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凯静《李白与月亮》评课稿50794

2024-04-20

孙凯静《李白与月亮》评课稿50794(通用2篇)

篇1:孙凯静《李白与月亮》评课稿50794

任保平名师工作室第五批跟岗研修学员评课稿

《李白与月亮》评课稿

作者:册亨县坡妹镇中心小学 孙凯静

借助学校研修平台,能有幸和大家老师一同欣赏孙双金老师执教的《李白与月亮》。我感受颇深,下面是我听了这堂课的几点感受。

首先,孙老师特别注重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如在导入时让学生谈自己对李白的了解,如果学生不是阅读了大量课外书籍的话,是无法回答的上的。所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是非常的丰富。而从孙老师的补充的内容,可以看出孙老师的知识底蕴深厚,人文素养极高。

其次,孙老师重视学生个人独特的体会,体现了“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理解。在他的课堂上,我们常会听到学生回答“我是这样想的”,很多孩子都能够从自己的读中读出不一样的东西。他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在出示诗文之后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乐于表达。第三,孙老师的课堂比较注重对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很多地方都让学生去想象,而学生也把想到的内容能大胆的说出来,学生也能够根据孙老师的引导说不出许多不一样的答案,这些都跟老师的引导有关,如果老师引导得不好,学生肯定想象不出这些答案。孙老师还特别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他的课堂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在孙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的思想思维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什么“抱月”“光明洞”“荷花蕊”这样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题目在孩子的口中迸发出来。最后孩子们还拿起笔将心中所感所悟表达出来,也当了一回诗人。这样的课堂,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的高。后面的一曲“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更是给孩子们带来了轻松,一种美的感受。

第四,我觉得是孙老师的课虽然上得很精彩,但是我觉得时间太长了,一个多小时,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有点不能承受,如果中途给孩子一些休息时间,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好。

总之,这次听课我收获多多,也想到了不爱读书的自己。正如任保平老师说的,不爱读书的老师,势必导致“肤浅后遗症”,营养不良的教师,怎么面对灿烂的学生?所以我要多看书,多读书,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吃透教材,深入研读教材,了解所教课文内容的背景。我相信,在名师的引导下,我的语文教育水平会有所进步。

篇2:孙凯静《李白与月亮》评课稿50794

——读的妙用

册亨县坡妹镇中心小学 孙凯静

有幸聆听彭峰老师执教的《江雪》一课。下面是我听了之后不成熟的看法。

这首诗我也上过,听了彭老师上了之后,我才知道古诗原来这么上学生更喜欢。平时我们对古诗的教学,大多是一句一句的讲解,然后就叫学生去背,去默写就完事了。而彭老师的课堂,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空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真正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他整堂课将“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去学,在读中去悟,在读中去背,在读中去想。我反思我的课堂,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读”有这么多妙处。

彭老师的整堂课都以学生为主体,以渔父这个词导入课题,以读准、读好、读出感情层层推进,这样的品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了文本。然后出示几幅画,让学生看了之后,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在讲解“蓑”和“笠”时,因为现在孩子是没有见到过这些东西,所以彭老师借助了“蓑衣”和“斗笠”的图片加以理解,这样更形象,学生也容易懂,轻轻松松地这些字的字形及意思。这些都是他教学的独特之处。《江雪》这首诗,诗中有花,诗中更有情,彭老师在教学时由理解古诗转到了感悟诗人柳宗元的写作背景,以及当时写作的心境,通过反复诵读,诗人想要表达的孤独、悲愤的情感就显而易见了。但是,我个人不成熟的观点,《江雪》这首古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表露他对愤世恨时且又孤芳自赏的感情,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深奥了一些,说实话,不仅是学生,就是我们老师,如果不喜欢看课外书,或者上课前不去查阅相关资料的话,可能都难以去体会。

上一篇:编一个故事童话作文下一篇:小学生新学期畅想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