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经的心得

2024-04-17

学易经的心得(共8篇)

篇1:学易经的心得

第八节 学易经的心得

我的心已经明白了这个世上还有很多美好事物等我去陪伴。想想之前心中的种种怨气,再观现在的坦坦荡荡。我庆幸有机会学习了国学里的易经知识。记得妹妹推荐我学习易经的时候内心充满抵触,总是认为她在想各种方式整我。但是我接触之后才深深地感到妹妹确实在帮我,她也有很多的无奈。

我在学习之前以为易经理我很远,那是算命先生的事。烦了累了找他们叨叨几句,清理一下郁闷形成的垃圾。但是我走到田至鹤老师的易学课堂才知道。易经首先是帮助自己的然后才是帮助别人,我们要肯定一些算命先生存在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您不能说他们大讲易经之道,他们就是易经的真身。

易经绝对不是什么算卦的学问。他是汇集天文、地理、人文的综合学问。有人把所有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八卦知识的应用体系都定为易经知识也是认知的偏差。其实上面讲到的学问是中国传统学问的基础知识。他们是代表事物属性变化方式的工具。比如阴阳只是用来表示所有事物的相对性的,没有绝对的阴也没有绝对的阳。五行:木火土金水更不是五种单纯的物质,而是五种形态。天干地支八卦细分了事物的分类。只要掌握了这三十个字的内涵,灵活应用于生活。所有琐碎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三十个字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我选学的课程是《国学改运》。学习之前我了解到,“这个课程适合婚姻导致的压抑、狂躁、不安中年女性;事业导致的目标不明确,没有方向感,在恐惧失败的境况中徘徊的经营者;准备创业却不自信找不到前进道路的迷茫者;以及因社会压力产生的心理不适者。”我自己评定里面是有几条适合我的,我并不想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后多么被人尊重只要求自己可以走出困境。

我自己内心很痛经常感觉压抑,而且不相信任何人。我和妹妹是孪生姐妹,但是妹妹现在做公司的高管,与老公恩爱甜蜜,小外甥更是聪明可人。可这一切使我极度的不平衡,并不是我多么的容不下妹妹幸福,而是她的老公是我的同学我的爱人。妹妹只上了一个职业学校,我学习好读了大学也认识了妹妹的老公我的爱人。我们没有表达,但是毕业后他没有与我分配到一个城市。命运是捉弄人的,妹妹调到了他工作的城市。没有悬念姐姐的爱人肯定会去照顾妹妹。这一照顾就成了妹夫,怪我只说他是同学,怪我不及时表达,更怪我再也接受不了别的男人。

父母急了催我嫁。嫁,我何尝不想。慢慢的妹妹感觉出了什么。于是家里所有成员把嫁我出去列为头等大事。于是我恨,你抢了我的幸福还要折磨我。我不愿交流,不愿见他们和所有家人。面对着重重压力,又不能自释心结。生活对我来说惨淡无光,只有用工作来麻醉自己。但是我这次要感谢妹妹,因为她给我带来了这次学习的机会。结果使我改变,阳光与智慧同时涌进了我的内心。易经的主体是六十四卦,老师讲卦无吉凶。卦所表现的只是一种形式,说明的是一种状况,展示着事物发展的一个过程。传统易经认识的偏差致使很多学习者误入歧途,深陷而不能自拔。田至鹤老师讲学习中国传统知识必须认清方向。就如同一个修行人在修行前一定要冥思入定解答困扰自己的问题。我是谁? 我要做什么? 为什么要做? 我要经历什么?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历? 我的终点或目标是什么? 我将拥有什么?。。。。

只有想明白其中的道理,才可以整整无悔一生。大家可以感觉到道教、佛教的修行者生活的轻松惬意。有人认为他们无欲无求,其实错了。他们有自己目标,他们知道如何走自己的路。所以老师在我们的第一节课首先进行了打开内心世界的指导。记得在课堂上很多同学都在冥想。老师告诉我们所有的经历都成为必然,如何看待自己的经历是选择今后路程的关键。无论之前的好或者不好都不能改变,但我们一定要知道是什么导致的这个结果。只有明白经历是之前的选择所导致就能够掌握今后的路。易经预测的准确是因为没有掌握主宰命运的法门。今天所有的朋友都将获得一个新的技能就是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个法门就是国学知识。这是一个看似神奇又极为简单的学问。

田至鹤老师为我们剖析了服装颜色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与收获;饮食习惯如何影响我们;讲话发音如何影响我们;走路急缓如何影响我们;喜怒忧思恐会导致什么损伤等等。然后老师把国学理论定义带入,我们惊奇的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如此简单。通过这套理论可以迅速的找到控制自己命运发展方向的法宝;通过这套理论可以清晰认清今后生活的走向;通过这套理论可以快速的认清身边的朋友运算出最佳的交往方式。

这些学问可以说一学就懂,一用就会。易经国学神秘的面纱被田至鹤老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诠释。他惠泽了每一个学习者,以及学习者身边的人。后来的课成一步步提升我们的自我认知,引导我们选自自己的方向。明白了经历是一种必然。当我自己的幸福目标越来越清晰地时候,对妹妹和家人的怨恨也就转化为感激了。

我现在不仅可以轻松驾驭自己的生活,还可以帮助身边的朋友化解心结。当我把朋友的生活轨迹讲的很准的时候,他们还说我是不是大仙。我告诉他们易经并不神秘,只要您通过田至鹤老师走进他。掌握命运预知未来很简单!

