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师德建设特色活动方案

2024-04-08

学校师德建设特色活动方案(共10篇)

篇1:学校师德建设特色活动方案

一、加强理论学习。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积极学习各种师德理论,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刻从大局出发,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二、在教学中,为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心。

1、热爱学生、想学生所想。

热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学生严而有爱、严而有度、不讽刺不挖苦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使学生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乐于奉献,保持心态。

自古以来,为人师表、以教为荣、不计名利、甘于奉献,都是一名教师的真实写照,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对工作尽责,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尊重学生、尊重家长、耐心对待每一名学生、无偏袒心理,无歧视后进生心态。不勒索或暗示家长送礼,遵守教师道德十不准。

3、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教师,在思想品德上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在治学上以身作则、语言美、仪表美、以广博的知识,才学和完善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如果一个人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深刻地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思考应该如何改进。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总之,一名光荣的、真正的人民教师将是我终身的追求!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化学生,立足本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为振兴虎小的教育事业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篇2:学校师德建设特色活动方案

为营造富于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提出建设“三色校园”工程的设想,“三色”即红色的历史文化、绿色的生态文化、蓝色的和谐文化,“三色校园”工程作为学校“致和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构建校园红色教育、生态教育、致和文化教育的校本环境课程,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通过在师生中开展系列的校园文化建设专题活动,提升学校的环境质量,它将在推进我校“致和教育”特色的文明校园、风景校园和文化校园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二、实施目标

⒈红色校园:开展校史教育,继承革命传统。突出历史的艰辛、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以及家国文明与地方文化的薪火传承,强化老校友革命精神教育。

⒉绿色校园:加强校园绿色生态环境的创建和保护,弘扬花木文化,打造校园园林景观。突出生态文明主题,与时代发展主旋律接轨。

⒊蓝色校园:通过介绍我国传统文化,以及近当代科学家、伟人和知名校友的修身、人生规划、学法指导等内容,弘扬我校“分类指导,个性发展,弘毅致和,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突出个人发展主题,致和就是有差异的发展。

以上三个目标,分别从观念世界、物态世界、个人世界展开,全面而又重点突出,立足当前我校实际又面向师生未来的发展,并富有学校的个性色彩。

三、建设内容

⒈校园中轴线:从西大门经育华楼至文俊楼和培源搂中间,直到东面小河边的文化墙,应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笔重彩,集中。重点装饰育华楼底层大厅,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和成绩,名校友照片及简介。在育华楼东面的连廊的柱子上可以布置楹联;在文俊楼和培源搂之间的场地上可以布置一些雕像或建筑小品。

⒉校门及交通主干道:南门东大门及银杏大道、南门西大门及法桐大道的门牌、广告标识和报栏系统,标语、灯光、旗帜,绿化修剪和卫生管理。

⒊教学区:

在墙壁上布置古今中外励志、劝学、修身的格言警句。楼梯两边墙上布置学生及名校友的书画作品和世界名画及简介。教学区橱窗布置学生专题活动写真。

教室门口班级标志牌,上面除了有班级的课程表、座次表外,还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牌。教室内布置成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学习的文化;学习资源配置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成长记录的窗口。

⒋运动区:布置跑步文化和太极拳文化的相关文字说明、图片和壁画。

⒌生活区:在宿舍墙壁及走廊布置古今中外的生活起居、修身的格言警句。学生的关于寝室文化的创意作品。

⒍纪念性建筑及园林区:我校历校友及领导、名师的雕像及简介。校园十大景区的标志性说明(备选的十五个景区)。校园风景的进一步建设完善,如建筑、假山、水面、花木和匾额楹联等。

⒎校园墙壁:在东大门内的银杏大道两侧建文化墙,内容为名家书法(大学、中庸,古人勤学壁画)

⒏校园道路:命名,并设立说明牌。结合我校的发展历史和办学理念,分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两种类型,分别进行。

⒐校园游览:校园景点建设:(校园十景,校花,校树);景观说明和导览资料:标牌,导览图,课本和手册。学生校园导游员。

⒑花木文化:校园景观植物管理、保护、利用和欣赏。树叶书签、干花制品、香袋、精油、食品、配置酒、花木修剪造型、花木摄影、花木文学(分学科,分班级)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年9月~12月):起草方案,请大学的有关专家论证并形成总体规划,报上级领导审批,在学校进行宣传发动,着手校园墙体文化建设,重点做好校园新增文化设施的建设。

第二阶段(20--年1月~2月):按照建设方案,全面实施,重点做好教学区的班级文化环境建设。

第三阶段(20--年3~6月):开展群众性的体验评选活动,推出“校园十景”、“校花”、“校树”;出版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书籍,制作体现校园文化环境的明信片、各种纪念品。

第四阶段(20--年7月~10月):环境布置的整合性工作,拾遗补漏,重点做好各橱窗内容的更新,迎接校庆活动。

篇3:学校师德建设特色活动方案

学校占地面积2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拥有实验楼、实训楼、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报告厅、运动场等教学服务设施。学校拥有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实验实训基地,可同时满足1180名学生进行实训教学。目前,学校共有110个一体化教室,共有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3000多台(件),新竣工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一体化综合教学楼,可容纳5个专业1840人进行教学、教研和实训。

学校连年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招生就业标兵单位,是黑龙江省技工教育教科研基地;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在全省技工院校综合评估工作中,获得全省第一名,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优秀示范技工院校”荣誉称号。2011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1年被确立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2年被省民委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单位。2012年学校获得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一五”教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强化专业特色建设

