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

2022-10-13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

种猪场建设标准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302—2002

种猪场建设标准

2002-01-21发布 2002-01-2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山东省养猪业已逐渐由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大量推广使用。为提高规模猪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山东省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标准。

本标准由山东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和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林海、宋春阳、曲万文、田夫林。

种猪场建设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种猪场建设规模、选址与建场、场区规划与布局、工艺设备、猪舍建筑、配套设施、防疫与环境保护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及改建、扩建的种猪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39-1990村镇建筑高度防火规范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

GB 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规程。

GB 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T17824.3-1999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设备

GB/T17824.4-1999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DB37/T304-2002规模化猪场生产技术规程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种猪场

从事猪的品种培育、选育和生产经营,并取得国家《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猪场。

4、要求

4.1 建设规模要求

4.1.1 建场要求

种猪场的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制定的猪的良种繁育体系总体规划布局要求和猪的品种繁育体系结构需要,并符合周边地区种猪市场需求量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4.1.2 建筑规模要求

种猪场的建设规模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种猪场建设规模(头)

大型种猪场 中型种猪场 小型种猪场

原种场 >600 300—600 200—300

祖代场 >1000 600—1000 300—600

4.2选址与建场条件

场址选择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4.2.1 符合国家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良种繁育体系规划布局要求。

4.2.2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

4.2.3 场址地势高燥、平坦,在丘陵山地建场地应尽量选择阳坡,坡度不得超过20°。

4.2.4 场区土壤质量符合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

4.2.5 猪场水源充足,取用方便,便于防护,水质符合GB5749的规定。

4.2.6 交通便利,电力可靠,粪尿污水能就地处理或利用。

4.2.7 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4.2.8 场址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位于居民区及化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

4.2.9 场界距离交通干线不少于1000米;距居民居住区和其它畜牧场不少于2000米。

4.2.10 以下地段或地区不得建场:水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严重畜禽疫病常发区及山谷洼地等易受洪涝威胁的地段。

4.3 建筑与用地

4.3.1 建筑紧凑,在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应考虑将来发展的可能性。

4.3.2 猪舍总建筑面积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15平方米—20平方米计算,猪场的其它辅助建筑总面积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2平方米—3平方米计算。

4.3.3 猪场的场区占地总面积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60平方米—70平方米计算,不同规模种猪场占地面积的调整系数为:大型场0.8—0.9;中型场1.0;小型场1.1—1.2。

4.4 规划与布局

4.4.1 猪场建筑物布置

猪场建筑设施应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分区布置,各功能区之间界限分明,联系方便。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主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主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管理区内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猪场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饲料库、车库等);生产区内主要包括种公猪舍、母猪舍、产房、保育舍、生长舍、育成舍、测定舍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隔离区包括兽医室、隔离猪舍、病猪焚烧处理和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4.4.2 道路设置

猪场与外界应有专门道路相连通。场内道路分净道和污道,两者应严格分开,不得交叉与混用。

4.5 工艺与设施

4.5.1 确定工艺方案的原则

4.5.1.1 适用于各类种猪选育、培育的技术要求。

4.5.1.2 有利于种猪场的防疫卫生要求。

4.5.1.3 有利于粪尿污水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4.5.1.4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5.2 饲养与管理工艺

种猪饲养应根据全年生产出栏计划总头数,母猪分周或分旬分批配种分娩,对猪群按不同阶段分批饲养,做到全进全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猪栏利用率。

4.5.3 饲养设施配置的原则

4.5.3.1 设施必须满足种猪选育与培育技术的要求。

4.5.3.2 经济实用、便于清洗消毒、安全卫生。

4.5.3.3 有利于减少猪只的应激反应,降低发病率。

4.5.3.4 利于控制舍内环境,便于观察和处理猪群。

4.5.4 饲养设施

4.5.4.1 分娩母猪采用产床限位饲养。保育猪应采用网、床饲养设施。

4.5.4.2 采用人工或机械饲喂设施,自动饮水设施,有关设备性能不低于GB/T17824.3-1999的规定。

4.5.4.3 猪舍沿长轴方向设置粪尿沟,粪便清除采用人工或机械清粪,不宜采用水冲式清粪。

4.6 猪舍建筑

各类猪舍应采用轻钢结构或砖混结构。

4.6.1 猪舍形式

猪舍建筑应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或有窗式封闭猪舍。

猪舍的屋顶形式应采用双坡式屋顶。猪舍净高度不低于2.5米—2.7米。

4.6.2 猪舍内平面布置

猪栏应沿猪舍长轴方向呈单列或多列布置。猪舍两端和中间应设置横向通道。

4.6.3 猪舍地面

猪舍内应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尿沟处作1%—3%的倾料斜,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4.6.4 猪舍方位

猪舍朝向和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防疫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向或南偏东15度以内为宜;每相邻二猪舍纵墙间距控制在7为—10米为宜。每相邻二猪舍端墙间距不少于9米。猪舍距围墙不少于10米。

4.6.5 猪舍内的环境参数和控制应符合GB/T17824.4-1999的规定。

4.6.6 不同猪群的饲养密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猪群的饲养密度

猪群类别 每栏饲养头数 每头占猪栏面积(平方米)

种公猪 1 7.5-9.0

妊娠母猪 1-2 4-5

空怀、妊娠母猪 4-5 2.0-2.5

后备猪 4-6 1.5-2.0

哺乳母猪 1 3.8-4.2

断奶仔猪 10 0.38-0.42

测定公、母猪 4-5 1.8-2.2

生长猪 8-10 0.6-0.9

育成猪 8-10 0.8-1.

