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论文范文

2022-05-13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新闻与传播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诞生了自媒体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新闻行业的信息传播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自媒体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互动性和即时性较强,成为新闻事件传播中的重要力量,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改变了传统新闻信息的传播形式。

第一篇:新闻与传播论文范文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新闻传播类学院的合作

摘 要: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全美率先系统创办媒体融合专业,于2005年正式着手培养熟悉多媒体平台特点、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媒体融合人才,以满足受众对新闻和资讯及其他内容快捷和多样化呈现的需求。针对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前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不断地创新自己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以媒体融合专业为龙头,把培养新兴媒体分析师、网页设计师、多媒体销售经理、多媒体内容监制、互动图表或信息图表设计师、节目研发员、数据营销经理、多媒体新闻协调人、多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协调人等新兴媒体人才作为己任。在与中国新闻教育和新闻产业合作方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继承与中国合作的友好传统,在新闻内容生产流程和新闻传播学院课程创新等方面,与中国的媒体和新闻传播学院进行多方位的、卓有成效的合作。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传播教育;变革与创新;密苏里新闻教育;中国新闻传播类学院

一、媒体融合战略的应运而生和发展趋势

当代社会已进入媒体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时代。传统媒体由于内容更新速度慢,信息量相对较小,阅读不便等种种弊端,正逐渐被网络、视音频、智能手机、移动平板电脑和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等新媒体取代。那么,传统媒体要在新兴传播技术手段的挑战下继续生存或顺利转型,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作为一种合适的、长期的媒体战略,媒体融合是指传统媒体将具有同一或不同所属权的纸媒、广电、电子媒体等平台融合在一起,对原创新闻和资讯等内容进行多次利用,并使其达到最大限度的增值及传播范围。[1]

2000年,成立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的新闻中心率先大规模地将媒体融合战略正式应用于新闻报道实践。该新闻中心把原本处于该市不同地方的4个媒体平台迁至同一处,并针对重大新闻进行多媒体的融合报道。

当前,媒体融合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大数据分析、数据新闻报道、数据可视化的流行;移动媒体客户端设计和运用的多元化;受众在移动互联网和客户端上所花费的时间长短成为吸引受众和广告商的重要数据;在移动互联网、客户端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对某些重要事件和话题实施“沉浸式”报道,即尽量运用多媒体手段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网站和客户端上愈发流行的微电影和微纪录片也成为吸引受众的热点;某些传统媒体向数字化成功转型,已经使数字内容订阅成为新媒体的盈利模式之一。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CNN)的Newstron和中国央视的新闻共享系统为代表的传统广电媒体和纸质媒体所运用的内容管理系统(CMS,在中国亦称媒资系统)从技术手段上和操作系统上可以使大规模媒体集团的多媒体平台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对原创和聚合内容(包括社交媒体内容)从进入系统到多屏展现的全流程进行数据化管理。

二、媒体融合战略呼唤合格人才

如今,美国及世界许多国家的新闻传播业界都在实施媒体融合领域的各种新闻实务和相关运行模式的探索,那么,媒体融合的人才从哪里来?自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各大中小媒体几乎已经全部经历了裁员阶段,与此同时又聘用了一定量的新员工。哪些人才能够在媒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被雇用?2008年,笔者在美国堪萨斯州实施媒体融合的著名媒体劳伦斯世界日报集团访谈时,该报时任总编辑安德森先生称,“我们现在所雇用的是具有媒体融合本领的全能记者和能在多媒体平台的新岗位上运作的人。我们解雇和劝退的绝大部分是不能拥抱新技术的人”。2018年2月,中国澎湃新闻在招收数据新闻编辑时,要求应聘人员拥有优秀的新闻判断能力、可视化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熟练掌握Excel软件,若能掌握R和Python等计算机语言和技能更佳。

针对新闻传播业界对媒体融合等新型人才的需求,以中国和美国新闻传播学院为例的新闻类高校纷纷开设被称为媒体融合新闻、网络新闻、多媒体报道实务、网络新媒体等名称的新型专业和课程,旨在培养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平台特点并能在由多媒体人才组成的团队里发挥出色团队精神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三、美国高校在媒体融合教育中的新动向

针对市场对媒体融合人才的迫切需求,美国大学新闻教育业已经开始做出各种实验性的应对措施。2014年《美国新闻评论》采访了美国15所著名的新闻院校的相关负责人,询问在过去两年里他们新增了哪些课程,以及近期内还会新增哪些课程。这些新课程反映了美国新闻学院愈发注重在多媒体平台方面的新闻人才培养[2]。访谈过后,该杂志记者艾米丽·沃兹曼完成长篇报道《新闻学院增加体育和新兴技术方面课程》。沃兹曼指出,美国新闻传播院校近年来纷纷创新专业,并增加大量的新型课程,以此与新闻传播中的新兴技术的流行和新兴媒体的成长壮大同步发展。沃兹曼在提出体育新闻课程出现热潮后指出,数据新闻课程也在迅速崛起[3]。在美国,数字媒体的革新衍生出大量且呈不断增长趋势的数据,媒体急需善于处理数据,能够筛选、处理、分析数据并以清晰富有意义的方式呈现信息的新型记者。因此,一方面,美国已开设多年的“计算机辅助报道”课程再次兴起并得到扩展。另一方面,新兴的数据新闻课程在以下两方面展示了发展方向:数据新闻报道(数据分析)和以互动形式呈现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沃兹曼举例称[4],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新闻系最近開设了一门新课——《数据报道》,该系的主任指出,我们正处于“数字记者时代”。沃兹曼引用密苏里学院副院长克拉克斯伯格(Lynda Kraxberger)教授的话称[5],该院新开设的《互动数据可视化》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广泛技能,能帮助新闻机构做好新闻,并以互动且富有意义的方式展示新闻故事的新型记者。

