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酸和酯教案

2024-04-08

羧酸和酯教案(通用5篇)

篇1:羧酸和酯教案

第十二章 羧酸和羧酸衍生物(教案)(学时数:10)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有机化学中常用的几种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场效应)的基本概念及对有机化合物性质影响的分析,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初步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初步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取代羧酸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重要性等。

二、教学重点

1.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场效应等 2.羧酸酯的水解反应、Claissen缩合反应及应用等 3.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场效应 2.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 I.羧酸

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2.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3.羧酸的化学性质 4.羧酸的来源和制备 5.重要的一元羧酸 6.二元羧酸 7.取代羧酸 II.羧酸衍生物 8.羧酸衍生物 9.碳酸衍生物 10.油脂和合成洗涤剂

11.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2.有机合成简介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

六、课堂讨论题

1.预测下面反应的产物,并加以说明

CH3OCH3OCOH-(1equiv.)COOC(CH3)3H2OCH3OCH3OCCOOC(CH3)3HClCH2Cl2

2.为什么乙酸乙酯的偶极矩(μ=1.8D)小于2-丁酮(μ=2.8D),因而有较低的沸点?

七、课后练习

1.完成下列反应 OCH3COCCH2PhOCH3CH3H2ONaOHCl+CO3HH3+OOOCHCHCNH2+Cl2+NaOHCOCl+OHPyridine

H+CH3CH2CH2OH+CH3COClCH3HHOOHCS2NaOHCH3I200oC500oCO+CH3NH2O300oCCH3OCH2CN+C6H5MgBrEt2OH3+O

2.设计一合成路线由乙酰乙酸乙酯和不超过三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合成

COOC2H5OCH3

3.设计一合成路线由丙二酸二乙酯和不超过三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合成 CH2OHCH3CH2CCHOCH3

篇2:羧酸和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乙酸的物理性质和俗称;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掌握乙酸的结构式、化学性质和用途;了解羧酸的一般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对烃的衍生物的典型计算与推断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综合能力;通过以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目标:要充分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自然、贴切、适时地进行德育、美育及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渗透。

二、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如弱酸性、酯化反应,酯的水解等。

三、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及本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请同学们写出各步转化的方程式。

分子烃基(或氢)和羧基相连而构成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羧酸。本节将重点学习羧酸的代表物——乙酸。

二、新课讲授:

(一)、乙酸的结构

[讲解]乙酸又名醋酸,它是食醋的成分之一,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有机酸。分子式:C2H4O2;结构简式:CH3COOH 其结构简式: 基)

(二)、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又叫醋酸,无色冰状晶体(冰醋酸),溶点16.6℃,沸点117.9℃。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少量的食醋除去在水壶里的水垢(CaCO3等杂质),请同学们试说出,这应用了哪一个化学原理。

[学生回答]醋酸和水垢(Ca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运用了强酸(醋酸)制弱酸(H2CO3)这一原理。乙酸分子中存在羟基,由羟基电离出H。

(三)、化学性质

+

其官能团:—COOH(羧

1、酸性

(1)与Na2CO3溶液反应。

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CO2↑+H2O(2)与Mg反应

Mg + 2CH3COOH →(CH3COO)2Mg + H2↑ [提问]如何证明乙酸是一种弱酸。

[回答]选择CH3COONa,滴加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说明醋酸钠水解呈碱性。

(3)酸性比较:CH3COOH > H2CO3 > C6H5OH

2、酯化反应

(1)定义: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2)本质:

(1)反应机理:醇脱氢原子,羧酸脱羟基结合生成水。

(2)酯化反应可看作是取代反应,也可看作是分子间脱水的反应。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A: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生成醋酸钠(便于闻乙酸乙酯的气味)。B: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C:抑制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D: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性。

(四)、酯类化合物

1、低级酯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

2、主要物理性质:密度一般小于水,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3、用途:可用溶剂,也可用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

4、水解反应:

(1)在酸中的反应方程式:

(2)在碱中反应方程式:

酯化反应机理: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的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而生成了水,余下部分结合生成酯。酯化反应中,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催化吸水作用。

