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2024-05-03

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精选8篇)

篇1: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当前党员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主流是好的。同时不可否认,还有一少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工作信念缺失,依法做官、依法用权、依法办事的观念不强,官德败坏,腐化堕落,让群众在背后戳脊梁骨,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社会风气,成了人民的罪人。在这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有:贪财好色型,妻儿失教型,独断专横型,表里不一型,以权谋私型,追求享受型,知法犯法型,丧失信仰型,晚节不保型,为儿牟利型,职务犯罪型,无耻贪婪型,司法腐化型,等等。其突出表现:一是自律性差,对上级要求和党纪法规视若罔闻,我行我素,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二是表率作用差,对群众讲得头头是道,自己搞的却是另一套,名、权、利思想严重,事业心差,在其位不谋其政;三是道德品质差,欺上瞒下,阳奉阴违,台上讲人话,台下伪君子,热衷于搞权钱权色交易,丧失了做人起码的准则;四是政策水平差,处理问题不按党的原则和政策办事,把道德良心抛诸脑后,以权当法,以情代法,贪赃枉法。

究其根源,一是这些干部忽视党性、人品、官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颓废,思想境界滑坡;二是监督机制不尽完善,监督主体职能受限;三是制度建设有待加强。从古至今,明智的执政者都明白一个道理: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今最影响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问题就是腐败,党中央已经把这个问题提到了影响执政之基的高度。可以说,在现阶段讲反腐倡廉,就是讲立党之本,就是执政为民最本质的表现。因此,必须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作为执政为民的最重要举措。

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要对腐败现象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是确保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重要举措。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要对贪污腐败现象保持“零容忍”的强硬态度。从目前形势看,尽管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自律都比较严格,但同时也必须承认,一些单位和领导机关干部还不同程度存在大吃大喝、封官许愿、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现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对这些违纪苗头和现象过于“容忍”,势必会助长贪腐歪风,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建设。相反,当一名党员干部徘徊在违纪违法边缘的时候,越早进行查处,不仅能更早地使当事人“终止”错误或犯罪,对单位建设发展造成的损失也会越小。因此,各级党委、纪委和职能部门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发生的各类违纪违法问题,不管是哪个单位、哪个部门,不管涉及到什么人,不管职务有多高、权利有多大,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对那些欺上瞒下、隐情不报、弄虚作假等不良风气,坚决予以纠正。对敢于干扰阻挠、拉拢腐蚀甚至恐吓威胁、打击报复办案人员的,坚决予以揭露和查处,构成犯罪的,严肃追究刑事责任。

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要把监管“一把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无数事实证明,失去监管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要把“一把手”监管摆在首要位臵。从当前建设实际看,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管,一是要规范监管内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几乎涵盖了工作、生活、娱乐圈的各项事务,“一把手”要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党委议事规则研究决策;正确行使手中权利,严格按相关法规制度办事用权;严格廉洁自律,管住自己、管好配偶子女、管严身边工作人员,保持健康生活情趣。二是要重视 发挥制度监管作用。要贯彻落实中央“四个法规性文件”、省纪委“十项制度”;严格执行中央《责任追究办法》、《有关事项报告办法》、《“一报告两评议”办法》、《离任检查办法》,形成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监督链条;落实民主生活会、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巡视、谈话和诫勉、述职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考察考核等“七项制度”;落实办事公开制度,坚持对涉及群众切实利益和单位建设的重大事项决策,通过大会宣布、张榜公布、网上公示等形式,及时将办事依据、标准、程序、结果进行公开;落实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提高民主测评在党风廉政考核中的权重。三是要从严处理涉及“一把手”的问题。各级党组、党委每年至少分析一次下级单位领导班子的建设状况,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督导整改;对检举揭发“一把手”的纪检和信访问题,必须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经查属实的依法依纪严肃处理,不属实的在适当范围予以澄清。四是要保障群众民主权利。落实信访举报、案件查办、谈话和诫勉制度,坚持把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与办信办案紧密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进行教育,有效保护和挽救一些犯有轻微错误的同志。对署真实姓名反映问题或检举、控告领导干部违规违纪行为的,受理机关要为其保密;反映问题属实的,要给予检举人奖励;对捏造事实诽谤、诬告、陷害他人的,要坚决进行排查并依纪依法追究其纪律或刑事责任。

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实践证明,监督时机影响和决定着监督成效。事前监督、同步监督可以有效预防腐败,事后监督往往只能总结经验教训和惩治腐败。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能当事后诸葛亮,而要高度重 视做好主动预防工作。一要超前预测。职能部门要认真研究和预测可能出现的违纪问题和苗头,完善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纠风、执法监察、巡视等工作规范,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二要超前教育。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忽视教育作用的做法也是极端错误的。职能部门要持之以恒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三要超前督查。坚持以各级领导和机关为重点,以人财物管理使用为主要领域,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成巡查小组,对干部选拔任用、大项经费开支、公积金运行情况、招投标等关键环节,进行不间断地巡视检查,将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向任前、任中审计延伸,确保把问题发现在前、研究在前、解决在前。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要保持监管主体的相对独立性。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要有效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就是要按照胡主席“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严格落实《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派驻机构工作的若干意见》,实行垂直监管体制,由上级纪委派驻纪检组,各级纪检职能部门保持相对独立,实施监督和查办案件直接向省纪委、监察厅负责,重要情况和问题及时向省纪委、监察厅请示报告。纪检员的任免、经费、福利待遇等由上级纪委统一管理,从而真正使其放开监督“手脚”。派驻机构必须牢固树立“加强监督是本职、疏于监督是失职、不善于监督是不称职”的观念,把监督作为派驻机构第一位的职责,坚持原则,敢于和善于监督,切实增强对同级党组、党委领导和敏感业务部门的监督效能,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质量。一是加强对驻在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主要是抓好对贯 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尤其是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情况的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防止权力滥用。二是加强对驻在部门人财物管理使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实行专职纪检监察员派驻制度,通过梳理廉政风险点,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有效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三是配合驻在单位做好廉洁自律、宣传教育、治本抓源头等各项反腐倡廉经常性工作,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方面整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四是在驻在部门重要会议上发表意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驻在部门党组提出意见和建议,配合省纪委对驻在部门党组成员进行谈话提醒或诫勉等。

