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

2024-04-14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通用10篇)

篇1: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

1.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今天的主题是“智慧校园建设”,不得不从“智慧教育”的概念说起。我把智慧教育的原创观点归功于钱学森,因为他1997年提出了培养“大成智慧”的教育理念。

钱学森是我国国防科技元勋,他发现一些国防大项目的领军人物不仅科技知识深厚,而且大多懂哲学、人文等,便很有感触,提出如何培养具有“大成智慧”人才的战略构想。曾有专家向钱学森请教大成智慧的英文译名,钱老提出两种译法,其中之一是“Wisdom in Cyberspace”(网络信息空间中的智慧),这个说法跟我们现在说的以信息化促进智慧教育十分吻合,所以我们可以把钱学森的大成智慧说作为智慧教育研究的出发点。

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星球”的概念,引发了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方面研究与应用,自然想到还应该有“智慧教育”,其英文名称是smart education。这个英汉对译存在一些争议,因为smart是机智灵活的意思,而wisdom才对应“智慧”。什么是智慧?我很喜欢华东师范大学已故哲学家冯契教授的界定,他在晚年用文言文写了一本《智慧说》,其中说道:智,法用也;慧明道也;智慧,道法也。

另外,知识管理专家认为从数据、信息、知识到智慧的提升与情境关联性密不可分,并且智慧是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

智慧教育的核心技术是智慧计算(smart computing),被认为是计算技术史上的第四次浪潮(前三次为主机计算、个人计算、网络计算),可以概括为五大特征:境觉、分析、抉择、行动、溯因。其中境觉包括环境感知、情境感知、社会感知,对于智慧系统来说是最基本的、必需的功能。教育界人所熟知的多元智能,其英文名称是Multiple Intelligences,但近年出现了用Smart代替Intelligence的趋向,比如语言智能叫做word smart,数理逻辑智能叫做number smart,身体运动智能叫做body smart。我倡导的智慧教育把wisdom、intelligent、smart整合在一起,代表道、法、术三者在教育教学中融合。

有个美国网站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需要智慧学习,难道我们有过愚笨学习吗?此话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就采用逆向思维方法,给愚笨教育“画像”,仔细一想,还真的发现很多愚笨教育现象,例如:凡是造成学生高负担、低成效的教育是愚笨的教育;凡是以书本为上、忽视实践能力发展的教育是愚笨的教育;凡是抹杀个人特性、拒绝因材施教的教育是愚笨教育。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我们教育的本意是让人脱离愚昧,但为什么愚昧性却与许多教育过程形影相随,挥之不去,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我是2012年开始关注智慧教育的研究,提出智慧教育的初步定义(为了抛砖引玉吧):智慧教育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智能化的环境,使得师生能够开展高效能的教与学方法,能为学习者提供最合适的个性化学习服务,使他们从不能变为可能,从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高的思维品质、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人才。这也是我们发展智慧校园的一个目标。我们从数字化教育转向智慧教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我做了一个关于智慧教育的图示,把智慧教育的英译改成Smarter Education,用了以一个比较级Smarter,是为了避免要么智慧、要么愚笨的二元对立,追求越来越灵巧、越来越有智慧的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鞭策我们自己不断进取。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我们必须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来构建智能化教育环境,包括智慧终端、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智慧教育云等,再加上智慧的教学法,这样才能培养智慧型的人才。

我们现在积极推行智慧教育,有可能找到求解“钱学森之问”的钥匙。2005年,时任国家总理的温家宝去看望病中的钱学森,钱老还十分关心教育,他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这句话被媒体命名为“钱学森之问”。所以,我们现在践行智慧教育,用信息化促进教育创新发展,实在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智慧校园的技术发展

如何从数字校园变成智慧校园的?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目前,我们提炼出智慧校园环境的十大特征:

1、位置感知:感知学习者的物理位置;

2、情境感知:探测学习者在不同场景以及他与谁在什么时间、地点做什么;

3、社会感知:感知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4、互操作性:不同学习资源、服务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

5、无缝连接:在任何设备以任何连接时,提供持续的服务会话;

6、适应性:根据个人学习偏好和需求推送最合适的学习资源;

7、泛在性:随时随处通过与环境互动获得感兴趣的学习资源;

8、全程记录:记录学习历史数据,便于数据挖掘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建议以及推送相应的服务;

9、自然交互:利用多种感官及肢体语言开展人机互动,如语音、姿势、表情识别;

10、深度参与:沉浸于技术丰富环境中开展多向互动,获得平常难以企及的体验。当然,一个具体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不可能全部符合这十条,能达到三、五个已经不错了。所以我们对智慧校园应该有新的认识,不能把它等同于数字校园,也不能硬把普通数字校园贴上智慧校园的标签。

从技术上看,智慧校园系统可以看作为一个三层架构: 第一层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其实质是把网络中服务器的功能虚拟化;第二层是雾计算(Fog computing),即把终端虚拟化,我们现在终端品种很多,如果为每个终端设计独立的信息格式,是没法交换的;第三层叫群计算(Swarm computing),与物联传感技术相关,在物理环境中安装很多联网的传感器,它们体积很小,数量众多,像昆虫群落一样。既然网络中的服务器功能通过云计算技术虚拟化了,终端功能通过雾计算技术虚拟化了,那么网络中的交换机、路由器功能可以虚拟化吗?能,这个技术就叫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华为公司已经实现了这项技术,并且产生了基于SDN的敏捷校园网解决方案iCampus,还提出的智慧校园的几个维度:科学的决策系统、实时地控制、泛在宽带的互联、便捷的服务、面向服务的计算、透彻地感知。

现在大家都在讲大数据的问题,我看到涂子沛写了一本《大数据》,封面上有句话:除了上帝,任何人都要用数据来说话。美国教育部组织专家出了一本如何做教育数据分析的专题报告。我认为教育大数据的价值归结为三点:精准决策、个性服务、优化结果。但数据类型很多,我们怎么进行有效管理又是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开始研究智慧校园系统中的数字治理问题。

智慧校园包括很多功能板块,例如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教管、智慧家校通、智慧节能、智慧校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改善师生关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现在需要研究怎么构建无缝学习的平台,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顺畅地沟通起来。但有一个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平板电脑,学生和老师如何开展课堂互动?我看到一个简易的方案:教师可以用笔记本上的摄像功能扫描学生的批量答题卡,用智能手机识别学生手持的二维码应答卡,用低成本技术来实现课堂互动。