篇2:学易经的心得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参伍以变”参谋的参也是它,一二四的三也是它。我们后人写参的时候,把参字下边的三撇写作三横,变成“叁”的样子。实际上这个字有念参、有念三,在这里是念三,不过也可以把它当成参。我们中国文字上有讲“参差”不差,“差”念“cī”,“参”念“cēn”,又叫破音字。所以这个字可以念参(cān),也可以念三,也可以念cēn。“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这里告诉你,参伍以变,就是三爻的变化,五爻的变化。一个卦只有六爻,到了五爻一变以后,后面不能再变了;第六爻一变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场面了。假设这是我们现在的卦,那么第五爻变,我们已经老了,第六爻一变,我们就已经死掉了。也就是说,这个卦成为另外一面,陰卦来啦。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错综就是卦“变”、错综复杂。我们看一个卦,看了这一面,就要反过来再看另外一面。学了《易经》的人,一件事情处理之后,作为一个老板的,立刻要想到它的下一步,把你老板的立场想完以后,便要想到对方,或者你的买主、或者你的职员、你的部下……他们的观念怎么样?跟老板刚好相反。所以我们作战判断军情,了解了自己,立刻要替敌人想一想,我这样攻击他,敌人懂不懂?一样懂。他也晓得我们会这样攻击他们。这你就要了解错综的道理了!这就叫错综复杂。

所以“错综”,就是要你学了《易经》以后,看一件事物要绝对地客观,绝对不能用主观的看法。我经常说一般学逻辑的讲哲学,动不动说“我很客观”,“嗳!我告诉你啊,我是绝对客观。”这一句话,本身就很主观了。他说“我的客观”看法,实际上就是他的主观看法。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这两句话是法则,将来你用这个卦,要知道“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就是下面反面都看清楚了,才能“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学《易经》要学到“通”,读书也要读到“通”。我曾说专家不能领导政治。但是很遗憾,我敢预言,将来社会的走向会有专家领导政治的一天。到了专家领导政治的时候,比无学问人领导政治还要糟糕。政治是通才之学,所以政治家要能通其变,“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大政治家都是通变之才,惟有通变才能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不但把现象通变了,也懂得了数。

我们中国人唱戏,总是学诸葛亮掐指一算。掐指一算就是拿数来推算的。我们小说上写诸葛亮要想挽回他的天命,说他的五丈原之时就知道自己要死了,只好用道家的方法“拜斗”来增延寿命(拜斗之术,密宗与道家都有)。那时候诸葛亮知道他的`生命不可挽回,但还是想办法来试试看。那个小说写得有趣极了!但是等魏延一撞过去时来,把那七星灯一脚踢倒,诸葛亮就知道不可挽回了!“极其数”,知道气数已尽,没有办法了。“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於是确定天下各种的现象。这就是学《易经》的两个原则——“通其变、极其数”。

篇3:解读历史教学的“易经”

一、“简易”———活化记忆, 历史不是僵死的化石

“简易”, 即简单、容易。古今中外历史有大量知识点, 如果只是死记硬背, 会感到烦琐、枯燥、易忘。我们可以利用青少年思维活跃的优势, 激发其想象力, 让教学变得轻松、有趣, 进而促使其主动探究历史学习方法。

1.“跳岛战术”记忆时间

针对历史事件时间难记的问题, 我常用“跳岛战术”来辅助记忆:画一张年代尺, 采用跳跃式方法, 集特定时间点来刻记重大历史事件。比如:1901年《辛丑条约》, 1911年辛亥革命, 1921年中共诞生,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和珍珠港事件,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2001年中国加入WTO和举办上海APEC会议。

2. 情境联想记忆法

“人类失去联想, 世界将会怎样?”创设历史情境, 让学生融入历史, 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变得相对容易, 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历史学习的方法与习惯也逐步养成。

例如, 关于“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一问, 我问道:“假设同学们做企业投资, 开设工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创设情境, 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有了责任心, 就会主动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后可能会形成以下一些答案:需要钱 (资本) , 需要人 (劳动力) , 要有销路 (市场) , 需要原材料和能源设备, 等等。接着, 教师顺势引入史实: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劳动力, 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最后点睛:“家和万事兴”, 国家发展也如此, 国泰才民安, 社会才进步。联系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革命后形成的稳定政局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

二、“交易”———历史碰撞, 实现历史的联姻价值

“交易”, 即商品往来买卖, 《易经》中“交易”引申为联系与比较。太极生两仪, 一阴一阳, 阴阳既对立, 又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万事万物都是如此, 历史不能孤立起来学。对每届学生, 我都要求他们做一个历史年表, 表的左边标注外国大事件, 右边刻画中国大事件, 且尤其注重中外近代史的比较。以1840年———工业革命与鸦片战争为例: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讲到“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与以往教材不同, 编者用1840年这个人们熟知的年代来激起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追忆, 让中外历史在这个时间点上碰撞。

国情比较:政治上,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中国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英国已走上了政治民主化之路, 中国的封建社会正走向衰落。经济上, 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经济, 成为突飞猛进的工业国;中国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一个日益衰落的农业国。

工业革命与鸦片战争的联系: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迫切需要原料和市场, 进行全球扩张。此时, 地大物博而又闭关锁国的清王朝自然就成为它垂涎的目标。为打开中国的广阔市场, 英国便发动了鸦片战争。

战后命运比较:英国巩固和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 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联姻价值:鸦片战争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落后的封建制度的胜利, 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资本主义已成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 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必要的变革。

三、以“不易”应“变易”———锻造武器, 把握历史发展的脉动

“不易”, 就是变化过程中隐含的不变的基本规律;历史不断发展变化, 历史现象变化万千, 这就是“变易”。但历史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万千变化的历史现象之中也有本质的东西, 历史学习也有武器方法, 这就是“不易”。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易”应“变易”, 把握历史发展的脉动。