《美国新闻评论》的这篇报道还提到,随着新闻正在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苹果手表和亚马逊Alexa新闻服务智能音箱等新兴平台上呈现,计算机科学技能特别是手机编程技术在美国新闻业的重要性开始凸显[6]。很多美国的新闻传播学院在过去几年里陆续开设了关于计算机编程和相关计算机科学技能的课程。沃兹曼称[7],虽然仍然有许多新闻学院将想要学习编程的学生派送到计算机科学系,但是越来越多的新闻学院正尝试将编程技能融入自己学院的课程体系。譬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增设《新闻记者电脑编程》课程,纽约城市大学和密苏里新闻学院(简称密苏里新闻学院)引入了网页信息“搜刮”(Scraping)课程,教授新闻专业学生如何编码并帮助他们收集网上信息。2015年春季,纽约城市大学新闻学院将《JavaScript和JQuery互动》的课程时长从5周延长至10周。

科技创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同时也为记者和新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8]。因此,美国新闻院校也在积极开设新课程和新项目以应对行业发展潮流。对此,沃兹曼在文中举出多个实例,包括南加州大学的“谷歌眼镜”和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无人机新闻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测试这些新工具在报道中的作用[9]。同样地,哥伦比亚大学的托尔数据新闻研究中心于2014年夏季针对“传感器新闻”开设了一门为期4周的特别课程,探索教育学生用传感器(包括摄像头在内)在真实世界中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并写出新闻的方法。[10]

四、密苏里新闻学院

在媒体融合教育领域的探索和创新

密苏里新闻学院于2005年开始成立媒体融合新闻系(亦称融合新闻系,简称媒体融合系),并且一开始就特别注重该专业的创新和特色,将培养全能记者和富有多媒体团队合作精神的记者结合起来,并不盲目地一味追求全能,强调培养擅长运用各种多媒体技能并能与擅长于不同媒体平台技术的同事配合默契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一)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媒体融合实践能力

诞生于1908年的密苏里新闻学院是全美乃至全世界第一所新闻学院,100多年来为全美和全世界的媒体和新闻传播教育单位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媒体行业精英和研究人才。目前,该院主要有媒体融合、杂志新闻、摄影新闻、纸媒和数据新闻、广播电视新闻、战略性传播、电视纪录片7个系(现亦称为序列或领域),其中,媒体融合系的课程设置牢牢把握新闻传播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密苏里新闻学院媒体融合系自2005年成立以来,已经建立起来一支较为成熟的媒体融合师资队伍。媒体融合新闻系刚创办时只有迪恩·米尔斯、迈克尔·麦金和琳达·克拉克斯伯格3位全职教授。后陆续聘请在《德梅因登记者报》和美联社先后担任摄影记者和摄影编辑25年的凯伦·米切尔女士,在《芝加哥论坛报》担任多媒体报道助理执行总编多年的马克·希诺乔斯先生,以及曾在坦帕多媒体新闻中心工作、素有“媒体融合采访女皇”之称的维多利亚·林女士[11]担任教授。他们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在摄影、视音频录制、采访现场超文本写作等方面的媒体融合实地采访能力。2008年,密苏里新闻学院又增聘了曾任《芝加哥论坛报》数据新闻编辑的艾米·西蒙斯和曾任《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执行总编的鲁本·斯德恩,以便开设更多门新的媒体融合课程。截至目前,密苏里新闻学院媒体融合系共有涉及媒体融合采访、编辑、制作、管理、营销、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开发、微纪录片/微电影、无人机新闻等课程讲授的10名全职教授。此外,媒体融合系还聘请网络公司newsy.com的专业人士,以兼职教授的身份讲授新型网站设计、运营、管理和销售等方面的课程。

(二)与高新传媒科技公司合作,满足媒体融合市场需求

密苏里新闻学院媒体融合系学生在第四学年下半学期需修读相关的选修课程,其中包括迈克尔·麦金教授与密苏里大学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的戴尔·慕瑟教授合上的《移动媒体客户端研发》等高新傳媒科技开发和运用课程。这门移动媒体客户端研发课程的实施模式与媒体融合系其他关键课程相似,学生依然采取团队式的学习,团队由新闻学院和计算机系的学生组成。教授通过相关的媒体市场调查,锁定需要研发和运用的高新传媒科技以及媒体公司的需求,并获得相关科技公司和传媒公司在技术、资金上的支持。之后,两位教授围绕相关媒体科技的发展水平和媒体公司的需求进行新闻传播和计算机编程方面的授课,学生也在这两个框架下研发各自团队的解决方案。学期结束前,由教授、高新传媒科技公司和传媒公司科技研发人员和他们的市场营销专家联合给学生团队的研发演示进行打分和评论,并选出最佳的创新和解决方案。

