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措施防治高血压

2024-04-13

干预措施防治高血压(精选6篇)

篇1:干预措施防治高血压

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关键:社区干预

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关键是要有社区干预。领导、专家、基层医务人员3个方面的结合,缺一不可。北京朝阳区对心血管病经过11年综合防治,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病率分别由防治前的31/10万,117/10万降至防治后的21.1/10万及67/10万,分别下降了29%及43%。

我国高血压人数现已超过1亿人,而且还继续逐年增加。面临的严重后果是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和病残危险的显著增加。日益加大的卫生经费将构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进入21世纪后,这种影响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成而更加严重。尽管如此,我国人群中多数高血压患者尚不能坚持服用降压药,而且血压能够得到控制的人数城市仅为4.1%,农村仅为1.2%,最为严重的,还有众多的高血压患者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已患有高血压。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的阶段,近年来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干预研究的结果。

我国在1991~1995年的“心血管病高发区社区人群综合性预防研究”,该研究选择了3个城市社区和1个农村社区共有40万研究人群,经过4年干预以后,人群中危险因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高血压患者服药率及控制率增高,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下降趋势,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知识证明心血管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这种预防潜力很大,需要全社会的医务人员,政府部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社区干预的工作方案

(1)建立组织和培训人员:要做好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首先必须建立有领导、专家、专业人员、基层保健人员和群众参加的防治网系统,WHO曾建议可按以下3个水平进行培训。

A.三级培训。担任高血压防治研究的国家级和大城市心血管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人士,应具备丰富的现代心脏病学、内科学、流行病学和与之有关的知识,并能负责组织规划的制定和培训省或地区有关科研人员。

B.二级培训。多指省级、地区的医院或中心的内科、流行病或职业病等方面的专家。他们负责对地区或县级的心血管病或慢性病的人员进行培训。

C.初级培训。对象为基层医院、厂矿保健站、街道卫生所及农村保健人员,由曾接受二级培训的人来培训这些单位的医护人员、药剂师、助产士、专职保健人员及志愿者。

(2)社区干预策略的一般原则:

A.社区分析要因地制宜:高血压患病率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分布不同,其分布趋势是南低北高,这与不同区域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密切相关,故不同社区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其他的环境因素也都存在一定的差别。

B.多学科参与:高血压的社区干预是以流行病学为基础,需要现代医学知识、行为学知识及社会学知识等共同参与运作的研究。

C.社区干预是基于社区人群的研究:社区干预是为了改变社区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干预措施或计划、高血压的早期诊断、治疗和控制,必须能够被社区的服务体系和社会组织所接受,得到他们的协作并能成为他们工作的一部分,通过他们能够将这些计划或措施在全社区付诸实施。

D.建立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对于社区干预是重要的。监测内容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它可以是疾病监测,也可以是各种暴露因素及防治水平的监测。

E.重视干预计划及措施的可行性:在社区干预中所订措施或计划的可实践性,是保证其能否在全社区人群中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或计划的制订必须以该社区的社区分析为依据,这种措施或计划的具体内容应能通过社区组织自身去落实,使之能成为全社区人群的行为。

(3)干预策略(表6):高血压的社区干预策略包括人群策略和个体策略(也称高危策略)。

A.人群策略(Mass Strategy):人群策略是指以全人群为对象,以多渠道的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以降低人群中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水平为主要目标的预防策略,而不是针对高危个体。对不同疾病、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人群策略又有其各自的特点。

人群策略有如下特点:

a.目的和目标:目的在于降低整个人群的平均血压水平,减少高血压发病率和患病率。目标是降低人群中与高血压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水平,但在高血压高发的地区,人群策略的目标也应包括促进高血压病人的检出、治疗和控制。

b.健康教育的对象和重点: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宣传栏等多种媒体进行多渠道的健康教育,是人群策略的主要手段和最大特点。

c.公众教育:其重点是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性、高血压的可预防性和预防的方法。

d.高血压病人教育:主要包括:高血压的危害性、高血压发病的隐匿性、定期测量血压的重要性、高血压终生治疗的必要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于高血压病人的重要性及血压控制的标准。

e.医务人员的教育:主要通过继续教育的途径。医务人员不仅应不断了解高血压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更应重视在对高血压病人的临床实践中真正应用这些新知识。

