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书笔记

2024-04-20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书笔记(共2篇)

篇1: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书笔记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书笔记3500字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书笔记35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这是一本关于艺术的书,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一部个人成长史。

这本书我给4.5分

这本书读来很震撼,给我一种这是在向人宣导基督教教义的感觉,但又不是这种肤浅的主题,全书主要围绕歌尔德蒙的成长历程来展开,其中与纳尔齐斯的友情又尤为着重描写,其他还有很多细小的地方都十分值得仔细品味一番,我就着重在三个方面总结一下自己的感受好了。

关于艺术

黑塞对艺术的理解可谓是十分清奇了。

他认为丰富的情感是母性的,理智与克制是父性的,纳尔齐斯就是父性的代表,他冷静、克己,公正不阿,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情感波澜,而歌尔德蒙则是母性的代表,他激情,富有想象力,内心对爱情充满渴望。在黑塞的世界里,只有像歌尔德蒙这样在人世间经历过一切的人,才能成为艺术家。

在他心中唤回了已经遗忘的母亲的形象。于是,代替博学、苦修和德行,强烈的原始欲望主宰了他,这就是:性欲,对女性的爱,对自由不羁和流浪生活的向往。随后,他看到了师傅的那尊圣母像,发现自己原来应成为艺术家,便走上一条新的道路,重新定居下来。

经历了无数女子之后,这些女子都在歌尔德蒙心中汇集成了圣母的形象,他对众多女子的爱,超乎对母亲的爱,使他不断的想让自己心中这个圣母形象被具现出来,他的流浪阅历成就了他所有作品的神韵,而他对自由的向往又促使他一次次的上路,不再停留在原地创作。

就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家,黑塞向我们呈现的艺术家。

关于成长

歌尔德蒙的成长历程是那么的富有传奇色彩,从一个修士被点醒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他流浪,不断的流浪,遇到心爱的姑娘就留下住上一些日子,然后再踏上行程。他爱上一些人,利用过一些人,还杀了几个人。他爱得直接,恨得坦荡,面对死亡坦然而又极富求生欲望。

他是一个浪子,不断的追求自由,却在遇见艺术的时候放弃了自由,一个过尽千帆的人,能成为大艺术家,我认为是他内心保留了那颗赤子之心,他由对母亲的不理解转而变成渴望再次遇见母亲,这份对母亲的执着成为了他的赤子心,仿佛经历的每一个女人也都是照着母亲的感觉去寻找的,正是如此,他才能将众多的女性形象融为一体,成为心中的那个母亲的形象,成为圣母的形象。

如何可以办到见一个爱一个,简直就是一部渣男修炼手册啊有没有,竟然在黑塞的笔下晓得那么的理所当然,对女性的吸引力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流浪生活的生存手段。

而当他停留下来,开始学习雕刻,他又不甘于平淡,不甘于成为师傅那样为了艺术放弃自由的人。对于歌尔德蒙来说,女人、秘密、危险才是激发他荷尔蒙的源动力,被人生愚弄是够可悲的,它叫你哭笑不得!人要么活着,享受感官的快乐,饱吸夏娃母亲的乳汁,这样虽然活得很逍遥,但难保一死之后便无影无踪,恰似林子里的蘑菇,今朝还鲜艳夺目,明日便腐烂成泥;要么就反抗生命之无常,把自己关在工场里,为匆匆逃去的生命建造一座纪念碑,这样就必须放弃生活享受,仅仅沦为一件工具,虽然做着不朽的工作,自身却枯萎下来,失去自由、生命的充实和乐趣。

这就是歌尔德蒙的痛苦,他想要留住自己脑海中的形象,使之得以长久的存在(至少比他活得时间更长),但他却不愿意沦为一个工匠,就此一眼能够看完他的后半生。为此,即便最后纳尔齐斯为他建造了工场,他依然选择了流浪,流浪至死,才是一个浪子真正的归宿。

