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的统筹及统计管理

2024-04-08

资金的统筹及统计管理(共8篇)

篇1:资金的统筹及统计管理

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现状及建议

一、统筹整合及资金使用情况

**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推进精准扶贫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各项决策部署,把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紧紧围绕当年减贫目标,立足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强化资金整合,优化供给机制,全力做好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用于精准扶贫工作。

(一)统筹整合情况

严格执行上级的有关文件规定,不乱开口子,不草率行事,切实做到应整尽整,应合尽合。对于上级财政下达到**县的各种专项资金指标,凡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或注明“精准扶贫”字样的所有涉农资金,不论资金性质怎样,资金规模大小如何,一律统筹整合用于精准扶贫工作。**年**县共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万元、省级财政资金**万元、市级财政资金**万元、县级资金**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万元,统筹整合其他涉农专项资金**万元。

(二)资金分配情况

**县在统筹整合资金分配过程中,坚持规划引领、量力而行的原则,重点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与年度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村退出任务紧密挂钩。统筹整合资金的安排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先由县**拟定初步计划,商**会审 同意后,报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通过后实施。**年统筹整合的**万元财政涉农资金全县共分**批次下达到县直行业主管部门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其中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万元(安全饮水**万元、农村道路建设**万元、农田水利**万元、新能源建设**万元、危房改造**万元、人居环境**万元、其它基础设施**万元),产业发展资金**万元,其他项目**万元。

(三)资金使用成效

**年,**县共完成贫困村公路提质改造“窄改宽”**公里,村组道通畅工程**公里,通达工程**公里,饮水工程建设**处、“五小”水利项目**个、修复水毁工程**处。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和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的使用,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新增了有效灌溉面积,降低了农业产业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确保了**县**年**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个贫困村平稳退出,完成了本年度的脱贫攻坚任务。

二、统筹整合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心组织

为保障统筹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由**任组长、**、**、**任副组长,县扶贫、发改、财政、民政、水务、交通、国土、农业、林业、住建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统筹整合的各项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县**,从县直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 量集中办公,专门负责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整合政策的宣传落地和整合渠道的畅通。各部门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步调协调一致。

(二)健全制度

一是制订实施方案。上级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相关文件下发后,**县先后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对涉农资金整合、规划、用途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以“十三五规划”为依托,根据**县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和阶段性重点工作要求,召开全县各乡镇、村(居)会议,组织项目申报,制定三年分年度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涉农项目的实施区域、建设内容、资金投入、预期效益等。紧紧围绕规划,建立健全项目库,做到以发展定规划、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资金,结合**县实际制订了**县**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保障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需要。二是出台管理办法。为切实加强对统筹整合资金的管理,保障资金安全,提高统筹整合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形成财政涉农资金统筹使用的长效机制,**县出台了《**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及《**县贫困村精准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单位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职责分工、操作程序、资金用途、监管措施、绩效评价等内容。

(三)强化责任

一是加强工作催办。为确保完成全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加快扶贫项目的安排、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计划下达与资金拨付,县**加强了全过程的监管与督促工作,先后向各项目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发出《关于督促加快**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落实和资金安排与拨付进度的函》、《关于加快**年统筹整合及扶贫资金安排与拨付进度的函》、***,督催项目主管部门与各乡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统筹整合资金的使用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加快扶贫项目实施进度的同时,又加快项目资金的拨付进程。二是加强资金督查。规定项目主管部门与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涉农资金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资金分配、工作进度等信息利用网络、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开,项目完成之后,设立相关项目标志,进一步扩大群众和社会监督检查范围。

三、存在的问题

(一)效益上有差距。

1、项目实施进度偏慢。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级指标下达太迟。**。二是项目库建立不完善。**县**年底各项目主管部门及乡镇上报的扶贫项目建设及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远远大于预计的上级下拨资金数,很多的项目不属于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需求范畴。三是项目前期工作操作繁琐。上级规定,**万元以上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万元以上的政府采购工程项目要到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公开招投标,完成一个完整的前期流程需要很长 4 的时间,这些管理环节严重制约了扶贫项目的实施进度。

2、项目过于分散,资金成效不足。当前由于各贫困村申报实施的项目大都是**万元以下的资金额度,项目小而又散,点多面广,建设成本高,工程质量难以保障,加之有些项目单位重建轻管,只建不管,责任不明,口径难统一,合力难形成,使用效益不理想。

(二)政策上有障碍。部分省直主管部门与市直主管单位在涉农资金纳入统筹整合范围后,仍然下达项目建设内容、建设任务与考核指标,单独组织项目验收与考评,导致我们在工作中无所适从,对开展统筹整合带来了较大的阻力。

(三)认识上有误区。个别项目主管部门观念保守,思想不够解放,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推进精准扶贫认识不够,甚至持抵触态度,把专项资金当作是单位的钱,把项目管理当作是自己的权,不愿意整合,不想去整合,不乐意整合。

(四)规划上有漏洞。少数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缺乏统筹规划,前期准备不充分,项目布局无底数,致使项目申报不集中,各类涉农资金难以实现捆绑使用。

四、下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一)修改完善项目规划。根据中央、省、市确定的资金整合范围、最新财政投入政策及上年度统筹整合情况,测算**县***年至**年统筹整合用于扶贫资金额度。再结合县 5 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年度脱贫目标,综合各项目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扶贫项目,县**尽快修改完善**年度至**年度项目库,并分年度制订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确保方案科学合理,操作可行。