2配种栏 7.5-9.0

4.6.7 饲料供应

种猪场根据育种猪群营养需要加工全价配合饲料,其配套的饲料加工厂生产能力不应低于表3之规定。表3 饲料加工厂配套生产能力

猪场规模(饲养基础母猪头数) 200-300 300-600 >600

饲料加工厂生产能力(t/h) 1-1.5 1.5-2.0 >2.0

4.6.8 给水排水

4.6.8.1 供水设施应符合GB/T17824.1-1999的规定。

4.6.8.2 场区内应用地下暗管排放产生的污水,设明沟排放雨、雪水。

4.6.8.3 管理区给水、排水按工业民用建筑有关规定执行。

4.6.9 采暖通风与降温

产房内应设置仔猪取暖设施,种公猪舍和妊娠母猪舍应因地制宜设置夏季降温设施,保证其正常繁殖性能。其它执行GB/T17824.3-1999的规定。

4.6.10 供电

电力负荷等级为民用建筑供电等级三级,自备电源的供电容量不低于全场用电负荷的1/4。

4.6.11 场内运输

场内运输车辆作到专车专用,不能驶出场外作业。场外车辆严禁驶入生产区,如遇特殊情况,车辆必须经彻底消毒后才准驶入生产区。

4.6.12 场内消防

4.6.12.1 猪场应采取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消防措施,按GBJ39-90的规定执行。

4.6.12.2 消防通道可利用场内道路,紧急情况时能与场外公路相通。

4.6.12.3 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系统。

4.7 卫生防疫设施

4.7.1 猪场四周建有围墙或防疫沟,并有绿化隔离带,猪场大门入口处设消毒池。

4.7.2 生产区入口处设人员更衣淋浴消毒室,在猪舍入口处设地面消毒池。

4.7.3 种猪展示厅和装猪台设置在生产区靠近围墙处,出售的种猪只允许经展示厅后从装猪台装车外运,不可返回。

4.7.4 开放式猪舍应设置防护网。

4.7.5 饲料库房应设在生产区与管理区的连接处,场外饲料车不允许进入生产区。

4.7.6 病猪尸体处理按GB16548-1996的规定执行。

4.8 环境保护

4.8.1 环境卫生

4.8.1.1 新建种猪场必须进行环境评估,确保猪场不污染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也不污染猪场环境。

4.8.1.2 宜采用污染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4.8.2 粪便污水处理

4.8.2.1 新建猪场必须与养猪场同步建设相应的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

4.8.2.2 固体粪污以高温堆肥处理为主,处理后粪肥应符合GB7959-87的规定,方可运出场外。

4.8.2.3 污水必须经过生物处理,处理后应符合GB5084或GB11607的规定。

4.8.3 场区空气质量

场区空气污染物质含量不超过GB14554规定的排放标准。

4.8.4 环境检测

猪场应对场区内的空气、水源、土壤等环境参数定期进行监测,评价环境质量,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4.8.5 场区绿化

场区绿化应结合场区与猪舍之间的隔离、遮阴及防风的需要进行。可根据当地实际种植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树种和花草,树木应选高大落叶乔木为宜,不宜种植有毒、有刺、飞絮的植物。场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

第二篇:养猪场建设方案

1 规划设计依据

一个年产1 000 头肥猪的养猪场,需要饲养存栏公猪2头,生产母猪83头,哺乳期仔猪100头,保育猪1000头,生产工艺特点育成猪370头。机械化养猪的规划设计主要依据饲养工艺,目前普遍采用以周为节拍的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1],该设计采用早期断奶(10 ~ 20日龄)隔离饲养:

早期断奶(10 ~ 20 日龄),隔离饲养是养猪新工艺,简称SEW(segregated early weaning)。早期隔离断奶即根据猪群本身需清除的疾病,在10 ~ 20 日龄内进行断奶,然后将仔猪送到距离分娩舍250 m 以外的清净区保育舍隔离饲养,这就是早期断奶(10 ~ 20 日龄)二点式隔离饲养。新发展的SEW 饲养工艺具有增加母猪产仔胎数,切断仔猪被母猪或其他大猪传染疾病的途径,提高仔猪健康水平。 2 规划设计

2.1 场址选择场址的选择

对猪场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2.1.1 长远规划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养猪业是个长期的产业,所以猪场建设应顺应城市的发展,如果能成为城市菜篮子工程的一部分,将该猪场建于城市规划的畜牧生产基地,则可以避免拆迁的尴尬。为了隔离灰尘、气味、噪音,该猪场应设在居民区下风向,距离在300 ~ 500 m 以上, 距交通主干线不少于100 ~ 200 m,而且选择地点有足够的拓展空间。 2.1.2 猪舍的方位

猪舍应坐北朝南,根据地势、纬度不同也可以有一定的偏斜,以利冬季向阳采暖、夏季迎风凉爽。现代机械化养猪采取人工控制气候,对方位要求不严格,更多地着眼于便利集中管理和实现机械化生产。

