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招生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中山大学招生范文

中山大学2018-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范文)

中山大学2018年度“三大”建设 大科研项目培育建设申报指南

2017年12月编制

1

2018年度大科研项目培育建设申报指南 ........... 3 专项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培育专项 ........ 5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培育 ............ 5

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培育 ............ 6

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培育 ................ 7

四、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 .................... 8 专项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前瞻培育专项 ........... 10

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项目 ................... 11

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重大科学工程 ....... 12

三、人工智能专项 .............................. 13

四、自由申报领域 .............................. 14 专项三:超算应用培育专项 ....................... 15 专项四:国防科研培育专项 ....................... 17

2

2018年度大科研项目培育建设申报指南

为落实“三大”建设的建设任务,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快速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促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学校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的建设目标,参照国家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指南。

(一)基本思路

1.培育目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是高校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体现,大科研项目培育的主要目标是前瞻组织重大科研项目,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提升学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整体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2.培育原则:大科研项目培育应围绕“三个面向”,聚焦重大科研问题和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各科研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学校科研的优势和特色。

3.培育方式:各单位应根据“三个面向”的要求,结合本单位整体发展规划,凝练重大科研问题,提出大科研项目的培育目标和年度科研计划。培育的大科研项目应明确培育期限,并争取获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继续支持。

4.支持和管理:学校将对批准培育的大科研项目给予培育经费支持。根据大科研项目的培育目标和研究任务,每年给予每个大科研项目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的培育经费支持, 当年资助经费应在当年开支完毕,余额收回,次年不再返还。科学研究院定期对培育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和管理;依托学院(直属系、附属医院)应将大科研项目培育列入学院(直属系、附属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并提供实施条件支持,负责组织项

3 目申报实施,并应加强项目管理。

(二)培育条件

1.大科研项目培育坚持“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应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十三五”国家科研发展规划的要求。

2.培育的大科研项目应制定项目培育方案、明确培育目标和下一步工作推进计划、确定重点研究任务和年度研究工作计划。

3.培育的大科研项目应明确培育期限,并争取获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

(三)经费使用要求

大科研项目培育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与项目研究有关的支出,开支范围包括材料费、数据和资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工作及学术研讨会议费、来访专家差旅费、专家咨询及讲课费、印刷费、信息采集费和设备费。特殊情况,如需列支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研究相关支出,应在项目申请时单独列示,经审核批准后予以列支。

项目培育建设经费不得开支出版费,出版需求纳入学校“出版专项”重点工作统筹考虑。除开支社会调查、田野调查、流行病学调查等的信息采集费和专家咨询及讲课费外,不允许列支其他劳务支出和人员支出。不得列支餐费,不得提取管理费用。

项目培育建设经费各科目的支出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科研经费及专项经费的管理规定。

附属医院大项目培育经费,按学校与附属医院1:1的配套方式进行支持。大科研项目的培育绩效列入二级单位(附属医院)科研工作年度考核内容。

4 专项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培育专项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培育

(一)专项背景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旨在集中和整合国内优势科研资源,瞄准国际科学前沿,超前部署,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制的优势和特色,依靠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吸引和凝聚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着力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相对长期稳定地支持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探索,致力科学前沿突破,产出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抢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

(二)培育目标

支持我校学术带头人汇聚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科研人员,在科学前沿领域形成优秀的多学科交叉、具有重要国际影响能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科研团队,在3年内争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三)申报要求

1.学术带头人应当是本领域国际知名科学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宏观把握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凝聚力,能够汇聚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科研人员组成跨学科研究团队;

2.骨干成员应当在相关的科学研究领域中取得过出色的研究成果并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

3.学术带头人在向基金委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60岁,骨干成员以中青年科学家为主;

4.拟开展的研究应当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研究方案应当先进、合理;总体目标应当在本领域国际学术前沿起到引领作用或者是开创新领域,有望形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能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学术高地。

5 5.申请人(包括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所在单位应有良好的支撑环境(一般应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或科研基地),并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相关研究工作中。

6.申请人及骨干成员合计不得超过10人,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数量合计不得超过4个。

(四)支持方式

学校对纳入基础科学中心培育建设的团队在“三大”建设经费中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重点支持,每年不超过100万元。

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培育

(一)专项背景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共同围绕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合作开展创新研究,培养和造就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群体。

(二)培育目标

支持我校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作为学术带头人和研究组建骨干科研团队,合作开展创新研究,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群体,在3年内争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三)申报要求

1.研究群体的学术带头人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国际影响力以及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一般应为在我校研教医第一线工作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或国家科技奖励项目负责人等优秀中青年科学家;

6 2.学术带头人在向基金委申请项目当年1月1日未满55岁。 3.研究骨干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学位,且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4.研究群体(包括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所在单位应有良好的支撑环境(一般应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或科研基地),并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相关研究工作中。

(四)支持方式

学校对纳入创新研究群体培育团队培育建设的团队在“三大”建设经费中给予不超过200万的重点支持,每年不超过100万元。学校对培育建设的创新研究群体进行建设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的结果决定是否给予滚动支持。

