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历史专题测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2024-05-08

2010历史专题测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精选3篇)

篇1:2010历史专题测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2010历史专题测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趋势.txt什么叫乐观派?这个。。。就象茶壶一样,屁股被烧得红红的,还有心情吹口哨。生活其实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一生看一个女人是不科学的,容易看出病来。2010历史专题测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重点难点突破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基本途径及评价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通过不断的海外殖民扩张而完成的。它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亚非拉大多数国家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客观上冲击了这些落后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给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这些地区长期的贫穷和落后。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此问题,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有利也有弊,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从有利的方面来看,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有利于我国进口高新技术和紧缺的资源,有利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有利于我国继续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有利于我国更多地获得国际分工利益,逐步形成核心技术开发能力。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大量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与设备,在若干产业中形成了较大规模和较低成本的制造能力。制造能力的扩大

和成熟,有利于我们形成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2)从有弊的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具体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引起国内经济波动,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有可能受到影响,同时对国家经济安全也可能产生影响。

测试

从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不断深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在逐步形成。据此回答1—3题。

1.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观察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英国资本总额(万英镑)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 B.英国是世界上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经取得了统治世界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括()A.殖民活动的开展 B.国际贸易的扩展 C。民族主义的兴起D.交通运输的发展

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三个重要阶段。据此回答4~6题。

4.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是社会的进步,这主要是指()A.它把生产推进到机器大工业阶段 B.它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它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得到缓解 D.它使人类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5.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急剧集中从而产生垄断,这表明资本主义()A.进入黄金阶段 B.由盛而衰 c.进入成熟时期 D.要求瓜分世界

6.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起来。这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①使国内市场相对统一②有利于克服生产和销售的矛盾③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消除④有利于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7.以下是1850~1990年问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

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内战后其经济实力迅速上升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削弱其经济实力 C.二战中大发战争财使其经济达到最高峰

D.二战后经济实力下降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阅读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据此回答8~10题。

8.图中所揭示的历史信息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的海外市场急剧萎缩 D.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9.这一时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状况表明()A.英国的资本输出额度被美国超过 B.英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C.英国通过更新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来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 D.大量欧洲资本涌入英国

10.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为了更好地参与经济竞争,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

B.与西欧其他国家紧密联系开始一体化进程 C.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开始在英联邦内实行互惠关税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运作效果最好的一个区域性经济组织。据此回答11--15题。

11.欧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下列哪项是欧盟最早的起步()A.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D.欧元的诞生 12.“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欧洲联盟()A.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的国家 B.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

C.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 D.实现了货币联盟

13.意大利参加欧洲共同体的目的是()①实现区域内商品自由流通②实现区域内货币统一③提高国际地位④提高科技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是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步骤。它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消除了西欧各国之间的矛盾

15.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表明()A.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13益缩小

经济全球化是"-3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据此回答16~20题。16.下列区域经济组织中最有代表性的正确选项是()A.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

B.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C.欧盟、“七十七国集团”、“欧佩克” D.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七十七国集团”

17.下列现象能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趋势的是()①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欧元启动加快欧洲一体化步伐④美国首先出现新型经济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8.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哪些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从而引发全球生态危机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①把污染重和利润低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②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向他国倾卸③凭借自己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④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19.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同等的机会 C.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D.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的趋势 20.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制约。但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也提供了发展本身经济的机遇。下列各项中,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经济全球化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材料二 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阻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25日)材料三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和《舒曼计划》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2)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材料三中说美国遇到了“竞争”和“挑战”?(4)说出材料四展示的会旗和货币所代表的国际组织名称,并概括指出上述四则材料体现了欧洲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2.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可谓“得市场者强,失市场者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有着“世界工厂”之称,请分析其得市场而强盛的原因。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德、日、俄四国是怎样解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国内市场问题的?(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拥有广阔的市场,为什么经济发展却相对缓慢?。(4)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经济正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市场。围绕“市场”的话题,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加快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早期殖民活动主要是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而从非洲掠夺的劳动力主要运到了北美。

