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壁效应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 作文素材

2024-04-08

岸壁效应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 作文素材(通用8篇)

篇1:岸壁效应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 作文素材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舶航行中有一种岸壁效应。船在靠近一侧岸壁航行时,船首由于受到岸壁的反射作用会产生指向河心的岸推力,而船尾由于过水断面变小则会产生指向岸壁一侧的岸吸力。这两种力会使船航行时船体极不稳定,容易打转倾覆。

对船而言,岸边原本是最安全的停靠点,然而船如果一味靠岸航行,结果却最不安全。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岸壁效应,“岸壁”在给人们提供保护的同时,也会影响人们更好地前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审读材料]

关键在于理解“岸壁”的寓意,准确把握材料中对象之间的关系,理解关键语句。

“岸壁”比喻什么?

“船”比喻什么?

从“船”和“岸壁”的关系

从“岸壁”角度

从“船”角度

“岸壁”可以看作是安逸优越的生活环境、美好的环境。“船”可以理解为人或人生。

以果溯因法:

为什么船会倾覆?

1.一味靠岸航行,结果却最不安全。

船一味依靠(依赖)岸壁,舍不得离开。

由物及人:许多人一生都是这样靠岸航行的,他们害怕失去岸,害怕失去能够依赖的各种安逸舒适的环境。

关涉到--环境与人生

[审题存在问题]

1、理解材料不准确,抓不住重点

2、审题有偏颇,事是而非

不要一味追求、逆流而上、挫折成就人生、凡事要适度、适可而止、抵御前进中的诱惑、找准自己的位置、把握分寸、理想的方向、学会变通、学会取舍、距离产生美,保持距离。

3、话题太宽泛

许多考生脱离材料泛泛而谈,肆意联想,没有紧扣材料。

如“适度”我们可以把话题具体化,适度做什么,适度依赖,依赖要适度。勇往直前、苦难成就人生,则要点破题安逸的环境不如逆境。

溺爱不可取(溺爱、过度保护易让人产生依赖与惰性,碌碌无为)

【注意】如果单纯写溺爱或爱的方式没有涉及其给人带来的危害强调摆脱溺爱,则属偏题。

[参考立意]

最佳立意:

1、从“船”和“岸壁”的关系来看(环境与人生)|

安逸优越的环境可以成就人生也可以毁灭人生

人生当搏击,不能眷念“温柔乡”

人生可以有凭借,打不可把凭借当做依靠

走出保护搏击风雨成就人生

生活无所谓顺逆,关键在于你如何利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摆脱依赖,学会独立,成长靠自己、

不做温室的花朵,直面人生风雨

选择曲折,拒绝坦途

不多在臂弯里寻求保护;告别依赖勇于挑战自强不息

次佳立意:

1、从“岸壁”的角度:

A、太过于安逸的环境易让人滋生惰性,使人庸碌无为。

B、溺爱不可取(溺爱、过度保护易让人产生依赖与惰性,碌碌无为)

【注意】如果单纯写溺爱或爱的方式没有涉及其给人带来的危害强调摆脱溺爱,则属偏题。

C、优势可能会变成绊脚石

D、事物具有两面性,人无完人,物无完物,没有完美的“岸壁”。敢于接受不完美,搏击风雨。

2、从“船”的角度:

A、我们要敢于搏击风雨,从历练中走向优秀

B、人若一味依赖眷恋安逸优越的环境,就会产生惰性而庸碌无为

C、不能一味依赖走出温室,人生因逆境而精彩

[写作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1)观点不鲜明,过于含蓄,“有犹抱琵琶半则面”之感。如“境遇要逆还是要顺?”通篇只有对不同境遇的认识,而无准确观点。

(2)表达

开头冗长,入题太晚。引用大段材料或,才引出论点,太罗嗦。结构松散随意,不列提纲、随想随写;口水话多,不能够用论述性性强的书面语。

语病、错别字较多。如“过度溺爱”“溺爱是门必修课”“让温室之花于遍野”等等

(3)文不对题、标题陈旧无新意。如“家是温暖的港湾”正文主题却是走出温暖的港湾经历风雨见彩虹。或者直接以岸壁、岸壁效应、避风港、两面性为题。

[例文]

思辨环境与人生

有位哲人说:安逸舒适的环境有时不仅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甚至可以毁灭一个人的一生。

这句名言使人想起了船舶航行中的一种岸壁效应。它是说船在靠岸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船头所受的岸推力与船尾所受的岸吸力的影响,会使船在靠岸航行时极不稳定,容易打转倾覆。对于船而言,岸本是可以停靠且最安全的地方,然而,当船一味地靠岸航行,却是最不安全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如同这种靠岸航行一样,向往呆在父母的羽翼下,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而父母之“岸”不能终身提供给我们这样的保护,这样势必影响着我们将来的生活技能的培养和办事能力的生成。[分析材料]

恶劣的环境,往往造就坚强的人生。在美好的环境里,我们由于获得了太多的庇护和赠予,就好似温室中的花朵一样经受不起风吹雨打,看不见前方是否会有大风大浪的袭击,只知道昂头吸取那些庇护下滋养我们的雨露,却不懂得取主动地扎实自己的根基。按照根雕艺术家的经验,在雕刻一件工艺作品前,他往往会到悬崖绝壁上,或沟壑间等各种恶劣环境中去寻找原材料,而那些生长在沃土中的树,往往没有能雕刻的根,因为它们的生活太安逸舒适;而那些最有价值且形状最为奇特的根,是生长在环境最为险恶、最为艰苦的偏僻山区中和坚硬的石缝间,恶劣的环境造就了它们的坚强。

舒适环境的花朵,常经不住风吹雨打。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从小就备受父母的呵护培养,像小鸟一样,喜欢生活父母搭就的暖巢中,在父母的呵护下,在父母的沉溺中于生长。这种舒适的生长环境,不思进取,过分依赖父母,结果自然可想而知: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到那时,正如古人说的,“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与我们同龄的李天一,就是一例,他生活在一个极为优越的环境里,在父母的精心栽培与百般呵护下成长,能弹会唱,父母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向成功的完美道路,而正是这种安逸的“岸”,却使这位正直花季的少年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一次又一次被“岸”包容着,结果走上了一条令人发指的犯罪道路,不仅危害社会,也毁掉了自己的人生。

做风浪中的弄潮儿,会当水击三千里。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炼我们的意志和品格,有助于我们成就人生。试想,雄鹰在搏击长空前,曾被自己的生母狠心地叼出巢穴外,扔到山崖下,雏鹰不飞,轻者折断翅膀,重者摔死山崖。就在扔下悬崖的一刹那,正是因为生的欲望,才使雏鹰忍痛飞翔,最终练就了可以抵挡烈风的双翅。禽鸟尚且懂得安逸的环境是无法使雏鹰得以历练成长的,更何况我们人呢?好孩儿当自强不息,学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

【点评】

1.题目“思辨环境与人生”精当准确地解析材料,提供了辩证哲理地思考问题的空间;

2.中间采用分论点式的写作模式,对比、递进,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结尾与开头照应。

3.引用事例新鲜贴切恰当,正好用来证明岸与船的关系,溺爱生长与锻炼成才的关系。

【得分】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17分=55分

[参考立意]

(一)从“岸壁”的角度看,可以有如下立意:

(1)安逸优越的生活环境易滋生惰性,从而使人庸碌无为;

(2)优势有时可能成为绊脚石;⑶没有完美之物、完美之人,正如没有完美的“岸壁”。

(二)从“船”的角度看,可以有如下立意:

(1)要敢于搏击风雨,在历练中走向优秀;

(2)人若一味依赖安逸优越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就常会产生惰性而庸碌无为。

(三)从船和岸壁的关系角度看,可以有如下立意:

(1)安逸优越的环境可以成就人生,也可以毁灭人生;

(2)人生搏击可以有凭借,但不可把凭借当作依靠;(3)生活的境遇无所谓顺逆,关键是如何利用。

考生若注重材料整体,从“船和岸壁”关系的角度综合立意最好。

【作文标题如何才能凝练传神】

评判标题优劣的标准:

1、内容上

紧扣话题、材料,揭示文章主旨,体现文体特征

2、形式上

新颖,优美,有特色

3、语言上

简明,精练,有内涵,有文采

如:摆脱依赖,成长靠自己选择曲折,拒绝坦途

不躲在臂弯里。岸壁花开,前行不知。

【拟好题的重要意义】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清亮有神,需“招人显眼”。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说的是,文章的题目就如同人的额头、眼睛那么显要、重要。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新奇的、有创意的题目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吸引读者的作用。尤其是在高考中,题目往往影响着评分老师的情绪,最终影响自己的作文得分。

