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教学反思

2024-05-03

三大改造教学反思(通用11篇)

篇1:三大改造教学反思

三大改造教学课件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大改造的形式、改造政策、实质、意义和缺点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三、 教学过程:

1导入:周老汉的故事。学生思考回答两个小问题:

①1952年的周老汉为什么能分到土地?

②后来周老汉为什么又卖掉了土地?

3、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解决以下知识点:

①什么是三大改造?何时开始的?

②为什么要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何时开始?高潮在哪年?

③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形式是什么?

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形式是什么?政策是什么?为什么称为创举?

⑤三大改造何时完成?有何重要意义?存在哪些缺点?

4、自学检测:两个小问题 :

① 什么是三大改造?起止时间?

② 在三大改造中,像周老汉那样的问题解决了吗?

5、知识通关:同桌两个同学订正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完善书本上的笔记。

三大改造的形式(重点)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

形式: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

政策:

5、小组合作探究:教师下发历史资料,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解决问题。

资料:农业合作化运动:

土地交给合作社集体所有,实行集体劳动,统一经营,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和土地入股

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即:农民交给合作社的土地越多,股份越高,分红越多。家里有耕牛或大型农具的农民,在集体使用其农具或耕牛时,会给予经济的补偿。

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个体手工业者将生产资料交给合作社集体所有,自负盈亏。集体生产劳动,自主管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国家先是通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方式与资本家公私合营(国家给予订单,

资本家生产,国家负责销售),共同分享利润,但在企业中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之后又采用定息方式,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赎买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资本家失去所有生产资料),企业归属国家统 一管理和运营。

讨论问题:

①如果你是周老汉,你愿意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吗?如果你是其他的有大型农具或耕牛的农民,你又是否愿意加入?

②如果你是一位小纺织厂老板,你愿意接受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吗?如果你是一位大纺织厂老板,你又是否愿意加入?

6、学生展示讨论探究的结果。

7、教师补充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三大改造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小结全课。

9、板书:

第5课 三大改造 1953—1956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分散的个体农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形式:农业合作化(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手工业合作化(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公私合营

政策:赎买政策。

四、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五、 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篇2:三大改造教学反思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能够说出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方法和结果,找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要性和方法。

2、知道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通过和同学探讨理解并说出三大改造的意义。

3、明白三大改造在历史背景下具有的积极意义,同时用历史辩证主义思维思考问题,明白其不足之处。

【学习流程】

活动一: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课本写出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原因。

2、为了实现农业合作化,国家采取了什么方法?结果如何?

3、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的社会主义改造。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4、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即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是。

活动二:通过和同学讨论,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探究一: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分别采取了措施?什么时候改造进入高潮?

探究二: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缺点?

活动三:本课知识结构总结

【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一项是( )。

A.农业改造 B.手工业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镇压反革命

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村生产合作社

B.在三大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C.到1957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

D.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二、问答题

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为什么?

2、史料学习法

学法指导:没有史料就没有历史,史料是研究历史的主要依据,教材中的一切观点都是由史料分析得来的。因此,对于难以理解的历史概念、观点(包括历史意义和影响)的学习,可以结合史料进行分析理解。史料一般有:①文字类,如数据、语录、史书陈述的史实等;②图片类的,如历史图像、历史漫画等;③实物类,如文物、遗址和遗迹等。

阅读下列材料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情况

时间公有制经济私营经济

1952年20.6%78.7%

1956年85.6%14.2%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表格表明我国社会性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难点分析】

1、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有什么联系?

“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经济,是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是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即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而开展的。“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也即是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

2、什么是“公私合营”?为什么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形式,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53年底前,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的政策,将它们纳入国家计划轨道。第二阶段是在1954年至1955年下半年,实行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第三阶段是在1955年冬至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即按行业,不分企业大小同时实行公私合营。

这种最终通过赎买政策,进行公私合营,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是新中国的一大创造。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民族资本家企业实行没收政策或打击镇压政策。为什么中国政府采取和平赎买政策呢?这是由历史与现实条件决定的:第一、民族资本家历史上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第二、他们也拥护社会主义改造;第三、资本家有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

【课后反思】

篇3:对体育课三大球技术评价的反思

1 技术评价与三大球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大球的课程评价一般是由技术评价、身体素质和平时成绩几方面来考核。技术评价在三大球课程评价中占有很大比例,是用来区分学生对某一特定运动项目掌握情况的主要内容和手段,是课程评价的根本所在。技术评价对提高教学各环节的效能以及学生的全面素质都会产生直接影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敏感的环节,它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因此,技术评价与三大球的教学目标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技术评价的合理与否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地实现三大球的教学目标,需要不断地使技术评价合理化,以利于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调动,促进两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不合理的技术评价不利于教学内容的深化,使教学陷入片面化,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制约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对传统三大球技术评价的分析

