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田忌赛马的教学教案设计

2024-05-22

小学语文田忌赛马的教学教案设计(共15篇)

篇1:小学语文田忌赛马的教学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田忌赛马》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选编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指导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田忌赛马》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是根据汉代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相关内容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短小精悍,以“赛马”为线索,串联了整个故事,孙膑巧妙安排马的出场顺序让田忌赢得了比赛,顺序的巧妙安排意味着思维方式的改变。

【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遇到事情先认真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在选择合适的对策,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回到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齐国,去看看田忌赛马。(板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在一旁观察后给田忌出谋划策,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方法,赢了齐威王。孙膑由田忌引荐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结果怎样?(田忌赢了)板书:赢田忌赢了齐威王谁功不可没?(孙膑)板书孙膑是用什么办法帮助田忌取得胜利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推想一下孙膑的思维过程。

二、还原人物思维

1、学生活动一:自由朗读课文10—16自然段,完成课后第二题,并借助图示说一说比赛过程。汇报交流。

(1)孙膑用了什么办法赢得了比赛?(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2)借助图示来说一说,孙膑是怎么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第一次比赛: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遥遥领先。田家输了。第二场比赛: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赢了。第三次比赛: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田忌又赢了。比赛结束,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学生活动二:孙膑为什么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请在文中找原因,推测孙膑的想法。

(1)交流原因:Ppt: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的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2)什么叫马的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怎么理解?相差不多脚力一样吗?(并不一样,但相差无几)因为齐威王是王,所以他得到的马的全国最好的马。田忌和齐威王的马脚力相差无几,但是田忌的上等马的脚力比齐威王中等马的脚力好。以此类推.......(指名说)

(3)齐读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孙膑是一个观察仔细的人。(板书)孙膑想的这个办法田忌和齐威王想到了吗?他们是怎样想的?孙膑想的这个办法是不是唯一能赢齐威王的办法呢?

三、再现孙膑所思、获得启发

1、学生活动三:借助图示,探究:孙膑所出的主意是不是唯一能赢齐威王的办法?

2、你看出了一个怎样的孙膑?板书(合理分析、认真思考)赢不是偶然而在于孙膑的合理分析、认真思考。表面上是谁赢了,实际上是谁赢了?

3、孙膑赢得了什么?(赏识、信任、官职、重用)Ppt: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田忌如实相告,并引荐了孙膑。后来,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4、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做人做事的道理?(遇到问题要像孙膑一样先认真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对策,达到预期的目的。)小结:孙膑的比赛策略也有现实意义,在现在的运动场赛场上,乒乓球、羽毛球团体对赛中往往也有这样的安排,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最大,才能保证最大的胜利。

作业

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趁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国折回救本国,齐军趁其疲惫,在桂陵打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篇2:小学语文田忌赛马的教学教案设计

《田忌赛马》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有关内容改写的,这个历史故事发生在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让田忌调整了赛马出场的顺序,结果赢了齐威王。故事表现了孙膑高超的谋略与非凡的创造性思维。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文故事情境性强,不妨让学生置身于事情发生的具体情境中,让他们进行入情入境地深度探究,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学情来看,五年级学生对《田忌赛马》的思维过程并不陌生,四年级的“数学广角”曾学习过相关的对策问题。五年级的学习重点在于了解孙膑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最优化选择的思维过程。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包括“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本课课后题一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本单元习作要素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用“解说赛况”这个情境支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述赛马的精彩场面,这不仅是对第三单元要素的巩固与提升,也是为本单元的作文进行铺垫。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生字,会写“赢”字,随文理解“门客”“马脚力”“出谋划策”等词语意思。

(二)推测孙膑的思维过程,体会计策之巧妙,并从中获得启示。

(三)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述赛马的精彩场面。

三、教学准备

《作业本》、课件、板贴

四、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回顾已学内容,通过关键词猜历史故事,说说对《史记》的了解。

(一)学习活动一:概括故事

1.齐读课题。

2.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故事。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现人物并明确身份。

(2)借助人物关系图,学生进一步简要概括故事。

(3)完成《作业本》第二题。

(二)学习活动二:了解背景

1.初步感知赛马场面:自由读第二段,想象画面中的场景。

2.聚焦孙膑的发现:圈画孙膑的发现,梳理相关要点。

(1)聚焦“上中下”三等马。

(2)引导思考平时赛马顺序。

(3)理解“马脚力”。

(三)学习活动三:对话赛前

1.创设情境,对读“献策”。

(1)描述情境。

(2)教师引读,同桌对读。

2.聚焦赛前,想象对话。

(1)描述情境:终于到了比赛的那一天,孙膑把田忌叫到一旁,悄悄说了些什么呢?请你来说一说。

(2)情境代入,同桌情境模拟,还原“出谋划策”的过程。

(3)互动交流,剖析“策略”,体会计策之巧妙。

(4)完成《作业本》第三题的前两小题。

(四)学习活动四:解说赛况

1.描述情境:比赛双方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精彩的比赛。

学生自由读,全班合作读。

2.聚焦第一场比赛。

(1)学生解说第一场赛况,教师相机评价。

(2)播放第一场赛况播报录音。

(3)评价播报,提示解说小锦囊:说清赛况;营造氛围。

(4)再听播报,内化锦囊。

3.播报第二、三场比赛。

(1)根据课文片段,借助小锦囊提示,学生解说其中一场赛马比赛。

(2)学生展示播报现场,教师随机指导。

(五)学习活动五:分析“赢”局

1.启示。

完成《作业本》第三题的后两小题。

2.说“赢”。

3.写“赢”。

篇3:教学《田忌赛马》引发的思考

第二天上课, 不出我所料,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可是, 当我总结要像孙膑学习时, 却发生了一些意外。一位同学突然站了起来, 情绪激动地说:“老师, 你的观点我不赞成!你想让我们以智谋取胜, 但这样的胜利并不光彩。虽然田忌胜了, 却不能改变这样的事实:他的3匹马比不上齐威王的3匹马。对此还津津乐道, 那就是以成败论英雄。倘若大家都想这样钻空子, 那么一个国家和民族还能进步、发展吗?现在很多人爱玩心眼、耍小聪明, 是不是和这样的教育有关呀?”这是我没有料到的意外, 本想立即反驳, 却在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因为从内心深处感到, 这位同学的说法也不无道理。还没到下课的时间, 于是, 我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且规定每次发言限定在5分钟之内。