3.智慧校园的应用发展

目前,数字化校园有三大热点:视频微课、翻转课堂、MOOCs。

一是视频微课。或许大家知道萨尔曼•可汗的故事,为了给表妹辅导数学,他把知识点讲解录制成视频,放到视频分享网站上,已经积累了六千多条,覆盖中小学课程全部知识点,成为名副其实的“可汗学院”。现在国内有很多学校在做视频微课,发现对教师改进教学水平很有帮助,老师看到自己录的视频,可以找出自己讲课的不足。当然,好的视频微课可以使很多学生受益,允许他们自定步调地学习。

二是翻转课堂。也有一个故事,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所名叫“林地高中”(WoodlandPark High School)的二位化学老师,开头利用视频录课给迟到学生补课,后来发展到课堂教学改革,课前让学生看教学录像,做针对性练习,课中快速做测评,重点解决难点重点疑点,效果很好,创造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进行教育信息化创新要实现三个突破:一要突破时空限制,我们不能只盯着课堂,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要统筹考虑。二要突破思维限制,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流程。说到突破思维限制,数学中有个一笔画难题,让你用一笔画四段折线贯穿一个九点方阵,只有突破方框限制,画二段延长线才能做到。三是改变教师角色,要从单纯讲师变为导学者、助学者、评学者、促学者。

在国内也有很好的翻转课堂案例,如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一中146个班级全部实现了课堂翻转。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最重要的差别在:传统教学流程是讲解、练习、评阅作业,翻转教学流程是自学、评测、研习。无论是师生关系还是学生的地位、学习方法都有明显的变化。

三是MOOCs(大众在线公播课,国内将其简称为“慕课”)。斯坦福大学一位大牌教授开了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结果吸引了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人选学。从目前流行的 xMOOC(基于行为主义的MOOC)来看,教学法并无创新,主要创新体现在管理机制上,打破名校门槛,做到优质资源共享,谁都可以免费听课,能坚持到最后想拿学分和证书的时才缴费。此类创新只有在信息化环境下才能实现,因为数字化的资源和服务可以无限拷贝,但无需增加太大的边际成本,这就是信息化的优势。

当然MOOCs的课程形态也在发生变化,甚至有专家声称现在已转入“后MOOC”时期,形成了在线学习新生态。MOOCs是发源于高等教育的,能否用于基础教育呢?举个例子,浙江省创办了一个高中选课网,要求省内高中学校把好的校本课程改造成网络课程,上传到高中选课网上,让全省高中生上网自由选课拿学分。华东师大也搞了一个慕课联盟C20,邀请了20所高中名校加20所初中名校来开发优质慕课。

以上三个热点所用到教学技术手段依次是视频微课、在线练习、在线测评、在线社区,并没有多少“智慧技术”含量。我注意到美国推出一个比较有智慧技术含量的个性化学习的平台Knewton,据说可以生成27亿条个性化学习路径呢。

目前,实现智慧教育比较好的办法就是采用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我们把它当作教育技术革命的千年机遇(从活字印刷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我们团队是2010年开始牵头做国家电子书包、电子课本的技术标准,并且在国际标准组织中代表我国率先提出电子课本技术标准议案,并获得立项。

再说说“人人通”。从“校校通”到“班班通”再到“人人通”,人人通的建设很有意义,也很有难度。我们一直在研究人人通中的个人学习空间的功能:记录个人学习过程;汇集个人学习资源,开展个人知识建构,提供个人才艺展示等,需要很多工具支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C)已经设立了网络学习空间标准工作组。

关于区域推进电子书包应用,从2012年开始,我们团队作为上海市闵行区电子书包应用项目咨询方,帮助设计推进方案,已经有65所学校、百余班级参加试验。我们通过到试点校观察,寻找电子书包教学应用切入点,目前找到七个:

1、将课前预习情况带进课堂,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2、丰富课堂呈现的教学资源

3、提供电子课本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4、通过课堂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加强学习过程的协作对话

6、创设信息对称空间,支持师生基于生成性信息的“对话”

7、推送个性化资源/任务,拓展课外学习

当然,我们不能满足于让学生用电子书包学习书本知识和做练习测试,而是要开拓更多的发展空间,例如支持项目学习、创客教育、泛在学习等。

接下来我讲讲智慧校园应用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挑战。2013年10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把工程办公室设在华东师大,我们邀请了一大批很多国内专家,经过很多调研,制定了教师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能力评估指南、项目管理规范等。

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要求因环境而已。环境差异的分界线体现在学生能否上网。在学生不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环境中,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请看这个案例:有位小学语文老师发现学生写作文三言两语就完了,怎么用巧妙方法启发学生呢?她找了二段视频资源让学生观察:一是姚明在NBA打篮球时灌篮的视频,只有24秒;二是日本动漫《灌篮高手》中流川枫的灌篮过程,足有2分钟,以此启发学生理解“真实的生活时间”和“电影/文学作品里的时间”(作文时间)的区别,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作文时间”,使文章生动有趣。这就是智慧教学法啊,虽然用到的技术很简单,但教学效果却很好。所以我提炼出关于教育科技文化的四句“箴言”:科学研究发现真理,技术应用实现价值,创意设计提升价值,文化影响价值取向。如果大家都认可的话,那么就越来越像教育信息化“公理”了。

在学生能够上网的环境中,我们就希望老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我们也找到一批较好的案例,例如上海闵行区蔷薇小学音乐老师让学生利用电子书包配套的声音传感器收集自然环境中的多种声音(青蛙叫声、鸟鸣声等),通过合作创作一首美妙的音乐,送给他们的父母。

篇2: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

智慧理论的新发展

智慧发展的认知理论代表了心理学对智慧理论研究的`成果,自上世纪50年代皮亚杰的智慧发展理论体系建构以来,不断遭到新的理论与实验结果的批判,现代智慧理论研究更倾向于超越传统认知的发展模式,把智慧看作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协调的、现实与潜能相结合的统一体.

