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医院管理构建

2024-04-26

信息化医院管理构建(共8篇)

篇1:信息化医院管理构建

信息化医院护理体系构建一般资料

2014 年 2 月至 2015 年 2 月在本院网站志愿者服务平台报名在职医务人员和临床实习学生志愿者 960 名,年龄 19~60(25.41-+3.05)岁。其中男性 34 名(3.54%);女性 926 名(96.46%)。临床医务人员780 名(81.25%);临床实习生 180 名(18.75%)。学历:本科 168 名(17.50%)、本科在读 180 名(18.75%)、大专 612 名(63.75%)。全共计完成健康日活动 25 次,大型义诊服务 6 次;体系部队巡诊 20次,门诊导诊、随访等 200 余次。实施方法

2.1 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军队医院护理志愿服务体系

小组构建 2014 年初,立足以往为部队服务巡诊及大型义诊中人员抽组困难现状,学习其他医院志愿者服务活动做法,调研本院护理志愿服务意愿及服务项目等,部署依托信息化平台的护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由护理部、医务处外联企划办、信息科共同完成。三方明确分工:护理部负责护理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外联企划办负责志愿服务项目提供及体系宣传;信息科负责志愿者服务网络平台建立。

2.2 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军队医院护理志愿服务体系构建步骤

2.2.1 健全护理志愿者服务体系相关制度

护理部广泛征集工作人员意见,定义本院护理志愿者团队名称为“天使志愿者服务队”,制作统一标志马夹、制定管理规定,内容包括组织领导、活动形式、招募条件、工作流程及要求等。

2.2.2 护理志愿者服务项目内容构建

外联企划办根据医院“为兵服务”工作部署,及卫生部门大型义诊要求,调研机关部门及临床科室志愿服务项目需求。制定“主题活动”与“日常活动”两大项目,主题活动包括内容有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部队巡诊、健康日、主题日等;日常活动包括急诊导诊、门诊导医服务、院内陪检、出院电话随访等。

2.2.3 信息科提供信息化研究及技术支持基地

为实现数字化办公提高保障,针对护理部及外联企划办要求,工程师在院网开辟志愿者服务平台,平台内容包括志愿活动列表、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志愿服务规范、志愿服务谏言、志愿者知识、报名入口等。主题活动列表包括需求部门、各服务项目名称、工作时间、服务内容、所需志愿者人数、特殊需求、集合地点、着装要求等。报名信息包括志愿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人员类别、部门或院校、拟参加志愿活动(列表选择)、工作时间(下拉框选择)。网站设管理员权限,负责志愿服务项目挂网及岗前培训内容挂网,并动态监测报名数据,方便筛选志愿服务人员。

2.3 护理志愿服务体系工作流程及考评奖励

2.3.1 具体工作流程

各部门规范填写电子版志愿活动需求表,于每月 18 日前向天使志愿小组提交。天使志愿小组于每月 20 日将下月“志愿服务需求及特殊活动计划”挂院网平台,特殊临时性活动需至少提前一周公示。有意参加志愿服务者,于每月 25 日前从院网进行报名,填写下月志愿服

务申请。特殊临时性活动提前一周报名。天使志愿小组按每月志愿者报名情况及各部门志愿服务需求,进行志愿服务安排,并告知申请人及相关部门或科室。志愿者服务者需佩带统一标识(天使志愿者马夹、徽章),服从组织管理、热情工作,为受助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3.2 考评奖励细则

各部门负责志愿服务的日常管理、考评及登记,每月完成部门志愿服务活动月报交天使志愿小组,在院网集中公示。年底综合考评时每参加天使志愿服务人员按参加次数加分,同时评优评先等作为重要考评依据。讨论

3.1 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军队医院护理志愿服务体系成效明显

3.1.1 完成志愿服务任务

2014 全本院共计完成健康日活动 25 次,大型义诊服务 6 次;体系部队巡诊 20 次,门诊导诊、随访等 200 余次。极大缓解军队医院为兵服务保障及社会公益服务的人员短缺。志愿者服务热情高涨,均按照服务要求提供优质服务,志愿者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9.86%。本院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为党委或授权部门牵头、协调开展志愿服务,相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资源共享。畅通志愿服务缺乏协调机制,服务时间、地点不再扎堆,同时避免志愿者工作与志愿服务冲突。

3.1.2 建立军队志愿者服务文化氛围

医院和谐发展的宗旨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和“以人

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打造医院的志愿者服务特色文化,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志愿者服务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为加强护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思路和平台,对提升护生医学人文素质有重要作用。

3.2 信息化平台在志愿者服务体系组织中作用明显

信息化网站宣传平台是宣传志愿者服务活动、连接需求部门与志愿服务群体的重要桥梁,同时也使数据提取、分配、登统计工作无纸化、电子化,简化志愿服务组织流程,缩短组织时间。有研究表明,媒体宣传是志愿者期望了解招募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有研究在对全国670 余所三级甲等医院志愿者服务开展情况的调查中,仅 52 所医院使用移动终端招募;可见当前信息化网络平台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使用仍较少,需大力推广。

