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2024-05-07

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通用11篇)

篇1: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教技[2003]2号)及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条件

1、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只用于我校已正式批准的省部级以上科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

2、各重点实验室必须按照主管部门颁布的管理办法以及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相关的重点实验室内部管理实施细则,设立重点实验室自己的网站并及时更新网页信息。所有上述材料须报科技处备案;

3、各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经费只能用于重点实验室以外的人员,利用重点实验室条件开展研究工作。

4、各重点实验室必须定期召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

5、学校将按主管部门对重点实验室的检查标准定期组织专家对重点实验室进行检查,检查不合格者,将暂停划拨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直到下次检查合格为止。

二、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的开支范围

1、实验室的日常行政与管理费用;

2、学术委员会会议费及专家咨询费;

3、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比例为15%用于支持青年学术骨干开拓性工作;

4、开放课题基金比例不少于30%;

5、实验室学术交流的费用,以及用于学术交流的接待费用;

6、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绩效奖励;

7、实验室网站(页)的维护等日常运行开支;

8、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消耗性试剂和器材的补充费用;

三、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的使用规定

1、运行经费在学校财务建立专门账号,受学校的监督与管理;

2、各重点实验室必须根据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开支范围的要求,在学校制定下财政预算之前(以财务处通知为准),向科技处填报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预算,没有填报运行经费使用预算的,不下拨运行经费。

3、运行经费的使用与报销程序须符合学校财务规定;

4、超出开支范围的特殊用途,需经主管校长批准;

5.运行经费的使用情况每年须向实验室成员公开,并向科技处、财务处、学校主管领导书面汇报、备案。

6、学校将不定期对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进行审计,对违反本办法和学校有关财务规定的、或不按预算使用运行经费的重点实验室将被暂停下年的拨款。

四、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篇2: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安徽财经大学重点实验室资助经费使用

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校重点实验室资助经费的使用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我校重点实验室的资助经费,也适用上级各部门对我校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资助经费。上级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三条 资助经费的使用要符合资助的用途,遵守节约高效的原则。在规定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开支方式内使用。

第四条 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资助经费按规定分项建帐、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和挤占。

第五条 获资助项目的负责人要将建设方案和资助经费的使用计划,报实验室管理处,实验室管理处在接到建设方案和资助经费使用计划的5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超过时限,视为同意。

第六条 资助经费实行资金管理责任制。项目所在单位领导可自行安排经费的使用,对资助经费使用的全过程负责。经费开支实行项目负责人签字,所在部门领导审批制度。

第七条 实验室管理处对重点实验室资助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和检查。

第八条 重点实验室资助经费的使用应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一次性采购价值达到招标采购规定标准的应采用招标方式进行。

第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由实验室管理处负责解释。

安徽财经大学

篇3: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关键词 高校 重点实验室 管理方法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上存在的问题

(1)研究队伍相对薄弱,优秀科研人才缺乏。很多高校属于教学型高校,此类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需要从事科研,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研效率。而且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其科研人员待遇较低,科研条件差等种种因素的影响,缺乏对高层次科研人员的吸引力,因此出现了人才匮乏的不利局面,使得重点学科得不到充分体现。

(2)缺乏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和资源管理权。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大部分是由本校优势学科通过整合后申请立项而建立的,通常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实验室研究人员大多是兼职的,所以很难和研究型大学一样形成强大的科研团队,这给重点实验室人员管理和日常运行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同时, 财务一般由学校统一管理,这使得重点实验室在项目经费收入和支出等方面很难调配,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竞争和联合机制的实施。

(3)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实验室人员积极性不高。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缺乏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来鼓励研究人员,也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增加实验室的凝聚力,使得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处于较松散和消极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科研效率和实验室科研成效。因此培养全体实验室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验室的科研实力,完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 如何有效提高重点实验室管理水平

2.1 健全集体领导决策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

(1)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包括分管科研的高校主要领导、共建双方法人、科技部门领导和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主要职责为负责审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针、发展战略、机构设置、经费使用等。(2)建设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规划、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管理考核工作。(3)设立综合办公室,配备重点实验室专职秘书。主要职责是处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科研项目管理等事项。(4)实验室按照研究方向组成由责任教授、研究人员、研究生三个层次构成的团队。构建开放式公共实验平台,支撑各个方向团队的科学研究。

2.2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

(1)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财务管理等工作。重大决策按民主集中的原则,实行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和各方向责任教授组成的主任会议制。(2)严格绩效考核。实验室实行目标管理,由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考核组,听取实验室主任年度工作报告,根据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行考核和评估。(3)基础台账须建立健全。为了有效地促进实验室管理和运行,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规章制度、仪器设备、工作简报、科技成果等各类台账,内容必须完整,记录要详细。

2.3 科技资源的共享和规范化管理

实行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并通过专业网站向社会发布开放及服务信息,逐步建立完善开放运(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62页)行工作台帐和统计报表制度。重点实验室实行“走出去引進来”的方针,在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的培养,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等多领域,与科研院所、地方企业全方位地展开产学研合作。实行资源共享、有偿服务、成果共享的运行管理体制。

3 如何科学构建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

3.1 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依据上级部门关于高科技产业发展技术纲要的文件精神,围绕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的重大共性科技问题和技术需求,构建科研平台,为该领域组建一支稳定、高效、创新的国内一流科研团队,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该领域提供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研发急需的新产品,为此类行业培养和储备科技人才和领域专家,将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行业特色明显、国内技术一流的技术创新基地、新产品研发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3.2 建立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聘期内工作突出者,除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以及必要的生活和办公条件外,其岗位津贴在学校各级岗位津贴标准基础上适度上浮,同时享受成果业绩奖励。实验室设立学术交流专项基金,用于资助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或到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中短期学术访问、进修。优先推荐实验室骨干进入国家、部省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此外,我们还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推行薪酬改革制度和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同时,实验室要切实做到尊重人才,信任、关心、爱护实验室成员,使他们产生归属感,激发其奉献精神和工作热情。

3.3 开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积极探索校企交叉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为学校的专家学者进一步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提供良好的平台,提高自身科技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研究人员的技术水平。

4 结束语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学术交流的基地,保持重点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高校建设和地方乃至国家的科技进步。本文结合我校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情况,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思考和总结,认为完善良好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前提,团队建设及深度的技术交流是实现协同创新和合作共赢的关键,精细化管理是重点实验室有序规范发展抓手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Z].科技部,财政部,2008:8-29.

[2] 万伟平.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与管理现状研究[J].广东科技,2006(1):44-46.

