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结构力学专业考研经验

2024-05-02

暨南大学结构力学专业考研经验(精选8篇)

篇1:暨南大学结构力学专业考研经验

20被称为“最难就业年”大多数的学生面临着刚毕业就失业的压力,导致许多在校大学生对未来产生了迷茫感,这样的情况下,大家都在不断的找出路的同时,考研就成为了许多在校大学生的首选,他们认为只要学历高了,以后就业的几率就会高,这样的情况就导致考研大军的规模持续上升,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之路吧。

一、数学

基础很重要,复习要连贯不可间断,全书第一遍会很难啃,但务必在暑假结束之前啃掉。个人认为660不是必须的。线代,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高数部分,我觉得陈文灯的《核心题型》很好,也是去年论坛里的学长推荐给我这两本书。做两遍真题,多做几遍分数自然会高一些。

翻看历年的试卷,偏题、难题还在少数。150的数学考130你就很牛了,偏题、难题不要太在意。

二、英语

贯穿始终的是单词和阅读单词。从第一天开始背到考试前一天都不能停下来,一开始的时候可以主攻重点词汇,这些词汇在阅读里经常出现。拿下之后,先解决阅读看的懂的问题,然后再扩大到5500词汇(今年新增了几个)。单词背一遍肯定是不够了的,关于单词的记忆方法,论坛里也有好多。主要分为多次重复和联想记忆两种,这里说一下刘一男的5500词汇。以为一男老师的词根记忆方法很好,但重点不突出,而且需要大量时间看视频。个人尝试过一男老师的方法,太耗时间,时间不是很充裕的同学不推荐一男的5500词汇了。多次反复试,坛友们公认有效果的方法个人推荐两个相结合:核心词汇、词根联想记忆,在扩充补充到5500词,多次反复,周期要短,次数要多。

阅读部分最具价值的,就是历年真题。阅读的方法就是精读,从词入手,逐句翻译,把握各段大意。阅读推荐两本书,一本是张剑的黄皮,坛友近乎人手一本。另一本是我自己用的考研真相,

翻译,全面解析详实,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大纲词汇和长难句解析,适合基础一般的同学。

作文部分,力求用最短的复习时间拿最高的分数,适当练习总结模板,推荐新东方的《高分写作》。

三、政治

话说今年考纲出来的还真是晚呀,苦了很多等红宝书的同学。基础资料不必多言,坛友们津津乐道的红宝书和任大妈的序列一二者伯仲之间。补充一下,今年我用的是肖的《精讲精练》。因为红宝书的无重点和任大妈的乱序对我实在太折腾,而精讲精练虽是单色印刷,但重点突出,排版顺序与红宝书保持一致,配合1000题一起用感觉很好。后期的时政和背诵我都是选的肖的书。这里在说明一下,诸如任淑芬和肖秀荣谁更好这样的问题实在没有意义,这些年下来考研市场已经很成熟了,能在市场上生存下来的辅导书往往是难分伯仲,与其纠结买那个书不如专心选定一本扎实的看吧。

四、专业课

我的是结构力学,南理工的题目不偏,重基础但也有历年来没考过的内容出现。所以专业课每一个都是重点,真题当然要重视。考纲之内的也不能遗漏,复习要全面。在选择参考书的时候我选择的是《南京理工大学结构力学考研复习精编》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复习,怎样复习,因情况而异,假如你的目标是985或者34所,那早些开始时有必要的。假如你的目标是211高校或普通高校,然后所选专业在全国也并不突出,那这类学校的专业课往往重基础多于挖深度题目。不会很深,但复习的面要全面。

以上是自己13年的一些教训,的战友寒假可以开始准备了,下个学期学校还有课程,时间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充分,当然考研也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困难,路上的坎坷肯定会有的。“剩”者为王,坚持是考研路上最大的挑战!

篇2:暨南大学结构力学专业考研经验

同济的结构工程对考生要求都很高,历年考下来平均分都不会太高,一般在120分都已经很不错了,考试的题型每年都比较固定每年(8、9道大题,07年10题),07年刚刚改革,调整为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一张试卷,其中材料力学占70%,结构力学占30%总共10道题目。我在复习的过程中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以同济的教材为主,材料力学可以重要参考资料是以大学本科教材为主,还有袁斯涛老师主编的材料力学精编讲义,但是总的来讲题目的解法大同小异,熟练掌握自己熟悉的一种就可以了。

(2)重点看朱慈勉老师写的结构力学的书和习题,很多出题思路来源于此;

(3)结构力学是一门计算性很强的科目,要经过大量的练习,解答过程要完整,一直到写出最后结果来,平时练的时候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图要画得准确,清楚,要便于老师阅卷。(求进的资料里都包含了历年的真题及解析,可以好好拿来练习)

(4)材料力学要善于总结,考题就那么几种,而且都是年年出的,只是换一种方式或结构来考,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把每一种必考的类型总结出解题步骤和方法(要能背出来),并熟练掌握配与相关的练习,这样到了考场上就能很快的进入解题程序(考试时间很紧张,一定要熟练!)