为锻造历史教学的武器, 教师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和方法, 比如矛盾原理、联系观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 等等;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等史学界的主要史观。以利用矛盾原理讲解新民主主主义革命主要历程为例:

出示原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同时, 要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过程讲解:五四运动以后,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之下,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面临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敌人 (主要矛盾) 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 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进行国民大革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经过北伐, 北洋军阀基本推翻;但蒋、汪叛变革命, 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人民的主要敌人。国共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历史进入十年内战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期。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相继发生,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共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两党再度携手进行第二次合作, 历史进入八年抗战时期。抗战胜利后, 中日民族矛盾下降, 国共矛盾再次上升为主要矛盾, 历史驶入解放战争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期。由此, 新民主主主义革命主要历程就十分清晰:三次内战, 两次合作, 一次对外。正是中共及时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 才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所以, 学习这段历史, 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发展变化是关键, 这是“不易”之术。

篇4:超越《易经》学《易经》

地点:西安 刘一恒先生住宅

专家:费秉勋 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易学院院长

刘一恒 原空军某基地司令员 易经学者

【访谈手记】

20日上午,在西安王启鸣老师安排下,我们开车接了费教授,一同赶往刘司令家中。

王启鸣老师是年轻的易经学者,与费教授、刘司令是经常品茶论道的“易友”。费教授已退休多年,现已年近古稀。一件普通的夹克衫、手里一个蓝色的拎兜,不带丝毫浮华气,这是费教授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费教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易经》,将其心得总结为《八卦占卜新解》《奇门遁甲新述》《飞盘奇门遁甲》《易学万年历》《白话易林》等多部易学著作,是公认的易学大家。

我们在车上简单聊了些关于传统文化复兴的话题,费教授说他正在学习古琴,每日研习书法、练习古琴,以期与竹林七贤式的古人进行精神上的对话,怡养性情。快要到刘司令家的时候,刘司令打电话询问我们大概什么时间到。王启鸣老师对我说,刘司令在部队多年,养成了做事认真、讲求效率的习惯,虽已退休仍不改军人作风。刘司令也是学易多年,对《易经》有独特的见解,他曾将易学“象数思维”“象数模型”引入现代决策、计算模拟、系统仿真等研究领域,获得多项科研、学术成果奖,并尝试将易学思维运用到军事研究上,被同事们尊称为“军中儒将”。

我们很快到了刘司令的家中,刘司令的夫人非常好客,泡好了功夫茶,在萦绕的茶香中,我们像家人聊天一样,开始进入了《易经》的主题……

如何认识《易经》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易经》再次成为我们守望传统文化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这部被现代人认为仅仅是用来算卦、占卜的书,古人却视其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受到它的影响。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书,在近代却被“打入冷宫”,羞怯地躲在角落里,无人问津。近年,国人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重拾《易经》,遂有“众里寻他千百度”之感,往往是谈易者众而知易者少,学易者多而用易者寡,舍本逐末、卜问吉凶者更是大有人在。

记者:古人常说“学了《诗经》会说话,学了《易经》会算卦”,由于长时期的误解,很多人认为《易经》仅仅是一部算命的书,是封建迷信,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易经》?

刘一恒:说《易经》是封建迷信,多半是没有认真读过《易经》而人云亦云的人,若真正读懂了《易经》,就不会再把关注点放在单纯的算命卜卦上,易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就足以让我们感到骄傲。

与西方人重分析、重逻辑不同,《易经》取法自然、法天象地的,重在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宇宙大道,也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讲的“道法自然”,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它的认识具有宏观性、统一性和普适性。思维方式指导我们如何去认识规律、认识自然,行为模式则直接受到自身认识能力的支配。

《易经》中讲“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论述的是人奉天时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易经在认识上和行为上都是建立在顺应自然规律基础上的,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在“知”与“行”是统一的。其他许多理论虽然也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但在行为模式上往往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最典型的就是,工业革命时期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造成对大自然的破坏。《易经》中所讲的“吉”“凶”观念其实也是和自然规律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的行为顺应规律的时候便是“吉”;而相反,当我们违背规律时,就会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这便是“凶”。

费秉勋:老刘说的非常对,即使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要学《易经》,也应注重其“大用”,而不要把兴趣倾注在算卦一类的“小用”上,《周易》的“大用”就是用它来解决完整的人生问题。《周易》不但告诉我们世界、自然、人事的产生、发展、变化规律,而且以其具象性给人以操作的启悟,这是与西方哲学思维迥异的一种独特哲学。因此,学了《周易》,每个人都将不同程度地知道怎样处理人生,怎样“自强不息”效法天的刚健运行,充分发挥自己生命的创造力;怎样“厚德载物”效法地的宽厚和包容,处理好人际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谋求稳定与和谐;怎样把握时机,待时而动。这样,一个人便会成为自己的主人,掌握命运的航向,人生也会变得清醒、主动、坚韧。

以易学占筮,不过是符号模式的特殊比附,它往往可以与事物的实际性状和发展相吻合,但也常常与实际南辕北辙。一个对术数玩得再熟的人,也绝对不可能百发百中地预测事物,凡是说能百发百中的,都是撒谎和吹牛。时下不少人得了“时行荒谬症”,喜欢有人来撒谎吹牛,像吸毒一样从中得到某种满足,而对诚实的真话,则兴趣索然。

现在人们对《易经》的认识,我认为主要是学风不好,学风不好不是指某个人而是全民的,这种不好的学风,就影响到高校、研究院等一些研究单位,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学者。民众的学风不好,也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人们都比较忙,做什么事总喜欢用耳朵听,而不自己用眼睛看一看,用脑袋想一想,就像书法市场上一样,大多数人只是听说某某人的书法写的好,便去买,但究竟好在哪里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人们对于《易经》的认识也是同样,从来没有读过《易经》的人都在说“《易经》就是算卦的书”,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记者:是不是可以说《易经》是符合规律的,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是指导我们行为的一种准则呢?

