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偶像崇拜的定义

2022-08-21

第一篇:青春偶像崇拜的定义

大学生偶像崇拜的调查研究

本文所讨论的“偶像崇拜”,不是指政治上或宗教上的个人崇拜,而是指一种特定的、在当代社会非常流行的新型个人崇拜——对体育界或娱乐界名人的个人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和宗教上的个人崇拜日益淡漠,学术上的个人崇拜在公众中也渐渐消失,但流行娱乐性质的个人崇拜却愈演愈烈,在青年人中尤其普遍。

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对不同地区的2710名大中学生就偶像崇拜现象进行调查。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被调查的青少年中,有50%的人承认有过特别喜欢、崇拜某个“明星”的经历;有34.5%的人承认自己正在崇拜某个“明星”。在崇拜的偶像中,99%以上是影视界和体育界“明星”。这说明,偶像崇拜的现象在当代中国青年人中是非常普遍的,而且绝大部分偶像来自流行娱乐界或体育界。青少年偶像行为在本质上不是一种单纯的道德行为,而是同道德品质、个性行为有关系的一种发展心理行为。我们必须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调查。

一、问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偶像崇拜的兴盛,与当代社会青年人信仰普遍缺失、缺乏共同价值观有重要关系。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青少年要经历从自我迷茫到自我确认的发展过程,他们内心深处的困惑缘于心中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即所谓“自我同一感”。他们开始思索自我的意义,他们急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所谓自我同一感,是指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中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的一连串感觉。青少年在形成自我同一感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模仿的对象,这种模仿对象是崇拜者的代言人、崇拜者的理想自我,也是崇拜者心目中未来自己的形象。

在童年时代,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权威、最值得模仿的偶像;但步入青春期后,父母的偶像作用日益衰落,青年人虽然在经济上还无法摆脱父母,但在心理上却急于摆脱父母的影响和控制,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价值体系。改革开放以前,中国青少年所接受的偶像大多是雷锋等“英雄式”的模范,这种模范的共同特点是生活平凡、克己奉公并具有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引导青少年形成一种较为理性、实际和非情绪化的社会认知。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英雄式”模范的影响日趋淡漠,不能给青少年提供模仿的对象。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宗教传统很深刻,青少年往往受到宗教的影响而把上帝、耶稣基督和现实中的宗教人物作为其崇拜对象,这些宗教偶像在客观上往往能起到平衡心态、加强自我约束机制的作用。但在中国,宗教传统本来就不强,历史上曾统治社会的儒家思想也被极大削弱,在青少年中缺乏影响。因此,体育界和娱乐界的明星成为青少年的主要崇拜对象,是有深刻社会背景的。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也表明,除了周恩来、邓小平等少数政治领袖外,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几乎都是体育界和娱乐界的明星。

社会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由于“晕轮效应”而形成夸大的社会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倾向,把个人喜好的人物看得完美无缺,从而导致高度认同、崇尚并伴有情感依恋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应该注意到,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在于个人内在满足,如心理满足、情绪分享等,而不仅仅只是一些外在的表现。对娱乐界和体育界明星的崇拜,与当代社会的商业化宣传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与

商业社会的经济基础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正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研究假设

(本研究主要针对青少年中的大学生群体,因此以下假设都是针对大学生提出的)

大学生希望摆脱父母或师长赋予自己的价值观,但又忽视了对自身价值观的建设,难以形成自己的成熟价值观;他们往往以崇拜偶像作为价值观的“替代品”,通过崇拜、模仿偶像来取代价值观的作用。当大学生增加对价值观的重视,开始努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时,偶像崇拜现象就会趋于减弱和消失。

三、研究程序

1、研究对象:按照规范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本来应该在北京大学全体本科生中进行随机抽样;但是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本次研究不得不采用便宜抽样的方法。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为匿名问卷,但要求注明自己的年龄、院系、专业。

3、问卷设计:根据《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侯玉波编著)和本学期《社会心理学》课件中提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制定《大学生偶像崇拜心理调查问卷》,其内容如下:

(注:以下提到的“偶像”,既指娱乐、体育明星,也指政治、宗教、学术人物或历史人物,只要是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就可以视为偶像。请填表人注意)

问题1:你是否有过偶像崇拜的经历?

