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调研报告

2024-04-10

养猪场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养猪场调研报告

阳泉市发展生态化养猪场的调研报告

阳泉市农业局畜牧业管理科 姚惟波

生态养猪法现在的叫法有很多,如:“自然养猪法”“生物环保养猪法”“零排放养猪法”“懒汉养猪法”“发酵床养猪技术”等等。生态养猪最核心的问题是粪便零排放,即不用人工除粪尿,不用水冲洗圈舍,冬季不用煤电取暖,是集环保、生态、健康、省工为一体,生产无公害猪肉的一种饲养方式。阳泉市盂县仙人乡岭底村的瑞峰养猪场和仙人乡北坡村大学生村官办的养猪场便是采用这种方式养猪。下面我们分情况来看此种新型养猪方法在阳泉市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应用及推广:

一、生态养猪法简介

生态养猪法主要是以秸秆、锯末、稻壳等垫圈料,添加天然盐、微生物、营养剂等物质混合形成发酵床,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分解猪的粪便,对猪排泄物的科学处理,实行农牧结合,做到科学利用、互栢促进,低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良性循环的养猪系统工程。

1、对环境的影响。生态养猪和过去的水泥地面猪舍、水冲粪便、煤电柴草取暖、人工清粪便,尤其是规模大些的猪场把大量猪粪尿随意排放造成环境的极度污染相比,最大的好处是粪尿的零排放、无污染。一个投资500万元的猪场,要另外加200—350万元投资去处理污水;一个年饲养500头母猪,出栏万头肉猪的规模化猪场日排出污水量为100—150吨,年排出污水量3.65-5.48万吨,鉴于现在某些养殖场户负责人大多只重视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够,种种因素导致了对养殖场周围环境和人居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影响。在阳泉市就曾发生过由于环境污染造成大型猪场搬迁和面临关闭的事例,由此可见养殖业对环境的要求还是较高的。而生态养猪法完全靠菌体利用猪粪便和垫料做为营养来源发酵分解粪尿,由于粪尿完全分解了不需要冲洗,这样就可以解决过去水资源的浪费和改变猪粪便的处理方式,在极大程度上对保护环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生态养猪法种种优点。生态养猪法在冬季菌体发酵的热量可解决取暖的问题,发酵床在零下20℃时,舍内温度仍保持在10—15℃之间,对于中型以上的猪这个温度完全可以安全过冬,不需要任何能源的消耗。这样的发酵床就等于给猪铺了电褥子,在建场初始就不用考虑做地暖。其次垫料和猪粪尿的混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迅速发酵分解产生的热量可达40—50℃或更高,这大大抑制了病原菌的繁殖,有利于杀死寄生虫、病源菌和有害微生物,保证猪只的健康。如:兰耳病病毒在56℃时20分钟就可被杀死;伪狂犬病病毒在4—37℃时1—7天就会失去活性;猪瘟病病毒在60℃条件下2小时失去活性,而垫料经过翻动发酵最高温度可达65-70℃,对病毒的生存条件而言首先就过不了温度这一关,所以这一项必备条件又对猪病的防治节约了成本。再就是猪粪便通过微生物发酵利用,把其中的养分又转化为菌体蛋白被猪吃掉,还可节省部分饲料。

一些涉及生态养猪法的专业性表述在本文里就不再提及了,总的概括起来可以给生态养猪归纳为好记的零、一、二、三、四优点。即,零排放、一增收、二提高、三减少、四节省。零就是粪便零排放,全部降解;二提高是提高阳泉市大量过剩而又无法处理的玉米秸的转化,过去农村把玉米秸作为冬季取暖的主要能源,而现在玉米秆却成为难处理的东西,农民只好大量焚烧,这样不但污染大气环境而且造成土地的板结。三减少是:一减少环境污染,二减少疾病的发生,三减少药物的消耗。四节省是:一是省水,二是省农源(煤、电、气),三是省劳动力,四是省料。

二、生态养猪法在阳泉市的可行性

首先是自然环境方面,阳泉市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属山西东部山地。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日照充分,热量适中,季节更替明显,昼

夜温差较大,气候干燥、凉爽,年平均气温8.7度—10.7度。一月均温—4.6度,七月均温24.3度,无霜期150天,年均降雨量为572毫米。主要农作物有谷子、玉米、高梁、小麦、豆类、薯类。

其次从采用原料上,生态养猪的发酵床主要原料是锯末、玉米秸秆、米糠、稻壳、稻草、玉米芯等,锯末、玉米秸秆、米糠是阳泉市农业生产最廉价、量最大的废弃料,这些天然资源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养殖成本,养殖场户节约成本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显然是放在首位的。

