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2024-04-12

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发展阶段(通用3篇)

篇1: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在美术教学上的体现

罗恩菲尔德(V,Lowenfeld)是美国美术教育家,其代表作是1962年出版的《创造性与心理成长》(cre ative And Mental Grouch)。他认为儿童美术发展经历以下阶段。

1、涂鸦期(2—4岁)是基于肌肉运动的最早的图画,随后成为心理活动的表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要经历一个从乱线涂鸦、有控制涂鸦到命名涂鸦的过程。乱线涂鸦是一种无控制的涂抹,各种各样的涂鸦包括无序乱涂、纵向乱涂和画圈;儿童在涂抹的过程中获得动觉经验;有控制的涂鸦表现为重复性画线或涂抹;命名涂鸦则是将涂鸦所获的图形与某个事物联系起来,并用该事物的名称来给自己的涂鸦之作命名。

2、前图式期(4—7岁)。此阶段,儿童观察事物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并开始对事物进行象征性描绘,例如用圆圈代表人的头。儿童所画的图形没有表现出远近、立体感,而且将自己看不到却知道的东西也画出来。

3、图式期(7-9岁)。儿童在这一阶段的绘画表现为用几何线条的图式来表现视觉对象,图画的内容受个人经验和兴趣的影响。儿童所画图画有以下特点:突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部位;符号和图式的运用经常发生变动;表现出空间感。

4、写实萌芽阶段(9—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绘画开始脱离图式,转向对事物进行写实。图画中具有一定的空间感,表现出一定的透视关系,出现重叠形式,开始运用色彩来进行表现。

5、拟写实阶段(11、12-

14、15岁)。这一阶段儿童的绘画从自发的活动过渡到理性的活动。儿童在绘画时,力图逼真地表现事物,但并不十分逼真和完整。图画中出现明暗透视,且能根据远近和心境来运用色彩。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审视成人或者艺术家的美术作品,并且临摹一些艺术晶,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中,已经包括对艺术风格的感受。

6、青少年艺术阶段(15—17岁)。这一阶段儿童对艺术审美的敏感性和批判性都有所增强,多数学生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少数人能摆脱这一困境,向艺术性绘画发展。

在每个阶段的创作中,儿童会自发地表现出感情、智能、身体动作、知觉、社会性、美感、创造性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的特征,美术教育应该按照其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征,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起并维持儿童创作的动机,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进行自我表现。在儿童美术的评价方面,罗恩菲尔德把儿童的感情、智能、身体动作、知觉、社会性、美感、创造7个方面的发展作为主观评价标准;把发展阶段、技巧和作品的组织3个方面作为客观评价标准。

篇2: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关键词:罗恩菲德,儿童中心主义,小学美术教育

中国小学美术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借鉴一些国外的美术教育理论,至于如何借鉴西方国家美术教育的精华来解决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些问题,以及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美术教育者是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的不断探索。其中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为当代我国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所用,并且以其不足之处作为警示。

一、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

罗恩菲德(V iktor Low enfeld)犹太人,出生在奥地利的林茨。其著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是战后最有影响的艺术教育方面的书籍,同时也标志着罗恩菲德倡导的以儿童为中心的美术教育思想的成熟。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思想受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和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观的影响。其美术教育思想以儿童为中心,即儿童中心主义。其美术教育内容可以用一个中心,四个支撑点来概括,即是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发展阶段观、艺术治疗观、启发式教学理论和视觉-触觉理论为支撑点。(如图l所示)

所谓儿童中心主义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育资源、教育目的、教育技术、教育过程等设计实施以被教育者的个体感受、理智发展、人格形成等为核心。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不提倡教师按教育模式或计划对学生实施强制规范改造,认为强制规范容易导致学生个体产生病态心理,这就有悖于教育的目标和个体的发展。儿童中心主义坚信自然的发展就是最好的发展,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目的重点不是纯粹地传授知识,而是给予学生一种生活体验和对知识经验的自我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身发展的最重要原则是民主、自由。教师的身份是引导者,而不是传授者、规范者。儿童中心主义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完全平等,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儿童中心主义下的教学论并不期望受教育者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民主和自由才是更重要的教育目标。