二、好标题的要求

(一)要准确、鲜明。标题应紧扣文章内容,一目了然。标题决不能作摆设,更不能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应紧扣话题、有的放矢。

(二)要新颖生动。标题应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为之一新,激起阅读兴趣。

(三)要简洁凝练。标题应短小精悍,醒目上口,给人广阔的联想空间。

(四)要含蓄隽永。标题应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又富有启发性。

幻灯片18

好标题欣赏

1、《诚信,人生因你而精彩》

2、《我诚信,我快乐》

3、《寻找失去的》

4、《守住心灵的契约》、

5、《没有了诚信,还能走多远》

6、《背起诚信的背囊走一生》

7、《生命诚可贵,诚信不可丢》

8、《一句话,一辈子》

9、《生命“诚”可贵》

10、《7-1=0》

幻灯片19

好标题欣赏

1、《无悔的选择》2、《亮出你的选择》

3、《选择的人生》4、《18岁的选择》

5、《用信念为人生抉择》、

6、《你向我选择什么吗?》

7、《你会作选择了么?》

9、《选择--人生的驿站》、10、《人生选择拼博》、

11、《选择放弃=成功》

12、《不同的选择,同样的精彩》

13、《心灵的选择,人性的光辉》

14、《最后一艘救生艇》

15、《采撷世间最美》16、《岔路口》

幻灯片20

怎样的标题是好标题?

1、主旨型

2、线索型

3、艺术型

--拟标题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有直接关系

幻灯片21

话题材料主旨之间的关系

△材料是对话题的限制

△主旨是话题的具体化

△主旨须扣话题和材料

(多材料作文:结合话题,寻找多则材料的共同点立意)

幻灯片22

如何拟标题?

幻灯片23

一、修辞法:

修辞的运用会使标题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

1、比喻。以“挫折”为话题--《别抱怨手上的牌》

以“环保”为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

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

“关注生活”的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

2、夸张。以“挫折”为话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3、反问。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是谁?》

4、设问。以“效率”为话题--《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

5、借代。“关注生活”话题--《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

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

6、对偶。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7、拟人。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

以“诚信”为话题--《诚信出走》

8、呼告。以“诚信”为话题--《归来吧,诚信》。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

幻灯片24

二、引用法

巧妙引用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诗、歌、句,一旦入题,非常吸引读者,有的还非常生动、别致。

有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对其略加改造,翻出新意。

1、引用古语、诗句

以“挫折”为话题《千金难买幼时坚》

“答案是丰富多采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以“诚信”为话题《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幻灯片25

2、引用流行歌词

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

以“诚信为话题--《诚信:我的眼里只有你》

以“挫折”为话题--《从零开始:想说爱你不容易》《往前走,莫回头》

3、引用名句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救救孩子》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以“友谊”为话题--《百年孤独》

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幻灯片26

三、反常法

运用求异思维,把一些公认的常理做反向思考构成文题,往往能收到奇效。

以“竞争”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

《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

《以胖为荣》

《富有的乞丐》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

《渴望停电》

以“挫折”为话题--《享受挫折》

《要敢于走麦城》

幻灯片27

巧用符号。运用算术和符号,能起到简洁、生动而又别致、醒目的作用。

四、符号法

1、数学符号

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7-1=0》--暗示抛弃了诚信,其它的金钱、美貌等就失去价值了。

一则新闻报道--《99+1=0》--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成功=志+力+物》

2、标点符号

《人生选择拼博》

《选择--人生的驿站》

幻灯片28

五、词语嫁接、翻新法。

即借助语境,将某些行业用语移植进文题,使其临时改变原意,或对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逆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稍加改动,增删换一两字,就会别有新意,意境顿出。

1、警惕道德“滑坡”2、向贫穷宣战

3、“三教”莫打“擦边球”4、学生健康,“红灯”频亮

5、学生精神“贫血”应引起重视

6、作文中的“剪辑”艺术

7、君子动口也动手8、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9、弄斧定要到班门10、道是无情却有情

11、有心本可贵,诚信价更高12、酒香也怕巷子深

13、每逢佳节倍思“清”14、“忠言”也要“顺耳”

幻灯片29

总结规律:拟好话题作文题目歌诀

文好题一半,拟题须思量。

话题作文好,佳题不可少。

增删最方便,引用更奇妙。

比喻和拟人,新颖又独到。

方法用得好,读书少不了。

牛瑞兵

[岸壁效应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 作文素材]

篇2:岸壁效应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 作文素材

在日常活动中,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却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此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议论文或者记叙文;⑤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

勤蚂蚁:1.踏实勤奋离不开正确思想的的指导(踏实勤奋不一定能成功);2.不仅要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3.苦干离不开巧干(苦干加巧干才能成功);4.人要有忧患意识(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懒”蚂蚁:1.“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2.藏器于身,待时而动;3.时势造英雄;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成功因有准备而实现;6.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7.学会探索;8.不“为”浮云遮望眼。

相互关系:1.团队合理分工(各司其职);2.团队合作;3.团队需要“懒”蚂蚁;4.每个人发挥特长才能求得团队的发展;5.个体要有所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请注意,从材料看,“懒”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少劳多得,“勤”不是知识短浅,不是死板,不是缺陷,而是需要完善。“懒”与“勤”的关系不是主角与配角,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它是取得成功的两个要素。有的同学对材料进行了“二次引申”,甚至随意“转换词语”,以致“探索=创新”、“未雨绸缪=智慧”“实现个人价值=责任”“合作=团结”而跑题、偏题。

偏题:积累、厚积薄发、探索的艰辛、知识的价值、少劳也可多得、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团结、责任、职责、创新。

擦边球:长远的眼光、全面看待事物。【参考例文】

[范文1]换一种眼光看“懒”

生物学家发现,当蚁群食物源断绝时,常常是那些平时看上去无所事事的懒蚂蚁挺身而出,带领团队找到新的食物源。

为何懒蚂蚁会有如此超凡的才能?原因在于它们虽然平时很少做出体力上的付出,但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对组织薄弱环节的观察和新食物源的研究上。对待这种有趣的“懒蚂蚁效应”,人类还能简单地用“勤”与“懒”加以评论吗?

“懒”蚂蚁其实不懒。它们靠的是自己一副勤奋思考的大脑和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这种脑力劳动的勤奋对于只知道搬运食物的体力勤快的蚂蚁来说,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更值得人们肯定和称赞!

动物世界的生存需要“懒蚂蚁”,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样需要这样的“懒蚂蚁”。有人曾经戏谑地说:“世界是懒人创造的。”此话乍听虽有些偏激,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又觉得包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是的,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懒人”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渴望省力、方便、快捷,才会想方设法制造先进的器械代替低效的人工:大机器生产代替了体力劳动,激光照排印刷代替了手工抄写,电话、电报代替了千里投递,汽车、火车、飞机的高速行驶代替了双足步行„„“懒”促使人们不满足于已有的生产生活状况,“懒”激发了人们改变社会的热情,“懒”逼迫着人们千方百计提高生产效率,让人类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物质生产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社会需要四肢勤快的体力劳动者,也需要东张西望、不满现状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常常能够想别人之未想,见别人之未见,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诸葛孔明既无关云长之勇,也无张翼德之猛,手无缚鸡之力,从未披挂上阵,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看似逍遥自在,实则胸怀无限韬略,腹有万卷兵书,指挥若定,料敌如神,排兵布阵,百战不殆。诸葛亮虽不能动刀动枪,却善于用心动脑,他对刘备的作用是十个、百个关、张都无法替代的。

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常常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常人心目中典型的“懒”人,但正是这样的“懒”人,在不到三十岁的年龄就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跻身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的行列。爱因斯坦生活上的“懒”恰恰成就了他科学上的“勤”,如果人们求全责备,要求爱因斯坦成为常人眼中的“完人”,那么人类就会失去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固定不变的思维来衡量和评价身边的每个人,也许你眼中的“懒”人将来就可能是诸葛亮,可能是爱因斯坦。

有趣的“懒蚂蚁效应”揭示了换一种眼光看问题的道理,如果今天的人们还死抱着传统评价标准不放,不懂得换一种眼光的重要性,那就更加迂腐可笑了!

