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现状

2024-05-20

旅游管理现状(精选6篇)

篇1:旅游管理现状

1.四川省之前缺乏“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就是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

2.九寨沟、黄龙、峨嵋山、乐山大佛、都江堰等等,原则上我们还是区位的市场,包括都江堰,可能到了四川顺便看一看,这说明它的品牌不行。

3.过去在旅游管理上,在旅游经济规律上,我们国家研究的不多。国家旅游局,旅游系统,都是一种接待服务型,作为大的产业来抓,还是近几年提到议事日程上的。但国家非常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过去基础比较差,四川针对这样的情况,提出了政府主导,建立城镇旅游产业小组,因此四川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个时期,旅游产业要形成大发展,体制上、管理职能上、法律法规上就要有一定障碍

4.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国家投资少,宣传不够,交通不发达,旅游产品也是非常多,但是我们基础比较差,影响对外知名度,宣传促销这些方面还要加强,四川很多好的东西国外根本不知道。旅游应该看成一个产品,这个产品要卖,推销还是不够,第二个基础条件还不行,所以最大的反映就是市场对外开放度不够,航线还不够(直航还不多)这是两个大的制约因素。

5.旅游产业的确涉及的方面太多了,不但要有一个好的景区,还需要有好的导游,还涉及各方面人员的素质,旅游服务对象就是人,你要满足人的需求,要有良好的服务,不是一个景区问题,不是一个景点的问题.由于旅游市场也很混乱,没有出台很多到为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市场监督.现在原则、规则没有。行业的自律性教差,没有专门的旅游企业集团

6.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始终处于封闭状态,由于旅游也是一个投入少,利润高,创汇多的行业,国家以垄断手段实行保护.7.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篇2:旅游管理现状

旅游消费与文明旅游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旅游业快速发展。成功创建“中国长寿之乡”,建成并对外开放“一河(**河)”、“一湖(**天湖)”、“一电站(**水电站)”,“一山(大山原始森林)”、“一洞(**河**湖)”、“一峡谷(**大峡谷)”六大景区,并形成精品一日游旅游环线;同时完成**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六美生态农业休闲园创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及大山原始森林创建3A级景区工作,创建六美生态休闲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参与建设的**珍珠李示范基地认定为**第二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先后创建了纳王三星级乡村旅游区、登里山泉乐园旅游扶贫示范点。我县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大力的宣传促销力度,提升了**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来**旅游人数逐年增长。

一、**旅游消费现状

我县通过民俗活动与外出开拓客源市场相结合的办法,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旅游。2015年,我县按照“月月有节庆、季季有高潮”的宣传模式,已>策划开展**河文化旅游节、亲子游景区、壮乡刨汤节、桐花节、燕归来节、“5•19中国旅游日”、**珍珠李节、下老金三角垂钓•赏栗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2015年1-11月,接待国内游客131.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75亿元;接待入境游客0.59万人次,国内旅游(外汇)收入 235万美元,预计全年,克接待国内外游客139.65 人,实现旅游收入 13.32亿元,逐步打响我县旅游知名度。

旅游收入与人均消费水平增长主要几点原因:一是与我国日益增长的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以大众旅游为特征的国内旅游蓬勃发展;二是我县旅游商品原材料都是来自大山深处的生态绿色材料,旅游商品不断研发,品种繁多;三是旅游商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提升旅游商品附加值。

二、**文明旅游的现状

游客外出旅游,是希望求得身心放松,心情愉悦,缓解工作疲劳,自今年4月6日国家旅游局颁布《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施行后,文明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风气,不明文的行为得到了遏制,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各个景点景区仍有很多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通过对我县旅游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游客在旅游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主要有如下方面:(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污染公共环境;(2)在非吸烟区吸烟,打喷嚏不掩口鼻,危害他人健康;(3)在公共交通工具、宾馆饭店、剧场影院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猜拳行令、喧哗吵闹;(4)在景观文物、服务设施上乱刻乱划,踩踏禁行绿地,攀爬摘折花木;(5)在他人面前打赤膊、袒胸敞怀,在房间外穿睡衣活动,穿着不合时宜;(6)讲黄色段子、宣扬封建迷信、传播胡编乱造的政治笑话,热衷低级趣味;(7)吃自助餐时多拿多占,离开宾馆饭店时取走非赠品,贪小便宜。

