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洒教坛谱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情洒教坛谱范文

教师师德演讲稿:情洒教坛不言悔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就要把我的青春、我的热情、我的全部精力都献给它,这样,我才会问心无悔。”这就是我常说的一句话。我就凭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辛勤地耕耘,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学生身上,我积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的人才。

爱心成就教育。我就是凭着一颗爱心来做好他的教育工作的。别林斯基说过: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学生,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重视思想教育是我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另一大法宝。“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思想教育就好比三军的粮草。我以18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每接手一个新班,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科学人生观教育,围绕着“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做文章。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如办墙报、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所以,调教出来的学生,无论在学习态度上,思想动向上还是礼仪表现上都有着十分优秀的体现。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我也是躬身实践,以自己的行动践行自己的教育思想。所以深得学生、老师、校领导、学生家长的好评。

“教书育人是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是自己的本分。”从教18年来,一直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心中装着学生,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要有一腔热情,爱护、关心、体贴他们。接任新的班级以后,我发现班级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班级学生缺乏荣誉感;学生的学习氛围不浓;没有一批能协助管理班级的班干部;学习成绩与其他班相差甚远……因此他们班的学生总是被远远地抛在年级后面,大部分已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并没有灰心,而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每位同学的基本情况,及时与前任班科任老师了解有关班级及学生的情况;利用双休日及晚上时间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生活情况等在与家长交流时,我不断地表扬他们的孩子,尽可能的不谈孩子的错误与缺点,只谈他们的优点与成绩,这样既鼓励了孩子,也得到家长的大力配合,发现这一招挺灵,孩子很喜欢老师到他们家而并不会排斥,家长们也非常高兴,表示愿意支持。因此我发现家访过后的学生大部分会将内心的感激化成努力上进的动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另外利用开家长会之际,先让家长们完成一份名为《托起明天的太阳》的调查表,然后再在家长会上与家长们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家长会也让家长们认识到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引导他们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高尔基有句名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孩子对老师的感情深浅,取决于老师对孩子“爱的多寡”。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爱是教育好孩子的根本。

“人格是最高学位”,我以实际行动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为教师们树立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榜样,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地奉献自己,不懈的努力,全心全意工作的态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全体学生以及老师的好评。

谢谢大家!

第二篇: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情洒教坛 大爱无痕

贺xx,女,生于1967年4月,1990年7月毕业于xx大学政教系,中学高级教师。1990年7月,年轻的贺xx走出大学校门,赴榆阳区牛家梁乡中学担任初一至初三的政治课教学兼班主任、学校团委的工作,从此与三尺讲台和一群群可爱的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把青春与生命都交付给了这阳光下最神圣的事业。

从1991年8月起,贺xx在xx市第一中学担任高中政治课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先后兼任政治教研组长、高三文综组长、年级主任和教科室主任,一直奋战在教育第一线,教书育人,传递知识,挥洒爱心,放飞希望,历经29个春秋而无怨无悔,迎来桃李满园,硕果累累,用汗水写下了她人生履历上的闪光篇章:2005年9月被中共榆阳区委、区政府授予“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同年11月被xx市妇联授予“xx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06年1月她的先进事迹被榆阳区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2006年8月,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十五”立项课题研究“优秀个人”荣誉称号,承担的典型课例获得单项成果优秀奖。2007年8月被陕西省人事厅、教育厅授予“陕西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0年9月被中共榆阳区委、区政府授予“榆阳名师”荣誉称号。2011年9月和2015年1月连续两次被中共榆阳区委、区政府表彰为2010年和2014“榆阳区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 2014年3月被陕西省妇联授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6年9月再次被中共榆阳区委、区政府授予“榆阳名师”荣誉称号。2018年9月被xx市教研室授予“2018年教科研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

一、爱岗敬业,师表为本

作为一名教师,贺xx深知自已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认真的教学态度,只有高水准的工作才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需要水一桶”,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盛夏,为她亮到深夜的台灯是她最忠实的伙伴,见证着她为自己心爱的教学事业奋斗的过程。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翻阅几乎所有能接触到的资料。为了让课堂充满激情,她认真琢磨每一句课堂语言。为了弄清楚当前的热点问题,她一次次在书报杂志中徜徉。

