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反思2个

2022-10-01

第一篇:初中美术教学反思2个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2

初中美术教法反思

安达市老虎岗镇第二中学吕国君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3.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4.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电影录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学习卡通的设计,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卡通片《蜡笔小新》《灌篮高手》的片断,让大家了解两位画家的画风的不同,用笔的不同,内容针对的读者的不同。这比光说要有效果的多。

5. 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第二篇: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反思2篇

篇一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面对课改热潮的冲击,刚开始只是 “任尔东南西北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态,但如今,时代发展的强烈需求,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入,改革课堂教学,尤其迅速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下面是笔者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 教学模式的审视

1、学习方式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2、教学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之间无条件的平等,而是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人格、情感等,同时又要高于学生,教师始终是首席地位,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

3、教学目标的改变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具体根据教学内容关注不同的目标,“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互动状态的改变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活动的外表下内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二、教学载体的审视

1、文本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因此“探究”教材,不仅是学生的任务,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更重要,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只有教师深刻洞悉教材,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引领学生剖析文本,也才能真正使师生与文本作者形成对话。

2、教具

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手段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手段冲淡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实质内涵的特质,难免有“做秀之嫌”,流于形式。

3、教师

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或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或对文本作适当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身为教师, “路漫漫其修遥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雪莱有一句名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吗?”,其实现在,沐浴第二轮继续教育的东风,享受国家重视义务教育的雨露,正是大力推动新课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美丽春天。每一位语文教师,真的应该在这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春天,顺应时代的东风,高举课改的大旗,小而言之,为自己的事业,开创火暖的夏季;大而言之,为祖国的未来,播种火红的秋天。多一份反思,就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进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

篇二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

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第三篇: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2篇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范文一

本节课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一、复杂多样;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四、多旱涝灾害。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善于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研究,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反思范文二

本节课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一、复杂多样;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四、多旱涝灾害。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善于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研究,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四篇: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四个太阳》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孩子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我讲的是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目标是识字、写字。下面就具体的环节反思一下自己教学的优缺点。

一、导入环节。

我以谜语引入:“圆球红彤彤,挂在天空中,雨天看不见,晴天热烘烘。”谜底是“太阳”,这是和课文内容相关联的,以此引入课题。接着又以“有个小哥哥画了四个颜色不同的太阳,这是为什么呢?”以此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一环节既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气氛,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引入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梳理生字,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即了解“’我画了四个怎样的太阳? 分别送给了谁?”学生边说老师画出相关太阳的简笔画,让学生从色彩上直观的了解“四个太阳”,从而吸引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识字环节。

这一环节设计的很细致,虽然有学生自由谈论识字方法的环节,但反馈时,是让单个学生来回答,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写字环节。

学生的书写习惯还算不错,也有提醒重点字,但给学生写字的时间太少。说明前面时间的把握不够好。

总之,本节课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但学生往往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缺乏充分的自主性,如果能教给孩子识字方法,让学生采用这些方法从字音、字形、组词等各方面全面的合作学习,再来展示交流,这样老师教的比较轻松,孩子学得也会很积极。

2018.3.21

第五篇:《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本堂课整体来看效果还不错,学生配合得很好,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识字和整体感知课文,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但对于教师来说,还存在许多问题:

在导入课题后,我带领学生一起读课题,接下来是质疑课题环节,我请了两名学生回答,答案都是“这四个太阳是什么样的”,而我的预设是“天空中只有一个太阳,这里怎么会有四个太阳”,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请更多学生来回答,这一点是教师的课前引导不到位。生字教学中,我采用了换一换、加一加、用加法算式表示、编咒语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记忆生字,学生的热情很高,在教学“尝”这个字的时候,我编给学生的咒语是“学会一半”,意思是“学”的上半部加上“会”的下半部,就变成了“尝”这个字,但我忽略了“学”的部首和“尝”的部首是不一样的,这是知识性错误,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多准备,多观察。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课文内容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只是整体感知课文,能够找到课文中写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每一个太阳分别在哪一个自然段中,但也要在读通课文以后才能完成,我的读课文的方式比较单一,仅仅有自读和全班齐读两种,应该在学生每找到一个太阳后,就请喜欢这种颜色的太阳的同学比赛朗读,强化朗读,也可以巩固新学的词语。

整堂课的时间安排也不太合理,在导入和识字环节占了绝大部分时间,导致课堂用时比例不协调,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时间观念,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

新的教学理念指出,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师应尽量避免“满堂灌”,尽管只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但教师也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自己思考、自己总结,尤其在识字上,教师可以稍作引导,不要帮学生去回答,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些识字量,他们可以想出自己的办法去记住这些字,可以是“加一加、换一换、合一合”,教师只要在学生说出这些方法后判断其正确性就可以。比如学习“街”这个字,学生对字的右边不熟悉,可引导他们识记左边的双人旁,既复习了以前的旧知识,又识记了新的生字,一举两得。

一年一班

陈丽军

最后一个环节是写字,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我先教学生书写“阳”,但在观察字形的时候,我只引导学生看出双耳旁在左上边,“日”在右下边,但没有告诉学生现在写的是左双耳,左双耳应该写小一点,而且位置偏上,以便与后来学习的右双耳区别开来。

上一篇:第4章主生产计划介绍下一篇:第1章办公自动化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