刘一恒:对啊,中国古人讲经世致用,《易经》作为群经之首,自然也不例外,在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易经》的原理与思维智慧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皇极经世》中北宋著名易学家邵雍,把《易经》的原理用在分析天下治乱问题上,精辟的指出“天下将治,其人必尚行也,尚行者必以义;天下将乱,其人必尚言也,尚言者必以利。” 《易经》讲“本诸天道,质以人事。”

易经所反映的基本精神,学者们总结出很多,其中包括天人合一、贵和尚中、刚健有为等等,许多经典论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都属于《易经》的基本精神。

近些年来我与费老师一直在学习研究《易经》,我的体会是:《易经》最宝贵的思想还在于其价值取向,《易经》的宝贵价值在“学”不在“术”。

把易学等同于术数,必然使易学钻入了死胡同。

记者:近代以来《易经》的境遇如何? 《易经》研究存在哪些问题?

费秉勋:在鸦片战争中,列强的洋枪洋炮把中国从古文明的迷梦中震醒了,好多中国人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化;后又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古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易经》便只剩下了残肢断体,被救亡的紧迫和西学的引进挤到了民间,成为江湖方士的糊口之术。新中国成立后“破除封建迷信”,看风水批八字看相算卦的民间先生,一个个都失去了往日的洒脱气度;到文革“破四旧”,他们不得不胆战心惊地生起火,把用了几十年的罗盘、画着太极图的红布以及《麻衣神相》《玉匣记》之类的旧书放在火上心疼地偷偷烧掉。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不要说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是六七十岁的老年知识分子,也很少有真正了解《易经》的了。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就在易学坠入最低谷的时候兴起了中国文化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由于易学在近代最后断气时,已经只剩下了术数,从社会心理分析,术数在这时抬头毫不足怪,社会的转型,轰毁了人们原有的信念,搅乱了习惯的生活秩序,由此激起了人们新的欲望,给人们带来了无名的困惑和烦恼,因此,卜筮、看相便成为易学复兴的突破口。由于一个世纪的断裂,当它在二十世纪末得到复兴时,这种易学热的热点却燃烧在算卦、看相、风水、择吉一类术数上。把易学等同于术数必然使易学钻入了死胡同,这也是现在易学发展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记者:费教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易经》的,为什么会选择研究《易经》呢?

费秉勋:其实研究某一学问,有的时候是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也需要一定的机缘。在社会前进的每一个过程中,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都会认真思考关于文化的问题。由于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许多优秀文化没有得到传承,我们那个时代的“文化人”的使命,就是重新去寻找丢失了的传统文化。

我接触易经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当时还很少有人关注《易经》,大部分人都在研究中国古代孔孟的儒家典籍。当时,我觉得要研究真正的中国文化,就要了解上至皇帝下至叫花子的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化心理。有些文化因素,虽然不是社会的主流,但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行为,像算命、风水、看相等等,要全面的研究传统文化,缺少这些东西是不完整的。

基于这个原因,加上我本身对《易经》究竟是怎么算卦的一种好奇心,我开始研究易经。几年下来,我把图书馆里所有这方面的书都借过来读了一遍,又从民间搜集了许多不被重视的有关《易经》的书,开始整理笔记。我最初的《八卦占卜新解》《奇门遁甲新述》这几本书都是在那个时候写出来的。

周易 易经 易传 易学

记者:《周易》与《易经》是不是一回事,我们应该从何处入手来学习《易经》?

费秉勋:《周易》有很多种解释,有人把周易的“周”解释为地域的词,即放之四海而皆准之意。但如果和整个易学史联系起来,还应做“周代”解释。因为夏、商都有对易学的研究,周易为周代易学,在先秦古籍里可以找到这样的信息。港台往往把《周易》也称作《易经》,这是不准确的。《周易》范围相对较大,分“经”和“传”两部分。《易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大概两万字左右。卦辞语言多较概括,大部分为事类吉凶的判断;爻辞多描述具象事物,并杂以吉凶断语。这些具象事物往往很有秩序地依次分出高下次第。

以乾卦为例:

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用九”、“用六”只在乾坤二卦出现,其他六十二卦没有。

“经”部分的卦画可以分解为内卦、外卦和互卦,再加上爻变产生的变卦,用它们来联系事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便可进行占筮;同时,卦爻辞的具象表述,可被理解为象征暗喻的语言,如“潜龙勿用”可理解为时机尚未成熟,应安静等待,不可盲动;“飞龙在天”可理解为时来运转,大有作为,鹏程万里,大展宏图等等。这是《周易》“经”的部分,主要作为占筮之用。

从乾卦的爻辞中我们不难看出,每卦从初至上也映现着事物各个发展阶段的复杂状态,这一切都潜含着宇宙自然社会的存在形质和无穷无尽运动变化中的相互联系,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真正把《易经》中的哲学思想加以阐发的是战国时代诞生的《易传》,后人往往把《易传》归为孔子所作,但其实《易传》也很有可能像《论语》一样是其弟子及后世儒者积累的著作。《易传》共有十篇,称为“十翼”。《易传》对《易经》进行了解释和阐发,给卦和卦爻辞赋予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和伦理内容。

到了汉代,随着天文、历法的进步,景房、郑玄等人开始把天干、地支及五行理论引入《易经》,这样易学的框架基本形成。

我们现在说的“易学”,基本是由汉代易学家奠定的,后世术数诸科如命理、堪舆、太乙、六壬、遁甲等,都是在汉易的学术基础上萌发生长起来的。北宋时由于陈抟、邵雍等倡先天之学和以河图洛书解易,形成图书学派,使易学应用通过符号模式更加简明和直观化;而周敦颐在义理方面发挥太极阴阳学说,与儒家伦理说相结合,发展出初步的宋明理学,这些在易学史上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现在江湖上的所谓“周易预测”,其实属于术数,和《周易》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他们之中即使入了门的,也是以《黄金策》、《梅花易数》等为宗,渊源虽可推到汉易,却已是易之小用了。

百家争鸣,《易经》是各家共用的一部经典。

记者:先秦诸子百家,但却没有“易家”,易经究竟属于哪一派?

