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企业财务管理规定

2024-04-09

所属企业财务管理规定(精选6篇)

篇1:所属企业财务管理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

为适应中国11发展总公司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行所有者、管理者、经营者三者分开又相对统一的集团化管理模式的需要,合理规范11系统各所属企业(不包括参股公司,以下简称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管理,保证企业沿着健康和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特制订本规定,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之“所属企业财务管理规定”。

第二条

各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财务体制。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规模,按照会讨“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独立的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的财会人员,负责本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第三条

总公司设立财务本部,代表总公司行使对各企业的财务领导权,为各企业财务部门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各企业财务部门在本企业总经理直接领导下工作,同时接受总公司财务本部的业务领导。

第四条

总公司财务本部会同投资管理部对总公司重大项目实行资金的筹措、调拨和管理,以及重大项目的投资改造、财务预决算、利润考核与收益分配等实行直接控制。

第五条

各所属企业因所属行业和经营范围不同,应根据国家《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0个分行业的企业财斧制度和13个分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具体的财务制度和办法。凡总公司财务本部制订的明确规定运用各企业的财务制度和办法,各所属企业必须遵照执行。各所属企业制订的财务制度和办法不得与总公司规章制度相抵触,并须报总公司财务本部批准或备案后方可实行,财务本部对其制度和办法的执行情况有监督检查权。

第六条

各企业财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办理各种财会业务时,严格遵守国家的财务制度、财经纪律以及总公司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企业各项财务制度、规定和办法的变更与修改,须经财务本部批准或报财务本部各案。

第七条

各企业领导应注意发挥财会人员的作用,努力为财会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

件,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企业重要的经济合同、贸易合同的谈判及投资、融资或其它重大经营管理决策,应有财务部门的经理(负责人)参与,决策者应认真听取其意见。

第八条

11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核算。各企业的任务,由总公司统一按照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等部门下达的计划,分解下达给各企业。总公司主要下达完成利润计划、上缴管理费基数并辅以营业额等指标。各企业必须认真落实各项计划指标,并据此制定具体的财务计划和全年财务预算,以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第九条

各专业公司(不包括有独立人事权的专业公司,下同)的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负责人、主管)和财务人员统一由总公司财务本部直接选派和调遣,对各子公司和有独立人事权的专业公司的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负责人)总公司财务本部有任免建议权。第二章

资金、资产和对外投资管理

第十条

各企业的流动资金是为保证完成业务经营和生产任务而使用的周转金,它包括总公司拨给的流动资金、企业自有流动资金、银行信贷和其它资金,管理制度《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之“所属企业财务管理规定”》。总公司财务本部除提供投入资本中的流动资金外,原则不再提供其它流动资金。非经总公司财务本部批准,各企业不得将流动资金用于正常经营以外的其它用途,或非法转移给其他单位。

第十一条

信贷资金是各企业自行向银行申请的借款。各企业符合规定条

件的筹资、融资活动,可向总公司申请为其提供信用担保,但应符合总公司制定的《关于资金担保和开立信用证的规定》的相关条

件,同时必须与总公司签订“保证书”。各企业需要总公司为其垫付的货款、项目公司的开办费等,总公司在审核批准后,视同发放贷款办理。凡各所属企业向总公司申请的借款,除按总公司制定的审批程序申请外,总公司财务本部将参考银行贷款利率加息计算。

各专业公司一次从外部借款500万元以内的,必须报总公司财务本部备案,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必须报总公司财务本部批准。

第十二条

各企业的所有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其它资产,不论其是总公司投入的还是经营中形成的,均属国有资产,都应纳入本单位财务帐目进行核算和监督,各所属企业都不得持有帐外资产,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十三条

各企业要制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凡购置的资产都要建帐登记、定期清查,发生溢损应及时查清原因并处理。企业的经营者在经营本企业的资产时,应努力实现本企业资产结构的最优化,提高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十四条

各所属企业进行重大项目开发和对外投资时,必须经过周密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减少盲目性,做到科学决策。各所属企业占用总公司的资金或惜款对外投资或开发项目,以及超出授权权限的,均应按规定报总公司审核批准。第三章