(五)、羧酸

1、羧酸是羧基跟烃基或氢直接相连构成的有机物。

2、分类:

1.根据羧基相连的烃基不同分为:脂肪酸、芳香酸。

2.根据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羧酸又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如乙二酸HOOC—COOH)、多元酸。

3.甲酸除具有酸的性质外,还有醛的性质。

三、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链烃基与羧基直接相连才叫羧酸。B、饱和一元脂肪酸的组成符合通式CnH2nO2。

C、羧酸的酸性都比碳酸弱。D、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2.下列有机物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还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

A、CH3OH B、BrCH2CH2COOH C、CH3CH2CH2OH D、C6H5Cl 3. 有多种异构体,其中属于酯类且结构中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4.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丁烯酸)。现有 ① 氯化氢; ② 溴水; ③ 纯碱溶液; ④ 2—丁醇; ⑤ 酸化的KMnO4溶液。试根据其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的组合是()

A.只有 ② ④ ⑤ B.只有 ① ③ ④ C.只有 ①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⑤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乙酸和羧酸的性质,下面是有机化合物衍生物之间一般关系:

五、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卷

篇3:例析“羧酸和酯”高考考点

例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羧酸的是()

(-A) HCOOCH2CH3

(B) HOOCCH2CH3

(C)

(C)CH3COCH2OH

解析:羧酸的官能团是羧基,羧基和烃基相连的有机物即属于羧酸类.由此判断(B)是丙酸,(A)是甲酸乙酯,(C)是邻乙苯酚,(D)是丙酮醇.答案:(B)

点评:根据官能团的种类确定有机物的属类,有多个官能团时,按酯基→羧基→醛基→羟基顺序定类.

二、考查“组成和结构-官能团性质”

例2咖啡鞣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关于咖啡鞣酸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6H18O9

(B)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 1 mol咖啡鞣酸水解时可消耗8 molNaOH.

(D)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由结构简式可以确定分子式为

C16H18O9;苯分子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取代其氢原子的其它原子也在同一平面上;结构简式中左侧不是苯环,其上的羟基不能与NaOH反应,这样有一个羧基、一个酯基、两个酚羟基共消耗4 mol NaOH;结构简式中右侧是苯酚结构,可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还有碳碳双键,又能与浓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答案:(C).

点评:给出结构简式,来确定分子式和可能的性质,是常见的题型.由官能团来确定性质,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官能团的结构和对应的性质.

三、考查“同分异构体”

例3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7种(B) 8种

(C)9种(D) 10种

解析:按在羧基左右碳原子个数,如下分类来写异构体:甲酸丁酯4种(丁基4种异构)、乙酸丙酯2种(丙基2种异构)、丙酸乙酯1种、丁酸甲酯2种(丁酸的烃基为丙基,丙基2种异构)共9种.答案:(C).

点评:同分异构体的考查也是常考的热点题型.

四、考查“与STSE的联系”

例4警察常从案发现场的人体气味来获取有用线索,人体气味的成分中含有以下化合物:①辛酸;.②壬酸;③环十二醇;④5,9-十一烷酸内酯;⑤十八烷⑥已醛;⑦庚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⑥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10,③、④、⑤分子中碳原子数大于10

(B)①、②是无机物,③、⑤、⑦是有机物

(C)①、②是酸性化合物,③、⑤不是酸性化合物

,(D)②、③、④含氧元素,⑤、⑥、⑦不含氧元素

解析:辛酸含8个C,壬酸含9个C,己醛含6个C,(A)正确;辛酸、壬酸都是有机物,(B)错误;辛酸、壬酸均属于羧酸呈酸性,是酸性化合物体;醇与烷是非电解质,不是酸性化合物,(C)正确;己醛与庚醛都含有氧,(D)错误.答案:(A)、(C).

点评:有机物与生活、生产、环境等息息相关.可以与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相联系.

五、考查“有关实验”

例5 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图1.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解析:这是有关酯化反应的实验.乙酸丁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能水解,不能用其洗涤,而用Na2CO3溶液洗涤,除去未反应的乙酸(和Na2CO3反应)和1-丁醇(溶解).

