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的家庭情况

2022-07-11

第一篇:贫困生的家庭情况

关于全区贫困家庭情况的调查报告

消除贫困家庭课题组

2008年3月14日

根据区委关于组织实施“消除贫困家庭,构建和谐红岗”行动要求,我们课题组自2008年3月3日起,先后召开了民政、教育等部门参加的专题座谈会2次,深入5个街道、杏树岗镇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不同层面的意见和建议,下发了老年人、农村贫困人口、城镇贫困人口、残疾人、贫困学生等五类调查表,对全区贫困家庭及老年人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经过对调研数据和意见建议整理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 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的贫困家庭主要是指由于就业、就学、患病、残疾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年人均收入临界低保标准的家庭。调查涉及五类人员,分别为农村贫困人口、城镇贫困人口、残疾人、贫困学生、老年人。其中,老年人不区分贫困与否。

贫困标准由区民政局参考相关数据及城乡实际消费水平制定,分农村贫困家庭标准和城镇贫困家庭标准。(见表

一、表二)

表一:农村贫困家庭标准

贫困家庭类型特困家庭比较贫困家庭中等贫困家庭一般贫困家庭

年人均收入范围0-944元945-1133元1134-1322元1323-1416元

表二:城镇贫困家庭标准

贫困家庭类型特困家庭比较贫困家庭中等贫困家庭一般贫困家庭

年人均收入范围0-2963元2964-3276元3277-3516元3517-3744元

第一类,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的调查范围为持有红岗农村常住户口的居民。农村人口总数为2.79万人,贫困人口819人。(见表三)

第二类,城镇贫困人口。城镇贫困人口的调查范围为持有红岗城镇常住户口的居民。城镇人口总数为10.54万人,贫困人口1497人。(见表四)

第三类,贫困学生。我区共有贫困学生267人。其中,职高32人,中专8人,高中135人,大专36人,本科56人。(见表五)

第四类,残疾人员。我区共有残疾人3338人。(见表六)

备注

城镇贫困人员共有1497人,其中低保人数532人,无低保人数965人。各单项之间不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第五类,老年人。我区75岁以上老年人共计1748人。(见表七)

第三,就学方面。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有“两免一补”政策,即免杂费、课本费,补住宿费。对城市低保户的学生实施低保补助。每学期小学生140元,初中生210元,普通高中高中生630元,市重点高中高中生770元,省重点高中高中生840元,职业高中高中生756元,大学生最高补助为4000元。就目前情况看,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压力不大,主要是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有较大经济压力。一是费用高。高中学费每人每年约为4000元,生活费每人每年约为3000元。而低保户的高中生每人每年补助最高仅为840元;一般本科学杂费每人每年约6000元,生活费每人每年4000元。而低保户的大学生每人每年最高补助为8000元。没有纳入低保的贫困家庭,基本没有来自外界的经济援助,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学存在很大困难。二是社会关注度不够。在调查中发现,对学生的资助主要来源于政府,社会群体特别是辖区企业对学生的资助没有形成体系。社会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社会助学、企业助学几乎没有,缺少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助学的激励机制和有效平台。

第四,老年人方面。老年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赡养方面。一是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问题。杏树岗镇在敬老院生活的“五保户”有58人,还有22人在家里不愿意到敬老院生活。集中供养补助2200元,分散供养补助1500元。虽然资金补助有差距,但仍有一些五保人员不愿离家到敬老院生活。不属于五保人员的农村老人,除了区镇村临时的补助、救济外,基本是靠儿女供养。二是托老所问题。目前,红岗只有创业街道平安社区建立了托老所,且只具备基本功能,设施简单,容纳人数少。

第五,残疾人方面。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很多家庭因此贫困。残疾人家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就业问题。另外,红岗地区缺乏针对残疾人的公益性基金,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是就业难。修改后的税法规定,企业解决一个残疾人就业最多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额或减征的营业税额为