作 者:郑传芹 彭金洲 作者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丹江口,442700刊 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4(6)分类号:B848.5关键词:智慧理论 发展 儿童智慧

篇3: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

9月7日, 宁波市副市长陈仲朝专门接见了方正国际总裁管祥红一行, 双方就宁波市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在同期举行的宁波智慧城市项目签约仪式上, 管祥红总裁与宁波市经信办副主任杜永华代表双方签署了《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今后, 双方将为共同建设一个智慧的宁波而不懈努力。

据悉, 本次宁波智博会方正国际的展示主题为“创新智慧生活”, 通过重点选取ACC清分系统、PGIS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和智慧政务等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特色产品和解决方案, 结合智慧与现代化的元素, 展示了公司作为智慧城市实践者的角色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不懈努力和卓有成效, 表达了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先进理念和美好愿景, 招揽了众多领导、专家、客户和普通市民驻足参观、咨询。

智慧城市理念自提出以来, 即得到国内外城市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行动, 智慧城市已成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方正国际依托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 在中国城市信息化领域深耕多年, 正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 在金融、公安与地理信息、医疗卫生、智能交通、媒体等方面切实地改变着城市的方方面面。例如作为智慧公安领域的重要产品, PGIS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占有全国80%以上的市场, 如今也已成为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

篇4:用“智慧”谋求新发展

城市人均GDP处于9000-17000美元区间,经济增长将处于由“要素驱动为主”向“效率、创新驱动”转换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最早对外开放的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宁波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其中中心城区人均GDP超过13000美元大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显然,宁波已跨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需要寻找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创造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

那么,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靠什么把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

在9月20日召开的宁波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上,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给出了明确答案:“其中一条重要的路径就是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提升,走出一条有智慧、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毛市长说,建设智慧城市,就是要建设一个产业发展高端化、运行管理高效率、市民生活高品质的城市。会上,毛市长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谋划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高度上,深刻阐述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和重大意义,并全面部署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提出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会议期间,宁波与包括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内的19家企业签订了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合作内容涉及智慧应用系统和智慧产业基地建设等。这也是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成果。

几乎同时,宁波市委、市政府正式发文——《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并将智慧城市建设写入了“十二五”规划。宁波市建设智慧城市正式拉开序幕。

宁波以开放前瞻的战略视野,把握世界科技与城市发展的最新趋势,高起点,深谋划,以“智慧”为杠杆,积极抢占新型城市发展的竞争主动权。先行者的勇气和经验是后来者的力量和财富。我们由衷希望,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实践会给同行或后来者以借鉴和启迪。

9月20日下午,宁波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陈炳荣、宁波市信息产业局局长吴胜武等领导就有关智慧城市建设问题,解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就目前来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相继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口号。那么,与其他城市相比,宁波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有哪些优势?

陈炳荣:应该说,无论是从发展的基础,还是发展的要求来分析,宁波建设智慧城市是可行,也是必须的。宁波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具备独特的优势和良好基础。

首先,宁波人具有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宁波是一个最早对外开放的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秉承“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城市精神,宁波人具有敢抓机遇、善抓机遇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因为宁波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从而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建设智慧城市,是宁波面临的一次新的、难得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牢牢把握这一新的、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其次,宁波的信息化基础良好。宁波建成了覆盖全市的高速城域宽带网、无线网,互联网接入用户达到136万户,手机用户达480万人次;全市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9.8%,计算机普及率超过37%,900多个行政村建成了综合信息服务站;培育涌现了一批实力型信息化企业。宁波市先后获得了“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十佳城市”和“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示范城市”等一系列荣誉。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在宁波成功举办,为汇集全球智慧、建设智慧宁波带来了难得契机。

第三,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比较强。宁波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第四,有比较完备的法规保障。宁波发挥计划单列市的体制优势和较大城市的法规立法优势,制定实施了《宁波市信息化条例》、《宁波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宁波市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规范》等一批法规、规章,社区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第四方物流标准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体制和发展保障。

记者: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吴胜武: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有四大任务:

一是以十大智慧应用体系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十大应用体系包括: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和智慧文化服务。

二是以建设六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六大基地分别为: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企业总部基地。

三是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三个重点:一是构建泛在化的信息网络;二是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三是加强信息安全基础建设。其中“三网融合”的工作将在杭州湾新区进行试点,形成经验,再逐步在全市推广。

四是加强智慧城市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力推进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建设;二是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交换机制;三是加快培育信息资源市场。

记者: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全新课题,大家都在摸索中前进。宁波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陈炳荣: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渐进式过程。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创新工作载体和体制机制,力争早见成果,早现成效。

首先,在领导体制上,我们成立了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5个相关试点工作推进协调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毛光烈市长担任,8位市领导担任副组长,57个市级部门、县市区及有关单位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5个相关试点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分别为:市智慧城市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试点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市智慧健康保障试点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市智慧物流试点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市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试点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和市“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推进协调小组。

其次,我们建立了决策咨询机制、协调监管机制、规划计划机制、评估考核机制、开放合作机制和宣传培训机制等六大推进机制。

就当前来说,重中之重要抓好“5个一批”工作,即:制定一批扶持政策;推进一批先行试点;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制订一批标准规则。宁波市确定在“两大区域、两大系统”先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两大区域”试点是:杭州湾新区开展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试点,宁波国家高新区开展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试点。“两大系统”试点是:物流系统开展智慧物流试点,医疗系统开展智慧健康保障试点。

此外,十大体系、六大基地中其他体系、基础的建设,以及十大体系、六大基地以外的应用体系和产业基地,也将根据基础条件、见效周期、民生关联等情况,实行先试点、后示范、再推广的办法,有序地开展建设。

记者:宁波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被写入“十二五”规划,在这5年里,宁波要实现哪些阶段性目标?

吴胜武:总体上,我们把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15年,要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体系,形成一批上规模的智慧产业基地,使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二阶段,到2020年,将宁波建设成为智慧应用水平领先、智慧产业集群发展、智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有国际港口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

其中,在第一阶段,也就是“十二五”期间,宁波要在以下8个方面实现阶段性目标:

一是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

二是市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出行、就医、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普遍提高。

三是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企业和居民享受到更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服务。

四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依托智慧应用体系,城市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态城市建设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五是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和智慧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建设十大有较好应用效果的智慧应用系统,培育形成六大智慧产业基地。

六是建设先进的智慧城市信息网络设施。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1000G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5%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市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化率达100%。

七是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建成较为完备的基础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八是智慧城市模式创新和标准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成智慧城市的应用商业模式的输出基地,力争有一个至几个领域赢得市场认可,具有引领发展能力。

记者:智慧城市建设事关长远发展、关乎民生改善。它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撑扶持,比如资金、政策。宁波在这一方面有何部署?