二、儿童中心主义对中国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通过吸收西方美术教育思想精华,建立、健全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事业。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发展更加迅猛,在吸收借鉴西方的美术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开始研究适合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理论体系。杨景芝教授在研究罗恩菲德美术教育思想之后,提出:“我认为发展和建立适合中国儿童成长的基础美术学科教育体系,正需要结合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沦的核心内容,结合我们自己的实践,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学体系。”改革开发之后的中国对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美术教育思想也进行了介绍和品评。进步主义教育学派把儿童美术心理与心智成长相结合,用美术开启了儿童创造潜力,重视美术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一方面,在美术教育上无疑是一种进步,起到了推动和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教学内容要完全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灵活选择,这样导致了教学缺乏连续性的科学体系,在美术活动中有的只强调过程,不考虑结果,比如只强调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进行游戏或情感发泄,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受儿童中心主义的影响,部分小学的美术课程形同虚设,小学写生教学被认为是太过重视技能训练,忽略了小学生的情感表达,所以写生内容大幅减少直至基本没有写生课;另外在儿童中心主义主导下,我国小学美术教师既要教师完成美术理论知识传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又要满足学生个体需求,这在大班教学中是难以兑现的,容易给小学美术教师造成职业困境。

因此,我们知道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不是绝对的真理,它有其不足和过失之处。然而,时代在发展,又有哪个美术教育理论学说总能适应不同的时代呢?所以,我们更应该仔细甄别,取优汰劣,充实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通过探究罗恩菲德儿童中心主义的美术教育思想对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我们发现它忽略了学生的美术基础学习,片面地追求开放式、自由式的美术教育方式,给我们的美术教育敲响了警钟。对此,我们应该在小学美术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上吸取罗恩菲德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想的实用之处,摒弃其不利于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之处。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道路上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德(美).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关术出版社,1993.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篇3: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关键词]罗恩菲德;儿童中心主义;小学美术教育

中国小学美术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借鉴一些国外的美术教育理论,至于如何借鉴西方国家美术教育的精华来解决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些问题,以及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美术教育者是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的不断探索。其中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为当代我国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所用,并且以其不足之处作为警示。

一、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

罗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犹太人,出生在奥地利的林茨。其著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是战后最有影响的艺术教育方面的书籍,同时也标志着罗恩菲德倡导的以儿童为中心的美术教育思想的成熟。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思想受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和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观的影响。其美术教育思想以儿童为中心,即儿童中心主义。其美术教育内容可以用一个中心,四个支撑点来概括,即是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发展阶段观、艺术治疗观、启发式教学理论和视觉一触觉理论为支撑点。(如图1所示)

所谓儿童中心主义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育资源、教育目的、教育技术、教育过程等设计实施以被教育者的个体感受、理智发展、人格形成等为核心。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不提倡教师按教育模式或计划对学生实施强制规范改造,认为强制规范容易导致学生个体产生病态心理,这就有悖于教育的目标和个体的发展。儿童中心主义坚信自然的发展就是最好的发展,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目的重点不是纯粹地传授知识,而是给予学生一种生活体验和对知识经验的自我建构。在这—过程中,学生自身发展的最重要原则是民主、自由。教师的身份是引导者,而不是传授者、规范者。儿童中心主义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完全平等,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儿童中心主义下的教学论并不期望受教育者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民主和自由才是更重要的教育目标。

二、儿童中心主义对中国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也有—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通过吸收西方美术教育思想精华,建立、健全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事业。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发展更加迅猛,在吸收借鉴西方的美术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开始研究适合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理论体系。杨景芝教授在研究罗恩菲德美术教育思想之后,提出:“我认为发展和建立适合中国儿童成长的基础美术学科教育体系,正需要结合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沦的核心内容,结合我们自己的实践,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学体系。”改革开发之后的中国对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美术教育思想也进行了介绍和品评。进步主义教育学派把儿童美术心理与心智成长相结合,用美术开启了儿童创造潜力,重视美术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一方面,在美术教育上无疑是一种进步,起到了推动和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教学内容要完全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灵活选择,这样导致了教学缺乏连续性的科学体系,在美术活动中有的只强调过程,不考虑结果,比如只强调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进行游戏或情感发泄,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受儿童中心主义的影响,部分小学的美术课程形同虚设,小学写生教学被认为是太过重视技能训练,忽略了小学生的情感表达,所以写生内容大幅减少直至基本没有写生课;另外在儿童中心主义主导下,我国小学美术教师既要教师完成美术理论知识传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又要满足学生个体需求,这在大班教学中是难以兑现的,容易给小学美术教师造成职业困境。

因此,我们知道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不是绝对的真理,它有其不足和过失之处。然而,时代在发展,又有哪个美术教育理论学说总能适应不同的时代呢?所以,我们更应该仔细甄别,取优汰劣,充实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上一篇:七年级学校军训总结下一篇:新学期的计划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