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易经

2024-05-07

我读易经(共7篇)

篇1:我读易经

我读《易经》

《易经》这本书我第一次接触是在我读高一的时候。那时读《易经》纯属是好奇心的驱使,是紧张的学习之余的一种消遣、一种放松。第一次看到《易经》就被它里面那些奇怪的符号以及那些深奥难懂的卦辞爻辞所吸引,而自己也就这样开始一知半解地读《易经》。《易经》至今为止所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它有三个特点。

第一,易经虽然只由一些简单的符号所组成,其卦辞爻辞也是极简单,却蕴含着深奥的哲理,发人深省。据历史记载,伏羲氏画八卦、文王演八卦而作“卦辞”、周公做“象词”、孔子等人作《十翼》而成《周易》。由此可见,这是一部集众先贤智慧的著作,自然有其独特和深奥的地方。而且,现代人的拜金主义和浮躁的心理更是难以读懂这部先人的巨作。如《易经》中的第一卦《乾卦》就很深刻地阐述了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及其中的一些应该注意的细节,更蕴含了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态度。

其次,是《易经》本身的符号和卦辞爻辞所体现的另一个特点:通达,善变。《易经》看久了就会感觉到它是以简驭繁、以象尽意的。从符号上看,他的基本符号就两种:“―”和“--”,八八六十四卦就由这两种横杆组成,而这简单的六十四种符号又蕴含这各种各样的意境、意象,及其背后的意义。通过符号的变换和排列,演变出种种不同的意象是它的另一特点。而从辞意、思想上说,《易经》主张的是:万事万物均是遵循天道,循环流动,永不停息的;它还强调了物极必反的观点。大自然是一个整体,其中的物质循环不止,变化无穷,而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懂得如何适应这天地间的变化。

最后的一个特点不是易经本身的特点,而是由《易经》而来的。就是读《易经》时思维方式的特点。其实不仅仅是书,天地间的每一种食物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一种特点、独到之处;而正因为这样,我们的“读”法也应该具有相应的特点。首先,不管读什么书,都要心静。特别是面对像《易经》这类蕴含深奥哲理的书,人们更应该放下因今天对金钱、物欲的追求而带来的浮躁性情,心无旁骛地去品读、体悟其中的意蕴。

读《易经》,我个人认为不能凭空想象、胡乱猜测,也不应该太在意那些符号以致束缚了自己的思维。而应该通过符号的牵引,用心体悟“象”所代表的“意”。在魏王弼的《周易略例•明象》中有这么一段话:“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以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以忘象。”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易经》的思维方式。“言”、“象”、“意”三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故可以“言”寻“象”,以“象”观“意”。

对于读《易经》,不同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就会有不同的见解。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出我们个人的看法,无需拘束。但是,放开思维的前提是不能偏离它的本宗思想而胡乱解释。一个真正能读懂《易经》的人,必定是一个通达的人——遇事若计穷而懂得变,变则通达,故能趋利避害,这也正是《易经》的一个作用。

而就我自己而言,读《易经》的过程中,有着诸多不懂得地方,多少也看了一些译注、相关的资料。这其中影响最深的是“物极必反”、“顺应自然”、以及老子无为的精神。在这浩渺的宇宙中,每种事物都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一种规律,每种事物也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而我们人类——具有高智慧的生物,应该懂得去探索规律,而不是对它们妄加干涉。这也是《易经》所体现的天地万物循环发展的观点。

篇2:我读易经

学习易经如何入门,易经八卦具体是什么?

八卦符号

现在大成之道国学研究院张成院长,易经八卦入门班主讲导师。就帮助各位从传统易经八卦入门的角度出发,总结整理出来了,易经八卦入门,请大家耐心的阅读本文吧。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二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xùn),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gèn),止也;兑(duì),悦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特征来表示。

即: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八卦的“卦”,是一个会意字,,从圭从卜, 圭, 指土圭。 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卜, 测度之意.。立八圭测日影,即从四正四隅上将观测到的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这就形成八卦的图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yáo),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 爻有阴阳两类, 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间一横叫二爻,上面一横叫三爻。

八卦有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一)张成易经八卦入门八卦歌诀

先天八卦:“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后天八卦:“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数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二)张成易经八卦入门八卦代数

先天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后天八卦:乾六,坎一,艮八,震三,巽四,离九,坤二,兑七,五为中宫。

(三)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

(四)易经八卦入门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七)张成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 坎为水。

火—离 离为火。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八)张成易经八卦入门八卦分割

(九) 八卦分阴阳

乾、坎、艮、震四卦,属阳卦, 其中 艮为少男, 坎为中男 ,震为长男。

(震、坎、艮中阴多阳少,表示阴从阳,故为阳卦)

坤、兑、离、巽四卦,属阴卦 其中:兑为少女, 离为中女 ,巽为长女。

(兑、离、巽中阳多阴少,表示阳从阴,故为阴卦)

后天八卦九宫排列:

坤二、离九、巽四。

兑七、宫五、震三;

乾六、坎一、艮八;

中国古代就有关于填写九宫格的口诀:

九宫之义,法以灵龟,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七右三,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以上后天八卦九宫排列数,横竖相加、对角相加之和,均等于15。

即:

6+1+8=15;7+5+3=15;2+9+4=15。

6+7+2=15;1+5+9=15;8+3+4=15。

篇3:易经与音乐

关键词:阴阳五行,五音,音律

易经被称为六经之首, 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它的经文虽为占莁之辞, 但内含丰富的天人化生之道。了解易经, 可以探知中华文明的流变, 并以它博大的思想体系指导人生。它笼罩百家, 涵古盖今, 包裹天地, 对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易》道广大, 无所不包, 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 以逮方外之炉火, 皆可援《易》以为说”。从中国古代乐论的角度看, 受《周易》影响最深。音乐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产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 都不同程度地抒发和体现了本域的思想与文化特色。中国古代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东方文化的雍和大气、从容散淡, 或隐或现、或刚或柔地流动在乐声、乐符、乐曲的旷达或悠远中。谈中国的古代音乐, 易经的作用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话题。作为中华民族大道之源的易学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催发和形成具有灵魂和导向意义。