答案:(C)

点评:这是教材实验的改造,在选择题中,考查的实验内容都是基础的.-

六、综合考查

例6 A、B、C、D、E均为有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提示:RCH=CHR'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反应生成RCOOH和R'COOH,其中R和R'为烷基).

回答下列问题:

(1)直链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90,A分子中碳、氢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0.814,其余为氧元素,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

(2)已知B与NaHCO3溶液完全反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在浓硫酸的催化下,B与足量的C2H5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

(3)A可以与金属钠作用放出氢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4)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的有______种,其相应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解析:(1)氧的质量分数为1-0.814=0.186,假定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则N(O),

所以氧的原子个数为1,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由商余法得…10,即A得分子式为C5H10O.

(2)由于B与NaHCO3溶液完全反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所以B中含有2个-COOH,结合C+C2H5OH→C2H4O2+H2O可知,C为CH3COOH,即B中含有3个C原子,现已知B中含有2个—COOH,即B中还含有一个CH2,所以B的结构简式为HOOC—CH2—COOH,B与足量的C2H5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OOC—CH2—COOH+2C2H5OHC2H5OOC—CH2—COOC2 H5+2H20,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

(3) A可以与金属钠作用放出氢气,说明A中含有的官能团为—OH,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A中含有C=C,且A为直链化合物,结合题上的提示可得A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CH—CH3.

(4)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说明为羧酸,其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OOH、CH3CH(CH3) COOH.

答案:(1) C5H10O

篇4:羧酸和酯教案

在一节同分异构体专题训练课上,笔者让学生书写CnH2nO2中具有“COO”结构的同分异构体,从n=2练起,当学生写到n=4时开始出错,当n=5时就没有全写对的了。笔者组织学生理顺思路,利用化学中的加减法和代换法,将C5H10O2具有“COO”结构的同分异构体书写在黑板上见表1。表1

情况名称C5H10O2分子中的碳原子总数“成酯”的酸中的碳原子数目“成酯”的酸同分异构体数目“成酯”的醇中碳原子数目“成酯”的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C5H10O2的同分异构体数目1戊酸5540042丁酸甲酯542112 3丙酸乙酯531212 4乙酸丙酯521322 5甲酸丁酯511444 通过学生观察,得出同分异构体总数(14种),这时有学生说:“老师我发现这些同分异构体数目有对称性:第1种情况和第5种情况同分异构体数目都是4,第2种情况和第4种情况同分异构体数目都是2,第3种情况同分异构体数目是2,5组数据呈中心对称”笔者接着问:C6H12O2具有“COO”结构的有序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否也具有对称性呢?经过练习,C6H12O2具有“COO”结构的有序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也具有对称性。经过思考、讨论,学生们得出技巧:如果判断多原子羧酸和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利用有序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对称性,只需要判断前几种情况就行了,这样就会为解这类题赢得了一些时间。

2.技巧是什么

该技巧就是利用化学中的加减法和代换法书写有序排列的同分异构体,并利用有序排列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对称性,减少一半其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快速判断同分异构体总数的方法。

化学中的加减法就是将数字赋予化学意义的一种方法,用数字代表含有该数字数目的一类分子、原子、质子、电子、共价键等。

如果用等式(4=4+0,4=3+1,4=2+2,4=1+3)代表C4H8O2具有“COO”结构的同分异构体,将数字赋予化学意义:等式左边的4代表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总数,等式右边第1位数代表的是酸或成酯的酸中的碳原子数,等式右边第2位数代表的是成酯的醇中的碳原子数,它们分别代表丁酸、丙酸甲酯、乙酸乙酯、甲酸丙酯。

代换法即卤素等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烃分子中氢原子的可能情况的快速判断方法。

以芳香族化合物C10H14苯环上有四个支链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为例,分析:除去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数,4个支链只能都是甲基,4个甲基分布在苯环上的可能情况和苯环上两个空位情况是等效的,苯环上两个空位有邻位、间位、对位3种情况,所以四甲基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也是3种,即本题利用了空位代替占位的方法。

3.使用技巧的方法

(1)首先列表分析有几种情况,情况数量和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

(2)利用化学中的加减法写出正确有序的情况分析表:先写出与分子式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酸,再依次写酯的名称,成酯的酸中碳原子数呈递减排列,成酯的醇中碳原子数呈递增排列,成酯的酸和醇提供的碳原子数相加等于该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总数。

