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旅游文化的现状

2022-08-28

第一篇:武汉旅游文化的现状

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

武汉市旅游业依托武汉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其发展对带动武汉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全国来看,武汉市旅游业并不突出,其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限制因素。武汉市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旅游宣传不力,旅游服务欠缺,管理部门对旅游景点的整合能力不强,缺乏长远规划,旅游景点的开发往往超过旅游地的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了环境问题。对此,武汉市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宣传,打造品牌,完善基础设施,整合旅游景点,多个景点联合开发,从而促进武汉市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字:

武汉市 旅游业 服务 宣传 基础设施 地方特色

正文:

1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1武汉市现有旅游资源

武汉市自然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三列山系”:武汉北有木兰山、将军山等;中有龟山、蛇山、磨山、洪山、珞珈山、马鞍山、九峰山等;南有目前己建为旅游区的九真山森林公园、青龙山森林公园、龙泉山风景区等。“一组湖群”:全市拥有湖泊140处,372个。著名的湖泊有:东湖、莲花湖、梁子湖、龙阳湖等。“两江汇流”是指:武汉是依山傍水的“江城”。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在市区交汇,将武汉分成三镇。从人文旅游资源来看,全市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国家、省、市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1.2武汉市旅游基础设施

1.2.1武汉市旅游交通现状

旅游交通是为了旅游者有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旅游交通是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产生可能,它同整个交通运输系统联系在一起[2]。武汉市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由由图1可以看出,自2005年起,武汉市客运量不断增加,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公路、航空、铁路运输各占一定的比例。武汉对外交通系统不断完善,合武高铁、武广高铁开通以来使武汉中部区域优势凸显,拉近了武汉与华南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时空距离,为武汉旅游业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据武汉市旅游局统计,2010年春节期间,武汉市共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同比增长6.4%;实现

旅游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15.5%;接待旅游团队351个,同比增长160%,其中华东地区各地来汉旅游的游客量增幅在67%~400%。值得关注的是,这是武汉市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游客量“进”大于“出”的现象[3]。航空运输方面,天河机场三期工程在建,建成后必将加强武汉的立体交通系统,进一步增强武汉接待游客的能力。

表一:武汉历年客运量2500020000客运量(万人)150001000050000200520062007年份20082009公 路航 空铁 路

1.2.2武汉市旅游服务基础实施的现状

截止2009年,武汉市拥有星级以上宾馆111个,国际、国内旅行社共235个。由图2可以知道,2005年以来,武汉旅行社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而星级宾馆数量却成较少趋势,同时由图3可以看出旅游星级饭店客房及床位数量是增加的,这说明武汉市旅游星级宾馆的接待能力在不断增强,宾馆规模变大,竞争力增强。武汉市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利于武汉市旅游活动的开展。

表二:武汉市星级宾馆及旅行社数量折线图250200

单位:个150100500200520062007年份20082009年末星级以上宾馆数(个)国际、国内旅行社个数(个)

表三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20052006200720082009旅游星级饭店客房合计(间)旅游星级饭店床位合计(张)

1.3武汉市旅游业对于武汉国民经济的贡献

武汉市2009年旅游总收入达508.65亿元,占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1%左右,与2008年相比增长36.11%。这说明2009年武汉市旅游业有较大发展,旅游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对武汉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武汉旅游业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可以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通过旅游业与第三产业分行业产业关联度大小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武汉的旅游业与城市的批发

零售餐饮业、运输邮电仓储业以及社会服务业有着极强的关联性,说明武汉旅游业与这三个部门存在高度的互动效应.其他关联度较强的部门还包括金融保险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业、卫生体育福利业以及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

2武汉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宣传的力度不够,特色不显,信息资料不详。

武汉市对于旅游景点的宣传优先,宣传渠道局限性大,多局限与网站宣传,很少对旅游景点做过大规模的宣传。然而,在有限的宣传中,文化宣传缺少特色,譬如武汉电视塔,在那里不仅能目睹武汉全景,而且还能观赏到长江、汉江的交汇,有较高的旅游价值,然而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相比,旅游效益却相差甚远。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知名度不高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在地区文化的宣传上,一直未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缺乏特色,像武汉作为“江城”、“商都”的历史、高校林立、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特色.都应该提到重点宣传对象上来。发展武汉旅游业,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宣传与促销。第三,武汉的旅游网站,对武汉市内知名的拳头产品,如黄河楼、东湖、宝通寺、归元寺、海洋馆等,通常只有一般的景点介绍,没有详细的旅游线路图,且缺少准确的标识。显然,让武汉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武汉,加强宣传力度、加快旅游信息化是发展武汉旅游业的当务之急。

