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

2024-05-13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通用14篇)

篇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

第十一课时

1.以学生身边的事例为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魔方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益智玩具,课一开始,就以计算魔方的.体积为引子,向学生抛出一个小故事,这样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

生活背景,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参与学习活动作好了准备。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猜测、探究,交流,验证等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在丰富的数

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篇2:《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

1.要重视概念的建立。无论是面积单位还是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其实都是建立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上的。学生有了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的空间概念,就有了推理所需要的支撑。

2.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体操。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课堂的.交流互动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语言表达,可以使问题的思考变得有条理。

篇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 明白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应用对比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 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探究能力及学习应用“猜想——验证”的方法。

设计意图: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教学内容, 是在学生已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之后进行教学的。基于学生能够计算正方体的体积这一学情, 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教学。第一步, 大胆猜想并验证。对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进行大胆猜想, 然后进行验证。先让学生复习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组织学生猜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在猜想之后, 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进行探索。最后, 教师再引导用分米、厘米做单位, 对两个体积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教具进行测量, 分别以棱长1分米, 10厘米做单位, 求出它们的体积。通过比较, 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思考为什么1立方分米会等于1000立方厘米。第二步, 放手讨论并推断。对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等进行讨论与推断, 然后归纳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第三步, 对新旧知识进行重组与应用。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并在原认知基础上进行新的组合、应用及实践。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能够正确进行相关名数的改写。

教学流程:

一、回顾相关概念, 引导猜想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说明直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接成的。

2.出示线段, 问:要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出示一张纸, 问:要测量这张纸的面积, 用什么做单位? (要用面积单位来测量。) 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4.为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让学生再次回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说明: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0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即:1平方分米=10厘米伊10厘米=100平方厘米。)

5.出示一个正方体, 问:测量这个正方体的体积, 要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都不是, 要用体积单位。) 前面刚学过一些常见的体积单位, 那么, 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请同学们大胆猜想。 (课件相机出示下表并随机填空。)

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

二、测量推理, 合作验证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会是多少呢?单靠我们的猜想还不行, 还需要我们对猜想进行验证。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是两个相邻的体积单位, 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 (两个同样大的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 通过小组充分合作, 充分想象, 利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找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学生6人一组, 进行探索、推导。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

探索方式一: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一个1立方分米的大正方体:一排摆10个, 摆10排, 这样就摆了一层, 它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如果摆这样的10层, 就摆成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因为10个100是1000, 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探索方式二:设想把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就是沿着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长、宽、高 (棱) 分别切开得到10伊10伊1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 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可以切成10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也就是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探索方式三: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它的底面积是1平方分米, 高是1分米, 用底面积100平方厘米伊 (高) 10厘米, 根据正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探索方式四:还可以这样想:1分米=10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也可以说成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根据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伊棱长伊棱长=10伊10伊10=1000 (立方厘米) , 所以,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说明: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能验证猜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算立方米和立方分米间的进率。

(1) 同学们已经推断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推断出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吗?

(2) 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采用前面那些自己觉得最有效且最简便的方法推证, 如, 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 设想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 可以分成多少个?也可以进行推算:1立方米=10分米伊10分米伊10分米=1000立方分米。

(3)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然后在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 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们排列出来, 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

(2) 引导学生观察并且回答:1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 1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从而认识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填在课本上。

4.再次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

(1) 让学生说一说, 到目前为止, 所学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各有哪些, 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 (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大小的;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

(2) 提问: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同吗?学生回答后将课本第38页表格填完整。

三、掌握进率, 巩固应用

1.教学例3。3.8立方米= ()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 () 立方分米

(学生思考解答后, 分别说说为什么那样填写。)

2.引导总结。

在3.8立方米= () 立方分米中, 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相比, 谁是高级单位?谁是低级单位?这道题是要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由例3 (1) 得出将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一般方法是用高级 (体积) 单位的名数乘它们的进率 (1000) 即可化成低级 (体积) 单位的名数。 (教师强调, 不能死记以上规律, 只要理解就行。)

3.巩固练习。

2.4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0.96立方分米= () 立方厘米

0.123立方米= () 立方分米

25立方米= () 立方分米

4.尝试练习。2400立方厘米= () 立方分米。

引导归纳:将低级 (体积) 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 (体积) 单位的名数怎样办?根据例3 (2) 思考。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

5.练习:330000立方厘米= () 立方分米= () 立方米

700立方分米= () 立方米

2.3立方分米= () 立方米

19.8立方厘米= () 立方分米

45立方分米= () 立方米

四、应用知识, 解决 (简单) 问题

刚才我们用所学的进率解决了名数的改写问题, 下面我们再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例4: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

长50厘米, 宽30厘米, 高40厘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

教师:想一想, 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最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单位最合适?

