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2024-05-23

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精选8篇)

篇1: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2013年郑州大学新闻专硕(新闻与传播硕士)真题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试卷】(满分:1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0分)

1、新闻背景

2、版面语言

3、广告代理制

4、移动互联网

二、简答(每题10分,共计30分)

1、网络新闻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2、隐性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什么是媒介产业?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60分)

1、结合所学的公关知识和自身经验,谈谈危机事件中应该如何引导舆论。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看法。

四、写作题(共计40分)

新闻是中共新领导层反腐,写一篇不多于500字的消息,一篇400字左右的评论,自拟题目。

(今年顺利录取了~为开学攒人品~整理了一下手头的真题分享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_^@)~加油哦!)

篇2: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2018考研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

来源:文都教育

一、简答 1.简述传播仪式观

2.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 3.简述媒介素养理论

二、论述

1.请结合实际谈谈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不同特点

2.请论述你对批判学派关于“传播与大众文化”的观点的理解

三、案例分析: 谈谈你对社交媒体规制的看法

篇3: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1 新闻传播媒介的变迁

新闻传播媒介是新闻传播过程中连接传播者与受众的纽带, 对新闻信息而言, 它是其物质载体, 可以对具有某种含义的静态物体、动态物体以及物体排列进行表达。当前新闻传播媒介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微博等。

1.1 报纸

在近代以来的主要新闻媒介中, 报纸的历史最为悠久。报纸主要是通过刊出新闻和时事评论来向受众传播信息, 因此它是一种视觉媒介传播物。报纸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 它的主要优势在于保存性强、具有选择性、适合传达深度信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报纸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由于它的制作程序复杂, 使某些信息缺乏了一定的时效性;由于通过文字传播, 不利于扩大读者的范围, 感染力也无法达到音像传播那样的水平。但是由于报纸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 是受众群体最熟悉的传播媒介, 在当前的受众群体中依然非常普及, 所以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其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1.2 广播

广播是利用声音向受众群体传播新闻的媒介手段。广播的兴起使其成为继报纸之后, 最为广泛的新闻传播媒介之一。因为其相对口头化的传播形式, 使其不如文字传播深刻。但广播利用声音传播新闻的特点, 使其传播的新闻更具真实性;听众通过想象和推理, 仿佛身临其境, 使其更具感染力, 更易于受众接受。

1.3 电视

近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使电视这一新闻传播媒介应运而生。与报纸这一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相比, 它的受益面更加广泛, 受众更加乐于接受, 当前, 它在所有传播媒介中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电视把图像、声音、文字等形式有效结合, 因此, 它比报纸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在新闻媒体传播的过程中, 使受众群体可以想象得到在现场的感觉, 新闻的可靠性也进一步被强化。但是因为在新闻电视传播的过程中不容易被保存记录, 使得其对受众群体的导向相有所缺乏。

1.4 互联网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 其大容量、超文本、互动性、高速度的特点也日益显现, 这些特点在新闻传播媒介中的运用, 使新闻传播更加便利, 更加多样化, 更加个性化, 更加全球化、更加自由化。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使受众群体更加灵活的选择传播的信息, 也不易被新闻传播媒体的舆论导向性所支配。除此之外, 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过去的新闻信息被复原再现成为了可能, 同时新闻传播的可靠性、感染性也再次被强化。

1.5 手机微博

手机微博这一新闻传播媒介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它的传播更加快速, 及时性也有所增强。

此外, 移动电视、数字化杂志报纸、手机App平台、户外电子媒体、公交车载媒体等都是科学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结果, 在新闻传播媒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闻传播媒介从传统的报纸到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以及互联网应运而生的手机微博等, 使新传播的媒介逐渐多样化, 多样化的传播媒介给新闻传播带来无限优势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弊端, 为了给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对丰富的新闻传播媒介, 应该趋利避害, 不断创新, 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媒介的优势, 最终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2 新闻编辑能力建构的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下, 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传播媒介的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受众群体结构等都发生了一定变化, 网络、手机微博、移动电视等新型新闻传播媒介以其全方位、快捷化等优势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新闻媒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新闻编辑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加强构建新闻编辑能力。

2.1 增强专业技能

在新媒体时代下, 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改变。新闻编辑每天都会面对庞大的信息量, 他们需要确认稿件信息的真实性, 检查新闻内容的逻辑性, 思考栏目和新闻内容的融合度等。面对信息处理难度的增加, 他们只有提高自己信息处理的能力, 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 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自己的新闻编辑能力, 最终真正满足新闻传播发展的需要。此外, 增强专业技能的过程中, 要培养自己的编辑创新意识, 通过对各类素材创造性的运用, 把自己独特的想法灌入编辑工作中, 增强新闻内容的深刻度, 从而满足受众群体的多种需要, 同时也增强了新闻传播的作用。

