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提笔忘字杂文随笔

2024-04-19

我说提笔忘字杂文随笔(通用7篇)

篇1:我说提笔忘字杂文随笔

我说提笔忘字杂文随笔

《燕赵都市报》记者要组织一次采访,约我说说有关“提笔忘字”的事,我这里正好有一个活例。

学校正在期中考试,今天上午地理学科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个男生在那里抓耳挠腮,很烦躁的样子,我就走过去,他居然忍不住问我:“老师,‘季节’的‘季’怎么写?”我不相信一个高二文科生不会写这个字,只能说是,情急之中他忘了怎么写,我们也通常称这种情况为“提笔忘字”。

提笔忘字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常见。

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现代文学老师讲他的大学老师——一位中文系教授——给他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自我介绍“我叫耿涛”,然后回转身去,往黑板上写自己的名字,结果,粉笔在那里顿了好几下,居然没写出来,——他忘了那个“耿”字怎么写。谁会相信,一个大学教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呢?提笔忘字了。

提笔忘字现象应该分两种情况:一是真的忘了,原来曾经会写,但不是很熟悉;一是原来非常熟悉,猛然间想不起来,属于暂时忘记。真正的提笔忘字应该是后者。而前者,当下见到的最多,也往往是自己认为“提笔忘字”,实际上是对那个字本来就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仅限于见过、写过、曾经认识而已,并不是真的熟知。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了。

随着电脑、手机的普遍应用,智能化的汉字输入法会自动生成词语或成串的句子,人们越来越依赖这些便捷的输入方式,从而越来越疏忽了对每一个汉字结构的书写和认知,于是,当某一天,非得让你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时,“提笔忘字”就在所难免了。

汉字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目前针对学生的考试,尤其是对高中生、大学生的考试,大多采用网络阅卷,而且以客观选择题为主要考试形式,直接打钩或者填写A、B、C、D就够了,很少动笔书写,这就直接导致对汉字结构的不了解、书写不规范、认得出但写不来等现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了。

我们的祖先对汉字一直是很敬畏的。相传,仓颉造字之时,“天雨粟,鬼夜哭”,那阵势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了,造字也预示着先民新纪元的到来,是类似于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后世对汉字的书写也很重视,尤其是软笔书写时,一笔一划,间架结构,都很考究,不敢马虎,也因此成就了汉字书写的崇高的艺术境界。比如:“楷书四大家”的作品,至今仍为楷模;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不知道倾倒多少人。而且,汉字书法还兼具了修心养性的功效,成为一个人拥有学养、修养的象征。

好在,新的课程标准正在努力矫正以往的偏颇,高考的改革也将加大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考核,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汉字,也必将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不熟悉而造成的“提笔忘字”现象。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教给学生如何书写和了解汉字时,不要仅限于将汉字当做一个符号来认识,更重要的是将形、音、义结合起来,最好是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汉字的来源,尤其是汉字简化演变之后,有些汉字已经不容易看到它的`原形,这就需要老师来告诉他们。其实,每一个汉字的形成,都是饶有意味的。

比如,我们平时容易书写错误的反文旁“攵”。

反文旁是指“攵”,共4画,我们书写时,常常写作3画的“夂”或“夊”。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书写上的错误,只简单强调显然够,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知道这个字的来源。

“攵”虽然叫做反文旁,像反写的“文”字,但从造字法来看,它跟“文”一点关系都没有,在某种意义上讲,反而跟“武”更贴近些。

“攵”,是象形字,楷书中从“攴”(pū)字变形而来。“攴”字象形,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或持鞭击打之形,本义大多与鞭打、敲打有关,如“牧”、“攻”、“败”等。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个别汉字还保留着“攴”的写法,如“敲”。因此,我们今天见到的以“攵”为偏旁的汉字里,跟“文”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可能会说“教”字,要知道,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就是用鞭子和棍棒“教化”奴隶的。

还有,我们通常说的左耳旁、右耳旁“阝”。

“阝”称为左耳旁、右耳旁,却跟“耳朵”没有任何关系。左耳旁从“阜”(fù)变形而来,“阜”甲骨字形,像山崖边的石磴形。用以表示地势或升降等意义。本义是“土山”。左耳旁的字多与山有关,例如“阳”,本义就是“山南水北”。右耳旁从“邑(yì)”字变形而来,是写在字形右边的“阝”。从“邑”(“阝”)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例如“邻”,本义是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等。