学生们踊跃发言, 辩论十分精彩。正方举出了很多例子,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们熟悉的足球比赛。某些球队在“只求胜利, 不管手段”的思潮引领下, 打假球。即使最终胜了, 也无法赢得尊重。反方也举出了很多例子, 最有说服力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并没有在各个领域与其他国家 (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 展开全方位的竞争, 而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在纺织品、服装、玩具等领域不断地进取与开拓, 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虽然正反双方都能举出实例, 却还是无法让对方诚服, 火药味越来越浓。见他们急红眼了, 我才不失时机地介入, 说他们的话都有道理, 关键是看在什么场合。俗话说:“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孙膑是搞“兵学”的,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 选择那样的谋略自然无可厚非。如今, 我们强调规则的公平性以及公正地对待规则。我们不仅要赢技术, 还要赢尊严。可是, 如果为了对付损坏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的“害虫”, 我们还是应该拿起最有杀伤力的“杀虫剂”狠狠地喷。

听着我的讲解, 学生们渐渐地明白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绝对的东西, 故不必为绝对公平而蔑视一切谋略, 却也不能总为小利而谋略。

篇4:《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A-0048-02

《田忌赛马》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田忌与齐威王进行两次赛马,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赢了第二次比赛;说明了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充分利用规则,采用恰当的方法,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以己之短消敌之长。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明白对一件事情可以转换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得出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的】

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以己之短消敌之长,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策略的运用。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孙膑、田忌、齐威王之间的对话,把握三人心理、神态,从而体会字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课的哲理,即处理同样的事情,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

【教学准备】

红色卡片三张,上面数字:3、6、9。

绿色卡片三张,上面数字:2、5、8。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赛游戏

出示红色卡片三张,背面有数字:3、6、9。

出示绿色卡片三张,背面数学为:2、5、8。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1.全班分为两组,每组各派一名选手。

2.分三次出示卡片,比较大小,赢的次数多的一方为胜方。

3.由绿方先出示卡片。

赛后老师询问学生比赛后的感受。

【设计目的】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输和赢的心理状态,同时为理解故事情节打下基础。游戏隐含了一个信息:无论绿方怎么出示卡片,都会形成为9对8、6对5、3对2的局面,也就是文中所说的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更换游戏规则,由红方先出,则形成第二次赛马的局面。

师:我们刚才玩的是比数字大小的比赛,我们的古人也进行比赛,只不过他们进行的是……

生:赛马。

二、悟读课文

师:上一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田忌赛马》,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述)

生:课文讲了田忌和齐威王进行两次赛马,第一次田忌输了,第二次在孙膑的帮助下赢了。

师:哪些小节写的是第一次赛马?哪些小节写的是第二次赛马?

生:第二小节写的是第一次赛马,第十三至第十六小节写的是第二次赛马。

师:谁能说说第一次赛马是怎样进行的?

生说。

师板书。

第一次

齐 田(输)

上 上

中 中

下 下

师:刚刚大家也进行了一场比赛,输了的同学比较沮丧,那么课文中的田忌是怎样的情形呢?

生:垂头丧气。

师:哪一位同学来演示一下垂头丧气的样子?(如果不合要求可以指导或者另请同学演示。)

师: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演示的动作。

生:低着头,有气无力的样子。

师:田忌垂头丧气的时候,有一个人出现了。谁?

生:孙膑。

师:田忌的好朋友孙膑出现后,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人之间有一段精彩的对话,请同学们认真细细品读第三至第十二小节,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要求(课件出示):

1.边读边划出描写田忌、孙膑、齐威王说话时的表情、动作。

2.第二次读时想象三人的表情、动作、神态。

师:孙膑作为田忌的好朋友,看到田忌输后垂头丧气的样子,他怎么说的?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生读。

师:这句话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生:真诚。

师:那你再对田忌说一说。

生再说。

师:对于孙膑真诚的话语,田忌是什么态度?

生:不高兴,恼火。

师:从哪可以看出来?

生:从“挖苦”一词可以看出来。

师:你能说一说“挖苦”的近义词吗?

【设计目的】对词义的理解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可以直接说出对词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说近义词等环节理解。

师:孙膑是挖苦田忌吗?

生:孙膑是想让田忌按他的方法和齐威王再赛一次。

师:田忌开始相信吗?

生:不相信。

师:从哪可看出来?

生:疑惑。

师指导“疑惑”的表情。

师:最后田忌相信了吗?

生:相信了。

师:因为……

生:胸有成竹。

师:胸有成竹!孙膑是胸有成竹地说话,那是一个什么样子,谁来表演给我看看?

生表演。

师:样子是不错,你说一说看看,看其他同学能不能听出你胸有成竹的气势。要让田忌相信你,一定能行。

组织练习对话。

师:这时的齐威王正在干什么呢?