上述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危害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极易造成旅游景区整体吸引力下降、旅游价值降低,严重影响着旅游景区(点)的可持续发展, 甚至还可能给景区带来灾难性影响。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给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景观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其次,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本身往往成为其他游客游览活动中的视觉污染, 影响游兴, 破坏环境气氛, 进而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质量。

三、治理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建议

一是深化宣传教育。要深入宣传贯彻《旅游法》和文明旅游《指南》、《公约》,加强文明行为教育引导,强化人们的文明旅游意识。把公共场所作为文明出境旅游宣传阵地,制作和展示文明旅游公益广告,以文、图、声、像等多种形式教育广大游客文明出行。

二是加强管理约束。提升游客文明素质,既要靠正面引导,也要靠管理约束。制定完善相关管理规章和制度,建立文明旅游引导工作考评机制,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对不能有效教育引导游客文明出行、造成不良影响的旅行社和相关责任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把游客行为文明,作为旅行社年度审核的重要内容,各旅行社要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自觉承担起教育引导游客的职责,建立导游和领队文明旅游教育责任制。

三是健全监督机制。健全和完善旅游监督机制,实现舆论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行业自律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促进公民出境旅游素质不断提高。要设立社会监督电话、媒体监督专栏,加强对旅游行业单位服务工作和出境旅游团体、游客的监督,及时曝光旅游服务不规范和旅游不文明行为,不能为迎合游客不当需求而放松管理。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各方力量,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结合工作职责,发挥部门优势,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提高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篇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探析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星级酒店等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旅游行业输送从事旅游管理的专门高级人才。这不仅浪费了毕业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也造成了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无形中增加了旅游企业的培训成本。

一、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旅游专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旅游管理学科的地位与传统学科相比是相对较低的。这是由于高校对旅游学科的性质上来讲,普遍定位是交叉性学科,主要涉及历史、地理、人文、建筑、民俗、经济、政治、管理等学科研究的领域。

(二)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等方面不够明确。

在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教的学计划中,只是确定了专业方向中所包含的实习、实训项目和学时、学分。但是对于实践内容,究竟每项实习的目的是什么,能够培养学生的那些技能和意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不明确;实践活动设计是否可以实现培养目标,也缺乏深人研究。致使很多在校学生在实习之前对于实践的内容、目标和形式等都缺乏细致的了解,更不了解本专业的实习目的和行业所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综上所述,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改善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状况,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旅游高等院校、旅游企业等相关主体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地位,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鉴于旅游学科特点和研究范围,很多专家学者都呼吁提升旅游专业的学科地位。吴必虎教授认为“只有大力加强公共管理的研究与教学水平,旅游管理才有可能成为一级学科”。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学科体系和促进中国旅游研究与教育发展,吴必虎认为必须“一是加强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两个领域的沟通。举办学术论坛,为两个领域的沟通提供一个平台,对于彼此增进了解、消除障碍起到了一定作用;二是提升公共管理在旅游学科中的地位,改革旅游学科的教材体系,增加公共管理方面的内容,开设旅游公共管理的基本课程以及政府信息管理、旅游地特许经营、目的地营销等专门课程”。

(二)改革课程体系,注重技能培养

安排教学内容时,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使课程内容服务于所要解决的职业领域的问题,要跟得上行业发展要求。在课程模式上,加强实践性特色,适时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第一,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制定较为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实习目标、实习方式、实习要求和实习效果等。第二,在每学期的课程设置上,随课程增加一些实习,让学生每学期到可以接触到本专业不同领域方向的教学实习。此外,在教材的选择上,要严把质量关。避免选择内容陈旧的教材,要时刻关注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新动态、新成果,选择与行业发展及需求相配套的新教材、好教材。

(三)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整个过程,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大一新生侧重于进行就业意识和旅游行业认知方面的培养,引导他们了解行业内部相关知识,尽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二、三年级,促进其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形成与提高,增强就业能力,进行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系统加强专业的实践性特色,如导游实务、旅行社管理和酒店管理岗位实习等。四年级则是通过4年系统的专业学习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放得下本科生的架子,认同与本行业相关的服务行业,摒弃眼高手低的心态,虚心的从基层服务做起。

(四)加强对教师的行业意识培训

对没有行业经验的教师要制定系统接触行业计划,使教师能够了解业内发展规律和动态,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有价值的专业知识。对有行业经验的教师,要求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行业技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旅游和旅游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