2.D从图中的年代只能得到的信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迅速增加。3.C民族解放运动是反对殖民扩张的,不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4.B自由资本主义代表了工业资本家的利益,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5.C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是20世纪50~70年代,选项A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由此,资本主义进入成熟时期,而非由盛而衰,故选项B观点错误。选项D的表述与题干的要求不符。

6.C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消除的观点错误,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无法解决。排除包含③的选项,正确答案为c项。

7.C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经济发展达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罗斯福新政的成功、未受到战争的破坏和二战后美国对欧洲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其与发战争财关系不大。

8.A由英国的海外贸易示意图不能说明B项和D项,C项说法错误,只有A项符合题意。9.B由时间19世纪晚期和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可判断B项符合史实。A项从图中不能说明,C、D两项不符合史实。

10.B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开始加入欧共体,开始了欧洲一体化进程。11.A考查欧盟建立的过程,注意掌握发生在不同时间的不同事件。

12.C本题考查欧盟的发展状况。1994年,欧盟成员国只包括西欧和北欧国家,东欧国家加入始于2l世纪初期,而此时欧盟的整体实力才与美国相当,所以A、B两项不正确。货币联盟局面的出现应该在2002年欧元使用后,所以D项不正确。但到目前为止,欧盟仍然世界上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组织。

13.D此题是组合选择题.找出最容易排除的一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正确答案。意大利是欧共体的创始会员国,欧共体在成立初期并没有致力于货币的统一,所以排除②,只能选D项。

14.D欧洲共同体是欧洲经济政治的联合组织,其建立在总体上促进了西欧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作为一股新力量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但不可能消除西欧各国之间的矛盾。

15.C题干反映的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反映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16.B“七十七国集团”是由第三世界国家组成的,“欧佩克”是中东石油组织,故c、D两项可以排除。A、13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最具代表性”之意的正确答案是B项。17.C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是①②③。在美国首先出现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虽然也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之一,但不是主要的,故可排除④。

18.B本题的题眼在于“破坏自然环境和引发全球生态危机”。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虽然对发展中国家不利,但与题干的要求没有联系,所以最正确的答案应该为B项。

19.B B项明显是错误的,因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由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科技水平低下和国力弱小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竞争更加激烈,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更小。所以才倡导重新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20.D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之路,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加入,以趋利避害。发展中国家回避全球化过程是错误的,故认识不正确的是D项。

21.解析:本题图文并举,以欧盟问题为命题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法、德之间的冲突可根据教材知识回答,《舒曼计划》的目的和内容贝13考查了考生

获取信息的能力。第(2)问考查考生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其目的要从内外两个方面作答,即成员国之间、成员国与第三方面国家之间。第(3)问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调动和应用情况,注意材料三的时问是“1971年”。第(4)问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总之,四段材料集中体现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答案:(1)冲突:普法战争,一战和二战中的法德之间的战争。目的、内容:建立欧洲煤钢联营,防止法德之间再次爆发战争,逐步使欧洲走向统一。

(2)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

(3)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在许多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构成挑战。

(4)欧洲联盟。体现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22.解析:解答第(1)同时,注意分析要全面,可从政治、外交、科技三方面概括。解答第(2)问时,注意题干时间限制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然后分另lJ说明美、德、日、俄四国解决国内市场的途径。解答第(3)问时,注意题干时间限制在“t9世纪末20世纪初”,然后从殖民帝国、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方面概括原因。解答第(4)问时,注意本问是开放式设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1)①政治制度:较早地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②对外扩张: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对外进行疯狂的殖民侵略、血腥掠夺、殖民贸易,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殖民帝国。③科技力量:最早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2)美国通过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通过《宅地法》,加快了西部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结束了德意志长期分裂状态。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废除国内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3)①众多的殖民地可以带来的广阔的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即使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本家也能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②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4)①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把握机遇,拓展市场,应对挑战,趋利避害。②改革开放,加强与各国的政治经济交往,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法处理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求得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合作与发展。③发展科技,拓展国内市场及增强经济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w.w.w.k.s.5.u.c.o.m

篇2:2010历史专题测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一、设计思想:

《历史》新课程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宗旨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怎样才能把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营建一个开放而又民主的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构建合理的平台,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形成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生成点,对教学的把握,围绕“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进行。基于以上认识以及我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确定了本课教学设计方案。