生:得意洋洋地夸奖他的马。

师:刚才在你们比赛赢的时候,一个个非常得意,现在给你们30秒钟时间,得意地对我这个观众夸奖你的马。

生得意洋洋地夸自己的马。

师:他确实很得意,因为他的每匹马都比田忌的马强,所以他才会以一种轻蔑的态度与田忌说话。大家轻声地以一种轻蔑的态度说一说这一句话。

学生汇报。

教师点评。

教师组织前后四个同学分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感悟

师:在孙膑的帮助下,田忌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说说第二次比赛是怎样进行的。

师板书。

第二次

齐 田(赢)

上 下

中 上

下 中

师:这时的齐威王目瞪口呆。

师指导“目瞪口呆”。

师:大家回想我们刚开始的游戏,我把红色和绿色纸片上的数字写在黑板上,我们在比赛时,红方一定会赢,那为什么齐威王会输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生:齐威王输是因为他大意,等他明白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

师:不错,孙膑正是观察到齐威王骄傲大意。

师:我再把上面的数字换成9、8、7和1、2、3,孙膑作为绿方,能赢得比赛吗?

学生自由议论。

生:不能,孙膑胸有成竹的原因是因为他观察到“齐威王的马快不了多少”。

师总结:善于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这才是智慧的体现。

师:同样,对于一件事情,如果我们能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转换思路,就会打开一扇智慧的窗口。

【教学反思】

篇5:小学语文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这是一个经典的故事,原来的人教版课本上也有这样一篇同名课文。如今,统编教材又将这个故事选入,但是虽然讲述的是同样的故事,可是讲述的方式和内容设置上有着不小的变化:人物身份(门客与好朋友)、着重点(关注田忌还是齐威王)、结局的延伸(一个是只说结果,一个是人物地位的变化)等等。发生了变化,对于教师而言,或许有一点像在读另一个故事一般,似乎有些陌生。但统编版的《田忌赛马》在出处来源上比人教版时的课文更加可靠,虽然有改变,虽然有不同指向,但我们不能否认,故事主体并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原教材中的课文也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么这样的变化,我们该如何来处理?可能这样的变化,带给我们的是另一个难得的教学契机:面对同样的故事主题,叙述方式上可以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叙述可以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效果?

教学目标

1.阅读文言文版本以及教材版本,掌握故事内容的脉络;

2.展开新旧版本的对比阅读,清楚了解两种叙述的各自侧重点;

3.三种版本的比较阅读,了解“同主题不同叙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

同一种主题,不同的叙述的特点把握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不同角色的不同行为的把握,了解不同版本对于人物角色的定位。

教学步骤

一、借助文言文版本,导入新课

1.课件显示文言文版本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2.导语:可以读懂吗?你读懂了什么?

3.追问:你是怎么读懂的?

二、文白对照阅读,读懂课文内容

1.导语:我们打开课文,对照阅读一下,看看借助课文,我们又可以读懂什么?

2.默读课文,引导孩子对照阅读

提示:读的课程中,对照一下,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帮助自己读懂文言文?能够帮助自己的语句,将它圈划出来。

3.引导孩子考量:除了可以帮助我们的语句,还有哪些语句?

预设:引导孩子注意人物的对话部分

4.师生共同交流,想想:这些语句有什么作用?

5.考量:为什么有这些添加的内容?

三、新旧版本对照阅读,读懂叙述的细节

1.导语:其实,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我们不妨多读一点,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田忌赛马(人教版)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

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田忌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这时,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看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

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没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走过来,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慌了。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2.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有什么不同?

注意引导孩子从这些角度考虑:人物身份(门客与好朋友)、着重点(关注田忌还是齐威王)、结局的延伸(一个是只说结果,一个是人物地位的变化)以及对话的内容等等

3.考量:你觉得哪个更合理一些?为什么?

4.进一步引导思考:两个故事相同的地方在哪里?

引导:赛马时的策略

5.小结:对于来源同样的故事,我们可以如何扩展?

四、总结全文的学习

1.三个不同版本的故事,给了自己什么启发?

篇6:《田忌赛马》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垂头丧气、胸有成竹、得意洋洋、讥讽”等词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基础知识

1.生字

忌 嫉妒、憎恨:猜忌。怕,畏惧:顾忌。禁戒:忌酒。

败 战争或竞赛中失败(与“胜”相对):胜败乃兵家常事。

讽 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讥讽、讽刺、嘲讽

蔑 小;轻:蔑视。无;没有:蔑以复加。

赢 胜:输赢。获利:赢余。

2.要求会写的词语:

猜忌 轻蔑 赢利 讥笑 讥讽 反唇相讥

垂头丧气 胸有成竹 得意洋洋 目瞪口呆 转败为胜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文章语言简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两次赛马过程中,同样的马匹,只是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就得到了截然不同的比赛结果,这其中的奥秘值得分析。同时,文章对齐威王、田忌、孙膑都有一定描写,恰当的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也是孙膑能使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所在。

2.教学重点:

了解孙膑究竟是如何使田忌转败为胜的。

3.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感悟孙膑的足智多谋。

4.教学突破点:

从两次比赛截然不同的结果入手,分析是什么原因使同样的马匹调换了出场顺序后,就改变了比赛结果。从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四、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了解我国古代的赛马吗?你知道赛马不仅体现了马的实力,还体现了人的智慧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田忌赛马》。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膑、蔑”的读音。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事件。

(四)小组研究学习赛马过程。

自由读文:

1.找出文中具体写赛马过程的段落。

2.赛马过程可以概括为几部分?

(初赛失败、孙膑授计、再赛胜利)

小组成员讨论学习,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收集智慧小故事,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2.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却是一败一胜,产生什么问题?