篇4:旅游企业经济管理现状研究

关键词:旅游企业 经济管理 发展现状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其发展速度随着整体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而不断提升,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旅游企业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行业的竞争属于产业化的竞争,并且从企业层面、产业链层面以及区域层面都存在着强大的竞争,只有真正的做好全方位的经济管理,提高多层次的竞争掌控能力,才能在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下完成自身的发展和转型。

现代社会属于知识经济型社会,旅游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旅游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重视现阶段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有效的措施,针对于旅游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有效的对策,保证旅游企业实现长效、稳定、持续的发展。

1 旅游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

第一,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可持续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旅游业作为一个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行业,其发展过程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只有保证可持续化的发展,才可以保证旅游业自身业务的质量。很多企业逐渐重视到了旅游企业管理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保证了旅游行业的旺盛发展。现阶段,很多地区的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都受到了一定的破坏,进而影响了当地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企业必须要重视这种问题,并且正视持续发展的必须性。

第二,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智力化发展。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决定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必须要具备足够的竞争性。经济管理的竞争化,是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重要特点。旅游企业开展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且已经清晰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人才作为当代社会的宝贵资源,旅游企业要同样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很多旅游企业都针对于自身的管理特点和业务需求,构建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自身的长期发展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平台,这对于旅游企业的长效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全球化发展。

旅游消费属于一种全球化的异地消费,属于开放的行业,而旅游企业也应该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旅游企业要想真正的实现长效发展,就必须努力的开拓市场,将旅游市场定位于全球,加强异地跨国合作。通过对于现有信息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并且加强与其他异国之间的文化沟通和交流合作,为自身旅游业务的开拓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智力化发展。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旅游行业发展主要依靠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品牌资源、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知识产权以及多方面无形资产,旅游企业必须要重视自身的智力化发展。很多企业在开展自身经济管理工作中,已经认识到智力化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积极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通过对于自身内部管理的优化,逐渐保证了自身竞争能力的稳步提升。

第五,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网络化发展。

知识信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旅游行业作为信息密集型产业,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只有拥有了宝贵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在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中获取良好的优势。随着网络化技术的深入引用和发展,很多企业都逐渐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很多旅游企业对于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改变,并且通过组织先进的网络化营销与管理手段,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益。

2 提高旅游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

第一,加强思想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旅游企业开展自身经济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依托传统的经济体制背景下,管理过程重视制度与经营上的内容,对于管理与创新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且忽视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变更,需要一定的成本和大量的人力资源、资金作为支持。很多旅游企业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因而在管理模式改进的过程中,投入不足,难以真正的实现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对于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创新,结合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特点以及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另外,旅游者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带着不同的旅游目的,存在性格、年龄及收入的差异,并有不同的爱好与情趣。旅游企业的管理行为要满足每一位旅游者的要求,并且做好对于不同市场的细化管理。因此,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理念才可以实现良性的发展。

第二,做好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

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是保证旅游企业自身运营发展水平提高的关键,也是支撑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对于基础性经济管理行为缺乏足够的限制和规范,约束能力不足导致了企业运营管理行为不规范,旅游业市场混乱,直接限制了我国旅游行业市场的良性竞争的发展。旅游企业要对于自身内部财会管理工作的制度进行完善,保证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相关行为符合规范,并且有效的利用企业内部的资源。对于相关经济管理岗位的人员,要做好责任的分配,并且提高内部控制能力,构建完善的内部经济管理体系。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旅游企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旅游企业做好内部成本管理的关键,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取能力密切相关。

第三,对于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相对于国外旅游行业来说,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较晚,并且相关理论体系不够完善,旅游行业市场正处于一个逐渐成长的阶段。旅游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中,要收纳于对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并且就其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分析,并且结合我国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特点,构建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与此同时,旅游企业管理者也要积极的进行创新。在新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企业要善于构建企业品牌形象,并且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与培训机制,保证企业具有长期发展的能力。旅游企业还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结合我国文化特点,有效的提高旅游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了现代经济的主导发展方向,旅游行业作为知识信息密集型产业,信息是其中的重要资源。开展旅游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旅游企业要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并且对于自身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清晰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分析旅游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现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科学的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提高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与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卜燕红.浅谈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提升[J].商业经济,2013(23).

[2]栗悦,马艺芳.产业链视角下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0).