2.2旅游景点管理分散,对资源的整合能力有限

武汉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程度较为低下,景点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起来,大部分景点都是单独宣传,没有形成整体的竞争力。由于大量景区分属于多个不同上级主管部门的单独管辖使得旅游业主管部门在部门和区域协调及行业管理中遇到的阻力较大。部分景区已是多年来没有发展和改进的老线路、老景区.部分景区却仍处于休眠”状态.没有进行深度开发和有效整合既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不能做到对旅游环境的有效保护。这对于武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更与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整体目标不一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武汉“两型社会的构建。

2.3旅游服务质量较差,行业服务意识缺乏,存在欺生现象。

一是缺少职业道德,无视信誉,旅客是上帝、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观念树立不牢,主要表现有旅游行程缩水、吃住行打折扣、违规转团、拼团等;更有一些旅行社在旅游合同中玩游戏,观光游变成“购物游”,旅游安全没保障,旅客怨声载道,旅游投诉率不断攀升。二是社会风气欠佳。在外地人眼里,武汉人的凶、狠是出了名的。吵嘴、打架、斗殴、拒载、宰客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等窗口地段,经常有敲诈外地游客的事件发生,

甚至有些执法者,也是态度专横,语言粗俗,这些都大大损害了武汉的城市形象,有碍武汉旅游业的发展。

2.4缺乏长远规划,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需要有长期规划,力克短期行为,以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然而,武汉在这方面却不尽人意。一方面,旅游景点干篇一律,缺少吸引游客的特色。一方面,投资者各自为政,急功近利,只管赚钱,不求发展。如惹人注目的楚人狂欢岛,热闹了一小阵子,便渐渐没有游人了;洪山广场的规模不小,但在总体策划上缺乏可以吸引外地游客的主题特色;军山地球村,去过的人更是不知所谓;还有野生动物园,旅游交通不便,且缺少配套的服务行业,都是吸引客源的障碍。

缺乏规划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倒是环境破坏。由于武汉是全国特大型城市,城市常住人口密集加之重工业十分发达,不可避免的生了大量对于旅游环境的破坏性污染,而伴随着武汉城市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张,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情况也较为严重。仅以武汉这一百湖之市的湖泊为例,据调查.上世纪90年代初.中心城区共有35个主要湖泊,总面积为95004.48亩,到目前已有8个被填占实有湖泊27个面积为899967亩.面积减少了5.35%[4]。即使是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缺乏科学的论证与整体的规划就进行粗放式开发的现象,导致了部分景区不可再生旅游资源被破坏环境被污染及历史、文化风格和气氛与新建设施极不协调等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全力保经济平稳增长的背景下,个别景点片面的追求开发的速度与游客的数量以提高经济收入.却忽视了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人为地牺牲环境.换取片面的旅游收入的高增长。

3武汉市旅游业发展建议

3.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旅游消费环境。

武汉市从发展效果上看,其基础设施取得的一定的发展。但是,整体来看,基础实施的数量和质量都还有待提高。

交通方面,由注重外部旅游交通向优化内部交通转变,应该加强区域内各景点景区之间的旅游线路的畅通,使游客进的来,出的去。武汉对外交通建设发展迅猛,基本形成了1小时圈和3小时圈,但是武汉市内部交通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缺乏交通节点与旅游景点的有效对接。武汉市应加快了城区道路的改造,轻轨、长江大桥、长江隧道、地铁等建设全面铺开,重视对内各交通节点的衔接。此外,针对越来越多的自驾游旅客,完善景区的道路指示标牌,方便其出行。

餐饮方面,旅游的发展需要餐饮行业的支撑,目前,武汉市旅游团队用餐价格标准一般

是每人每天20~35元,星级酒店因利润小不愿做,又没有专业的旅游餐饮企业支持,这直接影响了旅行社接团业务。武汉各中心城区要做好规划,兴建旅游餐饮企业,特别要加大高铁车站周边餐饮配套建设,遴选旅游团餐定点企业,以提高武汉市的餐饮服务质量[3]。