3.5万元。新劳动法要求为签订劳动合同人员缴纳“三险”,3.5万元补助用于缴纳“三险”和发放残疾人工资后剩余不多,企业宁可聘用健康的人也不要这部分利益。二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对残疾人的保障主要是国家低保政策,其他方面的保障不健全。三是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程度不高。红岗地区没有专业性的救助组织,也没有设立专项资助基金。

第六,特殊群体方面。这次调查将招商户、复员军人、商场改制人员、农转非人员列为特殊群体。一是招商户。红岗共有招商户3442人(其中红岗公安分局管辖1915人,八百垧公安分局管辖1527人)。对招商户的调查难度很大,他们在原户籍地是否有退休金及其他经济收入很难调查清楚。而且招商户大多都有劳动能力但没工作单位,要求政府安排工作岗位。招商户中的贫困人口,按照市里关于招商户口的政策,不能纳入低保。二是复员军人。自1993年以来,全区共接收复员军人58人,按市安置计划需

要全部安置。(见表十)三是商场职工。涉及到红岗、八百垧、解放、杏南四个商场。目前问题最大的是红岗商场和八百垧商场,两个商场涉及283人,其中退休人员89人。调查发现,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在于企业改制不规范、不彻底,存在诸多弊端,并且职工养老保险拖欠多年。(见表十一)四是农转非人口。杏树岗镇农转非人口已经有650人,而且还有1000多人要求变为农转非人口。在统计贫困家庭过程中,如果按照城镇标准,均为贫困人口,而按照农村标准,大部分不是贫困人口。

三、 解决措施

贫困家庭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消除贫困家庭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有步骤有层次地逐步推行。既要有长效机制,又要有应急措施。因此,实施“消除贫困家庭,构建和谐红岗”行动势在必行,建议用4年时间,创造4000个稳定就业岗位,200个公益性就业岗位,彻底消除零就业家庭。多途径筹集资金,用于奖励600名80岁以上老年人,援助300名贫困大学生、300名贫困高中生、300名残疾人员、100名大病特困人员。为完成上述目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国家每项改革都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充分利用政策是消除贫困家庭最为有效的方法。一是用足低保政策。低保政策是我们消除贫困家庭最有效政策。因为纳入低保,国家就会在生活补助、住房补贴等十一个方面给予补助。纳入一个低保户,相当于解决一个贫困家庭。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大胆放宽界限,将临近低保的贫困家庭有步骤地纳入低保范围。在适当扩大低保范围过程中,应当科学合理计算贫困家庭收入,优先解决重病、残疾、家有高中和大学学生的家庭,从而解决贫困家庭的就医、住房、入学等实际困难。在审批过程中,应该通过公布名单、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和决定提请审批的低保户名单等程序,避免引起纠纷和不稳定现象。区民政局要核算出申请新的低保户所需要的费用,积极同上级部门协调,争取最为宽松的政策支持。区委应该放手支持将有关政策同红岗实际相结合、具有创新精神的工作人员。二是用足小额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劳动部门对自主创业人员小额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只要经过免费的创业培训,有符合条件的人担保,就可以得到5万元以下的2年无息贷款,而且该项审批权已经下放到区劳动局。对于贫困家庭,可以单独申请,也可以探索运用多户联办,成立经济实体,统一办理,贷款归经济实体管理的方式进行,镇或街道全程监督贷款使用方向,在确保贷款及时返还的同时,又可以为贫困家庭创造稳定的收入来源。另外,要对小额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到位,鼓励贫困户解放思想,大胆使用小额创业担保贷款。三是用足医疗保险政策。按照目前统计的低保户数,农村按照每人每年缴纳24元的标准计算,最多需要5万元;城镇按照每人每年96元的标准计算,最多需要10万元。如果区政府每年拿出15万元,就可以为红岗贫困家庭创造几百万的医疗费用使用空间。同时,应该通过政府搭台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解决贫困家庭看大病的问题,比如近期移动公司开展的对使用移动手机的贫困家庭帮助缴纳大病基金或医疗保险活动。四是用足养老保险政策。社会养老保险的最低缴纳额为1980元,累计年限不低于15年。我们建议此项政策可以适度使用,筹集资金,重点解决特殊群体的问题。

