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政协三大优势

2022-06-28

第一篇:发挥政协三大优势

发挥政协优势推进协商民主

马克思主义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006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党的正式文件中首

次提出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并重的论断,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选举+协商”的民主,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与人大的选举民主并重且互为补充。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要求“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进一步明确协商民主的重要地位。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积极推进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优势所在,也是新世纪现阶段必须肩负的重要责任。

一、推进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选择民主政治最初产生于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国家,指多数人的统治,与贵族政治、寡头政治相对立。西方资产阶级扩大了古代民主政治的基础,确立了以普选制和议会制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以来,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照搬这种民主制度,结果水土不服,导致政权更迭频繁,社会**,经济衰退,后患无穷。新中国成立前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认识到,要使中国彻底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命运,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就必须发展和加强革命统一战线,把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致力于建设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就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政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成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政治组织,逐步形成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基本框架。 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按照民主原则共商建国大计,协商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这是运用协商民主形式的最初尝试和成功实践。可见,人民政协本身就是协商民主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协商民主实践发端于中国,是由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度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协商民主是当时的主要政治形式。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时,毛泽东针对“政协还要不要存在”、“协商还有没有必要”的疑问,明确指出:“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确立了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后的10多年里,人民政协团结各族人民和各界爱国力量,活跃在国家政治生活舞台上,发扬人民民主,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已不存在,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也应随之转型,必须形成一种更具包容性、代表各种利益主体的政治形式,实现有效的政治整合,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这种新的政治形态就是协商民主型政治形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颁布,反映了当代世界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趋势,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协商民主提供了政治保障,标志着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政治制度趋于完善。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共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一道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荣辱与共,团结合作,平等协商。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种合作协商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并不适合中国,推进协商民主,为社会多元利益主体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选择,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也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人民政协在推进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协商式民主的实质是最广泛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克服投票表决的局限性,从而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更真实的涵义上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政协责无旁贷。这是因为人民政协的性质与职能同协商民主一脉相承,在协商民主建设中拥有自身的独特优势。第一,人民政协在政治上具有的广泛主体性是推进协商民主的最大优势。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的广泛的主体结构,与日益分化的社会结构相适应,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人民政协涵盖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等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凝聚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可以说凡属于人民范畴的都可以涵盖在人民政协的构成之中。因此,人民政协既是广泛团结的产物,也是实现广泛团结的组织,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充分体现协商民主范围广泛的特点。

随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不断发展壮大,参加政协的界别也不断调整扩大,人民政协的主体性也在相应扩大。第二,人民政协在政治上具有的巨大包容性是推进协商民主的另一优势。作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坚持合作、参与、协商、包容的精神,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实现

政协委员、各界人士政治上的有序参与。社会各界人士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自由发表意见,在充分、民主、平等、真诚的协商讨论中达成一致,从而把社会上各阶层、各群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愿望的表达、诉求的提出、关系的协调、矛盾的化解,纳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轨道,避免无序的、非常规的“大民主”状态。这是我国最广泛、最充分、最有效、最安全的民主形式和渠道。第三,人民政协能够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协调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人民政协代表广泛的利益主体,能够包容各种利益诉求,位置相对比较特殊,工作形式比较灵活,是执政党和政府整合社会资源、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实现社会管理和调控、构建和谐社会的独特纽带。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及时准确地反映基层和群众的意愿和要求,通过提案、专题调研和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提供表达途径和参与平台,从而实现减少对立面、消减冲撞、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成为最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铺平道路。第四,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优势所在。在协商民主中,协商是形式,民主是目的,人民政协的三项职能都体现了协商式民主的优势,都蕴涵了协商式民主的本质。近年来,石乔口区政协在履职中充分体现协商民主的优势,做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政治协商领域,通过搭建平台,建立协商机制,充分利用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协商和重点协商,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在民主监督领域,坚持以建言献策为主要手段,以弘扬团结民主为着力点,通过建立专项视察制度,督办提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多种形式履行监督职能,畅通了民主监督渠道。在参政议政领域,通过课题调研引导委员积极参与,通过界别活动引导委员有序参与,通过建立机制引导委员有效参与,从而提高了参政议政的质量。