陳炳荣:宁波在完善智慧城市建设上有三大支撑体系:人才支撑体系、标准法规支撑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

首先是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宁波将依托高校院所、园区、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联合建立各类智慧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以宁波大学、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等为依托,建设智慧城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软件开发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基地,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外包学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依托,建立网络数据中心、商业运营应用等所需的中高级职业技工教育培训基地。

其次是加强标准法规支撑体系建设。宁波将加快信息化技术标准、法规规范、制度规则的创新和应用示范工作,提高智慧城市的技术标准、法规规范、制度规则的创新能力和保障能力,形成完善的标准法规体系。着力引进培育一批相关领域的标准化研究机构,开展技术标准、法规规范、制度规则的研究制订和实施试点示范工作。

第三,要加强政策支撑体系建设。宁波将创新政府扶持资金的有效动态支持机制,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扶持,重点对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基地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市政府根据需要和实效每年安排扶持资金不少于5亿元。各县(市)、区政府在年度预算中也要安排智慧城市建设扶持资金,确保全市每年不少于10亿元。组建市智慧建设专业投资运营公司,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智慧城市建设。

记者:智慧城市的战略选择将会给宁波的城市发展和文明建设带来哪些方面的改变?

吴胜武: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全方位的智慧管理,将能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到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实现4倍左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引领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

从宁波市来说,建设智慧城市,事关全市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生态的长远发展,我们坚信它将给城市发展带来重大改变。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宁波经济转型升级必将加快步伐。当前,正面临着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低碳、节能、环保和绿色经济发展相关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新技术研发、引进和推广应用,促进以智慧型装备与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提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宁波的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度能得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将很好地促进知识的传播、共享和互动,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为创新提供更加先进的工具和手段,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智慧城市建设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互为支撑、互为目标,共同为实现我市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目标服务。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宁波的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必将进一步提升,为打造高品质生活城市提供保障。这其中包括城市建设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服务型政府的加快建设;为企业发展、投资创业、民生保障等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尤其是有助于就医、住房、出行、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四难”的解决和人居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和就业环境等“四优”的创建。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还将推动宁波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将重塑企业的决策体系、经营管理体系、营销体系、物流体系和政府为企业服务的工作体系,引领宁波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对外经济和服务外包实现新的发展,促进我市的国内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再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篇5: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

综合论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结构、特点,介绍了近年来各国学者应用膜生物反应器去除废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面临的问题以及膜生物系统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简要阐述了膜污染的成因、机理及其对策,并指出了现阶段限制膜生物技术在我国发展的`原因,展望了未来膜生物技术在我国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 者:李凤亭 王亮 刘华 刘岩 作者单位:李凤亭,王亮(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92)

刘华(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71)

刘岩(青岛市环境监测站,山东,青岛,266003)

篇6:海西区建设将迎来新发展

海西区建设将迎来新发展

在国务院常务会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记者风尘仆仆来到厦门、福州等地采访.看到海西区的`建设者们欢欣鼓舞.他们说.“海西”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幅射范围很大,加之台湾经济的参予与深化合作,通过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整合台湾、福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要素资源,海西区建设将迎来新发展.

作 者:葛佳  作者单位: 刊 名:金融经济(市场版) 英文刊名:FINANCE & ECONOMY 年,卷(期): “”(6) 分类号: 关键词: 

篇7:GPS及应用新发展

作者:佚名

GPS及应用新发展

王晓海 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

[B]摘要:[/B]本文简单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同时对其主要特点作了较为全面的理论阐述,并且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目前GPS在各方面的应用状况,最后详尽描述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和创新思路以及展望新世纪GPS的广阔应用前景。

[B]关键词:[/B]GPS 卫星星座 导航技术 定位 1 系统综述

1.1 GPS基本概念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的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它是继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飞机后的美国第三大航天工程。如今,GPS已经成为当令世界上最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全球精密导航、指挥和调度系统。1.2 GPS结构组成

GPS系统主要包括有三大组成部分即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1.2.1 空间星座部分

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GPS卫星星座,记作(21+3)GPS星座。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轨道平面相对于赤道平面的倾角为55°,各个轨道平面之间交角60°。每个轨道平面内的各卫星之间的交角90°,任一轨道平面上的卫星比西边相邻轨道平面上的相应卫星超前30°。

在20000km高空的GPS卫星,当地球对恒星来说自转一周时,它们绕地球运行二周,即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12恒星时。这样,对于地面观测者来说,每天将提前4分钟见到同一颗GPS卫星。每颗卫星每天约有5个小时在地平线以上,同时位于地平线以上的卫星数量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同,最少可见到4颗,最多可见到11颗。在用GPS信号导航定位时,为了计算观测站的三维坐标,必须观测4颗GPS卫星,称为定位星座。这4颗卫星在观测过程中的几何位置分布对定位精 度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某地某时,甚至不能测得精确的点位坐标,这种时间段叫做“间隙段”。但这种时间间隙段是很短暂的,并不影响全球绝大多数地方的全天候、高精度、连续实时的导航定位测量。GPS工作卫星的编号和试验卫星基本相同。1.2.2 地面监控部分

GPS工作卫星的地面监控系统目前主要由分布在全球的一个主控站、三个信息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组成。对于导航定位来说,GPS卫星是一动态已知点。星的位置是依据卫星发射的星历——描述卫星运动及其轨道的参数算得的。每颗GPS卫星所播发的星历,是由地面监控系统提供的。卫星上的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一直沿着预定轨道运行,都要由地面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

地面监控系统另一重要作用是保持各颗卫星处于同一时间标准——GPS时间系统。这就需要地面站监测各颗卫星的时间,求出时钟差。然后由地面注入站发给卫星,卫星再由导航电文发给用户设备。GPS的空间部分和地面监控部分是用户广泛应用该系统进行导航和定位的基础,均为美国所控制。1.2.3 用户设备部分

GPS信号接收机的任务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对所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以便测量出GPS信号从卫星到接收机天线的传播时间,解译出GPS卫星所发送的导航电文,实时地计算出观测站的三维位置,甚至三维速度和时间,最终实现利用GPS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目的。

静态定位中,GPS接收机在捕获和跟踪GPS卫星的过程中固定不变,接收机高精度地测量GPS信号的传播时间,利用GPS卫星在轨的已知位置,解算出接收机天线所在位置的三维坐标。而动态定位则是用GPS接收机测定一个运动物体的运行轨迹。GPS信号接收机所位于的运动物体叫做载体讨口航行中的船舰,空中的飞机,行走的车辆等)。载体上的GPS接收机天线在跟踪GPS卫星的过程中相对地球而运动,接收机用GPS信号实时地测得运动载体的状态参数(瞬间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

