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拨款结余资金

2024-05-02

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精选8篇)

篇1:财政拨款结余资金

湖北省直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省直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参照财政部《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直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以下简称部门结余资金),是指同省财政有缴拨款关系的省行政、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企业在预算内,按照省财政厅批复的本部门预算,当年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

第三条部门结余资金按支出性质划分为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

省直部门应当对部门结余资金中的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分别进行统计、核算,并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单位会计账表相关数字进行核对。

第四条部门结余资金按形成时间划分为当年结余和累计结余。

当年结余是指部门当年财政拨款形成的结余;累计结余是指部门截止到某年底形成的累计财政拨款结余资金。

第五条部门结余资金原则上仍由省直部门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安排使用。省直部门在部门预算执行中,确需追加支出的,应优先使用结余资金予以安排;在编制部门预算时,要将当年预算安排资金与以前结余资金统筹考虑。省财政厅可以提出统筹使用省直部门结余资金安排该部门新增支出的建议。

第二章基本支出结余的管理

第六条省直部门基本支出结余包括省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结余和公用经费结余。

基本支出结余原则上可以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用于增人增编等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间不得挪用,不得用于提高人员经费开支标准。

事业单位按现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由财政拨款提取转为事业基金的结余,也纳入本办法关于基本支出结余资金的管理范围。

第七条在部门预算执行中,省直部门零星增人增编等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应首先通过基本支出结余资金来安排,并将基本支出结余资金动用情况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八条在编制下年部门预算时,省直部门新增基本支出,应优先动用基本支出结余资金,结余资金不足以安排时再向省财政厅提出申请增加预算。

第九条对累计基本支出结余资金规模较大的省直部门,省财政厅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对其结余资金进行统筹,作为安排该部门下年基本支出预算的资金来源。

第三章项目支出结余的管理

第十条省直部门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分为净结余资金和专项结余资金。

(一)项目支出净结余资金包括:

l.项目当年已完成形成的结余资金;

2.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项目中止或撤销形成的结余资金;

3.某一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连续2年未动用,或者连续3年仍未使用完形成的结余资金;

4.其他项目支出净结余资金,如不可预见费结余资金。

(二)项目支出专项结余资金包括:

1.项目当年已执行但尚未完成而形成的结余资金;

2.项目因故当年未执行,需要推迟到下年执行形成的结余资金。

第十一条在部门预算执行中,省直部门动用净结余资金安排项目支出,或调整项目支出专项结余资金使用用途的,均应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十二条在编制下年部门预算时,有项目支出净结余资金的省直部门,应将净结余资金全部作为本部门下年预算的首要来源,统筹用于本部门重点项目支出。

第十三条省直部门连续安排预算的延续性项目,有专项结余资金的,在申报下年预算时,应结合项目进展情况主动统筹部分结余资金,再向省财政厅申请增加预算。对延续性项目专项结余较多的部门,省财政厅在下年可适当减少有关项目支出预算。

第十四条省直部门基本建设项目结余资金,在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2002〕394号)有关规定上交省财政后,剩余部分应按照本办法有关项目支出净结余资金规定条款执行,按照规定范围使用,使用时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四章结余资金的审核确认

第十五条预算结束后,省直部门应对本部门和所属预算单位的结余资金情况逐项清理、逐级汇总,并对形成结余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于次年1月底以前,将本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情况表》和有关说明文件报送省财政厅。

第十六条国库集中支付形成的结余资金,省直部门必须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向省财政厅报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实施单位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申报核定表》。

第十七条省财政厅负责对部门结余资金数额和有关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审核确认,并于2月底以前将审核意见通知省直部门。

第五章结余资金的安排使用

第十八条在预算执行中,省直部门确需追加支出时,应结合本部门结余资金情况,优先动用本部门结余资金。上年部门结余资金和当年预算安排不可预见费不足以安排时,再向省财政厅申请追加支出。

第十九条在编制预算时,省直部门结余资金使用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按照关于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省直部门在省财政厅对本部门结余资金审核确认后,将本部门结余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专项结余)结转下年安排使用计划,以及拟动用本部门项目支出净结余资金统筹安排下年有关项目支出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省财政厅;

(二)省财政厅根据财政预算平衡情况,结合该部门“一上”预算、累计结余资金情况、提出的结余资金结转下年安排使用和统筹安排项目支出计划等情况,对该部门结余资金结转下年安排使用和统筹安排项目支出计划进行审核并提出建议,随“一下”预算控制数下达省直部门;

(三)省直部门根据省财政厅“一下”预算控制数和结余资金结转下年安排使用及统筹安排项目支出计划建议数,调整编制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上”预算。

第六章结余资金消化的激励约束措施

第二十条对累计结余资金比上年减少的省直部门,允许其在不违反部门预算管理规定和财务制度的前提下,动用一定金额的净结余资金解决应由省财政负担的本部门历史遗留问题的支出,具体动用时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二十一条对累计结余资金比上年增加较多的省直部门,省财政厅在下达“一下”控制数时,可以视部门结余资金增加情况,适当减小部门项目支出预算增幅或压缩部门财政拨款预算总额。

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净结余连续3年超过当年财政拨款总额5%的部门,应向省财政厅书面说明情况,省财政厅汇总后报省人民政府。

第七章结余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省财政厅、省审计厅按照有关规定,对省直部门结余资金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或者检查。被调查、检查的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阻挠、拖延。

