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渔业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2024-04-10

贫困村渔业产业情况调查报告(共6篇)

篇1:贫困村渔业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1

贫困村渔业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2 篇

贫困村渔业产业情况调查报告第 1 篇

乡,为通平两县交界处。乡政府距县城 62 公里;距东约 12 公里,同县镇相邻;南约 13 公里,与县接壤;西约 4 公里、北约 3 公里,与镇濒临,西北隔与镇相望。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穷财政不能穷老区百姓,欠发达不能欠老区民生的执政理念,关注民生,依法行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良好,尤其是通过扶贫工作的开展,乡的道路和饮水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由于无工业发展,污染较少,空置建设用地较多,发展空间较大,后发优势明显。

一、基本情况

乡面积 39.9平方公里,人口 1.31 万。8 个村委会。其中贫困村 2 个,分别是村和村;已脱贫 1 个,为村;未脱贫 1个,为村;发展渔业产业的贫困村 2 个。

二、贫困村渔业发展情况

村幅员面积 4.19平方公里,辖 4 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 1185 亩,林地面积 2570 亩,其中:田 711 亩,土 474 亩;农业总户数 315 户,总人口 1202 人(其中共有劳动力 697人,外出劳动力 290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54 户,138 人;低保户 27 户,53 人。村现有池塘养殖 7 个,大水面养殖 80亩,流水养殖 1000平米;水产养殖基地 7 个。

村位于乡东大门,距乡政府 9 公里,幅员面积 8.2 公里,辖 7 个农业合作社,农村小学 1 所,农业人口 1998 人,城镇居民 106 人,总户数 456 户,建卡贫困户 140 户、353 人,劳动力 890 人,常年务工人员 790 人,残疾人 170 人,其中持证残疾人 90 人,五保孤儿 24 人。村现有养殖池塘 189 个,大水面养殖 168 亩,流水养殖 90平米,稻田综合种养 230亩;水产养殖基地 23 个。

1、自然条件制约。村有山坪塘 25 口(其中国家补助资金已整治 1 口,国土整理整治 2 口);村有山坪塘 7 口,已整治 1 口。村、村尽管人均耕地较多,但总体上淡水资源短缺,特别是村平均海拔 850 米,是一个典型的深丘旱山村,98%的农户吃的不安全的堰塘水,基本靠天吃饭。这种自然环境,使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底子薄,基础差,这都成为发展的不利因素。

2、区域瓶颈锁闭。村和村地处乡边缘,道路交通状况差,甚至曾连独立的村级公路都没有,村、村落入夹缝之中。这样,周边村良好的基础设施、服务条件更多对这两个村表现为虹吸效应,一些企业很容易在周边落地生根,这种区域上的不利条件成为制约两个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当然这也会成为后发优势,即随着周边地区的发展也会产生溢出效应,反而促进两个村的振兴。

3、人文心理影响。由于历史上主要是靠天吃饭,加上商

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地处沿边,整体经济落后,思想解放的程度也受到制约,错失了几次改革发展的良机。加之两个村地处乡边缘,属于贫困区域,在乡发展的战略部署、目标设计、重视程度等全局性安排中,一度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历史上由于受极左思潮干扰领导班子不团结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贫困村渔业发展规划情况

村、村渔业发展规划被纳入乡十二五发展战略以来,乡党委、政府加快这两个村的建设力度,工作的重点业放在了发展产业上。

1、特色养殖。村有良好的养殖传统,是我乡规模最大渔业养殖基地之一。近几年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村人口规模小,又处在边角地带,缺乏养殖企业作为龙头,因此在依托金山村颐养中心这个平台,精心打造,扩大养殖面,发展庭院式特色渔业养殖,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对农民发家致富,将有良好的带动作用和发展前景。拟规划建设渔业养殖基地 15 个,养殖户 35 户,发展稻田综合种养 200 亩。

2、休闲旅游。村已在潘家河水库建 1 个纯天然的流水鱼养殖基地,以此为载体,将其余的水产养殖基地精心打造,发展休闲旅游,制定了发展规划,形成规模效应。虽然每逢周末,周边乡镇有很多游客前来看山、游览水库和垂钓,但

由于缺乏必要的投资商和具有龙头性质的旅游项目,旅游开发还没有形成规模。如果将所有的渔业养殖基地精心打造,形成田园式的风光,随着经济发展,这里的水库、田园风光、垂钓将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向往之地。拟规划建设渔业养殖基地 30 个,养殖户 50 户,发展稻田综合种养 500 亩。

3、服务业。目前在村、村投资的企业用工人数普遍较少,随着企业项目的增加,一些大型企业的进驻,如果在休闲旅游方面能有大的手笔,服务业的比重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四、贫困村渔业发展建议

1、在工业发展方面,对招商引资的项目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要求,总体是环保,可持续发展,确保生态良好。重点是村潘家河水库生态园区。招商引资应当更多地采取走出去的战略。主要是当前村、村发展的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日显,一些企业将蜂拥而至。主动走出去,将能够更好地选择低碳、环保和效益好的优势企业进驻。同时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村、村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与不同发展区域的优势互补,打造新型农业集聚区。

3、加大村、村的宣传力度,扩大村、村的周知度和知名度。目前,了解村、村的还比较少,很多人对这两个村还比较陌生。这一方面说明过去的发展缺乏有影响的产业和品牌,也说明这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处女地。

4、发挥好后发优势和地缘优势,为将来的红色旅游及休闲旅游发展留下充足的空间,并从旅游规划和项目入手,着手招商引资,形成工业和旅游业同步规划同步发展的格局。

5、先行从建筑规划、建筑格局角度考虑,对全区域的发展超前运作和管理,如成都市在各乡镇设立规划师一样,使村、村成为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居地,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也是新农村的典型。

6、待服务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更好地消化农村劳动力的时候,可以适时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大的突破。

7、通过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把、老区精神、地域文化、特有农作物、渔业产品和其他特色产品带动起来,发展起来,打出自主品牌。

8、从产业扶贫的角度看,渔业养殖的空间和市场还很大,仅仅乡自身就有着较多的市场需求。一方面需扩大养殖的种类和规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扶持的方式为养殖业找到市场和买家。养殖空间亦亟需拓展,渔业养殖相当部分还处在零散状态,规模上不去,导致外销不畅,开拓市场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9、致力打造乡的软实力。乡由于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影响、硬件环境、财政支持存有某些方面的局限,但是营造乡软实力还有较大空间,这就是充分挖掘乡的人力资源、环境

资源、社会资源,通过打造软实力,构建形成一种各方面关注、各界支持乡村、村发展的良好氛围。

贫困村渔业产业情况调查报告第 2 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通过市政府及主管部门扎实有效的工作,我市的现代渔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有力地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2014 年,全市完成渔业经济总产值 470 亿元,完成水产品总产量 109 万吨,水产品产值 145 亿元。

(一)政策措施日臻完善。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蓝色粮仓的实施意见》、《青岛市蓝色粮仓建设规划(2014-2020)》等推动现代渔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我市建设蓝色粮仓的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坚持抓好渔业生产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了渔船信息管理系统和渔业安全生产短信平台,大力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黑、红名单制度,加大检验力度,有效保障了水产品质量安全。

