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旅游现状

2022-07-21

第一篇:西双版纳旅游现状

云南西双版纳、大理、丽江、昆明旅游考察报告

阅读人数:5384 来源:普陀区旅游局 发布日期:2004-3-

2普陀区旅游考察团

为了学习先进地区发展旅游的经验,走出去宣传舟山旅游形象,推介普陀旅游产品,以进一步拓展我区的客源市场,11月14日至22日,在“2003全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召开之际,普陀区旅游局组织了旅游局机关部分工作人员、全区部分乡镇旅游分管领导和有关旅游企业负责人赴云南进行了一次旅游考察和宣传促销。此次行程的主要线路有西双版纳、丽江、大理、昆明等在云南乃至全国旅游业比较发达,旅游市场比较成熟的地区。考察团全体人员先后考察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风情园、丽江古城、玉龙雪山、大理古城、洱海、天龙八部影视城、路南石林等著名景区,并和当地一些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企业进行了交流和洽谈。考察后,20日至22日全体考察人员在昆明国际贸易中心参加了2003年全国国际旅游交易会。通过这次考察和促销活动,大家都觉得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大家一致认为,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总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不如浙江,但是他们发展旅游的一些新思路,新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值得东部发达地区学习,特别是值得仍属长江三角洲欠发达地区的舟山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 、云南西双版纳、大理、丽江、昆明等地区发展旅游的先进经

(一)旅游市场发展比较成熟, 在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方面成效显著

云南的许多地区旅游发展起步较早,一些旅游目的地(如西双版纳、大理、路南石林等)知名度比较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地区已经成为长盛不衰的黄金旅游热线。这些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在搞好自身的规划管理和旅游产品创新的同时,能够迎合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形式,十分注重区域旅游合作,以联合和协作的优势来构筑旅游竞争力。这种合作是全方位的,既有传统意义上小范围的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有跨行政区域的大范围的合作,如相邻区域共同塑造旅游形象、打造旅游品牌,共同进行宣传促销、共同进行旅游规划等。云南全省就在通力打造“彩云之南”的整体形象,并与东盟各国共同建设以澜沧江——湄公河为纽带,以各国自然风光及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次区域跨国旅游带,与东盟各国形成合作开发客源、联合宣传促销、共建旅游环线的机制。西双版纳在倾力打造“勐巴拉娜西”(傣语:神奇美丽的生态家园)旅游品牌的同时,注重加强与大理、丽江、玉溪、思茅等地区以及老挝、缅甸、泰国等国的合作机制,实行互通信息,客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旅游联合。在云南旅游,旅行社的车辆可以到跨地区接送客人。我们考察团在游览丽江时,负责接待我们的地接社是丽江的旅行社,而车辆却是大理的,游完丽江后,再由同一车辆直接运送我们回大理游览。我们在版纳旅游,我们全天游览的数个景区不用重复买门票,只要导游在景区大门口用一张电子卡刷一下就可以了。除了要购买物品或者要参与一些活动,大景区内再无小景点门票。这些在旅游发展各自为政,依然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的地区是不可想象的。

(二)旅游活动丰富多彩,游客参与性强,旅游产品已实现由单纯观光型到观光与休闲娱乐相结合型的转变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包括汉族在内,境内居住着26个民族。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云南最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云南各地区的旅游开发利用这一优势,深挖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做足了少数民族文化这篇文章。我们所到之处,不论是在少数民族十分集中的版纳、丽江,大理,还是在现代化都市的昆明,不论是在景区、餐厅,还是在交通车和游船上,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都可以欣赏到精彩纷呈,气氛热烈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和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活动(如傣族的拨水节、澜沧江——湄公河篝火晚会,纳西族的三道茶表演、哈伲族的抢亲等),而且会不知不觉地参与到表演当中去,使游客真正达到了放松心情和休闲娱乐的目的。游客活动参与性的加强,对景区和企业来说,延长了游客的逗留时间,提高了游客的消费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大理考察了天龙八部影视城。天龙八部影视城中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身着电视《天龙八部》中的服装,景区导游身穿古大理国的宫女服装,门卫身着的是古大理国的卫士铠甲。整个主题公园中的参与和观赏节目非常多,有踩高跷,皮影戏、木偶戏等民间艺术绝活,有模拟电视情节的现场表演,每天早上和中午还有模仿大理古国的开皇宫城们的仪式,表演栩栩如生,形态逼真,使游客看了有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之感。我们普陀有一座同样反映金庸武侠文化的影视城——桃花岛的射雕影视城,如果要和天龙八部影视城相比,不论是在投资建设规模,游客的数量,还是在游客的参与程度和逗留时间等方面,都无与伦比。

(三) 旅游商品种类丰富,旅游购物纳入游程线路规范有序,游客购物消费量大

云南的旅游商品丰富多彩,茶叶、药材、珠宝首饰、各种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不论是在城区的各大商场,还是在景区内外的各大小摊点,到处可以看到颇具特色的旅游商品,真可谓琳琅满目。我们此次考察的各旅游城市都把旅游购物纳入了游程线路。我们每天不论在哪个城市旅游,或者选择哪条线路,游客都会被导游带入二三家旅游购物定点 1