(二)学习第一次赛马:

1.指名读描写第一次赛马的段落。一边听,一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可以用序号在书上标记,使思维更具条理。

2.小结:你能试着像体育节目播音员那样把这次比赛介绍给大家吗?

3.指名口述这次比赛,学生互评。

(三)学习第二次赛马:

1.边读边思考:从这段描写中又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补充板书,并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

3.分析“强”与“调整顺序”的关系。

“明明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可只调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就转败为胜”,你有什么疑问吗?

4.自读第二部分,再找找更关键的原因。(找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一句)

5.分析理解这句话

(1)请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做好的六匹马的学具,试着摆一摆,想想假如六匹马一块儿跑,将是怎样的结果?

(请学生通过动手,尝试理解“快不了多少”。)

(2)请一学生摆放马与马之间快不了多少的位置关系。

6.理解三句话的联系

你觉得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四)学习第二段(孙膑献计)

过渡:作者用精练的文笔描写了两次赛马的过程,又用精彩的对话再现了孙膑献计时每个人不同的神态,不同心理,这样对话多的段落既适于表演,又适于朗读,你们想怎么学?

1.朗读和表演都应把握人物的心态,看看初次比赛后,三个人各是什么样的神态,用文中的词概括出来:

田:垂头丧气 齐:得意洋洋

孙:胸有成竹(相机理解这几个词)

2.在把握人物的心态基础上,练习朗读或表演。

3.台下学习依据课文中的描写评价演出。(相机进行语言训练)

4.找一找齐威王失败的原因。

(五)总结:从两千年前的这次比赛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作业

如果齐威王在第二次比赛中有所警觉,是否还会出现其它的比赛结果呢?请同学们回去试着摆一摆,画一画。

五、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一场:上—→上 下—→上

第二场:中—→中 上—→中

第三场:下—→下 中—→下

场场失败 转败为胜

善于观察,准确分析,合理安排

六、资料索引与精华

人物简介——孙膑 田忌

孙膑(?—前3),其本名不传,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在今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银雀山出土,有一万一千余字。

田忌,生卒年不详,田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田忌以田齐宗族的身份作齐将,他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威王任孙膑为军师。田忌在孙膑的谋略和协助下指挥了两次的战役。

篇7: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田忌赛马

1.读课文,了解田忌赛马的经过,懂得做事要多动脑筋才能成功的道理。

2.学会6个生字,理解“垂头丧气”“挖苦”“夸耀”“讥讽”“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再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不同,体会孙膑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懂得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课前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板)读准“忌(j)”,他特别喜欢赛马。(板: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田忌赛马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层次。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书,检查阅读情况,师生共同正音。

3.检查生字读音,出示生字词。

丧、讽、蔑、赢、序指点笔顺

扫兴肩膀挖苦疑惑垂头丧气胸有成竹

夸耀讥讽轻蔑顺序得意洋洋目瞪口呆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了几次赛马?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讨论:课文写了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四段。

一段(1~2)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都输了。

二段(3~12)孙膑看了这次赛马,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田忌决定和齐威王再赛一次。

三段(13~17)田忌照孙膑的话去做,第二次赛马,果然赢了齐威王。

四段(18)总结了第二次赛马田忌取胜的原因。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第一次赛马是怎样比赛的?指名学生到黑板前面用齐威王和田忌的三组不同等级的“马”分别演示比赛情况。

3.田忌失败原因是什么?出示“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指导读,注意“每个等级”“都比”。

4.联系上下文理解“扫兴”“垂头丧气”的意思。

5.齐读第一段。

6.小结: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田忌失败了,比赛输了,田忌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就在这时,他发现了他的好朋友孙膑,孙膑给他想了个取胜的计策。我们下节课再学。

四、随堂练习。

1.抄写生字:忌、丧、讽、蔑、赢、序师指导:忌、丧、蔑、赢写法。五、课外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田忌垂头丧气轻蔑讥讽赢了顺序写法。

2.指名读第一段。

3.指名上黑板画第一场赛马规则、结果。

4.过渡:田忌正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忽然看见了他的好朋友孙膑,结果怎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2.讨论应该用什么语气读,田忌的话开始是气愤,后来是将信将疑,再后来是自信。孙膑的话应该读得胸有成竹。

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一匹也不用换”可以看出孙膑是经过观察分析双方的实力后,找到了取胜的可行办法。

⑵“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说明了孙膑对自己的办法很有信心。

⑶联系上下文理解“得意洋洋、“夸耀”“讥讽”“轻蔑”等词意,体会齐威王初赛取胜骄傲自满的态度。

三、讲读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

2.指名读课文,演示第二次赛马的情况。

3.每场比赛,齐威王有哪些表现?“心慌”“目瞪口呆”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齐威王根本没想到田忌会赢。)

四、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讨论:“只……就……”说明了什么?(说明没费多少力气,就使结果完全改变。)

3.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因为“齐威王的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4.孙膑看到了这个情况,所以想出取胜的办法,说明孙膑足智多谋。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五、总结全文。

1.填空:(出示)

本文记叙了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与齐威王赛马时转为的事,说明了,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2.围绕这一中心,课文是怎样一步步表达的。

出示“思考・练习2”的三句话总结。

(课文先讲了初赛中“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田忌只凭马力,不用智谋,赛法不当,失败了。接着又讲孙膑观看这次比赛时,经过观察分析后,得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的结论。积极动脑,想出了取胜的办法。最后讲了孙膑的办法“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使田忌转败为胜”。)

六、随堂练习。

说说书后带点词语的意思。

作业设计:

1.填字成词。

头()气()有成竹得意()()目()口()

2.辨字组词。

塞()输()慌()瞪()

赛()愉()谎()蹬()