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培育

(一)专项背景

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与引领作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包括:国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国家基金-广东联合基金集成项目等。

(二)培育目标

在科学前沿领域,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问题,前瞻布局和组织一批项目,在3年内争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资助。

(三)申报要求

1.申请人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本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较强的凝聚研究队伍能力;

7 2.研究队伍应当具备较好的研究工作积累、研究条件和创新研究能力,有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3.申请项目要求科学目标明确、集中,学科交叉性强,并注意与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的协调与衔接(既往已发布过指南并已立项的项目不在培育范围内);

4.申请人所在单位应有良好的支撑环境(一般应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或科研基地),并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相关研究工作中。

(四)支持方式

学校对纳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培育建设的项目在“三大”建设经费中给予不超过50万的重点支持,第一年资助30万元,第二年资助20万元。

四、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

(一)专项背景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设立是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重点发展方向,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研制,着力支持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新颖的手段和工具,以全面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

(二)培育目标

支持我校在重大科研仪器研制方面有基础的专家开展相关研究,在3年内申报获得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三)申报要求

1.对促进科学发展、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

8 2.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或集成创新,用于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验证新原理、获取新数据的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

3.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颖科学仪器和部件的研制。 4.项目负责人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四)支持方式

学校对纳入培育建设的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在“三大”建设经费中优先重点支持,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对于争取部门推荐类的资助总额不超过3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学校对培育建设的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进行培育建设年度考核,并根据考核的结果决定是否给予滚动支持。

9

专项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前瞻培育专项

(一)专项背景

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前瞻培育专项,培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重大科学工程、地球深部探测、人工智能等专项项目。其中,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重大科学工程是面向2030年部署的新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专项。人工智能专项已于2017年11月启动。

上述三类项目的中央财政经费资助额度在千万量级以上,具有项目组织难度高、影响深、意义大的特点,体现了一个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谋划。为了提高我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竞争力,特设立本资助计划。

(二)培育目标

围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重大科学工程,布局和培育一批未来4年内可以牵头申报的项目,前瞻引导指南编制、做好队伍组织、强化研究基础、提升申报质量。

(三)申报要求

1.申报领域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30重大科技计划和重大科学工程的范畴,且属于该专项的实施方案中尚未支持的领域(即2016-2018年已经启动资助的指南方向不在培育范畴)。

2.申请人应符合上述三类项目的申报条件,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60周岁以下,有望在4年内牵头申报上述项目。不受理青年科学家项目的前瞻培育。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年和2017年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不予资助,但项目(课题)在2018年12月底前结题的除外。

10

(四)重点培育领域

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项目 不局限以下领域 1. 智能机器人

2. 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 3.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与研发

4. 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5.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 6.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7. 蓝色粮仓科技创新 8. 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 9. 合成生物学

10. 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 11. 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 12. 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

13.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 14.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 15. 光电子器件与集成 16. 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 17. 核安全与先进核能技术 18. 废物资源化

19. 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 20.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 21.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 22.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

23. 精准医学/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

11 24. 干细胞及转化/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

25. 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数字诊疗装备研发 26.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 27. 纳米科技/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 28. 高性能计算/云计算与大数据

29. 全球变化及应对/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地球观测与导航/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

备注:由于第23-29领域在“十三五”期间资助计划已全部启动,2019-2020年基本没有公开资助计划,但上述专项可能在“十四五”期间滚动,本次仅对第23-29领域作小范围支持。

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重大科学工程 1.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2. 深海空间站

3.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研发城域、城际、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技术,研制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和实用化量子模拟机。

4.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以脑认知原理为主体,以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脑重大疾病诊治为两翼,搭建关键技术平台,抢占脑科学前沿研究制高点。

5.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6. 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7. 种业自主创新

以农业植物、动物、林木、微生物四大种业领域为重点,重点突破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等现代种业关键技术,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支撑。

12 8.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9.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10. 大数据

突破大数据共性关键技术,建成全国范围内数据开放共享的标准体系和交换平台,形成面向典型应用的共识性应用模式和技术方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大数据产业集群。

11. 智能制造和机器人

以智能、高效、协同、绿色、安全发展为总目标,构建网络协同制造平台,研发智能机器人、高端成套装备、三维(3D)打印等装备,夯实制造基础保障能力。

12. 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

重点研制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温合金、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及其材料、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稀土新材料、军用新材料等,突破制备、评价、应用等核心关键技术。

13. 健康保障

重点支持再生医学、生物治疗、机器人和微创治疗、智慧医疗、数字健康、医疗健康领域重大原创理论和颠覆性技术、重要病原性疾病防控、基层常见多发疾病防控。

14. 地球深部探测

涉及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地球深部资源探测利用(含地热综合发电及示范)、地球深部科学三大方向。

三、人工智能专项

1. 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

如大数据智能理论、跨媒体感知计算理论、混合增强智能理论、群体智能理论、自主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理论、高级机器学习理论、类脑智能计算理论、量子智能计算理论。