(二)加快资金支付进度。一是及时下达年度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经上级批复后,及时下达,各项目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依据实施方案筹划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建设。二是及时下达资金项目计划。依实际统筹整合资金到位情况,县**、县**按轻重缓急的原则从实施方案中筛选项目,及时下达资金项目计划。三是调整资金拨付流程,减少拨付环节。根据资金项目计划,采取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拨入县项目主管部门特设专户和各乡镇财政所账户。

(三)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加强对统筹整合资金使用管理的绩效评价,并将其纳入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内容,对资金整合使用进行全程记录、跟踪问效、考核评估,将脱贫成效作为考量统筹整合工作成果的主要标准,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行为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篇2:资金的统筹及统计管理

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以财务预算为前提,以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为重点,把发挥现有资产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并渗透到医疗经营活动整个过程的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集中管理收入,统筹安排资金

以财务科为资金管理责任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全面集中收入,统筹安排资金,为有效投放、合理消耗打下基础。

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置,就要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尤其是注意调整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的占用比例。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更新时,应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对投入产出进行分析评价,避免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要挖掘内部资金潜力,加速资金回笼,压缩药品、存货资金的占用。要建立资金管理责任制,加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在财务收支上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合理调度资金,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

2.严格按预算支出控制,严格执行预算,层层控制支出

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计划所规定的用途,建立健全必要的支出管理制度和措施,讲求资金使用效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及开支范围。各项资金的使用要划清资金渠道,分别列支。购置大型、贵重医疗仪器设备和大型修缮,要事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专家评议,并提出两个以上方案,报卫生主管部门审批后,专项安排支出预算。设备购置和医院修缮时,由总务科和设备科按进度提出用款计划,财务科审核其是否纳入年初预算计划,未列入预算计划的开支必须经医院领导研究,在财务允许的情况下,重新追加预算支出指标,方能办理支出。支付大额款项时,必须严格执行购销合同和修建合同规定拨付比例,超过范围和不按合同支付款项造成的损失,应由相关领导和财务科负责。

医院根据批准的预算,分级归口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按有关制度规定及定额标准,实行指标控制。各项支出报销凭证要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以资证明。各职能科室预算内的开支,要事先提出使用计划交由财会部门审核后执行。涉及开支计划调整,在预算范围内的由财会部门审批;超预算或计划外开支,要由有关科室提出书面报告,交财会部门审核后,由院长批准执行。

3.实行全面预算

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市场信息,进行预算编制,考虑的因素应包括:宏观因素,如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国家的发展目标,卫生行政部门关于结构调整的控制比例;微观因素,即本单位上年度的收支情况,医院的发展目标。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对影响医院长远发展的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医疗新技术等重点给予倾斜。

建立定期分析检查制度,在费用预算执行过程中,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实际发生额与预算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便调整及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医院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一致。同时,将预算检查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

4.加强医院药品管理

药品是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资基础,也是医院主要资金流动部分,药品管理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和经济效益。各医院都应建立药事管理组织,确保用药安全有效。采购、药库管理人员负责全院的药品采购供应工作,根据每月由微机输出各类药品消耗动态,按时编制药品分期采购计划,经有关领导研究批准后方可采购。论文网在供应正常情况下库存量一般为2-4个月,特别注意解决药品紧缺与积压两方面矛盾,摸准用药规律,把握药品市场动态,掌握供求信息,严把质量关,不进“三无”及伪劣药品和非药品。畅通购药渠道,坚持按主渠道进药,健全外部调整网络和内部流通体系,预见药品前景,把握最佳购入时机,对抢救急用药品积极组织进货,保证医疗需要。

5.实行全成本核算

现行会计制度没有专门针对医药方面的成本核算制度和方法,一般财务人员只将医疗收支、药品收支作为医院总成本、药品总成本进行核算。因此,当前医院的成本核算,多数是建立在科室基础之上,核算的是责任成本。尽管这样对增收节支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由于责任成本与医院实际成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不能起到成本核算的作用,也不能指导经营决策和价值补偿。

笔者认为,医院的成本核算应该进行全成本核算,把医疗过程中的全部资金耗费计算进去,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从医院医疗成本业务的实际出发,以会计核算的数据为基础,按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分配各项费用。医院要实行全成本核算并准确分摊各种间接成本,首先要建立成本中心,完成行政科室的成本核算,并将其作为间接成本分摊到各直接成本科室,在科室核算的基础上进行项目成本核算;其次,制定科学的成本分摊方法和标准,这是成本核算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医院与科室、降低成本与服务质量、增加收入与减轻病人负担的关系。

实行全成本核算是财务会计的补充和完善,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延伸。全成本核算能真实地反应全院各科室的收支结余情况,通过对成本结构和成本项目的分析,找到成本控制关键点,有利于医院经营管理手段的实施和调整,使经营者正确把握资金的投向,从而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达到降耗增效的目的。

篇3:资金的统筹及统计管理

本文试从财务管理的实践, 探讨科学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资金统筹管理的创新思路。

一、目前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创新体系建设。随着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 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量、对外竞争项目及科研成果逐年攀升, 科研能力及发展能力迅速提高。与此同时, 科学事业单位的资金存款也在逐年增加, 闲置资金、结转结余资金长期居高不下, 资金统筹管理意识淡薄, 大量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资金使用效益明显低下。

(一) “重分配、轻管理”现象严重

多年来, 财政改革一直以“收入分配制度和财政管理体制”为中心, “重分配、轻管理”现象比较严重。在对科技创新项目经费的投入上, 政出多门, 条块分割, 各地方以及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 科研活动难以统筹规划, 科研项目重复设置, 经费安排重复投入, 以致科研人员多头申请, 多处获得经费支持。

