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p m f》两拼音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2024-04-07

《b p m f》两拼音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精选14篇)

篇1:《b p m f》两拼音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bpmf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 一 册:《b p m f 》

1.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b p m f 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3.学习带调拼读音节,开始练习直呼音节。

教学重点

1.学会b p m f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

2.能正确拼读b p m f 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1.学会b p m f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

2.能正确拼读b p m f 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练习直呼音节。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拼音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3课时

1.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字是带这些声母的? 自主学习思考

2.看看我们在说话中会用到哪些学过的音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一、复习导入

1.找出抽屉里的秘密(藏有ɑ、o、e、i、u、ü,和ɑ的四声卡片),找到卡片的小朋友带读。

2.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几位新朋友。

二、指导看情景图,学习语境歌

1.出示情景图。2.讨论。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图上主要画了什么?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3.小结图意,教学语境歌。

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

三、教学声母b p 1.教学声母b(1)教学b的读音

①出示图一

提问: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上画了一位运动员,他正在破浪滚滚的水面上参加帆板比赛)

②告诉学生:波浪的“波”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字母读音差不多,但是也有一点不一样。

③出示b

教师读b和bo,要求学生注意听音,区别它们的不同。教师多读几遍后问:b和bo 有什么不同?

④小结b的发音方法

读b时要又轻又重,上下嘴唇互相接触,突然放开,音就发出来了。

⑤范读,领读,齐读,指名读。

(2)教学b的书写

①初步感知b的样子。

谁来说说b像什么?

教学顺口溜:像个6字b b b ②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上范写b,要求学生仔细看。

提问:刚才老师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

待学生提问后,教师再范写。

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学生在书上描红。2.教学声母p。

教学方法同教学声母b。

3.教学顺口溜:像个6字b b b

小车上坡p p p

四、课堂巩固

1.抽读字母卡片。

2.编顺口溜:

根据b、p、m、f的形状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像个6字b b b 小车上坡p p p

3.听老师读句子,找出声母是b和的字音:

(1)八个孩子在山坡上做游戏。

(2)平平再也不乱发脾气了。

五、板书设计:b p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声母b p。

2.学习m f。

一、复习导入

1.复习b p m f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小朋友,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四个好朋友吗?我们来和这几个朋友打个招呼。(抽读b p m f,相机正音)

2.抽读六个单韵母

二、授新课

1.教学声母m(1)教学m的读音。

①出示图三。

图上画了谁?它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上画了小白兔,它到草地上来采蘑菇)

②出示m 告诉学生:m的读音和蘑菇的“蘑”有点像。

③教师范读:m和mó

指名说说m和mó哪儿不同?

④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教师巡视,重点帮助发音有困难的学生。

(2)教学m的书写。

①初步感知m的样子。

指名说说记住m的方法。

(m像图上的三个蘑菇;m像两扇 小门)

②指导书写笔顺。

教师范写,学生仔细看。

m 由几笔组成,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分解笔画,指导笔顺。

③告诉学生写在四线格中的中格中。

④学生两遍。

2.教学声母f。

(1)教学f的读音。

①出示图4。

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②出示f。

教师范读三遍。

③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2)教学f的写法。

①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f的字形。

(f像个拐杖;f又像个倒着的伞柄)

②自学课本中f的书写内容。

③指名板演。

④师生共同评议。

三、课堂巩固

1.抽读字母卡片:b p m f 2.猜字谜: 像个6字是什么?

像个小车是什么?

三个蘑菇是什么?

像个拐杖是什么?

四、板书设计

m f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b p m 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2.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开始练习直呼音节。

一、复习检查

听写b p m f

二、授新课

1.教学拼读方法。

(1)出示两个小猴推卡片图。

指名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这幅图是b和a碰到一起,就可以拼出ba来)

师:怎么拼读呢?有句口诀叫“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在这里前音是什么?后音是什么?两个音一碰,碰出一个什么音来?

生:前音是b,后音是a,两个音一碰,碰出一个ba来。

师:听老师读,b和ba两个音相不相同?再听老师读,a和ba两个音相不相同?看,碰出来就是一个新的音了,这个音叫做音节。

(2)教师范拼b

a ba.(三遍)(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指名拼读。

2.练习拼读方法。

(1)单独出示“ba”,教师示范拼读。

(2)领读,齐读,指名读。

(3)“开火车”拼读。3.看图拼读带声调音节。

(1)出示大雁图,练读图上音节。

图上画了什么?有几只大雁?(图上画了八只大雁)

出示:b

a ba,指名拼读。

指名练习直呼音节bā。

指名直呼ba的四声。

b除了和a相拼外,还能和o相拼呢。(出示)

指名拼读。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读出bo的四声。

(2)除了b之外,p也能和一些韵母相拼。(出示)

学生拼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出示山坡图)

(3)用同样的方式教学大米图,山坡图,斧头图。

教学过程基本同上。

三、课堂巩固

将学生分成声母组、韵母组,进行“交朋友”游戏。例:bā是由谁和谁组成的,请手持“b”和“ā”的学生跑出来拼一拼。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相关题目

b p m f

篇2:《b p m f》两拼音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1.会认读b p m f。

2.学会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b p m f。

3.学习拼读音节。

教学重点:

认清形、发准音,掌握拼读方法,正确拼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认读生字。

(一)师:请拿出你手中的生字卡片,读一读、认一认。

谁想给大家介绍你认识的字朋友?

