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管理

2024-05-13

学籍管理(精选6篇)

篇1:学籍管理

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与高校学籍管理工作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基础数据的重要来源,要求必须及时、准确.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是教育部加强学籍管理的`主要手段,它对规范和监督高校学籍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学籍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准.本文以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提出建立学生动态电子学籍档案,旋进高校的学籍管理方法.

作 者:唐丽安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7关键词:学籍管理 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 电子学籍档案

篇2:学籍管理

我把关于承包贵校学生食堂的具体工作实施细则及经营方针、管理措施等,简要汇报如下:

一、经营方针

以服务学生为核心,靠优质的服务,靠不断翻新饭菜品种花样,赢得荣誉;以实惠、卫生、可口,薄利多销为基本原则;听从校方的管理,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按《食品卫生法》,严格操作规程。保证让学校放心,让师生满意。

二、管理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堂管理中作重要的问题!应从七个方面做好工作:食品采购卫生、食品储存卫生、烹调加工卫生、餐饮具洗刷消毒卫生、环境卫生、出售卫生和从业人员卫生。

1、严把进货关。坚持杜绝来路不明的各种货源进入食堂。做到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由专人负责进货,定点进货。不合格的菜、肉、鱼、油、佐料等,坚决不要。

2、严把处理关。进入食堂的蔬菜,在细加工之前,一定要摘好洗净,在干净的水池中清洗3遍以上,然后,转入干净的清水中浸泡半个小时以上。在细加工之前,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容器分开,工作区分开,杜绝交叉感染。保证煮熟、煮烂,严格按照食品卫生规定加工食品,保证让学生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3、保证做到不合格或霉坏变质的食品不上柜台,剩余饭菜不上柜台,加工失误(过生或过糊)的饭菜不上柜台,天天重复的饭菜不上柜台。

4、工作人员要讲究仪容仪表。上班期间必须穿戴工作服,并做到衣冠整齐,干净卫生。同时,必须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女的不浓妆艳抹,不留过肩长发,男的不留胡须。

5、搞好室内卫生,不准有蚊、蝇现象。保证碗、筷餐前消毒,(煮沸和用特定消毒措施处理)做到无水垢、油垢现象。确保卫生安全。

6、厨房要保持设备整齐划一。工作台、餐具、炊具、地面、墙面按时消毒,干净无异物。冰箱保持干净卫生,分档分类存放食物(生熟分开、肉类、鱼类、海鲜类等分档分类保存)。

7、工作人员必须听从领导,服从分配,尊敬校方的领导和老师,爱护学生,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8、严格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态度和蔼。上班期间严禁干私活,严禁接朋会友,严禁带小孩,严禁脱岗、串岗,严禁打闹、吃零食及其他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严禁在公共场所乱扔杂物、烟头,随地吐痰,聚众喝酒等,不得穿着工作服去厕所。

9、全体工作人员都应熟练掌握消防安全常规常识,严格执行消防安全标准,确保不出问题。要作到人走灯灭,人走水停。注重节约。珍惜食堂和学校的一草一木。

三、人员配备及要求:

食堂员工是食堂生产经营中的首要因素,是最重要的资源;是保证食堂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1、根据饭堂岗位需要科学的合理配置。

2、对所有人员先进行体检,然后按有关规定,定期和不定期体检,如有特殊情况,像重感冒等都要暂停上班。

3、保证按点、按时开饭,聘请的工作人员数量服从于校方的实际需要。

4、对工作人员不断进行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5、对工作人员实行量化考核管理。鼓励他们不断推陈出新,一旦其合理建议被采纳,则视具体情况给予物质奖励。

四、厨房、设备、餐厅

1、厨房的布局:保证工作流程连续流畅;厨房部门力求紧凑靠近;符合食品卫生和生产安全要求;集中加热设备,整合厨房资源;留有调整余地。

2、厨房的设备:具备安全性原则、实用便利性原则、耐用可靠性原则、发展更新性原则。

3、餐厅设计原则:秩序安全原则、高效实用原则、经济持久原则、舒适美观原则。

五、食物的营养与中毒的处理

1、食物的能量和营养价值做到平衡膳食与营养配餐。

2、了解常见的食物中毒进行预防和禁止,同时学习各种救治措施。

六、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和饮食教育

1、了解食堂经济情况监督食堂经济活动

2、保护好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为食堂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了解学生时期对营养的需求程度,加强对学生饮食教育的方法

七、尊重校方的指导意见,加强与校方的交流和沟通

1、定期向校方汇报工作情况,征求校方的意见和建议。

2、定期了解师生对食堂的意见和建议。

3、按时交纳承包费、水电费和其他应交的费用,不拖不欠。

篇3:高校学籍管理及管理人员素质

一新时期高校学籍管理的特点

1.高校学籍管理不断灵活化与人性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校的教育对象大量增加, 培养模式与目标也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精英教育逐渐成为大众教育。因此, 高校的学籍管理机制也应做出相应调整, 以适应高校教育形势的变化。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而自主选择专业, 选择学习年限, 因创办企业、出国留学、自愿参军等选择休学的情况, 学籍管理应灵活操作, 做到人性化管理,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高校学籍管理逐渐复杂化