接收机硬件和机内软件以及GPS数据的后处理软件包,构成完整的GPS用户设备。GPS接收机的结构分为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两大部分。对于观测地型接收机来说,两个单元一般分成两个独立的部件,观测时将天线单元安置在观测站上,接收单元置于观测站附近的适当地方,用电缆线将两者连接成一个整机。也有的将大线单元和接收单元制作成一个整体,观测时将其安置在测站点上。

GPS接收机一般用蓄电池做电源。同时采用机内/机外两种直流电源。设置机内电池的目的在于更换外电池时不中断连续观测。在用机外电他的过程中,机内电池自动充电。关机后,机内电池为RAM存储器供电,以防止丢失数据。

近几年,国内引进了许多种类型的GPS测地型接收机。各种类型的GPS测地型接收机用于精密相对定位时,其双频接收机精度可达5mm+1PPM.D,单频接收机在一定距离内精度可达10mm+2PPM.D。用于差分定位其精度可达亚米级甚至厘米级。

目前,各种类型的GPS接收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GPS和GLONASS兼容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接收机已经问世。1.3 GPS定位原理

GPS系统采用高轨测距体制,以观测站至GPS卫星之间的距离作为基本观测量。为了获得距离观测量,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测量GPS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到达用户接收机的传播时间,即伪距测量;一是测量具有载波多普勒频移的GPS卫星载波信号与接收机产生的参考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即载波相位测量。采用伪距观测量定位速度最快,而采用载波相位观测量定位精度最高。通过对4颗或4颗以上的卫星同时进行伪距或相位的测量即可推算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

按定位方式,GPS定位分为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差分定位)。单点定位就是根据一台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接收机位置的方式,它只能采用伪距观测量。相对定位(差分定位)是根据两台以上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观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它既可采用伪距观测量也可采用相位观测量。

在定位观测时,GPS定位分为动态定位和静态定位。若接收机相对于地球表面运动,则称为动态定位。若接收机相对于地球表面运动,则称为动态定位。若接收机相对于地球表面静止,则称为静态定位。2 GPS主要特点

GPS的问世标志着电子导航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GPS系统与其他导航系统相比,主要特点有如下六个方面。(1)定位精度高

应用实践已经证明,GPS相对定位精度在50km以内可达10-6,100~500km可达10-7,1000km可达10-9。此外,GPS可为各类用户连续地提供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

(2)观测时间短

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完善,软件的不断更新,目前,20km以内相对静态定位,仅需15~20min;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时,当每个流动站与基准站相距在15k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min,然后可随时定位,每站观测只需几秒钟,实时定位速度快。目前GPS接收机的一次定位和测速工作在1s甚至更小的时间内便可完成,这对高动态用户来讲尤其重要。(3)执行操作简便

随着GPS接收机不断改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有的已达“傻瓜化”的程度;接收机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极大地减轻测量工作者的工作紧张程度和劳动强度。使野外工作变得轻松愉快。

(4)全球、全天候作业

由于GPS卫星数目较多且分布合理,所以在地球上任何地点均可连续同步地观测到至少4颗卫星,从而保障了全球。全天候连续实时导航与定位的需要。目前GPS观测可在一天24h内的任何时间进行,不受阴天黑夜、起雾刮风、下雨下雪等气候的影响。(5)功能多、应用广

GPS系统不仅可用于测量、导航,还可用于测速、测时。测速的精度可达0.1m/s,测时的精度可达几十毫微秒。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4)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

由于GPS系统采用了伪码扩频技术,因而GPS卫星所发送的信号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GPS目前应用状况

GPS系统的建立给导航和定位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在地球上的导航和定位问题,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用GPS信号可以进行海、空和陆地的导航,导弹的制导,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的精密定位,时间的传递和速度的测量等。对于测绘领域,GPS卫星定位技术已经用于建立高精度的全国性的大地测量控制网,测定全球性的地球动态参数;用于建立陆地海洋大地测量基准,进行高精度的海岛陆地联测以及海洋测绘;用于监测地球板块运动状态和地壳形变;用于工程测量,成为建立城市与工程控制网的主要手段;用于测定航空航天摄影瞬间的相机位置,实现仅有少量地面控制或无地面控制的航测快速成图,导致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环境遥感监测的技术革命。

总之,GPS技术已发展成多领域(陆地、海洋、航空航天)、多模式(GPS、DGPS、LADGPS、WADGPS等)、多用途(在途导航、精密定位、精确定时、卫星定轨、灾害监测、资源调查、工程建设、市政规划、海洋开发、交通管制等)、多机型(测地型、定时型、手持型、集成型、车载式、船载式、机载式、星载式、弹载式等)的高新技术国际性产业。GPS的应用领域,上至航空航天器,下至捕鱼、导游和农业生产,已经无所不在了,正如人们所说的“今后GPS的应用,将只受人类想象力的制约”。GPS发展趋势与创新思路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装在大衣口袋中的GPS接收机为无地图沙漠作战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盟军行动”中,把惯导/GPS集成系统装入导弹和制导导弹,使命中精度达到9m,而且使机载炸弹具备了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精确打击能力。由此可见,GPS早已成为高技术武器平台不可缺少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新世纪以及未来军事战争中GPS将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这样的形势下迫使GPS技术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经过不懈的努力钻研,如今已经取得些成绩。就导航定位卫星技术主要发展趋势如下。

4.1 采用创新轨道设计

欧洲多年来从未中断对导航定位卫星的研究、论证。在第一代中,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以及“欧洲静止轨道导航重叠业务系统”(EGNOS)等,它们都是结合利用GPS和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方案。在第二代中,目前采用创新轨道设计的“伽利略”方案被认为是能够实现最少投入而达到理想应用目的的最佳方案。它既是独立系统,又有开放性特点,可与GPS兼容。这种系统还将在民航选择最佳航线、飞机安全进场着陆等领域有新的应用突破 4.2 美国大力开发抗干扰和干扰技术

GPS集成到高技术武器平台,使GPS应用概念发生全新变化。

为防止地方干扰,美国在将从2005年发射的第7颗GPS-2F卫星上开始使用新型信号结构。这样,除更加保密外,还可实现6dB的信号/干扰比的改善。为此,正在研制不受干扰和欺骗的GPS接收机应用模块(GRAM)和选择利用抗欺骗模块(SAASM),同时装有这两种模块的接收机被称为“国防部高级GPS接收机”(DARG)。