生:我认识“妈”,妈妈的“妈”。(齐:妈妈)

师:我们都有一个好妈妈,老师不仅有妈妈,还有姑妈。你们呢?

(生:舅妈、姨妈、亲妈……)

一起读读“八”吧!讲:“我们班有八个学习小组。”你们能像老师一样用“八”字说一句话吗?

……

在复习生字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词汇,进而让学生练习说话。

三、认识声母b p m f。

(一)认识b

师:我们会用“八”说这么多词句,有没有哪个同学会拼读“八”呢?

●(如果学生表示会,就从这里开始)

你能给大家拼拼吗?

●(如果学生表示不会,就从这里开始。)

1.课件演示,音节闪动,问:这个音节有几个拼音字母?

哪一个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韵母宝宝?第一个字母宝宝念什么?大家都试试“b b b ”。

2.问:我们是怎样发出这个音的呢?上下唇轻轻相碰,突然张开。

3.师:在声母家庭里,有二十多个声母宝宝呢。我们刚认识的b,你们看,象什么?

4.课件演示:录音机上闪出b,声音“丁丁、丁丁、听广播。”

问:你们猜猜丁丁在听什么节目?

讲:原来这一天是八月八日--丁丁的生日,爸爸出差就通过电台,为丁丁点歌,祝他生日快乐。

(音乐即将结束,传来一阵敲门声。丁丁,是我们,我们来祝贺你的生日。)

由认识字母,引申到给丁丁过生日,充满生活情趣。

(二)认识P

1.课件出示书上插图

讲:看,冬冬已经到了,洗好了水果,正在往水池里泼脏水呢。(水闪)

课件声音:这里藏着一个声母宝宝,你能找出来并叫出它的名字吗?

2.讲:P就好象是水盆里倒出来的水。

课件声音:冬冬、冬冬、来泼水

(三)认识m、f

1.课件出示书上插图

问:我们也赶快进去吧。咦?怎么打不开?

课件声音:看看我在干什么?(师做摸门动作)再仔细看看这两扇门,第三个声母宝宝就在这里!

2.师:我们一起来说歌谣吧。

“丁丁、丁丁、听广b,冬冬、冬冬、来P水。两扇小门m m。爷爷的拐杖ff。”

3.问:看看f,你觉得它还像什么?

三个声母教学层次。通过自编歌谣与手势,使学生在浓浓的参与兴致中,分辨声母的形状、发音。伴着歌谣学字母,使学生兴趣高涨,记忆牢固。

四、学习书写声母b p m f

1.师:时间不早了,小朋友们该回家了。4个声母宝宝也要回家了,你们知道声母宝宝住在哪吗?它的家就在四线三格里。

2.课件演示:声母b p m f笔顺。(伴歌谣)。

3.重点指导f的书写。师板书,并讲解:先在上格起笔写右弯,不抬笔穿过第二线写竖,碰到第三线停住。再贴着第二线写一短横。

4.在你的纸上试着写写。

5.讲评。

有重点,有讲评,指导扎实有序。

五、练习拼读音节

(一)通过练习拼读,引导学生总结出: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

讲:在一个音节中,声母要读的又轻又短,韵母要读的重一些、响亮一些。从声母到韵母就象滑梯一样,滑过来,不间断。

(二)试拼ma

(三)按四声顺序试拼。

1.板书pa,指名拼读。

2.出示ā á ǎ à,讲:一个一个试着拼拼。

3.师:你们自己又发现了一种拼读音节的方法--按韵母四声顺序一个一个找读,一个一个试拼。

4.课件出示:fā bō pō mō fō bī pī mī bū pū mū fū及四声。

多种形式练习拼读,充分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优势,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四个声母宝宝。知道声母和韵母连在一起可以组成音节。我们还发现了不同的拼读方法。今后,就可以通过拼音认识更多的汉字,学习更多的知识了。

篇3:统计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

根据问题的不同, 所要采用的方法也可能不同, 但是要建立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基本原则是:采用能够获取“好”的数据的方法。为了获取好的数据,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对于实际背景已有的先验知识。比如, 希望知道学生的身高, 先验知识是“年龄之间差别很大”。因此, 最好是根据年龄段学生数的多少按比例抽取样本, 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分层抽样”。可以看到, 统计方法的直观想法是很明显的。如果对于实际背景一无所知, 那么, 一定要随意抽取样本, 这便是“随机抽样”。当然, 也可以用“分层抽样”, 但是要麻烦得多。第二个基本原则是:采用简单的方法。能够基于上述两个原则的方法就是一个“好”方法。我们不要小看第二个原则, 一个好的方法往往能够节省很多调查经费。这就是为什么咨询公司非常欢迎统计学家的原因。