篇2: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近年来,我乡反腐倡廉工作在乡党委统一领导下,坚持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围绕“村勤廉一建三管”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突出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和乡镇机关管理,取得明显的成效,受到县领导的认可和肯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促进乡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做法和成效

1、建立岗位目标责任机制。年初,结合我乡实际,将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站所办(乡直单位)、村具体的工作任务,实行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村、纪委委员联系点制度,落实“一岗双责”。乡领导班子成员对主管的工作做到年初承诺、中间反馈、年终述职,并接受乡村干部的测评,评议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依据;站所办负责人结合“四满意站所”评比进行述职,接受一定比例的乡镇干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六种类型人员的测评,评议结果作为“四满意站所”评比的依据;村两委负责人结合年终考核进行述职、座谈、测评,此结果作为“党风政风”先进集体评比依据。真正做到各项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我们根据县委、县政府、县直部门出台的有关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先后制定了党风廉政、机关效能建设、计划生育等工作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每年组织两次考核,有的工作每季度考核一次。在机关制度执行中,严把车辆使用关、公务接待关等制度,避免铺张浪费行为,降低行政成本,树立乡村干部形象。

3、建立奖惩激励机制。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乡村干部、乡机关干部年龄偏大,受编制和职位的影响,少数乡村干部创业的积极性不高,我们开展了满意站所评比、优秀乡村干部评选等各项工作评比,对于先进单位(村)和优秀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实行计生、治安“一票否决”。这样一改少数人过去被动应付,变为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工作热情,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4、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我乡根据不同制度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监督办法:对村级财务执行情况采取定期审计;对党员发展、享受农村低保政策、惠民政策等实行公示制度;对行风、政风组织人员进行评议;对机关效能开展突击检查;对党风廉政、基层组织、计生、综治等开展定期检查等,通过监督检查,有力地保证了制度的执行,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促进了制度的约束性。

5、建立人力物保障机制。在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中,我乡制作公示牌,公开资料的宣传等,从而为两项工作的顺利执行奠定基础。同时,从乡干部中抽调理论水平相对高、政治素质比较好的同志担任领导组成员,负责制度的制定、完善、监督工作。建立便于操作的长效制度,保证了制度在执行中不流于形式。当然,在制度执行方面,我们虽然做了一些探索,但仍然感到一些不足。

二、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一是制度执行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在就制度论制度,就制度建制度,未能把制度贯穿到解决实际问题中,造成“制度是块云,飘到哪里下点雨就行”的错误认识;二是制度执行缺乏严肃性。少数党员干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三是制度执行缺乏互动性。有些制度在执行中,从部门利益出发,出现多头管理,导致工作相互推诿扯皮,基层无所适从,白白耗费人力物力。

2、措施问题。一是领导带头不够。少数领导班子成员,单位负责人在制度执行中,缺少持久性的表率作用,导致上行下效。二是透明度不高。有些制度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知晓率低,出现执行过程中制度落实不到位现象。三是监督检查不力。有些制度碍于情面,导致暗箱操作,存在隐瞒现象。

3、素质问题。一是少数党员干部文化水平低,事务多,学习少,对政策了解浅尝辄止,导致制度执行遇到问题绕道走。二是少数党员干部不从大局利益出发,而是看重个人、部门利益,对制度执行合适就执行,不合适就找理由变相破坏。

三、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分析

1、责任意识不强。一方面,许多制度出台的初衷和设想很好,也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进行研究和制订,然而制度出台后,一些同志认为制度建设已经大功告成,没有把制度的贯彻实施摆上重要位臵;另一方面,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差,尤其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表现突出,认为制度是规范别人的,自己不仅没有当好执行制度的表率,而且成为破坏制度的带头人,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导致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脱轨。

2、宣传力度不够。制度出台后,没有及时进行宣传,广大干部群众不熟悉、不了解,仅仅是制度的制定人和相关领导了解掌握,制度的普及率、知晓率低,有些党员干部因对制度的不了解,被查处了还不服气,不认为自己犯多大错,制度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3、制度缺少规划。有些制度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存在交叉,甚至存在矛盾的问题,使我们基层在执行中不知所从,难以有效发挥制度作用。少数部门不是按照自身实际制定制度,而是直接套用上级的制定规定,搞上下一般粗;或是制度制定前没有经过可行性研究,为了制定制度而制定,使制度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大大降低。

4、配套措施不足。当前一些制度规定过于笼统、原则,没有制定相关落实制度的配套制度或实施办法,使制度难以落实。这些制度往往是原则规定多,具体细则少;应急措施多,长效配套少;口号要求多,操作规程少;下不为例多,严厉惩治少;针对下面多,严以律己少,显现出很大的空隙和弹性。

5、利益趋动严重。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制度制定过程中,掺杂了部门和单位的利益,给规避制度预留了口子,影响了制度的执行;有的甚至徇私舞弊,中饱私囊,不顾制度执行成功与否。

6、监督检查不力。在些制度,从单位内部看,如何有效实施,没有具体的监督机制,没有客观的评估标准,也缺乏严格的奖惩机制;从单位外部看,人民群众、新闻媒体、人大政协等监督主体如何有效行使监督权,既没有直接的制度通道,也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其最终结果就是制度有与没有一个样,执行不执行一个样,从而导致这些制度走样变形,甚至被忽视、架空。更为严重的是,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的缺失,更使得挑战制度者有恃无恐,使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信心大打折扣。

