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社会实践之心得

2024-04-18

中山公园社会实践之心得(通用8篇)

篇1:中山公园社会实践之心得

中山公园社会实践之心得

2012年11月20日中午12:30,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党校第二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进行了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到中山公园清理卫生。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雷锋逝去的日子》,讲的是在雷锋离去后,他最亲密的战友的一些经历。其中有这么一个镜头:主人公在茫茫草原中,他的车陷在了泥滩里,正在他很无奈时,一群青年志愿者出现了。此时,太阳刚刚升起,看着志愿者们远去的背影,雷锋仿佛又回来了„„志愿者在我幼小的心里就是朝阳一般的形象。

我们开始了一次清扫中山公园的活动,在清理公园的时候,我们一眼望去,满地的落叶,垃圾随处可见,还有很多老人在这晨练,有很多小孩子在这欢乐地玩游戏。我们想为了让他们在更清洁的公园里晨练游玩,我们决定开始把公园打扫干净。我们戴上塑料膜手套,弯下腰,蹲下身子,一片一片的捡起地上的落叶。有的同学擦座椅,擦得干干净净的。有的同学拿着扫帚打扫走道,清理垃圾。也许天气有些凉,也许有些垃圾不好清除,但是,当我看到,公园因我们的努力再次回到原来的清洁美丽,我知道,累,值了。我感到一种满足在心底油然而生。因为,我仿佛看到了同学不再为看到影响公园整洁的落叶和垃圾而皱眉。这里,我们一起努力,为公园,为在这里晨练的老人们以及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我们做这些不为名或利,只是,单纯的希望可以为大家尽些力量,投入需要它的地方。为人民服务,曾是我接触不到的事,但现在,它却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它教会了我很多,也给予了我很多,而我的回报就是继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人们常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觉得这次清理中山公园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我们只付出了区区几个小时的时间,这是远远不够的。但我学会了关注公共服务设施,学会了关爱他人,为社会服务,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我希望在志愿者工作中收获友情、经历和被帮助者的微笑。这也是想要成为一名党员所以应具备的素质。

这次分党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我们要力争当代的雷锋,做徐徐升起的朝阳,散播希望和爱心之光„„奉献是爱心铸造的一道彩虹,五颜六色,清新飘逸,带给人温磬和快乐,也是连接的纽带,连接着你我他,汇成心的桥梁,更是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的一双手!是我们向党组织靠拢的表现和努力。

篇2:中山公园社会实践之心得

——关于中山陵对百姓影响的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由于孙中山在革命事业当中卓越的成就,他去世后,国民党政府将其安葬在南京钟山,并为其建造了中山陵,中山陵是钟山风景区的一部分,但是其意义上中山陵是风景区内最重要的一部分.此次社会实践就是宣传孙中山的思想和调查民众对他的了解情况。

[关键字]孙中山 钟山 辛亥革命 国民党

【前言】六朝古都南京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区,有莫愁湖,总统府,夫子庙等等。有意义的地方也很多,就如,中山陵。

我想提起南京大概很多人都知道中山陵,而中山陵又建在风景优美的钟山风景区,这就让游客更有了去观赏一下的心情了。那现在到底是想比较是中山陵带动了钟山风景区的发展,还是钟山风景区主导了中山陵的吸引力呢?我要调查的就是中山陵对百姓旅游文化的影响。

我非南京城区的人,模糊记得之前初中历史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到孙中山,讲过有关他的历史,在书呆子的我眼中,孙中山先生很伟大,说实话,在家庭的影响下,我是不太喜欢毛泽东的,但我觉得孙先生和毛先生的功绩是不分伯仲的。而之前也不知道中山陵是在南京,后来得知后也一直没机会出来见识下,此次社会实践给我提供了个机会,让我更好的了解到孙中山,更了解到中山陵。

孙中山,原名孙文(1866-192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革命的旗帜,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被尊称为国父。夫人宋庆龄女士,被尊称为**。

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他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孙中山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对共产党和国民党来说应是共识。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共产党采取支持政策,其遗孀宋庆龄女士更是透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共产党的支持立场,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在中国的主流舆论中是享有崇高名望的中国国民党革命人士之一。

由于孙中山在革命事业当中卓越的成就,他去世后,国民党政府将其安葬在南京钟山,并为其建造了中山陵,中山陵是钟山风景区的一部分,但是其意义上中山陵是风景区内最重要的一部分.南京中山陵景区,古称金陵山,金陵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屹立在城东郊,是宁镇山脉中支的主峰。东西长7千米,南北最宽处4千米,周围绵延10余千米。巍巍钟山,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其间掩映着两百多处名胜古迹。

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孙中山先生沉睡的这块地方山清水秀,而且中山陵的设计也是很独特的,在遥远的地方仰头,虽然被参天大树遮到一点,但是还是能看到高高在上的牌坊和祭堂。昭示了他俯瞰天下的气势。

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高29米,长30米,宽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陵墓入口处的花岗石牌坊”直额。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出自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

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 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仰止亭、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不仅寄托了海内外捐赠者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而且都是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逝世。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1926年1月动工兴建,1929年春主体工程完工。建成后吕彦直去世。

中山陵是一件非常宝贵的国家财产,一直都受到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关注。

1949年之后,刘伯承任南京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1960年12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等贵宾晋谒中山陵。那时,为了支援农业,有关部门向陵园索取木材,紫金山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周总理指示“中山陵园不仅是南京市的、江苏省的,也是全国人民的,一定要保护和管理好”。第二天,采伐工人就全部撤出。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2005年04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中山陵,举行拜谒仪式。这是自1949年两岸分隔56年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亲临谒陵。