第二十三条对省直部门在结余资金管理中违反本办法的,省财政厅、省审计厅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相关规定,责令其进行纠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通过调减部门预算等方式将结余资金收回财政总预算。

对违反本办法的部门和单位,由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省直部门可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结余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

第二十五条对财政预算内非税收入安排的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在核实收入的前提下,视同经费拨款结余资金处理。

第二十六条对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政府性基金项目结余资金,按照各项基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所有涉及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预算管理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篇2:财政拨款结余资金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

填制说明

一、《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反映部门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结转情况及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

二、分项说明:

1.“项目”:填列口径与预算批复口径一致。

2.“项目代码”(第1栏):填列年初预算批复项目的代码;预算执行中追加的项目代码可通过系统新增产生。

3.“项目单位”(第2栏):填列存在结转和结余资金单位的名称,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单位、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单位。单位级次应与预算编制单位一致。

4.“预算批复年份”(第3栏):填列项目支出预算批复年份,自××××年至××××年。如是一次性项目,则起始年份与终止年份相同。

5.“截至上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第5栏):填列截至上年(即20××年的上一年)年底累计产生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数。

6.“截至上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余”(第6栏):填列截至上年(即20××年的上一年)年底累计产生的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数。

7.“20××-预算数”(第7栏):填列20××年年初预算批复、执行中调整的财政拨款数。8.“20××-当年实际支出-当年财政拨款支出”(第9栏):填列20××年年初预算批复、执行中调整的财政拨款实际支出数。

9.“20××-当年实际支出-使用以前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第11栏):填列使用以前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数。

10.“20××-当年实际支出-使用以前结转和结余资金-结余”(第12栏):填列使用以前的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数。

11.“20××-当年形成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第14栏):反映20××年当年财政拨款形成的结转资金数。

12.“20××-当年形成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其中:暂付款”(第15栏):填列20××年财政拨款结转资金中资金已经支付、会计上作为暂付款处理的数额。

13.“20××-当年形成结转和结余资金-结余”(第16栏):反映20××年当年财政拨款形成的结余资金数。

14.“截至20××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第18栏):反映截至20××年底累计产生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数。

15.“截至20××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其中:暂付款”(第19栏):填列截至20××年底财政拨款累计结转资金中资金已经支付、会计上作为暂付款处理的数额。

16.“截至20××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余”(第20栏):反映截至20××年底累计产生的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数。

17.“是否建设性资金”(第21栏):选择填列是否为基本建设项目,分为“是”、“否”。

18.“结转资金产生原因”(第22栏):填列截至20××累计结转产生的原因,选择填列“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细化方案的确定时间较晚”、“追加预算时间较晚”、“拨款时间较晚”、“暂付款虚增专项结转”、“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程序进展较慢”、“气候条件等不可抗因素”、“项目尾款或质保金”及“其他”等(对填写“其他”的应在“备注”栏中说明具体原因)。

三、其他注意事项

1.中央部门在中央预算管理系统软件结余资金管理模块中,填报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并按规定时间,将纸质和电子文档报送财政部。

2.项目填列口径应与预算批复口径一致。预算执行中追加项目如有财政拨款结转或结余资金的应包含在此表中,项目编码在系统中按新增项目生成,“备注”栏注明财政部批准文号。

篇3:财政拨款结余资金

一、结余资金的管理现状

从审计署对各中央部门历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中可以看出, 结余资金居高不下困扰着许多单位, 有些单位甚至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将结余资金零增长设定为目标。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2009年12月18日就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答记者问时指出:09年前11个月, 全国财政支出56236亿元, 完成年度预算的73.8%。从历年预算执行情况看, 财政支出进度均呈“前低后高”走势, 一季度各月支出进度都较低, 二、三季度逐步回升, 第四季度则进一步加快, 其中12月份的进度通常都在20%以上。前三年12月份财政支出占全年预算的25%以上。

这种财政支出模式很容易形成结余。对于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管理, 财政部2006年12月专门出台了《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财预[2006]489号) , 该办法对结余资金分为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 并对这两类结余区别管理。但是该办法没有考虑结余资金的形成原因, 而是一概而论。

二、结余资金形成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结余资金的形成原因分析, 可以分为合理原因形成结余和不合理原因形成结余。

(一) 合理原因形成结余主要有:

(1) 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形成结余。预算单位通过加强财务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各项支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范围、时间进行, 从而有效堵塞漏洞, 避免了财政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浪费等问题, 加强了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 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而形成财政拨款资金结余。

(2) 单位提高行政效率形成结余。现行许多单位引入企业的管理思想, 使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化,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投入”相同、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产生最大的效益, 形成结余。

(3) 外界压力使单位厉行节约形成结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纳税人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支出的监督意识加强, 逐步要求单位支出公开、透明。这就使得单位不得不厉行节约, 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形成结余。

(二) 基于预算管理循环分析, 结余资金形成的不合理原因主要有:

(1) 预算编制不科学、准确性差形成结余。目前单位在编报预算时出现虚报、多报预算, 从而形成结余。另外, 虽然基本支出定员定额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 但项目支出定额体系还未建立, 这就使得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没有一个相对标准, 单位在编制项目预算时有一定的随意性, 从而形成结余。

单位预算编制不细化、上级单位代编下级预算和单位预算由财务部门代编等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预算执行缓慢, 资金留滞, 也是造成结余的原因之一。

