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2024-05-01

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体会(精选6篇)

篇1: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浅析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及体会

第五人民医院大武口医院神经内科 田丽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 通过降压药物的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加强健康教育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和正确的生活方式。结果 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经临床常规治疗,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控制高血压应以预防为主,加强预防保健、心理护理为重点,减少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体会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又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脑卒中, 心、肾功能衰竭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大部分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有轻微症状, 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躁等, 以后逐渐累及心、脑、肾器官、严重时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病变, 严重的影响人的正常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加, 血管弹性差, 小动脉阻力增加, 因而血压随之增高, 持久的高血压会使动脉壁损伤和变化又加重动脉硬化, 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故老年人容易发生高血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患者群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高血压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血流动力学、临床特点及预后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年龄的高血压患者,因此在诊治和护理过程中应引起重视,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增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1,2]。我院2011年共收治高血压患者42例,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以探讨和总结临床护理的方法和特点。1.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定义

老年人高血压指的是年龄在60 岁以上人群中, 收缩压>160mmH g 和/ 或舒张压> 95mmH g 的高血压患者[3]。目前, 我国将60 岁或60 岁以上的人, 划为老年人范畴。这部分人员所患的高血压, 绝大部分为原发性高血压, 故统称其为老年人高血压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多, 且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 高血压病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高血压特殊类型的老年人高血压, 多数是青年、中年期发病的继续和发展。

2.临床资料

老年高血压患者42 例,65~87 岁,平均(69.24±9.89)岁;男22 例,女20 例。Ⅰ期高血压14 例,Ⅱ期20 例,Ⅲ期8 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0 例,高中以上15 例,初中以上6 例,小学10 例,文盲1 例。都曾有过未按医嘱服药的历史,营养状态良好。血压在150~180mmHg/100~120mmHg 之间。所有患者均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3.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3.1 症状不典型:病人患高血压后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大部分病人常在体检或其它疾病住院时才被发现, 因此, 对老年人定期多次测量血压是有必要的。3.2 收缩压增高, 舒张压正常或相对地较低,脉压差增大,70 岁以上尤为明显。费雷明汉研究表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生率75 岁以上男15 %, 女2 8 % [4]。3.3 血压波动性大:情绪变化(尤以极度兴奋)、体力活动、进餐、体位、季节或寒冷等均可使血压变化很大。年龄越大, 量变程度越大。其原因可能由于老年动脉硬化及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导致血压调节功能失调有关。因此, 对老年人易变性高血压病人, 应采取不同体位, 不同时间及多次测量血压方可确定。3.4 无音间隙(无音间期):可发生于第一音之末与korotkoff 氏音的第二阶段之始, 临床常使测得收缩压值较实测数值低。老年高血压无音间隙发生率高且较严重。因此, 应用袖带测压时, 将充气高度达250mmHg 以上同时缓慢放气或用指诊测置收缩压, 可避免漏诊或错判。

3.5 假性高血压:临床发现少数病人, 动脉血压常较直接动脉内血压高1.995-3.89EPa 血压越高或血管硬化起纷重, 假性高血压发生率越高。这可能与充气囊难以压缩僵硬的肚动脉有关。因此, 以间接测压法发现极少数或无靶器官损害体征的长期严重高血压患者, 应疑有假性高血压

3.6 医源性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这可能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降低或丧失, 血竹调节机能减弱等因素有关。

3.7 并发心、脑、肾等疾病多见:由于老年人高血压可促进心、脑、肾动脉硬化发生或进展, 常导致脑血管意外, 冠心病, 心肌梗塞及心衰, 肾衰出现。我们发现少数病例可有3一4 种病并存, 因此, 应引起今后防治的注意。

