文化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加大智慧家庭研究的扶持力度; 推动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在全省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争取成为国家标准和全国技术服务中心。

3.5 加大文化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加强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实施“岭南文化名家工程”,加大对文化科技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力度。加快组建广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结合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需要设立相关专业。探索建立文化新业态人才职称评定和职业资格认证机制,开展动漫网游等文化科技领域的职称评定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文化科技人才,经有关程序可破格参加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不受学历、资历等要求; 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时不受单位性质的限制,而公益性文化科技事业单位急需引进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可按有关规定设置特设岗位,自主聘用。

3.6 完善文化科技融合政策体系

研究出台《关于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路径,建立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制定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经济政策,在土

《科技管理研究》

2013年05期

地使用、税费减免、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支持,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成立省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联席会议,由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牵头,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等部门共同参与,健全文化科技跨部门合作发展新机制,形成有利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工作体系。

《科技管理研究》

2013年05期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J].求是,2012 (2) : 1-3 [2]刘琦岩.推进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支撑引领文化产业发展[J].甘肃科技,2012(1):3-4 [3]祁述裕,刘琳.文化与科技融合引领文化产业发展[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 ( 6) : 2 - 3 [4]张贵书.浅议文化与科技的融合[J].杭州( 周刊),2011(10) : 7 - 8 [5]梅松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J].炎黄纵横,2008 (10) : 14-15 [6]牛维麟.文化与科技融合促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J].北京观察,2012 (1):3-4 [7]祁述裕,刘琳.文化与科技融合引领文化产业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6):4-5 [8]张鳌.科技与文化融合,多媒体是最好的黏结剂[J].华东科技,2012 (2) : 3-4 [9]李勇.加快文化融合科技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J].福 州党校学报,2012 ( 1) : 7 - 8 [10] 张世俊.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J]. 甘肃科 技,2012 (1) : 27 - 28 作者简介: 何慧芳(1981—),女,广东韶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胡品平(1983—) ,男,江西临川

第二篇: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状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粤发〔2008〕7号),特编制《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条件

(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凭借在全国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化,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奠定了建立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基地的雄厚基础,推动我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82亿元,约占全国的1/8,连续21年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其中服务业增加值17805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5315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455.8亿元,均居全国首位。

——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双轮驱动”初步形成。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29.8∶46.6∶23.6调整为2009年的5.1∶49.3∶45.6.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高技术制造业产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3%,轻重工业比重从1978年52.6∶47.4调整为2009年40.7∶59.3,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7.2%。电子信息、电气机械、汽车、石化等产业已成为制造业支柱产业,新电子、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高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模组生产基地。商贸服务、房地产、金融、物流已成为四大重要服务业行业。优势传统产业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集聚发展趋势明显,协作配套不断深化。截至2009年底,全省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33个,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区61个,形成深莞惠电子产业集群,广州及周边地区汽车产业集群,汕头玩具产业集群,江门摩托车产业集群,以及佛山家电和建材、东莞服装、中山五金灯饰、揭阳五金不锈钢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目前,全省欠发达地区已设立省产业转移园34个,2009年共吸纳劳动力约34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32.3亿元。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发展后劲持续增强。2009年,我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专利授权量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公共研发平台等总数居全国前列。科技投入逐年提高,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625亿元,比2005年增长1.5倍。数控、核电、风电、农机等领域装备产品、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截至2009年底,我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8.5万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0.3亿吨;省内电源装机达6300多万千瓦,西电东送最大输电能力达2000

多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总装机容量约52%,核电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油气管道里程达2300公里。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饮水安全工程深入实施。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交通网络、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和水利基础设施。

必须看到,我省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仍有不少差距,依然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数量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等问题。特别是受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能源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二)发展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分工与合作进入新阶段,国际产业转移呈现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的新趋势;世界产业发展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知识化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低碳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开发技术等作为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举措;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全球经济、贸易、投资等复苏进程缓慢,各国对市场和资源的争夺不断加剧,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市场环境不容乐观。从国内情况看,一方面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发展,快速升级的消费结构、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融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国家对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为现代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机遇。目前我省经济发展正处在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紧紧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我省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广东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以构建六大主体产业和八大载体为主要任务,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服务”转型,尽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心、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为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现代产业500强项目,以增量投资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谋划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自主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实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着力培育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推动经济增长动力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转变。

——坚持节能节地减排。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制造业低碳化、服务化为切入口,从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体制节能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气候友好技术,节约集约用地,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发展模式。

——坚持集聚发展。加大龙头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力度,着力于筛选、整合、运作省内外优势资源,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内生优势,促进产业优势的进一步增值,构建产业链高、中、低端有机统一的现代产业集群,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基础。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各地现有产业基础,合理优化配置资源,统筹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提升珠三角产业发展层次,壮大粤东西北地区产业规模。

——坚持对外开放。主动承接新一轮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提升招商水平,着重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管理模式,大力引进高端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的服务环节转型升级,真正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才引技”转变。

(三)发展目标。

到2012年,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其中服务业增加值达240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以下简称比重)达到4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到2015年,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形成“

