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感想论文

2024-05-04

昆曲感想论文(通用3篇)

篇1:昆曲感想论文

从昆曲《思凡》看昆曲京剧的异同和观赏性

金融1402 陈熙元 201401212

《思凡》是昆曲剧目《孽海记》中仅存的两折之一,不仅受明清百姓喜爱,一些颇有人气的现代艺术,灵感来源便是这出戏,因此该戏有一定代表性,通过观摩有利于剧种间的比较,抓住观赏点。

听闻昆曲为百戏之祖,京剧乃昆曲最佳继承者,两者自然有很多共同点。昆曲与京剧一样,在舞台上都鲜明体现了虚拟性,通过有限的道具表现世间千奇百态。《思凡》开场不过一桌二椅,上面铺了红布,放两个烛台,一个香台,便营造了寺庙的环境。随后整场戏的场景并没有变动,但通过演员表演实现了从屋中、回廊、山下等不同空间的转移。还有两者都运用了心理活动的外化,将现实中不可能听见看见的心理表现在舞台上。《思凡》中色空心怀郁闷,散步回廊时看到众罗汉也在念她、笑她、愁她,其实这都只是她心中所想。此外两者都主要使用韵白,较少的行当会使用当地白话。《思凡》中色空使用的也是韵白。

昆曲与京剧当然有些明显的区别。声腔上,昆曲更为婉转,有“水磨腔”之称,《思凡》中也是多数一句话要唱半天,首观实有昏昏欲睡之感。京剧则更利落,节奏较缓、情绪哀伤的唱段也比较有力。唱词念白上,昆曲更为文雅,京剧虽吸收昆曲的雅处,但其通俗易懂是受百姓欢迎的重要原因。《思凡》是昆曲中较接地气的,也不忘吟诗一首,如“削发为尼实可怜,蝉灯一盏伴奴眠。光阴易过催人老,辜负青春美少年。”表演上,昆曲无歌不舞,京剧则不全讲究动作和演唱的配合。《思凡》出名的原因之一就是演员需要在台上独自一人、一刻不停地做动作,对表演功力要求极高。

于我而言,昆曲和京剧的吸引力,其一在于能够观赏平日鲜见的服饰。《思凡》里的尼姑造型、《雁荡山》里武生扎的大靠都是我喜欢的装束。其二在于能够了解传统文化民俗。如《思凡》《拾玉镯》里对女性的压抑、《四郎探母》里行的大礼都是古代传统在戏曲中的遗留。其三在于有机会接触传统音乐。作为从小接受西方音乐教育、浸淫于流行音乐氛围的大众之一,极少有机会听到相对纯正地道的传统音乐,而戏曲成套保留了传统词曲、唱法、配乐,是学习和挖掘中华古典音乐的宝库。其四在于能听到拿腔拿调的韵白及各地代表方言。戏曲中的发音颇有讲究,有一定滞古,底蕴非凡,是汉语言的活化石,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的排头兵。其五在于享受情节、唱词、表演的趣味性。《雁荡山》里高超的武艺令人喊爽,《拾玉镯》里的刘媒婆引人大笑,《思凡》里的小尼姑活泼可爱,“念几声南无佛,恨一声媒婆”,叫人好不欢喜。

篇2:让昆曲走近校园,让幼儿感受昆曲

随着一声“我们来看戏!”孩子们的眼睛都盯着电视机看, 可一会儿就有小朋友喊:“我不要看”, 真是人小胆子大, 想什么就说什么。我将画面停在两个阿姨的脸上, 问道:“电视里阿姨漂亮不漂亮?”孩子们齐声说道:“漂亮”, “哪里漂亮呀?”我又接着问道, 庆庆说:“漂亮在头上。”莉莉说:“漂亮在脸上。”于是我说:“那我们就来看看阿姨的头上有什么, 为什么漂亮呢?”小于说:“有花。”小韩说:“有亮的。”“是呀, 阿姨为了让我们觉得好看, 就在头上戴了发亮的珠花”;“那脸上哪里漂亮呢?”“嘴上红红的。”“那是什么?”“口红。”“还有哪里也漂亮?”“眼睛。”“哦, 阿姨化了妆。”“唱戏, 为什么要化妆呀?”扬扬说:“要漂亮。”田田说:“要精神。”

