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拜的偶像作文550字

2024-04-25

我崇拜的偶像作文550字(共14篇)

篇1:我崇拜的偶像作文550字

自以来,我和家人都迷上了小沈阳,尤其是我,小沈阳的小品《不差钱》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可是还想看《不差钱》里小沈阳的搞笑都能把老奶奶逗笑,小沈阳在《不差钱》里的一句话贼逗,人的一生其实跟睡觉一样一样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嚎,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嚎,笑的我肚子都庝了。

小沈阳这也算是名人了,说的话也应该是名人名言了,小沈阳说:“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在我眼里,这就是名人名言,这是不是很精辟。

我特别喜欢我的偶像小沈阳,每天都抽空看小沈阳的搞笑小品,小沈阳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让我捧腹大笑,心情愉快,而且我也特别喜欢收集一些关于小沈阳的资料,跟小朋友一起分享小沈阳的搞笑段子,你说我是不是很喜欢我的偶像——小沈阳。

篇2:我崇拜的偶像作文550字

我也有自己的偶像,并且不只一个。但是,在这众多的偶像之中,我最崇拜的却是我的爸爸。

爸爸已经40岁了,从额头上的皱纹也可以看出爸爸在衰老,但是,我仍然可以看出爸爸的骨子里透着一种活力。由于长期戴眼镜,眼睛已经凸出,有点变了形。鼻子倒是翘得挺高。他有着一个将军肚,还是挺有福气的。

年底的那一场大雪灾想必大家是记忆忧新吧,路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走上去一不注意就会摔个大马趴,爸爸在医院工作,要为病人们着想,医院里的`陡坡很多,走在上面特别容易摔倒,铲雪本来是赵爷爷的活,可爸爸却义不容辞地扛上铁锹,走出家门去铲雪,仿佛铲雪就是他的工作一样,爸爸从家门口铲起,他卖力地重复着一个动作──铲。我站在窗前,呆呆地望着爸爸,心中思潮起伏:爸爸真了不起!我心中对爸爸的崇敬心油然而起。原本是个大冬天的,爸爸却是满头大汗,他嘴里还念叨着:“年纪大了,工作都没原来快了!”

看着爸爸走进房间的背影,我心中一震。

第二天早上,我走出家门,一条条小道呈现在我的面前,小道相互交错,连接到各栋楼房的大门口,沿小道走下去,医院的各个楼房的门口都连接着小道,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这是爸爸的杰作吗?我更加崇拜老爸了,我心中暗想:我一定要向爸爸学习!从此,我把爸爸当作我的偶像,因为我崇拜他,敬仰他。

爸爸获得了医院里的“先进劳动者”的称号,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虽然爸爸的脸上没表现出高兴,我想,他的心里一定乐开了花!

篇3:我崇拜的偶像作文550字

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宣布一个研究课题:“大家都比较喜欢周杰伦,那么,大家不知道喜欢周杰伦什么,了解周杰伦的人却更少,那么,今天,老师就布置一个小课题,调查研究周杰伦,看看他的人、他的歌为什么那么吸引我们。收集起来,下星期班会课上我们交流。”

第二周的班会课上,大家一谈到周杰伦,都是眉飞色舞的:

生1:我喜欢周杰伦是因为他很孝顺,他把自己的专辑名称叫做《寻找叶惠美》,让人们都知道了他妈妈的名字。由于他的妈妈听不清他的歌,他还特意写了一首吐字清楚的《东风破》给她听。

生2:我喜欢周杰伦,因为他唱的歌能够催人奋进,如《蜗牛》中唱的:“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学习他歌词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生3:我喜欢周杰伦,是我从他的经历中体会到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要学会忍受,学会努力,从小父亲就离开了他,他高中毕业就在餐馆打工,忍受着那么多的白眼,最后他成功了。所以,我要学习他那不服输的精神。

生4:我喜欢周杰伦,是因为他的多才多艺,他精通写歌、作词、打球、钢琴、大提琴、吉他、爵士鼓,今后我也要像他那样,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生5:……

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喜欢理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机来了。于是,我又列举了几个明星成长的艰辛,然后让学生交流如何学习明星的精神,等到学生交流汇报完后,我总结:崇拜自己的偶像是可以的,老师也不反对你们崇拜你们的偶像,但是我们一定要了解他成名的经历,我们要崇拜他奋斗的过程,这样,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一定会像他们那样精彩。

我的话刚说完,迎来了学生一阵阵的掌声,我知道,我今天的班会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通过这个案例,我也深深体会到:偶像,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伴侣”,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允许学生所崇拜的对象发生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偶像观,让学生产生一个正确的理想追求。在对待学生崇拜偶像一事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思想上要重视。要正确对待学生崇拜偶像一事,因为偶像是一个人的信念支持和精神伴侣,甚至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拐杖”。像雷锋、张海迪曾经影响过几代人,现在学生崇拜明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明星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形成学生偶像崇拜中的价值取向。

其次,内容上要引导。平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偶像崇拜价值内容,帮助他们能够对偶像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培养他们对流行文化的欣赏能力。而通过这次研究,让学生知道明星成名的背后可能有艰辛,有曲折,更有努力。看到他们鲜花掌声后面是踏实的工作精神,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再次,形式上要多样。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去了解学生,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教育学生。这里,教师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把喜欢偶像的感受说出来,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偶像崇拜中的价值选择是什么,什么样的偶像值得崇拜,什么样的不值得;什么样的东西是美的,什么样的东西是丑的。在与学生的讨论中,教师要多了解明星的事迹,这样在与学生讨论的时候才能给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点拨。

篇4:我崇拜的偶像

你们也许会问:“罗大佑有马云有钱吗?有吴亦凡帅吗?你为什么要崇拜他?”我崇拜罗大佑,是因为他在作曲、作词方面精益求精,③追求完美④的态度。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吉他老师曾教我弹唱罗大佑的歌曲《童年》,轻快的旋律及优美的歌词深深地吸引了我。老师告诉我,罗大佑是一个非常伟大的音乐人,光写《童年》这首歌就花了三年的时间。“三年!五分钟就能唱完的歌竟然用三年的时间创作!”⑤我惊呆了。“是啊,他精益求精,所以他的很多首歌都成为了经典。”老师如数家珍,提及了罗大佑的好多首音乐作品——《东方之珠》《光阴的故事》《野百合也有春天》……这让我从心底里敬佩罗大佑。⑥

我平时写作文喜欢“一遍成”⑦——很快写完而不愿动脑去推敲、修改。想⑧到这,我不禁脸红了⑨。后来,我写了一篇作文,老师夸我写得不错,也指出了些许瑕疵,并对我说:“反复推敲,认真修改,精益求精,这才是写作应有的态度。”{10}啊,这和吉他老师所推崇的罗大佑的精神是一致的!于是,我以罗大佑为榜样,在老师的指導下,仔细修改了好几遍,改好的习作居然被一本杂志选用了。我很开心,应该说是罗大佑改变了我的写作态度,他也理所当然地成了我的偶像。{11}

告诉你们吧,在我的偶像罗大佑的影响下,我在作文方面养成了反复推敲、认真修改的好习惯,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级里、在学校做展示,也有多篇在报刊上得以公开发表。{12}

篇5:我崇拜的偶像作文

在学校里,我最敬佩的老师就是董老师啦!老师个子不高,有点胖,白有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还有那樱桃小嘴,真是“天仙配”显现出了老师和蔼可亲与才智。

自从这个语文老师接住我们班的时候的第一天,同学们都感受到她的神秘和与众不同。果然不出所料,这位老师与别的老师不同,不说上课,就说晚上布置的作业与要求吧!下午放学回家,老师第一个要求就是读书,然手一个人写一篇作文发到博客上,其余的神秘也没有布置。刚开始,我们都很惊讶,怀疑老师在开玩笑,可是事实证明,这是真的。同学们无比兴奋,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对待老师布置作业。时间长了,我们渐渐明白了老师的 良苦用心,老师让我们读书是让我们掌握和理解更多的知识:让我们写作文,是为了提高口才与笔才的能力。我们对董老师的教学方式都很好奇,这不使我们由衷地敬佩她起来!还有就是老师上课时讲课文的时候,既有活力,又有激情,让人振奋人心,使人听了还想听。所问的问题也都一一解决。令我们惊讶无比!

我们的语文成绩总是在年级里遥遥领先,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班参加了两届书香班级活动,并两次获“书香班级”称号。我也被评为“阅读之星”,“金牌阅读天使”,就在刚刚参加的第八届“书香活动”我们班第一天竟有5个同学的作品被推荐,其中就有我。真是开红门。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董老师的栽培。我打心眼里崇拜她

瞧!这就我们的董老师!她犹如辛勤的园丁不断地培育我们这些幼苗;犹如大树一样呵护我们小草!啊!亲爱的董老师,我敬佩您!