三、

二、一”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达33000亿元,比重超过50%;培育形成3-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群,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30%、22%、11.5%,研究与开发投入比重达到2.3%。到2020年,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服务业比重达到55%;珠三角地区基本建成世界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模式,建成全国创新型区域和亚太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

第三篇:广东省物流发展现状

2012年广东省经济继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在推动现代物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对物流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广东省物流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专业物流将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同时绿色物流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广东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群,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和集散地,大量货物通过港澳完成进出口业务,进出口的物流运输基本上是以集装箱方式由陆路转海路完成。国内货物的集散量占货运总量的大多数,其中高时效、中高附加值的轻工业产品占主要地位。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目前是以公路运输为主,而铁路运输占有一定比重。在航空货物、邮政包裹以及快递的物流业务上,货值较高,运达时间短,形成快递网络。纵观广东地区的物流业渐趋多元化,形成以公路、港口运输为主,铁路、航空为辅的物流运输体系。

第四篇:浅析陶瓷发展现状 细数2013广东陶瓷品牌排名

广东陶瓷品牌发展现状

陶瓷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陶瓷行业,在其他国家看来早就成为了中国的一个代表性产品,想到陶瓷就会想到中国。回看陶瓷行业历史,广东凭借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奠定了中部陶瓷基地的雄厚实力。作为陶瓷行业龙头之一的广东,陶瓷行业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多样化的发展也成为了广东陶瓷行业的一道风景线。仿木纹、仿皮革、仿天然石材、仿竹、仿金属等新型的图案持续不断涌进市场。

陶瓷行业发展经久不衰,当中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陶瓷行业是广东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陶瓷行业一直发展下来,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与低效益“三高一低”的代名词给陶瓷行业赋予污染的“黑帽子”骂名。想要在以后的发展中有更大的发展,广东的陶瓷企业都纷纷向绿色环保方面做起文章。除了绿色环保,广东陶瓷品牌需要得到消费者的信赖、支持才可以发展下来。

广东陶瓷企业犹如恒河沙数,下面就让我们来细数广东陶瓷品牌排名(排名不分先后): 东鹏瓷砖(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陶瓷十大品牌)

金舵陶瓷 (中国抛光砖鼻祖、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中国陶瓷十大品牌)

蒙娜丽莎瓷砖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十佳地砖品牌) 马可波罗磁砖 (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建筑陶瓷知名品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陶瓷十大品牌)

大唐合盛瓷砖(亚洲品牌500强、消费者信赖陶瓷品牌、微晶石十大品牌、瓷砖十大品牌、仿古砖十大品牌)

欧神诺陶瓷(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名牌、广东省著名商标、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陶瓷十大品牌)

格仕陶陶瓷(十大特色仿古砖品牌、消费者最满意品牌、仿古砖十大品牌、中国瓷砖十大品牌、十大特色仿古砖品牌)

新中源陶瓷(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亚洲品牌500强、中国陶瓷十大品牌) 博德陶瓷(国家免检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用户满意产品、广东省出口名牌)

鹰牌陶瓷(广东省用户满意产品、陶瓷十大品牌、中国绿色建筑陶瓷推荐证书、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

广东陶瓷行业发展形势严峻,培养更多广东特有的陶瓷品牌,打造一个绿色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广东陶瓷产业集聚群。微晶石、仿古砖、瓷片、抛釉砖等不同领域的百花齐放才能让陶瓷行业发放更多的光彩。

第五篇:广东省农业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论文

论文题目: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对策

本科生课程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经济学类 课程名称:农业机械化 学生姓名:余金泽 学号:201231142723 指导教师:贾瑞昌

2013年6月10日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对策

余金泽

摘要: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更是体现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一些文献资料,简要地介绍了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管理专业以及文献参考,分析问题发生的基本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综述;现状;环境;对策;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扶助

中图分类号:S23-01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yujinze

Abstract: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e important marking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ccording to some literatures,the paper expounded development effec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GuangdongProvince in new period.Combined with the literature andeconomic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the reasons of these problem were analyzed,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Measures were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Key words:agricultural ngineering;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ummary; status; environment; countermeasure;GuangdongProvince;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olicy; To help

引言:当前我国正全力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在加速进行,新农村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低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农机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广东的农机化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机遇并存的也有不少挑战。

1.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1.1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成果【1】【2】 广东是七山一水二分田,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 农业结构具有特殊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农业机械化的道路也独具特色。在坚持抓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 大力发展园艺生产机械化、健康规模养殖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 为发展特色优势现代农业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经过几年努力, 广东农业机械化建设已初见成效。至2007 年底全省温室设施面积达900 多万平方米, 管道节水设施3 亿

多平方米, 养殖设施1 亿多平方米。水稻生产机械化跃上了新台阶, 大批先进适用的特色农机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每年推广植保机械5 万多台, 喷灌机3 万多台, 甘蔗、香蕉、菠萝等大型深松耕机械3000 多台, 至2007 年3 月,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1963.3 万千瓦, 比2000 年增长20.6%; 大中型拖拉机从2000 年的6350 台增加到24652 台, 增幅高达288.2%; 大中小型拖拉机的配套农具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分别达到187.7%和2.7%, 大中型拖拉机的农机具配套比也从0.69: 1 增加到1.6: 1; 水稻联合收割机从