费秉勋: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各家纷纷建立自己的学说,后来的道教把易经中的太极图作为本教的一个标志,所以人们往往把《易经》误解为是道教的东西。同时,《易传》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易传》中孔门加入了许多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并对《易经》中的哲学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和升华。到了宋代,儒家学者又把《易经》列入儒家的经典。其实,越深入研究就越会发现,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易经》都是可以共用的一部经典。

记者:您觉得易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费秉勋: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医的辨证施治,步步不离阴阳五行,“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在古代军事上,只要看历史上如何神化姜太公、张良、诸葛亮、李靖诸人,便知中国兵家浸透了易的血脉。

“易”本身是揭示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法则,易学要健康发展,首先是恢复它的大用和完整系统。国外很多人重视《易经》、推崇《易经》,这一点往往被江湖上用来为占卜、算命张目,但实际上外国人重视《易经》正是看重易的大用,他们在西方分解实证方法已走到绝顶的时候,从东方的中国易学中看到了世界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出路和曙光。

易学复兴已经有了十年的历程,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术数的狭小误区,虽然到任何时候都会有人对术数发生浓厚兴趣,但术数独占易坛的局面已经打破。由于知识界的广泛参与,形成了更加丰富而又带有时代特征的易学派别,其中具有现代形态的“科学易”和“人文易”则是有代表性的两个易学流派,它们既以传统易学为渊源,又对传统易学有所超越。

美籍华裔学者美国远东高级研究院院长、美国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在七十年代末提出了以“安、和、乐、利”模式统领计划、决策、组织、用人、领导、控制、协调七大管理环节的“易经管理系统”(即“C理论”),它的宗旨是“中国管理科学化,管理科学中国化”,在此同时,国内也有不少学者从事“周易管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篇5:学易经悟人生

摘要:《易经》是一部讲述天地万物本源规律的书,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的规律。它可以用来指导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把一切变得更简单、更容易、更幸福。《易经》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用阴阳的观点,以自然为标准,做合理的判断。处在人生不同的阶段要作出不同的调整,要始终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即使遭遇不利,也要能屈能伸,相信否极终究泰来。以柔克刚是生存之道,低调做人是处事准则,只有厚德方能载物。

关键字:感悟 太极 乾坤

人们现在探讨的《易经》通常指《周易》,是周文王对伏羲《易经》的解读。《易经》被认为是群经之首(五经将其放在首位)、群经之始(诸子百家发源于此),是一部讲述天地万物本源规律的书,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的规律。“人”字两条腿,一撇一捺,左为阳,右为阴,人自一降生起就被纳入到《易经》所阐述的运动体系中。《易经》的本质是科学而非玄学,它可以用来指导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把一切变得更简单、更容易、更幸福。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是以地的法则运行,地是以天的法则运行,天是以道的法则运行,道是以自然为法则运行。因此,人不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生活,要随时与大自然进行互动,遵守大自然的法则。这也体现了《易经》观天道以立人道的原理。如何“观天道以立人道”,《易经》则是通过象征“变化”的符号—— 阴阳来表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和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事万物都是太极,有阴有阳,亦阴亦阳,而不是一阴一阳,阴阳分不开;太极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而卦又有何用,事实上每一卦都有一个卦名和卦辞,一个卦有六个爻,有不同的爻辞,把握了相关的基本原则,可以趋吉避凶,在人生迷茫的时候,为自己领航。

通过对《易经》的粗浅学习以及老师的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以及一些事物的看法有了重新的认识、定位,于此做简略的阐述。

感悟一:

做任何事情都要用阴阳的观点,以自然为标准,做合理的判断。

《易经》有一种说法原本叫变经,不能常变:有变就有常。变的只是现象,背后一定有不变的规律。人们常说“世事变化无常”,非也,世事变化有些是可以预见的,例如家是不会变的,世界是不会变的,太阳一定是东升西落,纵使人事全非但江山依旧。我们不要纠结于那些变化莫测的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事物本身不变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做人要讲究原则,要外圆内方,以不变的立场来变,才不会乱变,乱了方寸。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忙的焦头烂额、苦不堪言的时候,应该适当的放慢脚步,仔细的归纳总结一下,找出事物的必然规律、处事的基本原则,为自己的判断扫清障碍,使一切变得井然有序。

感悟二: 处在人生不同的阶段要作出不同的调整,要始终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即使遭遇不利,也要能屈能伸,相信否极终究泰来。

“干卦”把人生分成了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分别是:

初九:(二十岁以前)潜龙勿用。尚未成熟,稍安毋躁,慢慢修炼,做好准备。

九二:(三十岁以前)见龙在田。有人赏识,这是得君行道的大好机会,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九三:(四十岁以前)惕龙,无咎。表现的时候,要非常谨慎,白天勤奋努力,夜晚还要戒惧反省,虽处境艰难,但终究没有灾难。