我崇拜的偶像作文(二)

一直以来,我心中最崇拜的博客偶像就是----心之小语啦!我发自内心的崇拜你。应为在她的文章里我学会了许多。

我懂得了怎样运用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原本我的作文写得很短,而且还很枯燥无味,不过经过看小语姐姐的文章后,我把我看过的你的文章上的好词佳句我全都把它抄下来,并牢牢的记在脑海中,省的该到写作文的时候,我不会脑子里一片空白了!我也不会愁得把头发都想揪下来。现在,我的作文写的不但很精彩,而且井井有条,还运用了特别优美的词句,写得比以前更加详细了。

我懂得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天底下,最疼爱自己的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推动自己,就是人生前行的诀窍;老师是我们永远都难忘的一个人……这些道理我会一直想,直到我想明白,想透彻了。这些道理,我会终身难忘的!

我学会了自信。以前我考完试之后知道自己的分数很差后就满天乌云,细雨。不过,看了小雨姐姐的文章后,我学会了自信。当分数念下来的那一刻,我知道我考得很差,自然就想起了小雨姐姐写的每个人都有梦想。我就想起我的梦想----文学家,我会对自己说:“没事,还有下一次考试,下一次我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考好之后的每一次考试!为了我的梦想,一定不放弃!”()

虽然我们曾未见过面,但是我会从你文章的字里行间里感受到你的和善,感到你的文学和才能!你永远是我心目中最崇拜的偶像,不论在何时。

我崇拜的偶像作文大全

篇6:我崇拜的偶像作文

这几天我都住到电脑上了,所有的东西都看了一边,从摇滚听到重金属,再听轻音乐,听欧美的再听日韩的,听中国的,听民族的,听舞曲,听轻音乐。估计这个世界的歌我都听完了。突然发现重金属的和摇滚的竟然那么好听,我喜欢那种声音很大很大,喊出来的那种音乐。听着很发泄,很爽。唉,我觉得我这辈子嫁给音乐了。把杰伦的所有专辑听了一边后被他的才华所折服了,他的歌越听越好听,为他的声音,音乐还有努力所震撼。

他的成功不是靠运气,是自己一步步努力得来的他曾在餐厅洗过碗,曾被冷落过,曾受到过伤害,但他成功了,他没有多好的家世,是单亲家庭,我们不能说他幸福,他也不是靠运气成为天王的,他不在乎什么名分,一心投向音乐。以前很不喜欢周杰伦,觉得他写的歌都是垃圾,尤其是双截棍。但是当自己真的认真去听他的音乐时,一切想法都变了。她唱的真的很好。很独特。他给我的印象就像一颗安静的小草,很安静。

他就是我的偶像!

篇7:我崇拜的偶像作文

据爸爸、妈妈们说,老马在我们这儿修鞋已经修了将近二十五年了。成了我们这里修鞋最久的,也是唯一的一家修鞋店。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他在我们这里修鞋时间长,认识的人也就自然多了。而新开的那些修鞋店没有人到店里去修鞋,生意做不起来,也就倒闭了。

老马不但修鞋时间长,而且修鞋技艺高超。去年,弟弟的脚上穿了一双鞋,这双鞋既好看又舒服,所以弟弟一直在穿。时间久了也就旧了,还裂开了一道口子。妈妈想:这扔了可惜,又无法穿,这可怎么办呢?突然,妈妈想到了老马,便将弟弟的鞋拿去修。只见老马先拿着看了看,二话不说就拿起了工具,只见他左缝缝、右补补,不一会儿,鞋子就修好了,看不出来有一点儿修补过的痕迹,就跟新的一模一样。

说到这里我还要说起这件事,舍“孙”为人。在一个冬天里,他的孙子病了,而那天修鞋的人也特别多。而他却让自己的老婆带孙子去看病,自己却留下来。

篇8: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原因简析

1、情感寄托和自我表达。

中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感, 随着年龄的增加, 必须经历一个“情感断乳期”。偶像寄托着他们对人生梦想和完美境界的欣赏和向往, 他们通过对不同偶像的认同、依恋、追求和模仿, 来确定自我存在的价值, 寻找自我发展的潜能。

2、同剂心理和人际吸引。

由于广大中学生在这个年龄段还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自我认同, 关于自我的形象还不稳定, 于是产生了“现实我”和“理想我”的冲突, 他们容易过分的挑剔自己。而明星与中学生年龄相仿、心理相融、行为相似性较高, 容易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3、青春萌动心理和性爱心理。

中学生生理上逐渐成熟, 性别特征日趋明显, 逐渐萌发了对异性的好奇和向往。中学生的内心、情感敏感而又丰富, 萌动而又朦胧, 当欣赏到触动他们心灵的明星歌唱他们也有的心情, 演绎他们也有的故事, 就像找到相见恨晚的知己, 那种喜欢和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4、归属的需要和从众心理。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按层次划分为六种需求, 而‘归属和爱的需求’恰好是青少年要面对的最主要问题”。[1]中学生脱离了对父母的依赖而产生的“情感真空”需要有“替代品”来填补, 他们来寄托于所属的群体。为了克服脱离群体而产生的孤独感, 他们需要加入到团体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为了能够得到团体的认可, 个体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同样的行为。

5、模仿心理。

“青少年的一个最明显的个性特点就是表演性人格, 他们渴望自主, 期待展现自我, 希望自己成为大家注目的焦点, 所以在人前格外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2]因此为了与之趋同, 达到相似的效果, 理“明星式”发型、穿“明星式”服装, 讲“明星味”语言成为中学生热衷的行为。

二、现代化的社会信息环境对他们的影响

1、现代信息传播正在高速化、大众化、娱乐化、商业化发展。

“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与广泛普及, 营造了一种媒体社会, 带来了一个传媒时代”。[3]首先, 媒体工具越来越多样化, 使得中学生们频频接触偶像, 认识偶像, 大大拓展了其偶像崇拜的空间。其次, 大众传媒不惜代价以其强力而富有变化的制作手段, 传播偶像的信息, 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偶像的真实感和可亲近性。第三、传媒机构采取一系列的美化手段对偶像实施“生产和兜售”, 并不断制造出新的偶像代替旧的偶像, 刺激中学生不断投入到这种无止境的偶像消费之中, 这也成为导致中学生偶像崇拜具有易变性特点的原因之一。

2、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效应。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开放, 文化氛围逐渐宽松, 人们的精神需求日趋多样化, 大众文化、时尚文化和消费文化悄然兴盛。影视、音乐和体育界的明星, 他们“一夜成名”便家喻户晓, 形成比其他领域强大得多的轰动效益。就社会文化的整体格局而言, 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理性文化的领地逐渐缩小, 而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感性文化的地盘日益扩大。在这种文化转型的环境中, 中学生更容易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娱乐方式。他们在偶像崇拜中享受到刺激和情感带来的满足。

3. 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开始了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型, 这种由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 深刻的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动取向。受价值观念变化的影响, 人们精神世界的偶像类型也由政治型偶像、生产型偶像、神圣型偶像转变为商业型偶像、消费型偶像、个性化偶像。

三、相关教育样式的滞后和学习压力的影响

对于偶像崇拜这一问题, 中学生的父母和师长的反应并不积极甚至很模糊, 而学校教育中树立的榜样往往形式单一、内容刻板、政治色彩重、易造成学生反感。那种高、大、全的榜样形象难以与学生在心理上达成一致, 且相去甚远。使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与教育者树立的榜样差异太大, 缺乏实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等弊端。

中学生向往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 但学习、考试、升学、就业等压力以及传统教育的淘汰制、等级制等使他们不堪重负, 并使他们始终处于高负荷的心理压力之下。虽然“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 但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自由时间仍然被繁重的课业挤占所剩无几, “寻找快乐的本性在漫长的学习时间里被无奈的现实严密地封锁, 于是在剩余时间里, 他们高度浓缩、聚集的孩童本性就不顾一切地寻隙溢出, 冲向弗洛伊德所说的‘本能’的快乐”。[4]他们投向了明星和偶像, 投向了音乐和网络, 投向了大众传媒的娱乐天地, 于是关注偶像、关注娱乐动态成为他们释放压力、寻找快乐的很好方式。

摘要:偶像崇拜在当今的中学生群体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它产生和兴盛的原因很复杂, 既有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原因, 也受整个社会大环境变化的深刻影响。中学生崇拜行为的外显方式具有相对有限性, 学生实际上表现出强烈行为反应的为数不多, 并且崇拜行为大多表现于他们的课外和校外生活中, 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于是, 这样一个实际特别需要给予关注的教育问题经常被忽视了。家长们认为这种崇拜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如果放任不管也会出现失控的后果。而作为特定群体的普遍现象, 偶像崇拜具有研究的价值和必要, 在这里我通过调查并综合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主要观点, 归纳出中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简单分析, 为家长和老师积极干预中学生的行为作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偶像崇拜

参考文献

[1]陈峰.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6, (8) .