商场参观和购物。尽管游客们大都知道纳入游程线路的定点商场的商品大都价格不菲,而且导游或者导购小姐在一番介绍以后,都会强调一句游客是否购买可以随意,不加强制,颇有人情化的味道。但是面对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特别是听了导购小姐那颇具水准的热情讲解和亲自品尝以后,还是禁不住诱惑,纷纷解囊购买。我们这个考察团都来自旅游系统,深谙旅游线路导游介绍的购物中回扣的奥妙,但还是有不少的同志愿意掏腰包购买,心甘情愿地挨“宰”。仅在昆明的“七彩云南”购物市场,我们这个考察团就总共购买了数千元的商品。云南一游,全团人员中购物花费在千元以上的,不在少数。

(四)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高,居民旅游意识较强,旅游环境较好

在云南旅游和考察,接待我们的有多个导游和司机,我们发觉他们总的来说素质较高,旅游意识较强。不论是导游还是司机,普通话都比较标准和流利。各地的导游着装统一,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服装,如版纳的导游都穿傣族服装,丽江的导游着纳西族服装,大理的导游穿戴白族服饰。导游的知识面较广,解说很得体,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状况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了解得很清楚,不象有些地方的导游向游客介绍时象在背解说词。一些导游还能歌善舞,教游客学习一些简单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使游客觉得整个游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使我们映象深刻的还有热情的昆明出租车司机,一般普通话较好,旅游意识强,能够主动为外地游客介绍云南和昆明的景点,推荐值得游览的地方。在昆明坐乘出租车多次,也没有碰上因为我们是外地游客就狠“宰一刀”的现象。

(五)旅游行业管理力度较大,旅游执法机构健全,执法严格

我们所考察的几个旅游城市,通过向当地旅游管理部门了解,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市场和旅行社的行业管理,对导游的培训力度都很大。首先,无论是地级市还是县区都成立了机构健全,执法有力的旅游质监部门,对游客投诉的处理真正起到了行之有效的作用。如西双版纳州旅游局成立了相关部门参与的相当于副处级的旅游联合执法大队,版纳州政府所在地的景洪市,也成立了相当级别的旅游执法机构。其次,旅游管理部门执法很严,敢于动真格的。各旅游质监部门对在经营中违规违纪的导游和旅游企业通过处理后,在报纸、网上等媒体上点名予以公布。国际旅游交易会召开那几天,我们就在有关报纸上看到昆明市旅游局点名通报批评违纪违法的旅行社和导游。在版纳旅游局网站上,我们看到了旅游局联合执法大队对一名导游因诱导游客在中缅边境购买假烟遭游客投诉而被除名的通报。我们在昆明世博园游览时,和导游发生了一点小摩擦,有同志说要投诉导游,导游觉得十分委屈,快要哭了,这就说明昆明的旅游管理机构对行业的管理是非常有震慑作用的 。 另外,一些地区的旅游行政部门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引导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如西双版纳州以前共有各类合法和非法的旅行社200多家,除了依法取缔了一些野马旅行社和导游外, 还积极引导旅游企业的重组和合并,以规模和资金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企业,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经过整顿以及重组合并后,还剩下七家规模大的旅行社,改善和扭转了旅行社弱小差散的局面。

二 、云南西双版纳、大理、丽江、昆明等地区发展旅游的先进经验对普陀旅游发展的启示

(一)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坚定不移地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之路

旅游发展已经从景点、线路以及城市之间的竞争发展到区域之间的竞争。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区的旅游发展不论是在产品的开发,旅游规划的编制,还是在形象的塑造以及宣传促销等方面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各自为政的阶段。在全区旅游开发过热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些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付诸行动,就连本区的几个岛屿的旅游开发都还没有很好地整合起来。普陀旅游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真正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旅游发展方针,既要注意利用各景区、各岛屿自身的资源优势,又要全面认识全区的资源整体特色,对全区的旅游资源进行重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杜绝近距离重复建设和盲目开发。要按照特色互补、风味兼顾、项目搭配合理等原则,在开发过程中对旅游产品进行整体设计,总体推出,分工开发。要考虑到普陀是舟山旅游圈中的一环,考虑到与周边旅游地(如宁波、杭州、台州、上海等地)的衔接,才能够使我区旅游逐步融入长江三角洲大旅游圈之中,以联合和协作来构筑我区旅游的整体优势和竞争力。

要做好资源整合和区域旅游合作这篇文章,首先必须在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质量搞好全区的旅游总体规划,并使之法规化,成为指导我区旅游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其次,要充分发挥我区海洋海岛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深挖海洋文化内涵,完善和打造一批旅游特色产品(海洋休闲度假产品、游艇旅游产品、会议旅游产品、荒岛探险旅游产品等),不断丰富和更新旅游产品。要在景区多设计一些游客参与性项目(如文艺演出、民间绝活表演和各种参与性比赛等),以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增加游客的消费量。要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推出几条特色旅游线路,可采用套票、联票等形式,以提高旅游效益。另外,在宣传促销方面,要以塑造普陀旅游整体形象为重点,整合优势,加大合力促销力度,在各景区、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自我宣传促销的同时,要注重突破地域、资金、人力方面的限制,使用合力进行共同宣传促销,以便在较大范围内形成轰动效应。在客源市场开拓方面,要利用舟山是全国第一大群岛和海洋文化对内地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优势,在固和扩大已有的华东客源市场的同时,不断向中南、北方等地区开拓新的客源市场。