2009年,媒体融合专业的高新传媒科技开发和运用课程的任务是为当时的iPhone3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客户端应用(App)。获得该学期课程创新项目第一名的是由托尼·布朗、马振华、王丹和庄鹏组成的团队,他们设计的App叫做“就近购买”(Near Buy)。由于密苏里新闻学院所在地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是一个有11万余人的大学城,大量的师生需要租房和买房。“就近购买”可以让下载这个App的iPhone手机用户使用谷歌地图等软件和当地房地产公司的信息,非常方便和直观地了解自己所定位房屋的一切细节,有助于他们的租房或买房决策。由于吸引了可观的用户,同时也吸引到一些广告商和赞助商,这个App在当年网上苹果店的免费新闻App排名里长时间处于第7名的位置。后来,该课程获得第一、二名的团队还和教授一起应邀到苹果总公司,向该公司的编程和市场营销专家展示他们的App,并和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团队进行交流和切磋。

从2009年至今,这门由密苏里新闻学院和工学院两位教授共同授课的移动媒体客户端研发课程越来越受欢迎,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愿意与这门课程合作的高新科技公司和传媒公司也越来越多。近10年来,Adobe公司、微软公司、赫斯特传媒集团、苹果手表公司、PARSE.LY数据统计分析资料公司、谷歌公司和Sprint移动通讯公司等先后与这门课程合作,同学们通过该门课程研发出来的很多产品和成果得到了上述公司的肯定、赞誉,甚至是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比如,2010年与这门课合作的是Adobe Systems公司,课程的任务是为Adobe新推出的Flash Catalyst软件探索在媒体内容处理领域的广泛用途。密苏里新闻学院获得了美国赫斯特集团在这个项目上的支持,使得该课程的学生团队尝试将Flash Catalyst软件应用于赫斯特集团多个媒体产品的内容处理。该年的这门课程还在中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得到了延伸,几十名复旦大学的学生在上海参加了这门课程的实施,并选出了获胜团队。当年5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胜团队和密苏里新闻学院获胜团队一起应邀前往位于硅谷的Adobe总部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演示他们的课程项目。

正是由于契合媒体融合市场的需求,密苏里新闻学院媒体融合系的本科、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非常理想。2008年2月,媒体融合系时任系主任麦金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2007年第一批媒体融合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已经全部找到了工作。例如,该专业一位在自己的电子求职作品集里加入互动信息图表式简历的学生——克里斯托弗·斯泊洛克[12],已于2012年5月正式担任《赫芬顿邮报》网站的信息图表设计编辑。2012年硕士毕业于该专业的中国女研究生吕妍已于2014年开始在澎湃新闻工作,并且现已担任新闻数据组的负责人,带领澎湃数据新闻团队专注于数据新闻和解释性报道,也与澎湃其他条线合作大型沉浸式报道,成功策划和发表了《甲午轮迴》和《一路向北》等大型报道项目,她和团队的作品曾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如国际上著名的SND(新闻设计协会)奖、腾讯传媒奖等。

(三)针对大数据时代前景,培养新型媒体人才

2008年,密苏里新闻学院利用3100万美金的捐赠成立了“雷诺兹新闻研究院”,以便专门研究大数据时代的新闻和资讯采访、编辑、重新整合和散发传播所涉及的新技术和新模式。此前,密苏里新闻学院建立了未来实验室,由媒体融合系首任系主任迈克尔·麦金教授担任未来实验室的主任,琳达·克拉克斯伯格接任了媒体融合系主任。克拉克斯伯格教授上任后,针对美国新闻传播业界在媒体融合战略运营当中为原创内容的制作、重新整合、分享和多次利用而研发和使用的超级数据平台和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以及在美国网站和移动媒体终端的Apps上所大量出现的数据视觉化(Data Visualization)趋势,聘用曾任《芝加哥论坛报》数据新闻编辑的艾米·西蒙斯、曾任《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执行总编的鲁本·斯德恩和曾任《加利福尼亚人报》执行总编并创办该报互动媒体部的迈克尔·詹那,并开设多门新的媒体融合课程和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课程,在媒体融合系着手培养新兴媒体分析师、网页设计师、多媒体销售经理、多媒体内容监制、互动图表或信息图表设计师、节目研发员、数据营销经理、多媒体新闻部协调人、多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协调人等新兴媒体人才。近年来,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模式的创新领域里发挥越来越大作用。从亚马逊Alexa Echo和具备相似功能的谷歌Home智能扬声器(又名智能音箱)的新闻服务功能到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NPR)与苹果公司和安卓公司在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基础上提供新闻服务再到新华网的新闻机器人和美联社的机器人写作财经和体育新闻项目,新闻传播与人工智能的拥抱越来越紧密。密苏里新闻学院即将与美联社合作,联合研究如何利用算法进行更多种类的新闻写作。

五、密苏里新闻学院

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创新

和新闻传播课程创新方面与中国的合作

密苏里新闻学院是全美范围内与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合作最多、最长久的新闻传播学院。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密苏里新闻学院奠基院长沃尔特·威廉教授便不远万里先后5次访问中国,帮助新闻教育在中国诞生和成长。威廉还鼓励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学生埃德加·斯诺前往中国。斯诺于1936年6月辗转到达延安,深度访谈毛主席等中国革命领袖,客观地报道中国革命,写下了著名作品《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在新媒体时代,密苏里新闻学院中国项目部踏着奠基院长威廉的足迹,继承与中国合作的友好传统,在新闻内容生产流程和新闻传播学院课程创新等方面,与中国的媒体和新闻传播学院进行多方位的、卓有成效的合作。