[2]刘合奎, 韩用平.对青少年追星热的冷思考[J].班主任之友, 2006, (1) .

[3]王翠萍.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当代青年研究, 2005, (3) .

[4]邵道生“.追星热”的社会学思考[J].青年研究, 2001, (2) .

[1]岳晓东.我是你的粉丝:透视青少年偶像崇拜[N].中国青年报, 2006, (10) .

[2]刘岚.对青少年病态追星的探讨[J].当代青年研究, 2004, (3) .

[3]孙云晓.青春期追星综合症的观察与透视[J].中国青年研究, 2002, (6) .

[4]李强, 韩丁.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调查与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 2004, (3) .

[5]石红刚.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原因分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3) .

篇9:我们崇拜大众 而不是崇拜偶像

有人说,时下年轻人追捧娱乐偶像,是精神失落、空虚的表现。的确,社会竞争激烈,个人遭遇迥异,年轻人会有失落感、茫然感,但与娱乐偶像没有关系,娱乐偶像不应该背负无谓的社会责任。娱乐偶像并不是现在才有,只要存在文化消费的可能性,每个时代都有偶像。即使在毛泽东时代、政治偶像高度权威的时期,也有娱乐偶像。40多年前《大众电影》投票评选的“22大明星”就是那个时代的娱乐偶像。“文化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李铁梅一类的偶像。我本人在各个时期也有不同的偶像,儿童时期的三毛,青年时期的孙道临、秦怡……也当过“追星族”,攒钱买电影杂志,要过签名、照片。娱乐偶像,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情趣、趣味,人不能总是生活在理性中,娱乐偶像唤起了人们的激情与冲动。

偶像审美观的变迁:正剧、幽默到新理想主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的娱乐偶像经过三个大时期的发展。第一个时期是以唐国强为代表的正剧的娱乐偶像,还有流行歌手王洁实、谢丽斯、蒋大为等。他们代表了一种理想主义在娱乐界的体现,正面角色、正面形象,性格单一而鲜明,特征是高尚、纯洁,形象表达的内涵较为正面。

1980年代中叶以后,改革开放气氛浓厚,计划经济体制解体,人们的生活状态完全改变,面临着全新的社会形态,有的人经商下海,大多数人不再沿着旧有的生活轨道行进。但是,新的理想还未形成。转型时期,“跟着感觉走”,成为经常使用的流行歌词。而娱乐偶像,也经过陈道明、姜文的过渡,进入葛优时代,即“无厘头”明星,或称幽默明星,特征是以调侃、黑色幽默为主。当时出现一批类似的人物,相声界的冯巩、摇滚歌手崔健等,都是新的社会时期人们寻找生活支点、转型心态的折射。葛优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最能说明问题,一个杂志社,原本的体制已经无法生存,正在转轨。这一时期人们对美的认定不再是一种模式,而是多元的。

新世纪后,以经济为中心的改革大方向逐渐明确,人们掌握了命运。但是,社会竞争激烈,贫富差距增大,现实问题增多。80后、90后这一代人也已成长起来。新的偶像体系出现,不再像唐国强或葛优时期,某一个人就能代表这一代偶像的特征。新理想主义开始,人们寻找生存的目标,寻找活下去的理由,寻找自己的生活支点。就像张广天编写的国内先锋话剧, “理想主义三部曲”,既有《切·格瓦拉》,也有《孔子》。与唐国强时代的理想不同,新理想主义是基于个人的幸福,不是外在意识形态的灌输,而是内心自由追求的结果。于是,明星、偶像众多,却没有哪一位能够占据主流。

娱乐偶像的盛行与近十来年娱乐文化的繁荣密切相关。20世纪80后、90年代,港台娱乐偶像的风头曾一度盖过内地偶像,在当时的年轻人中盛行。究其根源,在于港台娱乐文化发达。

相较而言,内地娱乐文化的发达起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转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内地的各种娱乐形式,在兴起之前主要是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而港台文化,从来就是一个娱乐体系,有完整的市场运作系统、高度的商业化模式、丰富的明星包装经验。港台娱乐偶像又是在内地娱乐文化相对空白时期进入的,造成纯粹的娱乐偶像几乎都是港台的现象。本世纪以来,随着内地娱乐文化的发展,港台娱乐偶像集中过渡到内地,目前,港台与内地的娱乐偶像之间区别越来越小。

文化民主化的时代平民也要做明星

近些年,一夜成名的网络红人的出现,是娱乐偶像领域的新现象。更重要的是,他们体现了大众平民意识的觉醒,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出版界的《明朝那些事》,原本不是史学专家的爱好者撰写史学著作;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大众不再只听大学课堂的教学,更喜爱生动活泼的个人认知。这些都是文化民主化的表现。

平民的文化资源不再由少数人垄断。以前必须电影学院毕业的人、电影演员才能当明星,音乐学院的人才能当歌星,才能成为偶像,现在平民也要当明星。当然,有些选秀是纯粹的炒作,而有些网络现象也较为负面。但是,之所以能够炒作,就是因为他们符合了大众的心态,才利用这种心态进行炒作。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就反映了民间涌动的思潮:我们老百姓也能当娱乐明星。虽然最后选举的“八强”达人,可能与普通观众的期待,包括我本人的不一致,也没有产生苏珊大妈一样的轰动效应。说明中国电视界第一次举办的平民选举,还只是一个开端。开端就好,以后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当年湖南电视台举办的《超级女声》运作比较好,普通女孩就能够当明星做偶像。平民意志在娱乐偶像领域中的体现,就是艺术民主化,或者文化民主化。

娱乐偶像也是文化偶像

以前对文化的理解较为狭窄,娱乐偶像也是某种意义的文化偶像,不应该将二者对立。究其根本,文化偶像与娱乐偶像是两个领域,无所谓浅薄与高尚,有钱钟书和陈寅恪,也有王晓棠和孙道临。可以崇拜鲁迅,为什么不能崇拜阮玲玉?鲁迅是伟大的,不能就说阮玲玉不是伟大的。以前的“22大明星”就既是娱乐偶像,又是文化偶像。

所谓的娱乐偶像,从事的领域是文化消费领域中带有流行因素的部分。偶像,则是在自由心态下大众认定的、欣赏的带有某种“粉丝”、迷恋心态的对象。

当然,明星、名人,哪些人是偶像,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偶像?受到粉丝疯狂、迷狂追捧的才叫偶像,还是像以前所说能够树立为人生、行为榜样的,才叫偶像?我们考虑这些问题时,不应该再局限于概念。以前的问题就是先制造概念,还未仔细思考,就用概念将自己束缚,然后用概念去塑造生活,去规范文化现象。

偶像与非偶像是相对的,没有严格的定域,某些人人气高、有号召力、观众缘,都可以看做某种程度的偶像。有些偶像人气特别旺,或在某一时期人气特别旺,那就可以认定他相对偶像化一些。不要从概念出发,而要从生活现象、文化现象本身出发。概念是最苍白无力的,它的存在是为了阐释生活现象,概念只能说明过去、已存在的东西,无法解释正在发生的事情。

偶像是民众集体文化心理的反映。我们关注的不是偶像,而是偶像反映出的社会集体文化心理、审美取向、文化取向、精神需求。问题的真正核心是大众,因为大众才有偶像,偶像本身也知道,离开了观众偶像就不存在。

有些人“迷”偶像,或者外貌,或者内涵,或者才艺,无论哪种,均是将自己最理想

或最缺失的形态投射到客观对象,前者映射,后者弥补。喜欢偶像,就是喜欢自己;崇拜偶像,就是自我欣赏。简单地讲,偶像就是自己想要成为的某个人,外加娱乐领域的爱好,唱歌、音乐、表演等等。偶像如果不符合自我情感的,将未必能对个人产生效果。作为研究,偶像现象是大众集体心理的重要课题,聚焦了很多自我、集体的自我。

至于是偶像的外貌还是内涵更加吸引大众。首先明确一点,以前光讲内涵,否认外貌,是不对的。外貌非常重要,外貌不仅是长相,更是内心的一种体现,本身还包括气质。大众迷恋偶像,很大一部分从外貌开始。有些明星,外貌未必好,才艺遮蔽了外貌的不足。有的人呢,就喜欢大家不认为美的外貌。究其根底,还是外貌。我研究解放前的早期明星。如胡蝶等人,在考虑内在文化因素的时候往往先从外貌着手。因为其他因素都是抽象的,只有从外貌着手,才能看到外貌后的秘密。外貌是一个文化现象,而不仅是生理现象。

