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法知识

2024-04-18

城乡规划法知识(精选9篇)

篇1:城乡规划法知识

如何学习城乡规划知识

很多人在初次接触城乡规划时,往往会感到无所从,一是规划内容包罗万象,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交通、旅游,无所不容;二是规划层次大小囊括,上至国家、省域,下至街区、居住区;既有国家、省域层面的城镇体系规划、又有城镇层面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分区规划、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等;初涉者往往感到纷繁芜杂,无处下手。

笔者建议以尺度为轴线,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城乡规划的层次和大致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详细研究各类规划,一切就变得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

首先从国家的尺度来考虑,可以设想一下,祖国这么大,陆地面积就有约960万平方公里,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680多个城市,经济社会如何定位发展?城市规模如何合理控制,城市间以及与海外如何联系?…… 这样,由住建部主导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就应运而生了。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首先要站在全球的高度,从对外贸易条件等国际条件入手,再从国家层面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工业基础、农业基础、经济基础、人口现状规模及增长预测等出发,从区域的角度、城市群的尺度着手,如大家熟悉的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城市群等,明确其地位和作用,联系城市之间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等,以及 像南水北调等大型供水设施、供电类基础设施规划内容,要综合相关部委的专业规划编制。这些规划内容都是在国家这个宏观层面进行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各省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

理解了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再去理解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就不难了,主要是尺度从国家缩小到省域。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综合省级发改、交通、环保等相关部门编制的专业规划,对省域内的城镇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进一步细化,主要是按照区域联系的观点,分为几个核心城市、几个城镇发展带、几个城镇密集区等等。提出城镇发展的原则,预测规划期限的具体城市(主要是地级市及以上)规模(主要是人口规模),并提出一些规划实施措施。

到了城市这个尺度,城镇体系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不再单独编制。

城市总体规划,一般分区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面。区域规划内容主要是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是对市域内重要城镇,明确其性质和功能定位,市域内的交通、供电、供水、重大基础设施等也要有相应的规划内容。县城(含县级市)的总体规划,由于区域内一般不涵盖城市,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就变成了镇村体系规划。规划技术路线和城镇体系规划是基本一致的。

总体规划中的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及因规划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必须实施规划控制的区域。(个人观点规划区的划定是城市和乡村二元化规划时代的产物,随着城乡规划一体化,应予以废除)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规划内容最重要的是城市规模(城市用地规模=规划期未预测的城市人口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人口规模的预测有综合平衡法等多种方法,在这个问题上很能考验人的智商和情商,也是规划编制单位、地方政府、专家以及审批审查部门博弈、妥协的过程。毕竟在今天这个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做为当政者,谁都想尽可能把城市规模做大,以免束缚城市发展的手脚(据媒体报道,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及县以上的新城新区数量3500多个。这些新城新区规划人口达到34亿,这样从宏观的角度统计一下,就有知道规划编制中人口规模预测确实有点太过份了)。还要注意一点,城市总体规划一定要和所在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别触碰像基本农田保护等的红线。

中心城区的用地规模确定后,交通问题随之而来,交通是个综合系统,一定从区域的角度来考虑,铁路、公路、航空等都要统筹,这些都要求在编制总体规划前,要尽可能地去收集如交通、水利、公路等相关部门的专项规划,融入到总体规划中去。然后由外到内、由表及里,依据现状条件等,确定城市道路的级别、宽度、断面形式等。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道路把城市用地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地块,这就需要再依据城市性质、地块的区位条件等因素,确定哪些地块是居住用地,哪些地块是行政、文化、教育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哪些是商业及服务业用地、工业用地、绿化和广场用地等。并对这些地块的使用提出一些诸如容积率、绿地率等类的原则性限制条件(具 3 体的规划指标有待下步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时确定),最后再提出一些规划实施的措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基本完成。

