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音节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2024-04-17

双音节合成词的构成方式(通用3篇)

篇1:双音节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双音节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1列组合而成。、并列式: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语素并

(1)语言、道路、朋友、劳动、勇敢、声音、群众、帮助、停止、裁判、选择、优良、恶劣词根意义并列,可以互相说明

(2)骨肉、眉目、尺寸、风浪、笔墨、口舌、方圆、始终、反正、矛盾 词根结合生出新意(3)国家、质量、窗户、人物、忘记、干净偏义复合词(词义偏指其中一个语素)

2前一个语素起修饰后一个语素的作用。、偏正式:组合成词的两个语素中,后一个语素是主体,(前偏后正)

火车、铁路、布鞋、电线、汽车、新闻、植物、足球、农业、海军、微笑、热爱、雪白、笔直、崭新 3中,前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表示动作行为支、支配式(又叫述宾式,动宾式):组合成词的两个语素配的对象。干事、管家、司机、披肩、化石、提纲、出席、留神、站岗、吃力、积木、夺目

4充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补充式:前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补

提高、缩小、扩大、延长、推广、发动、摧毁、说明、降低、推翻、戳穿、征服、减少、说服、看透、纠正、打倒、充满、立正、改进

5述的内容。、陈述式:前一个语素是陈述的对象,后一个语素是陈(主谓式)地震、祖传、民办、月亮、日蚀、霜降、耳鸣、眼红、事变

6的语素组成的。、名量式:由一个表示实体事物的语素和一个表示物量(这种词一般都是表示某一类事物的)车辆、纸张、枪支、书本、船只、人口、布匹、花朵、事件、房间 7义(词根)、附加式:组合成词的两个语素中,有一个表示实在意;另一个不表示实在意义(词缀)只作为辅助成分,附加在表示实在意义的语素的前头或后头。(1)词缀+词根 老虎、老乡;第一、第五;小王、小李;阿妹、阿嫂

(2)词根+词缀。刀子、瓶子;花儿、鸟儿;作者、记者;石头、念头、看头;党性、弹性、词根+叠音词缀(三个音节)红彤彤、红通通、绿油油、水汪汪、干巴 8星星、宝宝、娃娃、哥哥、爷爷、暗暗、往往、纷纷、茫、重叠式:由一个单音节语素重叠而构成的。茫、草草十二.解释下列各词的句中义和今义,并说明古今的意义 发生了什么变化:

1.菜

植物类的菜;各种菜肴。扩大。2.匠

木匠。各种有技术的工人。扩大。

3.响回声。声响扩大。

4.采

指采摘植物的果实等有用的部分。指采取。扩大。5.宫

居住的房屋。帝王住的宫殿。缩小。

6.禽走兽总名。主要指飞禽。缩小。7.寡

指无妻无夫的人。只是指失去丈夫的女性。缩小。8.汤热水。指汁水特别多的一种副食品。转移。

9.史古代的一种文职人员。主要指历史。转移。10.孩

婴儿笑。指幼童。转移。11.乐府指汉代采诗的一种音乐机关。指一种诗体。转移。

12.涕眼泪。鼻涕。转移。13.诬

指说话夸大失实。欺骗。词义加重。14.谤议论批评过失。毁谤。词义加重。

15.购重金收买。指一般的买。词义减轻。16.爪牙

指得力的武臣、卫士。指帮凶一类的人。情感色彩不同。17.妖年轻漂亮。妖邪不正。情感色彩不同。

18.媚亲爱、喜爱。有取悦于人。情感色彩不同。19.祥

预兆。指吉兆。情感色彩不同。20.瑞征验。主要指吉兆。情感色彩不同。

21.深刻严刻,不宽缓。不肤浅。情感色彩不同。

一、单、双音词试题

重言词:也叫“重言形况词”,又叫“叠音词”,是重叠两个音节构成的词。连绵词:也叫“联绵词”、“联绵字”,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合成双音词: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可以分成偏正式联合式和附加式。

单纯双音词 :萧萧夭夭离离(重言词)仓促参差踟躇(双声连绵词)芣苡荒唐仓庚(叠韵连绵词)合成双音词: 县长天下足下寡人(偏正式)爪牙朋友缓急婚姻(联合式)有忡莞尔喟然(附加式)