(二) 科技投入效益不明显

由于预算编制计划不准确, 不符合实际需要, 使用结构不太合理, 导致预算执行不力, 资金使用缓慢, 有的课题经费长期挂账, 临近结题时突击花钱, 随意调帐, 造成大量的科研资金闲置浪费。

(三) 资金管理相对分散

由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设不够科学, 造成出现零余额账户与其他账户并存的问题。不少单位除正常的零余额账户以外, 还设立其他各种专项存款账户, 资金管理较为分散。同时这些账户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 也为滋生腐败现象埋下了种子。

(四) 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 事业单位的预算和资金拨付改革也在不断深入, 但是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和完善, 影响了对科技投入效果的正确评估, 无法真正意义上对科技投入进行追踪问效。

二、资金统筹管理的内涵

(一) 资金统筹管理的含义

资金统筹管理不是对单位资金的“统死”, 也不是挪用和改变资金用途, 违反国家财经法纪及经费管理办法, 去挑战财务准则的极限, 而是按照安全性、收益性的原则, 开源节流,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统筹规划, 有重点有方向地将资金有效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

(二) 资金统筹管理的目标

短期目标是理财聚财, 加大资金统筹调控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 用好用活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增强单位自主创新能力;长远来看是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确保科学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资金统筹管理的创新思路

(一) 强化管理创新意识, 确保高效服务科研发展

针对目前科学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为确保资金统筹能够科学高效地服务科学发展, 资金统筹部门必须强化“五大”服务创新意识:

1、服务平台创新意识。

要紧紧围绕服务科学事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科研项目平台功能效益最大化的任务目标, 以服务科研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方向, 将平台共建扶持资金、项目资金、成果转化与科研服务资金等, 进行科学、合理、高效地统筹运行管理, 以实现产、学、研、商等要素资源的有效整合。

2、服务项目创新意识。

要紧紧围绕平台功能结构优化和培育核心竞争能力的任务目标, 立足市场需求, 兼顾统筹大局, 突出重点项目, 着力专项资金融入, 切实发挥内外上下资金的集中统筹效用。

3、服务资源创新意识。

要紧紧围绕政府政策资源、社会服务资源和产业市场资源的有效统筹为任务目标, 为项目资源导入、成果资源转化、产业资源对接、市场资源推广等多元渠道的开拓, 建立积极有效的资金激励统筹机制和操作规范, 以最大范围内调度各方资源创新的积极性。

4、服务管理创新意识。要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创

新思维, 以服务人才创新为任务目标, 把人才激励资金与项目成果、项目成果与市场效益“双挂钩”, 充分发挥资金统筹的激励和沟通效用, 促进科学事业进步。

5、服务产业创新意识。

要牢牢树立市场与风险意识, 以服务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为任务目标, 从市场、产业、成果、项目、平台等科学统一的角度, 充分发挥资金统筹在科学事业与研发市场中的调剂功能, 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 以创新意识为指导, 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是科学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血液, 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 也是资金统筹管理的需要。

(1) 建立实有资金单一账户管理体系。除国库单一账户外, 将实有资金全部纳入一个户头管理, 建立实有资金单一账户管理体系, 减少多头开户。这种相对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 便于及时了解资金动态, 实时监控资金, 降低资金管理成本。

(2)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探索将实有资金账户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 构建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资金管理模式。这种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 便于严格执行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防止出现“以拔代付”、虚列支出、体外循环等违规支出资金的行为。

2、积极组织收入

(1) 建立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在收入组织上, 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不要把眼睛只盯在财政资金上。要鼓励产学研商结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转化。牢牢抓住市场这根主线, 依靠自身优势, 积极创造条件, 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挖掘和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加大横向科研经费在收入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逐步改善收入结构, 保持收入持续平稳较快的增长。

(2) 完善收入分配机制。要适时出台相应的创收奖励政策, 制定出绩效分配办法, 正确处理利益分配关系, 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收积极性, 同时要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完善考核办法, 明确各方职责。

3、优化资源配置

(1) 确定统筹调控资金总量。全面预测各种经费来源的收入总量与比例, 重点研究各种存量资金分布、结转结余资金的形成, 分析可控资金来源, 通过测算各项经费运用的支出总量与比例, 确定单位可用财力总量和资金统筹比例。

(2) 合理统筹资金使用。对存量、沉淀资金的统筹使用, 要依据资金的性质和用途, 合理调剂, 科学配置。在降低风险与获取效益之间寻求平衡点, 确定最佳现金投入量, 减少闲置现金, 提高科研发展稳定支持水平, 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3) 坚持“资源配置与使用结构”、“择优支持与创新绩效”挂钩的原则。加强单位宏观调控能力, 统筹各项资源, 集中财力办大事、办急事。明确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 将资源配置与资金使用效率、创新绩效及发展态势挂钩, 努力保增长、促发展, 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充分发挥资金统筹管理在科研活动中的保障、支撑和控制作用。

4、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1) 加强财务控制。树立关口前移意识, 将事后结算转变为事前和事中控制, 对预算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实施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监督和行政管理四大功能模块组成的财务内控制度。严格资金授权审批、单据审核、合同协议、成本核算、风险预警、制度执行、内部报告等方面的流程管理和控制。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和资金管理意识, 严格控制费用开支范围、开支标准, 减少不必要开支, 防止资金浪费, 促进节约有效使用资金。