[范文2]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

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善于思考的人。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是最平常的现象,但牛顿却感到好奇——苹果怎么会往地上掉呢?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闻之哑然失笑,认为太荒唐了,但牛顿却偏要寻根究底,结果发现了万有引力,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水开了,蒸汽便会将锅盖顶起,也许这是千百年来天天发生的事情,许多人熟视无睹,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英国人瓦特却偏要弄个明白——蒸汽怎么会冲起锅盖呢?结果他发明了蒸汽机,从而引发一场工业革命。

科学发明是这样,我们做其他任何事情也不例外。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思考,不敢创新,可以肯定,不管他学识多么渊博,也不管他如何刻苦勤奋,他都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唯有那些眼光敏锐、思维活跃、具有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发明大王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许多人片面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认为成功只需要付出超常的勤奋,但却忽视了一点,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的灵感(也就是那种带有爆发力的积极思维),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将自流。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三思而后行”,意思是说思考是我们工作和事业的指南。在生活中人们也经常会说:凡事多动动脑子想一想。其实要想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事时多动一动脑子,多想一想,不要一味蛮干,要想好了再干。懒于思考、不会思考的人,做事不可能成功;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往往随波逐流,一生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篇3:岸壁效应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 作文素材

一、根据题目要求, 创设写作素材

一天, 我找到年青教师罗莲芝老师, 和她一起进一步讨论了学生为啥写不好作文?作文课究竟该怎么上的问题, 时逢下雨, 我们就共同商定了以《雨中的校园》为题, 写一篇作文。让她按商量的思路具体实施, 看能否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上课后, 作文题出了, 教师讲讲要求, 我陪罗老师把学生带到校园里, 让他们仔细观察雨中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操场、教楼等景物, 对比与晴天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先从整体观察整个校园的情景;接着看花草树木的变化;再观察下课后同学们在雨中的情景;最后让同学们都亲自到雨中淋一淋, 具体尝尝雨水落在脸上的滋味。老师指导学生看, 还不时地摸一摸、闻一闻, 听一听, 想一想, 边看边议, 同学们感到有材料可写高兴极了。

二、回忆所看的事物, 口述观察所得

看后回到教室, 我坐在后面继续听。罗老师说, 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下刚才我们看过的雨中的一些情景, 把你们看的、想的、感受到的, 同学们议论议论, 使你感受深的地方说给大家听听。

老师的话音刚落, 几十双手刷刷地举起来, 争着发言。有的说:“我看校园更美了, 整个雨中的校园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有的说:“雨中的黄洋球更加翠绿, 花坛中的花草又长出了嫩芽, 我想花坛很快就要变成绿洲和花的海洋, 千头柏也露出了新枝, 更让我喜爱了。”有的说:“我感受最深的是同学们的动作, 许多同学在雨中尽情地玩耍, 享受下雨带来的乐趣, 同学们各式各样的花伞, 像似在雨中盛开的花朵, 五颜六色, 美丽极了。”有的说:“花伞像会走路的大蘑菇, 为我们学校增添了美丽的色彩。”有一小个子男生说:“别人注意看, 我注意听, 听同学们议论到精彩处, 我就不时地瞅几眼, 我听那小雨沙沙地下, 雨水哗哗地流, 好像在演奏一组春雨的交响曲, 悦耳动听。”有的说:“小水珠落在我的头发上, 像是给我带上了无数颗细水的珍珠。”有的说:“凉凉爽爽的空气, 吸一吸更让人感到特别舒服。”经过一番表达, 老师又有意引导两个学生按不同顺序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完整地进行叙述。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叙述加以评说。这样《雨中的校园》一文框架有了。学生们自己再添些血, 添些肉, 一篇内容的充实的文章就出来了。

三、合理组织材料, 动笔写作文章

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 加之老师的评判, 雨中情、景、物都有了, 各自的不同心情, 不同感受也清楚了, 接着就是如何把材料组织好, 写出文章。

在材料组织上, 罗老师没作过多的要求, 他说:“我不具体要求你们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再写什么, 只想说。你们无论先写物, 还是先写人, 都要具体写出当时看到事物的真实情景, 感受深的广泛联想, 多写几句, 写出真情实感, 写的文章要使别人看了也能感悟到雨中的校园更加美丽。”全部指导完毕, 同学们开始了各自的作文。

一周之后, 我找罗老师了解《雨中的校园》一文的习作情况, 他说:“这次交的学生作文我很满意, 一是读了学生的作文, 感到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层次清楚得很, 语句也美多了;二是没有了胡编乱造的语句;三是文章的篇幅明显地增多了, 能明确地表达中心, 以后指导学生作文, 也知道该怎么做了。”我翻看几本学生作文, 也的确感到写得不错。

摘抄了学生的一篇《雨中的校园》的习作, 全文如下:

学校还是我们的学校, 校园还是原来的校园, 在雨水的洗刷后, 它更美更漂亮了, 我更加喜欢我们的学校。

你看“隆古乡中心小学”七个铜字横排在学校的大门上, 雨水冲洗后更加耀眼夺目。水泥路显得更宽、更平、更直了。路两旁的冬青站得整整齐齐, 一些枝叶在微风的吹拂下, 不时地点头。好像在说, 我们渴了, 今天喝足了水真痛快。两边的文化长廊、校风、校训等, 吸引着很多学生在观看。本来并不新的教学楼也新了。一楼到三楼, 上上下下, 前前后后, 一点灰尘也看不见, 门窗上、墙壁上, 既看不到纸贴, 也找不到一点乱写乱画的印迹。教室门上“请讲普通话”的标牌更引人注目, 在它的警示下, 这时我们全都是在用普通话交谈。教楼前面几个大花坛里, 月季花、大力花、海棠花等, 争相斗艳, 雨中的黄洋球更加翠绿, 花草又长出了嫩芽, 花坛很快就要变成绿洲了。操场四周的树像是又长高了, 也长胖了, 千头柏又露出了新枝, 更让人喜爱, 教学区和住宅区更是花香扑鼻。

对学校、对校园, 本来同学们没有不熟悉的地方。今天不知怎的, 好像都很陌生似的, 走到哪都舍不得迈大步, 还不时地停下来仔细看看, 怕是错过的机会不会再有一样。同学边走边议, 平时不留心, 感觉什么都无所谓, 若仔细观察, 给的印象就是不一样。观看得高兴了, 还在雨中尽情玩耍, 享受下雨带来的乐趣。各式各样的花伞, 像似在雨中盛开的花朵, 五颜六色, 美丽极了。这些花伞慢慢地走, 细雨沙沙地下, 雨水哗哗地流, 好像在演奏一组春雨的交响曲, 悦耳动听。我有时还收住伞, 尝尝淋雨的滋味。小水珠落在头发上, 像是带上了无数颗细小的珍珠。有时吸几口凉凉爽爽的空气, 真痛快。这时候, 我感觉雨中的校园美, 我自己也美多了。

篇4:岸壁效应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 作文素材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女作家铁凝认为,文学应当有能力温暖世界。

②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信息。”

③近年来,校园命案频发,校园暴力愈演愈烈。2003年的马家爵事件骇人听闻;2007年1月四川绵阳市中医高等专科学校检验班副班长林如(化名)遭受同学殴打、强迫脱衣、罚跪唱歌等凌辱;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酿出惊天血案,朔州高中高一一名16岁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拿刀捅向郝旭东老师,郝旭东23岁的年轻生命凄然逝去……

④报载:北京某名牌大学学生刘某为了证明狗熊是否真的愚笨,竟然多次用火碱与硫酸伤害北京动物园的数只狗熊;上海某名牌大学一研究生在不长的时间内虐待、遗弃、杀死近二十只小猫;某大学医学部五年级一名男生当众虐杀一只三个月大的流浪猫,然后若无其事地回教室继续学习。

⑤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同等条件下,接受过“生命教育”的孩子,其心智抵抗力明显高于其他孩子。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多项组合材料的材料作文。所谓组合材料,是指若干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

