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校园建设方案

2024-05-11

智慧化校园建设方案(精选8篇)

篇1:智慧化校园建设方案

智慧环保网格化管理系统

1.核心技术

系统平台应用主要提供对数据的访问与相关操作。

系统中心服务包括:(1)数据交互系统:接收来自现场的自动监测数据,将数据保存至本地进行存储;(2)数据处理系统:接收数据交互系统转发的自动监测数据,同时将数据保存至数据库中;(3)对外服务接口:对第三方软件平台提供数据访问的接口,可定制化开发。

基站软件应用主要对仪器进行控制、测试、数据采集、上传。

通过环境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对环境数据资源的有效收集、存储、整合、管理、分析,推动信息资产的管理、共享和利用,提高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和决策分析支撑能力。同时构建环境GIS应用展示平台,将所有辖区内环境状况展现于管理者面前,整合所有环境信息及资源,构建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为后续的信息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2.技术目标与设计原则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成具有较强数据应用能力和系统维护能力的“智能环保软件平台”,走数据采集、服务集中、数据存储集中、数据应用服务集中的建设及应用道路。系统需满足安全性、高稳定性、可扩展性等性能要求。逐步把全区所有污染源的数据接入、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应用等服务全部集中至天津市。提高现场设施接入效率,扩展接入能力,使环境监控中心可满足全区所有污染源接入的性能要求,确保全区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正常运行,即可在上端层面保障辖区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2.1安全性原则

本系统要实现基于大型数据中心、强大信息处理环境和高速网络为一体,信息管理的获取、共享、处理服务,支持实时网上数据信息处理,支持协同工作及虚拟办公环境的新一代信息化环保平台。由于整个系统涉及大量的保密数据,而且部分数据共享基于网络环境,在设计过程中,会重点实施信息安全及保密措施,确保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不被非法窃取和篡改,数据中心不被破坏,保证用户能够正常使用系统中的资源信息,提供应有的信息服务。采用有效的安全保密技术以确保该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基础。本系统还采用整套安全、科学、便利的管理模式,系统对终端用户的权限严格界定,终端用户的权限细化到每一个模块的每一个功能,在此基础上使用系统灵活的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复杂度。

2.2规范性原则

系统设计过程中,数据结构和数据编码的设置符合严格的技术规范,全部采用国家下发文件标准。工作中专用的数据,通过全面的汇总分类,制定数据编码规范,保证其准确性和扩展性,为系统信息化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与规范。2.3稳定性原则

系统在开始数据对接后,每日定期备份数据至服务器,并对异常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和定期清理,以防对后续使用造成影响。考虑到网络不稳定状况在终端设备建立本地数据库,紧急情况可以调用本地存储。2.4可拓展性原则

平台最大支持三万台设备同时在线监测,在数据通讯协议合理范围内支持自定义配置上传,支持设备发送端和接收端自动在线应答,超级管理员享有最高权限,可对系统进行配置编辑。3.项目建设方案 3.1平台搭建

动态的运行监测体系,监测需要对所属地区的多种气体和粉尘实时的监管,收集、整理、汇总各种数据,为该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编制实时数据的统计报表等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第一手数据。3.2功能概述

1)SO2、NO2、CO、O3四种气体在线监测,PM2.5、PM10在线监测; 2)数据实时更新,反应污染源变化情况; 3)在线平台统一管理、监控; 4)在线预警提示

3.3基数数据保障

在线监控中心的数据库中应包含所铺设线的基础地理数据、监测设施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各类相关运行设备与监测设备的运行数据,还可与视频监控数据、项目管理数据、客户数据、气象数据、模拟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相结合,组成一个可靠的数据库。3.4基础信息平台

系统中所有监测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应分别在分中心的数据库中予以保存,并按照监测中心对运行数据的要求自动汇集整理后上传至综合数据库中。储存在监控中心在综合数据库

和分中心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可以通过授权让应用系统中的相关人员共享。3.5软硬件系统架构

系统的硬件平台、软件系统、网络环境应具有灵活的扩展能力,能随环保业务的发展而随步扩展,以保证系统的持续运行和逐步发展,如增加信息采集点、视频监控点、数据分中心、应用服务器、网络节点等。3.6信息查询

不同权限的用户,可根据授权、以多种方式分别在线查询项目实施的相关信息和实时数据,为办公和辅助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3.7联动的安全调度

根据历史积累的经验和在线监测及环保局大气监测的历史数据,指定各类防控预案,在出现重大事件和事故前,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与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统一协调,做出合理的指挥和调度。4.系统说明 4.1实时数据显示

在监测系统首页显示的监测点实时地图,采用的是GIS技术,通过经纬度准确定位监测点附近半径1.5公里左右范围的空气质量。地图上显示监测点实时位置,各监测点可显示实时数据以及当前日均值,地图采用百度地图模板,可以自定义地图效果(普通、卫星、三维效果),站点数据显示如下图所示: 4.2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数据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数据可通过时间和地点分别进行查看,查看方式根据直接的视觉效果不同自行选择,数据内容可以以文字形式或者图表形式阅览,还供使用者进行数据下载。4.3监测点排名