三、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协商程序,确保协商民主落到实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保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方向,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前提。在思想上,我们要继续深刻认识在开展协商民主中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坚持党对协商民主建设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在实践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既要体现党委和政府在开展协商式民主中的主导性,又要体现政协在履行职能中的主动性,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履行政协职能的程序、机制等具体规定,在避免随意性、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真正使协商民主成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环节,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科学、完备的协商程序,是确保协商民主落到实处的重要条件。中共中央对政治协商程序化建设非常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近年来,政协工作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政治协商制度的落实,往往取决于党政一把手的个人民主意识,政治协商缺乏刚性规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加强政治协商程序化建设,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发挥党委对政协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真正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将遵守协商程序的情况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治水平、民主作风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布以来,各地对强化民主协商程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可以学习借鉴。一是坚持“三在前”、“三在先”的做法。重大问题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先协商后决策,对重要人事安排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先协商后决定,在制定重要的地方决策性规范文件时先协商后提请审议。二是实施听证制度。十七大报告要求增加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要公开听取意见,经过公开、公正的听证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群众理解和接受,保证政策推行的效果。三是建立决策咨询论证制度。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方针政策、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在决策前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论证,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将专家提供的信息咨询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决策效率,降低决策成本和风险。四是公示重大事项。党委、政府建立重大决策协商信息公示制度,把民主协商过程、协商结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推动协商成果的落实和转化。五是坚持互动协商,提高协商实效。党委、政府积极拓展协商平台,进一步畅通协商渠道,实现协商的双向互动,增强参与协商的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民主协商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篇:发挥政协优势 做好宗教工作

发挥政协专委会优势 共同做好宗教工作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政协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

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九大关于宗教工作的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宗教事务管理的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宗教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系列讲话精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层面上来,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做好宗教工作的政治责任;发挥优势, 注重加强政协平台建设;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做实宗教工作。

一、提高认识,强化宗教工作责任。

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这有方、导这有力、导这有效,牢牢把握宗教工作主动权。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对待宗教工作的正确态度,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作为人民政协,就是要紧扣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必须明确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政协要充分发挥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优势,共同在实现 “中国梦”的道路上形成强大合力。

上级把宗教工作当做事关全局的要事来抓。可是到了基层,更多的是放任自流,可抓可不抓。一些部门、乡镇、村(社区)的领导干部,对宗教工作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有的认为,宗教是唯心主义,把宗教与迷信混为一谈;有的认为,“民族宗教无小事”,但也出不了大事,其他的事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管民族宗教;有的认为,民族宗教工作是上级喊在嘴上的事,是民族宗教事务部门抓的事,和自己没多大关系。

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强化政治担当,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特殊重要性。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宗教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宣传计划、干部培训、党建目标考核之中。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切实为信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二、发挥优势, 注重政协平台建设。

政协章程对政协开展民族宗教工作有明确的规定,指明了政协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的任务、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在民族工作方面,人民政协的任务主要是宣传和协助党委政府贯彻执行国家的民族政策,反映少数民族的意见和要求,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增进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在宗教工作方面,人民政协的任务主要是宣传和协助党委政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支持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团结宗教界爱国人士和宗教信仰者,为祖国的建设和统一贡献力量。

人民政协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民族和宗教界进步民主人士作为组成界别,把民族宗教工作纳入政协职能和工作范畴。通过在各级委员会设立民族宗教界别、设置民族宗教委员会、发挥民族宗教界委员主体作用等三个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人民政协特色的民族宗教工作体系,成为党和国家民族宗教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民族宗教工作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政协及其民族宗教委员会,是联系民族界委员和民族宗教界人士的桥梁纽带,是委员参政议政、献计出力的重要场所,是政协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的主要载体,在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

我们要积极发挥政协少数民族界别和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对宗教界代表人士进行慰问,保持良性互动,支持帮助爱国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宗教团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作用,多为宗教界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增强民族团结”为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做好广交朋友、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等的工作。以政协提案、社情民意等方式反映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使党委政府能够及时把握民族宗教界群众的思想脉搏及动态,使民族宗教工作更具针对性。