再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方面(借鉴阳泉市盂县瑞峰养猪场的一张猪舍建设图纸,见下图),生态养猪的发酵床一般为60—80厘米深,先把玉米秸秆放在最底层,然后放上土、天然盐,再放上锯末;在上层洒上菌种,调整好湿度(一般50%-60%),最上层放上稻壳,随着菌种在和猪粪尿混合后加上猪只反复踩踏就开始发酵,热料也逐渐下沉并产生大量的热,这就证明发酵床发酵成功。发酵床垫料厚度各地报导差异很大,一般为40—150厘米,保育舍为40—60厘米,大、中猪为80-90厘米。但从实践中认为以70厘米为好,太厚浪费材料i而且填充及以后清圈时很费工。

最后谈谈生态养猪法存在的一些缺点,根据到阳泉市盂县瑞峰养猪场初步了解观察,发酵床会在发酵分解过程中不断有水分蒸发出来,在养殖场观察时明显就能看到舍内垫床周围的积水,这样的环境尤其是在冬季过湿舍内环境对猪生长十分不利,所以在建圈时一定要把通风排气问题考虑好。在炎热的夏季,猪舍内苍蝇蚊子成群,对养殖环境、对猪的生长多少都是有些影响的。再新型,再高科技的东西,没有这些自然生物的存在显然是不可能的。曾经瑞峰养殖场负责人针对猪舍内夏季蚊蝇肆虐的问题很是头疼,来我局咨询有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我们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给予其解答,但据他后来说处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另外发酵床对于自由采食的保育猪、育肥猪和前期不限饲的后备猪效果最好。因为这类型猪无饥饿感,吃好了,饮足水后除了自由活动外,就是安静地.休息。但对于限饲的妊娠猪、种公猪就不理想,由于饥饿不饱腹感,他们不停地哄掘床面造成大量堆积、下陷,始终不安定,影响休息。对于哺乳母猪来说,产床下的垫料不好翻动,发酵效果很差,温度很低,如果在冬季会大大降低舍内的温度。生态养猪可不可以混养母猪和公猪,现在国内的一些业内人士争议很大,目前有专家现在正在研究采用水泥地面和发酵床相结合的办法,希望可以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总之,生态养猪是一种新生事物,但并不是说在阳泉市就可以大力提倡以此种方式养猪,养殖数量少的还是应该以散养圈养为主,还是应该提倡猪粮并举,猪多肥多粮多,这是循环利用资源的好办法。所以对条件不具备、养猪头数少的广大农户不宜提倡发酵床养猪。另外,就是有一定规模的养猪户也很难满足其条件。此法养殖投资较大,成本一般约在200元/平方米以上,垫料中最好用的锯末也很难大量买到,就是稻壳也在不断涨价。如果一旦垫料补充不及时或缺少资源,发酵床将很难正常运行,甚至会成为死床,一旦成为死床不但对猪生长不利,甚至会使粪便堆积处成为有害菌群繁衍之地。说它是养猪业的一场大革命为时尚早,毕竟需要研究改进的地方太多。从我们的实践中发现受到制约的因素很多,想要在农村和小规模的广大农户中推广困难仍很多。我认为要想把这项事业做好,必须做到多部门协调配合,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诸多部门联合参与,政府和主管部门更应从中协调、支持。从施工建舍、原材料供应、加工、种猪引进选育,饲料科学配制、防疫保健、产品加工销售形成一-个产业链。所以,生态养猪法的大规模实施需要谨慎为之。阳泉市也算是粮食大市、生猪调出市,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广阔的玉米产品资源。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会把这个新生产业搞出成效,为发展生猪养殖业创造出自己的路子。

篇2:养猪场调研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调研报告

调 研 题 目:关于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姓 名 学 号: 邓炜坚201201105427 年级专业班级:2012级英语4班 所 在 学 院:外语学院 撰 写 时 间:2014年2月28日 指 导 教 师: 王芳

关于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 要:此次调研以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展开,对周边养猪场和村民进行随机采访和调查,对猪场给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建沼气池等的方案。以促进猪场和环境的和谐。关键词:高洞村;沼气池;养猪场

引言

调研目的:了解村民对猪场的意见,猪场对周边坏境的污染,以及针对该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调研时间:2014年1月13号——1月25号

调研地点:高洞村周边的三个猪场,吴猪场、邓猪场、陆猪场 调研人员:邓炜坚

调研手段:随机采访、问卷调查,与村民和猪场主交流

调研背景:猪场已存在多年,对周边的小溪、河流、空气、饮用水、土壤造成污染,甚至危害到了人的健康。

一、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总体概括

(一)调研过程

前一周,我先采取调查走访的形式,前往高洞村周边的三养猪场与猪场主们进行有关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交流,看看他们对此有什么反应。后一周,我带着做好的问卷调查表去高洞村对村民们进行实地考察。

(二)高洞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的总体概括

在对高洞村三个养猪场的调查中发现猪场大都选址不恰当,大都安置在靠近小溪和河流的山坡上,并且这三个猪场都有一条大水管用于排放猪的排泄物。由于养殖户环境意识差,猪的粪便随处摆放,对当地的土壤造成了过度的营养富积,对农作物产生了毒害作用。猪的排泄物对该村周边的小溪和河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且影响到了该村村民的饮用水安全。此外,猪粪便随处摆放,在经过一系列的发酵作用后,产生了恶臭的气体,有些还会影响村民的健康。