城市总体规划由于内容庞杂,因而规划编制时需统筹考虑,反复论证,编制时间较长。即使这样,人口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和部分中等城市,用地规模动辄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及以上,仍感到在下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有许多总体规划的内容需深化,分区规划又应运而生,相比总体规划,尺度又进一步缩小。分区规划的界线划分时,宜根据总体规划的组团布局,结合城市的区、街道等行政区划,以及河流、道路等自然地物确定。编制分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更好地为下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城乡规划法》确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这就说明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直接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是针对不同地块,用指标、条文、图则等方式对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要求,以及建筑色彩、风格、城市天际线控制等城市设计内容,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控制性详细规划应覆盖整个规划建成区。

如果说城市规划偏重二维平面,城市设计则主要在三维空间来研究城市,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比如城市的天际线、城市的色彩、风貌特色控制,单体建筑的体量、风格等都是城市设计的内容。(目前城市设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规划管理中应用不够,只有将城市设计的内容纳入规划条件,具体指导城市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建设单位依据规划条件,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建设地块的建设方案,一般规划部门倾向于称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单位也有冠名为规划方案或工程设计方案。名称其实无所谓,关键是设计成果能够符合规划条件、满足规划审批要求即可。修建性详细规划(或称规划方案、建筑设计方案)是城乡规划专业和建筑学专业交叉重叠的部分,考虑设计内容涉及具体建筑的内部功能布局(平、立、剖面设计)和建筑外观风格特征等,而这部分内容是建筑专业的基本功底,所以个人认为由建筑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承担相比城乡规划专业人员更为合适。

建制镇和和城市的区别主要是规模大小,两者总体规划的规划手法类似,由于规模较小,分区规划不再编制,规模较小的建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可以与镇总体规划编制相结合,提出规划控制要求和指标。乡规划(一般称为乡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编制也没有太大差别,主要是乡驻地比镇规模更小些,规划内容更简洁些。

村庄的尺度更小,规划内容也较少,重点是村庄的建设规划和村庄产业发展布局,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村民住宅用地、小学和幼儿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规模和布局、村庄道路的疏理,宽度的划 定等。但目前村庄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存在套用城市规划的手法、规划实用性较差,村庄规划改革亟须进行。

(建筑设计相比城乡规划,是在微观的尺度、主要是以人的尺度来研究,比如建筑内部空间,要考虑人的活动、家具的尺寸、摆放位置等等。本书主要介绍与城乡规划关系较密切的建筑风格,建筑设计内容暂不涉及。)

城乡规划,特别是城镇总体规划,涵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交通等各类规划内容。城乡规划在编制中,尽可能的要收集这些资料并融入到规划成果中去,但由于编制主体等原因,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与其它部门编制的专业规划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和冲突,所以“多规合一”又提上了日程,由于城乡规划相比其它规划所具有的综合性、全面性、系统性优势,城乡规划在“多规合一”中的主导地位是毋容置疑的,城乡规划也将会在“多规合一”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篇2:城乡规划法知识

(一)1.城乡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2.城乡规划的实施原则:政府实施城乡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原则;镇的建设和发展原则;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原则;城市新区开发和建设原则;城市新区开发和建设原则;旧城区改造原则;风景名胜区保护原则;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

3.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4.选址意见书:指建设项目在立项过程中,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提出的关于建设项目具体用地地址的批复意见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5.选址意见书的作用:保证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综合协调建设项目选址的多类矛盾;建设单位据此办理建设项目正式审批手续并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用地预审。

6.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制度:是建设单位的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钱,经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确认建设项目的位置和范围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

7.建设用地的审批的办理程序:用地申请→现场踏勘→征求意见→提供设计条件→总平面图报审→核发

8.划拨:项目批准→建设单位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划拨土地

9.出让地:规划主管部门事先规定出让地块的位置、范围、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出让合同→建设单位申请→核发

篇3:城乡规划法知识

全面开展《条例》的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以及标语牌、宣传栏等, 采取专题讲座、现场咨询、赠送《条例》读本等多种形式, 广泛深入宣传《条例》。组织开展《条例》的学习、培训工作, 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带头认真学习《条例》, 组织好本部门的学习活动。

有序推进城乡规划的制定工作

按照《条例》的规定, 做好各类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严格按照《条例》, 加强对城市中心区、旧城改造地区、近期建设地区, 以及拟进行土地储备或者土地出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工作。按照《条例》规定, 做好规划的审批和备案工作。严格遵循城乡规划制定的原则, 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严格本单位的人员及图章管理, 确保城乡规划编制质量。