13 2. 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

如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群体智能关键技术、混合增强智能新架构和新技术、自主无人系统的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技术、智能计算芯片与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四、自由申报领域

为鼓励我校科研人员主动参与未来将要启动专项的实施方案编制,加强实施方案和指南编制的顶层设计,前瞻布局我校在“十四五”期间获得变革性突破的领域,特设立自由申报领域。

(五)支持方式

1.资助金额:每个项目资助不超过50万。第一年资助30万元,第二年资助20万元。

2.资助经费:重点用于项目组织推动的研讨、会议、来访专家差旅、专家咨询及讲课费等。

(六)评审要点

1.参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预申报形式开展评审,重点评估申请人及团队承担国家级千万量级项目的能力和工作基础。

2.正在参与专项实施方案编写或专项概算编制,或正在沟通申报指南编写,能提供专项实施方案稿件的申请人,将在本次申报中优先考虑。

3.请使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前瞻培育专项申报书模版填报,使用通用模版者不予受理。

14

专项三:超算应用培育专项

(一)专题背景

“天河二号”是支撑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我校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重大科学研究、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为进一步促进超级计算和大数据处理的融合发展,拓展应用领域,2018年设立超算大科学应用研究专题,并继续支持超算应用培育专项。

(二)培育目标

重点支持一批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开展的超算大科学应用研究专题及超算应用研究项目,开展基于“天河二号”的应用模拟和计算工作,研发性能优化方案和技术,在面向典型应用领域的问题建模、数据结构、并行实现和算法优化等计算方法方面取得成效,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标志性成果的重大科研突破,培育一批具有大规模计算需求和应用潜力的超算应用研究项目,提升我校相关学科的科研能力和学科水平。

(三)申报要求

1.所申报项目应围绕学校“三个面向”的发展定位,结合我校已有的学科基础和优势,面向超算的典型应用领域提出清晰、明确的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问题和所要实现的目标。

2.所申报项目应具备在“天河二号”或其他超级计算平台上开展研究的前期基础、相关应用软件(或程序)和其它研究成果(如专利、标志性论文等)。前期在“天河二号”或其他超级计算机上的使用机时数须超过100万核〃时(申报材料中需附上机时使用证明,包括但不限于机时服务合同、校内转账记录、超算中心机时证明等)。对自主研发的

15 超算应用软件或程序,应具有可扩展性且单结点性能良好,并能通过优化和扩展程序性能,为同领域的超算应用研究提供支持;对使用开源软件(程序)的,应能够进一步优化其性能或者增加功能模块。

3.所申报项目的研究工作必须依托“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计算机时需求须达到150万核〃时以上。通过对项目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优化和扩展软件的计算性能、扩大应用的计算规模、提高应用的计算效率和应用效能,取得标志性应用成果。

4.超算应用培育项目的资助经费50%以上需作为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上进行适配应用工作所需的机时费(计算资源收费标准0.1元/核〃时)。

(四)支持领域

重点支持海洋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大气与环境、材料科学、力学、物理与天文、信息科学等学科领域的超算应用项目。

(五)资助方式

1.设立超算大科学应用研究专题,用于超算应用领域大科学问题研究。该专题由超算中心牵头组织项目实施,资助总额度不超过300万元,执行期不超过3年。

2.对应用培育专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择优立项,批准研究经费20-30万元,研究期限为1年。

16

专项四:国防科研培育专项

(一)专项背景

面向国家国防科研重大战略需求,在航空、航天、海洋、兵器等国防科研领域,军委科技委、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军委装备发展部、战略支援部队、各军兵种、军工集团等国防科研相关单位牵头布局、组织若干国防科技重大专项/型号/计划、重点专项/计划以及领域探索类专项/计划,三类专项/计划直接面向国家国防科学研究、国防技术研发及国防应用需求最前沿。为整体提升我校承担国防科技专项/计划的水平和实力,针对上述三类专项/计划,拟分类型、分阶段、分层次设立校内国防科研培育专项,此措施将成为大力推进我校国防科研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途径和重要措施。

(二)专项类别

面向国防科研相关单位牵头组织的国防科技重大专项/型号/计划、重点专项/计划以及领域探索类专项/计划,分别设立国防科研重大培育类专项、国防科研重点培育类专项以及国防科研领域探索类专项。

(三)培育目标

1. 国防科研重大培育类专项

对接国家国防科研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家国防科技重大专项/型号/计划,提前布局和培育一批未来4年内可牵头或深度参与国家国防科技重大专项/型号/计划的重大项目(合同经费达到500万元及以上),为我校及时对接国家国防科研重大战略需求,尽快提升我校国防科研整体实