中山陵两侧,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

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在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址改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增建牌坊、纪念堂及纪念塔。在由灵谷寺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内,镌刻着北伐、抗日诸役阵亡将士姓名军衔,据计当时共刻碑10块,有人名33000多个。钟山北麓,还有座庄严肃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3306位为抗日而捐躯的中、美、苏等国烈士姓名。

现在来中山陵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暑假社会实践的时候碰到下雨天居然还有很多游客冒雨前来,可见中山陵对游客的吸引力。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5周年,江苏各界人士还纷纷前往中山陵鲜花瞻仰,在中山先生坐像前肃立,行鞠躬礼,敬献花圈,绕灵一周,表达哀思。

鉴于中山陵的崇高地位,8月26日举行的南京市第十一次会议修改了相关法规条例,加强对中山陵园风景区的保护。同时,针对广大市民的呼吁,拟在每年的孙中山纪念日,中山陵对公众免费开放。

政府在中山陵风景区的工作上也非常重视,曾投资40亿,计划将其打造成世界级景区。今年3月,中山陵风景区正式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中山陵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南京旅游景点的„龙头‟单位,要创建5A级景区,在全市、全省树立标杆作用,中山陵景区任重道远。”他们把创建5A级景区视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景区的重要举措和传播博爱精神、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平台,投资1亿多元,建设配套和完善了一系列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六朝、明代、民国、佛教、山水城林和生态休闲的景区旅游文化特色得到充分彰显。现在景区面貌焕然一新,旅游活动丰富多彩,游览设施安全有序,钟山风光一日游格局基本形成,也将进一步推动南京“大旅游”和全市的旅游倍增计划。

现在提起中山陵风景区,南京人都会自豪地讲:“那是我们南京城的„绿肺‟和„森林公园‟,是块宝地啊!”清晨的琵琶湖边,小鸟的婉转鸣叫与戏迷的高昂京腔相互应和;老太太的腰鼓“咚咚”响,白衫、红绸相映成趣,点缀着这处美丽的“绿色空间”。经常来中山陵晨练的人无不夸赞:琵琶湖景区、紫金山人行栈道成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的文物保护越做越好;还有那“天下第一梅山”的梅花谷公园……

虽然之前没来过中山陵,但是此次去中山陵还是给我和其他景区不一样的感觉。单不说那山清水秀的环境,在人文方面的工作做的也不错。景区内有专门从中山陵到灵谷寺的车,其他就基本没见到什么交通工具了。虽然走路时有点累,但是相对于在乱七八糟的车中穿梭还是比清清静静的走路比较爽快。而且,我在小店里吃饭的时候正好碰上有管理卫生的来小店检查,我想这样游客更放心,景点也更文明。

我想一个景点若单单是因为它的自然景观而吸引游客的话,我想这样的景点挺少,而若是加上某种纪念意义,比如普陀山,比如夫子庙,人们才更容易因为其意义而注意到它。就像我之前我即使不知道钟山,但是我就知道有中山陵这个地方,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我想南京很多好地方,而许多外地人到南京游玩估计一般都会去的地方就是中山陵了吧。我猜想中山陵之于外地人就像天安门之于我一样。

世界华侨华人旅游合作组织等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旅游品牌年会”上,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荣获“中国最佳旅游去处”。入选理由是:其浓缩了古都南京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荟萃了延续南京历史脉络的三大文化精髓,如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

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每逢重大节日(如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都会悬挂一幅巨大的孙中山先生画像。历史过去,但是人们依旧记得这位伟人,记得这位伟人沉睡之地。暑假进中山陵和灵骨塔的门票是80,虽然是有点贵,但是人们还是毫不犹豫的买了门票,带着小孩或者是同学一起来参观的很多。根据餐馆营业员透露,寒暑假来游玩的人更多,虽然双休日的人也足够他们忙的了,但似乎炎热的夏日荷寒冷的冬日没有拦住游客的脚步。

我想要发展一种旅游业,发展其内在的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文化是根,有了文化才有了灵魂。风景是死的,但文化却是活跃着的,是会渗透到人们的心中的。只有把文化工作做到位,再辅助以实际工作,才会吸引更多的游客,也才会让更多的游客满意。

篇3:中山公园社会实践之心得

一、孙中山民生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基本思想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 所谓“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明显带有一种人本思想和大众情怀。民生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基本思想内涵。古代最大的“民生”就是民以食为天。在近代民生则涉及到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而现代社会, 除了物质生活之外, 民生还涉及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及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 并且已经被提升到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战略高度受到充分重视。

民生主义作为孙中山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三大纲领之一, 是其改造中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彰显了民生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1、孙中山的民生思想

孙中山说:“古今一切人类之所以努力, 就是因为要求生存, 人类因为要有不间断的生存, 所以社会才有不停止的进化。所以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 才是进化的原因。”他还说“人类求生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民生问题。”

1924年孙中山在《民生主义》中对“民生”的基本内涵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 国民的生计, 群众的生命便是。”孙中山的民生概念不仅涉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用, 而且也涵盖了社会发展的程度和国家为解决国民的生计而采取的相关经济政策等内容。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和西方先进思潮, 此外还有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些吸收和启发。特别是在深刻考察欧美社会问题的基础上, 他提出民生主义是为了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后出现的社会问题, 主张“举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毕其功于一役。”他指出民生主义是社会的原动力, 是一切历史活动的中心。他把民生主义作为发展经济的纲领, 主张通过“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来解决“国计民生”问题,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最终目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基本思想