严格城乡规划的管理和实施

规范城乡规划“一书三证”许可制度。城乡规划许可必须在城乡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 对确需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进行独立选址建设的, 应严格按照《条例》规定进行办理。在《条例》所明确的“一书三证”的适用范围、许可要件、许可程序的基础上, 进一步细化、优化本市“一书三证”的核发程序和流程, 提高行政效能。对违反选址意见书分级核发管理规定的, 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进行处罚。严格规划条件的管理。根据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规划条件, 并作为国有土地出让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规划条件组织项目建设;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应当按照规划条件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按照规划条件进行建设工程设计。全面开展建设项目规划核实工作。按照《条例》规定, 细化规划核实的程序及要求, 切实做好建设项目规划核实工作。规范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的规划管理。严格按照《条例》规定, 加强对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的规划管理。不符合条件的, 不得办理临时建设许可。对于未经批准建设、未按批准内容建设以及到期未拆除的临时建设, 必须依照《条例》规定进行处罚。

加强城乡规划制度及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制度。按照《条例》规定, 调整城市规划委员会人员组成, 开展专家和公众选聘工作, 优化市城市规划委员工作规程。进一步优化城乡规划公示制度。根据《条例》规定, 尽快建立并完善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 明确其作为议事机构的职责, 规范人员组成、审议程序、表决方式等;要结合当地城乡规划工作实际, 进一步细化城乡规划公示方式、场所、内容等规定;对本市现行的与《条例》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规定进行清理、修改。加快城乡规划队伍建设。针对城乡规划管理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尤其是镇、乡、村规划管理机构和人员缺失的实际情况, 积极争取本级政府及人事部门的支持, 充实城乡规划部门人员, 配备、引进和培养规划专业技术人才。

严格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

篇4:城乡规划法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城乡规划法 规划 城乡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对于城乡规划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的规划法体系,不能再适应当前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2)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公共利益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在城乡规划法中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还缺乏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

(3)有些地方在城乡规划过程中不能充分听取来自专家学者和社会大众的意见,做出的规划不够全面,缺乏科学性。

(4)对规划的严肃性认识不足,在有些地方的规划过程中,有些不做规划,有些做了规划也不遵守,或者随意调整规划,或者根本就不按规划办事,盲目扩大城市建设,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搞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5)目前的规划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农村的规划和管理。虽然我国的规划管理制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农村,规划管理工作,还不能够结合农村的特点满足农村的需要,农村中建设混乱和浪费土地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6)在我国,各地区发展差异比较大,西部、中部、东部发展不均,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发展迅速,但是城市发展缺少统一协调,出现一些重大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严重浪费等情况,这些地区迫切需要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

2 如何搞好城乡规划工作,从工作实际出发

(1)强调城乡规划综合调控的地位和作用。《城乡规划法》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这就从法律上明确,城乡规划是政府引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是具有法定地位的发展蓝图。同时,法律适用范围扩大,强调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确立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三规合一”是规划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城乡规划法》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民居住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快速健康向前发展,制定本法。从内容上看,我们在城乡规划工作中要更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强调城乡规划制定、实施全过程的公众参与;保证公平,明确有关赔偿或补偿责任。

(3)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突出强调近期建设规划的地位;强调规划编制责任。

(4)严格城乡规划修改程序。对城乡规划评估,对省市的规划作出详细的规定。

(5)完善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制度。建立针对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的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制度;规定各项城乡规划的行政许可。

(6)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明确上级行政部门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以及全社会的公众监督。

(7)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管理,加强对规划师职业的管理。

(8)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由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镇总体规划由人大审议。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城镇的规划与评估,需要向人大报告。

(9)强化法律责任。追究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责任;追究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责任;追究违法建设行为的责任;明确对违法行为给予罚款的范围和数额;授予市政府强制拆除权。