二、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猪场主堆放猪粪在田里,造成土壤过度肥沃,对农作物有毒害作用

目前高洞村的三个猪场产生了大量粪便,猪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由于以往养殖场(户)环境意识差,猪的粪便过多的堆放在田里。因此,农田里土壤过度肥沃,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猪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因此,猪的排泄物便成为高洞村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猪饲料中通常含有较高剂量的微量元素,经消化吸收后多余的随排泄物排出体外。猪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播撒到高洞村的农田中去,长期下去,将导致磷、铜、锌及其它微量元素在农田中富积,从而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使作物减产。

(二)猪场主环境意识差,随意排放污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高洞村的这三个猪场排出的污水,严重污染地下水。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污水对高洞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有些已对集中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

由于粪水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三个养猪场周围臭气冲天、蚊蝇成群。并且由于猪粪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大部分则被氧化成硝酸盐渗入地下或随地表水流入江河,造成更为广泛的污染,致使公共水系中的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河流严重污染。磷渗入地下或排入江河,可严重污染水质,造成江河池塘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产生多种有害物质,进一步危害环境。养猪场排出的污水,严重污染地下水。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污水对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有些已对集中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猪场主没有及时清理猪的粪便,猪粪经过长期发酵,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在养猪过程中,由于这三个猪场对粪便处置不当,一般经过5天左右的发酵就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破坏高洞村的生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该村村民的健康。

这三个养殖场周围紧靠公路、高洞村,猪的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严重影响了高洞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村民苦不堪言,过往行人怨声载道,养殖户自己也深受其害。此外由于高洞村的这三个猪场是集约化养猪高密度饲养,猪舍内潮湿,粪尿及呼出的二氧化碳等激发出恶臭,其臭味成分多达168种,如果不及时清理排泄物,产生的有害气体不但对猪的生长发育造成危害,而且排放到大气中会危害高洞村村民的健康。

三、对策建议

(一)增强环保意识,科学选址,高效利用粪便

高洞村的这三个猪场的养殖户一定要把环保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合理规划,科学选址是保证猪场安全生产和控制污染的重要条件。在规划上,猪场应当建到远离高洞村和周边的主要河道,设置在远郊农业生产腹地;在选址上,猪场要远离高洞村并与主要交通干道保持一定距离,有些国家明确规定,猪场应距居民区2km以上;避开地下生活水源及主要河道;场址要保持一定的坡度,排水良好;为了更好的利用猪产生的粪便,高洞村的这三个猪场都应该建一个沼气池;不要把猪粪总是堆在农田,应该合理的把猪粪分配在果园、菜地、林地或鱼池较近,便于粪污及时利用。这样既不会造成农田的土壤过于肥沃而对农作物产生毒害,又可以高效率的解决猪的粪便污染问题。

(二)增强环保意识,科学设计,减少污水的排放

在高洞村的猪场建设中,一定要把环保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既要考虑先进的生产工艺,又要按照环保要求,建立粪污处理设施。国内外对于大中型猪场粪污处理的方法,基本有二:一是综合利用,二是污水达标排放。对于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场、村庄和广阔土地的单位,采用“综合利用’”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生物质能多层次利用、建设生态农业和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好途径:否则,只有采用“污水达标排放”的方法、才能确保养猪业长期稳定的生存与发展。

高洞村的猪场一定要把污水处理系统纳入设计规划,在建场时一并实施,保证一定量的粪污存放能力,并且有防渗设施。在生产工艺上,既要采用世界上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又要根据国情因地制宜,比如在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而水资源相对反乏,在规模猪场建设上可按照粪水分离工艺进行设计,将猪粪便单独收集用于制作沼气,不采用水冲式生产工艺,尽量减少冲洗用水,继而减少污水的排放总量。

如深圳市农牧公司采用生物学和生态学方法,对年产20000头猪的规模化猪场排放的污水先经上流式厌氧污泥过滤器处理,然后进人生物氧化塘。鱼塘及土地处理系统,使排放的污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建立起猪、鱼、农果、牧草的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三)及时清理猪的粪便,建沼气池;改善猪饲料,减少氮排放,以减少空气污染

因为猪粪一般在堆放超过5天就会发酵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会对环境和人造成伤害。所以高洞村的这三个猪场我建议应每一天打扫猪的粪便。猪场定期透风,保持空气流畅。清理的猪粪放入沼气池,从而减少氮的排放,以减少空气污染。按“理想蛋白质”模式,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采用合成赖基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来进行氨基酸营养上的平衡,代替一定量的天然蛋白质,可使猪粪尿中氛的排出减少50%左右。有试验证明:猪饲料的利用率提高0.l%,养分的排泄量可下降3。3%;选择消化率高的日粮可减少营养物质排泄5%;猪日粮中的粗蛋白每降低1%,氮和氨气的排泄量分别降低9%和8.6%,如果将日粮粗蛋白质含量由18%降低到15%,即可将氮的排泄量降低25%。欧洲饲料添加剂基金会指出,降低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而添加合成氨基酸可使氮的排出量减少20%~25%。除此之外,也可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通过调节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自仿生长繁殖,对提禽饲料的利用率作用明显,可降低氮的排泄量29%~25%。