美国还在开发抗干扰的军事伪系统(Millitary Pseudolites),它可为地域发射GPS差分信号,以改进信号铺获并提高质量。为保护军用飞机使用GPS,美国还在开发微带自适应天线阵列。

为使敌方不能使用GPS,美国已开发出GPS干扰机,只有可口可乐瓶大小的干扰机可使敌方无法接收GPS信号。

4.3 提高GPS导航信号性能的技术措施

目前使用的模拟艳钟,其性能预测困难,而且输出频率会随着卫星运行过程温度和磁场变化而变化,因此正在开发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化铯钟,通过调整内部参数和补偿环境影响使铯钟性能达到最佳化。GPS新世纪应用前景广阔

进入21世纪,GPS在各方面的应用都将加强和发展。本文对GPS走向21世纪时的最新发展情况有选择的作一介绍。

5.1 GPS在综合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在全球地基GPS连续运行站(约200个)的基础上所组成的IGS(International GPS),是GPS连续运行站网和综合服务系统的范例。它无偿向全球用户提供GPS各种信息,如GPS精密星历、快速星历、预报星历、IGS站坐标及其运动速率、IGS站所接收的GPS信号的相位和伪距数据、地球自转速率等。这些信息在大地测量和地球动力学方面支持了无数的科学项目,包括电离层、气象、参考框架、精密时间传递、高分辨的推算地球自转速率及其变化、地壳运动等。

5.2 GPS在电离层监测中的应用

GPS在监测电离层方面的应用,也是GPS空间气象学的开端。太空中充满了等离子体、宇宙射线粒子、各种波段的电磁辐射,由于太阳常在1秒钟内抛出百万吨量级的带电物,电离层由此而受到强烈的干扰,这是空间气象学研究的一个对象。通过测定电离层对GPS信号的延迟来确定在单位体积内总自由电子含量(TEC),以建立全球的电离层数字模型。5.3 GPS在对流层监测中的应用

GPS在监测对流层方面的应用,早期主要是由于轨道误差影响定位精度,而且早期的GPS基线相对来说比较短,高差不大,因此对对流层的研究没有给予很大的重视。直到近期由于GPS轨道精度大大提高后,当对流层折射已经成为限制GPS定位精度提高的一个重要障碍时,才开始认真的对对流层的监测研究。我们可以假设在一个高程基本为零的地区,并且如果接收机所接收的GPS信号是从天顶方向传来的话,那么其延迟就可以达到2.2~2.6m这一量级,而2h内这一延迟变化可达10cm不是少见的,所以IGS分析中心所提供的对流层参数是采用2h间隔一次。也正是由于这个实际情况,对流层折射要顾及其随机过程的变化来加以模型化。5.4 GPS在卫星测高仪中的应用

多路径效应是GPS定位中的一种噪声,至今仍是高精度GPS定位中一个很不容易解决的“干扰”。过去几年利用大气对GPS信号延迟的噪声发展了GPS大气学,目前也正在利用GPS定位中的多路径效应发展GPS测高技术,即利用空载GPS作为测高仪进行测高。它是通过利用海面或冰面所反射的GPS信号,求定海面或冰面地形,测定波浪形态,洋流速度和方向。通常卫星测高或空载测高所测的是一个点,连续测量结果在反向面上是一个截面,而GPS测高则是测量有一定宽度的带,因此可以测定反射表面的起伏(地形)。据报告,试验时空载平面安装2台GPS接收机,1台天线向上用于对载体的定位,1台天线向下,用于接收GPS在反射面上的信号。美国在海上作了测定洋流和波浪的试验。丹麦在格凌兰作了测定冰面地形及其变化的试验。5.5 GPS在卫星追踪技术中的应用

卫星对卫星的追踪(SST)技术的实质是高分辨率的测定两颗卫星间的距离变化,一般它分为两类,即高低卫星追踪和低低卫星追踪。前一类是高轨卫星(如对 地静止卫星,GPS卫星等)追踪低轨(LEO)卫星或空间飞行器,后一类是处于大体为同一低轨道上的两颗卫星之间的追踪,两颗卫星间可以相距数两千米,这两类SST技术都将LEO卫星作为地球重力场的传感器,以卫星间单向或双向的微波测距系统测定卫星间的相对速度及其变率。这一速度的不规则变化所反映的信息中,就包含了地球重力场信息。卫星轨道愈低,这一速度变化受重力场的影响愈明显,所反映重力场的分辨率也愈高。

篇8: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

11月30日—12月4日我参加市委党校组织的关于学习“十九大”报告的轮训,在轮训期间体会颇深:

强化了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报告开篇就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进行了诠释,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把好这个“总开关”和守好这个根本,每一名党员要在思想中、生活中、工作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行动上以最高理想为奋斗目标来奉献一生。

做出了重大判断。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世人公认。但发展带来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党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出发,对国家发展与人民发展进行了全面总结、深刻剖析,正视问题,不回避矛盾,勇敢、科学的作出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突出问题重大判断,那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全局、对于人民需求和对历史责任的精准把握和务实担当。

提出了发展目标。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的历史时点,中国共产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做出了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庄严承诺,并且将这个目标分成了两个阶段,既有操作性,又有期待性。这份发展承诺,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对人民的担当,又体现了大国政党和对中国发展的坚定信心,将会极大地提振国民信心,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激发了工作干劲。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部署,零容忍的反腐败态势,全面深化的改革措施,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以及亲清的政商关系等等,无不传递着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治理的用心、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及对国家民族发展的担当。这些足以让每一名生活在、工作在这个伟大时代的人,感受到骄傲和自豪,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舞台,感受到内心澎湃的激情,感受到点滴力量汇成的磅礴气势。

实现了人生价值。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梦的实现不能靠吹吹嘘嘘,敲锣打鼓,需要实干兴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接续奋斗,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激扬芳华,勇担重任,勇敢地参与到国家和民族富强发展的大潮中,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理想,展现人生价值,谱写属于自身的华美乐章。

坚定了发展信心。十九大报告正式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作为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尤其是分两步走的设计,既从时间上对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描述,又从质量上对百年目标的实现进行了确认。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60多年执政过程中,不断形成和积累了自信,更反映了党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和实现目标的能力。时代从不眷顾等待的人,懈怠的人,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作为山西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开发区产业规划部的领导干部,通过市委党校组织学习“十九大报告”轮训的这5天,时刻在反思:结合“十九大报告”我能为示范区做些什么?为示范区人民做些什么?我认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从思想层面入手,把园区规划创新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开展融入到园区为企业服务和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