3.8 心理特点

3.8.1 恐惧、焦虑心理 患者入院时多情绪低落、紧张, 通过交谈, 发现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及预后普遍不了解, 注意力总是集中在对自己身体的不适和疾病一知半解地自我分析: 如能否完全治好, 是否会引起脑血管意外疾病和遗留后遗症等, 疑虑重重, 充满了担心。这些不良情绪, 都可作为心理负性因素, 引发恐俱、焦虑, 使病人身体产生应激反应, 如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小板聚集、血液粘滞性升高等。其结果必然影响药物疗效, 甚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3.8.2 药物依赖心理 患者入院时对药物依赖的心理较重。如认为某种药物对他不起作用, 或仅认为疗效不佳, 则采取不配合的态度, 将药物从药盒中检出, 偷偷扔掉;或认定某种药物有明显疗效,则会点名要求服用。病人的这种对药物的依赖心理有时可提高药物疗效, 甚至使某些本无活性的药物起到一定的“ 治疗作用”。如目前“ 安慰剂”的应用正是利用心理因素的影响。患者普遍认为, 只要坚持服药, 疾病就会有好转, 而轻视心理调节的作用。[5] 3.8.3 情绪不稳定患者入院后, 因有充足的时间重新思考已发生的不幸事件, 去回顾当时可怕的情景, 因此容易诱发压抑心理, 表现出忧郁性格,忧愁、悲观、失望, 这是忧郁性格患者的“ 三步曲” , 继而引发失眠、食欲降低等症状。3.9 不注意合理膳食, 不注意戒烟限酒, 对饮食对高血压病的影响重视不够。4.护理干预

4.1 日常护理 建立健康档案,测量平均血压。加强高血压防病知识宣教,培养患者的健康心理状态。嘱患者坚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交待所有的与该病有关的注意事项,使病人认识到高血压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的疾病,但是只要充分与医生、护士配合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并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讲解清楚,使病人做好心理准备,尽量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刺激。4.2 药物护理

4.2.1 应遵循降压药使用原则 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坚持以个体化为治疗准则,从小剂量开始,据病人年龄、需要和降压反应,逐渐增加疗效,降低可能存在的与剂量相关的副作用[6]。

4.2.2 用药依从性 用药依从性是指病人服药与医嘱的一致性,采用降压药物治

疗可有效地减低病死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事件及致残率。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病人对高血压认识知识和健康信念有关。二是医护人员的水平、医疗条件等。如医护人员对患者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缺乏细致了解,对药物作用及毒副作用交待不清等。因此要加强健康教育,使病人充分认识到遵医服药对治疗高血压、防止心脑肾损害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作用,加强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教育。还应注意每个病人健康信念的特殊性,据此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矫正其错误的健康信念,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依此来促进病人的服药依从行为。[7] 4.2.3 药物不良反应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主要类型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副反应小,但应用不当,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肌收缩,减慢心室传导,增加哮喘者气道阻滞,可使三酰甘油一过性升高,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周围血流,延长低血糖恢复时间,掩盖低血糖症状。ACEI,个别病人口服后出现干咳,停药即可消失。钙拮抗剂副反应是扩张血管,病人可出现面部潮热、头晕、心动过速等反应。α-受体阻滞剂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首剂晕厥、水潴留、踝部水肿,用药时注意预防晕厥[8]。护理人员应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副反应,以便给予病人正确指导。4.3 心理护理

4.3.1 以诚相待, 解除恐惧、焦虑心理从患者入院开始, 我们如对待亲人般诚恳、周到的生活服务, 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述, 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 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 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使患者从入院就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在他们情绪不佳、出言不逊时,护理人员要克制忍让,做到心平气和、和颜悦色, 避免使之受到强烈刺激。在取得他们的信任的前提下, 尽快解除他们的恐惧、焦虑心理, 使他们的心理障碍得以解决,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4.3.2 稳定情绪, 消除对药物依赖心理 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到血压的变化。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刺激或或积极参与交谈时,血压升高、心脏供血能力差;相反,血压降低、心脏供血能力强。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升高心脏供血能力强。在护理中十分注意及时调节患者的思想情绪,一旦情绪障碍成为机体症状的促成因素,便