通俗地说, 民生观是关于民生问题的基本思想和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融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之中,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长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 是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中国国情, 不断探索和发展的智慧结晶。

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执政理念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十七大报告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阐述。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是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六大任务。改善民生方方面面的重大举措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 是指不断满足人民的生命、生存、生产、生活、生态等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思想和观点。广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 就是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顺应人民愿望, 坚持科学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不断提升人民的生命、生存、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质量, 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促进人民共同幸福和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和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 不仅关注人们物质利益的满足, 而且关注人们政治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不仅关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且关注人们生命、生存、发展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提高;不仅关注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 而且关注人们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关注经济社会发展, 而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把民生建设作为治国方略, 而且把改善民生作为党和政府崇高使命。

二、孙中山民生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一致性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 在理论上有很多共通性和一致性, 在思想上有一定的继承性。

1、民生建设目标均为实现人民共同幸福

孙中山在深刻考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分裂现象基础上, 提出“我们的民生主义, 是做全国大生利的事, 要中国象英国、美国一样的富足;所得富足的利益, 不归少数人, 有穷人、富人的大分别, 要归多数人, 大家都可以平均受益。”孙中山主张采取民生主义以克服资本主义弊端的出现及社会的分裂, 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幸福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最高目标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幸福和全面发展, 同时又从实际出发, 制定和实施民生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最高目标一方面强调谋求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幸福, 另一方面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而这个全面发展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在最高目标的指引下,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阶段性目标也在不断调整和丰富。在新的历史阶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由此不难看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建设目标与孙中山民生建设目标的相通之处,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则更加全面和具体。

2、民生建设主体均为广大人民群众

孙中山指出:“人民对于国家应该要尽一定的义务, 像做农的要生粮食, 做工的要制器具, 做商的要通有无, 做士的要尽才智”, “在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种需要”, 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强调人民群众要积极参与社会劳动, 并最终享有劳动成果。而这明确体现了孙中山民生主义中人民是民生建设的主体这一思想。胡锦涛指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进一步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核心强调“以人为本”, 把人民群众作为民生建设的主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根本上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来建设, 建设的成果最终由人民群众共享。由此可见, 在民生建设主体问题方面,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具有一致性。

3、民生建设途径均为在革命或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他所提出的民生思想, 解决中国深重的“社会问题”,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8月10日的演讲中提到了“民生主义”的建设途径, 即“国民党对于民生主义定了两个办法:第一是平均地权;第二是节制资本。只要按照这两个办法便可以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平均地权的具体办法主要有:核定地价, 照价纳税, 涨价归公和政府照地价收归国有。节制资本的实现方法主要有:发达资本, 振兴实业;限制私人资本, 预防大资本家产生;利用外资;改善工人生活, 提高工人地位。孙中山讲:“单是节制资本, 仍恐不足以解决民生问题, 必要加以制造国家资本, 才可解决之, 何谓制造国家资本呢?就是发展国家实业是也”, “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 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可见“社会革命”是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道路和具体途径。为此他亲自撰写了10万余字的《实业计划》,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部空前完整的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方案。孙中山希望以振兴实业、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来解决民生问题, 从而实现“振兴中华”的宏伟蓝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主张走改革之路来解决民生问题, 邓小平曾讲“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 保障人民的经济权益。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强调,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与孙中山民生思想, 在民生建设途径上都主张走革命或改革之路, 在根本途径上都强调以发展社会生产力, 繁荣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

4、民生建设保障方面都注重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

孙中山在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 曾颁发过30多项有关民主改革、提倡教育和奖励实业的法令, 而且在南京临时政府中设立实业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结社、言论、出版之自由;人民有保护财产和营业之自由。这些法律条文,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使人民有发表主张、兴办实业、自由经营的权利, 让人民在人身、财产安全方面有了制度和法律上的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观。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就业保障制度以及分配制度等正在逐步完善。与此同时, 在我国的宪法及经济法、行政法、教育法等法律以保护人民的基本权益为立法原则的基础上, 出台了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一系列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 在立法上更加突出民生诉求。这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法律建设, 使民生建设逐步纳入法制轨道。综上可知, 孙中山的民生建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 在民生建设方面都特别注重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 二者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发展

1、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局限性

孙中山民生思想是我国近代史上先进的民生思想, 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孙中山本人理论认识上的局限性, 导致了孙中山民生思想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孙中山在1924年7月28日广州农民联欢会上的演说中说到:“我们实行民族主义, 推翻满清……只可称作一半的成功”, “讲到民权主义……所以民国到今日虽然有了13年, 民权还是不能够实行”, “至于第三个, 民生主义, ……更是没有工夫去做。”

在“平均地权”方面, 孙中山没有提出完整的解决办法, 没有彻底掌握如何实现“耕者有其田”。他提出采取和平方法解决土地问题, 在地主不受损失的情况下, 让农民获得利益, 追求农民与政府的合作。他反对用激进手段解决土地问题, 认为这样会造成地主反抗, 将社会矛盾扩大。可见其不敢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由此可以看出其阶级的局限性, 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的解决只是避免社会矛盾激化的一种策略, 孙中山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资本主义化, 其革命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

此外, 孙中山描绘民生建设蓝图的《实业计划》也带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带有理想主义色彩, 完全寄希望于国际合作来共同发展中国实业;另一方面带有很强的主观主义色彩, 不顾客观可能地进行规划, 没有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问题。