三、形成合力,共同做实宗教工作。

要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宗教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必须妥善处理好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宗教、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关系,促进宗教关系和谐。需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切实做好宗教工作。

政协民宗委员会应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商,信息互通共享,共建协作工作机制。以专委会为依托,以组织民族宗教调研视察为纽带,联动互动,开展活动,多建睿智之言,多想务实之策,实现优势互补,努力提高专委会活动及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要加强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的学习。民族宗教无小事。民族宗教工作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学习。要加强基层民族宗教工作政策法规宣传。要加强城镇社区民族宗教工作, 随着城镇化日益推进,民族宗教工作阵地慢慢由农村延伸到城镇社区。在今后的工作中,城镇社区民族宗教工作将是今后的重点工作。要强化基层民族宗教工作制度和考核体系,落实好目标责任,细化量化工作任务,加强层层考核力度。

政协红安县祖国统一民族宗教委

2018年9月28日

第三篇:发挥政协优势促进社会和谐范文

xx主席关于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讲话

发挥政协优势 促进社会和谐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是指导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丰富和发展。《意见》中关于“人民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是紧密相联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的论述十分深刻,赋予人民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研究人民政协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问题。我们的体会,人民政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作用:一是发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体现我国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人士参与国家事务的民主权利,实现在我国体制内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充分有序的政治参与;二是发挥具有广泛包容性和界别组成的特点,把群众中分散的、个别的意见汇聚起来,形成具有界别共性的群体性意愿,为党政领导机关了解社情民意、把握群众脉搏提供第一信号;三是发挥特有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把不同党派、团体、界别、阶层的利益诉求反映并体现到党和国家重大决策之中,协助实现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的统筹兼顾和总体协调;四是发挥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作用,特别是发挥各界别和各界代表人物的作用,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维护政治局面稳定和社会和谐。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从认识上、理论上都有了新的升华,着重开展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彰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重要机构的独特优势和地位,为营造和谐的政治基础作贡献。政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是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取向。实现政治和谐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发展有序的人民民主相结合,增进公民自由与维护政治秩序相结合,满足社会多样性要求与实现社会一致性规范相结合,使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政治参与在规范的制度框架内有序进行。人民政协包容30多个以界别为单位的政治参与主体,既是社会和谐的象征和缩影,也是促进政治和谐的重要资源,我们发挥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就要注意开发这一宝贵政治资源,抓住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职能,使各界群众的政治意愿得到及时、通畅、有序的表达,实现多数人的意愿和维护少数人合理要求的统一,促进监督公共权力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统一。今后,我们将按照《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把政治协商推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服务第一要务,为实现和谐发展建言谋策。古人云:“天下祥和在民富”,“天下可忧在民穷”。发展是解决中国当前各种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是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没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是党的执政理念,围绕发展履行职能也是人民政协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第一要务。近些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协工作全局,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围绕影响和谐社会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深入调查研究,立科学发展之论,献科学发展之策,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的已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

三、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形成和谐的思想文化支撑献智出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文化繁荣、求知爱美、讲求诚信的社会,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撑。人民政协聚集了各界精英,许多委员既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年来,我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组织委员开展调研,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智力支撑。

四、坚持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夯实和谐的社会基础服务。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社会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和谐又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所在。建立有效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人民政协的组织性质、工作主题、工作方式决定了在调节社会群体利益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优势,尤其是政协组织界别特点和优势十分明显。近两年来,我们高度关注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与群众利益联系最密切、最现实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认真探索建立以界别为纽带,以委员为主体,以专委会为基础的

第四篇:发挥政协优势,助推示范区建设

发挥政协优势,助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当前,我省举全省之力推进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政协应该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作为,一方面要利用全国政协、省政协这一平台,通过提案、社情民意、联合调研视察等方式,把示范区建设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地方发展的要求,向中央、省有关部门反映,紧紧围绕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向国家部委、省直有关部门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另一方面加强在政策制定等方面调研,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一是在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中发挥作用。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东湖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在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的试点中首批挂牌转让,支持在武汉设立区域性的场外交易中心等。尽快启动信用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增加科技保险险种,发展科技再保险,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行集合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促使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建立风险投资引导、融资租赁、贷款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互助合作基金和“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商业银行在