17 力,建设我校国防领域“先锋大项目”、“领军大团队”及“创新大平台”奠定基础。

2. 国防科研重点培育类专项

对接国家国防科技重点专项/计划,提前布局和培育一批未来4年内可牵头或深度参与国家国防科技重点专项/计划的重点项目(合同经费达到30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为学校提前布局若干结合优势特色与实力基础的国防科研重点发展领域,培育一批国防科研“重点储备项目”、“高水平团队”及“重点发展平台”奠定基础。

3. 国防科研领域探索类专项

对接国防科研各相关领域,瞄准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国防科研领域探索类专项/计划,培育一批在国防科技领域具备颠覆思想、前沿创新、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等明显优势的领域探索类专项,营造并提升我校国防科研氛围,全面挖掘国防科研新生力量及储备力量,为实现我校国防科研跨越式发展,大幅提升我校国防科研“基数”奠定基础。

(四)申报要求

1. 国防科研重大培育类专项

(1)项目:申报项目所属领域及方向是国家国防科研重大战略布局领域及研究方向;申报项目需明确拟计划牵头或深度参与的国家国防科技重大专项/型号/计划;具备整体实力与前期基础,研究计划切实可行、预期成效清晰明确;

(2)申请人:项目申请人在国防科研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及影响力,具有高级职称,60周岁以下(截至申请日),并有望在4年内牵头或深度参与国防科技重大专项/型号/计划;

(3)团队:团队成员稳定,具备从事国防科研保密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资质建设运行条件;

18 (4)其他:在同等条件下,已承担过国防科研项目的申请人予以优先考虑。

2. 国防科研重点培育类专项

(1)项目:申报项目所属领域及方向是国家国防科研重点布局领域及研究方向;申报项目需明确拟计划牵头或深度参与的国家国防科技重点专项/计划;申报项目具有牵头或深度参与相关领域国家国防科技重点专项/计划的整体实力及前期基础,研究计划切实可行、预期成效清晰明确;

(2)申请人:项目申请人在国防科研相关领域具有较好的科研积累及科研实力,具有高级职称,60周岁以下(截至申请日),有望在4年内牵头或深度参与国防科技重点专项/计划;

(3)团队:团队成员稳定,具备从事国防科研保密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基本资质建设运行条件;

(4)其他:在同等条件下,已承担过国防科研项目的申请人予以优先考虑。

3. 国防科研领域探索类专项

(1)项目:申报项目所属领域及方向是国家国防科研相关规划中布局的重要领域及研究方向;申报项目具有较好的国防科研潜力或前期基础、研究计划切实可行、研究路径及可预期成效清晰明确;

(2)申请人:项目申请人具有较好的国防前期基础及科研潜力,研究领域及方向在前沿创新、技术研发或国防应用等方面有较好前景,45周岁以下(截至申请日),有望在3年内主持或深度参与省部级以上国防科研项目;

(3)团队:团队成员基本稳定,并具备国防科研保密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基本条件及素质;

(4)其他:在同等条件下,已承担过国防科研项目的申请人予以优

19 先考虑。

(五)资助方式

1. 国防科研重大培育类专项

(1)资助金额:每个项目总资助金额为200万元,执行期3年。 (2)拨付方式:分3年拨付立项经费:第一年拨付80万,第二年拨付70万,第三年拨付50万。

(3)考核要求:项目结题后两年内获批立项(牵头或深度参与)国家国防科研重大专项/型号/计划的项目负责人,于获批立项当年起,可再次申请学校国防科研培育专项资助;项目执行期内获批立项(牵头或深度参与)国家国防科研重大专项/型号/计划的项目负责人,于项目结题当年起,可再次申请学校国防科研培育专项资助。

2. 国防科研重点培育类专项

(1)资助金额:每个项目总资助金额为100万元,执行期3年。 (2)拨付方式:分3年拨付立项经费:第一年拨付50万,第二年拨付30万,第三年拨付20万。

(3)考核要求:项目结题后两年内获批立项(牵头或深度参与)国家国防科研重点专项/计划的负责人,于获批立项当年起,可再次申请学校国防科研培育专项资助; 项目执行期内获批立项(牵头或深度参与)国家国防科研重点专项/计划的项目负责人,于项目结题当年起,可再次申请学校国防科研培育专项资助。

3. 国防科研领域探索类专项

(1)资助金额:每个项目总资助金额为30万元,执行期2年。 (2)拨付方式:分2年拨付立项经费(每年15万元)。

(3)考核要求:项目结题后一年内获批立项(牵头或深度参与)省部级以上国防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于获批立项当年起,可再次申请学校

20 国防科研培育专项资助;项目执行期内获批立项(牵头或深度参与)省部级以上国防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于项目结题当年起,可再次申请学校国防科研培育专项资助。

21

第二篇:中山大学行政工作规范-中山大学校长办公室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 文件 中 山 大 学

中大党发〔2013〕17号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

中山大学关于印发 《中山大学职员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各二级党委(党总支)、党工委,校机关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单位,后勤集团,产业集团,各有关科研机构:

《中山大学职员工作规范(试行)》已经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2013年第5次)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1—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

中山大学

2013年5月22日

中山大学职员工作规范

(试行)