还有,理解“关门闭户”时,学生很容易把“户”解释为“窗户”,那是他们没有找到“门”与“户”的关联,如果知道了其实“户”就是繁体的“門”的一半,是单扇门的时候,许多有关门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对这些知识很感兴趣,了解到这些,对汉字书写,以及汉字意义的理解与掌握,都会大有裨益。当然,也会帮助人们熟悉汉字,记忆汉字,正确书写汉字,从而避免“提笔忘字”。

篇2:我说提笔忘字杂文随笔

提笔忘字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常见。

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现代文学老师讲他的大学老师——一位中文系教授——给他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自我介绍“我叫耿涛”,然后回转身去,往黑板上写自己的名字,结果,粉笔在那里顿了好几下,居然没写出来,——他忘了那个“耿”字怎么写。谁会相信,一个大学教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呢?提笔忘字了。

提笔忘字现象应该分两种情况:一是真的忘了,原来曾经会写,但不是很熟悉;一是原来非常熟悉,猛然间想不起来,属于暂时忘记。真正的提笔忘字应该是后者。而前者,当下见到的最多,也往往是自己认为“提笔忘字”,实际上是对那个字本来就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仅限于见过、写过、曾经认识而已,并不是真的熟知。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了。

随着电脑、手机的普遍应用,智能化的汉字输入法会自动生成词语或成串的句子,人们越来越依赖这些便捷的输入方式,从而越来越疏忽了对每一个汉字结构的书写和认知,于是,当某一天,非得让你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时,“提笔忘字”就在所难免了。

汉字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目前针对学生的考试,尤其是对高中生、大学生的考试,大多采用网络阅卷,而且以客观选择题为主要考试形式,直接打钩或者填写A、B、C、D就够了,很少动笔书写,这就直接导致对汉字结构的不了解、书写不规范、认得出但写不来等现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了。

我们的祖先对汉字一直是很敬畏的。相传,仓颉造字之时,“天雨粟,鬼夜哭”,那阵势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了,造字也预示着先民新纪元的到来,是类似于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后世对汉字的书写也很重视,尤其是软笔书写时,一笔一划,间架结构,都很考究,不敢马虎,也因此成就了汉字书写的崇高的艺术境界。比如:“楷书四大家”的作品,至今仍为楷模;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不知道倾倒多少人。而且,汉字书法还兼具了修心养性的功效,成为一个人拥有学养、修养的象征。

好在,新的课程标准正在努力矫正以往的偏颇,高考的改革也将加大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考核,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汉字,也必将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不熟悉而造成的“提笔忘字”现象。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教给学生如何书写和了解汉字时,不要仅限于将汉字当做一个符号来认识,更重要的是将形、音、义结合起来,最好是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汉字的来源,尤其是汉字简化演变之后,有些汉字已经不容易看到它的原形,这就需要老师来告诉他们。其实,每一个汉字的形成,都是饶有意味的。

比如,我们平时容易书写错误的反文旁“攵”。

反文旁是指“攵”,共4画,我们书写时,常常写作3画的“夂”或“夊”。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书写上的错误,只简单强调显然够,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知道这个字的来源。

“攵”虽然叫做反文旁,像反写的“文”字,但从造字法来看,它跟“文”一点关系都没有,在某种意义上讲,反而跟“武”更贴近些。

“攵”,是象形字,楷书中从“攴”(pū)字变形而来。“攴”字象形,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或持鞭击打之形,本义大多与鞭打、敲打有关,如“牧”、“攻”、“败”等。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个别汉字还保留着“攴”的写法,如“敲”。因此,我们今天见到的以“攵”为偏旁的汉字里,跟“文”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可能会说“教”字,要知道,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就是用鞭子和棍棒“教化”奴隶的。

还有,我们通常说的左耳旁、右耳旁“阝”。

“阝”称为左耳旁、右耳旁,却跟“耳朵”没有任何关系。左耳旁从“阜”(fù)变形而来,“阜”甲骨字形,像山崖边的石磴形。用以表示地势或升降等意义。本义是“土山”。左耳旁的字多与山有关,例如“阳”,本义就是“山南水北”。右耳旁从“邑(yì)”字变形而来,是写在字形右边的“阝”。从“邑”(“阝”)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例如“邻”,本义是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等。