学校设有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焊接技术系、煤电化应用系、计算机应用系、幼师教育系、基础部6系1部。学校在设置机电一体化、数控与机械加工技术、焊接技术、电厂自动化控制、煤电化自动控制等专业基础上,开设了矿山运输、机械加工、幼儿早期教育等社会、企业急需的热门专业,还设有养殖、种植等七个涉农专业,积极践行国家的惠农、富农政策。在硬件建设上,学校投入400多万元资金,电气工程系建立液压、气动2个一体化教室;机械工程系建立1个检测专业一体化教室,申报黑龙江省王勇数控车大师工作室;煤电化应用系建立1个煤质化验高级工一体化教室、1个管路拆装演示室、1个选煤设备演示室;焊接技术系建立2个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室和5个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室;计算机应用系建立1个东三省最先进的网络工程实验室;幼师教育系建立了电钢琴室等11个一体化教室和早教中心、幼儿园各1个;基础部建立2个基础能力培养一体化教室、1个专业教学一体化教室。

倾力打造专业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630人,其中专职教师53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35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16人,聘请120多名技师、技工为实验实训指导教师,有省市校级学科带头人50余名,一体化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

学校倾力建设示范校建设所要求的专业师资队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聘请国家职业教育专家邓泽民教授来学校作了示范校建设专题讲座,选派50多名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国和省外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培训学习。30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16名教师通过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教硕士初试进入复试。

充分发挥省教科研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承办、举办国家、全省、学校一体化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搭建一体化教师培养平台。召开首届教科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授予23人为学科带头人称号,30人为骨干教师称号。通过开展首届教学大赛、“名师带高徒”活动、学科带头人系列讲座活动、示范校建设专题研究等活动,促进了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形成了学校各学科名师梯队建设格局。通过开展班主任工作案例征集评选和远程网络学习等活动,倾力打造一支教研型班主任队伍。

2012年,共发表国家级论文135篇,省级以上论文21篇;出版国家级正规教材书籍14本;国家级课题立项8项,省级21项。王臣荣获“黑龙江技工院校优秀院校长”光荣称号;张文香荣获“黑龙江省技工院校十大名师”光荣称号;李伟华、闯敏荣获“黑龙江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师”光荣称号。邓文杰、宋江涛获得“劳动社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比赛一等奖。郑永发在全省技工院校第四届技能大赛中获数控车工专业教师组一等奖。建立了学校专利申报电子平台,共申报6项专利,2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授权书。学校获得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一五”教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学校围绕“两建一改”建设工作,攻坚克难,大胆创新,不断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软实力建设上,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全面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应用项目教学法和模块教学法,共开发校本教材28本,完善了一体化专业课程标准,初步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专业方向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切实提高了一体化教学水平。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黑龙江省技工院校名牌专业。第二批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焊接技术专业的建设也正处在稳步推进中。机械工程系创新培养机制,组建了数控技师研修工作室,与鸡西大学数控专业开展联合办学,首批21名大学生已完成注册报名。继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发挥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积极作用。农学教育建立了“农学部管理人员、带班班主任、村干部”齐抓共管的三级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完成180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显著,教研成果丰硕,赢得良好社会声誉。农学实验基地建设和“绿苑”绿色蔬菜超市,给全院教职工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建院6年来,已有上百名学子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2010年全国165所技工院校参赛的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取得了团体成绩第14名的佳绩。在2012年举办的第四届黑龙江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获得优秀教学组织奖。

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学校分别与鸡西矿业集团、大连船舶工程公司、沈煤集团等企业达成定向培养学生协议,并已成功招生开班上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大唐鸡西热电公司、沈煤集团鸡西盛隆公司等3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学校学习与工厂实践零对接。先后安排需就业实习的学生赴温州兰普电器、河北二十冶天津设备检修分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奇瑞汽车制造分厂带薪顶岗实习,企业包吃住,月薪达1500元/月~1800元/月。目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就业稳定率达98%以上。

篇4:培育学校精神 建设特色学校

何谓学校精神?关于“学校精神”有多种见解和表述。邓永翔校长在文章中说:“学校精神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精髓和支柱。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决定并制约着学校的性质和发展取向。学校精神是“学校人”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群体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外化形象是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研究、育人环境、校园文化等具体载体。学校精神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一所学校的凝聚力、生产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一所学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学校师生员工的需求、理想、信念、情操、行为和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精神,就会变成一个毫无生命的建筑物的集合。学校精神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东葛路小学学校精神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学校有崇高理想,办学伊始就“用爱心培育自信,用自信启迪智慧,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在实践中把理想变为现实。二是领导班子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新理论,解放思想,确立目标,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把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与特色学校建设统一起来,探索教育科研兴校与特色学校建设相结合的路子,建设多元智能特色学校。三是教师时时处处关爱学生,“让爱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孩子”,在教育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科研,“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做出贡献,发展自己,提升水平。四是学生在“爱”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健康成长,树立“IbelieveI Call fly”(我相信,我能飞)信念,逐步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五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优势智能,营造优良育人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培育学校精神,首先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用先进文化和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学校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中培育学校精神。二是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传统文化,统筹规划,合理建设和积淀升华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学校文化,凝练、发展和增强学校文化力。三是在强化道德建设中培育学校精神,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学会做人。四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开发多元智能,发展优势智能,建立个性教育和评价的机制,制定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中塑造学校精神。五是善于总结经验,创新和完善制度,不断丰富学校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制度,促进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的积淀、凝聚与升华,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在优化管理制度中塑造学校精神。六是确立校长在培育和塑造学校精神中的“核心地位”。学校校长独特的人格魅力、远见卓识、学术造诣、教育理想、管理才能、智慧火花等决定着学校精神的取向及学校价值的提升。校长要有科学的办学价值观,以此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还要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做学习型、探索创新型校长。

篇5:学校师德教育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我校教育工作顺利而有效的开展,推进教育发展、提高内涵、科学发展,经我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一定要做好“20XX年XX县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为扎实有效推进这一活动,根据我校实行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以“三爱”、“四有”为主题,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我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促进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高,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有效进行。