新时期高校为加大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大量开设各种选修、辅修课, 部分专业开设第二学位,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教学质量也得到相应提高。在这种背景下, 学生的学籍信息日益细化, 且容易发生变动, 学籍管理人员还要负责统计选课情况以及学生的学分绩点等, 高校学籍管理逐日复杂。

3.高校学籍管理日益综合化

高校学籍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检测, 帮助学校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明确学习目的,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目标逐渐向提高教学质量转变, 高校学籍管理也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关注, 通过对大量学籍资料的综合与分析, 为学校的教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当前高校学籍管理和管理人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缺乏应有的重视

学籍管理工作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且学籍档案在学生毕业后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因此, 学籍管理工作异常重要。然而, 部分高校领导未能认识到学籍管理的重要性, 对学籍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 认为学籍管理工作不过是普通的事务工作, 人人都可以做, 因此将学籍管理工作随便交给非专业人员负责, 管理工作也只是置于教务考试中心等部门之中。学籍管理工作未能得到重视, 学籍管理人才不足, 管理工作便难以做好,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

2.学籍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管理人员立场不够坚定

由于学校领导对学籍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 未能配备专业的人才负责管理工作, 因此, 现在的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大多属于半路出家, 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 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边做边学, 专业化程度较低, 且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的现象, 造成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学生的规模日益扩大, 学籍管理的工作日益复杂。但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缺乏相应的工作能力, 难以适应复杂的学籍管理工作。此外, 部分管理人员立场不够坚定, 工作过程中容易受某些不正之风影响, 如某些学生成绩不及格便会向学籍管理人员求情, 请求高抬贵手, 而部分管理人员会因为心软或其他原因, 未能予以坚决的制止, 不利于学籍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3.管理人员之间缺乏业务交流

学籍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相关的政策理论知识, 还要懂相应的计算机知识。由于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难以适应正常的管理工作, 因此有必要加强业务交流, 提升专业素质。然而, 由于管理人员的流动较为频繁, 管理人员之间难以进行较好的业务交流。此外, 部分学校担心学籍人员到别的学校进修学习会耽误本职工作, 从而影响学校教学, 因此较少组织管理人员去别的学校进修。各学校的管理人员之间缺乏业务交流, 导致视野难以得到开拓, 也无法做到取长补短。

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1.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对于高校学生而言,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而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学籍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对于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而言, 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是极其重要的。学籍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对学籍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有着特殊的要求, 不仅要求学籍管理人员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同时也要具备过硬的思想品质。而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对于学籍管理工作的认识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自身的思想品质和服务意识也存在问题, 所以为了提升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 必须要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 增强自身的服务理念, 为有效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强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更要强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同时要贯穿于高校学籍管理的全过程。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领导对于学籍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致使学籍管理的工作并非由专业技能型人才承担, 即使有部分管理人员是相关专业毕业的, 但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和不关心, 导致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存在偷懒和敷衍的现象, 致使学籍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不高, 效率日渐下降。因此管理人员应不断强化自身的工作能力, 保持自身过硬的思想品质, 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影响。在繁杂的学籍管理工作中, 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 稳中求细, 从而做到对学籍资料处理的准确无误。同时及时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与学校的规章制度, 熟悉教育心理学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 做到专业技能过硬, 从而形成较强的业务能力。

四建立完善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1.加强领导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视

学校领导应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视, 摒弃学籍管理工作人人都可以做的传统观念, 不断加强学籍制度建设, 加大对学籍管理工作的投入, 从而使学籍管理工作得到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 管理工作能够规范运作, 适应与促进学校的管理工作。增加管理人员进修学习的机会, 从而使管理人员之间能够加强业务交流, 做到取长补短,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2.实行学籍管理专人专职责任制

学校应摒弃传统的安排其他部门人员进行学籍管理的做法, 实行学籍管理人员专人专任责任制, 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 大力引进专业人才, 将其融入学校的学籍管理队伍中, 从而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专人专任责任制能改变传统的管理人员流动大的现象, 使管理人员能够专心于学籍管理工作, 增强事业心与责任心, 注重人员内部的业务交流,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提高学籍管理的工作质量。专人专任责任制同时还能有效地改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 如学籍文件丢失、学生篡改成绩等, 由于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 一旦出现意外情况, 管理人员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此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尽心尽责。

3.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

在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方面, 学校应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政策理论知识, 还包括计算机知识等。管理人员在经过培训后, 还要接受严格的考核, 考核不能通过的人员则不允许上岗, 甚至予以辞退。学校在进行考核时, 针对部分半路出家的管理人员, 可进行等级的区分, 使管理人员按不同的等级做相应的工作。学校通过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 使管理队伍不断专业化, 提高学籍管理的质量。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改革, 传统的高校学籍管理与管理人员的素质逐渐难以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学籍管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 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 同时学校领导应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视, 实行学籍管理专人专任责任制, 并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 从而不断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适应新时期学校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阮红兵.高校学籍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6)

[2]高红梅.浅议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6)