中国音乐讲究的“五声相和, 律吕相谐, 阴阳相错, 平和试听”都是由易经贯穿始终的, “五声相和”是指“宫、商、角、徵、羽”的合理搭配, 依附于五行的有机结合; “律吕相谐”是指“六律、六吕”的和谐呼应, “阴阳相错”是指高、低、强、弱的音律变化, 仍然是易经中阴阳的存和消长; “平和是从”是指音乐的和美悠扬、意境宜人、是易经中和谐平衡, 天人合一的思想。易经的阴阳配以五行, 五行为: “木、火、土、金、水”。若把一年四季配以“五行”则视为五季了; 五行配五季为: 木配春、火配夏、土配长夏、金配秋、水配冬。五行之间的关系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我们不难看出五行配五季是顺季节之气而生。“五音”同样也配五行, 角配木、徵配火、宫配土、商配金、羽配水。当演奏时, 他们不是五行之序而传的, 顺逆两者相辅相成、错综变化, 衍生出不同的曲牌、曲调。“易经”中的五行《尚书·洪范篇》曰: “一曰木, 二曰火, 三曰土, 四曰金, 五曰水”, “水涧下, 火炎上, 木曲直, 金从革, 土爱稼穑”。因此五音在使用中, 金音多意境箫杀; 火音多意境躁动; 水音多意境曲柔; 木音多意境生发; 土音多意境平和”。五行表现的不同, 决定了五音的起伏顿挫, 意境各异。“易经”中的“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与音响学的基本理论相关联。十二音律则借鉴六十四卦中的十二辟卦即: “乾卦、媾卦、偱卦、否卦、观卦、剥卦、坤卦、复卦、泰卦、大壮卦、怪卦。”古乐中“板眼”和“拍子”的强弱观念, 则源于“易经”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系辞》上曰“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这里两仪指阴和阳, 并把阴和阳对应与“无”和“有”, 与现代计算技术中二进位制的两个数码“0”和“1”相对应。八卦源于二进位制, 二进位的个数也只能有8个数码; 逢八进一, 正好组成八个卦, 这个“八”就是流传和遍及全国的传统乐《八板》曲牌。《八板》的二进位制算数法则是吸取和借鉴八卦的合理内核。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 而八板也随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 所以说中国古代音乐是源于易经的。

中国古代音乐起源的很早, 当人类开始有意识的劳动时, 音乐便有了产生的可能。人天生有一副好嗓子, 他们在不断的敲击和呼喊中慢慢体会到一种和谐的节奏。音乐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也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得到发展。在上古时期, 生活条件恶劣, 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相对薄弱, 他们在共同的劳动中克服困难, 音乐舞蹈成为他们劳动的组织者和鼓动者, 达到提高生产力的目的。《吕氏春秋·古乐篇》就记载了不少这样的传说。“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 多风而阳气蓄积, 万物散解, 果实不成。故土做五弦琴, 以采阴气, 以定群生”。只要阴阳二气不阻碍, 能够流通畅行, 那么万物才能生长, 人民的生活才能富裕; 反过来, 阴阳失序, 阴气沉滞, 阳气散越, 就会引起自然界的变易, 造成灾害。音乐是人类文化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悦耳的音乐使人愉悦, 赋予人的生命力量, 纯洁心灵。我国古代的先哲们认为音乐的产生原本于宇宙的客观规律。《吕氏春秋》中记载: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 始于度量, 本于太一”。现代音乐理论认为声乐是由气息的运用和控制而产生声音的艺术, 人体是乐器, 也遵循阴阳对立平衡的原理, 阴力下坠而产生声音上亢之功效。天籁, 地籁, 人籁合而为一, 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可见, 音乐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周易》与古筝艺术进一步地探讨研究。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乐器, 是我国国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钢琴”。古筝流传至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虽然悠悠千古沧桑变幻, 但它至今仍是祖国音乐艺术百花园中一朵引人注目的鲜花。古筝以其古朴典雅的音韵风格, 丰富多彩的弹奏技巧, 浓郁而清纯的声情效果, 使国内外广大音乐爱好者为它陶醉、倾倒。许多人并不知道, 古人所发明的古筝无不从《易经》中卦相所寓的阴阳哲理。古筝外形是一个庞大的弧形共鸣箱, 面板为拱弧形, 底板为平面。符合《易经》中的“天圆地方”, “大道方圆”的朴素理念。古筝分为高中低三级音阶, 分别象征着天、地、人三才。古筝的弹奏方法和技巧上, 采用了《易经》中阴阳对立, 阴阳平衡的原理, 更加丰富其艺术感染力和表现技巧。古筝仅有五声音阶—“1、2、3、5、6”。即“宫、商、角、徵、羽”, 没有“4、7”, 仅在“6、3”弦上通过按音求得, 其五声音阶与《易经》中的五行生成有密切相关。中国音律主要也是采用五声音阶, 即宫、商、角、徵、羽; 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称律吕或律吕。关于五声和律吕的产生、演算及其相互关系都贯穿着《周易》的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其实, 五声、六律、都是音乐领域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音乐现象。《汉书·律历志》这样解释五声: “商之为言章也, 物成熟可章度也; 角, 触也, 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宫, 中也, 居中央, 畅四方, 唱始施生, 为四声纲也; 徵, 祉也, 物盛大而繁祉也; 羽, 宇也, 物聚藏宇复之也”。由此可知, 五声可与水、火、木、金、土这五行相对应。但并非所有的音乐都是以宫作为音阶的起点的, 也有以商、或角、或羽、作为起点, 依次类推, 分别有不同主音的调式。《管子·地员篇》中有一段描写五声的文字, 也就是以徵音作为起点的: “凡听徵, 如负觉而骇; 凡听羽, 如马鸣在野; 凡听宫, 如牛鸣卯中; 凡听商, 如离群羊; 凡听角, 如雉登木以鸣, 音疾以清”。