二.活动主题

做“三爱”、“四有”教师。“三爱”,就是爱校、爱岗、爱生;“四有”,就是有工作激情、有创新能力、有奉献精神、有职业操守。

三.具体目标

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使我校教师既能严守师德要求的规矩,更能爱岗敬业、全心投入、富有激情地工作。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有激情、守规矩的教师队伍,激发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热爱教育、发展教育的激情。

(一)全校教师做到“有心、用心、尽心”。所谓“有心”,就是心无旁鹜,心里时刻装着工作;所谓“用心”,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负责的干好本职工作;所谓“尽心”,就是尽职尽责,把智慧和才干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始终充满激情。

(二)全校教师要热爱每一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善待每一名学生,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严格禁止对学生实行辱骂、讽刺、挖苦、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以及其他有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三)要采取各种措施为教师学习创造条件,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把学习与教育发展要求、与提升创新能力、与破解工作难题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既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更能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四)教师能自觉遵守“教师师德十不准”、“机关作风九条禁令”和有关纪律要求,做到廉洁从教,依法治教、依法施教。

(五)能使学校教师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人际关系,营造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人文环境。

四.活动安排

(一)动员阶段。从20XX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主要抓好宣传和学习两个环节。

1.宣传工作。组织召开全校性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并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这项工作要在3月30日前完成。二是成立组织机构。组长:王占安;副组长:佟宝信、曹文禄、王洪波;成员:学校中层领导及学年组长;办公室主任:刘永业;成员:刘汉志、张宏军。

2.学习工作。一是明确学习内容。要抓好三方面内容的学习:第一,学习相关法规。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职业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鸡西市教师师德十不准》等相关法律法规。第二,学习专业理论。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教育教学理论。第三,学习先进典型。采取个人自主学、小组互动学、全校集体学、主题论坛、专题辅导、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师自主学习每天不少于1学时,小组互动学习每周不少于2学时,全校集体学习每月不少于4学时。集体学习要有学习记录,个人学习要有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在学习期间,每个教师都要撰写字以上的学习心得、反思,保证学习质量。

(二)查摆剖析阶段。从20XX年5月中旬至7月中旬。主要抓好教师自查对照、征求意见、民主评议和学校自查四项工作,规划方案《学校师德活动方案》。

1.开展教师自查。要组织教师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优秀教师的110个好习惯》等要求,在教师中认真开展“四对照、四剖析、四查看”活动,即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剖析思想观念上存在的问题,查看在教育目标、教育思想方面有没有违背教育方针、政策和只教书不育人的言行;对照“优秀教师行为习惯”、先进人物与身边优秀教师,剖析道德素质上存在的问题,查看工作上是否有激情、有劲头、有奉献精神,有没有晋了职称以后就松劲的问题,在思想品德方面有没有以教谋私和追求吃喝玩乐、不思进取、误人子弟的现象,有没有向学生推销资料、乱收费、乱补课、索要学生家长的礼品、侮辱学生等不良行为; 对照学生与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剖析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查看有没有言行粗鲁、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有损于教师的声誉和形象等问题。对照《有效教学实施方案》的要求,剖析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查找现有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无效低效教学行为,探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观,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成长。每名教师找出在师德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与差距,形成自我剖析材料,装入教师个人师德档案。

篇6:学校特色建设方案

为了进一步打造学校特色、创出学校品牌,学校以阳光课程建设为起点,以阳光课堂打造为突破口,以阳光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以阳光文化的孕育为着力点,制定我校“阳光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一、办学理念

“尚美教育” ——使用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真正做到求真务实、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积极效果。

二、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以“尚美教育”的实施为总抓手,涵养师生人文底蕴,引导师生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把学校办成底蕴丰厚、内涵丰富、充满活力、师生共进的特色学校。

(二)培养目标

造就智慧型尚美教师;培养自信型尚美少年。

(三)近期目标

1、分类梳理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适时补充修改。

2、全面实施尚美教育,3、进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深化研究。

4、注重“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素质培养,使师生初步达到标准要求。

5、搞好网络基础建设,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四)中远期目标

1、深入落实“尚美课程”,为培养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学生和注重专业自主发展的教师搭建有效平台。

2、探索依法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发展。

3、形成科学合理的阳光教育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

4、提炼“尚美师生”的培养策略为后续工作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5、总结教师团队管理策略,打造高质高效优秀团队。

6、各学科“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趋向成熟,凸显风格。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8、形成较为完善的学校制度保障体系。

三、发展内容

(一)尚美课程

开发并实施尚美课程,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培育阳光少年。

1、开发并实施“尚美经典”课程——开发名人、名著、名曲、古诗四个系列课程。

2、开发并实施“尚美诵读”课程——1—6年级分别诵读国学经典系列《三字经》、《论语》《传统文化》等。

3、开发并实施“尚美实践”课程。——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阳光。

(二)尚美课堂

1、以教学活动营造尚美氛围。

①全面落实“上好每堂课”的指导思想,组织好每学期一次的“阳光有效课堂”教学评选和展示活动。

②建立多层次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校级的研讨,教研组的开课、年级组伙伴合作式的探讨等,让教师在多个层面上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鼓励老师风格课堂和主题课堂研讨。

2、以反思改进课堂教学品质

①人人开展课例研究,在级部开展一课多上或同课异构,多次改进,不断提升,让教师在反思中改进教学,在改进中感悟教学,在感悟中升华对教学的设计和理解。

②在完成教案电子化共享的基础上,把教师备课的重点放在教学方案的重新设计和实践改进上,提高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对现存方案进行再创造的能力。

③强化课后反思,规定教师要完成高质量的课后反思稿的撰写,逐步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习惯。

④开展主题反思活动:

活动一:“追寻一位心目中的尚美教师”。通过“角色模型简介”,让每位教师在目前自己身边的同事中选出最能代表最值得你学习的老师,去研究他,提出敬佩的原因所在,说明哪些特征、哪些行为是自己最想借用的,自己如何去学习或落实,真正让我们学校的阳光教师成为大家的榜样。

活动二:“回忆一次最成功或最失败的教学片段”。在学年中期,让教师回忆描述自己教学经历中最成功或最失败的教育片段,进行讨论,开展反思,提炼总结。活动三:“认真写好每一次的教学日记”。一学期要写出一定数量的、质量的教学日记,反思内容要具体,围绕三个方面:教的怎样?学的怎样?互动得怎样?