二、说明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演变的情况。古义:所谓古义,就是就其与今义不同这一点上说的,不管是上古、中古还是近古产生的意义,都统称为古义。今义:所谓今义,主要是指词的现代意义,也包括从近古、中古甚至上古传承下来的意义(如果这种意义发展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变化的话)。

1、走

2、塘

3、涕

45、菜、丈夫

6、百姓

7、感激

1、走:古义为“跑”,成语“走马观花”的“走”

8、锻炼 就是跑的意思。今义指的是步行。词义发生转移。

2、塘:古义为“堤坝”,“堤防”的意思,如“池

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塘”就是“堤防”的意思。今义指水塘。词义转移了。

3、涕:上古指眼泪,如《诗经·陈风·泽陂》“涕泗滂沱”。后来词义转移为指鼻涕,一直沿用至今。词义发生转移。

4、菜:古义仅仅指蔬菜,《说文》:“菜,草之可食者”。今义则包括鸡鱼肉蛋等荤菜,词义范围扩大了。

5、丈夫:古代是成年男子的通称,《国语·越语上》:“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现代“丈夫”仅指已婚妇女的配偶。词义范围扩大了。

6、百姓:古义指的是百官,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上层

人物。今义指平民,词义范围扩大了。

7、感激:古义是感动奋激的意思,感情色彩很重,今义是指因为别人的帮助或好意而产生好感或感谢之意,词义的感情色彩变轻了。

8、锻炼:古代锻炼除了有“冶金”的意思之外,还有玩弄法律,陷害他人的意思,是个贬义词,今义则是褒义词,是指通过体育运动来强健体魄,或通过生产劳动来提高思想觉悟。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词义,并说明使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1.节其流,开其源。(《荀子·富国》)使用的是引申义“节约”.。节的本义是“竹节”,引申出“节约”的意义。2.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三国志·蜀志·张裔传》)表敬词,使用的是引申义。由本义“价格高”引申为“表.敬词”。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使用的是本义“心怀不满,埋怨,抱怨”。. 4彼有遗秉,此有滞穗。的是其本义“禾束”。.(《诗经·小雅·大田》)使用 5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八年》)使用的是引申义。由本义“树上的果子”引申虚.得晋国。(《左传·僖公二十化为副词,表“终于,最终”的意思。6臣民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用的是假借义。“其”本义为“簸箕”,假借.为指示代词,“那,那么”。7使之虽病也,任之虽重也。的是本义“负担”。.(《礼记·檀弓下》)使用 8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使用的是假借义,.“然”本义为“燃烧”,假借为形容词词尾。

四、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

1、击、攴(pu)

2、观、察、看、望

3、适、往

4、睿、哲

5、诛、弑 1“击”、“”这两个词都有敲打之义,但“攴”的词义范围小于“击”。“击”还引申出“攻击”,“刺杀”之义,这都是“攴”所没有的。2“观”、“察”、“看”、“望”这四个词都有“看”义,但看的方式不同。“观”是有目的地细看。“察”是翻来覆去地细细审看,力图看出究竟。“看”的本义是用手加额遮目而望。“望”指向高处、远处看。3“适”、“往”都有“到”、“去”的意思,但“适”一般用作及物动词,后面带宾语。“往”则用作不及物动词。两者主要的不同在于语法功能不同。4“睿”、“哲”,都有知识丰富而聪明的意思,但在语义轻重程度上有差别。“睿”在聪明的程度上要高于“哲”,凡事看得深远,了解一切、洞察一切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睿”。5“诛”、“弑”都表示使某一对象失去生命,“诛”表示杀死有罪的人,含杀死“罪有应得”的人的意思,是褒义词。“弑”用于下(臣、子)杀上(君、父),含有犯上作乱的意思,属于贬义词。两个词的主要区别在于褒贬的感情色彩不同。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词义的扩大指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如:、扩大菜:古代指植物性的蔬菜。《说文》:“菜,艸之可食者。”现代汉语“菜”既指能做副食品的 植物、蔬菜,也指经过烹调供下饭下酒的蔬菜,蛋、鱼、肉。雄:《说文》:“雄,鸟父也。”指鸟的雄性。现代汉语“雄”指生物中能产生精细胞的。匠:《说文》:“匠,木工也。从匚,从斤。斤,所以作器也。”指木匠。按:匚,fāng。现 代汉语“匠”指各种有技术的工人。睡:《说文》:“睡,坐寐也。”指坐着打瞌睡。现代汉语“睡”,可以是打瞌睡,也可以是卧 床睡。洗:《说文》:“洗,洒足也。”指洗脚。现代汉语“洗”指用水或汽油、煤油等去掉物体上面的脏东西。彊:《说文》:“彊,弓有力也。”现代汉语“彊”指力量大。注意:彊,强之别。注意:“脸”,古代汉语指脸颊,现代汉语指脸部。不是词义的扩大。词义扩大是词义由一个 小类上升为所属的一个大类,而脸颊和脸部不是小类和大类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缩小是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缩小宫:《说文》:“宫,室也。”秦以前,不论居住者身份贵贱,居住的房屋都可以称宫。现代 汉语,“宫”一般指身份尊贵的特殊人群所居住的房屋:宫殿;龙宫;雍和宫。也指人民活动或 娱乐用的房屋的名称。瓦:《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象形。”指陶器。现代汉语“瓦”指铺房顶用的建筑 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妃:《说文》:“妃,匹也。”配偶,主要指女性配偶。现代汉语中“妃”专指皇帝的妾以及 太子、王、侯的妻。诏:《说文》:“诏,告也。从言,从召,召亦声。”告诉。现代汉语“诏”指上告下。肥:《说文》:“肥,多肉也。”指人畜肥。现代汉语指畜肥。3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转移汤,《说文》:“汤,热水也。”,现代指以汁水为主的一种副食品,如鸡蛋汤、菜汤之类。史,《说文》:“记事者也。”是古代一种文职人员,后来专指记事的人。现代汉语“史”主 要指历史。狱,古代汉语指诉讼。现代汉语指监狱。兵,古代汉语指兵器,现代汉语指士兵。