A有,而且正在崇拜 B有,但现在已不再崇拜 C几乎没有

问题2:你经常有意识地模仿你崇拜的偶像吗?

A很经常 B比较经常 C一般 D比较少 E非常少

问题3:你认为偶像可以对自己的思想造成多大影响?

A非常大 B比较大 C一般 D比较小 E非常小

问题4:你认为大学生崇拜偶像是正确的、合理的行为吗?

A绝对是 B是 C不清楚 D不是 E绝对不是

问题5:你认为偶像在自己生活中的地位是怎么样的?

A不可或缺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太重要 E无足轻重

问题6:你赞同你父母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吗?

A非常赞同 B比较赞同 C一般 D不太赞同 E极不赞同

问题7:你现在的老师当中,在价值观方面有值得你仿效的吗?

A非常正确 B比较正确 C很难说 D不太正确 E极不正确

问题8:你现在仍然刻意模仿你父母或老师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吗?

A非常正确 B比较正确 C很难说 D不太正确 E极不正确

问题9:你是否有明确的个人信仰或价值观?

A有,很明确 B有,但不明确 C没有,但准备建立 D没有,也不打算建立

问题10:你认为在现代社会,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是否很重要?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太重要 E极不重要

问题11:你经常思考有关信仰和价值观的问题吗?

A很经常 B比较经常 C一般 D比较少 E非常少

问题12:请注明你的院系、年级、专业、性别和年龄,谢谢您的合作!

4、结果处理: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其中性别比例为男生45份,女生11份;院系比例按照被试人的要求,予以保密。

在问题1中,回答A、B、C依次得

5、

3、1分

在问题2-问题11中,回答A、B、C、D、E依次得

5、

4、

3、

2、1分

问题12主要用来判断各个不同专业、年级、性别、年龄阶段的同学的不同态度

四、结果分析与结论

问题1到问题5一起计分,其平均分记为分数甲。分数甲代表被试者偶像崇拜的程度,分数越高,崇拜程度越高。偶像崇拜程度是本次调查问卷的因变量。

问题6到问题11一起计分,其平均分记为分数乙。分数乙代表被试者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是本次调查问卷的自变量。

本次调查的假设是:大学生越重视培养自己的价值观,对偶像崇拜的需求就会越弱。因此,自变量和因变量应该呈比较强的负相关性。

事实上,在回收的56份问卷中,被试者问题1-问题5的平均得分(分数甲)为2.52分(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下同),问题6-问题11的平均得分(分数乙)为3.31分。从平均情况看来,被试者的偶像崇拜倾向并不十分强烈,对价值观的培养则普遍比较重视,这可能与北京大学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盲从、努力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有关,也可能是因为本次调查主要是调查大二学生,其阅历普遍比较成熟。

在56位被试者中,问题1-问题5的平均得分(分数甲)低于3.0分的有34位,高于3.0分的有22位。我以“A类”和“B类”来称呼这两类被试者,前者的偶像崇拜倾向比较弱,后者的偶像崇拜倾向比较强。A类被试者问题6-问题11的平均得分(分数乙)为3.50分,B类被试者问题6-问题11的平均得分(分数乙)则为3.12分,差距有0.38分左右。从这个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价值观重视程度较高的被试者,其偶像崇拜倾向往往较低;对价值观重视程度较低的被试者,其偶像崇拜倾向往往较高。偶像崇拜倾向在一般水平以上者,其对价值观重视的程度明显低于偶像崇拜倾向在一般水平以下者。如果以“一般”崇拜程度划线,两者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这个差距不算特别大,但也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如果将被试者的偶像崇拜程度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四类:分数甲在1.0到2.0分(不含)之间的被试者有11位,在2.0分到3.0分(不含)之间的被试者有23位,在3.0分到4.0分(不含)之间的被试者有17位,在4.0分到5.0分之间的被试者有5位。我将这五类被试者分别称为“a类”“b类”“c类”“d类”,其偶像崇拜倾向依次递增,a类最低,d类最高。分别统计这五类被试者的分数乙,可以得到以下结果:a类被试者的分数乙平均为3.70分;b类被试者的分数乙平均为3.39分;c类被试者的分数乙平均为3.17分,d类被试者的分数乙平均为2.94分。从这个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偶像崇拜倾向与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之间的确存在负相关性,偶像崇拜倾向越强的被试者,其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也越低。但是在这样的细分之后,对价值观的重视与偶像崇拜倾向之间的负相关性并没有很明显的呈现出来,偶像崇拜程度最高和最低的两类被试者之间,分数乙的差距只有0.76分,这个差距仍然不算特别突出。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