篇3:暨南大学结构力学专业考研经验

大学是从事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机构,是传播文化、知识重要阵地,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当前,我国的大学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 机制、运行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加之高等学校的合并、重组、升格,其大学治理结构还处在探索、研究、消化吸收阶段。笔者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对比分析国外大学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历史演进、特点和模式,凝练其治理结构模式的内涵特征,结合国内大学治理结构体系的建设现状,为我国的大学治理结构提供经验借鉴与参考,展望我国大学治理结构的未来走向。

一、大学治理结构内涵

大学治理结构是指相关权力主体参与大学事务决策的结构和过程,是关于大学的各类治理机构的权责划分及其在运行过程中相互关系的制度安排和非制度安排。其治理框架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产权形式,二是法人地位,三是领导制度, 四是师生管理。大学治理结构的目的是围绕大学利益相关者共同的使命和目标努力,求同存异,形成耦合联动效应。大学治理结构是目前高校领导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尤其是如何实现党对高校的领导,已成为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关键。

大学的治理结构由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两个部分组成,外部治理是如何实现大学与政府和社会的耦合关系;内部治理是大学内部管理与制度体系的耦合关系。中国的大学外部治理需要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内部治理的实质是大学决策权力的制度安排。大学的内部治理是在保证多方利益核心的基础上,各种利益关系相互协调实现大学集体领导与校长负责、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学术组织之间以及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耦合关系。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紧紧围绕“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 实行民主管理”的方针,逐步完善大学的治理结构。

二、我国大学治理结构的现状

解放前,我国的大学治理结构主要是参照了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的评议会模式,逐步形成了民国时期的大学教授与大学行政的校务会议模式。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成为高校的办学主体,政府通过接管、改造以及新建高等学校,并以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学治理结构模式供全国高校参考借鉴。1952年,政务院决定对全国的大学进行专业、行业以及部门合并,进行了院系调整,强化了党对高校的领导和管理。这一时期主要在学制、课程、招生、就业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了高校宏观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大学治理结构的改革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内高校经历了1977-1984的恢复和 调整期 、 1985-1991的改革起步阶段、1992年至今改革尝试与探索阶段。1985年,国家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凝练了高等教育改革方向,提出了 “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办学方向,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1998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确立了我国大学治理结构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目前,国内对于大学治理结构的理论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关大学治理结构内涵的研究,二是有关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的研究,三是有关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体系的研究,国内高校以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等为代表的大学教育管理者,从产权形式、法人地位、领导制度以及师生管理等方面大学内部权利结构与权利主体的关系以及大学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符合本大学相适应的内部治理结构模式。

三、国外大学治理结构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美国大学的特点是共同治理,大学内部的权力体系主要由董事会、校长和评议会等组成。美国大学治理的权利主体是董事会,董事会负责学校的章程、发展规划及办学方针的制定。董事会负责协调政府、社会及市场之间的关系,并负责校长的任用,校长负责学校的人财物及学术管理,具体教学工作由学校的教学委员会负责。大学的治理结构由“自治”逐步走向“共同治理”。美国大学治理结构模式是董事会负责决策,相应的委员会负责各自的权利与职责,治理结构趋于市场化和服务化。

英国的高等教育非常发达,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大学治理模式,英国大学的治理模式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独树一帜,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已成为全世界大学治理结构可参考借鉴的范例。 英国大学治理的权利主体是理事会,负责学校发展规划以及章程的制定。理事会由不同阶层的教师、学生、政府人员等代表共同组成,校长由理事会任命,其地位为荣誉,由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负责学校的日常事务和学术等管理工作。 校务管理委员会由副校长负责。目前,英国大学的治理结构模式是学者自治、学者主导联邦制、共同治理、双会制等五种模式。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也非常发达,加拿大实行高等教育分权制,由省一级政府拥有对高校的领导权,大学拥有高度自治和学术自由。加拿大是一个由殖民地建立的联邦制国家,殖民文化对加拿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转第207页) (上接第205页)1635年,加拿大借鉴了法国巴黎大学模式设立了魁北克神学院,借鉴英国牛津大学模式建立了温莎国王学院与德雷克顿国王学院三所大学,1867年,联邦政府成立,分别借鉴英国、法国、德国大学的模式创立了13所高等院校。1906年,借鉴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加拿大特色的“两院制”治理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以美国、 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治理结构, 其高度的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是我国大学参考借鉴的重点。我国的大学的治理结构必须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适应,学习借鉴国外高校的治理结构的精华,去除糟粕。首先,从思想上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大学要与党中央与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其次,建立以 “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大学治理结构的内、外部耦合联动效应,达到外部大学与政府、社会之间相互支持的耦合关系模式,内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制衡与促进的耦合关系模式。

篇4:暨南大学结构力学专业考研经验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本科生 体育专业 心理素质结构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院系作为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基地,肩负着育人的时代重任。“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发展教育,教师为本”[1]。由此可见,未来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将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研究高师体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意义深远和势在必行。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6所高校212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

1.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23份,回收率92.92%,其中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95.07%,同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分析