收入、成本管理

第十五条

各所属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确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思想,努力增收节支,认真搞好成本核算,力争做到每一笔业务都有所盈利。

第十六条

各所属企业的一切收入均应及时进入其在银行开立的帐户,纳入本单位会计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隐瞒、截留收入,或者私设“小金库”,搞帐外资金。

第十七条

各所属企业应根据总公司的指导思想和计划指标,编制相应的销售。利润和资金计划,并报总公司财务本部。

第十八条

各所属企业编制的各项计划应对总公司任务进行合理分解,以便于控制和考核。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标准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同行业标准实事求是地确定,不互相攀比。

第十九条

各所属企业要根据本单位的行业特点,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规定,建立科学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不得乱挤乱摊成本。成本项目、计算方法、开支标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全面预算中各成本项目的指标(按收入比例确定的除外)不得任意突破。如确有必要改变和突破的,应事先报总公司财务本部批准。第四章

税收、利润管理

第二十条

各所属企业都应切实树立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第二十一条

各所属企业按国家税收征管条

例规定的办法纳税,即:应按属地原则就地交纳的税种,各企业应及时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缴库;应由总公司统一交纳的税种,各企业必须及时足额将税款上缴总公司。

第二十二条

各所属企业实现的税后利润,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总公司制度合理分配。原则上应按下列顺序进行:弥补上年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和公司留利。

第二十三条

法定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积金累计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50%以上的可不再提取;公益金按税后利润的5%一一10%提取,用集体福利;企业留利应先适当提取任意公积金,其余自主决定使用。上交或管理费按年初总公司下达任务数及时足额上交总公司。愈期不交者,总公司将派出工作组对其进行审查,并按有关规定对其领导班子进行处理。第五章

会计报告

第二十四条

各所属企业应按规定真实、及时地编制、报送各种会计报表,按规定单独编报报表的企业,其各种报表应报总公司财务本部。不单独编报报表而与总公司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应于当月终了后5日内向总公司财务本部报送规定的内部报表,财务本部于当月10日出汇总合并报表。

第二十五条

根据重要性原则,有关重大事项应予单独披露或附加文字说明,年终报表必须要有关于本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和说明。