孩子们说得都很棒。戏曲本来是供大人们欣赏的, 小孩子确实难懂, 但可以感受到戏曲的美丽。从孩子的角度去引导欣赏, 可以让孩子们喜欢戏里的角色。

为了让孩子们欣赏到更多漂亮的戏服, 了解戏服的多样性以及男女服饰的不同, 我们设计了“戏服展示”的活动, 让小朋友们感受昆曲戏服丰富的色彩和样式, 感受它们的美丽, 当一幅幅昆曲剧照放映出来, 小朋友的目光都被这些美丽的画面所吸引, 教师引导道:“看看, 舞台上的叔叔阿姨在干什么呀?”“在唱歌”“对, 阿姨唱的叫昆曲。”接着问:“阿姨的衣服啥样的?”“红色的”“粉红色的”, “那穿粉色衣服的阿姨和穿红色衣服的阿姨她们的袖子有什么不一样呢?”“穿粉色阿姨的袖子是长长的, 穿红色的阿姨袖子是短的”“小朋友们, 再看看叔叔的打扮, 什么颜色的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美术的能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师因材施教, 关注个体差异, 体现“减负增效”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学生的个性是客观存在的, 是有差异的。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我们可以发现有的比较敏捷, 有的比较迟钝, 有的善于思考, 有的善于记忆, 有的个性开朗, 有的心胸狭窄, 有的意志坚强, 有的意志脆弱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中出现的新的想法, 大胆做法, 教师应该以惊奇欣赏的态度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表现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要敢于标新立异,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术创作乐趣, 展示自身个性。只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小学美术第一册第11课《画汽车》———造型表现一课, 通过森林小学的出游小故事, 一步步导入到如何来设计汽车, 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有趣的课件, 通过课件一步步地演示绘画, 使学生很直观地掌握绘画方法,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同时我也出示丰富的范画, 鼓励他们根据其他小朋友的设计自主创新, 相互交流, 积极互动, 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 探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 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参与艺术戏服、帽子是什么样呀?”“叔叔的衣服是蓝色的。”“帽子上有两个长长的东西。”“像什么?”“像两个长耳朵。”“说得真好, 舞台上的叔叔扮演的是一个官员, 戴的是官帽。”“帽子有几个角?”“六个角, 我们叫它六角帽。”在对话中, 有的孩子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 有的孩子在认真地倾听, 也有的争着要将看到的说给大家听, 很多孩子都在倾听和讲述活动中了解到了昆曲服饰的丰富和美丽, 被戏服上和头饰上的精美装饰所吸引, 最后教师将几套服饰展示在孩子的面前, 请小朋友们来穿一穿、演一演时, 孩子们个个都举起了小手, 争着要到前面来体验, 穿上戏服的小朋友别提多带劲了, 随着我的指点摆起了小演员的姿势, 个个美滋滋的。

在对昆曲服饰有了一定的感知以后, 就让孩子们一起来进行涂色练习, 希望通过他们的手将准备的白色戏服变得更漂亮些。先播放几张戏服照片, 让他们记住戏服是多种多样的、十分漂亮的, 接着我说:“小朋友, 你们刚才看到照片里叔叔阿姨穿的戏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思说:“阿姨穿的是粉红色的、叔叔穿的是蓝色的。”嘉洁说:“阿姨头上戴珠花、叔叔头上戴的是官帽。”心怡说:“叔叔的衣服有穿黄色的、白色的、阿姨是穿红色的。”梦菲说:“叔叔头上有戴红球球帽子的, 身上还有挂着小旗呢。” (这是一个扮演将士的演员服饰) 小朋友对看到的昆曲男女不同服饰的细细描述, 说明他们对这些丰富多彩的样式感兴趣, 观察得也很仔细认真。然后是交代他们要来学习涂色, 让纸上的戏服更漂亮的活动, 我问:“哪个小朋友来说说想给这件戏服变成什么颜色的?”一时间很多双小手齐刷刷举起, 有的宝宝忍不住了抢着说:“涂红色的。”有的说:“涂蓝色的。”教师演示涂色方法, 提出要求, 先选择粉色给领子染色, 然后再涂衣服的袖子, 突然有宝宝说要换黄色来涂, 该换吗?教师让小朋友讨论, 同时拿出戏服给他们看, 最后大家发活动, 发挥学生的专长, 尊重学生个性的审美倾向, 体验创作的乐趣, 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展示自己个性特点的广阔天地。