对于这种类型的一组材料,我们要着眼于对照比较,搞清楚它们的内在关系。或者通过对照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从而提炼论点;或者通过对照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同”,从而提炼论点。这里的五个材料,头两个是名人名言,中间两个是反面材料,最后一个是正面事实材料。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共同点呢?两个反面材料都是伤害践踏生命的事实,另外三个材料都是正面信息,②⑤都包含有“教育”、“生命”的关键词,只有材料①含蓄一些,没有点出,说的是文学应该具有的力量,实际上就是文学的教育熏陶力量。通过这样一比较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两个反面材料中所反映的事实不就是缺少“生命教育”的恶果吗?这样,这个组合材料的用意也就明显了,那就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们的立论就会基于“生命教育”这一点生发,谈“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议论尊重生命、敬爱生命的话题,都是合乎材料题意的。比如这样一些立意就切合材料:敬畏生命,从教育开始;教育——为生命系上安全带;让教育为生命护航;让教育透出生命的暖意;健康的心智,需要生命教育;尊重生命,从“心”开始;生命之爱,人格之本;育人先育本;绽放人性之花;至善若水,人性如花;生命诚可贵;让善良为生命着色……

如果不懂得组合材料的立意方法,不知道通过比较分析异同来立论,文章的立意就有可能偏离题意。如有的谈“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有的议论“诚信”、“尊重”、“谦逊”的价值;有的单谈“教育”的重要性,而未顾及到“生命教育”的限定;有的议“我看中国的教育体制”;有的泛泛而谈“成才先成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有的论“学做真人”;有的单纯地赞美生命的坚韧,写“生命的礼赞”,通过胡杨林、酸枣树、草木树叶的例子“向生命致敬”;有的议论“生命因追求而美好”;有的说“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有的大谈“文学的力量”;有的居然说到“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还有的空谈“教书育人”,质问教育……

为了避免材料作文的立意出现这样一些偏离题意的现象,我们应该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用相应方法来审题立意的方法,提高我们材料作文的基本能力。

【佳作示例】

让生命柔软如初

郭小路

孟子说:“无仁爱之心非人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只有同时具备了这“四心”,你才有资格被看作是一个“人”。

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校园暴力事件,一桩桩惨不忍睹的虐待动物的悲剧,让我们重新看到了楚楚衣冠下被扭曲、撕裂的人性。公众的唏嘘、愤怒和斥责形成一股巨大的震荡力,我们的教育被摆放到显眼又难堪的位置,接受世人的针砭和抱怨。

客观地讲,“生命教育”的缺失,的确让一些孩子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升学的高压之下采取了极端的宣泄方式。但是这种变异,毕竟只是特例,将所有的责任全部摊在“中国的教育制度”身上,是否有些偏激呢?

让我们平静下来,将目光投向我们周围吧。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你处在林如被殴打的现场,你会冒着被一起报复的危险去阻止这场暴行,还是会明哲保身,悄然走开?如果你遇见同学交往中的“不平等”现象,你是会站在受欺负的同学一边,还是任凭事态发展,全当没有这回事儿?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恐怕会选择少管闲事。在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是非善恶之间,如果我们还不能作出清晰而果断的抉择,那么这个世界,又该拿什么来保暖?

我想起了丰子恺先生的一段话:“顽童一脚踩死一窝蚂蚁,我劝他不要。并非是我喜爱蚂蚁,想把它们捉了回去玩乐,而是害怕孩子的这一点小小的凶残之心会日渐膨胀,将来驾飞机载了重磅炸弹去残害无数的人民。”很多时候一个善意的举动并不需要犹豫,只是出自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我们的冷漠并非天生就有,只是经历了太多的“事不关己”,渐渐丧失了去维护善良的动机。

“生命教育”,并不全是学校的责任。真正的生命教育,应该是人与人相互交往中产生,需要自我反思,需要一些勇气和单纯。如果一句话,会伤害他人,那就不要说;如果一个举动,会刺痛别人,那就不要做。生活的春风,需要阳光来策动;人性的主流,需要柔软的温情来占领。遇见残忍不公的事,为之感到痛心,只是一种感情;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去主动维护生命的伦理,这才是真正的善良。

世界的温暖,需要你我的真诚。再勇敢一点,用行动说话,让善良看得见,摸得着,让生命,柔软如初。

[点评]文章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既分析了缺少“生命教育”事实的教育因素,同时又深入剖析了“生命教育”缺失的社会原因,进而发出了令人深思的质问:“在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是非善恶之间,如果我们还不能作出清晰而果断的抉择,那么这个世界,又该拿什么来保暖?”在作者看来,“生命教育”,“并不全是学校的责任”,它需要整个社会来努力。如果人人具有“真正的善良”来“主动维护生命的伦理”,人们都真诚勇敢地“用行动说话,让善良看得见,摸得着”,那么,作者的愿望就会实现:让生命,柔软如初!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引证恰当,例证典型。再加上语言的精练生动,行文的连贯流畅,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给生命一个怀抱

陈扬帆

教室外的窗台上,摆放着几盆花草,纤细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曳出一片葱笼的绿意,弱小的生命在呵护下依然生机盎然。生命,本应在这般温柔和煦的世界怀抱中自由生长。

然而,马家爵事件的血痕还未褪去,山西朔州郝老师的生命又在学生刀下凄然逝去……本应宁静和谐的校园却与暴力血案联系在了一起,生命的花朵还未绽放便凋零于粗暴之中。是什么让孩子也拿起了仇恨的刀锋,划出鲜血的悲剧?面对众多校园暴力事件,令我震惊的是孩子们对生命的漠视。如果凌辱同学成了游戏,杀害老师只是由于不满,还有对动物的残忍虐杀也只是出自好奇,那么,生命的尊严何在?如果生命成为随意践踏的泥土,就绝不会绽出温暖大地的绿意,而只会更加冰冷地嘲笑着世界的残酷。

也许是游戏中司空见惯的杀戮场面让人心日渐麻木,也许是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方式阻断了人们与自然的接触,也许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是,无论什么理由,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漠视生命的借口!

奥斯维辛的土地上,野菊花依然绽放成殷红的伤口,那是深深刻在人类心灵上的伤,轻轻触碰都会痛。可如今的英国中学生却有百分之八十认为“奥斯维辛”是一种啤酒或面包的名称!时光淡褪了记忆,却不应该淡褪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珍视。如果一个人只停留于对自我生命的满足,那么他的人生会是多么狭隘而冷漠,又将酿成多少漠视生命的悲剧!而曹文轩的《草房子》那个名叫桑桑的小男孩,却以童稚的心灵给了草地上孤独的老婆婆生命中最后的慰藉,给了小女孩纸月坚定的陪伴。他调皮却天真,给草房子中的人们如此多的欢笑与幸福。他的怀抱也许很小,心却很大很大,足以给这个有点冷漠的世界一个温暖的拥抱。

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始终在呼唤生命的回归,回归温暖祥和的净土。无论是中国古代对“孝”的推崇,还是近代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救救孩子”的呐喊,都是对生命的重视,尊崇其来源,重视其去向,给生命完整的呵护。而时至现代,我们更应保持一颗鲜活的心灵,去聆听每一个或许弱小的生命的心跳,感知生命,尊重生命。让生命在心与心的呵护中自由飞翔!

如果生命是一声鸟鸣,那么它应在春的呢喃中鸣叫绿意;如果生命是一缕清风,那么它应在树的抚摸中传递清凉;如果生命是一粒种子,那么它应在大地的怀抱中安然抽芽。给生命一个温暖的怀抱吧,它将赐予世界更多美好!

[点评]“给生命一个怀抱”,多么形象的标题。作者由植物联想到人类,指出生命本应在温柔和煦的世界怀抱中自由生长。文章针砭暴力与血腥,剖析原因,从历史到现实,由社会而文学,挥洒笔墨,论证了自己的思想:“感知生命,尊重生命。让生命在心与心的呵护中自由飞翔!”从论证方法来说,文章在例证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让思想鲜明突出。生动形象的语言,更是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生命需要支撑

邹志睿

有一则故事让我感触颇深:一位佛陀见一只蝎子落入水中,便随即将其救起。不料,蝎子反蛰他一口,但他依然将蝎子放生。有人问他:“蝎子蛰人,你为什么还救它?”佛陀笑曰:“蛰人是蝎子的天性,善良是我的天性,我为什么要因它的天性而改变自己的天性?”生命之爱,本应如此美丽。善的天性,本应让我们与万物和谐共处,让蔚蓝的地球呈现一片勃勃的生机。然而,事实怎样呢?