[3]郭亦鹏.论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构建[J].成功 (教育) , 2012 (20)

篇4:电子学籍助推学籍管理方式变革

关键词:电子学籍管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管理方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4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55-03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因此学籍管理就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中最庞大的工程之一。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基础教育的适龄儿童数量众多,并且分布不均。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加剧,跨省份和跨地区转学、升学问题使传统的学籍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传统以地方主管方式的学籍管理不仅出现了“一人多籍”、“人籍分离”、“有人无籍”等一系列问题,而且难以解决跨省份、跨地区转学、升学等方面的学籍管理问题,最终导致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难、升学难等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因此,传统的学籍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

一、传统学籍管理受到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

我国学籍管理办法一直受到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1]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主要强调地方主管,相应的学籍管理也是由各省自行制定并开展相应管理。在各省主导的学籍管理体制下,不同省的学籍具有不同的数据内容和数据标准,统计数据难以整合。由于缺乏有效的统计数据支持,教育主管部门也难以制定更准确的教育决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流动人口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转学和升学等一系列问题就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传统以省市主管的学籍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电子学籍管理实现学籍管理方式变革

教育信息化为基础教育的学籍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2]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我国首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学籍管理制度,配套实施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实现基础教育学籍的全国统一管理,努力解决当前由于学籍管理混乱所产生的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的学籍管理全面地记录每个中小学生在学校的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包括:①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②学籍信息证明材料;③综合素质发展报告;④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⑤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⑥享受资助信息。[3]为了有效地实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育部从2010年就开始启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努力构建全国统一的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籍注册、学籍异动、升学、转学等信息化管理,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实时监控与管理。[4]

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电子学籍管理方式,实现了传统学籍管理方式的变革。所谓电子学籍,是指采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方式全程管理的学生学籍。在电子学籍中,学籍号是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的核心要素,它是以学生的身份证号为基础,在学生进入幼儿园或小学时就进行初次采集,录入到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中,并在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阶段中使用。电子学籍的特点是每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籍号,记录学生的所有学籍信息,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全国联网,所有的业务管理流程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将建设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五级应用系统中核心的学籍管理和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功能,采用信息化方式管理学籍和营养改善计划;二期将建设校车管理、成绩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查询统计分析和办公等业务管理功能,促进学校综合管理的信息化。[5]

三、电子学籍管理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优势

实施全国统一规范的电子学籍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学籍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体现之一。相对于传统各省孤立的学籍管理而言,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打通了各省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学籍管理联网,它在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基础教育决策、变革基础教育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1.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择校、高考移民等已经成为导致基础教育不公平的重要问题。在传统学籍管理模式下,由于不同省份具有不同的学籍管理办法,建立的学籍管理系统仅局限在本地区范围内运行,地区与地区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因此流动人口子女跨省转学非常困难。既使双边的教育主管部门同意转学,传统学籍管理也需要学生家长在两地往返办理转学手续,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成本上都给学生家长增添了许多负担。

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采用电子学籍管理的信息化方式,实现了学生学籍管理全国联网,跨省转学的申请和审批功能都在网上操作完成,从而从技术层面上解决了随迁子女跨省转学难的问题。中小学生转学学籍管理流程是由转入学校发起转学申请,经转入学校主管教育局审核、转出学校审核、转出学校主管教育局审核并判断是否外地就读之后完成转学。[6]在管理制度上,《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不为已接收学生建立学籍档案”、“接收学生不为其办理转学手续的”、“不按规定为学生转接学籍档案的”等都将依法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的责任。[3]因此,我国实施电子学籍管理方式将努力从管理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上解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跨省转学难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公平。2014年1月10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开始联网试运行,办理跨省转学等学籍管理工作。[7]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学籍管理正式步入网络化电子学籍管理时代。endprint

2.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基础教育发展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别是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营养改善计划方面。从国家的层面看,传统学籍管理不仅学籍数据分散、采集困难,而且各省之间的学籍数据难以整合,无法及时动态地把握全国基础教育的学籍信息,从而影响了教育经费、教师编制和教学设备等重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不仅能够管理中小学生的学籍信息,而且能够及时地从整体上反映我国基础教育的学校分布和教育资源分配情况,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经费、教师编制和教学设施配备等方面动态地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推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以营养改善计划为例,我国国务院从2011年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开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60亿元,惠及全国680个县2600万学生。为了保证营养改善计划的资金不被非法占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可以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详细的学生数据,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落实到位,保障项目所覆盖的每一个农村学生都能吃上营养午餐。

3.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优化基础教育决策

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优化基础教育决策。以我国中西部地区“撤点并校”政策为例,近年来,由“撤点并校”政策引发的负面效应已经突显,农村适龄儿童辍学率进一步上升,农村中小学校车事故频发,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硬件条件和生活条件差,农村文化盲区不断增加。为了解决盲目“撤点并校”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2]如何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信息化时代,教育决策离不开教育统计数据的支持。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运行,将逐步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仓库,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获取基础教育的统计数据,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促进教育公共政策更加合理。