他的整个一生仿佛仅仅是:离别,逃遁,遗忘,最后落得两手空空,心灰意懒。

当他最后一次流浪归来时,已经身负重病,年轻许多的歌尔德蒙最后还是走得比纳尔齐斯更早一些,在经历了好几次死亡之后终于还是挣扎不过。临终,他向纳尔齐斯表达了没能将夏娃母亲的形象留下的遗憾:

眼下我仍看见她,要是手上还有力气,就可以把她塑造出来。可是她不愿意,不愿意我暴露她的秘密。她宁愿我死。我也心甘情愿死,她使我死得很轻松。

关于友情

歌尔德蒙做修士时,纳尔齐斯已经是导师了,他俩都是最有天赋的人,互相欣赏,互相希望成为对方的朋友,整天想尽办法吸引对方的注意,仿佛谈恋爱一般。

纳尔齐斯对他的关心,远远超出了少年本人的预料。他盼望着能使这个漂亮、爽朗、可爱的少年成为自己的朋友;他感到他可以对自己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他很愿意照顾他,指引他,开导他,提高他,帮助他成材。

…………

他自己常常感到有些成年男人的贪婪的目光盯在他身上,心里非常反感,对于这些人的亲昵举动和谄媚,总是报以无言的拒斥。现在他算理解他们了——他也面临着一种诱惑,总想去博取美少年歌尔德蒙的欢心,逗引出他甜蜜的笑容,用手温柔地抚摸抚摸他那金黄色的头发。

如此的亲昵,如此的爱恋,已经超出了普通友情的范围了,更是想要上升到同时占有肉体和灵魂的一种爱。所以纳尔齐斯不顾一切,他看到了歌尔德蒙内心深处潜藏着的本我,他要帮助歌尔德蒙释放出来,哪怕结果就是那么明显的让歌尔德蒙离开修道院离开自己,他也要这么做。

纳尔齐斯是理性的,理性到让人无法理解,但是凡事涉及歌尔德蒙,他总是愿意付出一切。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在歌尔德蒙离开修道院时,纳尔齐斯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亲爱的歌尔德蒙,这也属于我的抱负:将来,不管当了教师或是院长,或是忏悔神父以及其他别的什么,我都绝不至于碰见一个杰出的、特殊的人而不愿理解他,开导他,促进他。我并且告诉你:将来不管你和我变成了多么不同的人,不管我们的处境多么不一样,一旦你觉得需要我并真诚地对我发出呼唤,我都绝不会不理睬的。绝不会。

纳尔齐斯这样说了,他也用他的实际行动来履行了自己的承诺。而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歌尔德蒙都是一种承受恩惠受到教诲似的状态,当他经历众多挫折之后,当他终于成长之后,当两人分别半生再次重逢时,纳尔齐斯告诉他,你教会我的东西远多于我当初给你的指点,你不必觉得低我一等,我们永远都是平等的。

当两人重逢在一起时,你会觉得这两个人在一起真的特别美好,虽然一个是理性的代表,一个是感性的化身,但他们的思想时刻都在碰撞,彼此又十分的理解对方的状态和想法,并且无条件的支持对方。到离别时,纳尔齐斯需要克制自己容易动情的心,歌尔德蒙需要克制自己讨厌被羁绊的感情,却又都忍不住自己不愿分开的心。最好的爱情也敌不过这份友谊吧。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这份真情,一生得一人足矣。这份感情叫做“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篇2: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书笔记

一、顺应自然

世间万物应任其自然生长,自然运动。道家其中的一个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自然变化的宇宙观,它所强调的是一种自然的状态。“道法自然”就传达出了万物顺应自然、自我生长的信息。而人作为世间万物之中的一员,也应该回归并遵循其自然本性。