可导致求医行为。因此,老年人高血压混着既有治疗疾病的需要,更渴望得到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使情绪发生转换,以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状态。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 一但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均要吃药,但病人情绪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病人愉快乐观,药物则易发挥治疗作用;烦躁, 不思饮食,难以入睡,必然影响药物疗效,使血压难以下降,甚至更趋升高。通过诱导,尽可能减少他们对药物的依赖心理,依靠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向病人报告血压数值,使他们从心理刺激的别动记忆中解脱出来,同时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向他们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病的道理。

4.3.3 环境的调节 来自环境的任何刺激都可以作为一种信息, 经过人体相应的感受传入神经,传到大脑进行加工和整合,并产生一定的情绪反映和生理变化。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来说,建立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床单位的整洁, 使病人处于安静舒适的转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紧张的刺激。实践证明,这种安静舒适的心理效应有时能胜过药物的作用。环境和自身的调节对积极抵御消极心理和稳定血压、增加心脏供血能力会产生良好的效果。4.4 饮食指导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如病程、有无并发症等。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饮食为宜:少吃多餐,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吃水果、蔬菜,戒烟限酒。减少钠盐摄入,既每日钠盐摄入量低于5g 为宜,减少钠盐列为控制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措施的重要内容[9],尽量少吃咸菜、咸鱼、咸肉等。4.5 健康宣教

4.5.1 饮食宣教 合理饮食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 对疾病控制、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应指导患者以摄取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为主, 食盐量以不超过6 g /d 为宜。坚持低盐饮食能使血压下降, 并可增加利尿剂的降压效果和减少利尿剂的低钾反应。限制动物内脏、蛋黄、动物油鱼籽、甲壳类食物的摄入, 还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忌烟、酒、辛辣、肥腻及过甜食物。进食宜少量多餐, 不要过饱,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的摄入。4.5.2 戒烟, 以减少吸烟导致的心血管事件和危害。限制饮酒,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饮用纯酒精量< 25 g /d, 成年女性饮酒精量< 15 g /d, 摄入酒精量> g /d 者随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显著升高, 饮酒还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 高血压应严格限制饮酒量。

4.5.3 改变生活方式, 适量运动 体力活动是降压因素之一,适量的体力活动有降压作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提高心血管适应能力, 稳定血压水平, 因此, 应指导患者参加体育运动。结合血压的变化和自觉症状, 因人而异,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 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 保障充足的睡眠, 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包括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要规律, 循序渐进。

4.5.4 高血压病是一个终身疾病, 所以做好出院指导一样重要。可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使患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有大致的了解。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及自我控制活动量, 保持良好的心态, 掌握劳逸适度, 避免情绪波动。

4.5.5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指导家属和患者测量血压的方法。每天早晚各一次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 血压波动较大时午后可加测一次, 保证老人的睡眠时间,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5.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自己检测血压或定期到医院就诊,使其随时掌握血压情况,坚持长期服药,不能擅自停药,更换药物和改变药物剂量,保持心理平衡,清淡饮食及减轻体重等方式控制血压,若血压不稳定或异常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减少致残率,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的。6.小结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常引发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极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正确指导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知识, 合理饮食、适当活动、调整良好心态、坚持合理的药物应用等综合性治疗, 护理工作的好坏在治疗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护理工作者应不断积累经验并科学创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尽最大可能辅助疾病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邓群,余曼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控制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9,20(2):117-119.[2]龙立君.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4):103-104.[3] 顾丽欣.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1):1725 [4]代红,吕国良.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康复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1,7(2):45.[5]薛凤敏.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4,12(6):29.[6] 肖海鹏.高血压防治新进展[J].新医学,1999,30(4):244-245.[7]王晓灵,浅谈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67.[8] 张秀峰.降压药服药时间的研讨[J].护理学杂,2000,15(2):72.[9] 王晶,赵海平.影响高血压患者限盐行为的因素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3,38(7):534.