四、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科学建设机制是夯实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基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一要抓住重点。要围绕重点对象、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建章立制。二要突出创新。针对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及时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三要增强程序意识。我们在制度建设中力求避免重实体、轻程序,重形式、轻操作的倾向,进一步增强程序意识,加强程序建设。四是广泛征求意见。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使制度制定的过程,成为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这样的制度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2、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是抓牢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抓好反腐倡廉制度的宣传。坚持以现代化传媒为载体,通过观看电教片、网站登载廉洁自律规章制度等形式,创建电化宣传平台;狠抓以廉政文化“六进”活动,通过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创建社会宣传平台。另一方面要抓好反腐倡廉制度的学习教育。坚持以党委中心组为阵地,抓好领导班子、站所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反腐倡廉制度的学习;坚持以村级活动场所为阵地,抓好“三会一课”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

3、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是把握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关键。纪检监察机关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和掌握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在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顶风违纪的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人民群众和人大、政协等监督主体的作用,积极为他们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使监督主体各方有一个可以有效行使监督权的制度通道,真正把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起来,确保制度得以有力执行。

4、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是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保障。要将反腐倡廉制度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明确落实制度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把落实情况同责任人的利益挂钩。要推行反腐倡廉制度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执行、不认真执行或者不正确执行各项相关制度,不履行、不认真履行相应职责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严肃对待,并根据违纪责任,及时采取谈话教育、责成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取消评先选优资格、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进行追究。通过责任追究制,增强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自觉、带头执行制度的强烈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敬畏制度、个个严守制度的良好氛围。

篇3: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实践表明, 我们党一直非常重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特别是近些年来,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随着党的十八大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更重要的战略部署,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一定会加快推进。

现在的问题是, 我们能否把业已形成的反腐倡廉制度落实到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严明党的纪律, 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 防控廉政风险, 防止利益冲突, 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止腐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 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准则办事, 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决不允许“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绝不允许“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无论做什么工作, 我们经常会提到制度。什么是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制定制度的初衷, 就是为了对某些事情进行规范。而进行规范, 就是要通过执行制度来实现。再好的制度, 如果得不到执行, 则规范不成, 形同虚设, 制度建设也就成了表面文章。因此, 抓好制度的执行, 是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同样, 制度建设能否取得成效, 也需要通过制度的执行来进行检验。一方面, 制度是否完善, 制度是否科学, 制度是否可行, 只有通过制度执行才能验证;另一方面, 也是更重要的方面, 就是只有在执行过程中, 制度的约束力才能表现出来, 才能回归制度的本质, 也才能谈论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建设。没有执行, 何谈成效?在制度建设过程中, 执行是决定成效的关键。

当前, 在查处的各种腐败案件中, 其犯罪和错误事实, 均与已有的法律法规、党纪政纪相抵触。有制度约束, 但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身上, 约束没有落到实处。这里有多方面原因, 但制度执行力不强是一个重要原因。试想, 如果一部完备的制度, 每一个环节都认真了, 私利怎么会有机会去战胜公共利益?如果再完备的制度, 形同虚设, 那么, 在某些人的私利面前, 公共利益只能显得是那样的无奈。

因此, 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和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同时, 是否提高制度执行力, 决定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败。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 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的方针。然而, 真正落实这项方针, 任务还很重。

当前, 制度执行力不够的表现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容易得罪人的制度执行起来往往“变软”, 有些制度执行者在这些制度的执行上不敢动真碰硬, 回避矛盾, 掩盖问题, 使制度变得灵活有余、刚性不足。二是涉及利益调整的制度执行起来往往“变味”, 有些制度执行者在这些制度的执行上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 有利的就执行, 不利的就变通, 搞“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三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制度执行起来往往“变松”, 有些制度执行者在这些制度的执行上先紧后松, 时紧时松, 搞“一阵风”, 缺乏一贯性。四是规定原则笼统的制度执行起来往往“变空”, 有些制度执行者在这些制度的执行上以原则对原则、以抽象对抽象, 不注重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造成这种情况有多方面原因。首先, 是思想上的抵触。制度规范了人们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可以做什么, 不可以做什么。特别是对不可以做什么的规定, 限制了人们的一些私利 (当然, 是不当私利) , 这必然要引起某些人的抵触, 他们要通过种种手段与制度作对。特别是某些本身就是制度执行者的人, 会对制度的执行设置障碍, 使得制度成为某些情况下的谈资而不能得到落实。其次, 是问责机制的缺乏。制度是对整体的要求。但是, 腐败分子多是个体现象, 窝案属个别现象。个别人出了问题, 由当事人负责。虽然各级也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但真正出了问题, 相关人员“自我批评”多, 实际问责少。因此, 问责机制的缺失, 使得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回避问题、掩盖矛盾, 不能按照制度规定动真碰硬。再次, 是监管工作的缺位。制度具有限制和约束的性质。制度的执行, 主要靠人们的自觉和所在组织的管理。一旦两者均出现缺失, 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对于保证制度的落实尤为重要。在某些地方、某些单位, 虽然这种监督检查工作也在进行, 但工作的力度显然不够, 靠文件指导, 靠开会检查, 靠事后查办, 使得制度只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文件”。

因此,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尽管在这个过程中, 面临的情况复杂, 遇到的困难很大, 但是, 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丝毫不能含糊, 必须下真功夫、花大力气, 扎扎实实去做。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只要我们认真去做了, 提高制度执行力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 是可以做好, 也一定能够做好的。

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心。当前, 从中央到基层,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加强制度建设对于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尽管制度执行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党委的重视, 并且正在通过我们的工作来加以克服。特别是随着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推进, 随着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备, 随着执行制度的意识和氛围的不断增强, 随着对违反制度行为的监督检查的力度不断加大, 制度执行力一定会大大加强起来, 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因此, 我们必须要树立这样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这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基石。

我们要有这样的责任。提高制度执行力, 不是哪个人、哪个组织的事, 而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制度执行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 每个同志、特别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自觉地去执行制度, 这就会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大大加强。而作为制度执行者的部门和同志, 就更要坚定地负起责任, 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 在执行制度时, 不要“变软”, 不要“变味”, 不要“变松”, 不要“变空”。因为在这里, 不存在可变的任何理由。如果出现了“变软”之类的情况, 那就不只是责任心的问题, 而是一种态度问题。只要我们大家都负起了责任, 制度就一定能够真正成为党风廉政建设中不可触摸的高压线。