2.1.3 水、电、交通等因素

一个1000头机械化养猪场,日用水量达16t,洁净而稳定的水源是必须首先考虑的。猪场的装机容量较大,一般为30kW,且不能停电,一旦停电,猪渴了喝不到水,热了不能通风降温,仔猪冷了不能加热保温,将严重影响生产。因此,最好将猪场建在电网供电稳定的地区,同时还应自备小型发电机,以防不测。一个1000头猪场,每天进出的饲料、粪便、生猪等约4 t,将猪场建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则可以减少运输成本。 2.1.4 卫生防疫

为了保持良好的卫生防疫条件,场址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地形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方,同时要远离居民区和医疗机构、屠宰场等场所,最好只设一个进出通道。 2.1.5 粪污处理

1000头猪场的粪污量很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生态不平衡。所以,场址的选择应该考虑远离饮用水源,同时为污水处理留出空间。粪便处理,结合鱼塘养殖,果蔬种植及其他农作物的生产等进行,变废为宝;还可以将粪便干燥后作为肥料出售。 2.2 功能区域规划设计

机械化猪场总体布局主要从立体卫生防疫体系和生产管理的角度出发,按功能划分成若干区域,一般将猪场分为生产建筑、生产辅助建筑和生产管理建筑。生产建筑包括分娩猪舍、种猪舍、育肥舍等。生产辅助建筑包括饲料车间、水塔、锅炉房、仓库、配电室、兽医室、屠宰室、装猪台等。生产管理建筑包括行政办公室、宿舍等。生产管理建筑应与生产建筑分开,生产辅助建筑也应尽量与生产建筑分开,以利控制疫情的发生;但生产辅助建筑应围绕生产建筑布置,以利生产。在地形上,生产建筑和生产辅助建筑应低于生产管理建筑,处于下风向;兽医室、贮粪池应低于生产建筑,处于更下风向。

现代化猪场按不同的生产环节建立专门化猪舍,如繁殖舍、分娩舍、保育舍等。猪舍之间相距不少于20 m。猪舍布局应便于猪群周转,最后一道工序如繁殖场的保育舍、商品猪的肥猪舍则应考虑交通方便,以便利外运产品。各猪舍之间要有道路或走廊相连,减少水、电、供暖线路的距离,以提高工作效率。 猪场内繁殖群和商品群应分开,两群间保持一定防疫间距,并使繁殖群处于下风向。饲料库、装猪台应设在生产区的边界,避免场外车辆进入生产区,利于防疫。场区周围应绿化,种植树木以调节小气候。 2.3 生产区建筑规划设计 2.3.1 猪舍建筑规划设计

进行猪舍的平面设计时,首先要按机械化工艺的流程,计算各生产时期猪的饲养数量、围栏数量,然后再进行平面设计。下面以年产肉猪1000 头为例,计算各阶段猪只的饲养数量、围栏数量。 2.3.1.1 各生产时期猪只的数量

采用SEW 饲养工艺缩短了哺乳时间,每头母猪的年生产胎得到提高,约为2.3 胎/ 年(一般工艺2.1 胎/ 年),年产1000 头肉猪,需生产母猪数量为:1000÷2.3 胎/ 年÷10 头/ 胎÷90%÷95%=40.85 头。取51 头(其中:90% 为乳猪成活率;95% 仔猪成活率)比一般饲养工艺少饲养10头母猪。按51 头母猪计算,全场需配养公猪2 头。每周产仔胎数:51×2.3 胎/ 年÷52周=2.256 胎。即每周有2.256 头母猪配准,2.256 头母猪产仔, 每周产仔头数:2.256头×10 头/ 胎=22.56 头。每周上市肉猪:22.56 头×90%×95%=19.29 头, 取19 头。全年上市肉猪:52×19=988 头。 2.3.1.2 围栏数量

1) 公猪栏:2栏, 每栏面积为5.04 m2(2.4 m×2.1 m)。 2) 单体母猪栏:总生产母猪栏数- 分娩舍母猪栏数=51-(3 周×2.256 头/ 周)=44.2头, 考虑后备母猪等因素, 取43栏, 每栏面积1.26 m2(2. 1 m×0.6 m)。

3) 分娩栏:怀孕母猪产前一周进入分娩栏,分娩前3 周、产后1 周对分娩栏清洁消毒,共5 周。分娩栏数= 每周分娩母猪数×5=2.256×5=11.3 栏, 取11栏,每栏面积4.07 m2(2.2 m×1.85 m)。 4) 保育栏:新生仔猪进入保育栏, 2 窝并成1 窝,保育期为6 周,1 周清洁消毒,共7 周。保育栏数= 每周分娩母猪数÷2×7=2.256÷2×7=7.896 栏,取8栏,每栏面积8.1 m2(3 m×2.7 m)。 5) 生长育成栏:生长栏和育成栏通常是2 窝一栏, 生长期饲养6 周( 清洁1 周), 育成期饲养11 周。保育栏数= 每周分娩母猪数÷2×6=2.256÷2×6=6.768 栏, 每栏面积16.2 m2(5 m×2.2563 m)。育成栏数= 每周分娩母猪数÷2×11=2.256÷2×11=12.4 栏, 取13栏,每栏面积24 m2(5 m×4.8 m)。 2.4 各种猪舍的平面设计

根据猪栏的数量,可进行猪舍的平面设计。猪舍平面设计的主要原则是:①猪舍宽度主要应考虑夏季通风降温,所以猪舍一般按2 列设计,舍宽为7.5 ~ 11 m ;②猪舍长度主要考试方便排污,各种猪舍长短不要相差太大,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一般猪舍长度为60 ~ 100 m。