在系统界面中可直观看到监测点排名情况。4.4历史数据报表查询

选择小时值,日均值,旬均值,月均值进行查询。

选择小时值时,需要在小时区间内输入数值,否则默认为当前日均值。

在除了查询固定均值之外,系统增加自定义时间段均值查询功能,如下图所示,点击自定义区间后,将日期设为10号-22号,即可得出当前数值。表格上方有导出按钮,点击后可以选择不同格式将数据导出至本地。

4.5预警设置

包括系统配置,用户管理,短信管理等。各统计区间的统计工作完全由后台进行数据处理,无需人工进行相应操作。信息推送时间事先指定,推送信息包括:上一统计区间内用户所在站点综合AQI排名、单项指标超限预警、首要污染物信息。

篇2:智慧化校园建设方案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降本增效、如何提升设备资产可靠性、如何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是企业面临的挑战。着力打造智慧工厂为解决企业当前挑战提供了钥匙。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层次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通过信息化支撑工业化,帮助企业打造智慧工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力优势,从而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推进智慧工厂建设,应实现“五化”融合,即设备管理精细化、生产过程一体化、企业管理标准化、分析应用数据化和决策支持科学化。

1.设备管理精细化

实现设备精细化管理是打造智慧工厂的前提。设备作为重要的一项生产要素,应视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对象,对重资产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设备安全、稳定、经济、可靠运行是企业运营基础。因此,管控重点应围绕如何降低维护费用、节能降耗、合理安排停机和检修、实现运行维护成本最小化展开,以实现提高设备可靠性、优化设备利用率的目的。

2.生产过程一体化

生产全过程无缝融合、信息充分共享和数据充分利用是生产过程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在生产过程中,各业务之间在本质上是无法分割的完整业务链。因此,各业务之间要实现信息全面融合、贯通,要充分考虑业务之间内在联系和逻辑关联,将各业务通过标准控制、流程控制、数据控制实现无缝融合,对重要节点进行有效控制,将业务链前端、后端全面贯通,才能保证生产过程一体化真实落地。

3.企业管理标准化

从企业管理入手,实现从经验性管理向标准化管理转变。建立统一标准,通过规范、制度、业务表单、主数据、业务流程等方式落实到信息平台中,保证规范、制度、业务流程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从全局角度实现统一资源调配,帮助优化组织结构,并通过过程精简、规范和无缝衔接达到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4.分析应用数据化

数据价值通过体系化的分析应用来实现。利用实时采集现场DCS数据,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能满足远程诊断需求;通过对历史数据挖掘和主题性综合分析,实现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对标、分析,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实现信息资源综合性开发利用。

5.决策支持科学化

数据分析结果为各级领导层科学决策提供支撑。通过精益化、规范化决策管理工具、KPI管理、大数据搜索应用等技术,为管理服务提供生产经营、决策分析实时数据,支撑生产经营活动持续优化;同时,通过整合内、外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为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多维度、科学、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知识和决策依据。

实现智慧工厂建设“五化”目标,需要借助信息平台。根据对智慧工厂深入研究和理解,信息平台应基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用的绩效管理模型、完善的企业价值链建立系统而规范的管理体系。

智慧工厂建设是一项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认真、科学、务实的态度对待,需要在此基础上,在国家相关政策、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的指引下,结合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进行科学决策来落实,唯有如此,才能使智慧工厂建设步入良好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篇3:浅谈智慧化微课资源的建设实践

微课(microlecture),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是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而在日益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背景下, 能实现智慧互动、实时反馈功能的微课资源更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2,3,4]。

2建设智慧化微课资源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硬件条件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手把手式教学方式面临着革新的迫切需要。教师开始追求更开放的教学环境和互动型更强的教学方法,学生开始渴求自主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实时获得学习指导的可能,课堂的重心开始向课前和课后转移,课堂不再是学习的主阵地,智慧化的微课资源能大幅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现今乃至不久的将来,具备智慧化特征的微课资源将成为课程教学的常规组件和资源,对师生双方而言,教学将变得更具开放性和互动性。

智慧化微课资源的功能定位在于:一是碎片化资源的灵活组合。凡有学习意愿并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学习者,均能够通过自主选择碎片化微课资源进行灵活地组合实现系统化、个性化学习,并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二是承载平台的高度开放。 无论是教师、专家、企业人员、学习者等都可以对微课资源进行补充、扩展、更新,以动态地保证资源素材的新颖性。三是微课使用中的智慧元素,传统的微课资源可能只是一段剪辑精美的教学视频,而智慧化元素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在使用微课资源的同时第一时间得到科学的学习指导,也可以帮助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教师而言,智慧化的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让教师的备课、授课和反思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开放性、聚合性微课资源库的网络研修和教研将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对学生而言,智慧化的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实时获取帮助的愿望。

随着手机、平板等智慧化终端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覆盖, 基于智慧化微课开展移动远程学习、在线自主学习和智慧个性学习将会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3智慧化微课的建设举例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现在是研究的热门话题,但是在微课视频的基础上融入智慧化元素则是另一个范畴。微课的使用主要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有效指引学生学习,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微课智慧化建设的重要方向,笔者也就以下几个内容作了实践:

3.1利用“关键帧描述”指引学生使用微课资源

一段微课视频的时间通常在10-15分钟左右,需要覆盖讲解一个教学项目或知识点所需的教学过程,所涉及内容较多, 以一个项目为例,微课视频在设计时就需要体现如图1所示的教学过程。

学生在学习使用微课视频时会遇到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我所需的某一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讲解在第几分钟出现,学习这个项目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若只能通过拉动进度条或每次从头播放的方式寻找,无疑费时耗力。如果教师制作时就能在视频播放的进度条上添加关键帧,对关键帧作注释,学生就能清晰明了知道这个微课有几个关键点或环节,将播放条拉到该播放点就能播放所需的阶段性内容,这种做法可以称之为对视频进行“关键桢描述”。

“关键桢描述”的方法除了在脚本中编写外,对于大多数老师而言,也有更简便的方法。目前,市场上提供视频后台管理服务的服务商不在少数,不少服务端软件就设计了视频的关键桢描述功能。以“保利威视”的产品“POLYV”为例,教师在制作完毕微课视频后,可以将视频上传到网络空间,系统会自动对视频进行转码处理。然后通过点击“关键桢描述”按钮,如图2所示,拉动进度条到需要添加关键桢的位置,点击“探测”,系统就能自动抓到该时间点,教师为该时间点添加一定的文字说明并提交后,就对该位置添加了一个关键桢描述,同理,可以完成其他关键桢的描述,如图33、图44所示。

3.2利用“测验”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效果

很多微课制作软件都设计有“测验”功能,支持在制作视频时插入调查或题目,学生完成题目并提交后才能继续后续的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效果,实时提醒学习重难点。以Camtasia Studio软件为例,制作一个带有测验功能的微课可以按照如下流程实施:

导入并串联素材→插入并设置测验→渲染导出视频

这一过程的关键步骤自然是插入并设置测验,具体做法是:

点击“”工具栏下的“”工具(测验),点击按钮以增加测验,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添加测验题目、测验的类型以及测验的答案,勾选“Score quiz”以显示测验分数,勾选“Viewer can see answers after submitting”以让学习者在提交答案后看到正确答案,如图5所示。在时间线中放置测验所在时间点以完成测验的设置,软件中的测验支持选择、判断与填空等类型。如图6所示。

3.3利用“反馈”帮助教师掌握测验情况

微课资源使用时教师通常不在学习现场,如果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微课资源能智慧的反馈学习效果给教师? 在Camtasia Studio软件中同样给出了实现的方案。在完成微课视频后,导出微课最终视频前,可以设置接收测验反馈的电子邮箱,教师将在该邮箱第一时间获取学生完成插入测验的情况,以便对后续的教学作针对性的调整,如图77所示。

4结束语

微课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互联网环境对微课资源进行智慧化改造和建设,帮助学生了解学习重点, 检验学习成果,帮助教师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有效增进师生互动,无疑能大大加强微课资源的使用效果,本文以几点建设实践为切入点,探讨了智慧化微课制作的技巧,以期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摘要:智慧化微课资源是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以智慧互动为基本特征,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智慧化微课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智慧化微课资源的建设方法。

篇4: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化校园

随着时代信息化潮流,高科技设备渐渐走进师生的学习生活。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师生置身于全网络覆盖的校园,上课不再局限于单调的黑板,阅读不再受限于纸质书,应聘信息无需层层传递……一场数字化教育改革,让学校变成更为智能、人性的智慧化校园。

智慧课堂,多屏互动灵活教学

“今天,我们讲白居易的《琵琶行》。先请同学们来谈谈这三首音乐分别对应《琵琶行》里的哪三段内容?”走进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智慧教室,记者亲临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课堂上,教师的平板电脑、学生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及讲台上方的双屏投影各显其能。学生手中的电子白板能实现资源共享、当堂在线互评、在线考试,多屏互动的课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这堂公开课通过智慧教室的录播功能,可以把整堂课记录下来,也能将课堂现场直播到该校任意一间教室。

智慧课堂是该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除了资源共享、在线互评等功能外,还将学校课堂与企业车间融为一体。学生能在课堂上通过电子屏幕与企业工程师远程互动对话,请教专业难题。工程师只要在企业车间装上一个摄像头,就能把现场操作视频传到课堂上,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智慧课堂除了实现数字化设备的更新换代,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师资力量。张国方校长道:“我们一向主张培训先行。在建设智慧课堂前,教师都要经过系统的学习与考核,每位参与培训的教师必须做出符合要求的课件才算过关。”两年来,该校的教师培训都围绕着数字化建设——计算机高级工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培训、“微课”制作培训……一系列培训提升了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大部分教师的办公电脑没有主机,只有一台显示屏,教师的相关资料均放在“桌面云系统”里。每位教师都有一个账号,无论在哪里,只要用计算机登录自己的“桌面云系统”账号,就能与学校内网建立安全链接,实现远程备课与办公。在校长对数字化教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理念的引领下,每位教师都放开手脚大胆实践,让智慧课堂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