(2) 预算批复不及时形成结余。这主要是体制因素导致, 并主要形成项目结余。目前我国部门预算“一上”大约于每年8月份开始, 经过完整的“二上二下”这个程序后, 预算下达到实际执行单位大概在4、5月份, 预算拨款时间要更晚。这就导致预算执行时间只有8个月左右, 资金安排不及时, 造成一些项目无法按时完成, 形成结余。

(3) 项目预算执行中缺少绩效评价和风险控制形成结余。现行单位项目管理中由于没有引入绩效评价和风险控制或执行不严格, 致使有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就匆匆上马, 最后由于实施条件不足等原因而停止, 形成项目结余。

(4) 决算不及时形成结余。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水平不高, 使得决算不及时, 特别项目完工不及时进行验收、办理结题手续, 造成项目成本核算不实, 经费长期挂账, 形成结余。

三、完善结余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 有区别的激励政策

通过前面对结余资金形成原因分析, 可以将相应结余资金分为合理结余和不合理结余。对于合理结余, 应该提倡, 并给予单位一定的奖励;对于不合理结余, 主管部门应该予以相应的惩罚。

对合理结余, 可以区别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进行激励。对于行政单位, 主要以精神奖励为主, 如财政部表彰单位为部门预算先进单位、审计署减少部门审计时的抽审单位数量等。对于事业单位, 主管部门可以考虑按照一定的比例甚至考虑部分项目的结余全部留给单位使用, 以作为激励, 具体比例可以由双方协商确定或者由财政部专门出台一个文件规定各项目的具体比例, 各单位在年末决算时, 按照相应比例计算留给本单位使用, 多余部分则上缴财政或者暂留本单位, 在编制下年预算时估计合理结余, 优先考虑。

对于不合理结余, 由于它的形成原因不合理, 因此应该全部上缴财政, 并且财政部门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惩罚, 如通报批评、不予拨款、在下年预算中减一定数额, 加强审计等。

这种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区分合理结余与不合理结余。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引入绩效和绩效考核思想, 同时假设预算制度是科学的, 单位的预算编制是准确的。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 建立各项项目支出的追踪问效机制, 对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绩效考核, 如果单位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达到预期目标后, 仍有结余, 则认为是合理结余, 即在绩效合理、风险适当的条件下形成的结余, 可以按照前述规定执行。若单位因工作没有达到预定目标而形成结余 (除不可抗力外) , 则认为是不合理结余, 全部上缴财政。

(二) 基于预算管理循环的综合措施

(1) 加强对预算编制的审核。预算编制是源头, 如果编制不准确, 则会导致后续环节的连锁反映。因此, 要严格审查单位预算编制范围是否真实、完整, 预算编制依据是否合理, 预算编制程序是否适当, 预算编制方法是否科学, 以确保预算编制准确。同时要逐步建立项目支出定额体系, 确保项目预算相对真实、准确。

(2) 完善预算制度。在我国的预算制度下, 单位真正执行预算的时间大约为预算年度的三分之二, 这就使得有些预算无法按时执行, 是形成结余的原因之一。与美国相比, 美国的预算年度为每年的10月1日到次年的9月30日, 但美国预算编制周期很长, 历时18个月左右, 给中间环节留有足够的时间, 允许各方沟通交流, 有利于保证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完整性。预算执行为整个预算年度, 有利于单位按计划执行预算, 从而减少结余。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模式。适当提前预算编制的时间, 使得“二上二下”这个程序有足够的时间。改变预算年度, 比如说设为每年的4月1日到次年的3月3 1日, 正好是人大批准预算后开始执行, 单位执行预算时间则为整个年度。

(3) 以绩效评价和风险控制为导向进行项目管理。对于项目要在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前期准备工作充分的基础上, 才能启动, 以控制项目风险, 不能匆匆上马, 并进行追踪问效。

(4) 提高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这项措施旨在解决单位决算不及时、不实和项目完工后未能及时进行验收等问题, 以确保结余资金的计算准确。

(三) 其他措施

(1) 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扩大财政直接支付业务的范围, 同时加强对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 可以减少单位直接接触财政资金的范围, 从而可以减少结余。

(2) 结余资金总额管理与分项管理相结合。单位在对结余资金进行总额管理的同时, 根据结余资金的类型、特点、原因、期限等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 使之更具针对性。

(3) 提高预算的公开和透明度。公共财政的预算应该向公众公布, 反映公众的意见, 接受各界的质疑, 这也可以督促单位提高公共财政意识, 减少结余。

参考文献

[1]、刘喆.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的编制方法及特点[J].财经科学.2006, (2) :117-124

[2]、金荣学.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原因分析[J].财政监督.2008, (7) :73-74

篇4:财政拨款结余资金

一、县级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形成原因

县级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是指与县级财政有缴拨款关系的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在预算年度内,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本部门预算,当年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一是部门预算编制欠完整。有的部门单位没有按规定将上年的结转结余资金编入下一年的预算,财政预算安排也未考虑部门的上年的结转结余,导致结余资金不仅没有重新安排或收回,反而逐渐增大。

二是预算执行欠到位。部门预算约束力不够强,年中特别是年末调整频繁、追加较多。政府部门有强烈的预算最大化冲动,想方设法争取资金,争取了远远超过自身消化能力的预算,最终却花不出去。部门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不少部门认为财政预算一经下达或资金一旦到账,财政资金就属于单位所有,预算执行快慢则由单位自行把握;或者认为只要做到专款专用、不挤占挪用就可,没有考虑如何处理结余,甚至有意“隐匿”专项经费结余。