3.根据带点字,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扫兴(xngxng)垂头丧气(sngshng)转败为胜(wiwi)

目瞪口呆(didi)得意洋洋(ddi)约定(yuyo)

4.写近义词。

扫兴()讥讽()轻蔑()次序()

夸耀()挖苦()疑惑()约定()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本文通过写和赛马的故事,赞扬了战国时军事家足智多谋。

⑵孙膑使田忌取得赛马的胜利的方法是。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败第一次胜

田齐

胜第二次败

胜败上等马上等马胜胜

胜败中等马中等马胜败

篇8:《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关键词]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体会“策略”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列出田忌所有可以采取的策略,对照找到胜过齐王的唯一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知对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列举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找出并体会田忌赢齐王的策略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课前准备:课件、习题卡、十颗带吸铁的棋子、马、扑克牌

四、教学过程:

1.欣赏动画片,了解基本应对规则。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历史故事,请看……学生看动画片《田忌赛马》。

设计意图:“田忌賽马”的故事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但是不一定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的,在这里,通过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师:齐威王以三局三胜胜过田忌。难道田忌应对齐威王的策略就只有这一种吗?现在请同学们来帮帮田忌,想想其他应对齐威王的策略,看看你能想出多少种?把你想到的填在表格中,并写出每场比赛的获胜方。

通过列表,学生发现有一种方法田忌可以胜过齐威王。并且这种方法是唯一一种能取胜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的探究方法是将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都列出来,发现一共有六种,但其中只有一种方法是唯一可以获胜的。学生有序思考能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可以更快地寻找到应对的策略。

师:如果我是齐威王,我肯定不服气,我会要求和田忌再赛一场,如果你们是田忌,愿意应战吗?

用课前准备好的马和学生比赛,让学生亲身感受要获胜必须让对方先出马,自己后出……找到唯一取胜的策略。

设计意图:在田忌赛马中,孙膑提供的策略是“错位”策略。不与强者争一时胜负,而是依据自己的实力,找出优势,错开锋芒,因而获胜。

2.对策在生活中的应用

羽毛球双打对决赛: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很少关注体育竞技比赛背后的方案布局,这一题设计,让学生了解或描述具体对策。第一局已经获胜,为了确保第三局获胜,宁可输掉一局。在体育比赛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实力,但实力相当时,对策更加重要。

3.应用对策——取棋必胜

取棋子游戏:10颗棋子两人轮流拿,每次只能拿一颗或2颗,谁拿到最后一颗就算获胜。

思考:要拿到第十颗棋子,必须拿到第几颗呢?(第七颗) 思考:那要拿到第七颗棋子,要拿到第几颗呢?接着又要拿到哪一颗?到底谁先拿,怎么拿才能找到赢的最佳策略?

小结:要获胜就要掌握主动权。

设计意图:在“取棋”游戏中,笔者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取棋活动中,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经历一次与“先发制人”对策的全过程,得到取棋获胜的最佳策略,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数学课成了活动课堂、创造的课堂。

4.畅所欲言

师:通过“田忌赛马”“扑克牌比大小”“取棋子游戏”,你想到了用什么成语或谚语来谈谈你对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畅谈收获,相互评价,进而明白:“面对一次机会,一场竞技,我们光靠水平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知己知彼,凡事讲究策略才能百战百胜。”希望“策略”意识能真正走入孩子们的生活,让它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9: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红星小学   朱海军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扫兴、挖苦、夸耀、讥讽、轻蔑、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教师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摆出对阵形势图并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以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探究。用简笔画图片摆对阵形势图,弄清马的出场顺序及其根据,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难点

孙膑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的根据是什么。

(三)疑点

使田忌转败为胜的办法看起来十分简单,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办法?

(四)解决办法

重点可结合课件演示和学生动手摆出两次赛马时的对阵图来解决。

难点可结合看课件的演示以及对“思考练习”第二题的句子的分析、比较来解决。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操作、表演、讨论、集体议答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由表达,小组间相互补充,以求最佳理解。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你了解我国古代的赛马吗?你知道赛马不仅体现了马的实力,还体现了人的智慧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田忌赛马》。(板书课题)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田忌为什么赛马?田忌跟谁赛马?田忌赛马的结果怎样?)

2.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听录音并思考:①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②田忌和齐威王赛了几次马?结果怎样?

3.交流回答并板书:

第一次失败 第二次胜利

田忌:

齐威王:

4.简介赛马的原因及规则。

(三)熟读课文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教师指导。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结果怎样?

(二)深入探究课文

1.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们每人用自己的简笔画图片摆出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的对阵形势图,教师巡视,请一名同学板演讲解一下两次赛马的情况,根据演示让学生自己板书:

第一次失败

田 忌:上中下

齐威王:上中下

第二次胜利

田 忌:下上中

齐威王:上中下

2.小结:同样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田忌就转败为胜。这么好的办法,田忌想不出,孙膑为什么能想出?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出示句子:“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分析这个句子的意思,得出这个结果是孙膑经过认真观察,分析比较而得出的。)

5.总结板书:认真观察,仔细分析

6.假如“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强很多,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田忌能反败为胜吗?为什么?

(l)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结: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可以转败为胜的根据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如果快得多,田忌就没有取胜的可能了。

7.通过以上分析,你看出孙膑是怎样一个人?