传统的三大球技术评价是以技术动作的结构程度来衡量的。技术动作的结构程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环节,而三大球课程的技术的关键在于掌握其技术运用能力。尽管技术动作的结构程度可以从一定的层面上体现出学生对三大球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但是把动作的结构程度作为评价技术的主要依据并以此决定一个学生在该运动课程的成绩,显然是片面的。传统的技术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内容的覆盖面过窄,存在程式化和应试教育倾向,考核结果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技术水平,严重阻碍了师生两方面积极性的提高。学生为了应试而集中练习考核内容,忽视了对其他技术的学习,不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技术动作,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个性的完善发展。考核方法的简单化对教师的教学有导向作用,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片面性,也将影响到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对课程认识的深刻性完整性带来不良影响。如此评价体系最终使课程建设走向桎梏,不利于课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2)评价标准的绝对化和考核方式完全定量化,不能区分学生个体的差异,无视学生的相对提高和成绩进步的过程性,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3)不合理的割裂式考核方式,将原本集体性的运动肢解成了个体性的运动,使其失去了作为集体性运动项目的完整性,进而失去其特有的运动乐趣,也使得原有的德育性教学目的很难实现。

(4)过于急功近利,无法实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的培养。

为了改变教师为应付考核而教,学生为应付考核而练的状况,为了把技术考核从应试模式向提高全面素质转移,以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改革考核方法已势在必行。

3 三大球技术评价的改革及其实施方案

3.1 三大球技术评价的改革思路

3.1.1 树立三大球的技术评价的指导思想

三大球的技术评价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三大球的技术评价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利于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3.1.2 实行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个性又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体育考核中,应该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实行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成绩。绝对指标是学生努力后达到的程度;相对指标是学生自我提高的幅度。在学生体育成绩评定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到绝对指标,树立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以督促学生的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应考虑学生的相对提高,区分个体的差异,强调成绩进步的过程性,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3.1.3 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每种评价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缺点,我们应该本着公平合理科学的态度,尽量的取长补短。定量评价的方法能够提高评价的精确性,有客观化的指标,能够作出明确的等级区分,使评价有据可依。可是,定量评价方法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一些很难量化的方面,而这些方面对教育活动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离开了对这些方面的评价,对评价就不是全面的。而定性评价的方法则可弥补量化考核的不足,从整体上来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定量评价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是相互补充的两种评价方法,缺一不可,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3.2 实施方案

3.2.1 增加原有技术考核的项目、扩大考核范围,破除传统的评价体系的程式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具有很好的量化性,并且也具有一定合理性,应继续保留,但必须破除传统的评价体系的程式化,增加三大球考核的项目和扩大考核范围,使考核项目有着较大的灵活性。如此可以改变因传统评价体系所导致的教师为应付考核而教,学生为应付考核而练的状况。有利于促进双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不断地得以丰富,使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技术动作,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确保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3.2.2 增加综合性考核内容

作为集体性的三大球,其技术评价除了从一定的技术结构层面去考核一个学生的成绩外,还应该从整体的运动过程中去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以篮球为例:即应该在篮球比赛的对抗过程中去评判一个学生对这项运动的理解情况和掌握程度。这样的综合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从整个大局中去理解篮球运动,去学习和掌握这项运动的技能、规则、运动中的应变能力,去感受集体性运动项目给他带来的乐趣,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4 三大球评价体系的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新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准确、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能力,对学生的技术表现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对教师之间交流教学观点、统一对教学目标的掌握也起到促进作用.使学生对考核的重视程度和信任度大大增强。

由于考核方法改革的驱动作用,学生要想获得较好的成绩,只有全面提高素质才能达到,其他捷径得以堵塞,从而使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进程出现新的契机.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上,过去那些死板的程式化的教法将有明显改变,启发式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法手段将被更多地采用,教学气氛更为宽松活跃,教学效果会有显著提高.新的考核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他们施展自己的教学技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综上所述,新的评价体系带来教学各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它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质量的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积极性的提高;教学互动明显增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5 小结

评价工作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测试学生的学习成绩、检验教学效果,而且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很强的反作用力,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技术评价应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真正体现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能力的提高和体育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享受体育乐趣的同时,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摘要:技术考核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给出每位学生的成绩,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积极的学习,教师更认真的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进步和发展。传统的三大球课程的技术考核存在着程式化和片面性的倾向,不利于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的调动,制约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本文在分析传统的三大球课程的技术评价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思路,并阐述了新的评价思路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体育,三大球,技术评价,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文杰.探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J].体育科学研究,2004,8(1).