结语

通过近两个星期的调研,我知道了高洞村猪场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粪便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猪场的选址应该要猪场要远离村庄并与主要交通干道保持一定距离,避开地下生活水源及主要河道。又要按照环保要求,建立粪污处理设施如沼气池等。大中型猪场一定要把污水处理系统纳入设计规划,在建场时一并实施,保证一定量的粪污存放能力,并且有防渗设施。为了减少大气污染首先要控制猪的饲料譬如采用合成赖基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来进行氨基酸营养上的平衡,代替一定量的天然蛋白质,可使猪粪尿中氛的排出减少。

参考文献:

篇3:养猪场调研报告

1 规模养猪场兽医的职能

规模养猪场的兽医不仅是治疗员和注射员, 而且应具有营养、繁殖、统计等各方面基础知识, 且有丰富临床理论经验, 对疫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的预防兽医学专家。具体要求是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做到:免疫接种程序化;消毒、巡视制度化;药物治疗和净化科学化;生产记录完善化。

1.1 疫苗接种

病毒性疾病必须靠疫苗的保护。免疫接种前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每个猪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疫病情况各不相同, 各种疫苗的性质也各不相同。规模化猪场应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和自身情况合理制定预防接种的疫苗种类、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母源抗体水平、猪只健康状况及当前抗体水平、疫病的发病季节和易感日龄、疫苗的保护期、疫苗可能有的不良反应等都应在制定免疫程序时考虑。接种后3 d内影响采食量, 故断奶后一周不可安排疫苗注射。

按各种疫苗要求进行冰冻或冷藏保存, 以确保疫苗质量稳定、可靠;严禁使用过期、破乳、变质和失真空的疫苗;保证注射质量, 杜绝“打飞针”、剂量不足等现象发生, 确保高密度、高质量,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尤其是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时, 要根据农业部要求按照农业部免疫方案, 科学规范地开展免疫工作, 确保应免生猪的免疫密度达到100%。同时, 要健全免疫档案, 切实做到免疫有记录可查。

1.2 药物净化

药物净化就是应用化学药物将感染或可疑感染病原的猪只实行净化处理, 以抑制或杀灭病原, 消除其危害。这是预防和控制细菌性或寄生虫类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群体暴发或预防和净化某些疫病时, 药物防治非常重要。规模化猪场群体药物防治, 具有便于宏观控制、方便经济、减少注射对猪只的应激等优点。

但是在选择药物时药敏实验是必需的, 其目的是要挑选价廉有效的药物。在治疗肠道感染时选择消化吸收率低的药物, 而治疗非肠道感染时选择消化吸收率高, 且在病灶组织或器官浓度分布高的药物。常用的给药途径有饲料添加和饮水添加两种。一般由于饮水量是饲料采食量的2倍, 所以饮水添加只有饲料添加浓度的1/2。无论哪种途径, 目的都是要确保每头猪都能采食到足够量的药物。食欲废绝的猪只能进行注射治疗, 同时加强护理。急性病的治疗, 病症消失后还要维持一定的疗程, 以彻底根除, 否则可能转为隐性感染;而慢性病的治疗, 其疗程要适当延长;寄生虫病的治疗, 要把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虫环境净化紧密联系起来, 只有采取综合驱虫措施才会有效果。

1.3 驱 虫

后备母猪2月龄驱虫一次, 上产床前15 d驱虫一次, 以后每胎上产床前15 d均驱虫一次;青年公猪配种前驱虫一次, 以后每年驱虫2次;育肥猪在2月龄和4月龄各驱虫一次。可用阿维菌素、丙硫苯咪唑等药物。

2 规模养猪场的消毒程序

严格的消毒可以减少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特别是对于条件性致病菌,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 可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积聚量, 使其不能达到感染数量。同时, 严格控制和杜绝致病因素, 就能有效地控制此类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 消毒工作不仅是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中心内容和保障, 也是疫苗免疫和药物防治缺陷的补充, 只有环境控制、免疫、药物防治和消毒四者共同作用, 才能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保证畜禽健康成长, 减少疫病危害。

2.1 非生产区的消毒

(1) 人员消毒。

进入养猪场的人员必须走专用消毒通道。通道出入口应设置汽化喷雾消毒装置。人员进入通道前先汽化喷雾, 使通道内充满消毒剂汽雾, 进入后全身粘附一层薄薄的消毒剂气溶胶, 能有效地阻断外来人员携带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同时, 通道地面应做成浅池型。池中垫入有弹性的室外型塑料地毯, 并加入消毒剂, 每天适量添加, 每周更换, 可以消毒鞋底。