2.2 增强资源整合能力

从庞大的信息中挖掘新闻是新闻编辑的日常工作之一, 在新媒体环境下, 新闻传播面对的信息量很大, 信息被传播的速度非常快, 同时也需要和受众之间进行互动。这就对其挖掘新闻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新闻编辑只有增强自己资源整合的能力, 即对不同媒体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 对一些无价值的信息进行删除, 对一些内容比较浅显的稿件进行深化, 对一些没有逻辑的信息进行重现加工等, 才能保证新闻传播的内容丰富多彩, 同时也更有价值。

2.3 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

新闻编辑面对的信息包括很多方面, 例如时事政治、军事法律、科学技术、古代文学等, 有的新闻稿件可能会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面对新闻稿件中学科知识的相互交叉, 新闻编辑必须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 平时多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 或者通过微博、微信、电子报等新的新闻传播媒介,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增强自己的新闻敏锐性, 从而使自己更好的把握社会发展的潮流, 加强自己对新闻的审核能力。

2.4 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新闻编辑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恪守职业道德, 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 对各项工作积极主动, 拥有高度的责任心, 具备较强的专业态度, 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 增强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 在选题策划的时候坚持正确的宣传方向, 发挥积极的影响力。

2.5 增强政治把关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下, 新闻传播的时空限制被解除, 与此同时大量参差不齐的新闻信息涌现出来, 很多虚假新闻趁虚而入, 如果没有政治把关, 那些错误可能会造成无法预计的后果。尤其是当前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 网民交流思想、发表评论都充满了自由性, 如果对新闻传播不加以把关, 将会造成严重后果。面对这一严峻挑战, 新闻编辑必须增强政治把关能力, 使新闻传播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在新媒体环境下, 必须通过提高新闻编辑的专业技能, 扩大新闻编辑的知识储备, 增强新闻编辑的职业道德素养, 加强新闻编辑对新闻的政治把关能力等措施来增强新闻编辑能力的构建, 使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最终促进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

3 结束语

新闻传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传播平台、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媒介的影响, 其中创新传播媒介已成为当今时代传媒变局的主旋律。在新媒体不断崛起的今天, 我们需要了解媒体传播的方式, 促进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媒体传播方式的发展, 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同时, 加强构建新闻编辑的业务能力, 促进新闻编辑业务能力的提升, 使其更好的满足新媒体时代的要求, 最终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闻传播媒介也向多元化变迁。与此同时, 在新媒体的刺激下, 对新闻编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首先介绍了新闻传播媒介及其发展历程, 接着分析了新闻编辑能力构建的策略, 旨在使我们了解新闻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 为新闻编辑能力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传播媒介,变迁,新闻编辑能力,构建

参考文献

[1]曹璐.传媒文化变迁与新闻编辑知识和能力的优化[J].环球人文地理, 2014 (12) :264-264.

[2]赵昕.新媒体传播对新闻编辑功能的消解与建构[J].今传媒:学术版, 2013 (11) :134-135.

篇4:坚守新闻真实提高传播能力

虚假新闻的虚,就是捕风作影,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假,就是无中生有。和任何事物一样,虚假新闻也不是偶然出现的。从历史来看,虚假新闻几乎随着新闻的产生就如影随形地存在了,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表现方式,而在当下,虚假新闻的制作传播呈现出“无所顾忌、无所畏惧、无动于衷”的“三无”特点。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每个人都成了新闻的发布者、传播者,新闻发布“零门槛”,新闻传播方式由原来的一对多到现在的网格状传播,而每一个节点既能传播又能接收,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加上网络对虚假新闻回收、删除困难,使得网络成为虚假新闻的温床。

虚假新闻的成因包括个人、社会和媒体三方面。从个人方面看,有人想通过假新闻来引起轰动、关注,以达到个人的目的。最典型性的要数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的调查性报道《吉米的世界》,因报道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市一个八岁男孩吸食海洛因成瘾,而获得1981年“普利策专稿写作奖”。然而,人们发现这篇生动的获奖作品并非来自采访而纯属作者凭空捏造。1981年4月15日,普利策评奖委员会宣布取消珍妮特·库克的获奖资格,成为轰动全美新闻界的大丑闻;有的组织则是由于政治、外交、战争等需要,或者由于市场压力的原因,受利益驱动,加上自身意识淡薄,存在不正确的思想,主观造假。明明是矿难死亡超百人,却偏说死亡几十人;明明是人为事故,却硬说是天灾使然;明明亩产不足千斤,却硬说亩产过万斤,权力机构的指使、暗示、误导媒体按照其旨意采写失实、失真的新闻,是虚假新闻产生的重要原因。

当然,一些媒体为了一己利益,为了吸引眼球,或者是因为收听率、收视率冲动,不惜参与到制造虚假新闻的行列,有时候媒体甚至表现出集体无理性,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扫射”,理性的、客观的职业精神荡然无存,完全不顾由此造成的危害和不良后果。

虽然虚假新闻和假冒伪劣商品不同,但是,虚假新闻带来的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轻者导致媒介收视率、收听率下降,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在公众眼中被视为是不负责任,最终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自食其果。1981年,《华盛顿邮报》假新闻丑闻以后,对该报纸的公信力带来严重影响,该报的负责人在总结时沉痛地说,信誉是报纸最宝贵的财富,它依赖于记者的诚实,当诚实遭到质疑或者缺失,是令人伤心的,除了向读者道歉,只有重建信誉。由虚假新闻带来的危害,还可以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和地区冲突。