三是项目申报分配欠规范。项目资金是“唐僧肉”,人人都想分得一杯羹,加之分配过程缺乏规范、透明的制度体系,部分专项资金缺乏科学合理论证。为了得到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各地各部门以各种名义大量包装、申报项目,出现了一些项目重复申报或不实申报等问题,项目资金到位后却无法按要求实施,形成大量项目结余资金。

四是专项资金拨付欠合理。上级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多,但资金到位普遍缓慢,往往集中在下半年,还有不少在12月份才到位,存在“上半年等钱用,下半年催用钱”的现象。由于项目资金拨付不及时,很多项目当年难以完成项目建设,有的甚至当年难以开工,项目资金结转下年支出的比例较大。

五是会计核算欠准确。一些单位核算年度收支结余时,把本年收入支出对冲后,把经常性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一并纳入“结余”科目,滚入下年使用,用于弥补工作经费。专项收入进账时不记专项收入,而是记作暂存款,年终结转把暂存款调收入,进入经费结转,从而达到当年占用专项资金的目的。一些单位项目已经实施、支出事项已经发生,但不在规定时间内结算、报账,形成账面结转结余资金。

二、加强县级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建议

当前,县级政府一方面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大量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长期留存在部门和单位,未纳入财政统筹安排、有效利用,影响预算执行的效率,造成财政资金闲置、浪费,甚至被挪用。必须下大力规范和完善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用好用活财政存量资金。

一是规范预算编制。将部门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每年应对部门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进行清理摸底,统计上报,将其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支出,避免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长期留存在部门和单位。上级财政部门应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或尽可能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指标,做到“一年早知道,送钱到基层”,便于县级全额编入地方年初部门预算,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完整性和精细化程度,减少预算调整和追加,提高预算精细化程度。认真核实跨年度项目规模及实施情况,对虚报项目规模、套取财政资金的项目要坚决核减该项目支出预算,直至取消。

二是严格预算执行。加强预算执行特别是项目支出管理,强化预算对项目的“硬”约束,促进预算指标的合理使用,严格预算指标追加管理,切实减少年度预算结转。因政策变化等原因,对预计年底可能形成资金结转的项目,应及时提出调减当年预算或调整用于本部门执行中新增重点支出项目的建议,并履行规定审批程序。对部门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因特殊原因已无法支出或已不需要支出的,应通过调减部门预算等方式,将资金收回县级预算。对年度执行中上级追加的专款,要及时制订安排使用方案并尽快拨付,防止年终集中突击办理。

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制度。在预算执行动态监管机制方面,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各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指导和督促,建立预算支出执行情况通报、跟踪分析、考核奖惩等多环节联动的制度,强化部门支出责任和效率,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通过奖补和收回资金等方式,既要鼓励部门和单位按预算规定及时有效执行,避免形成大量的结转结余资金,又要鼓励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中,精打细算,努力节约财政资金,防止大把花钱、突击花钱、恶意减少结转结余资金。在绩效评价机制方面,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项目预算金额50万元以上的,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必须同步编制项目绩效预算,并在实施阶段适时开展绩效评价。对执行进度慢、可能形成较多结转结余资金的项目,及时调减预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实施分类管理。按照部门结转结余资金的不同性质,分为基本支出结转结余和项目支出结转结余,并分别进行管理。基本支出结转结余资金下年度部门继续使用,并通过部门预算安排逐年消化,可用于部门增人增编等人员、公用经费支出,结转两年以上的基本支出结余资金原则上由县级预算统筹。属中央、省专项补助项目支出结余,中央、省有明确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的,原则上全部收回县级预算。

五是强化监督检查。各单位要对历年往来款项、各种不同类型的结转结余资金进行分类清理排查,摸清底数。财政部门应对部门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结转结余资金管理中有违规行为的,应责令其纠正,并相应压缩下年度部门预算控制数。审计部门要在日常审计中加强监督,对挤占挪用结转结余资金问题加大处理力度,确保结转结余资金及时消化和有效利用。

篇5:财政拨款结余资金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参照《浙江省省级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财政拨款结余资金(以下简称结余资金),是指纳入部门预算编制的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年末没有支用的当年财政补助资金、上级补助资金以及历年结转财政资金,包括单位实存资金账户的财政结余资金。

第二章 结余资金的分类

第三条 结余资金按形成时间划分为当年结余和以前结余。当年结余是指当年财政拨款形成的结余;以前结余是指以前财政拨款形成的累计结余。第四条 结余资金按支出性质划分为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

基本支出结余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商品和服务支出结余。项目支出结余分为净结余和专项结余。净结余包括:项目已完成形成的结余;由于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原因,项目中止或撤销形成的结余;预算批准至下一年年底止未全部支出形成的结余。专项结余包括:项目在预算批准部分实施或未实施且在下需要继续实施的结余;上年未实施或上年部分实施需要在当年继续实施的项目结余。

第三章 结余资金的管理

第五条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结余资金中的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分别进行统计、核算,并与单位会计账表及财政部门指标清册相关数字核对一致。

第六条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结余原则上结转下年使用,主要用于增人增资等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