[3] 由长延,陈灵犀,谢桂红.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问题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16(2):8-11.

篇4: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文化厅(局)、文物局、文物管理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我们修订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以下简称国家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专项补助经费是中央财政为加强文物保护而设立的专项补助经费。国家专项补助经费由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共同管理。

第三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规定,文物保护所需经费应由文物所在地政府解决,地方政府单独解决确有困难且符合本办法第七条所列补助范围的项目,可申请国家专项补助经费补助,共同解决。

第四条 国家专项补助经费必须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不得用于基本建设;不得用于本办法规定范围以外的项目;不得抵充行政、事业经费。

第五条 国家专项补助经费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第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文物部门)使用国家专项补助经费,必须接受国家文物局和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 补助范围

第七条 国家专项补助经费的补助范围如下: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抢救、维修、保护、安全消防;

二、国家重点博物馆和国家重点文物库房维修、安全消防;

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重要考古发掘项目的发掘及资料整理;

四、国家征集和收购三级以上(含三级)珍贵文物;

五、经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审定的一级风险单位的安全、消防;

六、出土重要文物和馆藏二级品以上(含二级品)文物的技术保护;

七、经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补助的其他项目。

第八条 国家专项补助经费的开支内容包括:

一、维修、保护及安全、消防费:主要包括材料费、设备购置费、调研勘测设计费、人工费、管理费、维修资料出版费等。

二、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费:主要包括人工费、设备购置费、占地补偿费、标本测试费、文物修复费、安全保卫费、资料(包括整理出版)费等。

三、文物技术保护费:主要包括前期试验费、材料费、设备购置费、人工费、聘请专家费等。

四、用于经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其他开支项目。

第三章 经费的申请和审批 第九条 国家专项补助经费的申请时间为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

第十条 省级文物部门和财政部门为国家专项补助经费的申请单位。省级文物部门所属单位以及地、市、县文物部门申请国家专项补助经费时,均须逐级上报省级文物部门和财政部门,经省级文物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联合向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提出申请。凡越级上报或单方面上报的申请均不受理。

第十一条 在申请国家专项补助经费前,省级文物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制定本地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博物馆和重点文物库房抢救、维修、保护、安全消防工程实施方案及预算,报国家文物局审查批准。

二、制定一级风险单位安全消防工程实施方案及预算,报国家文物局审查批准。

三、提出本地区重要考古发掘项目的考古项目申请,报国家文物局审查批准。

四、制定出土文物、馆藏一、二级文物技术保护方案及预算,报国家文物局审查批准。

凡跨且申请补助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体、单项维修保护工程,必须向国家文物局提出重大维修项目立项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方案及预算申报工作。

第十二条 省级文物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文物局审查批准的预算和工程进度情况,按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申请表》的要求,提出申请补助的全部项目和补助金额意见,并附配套经费落实情况证明,申请文物征集补助的还应附征集文物清单,报送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审批。

第十三条 如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必须及时进行文物抢险维修,抢救性考古发掘和珍贵文物征集等特殊情况时,可上级文物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提出专项补助申请。第十四条 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根据文物保护规划、方案及预算审批结果和国家财力的可能,对省级文物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申请报告进行审核,共同确定补助经费数额,联署具文通知省级文物部门和财政部门。

第四章 财务管理与监督

第十五条 国家专项补助经费实行“专项申报,逐项核定,按进度拨款,年终核销支出,项目完成后结报”的财务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 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负责国家专项补助经费的财务管理。省级文物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本地区使用的国家专项补助经费的财务管理。

第十七条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拨款通知后,必须及时将经费拨付同级文物部门。省级文物部门根据工程进度,一次或分次拨付用款单位,并将补助通知抄送用款单位所在地同级财政部门。第十八条 已批准补助并拨款的项目,在一至二年内仍未动工的,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将对该项目予以注销,并将已拨经费调至其它补助项目,或由财政部收回。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省级文物部门应暂缓拨款或不予拨款。

一、没有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方案施工;

二、被查明为虚报补助项目;

三、重大施工项目组织领导工作未能落实;

四、地方应拨的经费没有到位;

五、施工单位和主要技术问题没有解决;

六、其它不具备开工条件和应暂缓拨款的项目。

第二十条 当年未完工项目,年终经费如有结余的,可结转下继续使用。项目完成后的结余资金,应如数上交省级文物部门,用于下本地区文物维修保护项目。第二十一条 如遇有特殊情况需高速或变动已批准的计划项目或项目内容,须由省级文物部门提出报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方能调整或变动。

第二十二条 经批准的经费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不得突破。如遇特殊情况调整项目和项目内容,确需追加预算时,须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省级文物部门应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国家专项补助经费财务决算,经省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于次年三月底前,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财务收支表》分别报送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

第二十四条 项目完成后,由用款单位编制财务决算和工程总结报告,经省级文物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

第二十五条 维修工程竣工后,由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及财务人员等进行验收,或由国家文物局指定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验收,并写出正式验收报告。大型维修工程应根据工程进度分阶段进行验收。第二十六条 用国家专项补助经费购置固定资产,必须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所购固定资产应登记入帐,并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第二十七条 大型设备或成批(套)施工设备以及项目完成后结余的主要维修材料,由省级文物部门实行统一管理,并有权在全省范围内调剂使用,必要时国家文物局可在全国范围内调剂。

第二十八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将分别给予停止拨款、暂停核批新的补助项目、收回补助经费等处罚,并追究有关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

一、虚报补助经费预算;

二、擅自变更补助项目内容或设计方案;

三、挪用国家专项补助经费;

四、擅自动用国家专项补助经费购置固定资产;

五、擅自处理用国家专项补助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和成批施工材料;

六、因管理不善,给国家财产和资金造成损失和浪费;

七、不按期报送有关报表和决算;

八、经费不能及时到位。

对于上述行为中,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适用于文物部门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部门所属的博物馆、纪念馆和考古研究所等单位。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负责解释。

篇5: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经费使用细则

处发〔2007〕75号

湖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项目经费使用细则

一、项目经费使用程序:

1.报销人必须先整理好相关票据,将车票等小票据贴在附件粘贴单上,并填写票据金额及张数,各类票据必须有经办人、证明人(验收人)、写明事由,票据需项目负责人签名,经指导老师签字后,交教务处实验室管理科审核,教务处分管处长签字,盖教务处章,然后到财务处报帐。