通过对50个心理品质重要性的评定结果进行因素分析方法的统计,本研究获得了六个结构因素,不同结构因素代表了心理素质的不同方面(表1)。

2.1社会适应素质

当代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认为社会适应素质是最为重要的心理素质,它体现了当今社会对人的素质的一种时代要求。在这一素质的7个心理品质中,充分体现了体育专业学生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意识,他们认识到了快速地把握时代的变化,努力去适应、跟随时代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是一个瞬息万变、学科交融的世界,认识到拥有良好的预见能力、观察问题的能力以及强有力的魄力与胆略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当今社会也是一个积极进取和充满竞争的社会,使得大学生也意识到坚强的意志、积极的竞争意识和勇于进取精神是适应未来时代的社会心理品质;尤其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们明白,只有大量的占有和掌握信息情报,才能处于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学生们已经领悟到了时代对他们提出的这一要求,他们把“对信息的敏感性”这一心理品质的重要性排在50项品质中的第2位。

2.2自我完善素质

自我完善素质位居心理素质结构的第2位,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非常看重这一素质。“自我”是人格心理结构中的核心成份,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时代是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时期[2]。自我完善因素中,包含了自我结构的知、情、意三种基本成份,即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其中自我评价能力、自我反省能力心理品质都体现了自我认知成份;自尊自重、宽容体现了自我体验成份;自我把握能力、自我激励、独立自强体现了自我调控成分。从这一结果也可以看出当今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结构的发展已体现了全面性的要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体育专业大学生向自己提出了全面发展的目标,自我完善因素就成为他们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自我完善这一因素中,“自信心”是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其重要性位于50项心理品质之首。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有效地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的主观评价。因此,学生的自信心是他们通往成功之路的动力。自信心强的人善于抓住机遇,敢于挑战,能以过人的胆识和才智出色地完成任务。充满自信的人能够给人以更多的信任,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他们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的契机。

2.3职业性格素质

心理素质结构因素之三是职业性格素质。任何一个职业都应具备相应的职业性格素质,教师职业也不例外,通过对该素质的11项心理品质分析可以看出,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所具备的职业性格中,主要指向具有道德评价涵义的性格特征,包括报国意识、忧患意识、严于律己等职业道德,新时期对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新的要求也反映在这一因素中,如科研能力和合作精神。但是,高师学生最看重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特别是对经过实习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更把此看作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这一素质位居50项心理品质的第3位。

能力因素位于心理素质结构之四。作为当代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主要涉及的是思维品质,它包括对知识和事物的领悟力与洞察力,以及理解他人的能力;同时包括思维的深刻性、周密性、条理性、敏捷性、创新性和逻辑推理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学生对动手操作能力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而开拓创新能力位于这一素质的首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是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研究者。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以更多地创造思维的运作空间。

2.4人际管理素质

人际管理素质位于心理素质结构之五。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意识到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是今后工作生活所必备的能力。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情况下,对传统的体育教学体系和教师培养模式提出了革命性的要求,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等都提出严峻的挑战,使得体育教师要从单纯的“教学型”走向“管理型”和“社会型”。因此,教师也要具备人际交往和组织管理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在组织管理工作中,在知识传递过程中都需要这种驾驭语言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对于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及心理辅导等教育实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体育教师对这50项心理品质的评价结果表明,口头表达能力是未来优秀体育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

2.5再生素质

再生因素位于心理素质结构的第6位。这一素质只涉入一个自学能力因子,因此将其放入第6位,但由于此素质具有自我能力延伸价值,而使得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特别看重,在50项心理品质中排在第5位。随着“终身体育”教育、“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勃兴,体育学科与其它领域学科交叉盛行和体育新型学科的崛起,迫切地要求体育教师具备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水平、拓展教育视野的强大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崭新科学内涵和人文素养的新时期体育教育工作者。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新世纪高师体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结构由六个因素构成,依据其重要性排次为:社会适应素质、自我完善素质、职业性格素质、能力素质和再生素质。这六个因素反映了新世纪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

4.2建议

将心理素质教育正式纳入到体育教育体系之中。在心理素质的形成因素上,强调后天教育的主导作用;在心理素质建构上,强调全面性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准备宽广的基础,使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防止学生形成偏斜型人格。因此,在心理素质培养规格上,注重高质量性;在心理素质的教育功能上,改变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无限的素质的旧有观念,要抓住那些能生成新素质的再生素质来培养学生,注重教育的发展性;在心理素质的操作上,强调个性优势发挥,将素质教育中共同目标的确立和学生的主体选择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其成为真正的成功而有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振涛,单清华,刘新刚等.论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的嬗变[J].体育与科学,2007(1):92-94.

[2]仇丽琴.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状况与个性发展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3):69-70

篇5:暨南大学结构力学专业考研经验

考研总结 1 吉大的录取工作完全是通过邮件通知的

1.先出学校线

2.再出学院线

14年院线 车辆学硕365,专硕是310

3.告知复试地点

4.复试通过后,发拟录名单

5.填写信息资料

考研总结 2 吉林大学 材料力学复习经验

说实话我不太擅长写文字,也许我写的内容没有论坛上一些学长写的那么精彩,但是这是我几个月来最真实的感受。这些方法也是我备考时慢慢摸索出来的。我也不是特别聪明的那种人,学得比较慢,但我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有的题和知识点都要落实到笔上,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向前走。我相信看这篇文章的许多学弟学妹都会比我强,所以我的经验只是给你们做一个参考,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找到它,坚持住,你一定能成功!