(2) 消毒池。

在大门入口应修建消毒池, 消毒池的长度为进出车辆车轮2个周长以上。所有进入养猪场的车辆必须严格消毒。

2.2 生产区的消毒

人员消毒同非生产区人员消毒。

(1) 排污沟消毒。

定期将排污沟中污物、杂物等清除干净, 并用高压水枪冲洗。每周至少消毒一次, 对蚊蝇繁殖有抑制作用。

(2) 生产母猪消毒。

产前用洗涤消毒剂全身抹洗后擦干, 产后必须清洁消毒。

(3) 仔猪出生后消毒。

仔猪出生10 d后, 可用碘酸等消毒剂喷雾消毒。每天1次, 剂量为15~30 mL/m2。

(4) 保育室消毒。

猪只进入前1 d, 对保育室高床、地面、保温垫板充分喷洒消毒, 可杀菌消毒、驱赶蚊蝇、防治擦伤感染等。

(5) 后备猪室、怀孕母猪室及公猪室的消毒。

无论是后备猪、怀孕母猪以及公猪的生活环境都必须保持干燥、卫生, 并严格消毒。

(6) 饲喂工具、运载工具及其它器具的消毒。

对于各种饲喂器具要严格消毒, 频繁出入猪舍的各种器具必须严格消毒。

(7) 病死猪、活疫苗空瓶等的处理消毒。

活疫苗空瓶应集中放入有盖塑料桶中灭菌处理, 防止病毒扩散, 可用消毒剂稀释消毒。

3 规模养猪场的消毒操作程序

3.1 清 洁

因为猪粪和垃圾的污染程度高, 又是感染的主要来源, 所以必须彻底清除。在打扫后要使用具有去污和杀菌作用的消毒剂, 对墙壁和地板进行清洗去污, 要特别注意卫生死角和脏物容易聚集的地方。

3.2 消 毒

要对水池和料槽等尘埃和脏物容易堆积的地方进行清洁消毒;清洗后病原微生物特别是病毒类的污染程度可能仍然很高, 会对敏感猪、仔猪及刚引进的猪群构成严重威胁, 所以必须进行彻底消毒。

3.3 空气消毒

猪舍的空气消毒对于现代规模养猪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对降低呼吸道疾病有显著效果。

4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 保障规模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

4.1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的长效机制

(1) 切实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建设, 理顺关系, 建设乡镇兽医工作站和村级服务室;加强人员培训, 优化人员结构;强化防疫、检疫和市场监管职能,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的长效机制, 形成功能完善、手段先进、保障有力的畜牧兽医服务网络。

(2)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确保重大动物疫病不发生, 确保不传染给人。

(3) 要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保障规模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

4.2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州养猪业面临的问题对我们提出警示:我州的养猪生产不能以牺牲环境与资源求发展, 而必须走与环境友好、资源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 资源的循环利用

为把“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念落到实处, 使规模养猪业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在资源综合利用上, 依靠科技进步, “变废为宝”, 建设循环经济, 规模养猪还可以发展沼气产业, 为种植业提供优质有机肥, 形成种养良性循环。

无论规模化养猪场或小规模养猪生产, 由于粪污处理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 不仅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和本场猪群的生产力和健康, 而且间接影响产品品质、生产成本和效益, 成为制约养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农业生态系统中, 猪场粪便、污水进入无机环境 (土壤) , 被分解者 (微生物等) 转化为可给态养分和土壤肥力, 供生产者 (绿色植物) 利用并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产品, 这虽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最简单形式, 却足以说明粪污是极其宝贵的资源。但如果不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则会成为污染源, 若仅为防止污染而将其处理到达标并排放, 不仅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且必然会加大处理投资和能耗, 因此, 必须根据资源化利用方向来决定处理工艺和方法, 以减少处理投资和能耗, 如本场无多级利用条件时, 可处理后作活性有机肥或做有机无机复合肥及液肥销售, 效益可观。有条件的猪场可做成沼气、种植桑菜果、养鱼、养蚯蚓蝇蛆、蘑菇等, 实现资源化多级利用和转化, 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并可进一步争取做到污染物的零排放, 实现清洁生产, 改善养猪环境, 提高猪群生产力和健康水平, 保障产品品质, 这是作为低效益行业的养猪场走生态猪场建设的必由之路。

(2) 强化食品安全 改善产品品质

我州养猪业因产品品质问题而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也将决定每个生产猪场的兴衰存亡。我国已经颁布或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畜产品质量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动物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量》、《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 但解决产品品质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严格贯彻实施这些现行的法规和标准。制定和完善采样、检验、检疫的统一方法, 加强法制建设, 实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加大对违规产品和营私舞弊的惩治力度。

从生产场地环境、生产过程等环节上减少和防止应激及疫病直接影响产品品质, 同时也就减少了因预防和治疗用药间接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的机会。

(3) 能源的有效利用

合理进行猪场建设和改造, 改善猪场环境, 场址选择、场地规划布局、猪舍建筑设计、饲养管理设备选型配套、粪便污水处理和利用、兽医卫生防疫等, 不仅对猪群生产力、健康和产品品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也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影响, 必须因地制宜, 考虑建筑设备投资和能源消耗。