我国古代的“五音”为: 宫、商、角、徵、羽五音, 用简谱来表述的话对应于“1、2、3、5、6”, 唐代开始则以“合、四、乙、尺、工”来表示, 乐人称之为“工尺谱”。《孟子》里就说: “不以六律, 不能正五音”, 意思是说, 必须依靠含有基本调性 ( 如今天的C调D调) 的乐器才能对五音进行定调。可见, “五音”一词在我国春秋期间就已出现了, 按曾仕强教授的说法, 孔子也正在那时候给《易经》正了名, “五音”与《易经》扯上关系是很顺其自然的, 因为《易经》的“顺其自然”就是“合适”, 就是美。熟悉音乐的人都知道, 今天的音符是“七音”, 用我国古代音律来表述的话就是: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即简谱里的“1、2、3、4、5、6、7”。《史记》里说“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歌, 为变徵之声”, 《后汉书》里也说: “黄钟为宫……应钟为变宫”, 实际上, 我国的音律组成在很早以前就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只是直到宋元时期“流行歌曲”发达的年代, 音乐家们才将它们正式定义为“七音”, 即“五声加二变” ( 见宋代郑樵《七音略》) 。那么, 它们又是如何与《易经》、“阴阳”发生关系的呢? 首先说“宫”。宫为五音之首, 统率其他音符, 所以西方就以“C”音来定义“宫”, 钢琴里的“中间键”就是这个“宫”, 即“中间C”;对应地, “C - D - E - F - G - A - B”就是“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宫音雄壮, 《国语》说: “大宫, 音之主也”, 《礼记》说: “宫为君, 商为臣”, 其中的“主次、君臣”关系就是典型的“阳和阴”关系。今天的进行曲都以C大调为基调, 为什么? 就是因为雄壮, 阳气。比如我国的国歌“1355 6 - 531 555 3 - 1”, 以宫音起始, 以“宫角徵 ( 135 ) ”为主音, 整个乐曲就充满阳刚气息, 因为《易经》告诉我们: “阳是单数, 阴是双数”, “1、3、5”就是单数了。《易经》还告诉我们: 阴阳相互依存, 没有绝对的阴和阳。所以, 即便是我们雄壮的国歌里, 也要有少量的“商、羽 ( 2、6) ”音, 这才让国歌带上点悲壮的气氛, “雄壮”与“悲壮”同样是阴阳互补的关系。前面说到了“悲壮”, 近似的音乐形态还有“凄凉、凄美”, 这三个词汇就是五音里的“商、变徵、羽 ( 2、4、6) ”。古人就有“商音悲壮, 羽音凄美”之说, 其中尤以“变徵”最为伤感。前面提及《史记》里的“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歌, 为变徵之声”, 最后引致的就是“士皆垂泪涕泣”。今日的音乐理论里, 就以“大调”和“小调”对音乐的雄壮、明亮或抒情、凄美进行定调, 其中“大凋”就以“1、3、5”为主音或起始音, “小调”则多以“6”即羽音起始, 以“2、4、6”为主音。比如《小草》《龙的传人》等均是典型的小调歌曲, 其中的“1、3、5”阳音就成为了辅助。用《易经》的理论说, “宫、角、徵、变宫”就是阳, “商、变徵、羽”就是阴; “大调”就是阳, “小调”就是阴。事实上不可能有纯粹“阳”音的乐曲, 也没有纯粹的“阴”音组成的乐曲, 为什么, 就是“不合乎自然”, 听起来也就不悦耳, “自然”一直就是《易经》强调的核心。优美的乐曲都是由“阴阳相辅”的音符组成的。不但乐曲由“阴阳”音符组成, 在需要的时候, 还经常会“大调小调”转换。

《易经》里没有“绝对”, 所以, “宫、角、徵、变宫”并非一直为“阳”, “商、变徵、羽”也并非一直是“阴”。比如“宫”音, 当你以它为起始音的时候它就是“Do”, 但当你以“商”音起始的时候, “商”也就是“Do”了 ( 阴转阳) , 只是调性提高了一点, 以此类推, 每个“七音”都可以是“Do”, 用今天的乐理来解释就形成了“C调、D调…B调”等调性, 调性即我国古代所说的“律”。这里的音律互换, 就是《易经》中的“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阴可以是阳, 阳亦可以是阴”。

古五音代中国音乐宫、商、角、徵、羽五音, 对人类精神身心具有深远的影响, 并把五音归属于五行, 对此有描述: “夫闻宫音者, 使人溢舒而广大;闻商音者, 使人方正而好义; 闻角音者, 使人恤隐而爱人; 闻徵音者, 使人乐善而好施; 闻羽音者, 使人整齐而好礼”。可见音乐对于身心的和谐、行为的节奏、具有至深的影响。音乐是一种旋律, 一种语言, 一种心境, 是欢乐、悲伤、忧郁、幽默、愤怒等情绪以声音形式的体现, 音乐的魅力可以抵达人的心灵, 拨动人的神经, 让人在流动、玄想的体验中浇注心灵的药方, 音乐以独特的形式反应了宇宙的本质。

《易经》是一本千古奇书, 它的广涵深的意蕴, 有如宏博的宝藏, 丰富的乐理文思, 皆能从中找到深刻的渊源。它追寻到先民审美意趣的积淀, 从而对音乐的形成发展, 产生极大的影响, 为推动人类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4:超越《易经》学《易经》