个,第一是因为调查样本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普遍比较高,非常不重视价值观的被试者很少;第二是因为这样的细分还是太笼统,如果能够再做进一步的精确细分,或许会有更多收获,负相关性会增加。

当然,由于样本数目有限,进一步细分的意义也不大;如果再将abcd四类被试者分为更多类别,每个类别的被试者就相当少了,缺乏统计意义。如果将来有条件进行更大规模、取样更规范、设计更科学的问卷调查,至少调查100个左右的样本,我认为是可以进一步细分,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偶像崇拜倾向和对价值观重视程度之间的负相关性的。当然,通过这个比较简单的问卷调查,已经可以初步证明大学生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和偶像崇拜倾向之间存在负相关性,问卷调查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根据本次调查的实际结果,可以初步证明本文提出的基本假设: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与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偶像崇拜往往被认为是价值观的替代品,正是因为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偶像崇拜才会大行其道,弥补和替代这个“价值观缺失”造成的空白。因此,对待偶像崇拜这种社会现象,我们应该秉承“治标不如治本”的态度,从价值观方面入手,引导大学生重视价值观、建立自己的成熟价值观,使之摆脱“价值观缺失”的窘境。随着对价值观重视程度的提升,随着大学生逐渐形成自己成熟稳定的价值观,偶像崇拜的倾向也就会减弱乃至消失。

第二篇:偶像崇拜辩论

偶像崇拜的实质是对自我的心里寄托和行为替代载体的迷信,是一种为我所用的信仰与理想具体而微的终极,由“我”赋予“他”某些意义,之后按照自我的方式相信并选择效仿。青少年处于心理由不成熟向成熟过度的时期,独立性增强,但情绪不稳定,且易冲动急于形成自我同一感,即社会学上所说的社会边缘人,表现在偶像崇拜上则为:简单盲目,易被误导。

青春偶像大致分为两类:纯偶像,榜样型偶像

纯偶像主要指那些青春派偶像,歌星,影星,球星,,他们在青春偶像中占据主流地位,他们给少男少女的精神世界带来极大的向往和幻想,但纯偶像的出现不过是商业包装和炒作,在其完美的荧幕形象背后是体坛明星大打出手,娱乐明星私生活混乱。青少年的价值观还未形成,这些负面新闻常常会超出青少年对理想形象的承受范围,对这类明星的追求,常导致青少年追求外表的光鲜时尚,渴望一夜成名,幻想完美的爱情,崇尚拜金主义,对其完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产生不利影响

榜样型偶像。主要指要突出成就的社会名人,如毛泽东、爱恩斯坦、达.芬奇、李嘉诚。主要是靠其个人的气质、成就和人格魅力来感召青少年的。他们是被认为最具积极意义的青春偶像,他们的成功,往往凭借自身的天赋,努力与机遇,而且在人物传记中大多是他们的光辉面,在崇拜这些不折不扣的成功者时,将其与自身对比,还没有经过历练,还未能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的青少年常会产生两种情绪,

一、偶像高不可攀从而自卑,伟人的光辉越明亮,自我否定的阴影越深,还未起航就已自暴自弃。

二、以偶像为终极目标而不懈努力,效仿的同时忽略了自身的禀赋,在自我成就的过程中成为了他人的复制品,文化大革命就是伟人崇拜的典型后果。

偶像不可否认的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而感召力有正负之分,从人性的弱点来说,人会将自身希望具备却不具备的特点投射到偶像身上,当有关被给予完美人生理想的偶像负面新闻袭来,脆弱的青少年情何以堪,张国荣的纵身一跃让多少少年怀疑人生的意义。