为适应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提升我校职员的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素养,提高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构建有中山大学特色的行政文化,依据国家教育行政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

第一条

本规范旨在明确我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直属单位的职员在处理行政事务时所应遵循的工作原则、工作制度、办事程序等基本要求。

第二条

学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直属单位等部门处理各类行政事务,均适用本规范。在上述单位和部门中从事党政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辅助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岗位的各类人员在本规范中统称为职员。

第三条

学校党政工作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提供保障,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高效行政的原则,尊重学术,尊重教师,爱护学生,遵循文明服务、准确规范、尽责高效的行为准则,营造和谐有序的行政文化环境。

—2— 第四条

学校各单位在处理行政事务时,应严格依法行使职能,以精细和严谨的管理方式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开展工作,建立效率优先、责权明确、运转协调的行政工作机制。

第五条

学校职员应爱岗敬业,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学校将不断完善职员的聘任、培训、考核、评估、奖惩和申诉机制,逐步建立职员职业发展与保障机制。

第二章

工作机制及程序

第六条

学校实行首问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指在办理行政事务时,首位接待来访、受理申请或接听来电的职员应认真解答、负责办理或引荐到相关部门的制度。

(一)首位接访人即为首问责任人,属本部门办理范围的,应告知办理依据、时限、程序、所需材料等内容;属其他部门办理的,及时引荐相关联系人。确实不符合办理规定的,应当耐心解释说明不予办理的理由或者报告主管负责人。

(二)首问责任人应向服务对象一次性告知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理时限以及要求提供的书面材料等内容。对符合规定且手续齐全的,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办理;对符合规定但手续不齐全的,应一次性告知所缺的全部手续和资料;对不符合规定不能办理的,应当告知原因和依据;对不属于本单位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经办人应告知服务对象向有关单位申请。

(三)各单位应当根据业务职能确定首问责任人的基本职责,对重要事项实行登记制度,即对来访人员的姓名、单位、时间、

—3— 咨询或办理事项、办理结果等进行登记,以备查询。

(四)对于以实名电子邮件反映情况的发件人,可参照首问责任制的方式处理。

第七条

学校实行行政事务逐级负责制。

(一)校内各单位的呈报事项,应按岗位职责逐级审核,涉及具体业务的,应由相关职能部门会签后,再呈校领导审批。

(二)校内各单位的各项行政工作的执行,应逐级负责。在工作执行过程中产生失误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校内各单位应遵照《中山大学公文处理实施细则》处理各类公文,草拟的公文应逐级审核,各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公文草拟质量负责。学校文件须经分管校领导签发,重要文件由学校主要领导签发。

第八条

学校实行办事时限制度。

(一)校长办公会决定的事项,属于明确待执行事项的决定,应在会议讨论中确定时间节点,并要求负责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办结;属于审议或表决性事项的决定,负责部门应在会议后3个工作日内向相关单位或人员通报决定意见或结果。

(二)校领导批示交由各职能部门办理的事项,各职能部门应在收到批示后7个工作日内办结,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办结的,应及时向校领导汇报。

(三)各单位呈报校领导的请示、报告等公文,应通过文件管理部门(即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进行统一管理与流转。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应在收到文件当日(最晚不超过次日) —4— 呈送相关校领导,在校领导最终批示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意见反馈给有关单位。如校领导因特殊原因无法及时采用书面方式阅批文件,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应通过其他方式主动协调请示,并及时与来文单位沟通反馈。属于急件的,应即时沟通处理。

(四)各单位,尤其是涉及公共服务的职能部门,应以网络或纸质公告的形式,明确各类审批性事项的办理时限。各单位提交学校职能部门审批的公文,属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事项,职能部门一般应在收齐所需材料的7个工作日内予以明确答复;涉及人事、财务、资源配置等专业性较强或审批时限相对较长以及由于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事时限的,须说明具体原因。

(五)学校职能部门要求各有关单位上报的材料,各有关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办结的,应提前与职能部门沟通、提出申请并说明理由。各职能部门给予的办事时限,一般不少于5个工作日,特殊情况例外。各职能部门转发上级单位要求紧急上报的材料,应在收到文件当日予以转发,并主动通知相关单位。

(六)师生员工向学校职能部门反映的非常规性问题,各部门应认真组织研究,并于收到诉求后的5个工作日内答复初步处理意见。可予受理的,应进入审批程序,并最晚不超过20个工作日反馈处理意见或结果。因政策原因确实无法解决的,应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处理结果应及时向有关校领导汇报。

第九条

学校完善行政协调机制。

(一)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依职能或根据校领导的特别

—5— 授权,协调处理各类全校性的重大活动。

(二)涉及多个部门的制度协调问题,由学校法律事务室负责。

(三)由职能部门主办的行政事项,如涉及到多个部门,一般由主办部门负责协调。如主办部门不能解决,可呈请主管校领导协调,或由校领导授权校长办公室或党委办公室协调解决。