4.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管理方式变革

在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我国县级及其以下的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还相对落后。从整体上看,我国县级及其以下的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的网站主要用来发布信息,远没有达到开展网络化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中小学校而言,部分城市中小学校建立了学校主页,发布相关教育信息,然而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都没有建设学校主页,更不用说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建设开启了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先河,使信息化管理理念深入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心中,使农村中小学校长对信息化管理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体验,为今后进一步转变基础教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实施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不仅包括学籍管理和营养计划管理,而且将进一步扩展到中小学校校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常规业务管理等,从而加快农村中小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是我国教育部自上而下设计的,在纵向上实现了从中央到省、市、县、学校五级贯通,在横向上实现了省与省之间的对接,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在今后加入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之后,将为基础教育的教育统计和教育决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四、开展电子学籍管理的保障措施

电子学籍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学籍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电子学籍管理,除了提供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以外,还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同时建立学籍信息的保密制度,从人员和制度上保障电子学籍管理顺利开展。

1.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人。电子学籍管理对于中小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是一个新事物。为了保障电子学籍管理的实施,还必须加强中小学校的校长和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的能力。通过培训,一方面是要确保学籍信息及时、准确地采集,另一方面是要确保学籍信息被安全地使用。

2.建立学籍信息保密制度,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为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提供了不同的使用权限,确保学籍信息的安全。然而为了进一步加强电子学籍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学籍信息保密制度,对于违反学籍管理方法的行为,特别是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籍档案、泄露或非法使用学生学籍信息等行为,必须依法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学籍信息的采集和修改都必须经过家长审核后签字,保留原始数据,一旦有不实情况,可以逐级核查。只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问责机制,才能真正确保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维护学生的利益不受损害。

五、小结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育信息化不仅融入了中小学课堂教学,而且正逐步融入基础教育的管理领域。为了解决我国流动人口子女跨省转学和升学等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我国出台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配套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正式进入电子学籍管理时代。电子学籍管理是信息时代学校管理的一个新生事物,它在学生上幼儿园或小学时一次性采集,以身份证为基础,实行学生一人一号,并在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终身使用。电子学籍管理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我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跨省转学等一系列问题,而且有助于促进基础教育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深刻变革,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加强教育监管和支持教育决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电子学籍管理仅仅是基础教育管理方式变革的一个开始,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进一步融入基础教育管理领域,大数据分析和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将进一步融入到基础教育管理中,为信息时代的教育管理提供更加高效、迅捷的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靖.电子学籍:保障教育公平[N].科技日报,2013-8-27(7).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 1667143.htm,2014-3-25.

[3]教育部教基一[2013]7号文件.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Z].

[4]保障教育公平——聚焦首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EB/OL]. http://www.gov.cn/jrzg/2013-08/25/content_2473364.htm.

[5]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简介[J].基础教育参考, 2013(19):8-9.

[6]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学校级)[Z].2012.11.

[7]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联网试运行[N].中国教育报,2014-1-8(1).

篇5:学籍管理意见

请网管员及学籍员认真阅读烟台市《关于初中电子学籍的修改方案》,就学校层面切实提出完整,准确的修改建议.如有建议,请务于明天上午前回复.邮箱:jjkxjs@163.com 电话: 8246336 附: 烟台市《关于初中电子学籍的修改方案》 关于初中电子学籍的修改方案