2005年,密苏里新闻学院在全美首次系统创办媒体融合专业。當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时任执行院长高钢便来密苏里新闻学院深度考察媒体融合系,访谈主讲教授,观摩课堂教学。时隔不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时任副院长蔡雯教授也对密苏里的媒体融合系进行了深度访问,进行问卷调查和课程观摩。高教授和蔡教授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与媒体融合有关的学科和课程建设的建议以及他们在媒体融合领域的著述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改革和课程的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

由于密苏里新闻学院在媒体融合教育领域里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笔者个人对新闻拥抱新兴科技趋势的不懈追踪及对中国新闻教育和业界发展的关心,笔者积极促成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密苏里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和北大方正等单位于2008年11月23日联合举办了“2008中国首届媒体融合高峰论坛”。该论坛先后共举行4届,将中国业学两界在拥抱新兴媒体技术和探索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形成合力。自此,密苏里新闻学院也在新闻传播课程的创新和实施方面与中国的新闻传播学院开展越来越多的合作。

2012年以来,密苏里新闻学院加快课程创新的步伐,从培养新闻业界所需的新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开设了大量的新型课程。如同本文三、四部分所提到的,这些课程包括《战略性传播理论与实战案例分析》《媒体融合新闻报道》《移动新闻客户端研发》《高级数据新闻》《移动设备新闻》《无人机新闻》《媒体融合语境下的微纪录片/微电影》《参与式新闻》《网络受众发展》等。

《媒体融合新闻报道》是密苏里新闻学院媒体融合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院最早的创新课程之一。2009年和2013年,笔者组织学院媒体融合系首任系主任迈克尔·麦金教授分别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授这门课程。2017年10月,笔者和学院的艾米·西蒙斯教授把《媒体融合新闻报道》这门课带到了中国传媒大学,给国际传媒教育学院2015级的同学用媒体融合新闻实战的方式讲授了这门课。

《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是在大数据概念和实践进一步普及之后,密苏里新闻学院于2013年开设的。课程分为《数据新闻》和《高级数据新闻》两部分,学生分别在两个学期先后修完。《数据新闻》课程主要讲授对已有的数据链进行识别、梳理、清理、运用工具进行处理,从中找出新闻线索,写成新闻,继而对构成新闻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高级数据新闻》则强调运用R或Python等计算机语言去搜索或“搜刮”数据,并能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不仅能归纳出新闻的线索,而且还能预测新闻发展的趋势。由于中国新闻传播类学院师生对数据新闻的兴趣,笔者组织密苏里新闻学院的迈克尔·詹纳教授、马克·霍维特教授、鲁本·斯德恩教授和戴维·赫佐格教授分别于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在西安欧亚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上海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和河北传媒学院举行了“数据新闻和数据可视化”教学周。

《移动设备新闻》是密苏里新闻学院抓住智能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在摄影摄像方面的完善、相关拍摄和剪辑客户端的普及和受众对新闻和其他内容短视频的喜爱而及时开设的课程,深得本院学生的欢迎。笔者组织该门课的主讲教师贾德·斯利夫卡教授和史蒂夫·赖斯教授分别于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到浙江传媒学院、西安欧亚学院、安徽财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分享使用移动设备拍出专业新闻的经验,让中国新闻传播类学院的学生掌握实实在在地使用移动设备拍摄新闻作品的动手能力。

密苏里新闻学院分管环球项目的副院长克罗普博士也身体力行地参与课程传播。克罗普教授于2005年、2009年、2012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西安欧亚学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上海外经贸大学等院校为师生们举行“战略性传播: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周”活动,传授密苏里新闻学院将公共关系和广告课程教学融为一体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密苏里新闻学院与中国新闻传播类学院联合举办的创新课程教学周项目主要包括两个内容。第一,每次教学周都将学生分成8至10个小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教学周的主题和教授的作业布置进行脑力风暴,或讨论数据可视化软件的使用,或切磋移动新闻辅助录音和拍摄设备的优点,或分享无人机放飞的技巧、试飞和拍摄的角度,或讨论新闻访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每个小组用中英双语幻灯片形式将本组为该次教学周所做的作业以作品演示的形式展示出来。第二,在每次教学周期间,笔者和主讲教授都与中国新闻传播类学院的领导和教师开展一次新闻传播创新课程的工作坊,将密苏里新闻学院相关的具体经验,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设备和考核方式等,向中国的同行们进行毫无保留的介绍和分享。

六、结语:共同合作成果及展望

密苏里新闻学院与中国新闻传播类学院在新闻传播课程创新方面进行了多年的共同合作,相关成果逐渐形成。

第一,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新闻传播系于2015年春季学期开设《数据新闻》课程,与密苏里新闻学院于2015年6月合作举行“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教学周,同年9月该系进一步开设《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课程。