五、巩固拓展, 实践应用

篇4:《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郾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郾应用对比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郾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探究能力及学习应用“猜想——验证”的方法。

设计意图: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之后进行教学的。基于学生能够计算正方体的体积这一学情,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教学。第一步,大胆猜想并验证。对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进行大胆猜想,然后进行验证。先让学生复习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组织学生猜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在猜想之后,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进行探索。最后,教师再引导用分米、厘米做单位,对两个体积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教具进行测量,分别以棱长1分米,10厘米做单位,求出它们的体积。通过比较,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思考为什么1立方分米会等于1000立方厘米。第二步,放手讨论并推断。对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等进行讨论与推断,然后归纳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第三步,对新旧知识进行重组与应用。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并在原认知基础上进行新的组合、应用及实践。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相关名数的改写。

教学流程:

一、回顾相关概念,引导猜想

1?郾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说明直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接成的。

2?郾出示线段,问:要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郾出示一张纸,问:要测量这张纸的面积,用什么做单位?(要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4?郾为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让学生再次回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说明: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0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即:1平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5?郾出示一个正方体,问:测量这个正方体的体积,要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都不是,要用体积单位。)前面刚学过一些常见的体积单位,那么,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请同学们大胆猜想。(课件相机出示下表并随机填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测量推理,合作验证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会是多少呢?单靠我们的猜想还不行,还需要我们对猜想进行验证。

1?郾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是两个相邻的体积单位,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两个同样大的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通过小组充分合作,充分想象,利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找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索、推导。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

探索方式一: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一个1立方分米的大正方体:一排摆10个,摆10排,这样就摆了一层,它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如果摆这样的10层,就摆成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探索方式二:设想把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就是沿着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长、宽、高(棱)分别切开得到10×10×1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可以切成10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也就是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探索方式三: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1平方分米,高是1分米,用底面积100平方厘米×(高)10厘米,根据正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探索方式四:还可以这样想:1分米=10厘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也可以说成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根据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棱长×棱长=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说明: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能验证猜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郾推算立方米和立方分米间的进率。

(1)同学们已经推断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推断出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吗?

(2)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采用前面那些自己觉得最有效且最简便的方法推证,如,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设想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可以分成多少个?也可以进行推算:1立方米=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郾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们排列出来,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

(2)引导学生观察并且回答: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从而认识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填在课本上。

4?郾再次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

(1)让学生说一说,到目前为止,所学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各有哪些,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大小的;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

(2)提问: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同吗?学生回答后将课本第38页表格填完整。

三、掌握进率,巩固应用

1?郾教学例3。3?郾8立方米=(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学生思考解答后,分别说说为什么那样填写。)

2?郾引导总结。

在3?郾8立方米=( )立方分米中,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相比,谁是高级单位?谁是低级单位?这道题是要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由例3(1)得出将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一般方法是用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乘它们的进率(1000)即可化成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教师强调,不能死记以上规律,只要理解就行。)

3?郾巩固练习。

2?郾4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0?郾96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0?郾123立方米=( )立方分米

25立方米=( )立方分米

4?郾尝试练习。24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引导归纳:将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怎样办?根据例3(2)思考。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

5?郾练习:3300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7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2?郾3立方分米=( )立方米

19?郾8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45立方分米=( )立方米

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刚才我们用所学的进率解决了名数的改写问题,下面我们再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例4: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

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教师:想一想,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最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单位最合适?

五、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做课本第48页2、3、4题。

作者单位

陆良县马街镇漾稻小学

罗平县钟山乡中心完小

篇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个教师都认同的一个理念,但是怎样将这样一个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呢?不妨从目标让学生提出做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前两个知识的学习经验,在面对体积单位时是有能力提出学习目标的。教师要给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的机会,这样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别人(教师)让我解决的问题相比,学生自然倾向于前者。

2、方法让学生探究

篇6: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教学中通过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单位计算它的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而1dm=10cm,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得出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并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这节课我比较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都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篇7:体积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推算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回顾本节课有以下成功和不足的地方:

成功之处:

在预习作业以及自学提示中,着重让学生推导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进率。因此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比如利用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进行推导,利用正方体和长方体通用的体积公式推导等。学生表述的清晰准确。在此基础上,用课件展示了推导的几种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掌握进率。

不足之处:

但在整堂课上,感觉自己还有一些地方教学的不到位,在用多媒体演示得出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后,应该让学生进行实物图形的比较,这样学生才能够清楚地感知到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但由于没有配套的教具,课堂上我直接让学生看课件来进行对比计算,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两个正方体的.棱长相等,体积也相等。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体积和1000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体积相等,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样的方法,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在练习题中除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外,还增加了面积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对比练习,加深理解对这两种单位换算之间的区别。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对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是令人满意的。但有少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没有能够区别之间的不同,进率是10、100、1000,容易产生混淆。还有就是乘以进率还是除以进率,没有弄不清楚,特别是后进学生很容易出错,课余要对他们进行辅导。

篇8:《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学习计算重量的解答方法。教学重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空:

说一说:计算长度用哪些单位,计算面积用哪些单位,计算体积用哪些单位。1米=()分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分米=()厘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新课

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底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100平方厘米,利用体积的计算公式100×10=1000平方厘米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告诉大家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根据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3)小结: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4)练习:

5立方米=()立方分米 1.5立方米=()立方分米 2400立方分米=()立方米 125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6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填写比较表

单位名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 米厘米 分米 =10 面积 =100 体积 =1000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和练习八

篇9:《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

1.教学目标

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答: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一填。1千米=()米

1米=()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新课讲授】

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板书教材第34页例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dm3。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250px)(4)计算。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

①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250px,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25px3的正方体。②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2,也就是2500px2,再根据底面积×高,也就是100×10=25000px3,得出它的体积。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3 10×10×10=1000(cm3)1dm3=25000px3(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

(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完成。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7)观察板书内容。

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2.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2)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百。

(3)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千。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1)回忆: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2)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3。

板书: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60000px3是多少立方分米? 请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板书:3.8m3=(3800)dm360000px3=(2.4)dm3(3)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4。

学生理解题意明确箱子上的尺寸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请学生说出这个箱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

V=abh=50×30×40=60000(cm3)=60(dm3)=0.06(m3)4.巩固:完成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第1题。学生完成后,要求他们口述解答的过程。

3.5dm3=(3500)cm3700dm3=(0.7)m3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

1.第1题此题是巩固单位间进率的习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2.第2题这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问题。包装盒是否能够装得下玻璃器皿,关键要看包装盒的高是多少,因为从已知条件中我们已经知道包装盒的长、宽都比玻璃器皿的长、宽要长。只要包装盒的高大于450px,就能够装得下。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包装盒的高,提醒学生注意统一计量单位后,全班反馈。3.第3~9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在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课后习题

1、填空。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1立方米=()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4)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可以分成()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2、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1)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2)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就扩大9倍。„„„„„„„„„„

()(4)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比体积大。„„„„„„„„„„

()(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

3、选择题

(1)长方体的木箱的体积与正方体木箱体积比较()。A.一样大

B.体积大

C.容积大

D.无法比较大小(2)把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0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

A.200立方厘米

B.10000立方厘米

C.2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两个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A.108平方厘米

B.54平方厘米

C.90平方厘米

D.99平方厘米(4)把一个长方体分成几个小长方体后,体积()。

A.不变

B.比原来大了

C.比原来小了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7.9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8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80立方分米=()立方米

9.4立方米=()立方分米

25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26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5、解决问题。

(1)用50根同样的方木,堆成一个长2米,宽1.5米,高1.2米的长方体。平均每根方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合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0.216立方米的正方体铁块,锻造成横截面是6平方分米的铁淀。铁锭长多少米?(3)学校把8立方米的黄沙铺进学校的沙坑,已经量出沙坑长4米,宽2.5米。沙坑至少需要铺厚为50厘米深,这些沙够吗?

篇10:《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进行正确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推导。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提问:

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进率是:10 ⑵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进率是:100(3)单位换算 你是怎样想的?

把高级单位转低级单位×进率。把低级单位转高级单位÷进率 ⑶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新授:体积单位间的认识

图:这是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多少?1立方分米

这是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多少?1立方厘米

自主探究

(一):

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的关系?

生:汇报。(切、拼、数、算)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自主探究

(二):

1立方米与1立方分米有什么关系? 汇报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思考:(不相邻的呢)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1000000 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名称、进率两方面。)(表格出示)

体积单位的互化。

(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需要把体积单位进行转化,现在来应用所学。)自主探究

(三):先独立完成,再组内说说怎么想的? 出示例3: 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想:因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3.8立方米有3.8个1000立方分米

列式:1000×3.8=3800,填3800(第2题同上理)2400÷1000=2.4,填2.4 教师:审题时首先要注意什么?试说出这两道小题的解答过程和算理. 想:因为1立方分米为1000立方厘米„„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练习六2 ⒈口答填空

3.5 dm3=()cm3 700dm3=()m3 1.02 m3=()dm3 960dm3=()m3 23 dm3=()cm3 36000 cm3=()dm3 ⒉判断题:

3、解决问题:

例4:看见你得到哪些信息?