依据上述原则,一个1000 头猪场各类猪舍为:后备种公猪舍1 栋(15 m×7.5 m),种公猪舍1 栋(15 m×7.5 m), 后备种母猪舍1 栋(25 m×7.5 m), 空怀舍1 栋(10 m×7.5 m), 妊娠母猪舍2栋(25 m×7.5 m),分娩舍2栋(25 m×10.5 m),哺乳育成舍2 栋(25 m×7.5 m), 生长舍1栋(25 m×11 m), 育肥舍2 栋(15 m×11 m)。 猪舍的平面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全部猪舍最好按工艺流程2 列排列,便于管理和防疫;二是猪舍应坐北朝南,充足的阳光可起到杀菌消毒和冬季采光取暖的作用,若受地形限制,朝向可在南偏西5°至南偏东15°之间变化;三是从通风和防疫的角度出发,猪舍之间间隔应该为猪舍高度的2 ~ 2.5 倍,一般不少于9 m。 2.5 生产区其他建筑规划设计

生产区其他建筑主要包括出猪台、出粪台、沼气池、饲料间、兽医室、人员消毒间、车辆消毒间及道路等[2]。其 规划设计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生产区最好只设一个出入口,并设有人员消毒、车辆消毒及值班室。

2)出猪台和集粪池置于围墙外边,外来运猪、运粪车不必进入生产区即可操作。

3)外来车辆将饲料运至饲料间,再由生产区内车辆将饲料运至各猪舍。 4)生产区的道路设置,按用途区内道路可大致分为人行道、饲料道和运 猪、运粪道。

5)隔离猪舍应远离生产猪舍,且处于常年下风向或侧风向。 6)水源、电源应靠近各猪舍,方便使用,减少浪费。同时,对水源应有切实的保护措施,避免被污染,电源应做到安全用电。 7)粪便污水处理应统一规划,结合实际条件,充分利用。并注意污水和雨水分开,减少污水处理量。 2.6 办公生活区建筑规划设计

办公生活区应远离生产区,并且置于优越的位置。办公区的规划要方便管理,特别是对外来人员、车辆的消毒管理。 2.7 猪舍建筑设计 2.7.1 基础

基础的主要作用是承载猪舍的自身重量、屋顶积雪重量和墙、屋顶承受的风力。基础的埋置深度,根据猪舍的总荷载、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及气候条件等确定。基础受潮会引起墙壁及舍内潮湿,应注意基础的防潮防水。为防止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浸湿墙体,在基础墙的顶部应设防潮层。 2.7.2 墙壁

猪舍的墙壁一般采用黏土砖墙,外抹水泥砂浆,内墙体要抹1 m 高的水泥墙裙。 2.7.3 屋顶

用5 cm×5 c m 角钢焊成8 m×1.2 m 钢梁,间隔2.8 m 架设一个,上铺6 cm×9 cm 木檩,木檩上钉一层2 cm 厚木板,木板上铺一层3 cm 厚苯板,苯板上下各铺一层塑料膜,将苯板包裹,以防透气,利于保温,最后盖一层石棉瓦,以减少层顶向室内的辐射热。 2.7.4 门

门是供人和猪出入的地方,设计为高2 ~ 2.4 m,宽1.2 ~ 1.5 m,门外设坡道,便于猪和手推车出入,门外挂一块麻布门帘,以增加保温性能。 2.7.5 地面

猪栏用双列式,中央设1.2 m 宽的通道,两侧猪栏内地面一律向中央通道倾斜,中央通道两边也各设一条浅沟,利于排除猪栏内的污水,且通道两边排污浅沟自西向东有一定的坡度,使污水流入饲料间内的地下污水池,再通过排污沟流出墙处。猪舍的地面要求坚实、不透水、平整、不滑、便于清扫和清洗消毒。地面一般应保持一定的斜度,以利于地面干燥。 2.8 种猪运动场和消毒池的设计

由于种猪舍每年至少要使用4 ~ 5个月,所以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种猪的运动问题,可设计一个种猪运动场[3]。为了不增加封闭式猪舍的建筑面积,将猪栏与墙壁之间四周走道,设计成1.3 m宽。消毒池应建在进出养殖场的大门,为4 m×3 m 的消毒池,且每个猪舍的入口处,也要建一个1 m2 的消毒池。 2.9 猪床设计

猪床圈栏可采用热镀钢管焊接成栏栅式,栏高1.5 m, 每个猪床面积为3 m2 左右。 2.10 通风保温设计

猪舍后墙设5 个窗户(70 cm×70 cm),猪舍屋顶前沿向上开4 个通风口(50 cm×50 cm),以便猪舍臭气通过屋顶通风口排出舍外。 2.11 粪尿排放沟的设计

猪床按双列式排列,2 排猪床之间设计1 个排粪沟, 粪沟上宽为35 ~ 40 cm,底宽为20 cm,沟内用水泥抹平。同时在排粪沟的另一端,修建一个封闭式的贮粪池,粪池的出口应高于排粪沟的进出口30 cm 以上,以防止外界蝇虫等通过排粪沟进入猪舍。 3 机械设备 3.1 干- 湿料箱