B.个体策略:个体策略也称高危策略,是从人群中检出高危的个体或亚组,有针对性地给以适当的干预,以改变其高危状态。从而达到减少相关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目的。

个体策略包含2个基本步骤: ① 首先识别检出高危个体或亚组。② 其次对检出的高危个体进行适当的干预。检出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对检出的高危者,针对其不同的情况给予有效的干预。对检出的高危个体采用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干预,纠正其高危因素,使危害减到最低程度。

由于人群策略面向的对象是全社区的人群,其中多数个体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未患疾病,他们对种种预防措施感到受益不大,所以干预措施在实施中的顺应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高危个体针对性较强,干预措施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产生较好的效果。因此,在高血压的防治中,人群策略和高危策略是可以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在预防干预的实施过程中,两种策略紧密结合,可以取得社区防治的最大成功。

篇2:干预措施防治高血压

一、目标

(一)积极开展辖区健康教育,提高辖区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增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效果,降低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水平。

(二)积极开展人群高血压筛查,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提高高血压筛查和高血压早诊早治的比例。

(三)提高辖区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理论和技能,加强社区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控制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和体重增长,提高高血压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二、辖区高血压患者的检出

(一)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我院各科门诊对当年首诊就诊的35岁以上患者测量血压,以早期检出高血压患者。

(二)人群血压普查,以辖区居委会为单位,开展辖区人群高血压普查,检出辖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患者。

(三)健康体检:社区内单位组织职工健康检查时检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患者。

三、辖区高血压干预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高血压干预分为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主要通过改善高血压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合理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目的。高血压非药物干预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体育锻炼、戒烟、平衡心理等内容。具体措施为:

(一)合理膳食:

(1)限盐:提供定量盐勺,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

(2)限制饮酒:提倡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4)增加食物中钾和钙的补充。

(5)减少膳食脂肪,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鱼类、禽类。

(二)体育锻炼:

增加日常活动量(多步行、骑车、爬楼梯)。`

指导患者规律运动(每周3-5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帮助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三)控制体重:

监测体重变化,规律运动,减少食量,少吃肥肉,(四)戒烟:

帮助戒烟者制订戒烟计划,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创造戒烟环境,防治复吸。

(五)平衡心理:

根据患者性格特征,提出适当的建设和措施,使患者少生气,多交流,保持心态平和。

四、辖区高血压干预的工作措施:

(一)每半年在高血压病人中举办一次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由社区医生等专业人员讲授高血压防治知识,播放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录象,重点强调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规范用药和血压监测的重要性等。

(二)设立辖区高血压健康宣传栏(每年4期),发放宣传材料。宣传合理膳食、适量锻炼、控制体重、心理平衡及戒烟知识。

(三)给每位高血压患者提供定量盐勺和戒烟戒酒药物等适宜技术。

(四)开展高血压病人管理及药物治疗

对每名高血压患者及时建立《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管理,认真填写《高血压患者随访卡》并随时记录和更新病人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六、评价与考核

(一)高血压病人的发现

1、有社区高血压病人摸底调查方案。

2、有社区高血压病人登记表。

3、建立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

(二)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

1、社区高血压病人健康档案建档率大于95%。

2、《高血压患者管理卡》、《高血压患者随访卡》做到人、卡相符,项目填写完整、齐全。要求管理的高血压病人每月随访一次,并建立完整记录。

3、建档管理对象开出健康教育处方达到100%。

(三)干预过程评价

1、举办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至少每年两次,要求有讲义及相关记录。

篇3:干预措施防治高血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5月-2014年3月在我社区居住的120例居民,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60例。对照组中, 男30例, 女30例, 年龄28~81岁, 平均年龄 (58.03±18.87) 岁;实验组中, 男33例, 女27例, 年龄26~84岁, 平均年龄 (57.72±17.92) 岁。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明显性差异,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非高血压居民维持原本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 按社区高血压病常规措施进行治疗, 由普通社区医生负责。实验组居民实施综合干预: (1) 健康评估。经验丰富的医生初次评估居民身体情况, 对患高血压的, 根据实际病情做出相应的治疗计划;伴有糖尿病的, 选择ACEI或ARB治疗;单纯的收缩期高血压, 用CCB治疗。 (2) 医护人员定期随访。监测居民的血压等一般情况, 还必须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 通过面对面教育, 对居民讲解必要的高血压相关知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如高盐、高脂食物等) 积极地戒酒戒烟、进行一定的体育运动[2]。耐心解释居民对预防和治疗的疑惑, 对心理有针对性的疏导。产生不良的情绪时, 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疏导。