我只看见,因为需要鹿茸高档补品,鹿园里的工作人员在鹿的挣扎中硬生生地割下鹿角,欣喜若狂;我只看见,因为需要熊胆取汁,养殖人员在熊的痛苦呻吟中获取胆汁,心满意足;我只看见,因为需要龙虎宴,餐馆老板想方设法运来一车车流浪猫狗,沾沾自喜。是什么,泯灭了人类的良知,将那些比自己弱小的生命,随意玩弄践踏?又是什么,让人抛弃“舍生而取义者也”的准则,狠心虐杀昔日与自己为友的生灵?仅是利欲熏心吗?仅是唯利是图吗?我还看见,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已经忽略了生命的本质,仅以物质填充弥补人类空虚的心灵已无法以生命教育去涤荡人们内心的浑浊。

这种厮杀仅在强大与弱小之间吗?不,它还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一句口角,可以引发一场血案;一声埋怨,可以引发一场漫骂;一个眼神,可以引来一场扭打。当年少轻狂的学生用刀捅向郝旭东老师时,当为了娱乐一群学生逼着班长林阳罚跪唱歌时,人性的残暴,血腥似魔鬼般张牙舞爪地猖狂,令人对这充满变异的世界望而生畏。人的灵魂已经在物质的蛊惑中消磨得所剩无几,对于生命的教育,却造成了一个大大的缺憾。我们还没有醒悟吗?

哲人说过:“生命需要一个无形的支撑。”而生命的教育,不正是使人挺起脊梁,面向阳光生活的有力支撑吗?那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那是鲁迅用笔杆拯救国人苏醒的心灵鸡汤,那也是当代“雷锋传人”郭明义20年献血5万毫升的救人之源。当还有这些代表着生命力量的光和热在不断发光发亮时,我们还能执迷不悟吗?我们还能沉溺于物质的浮华中颓靡堕落吗?

生命,需要支撑,需要我们摒弃心中的琐碎,如那个佛陀般,为各自的生命旅行让出一条光明之道。

[点评]文章讲故事、谈感想,摆现象、显质疑,有反面鞭挞,有正面讴歌,对比鲜明,论证有力。和尚的例子显示了生命之爱的善良天性,与现实中的践踏生命的现象判若云泥。在鲜明对比的基础上,作者引用哲人的名言“生命需要一个无形的支撑”点题,辅之于正面例证,揭示出生命教育应渗透文天祥的“浩然正气”、鲁迅的“心灵鸡汤”、郭明义的“救人之源”等,阐述了自己的思想。结尾照应开头,强化论点。标题即是文章的论点,入题自然,结构完整,句式灵活,语言优美。

为生命指路

何昕昕

有一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不幸。

他最终认识到死是伟大的,只有死才是永恒,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短暂的,于是他找了一个满意的地方,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正巧一边有位白须垂胸的老人正吃力地搬一辆陷入水渠里的毛驴车轮子,看见他站在树下,便对他说:“年轻人,你站在那里干什么?为什么不来帮我一下?”年轻人觉得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跑过去帮他搬车子。他想,搬完车子再死也不迟。搬完车子,老人一定要留他吃饭,之后又不断地请他帮助植林带、修水渠、种葡萄……

秋天的时候,老人对年轻人说:“你不是一直要死吗?对不起,我的事耽误了你这么久,你现在可以死了。”然而年轻人看着这块美丽的田园,一切鲜活明亮生机勃勃的事物,全都和自己的汗水有关,让他舍不得。他决定不死了,和老人好好活下去。

老人的所作所为,看似是为了自己,却在无形之中让绝望的年轻人意识到生命的美好,为一个本不该过早凋败的生命指了一条阳光灿烂的前路。

一位爱生如子的老师,因为一名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就恨铁不成钢地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激动之中急不择词:“你又矮又丑又笨,以后做什么都做不成,就连做坐台小姐都没有资格!”结果,本来一贯性格开朗的女孩受不了这种刺激,给这位老师留下了一封遗书:“……老师,就像您说的一样,我以后什么也做不了,就连做坐台小姐都做不了。这个世界很快就没有我了,我再也不会给您添麻烦了。”然后,这个年仅15岁的女孩如一片树叶从学校8楼飘了下去。

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生从此发奋图强。然而她忽略了生命的脆弱,没有意识到过激的言语就好似往生命之花上浇开水,就这样,一片苦心酿成了一场悲剧。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信息。”

当今社会,没有战乱,物质丰富,可人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却越渐淡薄。老师家长批评孩子动不动就是“你怎么这么没用,你怎么不去死”,朋友之间开口闭口“你要死啊”,虽说并未当真,但随着校园暴力、残害生命等一系列事件的频繁发生,足以证明教育缺失所导致的人心冷漠化问题已十分严重。若不采取措施,越来越多的悲剧将一一呈现。

像老人一样为生命指路,勿如急中丧智的老师般用开水浇伤生命之花。人活着就是一种美好,感谢生命,珍惜生命,保持这份美好,别让它化为永久的遗憾!

[点评]文章说故事,讲道理,行文如风行水上,生动自然。作者先讲了一个忧郁的年轻人的故事,然后议论肯定老人的行为是在“为生命指路”,点明题意。接着由正而反,再以“一位爱生如子的老师”急中丧智的教育例子,形象地针砭这是“好似在生命之花上浇开水”。两个故事所呈现的教育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接下来引用泰戈尔的话,为后面的议论张本。第八段摆现象,谈危害,指出“教育缺失所导致的人心冷漠化问题已十分严重”,议论切中肯綮,振聋发聩。结尾回应前文,绾合作结。标题形象新颖,简洁传神。

篇5: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有时候, 给材料的作文并不一定限于议论, 也允许自选文体。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连续多年的中考作文以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为主, 但材料作文仍不可忽视, 仍然是中考作文的常用“体式”。

一、材料作文的写作要领

(一) 努力抓住“关键词”。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 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 考生应当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

具体的做法是: (1) 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 强迫自己定下心来, 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 (2) 找出“关键词”后, 先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 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 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落四;审题结束后, 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

(二) 准确确定中心论点。材料作文的材料大多是多义的, 单义的材料相对少见。找出材料的多种含义后, 应注意通过比较鉴别, 选出你认为最直接、最佳的一条来, 作为将写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或记叙文的主旨) 。试以下面一道模拟题为例:

据《广州日报》3月18日报道, 提供建造海珠桥的钢材的英国某企业向市政部门发来传真, 提醒海珠桥的钢材已经有100年历史, 现已进入疲劳期, 如继续使用则建议进行疲劳强度的测试, 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加固。又据介绍, 海珠桥一直都是广州市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的重点, 已纳入广州市桥梁安全监测网, 桥梁上都设有数据采集点, 进行24小时监测。目前市政部门正加紧制订疲劳测试方案。

这则报道给了你什么联想?或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

上面一段有关海珠桥的材料, 其实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英国某企业提醒中国客户注意安全, 二是广州市市政部门为确保安全, 加强了对桥梁的监测。综合这两个方面, 可以把作文主旨确立为要培养一种责任意识, 时时处处注意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疏于研读材料, 轻率地选取下面一些角度——“疲劳”“诚信”“敬业”“严谨”“反腐败”“中英文化交流” (把海珠桥作为这种文化交流的象征) 等, 就会导致行文偏离题意甚至完全脱题;而把立意定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等, 只能算是基本符合题意。

(三) 发挥好课本的例证库作用。中学生写给材料的议论文常用的是例证法, 不少同学总是说“找不到合适的例子”。这和同学们阅读量不足固然有较大的关系, 不过, 能否举出恰当的事例来, 更多的取决于眼力如何。如果勤于思考, 发现的机会就多, 即使阅读量有限, 也不至于山穷水尽。不说其他, 就说语文课本, 从初一到初三, 六册书就该是个宝库, 关键在于你会不会运用, 善不善发掘。

二、材料作文的三点禁忌

一忌偏离材料主旨。材料作文, 首先须读懂材料, 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 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 才能进入写作程序;切不可断章取义, 执其一端, 或把枝叶当主干, 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以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二忌材料使用不当。试题提供的材料, 是写作的“引子”, 作文的论点和论证都是由材料引发的。写议论文, 切忌开头不引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 就把“引子”当成了论据, 使评卷老师不明白你的观点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 你的作文与试题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 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 材料作文一定要用好材料, 如果是议论文, 除开头引述材料外, 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此外, 一般不要在开头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

三忌不按“指令”写作。材料作文的试题, 一般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材料, 另一部分是写作要求。写作要求或以提示语的形式出现, 或另外列出“要求”“注意”。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 还必须看清具体要求, 严格按照试题的“指令”写作。切忌不看要求, 或未看清要求, 就匆匆下笔。

[实战演练]

两人结伴横穿沙漠, 水喝完了, 其中一人中暑不能行动, 同伴去找水, 临走时把手枪塞给了那个人:“枪里有五颗子弹, 记住, 三小时后, 每小时对空鸣枪一声, 枪声会指引我找到正确的方向, 和你会合。”