陈凌燕是数媒班的学生,现已走上了实习岗位。陈凌燕说:“学校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超前的智慧化教学,为我实习上岗打下了基础。其他学校的同届毕业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企业的先进设备,而我在校时就已经基本熟悉了企业的大多数设备,学习与实践实现了无缝对接。”

创新结硕果,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该校学生还获得了三块金牌、两块银牌的好成绩。

便捷服务,远程遥控智慧生活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智慧校园体现了三大智慧:一是“物”要智慧,二是“管理”要智慧,三是“教学”要智慧。其中“物”要智慧体现在便捷服务上,比如该校会议室实行物联网管理,会议室的窗帘、空调等都能远程遥控。“按‘会议模式键,会议室的窗帘、电灯、空调等都能遥控开关,即使人在外地,也能通过手机远程遥控。”副校长傅卫东说。在学生宿舍,智慧服务亦无所不在:宿舍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开关空调,当学生下课后回到宿舍,如果室内温度超过28℃或者低于5℃,空调就会自动开启,人离开宿舍,则自动关闭。

在校园里,学生每天都会用到一卡通,该校改良升级的一卡通——“智慧校园卡”给学生带来了不少便利。该校是宁波市“智慧校园卡”的试点单位,如果试点成功将在全市推广。“智慧校园卡”除拥有电子钱包、图书借阅等常规功能外,还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远程感应,学生携带“智慧校园卡”进出校门,无需刷卡,系统能自动感应;二是走班考勤功能,学生上课的课堂不固定,流动性较大,学生携带该卡进入指定教室后,系统能自动显示多少学生已经到达教室,哪些学生迟到、旷课,并能准确定位学生,将名单自动发送到班主任的手机上;三是与宁波市公共自行车、公交车、地铁服务相联,集宁波市民卡功能于一体,实现校内校外服务一体化。“智慧校园卡”的推行为学校管理提供了便捷服务,亦提升了师生的生活品质。今年5月22日,该校的“智慧校园卡”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展览中展出,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等领导参观了该校的智慧校园展位,并详细了解了“智慧校园卡”建设情况。

在该校立体式图书馆,不仅能借阅纸质书,还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移动图书馆里报刊、书籍的二维码,将电子书下载到手机里。傅卫东说:“现在很多学生及年轻教师都喜欢拿手机看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还省去了借阅的麻烦。”移动图书馆是一台立式显示屏,内含杂志、书籍和报纸,内容丰富且实时更新,为师生阅读提供了极大方便。在图书馆一侧的阅览室里,每张桌子上都放有一台iPad,学生可以拿着iPad在图书馆任何地方看书、游戏。馆长孙薇薇说:“学生刚进校时,总喜欢来图书馆上网、游戏。随着来馆次数增多,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学生看到周边同学都在看书,也慢慢放下游戏开始看书了。我们图书馆温馨、舒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兴趣爱好。”

搭建平台,互通共享智慧管理

数字化校园只是对校内各类数据进行收集,提供一个数据集成平台,而智慧化校园则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管理。傅卫东说:“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是智慧化校园建设的集大成者。以往学校每个处室都有自己的数据平台,但互不相融,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仅从满足本部门需求出发,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系统中存在大量重复数据、垃圾数据。智慧校园建设初期,考虑到外面买来的成品软件与学校实际不相符,无法真正契合我们的需求,因此,学校招标了一家软件设计公司。”往年,学校教师都是以各自工作为需求进行行政课题研究,而2013年年底,学校统一以“如何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完善工作”作为年度行政课题。以课题为契机推动改革,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等各个处室均作了详细的课题报告。收集到学校各处室的数字化需求后,学校利用软件公司的技术力量,量身定制开发了“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

“任何高科技的产品只有符合实际需求才会有永恒的生命力,信息化是一种辅助手段,它可以优化我们的工作模式。”傅卫东道。在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上,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等各方均能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提升了学校有效管理的含金量。

首先,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以往每到期中、期末,班主任及教务处都要忙着汇总分数、计算平均分、统计各分数段人数等等,放假前还要将成绩报告单一张张填好,稍有大意,就会出错。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则可以将任课教师输入的每次考试成绩进行系统智能分析,将各科成绩汇总后自动生成统计表格,传送给班主任、教务处等。此外,系统还会对每门学科、每个班级和每位学生的成绩定期进行动态分析,促进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有了这套软件,老师不再需要一遍遍地统计分数,可以将更多时间用于教学研究;同时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准确性更高,毕业生学籍卡上的成绩也由该系统自动生成。”傅卫东道。

其次,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增强了家校互联。在该平台,除老师有账号可以登录外,学生、家长也有账号。学生登录账号能看到自己的课表、学习成绩,可以实现网上选课,家长登录账号可以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除成绩外,还有在学校参加的各类活动等。

最后,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密切了企业与学生联系。之前,大多数企业招聘都是联系学校招生就业处,招生就业处再通知各班班主任,由班主任将信息发布给学生。层层传递阻隔了信息的有效性,也为企业招聘带来了困难。自从有了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招生就业处审核的企业可以直接将招聘信息发布在系统里,学生通过账号登录系统的“岗位速递”平台,第一时间获取招聘信息。企业发布的信息一般比较全面,包括用人标准、薪资待遇等,学生只要点击“我要应聘”,个人简历能直接传送到企业招聘端口,企业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应聘者,直接发短信给学生,告知面试时间。