一年来,随着电子学籍管理平台的使用,在感受到信息化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陆续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全市的一年来的使用情况,现提出以下问题和有关问题的修改意见: 一,主要问题:(一)学籍管理平台本身的业务流程与我市学籍管理的实际有一定出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学生异动情况.最常用的学生转入,转出等操作,学校首先通过平台上提出申请,教育局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教育局的学籍管理员不能够直接将该生的学籍转入另外一个学校,相对应的异动数据到学籍异动统计模块也查询不到,只能让学校重新上报,这样不仅仅加大了工作量,而且使学籍库不断变动,影响到教育局数据库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学生异动处理审批权在县教育局,教育局要根据提供的证明进行审核,但是软件没设计证件审核这一流程,导致学籍管理不得不继续用手动操作.二是数据上报程序较繁琐,速度较慢.目前,我们有300多所学校,20多万学生,信息量极大,特别是照片信息量偏大,对软件及网络的质量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软件设计的传输方式与我们的要求有差距.软件设计的传输方式是以500条学生的信息为一个传输单位进行传输,不如以班级,年级,学校为传输单位进行传输,可以更以利于信息传输和检测的速度.另一方面是网络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县市区很多学校的网络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网内病毒泛滥.这些都影响了数据上传的速度.传输方式单一,只能通过平台报送,不能通过邮件,U盘等其它方式.三是数据上报程序违背学籍管理的实际.这套平台的数据传输是以学校上报的数据为基础,然后再由县教育局上报市教育局.在数据处理时,学校,县教育局和市教育局的数据缺少差异比较的功能,导致了市,县,学校三个层面数据的不统一现象;四是教育统计的报表不够完善.这套软件的研发是在近十年前,且不是以烟台的实际情况作为软件设计基础,我们的教育教学统计与软件设计内容有着较大的差异,导致现有的我们用不上,我们需要的没有设计.比如,随着外来人口的逐渐增多,我们需要对外籍学生和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进行统计,软件无法满足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将有关改动要求通知浙大网络公司,并要求及时做出修改.(二)数据传输存在一些内在问题.目前,各县市区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就是数据传输复杂和数据丢失的问题.这套平台的数据传输是校校通平台为载体,由学校上报基础数据,然后再由县教育局通过平台上报市教育局.也就是说,必须经过两步的数据传输才能汇集到市教育局.目前,这两步传输过程中,在平台的管理,使用和操作完全正确和网络设备运行完全正常的情况下,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一是学校数据报送县教育局和县教育局上报市教育局,都出现了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还是有许多情况找不到原因;二是学校数据上报县教育局成功了,但是县教育局报送市教育局时有出错,经常出现丢失数据的情况,却找不到原因;三是学校重复上报同一信息,软件检测不到,导致数据重复,数据库失真;四是图像的传输容易出问题,部分学生的照片拉长,失真.这些问题加重了我们的工作量,数据核查需要我们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的重新对比.在建档初期我们花费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经过大量的数据对比,终于建成了初中学生的数据库.但是软件的缺陷,以后依然面临着相同的较大的工作量,这与我们建设电子学籍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三)学籍管理平台对网络的绝对依赖,直接影响学籍建档和管理工作质量.目前,除了极个别的学校外,大多数初中学校都已经建成校校通平台,但是通过电子学籍的建设看,平台的应用不够,这对网络版的初中电子学籍有着直接影响.一是硬件基础较差.有些农村学校学籍管理员没有专用微机,不能随时上网;有些是通过电话上网,速度慢;有些服务器配置过低,不仅仅传输速度慢,而且还经常发生故障;二是学校网络管理员和学籍管理员运用网络的能力有限.因为我们使用的学籍管理平台是整个校校通平台的一部分,学籍管理员必须具备相当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以后才能进行操作.学籍管理员学会了学籍软件,但是在数据传输过程经及信息采集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不会处理,只能等公司的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解决.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使我们的学籍管理与学生的变更不能同步,影响学籍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四)学籍管理员的计算机基础较差,对管理平台使用有一定的困难.从05年7月开始,市里统一组织了两次集体培训,各县市区也分别组织了多次学籍管理员的培训,但是网络版的学籍系统对计算机操作提出了较高要求,应用效果不理想.由于大部分学籍管理员都不专门从事计算机工作,甚至有些以前就没摸过计算机,现在全部采用计算机和网络,他们不习惯,从而操作起来就感觉困难,出现了很多操作上的问题.(五)现行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与初中学籍电子管理平台的管理权限设置是相背的.按照目前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县市区教育局负责对学校的全面管理,而市教育局管理各县市区教育局,市教育局的数据为终端数据.目前的初中管理平台是学校的数据是终端数据,县市区教育局无法对学校进行控制,相应地市教育局也无法对县市区教育局进行控制.总之,对于省教育厅研发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用系统,我市的初中电子学籍管理平台运行情况不是十分理想,未能确实提高我市初中学籍管理工作效率,存在学籍管理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管理置后等多重缺陷.二,修改建议(一)基本原则

1,操作简单.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学籍异动等各种操作都要尽可能的简单.2,传输快捷,便利.一是所有数据的传输要快捷,二是传输方式可能过邮件,移动硬盘,U盘等多种方式.在平台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学籍管理的时效性.3,信息全面实用.希望以学校,县市区教育局,市教育局提出的信息为基本依据进行信息采集,并可分时,分批报送.4,管理权限明晰.学校的管理职能界定在信息采集,一次报送,统计查询.县市区平台控制学籍的异动处理,学校学籍库变更,并可按县市区管理的需要进行校际调整.烟台市平台控制县市区报送工作,它的数据为终端数据.5,具备较强的兼容性.随着我市教育管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希望学籍平台有较强的兼容性,可以随时增加各种功能模块.(二)具体建议 1,学校平台