两人分手, 那人满腹狐疑地卧在沙漠里等候, 他看表, 按时鸣枪, 但他很难相信那个同伴会听见枪声。他越来越恐惧, 猜测同伴找水失败, 中途渴死;一会儿又推测同伴找到了水, 却弃他而去。到应该击发第五枪的时候, 这人悲愤地思量:“这是最后一颗子弹了, 同伴早已听不见我的枪声, 等到这颗子弹用完后, 我还有什么依靠呢?我只有等死而已。而在一息尚存之际, 秃鹰会啄瞎我的眼睛, 那是多么痛苦, 还不如……”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 扣动了扳机。

不久, 那提着满壶清水的同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循声而至, 但他们所找到的仅是一具尸体。

读了上面的材料, 你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 (诗歌除外)

[提示]

材料中的自杀者由于缺少走出沙漠的信念, 缺少对同伴的信任, 缺少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乐观的精神, 最终葬送了自己的生命。把握了这一点, 作文时就不会偏离题意了。本题思路参考:一、写一篇议论文, 阐述“信念”对人生的意义, 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等等。参考拟题:信念坚定者得胜利。二、写一篇记叙文, 叙述自己多年来对“信念”的追求与理解。写法上可借鉴贾平凹的《地平线》一文。要突出对话、心理描写, 并适当地加以抒情与议论。参考拟题:都是信念带来好运气。三、注意联想与想象, 写一篇散文, 可广泛搜集古今中外关于信念的名言警句、故事逸闻, 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还应在语言表达上认真打磨, 争取写出几组亮丽的句子来。参考拟题:1.咀嚼“信念”的橄榄;2.希望的种子, 成功的根。

[学生例文]

点燃信念的明灯

陈瑜 (⊙⊙江苏太仓)

一整片暗夜的漆黑, 也不能掩盖一株灯火的明亮。

——泰戈尔

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在沙漠迷失方向的旅人, 身边已没有一滴水、一粒粮食。他已经连续几天滴水未进, 正当他精疲力竭, 准备放弃时, 他在背包底部意外地翻出了一个苹果。他不由得欢呼雀跃:“感谢上帝, 我还有一个苹果!”又过了几天, 救援队终于找到了旅人。此时他已昏迷过去, 手里却紧紧地攥着那个干瘪的苹果。

也许你会认为是那个苹果挽救了旅人的生命, 但那被他紧握在手里的又何止是一个苹果呢?那是旅人铭记在心的信念——要活着走出沙漠的信念。正是这个信念, 给了他一线生机, 让他支撑到被营救的那一刻。

在无数诸如此类的险情里, 信念宛若高悬于夜空的明灯, 引领人们走出荒芜的绝境。

确立信念不容易, 但更难做到的是拥有维持信念的勇气。“戊戌政变”爆发后, 以西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派人士。在谋救光绪帝失败后, 仍有逃亡机会的谭嗣同, 却弃个人安危于不顾, 最终用自己的鲜血维护了坚持变法的信念。惜哉!壮哉!在“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的情况下, 坚持“救亡图存”的信念, 需要何等勇气。在这样的信念下, 最终成就了一曲“死得其所, 死亦成仁”的历史壮歌。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书山题海的重压、挑灯夜战的疲惫、陷入迷茫的困苦……每一项困难都是通向成功的阻碍, 若没有坚定的信念, 必胜的决心, 我们如何能越过这一道道艰难险阻?如果人生是一支杠杆, 那么信念就是杠杆上的支点, 只有找到支点, 才能成就强有力的人生;如果人生是一条征途, 那么信念就是征途上的明灯, 只有点亮明灯, 才能避免误入歧途。

请点亮信念的明灯, 这样才会造就走出绝境、重获新生的奇迹;才会奏响“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绝唱;也才会有学习生活中累累果实的回报。

[点评]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题目“点燃信念的明灯”和引用泰戈尔名句作为题记, 即昭示了文章的观点。全文按先分后总的结构组合成篇, “点亮信念的明灯, 造就走出绝境、重获新生的奇迹”“点亮信念的明灯, 奏响‘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绝唱”“点亮信念的明灯, 收获学习生活中累累果实的回报”—层次相当清晰, 例证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

此外, 词语丰富, 句式灵活, 引用得当, 体现出不俗的语言表达的功底。

[拓展训练]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 在他的居住地拥有大片山林。当美国掀起淘金热潮时, 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 在西部买地进行钻探, 希望能在这里找到金沙。他一连干了多年, 结果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 甚至连家底都折腾光了, 最后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州。当他回到故地时, 惊讶地发现那里机器轰鸣, 工棚林立, 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有一座金矿, 其新主人正在挖山淘金。如今, 这座金矿仍在开采, 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请从上面这则材料中引出一个观点,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提示]

材料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 应正确理解材料的寓意和内涵, 把握命题者的意图, 提炼出材料的主旨和观点。上面这则材料, 说明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身的宝藏。

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独特的天赋, 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一个人是否能有幸控制这座金矿, 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关键看他能不能尽早地发现它, 有效地发掘它, 充分地利用它。很多时候, 人们往往对别人的长处和成就赞不绝口, 却没有发现自身所具有的潜质和优势, 没有明白自己本来也可以像别人一样, 拥有成功和荣誉。

题目二

上了出租车, 咔嚓一声将安全带系上, 这么小小的一个动作, 就能看出这人是刚从国外回来的。而我们在国内的人, 才不把上车系安全带当一回事呢。在国内坐出租车, 通常情况下是出租车到了快要过路口的时候, 司机才提醒乘客, 请系上你的安全带。有的乘客就要问:“怎么系安全带啊?”“不用真的系上, 你就往身上那么一搭就可以了。”司机不紧不慢地对乘客说。这时车子很快就通过了红绿灯, 乘客也就自然地把安全带从自己的肩头拿开。到了下一个路口, 乘客不用司机再提醒, 就主动将安全带又往自己的肩头那么一搭, 等过了红绿灯再拿下来。这样几个来回, 直到乘客下车, 很少有真的将安全带系上的。时间久了, 无论是司机, 还是乘客, 谁也不会真正认真地对待系安全带的问题。久而久之, 我们乘车就养成了一种不良的习惯, 谁也不认真地系安全带。出租车座位旁边的安全带, 就仿佛成了舞台上的一个道具一样的东西, 只有过路口的时候, 从座位底下拽出来用它摆摆样子。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 联系实际, 自选角度,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题目自拟。 (诗歌除外)

[提示]

坐车系安全带, 看似是一件小事, 一种习惯, 但却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距。俗话说, 针眼大的孔, 能透过斗大的风。自觉遵纪守法, 从一点一滴做起。只要从自己做起, 并且养成一种习惯, 我们的社会就会向着更加文明的时代进发。

篇6:岸壁效应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 作文素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错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请根据阅读后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导引】

一、深入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这则小诗的诗题是 “错觉”,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就其范围来讲有物理、生理、心理、艺术……再审读诗歌的内容:双方均以为对方过得比自己好——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借助追问的方式增强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1.为什么甲、乙的想法不谋而合?它们以为自己不曾拥有的正是自己想要的;总以为活得不如别人快乐幸福,却不知幸福快乐的根源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

2.这种想法正确吗?这是心理不平衡的表现:谁都过得比我好——无论是金钱、地位、名誉,还是工作、职业、成绩等。这种人不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却总在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中生活,久而久之,就养成悲观、懒惰、爱空想的病态性格。

3.怎样纠正这种心理呢?珍惜眼前、在知足中奋进……

二、准确地、自然地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再现生活情景。

在理解诗歌内涵之后,我们要联想到现实生活,要知道,作文的终极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悟。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到处都是。如,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于是人们总是迷恋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反而对拥有的东西不珍惜。我们可以对彼岸的“幸福快乐”憧憬向往,但更应该去发现、珍惜身边实实在在的幸福。

【佳作示例一】

幸福就在灯火阑珊处

◎黄紫薇

梦里寻你千百度,蓦然回首,幸福就在灯火阑珊处。

——题记

春末夏初,柳絮轻飞,点点浅红。然而我却并没有体会到这春天特有的惬意,只是在无尽地忙碌着。我本也没有太多空闲时间,只是母亲说,她回来快一个月了,却还没有一同出去走走。一年的疏离,我们有些隔膜,本是不情愿的,因为她没给我想要的幸福,可在她再三央求之下,我也便应了。

早晚温差还是挺大的,刚踏出家门口便有一阵凉风袭来,树叶也被这清风吹得微微作响。

我先在前面走着,母亲锁好了门,也小碎步追了上来。我回头望了望她,看着她撵过来的样子甚是好笑,亏得还是在大城市里呆过的人呢,这么急吼吼的干什么?