(三)角色表演

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一下课文内容,老师可以选出一组表演好的给全班同学表演。

教师提示学生:要揣摸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等,要表现出每个人物的特点。表演时,可依据课本,进行合理的想像设计。

(四)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后,分角色朗读。

(五)拓展创新

小组讨论完成:除了文中出现的两种对阵方式外,还可以有哪些对阵形势?田忌还有取胜的可能吗?将其他对阵简图画出来。

(将学生设计的对阵简图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同学)

(六)总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八、布置作业

课后围绕“怎样成为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写一篇读后感。

篇10:田忌赛马语文教学设计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策、荐”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赢、拳”等5个生字;理解“赏识、胸有成竹、信任、对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好奇、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抓住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难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板书:赛)

2.同学们,你们认识黑板上这个字吗?请大声地读出来。你能用这个字组个词语吗?(比赛、竞赛、赛跑、赛车、赛马、赛事、赛场、赛艇、大赛、初赛、复赛、决赛、球赛……)

3.在我们的学习或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或参加过哪些比赛项目?(参加过奥数比赛、骑车比赛、拔河比赛、踢毽比赛、跳绳比赛、跑步比赛、象棋比赛、跳远比赛、跳高比赛……见过骑马比赛、骑车比赛、游泳比赛、跳水比赛、射击比赛、滑冰比赛、体操比赛……)

4.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比赛有关,赛什么呢?(在“赛”字的后面写出“马”字)(板书:赛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赛马呢?(在“赛”字的前面写出“田忌”)(板书:田忌赛马)学生大声读出“田忌赛马”。

5.简介田忌。【出示课件】

6.看到这个题目,你猜想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田忌赛马的事)田忌和谁赛马?结果怎么样?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找吧!

7.简介出处【出示课件】

8.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田忌赛马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课文以“赛马”为线索,具体记叙了比赛的过程。在结尾处画龙点睛地说明了比赛胜利的原因。

四、细读课文,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示课件】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一道欣赏了赛马过程。

2.请同学们课下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 《田忌赛马》语文说课稿

★ 语文田忌赛马评课稿

★ 《田忌赛马》 之三

★ 语文教案设计范文

★ 田忌赛马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田忌赛马优秀教案

★ 《田忌赛马》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 田忌赛马文言文

★ 田忌赛马说课稿

篇11:小学语文田忌赛马的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顺序;懂得在失败中只要冷静分析、科学思考,就能创造转败为胜的条件。

教学难点

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录像机,马的图片12张。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内容:教学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田忌赛马》这篇课文。

[板书:田忌赛马]

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录像,回忆一下课文的大致内容。(放录像)

齐国举行非常有趣的赛马活动,想一想,田忌和谁进行赛马比赛,赛了几次?[板书:田 齐 田 齐]

二、讲读课文第一段

1、提问:田忌在第一场赛马中以失败而告终,田忌为什么会失败呢?默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有关句子。

2、学生读句子

3、那么田忌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圈出来。

出示幻灯:齐威五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理解)

4、理解“每个等级”

出示幻灯2:齐威王的( )比田忌的( )强。

齐威王的( )比田忌的( )强。

齐威王的( )比田忌的( )强。

5、指出上台摆图,学生自己动手摆图(可同桌做为一组)6、提问:田忌和齐威王在赛马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以弱对强,而失败)

过渡:田忌以弱对强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就在田忌准备离开时,孙膑出现了,孙膑在干什么呀?

三、讲解第三大段:

学生回忆第二大段内容,回答问题。

四、讲解第三大段

1、出声读第三大段(一人读、一人摆)理解第二次是怎样进行比赛的。

2、指出两次比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还是原来的马

不同点:田忌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

3、从书上找出有关句子:“还是原来的马……就能转败为胜”

提问:转败为胜关键在谁?原因是什么?读第二段,找出来读一读(重点:快不了多少“讨论一下快多少”)

出示灯片:齐威王的中等马比田忌的中等马强,但比(田忌的上等马弱)

齐威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强,但比(田忌的中等马弱)

思考:谁的哪一等级的马最强?谁的哪一等级的马最弱?

孙膑出的主意是什么?

(以弱化强,以强对弱)[板书]

五、夸夸孙膑(太聪明、了不起……)

[板书] 观察 分析 判断

用一句话说说孙膑,那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人?

(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作出准确判断,能转败为胜的人)

课文围绕这一中心怎样安排材料的。(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六、归纳、填空

出示幻灯片3

七、总结

通过《田忌赛马》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然后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样才能把不好的局面扭转过来。

篇12:小学语文田忌赛马的教学教案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登陆www.pwn.com,同学们,展现在你们面前的是一幅骏马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动画,谈谈你们的感觉!感觉怎么样? (学生登陆网页,看到课件赛场主页)

2、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关于赛马的故事,这就是--田忌赛马(师板书:田忌赛马)

3、课前好多同学在预习的过程中搜集了资料,知道田忌是誰吗?誰能简单介紹一下田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田忌赛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同学们一起来进入--故事城,根据右上方小风铃的提示,戴上耳机,自由读课文。有趣的故事读完了,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你都会读了吗?我们来闯闯关,去竞技场看看吧!

三、细读课文

(一)使学生了解课文大致背景 ,设置主要问题

1、轻轻松松闯过生字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呢?

师总结:原来这个故事你读懂了,我们通过你的介绍,认识了比赛的双方----田忌、齐威王,和能使田忌反败为胜重要的人物----孙膑。对吗?

2、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齐威王和孙膑吗?想知道更多有关于他们的资料吗?我们来进入--(3个人物介绍)

3、同学们想来当当齐威王和田忌吗?四人小组合作来演示一下这两次比赛的过程。点击--(分屏、课文和游戏)

4、同学们,两次比赛的结果一样吗?