第二,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就业就有收入,就可能减少一个贫困家庭。要在积极创造公益性岗位的同时,通过政策换岗位方式,鼓励街道社区和镇吸纳社会力量开办企业创造就业岗位,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应该加强对贫困家庭无业人员的免费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使之能胜任岗位要求,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家庭问题。一是鼓励街道社区和镇村创造就业岗位。由社区创办经济实体,既可以解决一部分贫困家庭就业问题,又可以获得一部分收益。应该出台政策,鼓励贫困人员开办家政服务公司、便民商店、劳务派遣公司等实体就地解决贫困人员就业问题。也可以在辖区内设立早市、旧货市场等特色市场,创造出协税、保洁等公益性岗位。二是用政策换岗位。红岗境内350多家工业企业,只要我们给政策,就可以开发出诸多公益性岗位,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劳动部门

可以和企业签订协议,政府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企业将岗位提供给政府推荐的人员,从而形成解决就业的长效机制。按照谁的职工谁负责的原则,分清贫困家庭身份归属,是市政贫困家庭的,可以组织机关科室进行包扶;是油田企业贫困家庭的,可以协调油田企业进行包扶。三是加强对贫困人员的思想教育。有少数贫困人员并非自身能力欠缺,而是因为思想落后。这部分人往往养成好吃懒做和贪图享受的陋习。这种现象,在农村较为明显。对于这一部分人,在政府给予补助方面,应该加强对补助用途的监督。同时,宣传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典型,对脱贫致富的家庭予以奖励,调动贫困人员创业的积极性。

第三,积极救助贫困学生。孩子是未来,更是贫困家庭的希望。解决一名学生的上学问题就等于消除一户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中内泡村因为贫困原因,已经10年没有一名学生考上大学。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是消除贫困家庭、改变贫困人员生活现状的一个最佳途径。一是加大帮扶力度。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为社会力量参与助学活动搭建平台,鼓励企业设立社会公益助学基金。通过企业家回报社会等活动,让企业家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全程予以资助。对参与助学的企业家等群体应该大力宣传,给予政治荣誉和精神鼓励,通过助学活动扩大企业家的影响力。督促中省市直单位承担相应社会职能,确保每个单位每年至少帮扶3名贫困学生。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鼓励城镇学生对农村学生的帮助。二是加大资助力度。利用慈善基金、政府救济金等专项资金进行重点资助,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就学费用问题。加大社会力量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如交通银行开展对青少年残疾学生的助学计划,对高中生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对大学生每人每年资助2000元。

第四,奖励高寿老人。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一是鼓励农村老人到敬老院生活。提高集中供养的政府补助,改善敬老院的生活环境,提高集中供养老人的生活质量,拉大与分散供养补助的差距,促使农村孤寡老人和贫困老人到敬老院生活。二是鼓励社区建立托老所或老年公寓。给予相应优惠政策,鼓励街道和社区利用自身和社会力量开办中高档次托老所。三是利用龙华慈善基金对高寿老人进行抚助。对辖区八十岁以上老人分不同年龄阶段给予不同的高寿补助,每年农历9月9日发放一次补助费,开展一次“爱心献银龄,人间重晚情”的主题活动,让老年人体会到社会的温暖。

第五,关注残疾人。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注残疾人事业,重点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一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鼓励街道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吸收残疾人就业。争取国有大企业和民营企业支持,提供适宜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设立残疾人就业奖励基金,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二是成立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只需要先期注入30万元启动基金,就可以带来一系列针对残疾人的政策优惠,建议考虑设立。三是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只需将相应房产落实到残联名下,上级部门就会一次性给予20万元启动资金,并会给予相应政策及设施支持。