真实是新闻的要义,而新闻是由人来做的,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做人要真,做事要真,作品要真。我国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不仅常说“勿忘人民”,更是他长期奉行的座右铭,也是他能够写出一大批新闻名篇的“秘诀”。

穆青认为,当一个好记者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只有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才能把人民的疾苦、人民的欢乐、人民的要求放在心上,才能满腔热情地深入到群众中去,主动地关心人民的冷暖”。如果老是把自己摆在群众之上,摆在群众之外,对人民没有感情,就做不好记者,写不出好稿,即使写出来,也感动不了任何人。

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要抓紧一切时间到第一线,到基层去,到群众中间去,要吸收更多的实践营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向实际工作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锤炼思想,积累知识,总结经验,培养感情,这些对记者的成长非常重要。

2010年12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说,做广播事业要带着感情。这种感情来自对人民、对国家深切的爱,来自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如果没有这两点的话,感情出不来。做编辑也好,做播音员也好,都得带着感情去做,任何事情只有带着感情去做才能做得真实、可靠、有质量。作为一个新聞工作者,只有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才能培养出和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许多优秀记者的成功经历都说明,他们置身于人民的土壤之中,从人民中汲取营养,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就会很快成熟起来。

在带着感情做新闻的同时,记者以及所在的媒体还要自觉承担起引领社会风气、思想潮流的重要责任,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不作为。有的记者片面、孤立理解宣传纪律要求,在一些重大新闻宣传方面失语,对自己是负责了,但是对媒体不负责任,对党和人民不负责任。对于记者来说,失语就是失职。把握导向,最重要的是不缺位,不失语。当今,突发事件可能成为常态,记者要带着身心到现场,抢占话语权和新闻发布主动权,及时发出第一声音,形成第一印象,并持续关注事件全过程,形成完整的、全面的报道至关重要,防止小道消息传播,虚假新闻产生。另一种现象是乱作为。有的记者不具备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力,缺乏新闻敏感性,缺乏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新闻报道以偏概全,造成新闻失实。作为记者和媒体,要把握好两个度,一个是高度,高度决定执行度,要站的高一些,要有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从行业角度出发,就有可能陷入局部利益纠葛,不能形成全面的、客观的事实判断,也是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源之一;另一个是尺度。就是要注意拿捏分寸和火候,选择好角度。

新闻报道离不开人和事,记者就是记录人和事的人。记者要不断学习,善于积累多方面的知识。做好新闻宣传,文化是前提,记者要学会以文化人,最大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价值体系,记者在新闻宣传中要多比较,学会运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要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老百姓爱听爱看的新闻作品,入心入脑地告诉给人们群众。在实际的采访工作中,记者要注意话语的平衡性,要充分考虑采访对象的多方面、多层次,偏听偏信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个记者如果从头到尾只采访了一个人就匆忙发稿,肯定会有问题。

篇5: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一、名词解释5分*8=40分

1、社会化媒体

2、制片人

3、公共电视

4、新闻的客观性原则

5、目标受众

6、软实力

7、符号

8、第三者效果

二、简答20分*3=60分

1、怎样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2、简述梁启超的办报思想。

3、简述传播学的内容分析方法。

三、论述50分

篇6: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股票、房市让金融经济火了,百家讲坛让中文历史热了,超女快男把新闻传播推到风口浪尖了。新闻传播学一直以来都是考研大军的兵家必争之地,其中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大部分考生都选择了综合性大学。一方面是因为在开设新闻学、传播学硕士点的高校中,综合性大学数量上占有优势,全国共有70所学校、机构拥有新闻学硕士点,其中综合性大学就占了一半。另一方面,综合性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水平高。在10个设置有新闻学博士点的单位中,除去南京政治学院是军事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属于社科院系统,其余8所普通高校有4所是综合性大学,而10个传播学博士点授权单位中,有7所院校是综合性大学。

“综合”看点

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看点之一:知识结构强

在日益讲究新闻报道质量的今天,写出好稿子不仅要靠勤奋,扎实的专业基础,“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也非常重要。综合性大学学科配置齐全,各个专业的人都能接触到,适合新闻人汲取不同类型的思想,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讲座也可以让自己迅速融入专业融合的知识海洋中。有人戏称武汉大学的新闻学“单波是用哲学与文学研究传播学,张昆用史学研究传播学,张金海用经济理论研究广告学”,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新闻学本身就是建立在文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之上的一门专业学问,多点综合性思考对研究不无

裨益。

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看点之二:人脉资源广

综合性大学培养的人才很全面,科技、政法、文教、卫生等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校友分布,在一些和新闻业联系密切的政府机关、文化系统里,综合性大学的校友优势也最明显。而且,综合性大学往往在社会研究、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占有学术优势,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点评的常常是那些综合性大学的专家学者。在综合性大学读新闻传播学研究生,除了能培养自己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路以外,更重要的是