积极地看待年轻人的娱乐偶像

提起90后的偶像,社会上有一种误解,认为他们只有娱乐偶像,文学、政治偶像从根本上是缺失的。其实跟年轻人谈偶像是有语境的。年轻人并不浅薄,他们有自己的文化需求,会有钦佩的老师、喜爱的书籍,自然会有娱乐的需求。因此不要因为年龄的隔阂、个人的喜好,就将问题归咎于时代与社会。老一辈人喜欢宋词元曲,年轻人也可以喜欢流行歌曲。其间,肯定有年龄、时代的落差,人与人之间不要互相埋怨,要互相理解、沟通、交流。为什么非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年轻人?自己当年不也曾经历过年少轻狂,有自己喜欢的偶像,受到过老一代人的阻挠?这就像是婆婆和兒媳妇的问题,做儿媳的时候埋怨婆婆施压,一旦做了婆婆就向儿媳开战。我们不能再走文化循环的老路,不要因为新旧代际之间的矛盾,就妨碍文化的进步。

茫茫大众,不可能有统一的偶像。有人偏重于文化偶像,就认为娱乐偶像浅薄。个人的爱好,并不代表大家的喜好。开放的社会应该允许别人有娱乐偶像,甚至娱乐偶像占偶像中的比重较大。各个年龄段偏重性也不一样,不存在高低之分。当然在偶像崇拜问题上,我不鼓励偏激地追求偶像,适中才能长久。这并不是娱乐文化本身的问题,而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问题。

篇10:我崇拜的偶像优秀作文

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都不会了解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家喻户晓的名句就出自孔子之口。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那时诸侯混战,但孔子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学说思想。

“仲尼不可毁”这是孔子弟子的心声。当时正是社会动荡时期。有些人反抗孔子的说法,甚至还有许多人来诋毁孔子。但孔子拥有坚持的心态,才能在这水深火热之中写下《春秋》这部旷世巨作。

我自己认为,《论语》,也是孔子的著作之一。这本书中蕴藏着很深刻的道理。它突出的是一种做人的原则,我十分喜欢这一本书,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堪称经典,我尤其喜欢《论语·学而》中的一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示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是说人应该去敬重德行,而不应该去重视容貌。孝敬父母要竭尽全力,事奉君主要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的确,学习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提高、完善品德。能达到这一点的人,必定饱含学问,拥有渊博的知识。

篇11:我最为崇拜的偶像小学英语作文

My Idol

Everyone has his idols,and they differ from people to people.My idol is Zhou Enlai,who was the first premier of new China.

Zhou Enlai was a great revolutionary who had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the cause of liberation of China.He took part in the War Against Japan and the War for Liberation of China.He fighted bravely against the enemies in order to save the people in great sorrow.After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Zhou Enlai was elected premier.

Zhou Enlai was such a man who cared much more about the people than himself.He put all the people in his heart except himself.I admired him so much though he has been away from us for a long time.I like him best and believe that he will alway be alive on the minds of Chinese people.

CCTV9英语新闻:US top counter-terrorism official meets Yemeni President

CCTV9英语新闻:China dubs new area in East China to boost marine economy

Palestinian official accuses quartet envoy of being biased to Israel

篇12:有关崇拜偶像的作文600字

在这个假期,我发现了一位一直很努力的艺人,最近他入围了金钟奖,他一共演了5部戏,却已经入围过3次,这是很多人都办不到的,这使我对他产生了无比的敬意与欣赏。从而让我怀着好奇心地深入了解他背后的故事。

他不是别人,他就是罗志祥。他不仅仅是位影视明星,也是位唱跳歌手,亚洲新一代舞王,他还主持节目。他在今年20xx年百度沸点里还得了“全能艺人”奖项。他今天拥有的一切成绩都是靠自己辛苦的付出和一点一滴的.汗水所换来的。他的实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多才多艺,钢琴,魔术,模仿,杂技扯铃,爵士鼓,作词作曲等等数不完的才能他都拥有,那是因为他的好学。他是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所以他总是不计形象地搞笑,带给观众欢乐,即便在几年前他爸爸去世时,他仍旧坚持工作,从不曾断过,演唱会照办,还留了座位给爸爸,总将自己伤心难过的一面收起,强迫自己要坚强。几年前的他,成绩还不算很好的时候,就已经常对自己说:“我没有过气,我一直很努力!”他没有理会别人对他的嘲笑和讽刺,反而因为他们使他振作,成为他的原动力,让他努力朝着自己的梦想加油。他总喜欢独自一人在练舞室里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当累到趴下时就会想着“我一定可以的!”

许多长辈和老师都肯定了他的能力,他的歌声也总能感动到别人,因为他会先感动自己,他背后的一切辛酸的事迹当我真正了解后不禁为他鼓掌,心中为他喝彩!

篇13:我崇拜的偶像作文550字

1 大学生偶像崇拜调查情况及分析

本次调查通过发放自制问卷, 就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进行了相关信息的反馈收集、归纳整理和数据统计, 并运用统计软件 (spss13.0) 做出分析。调查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问卷256份, 有效问卷为244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对象中有95名男生、149名女生;其中医学类专业学生106人, 其他专业类学生138人。样本取自南方医科大学及其他多所综合性大学, 随机抽样发放,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样本分布如下:男生95人, 占总体样本38.9%, 女生149人, 占总体样本61.1%;医学专业类学生106人, 占总数43.4%, 其他专业类学生138人, 占总数56.6%。大一学生137人, 占总数56.1%, 大二学生59人, 占总数24.2%, 大三学生39人, 占总数16.0%, 大四学生9人, 占总数3.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偶像崇拜的现象, 有150人目前存在偶像崇拜, 占总体的61.5%, 94人目前没有偶像, 占总体的38.5%;女生中偶像崇拜比例要高于男生, 且高出人数为99人, 占女生总数的66.4%, 男生中存在偶像崇拜的有51人, 占男生总数53.7%;其中, 医学专业学生中目前有偶像崇拜的为68人, 占总数64.2%, 而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中有偶像崇拜的为82人, 占总数59.4%, 由此可见, 医学专业学生中有偶像崇拜现象的比例要高于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

1.1 偶像类型和关注点

在目前有偶像的被调查者中, 有43.3%的学生表示从初中开始有偶像, 有28.0%的学生从小学开始, 另外24.7%的学生从高中开始便有了自己心中的偶像, 而只有4%的学生直到大学才开始有偶像。当问及“所崇拜偶像的所属领域”时, 结果显示娱乐明星所占比例最高, 达到66.0%, 接着是文人墨客和商业精英, 两者在一起约占70%, 体育明星30.7%, 科学巨人22.7%, 政客16.0%。其中男女生比较明显的差异在于:男生多崇拜体育明星, 占45.1%, 女生则只有23.2%;有44.4%的女生把文人墨客作为偶像, 而男生中却只有19.6%, 这种性别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突出了男生活泼好动, 女生斯文恬静的性格特点。

而娱乐明星被视为崇拜偶像的情况居于首位, 调查中男生达52.9%, 女生则高达72.7%。此调查结果与现今一些商业包装和信息传播密切相关, 社会在鼓励张扬个性的同时也给青年人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为他们崇拜娱乐明星心理的滋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被调查者中90.0%的学生都会关注偶像的个人经历及成就;有68.7%的被调查者会关注偶像个人的理想及追求。由此, 可以看到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立精神, 他们倾向于有选择性地关注偶像的理想、经历及其现今成就。

1.2 偶像崇拜的卷入程度

本文将偶像崇拜的卷入程度分为“娱乐社交”、“情感投射”、“完全认同”、“关系幻想”四个类别, 由浅入深地依次表示其对偶像的迷恋程度。调查发现, 大学生中虽然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 但是大多数都控制在适可而止的范围内, 当然也有一些高度卷入的行为, 这就需要介入一定的指导教育, 以避免学生过度沉湎, 荒废学业。当被问及“您有哪些偶像崇拜行为”时, 有78%的被调查者选择“听或看偶像的作品、歌曲、影视或比赛等”;30.4%的学生表示有过收集照片、影集和签名的行为;20.9%的学生曾购买偶像代言产品;11.5%的学生有参加歌迷会、演唱会的行为;12.2%的学生有模仿偶像的语言、姿势、服饰的行为;18.9%的学生梦想与偶像在一起。可以看出, 高卷入程度的偶像崇拜行为相对较高, 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会使其价值观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大学生在“对偶像信息的关注和应对态度”方面, 当所崇拜的偶像出现负面新闻时, 30.0%的学生表示会极力为其辩护;16.7%的学生表示对其很失望;而另外的1.3%表示不再喜欢偶像。为其辩护者不愿看到自己崇拜的人受到诋毁或伤害, 而对其失望者则表示曾对自己的偶像抱有较高的期盼, 以其为榜样或目标。因此, 无论是极力为偶像辩护还是对其很失望的情感都能体现出偶像在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偶像的负面新闻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大学生未成形的信仰理念, 因为有不少大学生把明星的行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如果明星做出了违法犯罪的事, 建立了错误的标榜, 可能会让很多没有辨识能力的学生误入歧途, 从而形成思想上的真空期。