(四)各学院、直属系、直属单位之间行政事项的协调,首先应自行协商解决,如不能协商一致,可商请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如仍不能解决的,再报主管校领导处理。

第十条

学校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于重要行政事项,特别是全校重点工作,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明确管理职责,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建立目标责任体系,通过反馈、考评、验收等方式评估执行情况。

第十一条

学校实行行政工作督办机制。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在校领导的授权下负责党政重点工作的督办。

第十二条

学校督促各机关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直属单位等规范本单位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行政工作规范化的评估和检查工作。教务、研究生培养、科研、学科建设、人事、外事、财务、设备等业务涵盖范围较广的职能部门,应将其业务系统内所涉及的校内各单位的业务岗位纳入工作规程范畴,按照统筹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统一制定全校各专门业务岗位的工作规范。

第十三条

学校规范公文报送及归档程序。对校内各单位呈 —6— 送的公文以及师生员工提出的申请,各职能部门应进行来文登记,并依照规定程序办理。

(一)对于来文形式上的瑕疵,应告知送文单位具体的修改意见,再按规范的形式报送。

(二)对于来文内容上的瑕疵,或明显超出了收文单位处理权限的,也应当由收文单位主管负责人进行处理,不得由经办人未经登记直接退文。

(三)对于需要进一步呈校领导阅批的公文,职能部门应出具明确意见,并通过学校文件管理部门呈校领导阅批,不宜自行办理。

(四)各单位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做好各类公文、函件、合同等文件的分类保存和归档工作。

第十四条

学校加强办公自动化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数字化建设,提高网上办事的效率。通过网络集成的方式,促进单位间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第十五条

学校完善学生行政助理的使用机制,重视发挥大学生勤工俭学岗在学校行政事务中的作用。各用人单位应按照实际工作需要配置、遴选、培训本单位的学生行政助理,学生行政助理的工作不得超出下述范围:

(一)协助进行各单位间非涉密性的公文信函的流转;

(二)一般性文件的复印、打字工作;

(三)单位内部的会议通知;

—7—

(四)非首问岗、事务岗等的临时性替岗工作;

(五)接待来访、办理会务的后勤服务工作。

第三章

职员的培训、考核与奖惩

第十六条 学校职员应严格履行岗位责任,遵守各项工作规范,不得擅离职守,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务。工作时间,应着装得体,礼貌待人,熟悉基本的行政礼仪,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自觉维护学校的形象。

第十七条

学校建立健全职员培训机制。职员的培训分为入职培训和在岗培训,按照分类培训、量化考核的原则进行。

第十八条

学校党委组织部、人事处等相关部门负责组织与指导职员培训工作,科级及科级以下职员的培训由人事处组织,处级干部(含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的培训由党委组织部负责。

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专项培训,提高职员在外语、财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学校推进校区间培训资源的共享,倡导学院(直属系)等二级单位间培训资源的共享。

第十九条

新入职的职员应经过学校的入职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正式入职。对新入职的职员,用人单位应选派熟悉岗位要求、经验丰富的职员担任其职业导师,为其进行专项岗位培训,逐步引导其适应工作岗位,指导期限不少于半年。

第二十条

学校完善职员考核机制,逐步建立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的机制,定期开展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对职员的服务质 —8— 量做出有效公正的评价,对工作优秀者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一条

学校逐步建立以批评教育与书面告诫为主要方式的行政问责制度。

职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经查证属实,给予批评教育一次;

(一)首问责任人未履行首问职责的,增加服务对象办事难度或加重其义务的;

(二)违反办事程序、擅自处理行政事项或超越授权范围、擅自作出决定的;

(三)不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的,或无正当理由不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

(四)不落实岗位责任制的要求,敷衍塞责、办事效率低下的;

(五)丢失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交的请示、报告或其他材料的;

(六)对待服务对象作风粗暴、态度恶劣的;

(七)对投诉对象进行打击、报复的或对其事项故意拖延不办的;

(八)违反学校规定的其他行为。

一年内被批评教育满三次的,给予书面告诫一次;情节特别严重的,按有关规定给予组织人事处理:

职员一年被书面告诫一次的,当年考核不能评为优秀,一年被书面告诫两次以上的,当年考核不得评为称职。

第二十二条

对职员的批评教育,由职员所在单位作出。对职员书面告诫的决定,由职员所在单位提供相应证明材料,经学

—9— 校组织人事部门组成3人以上的调查小组,核实有关事实和证据之后作出,并在该决定作出后3个工作日内送达被告诫人。

第二十三条

对书面告诫决定不服的,被告诫人可在收到书面告诫决定3个工作日内向学校监察处申请复核一次,由监察处组织有关专家和职能部门代表进行复核,必要时可通知被告诫人进行申辩。复核决定为终局裁定,复核期间不停止该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四条

职员对学校的行政工作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对自身所遭遇的不公正评价或待遇依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具有申诉权。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机关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直属单位等可参照本规范,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报校长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六条

本规范由校长办公室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由学校监察处负责督办。

第二十七条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10—

中山大学校长办公室

主动公开

2013年5月27日印发

—11—

第三篇:中山大学

2008年

壹、

现代汉语(共60分)

一、

分析题(20分) 1.