二、教材分析:

1、课标、学科指导意见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人民版教材对课程标准的尊重,突出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典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作用和问题。说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思考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如何兴利除弊,积极融入国际社会,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树立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意识和人类社会持续均衡发展的意识,为建立和谐世界而努力。

2、与必修一专题九第三节《走向多极化》的关系处理:

首先明确两部分的叙述重心的差异。《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的重心在于对战后两大经济体系(贸易和金融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描述,引出中国的加入和美国掌控世界,从而过渡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谈的是经济问题。必修

(一)“走向多极化的世界”的重心在于描述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谈的是政治问题。两者之间共同说明了全球走向一体化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整体知识观念,学会联系,学会回头看,学会对知识的整合。帮助他们理解经济、政治全球一体化的原因、实质。

3、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为全书的最后一课,有收官之效。本课时间跨度达到半个多世纪,对于学生学习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而且本课与当今社会联系密切,学生的感触颇多,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接受。

4、与初中教材的关系:

初中《历史与社会》侧重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对制定世界规则的地方——联合国的叙述,而高一新课程应该是在初中课程的基础上,更注重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过程及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对中国加入世贸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叙述;经济全球化的条件和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初中是高中教学的基础,而高一新课程是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提高。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生活体验,这为理性认识经济全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毕竟是高一学生,知识范围、认知能力和生活阅历都是有限的,他们可能会对有些问题产生疑问。因此,他们对经济全球化的了解较为片面,需要对全球化的知识做进一步的探究,同时提高其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分析,认识世贸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认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与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料,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世界经济从战后至今的发展趋势。

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与现实相联系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围绕“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利与弊”和“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问题,组织讨论和辩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面向世界、胸怀全球、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而奋斗的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五、重点难点:

世贸组织的由来和发展、中国加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面临问题及对策。

全球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理解是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将采用历史课堂“主体性教学模式”,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掌握其终身发展的技能为宗旨,参考建立在建构主义等当代心理学、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采用和创造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情境复现、问题探究、课堂辩论和合作学习等多种以显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七、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氛围,对于激发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教学需要搜集、整理录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多方组织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准备学生随时提出来的不同问题,学生在课前要收集身边关于全球化的事例,能例举学生自己每天日常生活享受到的全球化成果的事例,上网查找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及全球化对我们的机遇和挑战,到企业和外贸局去调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是怎样应对全球化的。

八、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看一看、说一说:

可口可乐公司总部大厦

课件播放:可口可乐s.h.e《魔兽世界》广告视频。

请学生带着问题看广告和下列两幅图,边看边问:可口可乐公司的总部在哪里?为什么它要有这么多不同语言的标识?它是我们中国的品牌吗?为什么要来中国?为什么能来中国?受什么经济现象的推动?学生一般都能回答出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KO)总部设在美国亚特兰大,是美国的知名品牌,在世界各地都有它的产地和市场,来中国为了赚钱,受经济全球化推动。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什么表现?它的形成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在这过程中会产生什么问题?该如何应对?由此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它的历程。

可口可乐各种语言标识

[导入设计意图]:在放幻灯片过程中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观看,在看过程 中需要体会经济全球化,并需要直接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学生对幻灯片可能会比较感兴趣,而忽略了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指出。本导入力图将“看一看、说一说”二方面有机结合,将学生带入课堂,通过二方面的师生互动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凝神、起兴”的导入目的,为下面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达到“点题”的目的。

2)、[新课讲授]:

入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经济全球化的历程,课件播放从新航路开辟到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历程。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简单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学生要对这个历程有所了解,部分学生对知识记忆不清,教师要在放完后作简单总结。

[设计意图]:一是新旧知识联系,二是导出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会向纵深方向发展,具备了什么条件和原因? 到下一个板块

二)、分析90年代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条件和原因:

打乱教材编排顺序,进行重新整合,叫学生阅读P142页二---三两段,分析、归纳全球化的条件和原因。先由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允许学生小组讨论进行补充,学生的分析可能会欠缺深度,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引导。随着教师的引导加深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通过伟人的名言理解科技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强调经济全球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的补充、总结:

1、原始动力:企业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物质基础:科技革命的推动。(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根本原因)

3、重要保障: 全球市场化的变革:

促成因素:(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WTO形成并发展;

成熟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IBF和WB保障);

体制保证:全球统一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采用。

4、主要载体: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和渗透。

5、催化剂: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

6、历史基础:历史上已出现的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

[设计意图]:打乱教材顺序重新编排,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循序渐进的历史概念,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展开师生互动学习。

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继续运用可口可乐公司的两则材料,材料一: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其系列产品畅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400多个饮料品牌,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生产超过2600种产品,每日销量超过14亿杯,并拥有全球最畅销软饮料品牌前五名中四个,包括可口可乐、健怡可口可乐、雪碧、芬达。

材料二:可口可乐公司通过与全球各装瓶伙伴的广泛合作,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分销系统,同时可口可乐全球不仅拥有7.1万名员工,而且运用最先进的营销管理,跨越文化差异,不断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问:可口可乐公司的销售与生产有什么特点?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得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由此讲解全球化的表现之一和之二:

a、先讲解表现之一:贸易全球化,即教材中“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一目,为此我将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

国与国之间做生意会不会发生纠纷?会。发生纠纷怎么办?需要协调。那么在国际贸易中协调的机构是什么?现在是世界贸易组织。那么:

世界贸易组织是怎样成立的?它的前身是什么?

世界贸易组织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对世界经济有什么作用?

中国是怎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什么要加入?会有什么利弊?

这几个问题有的学生依据教材能作答,对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利弊,作答有难度,能回答的几个也较理性,照本宣科,直观性不强。教师要做的就是怎样化理性为感性,深入浅出,使学生把理性的教材与感性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不能回答几个问题,通过课前学生的上网、图书馆搜集,企业和外贸局调查后,也能稍作回答,需要教师补充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一组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把教材的重、难点和盘托出,显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思维的层次性、递进性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同时通过课前的搜集、调查,培养了学生相互沟通、主动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 神,锻炼了学生相互协调、组织能力。

b、讲解全球化表现之二: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扩张和渗透。

根据上面导入材料可得出可口可乐公司就是一个很大的跨国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全球有71000名员工,在全球生产2600多种产品,光在中国就有30000名员工,有29家装瓶公司及35家厂房。同时出示一则材料:据联合国《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1980年全球已有15000家跨国公司,35000家分支机构;1994年世界跨国公司大约4万家,它们的国外分公司约有25万家。而到1999年,全球跨国公司的总数已达6.3万家,共有国外分公司70万家。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生产的1/3,国际贸易的2/3,对外直接投资的3/4。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叫学生说一说知道的跨国公司有哪些?提起跨国公司,有人会说出十大跨国公司微软、诺基亚、索尼、丰田、宝马、英特尔、麦当劳、耐克、三星电子等等一大堆,它们会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关系或影响?教师可从学生所接触的衣、食、住、行方面进行引导。

但要说到中国的跨国公司,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中国有多少家境外企业吗?

已办起6200多家企业,对外投资总额74亿美元,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企业同国际上有实力的跨国公司还有相当的差距,还只是处于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它的典型代表是海尔。

同时,在生产的全球化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事实,现在很多产品不是一个国家完成的,而是很多国家一起完成的。耐克是美国的品牌,但是美国耐克公司只负责设计、选厂、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在世界40多家工厂完成。一台康柏电脑的部件很可能来自美国、中国和新加坡。宝马汽车的部件由20多个国家生产。

c、讲解全球化表现之三:

资本的全球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这一目作简单讲解,就教材内容设计了几个问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怎样建立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是什么?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保障机构是什么?它们的宗旨是什么?