(2) 强化监督审计。严格按照国家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强化资金的使用监管, 定期进行内部检查和外部审计。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推行资金使用效果问责制。具体设计出资金统筹管理方案与验收评审制度, 用于衡量资金投入产出绩效, 直接面向结果追踪问效。防止盲目和无效使用资金, 杜绝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促进健康廉政及有效地利用资源。

5、实施资源集中管理

(1) 向资产管理要效益。要加强应收预付款、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及无形资产的集中管理, 不断完善管理责任制度, 摸清家底, 挖掘存量资产效益, 盘活科研资产。要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促进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2) 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要建立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合理运行机制, 统一管理, 依法面向全社会开放服务, 实行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充分发挥公共技术平台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产品科技攻关、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和产业聚集的过程中的支撑、服务和引领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让企事业单位依托平台开放产品和自主创新, 逐渐实现成果转化与中试放大,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完善财政资金购置科研仪器设备的重查机制, 防止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

6、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1) 转变资金管理理念。财务创新需要转变观念, 跳出现有框架思考问题。要树立资金的时间观念、成本观念和风险观念, 提高财务“谋事”创新能力, 主动参与投资决策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在资源整合、资产配置、投资运营、收支监控、防范风险等方面, 处理好稳健和发展的关系。不穿“大鞋”也不穿“小鞋”。“大鞋”盲目求快求大, 势必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造成资源浪费。“小鞋”难以满足需求, 必将束缚动力, 阻碍发展。要合理有效地统筹运作资金,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2) 完善财务制度体系。事业发展, 制度先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立新型的资金管理机制, 不断完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通过不断地创新财务制度体系、操作流程、管理模式、管理方案等, 提高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 使单位科研活动有章可寻, 有法可依, 为科学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 完善资金信息系统。要不断完善资金信息系统的建设, 建立资金监控机制与监控系统, 防范资金支付风险, 强化资金监督管理。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 可以帮助动态掌握分析资金流量、流向和存量, 确保资金安全、完整及全过程监管。

(4)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探索构建科学事业单位理事会领导下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新型管理模式, 形成产权明晰、科学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 通过组织构架的有效科学配置, 使资金管理权得以均衡牵制。单位创新文化的建设, 资金统筹管理水平的发挥, 将有助于共赢机制、创新项目价值链以及分工协作良好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2012.09

[2]徐康.刍议昆山市国库管理的改革方向, 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 2010.11

篇4:资金的统筹及统计管理

关键词:城乡统筹农村资金运营

0引言

城乡统筹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建设好我们的新农村,资金是关键。然而,由于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依然偏低,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支农所运用的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力度与所获得的成效不成正比,农业资金发展的来源仍然较为单一,城乡统筹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此,笔者拟就城乡统筹下的农村资金管理运营模式进行探讨,为探索农村资金管理体系的改革抛砖引玉。

1目前农村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村资金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

1.1.1供给渠道来源单一,无法形成多渠道、市场化的资金供应管理模式由于农业自身弱质,比较利益低下。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往往不愿把资金投入农业。从现有格局看,“三资”(民资、外资、工商资本)投入农业的项且和规模都不够大,其对农业投入体系的支撵力量十分软弱。目前农业投入资金的主要来源仍是中央、省、市下达的专项基金、财政支农资金和筹集的农发资金以及“两工”以资代劳部分。因此,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依赖于上级财政“输血”方式的无偿支持,而排斥具有“造血”的项目有偿支持,形成了一部分地区农业发展对政府财政支持的过度依赖。根据2000--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支出的数据显示如表1:

1.1.2农村资金需求缺口大,不能有效满足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财政农业投入结构上,用于“养人吃饭”的钱多,而用于“办事建设”的钱少。生产性支出少,非生产性支出多,经常出现行政费挤占事业费、事业费挤占生产性支出的现象,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都存在巨大的农村资金需求缺口。

1.1.3农村资金中的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不相符合农村中的有效供给来自国家和政府,而有效需求来自农民,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使得下情不能上达,上情不能下传,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不能很好的连接。同样的国家财政支农资金,而不同的是农村资金的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不相适应,导致了农村的发展跟不上城镇的发展速度。

1.2农村资金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错位

1.2.1目前的农村资金体制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第一。支农项目投资没有一个完整的时效,随意性比较强,对于农村支农项目的执行带来了不便。第二,支农项目是建立在农村资金的错位发展之上,具有很强的被动性。目前,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基本上是延续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集中的模式,即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维一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是使行政权力直接介入工程项目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易产生腐败现象,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1.3农村资金运营控制不力

1.3.1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当前,我国城乡金融发展严重不协调,农村资金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支农能力呈现弱化趋势。更为严重的是,在资金供给严重不足的前提下,仍然有大量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非农业。说明我国农村资金由于控制不力,导致许多资金荒废,城乡资金运用上的统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3.2政府财政资金审批机制障碍政府行政官员利用职权,收敛国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政府各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政企不分,这既容易影响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发挥,也不利于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据统计,从2000—2008年间,因政府官员的腐败和农村资金支农措施的不健全,每年有接近五分之一的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流失严重。

2关于推行我国农村资金管理运营管理模式的探索

2.1创新农村资金筹集渠道和机制为缓解目前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不足、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的现象,必须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支农政策。积极拓宽农业投资渠道,创新农村资金来源渠道。

2.1.1优化农村金融生态和投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等活动打造资金引入机制,扩大地方资金供给渠道与调整产业结构等。农村有了发展资金,对产业链的加深,合理优化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最大的产值。