(二)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断优化旅游环境

加强旅游市场和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是维护一个旅游目的地良好的形象、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区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宰客、野导、野社等现象依然存在,游客投诉现象时有发生,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大力提高,旅游秩序和环境仍需大力整治。

首先必须加强全区旅游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强化培训,有计划地培养人才。要在全区建立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基地,实施先培训,后上岗和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健全人才培训和管理制度。导游培训除了要求掌握旅游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加强对舟山本地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了展现普陀旅游整体形象,全区导游可以考虑统一着装。其次,要充分发挥区旅委的作用,在旅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创优和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加大打非打野力度,坚决打击宰客等损害全区旅游形象等非法行为,下大力气整治全区的旅游环境和旅游秩序。并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全区市民树立良好的旅游意识,从而在全区营造一个文明、热情、友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另外,必须健全独立的旅游执法机构,完善区旅游局的质量监督机制,配备一定的人员和装备,并赋予一定的旅游执法权限。也可以像西双版纳一样建立具有综合执法权力的旅游联合执法大队类似的机构,

(三)挖掘潜力,大力开发海洋旅游商品,将旅游购物纳入旅游线路

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是旅游六大要素中消费最大也是最有潜力可挖的一项。我区的旅游商品发展严重滞后,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业收入的比例过低。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让游客觉得值得购买的旅游商品太少,二是缺乏一定数量的纳入旅游线路的旅游商品购物市场。

要大幅度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经济中的比例,一是要加快我区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旅游业、渔农业、工业、商贸业等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搞好规划和市场调研,构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旅游商品发展平台,以我区已有一定名气的工业产品和农渔业产品(如普陀佛茶、舟山水产、普陀水仙等)为基础,提高科技含量和包装质量,发展成名牌商品。二是加快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的开发和引进,把旅游工艺品和开发与海岛地方特色和民间特色相结合,逐步推出开发质优、款新、价廉、富有创意的海洋旅游工艺品(如沙雕工艺品、佛教工艺品、武侠文化工艺品、船模工艺品、海洋海岛风情工艺品等)。通过自主研发和借助外地企业加工相结合,逐步形成旅游工艺品的研发和引进体系。三是分期分批建立一批旅游定点购物商场,旅游局牵头,商场和旅行社密切合作,并通过旅游线路的包装把定点购物纳入游程计划。云南旅游商品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纳入游程线路是提高旅游购物比例的至关系重要的一环。

(四)全面规范旅游市场,积极引导旅游企业以规模经营和资本优势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旅游市场竞争的也日趋激烈,做大做强旅游企业,以资本优势和规模经营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我区的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业),虽然数量较多,但弱小差散现象严重,整个舟山能够经营入境和出境旅游业务的国际社仅有一家。加入WTO后,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外有实力的旅游企业的大规模进入,国内一些弱小差散的旅行社业将毫无竞争优势可言。在昆明参加国际旅交会的时候,我们发现,许多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参加交易会是一些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在唱主角,而我们舟山展台主要是政府在唱戏,企业参展的只有一家。原因是两方面的,一是政府没有积极引导,给企业促销创造一个平台和机制,企业缺乏积极性;二是我们的企业实力不够,缺乏开拓新的客源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的能力。因而,随着我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进一步搞好行业管理,把好旅游企业注册审批关的同时,我们应该要有意识地引导旅游企业兼并重组,逐步做大做强旅游企业,扭转我区旅行社业弱小差散的局面,壮大我区旅游企业的总体竞争实力,以迎接加入WTO后旅游行业所带来的挑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执笔 普陀区旅游局 伍 鹏)

第二篇:旅游消费与文明旅游的现状

旅游消费与文明旅游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旅游业快速发展。成功创建“中国长寿之乡”,建成并对外开放“一河(**河)”、“一湖(**天湖)”、“一电站(**水电站)”,“一山(大山原始森林)”、“一洞(**河**湖)”、“一峡谷(**大峡谷)”六大景区,并形成精品一日游旅游环线;同时完成**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六美生态农业休闲园创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及大山原始森林创建3A级景区工作,创建六美生态休闲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参与建设的**珍珠李示范基地认定为**第二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先后创建了纳王三星级乡村旅游区、登里山泉乐园旅游扶贫示范点。我县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大力的宣传促销力度,提升了**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来**旅游人数逐年增长。

一、**旅游消费现状

我县通过民俗活动与外出开拓客源市场相结合的办法,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旅游。2015年,我县按照“月月有节庆、季季有高潮”的宣传模式,已>策划开展**河文化旅游节、亲子游景区、壮乡刨汤节、桐花节、燕归来节、“5•19中国旅游日”、**珍珠李节、下老金三角垂钓•赏栗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2015年1-11月,接待国内游客131.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75亿元;接待入境游客0.59万人次,国内旅游(外汇)收入 235万美元,预计全年,克接待国内外游客139.65 人,实现旅游收入 13.32亿元,逐步打响我县旅游知名度。