今年吉大的材料力学成绩普遍都不高,我问了好多周围考吉大材力的同学,他们都在抱怨为什么这么低,高分就120多,很多人一般就是110多,我今年只有116.我郁闷了很久,因为我复习的不错,最后复习阶段几乎没有历年的材力真题能难住我,考试时发辉也不错,提前十几分钟就把会的题写完了,就一道应力题没写全。我是冲着130多去的,没想到差这么多分。其实考试的题目并不是很难,后来去复试的时候,听说本校的人说,今年吉大原定3月15号出成绩,但是一直拖到19号才公布,据说今年某个专业的某个专业课成绩高的离谱,所以学校决定重新审核成绩,这科就是相对简单的材料力学,所以分数就被压下来了。这消息也不知道可不可靠,我觉得这个只是客观原因,最主要的也许还是自己学的不扎实,自己写对了答案,老师还能给你判错了么。所以在这要提醒学弟学妹们,一定把知识学透了,掌握牢了,分数会对得起你的。

首先,吉大材力考研的教材就是上边这两本,我们学校使用的是左边的,刘鸿文版本。没有用 孟广伟版的,所以我从网上买了这本。两本书都要看,看过之后你就会发现,他们有互补的地方。其次,就是该看什么。我第一遍先把课本看了一遍,第一遍花的时间比较长。主要是熟悉整本书的内容,例题都看了,课后题没做,因为我决定考研的时间比较晚,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材力真题

吉大材力2002--2011真题

吉大材力2012真题

吉大材力2013真题

吉大材力2014真题 回忆版

第二遍我就开始做真题,我大概看了一下近10年的真题,发现每张卷子大概有10道题左右,年份不同可能会多一道或两道,但总是那几个固定的题型。所以我就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进行研究。把这十几年的一个类型的题都放在一起做,抄题后,写出详细的分析思路以及答案,在一旁总结出本题用到的知识点。再把相关书上的知识点都看懂并且总结出便于自己理解的体系。这几个专题总结好后,我非常有成就感,而且再次做到相关类型的题时,思路非常清晰。我这个人,习惯把知识点落实到笔头上,方便下一轮的复习。下面就是我自己总结的专题:

1.弯曲内力图 专题

2.组合变形 专题

3.压杆稳定 专题

4.动载荷与静载荷 专题

5.三向应力分析 问题

6.图乘法 专题

7.超静定结构 专题

8.交变应力 专题

9.弯扭与应力结合 专题

10.移动载荷 专题

其实在做完这些真题以后,才知道考试的重点是什么,哪些内容是不考的,而哪些内容是必考的。所以真题非常的重要,他是最好的复习资料。而且我发现做题时有一些公式出现的频率特别高,而且有些题就是两个专题的公式综合在一起。所以,我又花了一些时间总结这些常用公式,有了它就感觉觉如虎添翼一样,对后面第三轮的复习帮助非常大,加上我前面专题总结使第三轮的复习效率非常高,很快就复习完了。下面就是我总结的公式:

最后一轮的复习,由于真题已经都做完了,所以我就把课本的例题和课后习题当做练习,来查漏补缺。做的时候发现,有些书上的题怎么这么熟悉,好像做过似的。原来,历年的材力真题很多都是由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改编而来的。所以在这我想强调一下,学弟学妹们一定要重视课本上的题,要研究透了,这是拿高分的基础。由于我复习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课本上的题没有全做完,只是选择了重点章节的题做了。但是从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最后,我想说对于材料力学的复习,由于我是从9月份才开始准备考研的,复习时间比较紧,我的这种 “先看课本了解考试内容(不做题)——做真题并总结——做课本课后题查漏补缺”复习思路并不是最好的,只是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我才采用的。对于现在决定考研的你来说,系统的复习才是最可取的,先认真看课本,做课后练习题,在做真题,这样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最后,祝愿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考研成功,圆梦吉大!!

原创文章,仅供学弟学妹参考。

如果你对我的这套资料感兴趣,请联系我。我会以最低的价格转让给你。其实希望你能理解,自己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东西能为别人带来一些帮助,得到别人的认可,同时也希望能有一些收入补贴自己拮据的大四生活。我当初收集这些资料时,向吉大研究生买这套资料时花了我两百大洋,还不包括2013年的真题。后来我又通过别的渠道找到了13年的真题,14年的真题是我出了考场就回忆出来的,在别处绝对找不到。收集资料真的是很费时间,而且淘宝上的资料都价格不菲。现在你遇到了我,可以将资料问题一次解决。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请联系我的扣扣号 二二**四六九六五三 非诚勿扰。我会把两本材力教材免费送给第一个订的同学!