篇5:智慧化校园建设方案

深圳市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把信息化作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建设智慧深圳。

建设国际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

(一)加快建设下一代宽带网络

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实现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的IP化、宽带化和全光化。继续扩大IPv6应用试点范围,积极推进IPv6网络商用。高起点统筹规划全市信息管网、机楼机房的建设,推动光纤到户,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加快无线城市建设,重点在学校、公共图书馆、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部署无线热点,为市民提供免费无线宽带接入服务。到2015年,全市宽带用户数突破400万户,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超过99%,基本实现百兆家庭宽带接入能力。

(二)提高信息服务支撑能力

依托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整合存储资源和运算资源,打造面向应用的城市公共云计算平台。建设物联网传感信息网络平台、物联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支持运营商加快建设高

端数据中心、大型托管中心、网络运营中心等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开通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提升互联网国际接入能力。加快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建设,鼓励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支持融合型业务发展,提高信息资源与网络资源使用效率,建设国家“三网融合”示范市。

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

(一)完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

深化电子政务应用,规范业务,优化流程,建立覆盖全业务、全流程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增强政府网站的公共服务功能,扩大在线服务内容和范围,提高在线服务能力。以政务信息资源为重点,建设完善空间地理、人口、法人单位等基础数据库,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实现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强化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和综合评估,提高行政效率。

(二)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

深化城市管理运行的信息技术应用,建立与城市快速发展相适应的智能管理体系。加大城市物联网传感网络建设与整合力度,逐步实现基础设施与基础资源的实时监测和高效利用。建设高效低碳的智能交通系统,营造“智慧交通、低碳出行”的绿色交通环境。健全跨部门的主动、预应式城市安全和应急信息管理体系。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对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使用进行全程监管。推

动生态环境信息采集传输网络化、智能化,建立生态环境管理保护新模式。深化“数字城管”应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拓展民生领域信息化应用

拓展信息化在民生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市民基础信息服务水平。推广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医疗卫生管理服务模式。深化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障、人事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拓展数字化、智能化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信息化。提高社区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在线服务。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一)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大力推广应用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制造等先进研发设计技术,数控、柔性制造等先进加工控制技术,增强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促进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和网络化制造,重点推动激光设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向高端跃升。鼓励传统行业加快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增强自主研发和创意设计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推动黄金珠宝、服装、包装印刷、钟表等优势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二)以信息技术推进服务业高端化

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渗透融合,鼓励企业应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供应链和价值链,用信息技术推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化。以信息化整合优化企

业经营管理流程,集成人力资源、财务、供应、生产、销售、客户等系统,构建统一的企业管控平台,支撑企业科学决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的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运作相结合,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市。普及企业和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积极扶持和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和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促进网上商城和国际贸易电子化发展。完善电子商务信用、支付、物流和认证等支撑体系,不断优化电子商务的市场发展环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

(一)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网络失窃密的防范能力和预警检测、容灾备份、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点信息系统安全。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网络监测,建立健全网络信任、电子取证体系,完善应急处理机制,提升响应恢复能力。

(二)营造信息安全环境

加强信息安全法规建设和有关标准的制定工作。提高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强化信息安全监控手段和力量,加强对网络违法有害信息的清理整治。完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行业监管,建立网上行为自律机制,强化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构建网络诚信体系。加强无线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

信息化建设四大工程

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光纤入户建设,完成滨海枢纽机楼、宝安通信机楼建设,新增月亮湾、留仙洞、沙井、光明南、坪山等地机楼。

三网融合试点工程:完成符合三网融合双向进入要求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和IPTV、手机电视播控平台建设。实施三网融合数字家庭试点示范工程。推动三网融合技术在大运会的应用示范。

无线城市建设工程:加快3G、WLAN、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等无线宽带网的全市无缝覆盖与重点地区的深度覆盖,率先开展TD-LTE规模试验网建设。

篇6: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究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市、区教委层面的信息化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信息化环境创设完成。

整体来看,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极大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初见成效,信息化环境基本完备。市教委、区教委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教育信息化工程,包括“北京市教育资源网”、“北京数字学校”、“密云教委统一认证平台”等。

(二)老师们的观念存在的偏差

不少教师将教育信息化简单理解为网络进校园、教师学生有电脑、投影变大屏的这种想法。同时,在具体的应用方面,信息技术还没有有效的融入到课堂的关键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黑板搬家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教学资源的运用不足

市、区教委搭建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且数量庞大,但教师充分用于课堂教学的较少,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做到可以与学生可参与互动的程度不够,造成教学资源数量上的极大丰富和应用上的极度短缺局面并存。

二、智慧建设方向规划

今后,我们将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教育科研、师资培训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服务好学生、教师、家长与管理者四类对象,推进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教研和智慧服务四大应用,促进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服务、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五个现代化的实现。