购物方面,研发和整合武汉和湖北特色的旅游购物品,建设大型规范的旅游购物店。

3.2整合旅游景点,打造旅游品牌,增加体验性旅游项目。

针对武汉城市圈一部分城市旅游资源同质,市场定位相似,各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市场档次和结构趋同的现象,各地方政府要深入研究优势旅游资源,分析其旅游资源的客观差异,对特色旅游产品以及各城市的精品旅游线路(如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度假旅游)等路线进行整合开发,突出建成不同层次的品牌路线和旅游地(世界级、国家级、地区级) 武汉的旅游景点不少,但品牌景点却不多。现今,东湖比起西湖的旅游价值来是不可相提并论。但论原本的自然条件,东湖并不比西湖差:论大小,东湖占有绝对优势;论历史,东湖比西湖还久远;朱德还曾今题词“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但地方政府的规划和治理力度的不同导致了两者不同的现状。打造品牌景点需要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相关专业人士的通力合作,挖掘原有景点的应该有的价值。像磨山和东湖作为楚文化的承载地,旅游价值更是不可小觑。此外,湖北是三国时期的必争之地,武汉也是辛亥革命的爆发地,首义精神代代传承。闻名遐迩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更使得古琴台地区为文人墨客的最爱:而宝通寺、归元寺这些景点是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特色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特质.正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武汉市应当着力于品牌的创建,提高武汉景点的知名度。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观景游览式旅游逐渐被人们厌倦,发展新的旅游形式将是新世纪的旅游趋势。在这方面。武汉应该有自己的方案和设想,增加体验性质的旅游的数量。武汉周边有很多美丽的农园,可供爱好自然的游客游历,而且现在武汉周边的郊区正在进行城中村的改造.从而更加规范和适于管理,为发展农园体验游提供更好的条件。低碳旅游也是现在非常流行的旅游新形式,步行旅游、自行车旅行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武汉已经采取了免费租借自行车的政策.但接车证的办理还比较繁琐,而且旅游人士不好办理。在这方面可以适当放松政策,对外地游客可以提供零时接车证.并在各大站点和景点设立志愿者岗位,提供路线和景点介绍,帮助低碳旅游者顺利游览武汉各大景区。

3.3发挥“8+1”旅游圈的作用,打破壁垒,联合经营。 3.4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武汉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客源是旅游业的生命,没有客源,旅游业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世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看,旅游宣传投入要占旅游业总投入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素有“旅游王国”之美誉

的西班牙为了促进国际旅游的增长,仅1995年花在国际旅游宣传上的费用就达7856~-美元,全部由政府财政支持。

鉴此,武汉必须花大人力、物力、财力、做好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工作,不断推陈出新。武汉必须从多方面加强旅游传:首先应该重视文艺作品、各大型旅游刊物,视影视作品等多种宣传手段,像《新白娘子传奇》对西湖的宣传作用就非常大,而湖南卫视的兴起对湖南地区的旅游业也极具推动作用,小说《生活秀》中对辣劲十足的鸭脖子的描述对推动精武鸭脖为全国知晓作用巨大。其次,可以采取博览会、会展、商品交易会等各类活动来增强武汉这座城市的知名度,让更多人来到武汉爱上武汉再来武汉。而在吸引国际游客方面,应该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并在城市路标特别是景区的路线图的描述上采取双语甚至多语言的形式,方便国外游客的出行。同时。还应该制作全面反映武汉旅游的系列宣传品,像旅游地图、景区宣传册等.可以在景点区低价售卖,在武汉举办会展或其他活动时进行派发,像2009年7月22日的日食。武汉被认定为最佳观测地点.当日从世界各地来了大批游客,如果抓住这一时机对武汉各大景点进行宣传,必将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5加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旅游业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武汉市要做大做好旅游业必须建立健康、安全、秩序、质量四统一的目标。目前,中国的旅游市场正在走向理性,走向成熟。市场竞争的加剧,已经促使旅游管理部门及经营者们准确定位,把握市场,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首要的是培训旅游业急需人才。旅游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涉及到人类知识的许多领域,因而发展旅游业需要运用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最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更需要百科全书类的专门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学问和过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有艺术家的眼光和天才的创意。因此,要按照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培训从业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层层把关,旅游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视游客为上帝,要建立游客给导游及游程服务质量打分制度,多数人不满意的导游,要重新接受学习培训,多次不满意的取消其导游资格。三是将从业人员的收入与服务质量挂钩,提质增效,无投诉者应予以奖励,优胜劣态。四是发挥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联合执法机制,确保游客健康而来,高兴、安全而归。四是加强部门合作,联合医疗、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形成联合执法机制。保证游客的生命安全和合理权不受侵害等。

3.6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好长远规划,合理开发武汉旅游资源

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保证人类的代内、代际间的平等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旅游业作为武汉”两型社

会”构建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之一.其前景是比较可观的,但由于旅游业从业人员与游客的环保意识不足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武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是矛盾对立的。因此我们要从提高武汉旅游业从业人员和来汉游客的意识理念出发.加大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其自觉维护和发展当前的武汉旅游业。达到既满足当前旅游需求.又不破坏未来旅游发展的目的,落实武汉旅游业既“资源节约”又环境友好”的发展目标.实现武汉两型社会”构建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徐梦婧.武汉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的现实基础与对策 〔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年,4期∶79—82 [2] 保继刚 楚艺芳.旅游地理学〔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67 [3] 张金霞. 论“高铁时代”对武汉旅游业的影响〔J〕.企业导报. 2010年 6期:150-151 [4] 彭升 刘媛.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方略探析(J). 商场现代化. 2009年 23期:67-68