第六,妥善解决特殊群体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区形成了招商户、复员军人、商场职工、农转非四类特殊群体。这些特殊群体中有很多贫困人口,解决好他们的问题有利用维护社会的稳定。一是招商户。对辖区内招商户进行登记,贫困家庭需提供户口原在地的贫困证明。用足国家现有政策为其提供便利,鼓励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于特别贫困的给予特殊对待,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和其他扶助。二是复员军人。对于复员军人,政府要积极创造公益性岗位,优先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三是商场职工。可以考虑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以改革的方式,明晰产权,焕发企业生机,彻底解决商场职工问题。同时,可以考虑在“三险”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四是农转非。充分利用市工会对城镇贫困家庭的免费技能培训机会,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积极为这部分人创造就业岗位,加强劳务输出。鉴于以上特殊群体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复杂性,处理时必须慎重,确保不产生负面效应。

第二篇:救助贫困家庭白血病少女的情况汇报

庞佳瑶是2010年1月4日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今年15岁,讷南中学七年二班学生,父亲庞道元,母亲史翠梅都是普通的农民。原来庞佳瑶品学兼优,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孩子,一家三口在村里虽不富裕,但也幸福温馨。

自从病情被确诊以后,庞道元夫妇是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平日里活蹦乱跳的女儿,如今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昂贵的医疗费让这个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给女儿治病庞道元夫妇已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向亲友借了8万多元的外债。面对每天高达2000多元的医疗费,一无文化二无技术的庞道元夫妇只能到处找些重活、粗活挣点钱来积攒医疗费,几十万元的医疗费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庞道元夫妇虽多方求借,债台高筑,但离高额的医疗费用还是相去甚远,只能眼巴巴看着平日里笑颜如花的女儿一天天憔悴下去。

正在庞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讷南镇领导得知此事后非常重视,在详细询问病情和治疗的进展情况后,亲自向关工委汇报了庞佳瑶同学的家庭情况及病情,当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涉及到的市里有关部门由市关工委负责,本镇的捐款帮扶工作由镇党委、政府负责。关工委主任徐志坚同志非常重视,并且亲自召开协调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协调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总工会、医保局、市教委和各学校及市里相关单位向庞佳瑶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短短几天就为庞佳瑶捐款高达115000余元。并且在徐主任的协调下,民政部门与上级有关

部门联系为庞道元一家三口人申报了低保户。与此同时,镇党委及时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动员三级干部捐款共计8000元。庞佳瑶所在的讷南中学于3月15日举行了以“真爱永存,生命如歌”为主题生命救助行动。短短两天时间,全镇师生就为庞佳瑶同学捐款15000余元,各村村民捐款30000余元,市镇两级共计捐款160000余元,并以最快的速度交到了患病的学生庞佳瑶的手中。

有了市关工委、镇政府、学校和各界爱心人士的相助,庞佳瑶同学得到了及时治疗,治疗进展顺利。从2010年1月4日至今已成功完成12个疗程的强化化疗,现在庞佳瑶的病情已有了根本性好转,现已出院进行康复治疗。父母在北京医院附近租房陪护,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康复方案。目前,庞佳瑶治疗费用已花去了50多万元,他们已无力维持高额的医疗费,呼吁全社会有爱心的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庞佳瑶早日康复,重返校园。

庞佳瑶同学及全家,感谢市关工委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并且表示康复后要多学本领回报社会,用实际行动感谢关心和帮助过她的人。

第三篇:家庭贫困情况证明

我是建工学院装饰一班的陈健同学,出生在河南省宁陵县阳驿乡一个贫困的乡村,爸爸身瘦体弱,行动不便,因在工地上的架子上突然晕倒摔了下来,住院治疗,家中景气不佳,无经济来源,提前出院,落下后遗症。妈妈常年吃药、看病,患有慢性胃炎和冠心病。家中无劳动力,没有经济来源,极其穷困,希望校领导给予贫困补助,缓解家庭压力。

特此申请,望领导批准

申请人:陈健2013年10月21日

第四篇:贫困生评选奖助学金家庭情况说明

家庭情况说明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交通相当的落后,很少有人会从我们那里经过,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因此我们村的思想相对来说比较的落后。我们村主要的经济作物是黄烟,是一种需要比较多劳动力,需要很长的劳作时间,以及需要看天气的农作物。古时候靠天吃饭的情形在我们村依然可以见到,那是因为我们村的人不是很团结,大家都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不愿意为村里的事业奉献一点力量,所以很多政府的方针政策在我们村实行的效果很差。一切的原因都使得我们村的经济很难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也比较差,也就免不了有些家庭生活比较困难,而我家就是其中一家。