智慧学习:及广泛推广信息化的学习方式,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融合达到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青少年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大力推广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信息化学习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实施面向学习过程的发展性教学评估。

智慧教研:创设良好的网上教学教研环境,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师协同教研平台,使得基于网络协作教学研究在全校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开展,真正提升教学教研质量。全面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智慧服务:为家长提供智能沟通服务,家长们可随时查看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及变化情况;及时查收学校、教师发布的教学、考试、出勤等信息;将孩子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及时了解孩子是否安全达到学校;学校开放日通过网络实时查看教师授课情况;为公众提供智慧资源与信息服务,了解各学校最新信息。

智慧管理:通过建设云平台智能系统,对外界需求进行智能处理,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智慧水平。为教育管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集成、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教育质量监测等业务支持,实现教育的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和远程督导。建立智慧教育系统的运维机制,保障IT基础设施、信息化系统的全天候正常运行,为智慧教育提供运行维护、应用培训等业务支持,保障智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智慧校园的发展阶段

智慧校园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本着“总体规划、分段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来进行。学校应采取“面向过程、应用导向”的思想,实现从软硬件、管理到教学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发展,而不是只抓其中的某些环节而忽略了整体推进。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信息化项目与单元的建设数量,更要关注信息化应用的质量和效果。应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各类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并分阶段进行评价与考核,促进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中都能以应用为核心,整体推进智慧校园各个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智慧校园建设朝着一个必要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基于上述原则与思路,我们可将智慧校园建设分为4个发展,并对每个级别的核心特征进行定义,从而制定一套“智慧校园建设成熟度模型”。这既有助于学校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制定阶段性目标,帮助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又可以为教育管理部门测量某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成熟度提供一个有序的级别和评价方式。

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各层级的基本特征如下:

初始级(多媒体教学):学校能接入互联网,并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学校购买了一定的教育资源,个别教师制作了一些资源,但比较零散;学校有多媒体教学环境,并基本普及;信息技术工具基本作为演示工具使用;教师掌握基本的搜索技巧、演示文稿制作等技能;学校还没有系统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基本级(互联网接入):学校有智慧校园建设的计划及相应文件;制定了教师培训制度并分层次的组织全员教师培训;教师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与考核,有初步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观念并在教学中进行应用;信息技术合理支持了授导式教学;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搜索、获取、集成技能。

变革级(数字校园):各种信息系统的整合;建设了不同功能的智慧教室、未来教室等;学校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建设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平台,实现高质量资源“班班通”;教师通过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与考核,掌握多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论,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加工、利用、评价等技能。

融合级(智慧校园):各种信息系统贯通融合,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服务;实现高标准教师空间、学生空间“人人通”,实现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转换;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及时从教学中得到反馈信息并制定相应对策;硬件设施和资源建设得到系统的、开放的管理;教师获得数字教师认证,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高质量认证,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能按照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信息技术组织不同类型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有很好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学校成为开放的学习社区,可以支持移动学习、大规模协同学习等多种学习活动;学生具备高质量的信息加工、创造等技能,规范的信息道德与伦理。

四、智慧校园各项目建设项目

(一)泛在的校园网络

以物联网、智慧教育云、智能空间技术、第六感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等为基础,构建开放、创新、协作、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智能无线网络互连环境,教师、学生和管理者随时随地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学资源,获得互动、共享、协作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分析、应用和服务。

利用物联网技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利用RFID技术,将物体标识起来与信息系统相互感知、互动,为每位学生配置专用读写器,支持泛在移动学习。

升级“门禁管理系统”,保障学生上学放学安全、快捷、有序的进出校园,加强对学校实验室、图书馆、活动中心等场所的自动管控,建立“考勤管理系统”,自动统计每天学生的出勤情况。

将传感器应用于课程内外教学中,如实验活动的开展、学生听课状况的记录、学生健康安全的监测等方面。

利用二维码技术,使用手机或移动设备拍照识别,降低成本,简化操作,为校园移动生态的构建提供基础。

利用SNS技术,帮助师生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二)教育信息与软件服务

1.数字化学习支持系统。采用“校园-班级-教师/学生”组织架构,使每个教学班级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系统,以方便数字化学习的开展和教学资源的组织和利用。让所有教师、学生、家长都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全面互动,真正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中。

2.全网信息门户系统

建立家校互联系统,以SNS、互联网、手机、电脑、移动终端为技术和媒介,建立学生、家长、教师的多向互动平台。建立最广泛的社会-家庭-学校交流体系,吸纳社会力量特别是学生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推动家校互联系统的建设,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方便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构建全网的教育信息门户平台,通过“集中式生成站点”等形式。结合当前企业“互联网+”转型需求,完美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最新技术,创建一款集PC网站信息发布、手机网站信息发布、微信、微博发布传播于一体的系统。

3.搭建协同办公及管理门户

面向全校的日常运作和管理,实现各部门的业务流程自动化和信息资源共享。建成完整的共享共用的教师信息数据、学生信息数据、固定资产信息数据等系列基础数据环境,采用“物理集中,应用分布”的服务模式为所有科室和教师提供服务,实施全系统一体化的教育现代化管理。