第二篇:武汉旅游的导游词

武汉旅游的导游词(一)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武汉旅游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因为大家初到武汉,对武汉这个城市一定充满了好奇,我先就武汉的情况,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武汉是湖北的省会,也是我省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娱乐为一体的中心城市,华中重镇。从地图上向下看,武汉市的形状就像一只自西向东翩翩飞舞的彩蝶。长江和汉水在武汉纵横交汇了以后,把武汉分成了三部分,也就是历史上所俗称的“三镇顶立”的格局。“三镇分别是哪三镇,三镇名字具体是何种原因来得来”?“武汉”是长江之南的武昌与长江之北的汉阳、汉口的联称。“武昌”原指今鄂州。三国时吴王孙权迁都来此地,取“因武而昌”的意思,改鄂县为

武汉“地当天下之中”,若以武汉为圆心,以1000公里为半径,北京、天津、青岛、上海、厦门、台北、广州、南宁、成都、西安、太原均在圆周线左右。武汉恰置中国经济地图的中心。

武汉又是中国内河航运枢纽。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在三楚腹地的龟蛇逼锁处,接纳其最大支流汉江。所谓“江汉西来于此会,朝宗东去不须分”。江汉交会奠定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自然基础。充沛而又广延的长江水系,使这里“占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清初思想家熊伯龙称汉口为“九省通衢之地”。《大清一统志》说“汉镇适当五达之行”。《汉口业谈》则谓“七省要道”、“九省通衢”。后人沿用“通衢”说而不辍,因为它反映了近古至近代交通地理的实情。当代交通走势、物资聚散情形发生变化,武汉也在新格局中再造其水、陆、空“通衢”地位。

长江、汉江穿行武汉。诗仙李白赞之日“江城”;东湖、南湖、月湖、马沧湖等湖泊星罗棋布,人称“湖中城,城中湖”。淡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资源,重要性只有空气可与比拟,连石油都不能并肩。而武汉是中国富水区集结点,水域率、湖泊率居全国城市首位,人均淡水拥有量居世界各大城市前列,这为武汉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至于江河行地之雄阔,湖光山色之娟秀,更使楚风汉韵兼具壮丽与柔美,因而古今文豪吟咏此地的诗文,豪放与婉约辉映,激慨与幽怀并蓄。

具有优越地理条件的武汉,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其进程如同长江奔腾,不舍昼夜。早在8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朝,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3500年前,商朝在今黄陂区府河北岸筑城,揭开城史帷幕。经城堡时期到镇邑时期的发展,江夏(今武昌)、汉阳自三国以降,既是兵家必争的四战之地,又是商贾往来、士民聚居的通都大邑;汉口在明中叶崛起,清初即跻身全国“四大镇”、“四大聚”之列。19世纪60年代汉口开埠,清末张之洞治鄂,武汉进入近代都会时期,工商业发展规模真追上海。正由于近代文明的积淀、蕴蓄,这里成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区。民国初年,孙中山著《建国方略》,勾勒中国现代化建设蓝图,对武汉有“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内地开放之“顶水点”、规划“略如纽约、伦敦之大”的殷殷期待。20世纪50年代,这里是全国有数的工业建设基地之一,武钢等一批大型企业巍然屹立,使武汉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内陆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市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使武汉驶入现代化建设快车道,沌口汽车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崛起,水道、铁路、公路、航空线纵横交织,展示了武汉作为华中主要发展极、中国中部地区开放型、多功能中心城市的宏伟前景。

武汉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优雅、丰赡的楚文化是其深广根系。近代以来,文教科技又获长足进展,今日的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三位,拥有各类科研机构687家,专业技术人员45万,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4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34万以上。武汉东湖周边是中国有数的智力密集区之一,通讯、生物工程、激光、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走在全国前列,人文社会科学实力雄厚,富有特色。

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实施沿海沿江发展战略,武汉1992年成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其江海枢纽功能突现;1999年开始实施西部发展战略,武汉上衔横空出世之昆仑,下联明月生辉的碧海,其承东启西战略支点的地位日渐彰显。作为正在兴起的五大产业基地(钢材及新材料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基地、环保产业基地)、五大功能中心(华中科教中心、华中金融商贸中心、华中物流中心、华中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华中信息中心),武汉充满空前的活力。而放眼未来,武汉因其区位优势明显、淡不资源丰富、交通发达、腹地市场广阔、科教实力雄厚,更被海内外有识之士称作21世纪世界最有发展前途的超级城市之一。

武汉旅游的导游词(二)

武汉,白云黄鹤的故乡,梅花迸放的江城,从幽远的历史走出,正迈向辉煌的未来!