有了“一桶水”,贺xx老师又在思考如何把它变成“涓涓细流”注入到学生的心田。她认真研究教材,注重备课过程。每上一节新课她都会用大量的时间上网或在报刊中搜寻相关资料,以丰富课程实例。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纲,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法,将抽象的理论以具体生动的形式表述出来,她通过组织辩论会、搞社会调查等形式,把枯燥的政治课与社会、生活及人文紧密相连,将如何做人融入课堂,她的情景教学、精彩演讲、常常引起学生的阵阵掌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好评。毕业多年的学生们说起来,还记得当年在政治课堂上贺老师教育学生要爱国向上时的热血沸腾。在连续担任高三及补习班的教学工作中,能认真钻研《考试大纲》,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备考策略,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她所带的班政治成绩年年名列全市前茅,在1996年高考中,她有4名学生取得了政治99%的成绩,是我校在实行标准分以来最好的成绩。在1999年高考中,所带学生戴耀伟获得文史类总分全省第13名、xx市第1名;高晖同学以872分的标准分获得政治科全省第6名,xx市第1名;在2002年高考中,所带学生魏娟获外语类总分全省第10名,全市第1名;在2004年高考中,所带学生王媛媛、郭余分别取得文史类总分全市第3名和第4名,郭余同学还以282分的优异成绩名列文综全省第2名,全市第1名。在2013年高考中,所带学生王伟取得文史类总分全市第4名,文综全市第2名。在2016年高考中,所带学生高慧取得文史类总分全市第3名。

二、春风化雨,师爱为魂

有学者曾说过:“物质的阳光照在人身,只能暖和他们的肌肤于一时,只有精神的太阳才能照临他们心灵深处,才能暖透他们一生一世。”从教的第一天起,贺xx就立志把真诚、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所有的学生,用教师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成长。

从教以来,贺xx老师连续担任了15年班主任工作。无论她带的是哪一个班级,无论她的学生是聪慧还是顽劣,是贫穷还是富有,在她眼中无一例外都是她可爱的孩子。她不求回报、严慈相济的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

1999年春天,班里的一位成绩很好的农村女生在离高考仅剩一个多月时,因家庭贫困、心理负担过重而辍学回家。贺xx为此痛惜不已,亲自跑到远在余兴庄的这位学生家里做工作。走进这个满目贫寒的农家,贺xx惊呆了,破旧的四壁,陈旧的家什,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当时这位女生已经赴外地打工,父母也不知她的去向。贺xx四处打听,最后在一个工地上找到了这个孩子,她自已掏出一个月的工资并发动学生捐款资助,终使这位女生重返校园并考上大学。在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贺xx又帮她申请获得了区妇联“红凤工程”资助,顺利地读完了大学,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目前,这位女生已成为我区的一名中学教师。

博大师爱润物无声。2003届高三补习班的一名复读女生在毕业后给贺xx老师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说,在一年的复读生活中体会到很多过去没有过的艰辛与无奈。她曾流过泪甚至想放弃,然而是贺老师的关心和抚慰使她在自卑中得到激励和自信,从此在心灵上走出了迷茫,在艰辛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的爱让她感念一生。看了学生的信后,贺xx止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她没想到自己的言行会对一个学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使得她更加精心地对待每个学生。

在每年的高考前后,为学生建立考生档案,预估分数和填报志愿的工作是异常琐碎的,许多人干上一次都觉得头疼,而贺xx一干就是整整十一年。她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工作的巨大的耐心对待这项工作,细致地帮助学生估分,多方面了解各高校招生情况和专业设置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为他们填报志愿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帮助学生顺利跨入大学校门。

在贺xx心目中,学校和学生永远高居第一位。高三教学任务繁重,每天从早干到晚,作大量的习题、批改无数的试卷,几乎没有双休日,在人们愉快轻松地享受黄金周长假时,她则与书本、试卷、学生为伴。多年来她未因私事请过一天假。 2003年冬天,她爱人因病住院,她想办法和同志对调课程,没有给学生误过一节课。她经常为了工作而顾不上照顾孩子,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业。她长期神经衰弱,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但一到早晨6:50分,学生们总会在教室门口看到她精神抖擞的身影。2009年3月,因过度劳累,她得了阑尾炎,医生建议立即手术,为了不耽误学生的高考复习,她没有做手术,而是采取了保守治疗的办法,请了不到十天假就走上了讲台。2009年7月她母亲被查出肝癌,她含泪边照顾母亲,边给毕业班上课,尽量不误学生一节课。她是一个工作狂,一到学校看见学生、走上讲台,她就把什么病痛都忘了,被同事们戏称为“拼命三郎”。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贺xx老师的勤奋努力下,她所带班级班风良好,学风浓郁,连续多年被评为模范班集体,学生的高考二本以上升学率名列全市前茅,成为全校乃至全市高三的一面旗帜。她本人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并在全市享有一定的声誉,致使许多学生慕名而来,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三、寓研于教,师道为勤