3.3 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军队医院护理志愿服务体系仍需完善

本院依托信息化平台护理志愿服务体系已做到常态、规范化,但在拓宽志愿者服务宣传媒介、拓展志愿服务人员至更多医学院校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服务平台丰富内容、志愿服务人员奖励方式、志愿服务效果评价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郭英俊 池小锋 宋娟 薛晓英 单位:解放军第 251 医院护理部

篇2:信息化医院管理构建

一、高速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高速铁路运输企业目前大多数仍然处于利用电子表格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手段的初级阶段,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滞后导致大量预算管理信息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传递速度缓慢,资源不能共享。而且全面预算管理本身具有数据计算调整量大、数据之间钩稽关系复杂、涉及内部管理层面较多、沟通环节程序繁杂等诸多特点。因此,仅仅利用单一的电子表格管理如此复杂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预算编制效率低、周期长,编制数据不准确、不全面、不科学,预算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和调整,过程控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数据结果分析不准确等缺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组织机构较多,沟通环节程序繁杂,多级责任预算单元的授权复杂,预算管理工作流程无法通过电子表格实现动态管理。

二是面预算管理目标模型、框架指标体系的建立必然存在较多的信息源、数据源以及较大的计算工作量,若仅仅依靠单一静态的电子表格无法满足多级层级的建立,多种条件的设定,无法储存大量的原始数据及分析决策数据,无法灵活地修订调整预算数据。

三是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修制修程的不断深入,高速铁路运输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精细化要求不断提升,预算组织管理机构及执行机构的工作量大幅度增长。仅仅运用电子表格无法满足现代企业预算编制的准确化要求,预算控制的精细化程度,预算分析的效率性要求。

四是电子表格仅仅以二维静态的方式来反映数据,往往导致预算编制种类单一,预算指标不准确不完整,预算控制手段单一,无法实现多角度、灵活地数据分析,无法实时监控预算使用情况。因此,预算数据的编制、控制与分析必须建立在多角度、立体反映数据的基础上,以满足高速铁路运输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需求。

五是目前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及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各自为阵,与生产业务环节脱节,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数据不能共享,不能实现交叉信息查询分析,并普遍存在同类工作重复进行等问题。

二、构建高速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

(一)构建高速铁路运输企业信息化全面预管理体系的条件

1.实现高速铁路运输企业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具备明确的战略目标、健全的预算管理职能组织体系以及高效的科学管理制度。正确的战略目标是构建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和依据,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构建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根本保障。

2.实现高速铁路运输企业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具备基础的技术保障和信息维护能力。只有实现了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的协调控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3.实现高速铁路运输企业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必须保证基础数据全面准确,信息资源可靠齐全;各层组织管理人员严格遵守制度,杜绝人为干扰,使各项预算处在可控状态,保证各项预算的落实。

(二)构建高速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统的具体模式

根据高速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构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一是将生产任务信息模块、物资供应管理模块、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及成本费用管理模块相结合,将几大模块的信息采集点前推,促进高速铁路运输企业运营成本的全过程管理。二是以实物定额、工时定额及成本费用定额为主线,规范全面预算管理流程,推进预算管理各层面的应用。三是通过智能IC卡设备,实现对高速铁路运输企业日常报销、领料等成本费用支出的事前控制与事后分析,实时掌握预算费用的执行情况。

1.计划财务部门通过生产任务信息模块、物资供应管理模块、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等信息源形成生产任务计划,测算实物定额、工时定额及成本费用定额,最终由成本费用管理模块进行整理归集,将成本费用预算分劈下达至各车间科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系统模块提供的预算编制与下达、预算调整与调整下达等功能支持松紧预算控制,即忽略、提示和严格控制三级控制力度。

(1)测算实物、工时及成本费用定额

供应部门根据检修规程和工艺制定各部件、各修程的实物消耗定额,控制领料范围和领料数量;标识必换件、偶换件及工艺用料,在做预检时快速罗列出各种需要的物资并根据实物定额自动计算出各种生产任务所需要的数据,测算实物定额;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现场写实,测算各个工艺流程所需耗费的工时,计算单位工时定额;计划财务部门根据历史经验,按修制修程制定成本费用定额,并将成本费用定额分解至各车间科室。

(2)根据生产任务计划形成成本费用预算

通过生产调度部门将生产调度的计划录入、对生产任务实时调整并进行开工竣工管理,形成站段级的检修计划;计划财务部门根据前期测算的成本费用定额自动生成检修计划所在预算期间内的成本费用预算。