地点:西安 刘一恒先生住宅

专家:费秉勋 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易学院院长

刘一恒 原空军某基地司令员 易经学者

【访谈手记】

20日上午,在西安王启鸣老师安排下,我们开车接了费教授,一同赶往刘司令家中。

王启鸣老师是年轻的易经学者,与费教授、刘司令是经常品茶论道的“易友”。费教授已退休多年,现已年近古稀。一件普通的夹克衫、手里一个蓝色的拎兜,不带丝毫浮华气,这是费教授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费教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易经》,将其心得总结为《八卦占卜新解》《奇门遁甲新述》《飞盘奇门遁甲》《易学万年历》《白话易林》等多部易学著作,是公认的易学大家。

我们在车上简单聊了些关于传统文化复兴的话题,费教授说他正在学习古琴,每日研习书法、练习古琴,以期与竹林七贤式的古人进行精神上的对话,怡养性情。快要到刘司令家的时候,刘司令打电话询问我们大概什么时间到。王启鸣老师对我说,刘司令在部队多年,养成了做事认真、讲求效率的习惯,虽已退休仍不改军人作风。刘司令也是学易多年,对《易经》有独特的见解,他曾将易学“象数思维”“象数模型”引入现代决策、计算模拟、系统仿真等研究领域,获得多项科研、学术成果奖,并尝试将易学思维运用到军事研究上,被同事们尊称为“军中儒将”。

我们很快到了刘司令的家中,刘司令的夫人非常好客,泡好了功夫茶,在萦绕的茶香中,我们像家人聊天一样,开始进入了《易经》的主题……

如何认识《易经》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易经》再次成为我们守望传统文化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这部被现代人认为仅仅是用来算卦、占卜的书,古人却视其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受到它的影响。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书,在近代却被“打入冷宫”,羞怯地躲在角落里,无人问津。近年,国人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重拾《易经》,遂有“众里寻他千百度”之感,往往是谈易者众而知易者少,学易者多而用易者寡,舍本逐末、卜问吉凶者更是大有人在。

记者:古人常说“学了《诗经》会说话,学了《易经》会算卦”,由于长时期的误解,很多人认为《易经》仅仅是一部算命的书,是封建迷信,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易经》?

刘一恒:说《易经》是封建迷信,多半是没有认真读过《易经》而人云亦云的人,若真正读懂了《易经》,就不会再把关注点放在单纯的算命卜卦上,易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就足以让我们感到骄傲。

与西方人重分析、重逻辑不同,《易经》取法自然、法天象地的,重在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宇宙大道,也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讲的“道法自然”,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它的认识具有宏观性、统一性和普适性。思维方式指导我们如何去认识规律、认识自然,行为模式则直接受到自身认识能力的支配。

《易经》中讲“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论述的是人奉天时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易经在认识上和行为上都是建立在顺应自然规律基础上的,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在“知”与“行”是统一的。其他许多理论虽然也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但在行为模式上往往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最典型的就是,工业革命时期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造成对大自然的破坏。《易经》中所讲的“吉”“凶”观念其实也是和自然规律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的行为顺应规律的时候便是“吉”;而相反,当我们违背规律时,就会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这便是“凶”。

费秉勋:老刘说的非常对,即使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要学《易经》,也应注重其“大用”,而不要把兴趣倾注在算卦一类的“小用”上,《周易》的“大用”就是用它来解决完整的人生问题。《周易》不但告诉我们世界、自然、人事的产生、发展、变化规律,而且以其具象性给人以操作的启悟,这是与西方哲学思维迥异的一种独特哲学。因此,学了《周易》,每个人都将不同程度地知道怎样处理人生,怎样“自强不息”效法天的刚健运行,充分发挥自己生命的创造力;怎样“厚德载物”效法地的宽厚和包容,处理好人际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谋求稳定与和谐;怎样把握时机,待时而动。这样,一个人便会成为自己的主人,掌握命运的航向,人生也会变得清醒、主动、坚韧。

以易学占筮,不过是符号模式的特殊比附,它往往可以与事物的实际性状和发展相吻合,但也常常与实际南辕北辙。一个对术数玩得再熟的人,也绝对不可能百发百中地预测事物,凡是说能百发百中的,都是撒谎和吹牛。时下不少人得了“时行荒谬症”,喜欢有人来撒谎吹牛,像吸毒一样从中得到某种满足,而对诚实的真话,则兴趣索然。

现在人们对《易经》的认识,我认为主要是学风不好,学风不好不是指某个人而是全民的,这种不好的学风,就影响到高校、研究院等一些研究单位,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学者。民众的学风不好,也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人们都比较忙,做什么事总喜欢用耳朵听,而不自己用眼睛看一看,用脑袋想一想,就像书法市场上一样,大多数人只是听说某某人的书法写的好,便去买,但究竟好在哪里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人们对于《易经》的认识也是同样,从来没有读过《易经》的人都在说“《易经》就是算卦的书”,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记者:是不是可以说《易经》是符合规律的,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是指导我们行为的一种准则呢?

刘一恒:对啊,中国古人讲经世致用,《易经》作为群经之首,自然也不例外,在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易经》的原理与思维智慧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皇极经世》中北宋著名易学家邵雍,把《易经》的原理用在分析天下治乱问题上,精辟的指出“天下将治,其人必尚行也,尚行者必以义;天下将乱,其人必尚言也,尚言者必以利。” 《易经》讲“本诸天道,质以人事。”

易经所反映的基本精神,学者们总结出很多,其中包括天人合一、贵和尚中、刚健有为等等,许多经典论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都属于《易经》的基本精神。

近些年来我与费老师一直在学习研究《易经》,我的体会是:《易经》最宝贵的思想还在于其价值取向,《易经》的宝贵价值在“学”不在“术”。

把易学等同于术数,必然使易学钻入了死胡同。

记者:近代以来《易经》的境遇如何? 《易经》研究存在哪些问题?