2818 台增加到9793台, 增长247.5%; 植保机械增加81708 台, 增长899.4%; 排灌设备增加到59.4 万台, 增长54.9%; 渔业机械增长了58.9%; 畜牧机械增长27.8%; 农产品加工机械动力增长12.9%。已开发出蔬菜生产所需的塑料大棚、各种类型的温室设施、冷冻储藏设备、蔬菜清洗机、开沟起垄机、微耕机、植保机、喷灌机; 水果生产所需的水果智能分级机、减压冷库、香蕉运输索道、清洗消毒全自动生产线、香蕉假茎粉碎机、荔枝龙眼剥壳去核榨汁机、烘干机; 甘蔗播种机、中耕机、剥叶机、收获机; 鱼塘增氧机、投饵机等等, 特色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已迈出步伐, 为推进广东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1.2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1】【7】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仍不高。截至2007年3月, 广东机耕水平达65.2%, 机收水平达21.9%、机植保水平达29.4%, 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5.9%。但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 该省的农机化水平总体不高, 特别是机械化插秧等生产环节, 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只有0.2%,与建设现代农业, 实现机械化生产的目标要求差距很大。

二.农业机械化地区发展不平衡。广东农业机械化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 珠江三角洲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 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机械化水平较低, 即使在同一地区, 机械化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状况从长远看将制约广东全省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影响广东建设现代农业的进程。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过去几年间, 广东用于农机科研的设备落后, 产品开发技术储备不足, 加上人才外流, 难以开展公益性与超前性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及创新, 农机生产企业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很弱, 农民急需的一些农业机械设备得不到满足。由于资金投入受限,特色农业很多关键环节的机械尚未研制,影响了特色区域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产品制造方面,广东省缺乏国内著名的农机制造企业,农机产业集群实力有待提高。

四.农机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至2007 年3 月, 广东建立村级以上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2000 多个, 农机维修网点1.3 万个, 农机经营组织2477 个, 农机户75 万户, 其中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11.5 万户。但整个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覆盖面广的大型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数量少, 且设施简陋, 服务功能较单一; 农机服务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高

五.农机市场秩序和安全监管问题严重。目前,广东省仍未颁布农业机械管理的地方性法规,由于农机执法机制、法规不健全,农机部门没有单独执法权和处罚权,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没能严肃处理,工作处于被动,使农机安全监理等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2. 改进目前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2.1广东省推进农机化的有利条件 2.1.1十五”期间制定了《广东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省财政共投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665万元,有力地推动各级政府和农民投入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农机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

2.1.2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政府财政收入雄厚,消费市场需求旺盛,特色农业发展前景良好;

2.1.3地处热带亚热带沿海,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广大的侨胞,对外交流比较频繁,能获取更新的农机技术和更大的国外市场。

2.2针对有利条件下的具体对策:

一.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完善和落实。为更好地完善和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 一要进一步扩大补贴目录,使农民收到帮助的面积更加广泛。二要适当调整补贴标准。参照中央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录的标准进行调整。三是继续采取省级财政资金累加补贴, 提高单机补贴额。要落实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专项实施县的购机补贴计划。 二.针对农机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主要的措施是以国内国外的农产品市场为导向因

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实行区域机械化, 例如珠三角重点发展创汇农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提高竞争力, 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粤北和粤东山区要稳步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 以发展名优、特农产品和畜牧业为重点, 推进农产品加工和畜牧业养殖机械化。 二.加强和健全农业机械化科研和推广体系【3】,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农机研究单位经费投入,以加大农机科研开发力度。通过适当的扶助,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农机工业的开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将现有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与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校、生产企业、示范基地和专业服务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农机科研、推广和应用一体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

三.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4】【7】建立合理的农机安全监理体制,加强和完善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的建设,抓好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检验认证工作。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对农机产品实施推广许可证制度,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一套完整的农机服务体系。【6】政府主导,联合农机龙头企业农机科研单位以及各院校,打造一个覆盖规模广,功能完备的一批农机售后服务网点。其中的工作人员应该由受培训机构多层次培训的较高专

业素质的人担任。

总结:

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是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没有农业机械的推广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而广东这些年的农业机械化虽硕果累累,但与其高速发展的经济并不相称。我们要重视农业机械化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灵活创新,并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臧英等:《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农机化研究》, 2007( 5) 。 【2】向安强等:《论广东农业机械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企业经济》, 2007( 2) 。 【3】赵明晶;《我国农机科技创新的障碍与发展对策》,《农机化研究》2006(8) 【4】许伟:《论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农业》,《农技服务》,2007, ( 3) 。

【5】罗昕、胡斌:《论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及作用》,《安徽农学通报》, 2007, ( 10) 。

【6】赵巍,邸晨霞;《 对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的思考》,《农机使用与维修》2005(1) 【7】曾艳《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广东为例》,《农业经济》2008(6)

上一篇:工地施工安全注意事项下一篇:高登汽车研发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