1.3 观察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居民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控制率。 (1) 血压测量:血压计用标有2mmHg (1mmHg=0.133kPa) 刻度汞柱式的, 血压值以mmHg为单位。居民取坐位或卧位, 连续测量右臂3次, 每次间隔2min以上, 取3次平均值。 (2)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3]:按WHO建议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规定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作为判断标准, 去掉既往高血压病史和继发性高血压居民, 诊断为新高血压居民。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用表示计量资料, 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用t检验比较组间,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

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2.2 两组高血压控制率比较

实验组高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很多人对高血压并不陌生。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患高血压, 严重的危害其健康, 并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虽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但高血压可以预防、控制。高血压治疗需要很长时间, 往往需要终身服药治疗, 所以要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治疗的自信心、有效控制血压, 进而可以明显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 防止病情加重,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实施综合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居民维持原来的生活和治疗方式的收缩压、舒张压;实施综合干预后高血压控制率 (90.00%) 明显高于居民维持原来生活和治疗方式的高血压控制率 (58.33%)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通过社区的综合干预, 居民对高血压能有效预防, 对高血压认知水平有所提高, 态度有了积极的改变:减少了不良情绪, 如恐惧、焦虑、紧张等, 减轻了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 并且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减少吸烟饮酒、限制食盐摄入量、多吃蔬菜和水果、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定期进行身体锻炼等[4]。此外不同程度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血压发生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从而有效抑制了病情发展, 获得了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因此对于社区居民来说, 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可以明显减少高血压的发生率, 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官江, 覃业宁, 钟娟, 等.高血压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广西医学, 2011, 33 (12) :1581-1584.

[2]肖灿, 黄萍芳, 李华.高血压病社区卫生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 34 (5) :710-711.

[3]张云枝, 杨漫沩.社区干预措施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9) :246-247.

篇4:干预措施防治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造成老年人丧失自理能力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且有效控制率较低。如何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加强社区综合干预,对提高老年高血压的预防、治疗,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高血压病的现状

我国是原发性高血压病高发的国家,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1],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亿。根据一项调查发现,在这些高血压患者中,服药率24.77%,高血压控制在临界水平以下的仅占高血压患者的6.4%,高血压控制在正常5.8%。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有79.1%的患者不能遵医嘱长期规律服药,66.4%的患者不能自我监测和记录血压,5%左右的患者仍未戒烟酒,疾病不能控制[2]

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综合特征

临床特征:老年高血压有显著的临床特点:①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呈现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收缩压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而舒张压多于50~60岁之后开始下降,脉压逐渐增大。②老年高血压患者在24小时之内血压常不稳定、波动较大[3]。要求医生不能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每天至少常规测量2次血压。③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并随年龄、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的增加而增多。④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比较常见[4]。最后,老年高血压并发症多且严重,包括动脉硬化、脑卒中、冠心病、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致肾小球入球动脉硬化[5],肾小球纤维化、萎缩,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心理特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是恐惧。当老年人得知自己得了高血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高血压病容易出现的后遗症,如脑出血、半身瘫痪等,怕自己没有人照顾,怕连累家庭成员或突发脑出血死亡等,忧心忡忡。其次是忧郁。一部分性格内向的老年人,发现有高血壓时,怕增加家庭负担,顾虑重重,易导致情绪抑郁。再次是忽视。有些老年人长期闭塞于小家庭中,不了解高血压病治疗的最新动态,消息闭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因此对高血压病不加控制,导致病情加重。最后是急躁。有的老年人不能接受自己患高血压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事实,情绪暴躁,无法化解。

环境特征:社区生活易产生群体性影响。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范围大多是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半径,主要信息也来源于此,这样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之间更能够感同身受,博得共鸣,从而相互影响,产生群体性效应。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习惯于依赖自己的惯有经验来解决问题,有身体突发不适宁愿“挺一挺”,更相信邻里之间言传身教的“偏方”,使得高血压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贻误病情。