(10)法律授权,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

3 相关对策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要深刻学习并严格落实《城乡规划法》,在工作中勇于创新。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在不违背城乡规划法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到兰坪县的实际情况,对照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现有的规划方案进行一次梳理,防止各规划方案之间相互冲突。加强对重要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规划编制的计划以便提供审批的依据。因目前规划修改程序多,时间长,难度变大,需慎重考虑规划覆盖的范围。(2)充分发挥县规划委员会职能,听取社会各界、专家及广大群众的意见,将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草案和城市规划未确定和待确定的重大项目的选址提交规划委员会审定,避免因个人喜好而影响规划决策,促进城乡规划领域的利益协调。有助于实现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科学性。(3)加强《城乡规划法》和兰坪县相关规划成果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规划方案的认同感,争取社会公众的支持,减少工作的阻力。(4)建立完善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机制,发挥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作用,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启成.开展执法检查、提高城市规划质量[J].城市规划,1994(2).

[2]姚爱国,曹永恒.城市规划地方立法应当注意的问题[J].城市规划,1994(6).

篇5:城乡规划法知识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我县发展提升年活动的主体是:全县乡镇以上______________、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______________、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公共服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2、大力提倡“五种服务作风”,即“热情服务不怕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效服务不拖拉、廉洁服务不设卡,做到礼貌待人、文明规范、态度和蔼,彻底杜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话难听、事难办”现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始终,着力打造服务型机关。

3、严肃会议纪律,整治___________、代会和不遵守会场秩序等问题;严格上下班制度,不得___________、早退、脱岗、___________、擅离职守等。

4、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干部下基层“送政策、_____________、送服务”、干部队伍“治庸、治懒、______________”、中心城区“______________、治乱、治堵”与全省发展提升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5、做好农业科技生态示范园的规划编制,整合各种农业发展资金,启动建设集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6、进一步加强重大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设,提高重大项目审批效率,实行统一受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办结告知制度,对同时涉及到多部门审批的项目实行同级会审,以有效缩短重大项目的审批时限。

7、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紧紧围绕做大做强高端矿产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8、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考核体系,实行定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财政配套资金督察考核,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9、着力构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_______________和生态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着力培育“自然、和谐、文明”观念的生态文化体系,着力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10、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理顺城市管理体系,推进城市管理法制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性化,努力创建生态文明、绿色花园城市。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年内新发展_______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抓好_______个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

A.5025B.3015C.3010D.50152、以_______为主体,以_______为主抓手,大力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A.创建生态文明 建设花园城市B.统筹城乡发展 新农村建设

C.创建生态文明 加快城乡发展D.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花园城市

3、深入开展_______内设机构测评活动,大力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进一步提高各级机关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水平。()

A.“千百万”B.“千千万”C.“百万千”D.“百千万”

4、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着力提高农村沼气能源覆盖面;推进_______,减少薪柴消耗。()

A.以电代燃B.生态工业

C.生态旅游D.农业现代化

5、继续坚持公共财政_______的要求,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可增长、可持续的原则,统筹安排好财政性资金,集中办好县委、县政府确定的15件民生实事,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A.“三个倾斜”B.“五个倾斜”C.“四个倾斜”D.“两个倾斜”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干部下基层“三送”、干部队伍“三治”和中心城区“三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我县发展提升年活动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3、我县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具体是什么?

篇6:城乡规划法

济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政策法规处 王常磊

2008年1月1日,备受关注的《城乡规划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城乡总体规划的新时代。《城乡规划法》强化了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特别是赋予了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的权力。这在全国范围内违法建设查处难,特别是执行难的情况下,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违法建设强制执行的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随着新法的实施和《城市规划法》的废止,执法实践中一个现实的问题急需解决,即:该法实施前已经建成的违法建设,在该法实施后需要作出处罚处理,应当适用于《城市规划法》还是适用于《城乡规划法》。对此,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适用《城乡规划法》。理由是原违法建设曾违反了《城市规划法》,且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现在依然违反着城市规划,其违法行为至今仍未改正,应适用《城乡规划法》予以查处。

第二种观点认为适用《城市规划法》。理由是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不能用后实施的法律去规范先前的违法行为。