还有,理解“关门闭户”时,学生很容易把“户”解释为“窗户”,那是他们没有找到“门”与“户”的关联,如果知道了其实“户”就是繁体的“門”的一半,是单扇门的时候,许多有关门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篇3:提笔忘字作文

过去,人们还只是揪心“能写一手好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如今,感到形势更加严峻,切身感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成为

“失写一族”。可时下许多人对汉字书写的态度越来越草率,出现许多不规范甚至错误的书写,而且还成为一种新的不正确的习惯;可大家还总觉得汉字读写只是基本功,根本没有引起大家重视,更没有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功课”,以致少了对汉字书写应有的珍视,少了对传统文化应有的敬重,所以导致出现“提笔忘字”之忧。

篇4:提笔忘字作文600字

不幸的是,我也只是其中的一个。这种明明知道,明明认识,却写不出的感觉,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有多可怕。

对于身为准高一生,一个已经经历过中考,初中毕业的我。在中考正式结束后,我也和众多同学一样选择把一切关于学习的事抛在脑后,开始放肆地享受我自己这辛辛苦苦三年换来的暑假。

放假后的生活自由而充实。偶尔和朋友逛街、喝冷饮,或放肆遨游在网络的海洋……一切都十分美好。但直到放假后的半个多月,随着姐姐和我的小侄女桂圆的到来,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说来也惭愧,放假半个多月,我却连一本书也没摸,一支笔也没拿,以至于有很多自己记忆中易如反掌,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字词都忘得七七八八。明明玩手机时看过的字绝对不算少,甚至不少的偏难字也可以快速准确读出它的拼音,但偏偏当你让我用笔写出来时,我却犯了难。

就好比愿望这个词。当桂圆转头问一旁正在玩手机的我时,当时我心中已经快速地闪过了这个词的结构笔画。可当我用笔写在本子上的时候,却迟迟下不了笔,“愿”是“广”还是“厂”?中间那个是“白”还是“日”?

看着桂圆求知的大眼睛直勾勾地看向我时,我心虚了,手心也不由自主地在冒汗。“难堪”,“很难侃”,这么简单,你怎么不会写呢?这么简单,你怎么能够不会写呢?!最后,我还是用手机才查出了这个词的正确写法。

篇5:大学生提笔忘字心得体会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一班 祝秀琴 1250411015 如今,编辑手机短信、在电脑上打字正在取代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发现,当自己需要写几个字时,竟不知从何下笔。大洋网曾做过调查,近43%的人基本全用电脑写字。对中小学生来说,字帖学习书写汉字早已让位于奥数、英语的补习课程。大洋网的调查表明,高达80%的受访者有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有近50%的人承认“有些字怎么也想不起来”。民意中国网和北京益派的调查也表明,83%的人曾经“提笔忘字”。不少人因工作中文字处理多使用电脑,用笔越来越少,时间一久出现了废用性障碍,即“电脑失写症”,遗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艺术,但很多人对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却是得心应手,成为主要书写方式。

对于以上数据,我并不陌生,这次的毛概调查报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数据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提笔现象的现状堪忧。面对中国汉字存在的这些危机,有的文化评论者提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如今却在电脑和手机的冲击下面临危机,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当写日记变为写博客„„长此以往,汉字会消亡吗?

西方一位文化批评家曾经指出:当代人们在图像、印刷品泛滥之下正在失去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语言的异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的异化现象。观照当下技术生活领域、文化领域、娱乐生活领域乃至新闻生活领域,这位批评家的深刻洞察,似乎正是对此而说。

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语言、文字与生活互相渗透,与时代的心灵和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提笔忘字、患上“电脑失写症”,网络语言泛滥,或者是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乃至用许多符号来代替文字的使用,实际上反映出今天人们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正在陷入精神贫困。有鉴于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汉字。

专家介绍,电脑失写症的病因是:在电脑上敲字缺少笔迹的书写感和印痕感,对大脑的语言中枢产生不了刺激作用,从而造成了失写现象。不仅是提笔忘字,手写文字潦草、难以辨认,甚至提笔写字时首先想到的是简单的汉语拼音和各种代码也叫电脑失写症。