(二)渔业经济结构日趋优化。积极推动传统的捕捞、养殖渔业向远洋、深加工和渔业三产转型。一是大力发展远洋捕捞。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推进远洋渔业开发合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注册远洋渔业公司 27 家,批准远洋渔船 125 艘。二是渔业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投资总额 100 亿元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

链物流基地的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预计 2016 年建成投产。三是水产加工和渔业三产逐步壮大。全市共发展水产品加工企业 240 多家,去年共完成出口创汇额 16.6 亿美元,建成休闲渔业基地面积近20 万亩,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8 处。

(三)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行渔业健康养殖和渔业资源修复,努力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全市完成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面积 7 万亩,占全市池塘总面积的 60%,建成工厂化养殖车间 110 万平方米,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 450 个。全市已建成 7 处增殖休闲型海洋牧场和 1 处公益型海洋牧场,投放礁体总计达 137 万多空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现代渔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近海捕捞和沿海养殖明显下滑。近些年来,由于近海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居高不下,资源破坏强度大的作业方式和违规网具屡禁不止,近海捕捞能力远远超过可捕捞量,导致近海渔业资源匮乏。调研中不少渔民反映,出海的收获甚微,近海几乎无鱼可捕。同时,受城市扩张、旅游发展和重大涉海项目建设的影响,沿海养殖水域和滩涂面积也在不断缩减,加之部分水域环境被污染,我市海水养

殖面积由 2012 年的 4 万公顷减少到目前的 3.3 万公顷,养殖渔民失海问题日益凸显。

(二)渔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科技转化水平不高。调研了解到,虽然全市已经有 7 万亩养殖池塘完成了标准化改造,但多数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清淤、护坡、水电等简单改造,较少配备废水处理系统、增氧系统或开展生态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总体建设标准不高,配套设施简陋,养殖模式粗放,循环水养殖系统应用比例较低。与此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渔业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比较困难。

(三)渔业市场竞争力有待加强。虽然我市渔业资源比较丰富,渔业经济起步较早,但仍然缺少像山东好当家集团这样产业链完整、在全国叫得响的渔业品牌,现有的渔业企业多数以生产、销售初级水产品为主,水产品加工企业也是对海产品的简单初级加工,加工层次和附加值较低,全市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力量普遍较小,渔民在技能提升、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另外,我市在远洋捕捞、冷链物流等方面的发展较威海市等渔业先进市还有较大差距。

(四)财政和金融支持不足。渔业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资金对现代渔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燃油价格、人工费用、渔船价格和物流成本等快速上涨,渔业生产经营的成本持续上升。近三年来,我市以发展远洋渔业和推动渔业大项目建设为契机己争取国家专项资金 5.8 亿多

元,在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中完成各方投资 4.2 亿元,渔业油价补助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足额发放,但除此以外,各级财政没有安排支持现代渔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公共财政支持现代渔业的范围较窄。同时,由于渔业养殖成本和损失难以核算,渔业养殖保险仍是空白。

三、意见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环,全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认清形势,明确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推进我市现代渔业发展再上新水平。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要抢抓历史机遇,努力使现代渔业走在农业现代化的前列。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历史阶段,是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渔业发展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促进农民渔民就业增收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青岛是全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发展现代渔业的条件和资源得天独厚。市政府和主管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性、艰巨性,把现代渔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凝聚各

方力量,加快推进步伐,努力使现代渔业发展走在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二)要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动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渔业是资源型产业,要像严格保护耕地一样保护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确保渔业资源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要坚持控制近海、拓展外海、发展远洋,严格休渔禁渔制度,完善捕捞业准入制度,逐步减轻近海捕捞强度,促进近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要把远洋渔业作为当前我市现代渔业发展的重点,鼓励现有远洋渔船更新改造,鼓励和扶持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基地和海外渔业基地建设,提升远洋渔业资源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加大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力度,依托驻青海洋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力量,积极鼓励渔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构建包括良种繁育、养殖、加工、储运和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的现代渔业产业技术体系。要加强渔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科技入户长效机制,强化公益性服务职能,增强科技成果推广能力。继续强化增殖放流、人工鱼礁投放、海洋牧场建设等措施,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

(三)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现代渔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渔民和渔业企业是渔业生产的主体, 加快现代渔业建设关键是要维护和发展好渔民和渔业企业的利益,调动渔民和渔业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继续坚持渔业基本经营制

度,保障渔业生产者依法享有长期稳定的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进一步健全养殖水域滩涂占用补偿和救济制度, 帮助失海渔民就业、转产。要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推动水产品养殖、捕捞、加工、物流业的相互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发展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扶持一批有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带动能力的渔业企业。要鼓励发展渔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 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促进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品牌化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四)要落实保障措施,促进现代渔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现代渔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市政府要加强对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渔业主管部门要履行好行业发展管理和协调服务职能,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国家、省、市的各项渔业扶持政策落到实处。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切实把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落实生产经营者责任追究制,确保消费者吃上健康、放心的水产品。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支渔惠渔力度,把财政投入的重点从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扩展到质量安全、资源养护、海上维权、安全生产、改善渔民生活等。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协作,积极开发服务现代渔业发展的抵押、保险等金融产品,降低

投资风险。要继续加强渔业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的装备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为渔民、渔业企业和全市的现代渔业发展服好务。

篇2:贫困村渔业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按照XX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X农发〔2021〕X号)相关要求,XX镇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使用管理自查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根据工作安排,成立了XX镇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使用自查小组,由党委书记XX任组长,镇长XX、分管领导XX任副组长,脱贫办、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党政办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负责产业扶持基金管理使用自查工作。

(二)建章立制,严格规范

结合市、县相关文件要求,分别制定了XX镇XX社区、XX镇XX村《产业扶持基金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制度》、《产业扶持基金使用方案》、《追加产业扶持基金的使用管理方案》,贫困村在使用产业扶持基金时必须按照管理办法执行。

(三)规范运行,认真自查

1.基本情况。XX村产业扶持资金共计50万元,XX社区产业扶持资金100万元。

2.使用情况

XX村产业扶持资金共计57.6203万元,其中10万投入XX县XX种养植专业合作社,按7%固定比例分红(其中8万元为原产业周转金,2万元为红利投入);28.2万投入XX县化工总厂,按6%固定比例分红;11万元投入XX县XX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按7%固定比例分红;2.8万元借贷给贫困户发展产业。

XX社区产业扶持资金共计100万元,其中28万投入XX县化工总厂,按6%固定比例分红;19万元投入XX县XX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按7%固定比例分红;3万元借贷贫困户发展产业。2018年10月,XX社区将新增加的50万产业周转金,分别投入XX县XX家庭农场30万元和XX省XX食品有限公司20万元,按3.6%固定比例分红。

3.收益及分配情况

XX村集体经济收益11.69万元,其中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困难和发展村级公益事业3.57万元。XX社区集体经济共计收益15.8万元,其中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困难和发展村级公益事业3.9万元。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扶持资金用途单一。

部分资金用于投资企业,按比分红,用于非生产性支出,没有助推贫困户产业增收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作用。