总之,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背景下的中国, 由于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仅仅限于一种设想, 没有最基本的民生建设条件和环境, 也就无法实现改善人民生活, 达到共同幸福的目标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是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内涵丰富, 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较之于孙中山的民生思想,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具有浓厚的“全面协调发展”特色, 凸显党新的执政理念。

第一, 以“以人为本”为基本价值取向。孙中山民生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在民生建设的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 即均为实现人民共同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有着完备的目标体系, 在最终目标的指引下, 从毛泽东时代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邓小平时代求温饱, 求发展;到江泽民时代奔小康, 求富裕;再到今天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根据不同的基本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发展, 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 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

在民生建设主体方面,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设想人民要尽义务参与社会劳动, 并最终享有劳动成果, 让大家“平均受益”, 带有一定的主观主义色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 把人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 把改善民生放在发展的首位,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高度重视民生建设, 在相信人民群众,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基础上, 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来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 浓厚的“全面协调发展”特色。在民生建设的途径上, 孙中山仅仅设想用“平局地权”、“节制资本”的方法来解决民生问题, 而且其“平局地权”和“节制资本”设想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则强调“全面协调发展”, 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下发展经济, 从而实现民生建设目标, 有着一整套完善的发展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坚持发展经济的根本途径基础上, 同时将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多种途径并举, 以全面协调发展来推进民生建设。此外, 在民生建设中特别注重“三农”问题, 将其放在重要的战略高度, 做了科学系统的部署, 较之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 更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真正为广大农民谋利益。

尽管在民生建设保障方面, 孙中山民生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都强调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但是孙中山的民生保障制度和法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并没有得到真正地落实, 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纸空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 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制度和法律也在逐步地建立和完善, 并且得到了切实的实施, 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得到了全面的保障。

第三, 凸显党新的执政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 党的执政理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自从十六大以来, 反复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将民生社会建设提升到党和国家的战略高度,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 党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这从根本上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是对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

孙中山先生作为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在民生建设方面的伟大建树, 特别是他注重民生、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谋求人民共同幸福的思想, 仍然值得学习和借鉴,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综合比较孙中山民生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 不难得知中国共产党吸收和借鉴了孙中山民生思想中的精华部分, 而且将民生思想发展得更为完善丰富。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以人为本”, 谋求全面协调发展的民生建设的道路上, 始终要以谋求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幸福和富裕为目标, 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不断推进社会改革,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不断加强民生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 为“改善民生”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摘要:孙中山民生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在民生建设目标、建设主体、建设途径、建设保障方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吸收和借鉴了孙中山民生思想中的精华部分,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将民生思想发展得更为完善和丰富。

关键词:民生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一致性,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全集 (第9卷) [M].北京:中华书局, 1989:369, 371, 411.

[2]孙中山全集 (第9卷) [M].北京:中华书局, 1986:376-377, 393.

[3]孙中山全集 (第1卷) [M].北京:中华书局, 1989:289.

[4]钱伟.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价值取向[J].理论前沿, 2009 (15) .

[5]窦孟朔, 苏献启, 范拥军, 陈聚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32 (01) .

[6]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895, 929.

[7]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8]孙中山全集 (第2卷) [M].北京:中华书局, 1982:322.

[9]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895, 929.

篇4:大学生基层实践之心得解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迅速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如期而至。这为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给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相当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河北省委组织部每年从高校中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各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去工作,以培养选调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社会适应能力。

选调生选用及选用后的态度

自1998年以来,河北省每年从高校中选调优秀的大学生到基层做服务工作,选调生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学习能力都很强。因此,初任的选调生一定要抱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并积极去探索,不要对工作虚以应付、随遇而安,要争取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但是,选调生绝大部分都是刚刚踏出大学校园的应届毕业生,社会经验相当肤浅,大多没有多少机关工作经验,而具备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如何使一名大学生顺利跨过“角色转变”这一关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投身于乡镇各项工作

在当今大学生满街走的社会,具有本科学历的选调生到了基层后仍不失为领导和同事眼中的“秀才”,生活、工作方面多少会得到一些帮助。少数选调生深入基层不够,具体表现为参加乡镇各项中心工作不够深入、不够积极,而这种现象的造成主要是因为乡镇办公室缺乏处理电脑、文字方面的人才,使得初任选调生大部分时间被“困”在办公室;另外,少数选调生有畏难怕苦情绪,满足于在办公室里打转转,深入基层的时间相当可怜。作为响应党的号召到基层奉献自己青春的选调生,一定要有真正深入基层的决心,积极参与乡镇诸如社保、计生、信访、民政、矛盾纠纷调解等乡镇中心工作和“急、难、险”任务,真正得到基层的摔打锤炼,能负责的一定要负责,不要推脱;不能负责的也要积极参与;不能参与的也要了解其相关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扎实的有农村实际工作经验的合格乡镇干部。

(二)要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选调生刚踏出青春校园,步入社会必须首先意识到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的明显差异。高校“教与学”这一相对单一的社会互动形式决定了校园环境相对于社会环境而言是简单、单纯的。校园里的主要关系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也是相对比较单一的。而机关则是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的纽点,人与事的复杂程度都无法与学校同日而语。选调生到乡镇机关工作一定要有应对复杂环境、应对困难挫折、应对突发状况的心理准备,做到凡事小心谨慎,说话、做事多些审慎稳重,少些急噪莽撞。