我们要有这样的勇气。对于制度执行者来说, 严格执行制度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得罪人是一种常态, 更有甚者, 打击报复也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况, 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十分必要的。当然, 这种坚强的意志绝不是简单的一种勇气, 而是一种修养, 是坚强党性的一种表现。同时, 也要看到, 执行制度的坚强意志, 还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的支持。首先, 反腐倡廉制度事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局, 执行制度有着党和人民强大的支撑, 有着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强大支持。其次, 反腐倡廉制度既是一种约束, 更是一种爱护, 除了极少数人的抵触, 执行制度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再次, 反腐倡廉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执行制度会得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强大支持。因此, 尽管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我们更应相信正义的力量, 更应牢记我们的誓言。我们要有这样的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 必须要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在一定情况下, 制度的落实, 也需要用制度来保障。通过对反腐倡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进行责任分解, 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保障制度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 严格追究制度执行不力的责任, 是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要做的事情。要通过由保障制度形成的有效机制, 使每一个制度执行者清楚, 制度绝不是可执行可不执行。执行者应受到尊重和褒扬, 不执行者则应受到批评和追究。如果大家都一样, 执行不执行无所谓, 反腐倡廉制度就如一张画好的饼, 解决不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问题。因此, 建立切实可行的制约机制, 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证。

篇4: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关键词:反腐倡廉 制度建设 执行力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我党在制度建设中不断加大力度,形成了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应该看到,由于制度建设结合企业实际不紧密,执行不力,反腐败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

一、不断完善和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要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必须加强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在工作中,要从三方面抓好制度建设。

(一)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加强制度建设。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反腐倡廉工作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在制度建设上,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制度建设融入到企业经营工作的各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重一大”制度,完善决策程序制度。制定党委、经营班子议事规则,规范重大项目、投资等咨询论证、决策的程序,杜绝了个人说了算,拍脑袋决策。

(二)围绕企业经营过程中易发生腐败问题的关键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要认真研究企业腐败现象易发生的环节。从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工程项目管理、大宗物资采购、干部任免、资金使用等环节着手。制定干部任免、工程项目管理、大宗物资(设备)采购等管理制度,制定效能监察和审计工作制度,从制度层面上杜绝易发生腐败现象的漏洞。

(三)围绕职工反映的热点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充分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使制度建设贴近群众的要求。在企业,群众关心的是干部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设立“小金库”;职务消费大手大脚,损公肥私;奖金提成分配,执行制度有偏差,分配不透明。针对上述问题,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职务消费制度,加强招待费管理,进行“小金库”专项治理。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实施院务公开办法,接受职工的监督。

二、多措并举抓制度落实,提升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效力

习近平同志2011年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抓落实。”抓落实,提升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是反腐工作的当务之急。“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我们在关注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完善制度落实的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加大组织领导、宣传、督查、反馈、考核、廉政述职和惩处的力度,切实维护好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一)领导干部要做执行制度的表率。领导干部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反腐倡廉制度约束的重点是权力运行,而掌握和行使权力的主要是领导干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要在制度执行力上做表率,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切实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企业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能积极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用制度规范用权,用制度约束自己,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带头用制度加强管理。增强监督意识、完善监督机制、严格监督约束,为职工树立了执行制度的良好形象。

(二)切实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遵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把制度宣传纳入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之中,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教育,做到人人知晓制度,才能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法纪观念和廉洁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制度深入人心,广大干部才能做到带头严格执行、自觉维护。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形成具有部门特色的廉政文化,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影响力和普及率,营造人人遵守制度、个个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 地

(三)切实加强检查考核,维护反腐倡廉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督查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证。要形成有效的制度监督检查机制、考评激励机制,把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检查和效能督查有机结合起来,即“一把手”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个性化目标中,要明确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方面的重点内容,作为落实责任制的具体抓手和年度考评依据,真正使各级建立制度有动力、执行制度有压力。我们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既要注重集中检查,更要注重经常督查。通过大力度督查,使大家始终绷紧制度执行这根弦,自觉养成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制度的良好习惯;通过督查考核、问责问效等方式,提高制度执行的效果,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结合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设立考核奖项,对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过程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嘉奖,对推进不力的实行告诫、诫勉和通报,起到了较好的激励督促作用。

(四)加强述廉工作。开展领导干部述廉工作,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在每年召开的民主生活会和年终班子成员考核时,都把述廉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述廉工作使得班子成员的廉政情况公之于众,接受大家的监督及评价。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监督约束机制。要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要严格自律,教育和约束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开展领导干部述廉工作,是适应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的新要求,是大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新举措,也是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创新。这一制度的确立和实行,表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不断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能力等方面有了新的提高。

(五)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反馈力度,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完善制度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基础,如果制度本身存在缺陷,那就失去了执行的基础。要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制度自身必须科学,规定必须具体、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既要有实体性要求,又要有程序性规定;既要有宏观架构,又要有微观措施;既不能复杂繁琐,又不能过于简单。由此可见,建立科学适用的制度要求很高,必然有一个实践中检验、完善的过程。我们要通过执行、反馈等环节,来修改完善反腐制度,让其在实际执行中行得通、发挥应有作用,从而真正形成使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必腐败的管人、管权、管财、管事等制度。通过建立督查反馈机制,纪委抓好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制度执行情况专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查纠和整改,推动各项制度进一步落到实处。

(六)加大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不力行为的查处力度,体现制度的强制性。坚持制度制定与执行的“知行合一”,就要发挥纪检监察职能部门作用,主动协助党委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对制度执行要明确细化责任,建立机制,确保反腐倡廉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抓好责任考核,把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及成员和干部的年终考核联系起来,与干部选拔任用、评选先进挂起钩来,切实增强考核的有效性、强制性,做到功过分明,奖优罚劣;严格责任追究,严肃查处不认真执行制度、不及时执行制度和拒不执行制度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要把监督查处与考核考察结合,把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并重,综合运用通报批评、纪律处分、组织处理等手段,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做到检查有记录、查处有依据、结果有通报,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篇5: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制度的生命在于创新、执行,再好的法规制度,如果不去创新和执行,也会形同虚设,和一滩死水没什么差别。许多腐败问题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的没有及时的创新,制度的执行不力。反腐倡廉制度也是重在建设、贵在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也强调提出“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要求。因为只有坚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强化制度的落实,才能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并有效预防和解决反腐败机制有时失灵或反应滞后问题,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约束有限、监督乏力等现象。