旅游收入与人均消费水平增长主要几点原因:一是与我国日益增长的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以大众旅游为特征的国内旅游蓬勃发展;二是我县旅游商品原材料都是来自大山深处的生态绿色材料,旅游商品不断研发,品种繁多;三是旅游商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提升旅游商品附加值。

二、**文明旅游的现状

游客外出旅游,是希望求得身心放松,心情愉悦,缓解工作疲劳,自今年4月6日国家旅游局颁布《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施行后,文明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风气,不明文的行为得到了遏制,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各个景点景区仍有很多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通过对我县旅游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游客在旅游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主要有如下方面:(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污染公共环境;(2)在非吸烟区吸烟,打喷嚏不掩口鼻,危害他人健康;(3)在公共交通工具、宾馆饭店、剧场影院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猜拳行令、喧哗吵闹;(4)在景观文物、服务设施上乱刻乱划,踩踏禁行绿地,攀爬摘折花木;(5)在他人面前打赤膊、袒胸敞怀,在房间外穿睡衣活动,穿着不合时宜;(6)讲黄色段子、宣扬封建迷信、传播胡编乱造的政治笑话,热衷低级趣味;(7)吃自助餐时多拿多占,离开宾馆饭店时取走非赠品,贪小便宜。

上述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危害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极易造成旅游景区整体吸引力下降、旅游价值降低,严重影响着旅游景区(点) 的可持续发展, 甚至还可能给景区带来灾难性影响。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给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景观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其次,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本身往往成为其他游客游览活动中的视觉污染, 影响游兴, 破坏环境气氛, 进而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质量。

三、治理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建议

一是深化宣传教育。要深入宣传贯彻《旅游法》和文明旅游《指南》、《公约》,加强文明行为教育引导,强化人们的文明旅游意识。把公共场所作为文明出境旅游宣传阵地,制作和展示文明旅游公益广告,以文、图、声、像等多种形式教育广大游客文明出行。

二是加强管理约束。提升游客文明素质,既要靠正面引导,也要靠管理约束。制定完善相关管理规章和制度,建立文明旅游引导工作考评机制,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对不能有效教育引导游客文明出行、造成不良影响的旅行社和相关责任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把游客行为文明,作为旅行社审核的重要内容,各旅行社要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自觉承担起教育引导游客的职责,建立导游和领队文明旅游教育责任制。

三是健全监督机制。健全和完善旅游监督机制,实现舆论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行业自律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促进公民出境旅游素质不断提高。要设立社会监督电话、媒体监督专栏,加强对旅游行业单位服务工作和出境旅游团体、游客的监督,及时曝光旅游服务不规范和旅游不文明行为,不能为迎合游客不当需求而放松管理。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各方力量,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结合工作职责,发挥部门优势,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提高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是在旅游过程中存在丑陋现象,不但会造成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危害,还会给其他游客造成视觉、听觉污染,影响他人的旅游心情。针对各种不文明行为,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消除旅游不文明行为,提高国民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篇:工业旅游现状特点

 工业旅游是以工厂、企业、公司等工業场所作为旅游客体的一种专项旅游。工业旅游最早起源于法国,20世纪50年代,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率先开放生产车间,允许客人参观其生产流水线,引起轰动,随后众多厂商纷纷效仿,一时间参观工业企业成为“时尚”。当今西方几乎所有大企业都定期向公众开放,许多著名企业因此成为旅游景点。工业旅游在我国还是一种相对新型的旅游产品,但从诞生伊始,它就受到了旅游者的追捧。200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工业旅游更以其在价格、区位方面的优势及产品的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批游客,各地纷纷传来工业旅游势头强劲的相关报道。

一、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及现状

1.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1)企业自发组织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中国工业企业参观的对象大多是官方和业界人士,严格来讲,这种形式的参观接待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旅游。我国的真正的工业旅游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长春第一汽车集团组建了一汽实业旅行社,对外开放了卡车生产线、红旗轿车生产线、捷达轿车生产线及汽车研究所样车陈列室。北京三元、燕山石化、燕京啤酒等企业纷纷对游人开放,国内其他一些知名企业也纷纷开始涉足工业旅游项目。(2)政府规范管理阶段。2001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工农业旅游这一项目,到2004年3月底,全国340多个企业向国家旅游局提出申报验收的要求。在汇总和审议验收结果的基础上,国家旅游局于2004年7月正式命名306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其中工业旅游示范点103家。在国家旅游局制定实施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中,对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诸多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规定,通过政府的规范管理,可以促进工业旅游健康有序地开展,避免一窝蜂地盲目上马而造成资源浪费、质量低下等弊端。

2.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1)地域分析。现阶段,我国的工业旅游点在地域分布上与工业发展状况基本吻合,即在老工业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发展较快。在国家命名的103家工业旅游示范单位中,27个省、市、自治区榜上有名,其中经济发展强劲的浙江省占据11席,排在首位,第二名是传统工业河南省(10席),接下来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9席),吉林省(8席),广东、山东、安徽各列6席。以上六省的示范点共有56个,占据了全部示范点的一半强。工业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基本上集中在中国的中东部,西部由于区位条件所限,本身的工业旅游资源不很丰富,在示范点中上榜者寥寥。(2)行业分析。在103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当中,人围者大都是行业领先者,如四川长虹、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山西杏花村等。其中,造酒业共有17家,包括长江三峡工程坝区、秦山核电站在内的发电厂等电力企业共有12家,钢铁、陶瓷制造业各6家、采矿业5家。从行业分布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工业旅游在行业分布上也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工业如食品业、能源业和传统加工制造业上,像辽宁沈飞航空博览园之类的高科技工业的比重过小。