样本实质上就是数据, 但是, 统计学中涉及的数据往往是具有随机性的。还是回到“学生的身高”这个问题上来。在抽样之前, 我们并不可能知道具体数据的大小, 这些数据对于我们是随机的;为了讨论出一个好的方法, 我们假想能够得到这些数据, 并且假想这些数据的出现是依据某种规律的, 这种规律就是数据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我们称之为“概率”。但是, 只有当抽样之后, 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数据, 才能进行实质的计算与分析。这样, 我们所要研究的数据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真实性。为了方便起见, 我们称这样的数据为样本。

基于以上论述结合我校实际做出以下统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静态情境的创设, 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记录数据, 认识简单的条形图和统计表, 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 能根据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渗透可能性预测的思想。

(3) 在合作, 交流中学会倾听, 尊重别人的意见, 并培养合作意识。

(2) 教学重难点。

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3)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白的动物、水果统计图和统计表彩色笔

(4) 教学流程

(1) 课前谈话

T:这节课我们四组来赛赛, 看哪组积极动脑, 积极举手发言。

1创设静态情境, 初步感知统计

a.故事引入激趣。

T: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 将要举行一场跑步比赛, 很多动物都来了, 其中有谁? (小猴、小狗、小免、小松鼠) 它们排得这么乱, 如果想知道它们各来了几只?怎样又对又快的数出来?

学生在此过程中都用到了先分类, 再数数的方法。

b揭示课题。

T:下面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涂小格的方法分别表示出小松鼠, 小猴, 小兔, 小狗的只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教师有意识的巡视, 搜集不同的表示方法展示。

T:像刚才我们先数出每一种动物的只数, 并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出来,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是在统计,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研究统计。 (板课题, 齐读两次)

4创设动态情境, 理解统计的不同方法

d根据需求, 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记录

T:跑步比赛要开始了, 参加跑步比赛的运动员要到大象那儿报到, 在大象点名之前, 老师交给小朋友一个任务, 请你竖起耳朵仔细听, 参加跑步比赛的小动物各有几只, 待会儿告诉大家?

第一次报完:学生记不下来。

T:光用脑袋记不下来, 怎么办? (同桌讨论......汇报)

汇报: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

S 1:我是用数字来记的。

S 2:我是用打勾来记的。

S3:我是用画三角形来记的。

(如果学生没想到正字)

老师介绍用“正”字来记的方法。

第二次报:学生选取认为方便的方法进行记录。

展示: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结果又是怎样?

学生汇报各种方法。

T:有没统计的结果不一样的? (渗透统计要细心, 统计的数据要准确)

b.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T:虽然统计的方法不一样, 但是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让我们将答案填在这样的表格上。 (学生填统计表......汇报)

再独立填统计图。

T:看着这张统计图, 你能知道什么? (指名)

小结:看来统计图不仅能知道参加跑步的每种小动物的只数, 还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b学以致用。

学了今天的知识, 让我们来解决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

T:再过一两个星期就是六一儿童节了, 老师准备在我们班开个联欢会, 想买些水果, 怎么买好呢?谁能来帮帮老师? (统计)

小组分工合作。

提要求:选取自己一项最喜欢的, 用上你身边的三份材料, 统计自己组里喜欢的水果。

展示。

T:通过这张统计图, 谁能告诉大家老师怎么买水果呢?

(4) 总结。

T:这节课学了什么?统计在生活中还可以统计什么?

其实老师今天也在统计, 瞧, 你知道哪组表现最好啊? (黑板的四组星星比赛)

假如我们得到了数据, 由于数据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 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整理, 整理的实质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压缩”。根据问题的不同, 压缩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比如, 希望知道学生的平均身高, 称之为“总体均值”。我们可以计算样本的平均数, 然后用样本的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均值。样本平均数就是对于数据的一种压缩方法。当然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比如计算中位数, 或者计算最大数和最小数的平均数。那么, 哪一个方法要好一些呢?虽然我刚才谈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使用条件, 但这仅仅是一种描述性的。对于数据压缩也有一个原则, 就是不能失去我们所要研究问题的信息, 满足这个条件的压缩后的值被称为“充分统计量”。这个原则的数学表达需要借助“条件概率”, 涉及很深的数学。因此, 统计学需要哲学的思考, 也需要严格的数学推理。事实上, 对于总体均值, 上面的三个压缩后的量中只有样本平均数是充分统计量。直观地想, 样本平均数以局部的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 可能要好一些。这是因为, 虽然样本平均数依赖样本的选取也是随机的,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 当我们反复取样本计算时, 这些样本平均数应当在总体均值附近摆动。当然, 我们还可以建立其他的准则来判别方法的好坏, 只要这个准则是合理的。

摘要:统计已经成为当今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小学统计课程设计、教学设计的主线应该是, 体现从收集数据到统计推断的全过程, 建立统计直观。