第二,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与密苏里新闻学院于2017年11月初在北京合作开设《无人机新闻艺术与技术》课程。期间,密苏里新闻学院主讲教授比尔·艾伦与该院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的教授举行“教授工作坊”,分享中美双方在新闻传播教学向新技术发展方面的经验。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的教授介绍了电视学院无人机团队为校歌《年轻的白杨》配上航拍版MV的经验和去山西平遥古城及欧洲采访的经历;艾伦教授则着重分享了把无人机用于“原创性新闻”和“增值式新闻”这两种新闻报道的经验。

第三,密苏里新闻学院与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在课程创新和共建等方面的合作已有近15年的历史。10多年来,密苏里新闻学院每年都与西安欧亚文传学院举行一次以当年新闻传播领域最新颖的题材或最流行的技术为背景的教学周。10多年来,双方已合作举办了“战略性传播”“媒体融合报道”“移动设备新闻”“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传感器新闻”“无人机新闻”等教学周。不仅如此,西安欧亚文传学院还充分分享密苏里新闻学院的经验,即学生在校期间便要在学院自办的社会媒体和公司,如报纸、电台、电视台、杂志、网站、广告公司和公关公司①等工作,以获得真实世界的媒体或商业公司的实战经验。西安欧亚文传学院按照兴趣和专业将学生分成众多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各小组在校期间就开始按工作坊的形式进行市场化运作。毕业后,这些工作坊就变成了学生自创企业的雏形,为学生的进一步创业和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回顾密苏里新闻学院1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创新不辍,改革不停,与时俱进。从早年创办《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到创办电台、电视台、将广告和公共融为一体的战略性传播公司,再到创办网站,与计算机科学拥抱、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拥抱,始终不断与新技术、新科学同步发展。

注释:

①密苏里新闻学院的这些媒体和公司都是需要自负盈亏的较大型的媒体和公司。

参考文献:

[1]Y.E.Zhang. Examining Media Convergence: Does It Also Converge Good Journalism, Economic Synergi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EB/OL].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515.9312&rep=rep1&type=pdf, 2016-09-11.

[2]艾米麗·沃兹曼.新闻学院增加体育和新兴技术方面课程[EB/OL].http://ajr.org/2014/12/18/journalism-schools-add-courses-sports-emerging-technology/, 2016-09-11.

[3][4][5][6][7][8][9][10]艾米丽·沃兹曼.美国新闻学院近期开了哪些新课程[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2015/0127/c392748-26459967.html, 2016-09-11.

[11]Victoria Lim[EB/OL].http://victorialim.com/convergence.htm,2016-09-11.

[12]Is This the Coolest Student Journalist Resume Ever?[EB/OL].http://www.huffingtonpost.com/jschool-buzz/is-this-the-coolest-stude_b_828309.html,2016-09-11.

作者简介:从2000年起,作者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硕士和博士学习便紧扣媒体融合的主题。2004-2008年,作者在美国坦帕的新闻中心、芝加哥论坛报传媒集团等4个具有代表性的实施媒体融合的媒体进行了4轮深度访谈,采访了相关的总编辑、编辑、记者、培训师、监制、创新部主任和媒体融合部门负责人。基于这4轮深度访谈,作者完成了博士论文《探索媒体融合:它能融合优质新闻、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及竞争优势吗?》,并在答辩时被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时任院长米尔斯博士誉为“全美最了解媒体融合的人之一”。“Media Convergence”这一英语短语亦由作者最先翻译成“媒体融合”。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徐玲玲

作者:章于炎

第二篇: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诞生了自媒体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新闻行业的信息传播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自媒体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互动性和即时性较强,成为新闻事件传播中的重要力量,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改变了传统新闻信息的传播形式。在自媒体新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需要加大对自身的创新,对其传统的传播方法进行解构和重塑。

关键词 自媒体;新闻传播;传统新闻;解构;重塑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网民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给人们提供了更多信息沟通和交流的渠道。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迅速普及,使互联网媒介从形式到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诞生了“自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自媒体时代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有效的渠道,改变了新闻行业的信息传播形式,对传统的新闻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 自媒体概述

1.1 自媒体定义

自媒体最早诞生于2002年,是由丹·吉尔莫提出来的,充分运用了数字链实现了对全球知识的连接,给普通大众提供了更多了解新闻信息的渠道。当前,我国的新闻行业已经进入到了自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形式,促使传播形式更具多样性,主要的传统渠道包括:微博、网络博客、社交网络等。人们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图片、文字及视频信息的获取,给人们了解新闻信息提供了一手材料,便捷了新闻信息的发布形式,能够使新闻事件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舆论效应,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关注。自媒体自身具有较强的传播功能和丰富的内容形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给网民表达自我观点提供了便捷的通道,突破了信息传播媒介的范畴和渠道,成为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展现出了其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作用[1]。

1.2 自媒体新闻传播特征

1.2.1 信息碎片化

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的碎片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由于自媒体具有较强的信息传播功能和沟通功能,给用户提供了发表自我感想的渠道。造成信息碎片化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信息生产者自身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知识的储备能力、写作水平及视野维度存在千差万别,对信息的认识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偏重。其次,受信息的篇幅影响较大,由于当前社会处于快节奏的社会,需要确保信息的精短性,能够确保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白信息所要阐述的内容,提升信息扩散效果。在微博上进行新闻信息传播,受字数限制等因素影响,增加了写作难度,导致信息碎片化现象严重[2]。

