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节是什么_汉语音节

2024-04-22

音节是什么_汉语音节(通用14篇)

篇1:音节是什么_汉语音节

音节是什么_汉语音节

音节是什么

音节是用听觉可以区分清楚的语音基本单位,它的构成分头腹尾三部分,因而音节之间具有明显可感知的界限。在汉语中一般一个汉字的读音即为一个音节。普通话常用基本无调音节为400个,有调音节(不包括轻声)为1300多个。

音节不等同于音乐小节,许多人混淆,应该加以区分。

汉语音节

使用

1. 音节是听觉感觉可以区分清楚的语音的基本单位,汉语中一个汉字一般一个音节,每个音节由声母、韵母两个部分组成[1] 。汉语普通话中的无调音节(不

做音调区分)共有400个音节。

2.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拼音的要领是:“前音(声母)轻短后音

(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音时要牢记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

(1)声母n、l及零声母与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都有拼合关系。

(2)声母f、g、k、h、zh、ch、r、z、c、s只同开口呼、合口呼相拼。

(3)声母j、x、q只同齐齿呼、撮口呼相拼。

(4)开口呼、合口呼韵母同除去j、q、x外的其他声母都有拼合关系。

(5)撮口呼韵母只同j、q、x、n、l及零声母有拼合关系。

拼音时还要注意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值。要读声母本音,不要念呼读音(教学中,在声母后面配上不同的元音,而发出的音叫呼读音);要把韵母作为一个

整体来读,不要把韵头、韵腹、韵尾分解开再临时拼合;要看清调号,读准调值。

常用的拼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声韵两拼法――把韵母当作一个整体,拿来跟声母相拼。如:h-ào→(浩)。

声母两拼法――先找准声母发音部位,摆好发音的架势,然后一口气念出韵母,拼成音节。如:拼读bā(巴),先闭上双唇,憋住一口气,摆好发b音的姿势,然

后一口念出a,成为音节。

三拼连读法――是把带介音的音节分析成声、介、韵三个部件,拼音时连读成一个音节。如:q-i-áng→qiáng(强)

声介合母和韵母连接法--是把声母和介音(介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拼音部件,再同随后的韵母相拼。如:gu-āng→guāng(光)。

音节分类

第一种:两拼音节;第二种:三拼音节;第三种:整体认读音节;第四种:自成音节

构成

中国汉语音韵学中,一个汉字音节,则包括声母、韵母。汉语中,一般一个汉字就表示一个音节。

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韵母: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e yi yin ying wu yu yue yun yuan

[音节是什么_汉语音节]

篇2:音节是什么_汉语音节

音节是用听觉可以区分清楚的语音基本单位,它的构成分头腹尾三部分,因而音节之间具有明显可感知的界限。在汉语中一般一个汉字的读音即为一个音节。普通话常用基本无调音节为400个,有调音节(不包括轻声)为1300多个。音节的核心是元音,元音可以单独构成音节,也可以与辅音字母一起构成音节.take词尾的e并未发音,所以都是单音节词.注意,不要将元音和元音字母搞混.划分音节是按元音来划的,如果元音字母不发音,那就不能构成音节了.如果有两个元音字母在一起,但只发一个元音,仍然算一个音节.

篇3:音节是什么_汉语音节

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两个概念:双音化与复合化。双音化是指汉语发展过程中, 基本的语言单位, 主要是词, 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形式转化的现象;复合化是指在双音化趋势的作用下, 两个高频率紧邻出现的单音节词就可能经过重新分析而虚弱或丧失其间的词汇边界, 结合成一个双音节的语言单位的过程。

第一, 双音化的作用:融合与分化。融合机制:主要体现在构词层面, 其结果是双音节单位的词化, 即原来由两个高频率紧邻单音节词构成的短语经过双音节韵律单元的固化而成为双音节复合词;分化机制:主要体现在语法上, 两个高频率紧邻单音节词其中一个成分经过虚化而成为独立的语法成分或语法标记。

第二, 融合的作用结果。 (1) 意义趋向融合。表现为两个语素意义相互渗透, 其整体意义不再是两个单字意义的简单相加, 而是引申出专门的意义。如黑板、黄牌、白菜等。整体功能延伸。由于整体意义不再是两个单字意义的简单相加, 而是引申出专指意义, 这就会导致语法功能的延伸, 最典型地表现在词的语法功能上的兼类:动词兼名词:编辑、主持、代表;名词兼形容词:规矩、文明、精神;形容词兼动词:丰富、繁荣、方便。 (2) 句法功能转化。动词性语素构成了名词:动静、买卖、开关;动名述宾结构构成了名词:司机、扶手、理事;主谓式结构没有构成动词却构成其他各类词:情愿 (助动词) 、人为 (副词) 、年轻 (形容词) ;动宾式结构高度凝结后可带受事宾语:担心 (孩子) 、动员 (群众) 、注意 (敌情) 。

第三, 分化的作用结果。 (1) 词汇层面的虚化轨迹。词汇层面的虚化轨迹:词根→类词缀→词缀。“双音节韵律单元中两个实词, 前一成分虚化叫‘前缀’, 后一成分虚化叫‘后缀’, ‘类词缀’是词根向词缀虚化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如“转化”“消化”“美化”“现代化”, “‘化’本是一个动词性的实语素, 后来开始虚化, 实词‘化’虚化为词缀, 其内在可能性是出现在双音节的后一音节, 语法研究中的等级观念是典型范畴观的延伸性表现, 从‘转化’‘消化’‘美化’‘现代化’构成一个非离散性的连续统, 从这个连续统的左端到右端, 虚化程度提高, 而动词性功能逐渐弱化。” (2) 句法层面的虚化轨迹。句法层面的虚化轨迹:实词→语法词 (语义有所虚化并能表达一定语法功能的词, 可以独立应用, 如汉语中的副词、介词) →附着成分 (有词的形式但不能独立运用, 如汉语中结构助词“得”、复数标记“们”) →形态标记 (表达不同词类的语义句法功能的语言形式, 不能独立应用, 如汉语中的体标记“着、了、过”) , 初始虚化的动因往往是双音化导致的结果, 其中后置成分在语义虚化的同时伴随语音的弱化, 促使这些成分最终演变为功能性标记。

从汉语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转化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融合机制使双音节词产生了许多引申义和语法功能的延伸既兼类词;分化机制则产生了虚化现象, 词汇方面的虚化产生了词缀, 句法层面的虚化产生了形态标记。如果设想汉语将按照上面所谈到的虚化轨迹继续发展下去, 在一个极限的条件下, 汉语便有可能发展出显性标记, 成为一种显性标记式语言。但是由于汉语的发展不完全, 有些虚化现象并没有进化完全, 于是汉语呈现出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标记。汉语词类的本质还是由其表述功能决定, 其表述功能不变, 词性也就不变, 只不过是在特定的语境下, 通过隐性标记转化, 整个词汇系统中多了一个与原来的词外貌形态相同而表述功能不同的词。

参考文献

[1]吴为善.汉语韵律句法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6

[2]石毓智.汉语发展史上的双音化趋势和动补结构的诞生——语音变化对语法发展的影响[J].语言研究, 2002 (1) :1

篇4:苗汉语音节结构对比分析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苗语(以中部苗语为例)和汉语的音节结构特点,深入分析了这两种语言在音节层面上的共性与差异。文章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介绍两种语言的音节结构特点;二是分析两种语言音节结构的异同。

关键词:苗语;汉语;音节结构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196-02

长久以来,关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各类研究都基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这种语言的对比使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两种语言在共时层面上的异同以及一种语言在历时层面上的演变规律,从而了解不同语言从古至今的演变,以此来指导现代语言的相关研究。

音节结构类型,各种语言各有不同。一个音节可以容许有几个音素,辅音的数量和位置、元音的数量和位置及其与辅音的结合方式等等,都可以表现出一种语言的音节结构类型。苗汉语音节结构模式也各有其特点。