⑴实现校内之间可以调班.⑵设置就读方式一栏(住宿,走读).⑶外籍学生借读能单独列出.⑷是否能建立如公文系统的统一网络平台,所有学生信息均上传服务器,学校只安装操作端软件(类似目前户籍管理平台),利用USB接口的身份验证装置控制用户登陆及操作.⑸学生信息过于繁杂,有用没用的一大堆,应研究精简部分信息类别项目,避免学生数据过于庞大.⑹学年初学生重新分班后,操作复杂,重新导入数据后班内编号还需重新调整.⑺系统安装比较费时费力,且易出现问题,经常是出现一点小问题,就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建议通过修改使系统安装简单易操作,避免安装过程中出现错误.⑻系统说明过于笼统,对于易出问题的地方应详细说明,多用说明中的flash的演示动画,这样比较直观.学校的学籍员大多不是专业人员,说明应通俗易懂,应详细一些,特别是平台的安装,初始设置和导入数据这几方面.⑼学籍管理操作程序比较复杂,界面过多而不集中,对大部分学籍员来说,操作比较困难.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也找不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建议在出现问题时,不提示专业术语,例如:“主键” “-193” 等语句,改为提示能够理解的话语,以便在出现问题时,根据提示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建议通过修改使操作过程更简单一些.⑽学生母亲姓名的输入比较麻烦,操作难度大,建议修改为与父亲一起导入.⑾学籍管理->日常管理->需审核异动中,没有“学生姓名更改”这一项,不便于学生姓名变动的上报,建议增加姓名更改功能.⑿没有对于“不在全市范围”内的学生转出转入的管理操作方法,只能通过删除或增加学生信息后重新上报,导入时经常会出现问题,给学籍管理带来了不便,建议修改.⒀在排序时,无法以级部为单位进行排序,查询学生时也不能以级部为单位进行,这样如果找任一同学的详细信息则有点复杂.建议修改.⒁关于编班升级,建议先升级,再分班,再处理学籍.建议系统能根据,时间的变化自动进行升级处理.⒂校校通软件存在的问题.校校通软件是电子学籍中的基层软件,是学籍管理能够运行的最根本保证.因此,校校通软件应该是简单,可操作性强,可控性强的.但就各学校学籍管理员反应的情况,存在录入十分繁琐,管理麻烦,上报困难,专业性太强,人性化不强的问题.特别是录入学生信息时,Excel表格要求十分严格,要求丝毫不差,因此学籍管理员在录入学生信息时即费时又费力.同时,校校通软件系统设置的信息太多,上报信息时没有提示,软件错误提示过于简单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较为严重的干扰了学籍管理员的工作,影响了学籍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⒃浙大城域平台软件存在的问题.城域平台在整个学籍管理工作中起到一个桥梁作用,但平台在一年的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较为突出.校校通软件专业性太强,而平台又是专业性不强,平台是一个集办公自动化,个人办公助理,人事管理,校产管理,教学管理等为一体的软件.其中的学籍管理只是这个软件的一个模块,因此软件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虽然软件涉及到的应对各种学生管理模块较多,但多数管理平时用不上.软件存在学校在上报至平台服务器时无提示,无报错,无反馈的问题,平台在往市局报送时,同样存在报送成功与否不知道,报送多少不知道的缺陷,此缺陷较为严重,极易造成“丢包”现象.平台软件的运行不很健壮,自实施学籍电子化管理以来,开发区即配备了专门的服务器来保证平台的安全,平稳的运行,但平台运行并不理想,由于平台需要专门的数据库软件支持,无形中给平台的可靠运行制造了麻烦,自电子学籍运行以来,每次报送数据都需要重装软件和数据库,平台的成熟性和健壮性存在问题.2,县市区教育局

⑴实现县内转学(校与校之间转学)通过平台调整.⑵统计查询能否增加全县学生情况.⑶异动审批程序太复杂.本县内的转入,转出审批后最好能直接转到另一个学校,外地转入或转出学校上报,教育局审批后能直接加到数据库里,学校一次次地上传下载太麻烦.⑷审批文号能自动生成.异动审批的文号最好根据一定的规律自动生成,每次都手工输入太麻烦,而且不好查找.⑸软件的查找功能太单一.希望能实现按姓名,注册学号,身份证等多项查找,界面简单点,易于操作.⑹统计功能太少.系统里包含的几个统计表格不太实用,而且只能统计一个学校的,希望能统计全县或几个学校的总人数,转入人数,转出人数,辍学人数.⑺关于系统运行情况:从目前的系统运行情况就莱州而言,学校将数据上传到县,县将数据上传到市各约需一个多周的时间,速度慢,效率低,建议能否通过修改,提高上传速度和上传信息的准确性,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⑻关于学生异动动:目前的学生异动比较繁琐,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提出学生异动申请,县市区教育局进行审批,然后双方学校再进行异动处理后,才能完成学生的异动,如果其中有一方学校没及时申请和处理,则学生异动将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而地市教育局要在学校重新上报信息后才看到结果.建议修改为:学校提出学生异动申请后,县市区教育局进行审批,地市教育局直接能看到结果.另外,学生异动的内容除“转出,转入,休复学”外,建议增加“更名”审批.⑼关于数据的统计:目前的系统中没有学生人数统计功能,建议增加学校,县市区,地市三个层面有关学生人数统计的功能,内容大致可包括:每个年级的班数,注册人数,增减情况,分流,巩固率,外来人员等.⑽关于数据导出:建议增加年级数据导出功能,形成.DBF格式的数据库文件,以便与会考,中考报名,考试相对应.⑾关于增加打印功能:建议系统增加打印功能,可将生成的数据统计表和学生的基本信息随时能够打印出来.⑿关于进一步搞好培训:建议在系统进行修改后,由浙大工作人员深入到各县市区再组织一次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一位学籍管理人员进一步熟练掌握操作方法,能处理一些常见问题.⑿学籍电子化管理是大趋势,电子化的管理同时也需要管理人员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但应该避免专业性太强的问题,越是“傻瓜”式的操作越是受欢迎.同时,校校通软件应当加强人性化,在录入学生信息时,Excel的要求应当宽松,人性化,而对于学生信息的更改,增删应该做到实时,即学校修改,增删学生信息的同时县级主管部门的平台就应该有提示信息.学校,县市在上报学生数据时应该有流量,报送成功数,报送成功与否等提示信息,而县市在接受数据时也应有受到数量,修改学生的信息等提示信息.3,烟台市教育局