[2]刘忆湘.高校体育成绩评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3).

[3]董建平.对篮球专修课技术考核评价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4).

篇4:三大改造教学反思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 畜牧业 社会主义改造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41-02

内蒙古牧区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符合内蒙古地区实际情况的声势浩大的运动。究其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畜牧业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一)畜牧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毛泽东主席就曾说:“没有畜牧业的经济,是一种不完全的国民经济。”这是毛主席看到了畜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而发的感慨。朱德副主席也曾说过在广义的农业部门中,除了粮食生产以外,畜牧业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畜牧业之所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于从事农业生产时,畜牧业可以提供牲畜作为劳动力参与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去;在从事工业生产时,畜牧业可以提供一些工业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如皮毛等;当然畜牧业和大众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它可以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肉食、奶等生活资料。

(二)畜牧业在内蒙古牧区占特殊重要地位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人民特别是牧区的牧民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经营畜牧业经济是内蒙古牧区牧民自古以来就擅长的生产劳动,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因此,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牧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影响着牧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甚至也影响着整个内蒙古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内蒙古牧区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原因

在牧区个体的、分散的、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发展大规模的社会化生产,相反还会阻碍大规模的社会化生产,这是进行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原因。

1947年我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之初为了发展牧区畜牧业经济而实行了民主改革。虽然民主改革对内蒙古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经过民主改革后的内蒙古牧区依然存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牧民经济、牧主经济以及召庙经济。对于这种个体、分散的私有制经济的弊端,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农业大量增产的要求和小农经济分散私有、农业技术的落后之间存在着矛盾。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同志也指出:“畜牧业与农业同样,均属于落后的、分散的、个体的经济范畴,故有同一性,决定了它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由此可以看出,个体、分散的私有制的存在不利于实行合理的劳动分工,无力购买先进工具,从而难以抗拒自然灾害和保证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为了畜牧业经济有长足发展动力,就必须破除束缚经济发展的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的旧生产关系。一场全面地改造社会经济结构的斗争是势在必行的了。

三、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稳定政局、巩固政治统治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状况决定政治统治秩序,因而对内蒙古牧区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内蒙古自治区是地处我国北部边疆的少数民族蒙古族的聚居区,其在历史上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中原地区较为落后,而且中央政府对内蒙古地区的政治统治也较为松散,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对内蒙古牧区的政治统治,有效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就需要发展牧区经济,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而当时牧区分散的、个体的畜牧业经营方式不利于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党和自治区政府在领导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在牧区进行了发展畜牧业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综上所述,畜牧业经济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牧区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牧业生产、改变牧区面貌,推动全国国民经济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顺着农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潮而进行一场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烏兰夫革命史料编研室:《乌兰夫论牧区工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郭德宏、冯成略:《丰碑:中国共产八十年奋斗与辉煌》内蒙古卷,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

篇5: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

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制作人:房立德2009.03.03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能力目标: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三、[教法、学法]学法指导阅读练习、讨论分析、分③组合作[课时]1课时

四、[学习新课]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一)三大改造的形式

1、时间:_______---________

2、农业:(1)、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2)、高潮:_______年

3、手工业: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

4、资本主义工商业:(1)、实行____________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高潮:_______年

(二)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检测 自主研练:重点,难点,常考点,当堂学习,当堂巩固,高效率!不会的、拿不准的在旁边做上标记。基础训练。

1、选择题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3)、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A、租赁B、借用C、赎买D、没收(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是()

A、1956年土地改革的完成B、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行农业合作化B、建立国营经济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D、恢复国民经济(6)、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A、互助组B、供销合作社C、生产合作社D、公私合营

2、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形式有哪些?