(3)调整成本费用预算

期初计划财务部门根据检修计划及成本费用定额形成成本费用预算,下达至各车间部室;期中期末根据生产任务的变化通过预算控制模块随时进行成本费用预算的调整。

2.各责任预算归属部门通过智能IC卡设备,对日常领料、报销程序及费用进行控制,能够多方面、多角度的掌握预算成本费用的执行情况,加强对费用支出事前控制、事后分析的力度,实现异地报销、远程审批,大大减少工作量,提高预算管理效率,从而实现全面预算的科学化管理。

(1)费用支出录入

各责任预算归属部门录入日常报销、领料支出,并实时进行实物、费用使用情况的核对,系统可以实时显示各部门或各项目预算费用的节超情况。

(2)费用支出审核

各责任预算归属部门的项目负责人能够通过授权模块核对本部门管辖项目下的费用支出,检查正确无误后,审核提交给上级部门领导审批。

(3)费用支出审批

篇3:信息化医院管理构建

一、医院预算信息化管理内容构建

1、计划编制

计划编制是医院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之一,其具体指的是事业及医疗计划、项目库信息等。事业计划功能主要反映医院发展过程中开展的所有的相关医疗事业活动、医院为可实现具体医疗计划而进行的人、物、财配置标准。事业计划的具体内容包含全院及各科室床位及人员安排、设备及物资的配置标准、建筑物占地面积等。计划编制为医院发展所提供的功能主要为计划编辑、审核、确认等。医疗计划指的是在医院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为实现医院预期战略目标而进行的所有业务指标制定。医疗计划的内容主要包含全院及各科室门诊和急诊人次、出院人数、住院床日。根据历史数据对医院本年的均次、床日均次费用及出院患者人均所用费用进行测算,并根据预测结果对床位使用情况、床位周转情况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医疗计划是编制业务及收支预算的主要根据,在医院编制业务预算和收支预算中,其功能主要体现为提供全面的计划编辑、审核、确认,并对均次费用、预算指标等进行全面测算。项目库管理包含可对医院所有项目进行检索和维护的功能。其包含项目的名称、代码、预算总额、项目资料来源等诸多内容,其功能主要体现为对项目进行编辑、审核等。

2、业务预算编制

业务预算编制的内容主要包含有直接人工费用预算、直接物资预算、管理费用预算、医疗服务费用预算五个部分。第一,直接人工费用预算。直接人工费用指的是直接应用于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的费用。医疗服务费用编制主要以各科室人员编制工作业务量为基础进行。结合工作量、相关岗位人员配置及技能要求等进行费用支出预算,然后制定出员工工资、福利等具体薪酬项目,进而预计出医院运营过程中人工直接费用。第二,直接物资预算。直接物资预算对象是直接应用于患者诊治的相关医疗器材和药品,其预算内容主要包括采购预算和消耗预算。第三,管理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指的是医院各管理部门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主要包含员工工资、福利、办公费、广告费等。第四,医疗服务费用预算。该项预算指的是除直接物资材料及人工费用外的一切医疗成本费用。这些费用主要是医疗辅助部门或后勤所产生的费用,其具体包含清洁消毒、水电气维修等费用。第五,医疗项目收入预算。该项预算指的是按照相关医疗项目收入预算收费标准,参照本院医疗业务实际工作量,对医院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各医疗项目的预计收入进行计算。

3、其他内容

第一,资本预算编制。在医疗机构中,资本预算主要应用于相关筹资业务规划及长期投资业务规划。资本预算编制在内容上主要包含一次性专门业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等。在形式上,资本预算编制分为基金预算、专项预算两个部分。在医疗机构预算软件中,通常通过项目预算体现基金预算编制,然后通过项目库信息对医院资金来源、基金预算科目编制项目等进行预算,最后应用报表或查询统计等方式展现具体预算编制的相关内容。第二,财务预算编制。财务预算其实质是对医院业务及资本预算进行综合性体现,进而实现对医院现金流量进行预算。第三,预算审批、调整和执行。预算管理部门根据具体预算编制方案、内容、方法及审批流程对预算编制的结果进行审核和批复。批复后在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预算编制相关数据的合理性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这个时候就需要按照一定成效对预算进行一次或多次调整。医院预算得到审批后会下达各部门执行。各科室的日常工作均需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支出控制。第四,预算综合分析和报表管理。应用对比分析、因素分析、结构分析等方法进行预算分析,根据预算管理需要进行灵活性的报表管理。

二、进行医院预算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时需注意的问题

1、将预算管理工作视为对医院经营活动具有引领作用的主要机制

预算对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来讲是对企业一定阶段和时期所要实施的相关经营活动进行前瞻性判断。医院预算管理执行效果的好坏,除了依靠企业组织机制提供保障外,其还与医院管理者对预算管理的认知程度存在密切联系。医院的预算管理效果对其经营管理效果产生直接性影响。因此,医院经营过程中的管理者应不断提高自身预算意识、知识及预算能力,提高自身的预算执行能力,促进预算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使医院的预算由政府要求进行和执行转变为医院根据自身运营及发展需要出发进行预算,并执行预算。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医院自行对预算执行进行严格要求,医院自行对预算进行分析,对预算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对预算存在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积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2、加强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预算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