2.1.2建立对农业投入的激励机制,通过贴息、担保、政策优惠等方式以及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引导并刺激银行信贷资金、外资、民资、工商资本投入农业,提高农业投资的吸引力。

2.2改革互助信贷组织,使之朝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鉴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低效益性及农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等一因素,金融机构很难控制农村系统风险,有必要采用诸如政府适当介入金融市场组织等非市场措施,强化农村政策性金融的主导作用。

2.2.1增加财政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投入200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就开始走市场化的筹资道路,以发行金融债券的方式向市场筹资;在贷款投放原则上,农发行已经由过去“收一斤粮、放一斤粮贷”改变为按企业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择优放贷。因此,在实际上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已经日益淡化。所以,要发展政策性金触,必须增加财政投入,补充资本金的不足,在农发行发债筹资方面中央政府应给予更多的财政贴息支持:同时,增加对农发行的亏损补贴,尤其是对粮棉企业的补贴挂账要尽快到位。

2.2.2调整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国外政策性银行来源大都是由国家财政来提供,这样成本低且有保证,而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主要靠向中央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形成。建议国家将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提供的低息援助贷款等资金,由农发行统一代理和划拨。并将现行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村水利建设资金等,作为国家对农业支持的专项资金,由农发行进行统一经营和管理,变无偿投入为有偿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现有的农业银行的政策性开发贷款、扶贫贷欲、国家开发银行的农业信贷业务、国际金融机构农贷的转贷业务及信用社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划归农业发展银行管理。同时,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性补贴和各种形式的支农资金都归口到农发行统筹运行。

3结语

篇5:资金的统筹及统计管理

豫财农〔2011〕52号

各省辖市、有关县(市)财政局:

为了加快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现将《财政部关于以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为抓手加快推进财政支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见》(财农[2011]26号,以下简称《意见》)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认真学习《意见》精神,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财政部为了有效解决当前涉农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效益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涉农资金范围广泛,资金分配涉及多个涉农主管部门,在财政部门内部也涉及多个业务处(科、股)。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各地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意见》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以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为抓手,加快推进涉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二、认真研究,制定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实施方案。各地要结合实际,在对涉农资金开展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实施方案,并于5月底前报省财政厅(农业处)备案。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工作将作为农业财政工作绩效考评的重要因素,参与全省评先。对工作力度大、成效突出的地方,给予奖励;对开展工作不力的地方,在全省通报批评。

三、建立完善协商机制,稳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积极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内部、财政部门与涉农部门之间的资金统筹协商机制,为开展好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提供必要的机制保障。财政部门内部可通过由主要领导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等多种形式,将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在安排项目时,征求相关业务处(科、股)的意见,避免重复交叉或相互脱节。加强与涉农部门的沟通协调,结合预算编制,有计划地对性质相同、使用分散的项目资金进行归并;已实施完成或实施效果不佳的项目资金,应取消或归并;严格控制设立新专项,对于新增的涉农资金需求,尽量从现有预算中统筹安排。

四、依托重点项目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各地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要紧密结合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定支农资金重点支持的主导产业,积极发挥重点项目的整合平台作用。小农水重点县和现代农业项目县要以农田水利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为平台,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千亿斤粮食工程、新增农资综合补贴、粮棉油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科技推广等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五、建立健全县级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库,强化县级资金整合平台。继续强化以县为单位整合涉农资金,建立健全县级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库,以项目库建设促进涉农项目的合理安排,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提高涉农资金的科学使用水平。县级财政部门应督促涉农部门做好项目论证、排序和项目文本填报等工作,完善项目论证评审、遴选排序机制。实行涉农资金项目库动态管理,到期项目、一次性项目要及时清理,经常性项目和延续性项目实行滚动管理,新增项目实行备选申报,并加强年度之间的项目库衔接。

继续对以县为单位整合资金进行绩效考评,不断完善奖惩机制,支持和鼓励县级不断创新整合方式,坚持县级自主整合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引导和支持更多的县开展涉农资金整合。

六、加大涉农资金监管力度,不断提高涉农资金安全运行水平。加强对整合和统筹安排的涉农资金的监管,避免出现借整合涉农资金名义挪用涉农资金的现象。建立健全涉农资金日常监督检查机制,继续探索完善涉农资金检查方式,发挥审计、纪检监察、财政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监督机制。上级财政要加强对基层财政的指导和管理,进一步明确基层财政特别是乡镇财政的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就地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努力提高支农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篇6:资金的统筹及统计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全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6〕10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充分发挥各类资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集聚效应,将县直相关部门管理的投向类同、目标接近、可用于扶贫开发的各类资金,归集整合,合理匹配,集中投入,精准发力,有效解决贫困乡(镇)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和脱贫致富发展的瓶颈问题,构建结构合理、投向科学、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管理机制。

第三条 资金整合使用管理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依法依规整合。遵循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规定,根据省上资金整合方案,本着“渠道不变、充分授权”的原则,将整合资金用于全县精准扶贫领域。

(二)统筹安排使用。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根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确定整合资金投向,统筹安排项目。

(三)强化行业监管。县直相关部门全程跟踪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加强协调,有效监督,落实行业监管责任,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规定。

第二章 整合范围

第四条 纳入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涉农资金主要有:

(一)中央资金主要有20项。1.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3.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4.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5.林业补助资金;6.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7.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8.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9.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10.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农村公路部分);11.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2.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贫资金;13.产粮大县奖励资金;14.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统筹部分);15.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除外);16.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部分);17.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18.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经费;19.旅游发展基金;20.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不包括重大引调水工程等方面的支出)等。