纳尔齐斯追逐的是平和的精神世界,他崇尚理智,爱好学习,他生活在不需要想象的知识中,并用自己的知识去引导他人;而歌尔德蒙追逐的是感官的世俗世界,爱欲的觉醒使得他对世俗愈加向往,并最终驱使他离开清净的修道院,投向热闹的广大世界。这两位主人公自然的本性并不相同,但都是在顺应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了真正的自我。小说中纳尔齐斯学识渊博,拥有一手漂亮的希腊文,是一位思想家;而歌尔德蒙却不同,他是被父亲送到修道院的,父亲一直给他灌输一个信念:他必须献身于上帝,以赎补做母亲的罪孽。但事实上他的自然本性并不是待在修道院里做一个清心寡欲的修道士,他自己一开始并不知道,而纳尔齐斯能感觉出人们的类型和天赋,他知道歌尔德蒙并不能成为思想家,他是天生的艺术家。在纳尔齐斯的引导下,歌尔德蒙遵循其自然本性选择奔向外面世界,并最终实现自我。

道家强调顺其自然,不要过于刻意。人不仅要自然地对待自我,也要自然地对待他人。纳尔齐斯清楚自己的崇高精神目标并为之努力,同时也尊重歌尔德蒙的天性,点醒歌尔德蒙。

二、对立统一

《老子》第二章说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1]287诸如美与丑、善与恶、有和无这些概念都是对立的,但他们也是永远统一的,离开了一个,另一个便也无法存在。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被突出地表现出来。

纳尔齐斯是高傲的,他孤独没有朋友,但是这样一位思想家却可以和个性截然相反的歌尔德蒙成为好朋友,正是因为他们互相不可缺少。自他们第一次相见,他们便相互吸引,并顺理成章地成为挚友。一个是追求精神的思想家,一个是追求感官的艺术家,他们截然相反,但两极相吸。即使他们大半辈子走在各自的道路上且不曾见面,他们依然彼此倾慕,保持着牢固的友谊。歌尔德蒙后来历经世俗的酸甜苦辣,重新回到修道院,回到纳尔齐斯身边。在最后的几年里,他们不知不觉发现他们从对方身上找到了自身缺失的东西。纳尔齐斯开始懂得什么是艺术了,精神并非是唯一一条、或者也不是最好的一条通往认识的道路;歌尔德蒙体验到感性的东西也可以是富有灵智的,思想也是有意义的。

正如纳尔齐斯对歌尔德蒙所说:“你酣眠在母亲的环抱中,我清醒在沙漠里。照耀着我的是太阳,照耀着你的是月亮和星斗……”[2]66,这一对朋友有着截然相反的个性和生活体验,但他们不是独立的,而是互不可缺的。理性主义的纳尔齐斯代表精神,感性主义的歌尔德蒙代表血肉,但这两种对立面只有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才能形成完美永恒的艺术。

三、结语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这两个形象是彼此紧密联系、互不可缺的,失去任何一方,另一方的存在都会显得干枯而不完满。在这一对相辅相成的朋友身上,无论是他们个人的本性、生活体验,还是他们之间紧密的联结关系,都可以反映出道家思想在人物塑造上的运用。道家自然变化的宇宙观、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都完美地融合在小说之中。

世界上众多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美丽的文化,但是文化之间的冲突在现代社会却愈发突出。文化之间不该存有高低之分,文化应该是平等的,文化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正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互补融合,中国的道家思想在西方作品里可以显得那么自然融洽,这说明文化之间是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

摘要:黑塞的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描写了歌尔德蒙在他的朋友纳尔齐斯的点化下,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并最终找到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小说中无论是两位主人公各自不同的本性追求、生活体验,还是彼此紧密互不可缺的联结关系,都显现着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影子。通过分析《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可以发现道家思想在这本西方小说中显得那么自然和谐,从中得到启示:不同文化之间是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

关键词:纳尔齐斯,歌尔德蒙,道家,文化

参考文献

[1]董京泉.老子道德经新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罗纳尔迪尼奥我心目中的偶像作文04-12

上一篇:四年级下册作文写和妈妈说说心里话下一篇:关于防溺水发言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