(二)产业扶持资金效益不高。

借款后发展的种养殖业,由于农户技术和管理不到位,未能产生较好效益,部分贫困户存在逾期未归还的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产业扶持基金政策宣传,使广大群众对基金相关政策、申请借款条件和流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为推动产业扶持基金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树立发展的标杆,发挥种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群众的脱贫致富积极性。

篇3:贫困村渔业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一打三整治”,“三无”渔船,转产转业,对策建议

前言

近些年来, 随着海洋污染的加重及对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 东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浙江省委、省政府于2014年7月18日发布《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修复振兴浙江渔场的若干意见》文件, 宣告实施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计划。一年多来, 取得很大的成就,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据2014~2015年选点调查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执行情况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结合查询的资料, 综合分析得出, 有关浙江省渔业政策方面的研究及报道较少, 例如, 王宏志、唐先锋研究提出:通过法律层面, 创新行政执法体系, 开展省际海洋行政执法合作, 不断完善国内渔业立法, 加大处罚力度, 用常态化的严格执法打击各类渔业执法行为;卢剑峰针对渔民社会保障问题, 提出一些保障渔民权益的建议, 并强调应进行省级立法以保障法律的实施。在国外, 关于整治海洋渔业的相关研究, 多针对渔业管理模式, 如Steffen Hentrich等认为, 渔业权的流转是一种有效的渔业管理和资源保护方式。对于小型渔业管理, 加拿大在东北太平洋复兴计划中提出, 小型渔业渔民可以将捕捞许可证转让后退出。

本文基于当前“一打三整治”政策实施情况问卷、走访等调查资料, 结合有关研究分析, 进行综合分析, 揭示其现状及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探讨其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建议, 以期为各级政府制定后续政策, 形成长效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1 浙江省“一打三整治”政策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一打三整治”政策实施现状

至2015年6月10日, 浙江省全省核查的13604艘涉渔“三无”渔船已被全面取缔, 其中主动上交政府处置的“三无”渔船有11934艘, 占核查总数的88.9%。浙江省加大了对“绝户网”渔具的取缔, 严厉整治船证不符的违规行为, 使省内长期“无序、无度”的海洋捕捞乱象得到明显的遏制。同时, 2015全省调查了336个入海排污口, 设立了各类海洋监测站位1941个, 比2014年增加了59%, 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海洋环境季报制度, 在1年时间内累计增殖放流各类海洋生物幼苗21亿尾。“一打三整治”政策工作初显成效, 但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要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任重而道远, 政策实施的长效机制形成仍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1.2“一打三整治”政策实施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1.2.1“三无”渔船打击存在阻力。

尽管在“一打三整治”政策的强力推动下, 大量“三无”渔船被取缔, 却仍有不少“三无”渔船被制造出来, 而部分“三无”渔船遁逃邻近省市, 逃避“严打”。在政策施行中, 被取缔的“三无”渔船大都为百姓的“生计船”, 涉及到部分渔民的切身利益, 其生计深受影响, 这导致有些渔民与执法者“躲猫猫”, 甚至引发了一些渔民暴力抗法等乱象, 存在渔区社会的稳定隐患, 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三无”渔船的产生有多种原因, 总结如下:

(1) 渔船功率指标买卖不合理。指标的买卖使商业资本进入渔业, 加速了指标的兼并, 使少数渔民手握大量指标, 成为渔老板, 而绝大部分底层弱势渔民则拥有很少功率指标, 或成为“失海”渔民, 他们为了生计又重新造船, 重操旧业, 他们的后造渔船就成了“三无”渔船。

(2) “三无”渔船认定标准混乱。1988年农业部开始对12m以上, 60马以上的船进行管理, 而那些12m以下60马力以下的渔船没被纳入管理, 成了未被关注的小渔船, 即为“未纳入管理的船”。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管理部门曾经发文给各县, 将这类渔船划给县 (市、区) 及乡镇登记, 实行安全管理。因此, 这类12m以下60马力以下的生计渔船产生背景复杂, 数量庞大, 涉及面广, 且渔民多为弱势群体。如何处置是非常棘手的渔业管理问题。

(3) 渔民群体文化素质总体偏低。此次调查共向渔民发放问卷150份, 回收问卷132份, 有效问卷119份。问卷统计有76.92%的学历是初、高中, 有7.70%的渔民学历是小学及以下, 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渔民只占15.38%。文化素质不高使大多渔民法律意识淡薄, 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淡薄, 也使“三无”渔船的取缔工作难以很好的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4) 违规违法处罚力度不大。我国目前对违法船只的处罚力度较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八条, “三无”渔船违规被抓, 一般只被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 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的也不过没收渔船, 这使得“三无”渔船违规作业肆无忌惮, 呈无政府状态。笔者了解到有部分渔民不愿去当地渔业管理部门登记渔船, 这样在“伏休”期间便能侥幸偷偷进行作业, 从而获得可观的利润, 即使运气不好而被渔政管理人员抓获, 也只是进行罚款而已, 且所罚的金额不及所捕获的利润。

1.2.2“三无”渔船渔民转产转业进展缓慢。

目前, 虽然“三无”渔船被严打后, 渔民的转产转业颇有成效, 但是在转产转业过程中, 许多渔民仍处于困境中, 渔民的转产转业工作进展缓慢。其中, 渔民缺乏资金、再就业能力弱、政府扶持政策的不完善等是造成大多数渔民们转产转业难的主要原因。

(1) 渔民缺乏资金。渔民在造船过程中将借贷的资金投入到渔业生产中, 而这些资金成了不可收回的成本。例如, 目前较为普及的100t、250马力“三无”渔船被严打后, 渔船被拆解, 渔民转产转业,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都会给予一定补助, 但合起来不过8~9万元, 不及原造船投入的1/10, 使得渔民由此债台高筑, 更难实现转产转业。

(2) 重返渔业现象严重。大多数渔民文化程度较低, 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差, 技能单一, 总体文化与技能素质较低, 因此大多数渔民再就业能力弱, 转产转业后难以适应新的岗位和环境, 渔民重返渔业现象日益严重。

(3) 相关政策仍未完善。对渔民转产转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 如目前发展的休闲旅游已成功解决部分渔民的就业问题, 但浙江省对休闲渔业的审批和政策出台滞后, 使渔民通过正常渠道申请建造休闲渔船审批难。另外, 政府对“失海”渔民的生活补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失海”渔民面临生活和养老的严峻问题, 由此转产转业存在严重的负担与阻力, 执行艰难。

1.2.3“船证不符”现象仍然存在。

在整治“船证不符”时, 发现存在渔民擅自扩大船只主机功率的现象, 如船宽在6m以下, 马力数为185马力、223马力的渔船, 通过渔民的私自改造, 使原主机功率大幅提高到250马力、275马力。同时, 由于政府双控政策的出台, 渔船的主机功率受到限制, 某些柴油机厂家为牟取经济利益, 盲目迎合渔民的要求, 将主机型号、功率随意改动。