(三)要实现从城市到农村的转变

选调生有来自农村的,也有来自城市的,但无论身份如何,四年的高校学习、城市生活使得初任选调生到了乡镇基层后都会在城市和农村的巨大落差面前感到不适应。告别了生活方式丰富多彩、景色繁华的都市和充满青春活力、环境优雅的校园,来到生活方式单一、艰苦,四周一片寂静的农村,环境和物质条件的落差无疑是巨大的。在环境落差面前,初任选调生要学会在艰苦和寂寞中磨砺自己的意志。

“选调生”选用工作的优化措施

农村人才的需求正为选调生在农村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大的舞台。但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上,实现模式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结合点。因此,我们应探讨基层党组织对选调生的培养政策,以实现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的结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当前选调生到基层后的现状,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拓思路,创新基层对选调生的组织和活动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基层的各项工作,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对青年的团结、服务和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鉴于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意义深远。

(一)加强党对基层组织的领导

选调生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党对选调生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党组织应该重视基层的工作,把基层的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带领选调生全身心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在乡村的各项事业中发挥每一个选调生应有的作用。

(二)要加强选调生先进性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青年人充满朝气、积极向上,同时在现代多元文化的社会中,青年人的思想又是极其复杂的,他们涉世不深,思维活跃。在青年选调生的思想阵地中,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指导,那么邪恶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加强对青年选调生的先进性教育。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先进性教育活动。尤其是在农村,我们更应该有针对性地抓住身边选调生的典型,诸如自学成才的模范和科技致富的能手等,从而树立好模范标榜作用,让青年选调生看到自己的先进旗帜,学有榜样,赶有标兵,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深刻教育。同时,要在青年选调生当中进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八荣八耻”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鲜明地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应该以此作为广大青年选调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标杆。

(三)领导要重视选调生,给他们信心

基层党组织应经常听取选调生的工作汇报和了解选调生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情况,认真对待和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环境,安心在基层工作,并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各级党组织应加强对选调生的教育管理,根据选调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选调生进行培养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对具备条件的应及时纳入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进行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到对自己的工作负全职,确定培养目标、培养人和培养措施。巩固并完善基层党组织对选调生的汇报和谈话制度。选调生所在的基层党组织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找选调生谈话,及时了解选调生的思想动态,规定选调生定期向培养联系人、组织部门以及乡镇主要领导人汇报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建立选调生考核制度,组织部门应采取组织评议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增强考评办法的可操作性和考评结果的可比性。

(四)坚持备用结合制度

坚持备用相结合的制度,要以“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有能力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的选人用人原则为导向,及时把选调生选拔到各尽其能的岗位上。随着选调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各级党委对选调生工作也是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强对选调生的使用力度,采取跟踪培养、多岗位锻炼、挂职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把那些经过实践锻炼证明确实有能力、有潜力的选调生提拔重用,或列入后备干部名单。

选调生选用工作所取得的经验

“选调生”到基层后,在工作、人际交往方面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既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也是对“选调生”自身素质的考察。基层党组织应根据农村的发展需要,积极拓展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并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以使“选调生”健康成长,为国家储备后备干部力量,并使之能够更好地与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建设和社会发展。

(一)走出一条干部健康成长的成功之路

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刚刚接触机关行政工作。所以,年轻干部要想快速健康成长,必须在适应性上花费巨大的心思,在工作上下大工夫,还要坚守原则,有所坚持地跨好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可以说,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党政机关是值得骄傲的,但不能因此骄傲自满,停歇不前。基层的工作是丰富而复杂的,比如说信访、拆迁和招商,绝大多数青年干部是没有接触过的。这些工作可以说难度大,矛盾重重。年轻干部一定要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去下大工夫,一定要摆脱心理上的束缚,走出环境的困境,冲在工作的第一线。但是,年轻干部还要始终坚持谦虚谨慎,勤学多思,并虚心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遇到问题多请教、工作多汇报;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做到事前多准备,事中细心处理,事后总结经验的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总结个人的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深化对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规律的认识

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既是一项新任务,又是一个老课题。所谓“新任务”,是指现阶段的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阶段为了优化党的建设,为了使乡村的发展跟得上现代化步伐而提出来的,赋予了新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谓“老课题”,是指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并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夺取了革命的胜利。可以说,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提出过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并不断的进行实践探索。而当前河北省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其思想来源既有对历史实践脉络的传承,也有对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借鉴。河北省“选调生”政策出台后,我们应该更好更快地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并在不断的实践中继续探索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的规律,提高对其的认识。

选聘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更好地使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拓展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村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只有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的结合,才能使知识分子很好地融入农村经济建设中去,带领农民搞建设、促发展,并传授农民宝贵的知识,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无限的潜力,最终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选调生”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有利于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领导;有利于“科技兴农”、“科技下乡”的实现,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大学生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成长道路;有利于及时总结“选调生”工作的经验教训,使“选调生”的选拔更加科学化、培养更加规范化、使用更加合理化;而且可以及时发现“选调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不足,为高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真实的依据。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篇5:中山公园社会实践之心得

孙书剑

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有一项比较特别的行程——参观兴化市水上森林公园。

这次出行同学们都很兴奋,去公园玩嘛。虽然我以前去过很多公园,但水上森林公园还是第一次去,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水上森林的风采。到达景点后,我们遇到了经理,由于是大学生,他给了我们半价优惠。在进入景区前,我们每人分发到一顶造型奇特的纸质帽子,我们都很好奇,干嘛要带帽子呢。经理告诉我们,这帽子是防止“中彩”的(鸟屎落到头上)。我们恍然大悟,水上森林嘛,鸟多,免不了“中彩”。