第七条 项目支出净结余由市财政局收回后重新安排使用。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专项结余用途的,应报市财政局核准。

第八条 对省级或省级以上专项转移支付安排形成的结余资金,其资金管理办法对结余结转有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未作具体规定且超过预算确定期限一年以上的,可由市财政局在其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用途和使用范围内,调整到其他级次或同类项目,调整和使用情况由市财政局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备案。

第九条 预算结束后,市级各部门应对本部门和所属单位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结余资金情况逐级汇总,并对形成结余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于财务收支计划批复之后一个月内将本部门结余资金情况报送市财政局。

第十条 市财政局对市级部门上报的结余资金数额和有关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审核、确认、汇总,并提出处理意见,经批准后按有关规定处理,具体要求以当年清理结余资金通知为准。

第四章 结余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市级各部门要加强对结余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市财政局应对结余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清理和检查。

第十二条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在结余资金管理中违反本办法的,由市财政局责成其纠正,并相应调减部门预算。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在结余资金使用中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结余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

第十四条 除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外,与市财政局有拨款关系的其他单位结余资金,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6:财政拨款结余资金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会计

核算有关事项的通知

财会[2010]5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武警总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央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的会计处理,提供真实、准确的相关会计信息,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等有关规定,现对上述单位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会计核算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一、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中央级事业单位的相关规定

(一)相关会计科目及明细科目和备查账簿的设置。

1.增设“304 财政拨款结转”一级会计科目及相关明细科目。

增设“304 财政拨款结转”科目及相关明细科目,核算年末中央级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结转数额。“财政拨款结转”一级会计科目下设置“当年财政拨款结转”和“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两个一级明细科目,分别核算年末事业单位的当年财政拨款结转和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数额。“当年财政拨款结转”和“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两个一级明细科目下均设置“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分别核算年末事业单位当年财政拨款结转和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中的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资金数额;“基本支出结转”二级明细科目下设置“人员经费结转”和“日常公用经费结转”两个三级明细科目,“项目支出结转”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2.增设“305 财政拨款结余”一级会计科目及相关明细科目。

增设“305 财政拨款结余”一级会计科目及相关明细科目,核算年末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结余数额。“财政拨款结余”一级会计科目下设置“当年财政拨款结余”和“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两个一级明细科目,分别核算年末事业单位的当年财政拨款结余和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数额。“当年财政拨款结余”和“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两个一级明细科目下均按照具体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3.“306 事业结余”科目核算内容的修订。

“306 事业结余”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和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外其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4.“401 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相关明细科目的设置。

在“401 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原“基本支出”明细科目下设置“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在“401 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原“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5.“504 事业支出”科目相关明细会计科目的设置。

在“504 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财政拨款支出”和“其他事业支出”两个一级明细科目,分别核算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拨款和其他资金支付的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一级明细科目下设置“当年财政拨款支出”、“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支出”和“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支出”三个二级明细科目,分别核算事业单位使用当年财政拨款和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支付的事业支出。“当年财政拨款支出”、“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支出”和“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支出”三个二级明细科目下均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三级明细科目,分别核算事业单位使用当年财政拨款支出和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支出中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资金数额;其中,“基本支出”三级明细科目下设置“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两个四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项目支出”三级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6.“108 预付账款”科目相关备查簿的设置。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预付账款备查簿,详细登记使用财政拨款支付的预付账款以及其中使用当年财政拨款支付的预付账款。

(二)相关账务处理。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在每年年末将财政拨款收支转入“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科目有关明细科目。

1.结转财政拨款安排基本支出的收入和支出。

事业单位当年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结转不得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转入事业基金,应当在年末将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的收入和支出转入“财政拨款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转——基本支出结转”科目。

(1)结转财政拨款安排基本支出的收入。

年末,将财政拨款安排基本支出的收入转入当年财政拨款结转时,借记“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科目,贷记“财政拨款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转——基本支出结转(人员经费结转、日常公用经费结转)”科目。

(2)结转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

年末,将事业支出中当年财政拨款基本支出转入财政拨款结转时,借记“财政拨款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转——基本支出结转(人员经费结转、日常公用经费结转)”科目,贷记“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当年财政拨款支出——基本支出(人员经费支出、日常公用经费支出)”科目;将事业支出中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支出中基本支出转入财政拨款结转时,借记“财政拨款结转——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基本支出结转(人员经费结转、日常公用经费结转)”科目,贷记“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支出——基本支出(人员经费支出、日常公用经费支出)”科目。

2.结转财政拨款安排项目支出的收入和支出。

事业单位应当在年末将财政拨款安排项目支出的收入和当年财政拨款项目支出转入“财政拨款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转

——项目支出结转”科目;将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项目结转和结余支出分别转入“财政拨款结转——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

——项目支出结转”科目和“财政拨款结余——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科目。然后对“财政拨款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转——项目支出结转”科目和“财政拨款结转——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

——项目支出结转”科目下的财政拨款项目执行情况分别进行分析,按照《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财预[2010]7号)的规定将财政拨款项目资金余额区分为财政拨款项目结转和财政拨款项目结余,将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资金数额分别转入“财政拨款结余——当年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和“财政拨款结余——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1)结转财政拨款安排项目支出的收入。

年末,将财政拨款安排项目支出的收入转入当年财政拨款结转时,借记“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科目,贷记“财政拨款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转——项目支出结转”科目。