第一,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和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改革发展进行到哪里,防治腐败就延伸到哪里,解决腐败滋生蔓延深层次问题的制度创新就推进到哪里,为各项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第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和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抓住了权力运行中容易产生问题的薄弱环节,就找准了产生腐败的关键部位,就明确了治理腐败的重点和目标。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既要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 1 会等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又要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和创新,不断完善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效机制。

第三,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和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中心环节。按照《决定》要求,力争通过深化改革,在治理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和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既有深化改革的内容,也有注重建设的要求。当前,个别干部职工缺乏按制度办事的观念,习惯于我行我素,一些党组织在处理党内问题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去办。有个别领导干部,在他们的眼中制度是约束别人的,他们在各种场合大讲特讲反腐败,背地里却做了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在查处的每一件腐败案件的背后,都有一系列制度的落空。目前反腐倡廉建设还存在不少漏洞和缺陷。主要表现为: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白,有些问题存在已久,但解决问题的制度没有及时建立;一些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过于原则宽泛,缺少具体实施措施;一些制度缺乏系统性和配套,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不少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存在重制定、轻执行现象。

推进反腐制度的创新和提升执行力,是反腐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质监系统保护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多措并举强化反腐倡廉制度的创新和执行效力,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取向,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完善制度落实的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加大宣传、督查、反馈、考核和惩处的力度,以建成制度体系为目标,加大执行监督为根本措施,找准着力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一)针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现象,推进制度建设。要从源头上控制腐败和不正之风的现象,就要考虑到制度建设问题。当前,腐败问题呈现高发态势,我们只有针对性地抓好这些领域和环节的制度完善、改革和创新,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体制,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有效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从而体现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同时,要抓好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廉洁从政、监督制约、作风转变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真正用制度规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和从政行为。

(三)针对党务、政务公开等工作不足,推进权力阳光规范运行制度建设。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只有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和事务公开,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使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更多地了解党务、政务、事务,更好地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才能把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我们要从群众最关注、权力最集中的领域和环节入手,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务、政务和事务公开制度,着力打造透明机关和阳光政务,切实 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通过建立健全各类公开制度,努力实现权力运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公开化,真正把公共权力和公共事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制约之下,防止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干部职工遵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执行制度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只有把制度宣传纳入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之中,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教育,做到人人知晓制度,才能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法纪观念和廉洁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制度深入人心,广大干部才能做到带头严格执行、自觉维护。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形成具有特色的廉政文化,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影响力和普及率,营造人人遵守制度、个个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

(五)加大监查考核力度,维护反腐倡廉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督查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证。要形成有效的制度监督检查机制、考评激励机制,把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检查和效能督查有机结合起来,即“一把手”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个性化目标中,要明确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方面的重点内容,作为落实责任制的具体抓手和考评依据,真正使各级建立制度有动力、执行制度有压力。我们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既要注重集中检查,更要注重经常督查。通过大力度督查,使大家始终绷紧制度执行这根弦,自觉养成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制度的良好习惯;通过督 查考核、问责问效等方式,提高制度执行的效果,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结合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设立考核奖项,对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过程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嘉奖,对推进不力的实行告诫、诫勉和通报,起到了较好的激励督促作用。

(六)加大制度执行情况的反馈力度,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完善制度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基础。如果制度本身存在缺陷,那就失去了执行的基础。要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制度自身必须科学,规定必须具体、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既要有实体性要求,又要有程序性规定;既要有宏观架构,又要有微观措施;既不能复杂繁琐,又不能过于简单。由此可见,建立科学适用的制度要求很高,必然有一个实践中检验、完善的过程。我们要通过执行、反馈等环节,来修改完善反腐制度,让其在实际执行中行得通、发挥应有作用,从而真正形成使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必腐败的管人、管权、管财、管事等制度。通过建立督查反馈机制。通过解剖麻雀的方法,分析、研究、解决在制度建设和执行中碰到的问题,提出反馈意见,起到完善制度的效果。同时,采取定性评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协助党委抓好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制度执行情况专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查纠和整改,推动各项制度进一步落到实处。

(七)加大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不力行为的查处力度,体现 制度的强制性。坚持制度制定与执行的“知行合一”,就要发挥纪检职能部门作用,主动协助党组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对制度执行要明确细化责任,建立机制,确保反腐倡廉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抓好责任考核,把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及成员和干部的年终考核联系起来,与干部选拔任用、评选先进挂起钩来,切实增强考核的有效性、强制性,做到功过分明,奖优罚劣;严格责任追究,严肃查处不认真执行制度、不及时执行制度和拒不执行制度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要把监督查处与考核考察结合,把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并重,综合运用通报批评、纪律处分、组织处理等手段,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做到检查有记录、查处有依据、结果有通报,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篇6:论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这是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在反腐倡廉建设问题上提出的制度建设的新要求。落实这一新要求,对于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

从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过程看,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越来越重视。十七大以来,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通知》、《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制度、预防制度和惩治制度。从发展态势看,制度反腐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并得到重视。党中央在深刻总结我国反腐倡廉历史进程和世界各国反腐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当前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确立了制度反腐的反腐倡廉路径,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赋予了创造性,必将把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提高执行力,制度建设才有生命力