第三种观点认为适用《城市规划法》进行处罚,但在执行阶段适用《城乡规划法》赋予的强制执行权,不申请法院执行,而由城市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拆除,高效快捷。笔者认为,对此类违法建设应适用《城市规划法》进行查处。法律的溯及力又称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后,对其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则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不具有溯及力。一般认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溯及约束力,即对法实施前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处罚。二是溯及保护力,即对法实施前的行为进行保护和救济。

法不溯及既往,即不对法实施前的行为进行约束和保护,最早确立于1787年美国宪法,经过二百多年的实践和演化,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通行的立法原则,受到各国法律普遍采用。《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也理应适用这一原则。理由有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明确规定

《立法法》第84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这条规定实际上就在我国确立了“法不溯及既往是原则,法溯及既往是例外”的基本原则。在《城乡规划法》中没有“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因此,就不存在溯及既往的例外。那么是否适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来选择法律适用呢?《立法法》第84条“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的但书规定,实质上就是在我国法律适用上确定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但是,《城乡规护法》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因此不能适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退一步讲,即使能适用这条原则,《城乡规护法》对违法建设的处罚规定也重于《城市规护法》,也应适用《城市规护法》。因为,《城市规划法》规定了违法建设只有在“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情况下,才予以拆除处罚,而新的《城乡规划法》则摈弃了“严重影响规划”的提法,规定“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从条文表述上可以看出,对违法建设无论是在罚款幅度上,还是在予以拆除的条件上,新法都给予了重于旧法的规定。综上,赋予《城乡规划法》溯及既往的效力,违背了立法法的宗旨。

二、法对人们行为规范作用的属性决定

从行为理论上讲,在生活实践中,人们的认知程度有限,只能根据现存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让一个普通人去预见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尚未生效甚至尚未制定的法律的要求,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违法建设当事人也同样如此,当时实施违法建设行为时,不可能想到其违法建设行为后的法律对自己的违法建设是罚款、是没收还是拆除,换句通俗易懂的话讲,如果想到事后的法律对自己的违法建设罚款幅度这么高,处罚力度这么大,违法成本如此之高,或许也就不再实施违法建设行为。因此用适用新法去弥补新法生效前出现的空白很容易损害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不溯及既往,这是由法对人们行为规范作用的属性决定的,用事后创设出来的规定约束和惩罚事前的行为,与法治精神相违背。

三、有建设部相关通知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复函予以借鉴

1990年4月1日,《城市规划法》实施,《城市规划条例》废止时,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城市规划法》实施后,一些地方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断给建设部去电或去函,询问在该法实施前发生的违法行为,在该法实施后发现并需作出处理,应当适用于《城市规划法》还是适用于《城市规划条例》。为此,建设部于1990年11月8日就《城市规划法》的法律溯及力问题以(90)建法字第577号文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请示,提出“按照法律一般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在该法实施后处理该法实施前发生的违法案件,还是应当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条例》,而不应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12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以常办〔1990〕秘字第093号函复:“关于城市规划法的法律溯及力问题,同意你部的意见。请按此办”。为此,建设部于1991年2月20日专门下发了《关于<城市规划法>的法律溯及力问题的通知》,对此问题予以了明确。

至于第一种观点,有人认为,违法建设行为结束后,其违法行为一直处以持续状态,直至持续到新的《城乡规划法》实施,应用新法处罚。其实,这种观点混淆了违法行为处罚时效和法的溯及力问题。《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此条仅是对“时效制度”的规定,也即违法行为有连续(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实施同种行政违法行为的情形)或继续状态(一个违法行为发生之后,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不法状态一直处于持续之中)时,不受两年时效的限制,未超出处罚时效,依旧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但前提是此违法行为已经实实在在的处于一种违法状态,其违反的法律是确定和存在的。本条旨在解决的是在违反法律确定的情况下对违法行为的追究处罚问题,而不涉及法的溯及力即法的适用问题。