改进供暖等相关设备, 以节能、高效为主要目标, 同时能够满足生产条件下猪只对环境条件的需求。一是要通过改善场区环境和加强饲养管理来改善舍内环境, 不应单纯依靠猪舍建筑和通风、供暖、降温等环境调控设备;二是充分考虑猪的适应能力并给以适当的锻炼, 不要盲目追求环境参数标准而把猪只养成“温室花朵”;三是尽量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因素和时段 (如春秋季节、夏季夜晚的温度和冬季白天的太阳辐射等) , 实行自然和人工设备调控相结合;四是尽量进行猪体周围局部环境的调控和供暖、降温、通风、排污的综合调控。

4.3加强生猪产业建设, 确保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启动生猪的政策性保险, 研究解决规模养猪场流动资金的信贷融资问题;二是大力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实用技术, 重点解决生猪养殖中的技术问题, 帮助养殖者节约生产成本, 依靠科技减少因市场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三是加强和改进畜牧业的现代数据统计手段, 切实加强生产预测和市场预警, 规避风险;四是加快畜牧养殖方面的质量认证工作, 通过对养殖源头的监管、认证, 建设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品牌。

4.4转变生产方式, 大力发展集约型养猪业

因地制宜, 推行“一乡一品、一村一业”, 转变畜牧生产方式, 走专业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型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坚持科学发展观, 控制环境污染,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推进畜牧生产方式转变, 加快建设集约型养猪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采用引进饲养良种母猪补助、防疫和排污设施建设补助等措施, 扶持发展规模养猪大户和仔猪保育大户, 带动千家万户发展, 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路子。

4.5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为了适应我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今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推行标准化、科技化生产。

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 建立生猪及其产品流通的标识制度, 把好市场准入关;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注重产品质量安全, 严格控制生猪及其产品的药物残留。

(2)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为了实现标准化、科化的生产, 必须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技术的农民

(3) 建立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与疫病防治体系建设重点是:

通过引进、扩繁和选育, 全面提高生产水平;通过人工授精, 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种猪场配种站和种猪测定中心的建设。疫病防治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加强对生猪常见病和某些传染病的控制, 确保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建立生猪疫情预测预报网络, 完善基层畜牧兽医站。

(4) 扶持龙头企业, 推进产业化进程。

要以生产、加工利益的联结为核心, 加快一体化进程, 采取有效的组织方式, 协调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

(5) 发展生态养猪业。

猪场规模越大, 污染越严重。为了减少养猪带来的方方面面的污染, 应把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 走生态养殖的道路。即将猪粪尿通过低费用处理后, 用于种植业或淡水养殖业。

生猪生产是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 抓好生猪生产, 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 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论述了青海省海西州规模化养猪所面临的问题, 明确指出了兽医防疫体系和科学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概述了当今规模化养猪防疫上存在的问题和必须采取的措施。展望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一定会使规模化养猪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篇4:养猪场调研报告

关键词:养猪生产技术 课程改革 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92-01

1 调研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养猪产业的升级改造,中国正在由养猪大国向养猪强国迈进。随着养猪生产向工厂化方向发展,养猪技术也在迅速地变化。当今养猪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专业化、规模化、健康化。因此,培养具有养猪专业技术及技能的高技能型毕业生势在必行,因为这些毕业生不仅是将来养猪生产技术服务的主力军,也是目前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自主创业,创办中小型规模养猪场的主体。然而,我院的《养猪生产技术》课程设置体系基本承袭原中专学校模式,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因此,对《养猪生产技术》课程调研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学内容配置、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的论证和分析,以培养高技能养猪人才为目标,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及社会需求。同时在调研中建立与部分养猪企业的合作关系,带动养猪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2 调研方式

我院于2007年3月成立了《养猪生产技术》课程改革研究小组,共有9名教师参加,从2007年至2011年期间,我们充分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和校外指导毕业生实习的机会,深入到同行院校(甘肃农业大学、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养猪企业(北京资源种猪场、天津农夫种猪场、甘肃兰州种猪场、青海张氏养殖集团公司、金昌种猪场)和毕业生(2008届、2009届、2010届)中进行调研,通过走访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召开毕业学生座谈会的方式,就社会对高技能养猪人才的需求和规格,广泛听取意见,为《养猪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方案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项目材料。

3 调研信息反馈

3.1 同行反馈信息

经过对同行的调研,我们觉得《养猪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贴近学生在养猪生产企业的工作岗位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切合实际,培养的学生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3.2 企业反馈信息

经过对企业的调研,我们觉得《养猪生产技术》课程应加大现代化养猪技能操作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技能操作能力,上岗后进入角色的速度快,能很快地独挡一面,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3.3 毕业生反馈信息