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实践,使她深深地认识到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辩证关系。因此,她积极参加了我校承担的陕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立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加强德育实效性的途径、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她承担了其中典型课例的设计、主讲和录制工作。她围绕“网络的利与弊”话题组织了辩论会,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主流和支流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这一话题,使学生澄清了错误认识,提高了抵御不良信息诱惑的能力。2006年8月,该课例已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十五”立项课题单项成果评选中获得优秀奖。由于她的出色表现,还同时获得了课题研究“优秀个人”荣誉称号,该课题经专家组鉴定,评为优良。目前,她带领政治教研组6位青年教师开展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工作,现已准备撰写中期报告。

近年来她还撰写了教育教学论文十多篇,其中《培养创新能力应对综合测试》发表于《xx教育》2001第2期;《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发表于《xx学院报》2003年第11期;《让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政治课教学》在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2005年中国教育系统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三等奖并发表于《2005中国教研年鉴》;论文《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发表于《青年科学》2014年第5期;《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发表于《新课程》2019年第6期。

贺xx老师还担任我校教科室主任,负责我校教科研究工作,并且承担着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她为青年教师建立了成长记录袋,注重对青年教师基本功和业务能力的培养考核,每年组织新分配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大讲赛、教学基本功比赛和“同课异构”比赛等活动。为了方便教师的校本研修,搜集了大量资料,自编了《xx市第一中学校本研修资料选编》(一)、(二)。参考先进学校的做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xx市第一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指导我校的课改工作。针对我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教科研工作有畏难情绪的现状,她用制度激励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她及时向校领导建议调整我校职称评审制度中的教科研打分项目,增加“教学成果奖”项目,并制定了详细的赋分标准,这样就把教科研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在我校形成了青年教师踊跃参加上级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比赛的良好局面。

她由区教育局推荐,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xx市榆阳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能认真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幸福和谐新榆阳积极建言献策。

三尺讲台,二十九春秋,桃李芬芳,大爱无痕。贺xx同志以自已踏踏实实的努力和默默无闻的奉献,逐步成长为我校和全区的名师,她所付出的一切,无愧于优秀教师的称号,更无愧于这个“阳光之下最神圣的事业”。

第三篇:情洒山村

江西省丰城市淘沙镇淘沙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属全市较贫困村之一。

~年初,以丰城市行政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熊晓群为组长的工作组来到这里包村挂点。一场改变山村贫困落后面貌的“战役”悄悄地打响了。

致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改变淘沙村贫困落后的旧面貌是工作组进点后想到的第一件大事。为此,他们可谓绞尽脑汁,时常风里来,雨中去,同村干部一起穿行于淘沙村的山头沟坎之中,深入调查研究,共商经济发展大计。在工作组的筹划、指导下,一幅脱贫致富的蓝图终于勾勒出来了:充分利用淘沙村山多水广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栽种一些市场前景可观的桃树、李树、柑桔、沙田柚等果树,培植杉树,油茶树,湿地松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木材,兼种黄栀子等经济药材;大搞立体养殖业,增加现有水库鱼类品种,同时岸上养鸡鸭,棚内养猪,使该村水库单一蓄水灌溉变成功能齐全,附加值高的生态农业经济增长点。蓝图一出,马上付诸行动。资金短缺——由行政服务中心向市发计委争取项目,想方设法筹集;技术力量不够——从市里请来专家,举办培训班,手把手地教怎样施肥、用药、剪枝和防病虫害。或许是看到了希望,或许是相信行政服务中心……淘沙村广大村民干劲空前高涨,短短不到两个月功夫,就栽种了5000余棵果木,建了一座100余亩的水面养殖场。养鱼场当年就大丰收,不但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多元,而且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每户平均可增收50余元。所栽果木更是长势喜人,预计再过两三年就可挂果。所有这些都为淘沙村今后的经济腾飞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我们下来扶贫,就是要为群众实实在在办点事”。工作组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淘沙小学教室,破烂不堪,校舍早已成了危房,他们千方百计从自身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将所有教室全部翻新,给广大师生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淘沙村组公路坑坑洼洼,行车十分不便,工作组就发动全村劳力,利用18天时间,全面整平了这些公路;同时,他们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制止乱搭乱建,乱占耕地,统一规划建房,清理水沟水圳,解决排水不畅问题,修建机耕道,改善村里的生产条件;进行改水改厕,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办实事的同时,工作组还十分注重村级班子建设,先后找支委、村委成员谈心40多人次,召开支委会12次,群众代表大会4次,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把2名工作不得力,且年龄偏大的村干部调整出去,选择两名年纪轻,文化高,有开拓精神的青年进入村委会,使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村里的多项工作也走在全镇的前列。~年度被镇党委、政府评为镇先进党支部,“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行政服务中心的同志为四缺户提供早杂良种、扶助5名贫困生按期入学、捐款捐物慰问8户五保户、特困户……究竟做了多少好事,连他们自己都记不清,但淘沙村的父老乡亲却记下了。“行政服务中心”这六个字更是深深烙在他们的心里,因为淘沙村所取得的巨大变化,无不凝聚着行政服务中心工作组成员的心血和汗水。