二、我国工业旅游的特点

1.工业旅游的出现受到工业发展和旅游发展的双重制约。工业旅游是历史的产物。只有当工业与旅游业发展较成熟时,工业旅游才会应运而生。工业是发展工业旅游的基础,旅游业发展得再成熟,没有工业做支撑,工业旅游也无从搞起。旅游业是发展工业旅游的必要条件,工业的高度发达也不意味着工业旅游就一定兴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旅游者逐渐成熟起来,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开始趋向多样化,在市场意识的指导下,适时推出工业旅游,立即受到了游客的热烈欢迎。

2.工业旅游具有多效益性。(1)开发工业旅游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业旅游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增加门票收入、促进企业相关服务业发展和无形广告收入来体现的。特别是后者,工业旅游可以通过让游客参观企业,宣传企业的文化,促进真实购买,培养忠实顾客群。这种经济效益是很难以金钱衡量的。(2)工业旅游具有社会效益。人们带着疑问走进企业,参观完毕后,他们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增长了见识,这对提高民众素质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此外,开展工业旅游还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并能提升企业所在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各方面协调发展。(3)发展工业旅游可以改善环境。工业企业以往一直是城市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而企业在搞工业旅游时,会把优美的环境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展示。

3.青少年是工业旅游的主力军。据报道,在首钢、宝钢旅游的游客以大中学生为主,其中,以学校出面,集体组织的形式居多。大学生参观常常有辅助教学的目的,而中学生则以扩大知识面或爱国主义教育为主。

4.除去专业参观外,游客以国内为主。一般情况下,游客出国旅游时,选择的旅游景点多是一些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休闲度假地和历史名胜观光区,只有那些抱有专业目的的游客才会选择进行工业旅游。这种主要是出国旅游的时间有限,人们一般倾向于选择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参观游览。而国内游客特别是当地游客则不然,地理上的近便性促使他们在选择工业旅游时更加积极。在我国,这种特征更明显。由于我国的工业相对我国的主要客源国处于相对低势,因而国外的游客数量较少。即便是在国内,游客也以当地为主。如广州在推出工业游时的市场定位就是广州及周边市民。

三、我国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

发展工业旅游的模式不一而足,要根据企业的性质、特点进行合理的开发。总的说来,我国在开发工业旅游时有如下几种模式可供借鉴:

1.专业型开发模式。对于以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为主要内容的工业旅游,如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我国西昌卫生发射中心等,可以采取专业型开发模式。除去在特定的场所参观游览外,可在建相关的博物馆、展览厅,配备专职导游员对各种科学技术现象进行现场讲解,邀请专家举办专场的科普性知识讲座,出售一些相关仿制科技产品、书籍等上下功夫,多方面为游客提供专业知识。

2.公园型开发模式。工业旅游的对象如果是一些已经过时的、甚至是已经废弃的比较落后的生活工艺、生产模式,比如开采了多年的各类矿区,蒸汽机制造厂和老火车厂等,可以在再现当年辉煌生产场景的基础上,将整个厂区加以绿化改造,变为景观公园。例如,德国蒂森公司将1985年停产的一家企业改造为以煤、钢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该公园占地 2.3平方公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青少年活动场所,又可进行各种文艺演出活动。我国的一些企业在开发工业旅游时可借鉴这一模式。

3.综合型开发模式。当工业旅游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时,适宜采用综合开发的模式。如美国拉斯维加斯及其附近的建在沙漠中的胡佛水库、我国三峡库区、浙江省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等。这些地方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有独特的工业旅游资源,发展工业旅游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种类型的工业区内,除了作为主要游览对象的工业景观和自然风光外,还可考虑在旅游的其他要素上大做文章,譬如修建购物中心、美食文化街、体育中心、游乐园、影剧院等配套设施,吸引大量旅游和休闲的人流。以三峡库区为例,正是在旅游诸要素上下大功夫才成为我国工业旅游的典范。中外游客在领略到了三峡自然山水的美丽风光和人类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余,还可以满足各种各样的旅游需要。从1997—2004年,其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达300多万人次,取得了不俗的经济社会效益。

4.特定型开发模式。特定型开发模式指以展示特定生产模式、生产工艺为主的工业旅游模式,当前我国的大多数工业旅游都是这样一种开发模式。为避免雷同,各个企业应在挖掘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整合工业旅游资源,推出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如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一汽”集团在开发工业旅游时便做足了汽车牌。他们重点发展了五个汽车旅游项目,除去游览生产线的“现代化汽车生产观光旅游”外,还有以汽车博物馆为依托的“世界名车风采观光旅游”、充分利用“一汽”历史的“汽车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强调参与性的“汽车娱乐观光旅游”和注重购物的“汽车购物观光旅游”。惟有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设计,才能打造出有生命力的工业旅游产品。