篇2: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杨定群

【摘要】 目的:通过对骨科老年患者实施心理分析和科学的护理,使患者得以早日康复。方法:对132例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分析,了解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及生理特点。为护理计划提供依据,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并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13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8%,治愈率92.4%。随访98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心理分析在骨科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前景看好,效果满意。【关键词】

骨科 老年患者 心理分析 护理

据统计,老年患者在骨科病人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为使骨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能更好地进行治疗,早日康复,通过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制订具体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自2007年1月-2010年8月以来共收治老年患者132例,男81例,女51例。年龄:60~69岁54例,70~79岁42例,80~89岁30例,90岁以上6例。致伤原因:车祸56例,摔伤64例,其他12例。手术治疗80例,占60.6%。合并症:112例,其中高血压46例,冠心病26例,糖尿病38例,其他27例,合并症2种以上34例。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13例,发生率9.8%。治愈122例,占92.4%;未愈出院18例,占6.8%;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猝死。文化程度:文盲127例,小学74例,初中以上64例。随访98例,功能恢复良好。2.心理分析

2.1 恐惧感 老人大都是因为车祸或不慎摔倒致伤,从生活自理到不能自理的改变,加上医院环境生疏,对临床各种操作,如骨牵引、打石膏、穿刺等,都易产生恐惧感。

2.2 焦虑、忧郁 老年患者都知道,骨折需要康复的时间长,自己年龄又大,担心手术预后不良,恢复不好。还担心儿孙工作学习忙,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等,常表现出焦虑、抑郁情绪,往往要求放弃治疗。

2.3 敏感的自尊 希望受到周围人员的关心、重视,有意无意透露自己的身份,或亲友、儿孙中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认为自己年长,社会、生活经验丰富,辛苦了一辈子,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一旦自尊心受挫,往往迁怒于医护人员,百般挑剔。

2.4 主观感觉异常、猜疑心重 对别人的言语表情及周围环境敏感多疑[1]。老以为别人在议论他的病情,一再追问医生,他的病情严重不严重,能不能治愈,今后生活能不能自理,始终处于焦躁不安状态。

2.5 被动依赖、悲伤自怜 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愿意做,变得软弱无力,希望更多的亲友探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3.护理体会

老年骨折患者心理创伤较严重,又有着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们认为应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1]。

3.1 心理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要针对每一个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全面评估患者受伤的病因、造成的后果、伤后情绪变化、以及疼痛等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用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同情和尊重患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细致入微的观察、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注。根据患者病情、受教育程度、工作和家庭背景等情况综合考虑,施以相应的心理疏导。认真解释病情,治疗方式、方法及结果。说明各种治疗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及时消除其焦虑、紧张情绪,鼓励同病种患者相互交流治愈情况,增加患者信心,使患者以平衡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手术。尊莺患者的感情和志向,不伤害其自尊心,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减轻其痛苦,引导患者过愉快、充实的生活,并帮助制订康复计划,提高功能锻炼的自觉性,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3.2生活护理 老年人全身器官均有衰老现象,受伤后,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陪护人员多数是外省护工,语言交流受限。所以,我们加强巡视及基础护理,早晚进行口腔护理,每天擦浴1次,保持床单干洁、平整。根据疾病种类及时送上可口易消化的饮食。指导陪护人员,使起居、饮食、大小便都能及时、满意,使其感到社会的温暖、愉快地接受治疗及护理。

3.3 合并症、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许多老年病人自诉平素体健,但是本身机能减退,许多合并症未被发现,加上创伤的刺激,使病人的抗病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护士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对高血压患者要定时监测血压变化,稳定病人情绪,合理使用降压药,并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意外伤害。对冠心病 患者,持续使用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电示波变化,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对疼痛剧烈者,及时给予止痛处理,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动作轻柔,保持病室安静舒适,避免不良刺激。对糖尿病患者要定时监测血糖、尿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及时换药,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导病人进食糖尿病饮食。另外,由于老年患者由于皮肤干燥,外周血供差,卧床时间长等原因,很容易出现褥疮。要求我们加强巡视,对长期卧床病人,班班检查皮肤情况,建立翻身卡,每2小时翻身改变体位一次。用50%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受压处,对因病情限制翻身者,应用棉花小枕交替垫于双侧臀部,减轻骶尾部压力及受压时间,有效避免了褥疮的发生。4例术后患者出现Ⅰ期褥疮,经过积极处理后痊愈。