第四篇:情洒雪域(定稿)

情洒雪域

——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李素芝将军背后的亲情故事

“高原康”解决了内地人进藏的高原反应、在高原做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所有这些举世震惊的医学奇迹,都与“李素芝”这个闪光的名字连在一起。现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西藏军区总医院少将院长的李素芝,进藏29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见的艰难困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04年底,李素芝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广为宣传以后,他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将军成就的背后,是怎样一个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

信念和理想,构筑了爱的风景

1954年4月出生于山东临沂的李素芝,从小就养成了乐于助人、积极进取的品格。1970年,他如愿入伍,当年入党,第二年考入解放军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那时,郭淑琴在1中队,李素芝在3中队,虽然同在医疗系,同属一个大队,但是他俩并不认识。

1976年,大学毕业的李素芝毅然写了申请,要求去最艰苦的西藏工作,同时写申请的还有郭淑琴。在学校召开进藏人员的会上,他俩才互相认识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在那一刻把他们的距离拉近了。校长曾经对李素芝说,你和郭淑琴在一起最合适。进藏后,郭淑琴分在西藏军区总医院,兼任军医校教员,李素芝则分到了环境十分艰苦的山南军分区第九医院。没想到李素芝还是不满意,又再三要求到条件更艰苦、边防官兵更需要的地方去,于是他来到了海拔4500米的边防某团卫生队。初到之时,李素芝高原反应很厉害,身体颤抖,心跳加快,头痛欲裂,但是他硬是凭着坚强的意志战胜了高原反应。

两年多的时间,李素芝跑遍了所在部队的每个连队、每个哨所,研究了各种疑难病症,写下了10多万字的高原医学笔记;他还冒着巨大的危险,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为身受重伤、脑内血肿的战友成功地做了开颅手术……

李素芝和郭淑琴远隔千山万壑,只能偶尔委托战友捎信或带话,传递他们的感情。更多的时候,他们都把憧憬和思念写在日记里。文字成了他们情感生长的肥沃的土地。有一天,卫生队有几个人要到总医院学习,李素芝告诉他们,他的对象在总医院,有困难可以去找郭淑琴。这样,他们的关系才算明朗。

之后,西藏军区在下了第4次调令之后,才把李素芝调到军区总医院,调到郭淑琴的身边。1979年4月14日,他俩结婚了。让人想不到的是,即使在同一家医院里,他俩也不能经常见面。李素芝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业务上,从图书室到实验室,他三天两头不回家,回到家也常是三更半夜。最长的一次有一个多月,直到他俩因为要给各自的病人做手术才在手术室里不期而遇,郭淑琴还开玩笑说,看谁的手术做得又快又好。

一天,李素芝回到家里沉默很久才说:“小卓玛死了!是先天性心脏病死的。她才18岁啊!”西藏是先天性心脏病高发区,发病率是内地的2至3倍,国外有些医学专家曾经断言,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实施心脏手术,简直是天方夜谭。“淑琴啊,我们千里迢迢来到西藏,不就是想为这里的官兵和老百姓做点事吗?这里患先天性心脏病的人太多了,我一定要攻下手术治疗这道难关!”那一夜,李素芝失眠了,卓玛临终前那双企求生存的眼睛始终在盯着他,盯得他心痛。