组织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医院预算管理工作得以顺利执行的重要制度依据和保障。在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中,要想促进实质性效果得到有效实现,就必须具有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

第一,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是一个管理型的机构,其成员主要为医院主要领导者、各职能科室的主要负责人、业务科室的主要负责人等组成。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具体表现为以下内容:对医院中期、长期的发展进行规划;对医院发展过程中的短期经营目标、年度经营目标进行明确和制定;对医院短期、年度经营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对医院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评估;对医院预算的执行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

第二,按照科室分工、业务性质等方式对医院预算管理的相关核算单元进行明确。在医院核算单元作为医院实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效果考核的基础计量单位存在。其主要是根据医院的业务性质及具体流程确定为业务线、班组、科室等。医院预算管理核算单元的主要职责为对具体预算单元的预算进行编制、执行和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医院预算管理核算单元既是执行医院预算的主体,又是医院对预算进行评估和考核的主要对象,其覆盖范围包含了医院预算管理的所有内容。

3、完善预算管理的业务流程,健全资源分配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预算民主化决策机制

第一,确立医院中期和长期的发展规划。医院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不仅直接与医院的投资计划紧密联系,同时还与医院短期预算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医院的对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得到确定后才能有效促进医院物力、人力、财力等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进而促进其有步骤、有计划的应用于医院发展过程中,促进医院得以快速、健康发展。此外,对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确定,还可有效促进医院短期预算可预见性地寻找到增加医院经济收入的增长点,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第二,确立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和资源分配与医院预算结合的基本原则。医院年度工作计划的确定,可有效促进医院年度收支预算、投资预算得到科学制定,从而促进医院年度工作的资金、资源需求得到有效保障。资源分配与医院预算结合原则的确立,可有效促进医院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使医院各种资源均能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其对医院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第三,对医院预算民主化决策机制进行明确。医院管理层根据医院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对医院的年度工作计划进行明确,进而形成年度预算。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各预算管理核算单元进必须要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使各自工作目标形成良好的一致性。同时,应在医院的职工代表大会上宣读、讲解、讨论医院年度预算,并形成最终的决议,提高预算工作目标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体现医院预算的民主化。此外,还需要定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将医院的综合目标考核与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挂钩,促进预算管理效果得到提高。

4、完善医院预算管理工作指标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预算管理指标是对医院预算进行制定、对医院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医院中,完善的预算信息化管理体系应包含业务指标、收入预算指标、支出预算指标、资产运行指标、薪酬指标体系诸多内容。

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主要包含的内容有资源利用率、预算完成率、劳动生产率、科室投入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为医疗资源利用率和大型设备使用率。根据科室或医院的实际建筑面积、占地面积、诊室、病床等相关硬件条件将科室或医院可承担的诊疗人次计算出来,将医院实际诊疗人次于计算出来的诊疗人次进行比较便可得出医疗资源利用率。将医院CT、核磁等大型医疗设备的理论每月工作量与实际工作量进行比较做得出的结果即为大型设备使用率。预算完成率具体指的是单位成本预算完成率、工作量预算完成率、预算收入及支出完成率等。将理论劳动生产率与实际劳动生产率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即为劳动生产率。将理论投入产出率与实际投入产出率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即为科室投入产出率。

三、结语

从内容和模式上加强进行预算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且正确认识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才能有效提高医院预算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精细化程度,进而提升医院预算控制的准确度、可信度,促进医院发展。

摘要:在医院发展过程中,预算管理是一种具有先进性的管理方式,其对医院长远发展战略的制定及价值导向性均具有重要意义。预算管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对医院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医院预算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内容、构建注意事项进行研究,探讨预算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医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考评

参考文献

[1]戴斌:浅谈医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当代经济,2013(26).

[2]黄曼丽、王宏: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33).

篇4: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财务制度 信息化 需求

一、二级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需求现状

1、财务软件多属单机版,财务管理系统与HIS系统数据对接有待解决。

2、医院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缺乏相关复合型人才。

3、升级后的财务软件功能缺乏灵活性,后期仍需大量资金投入。

4、医保系统与医院财务会计核算尚需统一,任务艰巨。

二、二级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1、财务管理信息平台构建的需求概要

我们根据上文提到的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需求现状,并严格对医院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构建,力争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政府主管部门对我院财务的监管要求以及医院内部管理者为提高医院营运管理水平的决策需求。与此同时,全成本核算对财务软件的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指标分配的科学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财务人员相关业务素质的提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资源共享程度高,数据加工更完备,财务软件核算功能更加灵活开放。

2、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构架研究

结合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需求,我们认为,我院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应该包括会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一个财务中介数据处理系统。三个系统之间既保持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三、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构想的评价