武当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境内。面临碧波荡漾的丹江口水库,背依苍莽千里的神农架林区,连绵400多公里。这里风景秀丽,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天繁花似锦,夏季高山耸翠,秋天金桂飘香,冬季白雪皑皑。不管我们什么时候来,都能欣赏它美的一面。有一句俗话说“天下名山佛占尽”,而在武当山却是道教一统天下。传说武当山金顶原来被无量佛占着,后来真武大帝修仙得道,出外云游到此,看到这里群峰林立,主峰天柱峰高耸入云,周围七十二峰俯首相向,形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真武大帝相中了这块宝地,便到天柱峰找无量佛商量借地,并提出只借八步即可。无量佛见他所要不多就答应了,没想到真武大帝法力无边,他从天柱峰顶走了八步,一步100里,八步竟占走了整个武当,从而赢得了永久居住权,武当山也因此成为道家的场地。

武当道观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修建,到明永乐年间达到高峰。这里的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采用皇家的建筑方式统一布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之列,成为全世界的瑰宝。明成祖朱棣大力推崇武当道教,调集军民工匠30余万在此大兴土木,按照道教中“玄天上帝”真武修炼的故事,用十余年的时间建起了三十三个大型建筑群落。建筑线自古均州城至天柱峰顶,连绵四十华里,面积一百六十万平方米,宫观庵堂两万余间。他在这里祀奉北方神真武大帝,以佑护他这个北方起兵夺位的皇帝。据说真武大帝高大的身材,圆圆的脸庞,批发赤足的形象就是按永乐皇帝的模样塑造出来的。所以民间流传有“真武神,永乐相”的说法。皇家的大力推崇是武当山名声大震,成为我国的道教名山,吸引着各地的游人香客到处观光朝拜。

另外,这里不仅是道教的香火胜地,还是武当拳的故乡。中国武林历来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许多人都是未识武当山而先知武当拳。武当拳的创始人相传是名带著名道士张三丰,这点我想喜欢武侠的朋友可能通过小说了解了一些。据说他在这里修炼的时候看到鹤与蛇争斗的情景,受到启发,领悟出了太极十三式,他也因此被尊为武当派的开山祖师。

说了怎么多,我看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武当山脚下,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开始我们的朝圣之旅。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绿琉璃瓦大殿就是紫霄宫。因为这块地方周围的冈峦天然形成了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永乐皇帝封它为“紫霄福地”。殿内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中供奉的是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时的塑像和文武仙人的坐象。他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明代的艺术珍品。我右手边放着的这根几丈长的杉木传说是从远方突然飞来的,因此叫做飞来杉。据说在杉木的一端轻轻敲击,另一端就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因此又叫“响灵杉”。至于它为什么要飞来这里,我想可能也是为这里的美景盛名所吸引吧。

武当山有36岩,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被认为三十六岩中最美的南岩。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与精美的建筑是融为一体的,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座雄居于悬崖上的石殿建于元朝,悬崖旁边有一个雕龙石梁。石梁悬空深出2.9米,宽只有30厘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雕有一个香炉,这便是著名的“龙头香”。过去有些香客冒着生命危险去烧龙头香,以示虔诚,可见他们对道教的信仰之深。安全起见,我们大家想许愿祈祷的话可以到别的地方,心诚则灵嘛。

经过一翻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主峰天柱峰。天柱峰海拔有1612米,素称“一柱擎天”。站在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壮观景象。而天柱峰之巅的这座金壁辉煌的殿堂就是金殿了。金殿是我国最大的钢铸金鎏大殿,修建于永乐十四年。整个金殿没用一根钉子,全是铸好各个部件后运上山搭建而成,卯和的非常严密,看起来好象是浑然一体的。大家看,这边的长明灯相传是从来不灭的,那么山顶空旷多风,为什么它不会被风吹灭呢?据说是因为有了藻井上的这颗“避风仙珠”的缘故。相传这颗仙珠能镇住山风,使风不能吹进殿内,从而保证了神灯的长明。其实神灯长明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殿门的各个铸件都非常严密精确,可以改变风吹来的方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艺的高抄。金殿从修建到如今已经历了500多年的风吹雨打,仍然辉煌如初,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一件稀世珍宝。

好了,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大家自己安排,您可以细细的品味这里绝妙的建筑和美丽的风光。我们四点钟的时候再见。

武汉旅游的导游词(三)

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我们的武当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批评指正。希望以后能有缘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再见。

武汉是位于长江、汉水交汇之处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国6大中心城市之一。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地形属于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形状酷似一只翩翩起舞的彩蝶。全市东西最大横距为1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为155公里,面积8467平方公里,1996年底人口716万,其中城区面积3963.5平方公里,人口486万。市以下设9个城区、2个郊区、2个县。城区有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蔡甸区、江夏区,郊区胡东西湖区、汉南区,市属县为黄陂县和新洲县。武汉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寒。每年7月气温最高,日均温28.8℃;1月气温最低,日均温3.7℃。每年3~6月和9~11月,是旅游的最佳时期。