(3)利用代换法快速判断酸和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利用羧基取代相应烷烃(CnH2n+2)中的氢原子,得到含碳原子数(n+1)个的成酯的羧酸同分异构体数目,利用羟基取代相应烷烃(CnH2n+2)中的氢原子,得到含碳原子数n个成酯的醇同分异构体数目。

(4)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等于成酯的酸分子同分异构体数和形成同种酯的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的乘积。

该技巧判断CnH2nO2具有“COO”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的优点为: ①n是奇数时分析到前(n+12)种情况,将前(n-12)种同分异构体数目扩大2倍,再加上第(n+12)种情况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得到同分异构体总数。②n是偶数时我们只需要判断其中的前n2种情况,将前n2种同分异构体数目扩大2倍得到同分异构体总数。

例1快速判断C7H14O2具有“COO”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答案:62种。

解析应该有7种情况,我们只需要分析前(7+12=4)种情况,将前3种情况扩大2倍,再加上第4种情况,即为总同分异构体数目62种,见表2。

表2

情况名称C7H14O2分子中的碳原子总数“成酯”的酸中的碳原子数目“成酯”的酸同分异构体数目“成酯”的醇中碳原子数目“成酯”的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C7H14O2的同分异构体数目1庚酸77170017 2己酸甲酯768118 3戊酸乙酯754214 4丁酸丙酯742324例2(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12题)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5种B.28种C.32种D.40种

分析列出表3,酸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 醇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 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40种。表3情况名称C5H10O2分子中的碳原子总数“成酯”的酸中的碳原子数目“成酯”的酸同分异构体数目“成酯”的醇中碳原子数目“成酯”醇同分异构体数目1丁酸甲酯542112丙酸乙酯53121 3乙酸丙酯52132 4甲酸丁酯51144 酸或醇同分异构体合计58例3(2009年11月黑龙江省一摸)判断乙烷的所有氯代产物总数。

分析化学中的加减法:乙烷中有6个氢原子,等式左边的数字代表可以被取代的氢原子数,等式右边第一位数代表剩余的氢原子数,等式右边第二位数代表被取代的氢原子数,有如下等式关系:6=5+1;6=4+2;6=3+3;6=2+4;6=1+5;利用代换法:一氯代乙烷和五氯代乙烷、二氯代乙烷和四氯代乙烷同分异构体数目一样多,全氯代产物即六氯代乙烷只有1种,只需要分析一氯代乙烷、二氯代乙烷和三氯代乙烷即可,节省了时间;一氯代乙烷只有1种,二氯代乙烷有2种(1+1、2+0分别代表1,2-二氯代乙烷和1,1-二氯代乙烷),三氯代乙烷有2种(3+0、1+2分别代表1,1,1-三氯代乙烷和1,1,2-三氯代乙烷),共有同分异构体数目1×2+2×2+2+1=9种。答案:9种

篇5:化学羧酸章节的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讨论了三类与羧基有关的物质:羧酸、羧酸衍生物(酯)和取代羧酸(氨基酸)。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预测和演绎,分析羧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并和以前的羰基和羟基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羧基与羰基、羟基的性质既有一致的地方,又由于官能团间的相互影响而有特殊之处”。因此,本节既是新知识的形成,又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应用和提高。教材中增加了对取代羧酸的讨论,这是以往教材中很少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人类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化学工作者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案导学】

1.简单羧酸的命名原则?