能够培养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

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看点之三:发展潜力足

综合性大学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心,在当地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得到地方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注支持较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有发展优势。2005年10月17日,在国务院学位办第10次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学科评审中,新增了8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单位:新增的新闻学博士点是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增的传播学博士点是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大学。由此可见综合性大学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领先优势。虽然新闻学硕士点已经在理工、财经、政法、师范类院校中遍地开花,但要继续深造,还得向综合性大学的门槛迈进。综合性大学对外交流机会多,海外的知名度也相对较高。对那些今后想去海外“镀金”的同学而言,综合性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文凭更

有含金量。

院校推荐

南国明珠——暨南大学

推荐理由:地处广州,中国新闻业最活跃的区域,近水楼台先得月;实力强劲,博士点授权单位,学

术力量雄厚。

院校小记:

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提供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6~2007)》公布了中国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评估排名,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位列13,为重点优势学科单位。虽然暨大的名气没有同城的中山大学响亮,可是暨大早在1986年就成为我国第三批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2001年又获准建立传播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同年升格为新闻与传播学院。2003年,暨南大学新闻学成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重点学科,两年之后成功申报新闻学博士点,成为广东省唯一的新闻学博士点。

回望历史,暨南大学作为中国最早成立新闻学专业的5所高校之一,20世纪50年代曾经盛极一时,与北京的人大、上海的复旦有中国新闻学“金三角”之美誉。暨大新闻学集中体现了南方新闻界务实的特色。暨南大学的名师很多,中国第一位留学法国8年之久的传播学博士陈卫星就首先在这里收徒讲学;黄匡宇教授提出了电视新闻“声象双主体论”,并首次从符号学角度对电视新闻学理论进行立体建构。2002年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童兵先生来暨大讲座时,曾将暨大新闻专业提高到与复旦、人大齐名的程度来褒扬。暨南大学新闻学为广东乃至东南亚的传媒界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如《南方日报》总编辑杨兴锋即毕业于暨

大的新闻学专业。

报考难度:

2007年暨大新闻学共有336人报考,最终录取50人,其中包括9名推免生,录取分数线为367分,其中单科线为55分和90分,上线人数92人;传播学共有221人报考,最终录取26人,其中6人是推免生,录取分数线为363分,单科线为55分和90分,上线人数52人。跨考咨询师建议:相比传播学,暨大新闻学专业报考热度更高些,但录取人数也更多。暨大新闻传播学的录取分数线不低,这可能和同城的中山大学没有新闻传播学硕士点有关,想考暨大新闻学的考生需早做准备。

古都学老——西北大学

推荐理由:办学历史相对较长,人文底蕴深厚,在西北地区有一定影响。

院校小记:

西北大学是西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其新闻传播教育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为陕西乃至全国培养了众多新闻与文化传播专门人才。1972年西北大学就开设了新闻课程,2000年获批设立新闻学硕士授权点,西北地区最早一批科班出身的新闻人大多出自西北大学。当前全国业界许多单位的重要岗位上,均有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的身影。如新闻学权威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副总编张满丽、新华社河南分社副总编刘雅鸣、陕西《三秦都市报》总编朱冰尧、《陕西工人报》总编刘鹏等。

西北大学新闻学的特色和优势是,对新闻学基本原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新闻文化学、新闻媒介批评、新闻采访与写作、报纸编辑、广播电视新闻、新闻摄影等方面进行广泛研究。最近,西北大学在广告学方面的影响日益扩大,这和学术带头人杨立川先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06年10月,国内广告教育最高级别的学术盛会——全国广告教育研究会第5届学术年会在西北大学举行,这进一步提高了西北大学

在广告界的知名度。

报考难度:

西北大学是首批列入全国重点大学名录的高校,是西安唯一的综合性大学。西北大学2007年的录取线遵循国家划线B类地区的标准,即:总分345分,公共课53分,专业课80分。跨考咨询师建议:考生只有通过国家规定的录取分数才能参加复试,复试内容每年都有一定的变化,需及时关注学校发布的相关

信息。

陇西明月——兰州大学

推荐理由:西北地区唯一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培养出了水均益等传媒界人才,在全国有一

定知名度。

院校小记:

兰州大学这座西北学术重镇,在新闻学方面也有着不平凡的过去。兰大的新闻学曾经红火一时,培养了大批人才,不少毕业生分配到新华社系统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级新闻单位,在全国新闻院系可比性排名中位居第四。在西部各省、市、自治区新闻单位和地县的新闻单位中,兰大新闻系的大批毕业生常年工作在艰苦环境中,青藏高原、戈壁沙漠、卫星发射基地均有他们的身影。

兰大新闻系系主任段京肃教授长期致力于新闻传播基础理论研究,1999年被确定为甘肃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副主任李文副教授致力于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及西北新闻事业研究,1998年当选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杨魁副教授长期从事应用传播和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在公共关系学领域的研究颇受全国同行关注,现任兰州大学现代咨询策划研究所所长;王天定副教授对新闻传播道德与法规颇有研究;王作人副教授在基础写作和报告文学创作与研究方面有较大影响,曾获全国报告文学创作大奖。