我放慢了脚步,等着她与我并列而行。母亲刚走上来,就挽住我的胳膊,才走了几步,便忍不住开口与我唠起家常。她说:“其实,我好久都想这样挽着你,只是一直都没有机会。”

我对这些话是不以为然的,虽然这样想,但还是忍不住将眼睛向母亲那里偏了偏。借着微弱的路灯灯光,我依稀可以看见母亲眼底的惋惜与愧疚,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也许母亲是在想她去年一整年都在外地,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吧。说实话,刚开始我也的确是怨她,只是后来自己慢慢地理解了,想清楚了,毕竟她都是为了我啊。我希望的幸福本就有些遥远吧。

我将目光又往下压了压,对她说:“这不就好了,现在你也回来了,以后我们有的是机会出来啊,散散步啊什么的。”说完对她粲然一笑,还将她的手臂往我这里挽了挽,似是在安慰她。而她也露出了一个心满意足的笑容,看着那笑,我心里竟也满足了起来。

幸福感霎时溢满了心房,往日的抱怨、昔日的疏离竟一扫而空。或许,幸福不在远处,不在彼岸,它就握在此时我的手中:有母相伴,不管时间长短,距离远近,这就是一种幸福。

幸福,梦里寻你千百度,蓦然回首,你就在那灯火阑珊处。

【佳作示例二】

幸福在身畔

◎雷思雨

你总说前方风光无限好,却不曾留意脚边摇曳的花草!

——题记

举家皆知,我爱鱼成痴,一日三餐必有鱼,否则食之无味。

所以父亲说我前世定是只猫。

然而我却总是“喜新厌旧”,受不了父亲烹饪的鱼那日复一日的单调。

于是总想往外跑,想看外面那些多姿多彩的鱼宴,想尝尝那些鱼是否更鲜嫩爽口。

慢慢地,我迷上了外面的饭店,总想在外面偷个嘴,尝下鲜。父亲也不拦我,他说我吃完鱼后那满足的神情,就像一只偷了腥的猫。

直到我迷上了生鱼片。

第一次吃生鱼片时,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可没想到竟深深爱上了这种滋味,那爽滑的口感让我不能自拔。可父亲却慌了,总在我身边唠叨,说什么生鱼片不干净啊,别再去吃啊之类的话。

那时很讨厌父亲。他就像条河,把我困在此岸,把生鱼片隔在彼岸,可望而不可即。

当真正醒悟时,我却后悔莫及。

当医生宣布我的胃因为长久的折腾已受损时,我躲在父亲的怀里,用他的衬衣擦掉一把又一把的眼泪。

“别哭了,回家老爹天天做鱼给你吃好吧。”

这是他放出的“豪言”,我勉强笑了笑,深知他的懒脾气,这话三日后必成空气。

可我却想错了。

不是三日,是三个星期,三个月……直至今日他还在坚持做鱼,做各种各样美味的鱼。当面前的鱼汤氤氲成一片雾气时,父亲的面容忽然显得遥远却又清晰起来:鬓角处的那几缕白发,是被烟气熏染的么?那眼角的细纹,是被鱼香荡涤的么?那不太澄澈的眼神,是被香辣涂抹的么?浸润在厨房里的父亲为何少了些许当年的狂气呢?

“快吃啊,”他笑了笑,“今天想到个新做法呢。”

我嗯了一声,把脸藏在雾气里,怕他看到那就要落下的泪。鱼汤的味道在唇齿间流连缠绵,挑逗着味蕾,满口生香,竟比任何饭店里的菜肴都更美味。也许缘于它的调味品是爱,是父亲的宠溺吧。

我是父亲的一只猫。

一只被父亲用河水般的柔情轻抚的猫,在此岸,这份幸福,将我这只猫,满满围绕。

篇7:岸壁效应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 作文素材

一、在广泛阅读中积累素材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阅读, 带给人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让他们多阅读更是大有裨益。

要广泛阅读, 读什么?笔者认为, 学生除了要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一些文化经典著作、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篇目之外, 还要扩大阅读视野, 阅读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当代中外文学作品、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各类读物、优秀期刊、网络上的优秀文章等。长篇小说、文化经典著作可放在假期集中阅读, 平常时间每天可以阅读一些新课标推荐读物的精彩片段、期刊、新闻、同龄人的习作等。学生通过阅读, 拓宽了视野, 丰富了思想, 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大自然、人生的多姿多彩, 感受到了艺术美和科学美。更重要的是, 学生通过阅读, 不仅吸取了语言营养, 发展了想象能力, 还提升了审美境界, 提高了道德修养。

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 写作素材变多了, 写作思路开阔了, 必然就会使他们产生写作的欲望和冲动。

二、在体验生活中积累素材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写作素材。

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 尽可能让学生多参与各种课内外活动, 比如让他们布置教室、表演课本剧、筹备团队活动;参加校园艺术节、运动会、演讲赛、辩论赛等各种兴趣活动;集体观看电视、电影;亲近自然, 参加远足、郊游活动;走进社区, 开展为民服务活动等。通过活动, 让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正是在这些活动中, 他们观察到了大自然的种种色彩, 感受到了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更收获了同学之间的浓浓友情。也正是这种种活动, 馈赠他们写作的素材和灵感。

这些素材, 与从书本上得来的素材完全不同, 它们是直接体验, 留给人的印象更深刻。学生有了这些亲身经历, 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更真实, 更具有独特的个人感受, 感染力和生命力也就越强。

此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少教” (教师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再辅以写作方法上的指导) 达到让学生“多学” (学生学会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 自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的目的, 一批好的学生习作应该很快就能产生。

三、在勤写多练中积累素材

鲁迅说:“文章应当怎样做, 我说不出, 大概是由于多写和练习。”光读书不动笔, 只体验生活却不写出来, 容易眼高手低。笔者认为, 坚持勤写多练, 对写好文章至关重要。因为写的过程就是对已有素材的提取和运用的过程, 勤写多练的过程就是真正积累素材的过程 (写作文时能够快速提取素材并能有效运用素材, 这才能真正称之为“有素材”) 。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 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练习。进行写作练习时要循序渐进, 句、段、篇的训练相结合。比如句子的仿写、片段的训练、篇章的整体谋划等;方式要灵活, 如篇章练习可让学生自己命题, 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不规定习作字数,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等。在学生有内容可写的基础上, 教师予以点拨, 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写作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的写作技巧会随之增多, 写作水平也就会逐步提高。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在平时养成勤动笔的习惯。阅读书籍, 有所感悟时, 及时写写读书笔记;观察生活, 每有所得时, 及时做好观察笔记;平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可以摘抄、写读后感想、写时事短评。日积月累, 天长日久, 写作文时就一定会“有米下锅”。

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离不开作文素材的积累;作文素材的积累, 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 注重启发引导, 激励学生自主去阅读、主动去体验、积极去表达, 就能逐步实现教师的“少教”和学生的“多学”, 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摘要: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常感到头脑空空, 无从下手, 主要原因是缺乏素材, 无物可写。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 进行广泛阅读、深入体验生活、做到勤写多练, 再写作文时才不会“囊中羞涩”。

关键词:作文素材积累,广泛阅读,体验生活,勤写多练

参考文献

[1]邓彤.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4.