(三)智慧课堂标准化建设

逐步建立虚拟实验室、虚拟演播室、校园电视台、技术创新实验室、全自动录播教室,进一步完善新型互动教室实验项目。

将每一间教室都建设成智慧教室,主要包括:智能学习终端系统、智慧备课系统、智慧讲课系统、智能交互系统、智慧影音系统和综合评价系统等。将教师电脑、学生电子书包、互动白板、触控一体机以及教育资源库等模块连接为一个整体,在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建立起教与学的及时反馈通路,并能将课堂实况自动录制存入教学资源平台,供其它班级师生分享或学生课后复习。

突出智慧教室的三个特征:

一是让教室变成一个生活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生命不到不断成长;

二是将教室变为一个思维场,利于学生高智慧的形成与发展; 三是将教室变为一个情感场,陶冶和美化情操,培养合格公民。要充分利用智慧教室为教学减负,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业负担的前提下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减轻“教学负担”;利用智慧课堂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达到“乐学乐用”,减轻“思想负担”;利用智能化化测评手段与技术,对教学进行评估,减轻“评价负担”。

建设智慧课堂交互系统,实施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进课堂服务,在教学内容的优化呈现,学习资源的便利性获取,课堂教学的深度互动,情景感知与检测学习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与电子书包、交互式白板、WiFi等配合,能够实现电子签到、电子举手、电子习题、电子作业、互动反馈、辅导答疑、自动评价、课本自动翻页等,实现基于云平台的海量资源的在线实时调用,教师机与电子书包的智能交互及高效、智能的师生互动。

建设智慧影音系统,为提供智慧校园最完整的数位影音服务,解决方案应该考虑五大系统,包括:全自动课程录播系统、在线课程随选系统、数位影音广播系统和在线实况转播系统,以及校园活动同步转播系统,以提供校园多元完整的服务,架设统一的校园影音播放体系,支持多种媒体信息的即时发布。

建设智慧探究实验室,应用先进的数字化设备以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以支持物理、生物、化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的数字化学习体验活动。智慧探究实验室包含实验台、各类控头、传感器、常规仪器等,与手持式智能终端配合的数据采集实验装置,可用来收集与处理真实世界中的各类物理、化学、环境、生物数据,如位移、速度、温度、声音、光、力、电等等,并能方便地传输给智能终端,进而用数学手段加以分析处理。智慧探究实验室可以增加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开展信息化环境下各学科探究式、参与式、发现式学习,发展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为教育、教学及学习方法提供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路。

(四)教育教学智慧评价方案

建设智慧评价系统。首先,建设智慧作业系统,充分解放教师,充分利用相关智能分析软件,进行学习诊断与分析,将作业批阅进行智能化外包,从而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创新。其次,建设智慧答疑与辅导系统,实现即时信息交流、相互讨论和解答疑难问题、智能跟踪辅导与评价等功能。

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袋,将学生在校园的日常活动、考试情况、作业情况、健康情况等信息实时自动采集进入系统,供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进行了解和分析,并可以通过家校互联系统让家长更加了解学生情况。

(五)智能平安校园

建立校园访客管理系统,协助学生安全管理,在教学区、学生宿舍等校园管制区安置感应点,外来人员进入时自动语音报警并处理。建立中小学生安全预警平台,学生佩戴远距离无源感应卡,到达或离开校门时附近的读卡器将该感应卡的卡号输出给学生平安服务系统,并向学生父母发送学生到校或离校短信。

通过学生身上的RFID辨识器,可即时追踪学生状况,预防危险发生。当学生需要协助时,按下求救钮,系统就会通知校方人员前往处理。家长也可通过系统得知学生在学情况,让家长更放心。

建立校园火灾报警系统,各传感器节点分布在检测区域内,能够监测周围温度和烟雾浓度等参数,并通过多节点协作将数据(包括位置信息和火势相关参数)传送到管理控制中心,以实现实时报警和准确定位。

(六)提升智慧教研素质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龙头,从目前学校教育的核心“课堂”寻找突破口,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和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出发点,利用网络为有效课堂教学提供技术支撑和学习资源,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大面积、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探求信息化给教学效率提高所能带来的最大可能性,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变革,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方面的优势,充分释放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基础教育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励教师开展区域性信息化教学创新。

如何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需求,将学校打造为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智慧校园,是我们面临的新的历史使命。

篇7: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精神为指针,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导向,努力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爱读书、勤读书、会读书的学习氛围,打造一幅浓浓的现代“学习型”书香校园的`图画,使校园处处散发浓浓的书香味,塑造内涵丰富文明的校园文化。

二、活动目的

1、教育需要“与书为伴”的教师,积极倡导“与书为伴”的思想,拓宽教师的文化素养,树立高尚师德,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

2、以师德师风建设和新课程改革为重点,实施教师全员阅读计划,引导教师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信念,激发教师超越自我的热情,真正使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

3、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造师生的人生底色,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三、读书口号

读书,让校园充满智慧!