下列普通话的句子中那些音节发生音变?指出并加以说明。(5分) 春三月,开的最盛的花儿,要数桃花,一朵朵,一簇簇,数不尽,看不完。 2.

分析下列合成词的构词类型。(5分) 挂钩

老虎

汉语

改正

修饰

车辆

出纳 掌柜 学者

雪白

3.下列5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没有任何形式标记,请通过变换来分析动词和宾语的语义关系。(5分)

吃苹果

吃五个人

吃大碗

吃食堂

吃利息

4.分析下列的多重复句。(5分)

别人说得对的,我们应该欢迎,并向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说得不对,也应该让别人说完,然后慢慢加以解释。

二、论述题(40分) 1.论述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关系。(10分)

2.举例论述古代汉语的平、上、去、入如何演变成普通话的阴、阳、上、去?(10分)

3.怎样理解词义的模糊性。(10分)

4.论述现代汉语的词、短语、句子的联系与区别。(10分)

贰、古代汉语(共50分)

三、请先阅读以下文献,然后回答文献后的题目。(20分)

昔者,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父瞽瞍顽,母嚚,及弟象傲,皆下愚不移。舜尽孝道,以供养瞽瞍。瞽瞍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慕,可谓至孝矣。

故耕于历山,历山之耕者让畔;陶于河滨,河滨之陶者,器不苦窳;渔于雷泽,雷泽之渔者分均。及立为天子,天下化之,蛮夷率服。北发渠搜,南抚交址,莫不慕义,麟凤在郊。故孔子曰:“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座。”舜之谓也。

孔子在州里,笃行孝道,居于阙党,阙党之子弟畋渔,分有亲者多,孝以化之也。是以七十二子,自远方至,服从其德。鲁有沈犹氏者,旦饮羊饱之,以欺市人。公慎氏有妻而淫,慎溃氏奢侈骄佚,鲁市之鬻牛马者善豫贾。孔子将为鲁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踰境而徙,鲁之鬻马牛不豫贾,布正以待之也。既为司寇,季孟堕郈、费之城,齐人归所侵鲁之地,由积正之所致也。故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吾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禹之兴也,以涂山;桀之亡也,以末喜。汤之兴也,以有莘;纣之亡也,以妲己。文、武之兴也,以任姒;幽王之亡也,以褒姒。是以诗正关睢,而春秋褒伯姬也。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今日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樊姬掩口而笑。王问其故。曰:“妾幸得执巾栉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能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今虞丘子为相十数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不忠不智,安得为贤?”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相楚,国富兵强,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刘向《新序-雑事第一》)

题目一,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献中的意义。词语后括号内数字为该词语在文献中的行次。(15分) 躬(1)、笃(2)、畔(4)、发(5)、抚、弟、鬻、向者、去、晏、幸、栉、擅、 伤、进

题目二,以上述文献为例,归纳、说明“之”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5)

四、参照题三文献的标点,给下一段文言标上规范标点符号(抄在答卷上再做标点,可使用简化字),然后翻译成白话文(可使用简化字)。(30分,其中标点十分,翻译20分) 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卫大夫史鰌患之数以谏灵公而不

听史鰌病且死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于北堂吾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是不能正君也生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置尸于北堂于我足矣史鰌死灵公往吊见丧在北堂问其故其子以父言对灵公灵公蹴然易容寤然失位曰夫子生则欲进贤而退不肖死且不懈又以尸谏可谓忠而不衰矣于是乃召蘧伯玉而进之以为卿退弥子瑕徙丧正堂成礼而后返卫国以治。

晋大夫祁奚老晋君问曰庸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可君曰非子之雠耶对曰君问可非问雠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庸可以为国尉祁奚对曰午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君子谓祁奚能举善矣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祁奚之谓也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回亲戚可谓至公矣唯善故能举其类诗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刘向《新序-雑事第一》)

叁、文字学部分(共40分)

五、指出下列各字的篆体属于“六书”中哪一类,并简要分析其形体结构。(每字1分,共10分) 象

六、词语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同化

小篆

草书 汉子规范化

七、问答题。(18分) 1.唐兰先生批评传统“六书”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他所创立的“三书”说是什么?(10分) 2.写出20世纪四位古文字学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8分)

第四篇:中山大学校徽

说明: 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查看清晰原图。

2.整理的系列中国大学校徽,旨在为您制作简历时提供方便。

3.“中山大学校徽”的版权归属原设计者、学校所有。

第五篇:中山大学物理学院

2018年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物理学院2018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实行以综合素质能力考核为基础的“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申请人须按照中山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和物理学院的相关要求进行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

一、申请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道德品行良好,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中山大学的规定。

2、已获硕士学位者及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于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申请人持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报考,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最迟须于录取前提交)。