青春偶像崇拜让青少年在崇拜中迷失了自己,不能正视现实,浪费了宝贵的青春,给家庭带来额外的负担;在社会上宣扬了一种浮夸的个人崇拜的不稳定风气;也扰乱了明星的正常生活。

综上,我方认为青春偶像崇拜弊大于利。

各位评委,观众:

大家好!对方辩友的陈诉使我们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说:“我们是为了真理而战的。”日本人说:“我们是把中国当成兄弟,带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去帮助中国发展的。”这是真实的吗?卡耐基说:每一个人都为自己所做的事寻找一个正面的借口。对方辩友以上所说的利是为了使青春偶像崇拜在其他人看来更有理由一些还是在青春偶像崇拜中突然感得到的呢?无论是XXX还是XX(利的例子)是否在自己一决定去成为青春偶像崇拜一员的时候就有,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如何界定那些利不是由个人感悟所得,青春偶像崇拜在其中充其量只扮演了导火索的角色。因此,我方对于青春偶像崇拜中利的确定性与青春偶像崇拜在利中的重要性是存疑的。

我方的观点是:青春偶像崇拜弊大于利,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步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情感丰富,但由于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青春偶像崇拜就是基于心理的不成熟,由此有三个特点:首先是理想化——把偶像及其特质想象得完美无瑕。其次是浪漫化——对偶像产生浪漫的幻想和依恋,沉湎于对其偶像的种种情爱遐想之中。再次是绝对化——对偶像投以绝对的信任,采取一种近似狂热追逐和迷恋。

二:还表现出三个行为特点:冲动性心理活动倾向、超现实的情感体验、过度的行为反应。在偶像崇拜过程中,情感成分常常胜于理智成分,过于激动、兴奋和不由自主的情绪体验不足为怪,超越社会行为准则的行为反应也时常可见。 三:青春偶像是立足于大众传媒的,被大众传媒的操纵.大众传媒是商业机构,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谋取利益.他们以青春偶像为工具,以各种手段榨取其粉丝的金钱。往往一个偶像在被传媒力挺的时候可以达到很高的知名度,但是,一旦他失去了利用价值,传媒就会很干脆直接把他舍弃,而那些曾经崇拜过这些偶像的人,在某一天发现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偶像了,回头看看,除了疯狂,他们究竟得到了什么?

四:如我一开始所言,青春偶像崇拜的利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且对于人的重要性是值得怀疑的。然而,过中的弊是确实存在的,我方会在下面的辩论中谈及弊的确定性。一方面是利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弊的确定性,两者成为鲜明的对比。一个不一定存在的事物能说其大于一定存在的事物吗?这个答案是显然易见的。

谢谢大家!

首先,双方一辩陈词。正方认为有时候偶像崇拜具有盲目性,但并不能证明崇拜青春偶像弊大于利。颓废成不了市场的主流。从偶像角度看,别人的崇拜正是一个促进他们自我完善的过程。而崇拜者以偶像为目标,对偶像的崇拜是自己的精神补充和心理慰藉。反方则认为当前的大多数偶像为明星制造,自身素质与涵养值得探讨,而大多数的偶像崇拜均带有盲目性。 然后,进入二辩攻辩环节。反方二辩通过提问更进一步阐述了本方观点,而正方二辩则同样以自己的幽默与机敏赢得满堂喝彩。他强调:崇拜者大部分是理智的。我们喜欢张国荣,但我们没有跟着去跳楼;我们喜欢杰克逊,但我们更喜欢女人!

对辩环节开始,正方辩手巧妙的把青春偶像喻为灯塔,水手的一意孤行导致船触礁,是水手自身所致,不能咎于灯塔。而电视剧情节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正是我们崇拜青春偶像的理由之一。反方则认为青少年应该有自己的做人方式,讲求个性化和个人魅力。