(二)词义轻重的变化1诛,、由轻到重《说文》:“诛,讨也。”指责备、谴责。后引申为惩罚。现代汉语指杀戮。诬,《说文》:“诬,加也。”(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五引文作“加言也。”)指说话夸大其实。后引申为欺骗。现代汉语指捏造事实冤枉人。2购,、由重到轻《说文·贝部》:“购,以财有所求也。”段玉裁注:“县重价以求得其物也。”现代汉语 指一般的买。取,《说文》:“取,捕取也。从又,从耳。”指(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引申指 用强力取得,据为己有。现代汉语指一般的获得。

(三)词义色彩的变化1爪牙,古义为“得力助手”、由褒到贬,例如:“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国语·越语》),今义为“替凶恶的人跑腿的人”。2深刻:严峻苛刻。、由贬到褒《史记·酷吏列传》:“是时赵禹、张汤以深刻为九卿矣。”现代汉语“深刻” 一般指深厚;深切透彻。3君子、由中性到褒义4小醜,本来指地位低下或政治上很不重要的人物,后来指、由中性到贬义小人。卑鄙

篇2:双音节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一、名量式合成词的结构归属问题

首先,讨论最多的,也是分歧最大的问题,就是关于名量式合成词的结构归属问题。辛永芬的《名量结构的合成词》,张玲娟的《现代汉语名量式合成词研究综述》,岳静、靳宇哲的《名量式复合词的构词特点及判断标准》,孟群的《略论“房间、书本、人口”等构词类型的分类》,李丽云的《汉语名量式合成词的结构及其界定标准》,吕军伟的《泛时视角下的汉语名量结构诸问题分析》等文章中均有涉及,但都仅限于对前人归类的概述,做出简要的分析,并未明确给出自己的观点。大致分为以下五种观点。第一,补充说,认为后一个量语素是用来补充说明前一个名语素的。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胡裕树、黄伯荣、廖序东、张斌、葛本仪等。第二,偏正说,认为这是一种中心词在后的特殊的偏正结构。持这种观点的有赵元任、朱德熙、周荐、陆志韦等。第三,附加说,认为这是一种在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的特殊的构词法。持这种说法的学者有任学良、马庆株等。第四,并列说。李宗江是这种说法的力挺者,他认为这种名量式的构词和两个同义语素相构成的复合词的构词类型一样。第五,另立他类说。本文主张直接另立门户,名量式。这样不但可以对现行的名量式合成词做一数量上的统计,而且便于日后对这种构词方式在语法、语义、语用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二、名量式合成词的界定标准