1.2.2 信息传播速度快

在自媒体时代下,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出现,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信息,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时间。例如,云南漾濞县在2016年11月17日发生4.4级地震,截至11月21日,造成1.8万人受灾,1 0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 800余万元。在地震发生后,当地人们在第一时间发布求救信息。发出的信息在自媒体上实现了零时差的传播,提高了救灾的速度,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1.2.3 传播方式多元化

自媒体下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网状化,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多元化特点,使信息传播方式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线性模式,通过运用多中心的网状结构,加大了对信息的关注力度,提升了信息的传播效果。例如,在“7·23”动车事故中,“羊圈圈羊”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求救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10万次的转发,提升了事故处理的效率,展现出了自媒体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即时性,展现出了裂变式信息传播的优势[3]。

1.2.4 信息个体化

自媒体信息传播内容具有较强的个体化特点,用户可以针对新闻事件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感想,信息、观点的不断交锋,使新闻信息内容更具个性化特点。同时,自媒体还具有定制个性化信息关注及收听功能,用户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对个性化的内容进行关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关注,给用户选择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2.1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作用

第一,信息资源具有丰富性特点。自媒体构建了共享性较强的信息开放式平台,信息自身具有开放性特点,给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并且自媒体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点,只要有网络和移动设备,就可以实现信息的获取,人们可以运用自媒体进行新闻事件的讨论,使热点事件成为全民讨论的重点内容,用户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意味着全民参与信息讨论的时代已经到来。

第二,具有信息传播快的特点。自媒体下的新闻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特点,自媒体通过移动终端能够随时进行信息的发布,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更是给信息传播提供了有效的渠道。自媒体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上随时进行信息的发布,好友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使信息传播方式更加便捷化。

第三,实现了信息传播的裂变化。自媒体自身具有较强的用户关系网络,能够将个人的信息向外扩散,传播方式的循序漸进,使信息呈现出裂变式传播,提升了信息传播的影响力,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路径和传统的传播形式[4]。

2.2 自媒体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第一,信息冗杂多变。自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发展趋势,使人们能够轻松获取信息,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但是也给用户选择信息提供了茫然,面对多变的信息,不知该从何下手,找不到方向。自媒体下的用户群体呈现出鱼龙混杂的情况,有很大一部分信息是用户自己的观点,用户在自媒体下进行信息获取存在无助及迷茫性。

第二,信息真假难辨。由于自媒体具有开放式特点,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没有设置相关的传播者准入标准,有一些信息传播者的思想道德水平较差,导致用户在进行信息获取时,存在无法正确分辨信息情况,虚假信息兴风作浪现象严重,导致新闻的真实性无法保障。

第三,新闻失范现象频发。由于自媒体的准入门槛较低,公民发布的信息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察,传统新闻的把关在自媒体上存在缺失现象,公民信息的准确性及公信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增加了公民新闻信息的信用成本[5]。

3 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

3.1 传播者实现了从专业新闻机构向个人的转变

自媒体相对于传统的新闻媒体传播者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新闻媒体信息获取主要由记者进行,而自媒体下的新闻信息传播者由全民构成,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导致传播者发生改变,打破了传统媒体中的传播者和受众对立的现象,导致传统媒介的传播特权出现严重分裂,需要对传播权利进行重新定位,促使新闻信息传播权利由专业的新闻机构逐渐向普通大众转移。例如,2015年5月3日,自媒体出现了一则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视频,该视频已经出现,立即得到大范围传播,网友纷纷对男司机表示谴责,然而在一天后,网上出现了当天的事件过程的行车记录仪,录像显示是因为女司机多次突然变道,险些造成交通事故,因此,舆论又将矛头转向了女司机,对女司机进行谴责。从该事件中展现出了民众的话语权[6]。

3.2 信息实现了从过滤发布向发布过滤的转变

在自媒体下,新闻信息的生产方式发生较大的转变,从传统新闻信息传播中的先“过滤”再“发布”转向先“发布”再“过滤”的转变。在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中,新闻事件在报道前,需要进行层层的审核和把关工作,要发布的新闻事件需要整理后再进行发布,无法保障新闻事件的及时性。而自媒体的出现,每个公民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发布者,用户可以结合自己的需要对新闻信息进行转发和关注,丰富了新闻信息的内容,扩大了新闻信息的来源,民众可以以多元化的视角来审视新闻信息[7]。例如,在2015年黑龙江庆安袭警事件中,某男子与民警发生冲突,被民警击毙,新闻爆出后,网友纷纷对警察是否应该开枪进行争论。后来官方公布视频,该男子公然袭警,所以认定警察开枪属于合法行为。在此次新闻事件中,每一位公民都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新闻传播的“信源”,确立了新闻发布者的地位。

3.3 传播途径实现了单一化向网状的转变

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形式呈单一的线性模式,传播者在进行新闻信息发布时主要是通过媒介来实现的,能够及时了解信息,及时对信息做出反馈。但是却存在信息反馈通道狭窄情况,使信息的传播具有滞后性。自媒体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现状,用户可以在关系网中进行信息的传播,延伸了人们的人际关系网络,能够及时进行信息互动,使新闻事件更具舆论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8]。例如,在2015年杭州女孩被哈佛录取的新闻当中,一家报纸首先对该新闻进行了报道。然而某网站在进行转载的时候,歪曲添加了很多不属实的新闻,以期博得大众的关注,对其形象进行塑造。后经调查发现,网站报道的很多信息均不属实。