3、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优化

①以“流畅的表达、自由的思维、大胆的质疑、快乐的互动、有效的合作”作为“阳光课堂”基本的表征来完善我校课堂教学评价。

②训练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力,加强对说课、评课、课堂反思的训练,让教师在学会评价中改进教学。

(三)尚美文化

1、制度文化。建立完善公正严肃、奖惩分明、维护众益、激发干劲、凸现理念,与时俱进的制度文化。

2、精神文化。对阳光教育理念进行多层次、多渠道渗透;加强理论研究,构建阳光教育的实践体系;是开展读书活动,构建学习型校园。

3、师生文化。培养教师团队文化,团结协作、乐业善思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行为文化,知书达理、乐学乐群。

4、环境文化

墙壁文化:主要介绍办学理念、学校重大活动、优秀教师团队、阳光经典系列内容。

广播文化:开辟“校园之声”、“名曲欣赏”等,以涵养师生性情,陶冶师生情操。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特色文化。规范教室布局,统一区域文化版块。以个性化班级创建为载体,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行校长负责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执行领导小组,规划执行实行项目负责制,由副校长带领各项目负责人具体组织各项项目的实施,领导小组对规划的执行定期调度、指导、点评。各项目负责人每学期向领导小组汇报一次项目完成情况。

(二)加强过程管理

1、分解目标

总目标分解为部门目标,落实部门任务及职责,以校委会例会、月汇报交流等形式定期进行情况汇总。

总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以学期、学年为单位,依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各部门制定详细具体,可行、可测的阶段工作计划。每学期、学对工作计划落实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与调整。

2、关注过程

(1)时间保证:每学期一总结,各部门进行交流分析。(2)人员保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监督小组,及时监控规划实施情况。

篇7: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X X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创建背景‟

桂林街道有一个全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山羊畲族村。我校是一所汉畲联办的小学,具备民族教育的独特资源。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发展民族教育,对于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我国漫长的文明史中,畲族创造和传承着内容极为丰富、具有鲜明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畲族传统优秀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和方式,对宣传畲乡、提高畲乡的知名度,促进畲乡的开放和交流,推进畲乡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少数民族都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

随着我国集镇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快,大批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他们的子女也大多带入城市就学。我校已成为漳平市接收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主要校点之一。目前,我校学生中外来务工子女已占一半以上。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监管就不够到位,因此,培养这些学生的“五自”素质(即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学生学习我国少数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从而形成“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的“五自”素质。依据我校独特的教育资源,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立了以下特色办学方案。

„创建方案‟

一、创建目标:

以开展畲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知识教育为载体,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平等、互助的民族团结意识,学习我国少数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培养学生“五自”素质:即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

二、创建过程

(一)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1.6-2011.10)

1、筹备创建小组,制订创建方案。

2、建立创建的组织领导机构,组织研究队伍。

(二)第二阶段—初始阶段(2011.10-2012.6)

1、调查我校生源情况,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详细信息(年龄、家庭情况、户籍状况、现在住址、联系方式等)。

2、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品德、学习较好与较差的结对)(班主任必须做好思想动员,并下达任务)。

3、组织参观学校“民族教育馆室”,对我国各民族有初步的认识。

4、布置全体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三)第三阶段—深化阶段(2012.7-2013.6)

1、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开展查找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并以故事会、讲故事比赛等形式,使学生加深对我国各民族的认识。

2、开展“走近畲族”实践活动,深刻领会我国少数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

3、开展“我向少数民族兄弟学习什么”的讨论、演讲比赛。

4、开展“独立生活我能行”活动,并举行相关的比赛。

(四)第四阶段—巩固总结阶段(2013.7-2014.6)

1、创建成果鉴定,汇集创建原始资料,撰写创建报告,展示创建成果。

2、组织撰写经验总结和相关论文,交流创建经验。

3、推广创建经验并向上级申报表彰。

三、创建策略与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全体教师必须明确培养学生“五自”素质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让全体学生明确“五自”素质是自己将来处世生存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全体师生必须明确学校特色创建的目标与方向。

(二)健全组织,加强培训

1、建立健全特色学校创建组织。

2、加强教师培训,在创建的方式方法、策略手段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提出明确的要求。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五自”素质

1、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民族精神;注重知行统一,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实际中身体力行,弘扬民族精神。

①组织参观学校“民族教育馆室”;

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查找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收集少数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故事;以学校为单位举行讲少数民族故事比赛;

③组织学生深入山羊村,与畲族孩子一起体验畲族的生活,实地采访畲族的历史、分布、教育、人民的生活水平、语言、风土人情等;

④举行读书活动和“我向少数民族兄弟学习什么”的讨论、演讲比赛;

⑤举行“独立生活我能行”生活技能比赛。

2、充分利用早会课、国旗下的讲话、讲座、板报等宣传形式及时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总结和推广。

各年段“五自”要求一、二年级:

自学:(1)能达到小学一年级教学大纲规定的认识汉字数量;(2)能正确看拼音写汉字;(3)能阅读简单的儿童读物,并理解意思。(4)能比较流畅地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5)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6)能和周围的人们进行简单的交流。