篇4:《b p m f》两拼音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关键词:培养习惯;设置情境;加法含义;体会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1-02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时,思维方式较为开放。在学生探讨“1+1=2”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性。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儿童实际生活中加法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加法的意义。2.确地认读加法算式,能写出得数。3.认、读、写符号“=”“-”。4.解决问题:使学生能根据加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纸鹤主题图,课件,气球图,4个圆形。

[学具准备]4个圆形,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1.同位互听互说2、3、4数的组成。几和几组成2?几和几组成3?几和几组成4?2.左右方位的训练。(1)师: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反方位的示范),请举起你的左手,教师带着示范两次,再让学生独立举手2次。(2)训练学生手指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腿、右腿、左脚、右脚。

二、创设情境,体会加法含义

(一)结合儿童生活,体会“1+1=2”的含义

1.师生共同演示。①伸出1只左手,伸出1只右手,合起来是几只手?(师生共同边说边做,并把左右两手合起来)②引导学生说一遍,教师板书:1?摇1?摇2。③让学生独立说一遍,教师板书 + = 。让学生齐读两遍1+1=2。

2.①学生起立,师生共同演示一只左脚(轻踏一下),一只右脚(也轻踏一下),合起来是几只脚?(两脚并拢)②同桌互说一只左脚,一只右脚,合起来是几只脚,算式是什么。(教师手指1+1=2让学生齐读)

3.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找,还有没有1+1=2的。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眼睛、耳朵、胳膊、腿等,只要说出来,教师就给予鼓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来学习加法,使学生极感兴趣又能够很快地理解加法的实际含义】

(二)创设情境,体会“1+2=3”“2+1=3”

1.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玩纸鹤主题图。师:请小朋友看图中有什么?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谁能说一说并找出加法算式吗?看谁说的又多又好!2.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2=3 2+1=3。(预测此时有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出1+1+1=3,教师应予以表扬,但不做要求)让学生读算式,先指名读后齐读。3.再次看图,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师:在这幅图中还能找出1+2=3的吗?2+1=3呢(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同,所以对他们的求异思维不必强求一致)4.认识“加号”和“等号”(1)认识“加号”。师:谁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教师用红笔板书:加号。齐读)加号怎样写呢?(教师示范,让学生先书空,后在桌上写。)(2)认识“等号”。师:这个符号叫什么?(板书:等于号。齐读)等于号该怎样写呢?

上下两横要怎么样?先书空,后在桌上写。【通过教师的领写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自主学习得数是4的加法,体会加法含义

1.课件出示出示气球图,让学生得出,“3+1=4 1+3=4”。看图你能找出一道加法算式吗?(如果学生只找出一道加法再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一道)教师板书:3+1=4 1+3=4。2.实际操作动手摆一摆:摆学具得出“2+2=4”。教师演示,带领学生摆学具,左边摆2个圆形,右边摆2个圆形,合起来是几个圆形,你能说出算式吗?教师板书:2+2=4,让学生读算式。[动手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节,它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间活动,放轻音乐,做一做课间操,让学生放松一下。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学习的都是几加几等于几的加法算式。板书“加法”(并注上拼音)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

三、加强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1.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用桌上的4个圆形或4根小棒自由摆,说算式,同桌互查。2.师生做拍手游戏。(1)学生拍1下教师拍2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2)男生拍1下,女生拍3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3)左边的同学拍2下,右边的同学拍2下,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此拍手游戏可根据课堂时间剩余多少来决定是否让同位同学互相自由拍手说算式,自由拍手可使知识得以延伸,例如一生拍3下另一生拍2下,合起来是5下。)3.实践活动,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或教室,说一道加法算式(预测学生的思路会很开阔,如灯管、黑板、门、窗等)【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法的认识】4.动手操作。看算式,摆小棒。2+1?摇1+1?摇2+2

教师出示口算卡马先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图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拍手游戏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四、课堂作业

写+号和=号,教师可以先示范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再让学生写。(要求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延伸

篇5:《b p m f》两拼音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借助图片,正确拼读ɡ、k、h和介母u、单韵母ɑ、o组成的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音节卡片、挂图。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学习三拼音节ɡuā

1.课件出示图片,引导说话:图上画的是什么?(西瓜、黄瓜、南瓜)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什么瓜?(丝瓜、苦瓜、冬瓜……)2.学习拼读三拼音节ɡuā。

(1)认识三拼音节。在学生充分说话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音节ɡuā,并提

问:音节ɡuā和前几课学的音节有什么不同?

教师板书ɡuā的三拼过程:ɡuāɡuā,并告诉学生:中间的u叫介母,像这样由声母、介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三拼音节。

(2)学习拼读三拼音节ɡuā。教师示范三拼连读ɡuāɡuā,学生跟读。

学生开火车、同桌互读,练习拼读三拼音节ɡuā。

教师相机出示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帮助

/ 2

学生掌握拼读的要领。

(3)学生拓展拼读ɡuǎ、ɡuà。

二、同伴合作,练读三拼音节

1.出示三拼音节ɡuà、kuā、huā、ɡuō、kuò、huǒ。2.四人小组合作,练习拼读音节。

3.说说哪些词语里有这几个音节。(“挂面”的“挂”、“郭老师”的“郭”……)

4.出示“火”,巩固音节huǒ的拼读。5.课件出示:

(1)指导学生说话:这几幅图上的是什么?