关于名量式合成词的界定标准问题,研究论文也不在少数,但并未达成统一的标准。马贝加在《“名·量”补充式的范围》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两条标准。其一,词的整体意义与前一语素的意义基本相同,差别只在于集合概念和个体概念;其二,转换成“一·量·名”语序之后,原词与转换词之间有确定无疑的“类·分子”的关系。李丽云所写《汉语名量式合成词的结构及其界定标准》一文,在概述了前人界定标准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四点意见。第一,第二个构词成分必须是量词性的,语义上还没有衍生出名物义。第二,两个构成成分逆序之后,前加数词可以构成数量名结构。第三,从语义上看,整个名量式合成词表示的是名词性语素所指事物的总称,具有集合义。第四,从句法功能上看,名量式合成词不受数量短语的修饰。徐扬在《小议“名量”词的范围》一文中,虽未对名量式合成词的界定标准分条论述,但其针对如今名量词界定标准模糊的现象,通过将“名量式”与“名名式”做对比,提出了要同时从词义和语素义入手,对一些曾经被视为是“名量式”的合成词做了分析。此外,张玲娟的《现代汉语名量式合成词研究综述》,岳静、靳宇哲的《名量式复合词的构词特点及判断标准》,湘潭大学江海珍2011年硕士毕业论文《汉语名量构式研究》,吕军伟的《泛时视角下的汉语名量结构诸问题分析》等文中,也都对名量式合成词的范围做了论述,但基本都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在此不做赘述。

三、名量式合成词的特点

名量式合成词的特点,则是学界讨论较少的问题,也未曾有人详细系统地分析过名量式合成词在语法、语义、语用等多个方面的特点。辛永芬在《名量结构的合成词》一文中,提出了名量式合成词的三大特点。首先,名量结构合成词的出现与发展跟现代汉语词汇的双音化倾向不无关系。但并未给出详细论述,只是简单举出一例,解释则是为了读起来更自然上口。其次,名量结构合成词在语义上带有明显的修辞色彩。最后,名量结构的合成词具有相对的封闭性特征。南京大学王文婷在《名量结构合成词的特点及产生》中,阐述出名量式合成词的两大特点。第一,后一个量语素具有概括意义作用。比如“纸张”,指的是纸的总称,而非单张纸,因此这是一种概括义。第二,量语素在语义上带有明显的修辞色彩。在这一点上,与辛永芬所提出的“名量结构合成词在语义上带有明显的修辞色彩”意思基本相同。她认为后一个量语素,在有些名量式合成词中,能够将前一个名语素的形状,大小等特征表现出来。吕军伟、郑博在《从量词角度看现代汉语名量式合成词问题》一文中,从量词虚化程度的角度,将名量式的合成词,划分出典型与非典型的区别。同时指出,典型的名量式合成词在构词上的特点在于其名词和量词已经词汇化,意义上已经凝固,语义上具有强烈的整体性,所表示的是前一个名语素所在的类;而非典型的名量式合成词特点在构词上表现为后一语素还未完全的量词化,在语义上除了表示总称之外,还可以表示无定的单称。张玲娟在《现代汉语名量式合成词研究综述》一文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名量式合成词的三个特点。第一,名量式合成词表示名词语素所指事物的总称,表示集合概念。第二,名量式合成词中的量词语素对名词语素具有修饰色彩,可以将名词语素所指事物的类别、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特征都表现出来。第三,语序变换后可以转变为“(数)量名”结构。

四、名量式合成词的形成原因及来源

对于名量式合成词的来源及形成原因的问题,学者对此很少研究。吕军伟在《名量式合成词的来源问题探析》一文中,明确地提出了名量式合成词的三大来源。首先,上古汉语“名·量”式发展的结果。其次,“N-N”式偏义复词后N量词化的结果。最后,类推作用的结果。同时,在他的另一篇文章《汉语名量结构状况的历时考察》中,从历时的角度,详细地介绍了现代汉语中的名量式合成词的由来,可以总结为“名·量”式→表复数的名量短语→有表总称作用的名量式合成词→仅表总称作用的名量式合成词,这样一个历时过程。湘潭大学江海珍2011年硕士毕业论文《汉语名量构式研究》一文中,在讨论名量式合成词的来源途径上,分述了三点:(1)由单音名词和单音量词直接组成的名量构式;(2)由“名1·名2”结构发展而来的名量构式,这里的发展模式就是指的由“名1·名2”发展为“名·量”;(3)名量构式的扩展机制:语言模因,从中还简单分成句法格式的模因和词语的模因两部分。