自理:(1)每天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梳头、洗脚,自己叠被,整理床铺。(2)自己收拾书桌、书包、文具、玩具。(3)积极参加班级的卫生值日,不找人代替。

自护:(1)知道并自觉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2)认识危险标志,远离危险地区;(3)知道火警(119)、匪警(110)和医疗急救(120)电话,并会拨叫这些电话;(4)记住家庭地址、电话、父母姓名。(5)知道在活动中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

自强:(1)能积极参加中队和小队的游戏活动;(2)能和同学一

起做三个游戏;(3)在游戏中能和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配合。(4)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5)能自己设计。制作两件小工艺品、小文具、小玩具或日常生活用品;(3)能开发、利用家里小用品的多种功能。

自律:(1)知道基本的礼节(握手、鞠躬、招手、敬队礼);(2)会正确使用基本的文明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3)学会并能使用待客礼仪迎送、招待客人;(4)遵守学校纪律和社会公德,并且知道这样做是对老师、对同学、对他人的尊重。

(5)能做到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并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劝告;(6)关心帮助同学,能和同学友好相处,每个学期至少能为同学做三件好事;(7)知道尊敬长辈的基本礼节;知道家长的生日、爱好;(8)放学回家能自觉学习,不让家长操心;(9)日常生活中能尊敬师长,主动帮助他们做事,不任性,不撒娇。

三、四年级:

自学:(1)能较快地阅读完一篇短文、一本简易读物;(2)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有益的书报杂志;(3)能在家长指导下认识常用药品、用具的使用说明;(4)能够经常动笔写读后感、日记、小文章;

(5)写作中能做到意思明确,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6)能为班级墙报、学校广播站写小文章。

自理:(1)会整理房间,美化自己的小天地;(2)能做简单家务活;(3)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自护:(1)掌握预防感冒、冻伤、流鼻血、腹泻、中暑和传染病等的简单方法;(2)知道如何保护视力和牙齿,会做眼保健操,会正确刷牙;(3)会分辨腐败变质的食物、饮料,懂得饮食卫生常识。

自强:(1)能在学校的体育测验中达标;(2)能参加两种以上的体育比赛(长跑、跳高、跳远、足球、排球、篮球等);(3)能知道奥林匹克精神并有主动参与意识;(4)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怕苦、不怕累,意志坚强。

自律:(1)能做到爱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乱涂墙壁,不大声喧哗;(2)能爱护花草树木和文物古迹,不攀折,不刻划;(3)知道空气、河流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4)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5)积极参加“手拉手互助活动”,并有一位“手拉手”小伙伴。

五、六年级:

自学:(1)自己有一到两项艺术爱好(书法、绘画、唱歌、跳舞、演奏等),并能向同学、老师展示其成果;(2)能单独或与队员合作表演一至二个文艺节目;(3)能主动地对其他艺术形式进行了解。(4)能了解电脑的基础知识;利用电脑进行初步的文字处理;(5)能讲清楚电脑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自理:(1)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会科学支配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劳动;(3)能独立面对会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自护:(1)知道煤气中毒、触电、雷击、烫伤等的预防和救护方法;(2)知道自己受到意外伤害时的应对方法。

自强:(1)能比较清楚地了解祖国的历史、疆域、民族、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2)能讲出三个以上民族英雄的爱国故事,背诵五首以上爱国诗词;(3)知道本国内发生的大事或重大建设成就。

自律:(1)掌握在社交场合有关谈吐、举止、仪表等方面的礼节;

(2)敢于在社交场合表现自己,热情大方,文明礼貌;(3)初步具有开放的意识、宽广的心胸、主动的精神和自信的品质;(4)能够坚持每个月同“手拉手”小伙伴通一封信,每封信都有新话题;(5)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有社会责任感。

四、创建成果形式

成果展示方式包括实验方案、民族教育展馆、各种活动方案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各种获奖证书、影像资料等)、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教师论文等。

五、创建组织领导

组长:

黄再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工作。

组员:

陈文华(副校长)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协调、统筹和指导。

卢衍锦(副校长)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方案的具体设计。黄绍安(副书记)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宣传动员和宣传报道。李敏捷(总辅导员)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具体活动的策划、安排。

麻旺杰(教务主任)负责学校特色建设实施的有效落实。

吴水庆(总务主任)负责学校特色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和后勤保障工作。

篇8:学校师德建设特色活动方案

一、特色学校建设中学校文化的内涵分析

以特色学校的建设为出发点, 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它是学校主体成员在学校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和享有的思想信念、价值信念、基本规范以及行为方式, 并以体现这种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为载体而客观存在。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因为“做事方式中体现的对于某个问题的价值判断, 我们称之为‘内隐概念’。我们认为, 这种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才是文化的真正、真实的内容”。因此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不在于有多么漂亮的学校环境、多么现代化的硬件设备, 而是在于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 在于全校师生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如果把学校文化比喻成一棵树, 学校中具体的物质、制度、精神的状态是生命之树的叶子, 学校中大多数人对待物质、制度、精神的态度和方式是生命之树的主干, 学校文化的核心就是学校中大多数人的价值判断。

二、特色学校建设中学校文化的功能定位

强大的、积极的、合作的学校文化将对学校的许多方面产生强烈影响。比如:学校文化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和学校成果的丰富, 文化孕育了学校成功的变革和改进的努力, 文化建构了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的义务感和认同感, 文化使学校成员、学生和团队的能量、动机和活力得以增强……这里我们将着重探讨学校文化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的主要功能。