(2)教师出示三拼音节huā及其拼读过程,学生自己拼读。(3)学生说说哪些词语里有这个音节。(“桂花”的“花”、“牵牛花”的“花”、“牡丹花”的“花”……)

篇6:《b p m f》两拼音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授课人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设计 1.认识12个字;

2.会写“木、禾、个、了、子”5个字;认识笔画撇捺横钩、竖钩;

预习模块 预学设计:

自己根据图片和拼音读读43页12个字,找出不会读的字。

问题生成:

读音不规范的地方很多。

展示模块 一、图片展示

提问:你认识图片上是什么吗?请用一个字概括。

二、拼读,并识字。

老师领读12个字的拼读2遍(重点:竹),然后自己读1遍,学生领读2遍。

用这12个字组词,在本上练习2遍。

三、“木、禾、个、了、子”5个字

1、认识笔画撇捺横钩、竖钩;

撇:从右上向左下,最后收笔快,形成尖;

捺:从左上向右下,先轻再重,最后快成尖;

横钩:钩轻短;

弯钩:起笔轻,带个小钩。

2、老师示范木、禾、个、了、子的写法:

木:撇捺对称,收笔高于竖底;

禾:平撇平而短;

个:撇高捺低,两笔连接。竖居中,不与上连;

了:竖钩在竖中线上

子:比了多一横。

教一个字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写5遍后老师检查,再练习10遍。

复习模块 拓展提高性练习:

复习12个字,将五个字写5遍。

检测性练习:

1、找到下列字的拼音,将序号填到括号里:

12个字

2、三字共--笔?

木字共几笔?第二笔是?

个字共几笔?第二笔是?

板书 书写:

木、禾、个、了、子

课后反思 优点: 注重书写展示

不足:

改进思路: 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加强拼音学习。

篇7:《b p m f》两拼音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要点】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生字“江、南、可、采、莲、鱼”和偏旁“三点水、草字头”,了解并运用一些识字方法。

2.会写生字“可”和笔画“竖钩”,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朗读课文,多种形式感受江南“莲叶”之美、“采莲”之趣,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见“江南”,感受江南之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游玩,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读课题--江南)。读准字音。

(二)随课题学习生字“江”“南”

1.学习“江”字。

(出示地图)这就是长江。长江以南的地方就是--江南。

认识偏旁“三点水”。

2.学习“南”字。

(出示路牌)认路牌、公交车牌:江南大道江燕南路广州南站

小结:认路牌、公交车站牌、地铁站牌都可以识字。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识字。

3.看图片,感受江南之美。

【设计意图:借助课题认读“江南”,同时借助看图、认路牌等途径,让生字反复出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创设情境,通过图片、音乐感受江南之美,导入新课。】

板块二:结识“江南”,感受诗歌之美。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认读本课生字。生字宝宝们来了,还认识他们吗?

1.读带拼音生字条,读准字音。同桌合作读、个别读。

2.读准音节词。齐读。男女生读。

3.学习生字“采”。

看“采”字的演变,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4.学习“莲”字。认识偏旁“草字头“。

小结:我们在识字时,把同一偏旁的字放在一起认,也是识字的好方法。

5.巩固生字词:采莲叶游戏。

6.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再读诗歌,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美,读出采莲之趣。

1.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到诗歌里,再来读一读。

2.多种形式朗读。(指导读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分散识字和和集中识字相结合,阅读和识字相融合,既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又强调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学生对于诗的理解也更加自然和深入。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感受诗歌之美。】

板块三:赏画读诗,感受“莲之美”、“鱼之乐”。

(一)读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感受江南“莲之美”。

1.(出示莲叶图)大家仔细看:这莲叶长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数量等方面来说。

说话练习:我看到了()的莲叶。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莲叶何田田”的景象。

3.指导朗读句子,理解、运用。

出示南沙、植物园等莲叶图,尝试运用。

(二)读后几行诗句,感受“鱼之乐”。

看鱼戏图,感受鱼儿的快乐。

表演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图画,发挥想象,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江南“莲之美”、“鱼之乐”。】

板块四:书写练习,感受汉字之美。

(一) 观察“可”字字形。学习新笔画竖钩。

(二) 范写。

(三) 学生书空、描红,练写。

(四) 点评,修改。

【设计意图:在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要边指导边示范。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端正,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篇8:《b p m f》两拼音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连加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动态过程理解连加的含义,利用课件理解“5+2+1”的意义和顺序。看主题图知道“原来有几只,又来了几只,再来了几只 ” 配合屏幕有圈圈起来,算出第一步得7,再看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字相加。使学生知道计算连加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通过练习看图写算式、计算连加题、摆一摆巩固连加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体会连加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知道连加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南瓜卡、作业卡、瓜果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搭建阶梯

1、摘苹果 1+3=

5+2=

3+2=

1+7= 4+2=

7+3=

5+4=

7+0=

2、看图列式

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列式,计算结果。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出示情境图,让小朋友们逐一看说“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 又发生了什么?”尽量让每一个小朋友都能说出主题图的意思,理解连加的含义:

像这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加号算式的运算叫“连加”。(板书课题:连加),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运用已学的用两个加法式子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一个式子解决问题,进而引入连加的学习。这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初步感知了连加的意义。)

2、自主合作,探究算法

(1)分析题意。(边出示课件边讲解:例题。)

老师要请小朋友仔细看:原来有几只小鸡在吃食?(5只)跑来几只小鸡?(2只)又跑来了几只小鸡?(1只)奶奶家一共有几只小鸡?