从发展经济层面我们要紧紧围绕迎接和贯彻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筹划推进。结合当下,山西省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市开发区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省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市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市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二)建设创新型园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园区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篇9: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

一要有明确工作思路。党建工作要有具体的思路,要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要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载体,以丰富活动内容形式为抓手,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推动全院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全院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推动全院司法形象的提升”。

二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为切实加强党建工作,要坚持党委书记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党组织要组织召开会议,听取党建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与单位工作、党风廉政建设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加强对党建工作的指导,积极支持党支部开展各项工作。

三要抓好政治理论教育。以重温一次党章为基础,要求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熟悉党章,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要努力提升党员干部的公众形象,提高党委、政府的社会公信力;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重中之重,扎实开展“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

四要抓好先进典型教育。加强正面引导,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用先进典型鼓舞人、用先进事迹激励人。广泛利用新闻媒介、网络、广播电视等的宣传工作。

1五要抓好业务能力教育。将业务学习常态化,切实提高党员的认识把握大局的能力,认识和把握社会矛盾的能力,认识和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认识和把握政策法律精神的能力,认识和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双考双评”工作,引进激励机制,重点突出干部在工作中业绩的突出。

篇10: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

弥兴镇教育基层工会

制度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加强对某项工作的管理而制定的要求有关人员共同遵守的规范性文书,具有明确的规范作用、强制作用、保障作用。加强工会制度建设,就是规范工会工作,提高工会服务水平,增强工会维权能力,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开创工会新局面的重要举措。在工会制度的建设中,我们认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推进校务公开将对学校健康、和谐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将围绕我镇教育基层工会在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推进校务公开方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推进校务公开,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学校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好学校,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深化教育改革、确保稳定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学校党群、干群关系的客观要求。

二、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推进校务公开的具体做法

(一)、健全机构,明确体制

(1)是成立了民主管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我镇把校务公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教育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的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的职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

(2)是建立校务公开监督小组。为加强学校民主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廉洁勤政建设,中心学校成立了以教育工会主席为组长,其余工会委员为组员的校务公开工作监督小组。负责对校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合法性予以监督。

(二)、建章立制,规范动作

(1)、为切实加强学校民主管理,使校务公开的内容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实效性,确保我镇校务公开工作有章可循,基层工会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云南省教育系统推行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省教卫科工会《关于推行校务、院务、所务公开的实施意见》和楚雄州教育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华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订了《弥兴镇中小学校务公开实施方案》,对学校校务公开的内容、公开的程序、公开内容的实施办法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建立有关制度后,有效防止了校务公开工作流于形式,提高了校务公开工作的规范水平,保证了校务公开工作的质量。

(2)、开辟阵地,拓宽载体,创新形式

校务公开载体建设是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重要环节。在积极发挥校务公开栏基本载体作用的同时,我镇不断地丰富其他有利于公开的载体形式,拓宽校务公开的渠道,做到校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落实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1、以校务公开专栏为基本形式。校务公开栏公开的内容涉及教师考核评优、财务管理和经费收支、职称评定、学校干部任免、教职工聘任等方方面面。通过校务公开专栏,广大教职工就能随时了解学校行政活动的真实情况,增加行政活动的透明度,从而也容易取得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

2、以会议、文件等形式公开。通过发文件、通知、简报,召开教师会、家长会、等一系列形式,保证广大师生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如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历年的职务晋升、评优推先中有关政策、条件、要求等都通过教师会议向教师传达。同时,开设评比栏、工作安排栏和荣誉栏,将学校组织的各项评比情况,晋升、评先结果,师生获奖情况和学校的每周工作安排、有关会议活动等以栏目形式向教师公开。在家长会上通报收费情况,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改进的对策,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做到家校沟通。

3、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2006年12月,我镇在县教育工会的领导、指导下召开了弥兴镇第五次教代会,在教代会上中心学校校长就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等重大事项及教职工关注的一些问题如学校经费收支向教代会报告,提请教代会代表讨论和审议,通过了《姚安县弥兴镇小学综合改革配套方案》、包括(《教职工全员竞聘实施细则》、《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教师月工作考核表》、《工勤人员月工作考核表》、《先进学校(小学)评选办法》、《小学校长考核量化评分表》)等,制定了《弥兴镇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在校务公开中的作用。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我镇在民主管理、校务公开的内容上,坚持把学校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公开,公开的内容做到几个结合,即同学校的管理与改革相结合,同学校的领导班子建设、师德师风和行风建设相结合,同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相结合。

1、学校重大问题及决策的公开,如发展目标、学校的规划、教职工聘任、职务任免、学校的规章制度条例、意见和措施等。

2、社会热点问题的公开,如学校收费一向是家长关心的热点,学校对收费项目、标准予以公开,让家长放心,减少误解。

3、教职工关心的问题的公开。凡学校教职工工作调动、工作岗位安排、教职工职称晋级、教师聘任、履职考核、评优评先、学校招生工作、学生评优评先、助学金、奖学金、科书免费、寒窗助学等情况均作为“师生利益”专项予以公开公示。例如从2003年3月起,教师职称评定工作采取先由符合条件的教师报名并提供有关证明,而后由中心学校根据《教职工职称评定量化标准》进行综合评审量化,最后将评审结果及时在校务公开栏公布并予以公示。近年来,由于职称评定工作的透明度高,广大教职工对此表示充分的肯定。

4、敏感问题的公开,如学校的财务情况、经费开支、招待费开支、大宗购买等做到公开。

(四)注重管理,强化监督,加强制约

一是领导小组从思想上不断提高认识,变任务性工作为实效性工作,常抓不懈,几年来坚持按制度规范动作,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督促学校按要求真实地公开;

二是监督小组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履行其职责,使公开的内容及时、真实,并认真负责做好教职工的民意测评工作,经常进行意见的反馈,使校务公开工作进入良性轨道。

三、取得的成绩:

通过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加强了我镇学校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广大教职工、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学校各级领导和部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广大师生员工更加了解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学校各项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体现在:1、规范了学校管理。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推行校务公开的过程,也是校长接受民主监督的过程。学校行政领导每研究一项工作,都要考虑是否依法办事,是否违背群众意志,把自身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中。随着校务公开的推行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管理。2、落实了民主监督。实行校务公开,教职工合法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在学校教育改革中涉及到教职工工作岗位、经济利益的调整,教师都有发言权,都可以发表意见,民主监督权切实得到落实,得到教职工的充分理解、支持和配合,教职工从中提高了依法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水平。3、密切了干群关系。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摆正了个人和群众的位置,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实行校务公开,各项工作都有透明度,群众、教师心中对学校工作都明白,各种疑问消除,教师心情舒畅,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校务公开凝聚了人心,密切了干群关系。