1.3 大学生对偶像崇拜的认识

当被问及“您认为追星和偶像崇拜是否有差异”时, 被调查者中有67.3%认为不一样但又类似, 14.3%的认为一样, 9.9%认为完全不一样。可见, 当代大学生对于“追星”与“偶像崇拜”两个概念还是有些混淆。70.9%的被调查者认为偶像应该要有个性和人格魅力, 65.6%的人认为偶像应有突出的才能或技艺, 其次是突出的事业成就和社会贡献、气质风度等。结果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关注更多的还是偶像本身的品质或能力, 显示出大学生偶像崇拜更趋理性化, 同时也更突显其独立意识和个性特质。

当目前没有偶像的被调查者被问及“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有疯狂的崇拜行为”时, 69.9%的人认为没什么。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身边普遍存在的“偶像崇拜”现象感到正常、表示理解, 仅有少数人认为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到他们。这说明了偶像崇拜现象越来越能被大学生们接受和理解, 偶像崇拜在具备了时代特色的同时也随着当代大学生精神意识的发展更具个性特点。

2 医学生偶像崇拜特点分析

2.1 医学生的偶像崇拜具有普遍性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 61.5%的大学生目前有崇拜的偶像, 偶像崇拜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里普遍存在。大约半数以上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偶像, 虽然他们的偶像分属于不同的领域, 所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 但是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性是毋庸置疑的。医学生与综合类大学的学生相比虽然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特殊性, 但是在医学生中偶像崇拜的现象也是比较普遍的, 不同的医学专业的学生普遍有各自崇拜的偶像。偶像崇拜这一行为也已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日益根深蒂固, 这一现象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

医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在选择偶像领域的时候, 都倾向于选择娱乐偶像。娱乐明星成为两者的首选, 这也符合过去一些研究的文献中的结论。大学生首先会被能够满足其幻想, 虚荣和依恋需求的角色所吸引并产生崇拜心理。岳晓东和严飞认为青少年对崇拜对象的迷恋中充满了浪漫幻想, 甚至是性爱的幻想。在这种超越现实的情感体验下, 沉湎于此的青少年把异性偶像当作一般的梦中情人并希望成为该偶像的恋人。

2.2 医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的理性化倾向

将医学生的偶像崇拜类型与其他综合类学校学生比较可看到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医学生愿意将娱乐明星, 商界精英, 体育明星作为他们的偶像;而综合类大学除了喜欢娱乐明星和商界精英, 还会选择文人墨客作为自己的偶像。医学生将商界精英崇拜排到第二, 综合类大学生将文人墨客崇拜排到第二, 这看起来就像是医学生更喜欢与自己类似的现实主义者, 而其他学生则喜欢把浪漫主义者列为他们崇拜的偶像。其实这种偏向或许也与医学生所处的教学生活环境中人文气息的相对缺乏有关。总的来说, 医学类学生的偶像崇拜相对具有理性, 此时的偶像崇拜结合了对榜样的学习, 也对自己的生活起到调节作用, 而并非不顾一切, 缺乏价值导向和道德判断的崇拜。

医学生在偶像选择上也更注重偶像的现实引导作用。综合学校学生相比于医学生, 他们认为偶像对其影响首先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是为其提供克服困难的动力, 排在第三的是娱乐作用。其他大学生则更多认为偶像的作用首先体现在他们生活之余有了更多的娱乐。显然医学生在偶像的选择上比较重视他们的榜样作用, 也呼应了上文中所提到医学生作为理科生群体,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现实主义情怀的内容。

2.3 医学生的偶像崇拜更凸显榜样作用

医学生的偶像崇拜体现他们的需求和作为青年学生群体的特点。医学生倾向于将偶像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27%的大学生表示遇到挫折的时候, 对偶像的崇拜心理会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动力。就如一代领袖毛泽东, 立志统一美国南北的林肯等, 这些人物的故事能够很深刻地触动医学生, 让他们学会培养坚毅的品质去勇敢面对困难。再如姚明、丛飞和成龙等的明星, 他们出席慈善晚会和活动, 以身作则教导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大众, 要有社会责任感, 保持善良正直的心。这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与综合大学生相比, 医学生除了将“作为学习的榜样”选为最常见的原因, 还有“自己从未经历又向往的事情”和“丰富课余生活”也位列第二和第三常见的原因。可见医学生这一群体具有理科生典型思维, 学科倾向非常专业化, 业余生活不够丰富的特点, 这一特点提示对于医学生教育要更注重于丰富学生的经历和课余生活, 真实的关心学生需求, 把握好学习知识和培养人才之间的辩证关系。

3 对医学生偶像崇拜的教育对策

3.1 尊重、理解和宽容的态度与心理干预相结合

大学阶段是独立人格形成的阶段, 大学生在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塑造自我, 需要偶像作为参照物, 以检验自身的发展程度与趋向。医学生由于学业繁重, 不热衷于参加团体活动, 人际交往范围相对较小。而偶像崇拜作为一种交际的需要, 可以扩大个体交往的圈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偶像崇拜属于一种从众行为。拥有共同的偶像崇拜, 能让大学生彼此间找到共同的话题, 获得更多的交流, 不容易感到孤独和落单, 这样就减少了群体对他们的压力和精神上的空虚感, 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学习工作之余有更多的娱乐。所以说偶像崇拜又有着调节心理压力和生活情趣的作用, 是应该予以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和尊重。

除了要以一种宽容、平等的态度接纳大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以外, 也要通过学校的心理干预来引导其正确发展。医学生作为较特殊的学生群体, 相比于其他综合类院校的学生各方面压力更大。学习繁重、课余活动限制多、就业压力大等问题相对限制了医学生某些个性行为的发展, 因此他们的紧迫感和忧虑感十分明显, 更加容易产生不当的行为, 比如盲目追求偶像, 以获得内心的一种满足。这样的行为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由这些行为引发的很多极端个案都是由于没有得到他人的关注, 缺乏及时的疏导而造成的。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状况的测量与分析, 这是学校心理干预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目前医学院校这一工作还不完善, 因此如何完善心理干预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尤其偶像崇拜这种在青年学生当中较为普遍的心理行为, 学校更应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解并予以引导。

3.2 利用医学生的理性思维优势, 完善偶像教育

随着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成熟水平的提高, 其在崇拜某个偶像人物时, 逐渐趋于理性, 不再只是对偶像人物行为的表面进行模仿, 更多是出于对模仿对象或榜样的深刻理解, 以及自己的理性思考。心理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对个体的行为和人格有较大影响, 不同的榜样会影响个体形成不同的行为模式和人格特征。这种合理模仿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因此是值得提倡的。调查显示了医学生在选择偶像上相对更具有理性, 针对医学生群体具有理科生多, 逻辑思维强的特点, 应加强对医学生理性的偶像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

正确的偶像意识更是个体成长为有所作为的社会人不可或缺的心理功能。年轻人崇拜偶像, 其实是他们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偶像的崇拜实际上是对自己前程的幻想, 对自我潜能的一种肯定。他们把对成功的渴望转化为对偶像的崇拜, 在偶像成功的经历中寻找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人本主义心理学将这一现象解释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偶像教育是对青少年自发产生的偶像心理及偶像行为进行合理的调节和干预, 使偶像行为发挥积极的心理功能, 产生积极的道德影响。完善的偶像教育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偶像意识, 让学生形成对偶像正确的认同感, 帮助其学会对偶像进行正确的价值分析和思考, 并且在进行偶像崇拜的情感体验的同时积极倡导学生采取合理的崇拜行为, 正当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避免极端行为的出现。医学生的偶像教育更需注重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偶像的价值, 形成正确的偶像意识, 这对培养他们的个人素养和职业素养很重要。在整个医疗行业面临质疑的当今社会, 医学院更应该加强对医学生素质和品德的培养,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会恰如其分地处理医患关系, 这对他们以后从事医疗服务行业更具影响意义。

3.3 注重校园文化熏陶, 修正医学院校人文教育

行为主义强化的观点认为, 行为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 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环境决定行为。根据这一观点, 我们可以认为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是受到环境的渗透和强化而产生的。有学者研究发现, 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地区的文化环境, 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行为。近些年, 湖南卫视在全国率先走向电视娱乐节目的道路, 所以长沙地区的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就比较突出。因此, 在医学院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注重文化的熏陶, 对培养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文化素养有重要的作用。

医学院校的校园流行文化建设, 要积极与医学教育融合。高校的流行文化应该具有时代性, 充满吸引力, 加强校园文化的批判性,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体意识, 学会理性地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选择出对自己有益的资讯。现在的医学教育普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一方面, 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过分注重共性的发展, 对个性的培养有所忽视, 导致创造性的人才缺失。培养方式上重医轻文, 因为强调专业化而知识面窄, 局限性大。另一方面, 由于医科大学的特殊环境造成医学生没有多少与其他专业学生交流的机会, 他们缺乏其他专业领域文化的熏陶, 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医学生是一个逻辑思维较强且信奉经验主义的群体, 因此社会化程度比较低。医学院在日常医学教育的过程中, 可以适量增加人文课程的设置, 通过必修选修等多种形式开展人文教育。高校在开展这一类课程时, 也要结合医学生的特点, 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真正培养出他们的人文理念和兴趣。综合看来, 人文教育是医学生价值观形成以及世界观导向蓝图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版块, 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开展和修正在医学生的教育培养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冰.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 2010 (4) :37-40.