我的资料包括:

1.2002-2014年865材料力学考研真题。(其中13和14年的真题是很难找到的,吉大对近几年真题是封闭的,而且网上也没有卖的,14年真题是我出了考场之后直接回忆出来的。)电子版 2.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辅导班笔记(聂毓琴老师讲)纸质版 3.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辅导班笔记(强化班)纸质版 4.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辅导班考前重点总结 纸质版 5.吉林大学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6套 纸质版

6.我复习时总结的资料(真题知识点专题总结+材力做题常用公式总结)纸质版

7.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学院历年报录比和分数线 电子版

整套资料转让价八十元,包邮。

篇6:暨南大学结构力学专业考研经验

一、适用考试科目代码与专业

适用考试科目代码:853 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适用专业: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01 无机化学、02 分析化学、03 有机化学、04 物理化学、21 理论与计算化学)

二、在线免费试读章节

三、复习全书内容简介

1.前言——新鲜有趣的备考精神食粮

(1)走进化学化工学院;

(2)专业课资料使用建议;

(3)考研寄语(有一种幸福叫考研);

2.专业课深度解析—— 高度概括的专业课考试剖析

(1)历年考点分布及题型结构;

(2)历年试题综合分析(难度分析、题型解析、考察重点);

(3)命题预测(考察难度、题型题量、命题重点)

(4)专业课全程规划(复习用书、复习计划、复习建议、注意事项);

3.参考书核心考点解析——面面俱到的专业课内容精粹

这个部分是本书的核心重点内容,根据专业课指定的参考书目章节目录进行编写,每章节由以下几大块内容构成:

(1)复习提示(重点难点、考察方向);

诚笃南大考研网

(2)知识框架(高屋建瓴、提纲挈领);

(3)考点解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4)考题精选(检验效果、巩固知识)

4.专业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分析入理的经典真题大观

(1)历年真题原题;

(2)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

(3)答题技巧(填空、简答、计算、综合)

(二)2015版复习全书亮点介绍

1.专业课深度解析部分从考研各知识点历年的考察频率和变化趋势,明确重要考点和参考书目的重要章节,从宏观试题分析、命题预测、全程规划建议等角度直抵南京大学专业课考研资讯最前沿,准确把握专业课的考研规律。

2.核心考点解析部分根据最新官方指定的参考书目编写,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简整合,所有知识点均根据其历年考察的频率进行重要程度评估,并对真题考过的知识点进行明晰,免去考生自己查阅、分析的烦恼,深入探讨重点考点,精准洞察知识脉络。本部分内容对前几轮复习具有较大辅助作用,在考研后期复习阶段可脱离教材结合核心考点解析进行理解和记忆,提高考生的复习效率和复习效果。

3.章节考题精选部分各章节后面均配有精选习题,题目选题多样,来自南大本科历年期末试卷或国内经典教材习题或其它名校历年考研真题,同时汇总本章曾考过的真题原题。本部分让考生在复习完相应章节知识点后进行自测练习,不必再四处收集练习题,为考生节省宝贵的复习时间。

篇7:暨南大学结构力学专业考研经验

一、专业课代码及名称

05104 理论力学

二、专业课参考书

《静力学》电子工业出版社

《运动学与动力学》电子工业出版社

《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哈工大主编)

三、考试大纲

掌握约束与约束反力的概念;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掌握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掌握平面一般力系作用下刚体及刚体系的平衡计算问题;掌握空间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

掌握空间一般力系作用下刚体及刚体系的平衡计算问题;掌握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掌握摩擦角和自锁现象以及滚动摩阻的概念;掌握点的运动的概念;掌握动系作平动时的速度合成定理;

掌握动系作转动时的速度合成定理;掌握动系作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掌握动系作转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掌握刚体基本运动的概念;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速度分析;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加速度分析;

掌握运动学综合问题中的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掌握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及其应用;掌握动量的概念以及动量定理的应用;掌握动量矩的概念以及动量矩定理的应用;掌握动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的应用;

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应用问题;掌握达朗贝尔原理在分析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掌握虚位移原理及其应用。

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计划: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

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熟悉专业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多看看教材和历年试题。只有自己有了阅读体验,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有那种很踏实的感觉。暑假期间,在准备公共课或者上辅导班的同时,要继续学习专业课教材,扩大知识量。

专业课大部分是学校自主命题,针对性的报班可以或者找资料可以有很大帮助,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于是在第一轮复习下来,就已经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

做到这一点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如果不这样,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往往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所以一定要找准方法把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梳理了一遍,建立起整体的知识框架,选择好合适的参考书并且找到 “看”的方法,了解每个知识点应该掌握程度。当然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专业课学习计划也是必不可少的。完成了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就能很顺利的进入到强化阶段的复习了。

第二轮复习:每年的9月—12月中旬

这个时段属于专业课的加固阶段。第一轮复习后总会有许多问题沉淀下来,这时最好能够一一解决,以防后患。所以说,这4个月是专业知识急剧累积的阶段,也是最为繁忙劳累的时候。

在专业课复习上,这段时间应该主要看近年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专著,边看书边做读书笔记,并整理以前的听课笔记,这一项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复习的重点会往公共课上倾斜,专业课复习所占的时间也会缩短,此时需要注意本涉及所考专业的热点问题。

在复习的尺度上,应该逐渐抛开书本,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整理成精练的笔记。然后看自己的笔记并形成自己的东西,因为考试是需要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用笔来表达的。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课本外知识,而忽略了书本上的重要知识。