篇8:材料作文“狼”素材运用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两只狼来到草原,一只狼很失落,因为它看不到羊,这是视力;另一只狼很兴奋,因为它知道有草就会有羊,这是视野。

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名师题解】

这则寓言材料,由一个并列复句组成,前一个分句表明一只狼局限于“视力”,只看到眼前,只关注到表面现象,于是“很失落”;后一个分句表明另一只狼因为视野开阔,不只看到眼前,而是看到更远的目标,于是“很兴奋”。鲜明的对比让人倍感视野的重要。“视野”的表面意思是“眼睛看到的范围”, 其实“视野”也指眼光、眼界、阅历、境界、人生的理想。生活中不乏像这两只狼一样的人,由寓言联系现实人生,我们可以选一个角度来恰当立意。

角度一:每个人都有眼睛,都有视力,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视野。有视野的人表现在眼光长远。一个人要学会开拓视野,才能取得成功。有眼光才有智慧。视野决定人生,视野决定境界。

选材小贴士:方仲永的父亲目光短浅,才导致一个五岁就能作诗的天才最终“泯然众人矣”。方仲永的人生遗憾告诉人们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远大的志向,应该让视野更远一些,从而使个人得到长足的发展。刘翔为耐克运动服等做代言,是因为他有独特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本角度可以从历史长河中去选材。

角度二: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只有具备了广阔的胸怀,谦虚谨慎的态度,才能接触到更广阔的视野,使自己得到发展。打开心灵的视野,拥有更宽广的胸怀。

选材小贴士:青藏高原上的藏民们在马路上小心翼翼地捡拾毛毛虫,是为了把这些毛毛虫送到草原上去,是为了让他们变成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藏民们打开了心灵的视野,才拥有更宽广的胸怀,从而如此敬畏生命,为生命让道。本角度适宜从社会生活中选材。

角度三: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广泛地阅读,让知识丰富大脑,就能视野开阔。只有视野开阔,才能看得更远。

选材小贴士:钱钟书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学术视野开阔,写成令人惊叹的《管锥编》。读书能让我们开拓视野,看见心灵的宝藏,看见门外的风景,看到人间的繁花满树与灯火辉煌,勇敢地走向光明的未来。本角度适宜从热爱读书而拥有精彩人生的名人中去选材。

角度四:“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广,取决于他的行为。要想看得远,使自己的视野更广,就要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孔子曾说:“登泰山而小天下。”视野开阔的人,总会得益于自己站得更高,而站得高无疑提升了自己的境界。

选材小贴士:唐太宗推行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将丝绸之路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中国的视野也随着唐朝的“巨无霸”海船远及世界各国;慈禧太后视野狭窄,闭关锁国,大清王朝江河日下,走向没落。本角度适宜从拥有广阔的视野和狭窄的视野的文化名人中选材。

【高分素材】

经典素材:苏轼因乌台诗案,锒铛入狱,仕途坎坷,一贬再贬,在人生的低谷,却不“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是认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为官一方,造福一方,写下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素材点拨:苏轼集儒、释、道于一身,他具有开阔的视野,他的达观,他的洒脱,皆源于他审视生命的宽阔视野。

个性素材:康熙,他学数学、物理、生物解剖,用水平仪治理过黄河,用三角学测过敌人据点,还写了几十篇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他是中国帝王中第一个努力接受现代文明的人,是他让中国的视野第一次接触了现代文明,同样是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盛世。

素材点拨:视野能超越表象,使人看到高远的目标。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取决于你能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深层的可能性。康熙通过广泛学习,拓宽了视野,从而能接受现代文明,开创盛世。

名人素材:18岁的陈祖德访问日本,使出浑身解数与日本九段棋手杉内雅男过招,猛杀猛打,可是却一败涂地,连输三局。顾水如大师告诉陈祖德:“输赢迷惑了你的眼睛,所以你猛打猛杀,看不到远处的棋眼。围棋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因为,只有看得远,才能赢得下。”陈祖德开始阅读《老子》等古典名著,学习修身养性之道,一年后,再度和杉内雅男交手,战胜了對手,最终成为了世界围棋界泰斗。

素材点拨:看得远,才能赢得下。围棋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人都是有欲望的,只有克服自己的欲望,才能看得远;只有看得远,才能赢得未来。如果急功近利,利欲熏心,那么将必败无疑。

生活素材:曾国藩的一个远房亲戚,背着简陋的行李,衣衫褴褛,跟人说话时言语也很谨慎。一天,曾国藩和这位亲戚一起吃饭,因为碗里有一粒稗子,这人便皱了一下眉头,然后把稗子挑出来才继续吃饭。曾国藩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决定打发他回家。下属问原因,曾国藩说:“他离开农村不久,吃饭时这个举动像一个乡下人吗?他的谨慎是装出来的,我怕他将来做事不本分,会惹出麻烦来。”

素材点拨:一粒稗子虽小,却可以透过它看出一个人的品行。想要认识一个人的真面目,往往需要一双慧眼,更要有过人的视野。

【素材演练】

鼠目无暖光

张晨西

霞光璀璨,照亮孤寂,晚风凉凉成夏。微风习习中,有人寓情于景,感哀遭际,愤看时光垂垂老去,收获寥寥;有人视霞光如灿烂愿想,策马扬鞭,终而酿造雪香十里。故事里,两匹狼之间视力与视野的差距莫若这凉凉傍晚的思虑万缕。

鼠目无暖光,浅显来看,这大抵谬论。即便鼠目寸光,在极为狭窄的范围内,它也是能收获片刻温暖的。然而长久来看,失去视野的狼在情感的挣扎纠缠中只能沦为困兽,短暂赐予的欢乐尚可被岁月推翻,何况目光短浅如它,因为一开始的不存在而否定了全盘的不存在。

nlc202309082345

历史涌流,汩汩不息,感情似乎是其间叩问岁月坚贞的重头戏。《庄子·盗跖》篇里,蓝桥魂断,尾生抱柱而成一个哀婉凄迷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为人传颂。诗人洛夫取材于此,把智慧与思索凝成一题二式《爱的辩证》,辩证了爱,也辩证了视野与视力所带来的不同人生。

故事里的尾生,或是揮毫泼墨,书生气凝成眼里化不开的信誉;或是劳作田间,诠释着人性最初的憨厚朴实。大雨滂沱,硕大的雨滴拍打着被风吹动、泛起粼粼波光的水面,映衬着隐隐不安的心跳。洪水泛滥成灾,佳人迟迟不来。“水深及膝,淹腹,一寸寸漫至喉咙”,意识开始涣散,双眸依然炯炯望向青石小径,“两耳倾听裙带抚过蓟草的窸窣”。他在千寻之下等她,水来抱柱而亡,火来化为灰烬,耗用鲜活而完整的生命,让历史沦为泡沫。视野如此,把他封锁在时间的琥珀里,至此,他的生命千世万世。

洛夫笔不停留,漩涡逐渐扩大为死者的脸,等候的少年有了临流的怯意,短浅视力孤独而空虚。登岸离去之时不忘开脱,“非我无情,只怪水来得比你快”。鼠目无暖光,丢掉的玫瑰漂不到佳人手里,拔掉羽毛再难比翼。他在等待中幸存,却丢失了永生与爱情。视野与视力,公平的不对等。

视野广阔的人,在时间面前变得高大,在空间里面变得广袤。而只有视力的人,在时间的摧残之下很快便败下阵来,一降再降,退无可退,生命到最后只剩寒冰。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我几乎不敢去想象,这个除了母爱一无所有的人是怎样坚强地让自己在漫长的十六年坚持下来、一步步陪伴失聪的孩子走向璀璨的未来的;我也不敢去想象,若是时光倒流,而当年的陪读妈妈陶艳波选择放弃,选择眼前,选择折服,对于她的家庭来说又是怎样的损失。幸好,这一路坎坷她都披荆斩棘奋勇而过,以一种令常人崩溃的视野撑起了一个孩子无声世界里的繁花落地。母爱在长河里落满星光,像是阳光里所有的暖。

母爱是陶艳波的视野,带她撑过孩子成长途中的笑与泪;一池清荷、湘江沅水是沈老先生的视野,带他挺直脊梁行过很多地方的桥;良人明光里执戟的身影是节妇的视野,让她有勇气在孤独之中还君明珠;祖国的崛起是于敏的视野,让他在离乱之中许下一生,涤荡人心;现代文明是康熙的视野,让他励精图治,开创盛世。

夕阳西沉,月色照亮沉默。视野开阔的狼在草原上奔跑,自在悠闲,收获生命里长久的温暖;而目光短浅的狼郁郁寡欢,抑郁死去。

等待若长时,鼠目无暖光。

【教师评点】

文章内涵丰盈,文笔典雅,立意恰当。作者妙用洛夫的《爱的辩证》,紧扣主旨,诠释“视力”与“视野”的差异,论述“视野广阔的人”会“变得高大”“变得广袤”;“只有视力的人”,“生命到最后只剩寒冰”,对比鲜明。再以陪读妈妈——陶艳波为个例,她有开阔的视野,于是母爱创造了奇迹。最后用沈从文、于敏、康熙等一组例证,论述不同的人拥有视野的积极价值。例证典型,说理充分。句式多变,语言灵动,也是本文的突出亮点。

编辑/李跃

上一篇:波士顿总结张可佳下一篇:梦想的践行者优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