1.2.4禁用渔具屡禁不止。

在禁用渔具的整治调查中, 发现虽然“三无”渔船大量减少, 但是船老大为增加产量, 提高收益, 捕捞许可渔船的渔具规格 (如网目尺寸) 、配备渔具数量、配备的仪器设备等违规普遍, 捕捞强度大增, 购买使用禁用渔具十分普遍, 屡禁不止。

1.2.5 海洋污染威胁仍然存在。

在海洋污染防控上, 政府相关部门对大量沿海排污工厂进行了检查规范, 虽然严控陆源污染物超标排放, 效果显著, 但是一些沿岸海域偷偷排污现象依然存在且相当严重。另外, 基层渔民反映出海作业时, 一些帆张网渔船浮标等设备中的电池, 部分渔民常嫌废电池回收麻烦, 直接丢弃海中, 这种行为会对海洋环境构成严重污染。同时, 海水养殖中存在的放养密度不合理和饵料投放过剩问题, 导致海域海水富营养化严重。诸如此类的环境污染导致赤潮频发。

1.2.6 部分政策内容不明确, 且存在矛盾。

一些政策存在不明确, 如管理“三无”渔船非法搭客的政策中, 管理主体不明确;垂钓者利用“三无”渔船或泡沫排筏等出海垂钓的现象逐渐增多, 对此现象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处理政策, 有时还存在管理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同时, 新出台的政策与一些旧的政策间存在矛盾, 例如宁波市在“一打三整治”过程中, 将滩涂串网作为违禁渔具整治, 而当地部分渔民持有的捕捞许可证中, 许可滩涂串网作业类型, 造成新出台的文件与原审批的许可证存在矛盾, 且在此轮渔具整治过程中, 渔民没有得到任何清退补偿金。

1.2.7部分地区执法部门力量薄弱。

浙江省海域面积达26万km2, 岸线长约6696km。辖区内拥有海岛3061个, 约占全国海岛的43%, 但部分沿海地区从事海洋与渔业一线执法的执法人员却少之又少。例如, 在宁海县, 从事海洋与渔业一线执法的只有7人, 平均每1km2海域执法人员仅0.04人, 管控能力弱, 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执法的难度和压力也在加大。

1.2.8 外省“三无”渔船在东海区违法作业影响恶劣。

目前由于渤海、黄海等海区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 渔业陷入严重困境。因此不少渤海、黄海海区的渔民为了生计, 常常趁着东海伏季休渔在东海海区进行偷捕, 这严重干扰了东海区伏季休渔管理执法, 且这些渔民的暴力抗法, 违法作业, 其行为严重威胁执法者人身、财物安全。同时, 对浙江守法渔民产生“守法吃亏, 违法得利”的恶劣影响, 也加大了浙江省渔业管理执法的难度。

2“一打三整治”政策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2.1 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三无”渔船

2.1.1 完善现有法规, 对“三无”渔船的判定和处罚做到有法可依。

以各地的渔业现状为依据, 通过完善《渔业法》中对“三无”渔船判定的细则, 明确其认定标准、认定主体和认定程序, 并明确进行“三无”渔船认定的牵头机关, 减少“三无”渔船认定难现象的出现, 杜绝行政混乱, 提高行政效率和《渔业法》的可执行性。并通过出台处罚力度更大的法律文件, 赋予行政部门采取强制措施的执法权 (如强制拆除、拖离“三无”渔船, 降低违法人员的入罪门槛等) , 对“三无”渔船采取更为严厉的行政打击, 渔船制造人员等“三无”渔船涉事人员也要依法严惩, 以对相关“顶风作案”的违法人员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且做到有法可依。

2.1.2 加强对渔民的教育和行政指导, 提高渔民自身的法律意识。

政府通过举办相关的法律宣传讲座, 向渔民发放《渔业法》、《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有效提高渔民的法制观念、渔业资源保护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并借助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 利用广播、电视和流动展板等宣传相关法律知识, 进一步增强广大渔民的法律意识, 在休渔期间保证做到“船进港、人上岸、网入库、证集中”, 对发现的违法捕捞行为主动及时地上报。

2.1.3 普查浙江省各类渔船数量, 区别对待“三无”渔船主。

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区别对待持不同态度的涉案“三无”渔船。首先, 凡是主动上交“三无”渔船的, 政府将给予在转产转业、生活困难补助等方面相关的优惠政策;对同意上交但逾期仍未上交“三无”渔船, 且仍在海上从事非法经营生产的, 政府相关部门将强制没收船舶, 并将个人信息记入直接影响办理贷款等业务的银行信政系统和社会诚信档案:采取暴力抗法构成犯罪的, 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追究刑事责任并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2.1.4 设立举报热线, 及时举报非法“三无”渔船。

建议各地政府建立起各地的“打非治违”举报热线, 对被举报的“三无”渔船, 一经核实, 立即取缔, 并给予举报者一定的奖励, 以促进渔业的规范和有序发展。

2.1.5 制定法规, 实现“专人专权专指标”, 从源头上控制“三无”渔船的产生。

现阶段“三无”渔船产生的根源, 可以说是由可交易引起的。而通过渔权和功率指标与渔民的绑定, 禁止渔船功率指标的买卖和渔权的转让, 能极大地打压通过购买功率指标建造“三无”渔船骗取政府柴油补贴的行为, 在源头上扼杀“三无”渔船的产生。

2.2 引导“三无”渔船的渔民转产转业

2.2.1 加强政策引导, 降低渔民转产转业所需成本。

在渔民的转产转业中, 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问题。建议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 加大对转产转业渔民的补助, 提高补偿金额, 以减轻渔民自身的债务负担和心理压力。政府可以尝试建立转产转业连续3年补助机制, 在双转渔民转产转业后的3年内每年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补助, 降低他们再创业的成本。

2.2.2 完善政府的转业服务, 向渔民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和转产指导。

政府可以拨出一部分专项基金用于渔民的技能培训和转产指导, 为广大渔民免费提供各种就业、创业信息。在技能培训时, 针对性地帮助渔民了解市场需要和未来经济发展动向、并结合渔民自身对再就业的意愿来指定培训项目, 如水产养殖、船舶修理等。充分调动渔民转产转业的积极性。由于大多渔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技能单一, 政府在提供转业服务中更应注重细节, 培训的方式应尽可能灵活, 语言要浅显易懂。

2.2.3 鼓励渔民改转水产养殖业。

大部分渔民“靠海吃海”的思想根深蒂固, 在这种情况下, 水产养殖业这类“离捕不离海”的产业就成了渔民就地转业的首选。政府通过资金补助, 加强对渔民水产养殖的培训, 并在渔业养殖户遇到自然灾害、养殖水域被征用时给予救济和补偿的权益保障机制, 从而吸引更多的渔民“弃捕从养”、“弃船上岸”。

2.2.4 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增加渔民转业就业机会。

政府通过招商引资, 适量引进一些水产品加工公司, 新建水产品交易市场, 增加就业岗位。鼓励渔民转业到水产品加工业、销售业等行业, 拉动水产养殖业, 形成水产品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同时, 政府牵头举办一些祭海、开渔等活动, 将当地的渔业文化融入到休闲渔业中, 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为转产转业渔民的就业和增收提供更多的机遇。