执行力是制度建设的生命力。从现实来看,随着《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的出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一套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腐败案件还是居高不下,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落马,影响恶劣,其很大原因就是我们的一系列制度缺乏有效执行或执行力不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当前,我们存在一种倾向,相比而言,我们更加注重建立制度,讲要求,作规定,下文件,颁布一些新的政策法规,但我们对制度执行却有所忽视,理论研究不深入,求实对策不多,反馈评估机制不通畅,很多制度执行没有达到预期成效。在执行制度中,有的有章不循,有规不依;有的蓄意变通,规避执行;有的双向标准,对下不对上;有的奖惩不明,监督乏力,使得执行制度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制度写在文件上,贴在墙上,念在嘴上”、“牛栏关猫”等现象。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制度本身失去应有的约束力和公信力,导致一些地方作风不良现象屡禁不止,腐败案件多发易发,必须切实加以纠正。

从制度建设的层面分析,提高执行力始终是关键和重点。制度建设首先在于“立”。“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可行之法”。一个好的制度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良好开端,制度不科学,设计不合理,程序不明确,不具操作性,是与制度执行力格格不入的。提高制度执行力,制度的“立”是前提,是基础,必须首先做好制度“立”的文章。制度设计一定要科学、严密、操作性强,尽可能减少单位或个人自由裁量的空间。要通过以预防为取向的科学制度设计,最终使人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也不能腐败。其二,制度建设关键在于“行”。制度的生命力最根本就在于执行,有了制度,更需要执行得“掷地有声”,如果光规定不“执行”,制度无异于“一纸空文”。要做到“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应作为制度执行的一个原则,让制度的价值在执行中体现,在实践中检验。因而,提高执行力始终是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主要途径

1.把领导垂范作为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前提。领导干部首先在思想上要有制度意识,牢固确立在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制度贯彻没有变通的意识,不能因为级别高、权力大就可以践踏制度、可以漠视制度、可以肆意违反制度。其次要做执行制度的模范。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不仅是对制度权威性的最好维护,也有利于营造一种人人维护制度的良好氛围。第三,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制度执行摆在反腐倡廉建设的突出位置来抓,以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载体,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为重点,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保证制度执行取得实效。

2.把宣传教育作为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基础。自觉执行制度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加强宣传教育是保证自觉执行制度的基础。要把制度宣传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反腐倡廉制度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内容,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只有把制度宣传教育纳入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之中,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教育,做到人人知晓制度,才能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法纪观念和廉洁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制度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做到带头严格执行、自觉维护。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形成具有地方和部门特色的廉政文化,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影响力和普及率,营造人人遵守制度、个个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

3.把强化责任作为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要求,严格责任追究,把责任要求贯穿到制度执行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要把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尤其是“一把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分工、考核方式、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负其责的局面,确保反腐倡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篇7: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落实是其存在的根本,其落实的成效取决于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基层行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根本取决于制度的落实情况,更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抓好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既是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检验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成果的重要标准。当前,基层行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执行存在着不少问题,不少制度的执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提高基层行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执行力,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目前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在基层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在反腐倡廉的法规制度建设方面,先后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但是,当前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还存在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规制度执行不力。

在全行众多区域,有的基层行不从大局出发,只考虑小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如在“小金库”治理过程中,虽然各级党委、总省行有很多的制度规定,但是个别省行的基层行在治理“小金库”问题时,仍然只收缴或部分收缴 违纪款,而不处分有关责任人员,因此“小金库”在一些地方屡禁不止现象。有的基层行执行反腐倡廉法规制度过程中,不按照法规制度行事,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变通执行。如在行务公开中,有的支行公开信息大部分局限于机构设置、业务办理须知等程序性的内容,而员工关心的工资、福利等具体内容很少做到完全的公开、透明。有的基层支行法规制度基本得不到执行。有些基层支行的法规制度在一些地方被搁置一旁,如制止公款吃喝等制度,只提要求不抓落实,结果这些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法规制度执行效果不佳。

反腐倡廉各项法规制度在我行辖区得到了严格执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部分区域的基层行,缺乏监督检查的有效手段,致使成效甚微。如财产申报制度,由于缺乏监督程序以及责任界定,虽然制度得到执行,各级领导干部也进行了申报,但是申报是否属实缺少一定的验证手段。对于没有如实申报的领导干部情况,尽管也规定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但几乎没有从财产申报中发现过腐败现象,这并等于没有腐败现象滋生。

3、法规制度执行不能持久。

一些基层行存在重制定、轻执行现象,对许多制度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有开口子、破先例的现象。基层行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新实施时,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能够严格执行制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基层行的个别部门及领导对制度执行不再重视,缺少监督检查措施,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不闻不问,使得有 些制度慢慢失去作用。如关于禁止使用代币购物卡的规定,开始由于监督检查严格,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代币购物卡的蔓延,但是后来由于没有相应的措施,这项规定在有的地方也就形同虚设,代币购物卡又重新泛滥。

二、影响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执行力的原因分析

当然,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制度本身来说,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落实过程中,也有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从目前基层行的具体来说,影响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执行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缺乏配套性。

基层行现行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看,是从工作需要或专业实际出发,并运用各级政府、总省行的法规制度,还没有达到从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全面性来考虑,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缺乏的配套性。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缺乏的配套性是指法规制度之间要前后衔接、互相配合,既要有原则性规定也要有配套的程序性规定和惩戒性规定。例如,领导干部的财产申报,申报是否属实应有一定的验证手段和相应的法规制度,申报制度缺乏配套性,使得制度只能停留在宣传教育的层面上,难以在操作层面上真正得以实施,缺乏配套性是造成制度执行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2、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操作性不强。

基层行在制定法规制度时,往往套用、照抄上级行的现成制度,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没有相应的可操作性的程序性规定,过 于原则、宽泛,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执行的方法和标准,导致执行制度的随意性和弹性加大,导致制度执行不力;如有的制度规定过多地使用“禁止”、“不准”、“必须”等原则性语言,“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也成为规章制度固定的条文表述方式,而相对应的惩戒性规定却比较原则、笼统,在实际工作中不好把握,也找不到相关依据。

3、反腐倡廉监督检查机制不完善。

为确保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实现对法规制度执行过程的控制,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来调动各方执行法规制度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制度的执行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发挥法规制度的自身作用。目前,部分基层行没有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执行过程的控制力低下,缺乏纠错能力,执行与不执行差别不大,执行到位和不到位差别不大,在一些基层行领导干部不重视法规制度的执行,使部分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流于形式。