一、汉苗语的音节结构特点

(一)汉语音节结构特点

在现代汉语中,其音节结构一般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构成。声母,指音节中位于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汉语普通话中有21个辅音可以用来充当声母,其中n可以充当韵尾,后鼻辅音ng只能充当韵尾,不能作声母。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头由i、u、y三个元音充当;韵尾可以由元音充当,仅限i、u、y三个元音,也可以由辅音充当,仅限n、ng两个辅音。一个音节结构中可以没有韵头和韵尾,但是必须有韵腹。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有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通过上面对汉语音节结构类型的划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1)一个音节中最多有四个音素,即声母、韵头、韵腹、韵尾。韵腹均由元音充当。

(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符号可以多至三个,并且须连续出现,分别充当韵头、韵腹和韵尾。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辅音只在音节的开头或末尾出现,在音节末尾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和ng。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

(4)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主要元音);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汉语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拼合是有一定规律的。掌握了声韵拼合规律,可避免拼音和拼写是出现差错,提高教学普通话和给汉字注音的能力。下面是普通话声韵拼合的一些主要规律:

(1)双唇音和舌尖中音d、t能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拼合,不能和撮口呼韵母拼合。双唇音拼合口呼限于u。

(2)唇齿音、舌面后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等组声母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不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合。唇齿音拼合口呼限于u。

(3)舌面前音同上述四组声母相反,只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合,不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

(4)舌尖中音n、l能跟四呼韵母拼合。零声母音节在四呼中都有。

(二)苗语音节结构特点

苗语音节结构特点:

(1)单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能够自成音节,复合元音韵母不能自成音节。

(2)每个音节都不能缺少韵腹和声调,有一些音节可以无声母、韵头及韵尾。

(3)音节最多有四个音素,其中都有两个是元音连续排列,一个是主要元音作韵腹,另一个是元音作韵头或韵腹。

(4)辅音指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作声母,或作为韵尾,没有两个辅音在音节中并列出现的现象。

(5)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主要元音做韵腹,韵腹是构成音节的中心要素。

苗语的声韵配合规律如下:

(1)小舌音声母gh、kh和喉音声母h不能与韵母i相拼,其余声母都可以与韵母i拼合成音节。

(2)舌尖前音声母z、c、s、hs、r与韵母i拼合时,读本音,不读拼音。也就是要把韵母i[i]音变读成[?尢]音。

(3)舌面前音声母j、q、x、hx、y不能与韵母ai、ei拼合。

(4)舌根音声母g、k、ng、v、hv不能与韵母ei相拼。

(5)齐齿呼复韵母ia、io、iu、ie、in、iang、iong只能与舌尖中音声母d、t、n、hn、dl、hl、l拼合成音节,不能与其它声母相拼。但韵母in可以与声母b、p、m、w拼写汉语借词,如binb(兵)、pinf(平)、minf(民)、winf(云)。

在苗语中除了十七个原有韵母,还有九个专拼汉语借词的韵母(ee、ao、iee、iao、ui、ua、uai、un、uang)。它们和声母的配合规则如下:

(1)双唇音声母b、p、m只与ao、iee、iao相拼,如:baod(鲍)、bieeb(编)、biaox(表)、pieeb(篇)、paod(炮)、maof(毛)、miaox(秒)。

(2)唇齿音声母f、w一般不能与这九个韵母相拼,除w能与ee相拼例外,如:weef(员)。

(3)除ua,uang外,其他七个韵母一般都能与舌尖中音声母d、t、n、l相拼,以d为例:deef(德)、daod(道)、dieex(点)、duaid(段)、dund(顿)。

(4)除iee、iao外,其他七个韵母一本都能与舌尖前音声母z、c、s、r相拼,如ceeb(车)、zaob(赵)、cuib(崔)。

(5)舌面前音声母j、q、x、y只能与ee、ao、un相拼,如jeex(检)、qeef(黔)、xeed(县)、yeex(演)、jaob(焦)、yaof(姚)。

(6)除iee、iao外,其他七个韵母一般都能与舌根音声母g、k相拼,如geef(革)、keef(克)、gaob(高)、kuai(会)。endprint

(7)除ee、iee、iao外,其他六个韵母一般都能与喉音声母h相拼,如haod(号)、huaf(华)、hunb(婚)。

二、苗汉语音节结构的异同分析

苗汉语的音节构成从声韵母或者音素角度来看,存在不少相同之处。首先,两种语言都是声调语言,声调具有区别字词意义的重要作用。其次,元音占优势。不论两种语言的音节结构有多少种类型,元音都占据主导地位,每一个音节中至少有一个元音。第三,辅音不能连续出现,一般只出现在音节首充当声母,或者出现在音节尾充当韵尾。第四,两种语言的元音是可以独立成音节的。第五,其音节结构最大的特点是一种二分性组合。“二分性”是指每一个音节都可以用一分为二的办法进行层层切分:一个音节可分为声调和音段(音素的组合)两部分;音段下又分声母和韵母;韵母下分韵头和韵(脚);最后,韵(脚)下分韵腹和韵尾。由此可见,这两种语言的音节是由声调驾驭声母和韵母的一个整体“音块”,这种“音块”具有很强的凝聚性,故其音节结构不是声母和韵母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声母和韵母间的协同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结合体。

与此同时,苗语和汉语在音节结构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首先,汉语中的ng只能作韵尾,在苗语中既可以作声母也可以作韵尾,如ngangs(鹅)、ngix(肉)。其次,汉语拼音是一种非线性组合。所谓“非线性”是指其声调与构成音节的元音和辅音不在同一层面上,“声调附加在声母韵母的上头,是超音段音位,跟声母、韵母是非线性组合。”(林焘,耿振生.2004.22)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非线性的主要表现。相比汉语的非线性组合关系,苗语属于线性组合的关系,也就是说苗语的声、韵、调三者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

最后,在汉语普通话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儿化音,这就使得原本音节之间界限非常清楚的汉语在音节之间也存在连续音变,这种连音“多是合音变化,往往是一个音节‘吞并另一个音节,使之实现单音节化。”(徐通锵.2001.69)苗语中不存在儿化这一现象。

参考文献:

〔1〕林焘,耿振生.音韵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2-23.

〔2〕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曹翠云.苗汉语比较[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13-14.

〔4〕潘元恩,李锦平.黔东苗语基础知识[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 王文江)endprint

(7)除ee、iee、iao外,其他六个韵母一般都能与喉音声母h相拼,如haod(号)、huaf(华)、hunb(婚)。

二、苗汉语音节结构的异同分析

苗汉语的音节构成从声韵母或者音素角度来看,存在不少相同之处。首先,两种语言都是声调语言,声调具有区别字词意义的重要作用。其次,元音占优势。不论两种语言的音节结构有多少种类型,元音都占据主导地位,每一个音节中至少有一个元音。第三,辅音不能连续出现,一般只出现在音节首充当声母,或者出现在音节尾充当韵尾。第四,两种语言的元音是可以独立成音节的。第五,其音节结构最大的特点是一种二分性组合。“二分性”是指每一个音节都可以用一分为二的办法进行层层切分:一个音节可分为声调和音段(音素的组合)两部分;音段下又分声母和韵母;韵母下分韵头和韵(脚);最后,韵(脚)下分韵腹和韵尾。由此可见,这两种语言的音节是由声调驾驭声母和韵母的一个整体“音块”,这种“音块”具有很强的凝聚性,故其音节结构不是声母和韵母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声母和韵母间的协同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结合体。

与此同时,苗语和汉语在音节结构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首先,汉语中的ng只能作韵尾,在苗语中既可以作声母也可以作韵尾,如ngangs(鹅)、ngix(肉)。其次,汉语拼音是一种非线性组合。所谓“非线性”是指其声调与构成音节的元音和辅音不在同一层面上,“声调附加在声母韵母的上头,是超音段音位,跟声母、韵母是非线性组合。”(林焘,耿振生.2004.22)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非线性的主要表现。相比汉语的非线性组合关系,苗语属于线性组合的关系,也就是说苗语的声、韵、调三者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

最后,在汉语普通话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儿化音,这就使得原本音节之间界限非常清楚的汉语在音节之间也存在连续音变,这种连音“多是合音变化,往往是一个音节‘吞并另一个音节,使之实现单音节化。”(徐通锵.2001.69)苗语中不存在儿化这一现象。

参考文献:

〔1〕林焘,耿振生.音韵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2-23.