在干料饲喂中,食箱和自动饮水器是完全分开的,猪吃了干料以后,再去饮水,容易造成饲料的散落,干- 湿料箱是把食箱和自动饮水器组合成一体,猪可以一边吃料,一边饮水,猪可以进食半干湿状态饲料,食箱里不会有残留饲料,大大减少了饲料的浪费,与干料箱相比,猪的采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料重比降低。 3.2 饮水器

采用鸭嘴式饮水器或乳头式饮水器。猪饮水时,鸭嘴体被衔入口内,水能充分饮入,不致造成浪费,因水流出时受阻,水流缓慢,符合猪饮水的要求,采用弹簧,胶垫密封,工作可靠,漏水少,重量轻,可避免疫病传染。 3.3 清粪机

采用导架式刮板清粪机, 刮板宽度常为90 ~ 240 cm, 高度为100 ~ 150 cm, 粪沟深度常为20 cm,各种刮板可由定时器控制刮粪次数,以保持清洁,避免臭味为度。 4 总结

办公生活区位于全场南侧,生活和办公环境相对较好,场区内部以生产猪舍为中心,辅助建筑围绕生产猪舍建设。

该猪场采用新SEW 饲养工艺,公猪舍、空怀舍、怀孕舍和分娩舍相对集中于南部,少污染;保育舍、生长舍、育成舍集中于北部,切断病原的传播。区内设2 条道路,西侧道路运输生猪和猪粪,属于污道;东侧道路走行人和饲料车,属于净道,2 条道路互不交叉,避免相互污染,出猪台和出粪台位于西北角,对全场的影响较小。全场的空地种植果蔬和进行绿化,既可吸收有机废物,又可创收,一举两得。

机械化养猪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技术的发展,即取决于配合饲料技术、成套设备技术、疫病防治技术和现代化畜牧饲养技术。因此,应积极做好这些基础建设,加强对饲养人员的技术培训,以适应猪场发展的需要。

第三篇:标准化养猪场

(一)选址与建场

1.选址。养殖场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且在公共场所的下风向,距公共场所、交通干线、养殖场、屠宰场、污水处理厂、水源地、风景区等有一定距离。一般情况下距公共场所、交通干线和其他养殖场500米,距屠宰场、污水处理厂、水源地、风景区3 000米以上。

2.建场。三区分开即管理区、生产区、污物无害化处理区,以围墙或篱笆分开,污物无害化处理区与生产区距离50米以上。

场内净道污道分开,雨水污水分开,粪便干湿分开。

具有必要的设施设备。包括养殖场门口(是否需要?)、生产区门口要设消毒池、消毒间并配备消毒设施(是否采用紫外线消毒?)。一是在养殖场的大门口设消毒池,其长、宽、高分别为大车车轮周长一周半即4米、与大门同宽、橡胶轮胎的高度即0.3米。消毒剂以醛类和碘制剂为宜。每周更换1次消毒液(我们的点观点不需要:使场内与产外严格分开,物品进出有专门的通道)。二是消毒更衣室内的消毒服及胶鞋不低于10套。三是消毒通道采用多喷头通道及紫外线灯。四是年出栏1000头以下的猪场配消毒器2台。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猪场配消毒机。五是每栋圈舍门口应放置消毒盆。应配有无害化处理设施;猪舍内应配有良好的饮水、通风换气、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温设施设备。

(二)引种

引进的种猪应来源于非疫区,并在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种。引种时应向该种猪场索取发票、系谱、种畜禽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证,并与其签订质量和服务合同。种猪,养殖场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引进的种畜要隔离饲养30日,确认健康后方可合群饲养。

(三)饲养管理

一是养殖场应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二是合理控制猪的饲养密度。三是夏天应防暑降温、冬天防寒保温,保持猪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四是采取机械通风等措施,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使猪舍空气环境质量符合NY/T388(畜禽养殖场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五是猪饮用水水质符合NY5027(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保持饮水清洁、卫生。六是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七是经常清洗消毒饮水、料槽和工具。

(四)疫病控制

一是养殖场要结合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和生产实际,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抓好猪免疫接种。二是严格养殖场环境、畜舍和出入车辆、人员的消毒,控制病原的传入和传出。三是制定疫病监测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疫情监测,猪监测猪瘟、口蹄疫、蓝耳病。四是当发现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县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及时进行隔离、诊断和治疗或扑杀。五是病死猪、疫苗废弃瓶等废弃物按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无害化处理规范)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随意丢弃或出售,更不能作为饲料再利用。六是定期灭鼠、灭蚊、灭蝇。七是养殖场只能饲养一种畜或禽。

(五)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

1.饲料使用。一是养殖场使用的配合饲料、浓缩料应来源于具有《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企业生产的产品,预混料和饲料添加剂应具有省级饲料管理部门颁发的产品批准文号。二是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要符合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饲料添加剂应是农业部规定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三是不在饲料中使用制药工业副产品如各种药渣和其他动物源性副产品如肉粉、血粉、骨粉、动物内脏等。

猪:禁止在饲料中添加β-兴奋剂(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西马特罗)、镇静剂(安定、

氯丙嗪)、激素类(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砷制剂。不给育肥猪使用高铜、高锌日粮。

2.兽药使用。一是养殖场要加强饲养管理,坚持预防为主,尽量减少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使用。二是所用兽药应有产品批准文号,其质量符合《兽药典》或农业部有关兽药质量标准。三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签说明合理保管和使用兽药,不任意加大剂量。四是严禁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的或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和其他化合物,不使用原料药和人用药。五是使用兽药和饲料药物添加剂,出栏前应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没有规定休药期的,休药期不应少于28天。