四、及时的教学评价对“减负增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评价在美术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术课堂评价应重视激励、调控与发展。正确恰当的教学评价, 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一节课下来的学习状况, 搞清课堂上掌握的内容, 找出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做到减负增效。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结果, 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比如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评价。某个同学画画的习惯非常好, 或是有进步时, 及时肯定。还有诸如审美情趣的评价、兴趣爱好的评价、参与意识的评价、合作精神的评价、实践能力的评价、创新意识的评价等。教师评价的方式也不尽一致。要采取多种形式、多把尺子评价学生, 尊重学生程度差异, 用儿童的眼光去解读学生, 优生提高标准, 优中求新;中差生降低要求, 寻找进步点, 发现闪光点, 不管是怎样的评价, 都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辽宁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新港小学)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游戏活动过程中, 教师转变观念, 改进方法, 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一、在角色游戏中“玩”

角色游戏是幼儿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模仿现实生活, 培养幼儿社交能力。游戏前要分配角色。游戏中要改变计划, 需要学会合作, 学会协商, 提高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开始了, 听见“妈妈, 妈妈”叫声。只见“妈妈”素洁手里拿着篮子急匆匆地从娃娃家走出来, 像要去买东西。而宝宝仕萍手拿奶瓶, “哒哒哒”的跟在后面, 一边跑一边叫“妈妈、妈妈”, 而妈妈素洁则不时地回头叫“孩子, 快点, 跟着妈妈”, 在路过商店时孩子叫妈妈为她买玩具, 妈妈很高兴地给孩子买了她喜欢的玩具。可是在付钱时发生了问题, 收银员告诉妈妈没有零钱了, 所以找不开, 如果妈妈也没有零钱, 那么东西就不能卖了。孩子又哭着闹着要玩具。妈妈就和收银员发生了争吵。

这时, 教师请妈妈和收银员先停下来, 了解事情的过程。然后让他们想想:如果你跟妈妈去超市的时候碰到了这种情况, 想一想可能会怎么解决呢?孩子们思考后, 得出结论, 可再买一样东西, 就不用找零钱了, 问题就解决啦。

由此可见, 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能选择自己喜欢扮演的角色, 并能充分利用角色, 淋漓尽致地表演。“妈妈”的一言一行都来自于成人, 平常妈妈是怎样待她的, 现在她又一股脑地用在了她的“孩子”身上, 她虽然也是个孩子但她却俨然是一个大人, 妈妈对孩子的那种关心、爱护真是体现得无微不至, 如:不时地回头看孩子, 是否在自己身后, 并提醒她要跟着妈妈, 极力满足孩子的要求。她的一些行为与她平时的性格也很相像, 如粗心、大大咧咧、说话声音大, 关心帮助比她小的小朋友。而孩子则充分体现了她那种活泼可爱好动的性格。

虽然他们的办法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但却是最适合他们的方法。幼儿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从出生的那一刻起, 他们就在积极探索现实世界。当孩子碰到困难, 遇到疑惑时我们的介入不应该是直接给孩子答案。而是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待一会儿, 给学习让出时间和空间, 仔细观察幼儿的所作所为。在幼儿需要时适时介入, 让幼儿充分、自由地探索。

二、在区域活动中“玩”

幼儿园里的区域活动是很丰富的, 我们班有“益智区”“美工区”“小小科学家”等区域。其中的美术角是个很受欢迎的地方, 很多孩子都喜欢在里面玩, 橡皮泥、折纸、手工……大半学期过现戏服的领子和身体的颜色是一样的, 于是大家又决定一起观看教师给衣袖和衣身涂上相同的粉红色, 当完整的戏服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孩子们不禁说出了“真漂亮”三个字来。接下来大家一起认真画画, 宝宝们都乖乖地照着老师要求做, 最后大部分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了。最后老师奖给每个孩子一张精美的贴纸, 孩子们觉得很开心。