兰州大学新闻系专家重点研究的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史,填补了中国新闻联播事业史研究的空白,丰富了我国的新闻理论。兰大新闻系的科学研究注意紧密结合西北地区实际,在边远地区新闻事业发展规律

方面作了认真研究。

报考难度:

兰州大学新闻学2007年共有232人报考,录取29人;传播学有237人报考,录取 32人。2006年新闻学有266人报考,录取30人;传播学247人报考,录取31人。跨考咨询师建议:和东部学校相比,报考热度明显低于其他重点大学,近两年报考录取状况基本持平,变化不大。

天府学宫——四川大学

推荐理由:西南地区唯一的新闻学博士点授权单位,在西部有广泛影响;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龙头

地区,已被划为经济开放区,发展潜力巨大。

院校小记:

提起四川大学的人文学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宗教学,其次是中文。仔细看以下相关介绍:中国语言

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位及新闻学博士点研究领域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类学、佛教语言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研究内容还是偏向中文,所以报考川大新闻学研究生的考生需要有较好的文学功底。

四川大学新闻学名师汇聚。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欧阳宏生,是全国首届“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1996年开始作为高级理论专家客座中央电视台,从事了一系列课题研究;蔡尚伟教授是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是大型电视系列片《毛泽东在四川》、《巴蜀四帅》、《邓小平与四川》的主摄像、发起人、策划人,制作过百余部(集)电视专题片;吴建教授在新闻摄影、广告学、新闻传播教育、媒介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努力,构建了较有特色的新闻摄影和广告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报考难度:

四川大学新闻学2007年的复试分数线为345分,单科成绩为55分和83分;2006年的复试分数线为350分,单科成绩为56分和84分。总体来说在全国重点大学中竞争激烈程度处于中游。2007年新闻学报名人数为286人,录取人数为45人,其中8名为推免生;传播学报名人数为313人,录取人数为51人,其中9名为推免生。2006年新闻学报名人数为281人,录取44人,其中7人为推免生;传播学报名人数为329人,录取60人,其中9名为推免生。跨考咨询师建议:这个报录比虽然低于东部的综合性重点大

学,但在西部地区却是最高的。

华北精英——河北大学

推荐理由:临近京畿,有一定的地缘优势;学术方向新颖,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院校小记:

如果说新闻学的传统强校以丰厚的学术底蕴吸引青年学子,那么,一些地方大学则开辟了专业研究与实际结合、与时代结合的新道路。河北大学新闻学虽然在全国名气不大,但在本省却是一块金字招牌。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青年教师和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了实习基地,双方共同发起成立“河北省媒介发展研究所”,建设本省传媒业科研基地,针对传媒业发展和传媒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开展科

研攻关。

河北大学新闻学方向齐全,近几年关于媒介经济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河北大学媒介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鹏,曾经是经济日报社《中国书画》总编辑,现在担任硕士生导师,致力于媒介经济学与报刊市场营销研究,是国内媒介理论界权威的学者之一,也是少壮派报业实干家。河北大学新闻学着力打造开放的平台,每个学期都会请北京的知名教授来校专门为研究生开讲座。

河北大学位于保定,距离北京仅“一步之遥”,所以更多的人把这里当作研究、修炼的场所,以期毕业后到北京大展身手。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导演崔艳1995年从河北大学新闻系毕业四年后又回到母校攻读新闻学研究生,随后顺利地进入中央电视台从事导演工作。

报考难度:

河北大学新闻学遵循国家划线标准。复试时初试成绩为500分,占总成绩权重的70%;复试总成绩为

300分,复试成绩占总成绩权重的30%,其中外语笔试占100分,专业考核笔试占100分,专业面试及实践环节占70分,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占30分。跨考咨询师建议:初试成绩占的比重很大,考生在初试时的排名很重要。

华东新秀——安徽大学

推荐理由: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综合性大学,地处华东,与江苏、上海、浙江临近,但报考热度

远小于这些地区。

院校小记: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前身是安徽大学中文系新闻本科班,新闻学硕士点研究方向有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业务。算起来全国办学历史超过20年的新闻系并不太多,安徽大学新闻教育在改革开放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网上公示的2007国家精品课程入选名单上,由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芮必峰教授主持、姜红、吕萌、蒋含平、刘勇等老师主讲的《新闻学概论》课程名列其中。2003年安徽大学与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签署协议,共建新闻传播学院。与此相配合,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在安徽日报及其所属的子报刊及网站建立了自己的实习基地。其实,安徽大学新闻学院不仅在本地有着绝对优势,其影响已经波及全国。北大方正在全国仅捐助了5家高校建立实验中心,安徽大学新闻传

播学院便是其中之一。

安徽大学新闻学的名师中,院长芮必峰教授是代表。新闻系系主任蒋含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新闻史,1997年参与复旦大学宁树藩教授主持的中华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研究。

报考难度:

安徽大学执行国家B类划线标准。新闻学的录取线,2007年为345分,单科为53分和80分;2006

年为345分,单科为55分和83分。

盛世潜龙——上海大学

推荐理由:地处上海,文化产业发达;上海唯一市属综合性大学,上海市重点建设,本地资源丰富。

院校小记: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成立于1995年4月7日,是上海大学的特色学院之一,新闻传播系建院伊始就有。2001年获传播学硕士培养资格,2003年获新闻学硕士培养资格。如今,上海大学在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国际传播、文化传播、广告理论与实务等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

上海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一直被复旦的光环遮掩,不过上海大学的名师也很多。张咏华曾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点负责人,1995年作为国家公派美国富布赖特基金高级访问学者到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大众传播社会学研究一年,其研究方向与国际问题联系密切;戴元光现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传媒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社会学、文化传播等;吴信训是上海大学传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传媒经济研究、广播电视新闻研究、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研究。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走的是务实路线,前不久由学院毕业生导演、学院自主制作的影片《上海公园》,作为2007国家正式出产的400余部电影之一,开创了上海大学的历史先河。随后,“当代中国影视批评现状的批评”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也设在这里。在中国的电影之都,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正走出一条与实际

相结合的新路。

报考难度:

2007年国家划定的复试线为350分,单科为55分和83分,而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划定线为357分,单科也为55分和83分。由此可见,虽为上海地区的综合性大学,但是上海大学的新闻传播学分数并不是很高。2007年招生总人数为45人,跨考咨询师建议:招生规模在上海开设新闻传播硕士点的高校中排名第一,竞争相对较小,性价比高,考生不妨考虑报考。

珞珈风光——武汉大学

推荐理由:中部地区最有威望的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研究方向多元化,与国际新闻学研究接轨程

度高。

院校小记: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1983年组建的原武汉大学新闻系。20多年来,它一直以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层次、创造型、复合型的新闻与传播学人才为办学宗旨,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培养了大

量的优秀人才,活跃在全国各地。

“新闻传播实务与媒体发展研究”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设立最早、师资力量最强的一个研究方向;比较新闻学与跨文化传播研究方向围绕如何建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这一重大问题,探讨中西新闻传播业与新闻传播观念演变的轨迹,集合了一支高学历、年轻化并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术队伍;“新闻传播发展史”是新闻与传播学院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知名新闻学者何微先生是本方向的开创者,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整体的新闻历史观;传播理论研究方向,主要关注传播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西方传播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强调运用定量的方法对媒介效果进行研究;广告传播方向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兴的又一重要研究方向,《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广告理论的专著,也是珞珈广告学派的标志性著作。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罗以澄是新闻业务方面的重量级人物,现在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单波是中外新闻比较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其论著和论文的引用率比较高,石义彬在传播理论,张金海在广告理论,李敬一在传播史方面都有突出表现。

报考难度:

2007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录取分数只有349分,看似不高,但是专业成绩却要求两科最低分都是100分。2007年武汉大学新闻学报考人数528人,录取103人;传播学报考692人,录取109人。2006年新闻学报考463人,录取87人;传播学686人,录取121人。跨考咨询师建议:相比东部地区高校10:

1的比例,武大的传播学的录取情况颇为乐观。

海天揽胜——厦门大学

推荐理由:历史悠久的新闻学教育;东部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

院校小记:

厦门大学新闻教育历史悠久,1922 年至 1926 年,厦门大学就有了自己早期的新闻学教育,开创了中国人自己办新闻教育的历史。1983 年,厦门大学成立新闻传播系,在中国率先以“传播”冠名,集中体现了厦大新闻传播人“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厦门大学在广告学、华夏传播研究、传播史研究等领域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尤其是广告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素有“中国广告黄埔”之称。

厦门大学的新闻传播学在对台问题和广告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老师也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张铭清教授是现任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台和对外宣传,近年来提出“一国两制新闻学”,参与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两个白皮书等重要文献的组织撰写工作;赵振祥教授是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东南亚华文传媒,是菲律宾《世界日报》特约评论员;许清茂教授是闽台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播史、中国广告史、台湾传媒研究;陈培爱教授1983 年参与创建中国大陆高校中首创的广告学专业,主持并完成 10 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与各类社科研究课题,在广告学方面颇有建树。

学院的教学行政大楼毗邻海景,风景绝佳,内设有收藏丰富的资料室。厦门大学是中国最早培养新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早在 1983 年,厦门大学就开始招收新闻学硕士研究生了。1994 年,厦门大学正式设立新闻学硕士点。2002 年,又增设传播学硕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学发展中心 2004 年的评估中,厦门大学的新闻传播学在全国排名第 5 位,标志着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全国先进

行列。

报考难度:

篇7: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5、通假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空,20分)

1、中国古代小说的演变过程,从先秦时期的(??)到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唐朝后期流行起(??),宋朝则随着城市阶级的发展,出现(??),明清时期是小说发展的(??)期,明末出现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

2、东晋,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16个主要由5个少数民族首领建立的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这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 匈奴,(??),(??),羯,(??)