九四:(五十岁以前)或跃在渊。或鲤鱼跳龙门,或如落深渊。

九五:(六十岁以前)飞龙在天。这是人生中最神气的阶段,称作九五之尊。

上九:(六十岁以后)亢龙有悔。升腾到极限的龙,太神气、霸道会有灾祸。

易经假设一个阶段为20岁,个人认为这六个阶段是不能用具体的时间来衡量的,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境遇等主客观因素大相径庭,所以成就每一个人生阶段所花费的时间不同,而且上一阶段与下一阶段之间是包含的关系。但,这六个阶段的划分符合人成长、发展的规律。干卦的卦辞很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并应用于自身,时刻警醒自己。

从年龄上讲,已经到了现龙期,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好自己?通过易经的学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对自己的要求,表现得要有大人的风范,不能小里小气,要胸怀宽广,表现的有阴有阳。若引起人家嫉妒,自己要检讨,不完全是别人的错。其次,对上司的表现,要想办法得到“大人”的赏识。不同领导有不同的喜好,手下人的表现,不管事情本身是对是错,重要的是要符合领导的“胃口”。最后,进德修业。此时,不能懈怠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应致力于增进学业、培养品德。一要闲邪存其诚,防范邪恶以保持内心的真诚。二要修辞立其诚,小心言辞。

感悟三:

以柔克刚是生存之道,低调做人是处事准则,只有厚德方能载物。

坤卦象征“地下有地”,地具有创造与发展万物的功能。坤道,即保持柔顺,如果似天那样的刚健而争先就会走上错误的道路,应该随干道而行则无错。天为主道,地为从道。

大自然万物的正常发展,既有赖于阳刚之气的主导作用,又不可缺少阴柔之气的辅助作用。即使是一个人的身体机能,也必须在阴阳协调的条件下才能健康地运转。中国传统医学的施治原理,追求阴阳表里的平衡与气血脉络的畅通,也是在极大程度上汲取了《周易》乾坤阴阳哲学的理论基础。

一个人能否走向成功,既要看其才能,又要看其胸怀。在有基本才能的条件下,往往是心胸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只有器量弘深的人最能够尊重人、理解人、团结人、宽容人,有利于招揽四方精英贤明之士共图大业;有利于化解各种矛盾,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甚至化敌为友,变阻力为动力,促进事业顺利发展,蒸蒸日上。

做人,要低调,沉着稳健,谦虚谨慎。真正做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是一部奇妙无比的古书,看不懂的人说它是有字天书,略知一二的人对它深感敬畏,真正了解的人就爱不释手,随时摆在案头,向它请益人生的各种问题,然后增长处世的智慧。《易经》的“义理”告诉我们:宇宙万物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充满无限活力与生机。《易经》的“象数”可以用于占卦。《易经》启示我们人生的正途,要培养能力、增强能力、启发智慧。

人生是要对自己负责的。我们不管谈任何人生哲学,儒家、道家,以及它们的根源《易经》,都是一样的。你还是要自己负责,也不要幻想有很多奇怪的力量来支持你。“天助自助者”,你能够自己帮助自己,所有的万物都来帮助你。

参考文献:

1、南怀瑾.【易经杂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王蒙.【老子的帮助】.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

篇6:学易经的心得

二、活动主题:

吸取传统智慧思考管理之本参悟经营之道

三、活动目的:

本次讲座是我们为企业管理者深入了解传统易学文化在企业发展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搭建一个平台。权威性和实用性是本次讲座的特点。本次讲座将邀请国际著名的易学专家出席,就如何运用传统易学文化预测和策划商业决策、企业管理、企业诊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调配、品牌运营、企业文化等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和探讨。

四、主讲嘉宾介绍:

李伯淳先生与朱焱先生介绍(略)

五、讲座内容:

1、易学与商业决策

2、易学与经营管理

3、易学与项目投资

4、易学与人力资源调配

5、易学与企业环境建筑风水

六、目标人士:

1、各类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及商务人员包括:企业董事长、总裁、CEO、总经理以及企划部、人力资源部、广告部负责人等商业精英;

2、长期从事易学研究与应用的专家、学者。

七、学员招收计划:(略)

八、活动时间:

2004年元月1—2日(暂拟)

九、活动地点:

学苑大厦(暂拟)

十、活动现场布置:

1、学苑大厦现场:

学苑大厦门口上方为“安徽首届易经学与企业管理大型讲座”

学苑大厦讲台背景为草蓝底黃字“中国式成功学创建人李伯淳——易经专场讲座”

2、街道条(3横)幅(红底黃字):

“安徽首届易经学与企业管理大型讲座”

“中国式成功学创建人李伯淳——易经专场讲座”

“吸取传统智慧思考管理之本参悟经营之道”

3、花篮:祝贺单位赠送或自己订做,不少于6个,上面有标“特别鸣谢安徽省文化局”字样的彩带

4、气球:200只装点现场,活跃气氛,增添互动氛围。

5、音响设备:话筒、音箱等。

6、胸花:12个,上书“嘉宾”

7、配带:礼仪小姐用,上书“安徽首届易经学与企业管理大型讲座”

十一、讲座日程安排:

(待定)

十二、活动人员安排:

(待定)

十三、活动预算:

租用学苑大厦(包括电脑投影仪):χχ元

广告条幅三条:χχ元

背景条幅:χχ元

电视字幕广告:χχ元

报纸广告:χχ元

主持人:χχ元

奖品(李伯淳先生著作、孙子兵法、现代企业管理与易经之间关系的书本): χχ元

礼仪配带: χχ元

花蓝:χχ元

气球、胸花:χχ元

共计χχ元

十四、策划要点:

1,结合现代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有目的的讲解,把易经学中的科学精髓与现代企业管理融合,千万避免空洞宣传甚至有迷信欺骗行为。