(2)结转使用当年财政拨款的项目支出。

年末,将当年财政拨款支出中项目支出转入当年财政拨款结转时,借记“财政拨款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转——项目支出结转”科目,贷记“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当年财政拨款支出——项目支出”科目。

(3)结转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项目支出。

将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中项目支出转入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时,借记“财政拨款结转——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

——项目支出结转”科目,贷记“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支出——项目支出”科目。

将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中项目支出转入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时,借记“财政拨款结余——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科目,贷记“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支出——项目支出”科目。

(4)分析并结转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资金。

完成上述处理后,根据有关项目执行情况的分析,按照当年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资金数额,借记“财政拨款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转——项目支出结转”科目,贷记“财政拨款结余

——当年财政拨款结余”科目;按照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项目支出结余资金数额,借记“财政拨款结转——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项目支出结转”科目,贷记“财政拨款结余——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3.当年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结转。

事业单位应当在下年初将“财政拨款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转”科目下的全部明细科目转入“财政拨款结转——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对应明细科目,借记“财政拨款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转——基本支出结转(人员经费结转、日常公用经费结转)”科目和“财政拨款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转——项目支出结转”科目,贷记“财政拨款结转——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

——基本支出结转(人员经费结转、日常公用经费结转)”科目和“财政拨款结转——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项目支出结转”科目;同时,将“财政拨款结余——当年财政拨款结余”科目下的全部明细科目转入“财政拨款结余——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借记“财政拨款结余——当年财政拨款结余”科目,贷记“财政拨款结余——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4.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安排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对于事业单位需要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安排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经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调整财政拨款结余和结转科目的年初金额,将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转入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借记“财政拨款结余——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科目,贷记“财政拨款结转——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基本支出结转(人员经费支出、日常公用经费支出)”科目或者“财政拨款结转——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项目支出结转”科目。同时,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安排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备查簿,详细登记已经使用的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安排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资金数额。

5.上缴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

事业单位按规定向主管部门等上缴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时,按实际上缴资金数额或注销的资金额度数额,借记“财政拨款结转”或者“财政拨款结余”科目有关明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科目。

二、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的中央级事业单位的相关规定

执行《医院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应当参照上述规定设置会计科目有关明细科目和备查账簿,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三、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中央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的相关规定

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中央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应当参照上述规定设置与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有关的备查账簿,详细登记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相关信息。

四、《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的填列方法

中央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在填报《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财预[2010]7号)中规定上报的《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时,根据下列方法填列:

(一)“截至上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第5栏):反映截至上年(即20××年的上一年)年底累计产生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数,按照20××年初已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后的“财政拨款结转——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科目20××年初账面余额和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安排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备查簿分析填列。

(二)“截至上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余”(第6栏):反映截至上年(即20××年的上一年)年底累计产生的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数,按照20××年初已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后的“财政拨款结余——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科目20××年初账面余额和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安排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备查簿分析填列。

(三)“20××年度-当年实际支出-当年财政拨款支出”(第9栏):反映20××年年初预算批复、执行中调整的财政拨款实际支出数,按照“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当年财政拨款支出”科目20××年度借方发生额填列。

(四)“20××年度-当年实际支出-使用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第11栏):反映使用以前年度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数,按照“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支出”科目20××年度借方发生额和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安排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备查簿分析填列。

(五)“20××年度-当年实际支出-使用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资金-结余”(第12栏):反映使用以前年度的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数,按照“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支出”科目20××年度借方发生额和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安排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备查簿分析填列。

(六)“20××年度-当年形成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第14栏):反映20××年当年财政拨款形成的结转资金数,按照“财政拨款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转”科目20××年末贷方余额填列。

(七)“20××年度-当年形成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其中:暂付款”(第15栏):反映20××年财政拨款结转资金中资金已经支付、会计上作为暂付款处理的数额,按照预付账款备查账簿中登记的有关数据填列。

(八)“20××年度-当年形成结转和结余资金-结余”(第16栏):反映20××年当年财政拨款形成的结余资金数,按照“财政拨款结余——当年财政拨款结余”科目20××年末贷方余额填列。

(九)“截至20××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第18栏):反映截至20××年底累计产生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数,按照“财政拨款结转——当年财政拨款结转”科目和“财政拨款结转——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科目20××年末账面余额之和填列。

(十)“截至20××年度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转-其中:暂付款”(第19栏):反映截至20××年底财政拨款累计结转资金中资金已经支付、会计上作为暂付款处理的数额,按照预付账款备查账簿中登记的有关数据填列。

(十一)“截至20××年底累计结转和结余资金-结余”(第20栏):反映截至20××年底累计产生的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数,按照“财政拨款结余——当年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和“财政拨款结余——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余”科目20××年末账面余额之和填列。

五、新旧衔接和2009年度相关报表的填列方法

(一)新旧衔接。

中央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应当在2010年初根据上述规定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及其明细科目和备查账簿。对本单位2009年末有关会计科目余额进行分析后,分别转入新设置的对应会计科目明细科目中,同时(或者)在相关备查账簿中登记。

对于事业单位在实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已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但尚未使用的基本收支财政拨款资金,应当转回至财政拨款结转相关明细科目,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财政拨款结转——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基本支出结转(人员经费结转、日常公用经费结转)”科目。

对于事业单位在2009年末从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结转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应当予以转回至财政拨款结转相关明细科目,借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科目,贷记“财政拨款结转——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基本支出结转”科目。