2.购办公用品、购书、购实验材料、印刷费、复印费等须注明品名、数量、单价的发票(发票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如票面未标明,必须附电脑小票、购物清单或提货单。

3、短交及差旅费:填写乘车人、报销人姓名,报销时间、乘车日期(填起止时间、天数)、事由、乘车起止地点、附件张数;住宿发票填明起止时间或天数;开会须附会议通知、考察需附申请考察报告及名单。

4.各种小票粘贴单、差旅费报帐单均可到群共享中下载、打印。5.需借款者,将借款单上的各项内容填写齐全后,项目负责人和指导老师签名,教务处分管处长签字,盖教务处章,然后到财务处借款。6.项目经费本:由项目负责人保管,不得遗失;是财务人员用于记录经费使用情况的帐本,他人不得在经费本上填写;项目结题时需交教务处核对决算。

7、对不真实、不合法的票据不予报销;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票据予以退回,票据上必须填写购物单位名称(或个人名字)、时间、盖销售单位公章;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保证票据要素齐全。

二、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完成项目所需要的资料费、文具费、仪器设备租借费、论文打印费;开展实验所需的原材料(包括耗材、药品、化学试剂等)购置费;心理测量的被试费;市内调研或购买耗材的短交费;经指导教师和学院审核,确需外出调研的差旅费(包括来往车票、住宿费);发表论文版面费和专利申请费等。

三、凡项目经费购买的资产(如:移动硬盘、录音笔、图书等)均属国有资产,应纳入项目单位资产统一管理,合理使用。

四、创新项目经费不得用于土建、各种罚款、还贷、捐赠赞助、对外投资以及与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

五、项目经费开支必须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不得超过拨给指标数。

篇6: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2001年5月22日委务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实验室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发挥实验室在促进我国基础研究水平提高与高质量科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与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择优资助已通过验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进入实验室统一评估(获良好以上)的部门开放实验室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第二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专项经费计划的制定,外汇额度指标和专项人民币经费的分配,受理实验室报送的项目申请书,对申请项目进行综合平衡与审定,下达项目批准通知书,实施财务拨款,向主管部门通报项目资助情况并会同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

第三条 专项经费资助的范围是:根据实验室建设、研究工作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匹配资助实验室固定人员出国进行国际合作交流活动;鼓励并资助实验室在国内召开各种类型的国际学术会议;以适当方式加强资助在实验室统一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的实验室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活动。

第二章 申请与评审程序

第四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根据实验室工作办公室评估结果,每年受理两次申请。有关实验室依托单位十一月底前将下和次年五月底前将本的申请书和项目汇总表一份送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优秀实验室在配套资助内,不参加项目申请。

第五条 所报申请书除按要求认真、准确填写外,还需根据项目类型提供必要的附件材料,如合作研究协议书、邀请函件以及出国期间由接待方支付停留期间生活费及必要城市间交通费的资助证明、拟来华合作人员来华确认函件等。

第六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商计划局于每年六月和十二月两次审批各实验室依托单位报送的申请项目。经审核批准的项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发资助通知书,资助通知书送实验室依托单位。

第三章 财务管理

第七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财务局经费管理处负责已批准的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人民币拨款。资助款在项目执行前一个月拨至实验室依托单位银行帐户。项目所需外汇额度尽可能由各实验室自筹,确有困难并由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资助外汇额度者,可由项目执行人持资助通知书及本人有效证件到自然科学基金委财务局经费管理处办理换汇手续,然后持换汇单据和相应额度的人民币现金或支票到中国银行购汇。

第八条 项目执行人应在项目执行结束后一个月内,在实验室依托单位财务部门完成财务报销手续,并由该实验室依托单位财务部门在报销后一个月内将财务决算一份(原始单据留依托单位保存)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财务局经费管理处。不按时报财务决算者,将影响其后续项目的审批和拨款。

第九条 项目因故提前或延期执行,项目执行人应通过依托单位及时向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写出书面报告备案;因故未执行的项目,申请人应通过依托单位及时向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写出书面报告,并将资助款退回自然科学基金委,不得自行变更项目和将资助款挪作他用。

第十条 各实验室自筹的人民币经费的报销办法由各部门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决定。

第四章 实施管理

第十一条 受资助的实验室应在项目执行后一个月内将项目执行情况总结一式两份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项目执行情况将作为批准该实验室后续合作与交流项目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对未交总结者,将视为未完成已批准的项目,后续项目不予资助。

第十二条 在项目执行中出现违反国家法律和财务制度的人员,由项目执行人所属的依托单位负责查处,查处情况报自然科学基金委纪检、监察、审计、监督联合办公室和国际合作局备案。

第五章 附 则

篇7: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本刊讯 日前,我区召开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治理教育乱收费厅际联席会议。会上提出,我区今年将重点监查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加强高校审计监督,治理教育乱收费。该工作包括4个重点:开展教育系统教辅材料专项整治,开展高校干部教师违规多占住房专项整治,开展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高校二级学院办班创收和使用管理监督。同时,自治区教育厅还将加强高校审计监督和财务监管,推行高校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审计、纪检监察联查机制;加强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基础教育工程建设、助学金落实情况、国家教育考试和招生录取工作,以及中小学择校、涉外办学、补课乱收费等方面的督查。

(桂文)

今年我区高职对口中职

自主招生不用统考

本刊讯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高等职业院校对口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自主招生工作,从今年起,我区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由招生学校自主选拔录取,不组织全区统一考试,各院校根据本校情况决定如何进行考试或进行其他形式的测评,以便安排专业。此外,我区所有报考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的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志愿填报系统统一填报志愿,并最终以网上填报的志愿作为考生的录取意向依据。

(桂文)

我区首次对高校党委履行党建和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合并”考核

本刊讯 最近,我区开展2014年度驻邕公办高校党委履行党建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工作,对26所高校党委书记进行现场提问、考核和评分。据悉,现场考核提问是针对高校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而“量身打造”,涉及党员培养质量、流动党员管理、选人用人机制、基层党组织建设、师生廉洁教育、风险点防控、清退住房等方面。从今年起,我区将高校党建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两项考核合并一起进行,这一做法在我区各行业中尚属首次。

(桂文)

我区高校新增59个本科专业点

其中9个专业为首次设置

本刊讯 今年我区新增59个本科专业点,其中9个为首次设置。经教育部审批和备案,今年开始,我区新增了59个本科专业点,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教育学和哲学等学科大类,涉及现代服务业、汽车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医药制造工业、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同时,我区还撤销了8个本科专业点和6个本科专业方向,并首次设置了国民经济管理、机电技术教育、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中药制药、口腔医学技术、质量管理工程9个专业方向。