(一) 学校文化变革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个系统的、全方位的学校变革活动。在这一变革中, 学校文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学校变革是一个过程, 包括一套由学校成员主持的有计划的系统活动, 改善学校教学及组织的过程以解决学校的困境及问题, 在个人、小组及学校层面上发挥最大运作效能。校本改革涉及两个方面, 即科技改革和学校文化改革。科技改革着重于维持学校运作及达到学校目标的手段的改革, 如管理科技、教学科技、学校科技等理论与技术的改革。这种外显的改革被称为第一级改革 (First-Order Change) , 容易成功也容易分析。隐藏的改革则涉及到学校文化, 较难做到也较难分析, 被称作第二级改革 (Second-Order Change) 。由于学校文化决定着人们思考、感觉和行动的方式, 因此, 正确理解和塑造学校文化, 是教师群体提升、学术成就提高以及学校走向成功的关键, 学校文化就真正成为了学校变革的“发动机”。

如果仅进行第一级的科技改革, 而不涉及学校成员的价值信念的改变, 变革将流于形式、流于表面, 改革的结果要么无效、要么短效。当下特色学校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特色表面化、特色短暂化等问题正是由于学校的特色建设没有涉及到精神层面和文化内涵, 仅将特色建设集中在硬件建设、项目建设上, 难以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学校。

(二) 学校文化传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条件与基础

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创新活动实现的, 创新既意味着对原有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改革与突破, 也意味着对新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探索, 是做学校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或是其他学校没有做过的事。但这种创新并不是对学校办学传统的全盘否定, 而是在对学校的办学传统有所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

建设特色学校, 就是要创办文化上有自身特色的学校, 这种学校在文化的各个层面——精神、制度、行为乃至物质设备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文化特征。不同的办学历史和学校传统, 是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资源, 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哲学是形成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的基础, 不同的社区、环境和背景会提供不同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教学资源, 不同的学风、教风、校风会造成不同的师生行为和人格。

(三) 学校文化建构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

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的整体办学思路在各项工作中所表现的积极的、与众不同的方面, 它是一所学校积极进取的个性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 特色学校之所以成为特色学校, 就是因为它创建了一种独特、优质、稳定的学校文化模式。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的整体表现, 是学校理念和精神由内而外的自然呈现与自然生成;是与学校文化的整体协调;是全体师生所共同认可的, 并能够表现为师生基本行为;是在学校氛围中能够感觉到的, 而不需要刻意讲解和阐述。因此, 建设学校文化就是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应是文化的、内涵的、重视品质的, 是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三、特色学校建设中学校文化的价值选择

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文化价值观的指导下, 按照一定的程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的。从根本上说, 学校教育是通过对文化的传承、选择和创造来实现的。它撷取文化的精华作为教育的内容, 提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态度与知识、技能, 并通过一整套价值标准和评价手段进一步保证和强化这种选择的方向性。现代学校文化的选择、批评与整合、重构功能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 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价值选择已经成为每一个民主开放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学校管理者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文化元素, 选择能够引导学校全体成员沿着符合价值主流方向发展的文化内容, 在整体统筹的基础上, 采取扎实可行的举措, 为学校植入独具个性特色的文化内涵, 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首要问题。

(一) 学校特色文化选择的价值取向

任何成功的教育改革首先是价值观的更新, 任何教育问题的困惑最终都表现为价值观的困惑, 表现为一种价值选择的无奈与盲从。因此, 学校特色文化的选择首先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 即对学校所面临的多重文化价值观进行澄清与重构。

1. 目的性

学校特色文化选择的价值取向首先是合目的性。学校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活动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总体设想和规定, 是教育活动所直接期望达到的结果。学校教育目的实质上就是对社会深层文化所作的选择。它把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一部分社会文化转化成为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期待, 转化成为对年轻一代的素质要求。可以说, 学校教育目的的确定过程, 同时也就是文化选择的实施过程。我们今天是按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特点来确定学校教育目的, 即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的身体和心理得到全面发展, 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达到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就应撷取能使教育者树立并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文化, 选择能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思维形式的文化。

2. 规律性

即提高选择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比如确立“为学生发展而教”的理念, 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育教学规律的学校文化, 最大限度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实现目的性与规律性的高度统一。

3. 独特性

作为特色学校文化选择最核心的要素是独特性。独特性的本质便是个性, 是事物差异性的体现。一所学校之所以能够称之为特色学校, 即这所学校能强烈地张扬出其鲜明个性, 让人极易辨别。因此特色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 又有与众不同的个性, 即“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的独特风格, 这是特色学校的生长点, 离开它则无特色可言。特色学校文化独特性的灵魂在于创新。

(二) 学校特色文化选择的出发点

1.对本校文化的理解与评价

文化评价是对当前学校文化状况进行判断的活动, 就是要根据新时代教育目标的要求, 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 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 对学校的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文化内容以及达成目标的过程或程度和社会价值进行判断, 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文化评价是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目的是通过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 弄清楚学校文化的状况, 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可以借助一系列测试工具或调查访谈来理解学校文化的现状。比如对教师的集体访谈可借助以下问题来讨论, 以发现学校文化的类型、学校文化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我们学校文化的领域 (专业合作、共同分权、效能感和自主决策) 哪一方面最强?我们为维持或提升这些领域做了些什么?我们学校在这些领域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作为一个学校共同体, 我们能为解决这些问题做点什么?通过一系列调查, 我们可以了解到学校文化的基本现状与层次, 为下一步文化的建构找到切入点。

2.关注学校文化发展的历史、现实与外围环境

学校特色是学校长期积累所形成的, 是学校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在特色学校建设中, 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关注学校的历史传统、敬重学校的文化积累, 回到学校的历史文化中重新发现、解读和建构学校思想和文化资源, 使之符合时代精神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每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 都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必将积淀并衍生出属于自己的、深厚的学校文化。基于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 蕴含着学校发展的机遇, 学校管理者必须学会把握这种文化机遇, 并由此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

同时还必须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特色文化。特色文化不可能仅仅取决于校长或教师的良好愿望, 还需要各种客观条件和机遇, 更需要植根于其中的适宜土壤。比如, 学校原有的基础条件、传统、校风、教师队伍素质、生源状况等等。远离学校实际、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 只会把学校引入一条违反教育规律、强求“学校特色”的尴尬之路。