(2)尝试列式。

问:要算一共有多少只小鸡?算式应该怎样写?试着写一写。老师巡视,把不一样的算式让学生板演。(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3)比较不同,(4)读算式

(5)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A、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B、充分让学生说,师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加的过程不完整,比如:只加了其中的两个数,那么引导看图小鸡的数量都加完了吗?我们还要加上几?

C、根据学生的发言,师完成板书。比如:5 +2 +1=8

+2 +5=8 △你第一步先算几加几得几?(多让学生说一说。)

师强调:为了记住我们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我们可以把先相加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并在它的下面写上第一次加的得数。

第二步再算几加几呢?

师:第二步要把第一次相加的结果和第三个数加起来。比如:5 +2 +1=8 第二步再把7和1加起来得8。并在等号后面写上“8”。

引导计算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连加的口算,难点是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教学中先让学生记下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减少了计算的难度,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三、实际运用,巩固新知

1、让学生尝试看图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动态图到静态图会列算式计算)

2、直接计算连加算式。(设计意图:逐步让学生脱离图片会计算连加)

3、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设计意图:借助摆物品的活动,学生强化了对连加意义的理解,掌握了连加的计算顺序。低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借助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而获得,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在新课结束后安排一段时间的动手活动可以缓解长时间强迫性学习给学生带来的疲劳感,使学生能以更好的状态进入下一节的学习活动中去。这里的动手活动设计,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数学活动中巩固新知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连加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密切,从而理解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

4、小结

四、思维拓展 1+2+3+4+5= 1+2+3+4+5+6+7+8+9=

五、夯实基础,落实作业

学生打开课本做66页练习十四1、2、3题,尽量引导学生从视算过度到心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归纳方法,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生小结)回家之后再找一找生活中能够运用连加家解决的数学问题考考爸爸妈妈。明天上课时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比比谁最棒。

【板书设计】

连加 + 2 + 1 = 8

篇9:《b p m f》两拼音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认识“日、月”等8个生字。

2.会写“日、田”等4个字和“捺、点”2种笔画。

3.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禾、火”等字。

三、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强调要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根据教材象形归类识字的编排特点,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对比生字和古代象形字、实物的相似之处,从而自主探寻字理、发现规律、认识字形、明白字义,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导入识字

1.出示图片:在老师带来的这八幅图中藏八个生字宝宝,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师板书课题识字4。认真观察的同学才能找到它们,先自己试着找一找,读一读。

2.小老师带读。

3.同桌互读互查。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借助富有童趣的语言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图文识字,融会贯通

1.学习“日”字。

出示太阳图形演变成甲骨文再演变成汉字“日”。

(1)这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宝宝,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可以用小手画一画它的样子。(日)

(2)学生交流。

师:你对“日”字了解多少呢?

生:我知道“日”指的是太阳,我能给“日”字组词:日光、日子、日期等。

2.观察图画和生字,根据图画识字。

(1)仔细观察图画和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2)比一比,图画、象形字和图下的汉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生:因为汉字与实物形状相似,所以便于记忆。

3.复习会认字。没有图片,你们还认识这些汉字吗?想一想,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再和小伙伴互相之间读一读。

4.这种识字方法你掌握了吗?老师现在来考考你。出示课后题,师生共同连线。

【设计意图】从对“日”的字理引导识字,到让学生借助字理图画自主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由扶到放,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三)观察例字,学写生字

1.学笔顺,认识“捺、点”两个笔画,记字形。

加减笔画记:“日”加一笔可以变成“田”。

对比记:“禾”与“木”的区别,“禾”是沉甸甸的稻谷笑弯了腰。

2.学写“日、田、禾、火”。

(1)分三步观察生字。

首先,观察生字笔顺。然后,观察笔画在田字格的占格。最后,观察每个字的特点,例如“日、田、禾”中横的长短不一。

(2)师范写易错生字。

“日”字居中,不要写得太小,内横写在横中线上。

“禾”第一笔为平撇,竖写在竖中线上。

“火”第二笔为短撇,长撇起笔在竖中线上,特别注意“火”的书写笔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必须到位,除了指导,还要针对关键笔画进行反复强调,反复书空练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笔画规范、笔顺规则的理解,从而写好每一个汉字。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2.出示词语:红日圆圆、月牙弯弯、河水清清、火苗闪闪、大山高高、石头硬硬、田地大大、禾苗绿绿。