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综合干预策略

社区层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通过宣传板报、宣传画册、观看录像等形式,广泛宣传高血压的防控知识[6]。针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肥胖、不合理饮食、过量饮酒等以及高血压病因、临床表现、用药、检测血压等进行专题知识讲座。请社区老人及家属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技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家庭层面:积极开展家庭自我防护。首先取得患者家庭的配合,鼓励患者家属及重要关系人经常探望和陪伴,给予更多的温暖和支持,获得亲情的满足,并进行科学的防护、照料,更好地控制病情[7]。指导家属在家中正确测量血压,了解药物服用剂量、方法、不良反应,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帮助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促进患者康复。

个人层面:①建立健康档案,跟踪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借助健康档案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做好跟踪服务,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饮食指导及用药指导[8]。②做好心理减负工作:通过强化心理干预,树立老年高血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态,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9]。③有效督导患者合理用药: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平稳降压,忌服药量过大引起血压骤降;忌突然停药引起反跳;忌睡前服药诱发脑血管意外[10]。特别告知患者使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应注意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尤其是在夜间起床时更应小心,防止晕倒,突然发生头晕时应原地休息,不可惊慌,待症状缓解后再活动[11]。④健康生活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率和持续运动时间[12],避免参加比赛性质的活动和举重等力量型活动,运动强度以最大心率(最大心率=170-年龄)的70%以下为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激动,按时休息,防止过度劳累和紧张。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每天食盐量应低于6g,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摄入过饱或食用刺激性食物,注意补充钾和钙[13],保持大便通畅。保持正常体重,禁烟、禁酒。⑤定期随访,进行个体化指导:血压控制满意3个月随访1次;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的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定时随访,并适当增加随访频率。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引起的不适应向其解释清楚,以消除顾虑,对血压控制长期不达标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同时做好跟踪随访。

综上所述,通过社区管理对患者实施药物、心理、行为等一系列综合干预,是实现老年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策略的关键点,可增强社区人群的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2):919-922.

2黄荣杏,陈秀杰,钟忠健.老年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180-182.

3杨瑾.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特点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2):60.

4何莉,曾朝荣.单纯收缩期高血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27(11):961.

5蒋礼,张玲,殷跃辉,等.原发性高血压病对早期肾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07,27(2):1-3.

6张红梅.高血压社区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73-74.

7马山珊,郑红峳,王蓓.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63-365.

8戈立荣,孙晓华.老年人的高血压病健康指导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730-5731.

9胡健伟.老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8):109-110.

10蒋一鸣.老年高血压232例临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2,7(2):91.

11李随珍,武凤莲.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J].全科护理,2008,6(10):2625-2626.

12李卫红,李虹,张兰芝,等.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综合临床,2009,25(7):733-735.

篇5:高血压心理护理的干预治疗论文

为了提高高血压病性心脏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高血压病性心脏病患者的康复措施。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我们设计了一套规范的适应心理护理的方法,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催眠的基础上,进行家庭成员的排列,以及空椅子疗法和角色扮演,让患者进入患者角色,接受现实,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重建生活信心,战胜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月~1月收治符合ICD-10高血压病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病史在1年以上的患者150例。按照人院的次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5例,其中一组在抗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适应心理护理,另一组用单纯的抗高血压治疗。试验者组40~60岁55例,>60岁20例。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学历28例,高中学历32例,大专以上学历15例。对照组40~60岁55例,>60岁20例。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学历27例,高中学历33例,大专以上学历15例。两组病程、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经过检验,两组基线具有可比性,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利用适应心理学原理[2?4]制定适应心理护理计划,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高血压病性心脏病患者的试验组进行适应心理护理,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催眠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家庭成员的排列,以及角色扮演和宣泄处理,让患者释放自己的情绪,进入患者角色,接受现实,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重建生活信心,战胜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指导患者制订出适合个人疾病康复实际情况的药物治疗和适应心理护理方案。对照组按照医院的高血压病性心脏病药物治疗的方法相同。①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病情,人格特征,做好心理测验,掌握第一手资料。②适应心理护理措施:首先放松训练,用催眠治疗技术,让患者进入适当的催眠状态,体验放松后的轻松愉快的感觉,进行心理学的能量整合,放松后感觉自己身体内外的能量,并且进行整合。提高患者身体和心理的抵抗疾病的能力。第二是家庭排列,在了解患者的躯体疾病和心结后进行家庭排列,通过家庭排列,让患者自己领悟自己身心问题,改变自己的行为,适应疾病。第三是角色扮演和宣泄治疗,在家庭排列的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和宣泄治疗。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释放不良情绪。进入患者角色,接受现实,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重建生活信心,战胜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③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的评定和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躯体症状,如头痛、头昏、乏力、心悸、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血压的观察。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全部参加对照观察的患者都参加了两个量表的评定,依从性评价为99%。