(桂文)

我区获135个全国大学生

艺术展演奖项

本刊讯 最近,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天津举行,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率团参加此次展演活动。据悉,我区此次共选送了20个艺术表演类节目、20幅学生艺术作品、21幅高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15篇艺术教育科研论文和30篇学生征文,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关项目评选。在本届展演活动中,我区收获颇丰,获各类奖项共计135个。其中,有8个艺术表演类节目入围全国现场展演,节目入围数居全国第八。(桂文)

据新华网消息,教育部近日发布了《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学校应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办法》规定,各学校有关部门负责指导、协调本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抓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估工作。对于志愿服务表现突出、获得表彰奖励的学生志愿者,应及时予以记录,并如实完整地归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将志愿服务纳入实践学分管理。此外,在大学学段实行学生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根据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累计时间,认定其为一至五星的志愿者。据悉,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方式包括学校组织开展、学生自行开展两类。

教育部提出在“择校冲动”强烈的

城区推行多校划片

据新华网消息,近日,教育部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城区,推行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纳入其中,以缓解“学区房”过热问题。多校划片是指以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2014年我国各重点大城市基本实现了免试就近入学,这些城市试行的划片规范入学办法,取得了良好成效,受到人民群众普遍认可。他要求,试点城市应进一步总结经验和优化相关工作程序、方法,其他城市必须认真学习、借鉴试点城市的经验和做法。

教育部探索研究生综合考核制度

或将淘汰部分学生

据人民网消息,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意见》提出,各学校要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要探索建立课程学习综合考核制度,根据学校、学科和硕士层次的实际情况,结合研究生中期考核或设立单独考核环节,对研究生经过课程学习后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是否达标进行综合考核。对于综合考核发现问题的,指导教师和培养指导委员会要对其进行专门指导和咨询,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补修或重修,确有必要的应对培养计划做出调整,不适宜继续攻读的应予分流或淘汰。

据《北京日报》消息,最近,北京市教委召开全面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会议,再次重申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严禁开展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据该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将采取幼儿园自查、区县督查和市级抽查的形式,开展专项巡查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行动,市级巡回检查组和区县教育部门督查组将同时深入全市公办园、部门或单位办园以及民办园,对幼儿园的日常保教管理工作进行随机推门检查。一旦发现幼儿园存在“小学化”倾向,将严肃问责园所主要负责人,该园也将被降级降类处理。

nlc202309031559

江苏南京市今年有170余

所中小学开设了足球课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江苏省南京市今年在17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足球课,日前已有220多位足球教师经过培训安排到这些学校任教。据悉,这些学校除了开设专门的足球课程教授学生足球操和足球理论、踢球技能,还举办形式灵活的足球兴趣班,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支持、欢迎。南京市小营小学一位学生家长对于学校开设足球课、足球兴趣班,表示非常支持,他说:“让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是好事,要从小培养他们的运动细胞,不能每天只是坐在教室里上课写作业。像足球运动,还能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广东省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的校车费

据新华网消息,最近,广东省下发了《广东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校车费,学校向学生提供校车服务并收取校车费的,应当按照中小学和幼儿园服务性收费有关规定执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逐步予以免收校车费。《办法》提出,该省将建立省、地级以上市、县三级财政校车专项补助制度,落实校车服务税收优惠等办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完善城市和农村公共交通,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公共交通也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求的农村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据新华网消息,日前,俄罗斯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了针对高中生的“职业味道”专场体验和指导活动,共有13所学校的500多名应届高中生体验了汽修工、会计、理发师等40多种职业。活动中,专家们在现场为学生们分析未来发展所需的专业和职业,并解释各种职业过去和现在的就业形势。职业体验指导专场活动在俄罗斯的部分城市每年都举办,符拉迪沃斯托克今年是第三次举办,受到广大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家长的欢迎。

英国教育部将中小学

德育教育列入优先工作

据《世界教育信息》消息,最近,“英国价值观”教育再次在英国引起广泛关注,主要原因是英国教育部把培养“品行良好、适应能力强、坚韧不拨的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作为第五项优先工作全力开展。英国教育大臣尼克·摩根此前曾宣布英国将设立500万英镑(约合4545.3万元人民币)基金支持公立学校举办辩论赛、运动指导、戏剧创作、乐器辅导等活动。该计划目的是培养公立学校学生今后就业所需的价值观和品行。摩根还指出,英国将改革学校课程大纲,以确保青少年得到更广泛的德育教育和技能培养,并鼓励学校允许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8: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校教发〔2010〕3号

关于印发《南京邮电大学本科教学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学院、各有关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本科教学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经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日

南京邮电大学本科教学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教学中心地位,规范和加强教学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指的教学经费指用于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的经费,包括:本专科业务费、教务处业务费、质量工程与教学建设改革专项经费和各类竞赛与创新教育专项经费等。第二章经费使用范围及审批程序

第三条本专科业务费使用范围及审批程序

(一)本专科业务费是直接用于本专科生教学运行的费用。

(二)使用范围

1.实验教学经费(包括低值易耗品和教学实验耗材);

2.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经费(包括实习费、毕业设计论文费、实践教学耗材资料费、教学差旅费和毕业设计评优等);用于学生实习资料查询、文印,学生实习交通、住宿,实习耗材购买,实习场地使用,实习管理,校外实习基地调研、建设等费用的支出。3.与本科教学运行直接相关的教学耗材资料费、教学差旅费等。

(三)费用标准

按本科生人均常规计算,实验费人均30元/年;实习等费用人均230元。由学校统一预算,按学生人数划拨至各学院。

(四)审批程序

学院(部)本专科业务费实行专款专用,由学院院长和实验院长或教学院长双签。第四条教务处业务费使用范围及审批程序

(一)教务处业务费是指由教务管理职能部门直接支配和使用的教务管理费用。

(二)使用范围

1.教学维持费(采购教学耗材,订制学历、学位证书,采购教学软件); 2.试卷印刷及考务支出;

3.教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和其他日常教学支出;

4.参加教指委及教学改革和研究方面的会议费用和调研费用。5.各类申报材料和教学材料印刷费。6.教学基本建设费:用于培养方案修订和教学大纲编写的费用。

(三)费用标准

根据本科生规模按定量划拨。

(四)审批程序 由教务处审批。

第五条质量工程与教学建设改革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及审批程序

(一)质量工程与教学建设改革专项经费包括国、省、校三级质量工程项目经费和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经费等。