(3)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篇6:写好教学反思的三大好处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名,但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好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过去教学的回忆、思索、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是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途径。众多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教师都有写教学反思的习惯,然而现在还有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没有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从而失去了第一手的感性材料,这是教学、教研资源的一大浪费。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平时写好教学反思。在此,笔者从写教学反思的作用与好处两方面,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从成功中获得经验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要从问题中寻找方法。不管多么成功的课堂教学,都有让人遗憾的地方,教师要把这些失误之处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剖析,使之成为教训,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如记录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在测试中出现的失分点等,力争在短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并在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总结出同类问题的解决策略。此外,一堂课中总会有成功的地方,可能是课堂生成,也可能是课前预设。因此,教师要将自己课堂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到的措施、简洁明快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详细地记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实践、推广,以便积累教学经验,获得更大的成功。

二、从分析中得到启示 一节课教学后,教师应静下心来思考以下问题: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教师要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思考分析、归类取舍,从分析中得到启示,再次设计教学方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记录下来,可以为今后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此外,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教师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所以,教师要把教学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

三、在反思中得到提高

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的形式。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使教师在短时间内成长为教学行家的重要途径。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课上认真上课,课后坚持反思,反思后再创新,创新后再实践,在这样的循环中,自己的教学一定会获得成功。同时,作为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平时经常写教学反思就是在不断地练笔,所学到的写作知识都可用于写教学反思。日积月累,在不断的记录、整理中,教师的写作知识得以巩固,书面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这对于指导学生写作大有好处。此外,在不断写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积累大量素材,为以后撰写教学论文做好前提工作,又能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篇7:5、三大改造

课标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目标:掌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导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马上就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了吗?

什么是社会主义?

二、出示学习目标。提前板书,指名朗读

三、学生自学教材,勾画知识点,之后汇报

1、三大改造是对哪三方面的改造?

2、对农业改造的原因、起止时间、形式、目的

3、对手工业改造起止时间、过程、特点

4、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不足。

四、合作交流

1、农业合作社与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资料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2、公私合营具体是怎样实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何变化?

3、怎样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

五、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2、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3、多媒体出示选择题,完成练习卷。

六、小结:学生完成

七、课后反思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标要求: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国是从什么时候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道路

二、学生自学教材,填写知识清单。

三、学生汇报知识清单。播放多媒体课件

1、中共八大背景、时间、内容、意义,2、探索中总路线的提出背景、内容、评价、失误表现、失误标志、对失

误的评价、失误造成的影响,如何进行经济调整

3、讨论:失误的原因和我们应吸取怎样教训。

4、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篇8:官民“三大隔离”现象反思

首先是物理隔离。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以及领导机关,与广大群众,特别是底层的弱势群体,在空间上拉开距离,相互避免接触。不少地方政府,甚至是贫困地区的政府,把办公楼建得像豪华白宫。豪华是一个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设计思路就是大广场、高台阶,庭院深深,门禁森严,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望而生畏进不来。这就叫做物理隔离。除此之外,日常出行有公车,与乘坐公交地铁的群众隔离。日常伙食有机关食堂供应,甚至有条件自己办农场,自己养猪种菜,从而与担忧食品安全的群众隔离。更加恶劣的情况是,即便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或者调研情况,所到之处都是警车开路,严格清场,并且事先找好一批人,充当“群众演员”。换言之,不论有意无意,领导干部总是使自己置身于完全由政府来组织和安排好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具有自我封闭和自我隔离的性质,哪里还谈得上密切联系群众?

其次是程序隔离。群众的呼声与建议,要想反映到主管部门或者“大领导”那里是很困难的,因为中间隔着太多的部门与程序。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些部门与程序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必要,当然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政府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许多程序在客观上都有阻隔群众、阻隔意见的作用。我还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听到过有人讲某位省级领导“微服私访”的故事。讲者是农民,讲得眉飞色舞,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很有可能,那只不过是传说。然而问题在于,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故事,能够在老百姓中流传的这种传说永远消失了。相反地,却非常容易听到各种抱怨,抱怨向领导反映问题太困难。

再次是观念隔离。许多领导干部在正式场合做报告,发表讲话,都会用很多“以人为本”、“代表人民”、“尊重群众”之类的大词与表态式语句。但是,在实际问题的治理过程中,特别是在面对来自群众的不同意见,甚至有冲突的时候,决策者和管理者会暴露出另一种看法,即认为群众觉悟低,素质差,头脑狭隘,思想落后,精神有毛病等等。在一些领导干部头脑中,后一种才是真实的看法。这就是观念隔离,也就是說,自认为掌握全局,高人一等,不与普通人一般见识,甚至美其名曰,不要混同于普通老百姓。由于官场竞争的关系,不少人只愿意接近对自己有用的人,或对自己有恩的人,把其他人,特别是有不同意见的普通群众看作是麻烦制造者,是挑衅者,是社会竞争中的失败者,是吃不着葡萄的狐狸般的嫉妒者与谣言传播者,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观念隔离。

长期处于物理隔离、程序隔离、观念隔离这三种隔离状态下,优良作风就只会停留在口头上。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年轻干部可能不理解这样的优良作风,很容易把恢复优良传统与观念保守等同起来,并与改革开放对立起来。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项工作非常必要,这就是回到传统中深入反思与面向未来推进改革。

篇9:三大改造

1、选择: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使个体所有制成为集体所有制

(3)、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租赁 B、借用C、赎买 D、没收

(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行农业合作化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D、恢复国民经济

(6)、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A、互助组B、供销合作社C、生产合作社D、公私合营

2、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形式有哪些?