2.2.5政府为转产转业的渔民预留发展用地。

政府要对当地的一些人文景观加以修缮保护, 如古老的渔村民宅、残旧的寺院等, 并把在“一打三整治”政策执法时淘汰掉的渔船进行改造和精心装饰, 以用于水上垂钓、观光、餐饮等休闲渔业项目, 以供渔民转产转业时用地需要。

2.3 严厉打击渔船“船证不符”的违规行为

加强“船证不符”的核查, 决不放过一艘违法渔船。强化船证相符的过程管理, 在申报审批、船厂生产过程监控、发证前检验核查及捕捞生产中核查等关键环节实行严格管理, 对于未批先建、擅自更改船舶参数的渔船一律严厉打击, 从源头、中间关键环节到生产中核查环节等全程严厉打击“船证不符”违法行为。

2.4 加强禁用渔具的整治

深入开展宣传, 利用媒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有效提高广大渔民的合法捕捞意识。并在休渔期对渔船集中休整, 重点检查禁用渔具, 没收其禁用渔具。另外, 建议海洋渔业执法部门会同工商部门实行监管, 从源头抓起, 铁拳整治非法渔具, 同时定点一批规范的渔具制售企业生产渔具。

2.5 整治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的违反行为

提高养殖技术, 开展科学养殖, 实现零排放的循环水养殖、高效益的生态养殖、有机养殖等高层次养殖。对于渔民出海作业配备的大量蓄电池废品、破渔网、生活垃圾等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渔具, 海监执法部门牵头, 渔业乡镇、社区、渔村等协助一律给予回收, 建议采取以旧换新等鼓励性措施, 保障此项政策的落实。另外, 海洋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严格执行环境监测制度, 加强对工业、农业、城市生活入海排污口及涉海工程的排污监管。

2.6 完善渔业管理政策

基于“一打三整治”过程中存在的渔业管理政策问题, 建议加强渔业第一线的深入调查与研究, 充分听取基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制定接地气的渔业管理政策, 为“一打三整治”重大战略决策的有效实施及长效机制形成做好有力保障。

2.7 加强海洋与渔业执法力量

加大对海上执法装备的投入, 更新、补充、新增执法装备;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 同时改革用人机制, 大量吸纳高级专业人才充实到执法队伍。另外, 建议统合海监、海事、渔政、公安边防和海关部门, 尽快建设海警局, 构建海洋综合管理体制, 尽快结束“九龙闹海”混乱且低效的局面, 实行海上执法一体化, 提高执法效率。

2.8 严厉打击外来非法渔船

建议浙江省政府向国家提议, 我省与沿海各兄弟省 (市、区) 加强合作, 全国一盘棋, 开展海空联动执法, 建立海上巡航执法常态化机制, 落实各海域巡查管辖责任, 确保休渔期休渔区常态化联合巡查执法。此外, 派遣渔业执法队员在码头、冷库、市场乃至宾馆酒店等水产生产销售链过程、末端严格监管, 严厉打击各类外来非法渔船。

参考文献

[1]王宏志.“一打三整治”海洋行政执法问题与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5 (6) :1-4.

[2]唐先锋.“一打三整治”执法依据探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5 (6) :5-9.

[3]卢剑峰.“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中渔民社会保障的政策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5 (5) :1-4.

[4]Steffen Hentrich, Markus Salomon.Flexible management of fishing rights and a sustainable fisheries industry in Europe[J].Marine Policy, 2006 (6) :712-720.

[5]樊旭兵.加拿大渔业管理经验及借鉴意义[J].中国水产, 2009 (11) :78-79.

[6]彭佳学.在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工作视频会议上的发言[J].浙江海洋与渔业, 2015 (7) :3-5.

[7]彭佳学.在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工作视频会议上的发言[J].浙江海洋与渔业, 2015 (7) :3-5.

[8]徐敬俊, 吕浩.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沉淀成本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 2008 (1) :34-37.

篇4:贫困村渔业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 沙眼 屈光性眼病 贫困地区

2005年7~9月我们至内蒙古翁牛特旗贫困地区进行义诊及技术支援,予当地群众以诊治工作。现将此地区眼科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及分析。

资料与方法

在3个月的义诊期间,共诊治病人660人次,外眼病占57%,内眼病占39%,其他占4%,外眼病主要为沙眼,占外眼病总数的27.6%,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屈光性眼病占30%,详见下表。

讨 论

沙眼在解放前是我国首要的致盲眼病,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常识的普及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其发病率大大降低,在城市地区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它已不是困扰眼科医生的主要病症了。但是下乡义诊期间,我们看到的病人与我们以往的工作临床所见完全不同。在贫困地区沙眼仍是主要的眼病,占外眼病的27.6%,令人触目惊心,且沙眼症状重,青少年偏多,且多因屈光不正来就诊,单因沙眼来就诊的病人不多,可见其对沙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检查见上睑为铺路石样满布乳头,角膜血管翳明显,其中14例已合并角膜炎,老年人因沙眼并发症来就诊的为17例,严重的瘢痕性睑内翻致角膜炎,角膜雾状混浊,后段视不清晰,视力下降至0.1以下,经手术矫正睑内翻,治疗角膜炎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痛苦虽然减轻,但视力均已遭到严重不可逆损害,令人痛心。还有1例沙眼病人,女,68岁,因沙眼致角膜炎,睑球粘连,已致一眼失明,另眼视力存手动/眼前,眼睑已增生,爬行,由颞侧越过瞳孔至鼻侧瞳孔缘,未侵及的角膜雾状混浊虽经睑球分离手术,视力仍未提高,此病人是我们这一年龄段的医生行医期间实难见到的病例。

我们义诊的医院为中蒙医院,主要面向广大的农牧区病人,病人就诊路途远,知识文化水平相对低,许多蒙族同胞就诊,不会说汉话,需蒙医医生为我们翻译,且其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故病一拖再拖,贻误了治疗时机,为治疗造成了极大难度,致使视力不可避免的损失.

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屈光性眼病在我们义诊期间显得异常突出,因此类问题来就诊的病人为2~18岁的患者,经检查多数患者还患有沙眼或结膜炎.