第三轮复习:12月中旬—考前一周 这个时候的专业课复习主要是认真看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时积累下来的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不断加深印象。复习的尺度方面,则是查阅本该专业最新的热点问题以及报考导师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等,把这些补充上去,整个的复习笔记就比较完整了。在补充和扩展的过程中,查询网站、期刊等都是很好的手段。

另外,因为考试临近,考生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专业兴奋程度,积极地和考研盟友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辩论,汲取对方的复习心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和深化理解。

第四轮复习:考前一周—考前一天

这里突出强调的就是要学会调整心态,准备应考,让自己找到考试的感觉。这段时间,主要是默默地体会所有的知识要点和热点问题,把心态和作息时间调整到最佳,保证考场中的理想发挥。

如果这个时候还有很多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那么就不要再费心血去搜集答案了。这是一个博弈的阶段,把自己熟悉的问题尽量把握好才是关键。

篇8:暨南大学结构力学专业考研经验

一、美国大学学生事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

美国现代意义上的学生事务始于20世纪早期的学生人事运动,其最初的名称叫学生人事工作。学生事务真正作为一个专业, 则被认为发轫于1913年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正规的学生人事研究生培养项目。从那时至今,美国大学学生事务专业人才培养大致经历了发展专业教育项目、推广专业培养质量标准和注重专业胜任力培养三个发展阶段。

(一)发展专业教育项目(1913—1986 年)

美国初期的殖民地大学深受英国高等教育传统的影响,实行学院制、寄宿制和班级制,注重古典的人文学科教育。教师不仅承担授课任务,还要担当学生的导师,其工作职责涉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各个方面。这些导师是美国大学学生事务专业人士的先驱[1]。1862年《莫里尔法案》颁布生效后,美国大学招生规模急剧扩大。这种扩张一方面带来了空前的校园建设热潮,另一方面也推动着课程、教学等学术事务的发展。学生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学生来源的复杂性和学生需要的多样性,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校长就是管理机构”的“学院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形势 [2]。1890年哈佛大学校长Charles W. Eliot任命Le Baron Briggs为专门负责学生事务的院长。受其影响,20世纪初期, 几乎所有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校都设立了负责本科生课外活动的学生事务院长一职,现代意义上的学生事务工作开始诞生。“过去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住宿生活与课堂、实验室的学习生活日益分离,人们甚至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3]随着大学学生人事运动的风起云涌,1913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开始设立学生人事工作研究生项目,培养有志于从事学生事务工作的专业人员。根据Lioyd-Jones(1949年)记载,1914年学生事务女生院长取得的第一个学位是文学硕士,其学位课程包括儿童和青春期卫生、教育相关的生物学 (包括性教育)、一个学年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学校团体生活管理、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宗教心理学,以及“一个实习课程———女院长遇到具体问题的讨论”。在此之前,具有学生事务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则来自于多种学科专业,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关联性比较大的学科专业,以及英语、历史和数学等关联性比较小的学科专业[4]。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心理科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学生人事工作已获得全国性的认同,也达专业的水平,从业者的自我意识提高、自信心增强,影响也越来越广[5]。La Barre(1948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到1946年全美大约有50所高校提供学生人事工作培训项目,其中,有37个项目可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4]263。Wrenn(1949年)指出,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在大学人事工作者的基本培训中存在着一些最低限度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并没有明确的制定。他建议在所有学生人事工作者的培训中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相关的技能,包括咨询、评价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解;二是组织知识,特别是学生事务在整个组织架构中的位置和组织的动力;三是学生事务的价值观[4]。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 学生事务是否是一个专业在美国高等教育界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讨论。当时,有强大的力量赞成学生事务的专业化[6]。与此同时,学生事务研究生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美国大学人事协会(简称ACPA) 记载,1968有74个研究生教育项目,1973年则发展到106个。1970年有1362个硕士研究生和195个博士研究生获得了学生事务有关的学位 ,这标志着学生事务专业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达到了高峰[7]。

(二)推广专业培养质量标准(1986—2010 年)