示范区成立服务科技企业的专业支行,抓紧筹备设立光谷银行,启动中小科技企业征信评级体系建设,申请建立全国低碳经济试验示范区,并在高新区设立低碳产品认证中心。

二是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发挥作用。湖北省是科技大省,但是大量的科技成果并没有在本土转化。改善东湖示范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建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为企业的产业化提供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如呼吁相关部门支持华工科技、武大有机硅、武汉理工新能源等一批在汉部署院校所属企业、启动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改革试点。积极推动有关企业将研发机构设在东湖示范区内,将生产基地建在武汉城市圈及省内其他中小城市,有效发挥东湖示范区对周边区域及我省其他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在推动产学研结合上发挥作用。加大政府支持产学研结合的力度,通过投入引导和政策激励并举的方式加大对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支持,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项目或课题为纽带,开展合作创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目前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北京中关村开展4项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希望相关优惠政策在东湖示范区进行试点,进一步激励示范区内的企业以及吸引更多创新创业项目。创新产学研结合的组织模式和运行

机制,鼓励涉足同一产业的企业与科研、技术开发、人力资源培育单位结成共同利益联合体,企业出资金、出题目,高校出人力出智力,以需求为导向,联合研发共性技术,联合建立研发平台。

四是在引进人才、服务人才上发挥作用。发挥政协为企业、为委员服务的作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做好牵线搭桥等各项服务。推动建立高层次创新型企业家培养平台,重点培养有发展潜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企业家,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加大奖励力度和政策优惠,努力在示范区聚集一批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推动制定和规范科技人才兼职办法,引导和规范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支持企业为高等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吸引优秀博士到企业从事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实行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落实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科技奖励、职称评聘等人才激励政策。以邮科院、中冶南方、华工科技等企业为重点单位,务求在股权激励试点上有重大突破,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权激励改革,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

五是引导示范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具有独特的创新优势,能够提高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有助于企业通过相互学习来改进技术及服

务。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充分利用先行先试权,综合考虑自身的科教资源、发展基础、配套条件和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引领、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五篇:发挥政协自身优势 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黔南州十二县(市)政协联谊会第十一次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发挥政协自身优势 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政协独山县委员会

独山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花灯之乡、中国传统文化旅游名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独山历史上,曾经涌现过独山籍东汉时期传播中原文化的著名学者尹珍、清嘉庆时期的朴学大师、“影山文化”创始人莫与俦和“西南巨儒”莫友芝等先贤仁人。记载着震惊中外“黔南事变”史实的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9年3月,独山花灯跨出国门,在欧洲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演出。为弘扬我县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全面提升独山旅游业,建设开放独山、文化独山、旅游独山,构建大西南南部崛起重要的战略支点,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度重视县域文化建设,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独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政协历届班子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与发展,把独山文化建设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充分利用政协民主参政议政职能,在列席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联系文化旅游工作中共同参与制订文化发展工作计划。使事关文化产业发展

1

的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同时,县政协在年初召开主席会议上把文化发展课题与政协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并明确联系文化工作的政协副主席和宣教文卫委负责统筹安排协商文化工作。通过参加花灯艺术节、影山文化论坛、抗战文化、“黔南事变”研讨、深河桥抗日文化园建设、政协提案、大会发言、专题协商、委员约谈、文史资料编辑及政协委员下乡镇进社区等多种形式助推文化建设。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后,中央、省、州也相继出台了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我县同时也提出了把握好独山文化建设的“四线”原则:以文化惠民为基准线,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中轴线,以各类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开发为延伸线,以文化保障为生命线。

结合独山实际,围绕县委的工作中心,今年,县政协又提出了在全体政协委员中开展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五个一”活动。即:“引进一个项目、为民办一件实事、参与一次提案调研活动、写一篇调研文章、参与一次文体活动”。

二、努力搭建文化建设平台,丰富文化产业内容 近几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将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业定位于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抗日文化、花灯文化、影山文化”建设的特色产业加以培植。提出了“打好抗日文化、花灯文化、影山文化三张名片,依托独山历史文化高地,把独山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名城、