3.4 功能康复护理 多数老年患者,骨折后由于疼痛原因及担心活动会使骨折移位,所以功能锻炼不积极。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还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并传授正确的锻炼方法,鼓励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患肢的肌肉舒缩锻炼,远端健康关节的锻炼,骨折关节的锻炼。并指导家属、陪人为患者进行被动锻炼,促进早日康复。4.小结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心理学和护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探索病人的心理规律,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性别、籍贯、民族、文化、职业和经历的心理差异,采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使病人安心治疗,早日康复。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退化,对疾病知识掌握少,合并症、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护理难度大,不但需要护士具备有全面的老年护理知识和专科理论知识,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采取心理分析的方法耐心帮助患者掌握防病治病的健康知识,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病人康复过程更为流畅,这应该是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方向,也是以病人为本、提高生命质量和患者尊严的第一要义。

参考文献

篇3:老年骨牵引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老年患者骨折后最常用的复位方式是骨牵引。骨牵引是通过骨骼穿入钢针, 而后通过钢针直接牵引该骨, 以起到纠正骨折端重叠、减轻上位关节的压力或者是松弛软组织等作用。牵引是骨科最基本、最常见的治疗措施, 临床运用较多。它是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 对抗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 使骨折或脱位得以修复。目前临床上牵引, 除作为骨折及脱位的非手术治疗外, 更多是作为术前的准备, 稳定其骨折端, 减少出血及再损伤, 防止组织挛缩, 为手术复位提供条件。由于患者年龄大、牵引时间长、体位不适及疼痛, 因此有效的护理在骨牵引治疗中尤为重要。

1心理护理

入院时收集患者的资料, 包括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经济条件、性格等, 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谈, 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帮助其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提高对骨折及其治疗的认识, 增强对肢体功能恢复的信心。护士在与患者的交谈过程中, 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在做每项护理操作前耐心解释, 回答问题要准确、诚恳而有策略, 处处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由于骨牵引过程较长, 加之活动受限、生活单调, 因而患者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因此, 在牵引的不同时期, 护士要随时观察, 掌握其心理变化, 及时进行对应护理。另外, 要加强同患者的家属沟通, 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使其懂得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需求, 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怀, 使患者有一个健康、愉快的心理。

2疼痛的护理

骨折导致周围软组织损伤使局部肿胀、淤血, 当患者体位不当或牵引重量不合适等均可引起疼痛。患者出现疼痛后, 先分清疼痛的性质和部位, 再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1) 骨折局部疼痛:应认真分析疼痛的原因, 仔细观察牵引的方向是否正确, 牵引力和反牵引力是否平衡, 牵引的重量是否适宜, 牵引锤是否悬空, 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2) 足跟部疼痛:是由于重力和摩擦力所致, 可在足踝后下方的凹陷处垫1个软枕或足跟部垫1个棉圈, 以减轻足跟部压力。 (3) 针孔处疼痛:应观察钢针是否歪斜, 牵引钳是否夹住皮肤, 针孔处是否红肿、渗出,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4) 肌肉酸痛:一般无需特别处理, 可适当给予按摩、推拿。疼痛可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使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心律紊乱、血压上升, 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必要时遵医嘱予止痛剂以减轻疼痛。

3生活护理实施

行牵引术1周的患者, 普遍存在体位、饮食及大小便的不适, 为此护士应注意患者生活上的护理。嘱患者多饮水、多食含粗纤维食物, 以防泌尿系统感染及便秘。肺部感染是年老体弱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因此要采取措施, 早期防治。应保持病房的清洁, 定时开窗通风, 告知患者不要着凉, 指导其每天早晨做深呼吸、咳嗽、拍背等, 有利于肺活量的提高, 以防坠积性肺炎。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 帮助患者活动固定的肢体及患肢关节。患者由于长期仰卧, 腰部、骶尾部等部位很容易发生压疮, 所以要多加强这方面的基础护理, 保持床褥清洁、整齐、干燥, 每隔1~2h帮患者翻身1次, 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 加强血液的循环, 增强机体抵抗力, 预防压疮和关节僵硬。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 观察患者末梢血运是否良好, 知觉及运动有无障碍, 同时观察患者面色、呼吸以及有无窒息等情况, 若发现肿胀、皮肤颜色改变、疼痛、感觉迟钝等情况, 要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4维持牵引的有效性