(二)经费使用范围

1.质量工程立项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主要包括:

(1)图书资料费:指购买图书、翻拍、翻译资料以及打印、复印、制图等费用;(2)数据采集费:指围绕项目研究而开展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所需的费用;(3)调研差旅费:指为完成项目研究而进行的国内调研活动、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的交通费、食宿费、通讯费及其它费用;(4)设备购置和使用费:指购买和使用收集资料、采集分析数据所需设备和器材的费用(不含校教改项目),设备使用费包括资料录入费、资料查询费、上网费和软件费等;

(5)会议费:指围绕项目研究举行的项目开题、专题研讨、成果鉴定等小型会议费用(会议费用不得超过总经费的40%,由教务处审核);(6)咨询费:指为开展项目研究而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专家咨询等支出的费用(支付标准见附件2);

(7)劳务费:指直接参与项目研究的课题组成员、教研辅助人员的劳务支出等(支付标准见附件2)。

2.按照相应管理办法规定的建设内容使用经费,不得用于与项目建设无直接关系的开支。3.详细使用范围见质量工程与教学建设改革专项经费使用范围一览表。

(三)费用标准

经费由上级拨付、学校配套、学院配套、项目自筹等渠道组成。上级拨付经费将足额拨付给项目专款专用,学校配套经费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期拨付。学校配套比例一般不低于1:1。

(四)审批程序

按项目进行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制,专款专用。第六条各类竞赛与创新教育专项经费

(一)各类竞赛与创新教育经费是用于组织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及国家级各类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等创新教育活动,各类竞赛费用当年结清,特殊情况需要保留到下一年使用,由学院报教务处审批。

(二)经费使用范围

1.竞赛报名、购买元器件、资料、耗材等费用; 2.竞赛差旅费;

3.学生补助费(须提供参赛学生名单);

4.教师培训和指导费、加班费、专家评审费和用餐费等; 5.竞赛奖励费用的支出。

(三)费用标准

按竞赛管理办法的标准执行。

(四)审批程序

学校立项项目,经费由教务处审批。学院项目,由学院申报预算,教务处审批后,经费由分管院长签字。

第四章经费使用管理

第七条财务处对经费单独立帐,教务处负责管理已批准的所有经费,本专科业务费年初一次下拨,质量工程项目和教改项目经费分期分批拨付,超支不补。第八条质量工程项目和教改项目经费划拨方式:

1.经费一般按启动40%、中期40%和结项20%三个阶段分别划拨;

2.项目立项后,由教务处开拨款通知单,财务处在建设费中单列帐号和划拨启动经费。后续经费的划拨将依据对项目进展、完成的检查结果确定。

第九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检查有下列情形者,暂停拨款,并酌情追回已拨经费。1.建设情况中期检查不合格的;

2.未能按计划完成预定目标的,要求延期一年以上(含一年)或多次延期的; 3.负责人所在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建设经费的。第十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下列情形者,暂缓拨款。1.需要变更负责人、管理单位的;

2.需要改变项目名称、成果形式,对建设内容有重大调整的; 3.有其他重要事项变更的。凡有以上重要事项变更者,须由负责人或所在单位提交书面申请,经教务处审核并签署意见,报校领导审批。审批同意后,恢复拨款。第五章附则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附件1

质量工程与教学建设改革专项经费使用范围一览表 类别

经费名称

开支范围

专业建设经费

国家级特色专业经费

学校奖励建设经费40万元,其中用于人员奖励不超过15万元,其余经费用于该专业的后续建设,用于专业建设调研、组织或参加专业建设相关会议、差旅费、图书资料、专家讲课、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论证(含校外评估专家评审)、耗材采购、专业教学论文发表等费用的支出。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经费

经费使用范围同上,配套部分中按照省拨额度不超过30%的经费用于人员奖励。

学校新专业经费

主要用于支持新专业建设的调研论证、师资培养、新课程的建设(含添置教学工具)、教材讲义的编写、学位授权评审等必要的专业建设工作。

课程建设经费

国家精品课程经费

人员奖金不超过8万元,其余经费用于课程后续建设。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经费

参照国家精品课程经费使用管理

省级精品课程经费

专款专用,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学校按照不低于1:1配套建设经费,其中配套部分中按照省拨额度不超过30%经费用于人员奖励。

校级精品课程经费

调研费、差旅费、会议费、资料费、论文发表费、教材与专著发表(出版)费、软件开发费、成果的鉴定费等。项目经费应及时使用在课程建设中,不得用于与精品课程建设无关的开支。

校级骨干课程建设经费

经费须专款专用,用于课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人才引进培养、培训、学术交流会议、发表论文、添置教学工具等费用

校级网络课程经费

参照校级精品课程管理

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经费

参照校级精品课程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经费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经费

学校奖励建设经费30万元,其中用于人员奖励不超过10万元,其余经费用于中心的后续建设。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经费 学校配套建设经费10万元,其中用于人员奖励不超过省拨额度的10%。

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经费

建设经费6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其开展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研究、日常运行管理等工作。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奖励30万元,其中用于人员奖励不超过10万元,其余经费用于中心的后续建设。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给予配套建设经费,其中配套部分中按照省拨额度不超过2%的经费用于人员奖励。

教材建设经费

国家级、出版级规划立项建设教材

主编负责制,用于教材编写启动和教材审定工作

省级评优精品教材

经费专款专用,主编负责制,开支范围由主编确定

省级立项建设精品教材

经费专款专用,主编负责制,开支范围由主编确定。

校级规划立项建设教材 主编负责制,用于教材编写启动和教材审定工作,开支范围由主编确定。(人员经费不超过40%)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经费

省部级教改经费

专款专用,开支范围包括:调研费、差旅费、会议费、资料费、论文发表费、教材与专著发表(出版)费、软件开发费、成果的鉴定费等。

校级教改项目

调研费、差旅费、会议费、资料费、论文发表费、教材与专著发表(出版)费、软件开发费、成果的鉴定费等。资助经费不得用于与完成课题研究无直接关系的开支。原则上不准用于购置仪器设备,特殊情况需报教务处审批。

附件2:质量工程与教学建设改革专项经费咨询费、劳务费开支标准 费用名称

类别

单位

金额(元)