屈光不正:就诊平均年龄较城市平均就诊年龄大,近视度数相对较低,但此类患者群中存在11.7%的弱视患者,10例中仅有2例曾就诊并给予屈光矫正,其余患者没进行过任何诊治,因远视或近视未予矫正导致弱视,由此造成了无法挽回的视功能损失,令人痛心。因验光配镜的不规范,不科学致使配戴眼镜的患者配镜后出现眼痛、头痛等症状,且绝大多数患者并不知原因何在,当我们给予科学的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后,由此引起的困扰患者许久的症状得以消除。当我们接受他们深深的感激之情时,我们也深切体会到基层医院,农牧区的广大农牧民因就医环境的恶劣造成的痛苦。

斜视患者从2~18岁不同年龄均有,此类病人基本上没有得到正规的治疗,这里的眼科医生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匮乏,有50%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弱视,多数患者已错过了治疗时机,手术仅能改善外观,不能达到改善视功能的目的,因经济原因,40%患者仅仅看过病后,不接受下一步的治疗.在我国儿童弱视的患病率约为2.8%[1],此地区人口约为49万人,弱视的患病人数是相当可观的,从我们义诊的情况看,多数病人不了解,不认识此病,更谈不上积极的治疗了,广大的农牧区儿童正在受着此类眼病的侵害。

在夏秋季城市地区的外眼病主要为过敏性结膜炎,患病率正在逐年增高,而我们义诊的地区为纯农牧区,无污染,空气洁净,故出现了极低的过敏性结膜炎发病率,说明过敏性疾病与空气污染有较密切的关系。这也与目前的观点相一致。

因此地区为国贫县,医疗队定期会来这里进行白内障的治疗,故白内障病人就诊率较低,因经济问题,病人多在等待低费用的白内障手术,这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实现2020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白内障的手术费用是极其重要的[2]

此地区虽为内蒙古东部地区,但紧临东北,饮食接近,喜食较咸食物,故高血压发病率高,由此引起的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病人较多,但多数病人并不知道高血压还可引起眼部病变,致视力下降,没有就诊意识。

结论:①在基层,沙眼仍是主要的外眼病,还需积极防治。②屈光不正、斜弱视等屈光性眼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急需引起眼科医生的高度重视,还需相关部门的协助及宣传,配合。③防盲治盲工作任重而道远,白内障仍是主要致盲眼病,需积极治疗。④改变饮食习惯,少盐,控制血压,宣传相关的医疗卫生知识,才可控制相关的眼病的发病率。⑤环境污染程度与过敏性眼病有关,似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51.

篇5:东平渔业情况调查

派驻东平县支行独立审批人 王承森 东平县支行信贷部主任 郑 群

东平县地处泰安市西部,有远近闻名的东平湖,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按照市分行的统一要求,为全面了解客户资源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信贷工作,近期对该县的渔业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2009年,东平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7.5万亩, 其中池塘养殖面积4.7万亩,东平湖“三网”养殖面积2.8万亩(网箱11700架);水产品产量完成6.2万吨,其中养殖产量4.62万吨,捕捞产量1.58万吨;全县渔业总产值实现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2%、8.7%、9.7%。

该县在发展渔业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和探索。一是全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实现渔业增长方式由数量膨胀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重点推行标准化生产2009年实施标准化生态池塘整理改造1911亩,全县已整理改造旧池塘达到6300亩。通过开展 “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加强对渔民群众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服务,以河蟹、乌鳢等为主推品种,以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为主推技术,选择重点养殖基地的200户养殖户作为示范户,示范面积3000亩,从而带动养殖户1500户,辐射面积14000亩,使全县标准化养殖面积达3.8万亩。积极推进无公害、绿色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现已有乌鳢、河蟹、鲤鱼、草鱼、大青虾等5个水产养殖品种获得国家无公害认证,产地认定面积2.6 1

万多亩。恒远公司的东平湖大鲤鱼、东平湖大闸蟹等2个品种通过了绿色水产品认证。新湖华信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鲤鱼无公害认证正在积极申报。

二是培植新型渔业经济组织和品牌渔业,不断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益水平。按照“政府引导、渔户为主、多方参与、多样合作、自愿组织、民主管理”的原则,鼓励引导养殖大户、龙头企业、渔村干部等领办、联办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农村经济服务组织。目前,全县建设规范、运营良好、服务全面的渔业专业合作社已有14家,入社社员400多人。同时全力打造品牌渔业,不断扩大东平湖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规模,2009年基地生产品牌水产品750多万斤,实现销售收入 4000多万元。

三是发展渔业产业化经营,打造休闲渔业亮点。重点抓水产运销大户、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培植发展,全县销售额超过百万元的水产加工运销大户已达70多户,加工生产能力过千万元的加工企业已达6户。据了解,戴庙乡金山村张文来从事乌鳢销售,每年经他销往外地的乌鳢400多万公斤,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立足地方优势,发展休闲渔业,把休闲渔业发展纳入了县政府农村经济考核办法和旅游业考核办法。

四是加强东平湖渔业资源养护和生产的管理,创建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东平湖是全省重要的淡水鱼生产基地,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最后一级蓄水水库,更是库区30万余农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独特资源,2009年省海洋与渔业厅继续实施了以增殖东平湖渔业资源、修复东平湖生态环境的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向东平湖增殖放流优质鱼蟹苗种490多万尾(只),总投资212.5余万元,通过增殖

放流,变掠夺式开发为保护性利用,恢复了渔业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繁荣了渔业经济,保持了湖区稳定,做到可持续发展。目前,湖内鱼类种类已恢复至30多种。自东平湖实施增殖放流以来,东平湖累计增加捕捞量7200多吨,新增捕捞产值近6000万元,通过加强东平湖渔业资源保护区管护,创造了良好的渔业资源生态环境。

二、农行信贷现状

围绕东平县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农行在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扶持优质客户,优化信贷投向,提高综合收益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自去年至今年上半年以来,累计发放个人贷款6723笔,金额34684万元,其中发放农户小额贷款5612笔,金额20148万元,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23笔,金额290万元,个人住房贷款321笔,金额5321万元,个人汽车贷款330笔,金额2587万元,个人生产经营贷款133笔,金额2961万元,个人综合消费贷款274笔,金额3137万元。

东平县支行作为县域支行,紧紧围绕“三农”做文章,以广大的渔业养殖户作为重点客户之一,增强信贷的扶持力度。一是突出特色产品和服务优势,加快了农户小额贷款的投放力度。工作方向上,坚持以人为本,创业富民,围绕“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以从事种养业农户为基本客户群体,重点支持了订单农业以及处于农业产业化链条上的农户;支持了有能力、有信用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社员等规模化经营农户;支持农机大户、农业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多种经营户等经营大

户;支持个体工商户;支持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和扶农经商等农户,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地拓展农村劳动就业渠道和农村内部增收空间。在工作措施上,继续采取整村、整镇和整产业链等整体推进方式,加快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发放进度。重点从解决农民“贷款难”、“担保难”的根本出发,不断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让“三农”客户进得来、贷得到、贷得快,进一步扩大惠农广度。二是以优质个人客户为目标,加快发展个人资产业务。紧紧抓住城乡居民消费热点,以个人住房、个人汽车贷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和个人助业贷款为重点,加快发展个贷业务,持续提高我行在城乡两个市场的个贷竞争力。城区以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优势行业工薪人员、优质法人客户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等优质客户群体作为重点目标客户,以个人住房、个人汽车、个人综合授信、其他新产品等为营销重点进行营销。乡镇网点以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实施了重点营销。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行在拓展农村信贷业务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过多年的网点整合,农村网点少,且多集中于县城周围。如东平县十七个乡镇,只有两个乡镇保留了综合营业机构,难以形成有效的业务覆盖,管理半径过大,从而造成管理难度加大。二是信贷人员的数量有限,年龄偏大,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三是贷款风险已经显现,特别是农户小额贷款,出现逾期的笔数和金额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应引起高度关注。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是充分把握现有信贷政策,实现整个养殖产业链的信贷资金良性循环。一方面做好现有客户资源的摸底调查,了解并掌握客户的真实需求,结合我行现有的信贷业务品种,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同时针对存在的盲点、盲区,勇于业务创新。另一方面重点支持养殖专业户、规模养殖大户,从鱼苗的投放,到喂养,再到成鱼的销售,全过程参与。再一方面做好水产品运输户、水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形成整个养殖产业链的信贷资金支持,并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担保方式上,积极探索运用“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农户”、“渔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务员+农户”的担保方式,降低信贷风险。