[3]宋州.加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02).

篇5:自助旅游现状及管理对策论文

自助旅游越来越有可能取代团队旅游,成为主流的旅游方式。

本文通过阐述自助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这种新兴旅游方式所应采取的管理对策和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自助旅游主流旅游方式管理措施浅

一、自助旅游的概述和现状

自助旅游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种新兴旅游形式。

对于自助旅游,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认为自助旅游是游客在向旅游企业订购机票和酒店后,当地的旅游项目可自行安排的一种形式,也有的认为自助旅游是旅游者完全自己组织、自己安排旅游活动的行为,把那些部分接受旅游中介机构服务的旅游称作半自助旅游;。

而这类旅游者被称为“背包族”。

有的叫“散客游”、“背包旅游”、“自由行”,自助旅游者通常被称为“散客”、“背包旅游者”、“驴友”。

自助旅游是以“张扬个性、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完全自主选择和安排旅游活动,且没有全程导游陪同的一种旅游方式,其特点是:自主性、消遣性、没有全程导游。

目前,自助旅游的类型有多种,按交通方式可分为:自驾车旅游、徒步旅游等。

按旅游目的可分为:休闲度假自助游和专业目的自助游两类,而专业目的自助游又包括修学求知自助游、极限探险自助游、特殊兴趣自助游(摄影、登山、滑雪、高尔夫等)等。

自助旅游的特点是追求在旅游中的自主性,或张扬个性、或放松身心;与整体旅游市场相比,他们的出游率较高,旅游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们大多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受教育程度较高。

由于对自助旅游的概念尚有待进一步廓清,因此尽管散客市场占据着国内市场的极大份额,但目前中国自助旅游市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仍很难用量化指标来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助旅游正在快速增长。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自驾车游和背包族作为自助游的两大主要方式正在被人们所乐道,队伍也在逐渐的壮大。

我国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越来越多,自驾车出游成为有车族首选的出游方式。

此外,租车旅游业成为自驾车出游的另外一种方式。

学生族自然是背包客的主力军,还有一个细分市场――年轻的上班族――也开始形成规模,他们多为收入颇丰的.白领,经济负担小,消费潜力很大,他们很愿意选择背包旅行这种更自然更环保的方式去亲近自然。

二、自助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自助旅游正在成上升的趋势并将带动相关部门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并将成为其阻力。

1、安全问题

自助旅游者很容易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目前,国内公共救援体系基本还是空白,发生意外事故后,遇险者一般都是向110、120、112等公安、医院、交通等相关部门寻求帮助,但针对沙漠、雪山、大海等户外遇险的情况来讲,他们并不是专业的、常设的救援机构,因此,容易出现救援不及时等情况。

对于旅行社组团旅游,国家已经立法强制旅行社投保责任险,由旅行社对旅客安全负责。

而对于自助旅行者来说,只有在开发成熟的景区出现安全事故可由已投保的景区负责处理,而其他形式的自助旅游者却得不到安全保障。

2、旅游信息问题

电子技术与网络的发展使得旅游信息增多,确实方便了旅游者,但离自助旅游者需要还有差距。

现各旅游网站上信息大多是景点的介绍、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广、票务预订以及一些自助游记,对自助旅游者所关心的旅游目的地的气象、路况、治安、交通网络,人文习俗等信息介绍较少,不够准确,信息更新较慢,许多新的旅游项目不能及时宣传与推广,旅游目的地的住宿(特别是青年旅馆和家庭客栈的情况)、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以及价格情况常常与实际有误差,给自助旅游者们造成不便。

3、配套设施问题

大量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是自助旅游者向往之地)的交通相对不便,很多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仍然比较差,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各个景点的停车场车位紧张,仅能满足旅游团队停车,碰到旅游旺季加剧了交通拥堵。

此外,交通路况、路标指示、加油站布局指示、汽车旅馆、汽车维修站点等信息和紧急救援服务等方面都还不够完善。

4、旅游者自身问题

对于自驾旅游,需要对路况有一定了解,要有充足的精力应付旅途中的疲劳。

对于户外运动、极限运动、探险旅游的自助游发烧友,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

但是,由于国内的自助游发展太快,尤其在年轻人中迅速流行,很多自助旅游者这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