在双方自由辩论中,双方在对论点的把握上发生分歧,公管学院辩手由于对辩题的理解疏忽,而被对方抓住小辫子。对人文学院辩手抛过来的炮弹只有招架之势。

之后,是双方四辩分别陈词。反方四辩慷慨激昂,寓情于理,以例为证:据新闻报道,某中学五位同学为效仿F4,身着奇装异服,染发纹身,到处欺凌弱小,强奸女生,难道,这就是青春偶像崇拜的利?谢霆锋撞车后逃之夭夭,赵薇身着日本军旗招摇过市,罗纳尔多整日鬼混,难道,这就是青春偶像崇拜的利?而正方四辩也不示弱,“你有虫牙,吃苹果导致果牙疼却要归咎于苹果吗”,“吃饭会噎死人,但是有多少人是吃饭的时候噎死的呢?”接着,点评嘉宾吕少清对这次辩论赛进行了点评。他给05级辩手提出大量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并认为辩手在对辩题分析的严密性方面有待提高。在评委退出辩论场后,在座的观众也积极参与了讨论,把辩论再一次推向了高潮。

最后,比赛结果公布,由于辩手的出色表现,四院系新生辩论赛冠军是人文学院,二辩被评为最佳辩手。而公管学院屈居第二。经管学院与艺传学院平分秋色。

第三篇:中学生偶像崇拜

研究背景

偶像崇拜,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在当代中学生身上得到集中体现。偶像是许多中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他们的成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时,还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人格起到不小的影响作用。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适合成为我们中学生的偶像?对于偶像崇拜,我们又应当持有怎样的态度呢?为了解开这些疑问,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

研究过程

研究初期

在研究初期阶段,我们最主要的活动是在网上进行有关资料的查找。搜索其他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在不同地区,偶像崇拜人群有着怎样的差异,他们对于偶像崇拜又有什么不同的认识。同时,在网上发布问题,调查网友对于中学生偶像崇拜有怎样的看法。

研究中期

在研究中期阶段,我们设计了一份有关于偶像崇拜的调查表,上面的问题包括对于偶像类型、职业,崇拜他们的原因,家长对于崇拜偶像的看法以及对于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看法等一系列问题。之后,我们把这些调查表交给班内同学,课外班同学进行填写,把他们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统计。

研究后期

在研究后期阶段,我们把搜集的资料和调查表分类汇总,制作调查图表,通过图表反映的情况,分析中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所崇拜偶像的类型还有崇拜偶像的哪些方面吸引着中学生。从中,能够进一步了解到中学生崇拜偶像现象的本质,还有看待偶像的正确方法,完成我们的研究任务,撰写调查报告。

研究结果

1.中学生崇拜偶像类型,崇拜原因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进行汇总、统计,我们发现,受调查的中学生中,有50%的同学崇拜歌星,有25%的同学崇拜体育明星,有15%的同学崇拜影视明星,

还有5%的同学崇拜动漫中的人物,崇拜伟人和英雄人物只占5%。在大家所崇拜的明星中,喜欢他们外貌的占到45%之多,赞赏他们歌唱水平和演技或者某一方面出色技能的占到35%,为他们的精神品质而感到敬佩的仅仅占到10%。 ⑴崇拜歌星影星

对于我们所调研的人群,大部分同学选择自己崇拜的偶像是歌手,而且基本上是流行歌手,没有歌唱家。诸如周杰伦,东方神起,SJ,棒棒糖等台湾以及韩国近期活跃的偶像明星是很多女同学的首选。崇拜他们的原因,就大多数而言,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着出色的外貌,或者是帅气,或者是美丽,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如今的青少年。经济公司把他们包装成了没有缺点,完美无暇的形象,使我们仅仅能够看到他们美好的一面,所以对他们产生无限崇拜。

⑵崇拜体育明星

在我们的调查之中,男同学大多数选择的是体育明星,尤其是NBA的篮球明星。在中学时期,打篮球是很多男生最大的兴趣爱好,理所当然的,他们崇拜篮球明星,为明星精湛的篮球技术所折服。还有一些同学,崇拜中国的体育健儿,他们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为中国拼搏努力、挥洒汗水,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的努力也使很多中学生敬佩。

⑶崇拜伟人或英雄人物

使我们感到吃惊的是,崇拜伟人或着英雄人物的中学生在众多受调查的中学生当中,仅仅占5%。而当我们询问到为什么不选择伟人或英雄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时,大多数同学给出了我们这样的回答:因为无论是伟人还是英雄人物,都和我们所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对于他们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书本或者资料上的记录,我们对他们认识过于模糊,根本激发不了我们对于这一类人的景仰之情。