我家里有四口人,爸爸妈妈以及弟弟。按道理来说,家庭人口不多,生活负担相对就会比较轻,生活也会比较好过。可这是一般的逻辑,在我们那里却实行不了。我刚才也说了,我们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黄烟,需要比较多的劳动力,劳动力少收成就少,生活反而比较困难。因此,那些劳动力充足的家庭,虽然开支比较多,可收成也多,也就生活宽松点、好过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爸爸身体不是很好,早年落下病根,现在做不了重活,劳动力也减少了。而自从我上了大学,弟弟上了高中后,家里的劳动力也就更少了,一切的重活都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肩膀上。试想,一个农村女性能做多累的农活来供两个人上学?

特别是我上了大学后,由于大学的开支大了很多,家里的负担就更重了。加上这些年爸爸的病时好时坏的,家里很多时候都是入不敷出。都说穷苦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是啊!大学昂贵的学费和花费让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读书人心里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为了能够减轻父母肩上的压力,也为了我们能够继续完成我们的求学梦,我们不得不到处奔波、到处做兼职。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一刻也不敢放松学习。当别人玩游戏时,我们默默地学习,当别人聚在一起吃宵夜时,我们独自去图书馆看书、、、、、、生活的重担让我们早早地成熟起来。

在大部分人眼中,童年是美好的。的确,童年是没有压力,没有烦恼,无拘无束的时期。但对于我来说,童年却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因为我多了一份压力,一份劳动,一份心思。我一边忙于学习,一边忙于家务。尽管过得很充实,很忙碌,但是这些毕竟不是我这个年龄所需面对的。不过,我并没有抱怨,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把它当作一个磨炼的机会,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我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童年很快就过去了,随之而来的生活也并不轻松,反而更加的糟糕。因为我和弟弟都上中学去了,家里的劳动力减少,而花费却相应的增加了。但是尽管这样,爸妈都一样的坚持了下来。他们更加辛勤的劳动,更加努力的想办法赚钱,我觉得他们真的很伟大。

我们不可以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自己所要走的道路。很多时候一个决定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改变很多人的生活。因此,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一定要慎重的选择,选择了就不后悔。我一直坚信,只要我们努力了,老天就一定可以看到。这次,我很荣幸有机会参与这次奖学金的评选,如果我可以获得这次的奖金,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有更多的时间钻研专业知识,有更多的时间帮助他人。我相信:我的人生将会变得更精彩,我也一定会更加的努力去实现我的梦想。

第五篇:贫困学生家庭情况简介

韩姜琴,系前进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家住前进乡楠水村9组, 一家6口人,一家人都是地道的农民。奶奶70多岁了,体弱多病,常年卧床不起。母亲有重度青光眼,为了照顾好韩姜琴和上初中的大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其母亲在看不见的情况下靠竹竿指路一边照顾奶奶,一边操持家务,再加上母亲体弱多病,全家的经济来源就靠手有残疾的父亲一人辛苦种田和农闲之时到离家比较近的百丈镇去打工。 4.20地震后,房屋严重受损成了危房,已经不能居住,由于没有钱重修房屋,一直没有搬出危房,在政府多次催促下才搬到自家一块空地上用门板木块搭建的临时房屋内,夏季天气炎热并且多雨,而每到下雨,家里的盆啊桶的都要被水滴得丁冬的响。

对年幼懂事的她而言,家境不好只有好好读书冲破现状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该生学习勤奋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再加上做事认真负责,一直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住校期间,她一直担任寝室的室长,认真负责,一直是室友学习的榜样,大爱电视台的记者知道她的情况后也曾多次到她家深入采访。

上一篇:普惠金融村镇银行下一篇:欧洲小镇案例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