4、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缺乏动态管理机制。

当前,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动态管理相对薄弱,制度的“建立、修改、废止”不及时。一些基层行没有对现有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及时进行清理,一些法规制度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工作实际,没有修改和完善;一些法规制度已完全不适应当前形势,没有及时废止;一些问题存在已久,但解决问题的制度迟迟没有建立;有些成熟的经验做法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并上升为制度规范,存在“应建未建、应建缓建”现象,使得有的法规制度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出现制度难以执行或者不 能执行的尴尬局面。

三、提高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执行力的建议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法规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才是制度存在的意义所在;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应在坚持和完善抓制度落实的责任制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维护好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1、基层行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质量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目前基层行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主要套用总省行的制度办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就要求基层行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制定阶段,要努力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及时进行法规制度的修订或者废止。同时,要注意加强调查研究,不仅要听取党员领导干部的意见建议,还要注意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集思广益;要认真研究基层行腐败现象产生的新情况、新特点,既要立足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又要充分考虑基层行的业务发展变化,切实提高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预见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在相应的法规制度实施后,要注意听取基层员工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情况反馈,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对制度进行评估、修订;不适应实际情况的要及时废止。

2、加强基层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筑牢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是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基层行:一是把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宣传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和 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渗入到党风廉政教育的方方面面,融人日常宣传教育之中,要把反腐倡廉制度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和员工的学习内容,列入日常学习培训的内容,通过经常性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严格按照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二是将反腐倡廉制度宣传教育覆盖全辖,不留宣传死角,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员工领会法规制度精神、熟知法规制度内容,不断增强法规制度意识,自觉监督法规制度的执行、维护法规制度的权威,努力营造人人维护法规制度、人人执行法规制度的良好氛围。三是实现制度宣传教育方式的多样化。要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栏等载体,并通过举办座谈会、专题辅导、法规制度宣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和员工了解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使法规制度意识深入人心。四是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要特别注意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的发挥,充分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集体学习、各种培训等机会,切实提高法规制度教育的针对性,不断提高教育效果,促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执行法规制度,推动并带动更多的人遵守制度。

3、健全反腐倡廉监督检查机制,保障法规制度得以顺利而正确的运行。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权力博弈和利益博弈,随时都有偏离正常运行轨道的可能;完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机制就是为了随时纠正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保障法规制度得以顺利而正确的运行。一是明确监督检查的责 任部门。每项法规制度都要明确监督检查的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负责组织对这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同时接受外界、上级行对监督检查责任部门的监督,避免法规制度执行监督中可能出现的推诿扯皮现象。二是完善监督检查的形式。要把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结合起来,随时掌握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在日常督查中,要注意收集制度执行的信息,对制度执行出现的偏差随时进行纠正。对于员工反映强烈、问题比较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法规制度,除了进行日常督查外,还要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专项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除了按要求进行整改外,还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对法规制度及时进行修订。三是注重发挥员工的监督作用,推行党务公开、行务公开,将有关法规制度执行的情况公之于众,便于群众进行监督。四是建立健全制度执行情况问责机制。要把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内容中,明确党员领导干部在执行反腐倡廉制度上的责任,以及进行问责的情形、问责的方式、问责的程序等各项规定,对执行法规制度不力的部室、支行和个人坚决追究责任。

4、建立完善奖励惩处管理制度是提高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障。

要结合基层行的实际状况,制定具体可行的奖励惩处管理制度。一是完善违反法规制度的惩戒性规定。法规制度的执行要完善惩戒性规定,明确违反了法规制度要受什么样的惩罚。二是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对于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破坏法规制度的行为,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三是要结合实际制定考廉管理办法,要把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和领导干部年终考核中去;积极搭建方便监督、全面临督和能够监督的平台和条件,注重把经常性的工作督查与深入实际的明察暗访结合起来,真督实查;对督查和考核结果应公开通报,奖惩分明。

参考文献

【l】丁煌,政策执行阻滞机制及其防治对策——项基于行为和制度 的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

【2】刘春,浅析如何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中国监察 【3】陈满雄,论提高制度执行力,经济与社会发展 【4】孟文琪,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思考,中国监察 【5】陈朝宗,论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与完美性—兼谈我国制度设计的缺陷,中国行政管理

【6】施建华,扭住四个环节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决策. 2009.(4).

篇8: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一、正确认识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科学内涵

制度创新, 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 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 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其要求人们“自觉地创造”出新的制度, 使之适应时代和发展的要求, 更有利于提高工作的实效。而反腐倡廉制度, 是旨在预防和惩治腐败行为、促进领导干部清正廉洁, 要求一切掌握着公权力的领导干部必须自觉遵循并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其具有“体系性”、 (1) “覆盖性” (2) 和“强制性” (3) 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既要具有一般制度创新的本质要求, 又要遵循和体现反腐倡廉制度自身的规律。因此, 所谓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就是要根据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需要, 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败的各项工作之中, 同时, 弥补社会发展、体制转型后的制度缺失, 对原有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基本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和规范从政行为, 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 最终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二、影响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主要制度因素

1. 制度规定弹性过大。综观当前中国的反腐倡廉制度,

虽然每项都有详细的文字表述, 但有的表述过于笼统, 无法执行。比如反腐倡廉制度规定中的“严肃处理”、“一般不得”、“特殊情况例外”等等, 看起来考虑得很周全, 但何谓“严肃”, 什么叫“一般”, 什么叫“特殊”, 并不明确, 不同阅历和职级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样的条文增加了制度的弹性空间, 给执行制度的人留有规避的余地。

2. 制度缺少衔接, 不配套。

实践证明, 反腐倡廉制度必须界限清楚, 设计清晰, 制度协调。如果没有相应的衔接配套措施, 制度就很难落到实处。如, 我们国家早就制定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收入申报的规定》, 却因为没有与之相配套的“金融账户实名制”和“反洗钱制度”, 致使全靠领导干部个人的自觉性, 他人无法监督、无从监督, 很难起到实际效果。同时, 有的制度因为事前缺乏周密的调查研究, 出台后由于条款之间不够严谨甚至彼此矛盾, 容易被人钻空子。