备注

质量工程与教学建设改革专项经费

校外专家

半天/人

500元

质量工程与教学建设改革专项经费 校外专家

1天/人

1000元

质量工程与教学建设改革专项经费

校内专家

半天/人

200元

质量工程与教学建设改革专项经费

校内专家

1天/人

400元

主题词:本科教学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办公室

篇9: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促进重点实验室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国土资源工作特点,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国土资源系统具有科技创新优势的法人单位(即依托单位)所建设的科研实体,是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创新平台,也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培育基地。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根据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前沿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引领国土资源事业发展。

第四条 国土资源部、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相关直属单位、依托单位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分工、稳定支持和动态调整的原则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建设和管理,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计划单列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第五条国土资源部组织协调与管理的有关科技项目、基金、专项等,按照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公开、择优选择

具备条件的重点实验室承担相关研究任务。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国土资源部是重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科技业务主管司局负责归口管理,相关业务司局对口进行业务指导和支持。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总体规划和布局。依据国土资源事业发展需求和相关规划,开展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布局调整。

(二)组织重点实验室的论证、验收与评估,审定重点实验室建立、调整和撤消。制定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宏观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

(三)组织推荐有条件的重点实验室申请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协调建设期有关工作。

(四)组织协调主管单位和依托单位在项目、人才、经费、设备等方面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

设立重点实验室办公室,承办和支撑有关工作事项,开展重点实验室科研条件、人才、成果等运行管理综合研究,编制重点实验室报告。

第七条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国土资源部其他直属单位是重点实验室的行政主管单位(以下简称主管单位),承担其所属单位(包括本单位)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主管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制定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将重点实验室建设列入本地区(部门、单位)重点建设和发展规

划、计划。

(二)组织编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落实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相关条件,协调解决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指导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

(三)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四)协助国土资源部开展重点实验室的验收、评估和检查。第八条 依托单位具体负责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要求,赋予重点实验室科研自主权,保障其管理和运行经费,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创新积极性。

(二)提供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相应的条件保障,解决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在资源分配和管理上,计划单列,在科研项目、仪器设备、科研场所、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发展。

(三)组织公开招聘重点实验室主任,推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四)加强重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考核,配合国土资源部和主管单位做好评估和检查。

第三章 建 设

第九条 国土资源部根据有关规划和布局,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重点实验室,保持适度建设规模。原则上每三年组织一次新建重点实验室的论证。

第十条 重点实验室应满足的条件:

(一)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一般3-5个)符合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划的要求,建设目标明确。

(二)新建重点实验室,应当是相关厅局建设的重点实验室或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并有2年以上运行时间。

(三)研究实力强,在本领域有代表性,有能力承担国家、部门重大科研任务。

(四)具有该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

(五)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人员与科研场所相对集中。

(六)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良好的科研创新文化和学术氛围。

(七)依托单位应保证重点实验室运行与开放经费,并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

第十一条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国土资源部其他直属单位、相关共建高校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要求,组织具备条件的单位编制《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提出推荐意见,出具承诺书。

第十二条 国土资源部组织专家论证,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考察。专家组一般由7名或9名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论证结果反馈主管单位并公开发布。

第十三条 主管单位组织依托单位公开招聘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编制《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书》(简称“建设计划书”)并组织专家论证,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建设计划书是重点实验室建设与验收的依据。建设期限一

般不超过3年。

第十四条 建设完成后,依托单位提交《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申请书》,经主管单位审核后报送国土资源部。不能如期完成建设的,应在预定的建设期满前6个月提出延长建设期限的申请,并说明原因。延长申请仅限一次,延长期限最长为2年。

第十五条 国土资源部组织验收,可委托主管单位负责具体验收工作。专家组一般由7或9名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验收意见分为三种:通过验收、限期整改后验收、未通过验收。重点实验室验收工作实行回避制度。验收专家与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

第十六条

通过验收的重点实验室进入正式运行序列。正式运行的重点实验室应当制定未来五年期制定建设发展规划,经学术委员会审定后报主管单位批准,并作为运行评估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运行管理

第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任职条件:

(1)本领域的学科带头人;(2)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3)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4)每年在实验室工作时间不少于8个月。

第十八条 学术委员会是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主要任务是:审议重点实验室的目标、方向、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总结;参与重要学术活动,指导学术研究;对重点实验

室的发展、合作、开放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术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实到人数应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十九条 学术委员会由本领域的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应是本领域具备较高学术声誉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应具有正高职称,人数一般为9-15人,其中依托单位的委员人数不超过三分之一。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主管单位聘任,一般应由非依托单位人员担任;副主任、委员由依托单位聘任。学术委员会每届任期为3-5年,每次换届更换的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

学术委员会委员因故不能正常参加学术委员会活动,或因工作变动,不适宜继续担任委员的,由依托单位进行调整。

第二十条 重点实验室研究队伍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动人员包括客座教授、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重点实验室人员实行聘任制,固定人员、流动人员规模要根据研究需要由重点实验室主任进行聘任。

第二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按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设置研究单元,保持人员结构和规模合理。逐步扩大开放研究和流动人员的比例。重点实验室应当注重学术梯队和优秀中青年队伍建设,稳定高水平技术队伍,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二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应围绕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组织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要注重支持青年科技人员,鼓励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支持新引进固定人员的科研启动。重点实验室应加大开放力度,建设成为本领域公共研究平台;并

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第二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要设立开放研究课题,面向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自由申请,开展探索性的自主选题研究。重点实验室对开放研究课题的执行情况要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验收。课题的检查和验收坚持“鼓励创新、定性评价、宽容失败”的原则。

第二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并通过参与研究、承担开放课题等方式,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第二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有计划地开展科研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自主研制等工作,保障科研仪器的高效运转和开放共享,仪器设备应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凡符合开放条件的仪器设备都应对外开放,并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实施数据共享。

第二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开展经常性、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第二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与合作。提倡共建重点实验室,鼓励相关企业、政府、个人以不同形式向实验室捐赠仪器设备,设立访问学者基金、研究生奖学金等。

第二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在重点实验室完成的研究成果(专著、论文、专利、软件、数据库、实验数据等)均应规范署名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在国外学习、进修、从事客座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凡涉及实验室工作、成果的,在论文、专著等发表时,也应规范署名本重点实验室名称。申报奖励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及实验室质量建设。要加强科研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及研究资料的保存工作,确保研究工作的质量。

第三十条 重点实验室应建立科学普及制度,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学生开放。重点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在发布成果及相关信息时应遵守依托单位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 变更与调整

第三十一条 根据科技创新和研究发展的需要以及重点实验室运行状况,依托单位可调整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布局、研究方向及组成,对重点实验室重组、整合、撤消等提出建议。