第三种观点认为可以适用《城市规划法》进行处罚,然后在执行适用《城乡规划法》予以强制拆除,这种观点显然更是不妥当的。因为,一个案件的结束,也即结案,是对案件作出最后处理,使其终结。《行政处罚法》第51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篇7:解析《城乡规划法》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但“一法一条例”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法一条例”越来越显示了它们内在的缺陷,不能很好地实现城乡规划的法律功能。在社会各界的千呼万唤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一部制定良好、科学的法律,但是,再好的法律也要落到实处,否则就会形同废纸。因此文章以我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为视角,对新法的实施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关键词】:城乡规划、法律实施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是建立在我国规划历史经验和国外规划经验上的,同之前的“一法一条例”相比,指导思想相当先进,内容比较完善。《城乡规划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进入城乡总体规划新时代。但是,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否能够有效的实施,能否不是一纸空文而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有力武器。《城乡规划法》出台后,其能否有效实施和发挥最大的功效必须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结合我国城乡规划现状及特点,本文对我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试图从3个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一部标志着我国进入城乡总体规划新时代的法律———城乡规划法,10月28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这部法律是在总结原有的城市规划法和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城乡规划法共7章70条,针对当前城市和村镇开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作了规定。规范内容包括城市、建制镇、集镇、村庄的规划、建设及其布局。

1.保障规划制定科学合理

为了防止一些地方脱离实际,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法律对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需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明确规定。

城乡规划法规定,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层次规划的具体情况,城乡规划法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

或者其规划主答部门按照事权,分别负责制定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并明确了规划的审批程序。

2.城乡规划需接受监督检查

法律的执行和监督也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说起来太沉重.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可以看一看国外的经验。

在欧洲和北美国家,任何一个城市的规划过程,都是由专家组成规划委员会,将规划建议向市或州的议会进行报告,得到市或州议会采纳后,再采用民众参议的形式进行立法,立法后任何部门无权改变。如曼哈顿的规划是1811年做的,到现在为止还未改变.这就显示出持续性;巴黎的规划是1856年做的,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大的改变。

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一般都比较注重社会参与和全民参与,即在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公众全程参与,并通过立法和机构设置来保障全民监督的实施。如法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地方当局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之前必须征求市民意见: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先作一个方案,表明性质和工程造价,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让公众发表意见,并备有替代方案;申报重要建设工程和开发区的项目需附有供公众查询的有关环境、社会、经济利害冲突报告,建设许可文件必须张贴公布;为了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公众可以自发成立协会,派驻代表参与监督城市规划工作;个人、企业和协会对政府有关规划工作的决定持有异议时,可向行政法官起诉,并且不需要付费。

为了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城乡规划法用一章的篇幅,分别对规划和建设的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以及各项监督措施作了明确规定。

中国的情况不同,但有一点可以做到,那就是把规划的制定执行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而这种监督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人民权力的代表机关—各级人大来实施。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首先要强化监督意识,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把贯彻、实施城市规划法规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要定期对本行政区域的规划建设管理状况进行视察或检查,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批评和意见,监督和支持本级人民政府加强规划管理工作,保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和本《条例》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执行。其次是必须完善人大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以增强监督的刚性和权威性。

此外,只有城市规划为全社会所普遍认识,每个人都傲得运用这项权利,规划真正社会化了才能实现全面地参与,因此开展规划教育是首要的任务。20世

纪6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城市与环境规划研究中心为新泽西州编写了一本社区规划手册,为参加规划的群众提供了一本了解规划的工具书。这本书的前言是“为那些想改善他们社区和住房而要采取行动的人编写”。我们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远远不够,只有人人都懂得以法律的名义来看待城市规划,我们的城市才会有真正的可持续的以人为本的规划。

城乡规划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法律还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为了方便群众监督,法律特别规定,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

3.避免随意更改规划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指出,城乡规划的严肃性体现在已经批准的城乡规划必须得到严格遵守和执行,避免一些地方政府及其领导人违反法定程序,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

为了保证规划的稳定性,纠正当前存在的规划易随地方政府负责人的变更而随意修改的问题,城乡规划法规定,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城乡规划法规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并附具征求意见的情况。

4.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

为了使城乡规划尽量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城乡规划法特别对此作出了规定。法律明确,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充分利用现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色。

法律还规定,旧城区的改建,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合理确定拆迁和建设规模,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建。

5.完善相关法律责任

针对近年来城乡规划建设中的违法行为出现一些新特点,城乡规划法完善了相关法律责任,同时加大处罚力度,严格追究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的违法责任,并对违章建筑的处理作出规定。