[2]张宝君, 吕瑶.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心理学解析与对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0 (3) :103-106.

篇14:闲话偶像崇拜

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人的原始宗教或神话传说中没有偶像崇拜这一说,至少迄今找不到它曾经存在的文字或实物的证据。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礼记·檀弓下》的注疏中说:“俑,偶人也。”意思是偶和俑,并无差别,都是用泥、木、石等材料加工成的人形,而古代的俑,专指用以代替人殉的物件——据生者的想法来揣度死者的需要,殉葬的当然都是些僮仆婢女之类执贱役的人,哪里和崇拜两字扯得上关系!最多让一些古代的人道主义者发出些索隐式的同情,如孔子所感叹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俑者不仁”等等。而且这份同情还被某些后人提出质疑,以为“孔圣人”是在主张恢复殷商时期的人殉制度。把指责“俑殉”制度的诛心之论理解为鼓吹“人殉”的呼吁,实在是莫大的冤枉!——总之,那时的偶像和崇拜是没有关系的。

世界上的主要宗教,除了佛教,都是反对偶像崇拜的。早期的佛教,据说也并不提倡偶像崇拜,对佛的信仰主要表现为对佛舍利的虔诚供奉。佛舍利毕竟是佛的身体的一部分,比任何偶像都更显得神圣和亲切,也便于运送和传播,于是,在新扩展的东方教区,许多名山大刹都拥有舍利子为镇寺之宝,以至难免会令人产生何其太多、孰辨真假的疑问。而且这事也不能这么没完没了地长此办理下去(毕竟理应是十分有限的资源),于是,为佛造像并让偶像流传就自然被提上日程。印度阿旃陀最早的石窟造像出现在公元一世纪,这正是佛教大规模进入东亚大陆的时期,其间应该存在一种因果联系。从二世纪开始,造像运动从西向东逐步推进。四世纪时,高潮到达了中国。不仅是偶像造型越来越丰富,艺术风格越来越成熟,而且,体型似乎也越来越大。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两尊各高三十八米和五十五米,远远超过印度神像的个头了,而到了山西,蒙山大佛便高达六十三米。四川乐山大佛更是令人惊叹:七十一米,世界第一!这一路下来,十几二十米高的偶像还多不胜数,当然,时间用去了数百年,待到乐山大佛问世,佛教在印度已经由衰微而至于绝迹了。

大型造像对佛教的东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不然不会出现偶像越造越多、型号越来越大的状况。至于其中的原委也不难揣度。因为语言的隔阂,早期大多数中国的善男信女们于佛理教义之类不甚了了,与神佛打交道主要依靠感性的认知能力,用偶像来启发形象思维自然最为有效。要和护法的金刚力士的狰狞相呼应,主座的大佛必以其伟岸身躯才能给人以足够的震撼。震撼之后才能慑服。从四世纪开凿的敦煌(366年)、麦积山(384年)、炳灵寺(385年)石窟,到五世纪开凿的云岗(460年)、龙门(483年)石窟,再到六世纪的巩县(517年)、响堂山(550年)石窟,造像运动伴随着佛教的流传逐步在中国达到了兴盛的顶点,始凿于713年的乐山大佛可算是一个差强人意的句号。此后,东亚的大乘佛教、东南亚的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各自分道扬镳,与印度也再无瓜葛。中国的佛教走向禅宗独大,而且和皇权专制政治通过数度博弈之后,达成了一种妥协的共识,控制无序的膨胀,僧尼编制(度牒发放权)由国家掌握,造像运动也随着高潮的终结就此趋于沉寂。

在中世纪前期,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在亚洲中西部地区产生过不期而遇的冲撞和较长时间的纠缠。总体而言,异军突起的伊斯兰教是占着上风的。它和印度教联手,把佛教挤出了南亚次大陆,又凭借实力把基督教阻遏在地中海以西、黑海以北,“一手持经,一手持剑”,西从北非到伊比利亚和巴尔干南部,东从小亚细亚到新几内亚,无不望风披靡。在中亚地区伊斯兰化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充当儒释合流的大乘佛教利益保护者的唐王朝进行过抵制。751年爆发了著名的怛罗斯战役,投入的兵力达二、三十万之众,结果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此后,阿拉伯人虽然没有向东进逼,佛教也再未向西伸展。如此强势的伊斯兰教似乎不需要通过偶像崇拜来推行教义,而且,从一开始它就把崇拜偶像视为“魔鬼的行为”,因为真主是“无似像的”、“不可知、不可见的”,世人根本就不可能接触和认知真主的形象,所以任何描绘和制作真主形象的行为都是犯罪,而且这还是在仿效真主创造生命,但是虽然创造出了形象,却不能真正赋予形象以生命,是不可恕的大不敬的行为,在世界末日,将受到最严厉的审判。

基督教则不然,它似乎从佛教的偶像崇拜中受到了某种启发,逐渐地改变了原先的反对崇拜偶像的立场。《旧约》中规定的“十诫”,第二条就是禁止拜偶像。公元五世纪时开始崇拜圣母玛利亚,这是对“十诫”最初的突破,因为“十诫”不许崇拜耶和华以外的神。八世纪出现了教会制作的圣像,到了1562年,梵蒂冈德兰特宫正式发布通谕,明文规定崇拜圣母和十二使徒的圣像,并且将《旧约·十诫》中的第二条删去,将原第十条一分为二,以维持十条总数。基督教这一与时俱进的决定在执行上还是很节制的,始终没有带来教堂内外偶像林立的场面,更没有出现偶像越造越大的风尚。允许崇拜圣像,还催生了文艺复兴时期一批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洛、拉斐尔等),其代表作品如《草地上的圣母》、《金丝雀圣母》等更是堪称文明的瑰宝。至于巨大的雕塑造型,罕闻其有,唯一的记忆是巴西里约热内卢郊外的山顶上的耶稣立像,该像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所造,高达三十七米,可谓壮观之极,不过据说基督教世界里也有些不同的看法,以为天父是仁慈的,以这种违背视觉习惯的形象出现在人间,恐怕只会唤起世人更多的惊悚而不是爱戴。

大乘佛教停止了大造像、造大像,也是囿于困难的客观形势而作出的改变。而这一困难正是由它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历史上,任何宗教的发展都离不开政治权力的提倡和保护,而佛教的根本教义决定它只能在某个阶段、某种程度上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成为他们维持秩序稳定人心的工具。试想,一个以出世观念为指导、宣称“尘世一切皆为虚幻”的宗教,如何能够长期配合并服务于统治者富国强民的追求!佛教修行的基本境界既为舍弃尘世的所有浮华,首选一途就是出家,大家都去出家,社会如何维系?小乘佛教设计的两全之计是每个人一生都至少出家一次,从此就算皈依了佛门。大乘佛教却并无此一说,而未入空门,只是烧烧香还还愿并不能就算佛门中人。由于寺庙对于俗众并无制约和管束的能力,一味仰赖布施,财力就毕竟有限。大石窟的建造基本上都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对佛门的财力支持,有时也不是十分名正言顺,笃信佛法的皇帝甚至要巧立名目,比如梁武帝萧衍一生便“出家”了好多次,逼着财政部门拿钱去把他赎出来,否则天下无主,万民失祜,后果严重。

作为外来的宗教,在文化观念上,佛教难免要受到出自本土的道、儒两家的抵制。在这个冲突的过程中,最高统治者的好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在几位对佛教极为反感的帝王治下,佛教曾不止一次地遭受灭顶之灾。