从那以后,李素芝就决心攻克这个世界难题。为了做试验,他带领科里的人去抓野狗,有时郭淑琴也陪着去。为了支持李素芝做试验,郭淑琴有时间就做好了饭给他送去。有一次,郭淑琴刚进门,李素芝却无缘无故地发起火来:“你来干什么?回去!”郭淑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委屈地哭着跑回了家。半夜,李素芝双眼熬得通红回到家,对她说:“淑琴呀,很对不起,我不是有意想对你发火,是因为我的实验至今还没有进展,心里着急呀。”

那段时间,李素芝吃住都在试验室,弄得浑身狗味;他每月70多元的工资,大多被他用来买各种仪器,或者当学费去进修了。有一阵子,郭淑琴简直受不了,气极了,就吓唬他说:再做试验就离婚!李素芝希望妻子支持他,便找她谈心,从他们的理想、爱情、追求,到眼下他们对西藏的深厚感情,他们都谈了,感情也更深了。郭淑琴知道,李素芝不容易,他是顶着重重压力,顶着许多闲言碎语做实验的,他百折不挠要实现的,也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啊。作为妻子,她敬佩他,当然会不遗余力地支持他。有人说,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便是他背后那个了不起的女性。

亲情,心中那永远的痛

1981年,郭淑琴怀孕了。8个多月时,郭淑琴患上了妊娠高血压症、高原红细胞增高症、尿蛋白4个+号,同时身体浮肿,开始流血,再坚持下去就有可能引起胎盘早搏、早死,甚至胎死宫里。在这种情况下,郭淑琴只得回到大连生孩子。

1982年3月1日,郭淑琴剖腹产下一个女孩。因为李素芝不在身边,是郭淑琴的姐夫在手术单上签的字。按规定,郭淑琴有产假7个月,可是她牵挂着西藏,仅过了4个多月,便把孩子送到了山东临沂,让李素芝的父母帮助抚养,自己则回到了西藏。

孩子“丢”在山东6年,他们特别想孩子。每当看见别人家的孩子,他们都会追上前去仔仔细细地看,问那孩子多大了,然后想象着他们的孩子是个啥样,长大了多少。目送着孩子远去,苦涩的感情流淌在心里,特别是郭淑琴,常常泪流满面。他们给孩子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衣服,郭淑琴还织了许多衣服,然后寄回老家。他们把对孩子的思念全部寄托在了那一件件小小的衣服上了。

郭淑琴离开孩子时,只带了孩子一张三四个月大时的照片,想孩子的时候,她抚摸着照片,看着看着泪水便流了下来。老家来信说,李楠太可怜了,她与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别的孩子要回家了,便说俺回家找爸去,俺回家找妈去,李楠只能说,俺回家找奶奶去。看着信,他们的心在颤抖,欠女儿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郭淑琴再一次见到女儿时,李楠已经6岁。漫长的6年对于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说,“妈妈”只是一个美好的概念。她喊她“姨”,喊她“姑”,就是不喊她“妈妈”。

在西藏工作17年,郭淑琴的脑压高,经常头疼、呕吐,甚至大小便失禁。有一段时间,她一上手术台就晕,昏倒过许多次,只得休息一会坚持再上。她的牙齿已掉得差不多了,只好装上假牙。后来,郭淑琴被确诊患上了高原性心脏病,她的身体已经特别虚弱。这时候,李楠已经小学快读完了,寄宿在郭淑琴的大姐郭淑荣家里。大姐比她大25岁,长姐如母,当年,母亲去世时,郭淑琴只有十三四岁,是大姐将她带大。现在,这位善良勤劳的妇女又帮助带大了妹妹的孩子。李楠比郭淑荣的大孙女还小一岁,她们从小一起长大。李楠本该喊郭淑荣“姨”,可她却跟着也喊起了“奶奶”。不幸的是,“奶奶”不久得了脑血栓,瘫痪在床,不能再照顾小李楠了。面对诸多实际情况,他们经过反复考虑,最后决定郭淑琴转业。

1992年,郭淑琴转业回到了大连。妈妈能够天天和自己在一起了,小李楠特别幸福,但是她经常很委屈地问妈妈:“我爸爸呢?他怎么老不回来看我呢?同学们都说我是一个没有爸爸的孩子,他们欺侮我,瞧不起我,都不愿跟我一起玩。”郭淑琴心里难受,只得安慰女儿:“你有一个好爸爸,他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等到过年的时候,爸爸就会回来看你的!”可是等了一年又一年,等了一天又一天,李楠还是没有见到爸爸。