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金融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两大表现,但教材并未按 这个体例来编排,金融全球化在教材中只是介绍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生产全球化更无明确的框目要求,但作为经济全球化两个重要表现,又必须得讲,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四)、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有了上面的感性认识后,再来进行概念讲解,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耐克是美国的品牌。但是美国耐克公司只负责设计、选厂、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在世界40多家工厂完成。一台康柏电脑的部件很可能来自美国、中国和新加坡。宝马汽车由德国设计,发动机由澳大利亚生产,变速器来自美国和加拿大,车身薄板油日本生产,轮胎由韩国生产,它的部件是由20多个国家生产的。这说明什么呢?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流通,生产分工国际化,资源配置在优化。

由此可以得出全球化就是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前面三点的讲解,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所以再来讲解概念,相对来得更容易些。

五)、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教师讲述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表现的分析,我们可知经济的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给我们创造大量财富,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它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发展中国家处境更为不利,那么我们该怎样去认识全球化的利弊得失呢?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机遇和挑战?暴露出了哪些问题?由此过渡到对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分析:

讨论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我们想以中国为个案来研究,探讨一下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今天我们讨论的方式,根据课前的布置开展课堂擂台大PK进行辩论,宣布方式、步骤、营造辩论情景,1、方式:围绕“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这一主题开展课堂辩论

2.步骤:

①课前准备:学生自由组织两个辩论小组,一个小组为正方,以“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利大于弊”为本组的论点;一个小组为反方,以“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弊大于利”为本组论点。各小组成员合作查找资料,围绕本组的论点组织论据。

②营造辩论情景,请看下面三则关于可口可乐的材料:

材料一:来自北大、清华和美国南卡罗来那大学的经济学家们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个案,评估这个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发现它的生产和销售对中国的就业、税收和产值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41万多个就业机会;1998年可口可乐制瓶商向中国政府缴税3.87亿元,投入—产出分析结果显示可口可乐在中国的运作为中国创收12亿元;灌装系统在1998年为中国经济注入81.6亿元,投入—产出分析显示中国为此获得大约217亿元的收入。

材料二: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积极推进本地化进程,在采购、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目前所有中国可口可乐装瓶厂使用的浓缩液均在上海制造,98%的原材料在中国当地采购,到2005年,可口可乐在中国内地已建有29家装瓶公司及35家厂房,在中国员工超过30000人,99%员工为中国本地员工。并通过全新的全球营销和管理策略以及最新的生产技术支持了与之合作的国有企业的改革。

材料三:新华社内参记者作者曾华国在《收购中国》提到:“收购中国”,这个说法也许有点耸人听闻。但当我们看到铺天盖地的“可口可乐”广告时,当我们了解到国内日化行业的企业大多数被外国公司收购时,当我们看到满大街的进口轿车时,当我们看到天上飞的民航班机几乎是清一色的“波音”、“麦道”、“空中客车”时„„我们对此就不会感到惊讶了。国内大多数行业已被外国企业占领了或多或少的市场份额。当可口可乐跳起舞来,娃哈哈还能笑多久。

那么到底跨国公司的扩张、外资的引进,经济的全球化对我们是有利还是有弊呢?请大家发表看法。

③组织辩论:完全由学生组织辩论,选出一名主持人,各组推选三名辩手,并成立由学生组成的评委。要求主持人控制各辩手的辩论时间,让每位辩手都有发言的机会。

④总结评定:评委代表公布评定结果及其理由,教师作总结发言,强调以下观点: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带来的有利因素:

1、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

2、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

3、外资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

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5、外资的进入有利于我国的经济转型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带来的不利因素:

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a外资进入对弱势的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b、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的经济主权c、我国还受到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规则和秩序的制约。d、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

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使我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3、它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拉大了我国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

(三)我们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我国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战略。第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第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推进信息化的步伐,加快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第四,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研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第五,面对全球化挑战,应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地区性合作;第六,要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保护自己的利益;第七、应与世界其他不同文明和不同发展模式的国家加强交流和借鉴,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保持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

(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全球范围来说会产生诸如共同发展、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活动猖獗等问题。我们要考虑的是,是不是因为全球化有弊病,而因噎废食把全球化拒之门外,那么我们都将淹没在这个大潮,只有

第一、顺应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它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能阻挡;

第二,同时要致力于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促进世界共同繁荣;