3.关注学校的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包括地区特色、社会环境、社区成员素质和传统文化特色等, 这是构建学校特色的“社会土壤”。社区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 社区的民风、民俗, 不同社区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由此产生的不同的社区成员对学校教育的不同要求等等, 都对学校教育发生着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 学校文化是特定社区生活方式的体现。因此, 学校管理者要善于从众多的潜在的社区文化特色中寻求突破, 拓宽“文化特色”建设的思路。

四、特色学校建设中学校文化的建构策略

(一) 多主体参与建构

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多元的, 包括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职工以及间接参与学校建设的专家、家长、社区人员等, 他们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形成了一个建设共同体。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 也充当着学校文化领导者的角色, 是学校文化的发展者和创造者。陶行知先生根据他丰富的学校教育与管理的实际经验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要想评论一个学校, 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就学校特色建设而言, 校长首先要有强烈的特色意识。所谓特色意识, 就是教育工作者个体对特色教育活动的性质、结构、内容的理论认识水平。中小学创建特色的过程, 是一个由潜在优势向显性优势转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校长的特色意识起着先导作用。其次, 校长要有独特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构成办学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形成学校特色的重要因素。独特的教育思想带有校长鲜明的个性特征, 是校长多年办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概括的思想结晶。

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主体, 更是文化的直接传播者。他们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文化的继承和演变, 实现学校组织文化的保持与改造。在特色学校建设中, 需要增强教师对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促进教师在确立符合学校文化的教育价值观前提下, 积极发挥个体特长, 努力发展教学特色;在实现教师文化角色转变的过程中, 使教师成为学校特色文化的主动建构者。

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体现学校独有的文化特色。学生虽然是在生理、心理及社会意识等各方面都未成熟的个体, 但也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充分分析学生发展潜能、个性特长的基础上, 挖掘学生文化创新的潜能, 积极培育学生的文化判断力, 引导学生构建健康向上、体现学校精神面貌的学生文化。

(二) 多维度立体建构

学校文化是一个多维、立体的复合体, 它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多层面共同构成, 因此学校文化的建构必须在多个层面、多个维度上逐步推进, 协同发展, 从而构成学校文化的整体。

1.开发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是学校特色文化形成的支撑。课程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文化, 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教风、学风, 一种学校组织精神, 课程“所蕴含的价值、精神、意义并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的, 而是在师生协商与互动过程中通过达成共识的方式而被生成的”。在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及评价等教育教学活动中, 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共同探索、总结, 既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也成为学校特色文化的载体。

2.完善特色制度

学校制度文化属于学校文化的中间层次, 它包括学校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与结构、规章制度, 还包括学校在各项活动中的文化交往方式、礼仪与行为准则等。在学校文化由浅层向深层、由外化向内化的过程中, 制度文化是一种基本力量。科学完善的管理常规是办好一所学校、形成特色风格的保证。首先, 以可操作性的语言将特色思想、特色内容和特色操作程序规定下来, 形成制度, 以保证特色发展的连续性, 形成特色发展传统, 使特色建设不至于由于人事的变迁而更改。其次, 还可以围绕特色主题制定一系列新的特色制度, 从制度上来规范和保证特色学校的建设。

3.塑造特色校园

学校物质文化属于学校文化的表层, 它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 又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校园建筑及各种设施等, 它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和积极的暗示。因此, 学校特色文化的建构必须赋予校园环境以文化的特质和教育意识, 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它包括学校文化标识系统, 比如校徽、校服的设计, 校歌的编创;学校、教室墙壁的设计;学校长廊、路标、奖牌、奖品以及校史的展示方式;校内媒体的设计等, 这些蕴含着内在的情感体验或视觉符号的学校文化元素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特殊的“文化场”, 使学校文化主体在体验中理解、接受并认同学校文化, 最终共享学校文化。

篇9:学校师德建设特色活动方案

关键词:阳光体育 健康第一 增强体质 活动 比赛

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发出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市、区教育局又先后下发关于开展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具体文件。我们在认真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切实把“阳光体育”活动做到实处。让“阳光体育”活动在我们的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和谐飞扬!

要想开展好冬季阳光体育活动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

学校要组织各部门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进一步提高认识,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加强组织领导班子,建立专门负责工作小组:

为了保证学生冬季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实施,须成立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负责,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代课教师、校医、后勤人员组成,此外,还必须分清组成人员的任务和职责。

三、加强宣传营造阳光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学校要加大冬季阳光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活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学生心中。

四、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与课外活动有机相结合:

1、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

2、要不断完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建立《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并将报告书归入学生毕业档案,做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如实反馈学生体制健康状况。

五、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

学校开展冬季阳光体育活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计划每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举行冬季长跑越野赛、校园广播操比赛、跳绳比赛、室内篮球赛、排球赛、下雪天举行堆雪人比赛、雪中足球赛等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热爱。

六、我校冬季阳光体育活动具体安排:

星期一

七年级和小学一、二年级室内进行科技创新小制作,由班主任、代课老师负责完成。

八年级和小学三、四年级室外进行跳绳比赛,要求个人之间,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完成。

九年级和小学五、六年级室外进行拔河比赛,要求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完成。

星期二(则是顺序由上往下循环)如下:

九年级和小学五、六年级室外进行拔河比赛,要求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完成。

八年级和小学三、四年级室外进行跳绳比赛,要求个人之间,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完成。

七年级和小学一、二年级室内进行科技创新小制作,由班主任、代课老师负责完成。

星期三、四、五的顺序以此类推。

当本周的活动结束时,对成绩优秀的个人和班级进行表扬和奖励。下一周的阳光体育活动则可以选择别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参与、发挥。

七、时间上要有保证:

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

1、每天组织住校生跑早操,以班级为单位跑操,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负责,时间为20分钟左右。建议走读生每天走或跑步上、放学。

2、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组织学生跑操,各班动作要求整齐、大方,口号要响亮。必须跑步进退场,时间为15分钟左右。

3、每个年级每周的体育课与组织当天的阳光体育活动不重复。活动课时间要科学安排。

八、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1.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

2.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護意识,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3.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放松运动,尽快穿好衣服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九、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

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通过自我检查,了解对锻炼内容和运动量的适应情况,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十、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教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教体艺〔2007〕14号文: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

2.教体艺[2006] 6号文: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篇10: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深入开展课堂改革,创建学校自身的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根据学校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校以“挖掘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优秀特色文化”特色项目展开课题研究为载体,实施德智一体化,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拟订我校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课题实施方案。

一、特色建设条件

(一)外部条件

綦江区民族小学是在原赶水镇岔滩中心小学的基础上,整合教育资源,合并适中苗小而建成的寄宿制民族小学。现有学生456人,少数民族学生占三分之一。学校积极落实办学目标,传承民族文化,办民族特色学校。学校成立民族小学以来,在开展民族文化活动项目方面,把苗族语言的传授纳入课程,开办苗语、普通话双语教学,把苗族芦笙歌舞纳入民族艺术团,作为主打品牌,把苗族集体舞纳入大课间,在全校学生中推广,增强民族团结。

(二)师资条件

我校有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高级教师16人,占59﹪;专职教师2人;苗族教师2人;且教师们富有爱心。基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的发展趋势,开展“挖掘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优秀特色文化”特色项目建设,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学习教学的本领,还能学会育人的本事。

二、特色特色建设定位

(一)学校办学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提高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质量均衡。根据“重庆市綦江区教育委员会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精神为指导,我校以“挖掘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优秀特色文化”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育

人理念,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而又有个性发展的合格小学生,实现“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过程目标特色建设。

(二)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以“挖掘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优秀特色文化”为主体,开展以“挖掘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优秀特色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基础的事业,将协调民族优秀文化与学科知识的交融、互渗,整合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的各项资源。它具有挑战传统课程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宽容,相信民族文化对课程建设的参与,会促进其作用的发挥,为学科课程添翼。

学校特色的实践,以“挖掘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优秀特色文化”为系列,以学生感兴趣的民族文化为主题,逐步形成学生个性化的、长时期学习的特色文化结构。这一过程将给学生的一生发展夯实民族文化根基,给学生打下爱国、爱乡、爱民的情感底色。

学校特色的实施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也要依靠家长的关心、社会的支持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将与家庭成员、民间艺人,实地感知、探讨和创新民族文化,拓宽特色建设的途径。

因此,学校特色建设课题的开展将以“挖掘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优秀特色文化”为切入口,依托前期挖掘的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采取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方法,通过各学科教学、主体教育活动、民族文化实践活动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活跃。这将改变教师多年以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育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课程理念,并把经验、知识、思想、理论、方法等文化传给学生,培养学生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特色学校建设的原则

(一)实效性原则。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突破固定模式、固定时间的机械限制,实现去模式化,将教学有效性放在第一位。课程建设方面,让开设课程具有校本味,校本课程更具课程味。评价制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收获和发展为评判标准。

(二)科学性原则。严格遵守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规律。科学制定项目推进计划,循序渐进开展项目实验。课题和项目要进行实证研究,确保课题研究

成果和项目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三)均衡性原则。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创造条件深化课程改革,缩小与城区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差距,促进我校均衡,推进课程改革。

四、目标任务

通过2012年—2014年三年时间的努力,持续、有效地深化我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改革质量,创生新的成果。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一)切实加强课程建设

通过特色建设项目的开展,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一是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修订的《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规定,全面落实课程设置和各学科课时,尤其保证体育、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二是认真开设地方课程。根据市、区教委的相关要求,认真开设《重庆历史》、《重庆地理》、《安全教育》、《人文綦江》等地方课程和地方读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人文修养。三是积极开设以2+X拓展性课程为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探索“先学后教、以学论教、多学少教、不教而教”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调动和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探索作业布置方式,提高作业和练习的有效性,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鼓励学校和教师开展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拘泥于固定模式,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探索学科主题式教学改革,如语文学科的阅读先行和海量阅读行动、数学学科的思维训练课科学学科动手操作等,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优化教学研究制度

利用走出去或引进来方式,开展课题的研究。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开展课题研究,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力求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构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制度

制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校为本,面向全员,项目推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统筹规划,整体设计,探索新时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校本培训工作的自觉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三、行动步骤

(一)第一阶段(2012年2月—2012年8月)

1.召开总结分析和课题研讨会议,总结我校课程改革成功经验,反思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2+X拓展性校本课程开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经验教训,形成调研报告,确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课题项目,制定课题项目实验标准。

2.根据区教委行动规划,根据我校实际,选择课题项目,撰写课题项目实验计划。

3.建立学生标志性成果认定办法和使用办法,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张扬。4.建成一所民族教育基地校,增强民族大团结 5.制定我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

1.按照课题项目开展实验,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总结。2.搜集资料,迎接上级义务教育专项督导。

3.尝试开展公民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建立起教师校本培训制度。

(三)第三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

1.搜集整理资料,迎接课题组对学校特色建设项目实验进行诊断、评估,提出整改措施,加强理论归因。

2.建成民族教育基地校、开放课堂、开展公民教育等项目得到突破。3.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四)第四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2月)

1、撰写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2、搜集整理资料,申请敛收评估。

四、成立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谭世健(校长)副组长:江宗学(书记)

马开银(副校长)

成员:肖礼祥(总务主任)

娄加庆(教导主任)

上一篇:七 年 级 6 班 班 规下一篇:幼儿园体操比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