指名学生诵读,互相说说词语中这些事物的样子。

3.回家以后,上网收集课外有趣的象形字,模仿着画下来,带到学校给同学猜一猜、讲一讲。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象形字,巩固掌握象形字的识字方法。

篇10:《b p m f》两拼音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2.会写“日、田”等4个字和“捺、点”2种笔画。

3.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禾、火”等字。

三、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根据教材象形归类识字的编排特点,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对比生字和古代象形字、实物的相似之处,从而自主探寻字理、发现规律、认识字形、明白字义,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导入识字

1.出示图片:在老师带来的这八幅图中藏八个生字宝宝,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师板书课题识字4。认真观察的同学才能找到它们,先自己试着找一找,读一读。

2.小老师带读。

3.同桌互读互查。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借助富有童趣的语言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图文识字,融会贯通

1.学习“日”字。

出示太阳图形演变成甲骨文再演变成汉字“日”。

(1)这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宝宝,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可以用小手画一画它的样子。(日)

(2)学生交流。

师:你对“日”字了解多少呢?

生:我知道“日”指的是太阳,我能给“日”字组词:日光、日子、日期等。

2.观察图画和生字,根据图画识字。

(1)仔细观察图画和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2)比一比,图画、象形字和图下的汉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生:因为汉字与实物形状相似,所以便于记忆。

3.复习会认字。没有图片,你们还认识这些汉字吗?想一想,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再和小伙伴互相之间读一读。

4.这种识字方法你掌握了吗?老师现在来考考你。出示课后题,师生共同连线。

【设计意图】从对“日”的字理引导识字,到让学生借助字理图画自主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由扶到放,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三)观察例字,学写生字

1.学笔顺,认识“捺、点”两个笔画,记字形。

加减笔画记:“日”加一笔可以变成“田”。

对比记:“禾”与“木”的区别,“禾”是沉甸甸的稻谷笑弯了腰。

2.学写“日、田、禾、火”。

(1)分三步观察生字。

首先,观察生字笔顺。然后,观察笔画在田字格的占格。最后,观察每个字的特点,例如“日、田、禾”中横的长短不一。

(2)师范写易错生字。

“日”字居中,不要写得太小,内横写在横中线上。

“禾”第一笔为平撇,竖写在竖中线上。

“火”第二笔为短撇,长撇起笔在竖中线上,特别注意“火”的书写笔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必须到位,除了指导,还要针对关键笔画进行反复强调,反复书空练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笔画规范、笔顺规则的理解,从而写好每一个汉字。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2.出示词语:红日圆圆、月牙弯弯、河水清清、火苗闪闪、大山高高、石头硬硬、田地大大、禾苗绿绿。

指名学生诵读,互相说说词语中这些事物的样子。

3.回家以后,上网收集课外有趣的象形字,模仿着画下来,带到学校给同学猜一猜、讲一讲。

篇11:《b p m f》两拼音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主题图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故事引入。

一天,小鱼欢快的在水里游来游去,它被草地上热闹的场面感动了,原来是热心的小猪帮助小兔子盖房子呢,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3、图上有几只兔子?一只兔子搬几块砖?

学生汇报:4只兔子.(屏幕出示摆好的4只兔子)。

找生说怎样摆砖。(教研员说最好让学生找圆片、长方形代替兔子和砖摆一摆。)

一只兔子对着一块砖,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在数学上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

4.找学生说同样多。

5.同桌互相说。齐说。

6.继续观察图,大家都来数一数,是不是一只兔子搬一块砖,看砖有没有多余的?兔子有没有多余的?

7.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8.再看图,图中小猪在干什么?

学生汇报后,(屏幕出示摆好的3只猪图片)。

9、一只小猪扛几根木头?

学生汇报。

10、木头又怎样摆呢?

学生汇报,老师一边课件出示,一边问:是这样摆吗?

看一看有没有多余的木头?(引出地下放的一根木头)。用鼠标点出地下放的一根木头。

11、观察小猪和木头,你又知道了什么?

小结:一只小猪扛1根木头,没有多余的小猪,木头有多余的1根,

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12.找学生说同样多。

13.同桌互相说。

14、齐说。

15、找一找图中还有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16.揭示课题并板书。

17、全体轻松一下。

三、巩固提高。

1.学生摆同样多。

要求:先摆5个正方形图片,再摆圆片,要求圆片个数和正方形个数同样多。怎样摆,老师一眼就能看出同样多?

2.拿走一个圆片,圆片和正方形谁多?(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汇报。

2.完成课件中练习1题。(学生汇报交流想法。)

3.完成课件中练习2题。

4.比比谁聪明:完成练习3题。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同桌说。

b.交流。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比多少

兔子和砖同样多。

篇12:《b p m f》两拼音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复习生字,情境导入。

学生对于抽象的汉字认读本来是一个有困难的课题。但是我们在教学生字的时候,尽量把抽象的汉字具体为只管的形象,学生就会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气氛当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好本课的生字,达到语气的教学目标。

1、复习:卡片认读前一课的数个生字。

2、新课导入:现在识字王国里有几位生字朋友正焦急的等着与大家见面呢。瞧,他们来了。(课件先展现“生字王国”画面,创设情境,再出示本课所有生字及图片。)

二、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了解学情:在这些新朋友中,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

小结: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字记得更牢,有信心吗?