对于名量式合成词的形成原因,很少有人提及。王文婷在《名量结构合成词的特点及产生》一文中,简单叙述了两点原因。一则量词的发展和成熟,一则双音节词语的影响。湘潭大学江海珍2011年硕士毕业论文《汉语名量构式研究》一文则更简单地把名量式合成词的形成原因归结为汉语历史发展中词汇的双音化作用。

五、结语

篇3:双音节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关键词]汉语词汇;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军事词汇;平衡;语言系统;音节

[中图分类号]H31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5)03-0038-07

作为复杂而科学的系统,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平衡;词汇作为其重要的子系统,在语言系统的平衡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研究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仅音节构成问题就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得出了重要结论:上古时期汉语的词汇系统以单音节为主,而在汉唐以后双音节大量产生并取代了单音节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优势地位,并且直到今天,汉语双音节也保持着这种优势化的发展趋势。正如李如龙所说:“单音词不单是早先形成的、表示生活中最重要概念的基本词,而且是构成双音词的原料,于是汉语的词汇系统便构筑了以单音词为核心、以双音词为基础的基本系统,这个基本系统至今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目前,绝大多数的汉语研究者对以上观点持肯定态度。但这里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既然汉语的词汇系统是不断自我更新和总体上保持平衡,那么双音词从汉唐至今长期的优势化发展,是否会引起汉语词汇系统的不平衡?

第二,汉语词汇系统音节构成问题的研究其语料主要来源于普通词语,而对快速发展的“术语”有所忽略,这是否会对汉语音节构成的研究造成误导并由此得出失之偏颇的结论?

第三,目前汉语研究主要集中在古代、近代和现代这三个历史时期,而对于近现代交替的特殊时期却有所忽视,这是否会影响汉语词汇系统音节构成发展规律构拟的科学性?

早在20世纪20年代,王力在谈到汉语史的分期问题时就说:“必须指出,我们之所以承认五·四时代是汉语发展的关键,那只是因为汉语的语法和词汇从这个时候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句话充分说明近现代交替时期是中国语言发生本质性转变和现代汉语研究不可逾越的重要时期。基于以上三点疑问,本文以军事词汇研究为例,以近现代之交系列“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为语料来源,从共时与历时两个维度对近现代汉语军事词汇的音节构成进行量化比较和分析,从而补充和完善汉语词汇系统音节构成发展规律的构拟,并进一步探索汉语词汇系统的平衡性问题。

一、“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的编撰情况

(一)“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的编撰背景及原因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在其法西斯政治、军事的影响下,出兵朝鲜半岛,并以此为跳板对中国进行军事打击,开始了罪恶的侵华战争。为策应战争的需要,日本中国语学界于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期近80年间编撰了大量应用于军事侵略目的的“军用汉语”教科书。“从早期的《军用日清会话》(1895年)、《军人用台湾语》(1897年)到《支那语军用会话》(1940年)、《军人必携实用支那语会话》(1942年)、《军用支那语大全》(1943年)等,大约出版了33种之多;其中充斥了审讯、盘问、军用布告、军事演讲等实用化军用言语。”日本著名学者六角恒广将这些教科书编辑成册,收录在《中国语教本类集成》(共十集)中。

(二)“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作为语料来源的依据

在中国近现代之交产生的众多历史文献中,之所以选择“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作为本文的语料依据,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系列“教科书”的编撰时间从1867年(明治初年)至1945年(昭和20年),这一时段正是中国近现代汉语的交替时期,且其记录的大量汉语军事词汇在当时汉语军事用语记录不完备、研究不充分的历史条件下,“教科书”无疑为今天的汉语军事词汇研究提供了原始、宝贵的语言材料。

2.“教科书”与当时汉语《军语》记录本相比较,前者记载展现的军事会话、军事实用文体例文(如军事演讲、军事布告)连贯、动态、鲜活地反映出近现代汉语军事词汇的使用情况,为今天研究汉语军事词汇的发展规律提供了更为具体、逼真的语言材料;而后者,只是对中国近现代交替时期军事词语的部分收录和静态解释,既不能覆盖当时汉语军事词汇的整体面貌,也不能动态地反映出这一特殊时期军事词汇的交际使用情况。

上一篇:大班体育趣味平衡游戏下一篇:编剧合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