二是实现与地方政府的有效沟通与协调,创造县域农行独特的品牌与文化,积极创建金融安全区。金融经济需要社会诚信,只有确立基本诚信原则,才能保证金融环境健康稳定发展。而政府的诚信、公正就是社会诚信的最根本保证。政府诚信可以影响部门诚信,部门诚信可以影响单位诚信,单位诚信可以影响个人诚信,而个人诚信就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诚信。通过政府的行政管理,广泛开展创建信用村、镇等活动,形成良好的信用风尚,促进农行支农、惠农工作的开展,逐步培育良好的地方信贷文化,促进信贷工作良性发展,实现信贷各方的多赢局面。

三是改进信贷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按照“预防为主”的思想,构筑信贷风险防范多道“防火墙”。建立全员参与的内控机制,使信贷业务的上下部门或上下岗位的接口得到有效控制,确认并掌握业务部门或流程中的风险控制点,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便能够迅速进行风险的识别、衡量、防范、处置。

四是以人为本,加强对信贷人员的管理和提高其素质。一方面合理核定信贷岗位,充实调整信贷人员,优先选拔年轻的、文化层次较高的,思想作风优良、与农民感情深厚的人员充实到信贷岗位锻炼。成绩突出的,要优先提拔,提高信贷人员的群体活力。另一方面强化员工培训,提高信贷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规范的培训管理程序,保持信贷人员教育、培训、技能、经验、职务锻炼、知识更新等工作的持续开展。重点对信贷人员进行敬业爱岗教育和责任心的培养,积极培育其市场意识、营销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一方面建立贷款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大对违规违纪放贷行为的查处力度。继续严格执行贷款发放的终身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贷款“三包一挂”管理,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五是建立信贷资产运行长效管理和监管机制。从源头抓起,坚持“人是第一要素”的信贷管理经营理念,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顽强的农村信贷队伍。同时严把客户准入关,规范业务操作。切实转变经营方式,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各环节规范操作,最终实现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篇6:贫困村渔业产业情况调查报告

常务委员会文件

烟牟人发〔2011〕9号

关于我区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情况的视察报告

区委: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6月3日,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在区政府副区长孙树福,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张志虎的陪同下,对我区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首先实地察看了泰华海珍品有限公司工厂化养鱼项目、络华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箱养参项目、养马岛中心渔港码头建设使用及海上渔业安全应急处置中心运行监管等情况,之后听取了区政府关于我区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讨论。与会人员对区政府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的重要指示和省、市打造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精心谋划科学用海新格局,积极探索集中集约用海新路子的做法

—1— 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站在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21世纪烟台东部新城的高度,按照我区近海发展休闲旅游业,挺进深海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的工作思路,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给现代渔业发展带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影响,超前谋划现代海洋渔业发展定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把现代海洋渔业发展向高科技、蓝色海洋、休闲旅游等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延伸,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截止今年5月底,全区渔业总产量达5861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3.14亿元。

(一)以超常规的工作速度,首先确立了我区陆海发展空间和近海使用地位。区政府和海洋主管部门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工作中,审时度势、不等不靠,立足我区区位优势和近海实际,超前科学谋划用海,积极向上争政策、引项目。去年年中,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我区《烟台东部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报告》的编制上报工作,并于年底获国家海洋局批复。编制的海域使用论证报告顺利通过国家海洋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上报国务院批复。另外,“牟平沙质海岸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山东省养马岛省级海监维权执法基地维修改造项目”已先后获批。鱼鸟河至蛤堆后高尔夫7000米海岸带综合整治项目、养马岛礁石滩景观修复及空间整理工程项目和养马岛礁石滩公园用海项目以及在养马岛后海、大窑和姜格庄近海海域实施 —2— 红线管理等一批事关东部新城发展、优化滨海发展环境的保护项目都在积极编制申报当中。

(二)以科学的工作态度,走出一条集中集约用海新路子。实施滨海大开发,势必会影响到我区近海、浅海渔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给传统渔业以强力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区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从大局出发,一切让位于滨海开发,打破传统渔业养殖方法,以科学的工作态度,积极寻找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的新思路、新方法,在短短几年内,走出了一条集中集约用海的新路子。一是重点发展海洋牧场。主要包括人工鱼礁和海洋底播增殖两种类型。目前全区已建和在建海洋牧场2.2万亩,仅刺参增养殖年可实现产量1500吨,实现产值4.5亿元。海洋牧场的建设顺利衔接了滨海开发所占用的近2万亩海水滩涂养殖池塘,实现了刺参等海珍品养殖从滩涂向深海的大转移,保证了我区渔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去年我区探索深水网箱养殖模式养殖刺参获得成功,为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实现了工厂化养殖资源的综合利用。工厂化养殖生产采取“集约、精养”的养殖模式,通过人工设施,建设养殖空间,既能养殖各类成品鱼,又能培育各类鱼苗和藻类育苗,从而减少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渔业生产产生的影响;三是努力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近年来,区政府积极鼓励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2010年全区出口水产品达1.5万吨,创汇4480万美元;四是积极鼓励发展远洋捕捞业。近年来,—3— 区政府和海洋渔业主管部门,采取逐步控制近海捕捞,扶持远洋捕捞的做法,培育发展经济实力强、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马力远洋渔船,进行远洋捕捞,深海作业,推动“黄水”捕捞向“蓝水”捕捞发展,2010年,我区有28艘大马力渔船前往中日、中韩协定水域开展捕捞作业,挺进深海的“蓝水”捕捞业逐渐成为我区捕捞业的中坚力量。

(三)以创新的工作精神,勇当全省渔业安全生产排头兵。区政府时刻不忘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积极鼓励海洋渔业部门搞科技创新,并全力给以财力支持,全区连续6年没有发生一起渔业安全事故。一是实施了网格化管理模式,靠全方位监管构筑渔业安全生产“防护网”。2010年,在全市率先开展了镇街渔港监督站试点工作,在沿海3个镇街成立了渔港监督站,建立了覆盖全区海上作业的“4321”渔业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模式;二是实施了信息化管理模式,靠信息技术构筑渔业安全生产“信息网”。区政府首先投资50万元在中心渔港建立了渔业安全生产应急处置中心,为全区60马力以上渔船安装了远洋通讯设备单边带和近海渔业安全通讯设备超短波对讲机,同时为全区小型渔船全部配备了CDMA手机,渔船在近海作业遇到险情,可通过手机一键报警,构筑了第一道渔船与应急处置中心进行实时联络的“通信联络”安全屏障。其次区政府按照每台补助800元的标准,为全区50条大马力渔船安装了AIS防碰撞船载终端设备,构筑了第二道“事故防范网络”安全屏障。第三是在中心渔港安装监控设备,实现了对 —4— 养马岛中心渔港全天候、无缝隙的第三道“监控网络”安全屏障。第四是投资60万元,对参加渔业互助保险提供补助,并出资36万元为参保渔民免费提供气胀式救生衣,构筑了人性化,靠互助合作建立起来的渔业安全生产“保障网”安全屏障。我区精心打造的“网格化、信息化、人性化”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国务院办公厅也转发了我区的经验做法。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在今年3月23日视察我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时,对我区的创新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并决定今年5月的全省伏季休渔暨渔业安全生产会议在烟台召开,我区作为全省唯一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提升了我区渔业在全省的地位和知名度。