2、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这些新朋友有趣吗,为什么?

三、揭示课题,读准字音。

出示课题,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带读。重点指导:耳。

四、图字对照,学习“日”字。

1、看图读字

2、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3、比形认字: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日”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4、课件展示象形字的演化过程。

5、识记生字,学生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五、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1背⑹匀献帧

(1)圈出认识的字读一读。

(2)同桌互教互读。

2苯柚拼音,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12个生字,请学生看拼音读一读。

(2)请一个学生带领大家读。

(3)教师重点点拨“竹”、“羊”的读音。

(4)齐读、“开火车”读。

3碧致凼都欠椒ā

先小组交流,再选出代表在班上交流。

(1)观察画面,记忆生字

让学生说说对画面的理解。

师结合画面对几个象形字的由来做适当讲解。

(2)编顺口溜记忆容易忽略的笔画(如:“鸟”,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 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禾”,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等)

(3)鼓励用更独特的办法记忆字形。

六、玩玩说说,巩固生字。

1、看图说话,鼓励学生说话,用上数量词,或组词说。

2、带拼音开火车读,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3、做登山游戏,复习12个生字

七、指导书写,评评议议。

1、认识新笔画:竖。范写笔画。书空笔画。书写笔画。

2、分析:十有几画?

介绍笔顺规则。

观察课本上的范字。

教师范写。

学生评议,练写。

八、课外实践,找找做做。

1、找一找,在哪些地方还可以见到我们这节课认识的新朋友?

2、找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象形字,然后在爸妈的帮助下模仿本课自制卡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

1、给字宝宝戴帽子。

出示字宝宝和12顶帽子(拼音),学生连线。

2、拾贝壳。

(1)出示沙滩图,将写有生字的贝壳反贴在沙滩上。

(2)指名上台拾贝壳,拾到贝壳后领读背后的生字。

(3)给贝壳分四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分。(按器官、动物、天体现象、植物这四类分)

3、猜字谜 编字谜

(1)师出谜语,如: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东边升,西边落,看时圆,写时方等。

(2)生试编字谜,让大家猜。

二、交流各自制作的生字卡片。

读读,说说与该事物有关的话题。(如,“鸟”,启发学生说说,你认识哪些鸟,该保护哪些鸟等。)

三、完成课后练习,适当拓展。

1、课件出示课后“我会连”。

2、动手操作

3、课外你们还认识哪些象形字?学生举例。

师举例,课件展示几个常见的象形字(人、大、门、分、鱼、鼠、雨、山、竹、水)。

四、指导书写“木”“禾”。

1、认识新笔画:撇、捺。

范写笔画。

2、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然后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师范写。

3、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

4、评议、练写。

教学效果感觉还不错,请各位老师多多提出意见。谢谢。

篇13:《b p m f》两拼音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

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

(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

6.指导学习“雨”“风”“花”“鸟”。

7.理解词语。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

③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

④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

1.开火车读生字。

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读要求写的生字。

4.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

(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所以在起始阶段,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

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

7.汇报朗读。

8.小结。《对韵歌》优秀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再一次巩固识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识字的任务,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验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觉,促进积累。拓展的课外对子,更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

教学反思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篇14:《b p m f》两拼音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识字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游戏。

目的:巩固11个生字的认记,复习课文中出现的几组反义词。准备:生字卡片,音节卡片。

方法1:学生齐唱《找朋友》歌;老师把生字卡片与音节卡片随意发给小朋友;拿到卡片的学生出来边唱边跳,伴着歌声,拿着生字卡片或拼音卡片的同学跳到一起;大家齐读生字,并组词。

方法2:老师出示卡片“远、近”,说“你发现了什么?”请学生探究这一组词语的特点,然后把生字卡片“远、近、有、无、来、去、早、晚、高、低、黑、白、笑、哭”等发给学生,请他们继续做找朋友(找反义词)的游戏。

游戏二:敲敲门,认一认。

目的:巩固本课“色、听、声、春、还、人、惊”等生字的认记。准备:教师事先在小黑板上画好房屋,用纸剪几扇小门贴在房子上,门后写要认的生字;若干小红星。

方法:

先请一位学生上前开门认生字。生齐(做敲门动作):“咚咚咚,咚咚咚,里面是个啥?”生1(打开一扇门)答:“里面是个‘色’。”全体同学齐读:“‘色’,‘色’,‘颜色’的‘色’!”(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不给生字组词。)

学生认完所有的生字,奖给他1颗小红星,然后换一个学生继续游戏,但开门的顺序必须与前面的同学不一样。

★阅读游戏

游戏:小组朗读对抗赛。目的:提高朗读能力。准备:初读课文。

上一篇:杭电金融企业会计重要例题及答案下一篇:春农村教学点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