3.4 议程设置实现了从引导向聚合的转变

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主要是通过议程的形式将受众接收到的新闻信息进行排序的形式,展现出新闻事件的舆论性作用。在传统媒体中,受众每天接收到的新闻信息通常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后才发布的。随着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这一新闻信息传播形式,议程的设置功能发生转变,用户可以自行进行热点新闻话题及信息的讨论,提升了新闻信息的舆论影响力。例如,2015年,某报纸报道了一女子为了救一女童,被狗咬伤的新闻,希望社会捐款救人,在媒体多方转载之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后来警方寻找到狗主人和被救女童,在询问中发现了可疑之处,后来,经查明,该女子是为了骗捐,故意编造了救人的事实。

4 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重塑

4.1 提升了信息的价值性

自媒体成为当前新闻信息传播的有效手段,对提升新闻信息的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传播有意义的新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警示性的作用,明确了正确的舆论方向,给人们的生活以指导。例如,在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惊现黑心作坊,光鲜亮丽的图片背后的实体店,却是油污横流、不堪入目的“脏乱差”。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饿了么”上显示的“宏伟餐厅”,其实就是一个“露天大排档”。灶台就在门口摆放,上面布满黑黑的油渍;厨师用脏得看不清原色的抹布,将锅里、锅底擦了几遍,然后又将抹布垫在炒勺上;菜品出锅时,厨师将手指伸进锅里蘸出汤汁,伸进嘴里尝味道。该新闻在“3·15”晚会上曝光,引起了人们对外卖饮食安全的重视,加大了国家对小餐馆卫生的监管力度,对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10]。

4.2 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大多数新闻事件都是从自媒体上进行传播的,产生了较大的舆论效应,人们积极的参与到新闻事件中来,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深扒,使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浮出水面[11]。例如,在安徽女大学生称扶老人被讹事件中,2015年9月8日,淮南师范学院学生袁某发微博称,当日扶摔倒老人被讹,寻找目击者证清白。老人是自己不慎摔倒,还是被人撞倒受伤?真实性有待考证。网友@任梵僮在微博表示,她是目击证人,可证袁某清白。然而之后,又有3名目击者称曾听到袁某承认撞人。9月21日,警方认定袁某骑车经过老人时相互有接触,袁某承担主要责任。网友关注此事件,通过查找各种证据,最终还了袁某清白。自媒体确保了信息的真实性,扶不扶事件也成为社会上重点关注的问题。

4.3 提供了信息沟通平台

自媒体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信息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人们可以在自媒体上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新闻事件变活,形成了观点的自有市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在自媒体平台上互相交流和碰撞,自媒体具有信息传播迅速特点。但是由于自媒体的用户复杂,自身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导致信息具有较强的随机性特點,传播的内容不受限制。在自媒体视域下,将人们的角色转化为意见领袖,使新闻事件具有较强的舆论性,参与者可以针对发布出来的问题进行话题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云南女导游骂游客事件中,在2015年“五一”期间,“云南女导游嫌购物少骂游客”视频在网站传播:女导游对乘客破口大骂。管理部门介入调查,涉事旅行社和导游被处理。后来披露信息显示,游客参加的本就是购物团,团费只有1元钱,舆论随之反转。该事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不同的人站在不同角度对该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展现出了舆论的聚合效应,发挥了群众的意见领袖作用,展现出了自媒体平台的强大作用。

4.4 提升了信息传播效果

近年来,自媒体平台发展迅速,在人们的生活中以常态化的形式呈现,一些网民对自媒体平台呈现出较强的依赖性。自媒体平台实现了对每一位用户和每一位使用的信息传播,构建了全新的传播模式,人们通过打开自媒体软件,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信息,对提升信息传播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10]。例如,在男子因与毒贩同名,开房屡被抓事件中,在2015年5月16日,一家报纸官微发文,质疑杭州电视台播出的新闻“一男子因为与毒贩同名,开房屡被抓”,称该男子确有贩毒经历。随后该报又连发两条微博致歉,声明李先生确实是因为警方信息录入错误才导致误会被抓。该事件出现后,在自媒体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民警受舆论影响,对该事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最终还该男子清白。

5 结论

自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使传播方式更具创新性,与当前时代的发展相适应。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给人们了解新闻事件提供了能动性,给人们参与事件讨论提供了渠道,使人们积极的参与到新闻事件中来,解构了原有的新闻传播模式,重塑出了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新闻信息传播模式,对提升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向明.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J].新闻传播,2014(1):70.

[2]闫磊.浅析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J].新闻传播,2014(2):302.

[3]計冬梅,高丽凤.论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J].才智,2014(26):261.

[4]刘畅.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J].西部广播电视,2015(23):30,34.

[5]汪奇兵.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J].戏剧之家,2016(7):284.

[6]肖璐.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及影响[J].鄂州大学学报,2016(3):59-60.

[7]黄洁沁.刍议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5(10):36,38.

[8]冀蕊.基于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288.

[9]董锡波,刘畅.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8):191.

[10]何贵石.网络自媒体对社会新闻传播的解构和重塑[J].新媒体研究,2015(14):5-6.

[11]杜蓉.“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对传统新闻的解构与重塑[J].新闻世界,2013(4):147-148.