自学生事务专业出现以来,专业人才培养一直是学生事务研究生教师、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和全国专业协会一个共同关注的话题。尽管大家一致认为,对于成功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而言,学生事务学术培养是关键因素,而对学生事务专业培养由哪些课程组成却是一个不断争论的话题。即使如此,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学生事务的学术培养对于这个领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8]。在过去50多年中,学生事务较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已经建立起来,并被绝大多数学生事务研究生培养单位所采用。根据Miller(1991年)的研究,有关学生事务研究生专业培养的第一个文献是1964年发表的。第二个比较全面的文献是1967年高等教育人事协会(简称COSPA)出版的《高等教育学生人事工作者研究生培养项目的指导方针》。在此基础上 ,1986年高等教 育标准促 进委员会 (简称CAS)1颁布了一套正规的《学生事务专业人员硕士学位培养标准和指导方针》,其内容包括项目的任务、招生、入学政策和程序、课程政策、教学、课程、入学的平等机会、学术和学生支持、专业伦理和法律责任、项目评价等[9]。该标准建立的初衷就是通过广大教师取得共识以确保一项教学计划的专业质量。这套标准后来被关心学生事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20多个专业协会采用和发展,从而奠定了当代美国大学学生事务专业人才培养项目的基本模式。2002年修订的“学生事务硕士水平专业培养项目标准”,至今仍被《高等教育CAS专业标准》历次修订版本 (2003年、2006年、2009年)所沿用。该项目标准规定:学生事务硕士水平专业培养的课程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监督实习三部分;申请硕士学位必须有相当于两年制时间的全日制学习;完成42~48个学分[10]。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学习高等教育和学生事务的历史和哲学原理, 包括形成高等教育学生事务实践基础的历史、哲学、伦理、文化和研究。专业知识课程主要学习实践的基础知识, 所有的教学计划必须包含学生发展理论、学生特征和大学对学生的影响、个人和团体干预、学生事务的组织和管理,以及评价、评估和研究等5个相关领域的学习。督导实习是专为那些已经成功完成与专业实践的基础知识有关的一系列课程的学生所提供的,分为实践和实习两部分[11]。学生事务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的建立和推广,对于推进学生事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ACPA网站介绍,截至2009年,美国有133所大学开设的学生事务研究生培养项目既满足ACPA专业培养委员会标准, 又达到了CAS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标准[12]。

(三)注重专业胜任力的培养(2010 年至今)

学生事务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力是学生事务组织成功的关键。作为一个专业,学生事务历来重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在过去20多年,尽管CAS标准已经对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同时仍存在大量的争论,争论的核心是这些标准是否能够培养具有实践胜任力的新专业人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生事务从业人员的胜任力一直是学生事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进入21世纪,随着学校人口统计特征的变化和现实注册人数的不断增长,进入大学的学生比以前显示出更加广泛、更加复杂的需要。学生和家长对学生服务的期待,为学生事务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在,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越来越多地担忧学生事务研究生培养项目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胜任现实工作的需要[13]11。要把今天的研究生培养出具备适应现实工作需要和未来工作需要的能力,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专业胜任力的培养。为回应这些声音,2009年夏天,美国大学人事协会和全国大学人事管理者协会 (简称NASPA)共同组织了一个专家组开展专题研究 ,并于2010年7月联合颁布了《学生事务从业者专业胜任力范畴》[14]。该文件作为一个专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为完善学生事务研究生课程设计和制定继续教育计划提供了基本的政策依据,这也标志着学生事务专业人才培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生事务研究生培养项目如何反映学生事务的专业胜任力,如何确保学生事务培养项目的毕业生具有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事务该如何与学术事务、学校其他管理人员,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和立法者共同分享有关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信息,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学生事务研究生培养项目必需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15]。自学生事务专业胜任力标准颁布以来,从事学生事务研究生培养的教学人员对该标准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讨论的重点是如何将这些标准应用到学生事务的课程建设、监督实习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之中。他们试图通过应用专业胜任力标准,把具体的技能发展和技能应用的监督经历结合起来, 明晰学生事务专业培养项目的核心要素,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事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美国大学学生事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美国大学学生事务已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多种学科知识与理论的应用专业领域,形成了包括硕士、博士和专业学位教育在内的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学生事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纵观其百年发展历程,其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注重吸收相关学科知识,不断充实学生事务专业的内涵

拥有一套专门化的知识体系是衡量一个专业的基本标准之一。而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独立的专业领域是早期学生事务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学生事务专业发展最初的40—50年, 学生事务还没有形成专门的知识体系,大部分人员的专业发展主要依靠在职培训,而这些培训大多数由学生事务的专业协会所提供。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也来自于各种各样的学科专业。即使是1913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设立的研究生项目也只是把许多领域的专家集合在一起,所开设的课程内容也很宽泛。随着学生事务专业培养项目实践的发展,从事学生事务的教学人员吸收了来自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人类学、哲学、管理学、民族研究、妇女研究等相关学科和专业的理论研究成果[16]126。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成为学生事务的专业结构、实践应用和人才培养的知识和理论来源,丰富了专业的内涵,而且也促进了学生事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注重开展学术研究,逐步健全学生事务专门的理论体系

美国大学学生事务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虽然被看作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也只是学术事务的有益补充。当学生事务从业人员发现,仅仅作为优秀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不足以被认可之后,便转向学术研究[17]。20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社会上广泛兴起的民权运动和反越战运动给校园稳定带来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大学学生事务从业人员和相关专业学者开始对大学生变化、发展、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专门研究,涌现了丰硕的理论成果。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学生事务专业的基本理论逐步形成,具体包括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认知结构发展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学生学习理论、组织理论、校园生态与环境理论,以及学生成功理论[18]。这些理论对研究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如何发展、如何学习,哪些要素共同促进了学生的成功,以及高等教育环境的作用与教育目的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19]124。学生事务专业理论基础的形成成为美国大学学生事务专业走向成熟的重要里程碑,为学生事务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理论有助于学生事务工作者理解他们遇到和观察到的情景和事务,指导具体的工作实践,从而帮助他们成长为学 生事务的 专家。NASPA时任会长Mike.Segawa(2009年 ) 曾深有感触地说 , “不久以前 , 大家不得不从其他学科借用理论指导工作,而很少有研究成果能够真正称为我们自己的。令人欣慰的是,今天的情况和挑战已完全不同。大量学生事务研究成果因其高质量的工作而给人留下令人深刻的印象。”[15]学生事务专业理论体系的建立,不仅进一步夯实了学生事务专业的基础,而且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事务专业的社会认同。