为了持续有效的牵引, 必须保持牵引重量的悬空及适当垫高牵引方向的床脚15~30cm, 利用身体的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要防止反牵引力大于牵引力。每天检查牵引与滑车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检查是否由滑车内脱出, 防止突然断裂而造成骨折再移位等。牵引的重量要因人而异, 肌肉发达者宜大, 瘦小者则相应减少。对做下肢牵引的患者, 应经常测量肢体的长度并及时调整。

5健康指导

牵引拆除后的患者, 多数会出现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为防止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 从牵引之日起, 护士要正确指导患者做被动和主动活动相结合的锻炼, 认真做好疾病知识的宣教, 鼓励患者做有效的功能锻炼, 必要时要采用理疗、中药外敷等方法, 使患者早日恢复。

6小结

篇4: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关键词】老年;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91-02

在老年呼吸道疾病中,肺炎较为常见,主要发病因素为:病毒及细菌感染,老年发病率较高。为了探究对老年肺炎病患应采取的科学优质护理措施,文章选取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炎病患102例,对其展开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对象为102例老年肺炎病患,均为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依照随机方式将102例病患分为常规组及优质组,每组均为51例。在51例常规组病患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范围为55~85岁,平均67.2±2.5岁。在51例优质组病患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范围为53~86岁,平均66.3±2.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和病情危急程度等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1.2.1 常规组护理方式

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具体操作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体位护理、运动护理等。

1.2.2 优质组护理方式

对优质组病患实施科学优质护理,具体操作为这么几点。

(一)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新鲜流通,阳光充足,确保温湿度保持在18℃~22℃及50%~60%范围之内[1]。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及舒适,定期应用食醋做熏蒸消毒处理。开窗通风并注意避免病患受凉。保持病患鼻、咽、口腔内的清洁,勤漱口,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应用清水清洁病患的鼻腔内部。保持病患的身体清洁,对于长期卧床病患,需每日定期做床上擦浴处理,及时更换床单、衣物。

(二)饮食护理。老年病患的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存在障碍,需给予其富含高蛋白、高热量食物。针对病情危重病患,可给予其易消化、清淡类半流质食物。积极鼓励病患补充水分,为湿化痰液提供助力。确保病患每日水分补充不低于2500ml,针对不可进食者可遵照医嘱补液。确保病患及时排痰,严禁烟酒,慎用辛辣类食物。

(三)吸氧护理。老年肺炎病患极易出现缺氧表现,需对其实施氧疗处理,全面改善病患的心肺功能。在病患入院之后,需指导其采取半卧位,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以此帮助缓解其气急表现。对病患应用一次性吸氧管,每周更换一次氧管,每日定期对其及湿化瓶做消毒处理。在湿化瓶内放置冷开水,每日定时更换。吸氧流量为1~2L/min,浓度为25%~28%,纠正缺氧。在吸氧处理中,可采用单侧鼻导管或是鼻塞法[2]。

(四)保障呼吸道的顺畅。老年人呼吸道防御功能受到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使得其排痰功能衰退,排痰不畅,痰液对气道造成阻塞。肺炎感染症状无法有效控制,进而诱发并加重呼吸衰竭。针对于此,可对病患应用1ml沙丁胺醇、2mg异丙托溴铵及2ml生理盐水给予氧气雾化吸入处理。在吸氧同时指导病患深呼吸,促使药液可随呼吸降至终末支气管、肺泡。对卧床病患,需加强对其体位的护理,加强翻身拍背,每日1~2次,以此为痰液的迅速排出提供助力,避免肺不张出现[3]。