法律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城乡规划而未组织编制,或者未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修改城乡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人民政府负

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法律还规定,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委托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编制城乡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为了有效地遏制违章建筑的建设,城乡规划法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6.从立法的角度看城乡规划法

凡是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加以强制性控制的详细规划、专业规划都应该加紧制定,尽快经过人大会的审议,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否则,只有总体规划,还是容易被钻空子。描蓝图、定规划,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建设中都是一条必经之路,但为什么我们的建设现状仍然是城市品位不高,建设密度过大,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绿地面积不够,居住环境差,交通效率低?其原因,不是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水平不高,而是随意修改规划的现象比比皆是。要杜绝规划执行中的种种漏洞,让蓝图落实到细处,落实得不走样,“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城市建设事关所有居民的生活,为了体现法律的公开公正,在规划的制定与立法过程中,都应该广泛吸取群众参与,听取群众意见。

规划在执行中确需调整的,必须就调整的内容组织论证,并就调整的必要性向立法机关提出专题报告,进行公示,重新按规定程序审批。如此,方可有效地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沈宗灵.法理学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周旺生.立法学[M].法律出版社,1999;

3、蒋勇.关于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的几点思考[J].城市规划,2008(1);

4、(英)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M].三联书店,1997;

5、吴茜,韩忠勇.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经验与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1);

篇8:城乡规划法知识

《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共六章六十四条, 是以《城乡规划法》立法思想为指导制定的。与之前实施的《办法》最大的不同是强调城乡统筹, 最大的特点是体现民众本位, 最明显的进步是注重多元利益平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调整:

首先, 由过去的城乡二元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转变为城乡一体规划模式。过去城市规划的法律体系是建立在《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基础上的, 其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模式没有把城市和乡村视为一个有机整体, 重城市轻农村, 城市与乡村规划缺乏统筹协调。建立城乡一元法律体系体现了对城市与农村发展的统筹考虑, 目的在于打破城乡分割,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条例》明确了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的适用范围是本省行政辖区, 将镇、乡、村的规划制定及管理内容纳入城乡规划体系, 改变了城乡规划立法二元分割的现象。 (详见《条例》第三条)

其次, 由过去重点强调政府意志转变为更加注重民本民意。原《办法》重在强调规划批后告知执行, 而《条例》强调从现场调研到方案征询, 审批前民众意见征集, 审批后的规划公示, 并提出了针对各层次规划的审议制度, 尤其强调了乡规划、村规划在报送审批前, 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详见《条例》第十四条)

最后, 由过去重点强调国家利益保障转变为更注重多元利益的平衡。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原先以国家利益为主的单一利益关系格局被打破。城乡规划建设领域已经形成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地方政府利益等多元的利益形态。《条例》在平衡多元利益关系、调控多元利益格局方面, 规定了相关法律规范和法律保障, 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如针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 《条例》明确了修改条件, 及必须在修改前进行修改的必要性组织论证, 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并向社会公示。 (详见《条例》第二十六条)

2. 深入贯彻《条例》, 把握城乡规划的着眼点

如何深入贯彻《条例》制定的各项规程, 对规划编制单位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只有正确把握着眼点才能有效完成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第一, 要站在全局、整体、长远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城乡发展的理念, 面向农村, 巩固城市, 探索出适应与城市与农村共赢发展的规划编制方法。

第二, 城乡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从以往的关注物转向关注人, 围绕改善民生、创建宜居环境、打造人性化的公共空间等方面, 将便民、利民、惠民落实到规划编制与设计的各个环节中。

第三, 增强综合协调的能力。城乡规划的过程是各种利益关系调整的过程, 规划工作者要站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妥善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

第四, 提升规划编制工作的动态性和实施性。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建设的加快, 简单蓝图式的目标导向规划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变化, 必须注重问题导向和过程管理, 以渐进式规划对应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目标实现的过渡性。