(三)注重专业标准建设,着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对大学学生事务从业人员的胜任力和工作质量而言,研究生学术培养的内容和他们在研究生阶段习得的知识与能力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高质量的培养项目与工作经历,以及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 是学生事务招聘优秀人才的两个基本标准,二者在毕业生专业角色的社会化方面担负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在美国大学学生事务专业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两次重要的标准化运动对提升学生事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美国高等教育标准促进委员会于1986年颁布的“学生事务专业人员硕士水平培养指导大纲和专业标准”, 并于1997年、2001年和2013年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该标准为学生事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勾画了纲领性的体系、必要条件和开设课程的基本框架。正如ACPA副会长Gavin.Henning(2013年 )所指出的 ,“学生事务专业培养项目的CAS标准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效的学生事务专业人员奠定了一个牢固的基础”[21]。二是NASPA和ACPA于2010年联合颁布的《学生事务从业者专业胜任力范畴》。该标准界定了学生事务主要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专业人员所期盼的一些能力和态度。这个文件反映了从学生事务初级、中级到高级管理人员的每一类专业人员都应该达到的专业胜任力标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它从实践和学术的视角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对于改进学生事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经并将继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注重多方合作,着力缩小职前培养与工作实践的差距

对于学生事务组织来讲,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22]。缩短职前培养和工作实践的差距是任何一个专业人才培养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学生事务研究生培养项目由哪些课程组成,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保证,也是美国高等教育界一个不断争论的话题。一些实践人员认为研究生培养项目由那些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所掌控,他们的教学与学生事务工作的现实相分离,并且不能够很好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而一些教学人员则认为,学生事务的管理人员由于忙于工作而不能够跟上当代的理论、文献和研究,甚至怀疑一切理论的或不切实际的知识。教学团体和实践团体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常常使研究生培养陷入困境[16]226。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生事务教学人员十分注重和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合作。Linda Kuk(2012年)强调,在修订、重新定义课程和项目重点方面,从事研究生培养的教师需要与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积极合作,以确保研究生培养方案能够适应学生事务当前实践和未来动态变化的需要[13]198。另一方面,在专业协会与研究生培养项目之间建立一些项目合作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以确保专业标准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和坚持。这些合作关系不仅能够确保学生事务实践不断变化的信息得到相互交换,而且也有助于学生事务组织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

三、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专门人才培养的启示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的专业化发展之所以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并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主要得益于他们多年以来十分注重学生事务专业的内涵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高等教育在学生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经验可以给我国高校带来下列4点启示:

(一)设立大学学生工作专业,制定专门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任何一个职业来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都是确保其永续发展的根基。自1953年清华大学设立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为加强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培养,1984年教育部在12所院校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经过30年的发展,尽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培养过程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培养目标相对泛化、培养规格不够明晰、培养特色不够鲜明、培养计划不够科学、培养方式不够有效、培养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 [23]。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学生工作服务职能的拓展,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的变化, 高校学生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依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单一的知识结构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已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加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急需在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学科设置大学学生工作及其相关专业,培养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专门人才。为此,一方面要注重吸收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民族学、党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并将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系统总结和整理,形成专门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加强大学生发展的理论研究,建立学生工作的基础理论

专门的理论体系不仅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也是专业人才培养中专业知识学习的核心。在美国大学学生事务专业历史演进的进程中,“学生发展观念及其相关学生发展理论的形成是学生事务专业发展的 里程碑” [16]133。正如Marylu K. Mc Ewens(2003年)所强调指出的,学生事务之所以需要理论 ,有3个重要原因:一是作为一个专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实践均需要理论基础;二是对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可以为学生事务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架起一座桥梁;三是理论可以在“学术共同体”内提供一种共同的语言[19]24。经过60多年的发展,尽管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已获得长足发展,但它并没有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更没有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专门理论体系。作为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主要任务的高校学生工作,今后要想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一方面需要学习借鉴美国大学生发展的系列理论成果,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我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和作用机理的专门研究,形成本土化的大学生发展理论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奠定支撑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更好地指导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也才有可能获得相对独立的专业地位和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三)加强教学与实践的合作,着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始终是美国大学学生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尽管在职前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但是许多新专业人员仍然不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许多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认为,新专业人员掌握的知识与他们实际能够做的工作存在相当大的距离,这些差距越来越成为制约新专业人员职业成功的障碍[21]。美国大学学生事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上述问题,在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中同样存在,并且十分突出。美国大学学生事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表明,加强教学人员和实务专家的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这种合作不仅弥补了教学人员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也能够及时反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工作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他们从事实际工作的胜任力,需要相关专业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充实到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把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专家学者吸收到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以便将实际工作需求及时反馈到人才培养方案和在职培训中,缩短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的差距。

(四)加强专业组织建设,发挥协会在专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

上一篇:抗洪救灾表扬信相关下一篇:民法二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