篇6:高中学籍管理

湖 南 省 教 育 厅 文 件

湘教发„2009‟13号

关于印发《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

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

为加强全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背景下学业水平考试的需要,建立正常的学校管理秩序,我厅组织对《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湘教发„2003‟52号)进行了修改,制定了《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教育厅 二OO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业水平考试的需要,建立正常的学校管理秩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根据法律法规及国家教育部加强学校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入学 学籍

第二条 普通高中招生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根据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状况、统一考试成绩和学生志愿,由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择优录取。

第三条 学校按照所属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招生计划和招生办法录取学生。新生在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后,即取得学籍,同时获得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编制的学籍号。学生报到、注册时,应填写学生花名册、学籍表和学生成长手册。

学校建立学籍档案和学生成长手册时,应同时按照“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系统”的要求建立学生电子学籍档案。第四条 学校须将新生《学生花名册》、各年级学生异动名册(包括转入、转出、休学、退学、复学、跳级、留级的学生名册)于开学后三周内以电子信息形式报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 学校不得招收普通高中已经毕业或结业的学生来校复读,也不得招收外校在籍学生来校寄读或借读。

第六条 新生应按时到校报到,办理入学手续。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报到,须持有关证明在开学后两周内向学校请假。如开学后两周内不到学校办理相关手续,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七条 学校办学规模:完全中学的高中部不得少于12个班,独立高中不得少于18个班。完全中学(含初中)、独立高中办学总规模不得超过60个班。班额不得超过55人。

第二章 转 学

第八条 学生不得随意转学。确因其家长工作调动、家庭迁移或其它正常原因必须转学者,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

第九条 转学学生须经转入学校同意并开具接收证后,再向转出学校提出转学申请。经转出学校同意,开具转学证,学生持转学证到转出方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加盖公章。其中,跨省、市(州)转学学生须持转学证到转出方省、市(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关科目成绩证明,并经审核加盖公章。

第十条 转入学生须持转学证、其家长工作调动的相关手续或户口迁移手续等相关证明,先到转入学校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方可在转入学校办理入学手续。转学学生的档案材料由转出学校移交给转入学校。

第十一条 学校接收转入学生,由校长决定。学校不得拒收正常转学学生,也不得接收没有办理正常转学手续的学生。必要时,转入学校可由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

第十二条 转学学生在办理以上手续的同时,一般还应由转入(出)学校按以下程序办理学生电子档案转移:

省内转学:由转入学校向转出学校核查学生信息并同意转入后,向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请办理,经市(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从转出方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调入转学学生的基本电子信息,且在转入学校转入年级的最末一个学籍号之后依次递增新编学籍号分配给转入学生,并通知学校已转入;转出方市(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在转出学生的记录上标识“转出”的异动记录,该生学籍号作为空号保留,不得再分配给其他学生。

省外转入学生:由转入学校录入转学学生基本信息,向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请办理,且将转学学生基本电子信息提交至市(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符合转学程序且成绩属实,即在转入学校转入年级的最末一个学籍号之后依次递增新编学籍号给转入学生,并通知学校已转入。

由我省转入外省(市、区),按转入方有关规定办理。第十三条 普通高中不得接收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各类技校在籍学生转学;示范性高中不得接受非示范性高中学生转学。

第十四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转学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对违反转学规定的情况应予以制止。学校应当保证所开具的学籍证明、学分修习情况完整、真实、有效。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保证所出具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真效、有效。

第十五条 学生转出、转入均须将电子信息报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学生受处分期间、休学期间或毕业最后一个学期一般不予办理转学。

第十七条 转学手续一般在新学期开始前办理。

第三章 休学 复学

第十八条 学生因病不能坚持学习,须持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病情诊断证明书,由学生或其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并报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方可办理休学手续。

如有其它特殊情况必须休学者,须由学生或其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经学校批准并报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办理休学手续。

第十九条 学生患有严重传染病者,应安排休学。学生单学期请假时间累计超过全学期三分之一的,应劝其休学。

第二十条 学生休学期为一年。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期满要求复学者,由学生本人或其家长提出申请,因病休学的,还须持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证明,经学校批准,方可复学,并由学校上报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休学期满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复学者,由学生或其家长于休学期满之日起两个星期内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可延续休学,并报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休学期满未按时提出延续休学申请,并办理延续休学手续的学生,视同自动退学。

连续休学两年,仍不能复学者,应予退学;对擅自离校一月以上者,作自动退学处理。

第二十二条 休(复)学学生在办理休(复)学手续时,所在学校须按以下程序办理学生电子档案转移: 休学学生所在学校向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请办理,并由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该生的记录上标识“休学”的异动记录,且该生学籍号不得再分配给其他学生。

复学学生所在学校向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请办理,并由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复学学生所在学校调入复学学生的基本信息,在复入年级的最末一个学籍号之后依次递增新编学籍号给复学学生,并在该生的学籍异动记录上标识“复学”。