2.中学生崇拜偶像与父母间的分歧

经过统计,受调查同学里,基本上或多或少和父母之间都存在一些分歧。有分歧但很快沟通解决的占70%,始终存在分歧,但是并没有为了这个问题出现大争端的占25%,存在分歧,无法沟通解决,为此事争论不休的占5%。

我们调查了同学们父母对于偶像崇拜的看法,绝大多数父母表示,只要不过分,不影响学习,适当的崇拜偶像是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天性,不需要横加干涉。其实,许多父母并不了解自己孩子崇拜什么样的偶像,因为自己对这些并没有太

大的兴趣,不是很喜欢,但是,还是表现出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3.中学生如何看待偶像崇拜问题

通过我们得到信息,同学们对于偶像崇拜的看法基本一致,大家对于偶像都能够保持理智而不采取疯狂的举动,客观,公正地认识偶像,学习他们的优点,屏弃他们的缺点,让偶像优秀的品质指引我们这些中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4.中学生崇拜偶像的影响因素

⑴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对于伟人和英雄人物的精神教育意识变淡了,对于中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教导,使得很多中学生对于伟人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概不知晓,能够叫出来名字的都只占少数,就更不要提了解他们的事迹和领悟精神了。而电视里更多的是娱乐节目,所以,中学生大量崇拜明星而不树立伟人,、英雄为榜样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⑵家庭因素

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崇拜偶像虽然大多数态度开明,但是,家长要求崇拜偶像,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对于孩子究竟崇拜哪些人并不是很关注,也没有实施适当的引导。所以,这也是中学生崇拜一些并不值得崇拜的人的原因之一。 ⑶自身因素

现在的中学生对于偶像的认识不够明确,无法辨识什么样的人有条件成为自己的偶像,应该如何崇拜偶像,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这一系列问题,中学生都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所以,崇拜的偶像也就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研究体会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正处于青春期,心理逐渐走向成熟,这个时候,任何错误的引导都会把我们引向歧途。

作为青少年,我们会对于美好的事物特别的向往,如今,许多艺人公司正是利用这一点把偶像包装得完美无暇,来吸引我们的视线。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我们的辨别能力。就像娱乐圈发生过的许多丑闻所揭示的:肇事逃逸,吸毒,打架斗殴。这些事情都告诉我们要认清,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只要是人,就必定有缺点。明白这一点,我们对于偶像就不会再是盲目的崇拜。

其实,我们喜欢他们的歌曲,钦佩他们的技艺,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一定不要过度。不要上演千里追星的闹剧,更不要为了歌星的一张演唱会门票,就和父母吵得不可开交,这种行为是愚蠢的,而且也不值得。凡事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出了底限,即使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都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还有,不要刻意地模仿偶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追求相似是不理智的,弄巧成拙只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偶像因为有特色而受人瞩目,我们也有自己的特色,也应该很好得表现出来,模仿偶像是不自信的体现。

偶像具有两面性,他有优点,就必定会有缺点,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所以,崇拜偶像的最高境界,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的优点,我们应该学习,在明星之中,有很多人都具有热心慈善事业,孝顺长辈,尊敬前辈的优秀品质,这些不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吗?对于他们的缺点,我们因该引以为戒,不让他们身上所犯的错误在我们身上重演。

学会正确看待偶像,作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研究心得

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加入了两个新的调查方式。一个是制作调查问卷,请他人填写,这样的方法最大程度上争取了他人的意见,表达出调查对象最真实的想法。还有一个就是网上调查,发布问题,请网友来简述自己的看法。这个方式十分新颖,而且调查面也很广泛,可以收到全国各地网友的反馈,是一种省时、简单但是高效的调查方式。

第四篇:“材料作文“关于偶像崇拜”及范文

材料作文“关于偶像崇拜”及范文

—— 高三(2)班作文

指导老师:胡高清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科学家解决人类生存问题,哲学家和文学家解决人类思想问题,医学家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怎么享受不了红得发紫的待遇?而一些笑星、歌星、影星,甚至不入流的选秀者、模特却万民追捧,举国崇拜。