1.3 观察指标

显效:病患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经胸片检查,病情评分为0。有效:病患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胸片检查,病情评分减少5~10。无效:病患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胸片检查表现未出现改善状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患的护理有效率对比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后发现,优质组病患的护理有效率96.08%要高于常规组84.31%,且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0.05。由此表明,对老年肺炎病患实施科学优质护理措施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患身体的尽快康复痊愈。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生理功能会逐渐走向衰退[4]。老年人呼吸系统逐渐趋于老化,上呼吸道的防御抵抗功能下降,肺通气量减少,对于异物及分泌物的排除能力也开始降低,呼吸系统的化学及神经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对于缺氧、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降低。老年肺炎病患的呼吸系统症状较不明显,但病情发展迅速,易出现漏诊、误诊的状况[5]。

在老年肺炎的护理工作中,其综合系统性极强。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注意加强对病患临床症状表现的掌握,充分感受到护理干预措施实施的重要性,应用针对化的护理措施帮助避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为病患的治疗提供保障。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优质组病患的护理有效率96.08%要高于常规组84.31%,且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0.05。由此表明,对老年肺炎病患实施科学优质护理措施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确保各方面护理工作的到位,完成护理任务,全面提升护理质量,进而帮助提升病患的日常生存质量,促进其身体的尽快康复痊愈,值得在临床之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波.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9):143-144.

[2]周传荣.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5,2(06):124.

[3]李威.106例老年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9):270.

[4]杨春霞,陈珊.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4):1931-1932.

篇5: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采取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并辅以综合性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我院接收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予以痰热清注射液+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4,予以痰热清注射液+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结论: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提高疗效,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临床治疗;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R816.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37-01

肺部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老年患者较为多发,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临床治疗多采取抗生素治疗,但目前抗生素滥用现象较为严重,导致耐药性增加,细菌变异,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加大。近年来,我院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采取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68例我院接收的老年肺部感染患,入院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均符合相关肺部感染诊断标准,排除神志不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观察组中,女15例,男19例,病程2-15年,平均(136±05)年,年龄60-85岁,平均(718± 63)岁;对照组中,女14例,男20例,病程3-16年,平均(138±06)年,年龄61-86岁,平均(716±53)岁。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并加以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痰热清注射液(批号:国药准字Z20030054),在25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20ml痰热清注射液后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续治疗7d。

13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1)加强病情观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如呼吸、血压、体温等。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痰液状况,当痰液为红色,说明可能存在肺癌、肺结核等情况;若痰液为翠绿色或黄绿色,考虑为绿脓杆菌感染;若痰液类似铁锈颜色,考虑为大叶性肺炎或肺梗死;若痰液为泡沫状粉红色,可能为急性左心衰竭,而痰液若存在恶臭,则可能为厌氧菌感染;(2)呼吸道护理。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敲背,鼓励患者正确咯痰,并予以雾化吸入治疗。对于排痰困难者予以吸痰器吸痰。(3)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详细掌握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及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输注痰热清时,应注意所选抗菌药物是否与其存在配伍禁忌。指导患者按?t嘱坚持服药,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报道医师,并协助处理。(4)心理护理。肺部感染常反复发作,使患者易出现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协助其调整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4)生活及饮食指导。患者饮食宜清淡,同时切忌烟酒,饮食上多食用水果蔬菜,多饮水,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纤维素、高热量食物,以加强营养。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待病情稳定后,进行适当的运动。

14观察指标(1)疗效评价[1]:显效:患者辅助检查结果恢复正常,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有效:患者辅助检查结果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未达以上标准。本文中将有效+显效归纳为临床有效。(2)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估等级:不满意,基本满意,十分满意。

15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百分比(x±s)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见下表

3讨论

肺部感染是由病原菌,包括细菌、支原体、真菌等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的特点,患者常需长期反复住院,对患者身心健康存在不利影响。痰热清注射液为中药制剂,具有抗菌、抗炎、解毒、镇痛的作用,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缓解临床症状,同时能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除,改善通气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肺部感染发生后,病情变化难以预料,易发生其他并发症,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护理,以保证用药的安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采取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是针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身体状况开展有计划性、有目的的全面统筹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通过心理干预,能够减轻其心理不良情绪,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加强病情观察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处理,同时进行用药指导,能够保证用药安全,提高疗效;通过饮食指导能够促使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利于疾病康复;指导其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有利于机体的修复,待病情稳定后进行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对于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作有一定帮助。李海荣[2]对60例肺部感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结果显示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且护理满意度也较高,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可见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提高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文献报道的结论一致[3]。