有人抱怨虫子多,经理一席话却说的我们开怀大笑,也很值得我们反思。他说:“虫子多,鸟屎多,这是我们这儿的特色,说明我们这儿环境好,鸟都不拉屎的地方环境该有多差。”这番话听起来挺搞笑的,好像在自吹自擂,但是好好一想,却一点也没说错。这样一个巨大的水上森林给多少鸟儿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家园啊,俨然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

进入景区,我们看到了一片片高大树木组成的绿荫,洁白的鸟儿从森林中成群飞过,走在林间小道上,有一种置身世外桃源的享受。踏上竹筏,感觉截然不同,飘于水面之上,穿于林荫之中,我感受到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的美妙。是啊,待在城市里太久了,与自然隔绝的时间长了,回到自然的怀抱中,当然有一种舒心的感觉。

篇6:公园志愿者活动——实践心得体会

4月10日下午,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我院第14期分党校的公园志愿者活动,一行十六人来到赭山公园,志愿为芜湖市市容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明媚的春光下我们徒步来到公园,在与公园工作人员交涉后,他们表示对我们的志愿活动热烈欢迎并加以赞扬。之后,我们拿起扫把,清理公园的垃圾,拿着自制的宣传单向公园里的游人宣传环保知识。整个活动历时两个小时,由于天气的原因,加上我们卖力清理垃圾,所有的同学都满头大汗,但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本着学习党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意愿,我们的内心是激情澎湃的。

高举旗帜跟党走,挥洒青春当先锋。每当在党课课堂上学习了理论知识后,我都有一种想投身于党和国家的建设当中的冲劲,终于在此次志愿活动中,可以以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为自己所在的城市尽一点微薄之力。在参加这次党课实践活动之前,我对党组织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还不够透彻。在参加这次党课实践活动之后,我更深刻的了解到党组织是个团结的集体,每一位成员都相互关爱,都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都有着一颗为人民服务、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的爱国的心。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一个普通大学生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个质的提升,以为作为党员的大学生必须把集团、把党、把祖国及人民的利益放于首位,要有很强的集团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有自己优秀的品质与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在生活学习中身先士卒,艰苦奋斗,自

强不息,为他人表率······这对于我而言既是一种追去,也是一种考验:我是否有入党资格,我是否符合了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的条件······从而使自己不断地深入对党的学习中,得到自我的提高与升华。因为共产党是我的信仰,是党让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党让我有了个富强而伟大的祖国,让我可为之自豪、为之欢呼!

老师们的理论教育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让我对党组织有了更深的认识,有了更坚定地信念!虽然对我来说入党是个漫长的过程,我还要更加深入地去学习党的伟大精神和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党;虽然对我来说入党是个考验,考验了我是否坚定、是否符合党与人民的期待······但是我坚定着我的信念,我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革命前辈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品质,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更正缺点,努力成为党与人民合格的公仆!

篇7:社会实践心得之文秘

走近大学的时候就一直渴盼有一天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社会的需求,脱离了父母我想知道自己最大的承受能力,也想知道社会与学校的差别,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学校开展的暑期实践活动坚定了我的想法,活动形式的丰富为我提供了大的舞台,不仅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

万事开头难,看到一张张招聘广告知道了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很难,有的都是些专业性极强需要专业知识的工作,有的呢有工作经验的优先,我们能干的就只有酒店杂工什么的,经过了很多次的面试最后在姐姐的帮忙下进入了一家公司当打字员,打字复印员的工作虽然不累但是打字的正确性与速度是一个公司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时按量完成公司交待的材料和文件的录入、复印以及简单的校对等工作,保证打印材料准确、整洁、清晰,符合材料的规格。在文字排版上我尽量设计的美观些,让人一眼看上去就很舒服、很满意。做到让打印出来的文件或资料更便于大家使用。

在文字录入的同时,要认真执行保密制度,文字资料的底稿能妥善保管,印后能及时吧作废的底稿销毁,不泄露保密材料及文件的内容。大部分校对过的废、旧材料和文件的纸张,也能够妥善处理。在复印方面,能够坚持按照文稿审批制度,未经领导审批或国家规定不准传抄的非法印刷品,一律不得打印复制。为了明确文印室里的办公消耗使用情况,要制作“文印登记簿”,对复印和油印超出一定数量的,如实登记。做到“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对于文印室里的计算机、复印机、一体机等设备和其他物品,能够严格管理好,保证文印工作顺利进行,并在工作中学会这些设备的简单维修和保养。

刚开始我会紧张的讲字打错,错的字漏了改正,而且速度非常慢,慢慢地我明白了做什么都需要慢慢来,任何事都有一个过程,越是着急越是不行。于是我开始认真仔细的工作改掉自己焦躁的性格,果然工作进度有了提高。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为了早日熟练,我每天早早的去工作,毕竟是新来的,不管我怎样努力总会被人冷嘲热讽,也许这就是社会与学校的差别吧,我觉得自己应该主动去搞好人际关系,慢慢的融洽好多!