〔2〕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曹翠云.苗汉语比较[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13-14.

〔4〕潘元恩,李锦平.黔东苗语基础知识[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 王文江)endprint

(7)除ee、iee、iao外,其他六个韵母一般都能与喉音声母h相拼,如haod(号)、huaf(华)、hunb(婚)。

二、苗汉语音节结构的异同分析

苗汉语的音节构成从声韵母或者音素角度来看,存在不少相同之处。首先,两种语言都是声调语言,声调具有区别字词意义的重要作用。其次,元音占优势。不论两种语言的音节结构有多少种类型,元音都占据主导地位,每一个音节中至少有一个元音。第三,辅音不能连续出现,一般只出现在音节首充当声母,或者出现在音节尾充当韵尾。第四,两种语言的元音是可以独立成音节的。第五,其音节结构最大的特点是一种二分性组合。“二分性”是指每一个音节都可以用一分为二的办法进行层层切分:一个音节可分为声调和音段(音素的组合)两部分;音段下又分声母和韵母;韵母下分韵头和韵(脚);最后,韵(脚)下分韵腹和韵尾。由此可见,这两种语言的音节是由声调驾驭声母和韵母的一个整体“音块”,这种“音块”具有很强的凝聚性,故其音节结构不是声母和韵母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声母和韵母间的协同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结合体。

与此同时,苗语和汉语在音节结构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首先,汉语中的ng只能作韵尾,在苗语中既可以作声母也可以作韵尾,如ngangs(鹅)、ngix(肉)。其次,汉语拼音是一种非线性组合。所谓“非线性”是指其声调与构成音节的元音和辅音不在同一层面上,“声调附加在声母韵母的上头,是超音段音位,跟声母、韵母是非线性组合。”(林焘,耿振生.2004.22)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非线性的主要表现。相比汉语的非线性组合关系,苗语属于线性组合的关系,也就是说苗语的声、韵、调三者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

最后,在汉语普通话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儿化音,这就使得原本音节之间界限非常清楚的汉语在音节之间也存在连续音变,这种连音“多是合音变化,往往是一个音节‘吞并另一个音节,使之实现单音节化。”(徐通锵.2001.69)苗语中不存在儿化这一现象。

参考文献:

〔1〕林焘,耿振生.音韵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2-23.

〔2〕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曹翠云.苗汉语比较[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13-14.

〔4〕潘元恩,李锦平.黔东苗语基础知识[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

篇5:音节是什么

1、声韵两拼法——把韵母当作一个整体,拿来跟声母相拼。如:h-ào→(浩)。

2、声母两拼法——先找准声母发音部位,摆好发音的架势,然后一口气念出韵母,拼成音节。如:拼读bā(巴),先闭上双唇,憋住一口气,摆好发b音的姿势,然后一口念出a,成为音节。

3、三拼连读法——是把带介音的`音节分析成声、介、韵三个部件,拼音时连读成一个音节。如:q-i-áng→qiáng(强)。

4、声介合母和韵母连接法--是把声母和介音(介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拼音部件,再同随后的韵母相拼。如:gu-āng→guāng(光)。

音节要不要标声调:

1、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人们可以自然地察觉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普通话的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构成。所以,音节是应该加声调的。

篇6:汉语拼音音节练习

pīn yīn yīn jié

liàn xí

kuài lè 快

乐 hé

xiā 河

虾 dà

xiā 大

虾 dà

xiá 大

侠 xī xì 嬉

戏 xià

qí 下

棋 dǎ qì 打

气 xiā mǐ 虾

米 jiā

fǎ 加

法 qǐ

lì 起

立 shōu

huò 收

guó

jiā 国

hú xū 胡

须 fàng jià 放

假 jiā

lǐ 家

里 xià

hu 吓

qǐ 举

起 yī

qǐ 一

起 jī

jí 积

极 zì

jǐ 自

己 jú

z i 桔

子 wà

z i 袜

子 zǔ fù 祖

父 zǐ

sè 紫

qì 瓷

器 yǐ

z i 椅

子 bá

cì 拔

刺 zuò

xià 坐

下 cū xì 粗

细 jù

z i 句

子 shuǐ bēi 水

杯 bú

guò 不

加佳教育学习中心 拼音练习专用sī guā 丝

瓜 tǔ

sī 吐

丝 tuō dì 拖

地 cè

suǒ 厕

所 guò

qù 过

qì 俗

气 zǔ guó 祖

国 sè

zé 色

泽 cuō xǐ 搓

洗 cā

xǐ 擦

洗 zuǒ cè 左

侧 guā

zǐ 瓜

子 zuò

běn 作业

本 xǐ

fu 洗

服zuò

yī fu 做

服bù

qì 不

TEL:021-55583282

篇7:汉语拼音400音节表

汉语拼音400音节表

汉语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需要它, 帮助学习普通话,我们一起学好它。

篇8:音节是什么_汉语音节

一从专用维度考察汉语母语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表

汉语母语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校教育中的语文教育,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另一种是面向社会的各种语言文字运用的专门培训,书面语方面比如高级文秘、写作、书法等,口语方面比如普通话、口才训练等。语文课程在汉语母语教育中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关于专用音节表

音节表能清楚地显示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拼合规律,在普通话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关于普通话到底有多少音节,至今说法不一。由于汉语的音节、汉字、词汇三者之间的关系复杂,现代汉语教材、工具书等往往有各自的认识和处理方式,观点不同、语料不同、取舍原则不同都会导致不同的统计结果, 20世纪中期以来有代表性的论述就达10种之多(苏新春、林进展,2006)。

音节教学主要融合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汉语拼音教学之中。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掌握汉语拼音”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汉语拼音是第一学段(小学一、二年级)的重要教学内容。由于汉字不是表音文字,汉语拼音是作为识字和掌握普通话读音的工具来进行教学的,拼音教学的过程也不长,一般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前半段就完成了,很快就会转入借助汉语拼音识读汉字或拼写汉字的阶段(比如著名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列出了汉语拼音的声母表、韵母表和不带声调的整体认读音节表,不列音节表。这种情况与普通话音节数量说法多样的总体现状是一致的。在拼音教材中,我们发现有zí、sí这样的音节。张一清、林建平,2011)。《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的定位是“适用于对汉字教学无要求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活动,尤其适用于用汉语音节进行汉语口语和听说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等级划分》收录1110个音节,其分级的原则是音节的统计频度、在日常生活和口语会话中的常用度以及音节对汉字的覆盖率。也就是说,在考虑音节分级中,音节常用程度不能作为唯一的划分标准。在面向汉语母语人的汉语教育、教学中,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主要目标,在口头上体现为普通话,在书面上体现为规范汉字,侧重于以汉字为载体的书面语教学,因此,汉语母语人对音节的学习与对文字的学习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等级划分》的划分原则对汉语母语教育也是非常适用的。

以普通话学习为例。学习普通话,既要掌握正确的发音,还要知道哪些字该读哪个音。对成年应试人来说,读准一个音节是相对容易的,难的是把几千个常用汉字对应上正确的普通话读音。汉语的音节少、汉字多,少量的音节在大量的汉字中不是平均分布的。那些常用的音节正好对应常用的汉字的,就应该摆在优先学习的地位,帮助学习者加快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率。

在音节与汉字的关系中,最有特色的就是一个音节只对应一个汉字的一类,有的研究者把这部分音节称之为“独次音节”(苏新春、林进展,2006)。由于这些音节只记录一个汉字,没有同音字,也有人称之为“独字音节”(张普,1994)。“独次音节”着眼于音节频率,“独字音节”着眼于音节所负载的汉字量,本文从识字的角度采用“独字音节”的说法。由于这些音节和汉字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具有排他性,记忆起来就会少了很多干扰,符合省力原则,在教学中可以优先考虑。