第五, 提升规划编制工作的社会性和公众参与度。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决定了规划编制的社会基础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新《条例》中再次明确了“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 强调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提升规划编制工作的社会性和公众参与度, 就是要强化规划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要针对公众的参与意识与维权意识增强及各种利益诉求,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 增强透明度, 坚持开门搞规划;要逐步完善征求、采纳意见等的程序制度,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和充分吸收专家、公众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反映民意, 体现公正, 使规划编制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篇9: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作用分析

城乡建设是现阶段的国内的重要任务,并不断为社会各界所重视与认可。城乡建设涉及的内容广泛,需要结合地区和人们的实际需求,科学的展开整体布局与规划。城乡规划是提高城乡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城乡规划可以有效的对城乡的资源和空间进行分配,促使城乡建设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有效的提高了城乡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借助城乡规划来加快城乡建设的速度和水平,推动国家的城乡统筹全面发展。

一、城乡规划的概述

城乡建设不但要完成城乡建筑的建设与设计,还需要科学的对城乡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促使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推动城乡的科学发展。而城乡建设,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科学的对城乡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促使城乡建设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积极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与全面发展。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城乡规划涉及的内容日渐全面,在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科学的对城乡的建设与发展进行规划。促进城乡资源可以得到全面的统筹与发展,提高城乡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结合城乡人口密度,科学的对城乡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规划,促进城乡建设更加合理有效。发挥城乡居民的监督与参与作用,使城乡居民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城乡建设中,促使城乡建设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城乡规划还将对城乡的未来发展和经济结构等进行调整规划,促进城乡经济得到全面的提升,积极实现城乡的可持续性发展,并全面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落实。

二、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

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推动城乡建设的质量与效率,促使城乡建设更加符合人们生活的实际需求,推动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城乡规划为城市建设提供法律基础

城乡建设在实际过程中,需要遵循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城乡建设基础任务,从而使得城乡建设更加符合城乡居民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提高城乡建设的可靠性。传统的城乡建设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始终影响城乡建设的质量和城乡建设的水平,许多城乡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城乡建设需求。而城乡规划,可以有效的为城乡建设提供法律基础,城乡规划法是近年来新出台的关系到城乡建设的法律法规,具有极强的约束能力,站在城乡建设全局的角度,科学的对城乡建设的职能划分、城乡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规范,有效的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情况和生活情况。而且,城乡规划法中对城乡建设中危害城乡居民基本利益和权利的因素进行控制,促使城乡建设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推动城乡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的调控作用

城乡规划对城市建设具有宏观和微观的调控作用。因为城乡建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到了城乡的政治、经济,还包含了科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宏观调控方面,需要国家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措施,使城乡建设能够与现阶段国家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发展势头相符合,满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需求。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城乡规划,对经济和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控,协调城乡建设中的经济体系结构和社会发展方向,科学的对城乡的资源分配、空间利用、城乡基础设施布局等进行调控,促使城乡建设的可持续性。微观调控方面,在满足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的对城乡建设的细节进行调控,通过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设,突出城乡建设中的人性化设计。

(三)科学统筹城乡资源,推动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的城乡建设中,城乡规划需要站在城乡建设的全局角度,科学的对城乡的各类资源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应用计划。合理的空间布局是确保城乡建设有序、环境整洁、特色鲜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可以对城乡的空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对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科学的设计,从而建设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城乡规划还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进行统筹规划,促进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可以降低城乡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

(四)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缓解城乡两极分化

通过对农村资源的有效开发,提升农村的创业热潮,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推动城乡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促使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最大限度的缩短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缓解城乡两极分化的现状。合理的城乡规划可以使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到城乡建设中,提高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缩短城乡教育、文化等的差距,推动城乡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三、结束语

城乡建设主要致力于广大农村的改造与建设,以及对城乡的地资源、自然资源等的合理利用。通过城乡建设推动城乡的经济发展,缩短城乡的经济、文化等差距。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是站在全局的角度,科学的对城乡建设进行规划指导,促进城乡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现代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伟.浅谈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2,13:72.

[2]纪冬梅.浅议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价值[J].科技创业家,2014,03:167.

[3]孙施文.重视城乡规划作用,提升城乡治理能力建设[J].城市规划,2015,01:86-88.

上一篇:《镜花缘》的读后感下一篇: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