4、有两名与本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5、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6、英语水平应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项:(1)发表过英文的专业性学术论文,(2)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如不能满足以上条件,仅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学院审核小组将重点考核其英语水平,并确认其英语水平达到要求。

7、《中山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规定的其他报考基本条件。

申请人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的真实性,一经招生单位或认证部门查证为不实,即取消考核或入学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

二、招生专业和学制

招生专业详见《中山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申请-考核”制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

三、招生类别和人数

物理学院各专业不招收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不包括国家专项计划)。招生专业目录上注明的招生人数为我院2018年的招生计划数,具体招生人数将在录取前视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招生计划数含免试博士生(硕博连读、直接攻博)计划招生人数,我院招收免试博士生的人数和“申请-考核”制招收的博士生计划数将于网上报名前在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供考生参考,请考生务必留意网上信息。

有关博士生导师的介绍,请登录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或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网站浏览了解。

四、报名程序

1、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网上报名和交费。

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请于2017年11月登录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网上报名系统(网址:http://graduate.sysu.edu.cn/zsw/),提交报名信息,缴纳报名费(报名费一经缴纳,概不退还)。报名的具体时间、办法及要求将于报名开始前在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

2、提交纸质材料。

网报成功后,请于2017年12月13日前将以下纸质申请资料寄(送)达物理学院办公室(自备信封统一装入)。截止12月13日仍未收到材料者,视为放弃报考。

所需提交材料共计11项:

(1)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个人陈述:学习和工作经历、经验、能力、特别成就等,不超过2000字。

(3)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不少于3000字。

(4)成绩单:本科、研究生阶段成绩单(需就读学校的教务或研究生主管部门盖章)。

(5)代表性学术成果:包括已发表论文、未发表的工作论文或学位论文,不超过3篇。

(6)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信(空白表从网上下载)。

(7)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必须在入学时补交)。

(8)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9)有效身份证复印件1份(居民身份证、护照)。 (10)学生证复印件1份(往届生无需提供)。 (11)体格检查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检查并盖章,空白表从网上下载)。

凡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缴纳报名费或送(寄)报考材料至我院查验者,将被视为自动放弃申请资格。

3、邮寄地址或直接递交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十友堂109室 张老师收 邮编510275 (请在信封右上角注明“博士生申请-考核制”)

注:① 以上申请材料请按顺序编号提交,若上述申请材料不全,将不予受理;

② 所提交材料不退还;

③考生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的真实性,若发现材料造假者,包括学术造假或抄袭,即被取消录取或入学资格,已入校的学生将被取消学籍。

五、材料审核

物理学院办公室对照上述报考条件要求,对申请人的申报资格进行形式审查。分学科(学科分组参见附件)组织以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主的专家组对已通过形式审查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核,根据招生计划,按照一定的比例择优确定进入综合考核考生名单,并于2017年12月下旬在学院网站公示。

六、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采取面试的方式进行,分为专家组面试考察和导师组面试考察两部分。对申请人的外语水平、学术能力、培养潜质、心理素质及思想道德等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察申请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动态掌握的情况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考核于2018年1月进行,具体时间及地点由学院另行通知。

1、专家组面试考察:总分300分,通过学科专家组面试产生。每名申请人的面试时间不少于40分钟,其中PPT陈述时间20分钟。学科专家组由相关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导师组成,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不得少于3人。专家组面试的内容包括专业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逻辑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心理素质等。按照“英语”、“专业知识”和“科研潜力”三项科目分别给分,每项成绩的总分为100分。三项成绩的总和为专家组面试考察成绩。

2、导师组面试考察:总分300分。由申请人所报读的导师组织不少于3人的导师组对其进行面试。导师组对每名申请人的面试时间不少于30分钟。面试采用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基础和专业知识、科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导师组综合考察申请人后,给出面试成绩。学院根据导师组给出的面试成绩,对通过导师组面试的申请人进行排序,并折算为标准分。

七、录取

1、总成绩为导师组面试考察成绩和专家组面试考察成绩的总和。根据导师招生名额,按照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推荐拟录取名单,报经研究生院审核后公示。

2、导师组面试考察成绩低于18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专家组面试考察成绩低于18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

3、不接受破格录取申请。

八、调剂

1、我院院内跨专业调剂申请由学院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学院进行审批。

2、如招生计划未完全使用,可接受原报读我校其他院系但未获录取考生的再次申请,申请人须符合我院的申请条件,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通过材料审核及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参加综合考核。

九、学费及奖助金

博士研究生的学费及奖助金标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十、其他

1、学费缴纳、最长学习年限、毕业就业、学生住宿等按中山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2、本说明由物理学院负责解释。 十

一、联系方式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办公室 张老师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十友堂109室

邮政编码:510275 电话:020-84113393 邮箱:lgxyrs@mail.sysu.edu.cn

招生相关信息查询请登录物理学院网站(http://spe.sysu.edu.cn/),查看招生-研究生招生信息栏目。

附:学科分组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

上一篇:注塑尺寸问题范文下一篇:职商决定成败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