四普通话教学应用独字音节举例

据苏新春、林进展(2006)的统计,“统计音节”总共10782个,不重复数为1298个,每个音节的平均载字量为8.31个。音节的最大载字量是92个,最小载字量为1个。相同载字量最多的音节是载字数为1的音节,即有197个音节每个音节只记载了1个汉字。而这197个音节也是无重复的音节,即1个音节只出现了1次、只载1个字,它占不重复音节总数的15.2%(苏新春、林进展,2006)。在张普所作的统计中,这个比例更高,达到24%(张普,1994)。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进行穷尽性考察,统计出《现汉》中的独字音节有239个⑥,使用汉字218个,其中14个汉字用了35个音节⑦,其余204个汉字各用了1个音节。

把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字⑧与《现汉》中的218个独字音节用字进行对比,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出现的独字音节用字有130个(按音序排列):

啊 肮 拗 白 北 别 瘪 参 藏 蹭 闯 宠 揣 蠢 粗 打 得 短 恶 放 粉 佛 尬 给 拐 棍 过 哈 痕 恨 哄 划 坏 缓 倔 卡 扛 口 困 捞 勒 冷 俩 咧 拎 咯 隆 卵 乱 抡 论 猫 闷 们 蒙 命 摸 抹 某 姆 哪 难 呢 能 娘 酿 捏 拧 牛 弄 暖 哦 拍 胖 跑 喷 捧 剖 切 且 瘸 嚷 绕 热 扔 肉 散 丧 色 森 傻 晒 裳 少 舍 收 熟 刷 耍 甩 涮 谁 水 说 死 俗 髓 套 体 偷 透 湍 腿 褪 娃 外 戌 徐 呀 远 咱 攒 凿 怎 这 爪 拽 转 着 走

有88个《现汉》中的独字音节没有出现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字中,如“甭、扽”等方言用字,“鞥、酩”等文言用字,还有一些读音、字形不稳定的语气词、叹词、助词用字等。普通话水平测试测查的是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测查范围以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要素为主,《现汉》虽然也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但除了普通话一般语汇,也收入一些常见的方言词语、旧词语、文言词语、专门术语等。二者的目的、原则不同,在独字音节上也表现出不同。

张普、苏新春都曾指出这些音节或汉字虽然“独”,但并不表示音节或汉字的使用度、通用度很低。把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130个独字音节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进行比较,这130个字在2500个常用字中出现的有106个,约占81.6%,不在其中的有24个(肮、拗、瘪、蹭、宠、揣、尬、倔、咧、拎、咯、抡、姆、拧、哦、瘸、涮、髓、湍、褪、戌、攒、凿、拽);如果与3500个常用字比较,在其中出现的有123个,出现比例提高到94.6%,不在其中的只有7个(尬、拎、咯、哦、湍、戌、拽)。⑨

进一步考察普通话水平测试中130个独字音节的分布情况,得到下面的数据:有88个字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词语表》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中是都出现的,有37个只在词语表中出现,其中在表一、表二中都出现的13个,只在表一中出现的7个,只在表二中出现的17个,有5个只在朗读作品中出现,即“啊、肮、尬、哦、呀”。应试人可以参考这些字的出现频率和分布情况安排学习进度。

从音节来看,这130个汉字涉及音节170个,其中有些是常见多音字的常见读音。在《汉语国际教育用分级音节表》中,这些音节的分布大致如下:一级音节80个,二级音节38个,三级音节27个,三级附录音节7个,未收录的有18个音节。也就是说,90%是《汉语国际教育用分级音节表》收录的现代汉语常用音节,其中将近50%是一级音节。未出现的18个音节中有6个音节虽然不在《汉语国际教育用分级音节表》中出现,但属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考查范围:ānɡ(肮)、biě(瘪)、niù(拗)、qué(瘸)、tuān(湍)、shɑnɡ(裳)。其余12个音节大部分是《汉语国际教育用分级音节表》不收、也不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考查范围之内的,比如lōnɡ(“隆”在拟声词“轰隆、黑咕隆咚”中的读音)、shǎi(“色”的口语音或在“色子”中的读音)。

独字音节虽然载字量最小,但是这些音节及其负载的汉字并不一定是罕用的,相反大多数都属于常用音节和常用汉字的范围,这就提高了它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先权。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课题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苏新春,林进展.普通话音节数及载字量的统计分析[J].中国语文.2006,(3).

[3]张普.现代汉语的独字音节[J].语言文字应用.1994,(2).

[4]张一清,林建平.香港地区汉语拼音教学与普通话音节频率统计[J].语言文字应用.2011,(5).

篇9:浅谈汉语拼音的音节教学

关键词:汉语拼音;音节教学;声调;拼读

一、声调教学

要想学生能准确、熟练地拼读或直呼音节,必须分清音节的声调,所以声调教学是“音节”的基础。在进行这个环节时,首先要讲清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里学生不好接受,只让他们了解一下就行,相继对应出现“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要求学生掌握,然后进行调值、调号的教学。调值要在具体音节中教学生领会,而调号要求学生必须分清、掌握。这里用“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帮助学生识记“字形”,也为领会调值做准备(在进行韵母教学时,每个字母都要求学生读准“四声”,相应的就领会了调值)。最后还要学生掌握标调规则,这里先让学生记住调号只标在单韵母的头上,再教标调歌,如“有ɑ不放过,没ɑ找o、e”等,用以分辨调号标示位置,这里只要求学生记住“儿歌”,在进行具体的音节标调中运用,逐步掌握标调规则。

二、拼读方法的教学

拼读方法教学是音节教学的关键,掌握不好拼读方法就用不好“拼音”。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首先运用“碰音法”进行教学。如:b—ɑ的拼读,教师首先示范,学生边看边听,让他们看到双唇相碰后再快速分开就发出了“八”的音,再边教边鼓励学生试着练习,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绝大多数很快就能“碰”出来,不会的也不强求他们掌握,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指导,让他们逐步掌握。学生掌握了“碰音法”,以后的拼读教学就轻松多了,凡是能用得上的,是哪部分相碰和学生讲清,无论两拼、三拼,他们都会很快地拼读出来。再有,运用“拼读儿歌”的方法教学生掌握拼读要领,学生会说儿歌后结合音节给他们讲儿歌的意思,他们也能很快地理解、掌握拼读方法。此外,还用找朋友、对卡片等游戏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激发他们学习拼读的兴趣,进而能做到准确、熟练地拼读或直呼音节。

三、特殊音节的教学

学生掌握了音节的拼读方法并不意味着拼读方法教学已经结束,还有特殊音节需要特别强调。

1.整体认读音节的教学

出示音节后让学生拼读,他们感觉到怎么也不能顺当地拼出音来,这时告诉他们这叫“整体认读音节”,讲明其重要性,要他們像记字母一样记住它。都学完之后,引导学生找整体认读音节的特点帮助他们掌握。

2.j、q、x和ü的拼读规则的教学

此部分是音节教学的难点,学生当时会了,在以后的拼读中还是会忘掉。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三个声母分别和u相拼,他们感觉到不能顺当地拼读后,再强调“j、q、x”不能和“u”相拼,和ü相拼时去掉两点还读ü。之后,教学生学习相应的儿歌帮助记忆,用找朋友、诵读儿歌比赛等方法帮助他们巩固运用,这样就不容易忘掉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力求让一年级小学生乐学、学会、会用。

篇10:一年级汉语拼音音节表

打好基础才能学好语文,下面是一年级必备的汉语拼音音序和音节表,希望大家会喜欢。

一年级的孩子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拼音,特别是下学期学到的查字典方法中的音序查字法,会涉及到音序和音节这两个概念,有些孩子在作业中容易混淆。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音序?什么是音节?