四、发展工业旅游的几点思考

应该看到,中国的工业旅游兴起的时间还很短,在工业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转变守旧观念。不可否认,中国确实还有很多企业要么认为搞工业旅游是不务正业,要么认为工业旅游是“小儿科”,成不了大气候,再加上工业旅游产品很难立即带来可观的利润,因此这些企业对工业旅游更加不感兴趣。陈旧的观念必然导致他们的工业旅游或者仍旧停留在原先的行政接待性质上,或者是被动上马,投入少,管理差。只有转变这种观念,才能使我国工业旅游健康发展。

2,避免盲目上马。我国很多地方在发展旅游业时容易犯盲目从众的错误,一度风风火火即而无声无息的主题公园热就是一个实例。搞工业旅游不能一哄而上,各地各企业应保持头脑清醒,根据自身的条件审时度势地进行开发。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1)资金相对充足。虽然相对其他类型的风景区工业旅游的投资门槛较低,但想把工业旅游做大、做强、做出特色也需要为数可观的一笔资金。长春第一汽车集团为全面改善旅游环境,树立工业旅游形象,专门投资4.3亿元对广场街道进行大规模的绿化、彩化、亮化和美化改造。(2)企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应该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选择工业旅游的游客想看到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科学的管理,一流的生产线,特别是那些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对游客的吸引力更大一些。在国家颁布的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中,我们看到的大多都是行业领头人。(3)与旅游相关的配套齐全。工业旅游并不是简单的“工”、“旅”结合。开发工业旅游要求相应的配套设施,如专供游客通行的参观通道、厂区内的各种指示标牌、专门的交通运输工具等。当然,由于工业旅游所游览的对象专业性较强,还需配备专职的导游人员进行现场讲解。

3.注意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双向的。既要注意游客的安全,又要注意企业及产品的安全。有的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毕竟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在旅游者参观游览的过程中,要在厂区适宜的地方树立安全警示牌并由导游员多作提醒,避免发生游客安全事故。就企业安全问题而言,一是顾虑游客参观会涉及企业机密,再就是有的企业在卫生安全等方面有限制。前者使一部分企业在开展工业旅游时顾虑重重,做出严禁拍照等规定。其实如果连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观都可以在发射架下留影的话,一般企业又有什么可诚惶诚恐的呢?避免机密外泄,可以在最初设计工业旅游线路时即慎重考虑,不宜参观的环节不对外开放,另外在组织参观时可严密注意游客动向。对于后者,比如某些食品加工行业,可以采取隔离通道或限制大规模参观等方式加以解决。

4.进行全面、深层开发。要客观面对我国的工业旅游。总的说来,我国的工业旅游目前还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产品趋同现象比较严重。从上文对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行业分析可以看出,在工业内部众多的行业中,开发工业旅游产品的行业还很不全面。而各个工业旅游产品也大都是以参观生产线为主,这样的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是很浅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反观国外的工业旅游,其开发已相当全面,食、宿、行、游、购、娱早巳融为一体。如在美国匹兹堡,钢铁大王的酒店是钢铁大楼,玻璃巨头的餐厅就是玻璃大厦……优美的工业园区、先进的生产工艺,每一处都散发着经久的魅力,让置身其中的游客无时无刻不感受新奇有趣。另外,进行工业旅游开发应该将企业的文化融入游览过程,让参观者在游览时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些主要通过科学的管理、严格的纪律、人性的关怀、厂区的风貌、员工的精神面貌等方面得以体现。

五、结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的不断成熟,相应的旅游产品形式也不断丰富起来。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工业旅游是对传统的观光、度假旅游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发展工业旅游可以丰富我国的旅游产品结构,分流传统风景名胜区的游客。企业借助工业旅游这样一个载体可以与游客沟通,传达企业信息之余还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游客通过工业旅游可以掌握相关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发展工业旅游可谓一举数得。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旅游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企业在进行工业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时一定要摆脱粗放式思维模式,力争做精做细、做出特色,惟有如此,我国的工业旅游才有可能从“方兴未艾”成长为“常盛不衰”。

第四篇:乡村旅游的现状

乡村旅游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后的发展对策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 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 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 场景时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 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以下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进行分析

一、我区乡村旅游的现状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由于客源市场与供给市场的双向需求,无论哪种区位类型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乡村旅游是第一产业(农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结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旅游经济的附加也改变了农村单一经济的结构,起到了兴一处旅游富一方百姓的目的。但我区目前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初始阶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壮大,结构优化

近年来,我区积极引导和培育了一批农、林、渔业的资源优势和乡村风土民俗吸引旅游者,为游客提供观光、运动、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综合服务的乡村旅游点。使旅游业充分切入农业,实现了与“三农”的直接对接,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的发展。目前,我区的乡村旅游点已发展成为全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接待人数接近全国旅游业接待人数的1/10。农村的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田地里的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销售,绿色蔬菜、水果成为市场的宠儿,甚至在田地里耕作、采摘,体验磨米、磨面都变成了旅游活动。这一切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转变固有观念,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为“三农”问题的充分解决,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途径。