实际上,手写汉字对锻炼大脑、增强记忆力、培养思维能力十分关键,电脑始终无法取代人脑,打字也不应该取代手写。尽管许多人在敲字时得心应手,但大脑中缺少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这就使得逻辑性和语言功能产生某种障碍。不过,出现电脑失写症也不要过于惊慌,只要养成定期阅读和手写的习惯,就能够强化对汉字形状的记忆。

对于提笔忘字现象,大学生出现的状况尤为严重。大学生不比小学、初中生,大学生开始对于文字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而小学生对于文字只是初步了解,对于调查的结果,我只能说,这是到了该觉悟的时刻了。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篇6:香烟,你听我说杂文随笔

我点上一根烟,烟雾,随着心情散发~

我不能吃苦吗?王婆熬的汤,我已经喝了一碗又一碗。

这世上公平没有用,正义没有用,努力也没有用。难道我还要这样吗?可我,还是改变不了,还是改变不了善良的本性。所以,我注定一生凄惨。

到处都是魔掌,到处都是吃人的陷阱,我看得懂,为何不去设置一个?让自己也能享受赚钱的沾沾自喜呢?为什么还要像一个清高的圣者,在风中颤抖着身躯?

无力,纯洁的无力,洁白的无力。就像一个笃定吃素的人,面黄肌瘦也不肯喝下一碗猪肉熬的汤。是该笑他吗?还是该尊敬他?这世上已经给不了答案。

我再点上一根烟,这次,吸上一口,闭上眼睛眯一刻。

烟雾大口的吐出来。

窗外的天,明亮得有些刺眼。我想,那些忙忙碌碌的人,为了生活苦不堪言吧。可他们还得活下去,还得无耻下去,还得忍辱负重的生活下去。都不容易啊,多不容易啊。

难道要像我,清高的自以为是。结果啥也不是。

我在一口一口的烟雾里,等待一个人,等待一个新的开始。

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用不了多久,我会死的。你怎么还不来?

没有太多的时间,我焦虑,不安。可你,还是不来。

我再点上一根烟,没有办法,我只能吸上一口烟。

篇7:我说提笔忘字杂文随笔

在上大学之前,我可以说,我是一个不会对别人说谢谢的人。因为我从小到大接受到的环境,就是很少说“谢谢”这个词,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之间都很少说,让自己也没了这个习惯。

对于我这种性格的女生,我更不好意思说这样的词,每次每次都不说,就形成了一种不习惯说这个词的习惯,说这个词就会让我这样的女生觉得害羞。

自从来到大学的这个城市,开学后的第一次班会,负责任的导员就和我们讲,别人怎么帮助了你,不论帮助了多少,只要对你有帮助,就应该对别人说“谢谢”。对大学校园里遇到哪一老师都要在路上遇到的时候,都要对老师说一声“老师好”。在班级群里或者以后领导发布任务时,一定要回复消息,最好发个“收到”,这些小细节都看的出一个人的对别人的尊重。

经过那次班会,我们都开始改变自己,我也是在努力让自己不再不敢张口,我这一年半,让我也改变了许多,习惯了说“谢谢你”这个敬语,还有“五声十字”,五声十字就是“您好”“谢谢”“对不起”“请”“再见”。谢谢我们的导员,教会我们基本的礼貌用语,对自己以后的发展肯定是不可或缺的礼仪知识。

寒假,和闺蜜出去游玩,来到我们县里的一个小店里买东西,他把东西给我包好,给我之后,我对他说了一句“谢谢”,他给我的表情是不屑,当时我的心情并没有什么起伏。出门之后,我的闺蜜对我说:你说什么谢谢啊,你没看他什么态度吗?当时的我却说:“我已经形成习惯了!”

今天中午,在学校的大门口,我遇到了一位发卡片的女孩子,她在发卡片的时候,对我说了一声:“谢谢”!当时我就感慨,从小到大第一次遇到这样对我说谢谢的人。

我自己也做过类似的工作,我知道其中的辛苦,我每次都会接过每一张发的东西,但是至今只遇到她这一位。

上一篇:三查三进三解自查报告下一篇:大学城商业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