二、我区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优势不明显,精养、远捕、深加工的能力还显不足。我区海岸线较长,但近海鱼类资源匮乏,传统的捕捞、养殖、加工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结构调整的压力仍然较大。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现代海洋渔业科技含量不高。与“无缝隙、全覆盖”的渔业安全生产创新管理模式相比,我区在现代海洋的资源利用、科技研发、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还有相当差距,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环保、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战略性产业还处于空白,海洋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

三是海洋渔业产品品种单一,为旅游配套服务的项目较少。

—5— 目前,我区生产的水产品多为初级加工产品,档次低、规模小、品种单一,缺少打得住、叫得响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名牌旅游产品。与海洋渔业有关的休闲旅游项目也过于单一,除了自然风光优美外,难以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

四是水产品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缺乏有效监管。我区市场上销售的水产品,相当一部分都是一家一户自产、自做、自销,其质量、卫生检疫等方面很难达到标准。水产品注水、化学溶液浸泡、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相关执法部门职能交叉,责任不明确,因而对市场上销售的水产品质量缺乏有力、有效监管。

五是执法主体不规范,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亟待加强。据了解,目前在烟台市只有牟平渔港监督还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这对于开展执法检查的公正、公平性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些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制约,不利于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的几点建议

1、要抓住机遇,做好精养、远捕、深加工这篇文章。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海洋渔业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区政府及海洋渔业主管部门,要从发展蓝色海洋的战略高度,从长规划,借机转型。一是要在深海精养上下功夫。我区滨海大开发虽挤占了2万亩养殖区,使传统养殖业受到冲击,但同时又把新的转机,更广阔的海洋发展空间展现在我们面前。—6— 区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及时对我区可利用的深海养殖水域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在留足航运、海上旅游发展空间后,对可利用的养殖水域进行合理规划,划方定位,确权登记,有价转让,鼓励、支持深水养殖业有序、健康、快速发展。目前,传统的养殖模式已被打破,新的养殖模式已具雏形,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海洋牧场产业示范区、深海网箱养殖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仅要探索网箱养海参的方法,还要大胆探索网箱养鱼类、贝类的方法,为现代渔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要在远捕上下功夫。我区近海渔业资源匮乏,远洋捕捞成为必然,要继续鼓励和支持远海和深海捕捞,发展和扩大远洋捕捞船队,搞好与周边国家乃至非洲国家的开发与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借海生财;三是要在深加工上下功夫。要发展现代海洋渔业,仅靠生产加工初级产品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必须要在深加工上做文章。水产加工企业一方面要与科研院所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合作,不断进行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利用一些先进的,如真空冻干、超高压脱壳、无菌包装等技术,将初级水产品转变成卫生安全、营养价值丰富、风味独特、包装精美的精加工产品。另一方面要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专卖店形象,创出品牌,创出口碑。

2、要实施人才战略,做好科技创新这篇文章。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争夺海洋资源的世纪,拥有海洋就拥有开发的基础,同时21世纪又是争夺人才的世纪,谁拥有“蓝色人才”,谁就占据开发主动权和开发资本。要下大气力做好蓝色人才的引

—7— 进和培养工作,利用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平台,研发面向21世纪的高科技产品。一是要抓好蓝色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方面要面向科研院所,不惜下大本钱引进一批蓝色高端人才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面向大专院校,定向招聘和培养我们自己的蓝色中端人才,为发展现代海洋经济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抓好平台建设。目前我区已有与海洋有关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装备能力和研发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下步工作中,应把另一个重点放在科研平台的建设上,加大与海洋科研院所的联系与沟通,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实力强、带动作用大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牟平,给我区现代海洋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力争三、五年内,在海洋再生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环保、海水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填补我区海洋战略性产业空白区。

3、要大力开发海洋渔业第三产业,做好海洋渔业与旅游结合这篇文章。我区作为旅游休闲居住城市,各种旅游产品必不可少,而作为海洋大区,为旅游配套服务的水产品的开发更是必不可少,我区目前正在着力整体打造商务休闲养马岛,未来的养马岛必将是商业繁华、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休闲旅游之岛。为此,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做活、做大、做强海洋渔业第三产业,为旅游业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水产品加工企业要面向未来旅游市场,开发品种齐全、档次各异的高中低档渔业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需求,同时要做到加工精细、—8— 口味独特、包装精美,充分体现我区丰富的渔文化内涵;二是要继续发展完善“渔家乐”和海上垂钓项目,积极探索新的渔业旅游项目。目前我区“渔家乐”和海上垂钓项目,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和档次,但仍然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要继续不断地发展壮大其规模和档次,完善和增加其它一些配套设施,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渔业旅游项目,更好地服务于旅游。

4、要加强水产品监管,做好水产品安全这篇文章。水产品安全事关我区渔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必须环环紧扣,不留死角,从源头抓起。一是要做好苗种的生产、监管工作。要严把苗种“入门关”,对符合条件的育苗企业办理苗种生产许可证,对引进的苗种必须实行检疫、检测,确保达到相关标准;二是要严格实行养殖证制度,规范养殖行为,保护沿海生态环境;三是加强渔业环境监测,重点搞好生产区域水产品质量抽检和渔业病害综合防治,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四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相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搞好协调,不能留缝隙、留死角,沿海镇街要引导渔民成立渔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统一质量标准,抱团闯市场,逐步取缔一家一户的独立生产经营模式,确保水产品的食用安全。

5、要“更上一层楼”,做好海洋渔业执法管理这篇文章。我区的渔业监管工作虽然走在全省前列,但仍然不能沾沾自喜,掉以轻心,在今后工作中,必须下大力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

—9— 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全面推行海域使用两项制度,依法严格查处各类违法用海行为、污染海域行为,使海洋与渔业执法管理与生态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海洋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国际化;二是要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按时完成海域勘界和海洋功能区划工作,进一步加大海域确权力度,对用海项目要先期介入,占据主动;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海洋执法队伍的素质建设,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加大保障性经费投入,保证海洋检查经费和伏季休渔专项经费,提高海洋检查船等执法装备水平。建议尽快将我区渔港监督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以利于监督执法工作的公平、公正开展;四是要借这次全省渔业安全生产现场会的契机,继续加大渔业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渔业船只及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1年6月

主题词:现代海洋渔业

发展情况

视察报告 报:区委

发:区政府,区海洋与渔业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驻会常委,各室、委、科,存档。

烟台市牟平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1年6月13日印发

上一篇:与谷雨的古诗词下一篇:最时髦的微信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