2,邀请全国知名易经团体领导参加或者省相关部门领导参加,加重活动的权威性和可信性。

3,提前将讲座有关资料交省有关部门审核,以防止有任何违法操作行为。

4,讲座采取开放式,形成专家、学员与特邀嘉宾之间的互动,具有实效性、科学性和互动性相结合。

5,提前通过媒体对活动进行发布和报道,活动宣传渠道应该立体化,通过网络、电视字幕、传真以及报纸等渠道,以扩大学员范围和活动的社会效应。并进行后期报道,以实现本次活动的包容性,便于开展第二届乃至第三届……的目的。

6,司仪主持、礼仪小姐、现场维持秩序人员、后勤物资保障人员、签到工作人员以及嘉宾休息室的事宜安排,搞好讲座现场的布置,特别注意礼仪环节到位,确保讲座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避免发生一些急发事件。

十五、组织单位:

安徽文化局

安徽省企业管理协会

安徽易经协会

十六、承办组织:

篇7:解读易经的心得体会

从高中那会儿就迷上了这本书,但是当时跟看天书一样,完全看不懂,去找那些翻译的书,也是照着古文直接翻译,压根就没有把易经的根本内涵解读出来,所以看完之后实际毫无收获,只记得住几句易经名言,譬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类的。

到了大学,翻越图书馆的时候,偶然间翻到一本书,书名具体忘记了,大概讲的是作者用《周易》进行占卜预测的事,那时候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周易这本书居然是用来预测的!

说他是用来预测的,其实还不太准确,预测学需要两样东西,一个是预测的工具,一个是对照的答案,很明显,周易就是一本详尽的对照答案。

知乎里很大大神已经解释过了,三爻、六爻代表什么,各个卦象又代表什么,这里无需赘述,只能说,周易六十四卦可以代表诸天万物,至少在目前的科学领域,只要是你想算或者预测的,都能通过周易这本书得到答案。

不过光有参考宝典还不够,还得有预测工具。

我第一次见识到周易的神奇之处,是无意中看到了一本书叫“梅花易数”,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一种预测方法,初创者乃是宋代大儒邵雍,非常的厉害!

我当时照着这本书学习,先学了六爻八卦含义、天干地支、六冲六合、五行、十二长生这些,讲真,想要了解易经的,还真得去看看这些东西,有借鉴参考作用。

一本书学完之后,我就像进入了玄学的大门,也根据书里说的方法去预测,准确率大概在百分之六十左右吧。

后来,我如痴如醉地研究,又去学了六爻预测,就是传说古时候周文王的铜钱占卜法。

通过两相对照,我对周易的六爻以及卦辞之间的理解更深,但在预测学上面并没有取得突出的成就,我想也许是我没有名师指点吧。

再后来,我无意中看到了倪先生关于周易的解读,再次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倪先生不仅解读了周易预测的一些知识,也详细讲解了周易爻辞、卦辞的经文大义,及在现实当中的运用,让我受益匪浅,我第一次醒悟到,人生的诸多道理,古人早已刻在书中告诉我们了!

再往后,我自己的生活出现了许多的波折,我在易学的研究上也陷入了瓶颈,于是把心思放到了工作和事业上,我开始深思一个问题。

既然周易这本书是孔子整理出来的,里面又涉及到预测学,那么想必孔子也是深谙预测之道,那为什么他不广泛宣传预测之道,而是宣传他的儒家思想理论呢?

或许,真正能改变我们,改变社会的,不是预测学,而是那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为仁为善,修身养性,等等,这些在论语里面广东宣传的,其实才是真正值得世人推广的,预测虽然厉害,但并不适合全世界推广,真正能掌握这门学问的,恐怕还是少数人。

也许,穷极我一生,也没办法掌握预测学的大道,可是人的生命有限,何不多花点心思在生活和工作上呢?只要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并且坚定不移地去执行,成就总不会太差的。

当然,许多读者研究周易,更多的是一种兴趣,一种探索新领域的爱好,如果真正能学到易经的精髓,那也是非常好的。

篇8:浅谈《易经》中的美学

在当今社会有部分学者用理性的思维对《易经》进行分析, 从数学逻辑解释了《易经》, 说出了《易经》里的一些不合理性, 讲的颇有些道理。但是我认为《易经》作为华夏文化的思想源头, 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 具有着一定的合理性, 不能简单地将其全盘否定。有学者说过: 《易经》是个筐, 什么都能往里装。那么, 正是因为《易经》蕴含了千古年来中华祖先的智慧, 才具有了这样的包容性。所以我们也不能轻易下定结论, 将其全盘推翻。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 还是西方的外来文化, 我们都不能一味地予以否定, 而应该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从而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易经》阐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是太极阴阳的哲学体系, 它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干, 是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同时, 《易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广为传播。在新加坡、美国等地的孔子学院, 都将《易经》作为其必修课程, 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妙的思维智慧让外国人也为之震撼, 叹为观止。千百年来, 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 政治思想, 人生价值观都受到《易经》的影响, 而现在作为这种思想的继承人,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它呢? 现在国内很多学校包括南大在内也开了国学班, 其中就包括《易经》这门课程, 我觉得这不失为弘扬中国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易经》中的很多思想不仅对于古人意义重大, 对于我们当今的世界依然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易经》的思想主线是一个“变”字, 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观察和体会事物运动变化的走向, 从而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随机应变。其中阴阳是易学的核心范畴, 阴阳的观点是古代先哲们对于事物运动变化的一种高度抽象的、具有本质意义的辩证认知, 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就是是中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两点论。