目前自驾旅游和探险旅游越来越多,很多青年人为满足猎奇心理,通过网上、俱乐部等多种方式组成团队,前往一些未知地带,这种做法实际上有很大的风险。

三、自助游的发展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1、加强安全管理

为了确保自助旅行的顺利进行,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各地政府及景区应该全面建立旅游预警制度,建立完善的公共救援体系。

及时预报景区的天气、交通、卫生、治安、习俗、疫情、医疗救助服务等游客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应该学习一些旅游发达国家,支持旅游行业协会、保险公司和志愿者共同建立和承担的,设施完善,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机构。

在强制推行景区与旅行社责任险的同时,强制推行自助旅行者个人保险,包括旅游救助险、旅游人身意外伤害险、旅客意外伤害保险、住宿旅客人身保险等,适当的时候可以推出自助旅游特殊险种。

2、强化自助旅游信息

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交通网络布局、通讯网络设施建设。

同时加强网络化预定和信息咨询系统的服务内容并联手酒店、航空公司、景区、交通部门、旅游网站等向背包旅游者提供方便快捷的网路预订系统等更全面的服务,更好地满足背包旅游者的需求。

3、加强和完善配套实施建设

旅游目的地在住宿设施的配备上应多样化、方便化。

对于“背包族”自助旅游者,可在景区内划出一块环境较好的空地,供旅游者休息、野炊、露宿之用。

通过建立综合服务站,向游客提供相应的服务,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到生活垃圾的处理和环保问题。

自助旅游没有导游,无人导游系统必不可少。

自助游手册内容应全面详尽、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并便于携带。

近年来,国内一些景区设置了人――机交流的多媒体景区信息咨询系统,使旅游者在没有导游讲解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完成旅游活动。

4、提高旅游者自身素质。

自助旅游者在日常生活中就要自觉培养危机处理和应急自救的能力,遇事沉着冷静,临危不惧。

自助游需要旅游者有丰富的旅游经验和必要的出游技能。

还要掌握必要的户外运动知识和野外生存自救能力。

参加者要提倡团队精神,坚决反对个人的冒险行为。

此外,在装备和技能方面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不能光图好玩而忽视安全防范。

四、结 论

随着旅游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自助游正成为许多旅游爱好者热衷选择的出行方式。

由于这一方式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这并不妨碍自助旅游整体的蓬勃建设和发展。

只要这些问题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并协力探索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广大民众在利用旅游资源的过程就会变得更加顺利,从自助旅游中的受益也将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 丁磊.浅析自助旅游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商业经济,.5.

[2] 曹宇.成长期的自助旅游宇迎合策略[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3] 朱璇.背包旅游者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意义探究[J].旅游科学,.4.

[4] 彭艳:浅析我国自助旅游的现状及其发展[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4.

篇6:工业旅游现状特点

一、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及现状

1.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1)企业自发组织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中国工业企业参观的对象大多是官方和业界人士,严格来讲,这种形式的参观接待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旅游。我国的真正的工业旅游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长春第一汽车集团组建了一汽实业旅行社,对外开放了卡车生产线、红旗轿车生产线、捷达轿车生产线及汽车研究所样车陈列室。北京三元、燕山石化、燕京啤酒等企业纷纷对游人开放,国内其他一些知名企业也纷纷开始涉足工业旅游项目。(2)政府规范管理阶段。2001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工农业旅游这一项目,到2004年3月底,全国340多个企业向国家旅游局提出申报验收的要求。在汇总和审议验收结果的基础上,国家旅游局于2004年7月正式命名306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中工业旅游示范点103家。在国家旅游局制定实施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中,对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诸多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规定,通过政府的规范管理,可以促进工业旅游健康有序地开展,避免一窝蜂地盲目上马而造成资源浪费、质量低下等弊端。

2.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1)地域分析。现阶段,我国的工业旅游点在地域分布上与工业发展状况基本吻合,即在老工业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发展较快。在国家命名的103家工业旅游示范单位中,27个省、市、自治区榜上有名,其中经济发展强劲的浙江省占据11席,排在首位,第二名是传统工业河南省(10席),接下来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9席),吉林省(8席),广东、山东、安徽各列6席。以上六省的示范点共有56个,占据了全部示范点的一半强。工业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基本上集中在中国的中东部,西部由于区位条件所限,本身的工业旅游资源不很丰富,在示范点中上榜者寥寥。(2)行业分析。在103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当中,人围者大都是行业领先者,如四川长虹、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山西杏花村等。其中,造酒业共有17家,包括长江三峡工程坝区、秦山核电站在内的发电厂等电力企业共有12家,钢铁、陶瓷制造业各6家、采矿业5家。从行业分布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工业旅游在行业分布上也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工业如食品业、能源业和传统加工制造业上,像辽宁沈飞航空博览园之类的高科技工业的比重过小。