2、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

随着人们出游观念的转变,集休闲与求知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方式已成为新的时尚。我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需要,发动和扶植有条件的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活动,利用乡村特有的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吸引游客,为游客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旅游产品。我区民族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各地乡村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各不相同。

就民族而言,我区大多数为蒙古族,或能歌、或善舞、或热情奔放、或含蓄内在,或以种植为主,或以游牧为生。这些为旅游者深入领略中华风情,探索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源泉。再以盛行于我区乡村传统的节日为例,汉族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伊斯兰教有开端节、古尔邦节等,五彩纷呈,令人神往,蒙族的“那达慕”等都是深受中外游客欢迎的乡村民情风俗旅游资源。另外,盛行于我区农村的游春踏青、摔跤、赛马、射箭等各种民俗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我区的乡村具有美丽的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往往分布在没有工业污染的贫困的山村,而这些山村又是中国独特、神秘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留地,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中蕴藏着久远的历史传统与多样性的原生文化。正是具有多样性,不仅有民族特色,而且有地域特色,深深地吸引国内外游客,使旅游接待大大增加。

3、设施逐步完善

我区乡村旅游区接待服务设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均已具备旅游交通指示牌、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标志牌等硬件设施。交通道路问题也很大程度的得到解决。公路越来越平坦,极大的缩短旅游者在路上所耽误的时间。公路也连接到各乡各村,大大提高乡村的可进入性,也为自驾车旅游提供了方便。各乡村旅游点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整齐划一。许多乡村旅游点建设起了乡村度假别墅、农家饭庄、售货点等旅游服务设施,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个性化需求,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扩大了乡村旅游经济内涵,增强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后劲。与此同时,我区还不断探索切合农村实际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逐步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

4、建设农村新面貌

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牧生活风貌,同时也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村容村貌更加干净整洁,环境条件逐步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我区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类:

(一)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1、管理机构不健全,政府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乡村旅游区涉及农村社区发展、小城镇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保护等部门和内容,需要一个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但目前各地政府尚无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力度差,造成许多乡村旅游地出现在利益方面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在问题方面无人管理、互相推委,经营者的利益、游客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无力解决,从而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顺利发展。

2、相应的政策法规欠缺

目前,我区“旅游法”尚未出台,乡村旅游的发展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各地政府也无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护和管理,经营者经营无法可依,游客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无章可循,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3、缺乏整体规划控制

许多乡村旅游区缺乏总体规划,一哄而上、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不仅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使乡村旅游产品品位不高、产品生命周期短,巨大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有限

1.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本地资源状况分析不够、评价过高,对开发乡村旅游地所需要的条件认识不足。他们往往简单以为现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的开发利用便能建成乡村旅游区,对开发、建设乡村旅游地所需要的其他资源条件认识不足。许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凭热情办旅游,对最终会把乡村旅游办成什么样,能形成什么样的规模和影响心中无数。 2.对乡村旅游的市场认识不足上。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与开发商总是一相情愿地把所有的城市居民纳入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范围。其实,乡村旅游对居住在具有城乡一体化特征的中小城市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城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低,市民对城市附近的乡村较为了解,乡村风景对他们缺乏强烈的吸引力,旅游欲望不如大城市的居民那样强烈。因此,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该是那些高度商业化的大、中城市。 3.还表现在经营理念与经营意识上。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如地方特色、乡村环境、服务水平与质量往往重视不够;他们乐意在主体建筑、设施设备上花钱,而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社区环境方面投入;他们多以经验经营,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单兵独战多,团结协作少,致力于树立景区形象的意识不强。

(三)无序盲目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

乡村旅游发展对当地社区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加剧。这些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社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1)在空气品质方面,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品质正伴随着乡村旅 游的发展、游人的进入以及供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的大量进入在日益下降。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扬起的尘埃、旅游区内餐馆、饭店等生活锅炉排放的废气都在影响着乡村旅游地的空气质量。

(2)在环境卫生方面,固体垃圾污染问题严重。游客遗弃的饮料瓶、食品袋,经营者遗留 的生活垃圾,开发商抛弃的建筑垃圾等固体垃圾在乡村旅游区的水面、路边、河岸、田间到处可见,严重地影响了旅游地的环境卫生,影响了当地农民和游客的生活和健康。

(3)在植被保护方面,乡村旅游地的植被面积正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减少。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破坏性的建设、无规划的道路、餐馆、娱乐场所建设、游客的随意采摘与践踏都是乡村旅游地的植被被破坏的祸首。 2.对社区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是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所同化。由于参加乡村旅游的旅游者一般都来自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城市发达的经济孕育产生的强势文化对经济欠发达的乡村旅游地的弱势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城市游客的大量进入使乡村的弱势文化向城市的强势文化靠拢,最后被同化。同化导致城乡差别的日趋缩小或最终消失,乡村也就因此失去对都市旅游者的吸引力,乡村旅游也将会不复存在。

三、我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解决目前我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也应从这五方面入手。