武汉也称为"江城"。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中写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从此"江城"成为武汉的代称。

武汉襟江带河,交通便利,又誉为"九省通衢"之地。在幅员辽阔的祖国版图上,武汉位于东半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中心,南北东西方向的广州、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特大城市,均距武汉约1200公里。这种居中的地理位置,加上黄金水道长江与南北铁路大动脉京广线在这里交叉成"十"字结构,再加上不断完善的公路网和航空港建设,使武汉成为了我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在全国国土开发和建设布局的基本框架中,武汉处于沿江主轴线和京广二级轴线的结合部位,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

武汉通常被称为“武汉三镇”,“三镇”指的是武昌、汉口、汉阳这三块被长江和汉江隔开的地方。汉口是武汉最繁华最热闹的商业区,也是华中地区商品集散的中心;武昌是武汉高等学府集中的文化区,是武汉现代城市文化的体现;汉阳则是市政府重点发展的开发区,凸现着武汉的未来。武汉的绝大部分景点都集中在武昌和汉阳,向中外游客展现“江城”风情万种的迷人风采和魅力。

武汉市旅游部门整合全省的旅游资源,开发了“一绝、两特、三精”(一绝品即武当山,两特品即楚文化、清江民俗风情,三精品即长江三峡、神农架、三国文化)特色旅游项目,让旅游者在山、水、民风之间体验楚文化的独特风韵。

悠久的历史文化,给这座美丽的城市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全市有名胜古迹339外,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商朝盘龙城遗址、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和中共"八七"会议旧址3处。

武汉城区周围有大小湖泊100多个,且沿长江两岸对称分布,就像串串晶莹的珍珠,把江城点缀得更加美丽。著名的湖泊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和墨水湖、莲花湖、月湖等。市境内还有大小山岳70余座。这些自然景观和体现武汉历史文化的文人景观,构成了有地方特色的3大类旅游资源,山水园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武汉现已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第三篇: 武汉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的金钥匙

____汇鼎企业歌曲创作中心

全国免费热线:400 0036 881

客服电话:0571-58833215

官网: 汇鼎集团是国内首家以文化服务、艺术服务、教育服务三大模块为主题的综合性整合式集团服务公司。其主要服务项目包括:企业歌曲创作、企业各项庆典、演唱会运作、中央电视广告代理、明星代言、影视制作中心、浙江大学总裁培训等服务项目。

企业歌曲是将企业文化、制度、理念、宗旨、核心价值观编写成歌词,用音乐和歌曲的形式来表达和传唱。企业精神力量的核心价值观,用音乐手法来体现。企业歌曲是将企业的领导人、团队、产业、相关区域、大事件、辉煌等通过专业高端的拍摄手法加上特效方法来制作成企业MTV。企业歌曲是企业的有声名片,是树立企业形象的优良载体,是打造企业品牌非常有效地宣传方法。 当今社会下,企业歌曲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1统一思想增加全员凝聚力

2、催人奋进提高团对执行力和战斗力

3、建立企业形象标志,升华企业品牌形象。

4、让全员轻松深刻记忆企业重要理念、文化。

5、可以取代广告,为广告节约大量广告费用。

6、一次性投资,终身受益。

7、引起社会关注,快速传播企业文化。

8、将商业行为转化为轻松愉悦的艺术传播。

9、可潜移默化,为企业增加无形财富。

10、增加员工敬业心、责任心、感恩的心。

汇鼎企业歌曲创作中心是由 CCTV、 中央电视台音乐制作组、浙江电视台编辑部、杭州明珠电视台、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等单位优秀人才联合创办的专业音乐创作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具专业性最具实力的企业歌曲创作基地。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企业歌曲的创作,制作企业歌曲不仅能够升华企业品牌形象,还能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明天再创辉煌。

第四篇:推进武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田祚雄、周金娥、张康

积极推进武汉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创新武汉、和谐武汉的重要举措。全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五个鲜明特点:一是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先后出台农村文化建设的系列规范性文件,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各级财政投入文化建设的力度有所加大,但支出流向仍不尽合理;三是全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一定程度加强;四是农民文化消费的水平有所增长但依然较低,农民文化消费求知、求乐、求富、求实用的意愿强烈;五是我市农村文化建设“一区一品”特色明显,农村文化产业初步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农村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设还过于偏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因素,对文化的事业属性重视力度还需要增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为了切实推动我市新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武汉新农村建设实际,我们对推进武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必须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当然要包括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正如梁漱溟在乡村建设运动中认为:“救济乡村便是乡村建设的第一层意义,至于创造新文化,那便是乡村建设的真意义之所在。乡村建设除了消极地救济乡村之外,更要紧的还是在积极地创造新文化。”【4】能否在农村地区造成一种新文化,能否让广大农民成为具有自主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的现代公民,是衡量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指标。如果健康先进的文化占领不了农村市场,那么腐朽落后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抢占农村文化阵地。无数实事表明,经济与文化是相互作用的,只有生长在深厚文化土壤上的经济才是稳固而可持续的。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在行动上有所作为。中办发[2005]27号文规定,“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农村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县(市)、乡镇和关键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