5、马还是原来的马,为什么两次比赛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孙膑帮田忌出主意,调换了马出场顺序,用……。“调换顺序”这个办法是谁想的?)板书:孙膑出招

6、同学们理解的对,可“问题小博士”遇到困难了,咱们一起来帮帮他想吧?点击问题小博士(出示问题:为什么孙膑能帮助田忌用弱马战胜强马呢?超连接部分课文) 咱们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来帮小博士解决问题

(二)孙膑计策可行的条件

1、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交流结果?为什么孙膑能帮助田忌用弱马战胜强马呢?

(孙膑看到齐威王的马快不了多少,就想出方法,让田忌调换马的顺序输一场赢两场的方法战胜了齐威王。)

2 、同学们再思考一下, 如果换别的顺序行不行?(同学们可以以小组合作,点击--(flash自由赛马课件)讨论演示一下

(三)孙膑计策形成的条件

1、那么,孙膑为什么能想出反败为胜的方法呢?(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孙膑观察的对吗?你是从哪知道的?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先来读读课文(屏广)

2、从这里我们知道,孙膑的确是一个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人。那齐威王和田忌怎么就想不出这么好的方法呢?

3、我们来进入赛马世界中的个性天空,看看第一次比赛后,齐威王和田忌各有哪些表现?把描写齐威王和田忌的词语分别填到相应的位置。

4、谁来说说描写齐威王的词语:得意洋洋、夸耀、讥讽、轻蔑。 谁再来说说描写田忌的词语:垂头丧气、扫兴。

(四)指导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有感情朗读:

的确,人物的表现体现了人物的思想。那大家想想怎样用朗读来表现他们的思想呢?我们来进入超级模仿秀(课件要求:小组合作,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好好练练,读出演出人物的个性来。)

(1)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会场。

(2)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3)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快来吧!”)谁愿意来读读?师指导

2、、深入思考:现在大家知道了吗?有这些表现的齐威王和田忌为什么想不出这么好的方法呢?

师小结:齐威王第一次比赛胜了,太骄傲了,根本不把田忌的马放在眼里,而田忌呢,败了以后就垂头丧气,失去信心。所以他们不可能像孙膑那样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想出调换顺序的好方法。

3、让我们再来看看给我们带来这个智慧故事的三位人物,(屏广人物画像)假如第二次比赛结束后,在路上,你们碰到了他们,会对他们说点什么

(五 )小结

1、同学们,在这个智慧故事里,我们明白了这么多道理。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搜集了许多相关的小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它们吧!同学们课上我们就阅读到这儿,先到兴趣园里看看吧,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登陆到这个网站,来读你们感兴趣的小故事。

2、课后,我们也可以去读读《孙膑兵法》这部书,查阅更多的资料,老师也希望大家将搜集到的资料提交到网站上,和同学们共同分享。

篇13:小学语文田忌赛马的教学教案设计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后题五的词语,能有感情朗读课文3-12自然段,并能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2.初步学会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3.知道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懂得“正确分析双方情况,合理安排力量就能取胜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初步学会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学习课文3-12自然段。

难点:理解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课前准备:1.制作有关的课件。

2.每位学生做一套纸马。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推想内容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题目叫《田忌赛马》。(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教学“忌”,简介:田忌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大将,他很喜欢赛马。

3.推想课文内容:题目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好比是房子的窗户,许多文章根据课题就能推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看了本课课题,我们可以怎样推想呢?

(田忌与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带着上面的三上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自学检查。

(1)齐读生字,简析“丧、惑、蔑”三个生字。

(2)指名说说三个问题的答案,再用一句话把三个问题答案连起来。

三、细读课文,弄清赛局

1.理清脉络。

(1)指名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田忌“败”了,哪几个自然段写田忌“胜”了?

(2)按“初赛失败-孙膑献计-再赛获胜”的线索将文章分成三段。

2.学习一、三段,弄清比赛经过。

(1)边读课文边完成练习一。

第一次第二次

田齐 田齐

( )上--上 ( )上 上

( )中 中 ( )中 中

( )下 下 ( )下 下

比分∶() 比分()∶()

(2)反馈:学生上台说说比赛的经过和结果。(边连线边介绍)

四、学习第二段,深究课文

1.导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这个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

2.出示图片,介绍孙膑:

a.找一找图中哪个是孙膑?另一个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b.他们正在干什么?文中哪些段落是写这幅图的?

3.学习3-9自然段。

(1)指名朗读3-9自然段,其他学生用“____”划出同孙膑讲的话。

(2)学习孙膑的四句话。

a.出示这四句话,自由读一读,想想每句讲了什么?该怎样读?

b.讨论这四句话的关系。

c.孙膑说这四句话时神态是怎么样的?(胸有成竹)

d.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及在文中指什么?

e.有感情朗读这四句话。

(3)讨论孙膑思维过程。

a.孙膑在第一次比赛时看到了什么而想出调顺序这个妙计的?

b.出示句子:“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①刚才的情形指什么?他看出了什么?(仔细观察)

②假如这六匹马赛跑,它们的名次如何?(大家摆一摆)

③他进行了怎样的分析?(科学分析)

④他准备怎样调配力量?(板演六匹马调配的过程)

⑤再读3-9节,想想孙膑替田忌出主意时,田忌的心情是怎样的?找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师范读,学生练读。)

4.学习10-12自然段。

(1)导入:“马快不了多少”是田忌反败为胜的一个重要条件,转败为胜的另一个条件是什么?请大家自由读10-12自然段。

(2)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齐威王骄傲轻敌?

理解:夸耀、讥讽、轻蔑(找近义词)

(3)指导朗读齐威王的话。

5.分角色朗读第二大段:(1)分组练读:(2)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明确写法,延伸课外

1.本文的三个人物谁最重要?为什么把田忌和齐威王写得那么具体?

2.第二次赛马结束,假如田忌与孙膑再次见面,田忌会对孙膑说些什么?