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就是以汉语拼音为顺序。它通常用于字典上的`字词排列。

它的顺序为:A,B,C,D,E,F,G,H,I,J,K,L,M,N,O,P,Q,R,S,T,U,W,X,Y,Z。其中少了V(因它v不能做音序,而且读不出来)。不过在音节中,韵母ü已经可以被V代替。

手写规范为:

篇11:《汉语拼音8》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汉语拼音8》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教学zhi、chi、shi、ri,一是要让学生知道整体认读音节和声母的发音相近,只是比声母读得响亮些、长些。二是要与zi、ci、si的发音进行比较,区别平舌音与翘舌音。三是要强调它们都是整体认读音节,应整体识记。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篇12:音节是什么_汉语音节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基于以上理念和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直观、生动事物的特点,本设计力求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技能,让学生在童话中漫游,在情境中体验,快乐中学习,切实提高拼音教学的实效。

教学目标

认识三拼音节,掌握其拼读要领,并能正确、熟练的拼读。教学重点

掌握三拼音音节的拼读方法。教具准备(自制教具)

1、小猴和刺猬

2、大树图片(树叶上写着音节)

3、龙虾图和牡丹花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在卡片上认读声母、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z—zh

c—ch

s—sh

2、出示音节复习,兩拼音音节的拼读方法。shŭ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三拼音节

过渡:上节课的内容大家掌握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们,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拼音王国里。

(1)讲故事,明含义。

有一天,韵母a生病了,它的好朋友声母zh准备到韵母a那里去看望。(板书zh、a)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声母zh发愁了,“这可怎么办呢?”这时,u跑过来,(板书:u)热心的说:“别着急,我来给你搭桥吧!”说着u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小桥,声母zh顺利地走过了这座小桥,拉着u的手激动的说:“谢谢你,韵母u.”u摆摆手说:“在这里我可不叫韵母,我是给你们搭桥的介母。”(板书:介母,让学生齐说两遍)声母zh、韵母a同时拉着介母u说:“介母u,你真爱帮助人,我们喜欢和你在一起.。”从此,声母zh、介母u、韵母a就成了好朋友,组成了音节zhua。(板书:zhua)(2)指名回答:音节zhua中,zh是什么?像这样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我们就叫它“三拼音节”。(板书:三拼音节)

(3)齐读两遍。2.拼读方法指导。

(1)过渡: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它是谁呀?(出示小猴子)

(2)小猴子看到这个音节想给大家读一读,可是想了一会儿还是不会,于是就去请教刺猬老师。(出示刺猬)刺猬老师说:“小猴子,你真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学生,我来教你。遇到三拼音节,先读声母zh再读介母u,最后读韵母a,要做到‘声轻介快韵母响’一口气完成。像这样,(刺猬老师范读三遍,由慢到快。)读时千万不能忘记读介母。”小猴子高兴地跳起来,“我会了,三拼音音节我会读了,我读给您听。”(小猴读两遍)刺猬老师连夸小猴子聪明。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4)开火车读。3.其它音节的练习。(1)、出示其他三拼音节。

g-u-o→guo

z-u-o→zuo

sh-u-a→shua

h-u-o→huo

j--i--a→jia(模仿刺猬老师的语气叙述)咱们班同学学的真快,真是太棒了,我再写几个三拼音音节,试试看你会读吗?

gua

qia

shuo

kua

zhuo(2)自由读以上音节,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谁来说说你会读哪一个?你是怎么读的?(3)指名读。

(4)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进行重点辅导。(5)请学生当小老师领大家读。(6)同桌互读。(7)开火车读。

三、课堂练习

1、看图读音节。(1)出示龙虾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出示:x-i-a →

xia 指名读。(2)出示:牡丹图 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出示:h-u-a →huā

d-u-o→duŏ 指名读。

④用“花朵”一词练习说话。

2、抄写音节。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好朋友。(出示猴子)他带着我们认识了三拼音音节,学会了拼读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你们记住了吗?同学们,你们今后要加强练习。下节课,我们再见!

附板书:

三拼音 Zh--u--a ↓

篇13:音节是什么_汉语音节

杨永卫(2004)对《新华新词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所收2200个新词语的统计结果是,多音节词语高达43.5%。作者指出,虽然这个比例“破坏”了双音节占绝对优势的汉语词的音节形式,但是多音词的增多并不会对双音词为主的汉语词语格局产生大的影响。就杨文而言,“多音词的增多、双音节占绝对优势已被打破”是统计结果,“不会对双音词为主的格局产生大的影响”似乎是墨守成规。

蒋可心(2006)除考察《新华新词语词典》外,还考察了《现代汉语新词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新词新语词典》(语文出版社,1993),前者(收1978~1990年新词语3710个)双音节词语占36.9%,多音节词语占62.74%;后者(收1949年到20世纪90年代新词语8400个)双音节词语占32.2%,多音节词语占67.3%。至于《新华新词语词典》(收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词语2200个),双音节词语占54.5%,多音节词语占42%。蒋文指出,该词典的双音节中包含了多音节的“简称词”89个(占双音节总数的7.4%)。另两部词典同样如此,如将其看作实际上的多音节词,那么多音节词的比例还会提高。由此蒋文指出,多音节词语不仅有继续增多的趋势,而且已经成为新词语中占主导地位的音节形式。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对“新词语”应如何界定;近年来“表人新词”多音节结构的增长趋势;新词词音结构多音节化的原因;词音结构多音节化趋势可能对汉语系统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新词”还是“新的词和短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化,随着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观念的涌现,反映新概念的语言符号也层出不穷。不但对这类新语符的关注和研究成为“新热点”,而且对这类语符的统称也同样成为“新问题”。

最初出现的统称是“新词(新义)”,如吕叔湘《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辞书研究》1984年第1期)、赵金铭《新词新义与社会情貌》(《语文研究》1985年第4期)。“新词”是新瓶装新酒(新词形+新义位);“新义”是旧瓶装新酒(旧词形+新义位)。凡旧瓶装了新酒,就是新上市的“新产品”。“旧词形+新义位”就是新词,只是没有重造新词形的“新词”。之所以一些学者在“新词”之外另提“新义”,是囿于传统词典学或词汇学的一词多义观点。根据词汇语义学理论,无论“新词”还是“新义”,既然产生了新义位,也就出现了新词。

接着出现的是“新词语/新语词”,如王铁琨《新词语的规范与社会、心理》(《语文建设》1988年第1期)、孟国《社会的发展与委婉新语词的产生》(《天津师大学报》1988年第3期),“语词”与“词语”倒文而同义。之所以采用含混的“词语/语词”指称这类语符,是因为有些多音节语符到底是“单词”还是“短语”难以确定,不如统称“词语/语词”保险。究其根源,作为语言单位的“词”是从西方引进的。汉语中的“词”与“非词”,理论上似乎界定清楚了,实际上认定时颇多踌躇。根据词汇语义学理论,多音节语符往往反映的是复杂概念或“复杂义位”,虽然内部结构类似短语,但是本质上是“词”。

同年出现的还有“新词汇/新语汇”,如李超《“体育热”与新词汇》(《中国语文天地》1988年第5期)、雷良启《新时期和新语汇:新词新语新义的社会语言学思考》(《语文学习》1988年第8期)。“语汇”与“词汇”异名而同实。一些学者不喜欢“词汇”这个术语,而采用了与“语音、语法”平行的术语“语汇”。浑而言之,“新词”可指一个,也可指一批;析而言之,“新词”侧重于个体,“新词汇”侧重于批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为流行的称呼是“新词新语”。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的,见于王铁琨《新词新语的规范问题》(《天津师大学报》1989年第2期)。此前,被香港认定为“大陆第一部新词语论著”的沈孟璎《新词·新语·新义》(1987),将“词·语·义”并举,还不是紧密化的术语“新词新语”。“新词新语”表面上凸现了二者的联袂,其实还是想避开“词”“语”理论上有别而实际上难分的困境。

与之平行,收录新词的词典名称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用“新词”,如韩敬体《汉语新词词典》(1996)、王均熙《当代汉语新词词典》(2003)、曲伟《当代汉语新词词典》(2004)。第二类用“新词语”,如林伦伦《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2000)、周洪波《新华新词语词典》(2003)、亢世勇《新词语大词典》(2003)。第三类用“新词新语”,如李行健《新词新语词典》(1989)、宋子然《汉语新词新语词典年编》(1997、2002、2004)、沈孟璎《新词新语词典》(2005)。而评价此类词典的论文,如杨小平《论10年来汉语新词新语词典编纂的成就与不足》(《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1期),题目中称之为“新词新语”,《提要》中却是“新词语”和“新词新语”混用:“新词语是社会发展的反映,……10年来,我国编纂出版的有关新词新语的汉语词典共10部”。