对于在2009年末事业基金和事业结余中的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分析并分别转入2010年新账中的“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相关明细科目。

(二)2009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的填列。

中央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应当根据新旧衔接后有关会计科目明细科目余额和有关备查账簿,按照“

四、《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的填列方法”的要求正确填报《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

(三)2009年度中央部门决算报表中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的填列。

2009年度中央部门决算报表中关于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的填列方法按照《关于规范2009年度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部门决算填报口径的通知》(财办库[2010]8号)的有关规定填列。

附件:中央级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及企业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相关会

计明细科目表

财政部

篇7:财政拨款结余资金

核心提示:财政收回转移支付结转结余资金、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时,借记“国库存款”科目,贷记“暂存款”科目。

视野讯 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明确结转结余资金的范围及清理措施

结余资金的范围包括: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转移支付结转结余资金、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

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资金(含从2015年起由政府性基金预算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的结转结余资金),除权责发生制核算事项外,结转两年以上的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全部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未满两年但调整用途的结转资金,其结转时间应按初次安排预算的时间计算,不得重新计算。已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事项最迟要在2016年底前使用完毕,地方规定时间更为提前的,从其规定。

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规模较大的,应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调入的基金应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每一项政府性基金结转资金规模一般不超过该项基金当年收入的30%,地方可在此基础上实行更严格的统筹使用措施。

上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结转结余资金中,预算尚未分配到部门和地方并结转两年以上的资金,由下级财政交回上级财政统筹使用;未满两年的结转资金,同级财政可在不改变资金类级科目用途的基础上,调整用于同一类级科目下的其他项目。预算已分配到部门并结转两年以上的结余资金,由同级财政收回统筹使用。收回的结转结余资金,作为权责发生制核算事项,应在两年内使用完毕。专项转移支付结转结余资金交回、收回或用途调整有关情况应及时汇总报送上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部门预算结余资金以及结转两年以上的资金(包括基建资金和非基建资金),由同级财政收回统筹使用。收回统筹使用的资金作为权责发生制事项单独核算,并应在两年内使用完毕。

财政收回转移支付结转结余资金、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时,借记“国库存款”科目,贷记“暂存款”科目。安排使用时,按原预算科目支出的,借记“暂存款”科目;调整支出科目的,应按原结转预算科目做冲销处理,借记“暂存款”,贷记“一般预算支出”等科目,同时按实际支出预算科目作列支账务处理,借记“一般预算支出”等科目,贷记“国库存款”等科目。

规范结转结余资金收回程序

财政部根据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的2014年底财政存量资金清理统计情况,对省级财政部门应交回结转结余资金,采取预上缴、后清算方式办理,由各省级财政部门专项上解中央财政,年终结合专员办审核意见据实清算。为做好政策衔接,按照《通知》规定应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交回上级财政或由同级财政收回统筹使用的结转结余资金,在2015年2月28日前已形成实际支出的,可不再追溯调整;2月28日后不得再形成实际支出,否则须追溯调整。收回资金的项目需要在2015年及以后继续实施的,应作为新的预算项目管理,按照程序重新申请和安排。

并指出以后收回财政存量资金工作比照上述方式办理。

建立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报告制度,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预算编制管理,逐步推进实行地方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不断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加快预算批复和转移支付下达进度,杜绝各类虚假列支行为,严格控制新增财政存量资金。

篇8:浅析高校财政资金结余成因及对策

财政拨款结余资金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年度内, 按照财政部门批复和年中追加的本部门 (单位) 预算, 当年尚未支用的财政拨款资金。根据结余资金的不同情况, 可将其分为多种类型:按支出性质将结余资金划分为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按预算安排的时间不同分为当年结余和以前年度结余。按单位的性质不同分为行政单位结余和事业单位结余。按资金的拨付方式不同分为国库集中支付结余和非国库集中支付结余。按项目是否完成等情况分为项日支出净结余和项目支出专项结余。财政部2010年6月28日公布的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中显示, 地方财政结转下年支出超过2000亿元, 教育支出作为地方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累计结余资金量呈逐年增加趋势。高校财政资金结余是省级教育财政资金结余的主要构成部分, 财政资金结余问题也成为了影响高校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的难点问题。

二、高校财政拨款结余成因分析

高校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各级政府预算部门加强资金管理形成的结余, 又有制度、政策性因素及预算编制、调整和项目实施进度影响等原因形成的结余。

(一) 制度原因

根据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 “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从而使部分高校或校内二级预算单位、项目负责人对预算执行不重视, 不按进度使用资金, 当年应实施的项目跨年度执行, 有的甚至出现连续结转几年的现象, 形成财政资金结余。

(二) 预算安排计划性不够

财政安排的重大项目专项资金一般有若干年的连续安排计划。对于连续安排的专项资金, 有关部门本可以提前做好资金申报、评审等前期工作, 但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管理部门未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迟迟未能落实具体分配方案, 导致当年的预算指标下达时间较晚, 具体项目单位开展工作时间短, 未能及时使用财政专项资金。

(三) 各类专项资金的使用受到项目开展进度的影响

从广东省属高校2008年和2009年的结余情况看, 高校财政资金结余主要是专项结余, 占高校财政资金结余的90%以上。对于专项资金, 尤其涉及科研项目、基本建设项目或一些重大项目的资金, 由于项目的实施周期较长, 财政资金需跨年度才能支出完毕。如科研项目必须执行所属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 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周期使用, 在项目完成并结项后才能使用完毕;“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等项目经费也必须严格按照项目申报的规划来使用资金, 一般要跨年度才能实施完成。