篇10:三大改造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重、难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及实质 【学习过程】

活动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这些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改造的原因:。2.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_______ __________。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_________________。

成果:_______年底占全国农民总数96.3%约1.18亿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4.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_________________。

成果:________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__________ 政策:____________成果:________。

6.三大改造中存在哪些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______制转变为______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______阶段。

活动二:通过和同学讨论,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探究一: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分别采取了措施?什么时候改造进入高潮?

探究二: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缺点? 活动三:延伸拓展

一位老人在去世前将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让他们每人把一根筷子折断。三个儿子都很轻松地做到了。然后,老人把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让三个儿子再试试。这次,三个儿子都未能折断。从上面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故事中的寓意和土改后农民经营方式的改变有没有相同之处? 【达标训练】 A组

1.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

A.互助组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制

/ 5 2.我国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原因()

A.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B.我国按苏联模式发展社会主义 C.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D.片面强调公有化的作用 3.新中国对资本家占用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是因为()A.国家经济实力不足 B.考虑国际影响 C.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宪法,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D.民族资产阶级对国家无所贡献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

A.1949年10月 B.1953年初 C.1956年底 D.1957年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发展生产力 B.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C.变革阶级关系 D.切断通向资本主义途径 6.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一项是()A.农业改造

B.手工业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镇压反革命

7.“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茶壶茶碗„„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都不能造。”

(l)为了改变材料二的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此计划完成后取得了哪些成就?(举出三例即可)

(2)建国后,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从事面粉行业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怎样转化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成分的?

/ 5 【学习反思】

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意义。

2、把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及危害,分析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

3、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历经曲折,但主流是前进的。知道模范人物的事迹,从这些人物身上学习怎样的精神。学习重、难点

重点: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其历史作用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

二、自主学习

(一)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的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达成共识。

1、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①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②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③八大的意义?

2、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①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②1958年“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此后,党中央又发动了哪些错误的运动?③结合第28页插图《浮夸风》及动脑筋题思考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严重失误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这些严重失误又产生了什么危害?④ 国家什么时候调整国民经济?结果怎样?

3、阅读课文最后一个子目思考:中共八大后的十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那些成就?这一时期涌现出哪些模范人物?

(二)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这些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1.中共八大

时间:____年。指出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 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_,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______________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总路线 时间:______________年。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3.“左”的错误

表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运动;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_______和“________”

后果:1958年到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1961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4.建设成就的模范人物

建设成就:______________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的全部自给。

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两弹元勋、县委书记________、雷锋。

三、合作探究

想一想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作答,大家互相排忧解难。)

根据第28页“动脑筋”回答:当时的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对不对?他们说得对吗? 3老师的问题

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是千千万万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那么,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呢?

四、延伸拓展

结合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谈谈在现阶段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五、达标训练 A组

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于()A.三大改造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大跃进时期 D.十年文革时期

2.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 D.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3.“前年卖粮用筐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下,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5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

4.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里覆盖率仅A.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B.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

C.无计划的盲目垦荒 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哪一事件后?()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6.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从中 可以读出的历史信息有()①创作的时间是1958年——1960年间

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探究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中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月15日,20万人敲锣打鼓上街游行,庆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紧接着,天津、上海也先后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 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三大改造的哪一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怎样的改造方式?

(2)材料一中反映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得如何?如何评价?

(3)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的情况出现于什么时期?它反映出当时的什么现现象?

(4)当时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的这种现象?它导致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七、当堂反思:

学习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篇11: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因、方式、意义。

一、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练习内容。

1、农业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改造方式:组织手工业生产_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方式:年起,实施,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赎买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1956年底

意义: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二、训练提高

1、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

A.1952年底B.1954年初C.1955年底D.1956年底

2、“三大改造”中,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形式主要是()

A、公私合营B、赎买C、建立生产合作社D、全行业公私合营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5、解放前,上海水泥厂的最高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7年,还是原有的设备,该厂的产量却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产量变化的关键原因是(D)

A、市场需求增大了B、该厂的工人人数增加了

C、政治环境变了D、实行了公私合营

三、合作探究

1、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有什么缺点?

作用: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上一篇:春播行动计划下一篇:借款合同 印花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