由此可见,对这类语符如何统称并不一致。既然“新词新语”反映的是“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观念”,因此也就是一个“新词语”(不知以上词典是否收录了这一词条,又如何解释的)。就字面含义而言,“新词新语”是种含混说法,似乎既包括新“词(单词)”,也包括新“语(短语)”。“新词新语”到底指称什么?可以通过其英译加以考察。如,论文标题《新时期汉语新词新语研究》(The Research into Chinese Neology in the New Period),其中Neology的含义是“新词、新义”(似乎不含“新短语”)。又如,论文标题《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其中的“新词新语”英译为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含义是“新词、新表达/新义”,词面义似乎也不包括“新短语”。再如,论文标题《论新词语研究》(On the Study of New Words),其中的“新词语”英译为new words。只有英译new words&phrases,才符合“新(词+语)”即“新词+新语”的词面义。如论文标题《现代新词语的文化透视》(Cultural Perspective of Modern New Words&Phrases),将“新词语”译为new words&phrases,不过此类译法罕见。

要考察词音结构的变化必须以新词为对象,有必要考量“新词新语”———到底指new words还是指new words&phrases。基于词音结构双音节化的传统心理感受,双音节的新语符通常默认为“新词”,多音节的新语符则有可能被怀疑是不是“新词”。至于四音节、五音节的语符,如果说是“词”,与通常语法书中所认为的“语法词”差别太大,因此有“新语”之谓。

表面看来,这些多音节词音结构的“新语”似乎是“词”与“词”的组合,但其内部要素组合具有定型化,打散了的这些内部要素则无从表达指称对象。换而言之,这种组成多音节语符中的“词”,已降格为“词素”。“以词(词素)构词(多音节词)”的现象早已有之,比如“大姑娘挽袖”(一种长豆)。与单、双音节的“简单词”不同,这些多音节的“复杂词”指称的多为复杂概念,反映的多为复杂现象,表达的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因此应当归入词,而非话语表达中临时组合而成的“短语”。

将“语”视为“词”,一向有之。关于汉语词汇的成员,通常认为除了“词”以外,还包括“熟语”,所谓词汇系统实际上是“简单词+复杂词”的系统。作为特殊词汇成员的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熟语,被归入词汇系统的理由是这些“短语或句子”虽然结构上复杂但具有定型性,使用上相当于“词”。参照表达的完整性和成句概率,谚语、歇后语是句子,归入词汇不伦不类。成语、惯用语是复杂词,除有单独成句功能(许多实词同样如此),更多情况是作句子成分,应归入词汇系统。

词与词的组合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复杂词(表达的是整体性概念,整体担任句子成分),一种是词组(内部构成单位分别担任句子成分)。虽然人们往往将这两种结果都称之为“短语”(或将前者称为“短语词”),其实前者属于词汇范围,后者才属于句法范围。根据概念原则,不但“干细胞”是词,而且“干细胞|移植”(见周洪波主编《新华新词语词典》)也可以归入词。不但“集成电路”是词(上位词),而且“大规模|集成电路、小规模|集成电路”也同样是词(下位词)。而有些称作“流行语”的,如“你好白呦、后果很严重、很黄很暴力”,实际上是“流行句”。汉语的“语”是多义形式,可指“词/词语”(word),也可指“短语”(phrase),还可指“语句”(sentence)、“话语”(discourse),因此只有新的“流行词”才是新词。

“新词、新词语、新词新语”这三个语符,就汉语理解而言,尽管可能存在差别,但是根据其英译却为new words。实际上是“同一概念·三种词形”,即:新词新语=新词语=新词。其中的“新词语”,可以等同于“新词”(词=词语),也可以等同于“新词+新语”(语=复杂词)。“词”“词语”都可译为word。只有个别情况才将“新词语”译为new words and phrases。换而言之,也可以认为有两个“新词新语”:1.新词新语=新词语=新词;2.新词新语=新词+新短语。根据上文所举题目的英译,绝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新词新语”实为“新词/新词语”(new words)。因此,本文采用“新词语=新词”这一术语,放弃“新词新语”这一含混说法。

二 表人新词的词音结构多音节化

作为开放性词类,名词的变化极其敏感。据邹嘉彦等(2006)对香港、上海、北京、台北、新加坡五地报纸所作的统计,新名词的增长和旧名词的消亡平均每年在60%比率以上。2003~2008年出现的新词中,“表人新词”的数量居于首位,因此选取表人新词来考察汉语词音结构的变化具有典型意义。

表人新词的提取过程是,第一步将《各地中文共时语料库·新词词库》(LIVAC)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1)中的表人新词进行交集以提取共现词。第二步将未交集的表人新词,通过网上检索,出现率100次以上的提取出来,参照相关新词语词典(2)的收录情况加以取舍。

共提取表人新词214个,现将其词音结构的统计数据分别采取五分统计法和三分统计法列表如下。

根据五分统计法,双音节的比率最高,三音节的比率略低于双音节,四音节的比率略低于三音节,五音节以上的比率较低,单音节的比率最低。然而,根据三分统计法,多音节(三、四、五音节)的比率63.9%,比双音节的比率35.1%高出28.8%。字母词是否算汉语词及其读音存在争议,故表人新词中的12个字母词暂未纳入,但总体上不影响统计结果。

以上情况表明,在2003~2008年的表人新词中,多音节词音结构占绝对优势。换而言之,当代汉语表人新词的词音结构已经趋于多音节化。依据当代汉语新词中表人新词数量居于首位可以推定:当代汉语新词的词音结构总体上同样趋于多音节化。表3数据支持这一推定。

张淑敏(1995)的研究结果,双音节与多音节之比为35.38∶64.62。刁晏斌(2006)的研究结果,双音节与多音节之比为39.6∶59.52。二者研究结果的综合比率为38∶62。

此外,据韩晨宇(2007)的比较,《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计56147个;1996年版,计61262个)中所收录的三音节词仅占8.2~10%,但在《新词新语词典》(1993年版,计8400个)和曲伟的《当代汉语新词词典》(2004年版,计15400个)中,三音节词比例达到21~22%。在多音节词音结构的新词中,无疑三音节词音结构最多且不断呈攀升态势。

三 新词词音结构多音节化的原因

语言的发展总是基于社会的发展,词音结构的多音节化源于新概念的复杂化。用传统双音节结构去表示不断增多的新概念,即使可能,也势必造成大量同音词的存在,导致语符区分度的降低,从而不能满足语言的表达和交际功能。

(一) 社会现象的复杂化导致表达的复杂化

《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言的变迁和发展》(1959:116)中曾论及,如果说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始于戊戌—辛亥时期,那么三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则始于“五四”以后。随着西方知识的输入和新思潮的兴起,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汉语词音结构的多音节化已经崭露头角。作为语言的细胞,词语承担着表达概念的任务。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日渐丰富,社会现象趋于复杂化,反映新事物的新概念层出不穷。为反映这些新概念,人们势必选用复杂的词音结构或“以词(降格为词素)组词”来满足需求。

在2003~2008年214个表人新词中,表某种文化现象盛行的某一特定群体的新词多达151个,占总量的71%。其中占绝对优势的是多音节词。从社会现象的复杂化以及反映这一现象的概念复杂化来分析,如:“时尚”“先生”分别是简单概念,“追求时尚的男人”是复杂概念,由此造出复杂词“时尚先生”;“博士”是简单概念,“即将取得博士学位”是复杂概念,由此造出复杂词“准|博士”;“结婚”是简单概念,“不结婚”是较复杂概念,“不结婚的群体”是更复杂概念,由此造出复杂词“不婚|族”。

在两岸三地互动以及国际化背景下,一方面,与港台的交流导致大量复杂词涌进大陆的当代汉语词汇中。如:

快闪|族大嫂|团洲际|小姐

资料表明,由港台传入大陆内地的新词呈逐年递增趋势。

一方面,国际交流导致一批新借词进入大陆的当代汉语词汇中。显得扎眼的,是一批直接借入的缩略式字母词。如:

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美籍华人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技术总监

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智识总监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信息总监