佛教所经受的第一次沉重而几乎致命的打击是在公元五世纪中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一班汉臣(代表人物是寇谦之、崔浩)包围下,崇奉道教,斥指佛教为“胡教”,所谓“西戎虚诞,妄生妖孽”——他忘记了或者说不想承认自己就是“胡人”,不断制定政策打压佛教。公元444年,他宣布,豪门大户将私养的僧人限期献出,违令者全体处死。公元446年,盖吴占据杏城举旗造反,据查有的寺庙与他勾结,私藏大量兵器,准备响应。拓跋焘早就不能容忍日益壮大的沙门(僧众)不承担赋税徭役,自视为法外之民,这回总算有了给予严厉打击的由头,立即下诏,查封佛寺并处死所有“附逆”僧人。被屠教众数以万计,所有寺院焚毁殆尽。庙都没有了,偶像还能留得住么?不过那时云岗和龙门尚未开凿,而敦煌、麦积山等处的石窟是前秦和后秦这些前朝异国所造,地处偏远,而且刚被统一不久,一时想必未曾进入拓跋焘的视野,于是得以保全。

拓跋焘的极端政策只维持了不到七年的时间,452年,他被刺身死,被拥立的南安王拓跋余不久又被杀,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濬被推上皇位,这就是有名的文成帝,这位文成帝和他的孙子——比他更有名的孝文帝拓跋宏(元宏),都是铁杆的佛教信徒。在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引领之下,佛教快速复兴,几十年间,迅速达到一个空前繁荣兴盛的历史高度,寺庙达四万所,僧尼多至三百余万,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以上,云岗、龙门以及稍后的巩县、响堂山等大型石窟都是开凿于这一时期。

公元六世纪中期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尊崇儒学,有志于统一华夏,做一代圣君。他不能容忍佛教(还有道教)占有大量社会财富给国家造成沉重的负担,于567年下旨废止佛教,三百万僧人勒令还俗,财产全部充公,四万座寺院尽数赐给王公大臣。过了几年,又下一道旨,除了重申禁佛的严厉措施,还宣布对道教也按上述原则一并处理。两大宗教“一勺烩”的结果,自然是国家财力得到充实,三年之后,他灭了北齐。宇文邕的反宗教政策,似乎主要着眼于经济,目的是充实国库,为此,他没有采取拓跋焘那样极端的烧杀手段。僧众编入民户,寺庙改为人居,总之没有造成大规模的破坏性后果,也正由于这一原因,尽管这次的运动对佛教又是一次灭顶之灾,众多大型石窟却并未因此而被毁。

对于上述两次灭佛运动的效果,人中子王通有两句总结性的评价:“真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年号‘太平真君’)、建德(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耳。”

这话确实不错,打压越凶,反弹越猛。宇文邕三十五岁就死了,儿子宇文赟(周宣帝)刚上台就恢复了佛教的合法地位,他虽然比他父亲更短命,但三年之后篡立的隋文帝杨坚及其家族笃信佛教,各项扶持政策连续出台,佛教的发展真如燎原之火,迅猛达到甚至超过原有的规模。南北朝时期灭佛的皇帝只有拓跋焘和宇文邕这么两位,而信佛并大力倡导佛教的皇帝却可以开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其中最卓有成效的便有后秦的姚兴、北魏的拓跋濬(文成帝)、元宏(孝文帝)、梁武帝萧衍、隋文帝杨坚等等。

佛教的强大生命力,没有这些崇佛的君主们手握的行政权力做后盾,是根本不可想象的。极其耗费财力的石窟造像工程只有在他们治下才能形成高潮并持之以恒。也正是由于同样的道理,佛教方面通过两次灭佛运动也深切认识到,中央集权的皇权专制体制绝非自己的力量能够轻易撼动,所以,他们就此不再抱有在中国实现政教合一的图谋,而且从此基本上也不再积极地介入政治。

两百多年以后,迷信道教的唐武宗李炎,决心对盛达极点的佛教进行一次彻底的打击。845年(会昌五年),他下令将全国的四万多所寺院尽行毁弃(仅在长安保留四所“样板庙”,不知是不是专供外国人参观的),僧尼三十万全数遣散回家(总数只有周武帝时的十分之一,因为此时已经执行了较严格的度牒制度,不按规定缴纳费用并通过考试,就得不到度牒,也就没有合法的僧人身份——当和尚跟当官的程序差不多了)。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会昌佛难”。和前两次比较起来,这次似乎更多地反映了文化观念上的冲突。道教和儒家采取了反对外来宗教的一致立场,因为强调意识形态的论争的色彩,手段好像比较文明,各方面都留有一点余地,没有前两次一般破坏偶像的激烈行为,而且,奉行自耕自养原则的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禅宗还得到某种程度的保护,后来才成为中土佛教的主流。

又过了一百年,后周世宗柴荣又领导了一场打压佛教的大规模强制行动。不过这位“五代明君”没有制订什么过分激烈的方案,基本执行了“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政策,在诏令中只是概括提出了两条原则要求:

第一,所有“天下无敕额寺院”一律废除;所谓“无敕额”即指寺门匾额无“敕建”字样,也就是该寺庙的建造未经皇帝批准。其时名山大寺一般都办了报批手续,“无敕额”者,犹今之无照经营,应该不占大头。

第二,毁禁铜像,而且没收所有钟、磬、钹、铎等法器;这一条很严厉,目的却并非禁止做法事,而是为了铸造钱币,以利商贸流通。对于毁像造钱,柴荣在进行政策说明时有一段逻辑很精彩,他说:“吾闻佛说以身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有所惜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典范,而且是深得其中精义的黑色幽默。)

“三武一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周世宗)之后,一千年来,没有再出现过类似的全面而系统的镇压佛教的政治行为。这主要是因为佛教从此已走出了它最辉煌的历史阶段,一步步地趋向于衰落。在政治上,它不再构成对统治者的威胁;在经济上,则不仅不再造成国家税赋的损耗,相反还能给国库带来极大的收益(南宋政府出卖度牒所得最多时达到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本土化的禅宗佛教,在文化观念上也和儒、道两家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和平共处的关系。在政治上,儒家已经占据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虽然宋、明两朝还有几个迷信道教的皇帝(如宋真宗、宋徽宗、明武宗等),但一心向佛的皇帝却再也没有出现过了。营建大型石窟、造大佛,经济方面不具备条件,而且与禅宗教义也多有扞格。元、清两代的统治者,崇奉藏传佛教,但也并未确定其定于一尊的地位,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建立统战关系的战略考虑。藏传佛教从未进入中土,而且他们也并不热衷于造像。极为壮观的佛教石窟造像似乎只是一种历史陈迹了。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末,中国竟突然又迎来了一个营造巨型佛像的热潮。全国各地,用石材或金属材料制作的巨型佛像(身高至少在十米以上)先后涌现了数十座,最著名的有河南鲁山大佛(高达一百五十三米,号称世界第一);无锡灵山大佛(高达八十八米,世界第二);烟台南山大佛(高三十九米,重三百八十吨,世界第一青铜坐佛);香港大屿山大佛(重二百五十吨,世界第一青铜立佛);云南弥勒大佛;新疆红光山大佛……东西南北中,全面开花,目不暇接,美不胜收。那种规模与声势,那种制作工艺和科技含量,不仅绝对是前无古人,而且也堪称独步于当今世界。这难免会被人以为是沉寂已久的佛教又迎来了法光普照的春天。然而,这和人欲横流的现实世界却很难对上号,不过反映了如下的两个原因而已:

一、对以“文革”为极致的极左势力摧残的一种反弹。“文革”几乎铲断了通向人类文明传统的一切纽带,佛教当然不能幸免,且受害至深。所有僧尼除极少数留守者外,全数赶回了农村原籍,寺庙被封,佛像遭毁。回乡僧尼结婚生子者所在多见,文革后“落实政策”又抛妻别子重新出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位名寺住持(副处级)和我有过“工作上的联系”,我曾看到六十来岁的他,僧服笀鞋,在烈日下为儿子的升学事宜奔走,汗流浃背,那画面令我至今难忘。我有幸读过他的一些诗稿,我只记得其中还有“太上难忘舐犊情”这么一句。正由于那一代佛门中人遭遇的独特性,决定了他们情感世界的复杂和坚韧,时代拨乱反正以后,光大佛门的宏愿像火一样燃烧着他们的心灵,推动着他们忘我的拼搏。这位法师在几年的时间里——其间经历的艰辛外人很难设想——竟募得了数百万元巨款,最后完成了他为如来重修大殿再塑金身的志向。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提供的契机和能力。当市场让人们(特别是各级官员)认识到,旅游业竟可以作为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发展,那效果就几乎可以用得上一句老话: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大家都要发展,旅游又是捷径,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而胜利者必是那些既具有资源优势,又能想出奇谋高招的人。重要的是抓准切入点:自然风光,现成者少,经营之功,缓不应急;名人故里,毕竟有限,且往往聚讼纷纭,不胜其烦;唯有建庙,立竿见影,效益较为直接。有庙必有佛像,大家都造像么?那就比比谁的更大!然而,造大像如此“宏伟的系统工程”,绝非一般人都敢问津。试想,工程的诸多要素,如资金(动辄以亿计,有号称投资二十亿者)、土地(这条比较好办,只要有地方政府支持)、图纸(眼高两米,手厚五米,一般院所怕是无此设计能力)、原材料(最多者用铜三千三百吨,黄金一百零八公斤,特种钢一万五千多吨)等等,哪一件不是需要特殊的背景、特殊的能力才能促其实现?只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雄起的资本精英中的佼佼者能够承担起这种历史的重任!