3、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多以自己的家乡(??)为背景,表现出淳朴的乡村生活,他的代表作(??)和(??)揭露了城市生活的黑暗.腐朽。他曾经两次被提名(??)文学奖,是我国十分优秀的作家。

4、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王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是(??),统治时间最短的王朝是(??),版图最大的王朝是(??)。

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三位伟大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写了《??神曲 》,彼特拉特的??以及(??)的《十日谈》。

6、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保留了自己的文明外,其它都随着时间而消失,他们分别是(??),(??),(??)。

三,简答(第一题必答,2、3两题任选一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古代文体的演变

2、简答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和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3、简述美国门罗主义的内容,意义

四,古文阅读(共20分)

古文是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学都学过的,应该对大家来说不难)

1、后两段加标点(2分)

2、文中六个繁体字,改为规蹲郑?*0.5=3分)

3、解释用括号标出的词语五个(5*1=5分)

(蜀山)兀:

? ?鼎铛(玉石):

? ?骄固:

? ?庾(之粟粒):

? ?族(秦者):

4、写一则读后感(不超过200字,适当联系实际,文字简洁,10分)

五、政论写作(50分)

1、题目:“公务员”热的联想

2、可自拟题目,以本题目为副题

篇8: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 (除去实习和找工作约两年半) , 既提高动手能力, 又有针对性地提升内在网络传播素养?根据实际情况, 可将现有课程体系重新整合, 塑造“金字塔强化”课程体系, 以适应职业标准要求。

一、培养基础网络传播能力——第一课堂 (一层)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应该培养的基础网络传播能力为采集素材、编辑和传输内容, 现有课程可培养四种能力。

1. 文字功底——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文字采编实训、新闻采编实习。

这项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流畅、准确地将事件和创意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不出现错别字, 语法正确, 并能够根据要求将繁杂信息进行整合和编辑。

这对于经过四门专项课程训练的新闻专业学生来说能够达到, 特别是整合、编辑信息的能力, 但在表达创意方面还欠缺, 教师需在教授时有意识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如在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课上, 讲授“新闻策划”相关内容, 让学生自由创意, 策划院报月末版主题, 交完整的版面策划书来阐述创意。

2. 信息敏感——新闻传播学、文字采编实训、新闻采编实习、网络新闻专题。

要求学生能对社会热点和新兴事物保持关注, 并有独到的意见和想法, 可通过对热点事件的分析, 来带动信息的传播和交流。这是新闻专业学生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指标。

相关理论课只有一门新闻传播学, 且介绍的都是基础性新闻传播知识, 仅能培养学生入门的信息敏感, 其余要靠实训和实习来训练, 特别是实训, 因为实习是到真正媒体中去, 教师无法控制。这要求教师在文字采编实训和网络新闻专题中引导学生在确定新闻选题时, 不局限在校园内, 把目光投向广阔社会中, 关注时下热门话题或大家都关心的事, 而报纸与网页要做得出色, 要求学生在采写时有自己的观点, 角度独特。

3. 图文处理——PhotoShop平面制作、新闻摄影、报刊编辑、数字报刊制作、文字采编实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PhotoShop等图片处理软件, 能根据文字处理不同的图片, 使之符合传播要求。

由于学生学习完PhotoShop平面制作后要考证, 因此图片处理不成问题。而其他课程都可训练学生的图文处理能力, 练习如何让图文相符。

4. 网络互动——网络传播学、Flash动画制作、网站建

设与网页制作、网络新闻专题、数字报刊制作实训、网络编辑制作实训。

学生应会利用网络资源准确找到需要的信息, 并利用网络工具保持与周围人的联系, 必要时可以进行初步的信息宣传和推广。

网络互动, 一般学生都会, 但新闻专业的课程可以让学生用不同方式与别人互动, 如Flash、网页、数字报刊等。除了技术外,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如何根据不同受众与其互动, 并要在其他课程中体现, 不论是Flash还是网页, 都要制作成受众喜欢的样子, 这样传播效果才能最佳。

二、培养长远发展应具备的网络传播能力——第二课堂+导师制+其他 (二层)

在基础能力上进行能力升级后, 可配套的培养体系如下。

1. 新闻基本功——第二课堂:院报月末版采写训练。

在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基础上, 训练其新闻基本功, 包括采写编等能力。这体现出新闻专业学生特有的文字功底, 不只是文笔要好, 还需要遵守新闻的规律, 真实、客观, 并能够在“编”的能力上进一步提高, 有新闻意识地将信息进行整合。

现有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时有限, 实践不够, 可充分利用院报月末版这样的实践平台, 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积极进行新闻采访和写作, 提高动手能力。将此实践有计划地纳入课堂教学中, 可将学生在院报发表的文章作为期末成绩评定的部分依据。

2. 新闻敏感——“导师制”下的新闻报刊阅读。

从信息敏感上升到新闻敏感, 学生要站在比较专业的角度来看待新闻事情, 并具备一定的观察力, 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新闻, 并进行深度思考。