3.假如齐威王得知孙膑的用计过程后,他会怎样想?

六、课堂总结

(略)

七、板书设计(略)

篇14:小学语文田忌赛马的教学教案设计

1. 自主识写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喜欢赛马。赛马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马奔跑的速度,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时,这三种马各赛一场,谁的马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田忌赛马》一课讲的就是田忌参加赛马的事。这场赛事的经过和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借助字典朗读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二、检查预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障碍,读准“讽”字的读音。

三、学生初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四、抓住重点段落精读课文

1. 学习第一部分(第一、二段)。

(1)找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把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中。

(2)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质疑问难:

田忌为什么会失败?“垂头丧气”说明什么?

“各自”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在文中说明什么?

(“各自”是各人自己的意思。这个词说明比赛前参赛双方都给自己的马分等级,决定出场顺序。)

2. 学习第四部分(第十八段)。

齐读最后一句话,然后启发学生思考:马还是原来的马,第二次比赛田忌为什么能二比一取胜呢?

3. 学习第二部分(第三~十二段)。

请学生小声读第二部分,画出三个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体会每个人物的内心活动。

找同学说一说文中三个人的表现。

孙膑凭什么说“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请同学再读一读这一段,再看一看齐威王的表现。

(“齐威王正在洋洋得意地夸耀自己的马”,还讥讽田忌,从这里可以看出齐威王根本就没有把田忌放在眼里,表现得非常骄傲自满。)

还有一处是这样写的: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齐威王自信能再次取得胜利,没有失败的思想准备。

让同学们讨论分析以上内容,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孙膑正是抓住了齐威王骄傲自满的弱点,才决定安排田忌与齐威王再赛一次,使仍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齐威王毫无失败的思想准备。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这一段,要读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二次战况如何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4. 学习第三部分(第十三~十七段)。

孙膑是用什么办法帮田忌取胜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前后桌讨论一下孙膑采取的战术。

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画孙膑安排的马的出场顺序,或在投影机上用不同颜色的棋子代表双方的马,摆出孙膑安排的马的出场顺序,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请几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演示。教师可选取与课文中讲的内容相同的方法进行板书。

五、总结,进一步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第一次失败是“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三场比赛田忌都失败了。孙膑经过观察和思考,认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所以采取了新的方法,田忌转败为胜。前后两次比赛的区别就在于斗力和斗智。因此可以说,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不是力量的比赛,而是智力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

(板书:斗力 0∶3 斗智 2∶1)

六、齐读全文,进一步理解两次比赛的不同结果

参考资料

☆ 孙膑,战国中期齐国人。早年孙膑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投奔魏国,任魏将军。庞涓自知能力不及孙膑,荐膑于魏,庞涓又恐孙膑位过于己,反而加害孙膑,断膑两足使其终生残疾不得为将。齐国使臣惜膑之才,把孙膑带回齐国,齐将田忌善待之,荐于齐威王,威王问兵法,拜膑为师。公元前353年,魏将庞涓率军攻打赵都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依照孙膑的谋划,没有直接去邯郸救赵,而是引兵直取魏都大梁,攻敌必救,迫使庞涓弃赵回救。孙膑在桂陵设伏,战胜庞涓。孙膑一举既解赵国之急,又败魏国之师。公元前341年,魏国以庞涓为将大举攻韩,韩告急于齐。齐宣王问救早与晚孰利。孙膑指出,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我代韩而受魏之兵。不如阴固韩之志,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齐王善其策,在魏韩交兵五战五不胜之际起兵攻魏,庞涓以疲惫之师与孙膑战于马陵,兵败自刎。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孙膑兵法》认为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

☆ 齐威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妫姓,田氏,名因齐。战国初年,齐的大权在田氏手中,后田和得到周王承认而成为齐君。田和之孙威王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又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稷门外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到齐威王末年,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

篇15:《田忌赛马》教案设计

人教版第十册

授课教师:佘桂海

单元教学要求:

把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渗透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在理解课文过程中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启蒙教育。

本课重难点:

重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难点:通过两次赛马及孙膑、齐威王的不同表现,体会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具:投影幻灯图片、投影片(自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上节课知识:

(生字新词、分段及主要内容)

二、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两场比赛各是怎么赛的,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边读边批划)

2、指名学生回答,出示相关投影:

如:主要有三处相同:

(1)二人的马没换;

(2)比赛的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级;

(3)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马再中等马后下等马。

主要有三处不同:

(1)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马再中等马后上等马;

(2)比赛的结果不同;

(3)人物的心情、表现不同。

3、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能说具体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田忌齐威王

败(扫兴)第一次胜(得意洋洋)

胜(高兴)第二次败(目瞪口呆)

4、结合板书,加深理解:

(1)“扫兴”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

(2)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都输?(出示投影图片辅助认识)

5、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出示投影,引导自学)

(1)为什么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说一说)

(2)孙膑是根据什么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议一议)

(3)跟田忌献上计策时,孙膑有把握胜吗?(划一划)

6、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指导注意有关词语,如:“各自”、“快不了多少”、“胸有成竹”等。

7、引导学生继续讨论:

(1)“假如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得多,调换一下出场顺序,能有充分的把握赢吗?

(2)从这里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3)第二次赛马,齐威王失败了,你能从哪些语句体现出齐威王会败?你认为齐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8、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语句(如:孙膑的语言、神态等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特点。

9、小结。

10、齐读第四段,启发思考:

第二次比赛,马还是原来的马,田忌为什么能转败为胜?从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田忌齐威王 败(扫兴)第一次胜(得意洋洋)

孙膑献计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学习《国发2号文件》心得体会下一篇:群众路线在我心,转变作风我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