《易经》从万物的运动, 阴阳的角度, 通过对自然规律和人类做事情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使人们在强调规范公正, 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做事情, 把握中庸之道。天地, 日月, 昼夜, 男女, 冷热, 寒暑, 贵贱等等都可以用阴阳的观点来进行解释, 一阴一阳之道是古代哲人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基本规律的精辟概括和总结。“黄离元吉”, 得中道也, “柔丽乎中正, 故亨”等, 这样思想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 是中国古人对自然世界的认可和赞誉。

阴阳这两种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而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又具有不同的阶段, 每当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就会走向它的对立面, 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物极必反。物极必反的思想则是辨证思维的具体体现, 《易经》中以《序卦》为依据的通行本———六十四卦的排序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卦体之间的相错和相互关系, 这种关系体现在一个有序的结构之中, 集中揭示了事物“相因”、“相反”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通过卦象的分析对错综复杂的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进行解释和洞察, 揭示杂乱无章的现象与井然有序的本质之间存在的辨证统一的关系。《易经》从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中观察世间万物的动静变化, 它的最终思想认为凡是有动象或者有交感之象的卦象为吉。也就是要我们用运动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这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观点。只有变化才有发展, 没有变化, 事物就缺乏生机, 走向灭亡。

《易经》一书涵盖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生命哲学与人文教育学等很多领域, 还开拓出了中国古辩证观与数学算法体系, 是探索中国古代文化、科学的重要启迪读物。而且易经贯穿天地、鬼神、人类生活, 兼顾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当代精神等广阔的内容, 让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开阔视野, 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身边的事物, 也能做到更加辩证的看待问题。这其中很多优秀的思想还可作为我们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 也可以为个人在事业生涯的规划时提供指南。

《易经》全面而深刻分析了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该理论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智慧核心, 是我们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现在, 我们学习《易经》, 研究《易经》, 其目的是寻求在“易道”之中寓意深刻的大智慧, 重新学习理解和赞赏中国传统文化和它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在对待古代文明时做到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进行继承和发扬, 努力促进自我完善, 养成与时偕行的精神, 把这些精神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辩证地看待今天复杂形势下的各种问题, 积极进取的同时审时度势、进退有节, 在当今迅速的科学发展中, 在参与和谐世界的建设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并做到健康发展, 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易经》中最主要的核心内容是“立象以尽意”, 这种理论的依据是“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所以说八卦是祖先的创造出来的具有特殊含义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产生的, 不是单纯的模仿物体的形状。而是作为具有普遍意义和代表性的特殊符号所提出的。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些特殊的字符, 首先是两个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其中“一”象征天、阳、男、刚等; 而“一一”. 象征地、阴、女、柔等。把这两个高度概况的基本构成元素按一定的层次进行组合, 配合天时地利人和, 与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还有可以切身体会的雷, 风, 水, 火, 山, 泽等物理现象, 总结出 ( 天) 、 ( 地) 、 ( 雷) 、 ( 风) 、 ( 水) 、 ( 火) 、 ( 山) 、 ( 泽) 8 个象。分别用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作为八经卦的名称。“象其物宜”, “宜”在“通神明之德”, “类万物之情”。

这八个卦象再进行补充和扩大, 还可以衍生出64 个符号, 体现人生百态, 从而总结出人生哲理, 预知未来的安危吉凶。挂象有了符号之外的含义, 给人以暗示, 从而联想到生活中很多的具体细节。这就好像我们写作时用的比兴的修辞手法, 从而增加了审美的感染力。让我们从对人生百味的体验之中, 对安危吉凶的预测之中得到审美的愉悦。

那么《易经》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不是它提出的直接的审美意义基本的概念范畴, 而是因为其完整的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把“生动”一词用于艺术范畴, 用来描述艺术作品的精妙, 并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美学的概念的人是谢赫。他说过“六法者何? 一气韵生动是也。”一个有灵魂的作品会带给人感动, 以气韵的生动作为评判一个艺术作品好坏的法则, 也成了从古到今书画领域一直沿用的评判标准, 在传统艺术领域中影响深远。正是因为有了《易经》中所说的的阴阳之说, 有阴有阳, 世界万物的状态才会不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这种变化巧妙的运用到艺术作品中, 就会给作品带来生气。

这种静中有动的表现手法, 不是仅仅存在于绘画领域, 在建筑领域, 如园林中的石材的挑选和摆放, 也以具有动态走势和气场的石材为美, 讲究奇、漏、险、透。在传统建筑建筑领域中, 挑檐的设计, 往往会使具用有张力的曲线线条进行设计制作, 这样可以使得房屋整体看起来更有动感, 气势磅礴。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古代艺术文明, 我们的历史神秘, 多姿多彩, 引人入胜。不同时期的艺术经过时间的积淀, 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艺术之美。在全世界都在努力继承和发展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的同时, 我们不应该嫌弃古人的智慧, 一味的崇洋媚外, 而是要大力推动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 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剖析、继承《易经》中优秀的文化, 并用其对我们国家及个人的发展做出贡献。

当然, 我并非赞成盲目的崇拜《易经》中的思想, 什么都拿《易经》说事, 只是希望我们可以从前人那里学到一些东西, 对我们悠久的文化、历史多一点的了解, 走入民族文化深处, 领悟磅礴深奥的人文精神。《易经》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很深奥, 我会用一生的时间来读它, 品它, 走近它。

摘要:近年来, 《易经》在学术界褒贬不一, 有些学者认为其是古代文化中的糟粕, 我认为, 作为华夏文化的源头, 《易经》有一定的合理性。尤其对中国美学的发展可谓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它。

关键词:《易经》,美学,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袁振保.《周易》与中国美学[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1.05.

[2]官淑艳.《易经》美学观之我见[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0.5.

上一篇:参加法律知识竞赛总结下一篇:做广告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