费秉勋:在鸦片战争中,列强的洋枪洋炮把中国从古文明的迷梦中震醒了,好多中国人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化;后又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古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易经》便只剩下了残肢断体,被救亡的紧迫和西学的引进挤到了民间,成为江湖方士的糊口之术。新中国成立后“破除封建迷信”,看风水批八字看相算卦的民间先生,一个个都失去了往日的洒脱气度;到文革“破四旧”,他们不得不胆战心惊地生起火,把用了几十年的罗盘、画着太极图的红布以及《麻衣神相》《玉匣记》之类的旧书放在火上心疼地偷偷烧掉。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不要说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是六七十岁的老年知识分子,也很少有真正了解《易经》的了。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就在易学坠入最低谷的时候兴起了中国文化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由于易学在近代最后断气时,已经只剩下了术数,从社会心理分析,术数在这时抬头毫不足怪,社会的转型,轰毁了人们原有的信念,搅乱了习惯的生活秩序,由此激起了人们新的欲望,给人们带来了无名的困惑和烦恼,因此,卜筮、看相便成为易学复兴的突破口。由于一个世纪的断裂,当它在二十世纪末得到复兴时,这种易学热的热点却燃烧在算卦、看相、风水、择吉一类术数上。把易学等同于术数必然使易学钻入了死胡同,这也是现在易学发展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记者:费教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易经》的,为什么会选择研究《易经》呢?

费秉勋:其实研究某一学问,有的时候是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也需要一定的机缘。在社会前进的每一个过程中,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都会认真思考关于文化的问题。由于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许多优秀文化没有得到传承,我们那个时代的“文化人”的使命,就是重新去寻找丢失了的传统文化。

我接触易经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当时还很少有人关注《易经》,大部分人都在研究中国古代孔孟的儒家典籍。当时,我觉得要研究真正的中国文化,就要了解上至皇帝下至叫花子的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化心理。有些文化因素,虽然不是社会的主流,但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行为,像算命、风水、看相等等,要全面的研究传统文化,缺少这些东西是不完整的。

基于这个原因,加上我本身对《易经》究竟是怎么算卦的一种好奇心,我开始研究易经。几年下来,我把图书馆里所有这方面的书都借过来读了一遍,又从民间搜集了许多不被重视的有关《易经》的书,开始整理笔记。我最初的《八卦占卜新解》《奇门遁甲新述》这几本书都是在那个时候写出来的。

周易 易经 易传 易学

记者:《周易》与《易经》是不是一回事,我们应该从何处入手来学习《易经》?

费秉勋:《周易》有很多种解释,有人把周易的“周”解释为地域的词,即放之四海而皆准之意。但如果和整个易学史联系起来,还应做“周代”解释。因为夏、商都有对易学的研究,周易为周代易学,在先秦古籍里可以找到这样的信息。港台往往把《周易》也称作《易经》,这是不准确的。《周易》范围相对较大,分“经”和“传”两部分。《易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大概两万字左右。卦辞语言多较概括,大部分为事类吉凶的判断;爻辞多描述具象事物,并杂以吉凶断语。这些具象事物往往很有秩序地依次分出高下次第。

以乾卦为例:

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用九”、“用六”只在乾坤二卦出现,其他六十二卦没有。

“经”部分的卦画可以分解为内卦、外卦和互卦,再加上爻变产生的变卦,用它们来联系事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便可进行占筮;同时,卦爻辞的具象表述,可被理解为象征暗喻的语言,如“潜龙勿用”可理解为时机尚未成熟,应安静等待,不可盲动;“飞龙在天”可理解为时来运转,大有作为,鹏程万里,大展宏图等等。这是《周易》“经”的部分,主要作为占筮之用。

从乾卦的爻辞中我们不难看出,每卦从初至上也映现着事物各个发展阶段的复杂状态,这一切都潜含着宇宙自然社会的存在形质和无穷无尽运动变化中的相互联系,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真正把《易经》中的哲学思想加以阐发的是战国时代诞生的《易传》,后人往往把《易传》归为孔子所作,但其实《易传》也很有可能像《论语》一样是其弟子及后世儒者积累的著作。《易传》共有十篇,称为“十翼”。《易传》对《易经》进行了解释和阐发,给卦和卦爻辞赋予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和伦理内容。

到了汉代,随着天文、历法的进步,景房、郑玄等人开始把天干、地支及五行理论引入《易经》,这样易学的框架基本形成。

我们现在说的“易学”,基本是由汉代易学家奠定的,后世术数诸科如命理、堪舆、太乙、六壬、遁甲等,都是在汉易的学术基础上萌发生长起来的。北宋时由于陈抟、邵雍等倡先天之学和以河图洛书解易,形成图书学派,使易学应用通过符号模式更加简明和直观化;而周敦颐在义理方面发挥太极阴阳学说,与儒家伦理说相结合,发展出初步的宋明理学,这些在易学史上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现在江湖上的所谓“周易预测”,其实属于术数,和《周易》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他们之中即使入了门的,也是以《黄金策》、《梅花易数》等为宗,渊源虽可推到汉易,却已是易之小用了。

百家争鸣,《易经》是各家共用的一部经典。

记者:先秦诸子百家,但却没有“易家”,易经究竟属于哪一派?