(六)粪便污物的无害化处理

1.储粪场建设。所有养殖场都应建储粪场,其外观为矩形,三面有墙,一面开口。长×宽×高为3~4米×2.5~3米×1.2~1.5米,数量不少于3个。实际数量为养殖场30天的产粪量除以标准储粪池体积的所得数。其结构为水泥砖混,内外粉刷,地面硬化不渗漏。使用方法为,装满粪后,上用塑料薄膜覆盖每个池,储粪发酵时间不少于20天。可杀死寄生虫虫卵、病毒、除含芽孢以外的细菌。

2.污水沉淀池建设。每栋畜舍污水排出口要设一个小型的窖井,经过初级沉淀后,进入沉淀池。沉淀池为连环式组合,每个沉淀池的污水都采用低进高出的方法入出,每个沉淀池要大于20立方米,其结构为水泥砖混结构,防止渗透。沉淀池要定期清淤,至少需3级沉淀。

3.沼气工程。每个养殖场需建50立方米以上的沼气池。

(七)病死畜禽及疫苗等废弃物的处置

按照GB16548要求,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有3种,即销毁、化制和高温处理。但在生产实践中对养殖场来说,切实可行的方法有2种:即焚烧炉焚烧法和安全填埋井填埋法。在养殖场的粪便及污物的无害化处理区内,填埋井原则上深度不低于3米,下部要求4平方米。其形状为瓮形,混凝土结构,防止渗透,井口加盖密封。进行填埋时,每次投入病死尸体后,覆盖一层厚度大于10厘米的熟石灰,井填满后用粘土填埋压实并封口。

(八)产品销售

1.畜禽销售。出栏畜禽应按照克B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检疫合格,方可出售。需要注意的是在休药期内的畜禽不应作为食用畜禽销售。禁止销售病、死畜禽。

运输畜禽车辆应在使用前后彻底消毒。运输途中,不应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在县境内应凭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有效期内《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出县境应凭《动物检疫合格证》和《出县境动物及其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运输。

2.禽蛋销售。蛋箱或蛋托应在集蛋前进行消毒,集蛋人员在集蛋前应洗手消毒。集蛋时将破蛋、砂皮蛋、软蛋单独存放,不应作为鲜蛋销售。收集的禽蛋应立即消毒,消毒后送蛋库保存、销售。从禽蛋产出到蛋库保存不应超过2小时。 销售的鲜禽蛋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所规定的各种禽蛋要求。用药治疗期间和休药期内所产禽蛋不得供人食用。运输鲜禽蛋的车辆应使用封闭货车或集装箱,不得让禽蛋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运输前应对车辆彻底清洗和消毒。

(九)管理与要求

1.人员要求。一是养殖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且具有专业资格证书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二是生产人员应经培训合格且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工作。三是养殖场兽医不得对外诊疗动物疾病、配种人员不得对外开展畜禽的配种工作。

2.养殖档案管理。养殖档案是养殖场规范养殖的集中体现,是养殖场所有养殖信息的汇总。建立养殖档案是落实畜禽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保障畜禽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是加强畜禽养殖场管理、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基本手段。一是养殖场必须建立养殖档案,认真做好引种、繁殖、疫病监测和诊断、免疫、饲料采购和使用、兽药采购和使用、消毒、污物的无害化处理情况、销售等日常生产记录。二是每项生产记录要准确、完整,具有可追溯性。三是养殖档案应至少保存2年。四是种畜禽档案长久保存。

第四篇:猪场标准化操作流程

一、生产规程 公 猪 舍 操 作 规 程

一、实行单栏饲养,远离母猪圈舍,使公猪安静,减少外界干扰。防止相互打架、爬胯和自淫现象的发生。

二、必须经常注意公猪的营养状况,使其全年保持肌肉坚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发现过肥应减少饲喂量,增大运动量;发现过瘦,必须调整配合饲料的比例或增大饲喂量并减少配种次数。

三. 要求公猪每天至少要运动 1 小时,速度不宜太快,距离不少于 1000 米。非配种期加强运动,配种期也要适度运动,运动时间夏天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冬季应在中午进行,遇到特殊天气,停止运动。

四、每天刷拭公猪皮肤 2 次,保持皮肤清洁,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精液品质。

五、 在配种准备期和配种期,每 10 天检查一次精液,根据精液品质的好坏,调整营养和运动以及配种次数。

六、夏季防暑降温,冬季保暖通风。

七、青年公猪每周配种 2~3 次,成年公猪每周配种五天休息一天。

八、做好配种记录,作为进行生产性能鉴定的依据。

九、 每次喂前要清扫猪舍,每天清扫 6 次,上午、下午各出粪一次。

十、 凡有皮肤病的公猪,应及时治疗,定期用 1% 有敌百虫溶液喷雾进行疥癣预防和消毒。

待配母猪舍操作规程

一、由分娩舍转入后,按性情、体质强弱及品种分群饲养。有肢蹄病的母猪单栏护理,及时治疗。

二、每天清晨和傍晚巡迥检查发情情况一次,发现发情母猪及时配种,配种后 18~24 天要特别注意,母猪是否返情。如有应及时再配种。断奶三天内及时排挤母猪乳房内的乳汁,以防止乳房炎。