第四章 升级 留级 跳级

第二十三条 学生必须按要求修习规定课程,参加相应年级考试、考查和综合评价。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学生升级、留级制度。

学生修满规定课程学分,德、智、体、美诸方面达到规定要求的可以升级;未修满规定学分的可补修应修学分或留级,但每学年留级学生比例不得超过本年级学生总数的2%。高三年级学生不得留级。

第二十五条 学生留级一年仍达不到升级标准的,应予肄业。

第二十六条 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成绩特别优秀,并提前修满规定课程学分,且具备超前学习能力的,由学生和其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可以跳级。

第二十七条 留级、跳级学生限于本校范围内,办理留级、跳级手续时,应由留级、跳级学生所在学校办理学生电子档案的年级转移,且在该生的记录上标识“留出”“跳出”及“留入”、“跳入”的异动记录,并报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留出”、“跳出”学生学籍号不得再分配给其他学生;“留入”、“跳入”学生在留入、跳入年级最末一位学籍号之后依次递增分配新学籍号。

第五章 退 学

第二十八条 学生因特殊情况要求退学的,由本人和家长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由学校报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可根据其实际学习年限,发给肄业证书。

第二十九条 学生修业一年以上,因故中途退学,可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对自动退学学生,不发给肄业证书。

第三十条 学生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自动退学,不发给任何证书或证明。

1、休学期满无特殊情况逾期两周不来学校复学或办理延续休学手续的;

2、一学期旷课累计达50节以上(按每天7节课计算)的;

3、擅自离校一月以上的。

第三十一条 学生退学应由所在学校向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情况,所属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在该生的记录上标识“退学”的异动记录,且该生学籍号不得再分配给其他学生。

第六章 奖 惩

第三十二条 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表现突出者,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1、对学生的奖励分单项奖(含优秀奖、优胜奖、各种积极分子等)、“三好学生”奖、优秀学生干部奖、省级优秀学生奖等。

2、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均表现突出者,可分别评为学校、县(市、区)、市(州)、省级“三好学生”。但上一级“三好学生”必须在下一级“三好学生”中评选。

3、学生干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工作成绩突出者,可分别评为学校、县(市、区)、市(州)、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但上一级优秀学生干部必须在下一级优秀学生干部中评选。

4、在本学省级“三好学生”或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中,按照万分之一评选比例,对德、智、体、美诸方面均特别突出,且符合评选条件者,严格按照当年的评选文件和评选程序进行评选,经公示无异议后方可评为本省级优秀学生。

5、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者,可评单项奖。单项奖根据省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组织评选。

6、校级以上(含校级)奖励均记入学生档案、电子档案和学校文书档案。

第三十三条 学校对于有错误的学生,要坚持耐心教育,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批评或处分。学校处分学生前,应当听取学生及其父母或其监护人的申辩。

1、对于极少数有错误的学生,可视其错误的性质、程度和认识错误的态度分别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时间一般为半年)等处分;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影响特别坏的学生可勒令退学、开除学籍。

2、警告、记过、记大过和留校察看由学校批准;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由学校提出,经学校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报上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受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能深刻认识错误、确有进步的,应在一学期后一年以内撤销其处分。

4、凡给予记过以上处分的学生,其处分决定应放入学生档案。撤销处分后,学校将其处分决定和有关材料,从学生档案中退出,连同撤销处分的决定存入学校文书档案。

第三十四条 学生受到校级及以上奖励或处分及撤销处分,学校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或其监护人。

第三十五条 学生或其家长对学校作出的奖励、处分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学校正式通知两周内向学校申请重新作出处理;对学校重新处理仍不服的,可在接到正式通知1个月内向学校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第七章 毕 业

第三十六条 在籍学生同时达到下述四项要求者,经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市(州)验印后,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

1、综合素质评价合格;

2、修满144个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16个学分,选修28个学分);

3、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考科目成绩各科及格(60分以上);

4、综合考查科目成绩各科及格(60分以上)。第三十七条 在校修习期满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学生,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凡因学业水平考试、考查科目成绩未达到毕业标准但修满规定修业年限者,可向学校提出申请,参加毕业补考。补考成绩合格者,可持结业证书到原发证学校换发毕业证书;未修满144个规定学分者,通过补修达到规定学分可持结业证书到原发证学校换发毕业证书。

第三十八条 毕(结、肄)业证书由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格并监制。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建立高中毕(结、肄)业生信息网,以便查验毕业证书的真伪。

第三十九条 毕(结、肄)业证书遗失不能补办,只能由学校根据学生档案开具相应证明。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适用于湖南省境内所有的公办、民办普通高中。

第四十一条 学生非正常死亡,学校应及时报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并将电子信息逐级上报至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学生学籍号以空号保留。

第四十二条 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实施细则报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从2009年3月20日起开始执行。《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湘教发„2003‟52号)同时废止。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湖南省教育厅解释。

主题词:高中 学籍管理△ 办法 通知

湖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2009年3月6日印发 录入员:王拥华

校对员:杨邵元

上一篇:员工诚实守信承诺书下一篇:药品三统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