相关评价体系。”只有认真落实“五个纳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行政考核制度,农民的文化权益才可能得到制度保障。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象重视经济工作一样重视文化工作,象重视城市文化工作一样重视农村文化工作,象重视农民物质生活一样重视农民文化生活。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增加投入

贯彻中央精神,对农村文化建设要在“多予”上下功夫,改变在投入上农村不如城市、公共事业不如经济建设、文化事业不如其他公共事业的现象,切实让基层文化站“站”起来。一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文化下乡专项资金,实施政府文化产品采购机制。根据中办发[2005]27号文精神,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湖北省规定乡镇综合文化站“三室一厅”(书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不少于500平米标准。这都需要加大投入,特别是市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仅靠区乡两级财政难以支撑。二是要通过政策引导、形式创新、舆论关注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采用市级财政投入一点、区乡财政投入一点、社会赞助筹集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如借鉴江西赣州于都县的经验,利用春节前外出务工人员回家过年的契机,积极开展电影“认领”活动,农民可以花很少钱就能享受更丰富的文化服务活动。三是要认真落实相关政策规定。突出表现在财政支出1%和以钱养事人均1元钱的政策要落实到位。要加强对投入的监督管理和绩效审计,确保有限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无论是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还是农村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弘扬,都需要能够真正扎根农村的文化人才来支撑和领军。在农村精英大量外流的情况下,如何引进、培育、稳定一支新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十分紧迫。一是在农村文化人才编制安排和选拔使用上,要出台鼓励政策,改革文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想方设法留住现有文化人才,解决他们的待遇、晋升、交流和社会保障问题,让他们“干有所盼”。二是要注重对文化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爱文化、懂文化、会经营、善创作的专业文化人才队伍,提升“文化人”的文化素质,构筑文化人才高地。黄陂、蔡甸等采用定向培养文化人才的做法值得推

广。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人才档案,注重引进和使用人才,奖励拔尖人才。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加强组织和指导

一是要加强组织。农村文化建设绝不完全是一个“钱”的问题。正如基层文化工作者所言,“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固然以经济为基础,但又不完全由经济基础决定,它同基层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文化指导、文化传统等因素直接相关。”如何发挥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鼓励和推动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建设,如何调动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加强组织引导和指导。因此,在原有组织结构被打破的情况下,通过进行适当的组织再造(如成立各种协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等)和外力推动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必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可以借鉴浙江嘉兴的经验,通过建立行政推动、多元投入、城乡互动、文化共享、长效管理等机制,着力开展“双百双千双万”基层文化系列活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要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每年一次送文化下乡,难以满足农民持续的经常性文化需求。因此,要建立演艺人员定期下基层制度,缩短文化下乡的周期,增加下乡的频率,同时要着力指导和建立基层文化艺术团队,打造一支支离不开的、有“根”的农民文化队伍,不断满足村民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借鉴“名家讲坛”的运作模式,开办“乡村大课堂”,把高质量的人文素质报告、科技知识培训和经商之道讲座送到农村去;积极开展城市社区与农村村落结对互动,让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零距离亲密接触。三是要加强对农民文化消费的研究。如今的农村号称“386199”部队,他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是什么,显然不同于城市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也不同于“根”在农村但“身”在城市的青壮年农民的文化需求。因此,要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来提供差异化的可选择的文化产品,满足农民求知、求乐、求富的需要,不断满足农民参与性、互动性、高品味的文化需求。

五、农村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

农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是原生的文化,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根基。近年来青歌赛原生态文化的走红和被热捧,充分说明了原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根据农村基层文化村的自然、历史、人文和地理实际,塑造特色文化村,提升文化品味。如黄陂区围绕“木兰文化”,打造“木兰文化品牌”,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如何深化木兰文化,如何对传统文化载体融入现代元素,如何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产品,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创新。同时,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注重合理保护和适度开发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做到发掘和保护并重。防止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建设文化广场贪大求洋过分占用耕地,开展活动盲目攀比增加了人财物支出,一些地方封建、腐朽文化复兴,修祖坟、续家谱、建宗祠、信宗教抬头”等现象;防止“以公共文化建设的名义对农民搞摊派,以公共文化消费的名义将农民引入扭曲的生活方式,以公共文化开发的名义侵夺农村文化资源”的偏向。要整合文化资源,树立大文化的观念,走城市支持农村、市级支持区级、区级支持乡镇文化工作的路子。如整合村级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中心户,可以尝试将村级文化活动室与文化中心户有机结合,既可解决村文化活动室无人管,又可解决文化中心户设施设备不全的问题。要鼓励和支持农民既出资“修桥铺路”也“资助文体”,既能“白天握锄头”,又能“晚上舞笔头”,充分发挥农民朋友的文化参与热情和创造激情。