1、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评价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内容主要涵盖预算可行性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分析三方面的内容。可行性分析主要依据各个相关科室的业务需求进行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分析;预算执行主要是针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的分析,保证了预算执行情况步步落实到位,事事有据可依。预算分析主要是对当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合理性分析,保证了各项管理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为下期预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2、财务物资管理系统的评价

财务管理系统主要是实现对日常会计凭证的综合处理,通过财务管理学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实现了系统自动结转门诊、工资、住院与固定资产自动折旧管理的各项业务数据,并针对客户与供应商等往来业务进行细化管理,自动生成各项数据和报表。同时,物资管理系统能够帮助我们随时掌握物资采购计划、验收情况以及物资出入库和盘点管理的需求,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对供应商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价与决策,择优选择药品与器械供应商,从而保障了医院根本利益,确保了医疗业务的安全性。

3、全成本核算系统

医院全成本核算系统是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核心,它与医院各个数据系统相连接,并以各个数据源为信息支撑,以医院最小核算单元为核算起点,满足了所有成本核算对象的需求,其成本体系完整,核算对象更加全面。建成后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准确的统计各科室药品和卫生材料的支出,医院实行绩效管理后,各科室的绩效工资也可以通过职工工号进行网络站点查询,实现了科室支出公开,收入分配公开的阳光收入。同时,也实现了各科室各项收支事前有计划,事中能控制,事后能准确做出决策。综上所述,建设完工后的全成本核算系统是一个能时时监控,消息及时反馈的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作流程繁杂的老大难问题。

4、满足就医流程简化的需求,收入构成更加清晰

一方面,自助挂号终端系统是人性化设计,具有病员自助挂号的功能,医保病人可持医保卡自动挂号,病员可以在系统上查询我们的医务工作者的相关信息,并且能选择病员本人中意的医生。自动挂号完成后持挂号机输出的票据便可让病人直接就诊。就诊完毕后,病员便可持医保卡刷卡取发票去药房取药。从而不仅提高了病员的满意度,也简化了就医流程;另一方面,自助挂号系统也能适时自动将医疗保险收入传入至财务核算和管理系统,使我们的财务工作者随时了解医疗收入的构成情况。

四、结束语

总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需要在多方面专业人才共同努力下,分多个阶段和较大的资金投入才能完成。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以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为指导,计算机网络构建和软件设计为基础,复合型人才为保障几方面缺一不可。笔者上述对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的思考可能在一些大型医院已经实现,并早已经有了新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模式。本文笔者仅仅是根据二级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的需求现状,谈谈自己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构想,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丹梅.中国管理信息化,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0.13卷16期;

[2]张仁华.医院院长论坛,以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为契機完善医院补偿机制,2010.5;

[3]代莉等.当代医学,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1.17(22);

篇5:构建高校信息管理数据仓库论文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信息化已初具规模,各种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校各部门都已建立,但各类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不同的部门,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组织,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通过建设数据仓库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各类资源的作用,提升学校的管理与决策水平,促进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一、高校现存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不足

1.1高校现存管理系统的现状DI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信息化已初具规模,主要表现在:各种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校各部门都已建立,如学生考试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学籍成绩管理系统、试题库系统、教师基本信息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科研信息系统等等,它们的开发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2高校现存管理系统的不足

近年来,高校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各种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是,各类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不同的部门,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组织,功能只是局限于查询等初级的应用,不能实现一些高级应用如:历年分析、数据挖掘r=f等。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结合实际,笔者认为高校现存管理系统存在的具体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系统缺乏整体统一规划

2服务质量差,缺少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3设备购置投人多,软件投人少

4信息化管理建设方向不明确

二、构建高校信息管理数据仓库的可行性

2.1高校构建信息管理数据仓库是否可行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许多高校的在校生由原来的几千人扩大到目前的几万人,学校教学资源日益紧缺、教学管理的工作量也大幅度增加,管理者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难度不断加大,教学管理手段的改进已成为必然条件,高校的各级管理人员迫切需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能够高效快捷的查询到各个分院所需资料,并将自己的资源与其他部门共享,对不同层次的大量信息迅速做出抉择,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时问的消耗。目前,许多高校构建数据仓库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迎接评估,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条件。这就要求高校的各级管理人员能够从学校管理信息技术系统的大量数据中获取各自所需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断和抉择。学校管理是否及时和准确,是学校综合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的重要条件。而校内往往有很多数据是离散的,但这些数据之间又是有一定关联的。对于这些数据信息,急需一种方法对其进行整合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如果针对高校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对这些数据进行结构上的重组,按更有利于决策分析的角度去设计,就会使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实现真正的信息价值,为高校的后续管理应用奠定基础;在数据仓库之上进行数据挖掘等分析,还能够发现许多手工无法发现的信息,进而提高对管理信息数据的利用率,改善管构建高校特有的数据仓库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