二、我国工业旅游的特点

1.工业旅游的出现受到工业发展和旅游发展的双重制约。工业旅游是历史的产物。只有当工业与旅游业发展较成熟时,工业旅游才会应运而生。工业是发展工业旅游的基础,旅游业发展得再成熟,没有工业做支撑,工业旅游也无从搞起。旅游业是发展工业旅游的必要条件,工业的高度发达也不意味着工业旅游就一定兴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旅游者逐渐成熟起来,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开始趋向多样化,在市场意识的指导下,适时推出工业旅游,立即受到了游客的热烈欢迎。

2.工业旅游具有多效益性。(1)开发工业旅游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业旅游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增加门票收入、促进企业相关服务业发展和无形广告收入来体现的。特别是后者,工业旅游可以通过让游客参观企业,宣传企业的文化,促进真实购买,培养忠实顾客群。这种经济效益是很难以金钱衡量的。(2)工业旅游具有社会效益。人们带着疑问走进企业,参观完毕后,他们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增长了见识,这对提高民众素质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此外,开展工业旅游还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并能提升企业所在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各方面协调发展。(3)发展工业旅游可以改善环境。工业企业以往一直是城市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而企业在搞工业旅游时,会把优美的环境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展示。

3.青少年是工业旅游的主力军。据报道,在首钢、宝钢旅游的游客以大中学生为主,其中,以学校出面,集体组织的形式居多。大学生参观常常有辅助教学的目的,而中学生则以扩大知识面或爱国主义教育为主。

4.除去专业参观外,游客以国内为主。一般情况下,游客出国旅游时,选择的旅游景点多是一些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休闲度假地和历史名胜观光区,只有那些抱有专业目的的游客才会选择进行工业旅游。这种主要是出国旅游的时间有限,人们一般倾向于选择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参观游览。而国内游客特别是当地游客则不然,地理上的近便性促使他们在选择工业旅游时更加积极。在我国,这种特征更明显。由于我国的工业相对我国的主要客源国处于相对低势,因而国外的游客数量较少。即便是在国内,游客也以当地为主。如广州在推出工业游时的市场定位就是广州及周边市民。

三、我国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

发展工业旅游的模式不一而足,要根据企业的性质、特点进行合理的开发。总的说来,我国在开发工业旅游时有如下几种模式可供借鉴:

1.专业型开发模式。对于以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为主要内容的工业旅游,如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我国西昌卫生发射中心等,可以采取专业型开发模式。除去在特定的场所参观游览外,可在建相关的博物馆、展览厅,配备专职导游员对各种科学技术现象进行现场讲解,邀请专家举办专场的科普性知识讲座,出售一些相关仿制科技产品、书籍等上下功夫,多方面为游客提供专业知识。

2.公园型开发模式。工业旅游的对象如果是一些已经过时的、甚至是已经废弃的比较落后的生活工艺、生产模式,比如开采了多年的各类矿区,蒸汽机制造厂和老火车厂等,可以在再现当年辉煌生产场景的基础上,将整个厂区加以绿化改造,变为景观公园。例如,德国蒂森公司将1985年停产的一家企业改造为以煤、钢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该公园占地 2.3平方公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青少年活动场所,又可进行各种文艺演出活动。我国的一些企业在开发工业旅游时可借鉴这一模式。

3.综合型开发模式。当工业旅游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时,适宜采用综合开发的模式。如美国拉斯维加斯及其附近的建在沙漠中的胡佛水库、我国三峡库区、浙江省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等。这些地方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有独特的工业旅游资源,发展工业旅游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种类型的工业区内,除了作为主要游览对象的工业景观和自然风光外,还可考虑在旅游的其他要素上大做文章,譬如修建购物中心、美食文化街、体育中心、游乐园、影剧院等配套设施,吸引大量旅游和休闲的人流。以三峡库区为例,正是在旅游诸要素上下大功夫才成为我国工业旅游的典范。中外游客在领略到了三峡自然山水的美丽风光和人类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余,还可以满足各种各样的旅游需要。从1997—2004年,其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达300多万人次,取得了不俗的经济社会效益。