很快为期不到一个月的暑期活动结束了,最然轻松了些许但是却又很多不舍。半个月学到了很多,也懂的了很多。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级欺压、责备下级”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很难受的,而且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因为批评是在告诉我不足的所在。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所应该做的。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

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过这种感觉,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忆的。

自信是在社会立足所必需的。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暑假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这都是自悲的心态在捣蛋。感觉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与别人沟通的技能又不怎样等等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怯弱、自悲就这样表露出来。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要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这是找工作时舍友给我的忠告。在多次面试中,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我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有自信才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善于与他人沟通,也是踏入职场所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便是去年暑假在医院的实践也是很少与病人接触,这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也是很尴尬的。在超市工作时,因为是服务员,与别人谈话的时间变多了,此时,不得不学着与顾客沟通,使顾客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与同事间的沟通也同样重要。别人给我意见,我就得认真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在工作中,我还切身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人,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知识犹如人体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会枯竭。

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了我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增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学生需要舞台去锻炼自己。

。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在这次寒假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这次的打工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我的老板在走之前也给了我一些指点,他说:“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东本,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尤其在大学学习时候,选用寒假时间参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赚钱不是主要的,作为学生,能赚多少钱,等你毕业了有的是赚钱的机会。我的经理是一个十分有思想的有志青年,他也很欣赏我们这种肯在假期打工的大学生。他喜欢给我们这些孩子机会,把我们当做一个长期的员工对待,让我们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让我在服务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了解。告诉我们要学以致用,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增长见识。

这短短的一个月的经历,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煅练,而且,专门机构统计的现在的毕业生出来后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会做与自己专业相符的工作,因而在工作的过程中,我都在不断的提醒自己,不断的对自己要求,把手上的活,当做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老板常常强调的就是每个员工都必需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事,我也觉得这是以后无论做任何一份工作都会收到的要求,无论在那一行业。

当今社会,看得到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挑战,有时会把自己与那些出入写字楼的同样年轻的人比较,心里真的感受到那很明显的差距,当然,这种差距并不是一时一日而起,所以,出到外面,一个正确的心理定位但显得格外重要,不然,常常因为比较把自己看得很不平衡,而迷失自己的方向,那些在我们前头的人们,可以当作是榜样,但不可过多的去计较,自己能做到何种程度,应该有一个很明了很中性的认识,不能过于攀比,更不可自以为是。

篇8:韩愈《毛颖传》之中山考

关键词:中山,宣城,溧水,兔毫

汉高帝初年设置中山郡, 在今河北省定州市。唐代学者段公路记载了王羲之感叹:“江东下湿, 兔毫不及中山。”[1]又, 传王羲之《笔经》[2]云:诸郡献兔毫, 出鸿都门, 惟有赵国毫中用。世人咸云, 兔毫无优劣, 笔手有巧拙。意谓赵国平原广泽, 无杂草木, 惟有细草, 是以兔肥, 肥则毫长而锐, 此则良笔也[3]。由此可知, 在汉代, 中山郡平原地区野草丰茂, 兔肥毛长, 所产的兔毫长而健, 是有名的贡品。据马衡研究, 《笔经》成书年代应当不晚于唐代。魏晋时期, 中山可能在河北定州。

但是, 唐代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韩愈的《毛颖传》一出, 问题便出现了。焦点在于:中山究竟在哪里?宣城地区的兔毫究竟如何?学者们对此各持己见, 莫衷一是。先摘录《毛颖传》如下:毛颖者, 中山人也。秦始皇时, 蒙将军恬南伐楚, 次中山……遂猎, 围毛氏之族, 拔其豪, 载颖而归, 献俘于章台宫, 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 而封诸管城, 号曰管城子, 日见亲宠任事。……其子孙甚多, 散处中国夷狄, 皆冒管城, 惟居中山者, 能继父祖业。……独中山之族, 不知其本所出, 子孙最为蕃昌[4]。

对于韩愈《毛颖传》, 当时有人认为此文为戏谑之言, 不近人情。但柳宗元则称赞不已, 以为奇文。史学家李肇也夸奖其文高明, 渊博不在司马迁之下, 还评价此传与太史公的笔法类似[5]。可见, 尽管这是一篇寓言性质的传纪文体, 其中的史实应该是可信的。韩愈在文中多次提到中山, 那么, 文中的中山究竟归属何地呢?一大批学者认为中山在北方定州一带。根据文中“蒙将军恬南伐楚, 次中山, 将大猎以惧楚”, 朱熹认为中山应当在秦东北, 讨伐的军队不可能驻扎于此。朱熹认为韩愈把方位弄错了[6]。韩愈是否错了呢?据《史记》, 秦国蒙恬向南讨伐楚国,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蒙恬攻寝, 大破荆军”[7]。确有其事。蒙恬军队驻扎在中山一带, 当属实。那么, 秦军驻扎的中山必定在南方而非北方。可见, 朱熹的观点站不住脚。

南宋的学者廖莹中[8]亦从朱说, 以中山为国名, 即在定州。南宋文谠据《通典》也推测中山在春秋时期即鲜虞所统领中山国, 在宋代定州新乐县。文谠还考证由于城中有山, 故名中山[9]。

《宣和画谱》与中山的辩论有间接的关系, 此书驳斥了白居易关于宣州地区产紫毫的观点。《宣和画谱》指出山林的兔子往往没有毫, 而平原浅草的兔子则毫多。于是, 《画谱》断定“闻江南之兔未尝有毫。宣州笔工复取青、齐中山兔毫作笔耳”[10]。结论中的“闻”字暴露了作者并未实地考察, 或许为道听途说而已。另一位北宋学者胡仔也持同样的观点。“宣自有兔, 毫不堪用。盖兔居原田则毫全, 以出入无伤也。宣兔居山中, 出入为荆棘树石所伤, 毫例短秃。”[11]这种分析主观、片面。宣城山林多为丘陵, 有平坦的山坡, 况且兔子也不会只在荆棘、树石里活动[12], 事实上, 南方气候湿润, 降水量丰富, 草木丰盛, 这对兔子的生长极为有利。在这种环境下, 所生长的兔毛饱满而劲健, 为制笔的上好材料。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唐人的记载。段公路载:“宣城岁贡青毫六两, 紫毫三两, 次毫六两, 劲健无以过也。”[13]即使到了明代, 宣城一带仍然为重要的兔毫进贡地区, 每年向朝廷进贡兔皮近250张[14]。因此, 《宣和画谱》的结论有误。胡仔认为宣州兔“毫不堪用”或“未尝有毫”, 完全是文人的臆想。由此推知, 胡仔断定《毛颖传》“中山非溧水之中山明矣”[15], 这个结论不成立。