小班的孩子初入园, 对环境还有几分陌生, 可是对新感知的一切却充满了好奇, 每次播放昆曲的视频时都认真地观看, 对叔叔阿姨舞台表演的动作和戏曲服饰的装扮更是特别喜爱, 能仔

【幼教天地】专题

幼儿学习兴趣

江苏昆山●徐潇

去了, 我发现, 瞳瞳在美工区进行游戏的时间少之又少。每天早上来幼儿园就往玩具区跑, 对此, 我想了一个办法———让他美术活动和区域活动一起“玩”。

以前每次的美术活动中, 瞳瞳都显得没有兴趣, 请他起来说说的时候, 他给我的回答总是摇摇头或者总是三个字:“我不会。”在一次美术活动中, 孩子们都认真地在画画, 当我走到瞳瞳旁边的时候, 却发现他一个人在发呆, 纸上画得乱七八糟, 我问:“怎么不画?”他依旧回答我那三个字, 这一次我真的生气了, 再也忍不住, 我对他说:“什么都说不会, 来幼儿园是干什么的?今天画不好就取消你玩玩具的资格!”说完我继续去看其他孩子画的画。当我再次走到他旁边, 他正皱着眉头拿着蜡笔不知该如何下笔, 看见我来了, 他低下了头, 一副快要急得哭出来的样子。见到他这样, 我冷静地想了想, 可能他只是不知道怎么下笔, 从哪边开始画, 于是我走过去对他说:“老师帮你画一点, 你照着老师的画好吗?”他点点头。在这节课结束前我去看了他画的, 虽然画得不好, 但是真的有进步, 于是我对他说:“你看, 画得不是很好吗?下次自己也动手画一画好吗?”他终于不再皱眉头了, 对着我说“好”。课后, 我也提醒瞳瞳:可以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到班级里的美工区里, 这样可以练习画画的本领。渐渐地, 瞳瞳早上在美工区玩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他也越来越喜欢美术活动了。

快要毕业了, 我让孩子们画一画幼儿园里自己印象最深的事物, 在画之前我在孩子们面前表扬他:“瞳瞳最近画画很有进步, 每天早上都在美工区里玩, 有些小朋友要向他学习哦。”没想到这一句话效果这么好, 活动的时候他听得特别认真, 让他们自己画的时候我也故意没有去帮他, 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他竟然跑来给我看他画的画:“老师, 你看我画的。”我看了一下, 整幅画面的色彩和构图都不错, 我开心地说:“瞳瞳你真棒呀, 这次画得真漂亮!”他咧着嘴巴笑了, 这个笑容是我见过他最灿烂的一次。从那天起, 每天早上来直奔玩具区的瞳瞳会坐下来和其他孩子一起认真地涂色了。

孩子的世界色彩缤纷, 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们缤纷的彩色世界找到适合的形状与线条, 让他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动人!教师应重视幼儿园游戏中孩子们的最初体验, 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未来社会、人生的美好, 并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走向生活!

细地观察所看到的一切, 头上戴的什么帽, 身上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 上面有什么样的装饰和花纹, 是红色的小球、是美丽的小花和蝴蝶, 还是漂亮的彩色珠子, 还会发光发亮, 感觉美美的, 一切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昆曲在成人的眼里都是高雅、难懂, 一时便会没了兴致, 而孩子们不同, 他们会用他们的眼睛来观看, 用他们的耳朵来倾听, 用他们的心灵来感受, 一切都是新奇的、美丽的, 值得一看、值得回味的。

篇3:于丹普及昆曲还是昆曲普及于丹?