(二)省级资金主要有14项。1.发展资金;2.“两州一市”资金;3.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以工代赈资金;5.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6.山洪灾害防治资金;7.农业专业合作社资 金;8.测土配方补助资金;9.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0.农村综合改革示范点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资金;11.土地开发治理项目资金;12.规模化畜禽养殖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13.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4.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资金。

(三)市级资金主要有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等。

(四)县级资金主要有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县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等。

第三章 整合程序

第五条 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库。由县扶贫办负责,县直相关部门、单位及各乡镇根据县脱贫攻坚规划、脱贫任务及精准扶贫短板和行业规划,编制项目申报方案,不断完善、动态管理脱贫攻坚项目库。

第六条 确定整合资金规模。县财政局根据省级资金整合方案及专项指标下达情况,分年初、年中和年末提出全县涉农资金整合规模及调整意见,报县政府审定后纳入整合资金范围统一管理。

第七条 编制实施方案。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实施及年中、年末调整方案,由县扶贫办会同财政局根据整合资金规模,从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选择项目,拟定整合资金使用方案,经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同时,报送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备案。

第四章 资金使用

第八条 整合资金全部用于精准扶贫领域,重点围绕落实全县“1+18+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弥补重要民生项目资金的不足,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

第九条 整合资金不得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建造办公场所、改善办公条件、购置车辆、发放人员工资补贴(整合项目中需发放人员工资的除外)等,不得用于非农领域,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建设形象工程。

第十条 整合资金需严格按程序报批《景泰县整合使用涉农资金项目用款审批表》后,采取多种方式支付。对农户的补助性资金,通过“一折统”及时兑付;对以贫困户为受益主体的农业龙头企业等,主要采取贷款贴息、股权投资、先建后补等方式给予支持;基本建设类项目,由相关部门、单位或乡镇按项目建设程序组织实施、验收并报账。

第五章 监管评价

第十一条 按照“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的原则,相关部门、单位和乡镇要切实履行资金监管、项目建设的 监管和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公示制”,加强整合资金管理,确保 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二条 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监管,按资金性质,分类实行专账管理,独立核算,国库集中支付;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实施过程监管;扶贫办会同行业部门负责绩效评价和扶贫效益分析;项目实施单位具体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和实验,并对项目的真实性和资金安全性负责。

第十三条 坚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管理监督机制。纪检监察、财政、扶贫、审计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加强对整合资金项目的督查,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

第十四条 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以脱贫成效为主要标准,对统筹整合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纳入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并作为下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第十五条 本办法有效期五年,有效期满自动失效。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篇7:资金的统筹及统计管理

金兑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开县府办发〔2010〕321号

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开县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转城人员补偿补助资金兑现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开县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转城人员补偿补助资金兑现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主题词:公安 户口 办法 通知

抄: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武部。

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12月20日印发

开县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农转城人员补偿补助资金兑现管理暂行办法

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农转城工作,根据《中共开县县委开县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村人口梯度转移的意见》(开委发〔2010〕5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补助补偿范围、对象、类别及标准

按照《中共开县县委开县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村人口梯度转移的意见》(开委发〔2010〕54号)文件及相关配套办法执行。

二、资格认定及兑现方式

(一)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补偿

转户居民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的向迁出地乡镇政府(街道办)提交书面申请和相关材料(含农转城申请表、转户证明、自愿退出房屋及宅基地书面申请、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证复印件等);迁出地乡镇政府(街道办)组织对宅基地及建(构)筑物进行清理丈量、登记造册、计算补偿费用并公示,并与申请人签订《自愿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协议》,收回申请人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证原件,报县国土房屋管理局会同县城乡建委、财政局审核,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财政局将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的补偿资金和购房补助资金下拨到迁出地乡镇街道财政办,再由迁出地乡镇街道组织实施兑付工作。

(二)农转城居民退出承包地补偿

(1)由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垫付的。农转城自愿退出承包土地的向迁出地乡镇政府(街道办)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材料(含农转城申请表、转户证明、身份证复印件、自愿退出承包地书面申请等),并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书面退地协议并收回承包经营权证,再由集体经济组织与县土地整治流转中心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签订土地托管经营协议,经迁出地乡镇政府(街道办)审核后,上报县农业主管部门审查、公示,对符合规定的,经县政府审批同意后,由县财政局将退出承包地的补偿周转金拨付给县土地整治流转中心,再由县土地整治流转中心根据审核情况,将土地补偿周转垫付金下拨到乡镇(街道)财政办,再由迁出地乡镇街道组织实施兑付工作。

(2)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的。农转城自愿退出承包土地的向集体经济组织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材料(含农转城申请表、转户证明、身份证复印件、自愿退出承包地书面申请等),并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书面退地协议并收回承包经营权证,经村民委员会审核,对符合规定的上报乡镇政府(街道办)审批同意后,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申请人承包地经营权证,并由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向退地户支付退地补偿费用。

三、操作要求

(一)分户建档。各乡镇街道必须分户提供档案资料,做到一户一档,一户一册,有据可查。

档案资料包括:

1.转户居民农转城申请表;

2.公安出具的农转城转户证明;

3.身份证及户口本复印件

4.经本人自愿退出房屋及宅基地书面申请和协议书;

5.土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证原件及复印件;

6.经国土房屋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认定的宅基地及其房屋四至边界用地面积确认表;

7.经县农委认定的本人自愿退出承包地协议书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设立专户。县财政及相关部门要设立专帐专户,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部门不得抽调、截留和挪用户改相关补偿补助资金。各乡镇街道对补偿补助资金要开设专户存储,单设帐户核算,不得与本机关行政事业经费等资金相混,保证封闭运行,并具体核算到村到户到人。