元代张铉撰《 (至大) 金陵新志》对中山也有所论述。张铉根据《广志》指出汉代中山国大致与赵国、真定国相近, 属于河北一带[16]。这个结论没有问题。然而由于受前人影响, 他断定《毛颖传》所谓中山即指此, 显然不正确。不过, 他没有否定唐代宣城出产并进贡紫毫的史实。

到了清代, 这种观点仍然不绝如缕, 后继有人。清人王士祯指出, 徐渭所称中山兔毫产于溧水而非古中山 (定州) , 此观点出于杜撰[17]。清人永2) 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也采纳了王士祯的观点[18]。清末博学的俞樾也武断地认为宣州不产兔毫[19]。

综上所述, 自朱熹以来, 许多学者声称韩愈《毛颖传》里的中山便在北方定州。这种错误的观点一直影响到清代, 乃至现代人们对中山的理解仍然是一头雾水。因此, 对于上述朱熹等学者的观点, 持反对意见的也不少。元末明初的孙作明确指出中山是宣城的中山, 而非北方的定州。“昌黎韩子传毛颖为中山人。中山非晋, 乃唐宣州中山也。宣州自唐来多擅名笔, 而诸葛氏尤精。”[20]在唐代宣州的毛笔最为著名, 文人们更是赞不绝口。是故, 韩愈对宣笔的产地自然不会弄错。

明人李日华也断定中山即为溧水的中山:中山故多狡兔, 其可为笔者, 乃溧水之中山, 非晋地之中山也。《唐史》江宁郡、宋建康府皆贡笔, 而溧水实皆隶焉。韩昌黎《毛颖传》云:大猎中山以威楚, 盖以溧水在楚之界。所谓昭关投金濑, 伍员逃楚之迹, 咸在。若指晋之中山, 则南北徼风马牛不相及, 岂能威楚耶?[21]

李日华陈述了三点理由:其一, 溧水一带盛产野兔。其二, 据《唐史》载江宁郡及宋建康府皆贡笔, 而溧水隶属于此二地。笔者案, 溧水的归属应该属于宣州, 李日华有误。其三, 战国时期, 溧水属于楚国。濑指濑水, 今名溧水, 在江苏省溧阳县西北。伍子胥从楚国逃奔吴国的古迹仍然在此地。如果指北方的中山, 则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些论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清学者王元启对于孙作的观点深表赞同, 称“大雅 (孙作字大雅) 说良是”[22]。他的理由很明确:“蒙恬南伐楚, 不言北伐赵, 则中山自指宣州之中山。”[22]接着, 王元启引用了中白乐天《鸡距笔赋》、《紫豪笔》及祝穆的《舆地纪胜》愈加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最后, 他指出朱熹观点是错误的。“则朱子此说为谬。”[22]

其实, 唐代地理巨著《元和郡县志》早有记载:“中山, 在县东南一十五里, 出兔, 为笔精妙。”[23]白居易在《紫毫笔》中明确指出宣州地区出产兔毫, 而且还向朝廷进贡:紫毫笔, 尖如锥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 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 千万毛中拣一毫。毫虽轻, 功甚重, 管勒工名充岁贡, 君兮臣兮勿轻用。……每岁宣城进笔时, 紫毫之价如金贵。慎勿空将弹失仪, 慎勿空将录制词。[24]白居易对宣城不但了解, 而且有深厚的感情。贞元十四年, 他在宣州任溧水县令的叔父白季康的推荐下, 得到了宣州刺史崔衍的赏识, 在宣州破格参加贡试并进士及第。多年后, 白居易以宣州地方土贡为题材写了《红线毯》和《紫毫笔》诗, 以示纪念。可见, 白居易的话应该值得相信。

宣笔作为贡品的史实, 从文献中能找到不少证据。五代学者刘昫《旧唐书》载, “宣城郡船, 即空青石、纸、笔、黄连”[25]。这是最早系统记述唐代历史的典籍, 其书明确记载各郡的特色贡品, 而且宣笔颇受朝廷及皇帝的喜爱。又据李默载, 唐时宣州尝进贡紫毫笔[26]。到了宋代, 宣笔仍然是贡品。宋学者祝穆《方舆胜览》载:“宁国府领县六, 治宣城。……土产:紫毫笔、红线毯、木瓜。”[27]由上述材料可知, 宣城紫毫笔是非常有名的贡物, 而以溧水中山所产尤为著名。据文献记载, 至迟在宋代, 已用中山作为溧水县的雅称。北宋大词人周邦彦曾在溧水为令, 他所作《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一词, 将溧水称为中山。宋、元间, 溧水县城的驿站称中山驿。南宋绍兴八年鲁譬曾作《中山馆驿记》记其事。清代袁枚曾任溧水令, 在他离任时作《出中山县署途中感怀》诗一首[28]。

上一篇:万博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协会章程下一篇:金融学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