四、活动措施

1、加强读书活动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室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读书领导小组。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形成读书活动管理网络,指导检查学校教师的读书活动。

2、学习关于印发《白沙县xxxx年教育工作计划》的通知,领会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去。

3、细化师生读书计划,坚持做到”四个有“,即每学期有读书节,每月有读书主题,每周有读书课程,每天有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逐步建设书香校园。

4、在活动方式上采取推荐阅读与自选阅读结合的方式,在书目的选择上,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现实需要。

5、为保证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教师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学校准备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举办一次以“我的读书故事”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举办一次以师德教育为主题的读书演讲比赛;举办一次读书笔记展活动。

五、读书活动安排:

1、三月份动员并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学校下发推荐书目和阅读篇目。

2、四月份启动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师读书活动。

3、六月举办一次以“我的读书故事”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

4、九月举办一次以师德教育为主题的读书演讲比赛。

5、十月底举办一次读书笔记展活动。

六、读书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篇8:智慧化校园建设方案

1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宽带接入网全光化的必要性

智慧化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宽带入网的全光化, 当前对于智慧化城市的定义包含了要充分借助互联网以及传感网, 其中涉及的方面和范围是比较广的, 主要涉及到智能家具、智能楼盘、智能医院、相应的路网监控、数字生活以及个人健康等各个领域, 其要充分地发挥出信息通讯技术以及电信业务等优势, 构建智慧成城市建设所需要的环境, 形成大量信息的处理以及相应的智慧过滤的处理, 使其形成一个全新的城市形态。从上述的条件可以看出, 智慧化城市的建设是基于高速数据传输通道的支持, 其中相应的互联网、监控网络、传感网以及个人数字化生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对相应的网络传送速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互联网的数据的传送速度还达不到智慧化城市建设的需要, 所以就需要采用宽带接入网的全光化的推广, 以此来提供智慧化城市建设的需求。

2 宽带接入网全光化建设的措施

2.1 加快城域网建设的力度

宽带接入网全光化是智慧化城市建设的基本需求, 所以, 在智慧化城市的建设中对于相应的光通信技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也就是说智慧化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相应的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设施的支撑。所以作为当前通信市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相应的通信运营商, 要加强相应的投资力度, 以保障城域网络建设的改造和发展力度, 要加强对于骨干城域网络的建设, 为智慧化城市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得到有效提升的主要方法是提升核心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网络的出口的总宽带, 加强其机房的建设力度, 提升相应的城域骨干环路宽带的建设力度等, 以此来保障网络数据的传送的数据, 为智慧化城市的建设做最有利的支撑。

2.2 加强全光宽带接入网的覆盖范围

当前网络的运用商主要的有以下三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移动, 这三家运营商要加强相应的网络覆盖的范围, 按照相应的网络需求, 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研究的力度, 以此为相应的智慧化城市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条件。其运营商要加强全光宽带接入网的相应的覆盖范围, 以此来实现全业务接入的全光化目标, 同时在接入宽带的方面, 还要充分地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 科学合理地进行相应的宽带的应用, 在其相应的接入技术上要采用先进的技术, 比如使用当前比较先进的GPON技术来实现相应的宽带网络的接入过程。

2.3 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质量

基础的网络运用商要加强网络的监管力度以及提高其相应的管理的能力, 对于各种的分析系统以及相应的网络的监管系统的建设要努力的进行相应的提高。此外还要及时地掌握相应的网络设备的运用的状况、设备的性能、用户的体验、用户的故障、相应的资源使用的状况以及质量的指标等, 及时地发现在网络运行当中的问题和隐患, 并且给予及时的处理, 及时的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相应的网络的升级改造以及网络结构的优化过程。此外在优化相应网络的同时也要提高网络的稳定性, 加强对于网络结构的管理, 保障网络良好的运行。

2.4 完善城市基础宽带通信网络运营的管理体系

随着智慧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基础的网络运营商要努力地做好基础网络的升级改造, 特别要注意的是宽带接入网全光化发展进程。此外还要根据智慧化城市建设的需要, 增强其新业务的开发力度, 并且还要做好自身运营管理体系的发展和改造, 以此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智慧化城市建设的最初的阶段主要表现在数字化城市的建设, 其主要要实现众多行业的信息化, 为此也将会带来更多行业信息化的项目。随着基础网络的完善, 相应的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相应的智慧化城市的建设将会有效地推进个人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发展。

3 结语

随着智慧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当前网络的开发和发展, 要注重多方面资源的利用, 以此来实现智慧化城市建设当中的各种业务和应用的需求, 为智慧化城市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宁.智慧城市建设中宽带接入网全光化问题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7 (5) :15-27[1]马宁.智慧城市建设中宽带接入网全光化问题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7 (5) :15-27

[2]董加强.光载波替换技术在OFDM-TDM-PON接入网的应用[J].光通信技术.2013, 06 (03) :91-98[2]董加强.光载波替换技术在OFDM-TDM-PON接入网的应用[J].光通信技术.2013, 06 (03) :91-98

[3]张一民.VlAN技术在宽带城域网中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 1 (2) :104-112[3]张一民.VlAN技术在宽带城域网中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 1 (2) :104-112

上一篇:MPPMPA方向申请信息总结(世毕盟留学)下一篇:我的童年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