费秉勋: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各家纷纷建立自己的学说,后来的道教把易经中的太极图作为本教的一个标志,所以人们往往把《易经》误解为是道教的东西。同时,《易传》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易传》中孔门加入了许多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并对《易经》中的哲学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和升华。到了宋代,儒家学者又把《易经》列入儒家的经典。其实,越深入研究就越会发现,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易经》都是可以共用的一部经典。

记者:您觉得易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费秉勋: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医的辨证施治,步步不离阴阳五行,“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在古代军事上,只要看历史上如何神化姜太公、张良、诸葛亮、李靖诸人,便知中国兵家浸透了易的血脉。

“易”本身是揭示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法则,易学要健康发展,首先是恢复它的大用和完整系统。国外很多人重视《易经》、推崇《易经》,这一点往往被江湖上用来为占卜、算命张目,但实际上外国人重视《易经》正是看重易的大用,他们在西方分解实证方法已走到绝顶的时候,从东方的中国易学中看到了世界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出路和曙光。

易学复兴已经有了十年的历程,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术数的狭小误区,虽然到任何时候都会有人对术数发生浓厚兴趣,但术数独占易坛的局面已经打破。由于知识界的广泛参与,形成了更加丰富而又带有时代特征的易学派别,其中具有现代形态的“科学易”和“人文易”则是有代表性的两个易学流派,它们既以传统易学为渊源,又对传统易学有所超越。

美籍华裔学者美国远东高级研究院院长、美国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在七十年代末提出了以“安、和、乐、利”模式统领计划、决策、组织、用人、领导、控制、协调七大管理环节的“易经管理系统”(即“C理论”),它的宗旨是“中国管理科学化,管理科学中国化”,在此同时,国内也有不少学者从事“周易管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篇5:易经入门:学习易经的顺序

因为我们一般接触到的《易经》的经文,都是古时的人用易学知识在指导实践中被印证了的事实的记录。

由于年代久远,中国文字的广范内含性(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学习起经文来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能使大家较快的掌握《易经》的哲理内容,从孔子时期就将其经文内容归纳提高到世界观方法论上来学《易》了。

故此,孔子及其门徒在六十四卦经文的后面又加上了“十传(又称:十翼)”,将其亲身用《易》、研《易》的体会附于经文之后,告诉后人学《易》、效法《易》的方法。

要想学好《易经》,必先掌握“十翼”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十翼”讲的就是学习《易经》所应必备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了,《易经》经文就容易理解了。

所以,学《易》不能一开始就读经文,否则,越读越糊涂。下面我将“十翼”的具体内容归纳说明一下,为朋友们提供掌握重点的方法。

系辞上传:主要讲为什么要创立八卦、易学学说以及《易经》的世界观。

系辞下传:具体的举例讲解了易学的世界观以及如何利用易学知识指导我们日常的客观实践。

彖传上、彖传下:从六十四卦中,每一个六爻卦的整体上来讲这一卦的总体概念及其意义。

象传上、象传下:从六十四卦中,每个六爻卦内局部(三爻卦之间或每个爻)情况来解释其具体意义。

文言传:因为“乾坤易之门邪”,乾坤两卦是产生《易经》六十四卦的基础。 此传主要就是解释乾坤两卦的含义的。

说卦传:因为六十四卦的任何一个六爻卦都是由两个三爻的基本卦上下组合而成,所以,要了解任何一个六爻卦的含义,必须了解每一个三爻卦的具体意义。

“说卦传”就是解释组成六十四卦的八个经卦(又称、基本卦、八卦)各自的具体含义的。

序卦传: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一定规律的。 “序卦传”就是为我们解释六十四卦的发展规律性的,只要我们遵循这个规律办事,将无往而不胜。

杂卦传:打乱六十四卦的秩序,用最精炼的语辞,归纳了任何两个互为反对卦(六爻卦)的卦义,使我们对六十四卦的卦义能简便易记。

我们学习《易经》不是为了死背死记其卦辞、爻辞及其经文,而是为了通过熟记这些经文内容,我们能深刻地学习《易经》每个六爻卦及六十四卦的思维逻辑过程及其逻辑思维方式,用现代的术语说,就是掌握研究分析认识事物规律的方式和方法。

大家都要求“多讲点算卦,起卦的方法。”任何一个具体的.推算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只是某种具体的技术,不能像《周易》中讲的“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成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理。

所以古时的看相、批八字、算卦的只能归类于下“三教九流”之列,不能登科学大雅之堂。

当我们熟知易理以后,就可达到“善易者不占”之境界。 因为易理讲“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就是讲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性的,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死格式来观察分析问题。

任何一种具体技术,都有其死的格式,只适合于一定的具体条件下。 但如果我们掌握了一种科学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可以发明各种各样的具体技术。

所以,学易主要是学习《易经》的世界观、方法论。 而各种推算方法(在古时统称为“射覆”),只是为了熟习及记忆卦象,同时也是为了通过实践达到加深对易理的进一步了解之目的。

篇6:读易经,论成功--学习易经有感

“一阴一阳之谓道。”在学习易经管理哲学这门课之前,提到《易经》我感觉很遥远,很深奥,甚至是玄乎的印象。在学习了这门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易经其实如此的系统和辩证,如此简易而又不简单。联系平时的生活经历和一些俗语成语,比如,“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扭转乾坤”、“大有成就”等,发现《易经》原来已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如此地靠近我们。我们学习就是想更好地思考和行动,知道如何能让我们更好地做事,更好的管理自己或者团队,更好地获得成功。很多东西大道相通,大道至简。我想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我们都想实现理想,获得成功。而对成功的理解,《易经》给予了我很多新的思考与感悟:

一、成功需要 众志成城 团队合作

《易经》本来有三部,分别是《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而《连山易》和《归藏易》没有史料留下来,因此我们现在说的易经都是指《周易》。《周易》结构上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叫“经”,也叫“本经”,后半部分叫“传”,也叫“易传”。“本经”部分由卦画、卦辞和爻辞组成。总计六十四卦。像《论语》或者西方的《圣经》等著作,很难理清理论脉络,需要更多个人去归纳和重新提炼体会,而《易经》却相反,有自己严谨的理论结构,每个卦的衔接及先后顺序,都是刻意安排的,比如“同人”之后是“大有”,“大有”之后一定要“谦”,这三个卦的链接体现了《易经》所要表达的 “众志成城才能成功,成功之后要戒骄戒躁” 的管理思想,这是《易经》告诉我们的智慧。就像两根筷子,放在一起才会发挥作用,而若拿掉其中一支,那么剩下的一支也没有什么用处了。这也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与“1+1大于2”效应原理。当今,科技发展迅速,专业细分越来越细,因此靠自己的力量单枪匹马,很难把事情做好了,因此合作就显得更加的重要。术业有专攻,把各个需要的资源和要素整合在一起,众志成城,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才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把事情做到最好。

二、成功需要 懂得取舍,适当放弃

笔者认为,成功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把资源放在合适的位置,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它的最大价值。我想这样的人也好,企业也好,想失败都很难。而资源那么多,如何选择,如何配置,这当中必然会有取舍,这是选择的智慧。我们要抓住关键。《易经》六十四卦,在数量上,乾坤两卦占三十二分之一,在权重上占一半以上。管理学上有个“二八法则”也叫权重定律。是说,20%的数量占80%的权重,比如20%的重要客户带来了80%的营业收入。这告诉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把握主要的,放弃无关紧要的。我之前常看一些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总会听到这样的话,说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我想不仅在经济上、军事上,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二八法则都是重要的思想,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优质资源破解最大难题,那么我想事情自然就成功一大半了。

三、成功需要 谨慎谦虚,居安思危

否泰是《易经》中重要的两卦,否泰原理中有一个定律 叫“内阳外阴”。告诉我们内阳外阴、内刚外柔、内实外虚就是好的,是祥泰的。外国有研究机构做过研究,发现一个成功的人往往拥有着谦逊和坚韧的品质。小事情的成功,也许可以依靠一时的技巧和小聪明,而成就大事业,一定是人格力量的成功,是外界对你人格的信任和肯定的结果,也是我们常说的“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同时要有危机意识。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是一种时刻谨慎和有危机感的成功企业家所具有的素质。《易经》里说:“危者,安其位者也。”“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意思是说面临危险的人,都是过去安于其职位的人。反过来说,每天战战兢兢活在危机中的企业,反而是发展最快最好的企业。《易经》里还说:“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保持警醒的,自我批评的态度,即便出现了危机我们都不怕。所以谨慎谦虚,居安思危,都是《易经》思想对我们的重要启发,无论对企业发展、个人事业都具有指导意义。

四、成功需要 做正确的事,少犯错误

无咎是《易经》里重要思想。我个人理解无咎就是不犯错误。我想虽然我们不能避免一点错误不犯,但是只要时刻保持警惕和警醒,我想犯错误的几率就会变小,成功的概率就会变大。《易经》对于无咎的定义是“无咎者,善补过也”,敢于承认错误、纠正错误,不再重复错误,就很好。“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始终,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告诉我们要谨慎对待事物,善始善终。其实,管理与其说是比成功,不如说是比较谁犯错误更小,更少。我们参加一些体育比赛,棋类智力比赛等,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比谁的功力或技术更高,在到达一定技术水准之后,我认为比的就是耐性,比的是谁不会先犯错和和尽可能少的失误,那么谁就赢了。大学时候我选修过乒乓球课,对此深有体会。当球逢对手的时候,比的还真是看谁失误少,比看谁能让对手先失误多失误。同样,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回顾往昔的时候,其实都会庆幸自己在应该做出决策的时候做出来决策,而没有犯错。联系到管理哲学,其实管理也是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五、成功需要 辩证的思维和良好的心态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易经》的理论核心。或者说整个宇宙就是阴阳两种自然力量不断发生关系,二生三,三生万物,衍生了整个宇宙万物。《易经》这种高度抽象和阴阳对立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智慧的极致。面对人生或者生活,我想一个智者,应该具有宠辱不惊的气质,有一个强大的心脏和冷静的头脑。在面对得与失,荣与辱,失意与得意、退与进等等,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全面辩证的思维。只有这样,我想才会获得最后的成功。我有个学建筑学的好朋友,常常给我讲他们的设计,空间,跟我常提到老子道德经的一段话:“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大概意思就是: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我认为这真的非常辩证和哲学。让我想到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想到了好多这些两两相对的概念,得与失,退与进,福与祸,胜与败,有与无„„我认为它们不应该是割裂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不是西方的“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而最终事情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就需要我们有个好的心态,做事有度,讲方法,去积极努力,去把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懂得感恩与知足,内心宁静与乐观,我想这就是成功,这就是《易经》给予我们最大的智慧。

篇7:我读易经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01. 阴阳,就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元素。

02.孔子的理想就是世界大同,而《易经》就是理想的翅膀。

03.伏羲八卦告诉人类宇宙的状况,让人类知道怎样去适应和改善。

04.0和1构成了浩瀚无穷的互联网络,一阴一阳产生了宇宙万象。

05.要用自然的法则来规范现代的科学,让它协助我们人类过幸福的生活。

06.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也是阴阳。

07.阳代表人生理想,阴就是脚踏实地去实现理想。

08.太极就是万事万物的总源头。

09.仁是最核心的东西,天地万物都有仁。(“仁”字,单人旁为阳,右边两横为阴)。

10.“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个东西就叫“太极”。(“太”字 “点”代表“小”)。

11.在宇宙中,除了自然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是主宰。吉,就是顺乎自然;凶,就是不顺乎自然。

12.道理是直的,路永远是弯的。

13.一切合自然的,就是正确的,不合自然的,迟早一定是错误的。(一切都以自然作为评判的标准。)

14.做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奢求。

15.时已到,要当机立断;时未到,守时待命才是合理的因应。(不要认为拖就是不好的。真正的推拖,是推来推去,推给最合适的人。)