3结果

患者的负性情绪:抑郁和焦虑情绪,出现的恐惧心理、焦虑多疑心理、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烦躁、恐惧等经过适应心理护理负面情绪逐渐改善。

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定情况:适应心理护理组3个月后焦虑情绪明显少于传统治疗组。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定结果:适应心理护理组3个月后抑郁情绪明显少于传统治疗组,患者的功能障碍低于传统治疗组。适应心理护理组3个月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躯体情况:躯体症状,头痛、头昏、乏力、心悸等明显改善,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有所改善,血压接近正常并且稳定。

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全面提升:经过规律的药物治疗和系统的适应心理护理,患者释放了自己的情绪,负面情绪少了,心情好,精力充沛,进入患者角色,接受现实,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重建生活信心,战胜疾病,抗病能力明显增强。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

4讨论

适应心理护理,我们最初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然后在精神科推广使用,适应心理护理正在临床各科应用。适应心理护理是利用适应心理学的.原理,针对的具体人群,首先要放松自己,经过家庭排列,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自己,修正自己,进入自身人群的角色,并且适应之,经过角色扮演和宣泄治疗,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提升自己的正性能量,是一种顺应自然,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特别情绪方面的改变,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在发现疾病时,出现的明显的焦虑情绪,如恐惧心理、焦虑多疑、烦躁、大祸临头的感觉;抑郁情绪,如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等。适应心理护理是让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在催眠治疗的情况下放松自己,通过家庭排列治疗方法认识自己的成长历程,了解自己的优势力量,把握自己,通过角色扮演和宣泄治疗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整合自己的正面积极的能量和情绪,改变自己,适应疾病。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情绪状态、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躯体方面和疾病康复情况都是显着高于对照组。从而改善了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第2篇: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治疗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能造成心、脑、肾、眼等器官的损害,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和肾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何有效防止高血压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研究证实,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手段,除此以外,心理因素(精神神经因素)也与高血压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甚至影响高血压的转归。为了解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20例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分别对其实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比较治疗依从性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8月至8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并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舒张压为140/90mmHg;②患者自愿参加;③有良好的理解能力;④均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0。年龄58~95岁【82±9.13)岁];男93例,女27例;高血压病程15~50年【29.25±9.12)年]。采用完全随机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男45例,女15例,年龄58~92岁【80±8.7)岁],病程18~50年【32.15±8.67)年],对照组男48例,女12例,年龄61~95岁【85±9.4)岁],病程15~47年【27.49士9.54)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如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并做好饮食、休息、运动等多方面基础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按照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将其划分为焦虑恐惧型、悲观抑郁型、猜疑敏感型、盲目乐观型和积极应对型,分别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H,见表1。每周1次,每次30~60分钟,疗程4周。

1.3评定标准参考MORISKY推荐的评价方法制定量表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包括8个问题,如:你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药?当你自觉症状更坏时,是否曾停药?护理依从,即是否愿意接受血压监测和常规护理,生活依从,即是否遵守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生活规律,治疗依从,即是否服从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采用4分制评分标准:1分=总是这样,2分=有时这样,3分=偶尔会这样,4分=完全没有。得分越高,依从性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心理护理4周后,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护理依从性、生活依从性、治疗依从性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首要的治疗方式还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但是,单纯降压药物治疗不能缓解患者心理行为和情绪障碍,如果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心疾病预后,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不能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从而严重影响临床疗效。

篇6: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分类干预方案

一高血压患者筛选

1.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预约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

1、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填写高血压患者随访记录表。

2、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1)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2)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3)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三服务要求

1、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2、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

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高血压患者。

4、加强宣传力度,并每次的相关信息纳入患者健康档案。

5、考核指标: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血压控制率

上一篇:军川农场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丧失的悲痛,会经历五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