第三十二条 确因需要对重点实验室更名、调整、重组,须由重点实验室主任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或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论证,由依托单位上报主管单位审查后报国土资源部进行相应变更和调整。

第六章 考核与评估

第三十三条 依托单位组织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考核,了解重点实验室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考核结果报国土资源部和主管单位。

第三十四条 国土资源部根据工作安排,原则上每五年对正式运行的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评估主要对重点实验室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

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

第三十五条 根据重点实验室定期评估成绩,结合考核情况,确定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评估优秀的重点实验室将给予政策、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倾斜和支持;评估不合格的重点实验室,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主管司局进行通报并给予两年时间整改。整改后再次评估不合格的,将取消重点实验室资格。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英文名称为“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第三十七条 主管单位可依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办法同时废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0: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浙师研字„2014‟33号

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研究生培养经费与

导师专项经费分配与使用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校行政各部门(单位):

现将《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经费与导师专项经费分配与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师范大学

2014年11月12日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经费与 导师专项经费分配与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等文件精神,为保障研究生培养投入,科学分配研究生经费,确保规范使用,提高使用效益,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研究生培养经费的分配与使用

(一)研究生培养经费的分配

各学院研究生培养经费(元)=分配当年实际招生数×培养层次系数×在校培养时间系数×1200元

1.培养层次系数

博士研究生培养层次系数为2,硕士研究生则为1。2.在校培养时间系数

全日制研究生(3年制)的在校培养时间系数为3; 全日制研究生(2年制)的在校培养时间系数为2; 在职培养的研究生(含在职教育硕士、职教硕士、农村教育硕士等在职方式培养硕士,不含MPA、MBA,下同)的在校培养时间系数为1.8。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在校培养时间系数为1。3.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数按当年取得硕士学位的人数计。

(二)研究生培养经费的使用

1.研究生培养经费专门用于各学院研究生培养的各项业务工作,开支范围包括:

(1)招生组织宣传工作支出;

(2)研究生课程建设支出,包括: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学案例采编、培养方案或课程纲要编制与审定等费用;

(3)研究生教研活动支出,包括: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与集体备课,以及研究生教育专题调研等费用;

(4)研究生学术活动与学术交流支出,包括:为研究生举办的校内外专家讲座费、差旅费,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论坛、暑期学校与外出学术访问等资助费;

(5)研究生学位论文环节支出,包括:学位论文开题、评阅与答辩的校外人员劳务费,学位论文制作费等;

(6)研究生实习实践支出,包括:实习实践基地(研训中心)建设费,研究生实习实践组织费,实习单位管理与校外指导教师指导费,研究生实习实践差旅、保险费等。

2.各学院在研究生毕业前可参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生均1000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生均500元的标准,采用统一制表发放的方式从研究生培养经费中支出学位论文制作费。

3.研究生培养经费不得超范围使用,不得截留挪用。(1)严禁使用研究生培养经费支付研究生教学讲课费、导师课题调研费用、研究生探亲差旅费等;

(2)研究生培养经费原则上不用于仪器设备等硬件采购

— 3 — 支出。

二、导师专项经费的分配与使用

(一)导师专项经费的分配

各研究生导师的专项经费发放至学院的培养经费卡中,由学院统筹给导师使用。

导师专项经费(元)=分配当年实际授学位研究生数×培养层次系数×培养类别系数×500元

1.培养层次系数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层次系数为2;硕士研究生则为1。2.培养类别系数

(1)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类别系数为2;(2)在职培养的研究生的培养类别系数为1.8;(3)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培养类别系数为1。

(二)导师专项经费的使用

导师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用于导师参加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会议差旅费、会务(注册)费,发表学术成果的版面费,以及指导与支持研究生开展学术活动的相关费用等。不得报销导师个人的劳务费。

三、报销程序和使用管理

1.各学院、研究机构(以下简称“学院”)的研究生培养经费和导师专项经费在编制学校年度预算方案时由研究生学院编报,列入学校支出预算。各学院应统筹学科建设经费、导师科研经费用于研究生培养,并视学院、学科实际提供一定的— 4 — 经费配套。

2.研究生培养经费和导师专项经费按分配办法于每年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划拨至各学院研究生培养经费账户,由学院统筹,按照“总额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原则使用。

3.研究生培养和导师专项经费核报的一般程序是:学院研究生秘书审核、分管研究生院长复核,分管财务院长审批。

4.报销票据的时限要求和报销凭证的审签规范按学校计划财务处的相关规定执行。

5.为保障研究生培养经费和导师专项经费的合理支出,各学院应参照本办法的相关要求制订本学院研究生培养经费使用办法,并报研究生学院备案。

6.研究生学院和计划财务处负责对各学院研究生培养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与监管。各学院应在每年3月初对本年度研究生培养经费的使用做出安排,填报《研究生培养经费年度使用计划一览表》,并对上一年度的研究生培养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自查且填报《研究生培养经费年度使用执行情况一览表》,报研究生学院备案。

7.学位点建设和培育经费由学科建设经费统筹考虑。8.根据研究生培养质量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研究生培养经费进行奖惩。具体办法另行制定,适时推出。

四、附则

1.本办法关于研究生的培养经费和导师专项经费自201

3— 5 — 级研究生开始执行,原《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经费管理和使用要求》、《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要求》同时废止。

2.本办法由研究生学院、计划财务处负责解释。

抄送:校党委各部门,各群众团体,行知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 — 6 —

篇11:暨南大学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有关精神,加强和规范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广东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建设,是国家和广东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省组织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及应用开发研究的核心力量和骨干平台,是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配置先进科研装备、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 省重点实验室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和定期考核评估。

第四条 省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创新”的运行机制。

第五条 省财政设立专项经费,稳定支持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研发与更新。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章 职 责

第六条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的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制订省重点实验室发展方针和政策,宏观指导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二)编制和组织实施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

(三)批准省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四)组织省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

(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省重点实验室的措施。

第七条 依托单位是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

(一)为省重点实验室提供后勤保障以及人员、经费等配套条件,解决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二)聘任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并向省科技主管部门备案。

(三)协助做好省重点实验室的考核评估工作。

第三章 建 设

第八条 省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

(一)根据国家和广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围绕广东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战略目标,针对科学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领域及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成为广东省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

(二)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解决现代产业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提供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支撑,引导新技术的应用和成果转化,发挥技术集成、高端科技服务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积极培养、引进、稳定和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建成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管理与运行机制,加强自主创新及产学研合作。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装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积极跟踪国际科技发展动态,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开展高层次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要面向社会开放,设立开放基金。