六、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加强管理

要依法整治市场,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执法水平;要转变管理方式,变管理为服务,加强引导和指导,理顺政企、事企关系;文化事业单位要在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上下功夫。要明确规范文化站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能否重新考虑将基层文化站划归文体局管理,至少要实行双重领导,即区文体局负责对镇文化站工作任务的进行部署和监督,对农村专项文化建设经费进行管理,对镇文化站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对文化站录用人员加强考试培训。有抓手有制约才能有压力有动力,新农村文化建设才会有活力有生机。同时,农村文化建设要警惕三个不良倾向:一要警惕文化政绩工程建设的倾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等于经济上的大投入大奢华。文化建设首先要立足文化温饱和文化民生。二要警惕腐朽、低俗文化沉渣泛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风俗发生变化是正常现象,但风俗变低俗就不正常了。对“黄、赌、毒、奢、盗(版)”等文化丑恶现象,必须坚决予以取缔和打击。三要警惕文化建设上的“香蕉化”。在全球化的今天,伴随着西方经济、科技、信息强势裹挟而来的西方文化,对包含农

民在内的中国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些本土传统的文化理念和元素被丢弃,中华文化认同作为一个最基本的身份认同正在受到激烈挑战,一种形象的说法是“中国人的香蕉化”,即在西方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之下,除了皮肤是黄色的外,内心和本质都已经成为白色的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尤其要防止文化建设的香蕉化倾向,注重发掘、保护和弘扬乡土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只有一个文化自信的中国才可能走向复兴和富强。

没有文化的农村不是新农村,没有健康向上文化生活的农民不是新农民。如何结合武汉农村实际,组建“基本文化阵地、基本文化队伍、基本文化活动、基本活动方式”,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空间很大,农村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天地也很广阔。

(武汉市社科院田祚雄周金娥张康)

第五篇:武汉卷烟厂目标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部门:

岗位名称:

Q1 您对工厂的目标管理的理解是

A 目标管理就是上级下任务

B 目标管理就是上级下任务后,并对达成的情况进行考核

C 目标管理就是上下级共同确定目标,通过自己努力和上级帮助达成目标

D 不太清楚

E 其他

Q2 您认为工厂的目标管理达到的效果是?

A 效果很好,极大的促进了工厂效益的提升

B 有一些效果

C 没有效果,不实行目标管理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D 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E 其他

Q3目标分解主要存在哪些现象:

A 大部分指标没有进一步分解,大家共同承担责任

B 目标与月度目标关联度不强

C不清楚个人目标的实现对部门目标、工厂目标实现的价值。

D 目标详细分解到岗位。

E 其他

Q4 在个人目标设置时,下面哪些描述符合现状?

A 目标设置合理,在确认指标时能充分考虑我的意见

B 目标设置有些不合理,有些目标是我无法控制的

C 目标设置有些不合理,有些目标我根本实现不了

D 有些目标设置主次不分明,轻重不合理

E 目标设置非常不合理,有些指标根本和我没有关系

F其他

Q5 在目标实现过程中,下面哪些描述符合现状?

A 上级只设定目标,没有帮助我制定实现目标的方法和计划

B 上级只设定目标,没有给我提供及时的辅导和必要的支持

C 上级没有对我的目标的实现过程进行合适的监控

D 我明确知道如何实现目标,上级给予了我充足的支持和适当的监控 E 其他

Q6 对工厂绩效考核,下述那些描述最符合现状?

A不成体系,考核项目过多,考核部门过多,标准混乱,存在互相冲突

B考核的结果没有真实反映业绩情况。

C业绩考核不能明确区分优劣。

D绩效考核客观、公正、合理,准确地反映了个人的实际业绩。

E 其他

Q7对考核结果的奖惩兑现,下面那种描述最符合现状

A奖惩的激励效果明显,能够激励我实现更高目标

B奖惩激励效果不明显,幅度过小,拉不开差距

C实现某些目标付出的努力和所获得的报酬不成比例

D考核结果与员工竟聘上岗关联度不大

E 其他

Q8 对于工厂机构设置,您认为哪一种现象最符合我厂的现状?

A 部门设置合理,管理到位

B 职能科室过多,人浮于事

C 还应该增加职能科室

D 有些职能科室管理力量薄弱,还需要增加人员

E 其他

Q9对于工厂目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Q10 你觉得应从那些方面改进?

上一篇:文化旅游公司宣传册下一篇:我的自白书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