(一)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化产品

1.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保持独特的乡土气息

乡村意向是乡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们头脑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图像” ,其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鲜明的乡村意象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巨大财富,是一项对城市旅游者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无形旅游资源。乡村意象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氛围,而这种整体氛围的体现,必须靠对内营造和对外宣传两方面结合才能够完成。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一方面必须有意识在乡村营造一种“可印象性”的整体氛围,另一方面又必须通过宣传把它推向市场,形成鲜明的乡村意象。保持乡村旅游产品的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是乡村旅游魅力持续不减的基础。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旅游乡村的历史发展过程,从中探寻乡村发展的文脉、生活习惯的演变、民俗风情的沿革,挖掘其特色魅力及其表现形式,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农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天趣、闲趣、野趣融和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更具有独特的魅力。 2.制定相关法令法规,使乡村旅游的经营运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乡村旅游地向法制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应可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制定有关的章程,对乡村旅游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为确实保护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要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对生态环境和景观开发性的破坏。由于我区乡村旅游起步晚、底子薄,经营者素质低,要实施规范化管理,就要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育。

(二)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条件

实行规模化经营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条件,全方位、综合性的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实施一体化、联合化经营是实行规模化经营的基础。在设施设备条件的建设上,要加强乡村旅游地公共设施与食宿设施的建设。要解决好交通、通信、厕所等问题。应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游客出游提供方便。在食宿设施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由于乡村旅游地的旅游者大多来自都市,他们习惯于都市生活的清洁和环境卫生标准,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经营者在食宿设施建设上要重视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水池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标准,并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在全方位、综合性的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方面,要大力发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的乡村旅游活动项目中把各种乡村民间娱乐艺术如舞狮、龙灯、高桥、吹打乐、民歌对唱及各种民俗表演纳入乡村旅游产品中,形成系列和规模,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效益的取得应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有效管理为前提,乡村旅游地要根据都市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特定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并实施有效的控制,要把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具体运用到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的活动中,用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来指导乡村旅游的产、供、销活动,来解决乡村旅游的供需矛盾。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提高人们对其生活的控制能力,这一能力的提高要与人们的文化和价值观相协调,并维护和增强社会的个性。因此,乡村旅游开发中一定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激发起对所在社区和地方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豪感,提高其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对游客要加强尊重接待地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宣传教育,以保持乡村旅游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教育,提高乡村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的环保意识,是保持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乡村旅游利益化和持续化的统一,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营效益相结合,才能使乡村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在旅游发展中得到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向敏,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全国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0,7

2、罗美安向风行《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管理浅析》,《旅游研究与实践》(1)1999。

3、田至美,《生态旅游发展持续性和利益化的实现途径》,《旅游研究与实践》,(2)2002。

4、杜江向萍,《关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http//www15.yinsha .com/99jg36/messages/337.html

5、郭焕成李少芬主编《新世纪中国观光农业与幸存旅游发展》,广东省肇庆市天一园生态工程有限公司编制,2000年版。

6.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走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98985 7.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

作者:乡村旅游博览会整理发布于:2014/3/20 9:08:44 点击量:126

第五篇:荆州旅游产业现状

荆州旅游景点历史悠久,蕴含丰富的文化意义,但前来旅游参观的人却不是那么的多,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荆州旅游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重点景区和板块。荆州的旅游资源很丰富,景点很多,内涵很深,但普通存在散、小的问题,没有大的景点,也未形成旅游板块,旅游消费无法向纵深发展。此说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硬件不够。比如荆州古城墙,周围虽然增添了许多娱乐设施,骑自行车,坐马车,照古装照等,但是一进城门,那种身在三国时期的感觉霎时间全无,城内的景象太现代,与古城墙无法融为一体。

2、接待旅客的能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市尚缺乏一次接待上千人同时进餐,数十辆旅游车同时停靠的场所,即使大量的游客来了,我们也无法有效、有序的安排,吞吐能力差。说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要求。

3、旅游商品单一,且未形成旅游消费市场。游、购、娱是旅游的基本要素。我市旅游商品不仅单一,而且价高质量差,根本没有反映出历史文化的特色。到目前为止,我市还未形成一个旅游消费市场,完全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就像荆州博物馆和章华寺,博物馆内种类数量不够丰富,馆内环境不太好,文化互动也少,章华寺更是基础设施不到位,而且周边的产业与章华寺不符,不够庄重,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4、大的旅游项目多,进入实质开发并成为景点的少。据了解,我市先后聘请了多家国内外知名单位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其中纳入省《鄂西圈规划项目》的项目就有37个,但到目前为止,进入实质性开发的不多。一个大项目就可带动一座城市,如陕西的法门寺,河南的少林寺等。

5、没有一个响亮的宣传荆州旅游形象的口号。运用旅游宣传口号强化促销活动,在初级阶段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高度凝练、形象概括的口号,不仅可以使人感到生动、直观、震憾,而且有易于记忆,便于传播的效果。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纷纷推出自己的旅游形象口号,如山东的“文化圣地,度假天堂”,云南的“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等等。我市有媒体曾发起过“一句话叫响荆州”活动,向全国征求宣传口号,但好象未能如愿。我市在北京、郑州等地进行大型旅游推介活动时,分别推出了“楚国故都、三国名城”和“亲水之城,文化之都、

鱼米之乡”的宣传口号,但给人的感觉是,我市尚无能够最大限度反映荆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提升荆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代表荆州形象的口号。

上一篇:形容有担当的词语下一篇:小三班新生家长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