学校民主管理、校务公开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校务公开的进程中,将会遇到一些新情况和一些新问题。在问题面前,我们只有不断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用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拓展和充实校务公开的内容,提高校务公开的水平,最终才能促进学校的民主化进程,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

我镇的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工作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通过自检自查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痕迹管理欠缺,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落实不够等。我们一定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认真总结,为进一步抓好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工作而努力奋斗。

邓小平曾讲:“制度建设更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紧紧围绕中心学校“重管理、抓常规、促和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了三项制度体系,推进工会工作建设,增强工会活力。

一、完善教代会制度建设,促进教代会作用正常发挥。教代会在保障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校普遍存在对教代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坚持不好,影响了教代会作用的正常发挥。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代会建设,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根据《教育法》、《教师法》以及《姚安县教育系统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结合我镇学校实际,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了对教代会制度的建设。

1、不断提高对教代会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是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依法治校,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加强教代会建设,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有利于引导、保护和发展广大教职工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主人翁积极性;有利于团结和动员广大教职工为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力量;有利于促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学校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师生关系,保持学校的稳定;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决策民主化,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2、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按照《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要求,以《姚安县教育系统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为依据,我们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教代会制度》、《弥兴镇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弥兴镇教育基层工会委员会工作制度》、《弥兴镇教育基层工会各项会议制度》、《弥兴镇教育基层工会年初工作计划制度》、《弥兴镇教育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制度》、《弥兴镇教育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制度》、《弥兴镇教育基层工会调解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弥兴镇教育基层工会参政建设制度》、《弥兴镇教育基层工会“教工之家”管理制度》、《弥兴镇教育基层工会会员会籍管理制度》、《弥兴镇教育基层工会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弥兴镇教育基层工会送温暖制度》、《弥兴镇教育基层工会学习制度》,使工会工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建立健全,为工会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依据。

3、全面有效地落实教代会职权

全面落实教代会职权是完善教代会制度的关键。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工会法》、《教育法》、《教师法》赋予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在中心学校党支部、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了工会的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充分调动了全镇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了主人翁作用,为办好人民满意学校,促进我镇教育改革和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二、积极实施民主管理,推进民主化进程。

所谓学校民主管理,即学校全体教职工以主人的身份管理学校事务。现阶段学校民主管理表现为教职工作为国家、社会和学校的主体,以教代会方式直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直接对学校工作实施群众性监督,直接表达和维护教职工自身的合法权益。民主管理作为学校管理体制的一部分,在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深化改革、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是工会切实履行维护教职工权益的根本途径

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纽带。工会的组织率极高,工会会员几乎包括了我国企事业中的全体员工;会员数增长极快,会员的增长几乎和职工的增长幅度持平;会员成份十分广泛,会员的构成基本涵括了所有层次、所有部门和各个组织或团体的人员。工会在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方面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工会突出的群众性特点,决定了职代会制度依然是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工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可替代。

通过与党政共同努力,协调配合,更深入地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建设,更好地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了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的思想;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聚精会神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一心一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站在全局的高度,努力提高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利益关系特别是劳动关系的协调,解决好教职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1、组织机构健全

有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党、政、工、纪检有关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校务公开工作办公室的工作汇报,加强协调指导,研究校务公开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导考核校务公开责任部门的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校务公开工作的健康发展。

⑵ 有校务公开工作办公室。由学校党总支(党支部)、工会和学校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工会,由工会主席任办公室主任。校务公开办公室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全面实行校务公开的工作,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2、组织制度健全

制定校务公开的实施意见或方案。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校务公开实施意见或方案,并根据形势和工作重心的变化适时调整充分完善。

制定校务公开责任制度。明确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人是校务公开的第一责任人,对校务公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都要明确相应的责任,做到制定落实,工作到位。

制定校务公开工作计划。根据本单位实际,细化公开内容和要求,对有一定规律性和预见性的公开事项,应把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以及责任部门(人员)明确固定下来。

制定校务公开预审、监督、评议制度。成立有教职工代表参加校务公开预审、监督执行小组,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全面、及时、程序规范。在公开后,要通过教代会等形式,组织教职工进行评议或测评。

3、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确立教代会为校务公开的基本形式。按照《武汉市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每年召开1—2次教代会。校务公开的实施方案,必须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建立校务公开情况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制度,并根据学校改革发展不断调整充实教代会的内容,纳入教代会四项职权规定内逐步加以规范,体现校务公开制度化的要求。

坚持教代会代表组长和各专门小组负责人组成联席会为校务公开的辅助形式。发挥教代会联席会在教代会闭会期间协调解决教代会职权范围内重要问题的作用,体现校务公开经常化的要求。

校务公开栏是校务公开的必要形式。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做到及时、真实地向教职工公开,落实教职工的知情权。

有多种校务公开的补充形式。根据公开内容的需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实际,采取学校内部广播、报刊、墙报、黑板报和校园网等形式进行公开。同时,也可以采取党政联席会、校情发布会、校长接待日等形式进行公开,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校务公开水平。

4、公开内容重点突出

公开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一般应包括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经费使用情况;重大决策事项;数目较大的教育、教学设备添置渠道、价格;学校基建工作经费使用情况等。

公开学校廉洁自律和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如干部的收入、住房情况、学校经费使用情况、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情况等。坚持教代会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制度,公开评议结果。

公开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包括:教职工聘用情况、职称评定、考核情况、工资住房分配、医疗改革、奖惩情况以及评先评优情况等。

公开有关涉及学生方面的情况。包括:学校的招生工作、收费情况,学生经费的使用情况和学生毕业推优工作的有关情况。

公开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包括:学校规章的制定、实施情况,学校的考勤工作、结构工资执行情况等。

5、公开效果显著

领导班子廉洁自律,无违法、违纪问题。

教职工无群体上访等重大不稳定事件发生。

教职工(代表)群众对校务公开的满意认可度在90%以上。

在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和监督落实上创造了有特色的经验。

校务公开切实提高了管理者和教职工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管理上水平,教育、教学效益上台阶。

上一篇:环艺设计求职简历下一篇: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期末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