2.2高校构建适合于自己的数据仓库的优势

1效率足够高

2信息是集成的3数据相对稳定的4数据能够反映历史变化

5数据质量高

6扩展性好

三、构建离校信息管理数据仓库

3.1构建数据仓库的要求闭

1.目标明确,统筹安排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3.构造技术环境、建立支撑平台

4.建好模型,选好工具 5.加强管理,搞好维护阎

3.2构建高校数据仓库的方法

构建数据仓库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高校信息管理数据仓库的建设应该采取渐进式、分阶段、分步骤的策略一自下向上首先设计、开发独立的面向一个院、系、部门数据集市,等成功后再建立所有院、系,部门的数据集市,最后集成为数据仓库。这种方式灵活性大、花费又低,并且能快速见效,更适合高校的实际情况。

3.3高校数据仓库中的主题数据

现在,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大部分都是分散在各院、系及各业务部门的,是面向应用的,是按院、系、部门业务应用的划分来组织数据的;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则是面向主题的,即数据是按其自然属性来进行组织的,主题是一个在较高层次将数据归类的标准,每个主题对应一个宏观分析的领域。

高校的主题数据是在学校决策层次上和评估中对学校中的教学、科研、后勤等宏观分析领域所涉及的分析对象进行完整、一致的描述。它综合、统一地刻画各个分析对象所涉及的各项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完成数据从面向应用到面向主题的转换,应先抽取主题,然后确定每个主题应包含的数据内容。

3.4高校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

高校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可以分成前后台两大主要部分,具体包括:数据源、数据预处理、元数据、部门数据集市、数据仓库、前端应用等。可以用以下的简易图来表示:

篇6:信息化医院管理构建

一、对信息素养的理解

早在20世纪70年代,信息产业具有一定规模的美国就尝试给信息素养一个定义,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到1992年,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出的信息素养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与Doyle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的王吉庆教授在谈到怎样理解信息素养时认为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意识情感、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

两个定义都强调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不仅包括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和技能,个体对信息的态度,对信息的评价与判断,合理与准确地利用信息,形成自己的信息道德观念,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同样非常重要。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能的有效发挥得以体现,而信息技能发挥的好坏则与信息意识和文化知识密切相关。因此,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应该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第一,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即信息技能,是信息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最易评价量化的部分。主要包括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工具、编辑生成信息工具、信息管理工具等。

第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实现信息创新和评价的.能力。

第三,信息道德观念。这一点强调在网络上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熟悉信息传播的一般规律,并具有信息过滤能力,在茫茫网络上迅速获取有用信息。

第四,信息协作能力。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现在,与他人共同协作完成某个工程或一项研究成为一种趋势。网络信息工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便的交流方式,利用信息媒介实现和外界与他人的和谐协作是信息化人才要必备的一种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信息工具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者信息处理的能力和学习者积极主动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目前,基于对信息素养含义更为深刻认识基础之上,教育界产生出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应该怎样教、教什么的争论,提出信息技术教育应进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

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作为一种操作技能单独授课

能够熟练的运用信息工具,是进行信息获取和处理的前提。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作为一种基本的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之初得到普遍重视。提到信息技术教育,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关于硬件设施建设的一串数字,到,我国有3000所中小学校建立校园网,2万所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与硬件建设同步,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能学科来教,内容更侧重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计算机使用操作方面。

2.作为认知工具,辅助课程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不断认识到计算机的工具性作用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或者学的工具出现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课件设计、开发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加深了对计算机多媒性和强交互性等特性的认识。在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较特殊的教学媒体出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3.与学科教学整合

90年代后期,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信息获取更为方便,通过网络媒体可获得海量的可用信息。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单纯听老师讲授,从教科书中获取知识改变为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收集信息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以及同学之间的协作学习。教师信息权威的地位被动摇,教师由单一的教学信息的传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咨询者、促进者和专家等多种角色。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主要方式有:利用网络的检索信息功能,获取学习研究所需要的资源;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信息平台,完成知识的传递并组织评价。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将像纸笔一样作为学习工具,融合到学习过程中来。

这三种信息技术教育的形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所侧重,又相互融合。教授基本技能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技能处理实际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同样可以提高操作技能,熟悉和了解新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仅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它更要融合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

三、构建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构建教学信息管理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协作的空间,是信息技术融合于教育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通过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控制,达到信息过滤、资源共享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管理和协作的技能,提高信息素养。

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用户信息库:信息平台面向特定的用户群体,比如某个学校一个年级的学生,或者为某个班级服务,使用群比较固定。对用户信息的简单统计有助于了解网站的使用情况,管理和调整信息。用户信息包括登录ID、密码、登录次数、在线时间、发表观点及推荐了哪些学习资料等个人信息。