偶像崇拜还有一层引申的意义,即崇拜的对象并非用各种材料制成的神、佛的化身,而是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类——当然,仅限于人类中的精英。所谓精英大体分两种,即权力精英和文化精英。当代语汇中的偶像主要指后一类精英中的部分市场宠儿,即投资方蓄意制造出来用以谋取最大利润的一些特种商品(明星)。他们虽然一般没有用金石泥木制成偶像供人膜拜,但有时在大众中产生的轰动效应却并不输给一场虔诚的宗教仪式。已经有不少人指出过这种现象的荒谬,并且从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性的弱点诸多方面去分析原因,也提出了匡救的办法。我再来饶舌,也无非是些人云亦云的废话。不过我想表示一点遗憾:有学者指出:“偶像崇拜既源自个人内心的心理需求,又是从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社会需要。”那么应该用不着做假。然而,现代社会这种偶像(明星)崇拜却充斥着大量的骗局。这些骗局的揭露者就是它的制造者——电视媒体。

有个小品节目爆出,偶像崇拜的主力军——“粉丝”已经职业化了,而且进入了规模化标准化的公司营运模式。受雇的职业粉丝提供的服务,明码实价,听凭顾客一方根据需要选择。比如:列队,五元;招手,十元;欢呼,二十元;尖叫,三十元;晕倒,五十元;献花拥抱视情况另行议价等等,诸如此类。这只能算是一种假冒伪劣的偶像崇拜,不过,既然已经走向“规模化标准化”,想必不是个别现象,而且根据不规范的市场条件下“劣币驱除良币”的原理,这类假冒伪劣“偶像崇拜”的滥觞,其必然会带来的结果就是文化艺术的堕落和真正人才的埋没。在社会风尚方面,它只怕也会造成不良的示范效应。记得两会期间,年轻的女记者们看到某市委书记出场,也发出“职业粉丝”们一般的尖叫,似曾相识的场景,真令人叹为观止。

至于权力精英们的情况,似乎便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极少的例外,对他们的崇拜大都是以权力为依归的,因而难免表现得很势利——拥有权力时那崇拜很真诚,焚香顶礼,山呼万岁;失去权力时往往是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的闹剧,即使有人继续鼓吹膜拜,那也多半是从中还有利可图的缘故。如果落在敌对者的手中,则结局大都很悲惨,往往生不如死,就算死了,有的还难逃挫骨扬灰的命运。这类权力精英中颇有人喜欢为自己造像,而从这些偶像的遭遇变化便能看到上述现象是很具规律性的。不要去列举那些臭名昭著的反面人物,比如墨索里尼、萨达姆之类,虽然他们的铜像那可怖的结局通过新闻图片留给了人们最深刻的印象,且看几个也曾留下正面评价的大人物的例子吧!

1951年,苏共中央政治局在斯大林主持下通过决议,在伏尔加-顿河运河的河口上,为斯大林建造巨型铜像,像的具体高度记不清了,反正当时绝对是世界第一,行船至此,数十里外便能看见,无疑是“英明领袖”和“伟大国家”的荣誉和成就的光辉象征。到了斯大林死后第三年,苏共召开二十大时,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里便将它列举为个人崇拜的物证之一。斯大林在苏联各地的大小塑像,多不胜数,反个人崇拜的气候一到,自然都在拆除之列,这尊铜像更是首当其冲。虽然是无生命的偶像,那被“肢解”的场景还是很动人心魄的。他的故乡格鲁吉亚人有些接受不了,梯比利斯和戈里两地的斯大林巨像保留下来了,直到前不久当局才利用夜色掩护着手拆除,据说又引起了部分人的抵制,结局不详。在摩尔达瓦的基石涅夫,三十多年前放倒的斯大林像,早两年又被重新树起来。乌克兰的塞瓦斯托波尔也已拟定了重建斯大林巨像的计划。今年六月,美国弗吉尼亚州贝特福特镇二战纪念公园里也新建了一座斯大林像,不过反对者的意见也很激烈。建了推,推了建……与其这样翻来覆去地折腾,何如不建?因为人不是神,众生对于神,尚且有各自不同的信仰,何况对于人呢?即使是真心爱戴他者,也应不难明白这道理。

亡灵暂厝在海峡对岸的蒋介石,早年在大陆并无建造偶像的记录,去台湾后,想是缺了底气,也乐此不疲。年复一年,从北到南,岛上各地,蒋氏铜像到处可见,其中以台北和高雄两尊最为巨大。陈水扁掌权后,推行了一系列“去蒋化”的措施,拆除各地蒋氏造像为其中之一。当大型切割设备在众目睽睽下把最大的铜像大卸八块的时候,人群中欢欣雀跃者有之,掩面涕泣者有之,唯独不见那些天天念叨“勿忘在莒”的“义士”有什么作为。不知是不是因为场面太“刺激”,后来又决定大小偶像一律整体搬迁,集中到慈湖蒋氏陵园。于是出现了陵园的树林间、草地上,到处摆满蒋氏塑像的滑稽景象。好在表情各异(有沉吟,有期盼,有台湾人记忆中的怒容,有大陆人很生疏的微笑)、姿势不同(有坐,有立,有戟指远方,有扬鞭揽辔),虽嫌拥挤,倒也别有情趣。只是长此以往,终非了局。据信台北的大铜像曾有过重新拼装的计划,然几经切割搬运之后,原件已经散乱,施工难度太大,终于只好作罢。国民党当局至今没有想出万全之计。语云:“身后事非谁管得”,话是不错,可是,蒋先生如果地下有知,看到奉化的故居维修得十分完善,而台湾的偶像却落得如此结局,不知会作何感想!

造像的事,古今有之,不好以简单的标准论定其是非,因为各有各的说法,而且都必然是言之成理的。有学者指出,从将神灵制成偶像加以崇拜,到人类中的精英分子被偶像化而受到崇拜,反映了社会的进步。这就是尼采曾经表达过的观点:“上帝死了”,“难道我们不能使自己成为上帝”?不过,再把被崇拜的对象又去制成偶像,则无疑是一种倒退的行为。但在一个多元的社会,有些人有条件有能力通过制造偶像来实现个人的愿望,或者从中得到慰藉、鼓舞和引导,这都是很正常的情况。《闲话》就是闲话,我对偶像崇拜这种现象,既没有深入的研究,也不准备作出评说,只是想提出三个字的希望:

1.诚。意思是动机一定要真诚。无论那偶像是神灵还是人类,都是你发自内心崇拜的对象。你必须真诚地信仰他的教义或学说,真诚地景仰他的业绩,真诚地追随他的事业。制造偶像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像你一样信他、崇拜他,而绝不可以从中图谋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这方面,往大里说,比如先考虑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契机能带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旅游经营是实行责任承包还是收入提成?……往小里说,只盘算建一个堂皇的功德碑,突出地镌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者安排三姑六婆承包香烛和餐饮生意之类……凡此种种,都是对于被崇拜对象的一种亵渎。说这些并非是危言耸听,某地毛泽东巨像尚未完工,媒体热议中,便有相关人员提出要将伟人生日定为旅游节,每年在此举行大型节庆活动。伟人睿智,生前便已预料到此种情形的出现,也做出了一些防范,如口头指示中说:“我不能天天为你们站岗放哨”,然而终究是防不胜防,如今更兼幽冥殊隔,纵然地下有知,也只能徒唤奈何了!

2.爱。意思是对你崇拜的对象应时时怀有敬爱之心。这一点,自认为信众者,口头上是莫不做到了的。只是当起真来,却有不然。比如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人犹知爱惜,而独忍将其崇拜的偶像置诸旷野,任凭“风刀霜剑严相逼”,实在有悖常理。虽然材质无非金石泥木,但一旦制成偶像,便具有了神的灵性,无论加以有无主观故意的伤害,都是一种残忍的亵渎行为。古代佛教的大型石像,开凿时都是先有洞,后造像,无论洞口向外敞开到何种程度,偶像一般总是处在洞顶的遮护之下。乐山大佛依山而凿,没有洞,但研究文献中指出,大佛的头上原来建有砖木结构的顶,宋代时毁于兵燹,现遗迹尚存。露天的石像或许还有,但终归很少。“文革”造像高潮中,有群众反映过这个问题,好像没人搭理,因为当时热心于此事的多半怀着借此上位的私心,而并非出于对伟人的真爱。

上一篇:书人类的宝藏作文下一篇:《国家电网公司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办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