4.特定型开发模式。特定型开发模式指以展示特定生产模式、生产工艺为主的工业旅游模式,当前我国的大多数工业旅游都是这样一种开发模式。为避免雷同,各个企业应在挖掘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整合工业旅游资源,推出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如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一汽”集团在开发工业旅游时便做足了汽车牌。他们重点发展了五个汽车旅游项目,除去游览生产线的“现代化汽车生产观光旅游”外,还有以汽车博物馆为依托的“世界名车风采观光旅游”、充分利用“一汽”历史的“汽车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强调参与性的“汽车娱乐观光旅游”和注重购物的“汽车购物观光旅游”。惟有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设计,才能打造出有生命力的工业旅游产品。

四、发展工业旅游的几点思考

应该看到,中国的工业旅游兴起的时间还很短,在工业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转变守旧观念。不可否认,中国确实还有很多企业要么认为搞工业旅游是不务正业,要么认为工业旅游是“小儿科”,成不了大气候,再加上工业旅游产品很难立即带来可观的利润,因此这些企业对工业旅游更加不感兴趣。陈旧的观念必然导致他们的工业旅游或者仍旧停留在原先的行政接待性质上,或者是被动上马,投入少,管理差。只有转变这种观念,才能使我国工业旅游健康发展。

2,避免盲目上马。我国很多地方在发展旅游业时容易犯盲目从众的错误,一度风风火火即而无声无息的主题公园热就是一个实例。搞工业旅游不能一哄而上,各地各企业应保持头脑清醒,根据自身的条件审时度势地进行开发。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1)资金相对充足。虽然相对其他类型的风景区工业旅游的投资门槛较低,但想把工业旅游做大、做强、做出特色也需要为数可观的一笔资金。长春第一汽车集团为全面改善旅游环境,树立工业旅游形象,专门投资4.3亿元对广场街道进行大规模的绿化、彩化、亮化和美化改造。(2)企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应该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选择工业旅游的游客想看到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科学的管理,一流的生产线,特别是那些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对游客的吸引力更大一些。在国家颁布的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中,我们看到的大多都是行业领头人。(3)与旅游相关的配套齐全。工业旅游并不是简单的“工”、“旅”结合。开发工业旅游要求相应的配套设施,如专供游客通行的参观通道、厂区内的各种指示标牌、专门的交通运输工具等。当然,由于工业旅游所游览的对象专业性较强,还需配备专职的导游人员进行现场讲解。

3.注意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双向的。既要注意游客的安全,又要注意企业及产品的安全。有的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毕竟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在旅游者参观游览的过程中,要在厂区适宜的地方树立安全警示牌并由导游员多作提醒,避免发生游客安全事故。就企业安全问题而言,一是顾虑游客参观会涉及企业机密,再就是有的企业在卫生安全等方面有限制。前者使一部分企业在开展工业旅游时顾虑重重,做出严禁拍照等规定。其实如果连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观都可以在发射架下留影的话,一般企业又有什么可诚惶诚恐的呢?避免机密外泄,可以在最初设计工业旅游线路时即慎重考虑,不宜参观的环节不对外开放,另外在组织参观时可严密注意游客动向。对于后者,比如某些食品加工行业,可以采取隔离通道或限制大规模参观等方式加以解决。

4.进行全面、深层开发。要客观面对我国的工业旅游。总的说来,我国的工业旅游目前还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产品趋同现象比较严重。从上文对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行业分析可以看出,在工业内部众多的行业中,开发工业旅游产品的行业还很不全面。而各个工业旅游产品也大都是以参观生产线为主,这样的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是很浅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反观国外的工业旅游,其开发已相当全面,食、宿、行、游、购、娱早巳融为一体。如在美国匹兹堡,钢铁大王的酒店是钢铁大楼,玻璃巨头的餐厅就是玻璃大厦……优美的工业园区、先进的生产工艺,每一处都散发着经久的魅力,让置身其中的游客无时无刻不感受新奇有趣。另外,进行工业旅游开发应该将企业的文化融入游览过程,让参观者在游览时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些主要通过科学的管理、严格的纪律、人性的关怀、厂区的风貌、员工的精神面貌等方面得以体现。

五、结

上一篇:新闻角度案例下一篇:关于蛙声作文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