我们究竟应该崇拜谁?崇拜什么?怎么崇拜?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纵然市声喧哗,我心依旧向阳

穆彤

人生就好比一次旅行,我们所崇拜的,我们的信仰就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就仿佛大地没有阳光照耀,夜空中没有繁星点点,整个世界都会被一片巨大的乌云所笼罩,被黑暗所覆没。

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传媒如风中草芥般遍地开花。我们崇拜的早已不是那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将汩汩的情思诉诸笔端的文学家,而是哗众取宠,叱咤荧屏的笑星;我们的信仰亦已不是那些洞彻人生,将个性鲜明的思辨色彩,涂抹于历史的盛世华章的哲学家,而是靠搞噱头赢得关注的歌星影星,甚至是不入流的选秀者、模特。

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依旧可以看见,有无数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埋头苦干,直至嫦娥飞天,蛟龙入海,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姓啥名啥;我们依旧可以看见,有无数医学家,默默地尽着悬壶济世的责任,虽然他们永远也享受不了红得发紫的待遇„„

试问,当我们崇拜的名字越来越娱乐化,我们是不是真的就沦落为了一个“瞎子给疯子领路的时代”?当我们的崇拜的对象越来越低俗化,我们是否真的就堕落成了一个信仰失落、文化粗鄙的年代?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们新一代青年应该向世界怒吼——我们总是会找回真正值得我们崇拜的信仰!正如帕斯卡尔所言,人是一位失掉王位的国王。那么,我们找寻到该崇拜的,寻觅出正确的方式,本质上就是一个重拾自我王位的过程。

毋庸讳言,在当代的中国,“中国梦”就该是我们最高的信仰,所有为中国梦尽己智谋、献其忠心的人都该是我们崇拜的——罗阳、黄旭华、林俊德,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历历在目,正为人民所赞叹,为青史所铭记。

然而,所谓崇拜,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赞扬,更应该是内化成我们精神上的一种始终向阳的正能量,去实现个人梦,从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这,才是我们该采取的方式;这,才是崇拜的本质意义所在。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当现实的问题频频暴露,我们不能逃避,我们唯有改变那些盲目的偶像崇拜,去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我们唯有纠正当下国民盲目崇拜的现状,中华之巨龙才可腾飞得更高。

纵然市声喧哗,我心依旧向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携天风,浩荡去,昂首挺胸风沙渡!

寻回失落的人格信仰与尊崇

韩梦园

当我们置身于波兹曼所言的“娱乐至死”的时代,举目望去,那些真正伟大的哲人、科学家被迫沉寂,而众生信仰与尊崇的皆是由大众媒体所推动的浅薄人物——全社会日趋低俗的口味最终使我们陷入了“不知为何而笑”的迷茫和尴尬中。

当今时代,正如白岩松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生活物化,精神世界外化,面对自己石化。”红尘滚滚,不断推入视界的热点和当红明星,让我们失去了排除市声尘音的能力和追寻本真的愿望。当鲁迅那“夕拾”的“朝花”、“为了忘却”的“野草”以及“彷徨”中的“呐喊”被推搡出界,而郭敬明浮夸无味满含铜臭的文字却被摆放在大众手边;当中国好声音演唱会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而话剧《雷雨》的表演者正对着空荡荡的观众席默然无语„„

“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致于忘了为什么出发。”纪伯伦诗意的警告仍适用于今:我们失去了真正的信仰和尊崇,而追随着那些轰然作响而意义不明的脚步。是的,正是由于利欲浪潮的冲击和大众传媒散播的无脑娱乐的腐蚀,使我们最终变成了白岩松所述“身体强壮,东张西望,钱包鼓鼓,六神无主”的中国人,那个我们所紧需的“主”,正是我们日渐失落的人格信仰和尊崇,正是我们很久以前很小的时候崇拜的初心啊!