⑴这个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V=abh=50×30×40 =60000(cm3)=60(dm3)

=0.06(m3)⑵大家想一想,问题中没有要求我们最终用什么单位,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如果出现这样答,你必须选择那个答案? 答: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0.06 m3。

⑶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求出体积为0.06m3。先转化单位,再计算

⑷小结:在具体的解决问题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转化体积单位,还要注意已知条件单位之间的统一。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掌握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教材P48页5题。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篇1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溪口小学 熊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2、会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学会体积单位的化、聚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

V=abh •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

V=a³

•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

V=Sh 我们平时在测量物体时。

⑴(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进率是:10(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进率是:100

⑶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同学们:你能回答吗?请讨论。

a、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b、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推导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提问:“立方米和立方分米间的进率呢?你有办法弄清楚吗?你准备怎样做? 2.推导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教学例3.

(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将3.8立方米,2400立方厘米改写成多少立方分米,分别是把什么单位变成什么单位?

(2)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交流解题思路。

(4)小结相邻体积单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1000=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 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1000=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 即大变小,乘1000,小变大,则相反。

2、完成第4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作业.对正时说一说解答过程.

3、教学例4 例4: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多少立方米(1课件出示例4,放手让学生尝试业.(2)交流解题思路 V=abh =50×30×40 =(cm3)=(dm3)=(m3)

四、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说出计算过程.

0.9立方米=()立方分米

5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8立方分米=()立方米

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10.35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2.6立方分米=2立方米60立方厘米()

五、全课小结

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dm、5dm、4dm,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0cm,它们的体积相等吗?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回忆时可按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顺序来叙述.这样,学生一般能概括:本节课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会应用体积之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正确应用.

五、课堂作业

1.练习八的第2题和第5题。

篇12:《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两种教法中都有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两种操作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很相似但却有本质的区别。在“教法一”中,学生虽然被调动起来,不停地随着教师的指令动手操作。可是,如果仔细分析,学生的行为实际上是对教师指令的被动回应,他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操作活动。这样做,看似让学生观察与探究,实质上仍然停留在“告诉事实,验证结论”的水平,学生的思维活动投入量明显不足,多数学生只有行为的参与而缺少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参与。

而“教法二”的设计更具探索性、开放性和自主性,教师先引导学生提出大胆猜想,然后启发学生: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此时的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当然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实践活动。在整个实践活动中,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自始至终是积极主动的。在此期间,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学习了怎样与同伴合作交流,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了落实。

动手必须与动脑相结合。如果学生的操作实践变成了简单执行教师的“指令”,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模仿与复制,只需手的运动而无需脑的兴奋,那么它的功效将会大大降低。操作实践,需要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需要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思维坡度,需要深刻的观察、想象、假设、推理、探究等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加入,需要由指令性向自主性转变,从而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数学思维活动。

篇1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导学案的设计是将预习放在了课前,课堂上重点是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并进行整理和测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找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的规律,建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先让学生重点研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导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最后再拓展出“平方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重点探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我主要让学生结合刚刚学习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行“做数学”——让学生将1平方分米平均分成100个1平方厘米,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这个先画、再分最后想的过程,学生深刻理解了之间的进率。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即使是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的,学生个体表现的意识也较强,没有体现出团结合作精神。

篇14: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课,内容比较简单,也比较适合学生探究发现。所以在这一课的例题教学中,我先请学生计算准备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书本上正方形一样大),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2种情况,有的认为是“1平方分米”,有的认为是“100平方厘米”,这就为新课的学习产生了一个认知的冲突,为什么出现2种答案,到底哪种对?接着先请学生比一比,排除计算的正方形不一样大这种情况,再来深究各自的计算方法,找到其实只是采用的单位不同,但是计算的都是正确的,这就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一结论。

在有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一个认知推理的过程后,学生很容易推理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经过部分练习后,学生能很扎实的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相关文章: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课件06-05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05-05

体积单位教学反思05-12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07-17

体积单位换算教学设计03-07

体积和体积单位范文06-18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08-27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08-27

体积与体积单位三教案05-12

体积的单位05-04

上一篇:美术高考集训教学计划下一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