虽然只变动两个字, 但要求却提高了一大截。这不是上几节课、看几本书就能解决的, 需要长期积累。利用本系“导师制”, 从学生进大学开始, 每周持续开展报刊阅读活动。第一学期阅读报纸, 一般是本地报纸和国内知名报纸 (《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 , 逐步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第二学期阅读新闻杂志 (《中国新闻周刊》、《南都周刊》等) , 注意观察社会, 建立定期关注新闻的观念, 并熟悉新闻的采写风格, 提升写作水平。

3. 网页设计——本系网页的持续更新。

在图文处理的基础上, 还要掌握Flash、Dreamweaver等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软件, 能够自主更新网页, 发布网络新闻, 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学生虽然经过多门课程的学习, 但仍存在综合能力运用不足的问题。以建构网页为例, 学生在完成任务时, 基本从课堂所学考虑, 如用页面滚轴来架设网页 (这种设计已过时) ;而非从实用性来考虑, 如参考其他网页的设计, 再来构建自己的网页。造成学生软件的运用远离实际, 课堂所教内容只是基础, 而实际运用还要看学生自己的揣摩与研究。但学生往往只满足于课堂所学, 少有自己钻研, 真正用时无法立刻达到应用水平。

可利用第二课堂和导师制, 由不同老师带领, 以本系网页为基地, 定期组织学生更新网页新闻和网页美术风格, 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不适合全部学生参与, 可综合考虑学生能力, 遵循自愿原则。

4. 策划与推广——新课程。

懂得运用各种途径进行信息和创意的策划与推广, 包括了解各种媒体的特性, 并依据不同内容规划不同推广方式。

这对高职学生来说是一项比较高的要求。分析教学培养计划后, 发现只有广告学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如果不增加课时, 那么可以把纯粹的广告学改为企业传播之类的课程, 主要教授如何利用不同媒介为企业或单位做宣传, 怎样使宣传策划书可行而有创意, 整合广告、公关策划、危机管理、品牌传播等内容, 32课时的理论教学再辅以一定的实战训练。学生毕业后从事此类工作的几率略大于新闻工作, 而依靠以往的课程无法有针对性地训练宣传技巧, 因此开设一门新课十分必要。

三、进一步提升——相关课题的集中训练 (三层)

如果说“一层”的第一课堂针对的是全体学生的话, “二层”的第二课堂+导师制+其他针对的就是60%的学生, 而“三层”则只针对30%的学生。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学生一般专业能力和上进心都比较强, 应配以更加严格的项目进行专项训练, 可以和教师的相关研究课题结合起来。

以我所承担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社会热点观察》为例, 该课题要做关于地铁的一份报纸和一个新闻网页。成员均选择了三年级较优秀的学生, 因为他们前两年已很好地掌握了新闻采写编基本技能和网页设计技能, 且三年级上学期空余时间较多。

报纸《地铁新生活》先进行, 借南京地铁二号线开通的契机, 带领学生自己进行版面策划, 完成了封面、地铁大调查 (两个版) 、地铁改变生活 (两个版) 、地铁新鲜事、地铁新奇事和国际地铁瞭望八个版。内容80%由学生自己采访、写作完成, 并全部由学生自己排版。学生们并没有在已有内容上停步不前, 而是积极寻找新的报道角度, 如地铁大调查版。在获悉南航学生做了关于地铁的问卷调查后, 学生立即与其联系, 并完成了两个采访, 替代了原来他自己做的小范围调查。而需要他们外出采访的, 也利用课余时间前往, 如地铁新鲜事和地铁新奇事两个版, 远的要去仙林采访, 近的也要去新街口, 学生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 周末跑了几趟。而排版阶段, 他们会自觉研究真正的报纸是如何排的, 并且为了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 不断推翻自己。如在排通版四五版的时候, 学生反复排了五六次, 因为这个版有大量图片, 所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每次改动都几乎要重新排一次。在后期版面输出阶段, 又遇到课堂上没有教过的内容, 要把版面输出成PS格式, 才能上机印刷。于是他们自己摸索再加上虚心请教专业人士, 终于解决问题了, 报纸也得到了广泛好评。他们的新闻基本功在这样的课题集中训练下, 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

由于他们在报纸制作时新闻基本功大大提升, 因此在接下来的网页新闻制作中能轻松完成任务, 从早期策划做什么专题, 到后来的采写。网页的选题既不能和报纸重合, 又要结合当下热点, 于是选择了关注当时为了召开亚运会短期而实行免费乘坐地铁的广州。联系南京2014年也要召开青奥会, 南京的地铁是否也会采用免费的形式?就此学生进行了采访和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最后做出来的网页舒展整洁且内容饱满, 说明学生的网络传播能力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史蓉蓉.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需培养网络传播能力分析[J].科教导刊, 2011, 3, (3) :240-241.

[2]周秦玉, 庞万红, 吴朝香.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采编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新闻知识, 2008, 2:54-56.

上一篇:建筑企业安全总结报告下一篇:如何在戏剧表演中联系自我与角色的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