作者:李冬晖

第三篇:网络时代新闻信息传播与新闻从业者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新闻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足不出户地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任何新闻信息。与此同时,网络的普及,也给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网络时代为背景,通过对比分析网络时代新闻信息传播与传统新闻信息传播的异同,得出网络时代对新闻从业者的新的要求。

关键词:网络时代 信息传播 新闻从业者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的步伐大大加快。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网络由只是少数业内人士熟知的名词,一下子传播开来,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先进的交流和应用技术的代名词,成为中国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网络走进人们的生活,一些关于网络的新名词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如:网民、网虫、网吧、网校、网络论坛(BBS)、网络邮箱(E-mail)等,这些新词汇不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听到,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成为或者使用这些网络身份和工具,事实上,网络也确实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交流方式由原来的“书写时代”进入“网络时代”。据有关数据表明,1996年底中国上网人口只有10万,1997年底超过60万,而现在中国大陆上网人口达2.53亿,宽带上网人口达2.14亿,已经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另外,有关统计还表明中国上网用户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网络时代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信息传播的区别

与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不同,网络时代新闻信息传播在传播载体、传播形式、阅读难易度以及保存难易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变。

新闻传播的载体不同。传统的新闻传播主要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为传播载体,观众、听众或读者在获取信息时只能被动地从传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中进行筛选,而且还要受到严格的时空限制,另外,这些新闻信息传播载体携带也不是很方便,这样就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在获得新闻信息时既费时又费力,不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网络逐渐成为公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无线网络的发展,掌上电脑的出现,以及个人手机的无线上网,使得人们获取新闻信息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而这些新闻传播载体也更加精致,携带更方便。目前,网络已经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事业单位、组织都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站,特别是传统的新闻报纸单位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现在,传统的新闻媒体,除了有纸质报纸外,还有电子稿,他们通过将这些电子报纸“挂”到网上,让读者在电脑旁就可以读到自己想要看的新闻。

传播形式更具动态性。传统的新闻媒体主要以报纸为载体,提供的多是静止的图片,这对于读者快速了解所发生的新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为什么会发生图片上这一幕,就必须看文字报道。而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时候不仅有静止的图片,还有流动的画面,通过这些流动的影像,读者可以更容易地获取信息。并且网络不受版面空间的限制,可以上传较丰富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读者阅读变得更容易。长久以来,我们想要获取或了解新闻就必须看报纸或电视,买份报纸拿在手中,在较短的时间内看不完,留着占空间,扔了又怕错过了好新闻。而电视的局限性就更不用说了,体积大,且需要比较稳定的信号,携带也是个问题。但网络不同,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掌上电脑、手机上网的普及,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而且网上信息量极其丰富,再加上图片和影像的配合,使读者再不必费劲去读那些文字。可以说,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加速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

新闻信息保存更容易。传统的新闻信息多以纸质的和录影带的形式保存,要占据大量的空间,而且要有专门的地方和人员去管理,并且这些东西大多为一次性的,一旦失去这些纸制品或录影带,将是永久的、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些都为传统新闻信息的保存和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而网络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难题,通过网络传播的新闻信息,通过数据线上传到电脑上,不但摆脱了传统纸质新闻的束缚,而且,不需占用多大的空间就可以将所有的新闻信息全部保存下来。另外,管理难度也大大降低了,只要做好备份,这些新闻信息就可以进行永久地保存,不必担心会丢失。

网络时代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

为适应网络时代新闻传播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加强自身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这是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中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也是评判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是否胜任新闻工作的基本判断标准。

要注重坚定的政治素质的培养。由于网络时代各种思想冲击更加强烈,新闻从业人员更容易丧失明确的政治立场,甚至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①因此,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具有鲜明、坚定的政治立场,成熟的观点和思想,能够熟练运用政治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新闻从业人员的地位特殊,处在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传达着政府政策等,同时也反映着人民的需求和愿望。因此,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投身到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来。

要注重过硬的业务素质的培养。网络时代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在掌握和具备良好的文化和知识储备以外,还要求其熟练掌握电脑技术,对一些电脑操作软件如Word、Excel等软件的基本运作程序和操作要能够熟练地运用。另外,由于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时效性等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使得新闻从业人员具有更强的新闻敏感和敬业精神,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一方面要苦练并掌握新闻专业基本功,强化精品意识,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党的新闻工作者;另一方面,要注重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只有个人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敬业精神才能得到提升,业务素质才能过硬。②

加强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的培养。网络时代人们更容易受各种诱惑的影响,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无论是从自己的职业责任,还是社会地位、社会影响以及个人成长来看,新闻从业人员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与此同时,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③在采访活动中,记者会经常接触到社会上的矛盾冲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称职的记者,要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以除恶扬善、扶正祛邪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坚决同那些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以及错误言行作斗争。

结语

目前,新闻信息传播已完成了从“冷媒介时代”向多向交流多元发展的“热媒介时代”的转化。但新闻界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恶俗化、假新闻等问题在网络化时代变得更加严重。这一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加快网络新闻传播的法治化建设,为新闻传播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注 释:

①丁红:《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研究述评》,《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3)。

②刘慧:《网络时代新闻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新闻窗》,2010(6)。

③李莉:《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1)。

(作者单位:汝州市广播电视总台)

编校:赵 亮

作者:徐秀云

上一篇:化学与生活论文范文下一篇:市场与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