3. 制度滞后, 缺少前瞻性。

由于当前对腐败现象研究的不够深入, 致使制定的制度很多都带有“亡羊补牢”的色彩和应急性的特征, 很难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如, 在工程建设领域中, 现有的制度对于挂靠围标、工程分包、借名投标、恶性低价竞标等行为做了一些具体的规定, 但对于设计变更、资金划拨、材料采购、质量监理等环节有不同程度的失守。尤其对因设计变更而追加资金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 导致个别人员利用制度漏洞钻空谋利, 使得工程造价大大超过预期。再比如, 在国有企业改制、破产和重组过程中, 如何加强对企业领导人的监督,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缺少前瞻性研究。

4. 制度监督脱节。

监督是促进制度落实的重要保证。反腐败, 监督是关键。然而, 中国现有的监督制度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渠道不畅。在个别单位 (部门) , 各种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落实也受制于主要领导的意志。党内的民主集中制度, 重大事项征求意见制度, 通报制度, 议事决策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人为干扰。二是在现行的纪检监察双重领导体制下, 权力之间的监督存在体制上的局限性, 使中央关于“对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监督”的政令难以落到实处。

三、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基本要求

1. 要严密反腐倡廉制度设计。

制度设计的如何, 既体现着制度制定者的意图, 又直接影响着制度能否得到很好的执行。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制度好, 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 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走向反面。”当前, 在制度设计中:一是要按照“无赖原则” (1) 来设计制度, 确保制度覆盖的全面性, 使其对遵守制度的人而言成为“保护网”, 对违反制度的人而言成为“高压线”, 确保制度约束之下没有例外。二是要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 既要突出对重点问题、腐败发生规律的研究, 又要做好对腐败发展趋势的研判, 使制定出的制度既符合实际, 更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三是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加强对制度设计制定人员的培训, 提高制度设计者的综合素质, 使制度设计既要突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又要对掌握公共权力的领导干部起到警示和保护作用。

2. 要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的创新。

这主要包括:一是要改革传统的纪检监察双重领导体制, 建立以上级部门垂直领导为主, 同级党委领导为辅的新的双重领导体制, 降低监督者对被监督者的依赖度, 增强其监督的独立性, 更好地发挥监督制度的作用。二是要规范党内权力配置, 完善党内议事决策制度。具体而言, 就是要理顺并规范党代会、全委会和常委会的关系, 明确界定党代会、全委会和常委会的职能权限, 充分发挥党代表、党委委员和党委常委的职能作用, 对于重大问题, 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 严格执行“一人一票”的决策制度。同时, 还必须坚持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完善专家咨询制度, 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三是要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 司法制度, 行政审批制度, 财税制度等改革, 建立健全专项领域和行业内的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法规, 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 “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

3. 要整合规范现有的制度。

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不仅仅是要单纯地查漏补缺, 更重要地是要整合规范现有的制度, 实现反腐倡廉制度的精细化、科学化、体系化。为此:一是要认真研究分析现有的各项反腐倡廉制度, 适时废止已经过时的制度, 合并互相抵触的制度, 健全缺少的制度。既要注重制度的实体性内容, 又要考虑制度实施的程序性保证。二是要认真地总结实践经验, 对一些经过实践检验比较成熟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总结, 上升到制度规定, 使之具有更强的约束力、更大的权威性和更高的稳定性。对一些新领域出现的问题或监管盲点, 要加强制度的前瞻性研究。三是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细化。明确制度执行的主体, 监督的主体, 违反制度规定后惩处的标准, 实现制度执行过程中质、量、度的规范化、明确化。四是要做好反腐倡廉制度与法律的衔接, 使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既要维护法治的精神和权威, 又有利于预防和惩治腐败, 避免与法律相抵触。

4. 要积极地借鉴、吸收国外有关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经验。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性, 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也是如此。因此, 在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中, 不必要任何事都是自己完全独立地、完全自主地去创新。而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的创新成果, 吸收国外创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这样, 既可以避免走弯路, 实现走近路, 又能够节约自己的人、财、物力和创新时间,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如, 财产申报制度、金融账户实名制度、公职人员活动自我记录制度、收受礼品限制制度、廉政保证金制度、公示制度, 实行政务官与事务官相分开的制度等等。

5. 要在创新中营造反腐倡廉制度执行的良好氛围。

明代张居正曾讲到“天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 而难于法之必行”。对于反腐倡廉而言, 建章立制仅仅是制度创新的一半, 更为重要的是保证制度得到严格执行。为此, 要从思想上教育广大干部树立制度意识, 营造学习制度, 遵守制度和维护制度的良好风尚, 避免制度执行中的“破窗效应”。 (2) 要在工作中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的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 将制度执行情况与干部及领导班子的年终考评相结合, 以此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参考依据, 切实维护好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另外, 要使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有一个开放的环境, 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之上, 面向全社会来寻找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良方。当前应突出发挥好人民群众、政协、人大、各类新兴媒体的监督职能, 使其与党内纪检检查监督、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相结合, 构建相互补充, 共同协作的立体式监督网络, 确保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

摘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关键, 是推进制度创新,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当前, 要正确地把握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科学内涵, 针对影响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主要制度因素, 进一步严密制度设计,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整合规范现有的制度, 借鉴、吸收国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经验, 并在创新中营造反腐倡廉制度执行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执行力

参考文献

[1]李幼平.制度创新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保证[J].学术论坛, 2005, (5) .

[2]丁建军.以制度创新构筑反腐大堤[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 .

[3]崔俊德.关于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思考[J].理论探讨, 2006, (6) .

[4]王旭宽.腐败的制度性缺陷及其治理对策[J].兰州学刊, 2007, (10) .

上一篇:《麦黄草枯说布谷》阅读练习及答案下一篇:付工人工资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