终于,李素芝打电话说要回大连与她们一起过春节。李楠听了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了。从那天起,她每天放学就跑到路口等爸爸,等啊等,一直等到了年三十,盼到了除夕夜,爸爸还没有回来;正月初一过了,元宵节也过了,正月都过完了,还没有见到李素芝的影子。后来,李素芝打电话抱歉地说,他到边防哨所巡诊去了,实在走不开。那一刻,郭淑琴捂着话筒忍不住嚎啕大哭。这就是她的丈夫,这就是李素芝,她认了,因为她理解他,但是孩子连见见爸爸这个起码的愿望也难以实现,这怎么不让她伤心呢?从那以后,李楠认为爸爸骗人,她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再愿意与人交流。

一次,李素芝借出差的机会终于回到了大连。那还是李楠记事后第一次见到爸爸,她高兴、激动又陌生,心里怯怯的。李素芝带她去逛街,突然下起了大雨,他想找个地方躲雨,可一转身发现女儿不见了。他急三火四像个落汤鸡似地回到家,发现女儿正躲在一边偷偷地笑。他根本没有意识到,那是女儿在“报复”他。女儿已经10多岁了,父女在一起的时间总共不到3个月,时间和空间暂时冲淡了他们血浓于水的亲情。李素芝心中惭愧,十分不安,回到西藏后有空也给女儿打个电话,想就此沟通父女之间的感情,可是每次打电话,只要是李楠接的,她要么不说话,要么喊一声:“妈,你的电话。”然后就冷冰冰地走开了。李楠后来说:“我不是不爱爸爸,因为从来没有叫过,一下开口叫还真不好意思。”

2005年7月,根据李素芝事迹创作,由中央电视台、西藏电视台和西藏军区联合摄制8集电视剧《雪域情》剧组进藏后,李素芝与剧组的演职员一起吃饭,当饰演他女儿的演员、16岁的沈陶然剥了一个基围虾递给他,说了一声“爸,你吃虾”时,李素芝竟感动得眼角都湿润了。

1997年暑假,郭淑琴带着女儿去了西藏,她要让女儿看看爸爸是如何工作的。在医院,李楠看到爸爸常常在口袋里装个凉馒头,有时候边走边吃,生活特别简单。从那以后,她对爸爸的态度好多了。李楠军校毕业后,也主动要求进藏工作,与爸爸接触多了,慢慢地理解了爸爸。一天,她终于叫了一声“爸爸”,这可把李素芝高兴坏了,他立即打电话给妻子:“女儿叫我„爸爸‟了!女儿叫我„爸爸‟了!”

李素芝、郭淑琴同时还欠着更多亲人的感情债,而有些感情债是他们今生今世永远都无法弥补的。这,成了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1990年,年仅50岁的哥哥突发脑溢血去世,郭淑琴接到消息后,非常痛苦,可是她却不能回去看哥哥最后一眼。郭淑琴的老父亲无法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不久也溘然长逝。作为女儿,她在父亲生前没有能够尽孝,去世了也不能给老人送终,她只能把痛苦和悲伤深埋心底,在遥远的西藏高原,在明月高悬的星空下,烧几张纸寄托自己的哀思。 29年里,李素芝只休过4次假,总共只有90多天,其中大部分时间还被他用在了查资料、请教专家、“自费进修”上。郭淑琴说,李素芝每次回家总是惦记着他的实验课题,待上几天就走了,就连去看父母也是匆匆忙忙。自从《常回家看看》这首歌问世,他最害怕听到这首歌。听到这首歌,他的心就在流泪。

1999年8月,李素芝的母亲病重,郭淑琴三番五次发电报催他回来,李素芝却都因实验到了关键时刻走不开,一再拖延。等他回到家的时候,母亲已经去世3天了。妈妈不在了,爸爸也老了,李素芝知道他和父亲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那天,他含着泪水给父亲做了3个小时的按摩,陪父亲说了大半天的话。他似乎要把自己欠了父亲大半辈子的话都在那个短短的时间里全部说完。父亲是个老干部,理解他,很高兴,语重心长对他说:“孩子,我知道你很忙,你还是早点回去吧。家里的事儿还有你妹妹们呢。”第二天,李素芝依依不舍地走了。可是仅仅过了两个月,他的父亲一声声叫着他的乳名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次团聚,竟成了他们父子最后的诀别。