基本建设项目要经过可行性论证、报建立项、征地等前期工作才能开工建设, 前期工作耗费时间长, 并且基建工程款需按施工进度支出, 结算尾款须待工程完工报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才能支付。由于项目是跨年度实施的, 而预算指标在项目立项时一次性下达, 立项当年下达的预算不能全面支出, 需要结转下年按项目进度继续使用, 从而形成项目结余。

(四) 资金管理与使用效率意识不强

部分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部门重资金分配, 轻资金管理, 对资金使用过程和使用结果的管理监督不够。愿意花精力于争项目、资金, 但对于项目的按计划实施、资金有效使用重视不够。部分预算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对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管理意识不强, 未能按照预定的项目计划有效组织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进度慢, 导致财政资金未能及时拨付使用。

(五) 部分专项资金下达时间晚

每年年度预算都必须经当年人大会议审批通过后才能批复下达。在部门预算之外的专项经费还须由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通过项目申报、专家评审等程序, 重大项目还须报同级政府审批后才能确定分配方案, 所以预算下达时间较基本支出预算晚。如广东省2009年下达的“211工程”三期建设经费须由省财政厅、教育厅和发改委共同拟定建设方案, 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后, 再拟定细化分配方案报省财厅下达到项目学校。由于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指标一般在6月份以后才能下达, 具体项目执行时间不足半年, 导致年末结余较大。另外, 由于当年财政增收, 对有的预算单位进行追加预算, 这部分追加预算一般要到年底才能下达。预算单位年底才收到预算指标, 预算指标在当年基本没有使用, 也是形成资金结余的原因之一。

(六) 预算指标结转时间长

由于广东省级财政结余资金需列入下一年度预算, 经人大会议审议通过才能予以结转, 所以广东省高校2007和2008年度预算结余指标多在第二年的6月份才予结转, 由于结转时间过长, 加上学校寒暑假时间, 项目资金每年实际使用时间不到6个月, 各专项资金具体使用单位和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难以按照预算进度和支出内容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

(七) 预付与应付未付款项未做支出

一些预算单位在年终决算前未能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认真清理往来款项, 造成较多预借、暂付款项挂账, 还有基建项目支出未及时进行结算, 虚增了一部分结余。另外, 涉及到工程项目和政府采购的专项资金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来付款, 已签订合同的项目按进度付款尚未支付数, 为应付未付款项, 虚增了年底结余金额。

(八) 支出规范管理不完善

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的实施, 对支出运行的监管力度加大, 降低了支出成本, 也增加了支出审批和货物采购的时间, 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财政资金结余的规模。如学校的仪器设备购置等政府采购项目审批和执行时间过长, 影响了经费使用进度。一是由于招投标项目审批时间过于集中且手续繁琐, 正常的审批时间需要一个月左右, 有的甚至三个月, 严重影响项目的实施进度;二是政府采购中涉及进口产品的, 往往进口产品的审批慢于国内产品的审批, 导致整个招标工作无法进行, 耽搁时间;三是目前招标代理机构将各个学校采购同类货物的项目打包招标, 如某个学校需求确认拖延, 则延误整个招标项目进度。

三、高校财政拨款结余问题解决对策

(一) 调查历年结余结转资金, 建立与完善财政结余统筹管理办法

建议省级财政部门对历年结余、结转资金进行全面调查摸底, 分清性质, 对没有具体项目的资金, 或项目已完成形成的净结余, 应按规定收回, 由主管部门统筹使用。如财政部门组织教育部门清理收回的教育系统 (高校) 的净结余资金, 可由主管部门统筹用于重大教育支出。建议地方财政借鉴中央的做法, 参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预[2006]489号) , 制定地方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管理办法, 界定项目支出净结余资金, 对专项支出的净结余进行收回, 统筹安排使用。

(二) 加快专项资金的分配与执行进度

针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进度问题, 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项目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定期通报监督制度等, 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 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贯彻落实《财政部有关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加快专项资金下达进度, 各专项经费要在预算年度的前半年度前落实分配方案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下拨。

(三)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过程管理, 加大对专项资金的检查力度, 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资金审查和项目现场查验, 把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作为绩效评价的重点, 并将现场检查和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逐步提高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 跨年度项目按分年度预算下拨经费

建议对部分跨年度重大项目实行按项目申报的分年度预算下拨资金, 项目负责人按预定的项目执行进度支出, 减少年底结余结转资金。

(五) 缩短年度预算指标结转审核时间

为便于各专项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议简化年底结余预算指标结转程序, 缩短预算指标结转时间, 每年年初自动结转上年度预算结余指标, 并在一个月内下达到预算单位。

(六) 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主要表现在:一是缩短招投标项目的审批时间;二是将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分开招标;三是各学校委托给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项目尽量单独发包, 避免需求确认不一致耽搁时间;四是定期举行政府采购工作交流研讨会, 及时与采购单位交流沟通, 解决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参考文献

[1]郭慧娟:《从高校财务决算报告看加强专项经费管理》, 《教育财会研究》2010年第2期。

[2]金荣学:《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财税纵横》2008年第4期。

上一篇:企业锻炼工作总结下一篇:谈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中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