第三,要认识到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协调发展,是时代发展的方向。

3.[设计意图]:关于经济全球化影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看法;对于全球化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不同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也不同,这就为辩论的开展提供了素材。辩论赛是一种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课堂内容的容量也比较大。让学生在辩论赛中经历探究知识并形成知识的过程,辩论的开展,构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辩方法,在立论和辩驳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力求实现认知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方法 并重的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发展前途的课题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九、板书设计:

《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一)、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和原因:

1、原始动力: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物质基础:科技革命的推动。(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根本原因)

3、重要保障:

全球市场化的变革:

促成因素:(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WTO形成并发展;

成熟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IBF和WB的保障;

体制保证:全球统一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采用

4、主要载体: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和渗透。

5、技术支持:全球信息的网络化

6、催化剂: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

7、历史基础:历史上已出现的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

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表现之一:贸易全球化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及发展

2、表现之二:金融全球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

3、表现之三:生产全球化

跨国公司的扩张和渗透

四)、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五)、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十、作业设计:创意大比拼:

假如你是中国的商务部长,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你会给我国弱势工业以怎样的建议,来保护我们弱势民族工业?

十一、问题探讨:

1、“不甘落后的非洲”一目与“欧洲的联合”、“发展的亚太”也是区域集团化的问题,是否应提到前面两节去讲。

2、教材以“突破国家的界限”为题,介绍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货币与金融的全球化问题,并未突出课标的“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要求,故这部分内容为什么不放到别处去讲。

篇3:专题十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 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 (WTO) 的由来和发展, 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WTO) 的史实, 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高考导向】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的内容来看, 高考试题注重对国际经济组织或协定、区域经济集团、经济全球化等问题的考查。从命题设计来看, 以新情境新材料选择题为主, 材料解析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所选材料的内容时代性比较强。可以预见, 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仍将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关世界性经济组织或地区性经济组织的建立、演变及其职能、意义;二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过程、表现、影响, 反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 经济全球化与反经济全球化的启示。本专题的内容与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联系密切, 高考试题的命制, 可能会联系现实中的地区热点或世界性热点, 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注重跨学科综合和思维的发散等。此外, 运用全球史观或文明史观分析和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可能也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整合解读】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背景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 许多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的机制, 以稳定世界经济。

(2) 二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英法等国的势力大为削弱。

(3) 美国的经济实力膨胀起来, 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 确立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2.过程

(1)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①过程:

1944年夏, 美、英、中等44国的代表在布雷顿森林集会, 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 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成立。

②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这一体系的建立, 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促进了世界贸易。

(2)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①过程:

1947年, 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简称关贸总协定。

②影响: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 实际上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它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3) 构成: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构成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3.影响

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 美国占有特殊地位, 但是这一体系的形成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1) 背景:

①欧洲各国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②近代以来, 各国冲突和战争连绵不断, 给欧洲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③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地位一落千丈, 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 更使欧洲人民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2) 过程:

①欧共体的出现: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1957年《罗马条约》签署, 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58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宣告成立。1967年, 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②欧共体经济一体化的建设:1968年, 关税同盟建立。这一年, 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基本得到实施, 极大地推动了成员国农业的发展。1985年, 欧共体提出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 实行人员、商品、资本、劳务的自由流通;1993年, 正式开始运作。

③欧洲联盟的成立:1992年, 欧共体成员国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1993年, 欧盟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④欧元的启动:1995年, 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2002年1月1日, 欧元正式启用。

(3) 特征:

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

(4) 作用:

①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 促进了欧盟各国的发展。

②改变了世界格局, 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 背景: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欧共体日益成熟, 亚洲的经济区域化也已起步。③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共同发展的需求。

(2) 过程:

1992年,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开始生效,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 影响:

三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 在经济上形成互补;推动了美洲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步伐。

3.亚太经合组织

(1) 背景:

20世纪70~80年代,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区域内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2) 过程:

①1989年, 在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的首次会议, 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②扩大:1991年, 中国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该组织。

(3) 原则:

其形成了共同的组织原则, 即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原则、开放的原则、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以及以渐进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其合作方式被称为“APEC方式”。

(4) 意义:

①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②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模式, 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三、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1.世界贸易组织

(1) 背景:

二战后,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相互影响和依赖的程度加深。20世纪90年代,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2) 建立:

①1947年, 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简称关贸总协定。

②世界贸易组织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 1993年年底, 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时, 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4月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3) 宗旨和原则:

世贸组织是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的, 它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 即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 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4) 作用:

①促使各成员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 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进行, 获得经济的繁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提供了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平台。

③世贸组织的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 通过其决策机制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④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 过程: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1995年改为入世谈判;2001年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2) 影响:

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总体上符合我国根本的长远利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契机, 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对中国而言, 机遇与挑战并存。

②中国经济融入世界, 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原因

(1) 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2) 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 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其发展消除了障碍。

(4) 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2.表现

(1)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范围不断扩大, 贸易额不断增加。

(2) 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3) 大型跨国公司的数量增加, 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3.影响

(1) 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 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 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4.实质

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5.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 存在的问题:

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摆在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②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③经济全球化中, 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 威胁人类发展。

(2) 展望:

①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②从长远看, 有利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③只有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及国际政治新秩序, 因势利导, 趋利避害, 才能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6.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 既有相互矛盾的一面, 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

(1) 从矛盾的一面看, 区域经济集团具有排他性。

虽然其有利于经济集团内的贸易自由化以及成员国经济的加速发展, 但其浓厚的集团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使统一的、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地割裂了。因此,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矛盾与冲突的一面。

(2) 从促进的一面看, 经济集团也具有开放性。

任何一个区域经济都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世界经济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 是世界经济走上一体化的一个阶梯, 即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最终结果。但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 二者将同时存在, 并行发展。

【复习方法】

1.复习本专题内容首先要理清三个关系, 一是注重二战后美国倡导建立国际经济组织的主观目的与客观影响之间的关系, 二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三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2.本专题内容与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国际关系及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复习时要注意本专题内容和时政热点的联系, 应立足当今社会, 密切联系现实。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盟、东盟,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等。

3.复习基础知识时, 要紧紧围绕经济全球化这一条主要线索, 明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等都是这一主线上的“点”。

4.学会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来分析认识问题。如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进而理解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1971年, 为扭转外贸逆差, 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 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 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 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的国家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对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最准确的描述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 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下图所及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3.据报道, 2010年4月25日,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 中国在世行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 一举超越德国、英国和法国, 仅次于美国、日本, 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世行的这一改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世行投票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B.只要中国不同意, 任何重要决议都不可能通过

C.一国认缴股金份额多少视经济和财政实力决定

D.世行投票权大小要看国家的国际地位高低

4.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 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 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欧洲共同体 两极瓦解 一超多强 不结盟运动

B.欧洲共同体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组织

D.欧洲联盟 两极瓦解 华约解散 亚太经合组织

5.“它成立之初, 就拥有3.6亿消费者, 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6万亿美元。……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材料中的“它”是指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盟

6.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数据

上表反映的情况导致的世界形势是

A.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格局

C.西欧取得了军事上的自主

D.欧洲恢复了世界政治中心的地位

7.1978年年底, 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 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1989年年底, 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 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拉近了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距离 ②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 ③中国与西欧国家隔阂与矛盾消除 ④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8.有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 “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 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此处所说的“这个时候”应当是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40、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二、非选择题

9.近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 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指出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材料二 “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 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 到处创业, 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 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 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 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 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 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 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 不靠自己不行, 主要靠自己, 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 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还需要对外开放, 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是如何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并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下图为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

(4)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漫画的寓意。根据你的认识, 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态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C 5.C 6.B 7.C 8.D

二、非选择题

9. (1) 理由:葡、西最早支持开辟了新航路。政治: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经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 第一次工业革命, 列强以流通领域的交换为主要形式, 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到第二次工业革命, 列强对外经济扩张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 以资本输出为主, 出现国际垄断组织。

(3) 原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导致中国的长期落后;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先进管理经验来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史实:20世纪90年代逐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等。影响: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有利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但对外开放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因素如毒品问题等。

(4) 漫画的寓意: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认识:抓住机遇, 积极参与;保持清醒的头脑, 迎接挑战;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对策;在融合与交流中坚持自主发展。

上一篇:慈母情深课堂反思下一篇:汽车教练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