好朋友孔繁森曾对他说:“我们西藏很艰苦,但不能白苦,要苦就苦出个名堂,为西藏人民谋点福利。”李素芝牢记着好朋友的这句话,终于做出了辉煌的成绩,身为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他同时兼任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先后发表论文188篇,获得科技成果20项,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16项,其中15项创世界医学奇迹、32项属国内首创、80项填补了西藏高原医学空白,主刀的大小手术13000余例,从未发生失误。2000年7月,中央军委授予他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05年11月,他被任命为西藏军区副司令员。

风霜雨雪终无悔

作为丈夫,李素芝也欠妻子很多很多。让郭淑琴备受委屈的,还是李素芝不在身边。据介绍,像郭淑琴在高原患的那些病,即使病人回到内地,三年之内也会可能出现下肢浮肿、脸部红肿长瘢,总是犯困。所幸的是,这一切郭淑琴都挺了过来。但是她仍然留下了很大的病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2004年8月11日,郭淑琴不得已做了子宫切除手术。这一切,她都不后悔,因为她曾经是位军人,是李素芝的战友。

郭淑琴转业到大连石油某厂职工医院后,医院创建了妇产科。郭淑琴满腔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她每天早出晚归,要带孩子又要工作,艰难可以想见。李楠经常独自一人在家吃方便面。有一次,郭淑琴因为有手术,半夜才赶到家,见李楠躺在沙发上,额头滚烫,一量竟然高烧41度,她心疼得要命。

工作和家务,再苦再累郭淑琴都能挺过去,可是精神的孤独,那才叫真苦。自她转业,李素芝从来没有回去过,致使许多人怀疑她没有丈夫,谣言四起。郭淑琴与哪个男同志多说几句话,有人就说她有“况(情人)”,跟女同志交往,又说她是同性恋,还有人说她离婚了等等。有人甚至用嘲笑的语气问她:“你丈夫什么时候回来?让我们见见。”那是郭淑琴最难受的时候。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孤立无援,她没有办法堵住众人的世俗之嘴,只好打电话给李素芝:“素芝,求求你了,你回来一次吧。哪怕只是一天半天都行!”可是电话打了很多,李素芝只是好言安慰,却没有时间回去。

一晃三年多过去了。1996年,李素芝到北京开会,利用空闲时间到了大连。他不知道郭淑琴住在哪里,只好找到了医院。郭淑琴突然见到丈夫,满腹的委屈、满腹的痛苦、满腹的幸福再也无法控制,泪如雨下。擦干眼泪,郭淑琴拉着丈夫的手,挨个科室去拜访,她向每一个人介绍,我的爱人回来了,我们没有离婚,他在西藏,我们挺好!

1999年,因厂子不景气,45岁的郭淑琴办理了内退手续。回到家里,每天面对着电视,无所事事,她的心里空落落的。

2000年,郭淑琴去了深圳,在一家民营医院打工。一年后,这家医院在大连开了一家分院,郭淑琴便来到了大连,可是不多久,这家医院倒闭,郭淑琴下岗了。幸好,大连金州区长庚医院聘她当妇产科主任。虽然这家医院规模很小,只有30多张床位,但是郭淑琴工作非常尽心尽责。

李素芝在做客新浪网时曾说过:“我退休以后,打算带着妻子和孩子去旅游,把我过去欠她们的,甚至欠朋友、亲戚的,都尽量弥补回来。”

大爱无边,情洒雪域

四年前,一个12岁的藏族小姑娘到姨妈家帮忙看孩子,她吃了干牛肉后,误喝了电瓶里的硫酸水,结果食管被烧得只剩一条线。她的母亲背着她去那曲一家医院,结果没有看好。因为家里无钱,妈妈便把她背回了家,听天由命了。之后,在当地政府有关领导的关心下,这个小姑娘被送到了军区总医院。小姑娘已经16岁了,可看起来还像个几岁的孩子。李素芝给她诊治后,发现她的体质太弱了,无法承受大手术。他先在她的肠上打洞灌氨基酸、脂肪乳等流质营养品,增加营养,增强她的体质。一个多月后,李素芝用其一段肠子代替了食道,成功地给她做了手术。小姑娘很快得到了康复,她所花费的24万元医药费全部由总医院承担了。