经过对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养猪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追求“满堂灌”讲授,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离,不能紧密地贴在一起,造成部分学生在三年学习结束时,总是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都知道,但到养猪场上不知道怎么干或什么都不会干。例如,2009届畜牧兽医专业曾经有29名毕业生推荐到北京资源养猪场,开始上岗时安排在养猪场的配种、分娩、保育、饲料等车间,场方技术人员询问时,书本上的知识都懂,但就是不知道岗位工作怎么搞,同时由于学生的吃苦精神差,个别学生还被辞退。这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广泛性。

4 调研结论

4.1 倡导实行突出“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养猪生产技术》课程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生产性科目,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职业技能为中心,面向社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企业生产相适应,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具体体现在:一是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把一个相互有着内在联系的若干知识点和技能点综合在生产岗位训练中;二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即在教学中,不再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相互割裂,而是在实践中领悟理论,边做边学;三是课程与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工作任务综合,即开发项目课程,把企业的工作任务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课题作为课程内容的核心,让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工作成效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并通过实际工作的现场,真实的工作任务,自主的行为学习,为学生今后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4.2 倡导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

为了保证《养猪生产技术》课程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度和实践知识依据行业岗位设置,要大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调整,缩减高深理论,突出实践技能,充分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知识体系建设。可以考虑按照经营方向与规模确定→厂址选择与规划布局→猪舍修建与设备配置→饲料筹划与品种选用→猪群组建与周转管理→环境控制与净化消毒→杂交组织与配种接产→种猪生产与肉猪育肥→免疫保健与疾病治疗→产品营销与效益分析等10个生产环节配置教学内容,体现课程的职业化特征。

4.3 倡导加强理论实践过硬的双师队伍建设

《养猪生产技术》课程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生产性科目,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例如,在青海张氏养猪集团公司和金昌种猪场调研时,公司经理们都说到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教师应该既是学科型专家,又是技术型能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生产岗位上顺利培训学生。它带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对课程建设培养一批懂理论,强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是课改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

《养猪生产技术》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课程体系与结构的构建,还涉及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必须有根本性的转变。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只要我们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课程建设一定会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 朱宽佑,潘琦.养猪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2] 徐向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6):61-62.

[3] 陈蕾,周晓康,李建民,等.示范性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7-9.

[4] 丁月云,张陈华,张晓东,等.动物科学专业《猪生产学》殊程教学改革的设想[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8):64-65.

[5] 黄雪泉.模块教学法在养猪生产实验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5):17-18.

篇5:在养猪场实习报告

XX年4月29日,按照系部的教学计划和专业学习要求安排。我到xxx原种猪场实习,时间是XX年4月29日至5月28日。在这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我们转换了四个实习岗位:繁殖、产房、保育和育肥。我在猪场实习得到一些感受,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一个月实习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应用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得不错,一旦接触生产实际中,才知道自己知道的是多么的少,过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尽”的含义。也许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而已。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畜牧兽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理论的指导,但畜牧兽医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度的作用。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大多来自技术员和饲养员的指导。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做事先做人,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人——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们实习或工作的环境可能恶劣,在恶劣的环境中,与其沉溺在痛苦与失败中,倒不如思考一下那些人生的经验对自己产生何种助益。如果你能将人生的逆境转为重振生命的契机,那么你就会像那些坚强的碱蓬一样,成为逆境挫折中的受益者,而非受害者。人生何处无风景,关键看是否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守住乐观的心境。阅尽人间春色。

篇6:养猪场的可行性报告

一、基本情况

旬邑县位于北纬34°57′-35°33′,东经108°08′-108°52′,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辖境北端,地处关中北界,陕北南部。属渭北高原最南部。东界黄陵、耀县、铜川,西邻彬县,南连淳化,北接甘肃正宁。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部子午岭最高峰石门山,海拔1885米,南部三水河底,海拔850米,相差1035米,平均海拔1300米。地形为东北——西南走向条形,长65公里,平均宽25公里,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分为东北部土石山区和西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山塬差异分明。西南沟壑区被支党河、梁渠沟、三水河、苍儿沟4水分割,形成底庙、湫坡头、太村(张洪)、清塬、土桥5条带状塬块,形若手掌五指,其间沟壑密布,呈现出山地地貌特征。

旬邑辖10镇4乡275个行政村,人口27.4万。其中农业人口24.8万人,城镇人口2万人。县城沿八河顺川而建,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城区驻城关镇人民政府及其东关、西关、小塔3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401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5100余人,居民10000余人,国家干部和企业职工8000 余 人,日流动人口2000-3000人次。

旬邑自然资源丰富。主要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中药材、沙棘、牧草、森林为主。煤贮藏27亿吨,石油贮量400多万吨,中药材230种,沙棘20万亩,草场46万亩,国有森林151万亩。石门山被誉为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草木茂盛,景色秀丽,是天造地设的旅游度假好去处。旬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四、五千年前,人类就在此生息繁衍,夏末商初,周族先祖在此立国兴业。自战国时秦置县,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随朝代更替,四易县名。悠悠岁月,斗转星移,在沧桑变迁、兴衰更替的历史进程中,旬邑人民为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豳风》等便是产生于此地的千古名篇,诸多史志典籍对这里以往的风情民俗、地理人文、经济文化等均有较详实的记载,旬邑历史上许多优秀人物及其事迹、事件,更为史籍所辑录。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时期,这里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建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1928年的旬邑农民暴动,就是中国共产党为推翻旧中国而进行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实践。同时,旬邑的山水养育了大批的革命志士,留下了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建国数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多年,使这块古老的土地焕发了青春的活力,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旬邑县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招商引资,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使全县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旬邑县城已经成为一个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聚集的“洼”地。旬邑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奋进。