三,日喂 3 次。时间为: 8 : 00 、 11 : 30 、 18 : 00

四、按配种计划,完成纯繁及杂交任务。

五、对空怀母猪,每天早上、下午用试情公猪试情一次,这样不仅找到发情母猪还可刺激母猪发情。

六、做好妊娠鉴定工作,配种后 21 天不再发情的母猪,转入妊娠车间。

七、详细做好配种档案的登记记录工作。

八、断奶后不发情的,两个情期不孕的,以及瘫痪的,肢蹄病治疗无效或已失去种用价值的母猪,应经技术鉴定由领导签字后淘汰。

妊娠车间操作规程

一、母猪配种后经过 21 天,检查确认已怀孕,转入妊娠车间。

二,合理组群,把预产期、性情、体格大小、营养状况相近,品种相同的猪调整到一起饲养,防止咬架。

三、经常检查母猪的采食和排粪情况。如食量减少或不食,应及时检查治疗;如妊娠母猪便泌,适当加喂青饲料,保证饮水充足,在饲料中加入适当人工盐或大黄苏打片。

四.日喂两次,时间为: 8 : 30 、 17 : 30 。

五、禁喂发霉、变质、冰冻、带有毒性和带有强烈刺激性的饲料,以防止流产。 六.不得追赶、鞭打、惊吓妊娠母猪,冬天不得冷水冲洗。 七.冬季保暖通风、夏季防暑降温。

八、经常检查母猪阴门,观察是否出现流产或有无阴道分泌物排出,一旦发现返情猪,应及时赶入配种舍配种。

九、妊娠母猪的饲料要保证质量。饲料种类不要频繁变换或突然改变。流产母猪应查明原因区别对待。

十、注意妊娠母猪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饲喂量,维持八成膘即可,部分猪只可进行单栏舍调养。 十

一、妊娠母猪怀孕前 80 天日喂定量 2 、 2 kg 左右,后 30 天日喂量 2.5kg 以上,以保障胎儿充分发育,增加初生重。

十二、母猪配种后一个月口服盐酸左旋咪唑片进行体内驱虫,产前一月喷洒 1% 的敌百虫进行体外驱虫。

分娩车间操作规程

一.根据预产期提前 5~7 天进入分娩舍。

二、视母猪的体况逐日减少喂量,产前一天减少到平时喂量的一半,产时当天停喂。

三、临近预产期前要注意观察母猪的分娩症状,做好接产工作。

四、临产前要准备好接产器械、脸盆、水桶、毛巾、记录表格,红外线灯, 5% 的碘酒、 0.1% 的高锰酸钾水,结扎线、耳号钳、猪瘟苗、弹簧称、注射器, 0.8% 的稀盐酸。

五.用 30~40 ℃ 的高锰酸钾水清洗待产母猪的臀部,阴部及乳房。挤开奶眼,挤出酸败乳汁。接产前要剪短指甲,洗净双手。

六、仔猪出生后要立即用毛巾掏、擦净口鼻腔的粘液,然后擦净全身的粘液,将脐带内的血向腹部方向挤压,在离脐孔三指宽的地方掐断,断面用 5% 的碘酒消毒。

七、吃初乳前要对仔猪准确称量初生重,登记,编号,按照编号,打上耳号,同时将初生仔猪的“犬齿”剪平。

八、仔猪吃初乳后立即滴服 0.8% 的稀盐酸 2~3 滴,以后每日滴服 3 次,连续 3 天,每次 2~3 滴,时间为: 8 : 00 、 14 : 00 、 18 : 00 。

九、母猪难产时,采用人工助产措施。对阵缩微弱的母猪应注射催产素 20~40 国际单位。

十、寄养仔猪必须吃上“生母”初乳。要求“养母”和“生母”的产期临近。 十

一、从吃初乳开始就有目的的固定奶头,把初生重小 、弱的仔猪固定在前面 2~3 对奶多的乳头上吮吸,把发育较好的固定在母猪的后面几对乳头上吮吸。 十

二、仔猪出生后 5 天,每小时哺乳一次,哺乳前用高锰酸钾水清洗奶头,人工辅助固定奶头。

十三、每次吃乳后让仔猪按摩乳房 15 分钟,然后放入护仔栏。

十四、如发现个别母猪产后奶少或无奶,注射 40~60 国际单位的催产素刺激母猪泌乳。

十五、仔猪出生后 2~3 天内肌肉注射铁剂 1ml 。

十六.仔猪三日龄应调节饮水器,让其慢慢滴水,使仔猪学会饮水。 十

七、仔猪七日龄开始强制补饲料,每日 8 次。时间为: 8 : 30 、 9 : 30 、 10 : 30 、 14 : 30 、 15 : 30 、 16 : 30 、 20 : 30 、 22 : 30 。同时放置食槽,投放正大 551# 饲料,让仔猪觅食,每次经过半小时后拾起食槽。 十

八、15 日龄仔猪学会采食后,每日定时补饲 8 次,时间分别是: 8 : 30 、 9 : 30 、 10 : 30 、 14 : 30 、 15 : 30 、 16 : 30 、 20 : 30 、 22 : 30 每次经过半小时拾起食槽。 十九.仔猪的日采食量达 150g 方可断奶,断奶仔猪在原栏舍饲养 5 天后,转保育舍。