沈孟璎(2003)提出,汉语中使用的“字母词”属汉语词,但读音应依据国际通行标准即英语读音标准。尽管照此去读“字母词”也许对商贸、科技、文化等交流可能有利,但是“英语字母本读”的音节确定和“英语字母汉读”的音节确定却存在差别。如,英语字母S[es]的读音在英语中是一个音节,因其音素组合规则允许辅音[-s]后接于元音[e];但是依据汉语音素的组合规则,辅音[s-]不可后接于元音[e],由此英语字母S的汉读只能确定为[e-s]两个音节。

这些进入汉语词汇的字母词无疑是多音节词。但到底是几个音节并非依据字母的个数,而要依据汉语中的实际读音。如,ABC[e-bi-si]、CKO[si-kei-ou]、CTO[si-ti-ou]、CIO[si-aiou]是三音节的,而ISP[ai-e-s-pi]是四音节的,CXO[si-e-ke-si-ou]则是五音节的。其中的“si”不是普通话音节(汉语方言有此音节)。

此外,还有一些“字母—汉字合璧词”,如:

QQ|族:常上腾讯QQ的一类人。

Q|哥:常上QQ的男孩。借QQ的图标企鹅转指胖男孩。

Q|妹(魅):常上QQ的女孩。借QQ的图标企鹅转指胖女孩。

PARTY|动物:热衷于聚会的一类人。

“Q[ki-ou]哥、Q妹”是三音节结构,其中的“ki”是非普通话音节(汉语方言有此音节)。“PARTY[pa-te]动物”则是四音节结构。

(二) 双音节词构词素材必然推动多音节化

就造词过程而言,凭借已有词语材料通过组合法以构造新词最为自然。一般说来,越新出现的词语词音结构会越长。现代汉语词汇是双音节占优势,再以此为基础构造新词,向多音节词音结构嬗变实属必然。在表人新词中2+2模式最为多见,可以参证。如:

~~读者:独占+读者重叠+读者

~~夫妻:半糖+夫妻橱窗+夫妻

以上是以后2为联想中心的前2+后2模式,下面是以前2为联想中心的后2+前2模式,如:

草根~~:草根+难民草根+偶像

学术~~:学术+超女学术+超男

此外,还有以前2为联想中心的前2+后3~4模式,如:

国际~~:国际+自由人国际+高考移民

“国际+高考移民”中的“高考移民”,也是一个2+2模式的新词(以后2为联想中心的前2+后2模式)。

(三) 新词构造的类缀化必然导致多音节化

在2003~2008年表人新词中,三音节词61个(占30%),其上升趋势与更多的“类词缀”参与构词直接相关。长期以来,汉语构词以词根+词根的复合法为主,词根+词缀的派生法相对少用。汉语中的常见词缀如“老~、阿~、~子、~头”,这类构词位置固定、意义虚化、读音弱化的“词缀”,汉语中不多。近十几年来,伴随着新词语的涌现,许多词根语素都出现了“词缀化倾向”。(沈孟璎,1986)这种具有词缀化倾向或处于“半虚化”状态的语素,通常称之为“类词缀”,其特征为构词位置基本固定、意义类化、读音不变。

“类词缀”这一术语的含义是“类似词缀”或“准词缀”,其实完全可以理解为“反映类别特征的词缀”,而无须纠结于词缀的语义“虚实”。“词缀”这一术语来自西方语言学,汉语学界通常坚持“意义已经虚化”,其实西语中的一些词缀意义也较实,如英语的前缀un-、后缀-er|-or。汉语中存在两类词缀:一类是半虚化的旧词缀,一类是实义性的新词缀。其实一些旧词缀也并非已虚化,如词缀“老~”包括三个同形词缀。(1)“老1”,本义“老人”,因“老人”为尊故引申为“尊敬的”(老师、老大);因“老人”活的时间久则引申为“稔熟”(老兄、老乡)。(2)“老2”,是台语词“鼠”的汉字记音,“老鼠”是汉台混合词。(3)“老3”,为远古南方语动物类别词缀的汉字记音(老虎、老鹰、老鸦)。

在2003~2008年表人新词中,参与构词的旧词缀仅有“~儿”。作为旧词缀中能产性最高的,“~儿”所参与构成的只有“伴儿、车虫儿、车托儿”三个新词。与之不同,表人新词中活跃着一批“新词缀”,它们构词能力极强,与“已有词”合成出大量多音节词,由此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标记“词群”。以“~~族”为例:

本本族奔奔族帮帮族哈哈族抠抠族毕婚族懒婚族不婚族不夜族

拒电族校漂族蹭课族赖校族弃档族晒黑族晒卡族代排族淘券族

炒鸟族转存族背包族啃椅族拇指族考碗族吊瓶族难民族肥臀族

窝居族走班族试客族快闪族草莓族飞鱼族爱邦族库索族

还有一些新词,是在已有类词缀参与构词的基础上,再次通过附加类词缀的方式构成的新词。如:

试客→试客|族超女→学术|超女

毋庸置疑,凭借仿拟或类推批量生产的大量三音节新词,促使“双音节+类词缀”构词法在当代汉语构词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

(四) 多音节化的词音节语感和心理认可度

近古以来,随着汉语和北族语言的交融(所谓中原汉语的“阿尔泰化”),汉语中出现了一批批的三音节词。因此,汉语社群对三音节或多音节词音结构并不陌生,说汉语的人对之具有熟悉的词音节语感和稳定的心理认可度。

陶原珂(2003)基于从单音节词为主发展到双音节词为主,以至多音节词大量出现的这一汉语词汇发展大势,研究了汉语中的“延长式三音节词”(由一个双音节词+一个可或不可独立的单音节语素),包括后增语素成词、前加语素成词。由此表明:这种复合结构的表义形式反映了三音节词大量产生的必要性。在此发展大势下形成的“词音节语感”也驱动着词形式的延长,因而出现了不少同义延长现象,即通过延长音节而构成的三音节词与原双音节词有着同义或近义关系。比如,增加词缀的同义延长式,如“耍滑|头、到头|来、要不|然、暗地|里”,其中的“~头、~来、~然、~里”只是为调节词汇语感而附加上去的语音形式。又,增加叠音的同义延长式,如“乌黑|黑、轰隆|隆”,所增的叠音成分都是起调节强度的作用。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3)所收词目,延长式三音节词与原词不同义的占9/10强;与原词同义或近义的占1/10弱。单从语义上难以说明它们出现和存在的必要性,可见,汉语词汇从双音节构词发展到三音节构词可能有一种音节语感“内驱力”。

尽管在当代汉语新词中,除“车虫儿、车托儿”,目前还没发现一批新的同义延长式三音节词例,但是词音节语感和心理认可度,无疑是多音节词大量出现并被接受的基础。

四 词音结构多音节化对汉语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当代汉语新词中,尽管双音节结构优势在衰退,但受制于传统偶数音节的节律性,仍存在一部分双音节结构的新词。在表人新词(2003-2008)中,套用双音节结构模式的“仿拟词”占有相当比例。如:

空姐→空哥白领→银领片警→片医

“空姐、白领、片警”出现在前,通过仿拟而产生了“空哥、银领、片医”。仿拟式新词与类词缀参与构词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单音节词根+单音节类词缀”就组成了一批双音节新词。如:

黑奴→白奴车奴房奴血奴

黑客→红客灰客蓝客淘客

在传统偶数音节节律和经济原则支配下,一些新造的,甚至已经流行的多音节词也可能缩略为双音节结构。如:

超级女声→超女职业粉丝→职粉世界小姐→世姐奥运礼仪小姐→奥姐

另外,新词中的双音节结构仍占一定比重,还与原双音节“旧词”的“新用”有关。如:

同志:原指志同道合者,引申为社团内成员互称,泛化为一般通称,现指同性恋。

壮族:原为民族名称,现借此词形指身体肥壮的人。

蒋可心(2006)提出,多音节词语逐渐增多的这种根本性变化,表明“当代汉语词汇开始进入多音化时期”。其实,新词中多音节结构占优势的变化,仅表明“当代汉语新词的词音结构呈多音节化”,并不能证明“当代汉语词汇”开始进入多音化时期,因为当代汉语词汇中的大量老词语或基本词汇仍然是单音节与双音节。尽管将来在汉语词汇中占优势的有可能是多音节,但就当代汉语词汇的整体状况而言,双音节仍然占据绝对优势。