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讲昆曲时,我没有赶上收看,不过,后来在搜视网上搜索到视频录像,补看了几集讲座。后来,听说这个讲座讲稿结集出书了,因为这是关于昆曲的书,爱屋及乌,便在网上订了一本。最近,我就拿到了中华书局出的这本《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

这本书倒是没什么可说的,于丹讲的大都是常识,所述及的昆曲折子戏,我大都看过(现场演出或通过VCD、DVD)。印象中,这本书定价挺高的,30元,内容不过是七节,分别讲述昆曲的“梦幻之美”、“深情之美”、“悲壮之美”、“苍凉之美”、“诙谐之美”、“灵异之美”、“风雅之美”这七个方面,因为讲座之外还加上十几个折子戏剧本和马得的昆曲戏画,使得这本书成了于丹讲演加上马得的《姹紫嫣红-马得昆曲画集》和《缀白裘》片断的合集。使我感到更惊讶的倒是这本书的印数,一版印数即达20万,这也充分说明中华书局对此书销售信心十足,要知道,现在的一般图书印个3000册、5000册是正常的,少的只有1000册、2000册。

20万册印数,看到这个数字,我不由得想起了一本经典的昆曲研究学术著作——胡忌、刘致中合著的《昆剧发展史》。这本书1989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一版印数平装410册,精装130册,加起来总共才可怜的540册,达不到一般出版社要求的起印数。而作者为写这本书,所花的心血却是巨大的。戏剧史专家赵景深先生在序言中介绍,作者之一胡忌先生(现已故)为写这本书,历时30年,经历了《昆剧简史》被毁的打击,“另起炉灶”重新一章一节另写了《昆剧发展史》。“这部著作内容丰富,条理分明,无论是观点或材料方面,每有出新之处;有许多论点,无疑可称为一家之言。”赵景深对此书作了高度评价。这本书出版后,在戏曲界评价很高,不少学者经常在论文中引用此书。

而另一本这方面的名著陆萼庭的《昆剧演出史稿》,198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初版本印数多少,不得而知,想来不会超过5000册,我所持有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修订本,印数也只有3250本。这本书重版时,陆萼庭先生已经去世,这是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我在网上看到不少读者还在追寻这本书。如有位叫“竹林”的网友在乐趣论坛上发帖寻书时,碰到陆萼庭的后人,于是他写道:“现在能有幸认识他的后辈,高兴得难以形容,您一定也是位昆曲专家,希望以后能得到您的指教。”陆萼庭的后人则回帖说:“竹林先生,很对不起,让你失望了,我们家的后代没有继承父业,几乎不懂昆曲。现在昆曲很热门,而在我小时候昆曲却在冷宫。父亲是在艰辛的条件下从事研究的。如他能在九泉之下得知今天昆曲能重新被人重视,会是何等高兴,这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最大心愿。”读来令人心酸。

我写此文,绝对没有抹煞于丹普及昆曲的功劳的意思,只是有感于昆曲今昔冷热。无疑,昆曲是具有“梦幻之美”、“深情之美”、“悲壮之美”、“苍凉之美”、“诙谐之美”、“灵异之美”、“风雅之美”等美的特质的。早在于丹之前,余秋雨先生就曾应台湾《联合报》之邀,在台北中央图书馆发表了一次有关昆曲的演讲,后由漓江出版社结集出书,在演讲中,余秋雨也描述了昆曲的崇高地位,称“昆曲从十六世纪后期到十八世纪末曾在中国制造过长达两百余年的社会性痴迷”。后来余秋雨还出了本昆曲的普及图书《笛声何处》(古吴轩出版社)。昆曲的冷热,似乎以2001年为界,这一年的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昆曲艺术以全票通过位列其中。其实,无须联合国承认,我们翻一下戏剧史即可知,昆曲才是真正的国剧,但是,中国人对于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似乎必须经过外国人承认才意识到它的价值,必须经过专家大力弘扬才认识到它们的价值。譬如昆曲,此前就没有现在这样的热闹,于丹这本书如果早生10年,怕是2万册也不敢印。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牡丹亭》曲词)如果你真的喜欢昆曲,那就去搜索,去读《昆剧发展史》,去看演出吧。通过于丹亲近昆曲,也是其中一法。现在听流行歌曲也能遇到昆曲了,王力宏有首歌曲《在梅边》,完全从汤显祖《牡丹亭·寻梦》中化出。你可能说是王力宏普及昆曲,而于我来说,是昆曲向我普及了王力宏!

上一篇:速8酒店店助年终报告下一篇:钢制档案柜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