2.羧酸分子间可以形成 ,由于机会多于相应的醇。故羧酸的沸点 相应的醇。简述甲酸、苯甲酸、乙二酸的物理性质。

3.羧酸的化学性质:(1)羧基显酸性,故羧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和 、 、 反应。特殊点是:羧酸和氨气反应的产物加热可生成一类新的 。(2)和醇发生 反应,通常羧酸断 键。(3)两个羧酸之间可脱水生成 。(4)由于羧基对α-H的影响,可以发生 反应。(5)羧基中的羰基难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用强还原剂 可将其还原为 。

4.羧酸衍生物――酯的性质。主要是 和醇解。水解可借助于酯化反应来说明;醇解可借助于无机反应中的复分解反应来说明。试写出以乙酸乙酯为代表的相应的方程式。

【课时测控14】

1.分子里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

A.甲烷、乙烯、乙炔

B.乙烯、苯、乙炔

C.乙醇、乙醛、乙酸

D.乙烯、苯、甲苯

2.能鉴别己烯、己烷、乙醇、乙酸和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 )

A.Na、FeCl3溶液、NaOH溶液

B.Cu(OH)2悬浊液、紫色石蕊试液

C.Na、紫色石蕊试液、溴水

D.溴水、氢氧化铜粉末

3.燃烧等物质的量的有机物A和乙醇用去等量的氧气,此时乙醇反应后生成的水量是A的1.5倍,A反应后生成的CO2是乙醇的1.5倍,A是( )

A.CH3CHO B.C2H5COOH

C.CH2=CHOOCH3

入H218O,过一段时间后18O在有机中( )

A.只存在于酸分子中

B.只存在于乙醇分子中

C.只存在于乙醇、乙酸乙酯分子中

D.只存在于乙酸、乙酸乙酯分子中

5.相同质量的各种醇完全酯化,需要乙酸的量最多的是 ( )

A.甲醇 B.乙醇

C.乙二醇 D.丙三醇

6.甲酸、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碳酸、苯酚、甲酸、乙酸;

B.甲酸、乙酸、碳酸、苯酚;

C.甲酸、碳酸、苯酚、乙酸;

D.苯酚、碳酸、乙酸、甲酸。

7.0.5mol羟酸和0.5mol醇发生酯化反应得44g酯,设完全反应,则该羧酸和醇可能是

A.甲酸、甲醇 B.甲酸、乙醇

C.甲酸、丙醇 D.乙酸、乙醇

8.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酯的是 ( )

9.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两种物质是( )

A.苯和苯酚

B.乙酸乙酯和水

C.硝基苯和水

D.乙酸乙酯和乙醚

10.完全燃烧以等物质的量混合的下列各组有机物所耗的O2及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都为 1∶1∶1的是 ( )

A.CH2=CH2和C2H5OH

B.HCHO和CH3COOH

C.CH3COOH和HCOOCH3

D.CH3COOH和HCOOH

【课后提高】

1.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正确的是( )

A.苯中的甲苯(溴水)

B.乙醇中的水(新制的CaO)

C.乙醇中的乙酸(NaOH溶液)

D.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Na2CO3溶液)

2.由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完全气化为气体,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只要混合气体体积一定,那么无论混合物以何种比例混合,它在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体积也是一定的。符合这种情况的可能是

A.乙醇(C2H5OH)和乙酸(C2H4O2)

B.乙醛(C2H4O)和甲醇(CH4O)

C.丙醛(C3H6O)和甘油(C3H8O3)

D.丙酮(C3H6O)和丙二醇(C3H8O2)

3.饱和一元醇15g和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25g氢气,此醇的结构简式可能是_______和_______。用含同位素18O的甲醇与浓硫酸和冰醋酸混合加热,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生成有机物的名称叫_______,在反应中甲醇提供_______,醋酸提供______,结合生成水。

4.现有下列8种有机物:

(A)甲苯 (B)苯乙烯 (C)苯酚 (D)溴乙烷 (E)乙醇 (F)甲醛 (G)乙酸 (H)甲酸钠

(1)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有_______。

(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_______。

(3)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有_______。

(4)常温下能与溴水发生反应的有_______。

(5)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有_______。

(6)能与FeCl3溶液反应,并使溶液呈紫色的有______。

(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_______。

(8)能发生氧化反应转变成另一种有机物的有_______。

5.根据图中所示,推断化学反应中生成的各有机物结构简式:

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E.____

【总结提高】

通过对本专题的训练,你认为你澄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或者说你主要收获是什么?

★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 化学空气的教案

★ 高三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 化学初三上册教案

★ 人教案初中初二历史教案优秀合集

★ 初二作文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案

★ 优秀化学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上一篇:眼神作文750字下一篇:让泪化为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