公告栏:关于教学活动的安排、提醒大家的注意事项等,由管理教师发布。

教师推荐栏目:推荐文章、参考书目、思考题目等。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把关人,要具有一定信息过滤能力,推荐的信息资料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适合学习者学习。

作业专区:学生的作品库。学生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还可以对其发表评论,达到相互借鉴学习、彼此激励的目的。

站内邮件及E-mail的通信方式:用户登陆后,可以在个人信息一栏中看到自己有几封站内信件。便利的交流方式,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热情,促进他们之间的协作交流,提高信息协作的能力。

我们的书架:学生通过上传页面将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服务器,增强学习者的信息共享意识。对于有学习价值的资料,经教师确认,管理员可以添加到精品区里,作为学科结构化资源,永久保存。

BBS:分为不同的讨论版,选举对这一方面感兴趣、有特长、有责任感的学生做版主,负责秩序及内容维护,管理教师可通过邮件与版主联系,获取大家最近的思想动态。同时,在学习进行到某个阶段时,教师也可组织一次关于某个主题的讨论,并参与到讨论中来,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引导他们如何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学习者在与外界不断交互和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自己的信息道德观念。

查询功能: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查询内容──用户信息查询和信息资料的检索。学生可以察看自己的个人信息,了解自己的学习历史;教师通过浏览学生信息,可以掌握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展。方便的资源获取才是真正的资源共享。网站清晰的导航固然可以帮助用户找到相关的主题,但是对于目的性比较强的用户,基于全文内容的检索功能可以帮助他们直接到达搜寻的相关页面,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在局域网中实现,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强交互性和非同步性等特征,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观点的权利和机会。平台与数据库相连,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可以方便、高效地进行信息的统计和查询浏览,方便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通过管理教师的组织,给学习者一个共同交流、学习的空间,学习者能够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提高他们的信息协作能力和信息共享意识。通过教学信息管理平台,还可以实现对教学信息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开发和管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需要的条件

1.要求管理教师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只是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构建了一个环境,提供了一种信息管理的工具,如何利用这个环境来组织教学活动是管理平台能否发挥最大效率的关键。组织管理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教师的信息素养关系到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作用在于怎样设计、组织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源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还要能够利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有关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此外,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一定的信息评价、过滤、组织的能力,切实承担“把关人”的责任。

2.学习者具有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

只要具备简单的上网知识和文字处理工具的使用能力的学习者就可以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学习以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

3.网络硬件环境

具备校园网或局域网的网络环境,具备比较良好的上网条件。

五、结语

篇7:信息化医院管理构建

一、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对学科建设的作用

1.为科学研究提供信息服务

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为高校教师提供了一站式服务,教师可以用账户登录系统,进而查找和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或管理科研经费、核算科研奖励、申报科研项目、修改科研简历、查询科研业绩。这些信息服务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为其科研工作提供诸多便利。例如,在项目立项之后,教师可以登录信息平台查询经费到账情况,不必亲自到财务处现场查询,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为学科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学科规划决策需要全面的、实时的信息,要从海量信息中快速筛选出有用信息,例如,引进高层次人才是否能够帮助该学科获取顶尖的科研成果,某些科研活动是否利于科研工作的进行,科研绩效与经费资助有什么关系,引进领军人物后科研成果如何,重点学科点的审批与团队成员的协作有无关系,发表科研论文与项目立项数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等。依靠简单的科研管理系统显然无法实现为这些科研规划提供必要支持,这就需要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

二、学科建设下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策略

1.构建技术框架

技术框架由系统应用体系结构与系统运行环境两部分组成,后者包括J2EE运行环境、数据库系统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又包括Mysql、SqlServer和Oracle。系统应用体系结构主要是指技术构架,信息平台将Hibernate技术与Struts框架技术融合在一起,同时还结合常用的组件,构建包括控制层、处理层、控制层和业务逻辑层的高效率技术骨架。

2.选取正确的开发模式

高校应当充分调研和分析本单位科研管理的实际情况,并借助自身的技术资源,开发实用性系统。这种自主开发模式具有个性化、实用性、成本低的特点。较为适合特色学校或规模较小的院校。但另一方面,它的系统适用范围有限,大部分数据不是通用标准,系统兼容性较低,这无疑对资源共享极为不利。也可以从市场上购买相对成熟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然后根据自身需求改造或定制某些功能。这种购买定制模式系统相对稳定,功能也较为完善,技术保障性较强,但却很难满足高校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合作开发模式也较为常见,它是指高校选取设计方案,然后联手研发机构共同开发。这种模式下系统的适切性较强,比较符合综合实力强的院校,但同时它的开发时间相对较长,成本也比较高,较为依赖合作单位。

3.优化运行系统

平台搭建后需及时试用,并关注用户的反馈信息,并据此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试运行阶段,应根据职称、专业、科研活跃度、岗位、操作偏好、年龄等因素,选取不同层次的用户,进行全面体验,并及时反馈。工程师分析、整理这些用户反馈信息,不断优化系统,进而在高校全面推广。同时,在系统运行中,还应当适时进行评估,根据用户的体验反馈,从系统稳定性、平台目标、系统灵活性、业务流程等方面全面评估。