综上所述,在痰热清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提高疗效,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彦,董桂平,焦秀梅等.胃食管反流护理干预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7):985-988

[2]李海荣.排痰护理在卧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4):397-401

篇6: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老年病科李磊

为积极响应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号召,深化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质量,在护理部的直接领导下,老年病科开展了以“落实基础护理,提升优质服务内涵”为主题的创优活动。

老年病科全体护理人员首先进行了创优动员学习,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结合本科室的特点,从点滴的细微工作入手,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从基础护理着手,努力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落实基础护理,改善优质服务:首先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护理服务“零”投诉,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目标“零”缺陷,护理质量“零”差错,措施落实“百分百”。做到“我要服务于病人,而不是病人要我服务”。为实现以上目标,我科严格按等级护理标准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主要包括:(1)每日为病人整理床单位至少3次,一级护理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床上擦浴1次/2日,床上洗头至少2次/周,(2)晨晚间为卧床病人、老年病人、洗脸、漱口、热水洗脚等,协助完成日常生活护理。(3)落实安全护理,对危重病人、行动不便的病人上好床档,做到心中有数,按护理级别定时巡视病房,杜绝差错事故发生。(4)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协助病人打饭,喂饭到口,真正做到护患一家亲,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 1

暖。(5)为便于征求病人的意见及建议,科室设置了留言薄、每日下午征求患者和陪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根据收集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护理工作。(6)从小事着手进行细致优化。如病房门响声大,影响病人休息,我们便把每个房门的合页部位都用石蜡油进行润滑,又如在开水房门口放置防滑垫,防止病人在打开水时滑倒,真正做到了以病人为中心。

2、健康教育,贯穿始终。健康教育贯穿于入院、住院、出院全过程;老年病科疾患的主要特点:危重患者多、老年患者多;接受能力弱。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对患者从入院介绍、饮食、用药指导以及康复出院等环节,以口头、书面的方式全面进行详细介绍,任何操作,解释到位。

3、创建温馨病房:优质服务的理念要融于心、见于行。为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患者入院起,推行五个“第一“服务:说好第一句话,回答好第一个问题,检测好第一次生命体征,帮病人留好第一个标本,为病人扎好第一针。在五个“第一”服务的基础上,实行温馨服务流程,说温馨用语,张贴温馨提示,提供温馨便利措施,如配备微波炉,放置便民服务袋等,努力创建温馨和谐的病房。工作人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患者,最大程度为病人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4、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在保证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同样十分重要。我科患者来自的社会环境差异,接受教育和生活方式不同,接受能力强弱不等,要求优质护理服务要做到普遍性与多层次性的结合,通过健康

指导的方式,通俗易懂的满足病人知情需求,如环境、治疗、用药、营养、康复、检查等等,使我们的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

5、改变排班模式:实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排班模式,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在患者最需要帮助、最需要指导的时候,护士能在患者身边。结合我科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对各时段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进行分析,从而采取不同的排班方式,加大了护理高峰时段的人力投入,做到班次稳定、便于管理、保证安全,使患者的生活护理更细致周到。确保了基础工作和各项护理措施到位,关心病人到位,了解病情到位,护理措施到位,基础护理到位,沟通和指导到位,使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能够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

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中主要体会:

1、强化了全科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护理工作繁杂,工作中常常顾此失彼,“优质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使护理人员明确了工作范围,强化了质量意识。

2、提高了护理人员服务水平和能力,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优质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使年轻护士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各级护理人员互相促进,互相带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一股向上的合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3、提高了护理人员人际交往能力,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创造了良好的诊治氛围,使病人身心愉悦,提高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基础护理工作到位,减小陪护,使患者和家属放心,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

上一篇:观看《必由之路》心得体会下一篇:生产流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