(五)创造条件,争取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行列。

第九条 立项范围。

省科技主管部门根据广东省学科与产业特色,选择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关键性研究领域,以及有发展前景的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布局,有计划、有重点地从有条件的单位遴选建设,并保持适度建设规模。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依托单位为科研实力较强、基础条件较好的高校、科研机构,且不受隶属关系(国家、部委、外省市)的限制,设在广东地区、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有相对固定的科研人员和相对集中的科研场地,服务于广东经济社会建设,均可申报。

第十条 立项条件。

申请省重点实验室,应符合优先发展的学科和技术领域,体现广东优势和特色,同时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研究领域明确,近、中、远期目标清晰;

(二)研究方向较稳定,具有一定优势,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取得较好的科研成绩,研发能力和水平在国内或省内本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该领域有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研究开发项目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具有前瞻性,有创新性并具有特色;

(四)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管理能力较强的领导班子以及素质较好、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学风正派,学术民主,有团结合作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有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能力;

(五)有相对集中的实验用房,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有先进的科研条件和设施,科研仪器总值1000万元以上;有良好的技术支撑条件和学术活动环境;

(六)依托单位重视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能给予稳定的支持,提供必需的后勤保障,保证省重点实验室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 项目组织。

指南发布。省科技主管部门根据广东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布局要求,制定并发布年度申报指南。

材料受理。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的要求,按规定的时间编写申报任务书和可行性报告,通过省科技主管部门指定的网络进行申报,并将申报材料报送省科技主管部门业务受理窗口。

第十二条 审批立项。

省科技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论证,根据专家评审和论证意见,审定支持项目和经费,省科技主管部门下达立项通知,两部门共同下达立项经费。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实行合同制管理,依托单位在接到立项通知1个月内与省科技主管部门签订合同书。合同书将作为建设实施和验收的主要依据。

第十三条 凡列入建设计划的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应以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新增资金配套。

第十四条 省财政资助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建设期仪器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人才引进、科学研究、开放基金等。省重点实验室要按照实施方案购置仪器设备;属于政府采购目录规定范围内的,应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实行政府采购。财政经费的20%可用于开放基金。

省重点实验室用房及水、电等配套条件,由依托单位解决。确需新建、扩建的,资金由依托单位自筹解决,并按基本建设有关规定报批。

省财政视情况给予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运行费,主要用于省重点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的人才引进、科研仪器维修、开放基金和学术交流、人员费等。

第十五条 省重点实验室在建期间,研究方向与建设内容应与实施方案和合同书内容保持一致。确因特殊情况需进行重大调整时,在学术委员会的建议下,依托单位提出调整报告,报省科技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六条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完成后,由依托单位提交验收申请。省科技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按实施方案和合同书规定的要求进行验收。

第十七条 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限为3年,对无正当理由超期半年以上而不能按计划验收的在建省重点实验室,省科技主管部门组织调查小组,协调解决问题,并进行内部通报。情节严重的,取消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依托单位5年内不得在同一领域申报建设省重点实验室。

第四章 运 行

第十八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是依托单位下属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省重点实验室接受依托单位的行政领导和业务指导及监督。

第十九条 省重点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配备主任1人,副主任2~3人,其中专职副主任1人。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主任由依托单位聘任,副主任经主任提名,由依托单位聘任,报省科技主管部门批准并备案。主任、副主任任期5年,可连聘连任。

第二十条 省重点实验室设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省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职责是审议实验室的目标、研究方向、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学术委员会人数一般为9~11人,依托单位的委员不超过1/3,每届任期五年。每次换届应更换委员1/3以上。学术委员会成员由省重点实验室推荐,依托单位聘任。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每次实到人数不少于2/3,并形成会议纪要。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和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报省科技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实行开放共享制度,设立开放基金,用于开放课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仪器设备共享力度,大型仪器设备应进入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

第二十二条 省重点实验室要创新机制,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鼓励科技人员不断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第二十三条 省重点实验室人员由固定与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支撑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生等。固定人员不得少于20名。要不断优化固定人员队伍的配置,创造条件培养和吸引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提高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固定人员实行聘任制。

第二十四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积极引进和聘请国内外高级客座研究人员,特别是吸引优秀的青年专家参与研究开发工作,省重点实验室和依托单位提供必需的工作环境和后勤保障。

第二十五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由省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应标注省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统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保障科研仪器的高效运转和开放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

第二十七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设立实验室秘书岗位,协助处理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对外联络等相关事宜。

第二十八条 省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普及,向社会公众特别是科研、教学单位开放。

第五章 考核与评估

第二十九条 省重点实验室每年10月底前填报《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信息统计表》,经依托单位审核后报送省科技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 省重点实验室实行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定期考核评估,优胜劣汰。4年为一个考核评估周期。考核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4个档次。

第三十一条 省科技主管部门制定评考核估指标体系,组织专家进行考核评估,对省重点实验室四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评估指标包括学科目标与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及其转化、学术技术水平、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经费及设备实力、运行与管理等。

第三十二条 考核评估采取定量评估与定性评议相结合、学术专家与管理专家相结合、书面材料审查与现场评估相结合的原则。考核评估程序是:省科技主管部门发布考核评估通知,参评省重点实验室按时、如实提交考核评估申请材料,书面材料评审,现场考察,确定考核评估结果。

第三十三条 省科技主管部门对参加考核评估的省重点实验室进行现场考察,现场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听取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考察实验室、进行业务骨干访谈等。

第三十四条 省科技主管部门根据省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成绩,确定省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结果。

第六章 奖励与责任

第三十五条 省科技主管部门和省有关主管部门的科技计划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省重点实验室。

第三十六条 对进入国家级实验室或省部共建培育基地的省重点实验室,给予奖励和运行经费支持。

第三十七条 对考核评估获得优秀、良好的省重点实验室分级给予经费奖励。

第三十八条 对考核评估中根据专家意见需整改的省重点实验室,要进行人员重组或结构调整,限期1年整改,如果在限期内没有明显改进的,撤消其省重点实验室称号。

第三十九条 对考核评估为不合格或无正当理由不参与考核评估的省重点实验室,撤消其省重点实验室称号,依托单位5年内不得在同一领域申报建设省重点实验室。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省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英文名称为“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第四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由省科技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管理办法自2012年6月1日起执行。原省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粤科财字〔2002〕71号)同时终止执行。

上一篇:误工费协议书下一篇:体育游戏《老鹰抓小鸡》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