在阐述新词语对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深远影响时,蒋可心(2006)强调:

一般来说,语言系统内各要素的变化是语言系统演变的根本原因,而社会发展对语言变化的影响是第二位的原因(今按:这种结构主义的看法本来就违背语言的社会性),但是从当代汉语词语长度的变化来看,似乎社会发展以及由于社会发展对语言提出的要求是促使新词语中多音节形式增多的主要原因。(今按:语言发展的根本动力不在语言系统内部,而在于社会的演化和语主的变迁,参见李葆嘉,2003)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事物、新概念不仅层出不穷,而且日益精深复杂。尤其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新出现的事物、概念更具有信息含量大、专业化程度高、意义更加丰富的特点,这就要求新词语在记录反映这些新事物、新概念时,做到明确完整。而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增加词语的长度恐怕是唯一的选择。

以上这些论述揭示的是产生原因,而非新词语对汉语词汇系统产生的深远影响。此外,作者提及,新词语中多音节词语占优势的变化,不但对汉民族语言心理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将对汉语研究的很多领域,如语音学、韵律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产生相应影响。这些仍然不是新词语对汉语词汇系统产生的深远影响。

汉语史研究认为,汉语的词音结构表现为从上古的单音节为主向中古以后的双音节为主的演化趋势,蒙元时期甚至出现过多音节结构的猛增现象。根据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华夏汉语经历过黏着型→不完全屈折型→孤立型的演变,其词音结构演变轨迹表现为CVCVC→CCVC→CVCT→CV(C)T·CV(C)T(3)这样的变化。(李葆嘉,2003)依据当代汉语新词多音节结构占优势的现状,未来有可能出现向CV(C)T·CV(C)t·CV(C)t与CV(C)t·CV(C)t·CV(C)t·CV(C)t演化的走向,这种趋势值得关注。

词音结构的多音节化趋势对汉语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第一,对未来汉语词汇系统发生的影响:一方面,双音节词音结构不再占有显著位置,特别是在文化词汇(科技词汇)范围内;另一方面,促使汉语词汇的语义表达更加丰富和精确,一些汉语词汇语义子场,将表现为上位词为简单词,下位词为复杂词。第二,对未来汉语语音系统可能发生的影响:以多音节词音结构的词语造句,势必引发话语交际中的语流音变模式的变化。首先可能导致某些音节位置上的声调出现异化、弱化乃至脱落,也可能导致某些音节位置上的元音或辅音发生异化、弱化乃至脱落,最终可能引起汉语语音系统的改变。第三,对未来汉语句长及其结构可能发生的影响:多音节词音结构势必表现为句子成分的长度增加,从而促使句子的整个长度加长。句子成分和句子长度的增长,可能促使句法结构的平衡方式有所调整,也可能触发一些功能词的用法产生变化。句子成分短,功能词可以省略,而句子成分长,功能词则必须出现。第四,对未来汉语语言结构类型发生的影响:词音结构是划分语言类型的一个视角,比如单音节语、多音节语。当多音节词音结构在常用词汇系统中达到一定比例时,未来汉语的结构类型可能嬗变为多音节语。

综上所述:复杂词表达复杂概念,复杂概念来自复杂事物,复杂事物来自复杂社会,复杂社会的形成基于社会演变。复杂概念导致多音节结构复杂词的出现。对多音节词音结构,汉语社群具有熟悉的词音节语感和稳定的心理认可度。当代汉语新词的词音结构多音节优势,可能预示着汉语词音结构的多音节化趋势,而汉语词音结构的多音节化趋势可能对未来汉语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摘要:本文基于“表人新词”(2003~2008)的词音结构考察,揭示当代汉语新词的词音结构多音节化优势。其原因在于:社会现象的复杂化导致概念及其语符的复杂化;以双音节词为构词素材和一批类词缀参与构词推动了新词的多音节化;对多音节词音结构,汉语社群具有熟悉的词音节语感和稳定的心理认可度。这一词音结构的多音节优势,可能预示着汉语词音结构的多音节化趋势,而词音结构的多音节化趋势可能对未来汉语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篇14:音节是什么_汉语音节

[关键词]汉语词汇;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军事词汇;平衡;语言系统;音节

[中图分类号]H31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5)03-0038-07

作为复杂而科学的系统,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平衡;词汇作为其重要的子系统,在语言系统的平衡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研究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仅音节构成问题就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得出了重要结论:上古时期汉语的词汇系统以单音节为主,而在汉唐以后双音节大量产生并取代了单音节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优势地位,并且直到今天,汉语双音节也保持着这种优势化的发展趋势。正如李如龙所说:“单音词不单是早先形成的、表示生活中最重要概念的基本词,而且是构成双音词的原料,于是汉语的词汇系统便构筑了以单音词为核心、以双音词为基础的基本系统,这个基本系统至今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目前,绝大多数的汉语研究者对以上观点持肯定态度。但这里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既然汉语的词汇系统是不断自我更新和总体上保持平衡,那么双音词从汉唐至今长期的优势化发展,是否会引起汉语词汇系统的不平衡?

第二,汉语词汇系统音节构成问题的研究其语料主要来源于普通词语,而对快速发展的“术语”有所忽略,这是否会对汉语音节构成的研究造成误导并由此得出失之偏颇的结论?

第三,目前汉语研究主要集中在古代、近代和现代这三个历史时期,而对于近现代交替的特殊时期却有所忽视,这是否会影响汉语词汇系统音节构成发展规律构拟的科学性?

早在20世纪20年代,王力在谈到汉语史的分期问题时就说:“必须指出,我们之所以承认五·四时代是汉语发展的关键,那只是因为汉语的语法和词汇从这个时候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句话充分说明近现代交替时期是中国语言发生本质性转变和现代汉语研究不可逾越的重要时期。基于以上三点疑问,本文以军事词汇研究为例,以近现代之交系列“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为语料来源,从共时与历时两个维度对近现代汉语军事词汇的音节构成进行量化比较和分析,从而补充和完善汉语词汇系统音节构成发展规律的构拟,并进一步探索汉语词汇系统的平衡性问题。

一、“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的编撰情况

(一)“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的编撰背景及原因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在其法西斯政治、军事的影响下,出兵朝鲜半岛,并以此为跳板对中国进行军事打击,开始了罪恶的侵华战争。为策应战争的需要,日本中国语学界于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期近80年间编撰了大量应用于军事侵略目的的“军用汉语”教科书。“从早期的《军用日清会话》(1895年)、《军人用台湾语》(1897年)到《支那语军用会话》(1940年)、《军人必携实用支那语会话》(1942年)、《军用支那语大全》(1943年)等,大约出版了33种之多;其中充斥了审讯、盘问、军用布告、军事演讲等实用化军用言语。”日本著名学者六角恒广将这些教科书编辑成册,收录在《中国语教本类集成》(共十集)中。

(二)“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作为语料来源的依据

在中国近现代之交产生的众多历史文献中,之所以选择“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作为本文的语料依据,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系列“教科书”的编撰时间从1867年(明治初年)至1945年(昭和20年),这一时段正是中国近现代汉语的交替时期,且其记录的大量汉语军事词汇在当时汉语军事用语记录不完备、研究不充分的历史条件下,“教科书”无疑为今天的汉语军事词汇研究提供了原始、宝贵的语言材料。

2.“教科书”与当时汉语《军语》记录本相比较,前者记载展现的军事会话、军事实用文体例文(如军事演讲、军事布告)连贯、动态、鲜活地反映出近现代汉语军事词汇的使用情况,为今天研究汉语军事词汇的发展规律提供了更为具体、逼真的语言材料;而后者,只是对中国近现代交替时期军事词语的部分收录和静态解释,既不能覆盖当时汉语军事词汇的整体面貌,也不能动态地反映出这一特殊时期军事词汇的交际使用情况。

上一篇:让生命燃烧,而不是冒烟下一篇:“跳蚤市场”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