(三)密切配合。县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作间的协调配合。县户改办要会同县财政局、公安局、国土房管局、农委、社保局等相关部门分期分批集中审查乡镇街道分户上报的转户补助对象名册及补助补偿项目类别和金额。县财政局要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及时下拨相关补偿补助资金,做好乡镇街道资金的指导、清算和管理工作。

(四)强化监管。县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要加强资金拨付过程中的监管,对违规拨付、隐瞒、截留、挪用、冒领、套取、骗取专项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给予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将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根据有关规定交县纪委监察部门处理。各乡镇街道要对各项补偿补助资金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及社会监督,认真兑现各项补偿补助资金,确保兑现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转户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

四、附则

1.2010年4月26日—2010年12月31日之间(含郭家、金峰试点),转户居民可根据自身具备的条件选择相应的政策体系,但“原梯度转移政策”(即:开委发〔2010〕46号、开委办发〔2010〕22号)和“新的户改政策”(即:开委发〔2010〕54号)不能同时或交叉享受。2011年1月1日起均按“开委发〔2010〕54号”文件执行。

2.对具备相应条件,并自愿选择《中共开县县委开县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村人口梯度转移的意见》(开委发〔2010〕54号)的农转城户不得再享受原开县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四个流动”改革试点政策的相关规定。对以前部分退出农村资源,并按原梯度转移改革政策享受相关补助的农转城户,待整户农转城并全部退出承包地、宅基地时,可再按照新户改政策规定的标准计算补偿,扣除已领取的补助后,予以兑现。

3.农迁农补偿补助资金兑现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篇8:资金的统筹及统计管理

一、公务卡结算改革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 影响公务卡结算改革的客观因素

(1)商户拒绝为公务卡持卡人进行刷卡消费。现行刷公务卡的手续费由POS机商户承担的,部分商户为了避免操作麻烦及支付手刷卡续费,以各种原因拒绝为公务消费提供刷卡服务,从而影响了持卡人刷卡意愿。

(2)POS机的设施配套不到位。县市之间的POS机设施配备数量不均衡,市级以上城市较为集中,而县级以下配备POS机成本较高,从而限制了POS机的发展数量,影响了持卡人的公务消费业务。

(3)公务卡经办银行的办卡速度缓慢。对于公务卡办理申请,银行办理申请表一变再变,有时半年变一次申请表,有时三个月变一次申请表,更有甚者一个月变一次申请表,还需要补充各种申请材料。

(4)职工因信用问题不能办卡。经办银行在办理公务卡时需要上报银行所在信用卡中心审批,审批时间较长,有时存在职工个人信用问题导致无法办卡,有时个人信用良好,但公务卡仍一直办不下来,银行业务经办人员对此无法解释,给资金统筹管理造成麻烦。

(5)公务卡的监督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银行在公务卡的申请办理环节进行了严格审核,但对于使用以及注销公务卡等环节管理不是很到位,需要单位提醒职工办理注销等相关手续。如果持卡人本人不愿意主动注销公务卡,单位无法对该卡进行相关管理,该卡可以一直保持所有消费功能,公务卡的监督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2. 影响公务卡结算改革的财务因素

(1)高校学生报销事项管理。由于高校面向学生,高校财务自然也面向学生经济事项的报销,而学生报销内容一般较为零散,时间跨度长、金额小且数量多。一般情况下还是学生垫付资金进行支付,事后才申请报销,而学生本人并不能办理公务卡,限制了公务卡的推行范围。

(2)收款商户与开具发票单位不一致。现实报销结算中存在发票单位与刷卡收款商户不一致的情况,该商户多是为了节省刷卡手续费等原因通过租借其他渠道的POS机进行收款,影响了报销事项的一致性。

(3)公务卡结算业务核算不规范。现行公务卡结算业务与还款业务是独立的,并没有融合在一起,如没有设置专门的公务卡结算会计科目,没有关联相关会计凭证,没有自动匹配与数据处理功能,结算业务没有做到规范,没有公务卡消费统计功能,不利于财务核算,不利于与国库系统之间的对账工作,也不便于持卡人查询公务卡消费和还款信息。

(4)公务卡刷卡消费审批控制力度不够。公务卡具有一定的授信额度,持卡人可以持卡先消费后报销。虽然公务卡结算仍然执行公务行为的事前审批,但由于没有涉及现金支出,如果没有加强审批控制力度,会造成资金预算控制有难度,出现预算超支等问题。

二、公务卡结算改革在实践中的应用

1. 公务卡结算的财务管理

完善公务卡会计核算,确保公务卡结算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联接,有利于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按照省级财政改革尤其是省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的要求,以能够满足省级财政和单位资金动态监控管理的需要和方便用款、灵活用款为原则,以公务卡(信用卡)为媒介,按规定使用公务卡进行公务消费,最大程度减少高校现金结算业务量,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一是按照先刷卡后报销的公务卡结算业务特点来强化审批控制流程。加强事前审批控制力度,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视为个人消费行为,不予报销。

二是根据照现金管理制度要求,严格控制1000元以下使用公务卡结算,1000元以上支出使用支票或汇款结算方式。这样,可以从审批流程管理和消费金额控制这两个方面来避免已经发生公务消费却不被单位认可而导致持卡人无法报销的情况出现。

三是按照经费审批管理规定,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2. 公务卡结算的账务处理

(1)科目设置。

(2)账务核算。高校财务人员在办理公务卡结算业务时,按照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财务人员经核实发票和公务卡POS消费凭证等报销手续后,编制会计凭证。