十、仔猪 20 日龄秤重一次,做好记录, 21 日注射猪瘟疫苗 2 头份 / 头, 28~35 日龄断奶,准确秤量仔猪体重,并进行登记,如一窝中有个另仔猪的体重不足 6kg, 可交给其它泌乳充足,乳头富足的母猪,继续哺乳一周左右断奶。 二十

一、断奶后,每隔 2 小时投料一次。 二十

二、育肥公仔猪 15 日龄左右去势。

二十三、母猪分娩后第一天喂正常量的 50% ,三天内慢慢恢复正常。并根据母猪营养情况,哺乳仔猪数量可增加到最大喂量。

二十四.母猪日喂三次,时间分别为: 8 : 30 、 11 : 30 、 17 : 30 。 二十

五、分娩母猪断奶前三天开始减料,断奶前一天为正常量的一半,断奶当天不饲喂。

保育车间操作规程

一.转入保育舍的仔猪,要求原窝同栏饲养,每栏 8~9 头。如一窝仔猪头数较少,两窝可以并入一栏饲养。对每窝的垫窝猪和有病的仔猪,应单独集中在一起饲养以便观察治疗。

二、转入保育舍的仔猪体重必须达到 6kg 以上。 .

三、要及时调教仔猪、训练所有仔猪,在排粪沟上面、围栏拐角处排粪。发现个别仔猪胡乱排粪,应及时将粪便清除,调教仔猪固定地点排粪尿。

四、保育仔猪应自由采食,每天投料七次,时间为: 8 : 00 、 10 : 00 、 12 : 00 、 14 : 00 、 16 : 00 、 18 : 00 、 22 : 00 。

五、体重达到 10kg 以后,视仔猪发育情况,随时调群以免发生强欺弱,大欺小,调整后要防止打架。

六、刚转入保育舍,仔猪食欲不振、食量小。经几天适应后,常会补偿性过食,造成消化不良,应加以限制。

七、做好饲料逐步过渡,转入后的前两周,全部喂 551# ,第三周正大 551# 2/3 、 2 号料 1/3 ,第四周正大 551# 、 2 号料各半,第五周完全喂 2 号料。

八、60 日龄进行种猪二选。

九、严格执行厂部规定的免疫程序,按时注射各类疫苗,百分之百注射,不得遗漏。

十、小猪对温度要求严格,过低易使其生病,故对温度控制应特别注意,最适温度 26~28 ℃ ,随着猪的生长,可降低到 23~24 ℃ 。 十

一、保育舍宜干燥,每次冲洗之后应设法将地面明水扫净,尽快地使地面干燥,湿度应控制在 75% 左右。

十二、舍内氨气太浓,灰尘太重,空气混浊,对猪的生长,防病治病是一个制约因素,容量诱发呼吸道传染病。因此应及时通风,夏天常开门窗,冬天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间断通风换气。

十三、做好记录工作,记录准确、真实、无涂改。

第五篇:猪场标准数据指标

应当关注的生产数据:

 流产率:按照月计算,此月能繁母猪出现返情和流产的比率  返情率:  配种率  出生重  产仔数  产健仔数  产房存活率  断奶体重  保育舍猪存活率  育肥舍猪存活率  出栏天数  出栏体重  料肉比  猪粮比  药物成本  日增重  日采食量  存栏量

 PSY(每头母猪一年提供上市商品猪的数目) 技术人员和猪场交流最关键的指标是:

1. 母猪年提供的上市商品猪数:

·中国平均水平:14头 ·中国优秀水平:18头以上

2. 能繁母猪存栏数/存栏数

·正常水平:1:10

·优秀水平:1:12 注:存栏数指的是保育、产房、育肥所有商品猪。

对于连续性生产的猪场。小于1:10的猪群不正常,如果大于1:12有可能肥猪没有卖。 3. 肥猪上市的天数及体重

·正常水平:110公斤 150-160d 140公斤左右的要到180多d(一天长1kg) 4. 产胎率

·正常水平:85%

·优秀水平:95% (温氏正常考核水平是87%) 5. 日采食量 母

猪:

 后备猪:(选做后备种猪的最佳体重150斤)限饲2.5公斤左右/天。考虑营养浓度问题。

 待配母猪:(待配种猪最佳体重230斤以上)长大(二元杂)最佳配种条件:7-8月龄,体重在230斤以上,两到三次以上发情期以后,而且发情规律。

 怀孕前期(一个月内):限饲1.8-2.2公斤/天  怀孕中期(30-80天):2.5-2.8公斤/天  怀孕后期(81-107天):3.0-3.5公斤/天  84-90天开始换用哺乳料。

 怀孕后期(108-114天):逐渐减至1.5-2.0公斤/天,逐步过渡在哺乳料,分娩当天不喂料。哺乳母猪料蛋白比率在18%。  分娩当天:麸皮+安特宝  分娩第二天:不少于1.5公斤/天

 分娩五天:采食达到正常水平 2.5公斤/天(8头猪计算)超过8头,多一头增加1公斤。不限食不剩料的原则。  分娩25天:不限料。 仔猪采食量:

 产房:7-10天开始诱食。饲料用教槽料,母猪用哺乳母猪料。  断奶后2周左右从教槽料换成保育料。1:

2、1:

1、2:1的方式3天换料。(断奶后两周的日增重200g左右,采食量1:1 (200-300g左右))  保育料换成小猪料

上一篇:毕业生自我鉴定优缺点下一篇:表彰会教师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