二、发展生猪养殖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随着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我县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为了使县城干部职工及附近乡村人民群众生活中所必需的肉食得到保障,丰富肉篮子,繁荣市场,促进我县脱贫致富步伐,在该乡发展养殖业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

(一)可行性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两个长期不变政策和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特别是中央第四次**工作座谈会与全区扶贫工作会议的召开,更加激发该乡人民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要求发展个体养殖业的愿望日益迫切。为了通过养殖生猪、生鸡摆脱贫困,他们在各方面都做出不懈努力,利用空地修圈、开荒,学习科学的饲养方法等。我们认为在该乡兴建和发展养猪、养鸡业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是符合我县和该乡的实际情况。

2、由于该乡地处县城驻地,县城城镇常驻人口3200多人,一是干部职工家属子女常住人口1300多人;二是流动人口和流动常住人口1900多人;三是县城附近居住着**乡大量的农牧民,因而具有广阔的销售市场,使生产出的肉、蛋、禽能直接销售,产生经济效益,增加群众收入。

3、该乡还具有饲养生猪、生鸡的众多优势;一是当地海拔3640米,年平均气温高,适宜各种生猪及鸡的生长;二是当地的交通方便,饲料充足,可保证养猪户所需的物资及消费物资供应;三是有县兽防机构雄厚的科学饲养技术的指导和医疗技术的保障;四是水电方便,距市场近且有可靠的消费群;五是养殖场所在地有大片荒地可供开发利用,种植饲料,降低养殖成本。

(二)必要性

1、在我县机关驻地,随着人民思想的解放,消费观念得到了转变,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就不断提高,但是仍有一部分人民群众没能摆脱贫困。饲养生猪后,可在一年之内直接增加他们的现金收入或将猪肉直接用于改善生活,提高实际生活水平;帮助他们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彻底脱贫致富,并逐步迈入小康,进而促进我县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同时对我县的局势稳定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蛋、禽、肉在我县市场上是奇缺商品,使人民生活得不到合理的调配。夏秋两季平均两三天才有一头鲜猪肉上市,到了冬春季节,市场上的鲜肉更罕见,就连冻肉都是极少数商贩从内地购进,只是短短几天便销售一空,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有时还是带腐变质的猪肉。鸡蛋全靠外运,不仅不新鲜而且价格高,为了使干部职工能吃到优质新鲜的蛋、禽、肉,稳定人心,平抑市场价格,繁荣市场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在该乡发展养殖业显得十分必要,意义也是相当的深远而重大。

三、饲养规模

养殖场初步设计饲养生猪200头,养鸡1000只,养殖开荒40亩,作为饲料种植基地,采取集中饲养的方式。

四、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生猪一年出栏,按月10头生猪预算,每头产净肉180斤;按市场最低价10元/斤计算,月收入1.8万元。此外,每头猪杂约60元,月收入600元。每月合计收入1.86万元,年收入达22万元。

2、4头猪种年产猪仔30只,按市场价格300元/头计算,又可创收0.9万元。这样该乡养猪业收入可达23万元,扣除饲料9万元,当年纯收入达14万元。第二年随着养猪业步入正轨,有了方法和经验后,启动资金及其它不可预见资金可减少1万余元,加之开荒种植饲料,使养猪成本降

低,年产值纯收入17.5万元左右,第三年产值纯收入可达21万元左右。

3、年出栏鸡300只,每只50元,年产值1.5万元,月产鸡蛋3600元,每个鸡蛋0.6元,月产值0.22万元,两项共计年产值2.64万元。

4、另外猪粪,所带来的间接肥效益也明显。将200头生猪所产生的粪便深施100亩耕地,相当于每亩深施化肥20斤,则可节约化肥2000多斤,每斤按0.5元计算,可节约经费1000余元;亩增 产粮食按200斤计算,共可增产粮食2万斤,折款3万余元。

(二)社会效益

1、作为县级财源建设工程的养殖业投产盈利后,按年平均效益,年纯收入20万元计算,可使200人脱贫,并逐步过上富裕的生活。当贫困户受到养殖的实惠后,就会扩大饲料养面,发挥辐射作用,带动该乡人民一起走发展养殖业致富之路,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基础。

2、可提高人民实际生活水平,彻底解决我县城乡人民吃肉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肉、蛋、禽投放市场后,可以起到平抑市场物价,制止不法商贩牟取暴利,将促进我县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上一篇:许允为吏部郎文言文阅读答案下一篇:11年优秀教师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