16.三画卦的意义,就是为人类在天地之间做了明确的定位。(周武王说人为万物之灵。)

17.从拔河的过程,我们明白了做事有三点最重要:一是方向,二是定位,三是行动。

18.没有矛盾就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就叫智慧。

19.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变只是现象而已,变的背后一定有不变的东西。对人生最大的考验就是现在(因为过去不会变,未来不可测)。

20.变化后面那个不变的常则,就是自然规律。太极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变与不变是同时存在的,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才不会乱变。(外圆内方的人才是可贵的。能妥协却不能放弃立场,才叫圆通。)

21.到底怎样变?提出三个原则:一是权不离经,二是权不损人,三是权不多用。

22.《易经》有四大功能:象,数,理,占。

23.不管信什么,信到差不多就好,过分相信就是迷信。占卜的目的不是告诉你结果,而是给你多一种参考。

24.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全部的责任。

25.动机比结果重要,过程也比结果重要。

26.孔子给自己画的卦:

第一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又五而志于学),

第二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十而立),

第三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四十而不惑),

第四爻——发愤忘食(五十而知天命),

第五爻——乐以忘忧(六十而耳顺),

第六爻——不知老之将至(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27.人生就是阶段性的调整。

28.乾卦六爻之“辞眼”:潜,见,惕,跃,飞,亢。坤卦六爻之“辞眼”:履霜,不习,含章,括囊,黄裳,龙战。乾卦和坤卦共有、《易经》中多次出现的四个字: “元,亨,利,贞”。《易经》还讲四个字:时(时机),位(场合),中(合适),应(反应)。《易经》六十四卦的卦爻有一个通例,叫做“初难知,上易知;二多誉,五多功;三多凶,四多惧”。

29.所以人分三种:一种人认为吉凶是命在定,这是最差的;一种人认为吉凶是自己在定,这还不错;一种人认为根本没有吉凶,做任何事只问应该不应该,如果应该,就算是死也很愉快。

1、一个家庭必须要有夫跟妻,才算家庭,只要分开,剩下一个,都不算家庭。

2、凡是常常被推翻的东西,就是不成熟的。

3、成一家之言就是所有的学生把自己的创见,当做是老师的延伸。

4、我们的学问是全盘了解,然后才展开的,不想他们(西方人)是一点一滴摸索着去整合,到现在还整不齐。

5、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就一辈子读那几本书,什么都通了。我们现在读太多太多书,最后还是读不通,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是读西方的东西,而没有去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东西。

6、《易经》给我们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

7、只要我们不忘记《易经》的道理,哪怕有一天我们再倒霉,我们还是会起来的。

8、越有学问的人,越是不敢回答问题,就好像稻子一样,越成熟就越往下垂。

9、阴就是阳,阳就使阴,阴可以变阳,阳可以变阴。

10、西方人的信仰只要宗教为止,我们的信仰比宗教更高,叫做道。

11、《易经》是经由宇宙万象,讲出人生的道理。

12、《易经》本来就是从自然里面萃取出来的一些道理。

13、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

14、有例行就有例外。

15、宇宙一切都是动态的,随时在改变;人的命运也是动态的,随时在改变。

16、《易经》它是讲合的,所有的分都是为了合。

17、人应该有所畏惧,不能为了自己的需求,放纵自己,为所欲为。

18、任何事情,你用得合理,它都有价值。

19、算命是说你算算看,我听听看,如果对我有利的,我就尽量去达成;如果对我无利的,那我尽量去避免。这才是《易经》告诉我们的趋吉避凶的道理。

20、人生经过更多的磨炼,你才会成熟。

21、不可以完全相信占卜的结果。

22、每个人都要有方法来了解自己,因为了解别人很容易,了解自己很难。

23、《易经》里面是没有好坏的,好会变坏,坏会变好,意思就是好就是坏,坏就是好。因为好的里面有坏的因素,随时会发生的;坏的里面,它也有很多好的因素,它会随时翻过来,把所有坏的成分统统取代掉。

24、《易经》给我们的启示:不要只看眼前,要知道未来的变化。

25、我们很习惯于把所有功劳都归功于上级的领导。我们中国人不会去跟上级领导抢功劳。

26、一个人如果做到没有人把他当做对手,这个人根本就没有价值。

27、人没有名,人没有赚到钱,自我报废的机会比较小;人有名,人有钱,人有势,这个人就快要自我爆破了。

28、西方人是专门讲能力的。中国人不讲能力,不是不重视能力,而是讲一种比能力还深一层的东西,叫做本事。

29、什么叫本事?就是你有能力,还要加上你表现得让人家很欢迎你,很接受你,对你心服口服。

30、一个人到了一个(新)地方,先安静下来,了解了解当地的状况,了解了解领导的个性,然后再熟悉一下环境,跟其他人打打交道,等到大家都支持你,你才放心地表现。如果你没有把握大家会支持你,最好不要表现,否则稳定出丑。

31、上面看你顺眼,你就表现得好;上面看你不顺眼,你再好也是不行的。

32、当你得到机会,当你受到上面的提拔,当你得到很多人的赏识,你要特别小心,不能表现过度。

33、人生最难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分在哪里,读《易经》就是告诉我们,你的分在哪里。

34、贞操是男的女的都要守的,男人的贞操的表现方式跟女人的贞操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这叫做男女有别。

35、我们每一个人,要各尽所能,而又各取所取。

36、赚钱不是凭能力,赚钱其实是靠机会,可是用钱那是靠智慧。所以一个人要赚钱之前,最好先学一学怎么样去花钱。

37、《易经》告诉我们怎么样去用钱,八个字——当用不省,当省不用。

38、上天用金钱和财富来考验我们每一个人,钱财是工具,不是目的。

上一篇: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点下一篇:精选尧山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