明代徐阶葆有“为国为民,力挽狂澜”的人格信仰,才坚持住几十年扳倒贪官严嵩开创清平之世;林清玄葆有“没有谁能保证我的一生”的人格信仰,才以笔为剑期年以磨终成一代大家;尼采葆有“带着热爱往孤独里去吧”的人格信仰,才沉于内心达于哲学;海明威葆有“人不可以被打败”的人生信仰,才潜心文学之海满载声誉而归——他们这些人的人格信仰是不是更值得我们去信仰,他们这些伟大的人物是不是更加值得我们去尊崇?

泰戈尔执毛笔题素扇:“主啊,人们大吵大闹地经过我的窗台,请让我只听得见心的歌唱。”心所歌唱不就是人格的信仰,人生的梦想以及我们尊之崇之的对象吗?坚守人格信仰和尊崇,心里自有一派清静,何惧尘世间火树银花灯盏船行?当媚俗的娱乐向你涌来,自有信仰与尊崇为你关上心门,独守纯净。

狄更斯于《双城记》扉页轻轻写下:“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同理,在我们这个时代中,既有喜怒哀乐皆是炒作,阴晴圆缺全是做戏的快餐文化低级娱乐,也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灵魂文章精灵人物——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最终都能找回失落的人生信仰和尊崇,到那时,纵然外面的世界雨雪霏霏,我们的内心的风景也定然杨柳依依„„

第五篇:给青春一个定义

文学院滕美云

总是会有这样的时候,面对一时无聊的时光,会开始反思,青春以至于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试图从已有的实践中获取一个答复,然而,始终未能有一个能够长久支撑自己的缜密无隙的答案。究竟什么是生活的意义,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心境去充实自己的道路?

现在,我想,原来所谓的青春、生活、人生都是没有现成固定的含义的!也正是因为它们没有意义,才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去为之寻求,才需要每一个人去为自己的青春确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意义。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内容,也不管有多么正确,最为重要的是,假如这定义只是停留在词句的表面而无法进入我们的内心结构,那么,所有的都还将是虚无飘渺的身外之物。

如果,我要给自己的青春下一个定义,最关键的部分应该包括:真诚、昂扬和运动。

喜欢任何一个有关“真诚”的字眼,仿佛有一种水晶阳光般澄澈透明的质地和感觉。真诚地面对生活里的人与事、得与失,不矫揉、不做作,以勇敢坦诚的态度面迎来每一轮日出朝阳,从容不迫地送走每一轮晚霞夕阳。真诚与任何虚伪绝缘,也绝不接受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污染,它需要的是一股正气、一份理性、一腔热血的支撑。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整个世界,但至少我们可以坚守住一方属于自己的真诚心田,让思想和行动出于真而归于

诚,简洁明快,干爽清明。

每当看到一棵棵的树,我总是感觉那就是一个个缄默而内心丰富的人。从第一片叶子的萌芽到最后一片叶子的凋落,循环往复着,树如人,人如树地经历着生命的茂盛至衰败的轮回。自然的春天,人生的青春,当树叶覆盖树冠,树的身上流淌着绿色汁液时,我们身上也正好流动着年轻的清新的血液。从阳光中汲取温暖,向大地获取营养精华,昂扬地向上,而从不低头下垂,这是树的生长姿态,也是我们所该具有的前行方向。昂扬着,迎接风雨,也接受阳光;茁壮生长,也洒下一片绿荫。可以有困厄,但绝不匍匐。留下圈圈奋进的年轮,便是留给青春最美的图章。

给青春一个定义,我希望自己的青春在不断地运动之中。生命在于运动,而这运动至少包括躯体和精神两个方面。

躯体的运动,是生命的根本,又反过来能够使这根本变得硬朗结实,而精神的运动则能够使生命的内涵日益丰富和鲜活。两者互为青春生命的表里,相辅相成。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或许才是青春应呈现的和谐方式。青春就像一条河,只有流动着,才能始终奏响旋律,才能蓄势成磅礴。

给青春一个定义,这定义从来都不要求被定格。它随着每一天阅历的不同而不断调整。至少,我该用我一份诚意的心境,昂扬的态度去享受生活赋予的每一份美好,以自身的运动去赋予自己不断更新的含义,就如丛林间的一只轻灵的蝴蝶,去找寻所有如花粉般微妙的意义和价值。

上一篇:培智课程与教学评价下一篇:培训需求的调查问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