4.明确功能需求

科研人员、二级单位科研秘书、学校领导、科研处管理人员和系统管理员,是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主要用户。科研人员使用该平台主要是为了管理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或在线查询业绩发放及核算情况、在线申报校级项目、接受科研反馈意见和文件、通知。二级单位主要通过管理平台完成本单位的考研考核,审核管理相关数据,向科研人员发送文件,并收集教师的反馈信息,并完成学科建设相关的统计工作。学校领导通过管理系统研究相关统计图表,进而了解掌握全校的科研动态和概况,并对科研信息进行查询分析。科研管理处人员主要负责高校的科研数据,因此,他们运用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了组织项目中检和终结、科研考核、年度统计、项目申报。并承担管理、维护平台的责任,依据相关数据为决策层提供有用信息,推动高校决策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系统管理员通过系统设置各项参数,并维护后台数据。具体包括数据导入导出、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参数设置、系统日志管理、角色与权限设置等。

参考文献:

[1]顾小清,郭秀霞等.教育科研信息化门户需求调查与功能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9.

[2]李秀慧.医院虚拟学科创新平台构建的探讨[J].中国医院,2010.

[3]刘泽轩,江春华.基于JZEE架构的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

[4]曾捷,李霞.深圳大学重点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

篇8:信息化医院管理构建

对于医院信息管理来说, 其包含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第二个方面的是医护人员的信息化管理, 第三个方面是医疗病人的信息化管理, 首先, 就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而言, 其具体的管理方式相对其他两个方面的管理来说, 是比较简单的, 主要是因为医疗设备是一个定性固定的器材, 不存在着类似于人一样的思维以及活动性, 因此, 对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只需要注意三点, 其一是对于设备的引进, 需要严格的进行质量把关, 并将设备的资料计入设备档案库;其二是对于设备的使用, 在这些医疗设备进行使用的过程中, 需要专业的人士, 采用正确的使用方法;其三是设备的损耗管理, 要做详细的记录;而对于医护人员的信息化管理, 主要是对医护人员的个人资料、能力、职位以及上岗的时间等数据进行汇总, 储存, 以便于合理地对人力资源进行调配, 从大体上来说医疗病人的信息化管理和医疗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但是对于医疗病人的信息化管理, 除了常规的病人资料等信息, 还需要对病人的入住时间、病人每天进行治疗时所需要的药物以及病人每天的身体情况信息等, 进行仔细的记录[1]。

二、医院信息体系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 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匮乏。

在我国大多数的医疗单位, 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人才相对来说比较匮乏, 甚至在有的医院, 相关的管理人员仅占医疗人员的20%, 在整个的管理体系中出现了“断条”或者是“管理空白”的现象, 这样一来就为医疗单位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的革新或者是构建加大了难度, 尽管拥有着信息化管理的手段, 却没有人去执行和监督, 造成了人才短缺的现象发生[2]。

(二) 信息化管理意识的淡薄。

现今, 信息化管理理念已经逐渐的渗入到各个行业当中, 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医院的管理者或者是工作人员, 对于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了解不足, 究其原因是其信息化管理意识的淡薄, 导致了这些相关人员没有足够的重视这一管理问题, 这就大大降低了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力度。

(三) 信息化管理工具的老旧。

对于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而言, 其信息化管理工具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旧的信息化管理工具, 由于自身系统的老化, 在整个管理过程当中滞缓了管理运作过程, 导致管理出现纰漏。

三、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医院信息体系管理对策

(一) 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对人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方法和方式的建立, 对其信息系统对现代医院管理的作用理解能力要有一定的认识。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医院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并建立良好的实操经验交流, 并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定期进行讲解。

(二) 信息化管理内涵的宣传。

信息化管理是医院从传统管理手段向现代化管理手段转变的一个趋势。信息化管理需要加强对现有工作提供促进力的宣传, 让工作人员认识到其信息化管理和传统管理手段相比的优越性, 进而使得信息管理的内涵获得有效的传递。

(三) 信息化管理工具的革新。

信息化管理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的保障, 积极地提高现有管理工具设备的针对性和先进性特点, 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在保障设备符合信息化管理上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

结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 可以发现, 进行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工作, 但是, 这样的前期工作却是构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前提, 只有不断地实践和完善, 才能够保证医院的管理更加地科学化以及合理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以及一些先进理念的不断出现, 对于医院的管理过程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 但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机遇, 如果能够将这个机遇牢牢的把握在手中, 切实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管理系统的革新, 才能够使得医院更好地为广大的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孙雪.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探究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0:185-186.

上一篇:“诺曼底”号遇难记之语文教学方案下一篇:中学教师新学期教科研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