看着这个可怜的小姑娘,李素芝落泪了。他打电话与郭淑琴商量,要把小姑娘收养下来。郭淑琴完全同意,而李楠本来就想资助两个特困女童,一家三口很快达成了共识。于是他们给小姑娘取名叫“李吉吉”,办理了有关手续,正式收养了她。如今,17岁的李吉吉在拉萨八一学校上一年级,她的生活费、学费全部由李素芝负担。郭淑琴每个星期都给她打一次电话,勉励她好好学习,告诉她,等她学好汉语后就接她到大连继续读书。一家人其乐融融。

漫长的29年,李素芝忍受着难以割舍的爱情和亲情的牵挂,为西藏、为祖国做出了卓越的成就,赢得了世人的真情爱戴。(沈俊峰)

(中国廉政报道网)

第五篇:情洒计生爱无声

------记铜梁县大庙镇计生办主仼、优秀共产党员宗玉文

文/赵呈荣

宗玉文,男,47岁,铜梁县大庙镇计生办主任。他自2005年5月担任计生办主任以来,在计生战线上一干就是6年。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大庙镇的计生工作不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素质一流、管理规范的基层计生工作队伍。他所在的大庙镇年年被评为铜梁县计生优质服务先进乡镇,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县、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一心为民办实事

宗玉文同志性格朴素,工作作风踏实,为认真抓好辖区的计生工作,他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扑下身子为民办实事,在他的带领下,大庙镇先后开展了以“送温暖、送健康、献爱心”为主要内容的“亲情服务进村(居)”活动,及时建立“三查”服务台账,指导育龄群众及时就医,确保了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积极推行“双向激励型”工作机制,极大地提高了人口计生工作效率;大力实施计生民心工程,推行计划生育一站式服务,坚持以便民服务为平台,推行为育龄群众服务代理制,由村(居)计生干部集中到镇计生办或由计生办工作人员集中到县里为辖区育龄妇女或群众代理办事。通过开展一系列服务,真正做到了方便群众,不让群众办事多跑路,受到了辖区群众的普遍欢迎。

帮扶特困显真情

在关爱计生弱势群体方面,宗玉文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满足贫困计生家庭的实际需求,他定期在辖区组织召开座谈会,并举办以关爱贫困计生母亲为主题的关怀行动,为贫困母亲送去了慰问金,鼓励她们发展生产,提供脫贫致富信息。对那些特困母亲家庭给予生活上的关怀和照顾,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家住大庙镇文兴社区长安街的李春英,今年52岁,身体欠佳无职业,其丈夫是截肢后安有假肢的残疾人,可命运的不公并没有因此而住手,2004年,她的独生儿子在外打工时不幸身亡。从此,她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宗玉文上任不久,在走访群众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带领镇计生协的同志到李春英家进行慰问,给她家送去了生活用品和救助金,并根据计生政策给他们办理了特别扶助,又经与民政部门协调,还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6年来得到宗玉文帮助的特困计生户还有5户,每户的困难情况不同,他就根据其家庭实际量身制定扶贫规划,大力发展种养业和商品经济,并帮助有经营能力而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家庭协调小额贷款,请来农技专家实地指导。如今得到他帮助的莲胜村村民胡兵逢人便夸赞:“宗主任真是我的大恩人啊!”

不谋私利解民忧

在处理自己亲情问题上,宗玉文从不利用特权谋取私利,就连他的亲友有困难时找到他,他也从不准向组织上提仼何要求。他有个弱智姨妹,丈夫在乡下务农,家里还有个患癫痫病的儿子,家庭生活很困难,全家靠低保生活,按说完全符合计生部门的有关资助,可作为计生办主仼的他,总是不把其放在其中。每次由最基层报上去的贫困名单中只要有亲友的名字,他总要将其取出。为了不让亲友感到失望,她经常都自掏腰包,善意谎称是组织上的资助。

计生工作离不开辖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融洽干群关系,宗玉文经常带领计生办工作人员深入计生群众家中,为他们排忧解难,为育龄妇女提供康检、妇科病普查等服务,帮助辖区计生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入学和就业信息服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宗玉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一名计生工作者和一名共产党员的可贵品质,也谱写了一曲丹心为民的计生赞歌。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情洒教坛谱范文】相关文章:

情洒彼岸花范文05-21

德行天下 情洒校园04-13

心系社保情洒蒲坂09-11

村史 修谱范文04-12

靠谱论文范文05-08

赵世家谱范文05-18

春蚕精神谱范文05-18

故里谱华章范文05-19

海洋谱华章范文05-20

基层谱华章范文05-20

上一篇:如何写教案范文下一篇:汽修班口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