2

文化旅游休闲圣地”的响亮口号。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改造旅游基础设施,启动45公里旅游经济文化带。实施了兔场奎文阁、深河桥抗日文化园、影山草堂、翠泉森林公园、小河农家乐、阳地布依花灯民族文化村等一批重大的旅游文化项目建设;投资数十万元编制紫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规划项目;成立独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实行以会代局的管理模式;启动了文化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县抓住进入贵州南部旅游优先发展区契机,不断加大民族传统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旅游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持续增长。完善深河桥抗日文化园、奎文阁等景区基础设施。阳光花园四星级酒店开工建设。深河桥抗日文化园、翠泉森林公园分别通过国家AA级景区和AAA级景区认证;翠泉宾馆获国家三星级认证颁牌;深河生态园获4朵花级乡村旅社认证颁牌。政协主要领导亲自带领独山花灯合唱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演出,展现了独山花灯独特魅力,提升了独山花灯文化品牌。成功承办“中国县域节庆论坛首届年会”活动,并使论坛会址永久落户独山,进一步提高独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积极探索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和发展会展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几年来,政协班子领导先后参与历届花灯艺术节、全省抗战胜利60、65周年、布依茶歌节、纪念莫友芝诞

3

辰200周年系列活动,纪念“9.18事变”80周年“黔南事变”66周年论坛,黔桂两省区文化交流,匀独关歌会,组建花灯艺术团等。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功招商一批外资民营企业,凸现了民族传统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

三、积极打造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县政协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议政建言上,紧扣县委、县政府文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政协组成单位、政协委员界别特点和智力密集优势,全力助推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为促进独山民族传统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献智出力,收到了明显效果。

(一)县政协将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作为常委会议主题,组织驻县省、州政协委员和部分县政协委员会同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各乡镇对我县民族传统文化、旅游点进行调研,并赴外省民族文化旅游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了《关于独山文化产业现状及问题与对策的建议》、《独山县宣传文化工作的思考与对策》、《关于赴湖南省芷江县考察学习旅游产业的考察调研报告》等调研报告报县委、政府决策参考。几年来,政协委员对我县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献策出力,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制定独山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规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县政协在委员约谈会上就独山的“花灯文化、影山文化、抗战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4

的保护与利用、丰富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乡村文化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等列为约谈主题,开展协商讨论。此外,政协办公室、各专门委员会和政协委员积极搜集撰写涉及文化建设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历届政协以来共提交相关提案85件,社情民意信息近20条。

(二)关注和投身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在弘扬民族传统花灯文化,发掘影山文化,挖掘抗战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策划、筹建、历届花灯艺术节,打造深河桥抗日文化园的过程中,县政协一直积极宣传,长期呼吁,县政协班子成员分别主动融入。

(三)积极支持和参与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几年来,利用会议、提案、建议等形式呼吁加快我县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步伐,以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并在深河桥抗日文化园、翁奇奎文阁、阳地民族文化村、小河鱼庄等旅游景点的策划、开发与建设中,政协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全力配合,形成合力,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四)积极协助县委、县政府抓好“影山文化”、“黔南事变”、“花灯文化”的研讨。多年来,政协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融入到收集、整理、挖掘“影山文化”和“黔南事变”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之中,为独山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五)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地方历史、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传承、挖掘、整理、地方民族传统文化重要途径之一。政协文史工作的三十年共收集、整理、编辑出版《独山文史》资料16辑。共刊用稿件495篇,成书182万字,发行16000册。特别是政协独山县第十一届委员会以来,在有关部门协作下,完成了800册的《独山明清民国诗词选》的编辑、审稿、校对、出版工作;完成了全国以及省、州政协布置的《独山文史》资料目录三万多字的电子文档上报工作,完成了《贵州省旅游资源丛书》近10万字的稿件征集整理上报工作;《独山县政协志》编辑工作完成出版发行。完成了上级政协安排的《水族百年实录》独山稿件80余篇、20多万字,图片113幅的征稿上报工作。由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 2007年10月,在全省文史资料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独山县政协被省政协表彰为“全省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先进单位”。政协文史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为独山文化产业的发展传承和开发利用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上一篇:防拐骗安全讲话稿下一篇:防范邪教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