①对于零余额账户资金的消费支出,编制如下:

“其他应付款——公务卡还款——零余额账户还款”科目的贷方余额反映的是已报销但未办理还款的公务卡支出金额。在每次办理还款时,财务人员可以将“其他应付款——公务卡还款——零余额账户还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确认报销的公务卡消费明细金额核对无误后,制作授权支付凭证,统一生成还款金额。

②对于基本户等其他非零余额账户资金的消费支出,编制如下:

“其他应付款——公务卡还款——非零余额账户还款”科目的贷方余额反映的是已报销但未办理还款的公务卡支出金额。在每次办理还款时,财务人员可以将“其他应付款——公务卡还款——非零余额账户还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确认报销的公务卡消费明细金额核对无误后,制作授权支付凭证,统一生成还款金额,同时将总金额通过非零余额账户汇款转到公务卡还款过渡账户。

再由公务卡还款过渡账户所属银行根据上述提供的公务卡还款明细清单与转账汇入的还款总金额核对无误后进行公务卡还款处理,再将公务卡持卡人消费金额分别转入持卡人公务卡个人账户。

3. 公务卡结算的数据分析

目前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里的公务卡结算功能只能对使用零余额账户资金的公务卡消费进行审核和记录、汇总还款,高校使用了非零余额账户的资金,也只能通过公务卡支持系统进行查询功能,只能部分反映公务卡消费的信息。为方便进行公务卡消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加强公务卡报销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在审核报销时,高校财务人员可以建立专门的公务卡台账,直接记录公务消费的时间、金额等多项明细信息,并与发票及刷卡凭证一一核对审核,对刷卡消费的信息进行查询、审核,确认无误后才能予以报销。具体如下:

(1)表格1基础信息表。

A公务卡账号B公务卡尾号C开户银行D刷卡人E原有账号F备注A公务卡账号:指持卡人的公务卡账号,初始数据可以跟开卡银行联系导入批量数据。

B公务卡尾号:可以用插入函数RIGHT(根据所指定的字符数返回文本字符串中最后一个或多个字符),如“=RIGHT(B2,4)”,或直接输入。建议采用公务卡账号的后4位数,原因在于持卡人的POS消费凭证通常会用星号隐藏完整公务卡号,但会显示公务卡账号的后4位数,有助于信息自动校验,提高工作效率。经实践检验,同个高校持卡人公务卡账号的后4位数相同的情况不多,如有,只需单独标记。

C开户银行:通常指高校零余额账户,也就是公务卡的开户银行。

D刷卡人:指开立公务卡的持卡人姓名,如姓名为两个字,中间不可出现空格。

E原有账号:由于持卡人开立公务卡后因各种原因重新更换公务卡账号,此处补充登记便于核对。

F备注:注明其他事项。

(2)表格2公务卡报销明细表。

A序号B制单日期C凭证月份D凭证号E摘要F还款金额G刷卡金额H差额I公务卡尾号J刷卡人K经费指标A序号:指公务卡刷卡笔数,为便于统计,可插入函数SUBTOTAL(返回数据库中的分类汇总数),如“=SUBTOTAL(103,B$2:B2)”,只要你增加一行,序号就会自动增加排序。

B制单日期、C凭证月份、D凭证号、E摘要、F还款金额:这五列信息完全取数自账务系统,每次还款时只需要导出账务数据再进行编辑处理即可。

G刷卡金额:指POS消费凭证上的消费金额,与还款金额不同,两者有时会出现不一致。于是设置“H差额”项目,设置公式为两者相减,便于核对金额差异。

I公务卡尾号:此处需要手工输入,对照POS刷卡消费凭证,核对后进行手工输入,同时对“J刷卡人”项目插入函数LOOKUP (lookup_value,lookup_vector,result_vector)(从单列区域返回值),可以自动返回刷卡人的姓名,自动核对消费凭证与持卡人消费信息一致。

K经费指标:是登记公务卡消费还款资金来源。

(3)表格3公务卡还款明细表。

A凭证号B资金用途C刷卡日期D刷卡人E刷卡金额F还款金额G经费指标将表格2公务卡报销明细表的数据生成“数据透视表”作为表格3公务卡还款明细表,即以制单日期作为“报表筛选”对象,结合高校财务管理需要添加报表字段,并设置①凭证交单;②凭证制单(一审);③凭证合规性审核(二审);④凭证资金审核(三审);⑤凭证网上支付制单;⑥凭证网上支付审核;⑦领导意见等业务流程。

以上,通过建立公务卡明细台账Excel表格的表格1基础信息表、表格2公务卡报销明细表、表格3公务卡还款明细表,可以将账务处理数据与公务卡明细台账数据进行匹配对接,再与省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公务卡功能模块进行信息录入,减少了财务人员对在信息审核方面的工作量,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快速完成公务卡业务处理。

总之,高校推行公务卡报销,特别是对于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项目资金统筹管理,有利于减少现金报销、能够提高预算资金统筹管理水平,对于从源头上落实“八项规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示范院校应以公务卡推行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资金统筹管理,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理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慧娟.浅议预算单位公务卡支付管理.经济研究导刊,2012(33).

[2].李昕.公务卡实际应用问题对策研究.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谢爱香.公务卡结算制度的实践与思考.财会通讯,2010(12).

[4].孙欣鸾.推行公务卡制度的几点看法.中国农业会计,2010(1).

上一篇:读完地心游记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市儿科质控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