第二十六条

总公司财务本部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有权减少或增加各所属企业上报总公司财务本部会计报表的种类和数量,或者要求补报有关资料。第六章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是对11系统各所属企业财务工作的原则性规定,各企业必须严格遵守。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总公司财务本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篇2:所属企业财务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依据总公司集团化管理模式改革方案的原则和精神,结合总公司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总公司财务本部代表总公司对11系统各所属企业(以下简称所属企业)行财务领导和管理权,为所属企业财务部门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同时对各专业公司(不括有独立人事管理权的专业公司,下同)财务人员及外派的各级财务人员有直接调配权考核管理权,对其它公司各级财务负责人有建议任免权。第二章 财会机构设置 第三条 各所属企业必须设立独立的财会部门,直属该企业总经理领导,同时接受总司财务本部的业务领导和管理。第四条 各所属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业务规模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财公部门的人员编制,选配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爸胜任相应岗位工作的人员从事本企业的财会工作。专业公司财务人员的编制和配备由总公司财务本部负责。第三章 财务人员调配 第五条 专业公司的财务经理(主管)和财务人员均由总公司财务本部直接选派和调遣。经总公司财务本部同意,也可由专业公司自行推荐财务人员,但必须通过财务本部的业务考核并转人事本部按总公司人员招聘程序办理。第六条 专业公司下属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专业公司总经理聘任,报财务本部备案。第七条 各子公司及下属企业、参股公司可以采取择优录用的方法自行在当地聘任财务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各子公司聘任的财务负责人报总公司财务本部备案。第八条 根据工作需要,总公司财务本部有权通过人事本部直接向各子公司派驻财务负责人。第九条 财务本部征求各用人单位意见后,有权调动所属各级财务人员,所属各级财务人员应服从财务本部的工作安排,听从工作调动,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两次以上不服从工作安排者,财务本部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或提请人事本部按公司制度进行处理。第十条 总公司财务本部对外派的各级财务人员采取定期轮换制,聘任期为1一2年(试用人员除外),以锻炼财会专业队伍、提高他们全面和多项的工作技能和适应能力。第十一条 决定派出的各级财务人员人选要经财务本部考核了解,并征求人事本部意见后,由财务本部总经理签署派任决定,经总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由财务本部和人事本部共同下达任职通知书。第十二条 总公司财务本部派驻各企业的各级财务人员,仍隶属总公司财务本部管理和考评。第十三条 总公司财务本部人员和派出的各级财务人员的档案及任聘手续,由总公司人事本部管理。第四章 财务主管及各级财务负责人职责 第十四条 根据国家《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分行业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及本企业实际情况,建立本企业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健全本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和核算制度,设置岗位,安排人员,明确分工,实施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监督工作。第十五条 贯彻执行总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和计划指标、利润指标,并保证完成,一切围绕经济效益开展工作。第十六条 按照总公司财务本部要求,制定本企业财务制度和年度的财务计划、预算(收人和支出),按规定做好各期报表的编制上报工作,真实、及时、准确地向总公司财务本部呈报财务报表和资料。第十七条 执行国家各项税收政策,保证企业依法纳税。第十八条 对企业违反国家政策、法令、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要坚决抵制,对违纪和不执行总公司规定的行为要及时向总公司财务本部汇报。第十九条 接受总公司财务本部的领导,做好财务分析,特别是所在企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加强财务管理,向财务本部和所在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第二十条 加强对所在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锻炼,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履行当家理财的职责,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第五章 会计交接 第二十一条 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第二十二条 会计人员办理移交手续前,应将经办事项结清,并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各项移交内容、交接日期等。交接双方及监交人应签章。移交清册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第二十三条 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财务经理(主管)监交。财务经理(主管)办理交接手续,属总公司派谴的由总公司财务本部财务管理处派员监交;不属总公司派谴的由该公司总经理监交。第六章 考评办法 第二十四条 各级财务人员必须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对违反国家各项政策法令、财经纪律、财务制度和规定及本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利用职权、弄虚作假、玩忽职守、侵害企业权益,给企业造成损失者,财务本部将提请人事本部按总公司相关制度进行相应处理。第二十五条 为全面衡量各级财务人员的实际业绩,总公司财务本部将根据总公司的考核办法通过定期考核其日常工作和派专人检查组对各级财务人员的德、才、勤、绩实行全面考评。同时认真听取用人部门经理的意见。第二十六条 考评结果,将决定各级财务人员的晋升、降职、奖罚和续聘。总公司财务本部将在用人方面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激励约束机制,表扬和鼓励先进者,鞭策和帮助落后者,惩罚和辞退不称职者,建立竞争机制,树立竞争意识,为11公司培养一支品行端正、技术熟练、作风过硬、善于管理的财会专业队伍。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总公司财务本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篇3:所属企业财务管理规定

一、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 事业单位对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缺乏改革创新, 它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在进行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仍然以传统财务管理方法应用为主, 其中增量预算法是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主要方法, 这种方法在进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中, 主要以之前项目销售与成本费用作为依据, 实现项目资金预算编制, 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项目资金预算编制所需要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成本, 但是, 这种预算编制模式在财务管理应用中不仅需要保证之前预算项目的资金金额合理, 同时也要保证未来各个预算编制项目的合理性, 还要保证预算编制项目是企业经营互动中的必须项目。因此, 采用事业单位传统财务管理方式进行所属企业管理中, 如果之前某个经营项目自身的合理性存在问题, 但是在预算编制应用中如果没有被发觉, 就会导致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及预算编制产生一定的问题, 从而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发展提升产生相应的不利作用和影响。此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 传统财务管理方式进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应用在提升所属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活力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局限性, 并且往往会出现所属企业为取得同样多的预算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情况, 这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极其不利。

其次, 事业单位在进行所属企业财务管理中, 对于所属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控制不够充分, 也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通常情况下, 由于事业单位所属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内部控制与管理相对较弱, 再加上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受到政策制度的作用影响, 积极性不够, 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受到上级影响, 因此, 在实施会计信息决策中, 由所属企业向上级部门进行相关政策的汇报, 会对于所属企业运营效率产生影响, 导致所属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增加, 对于企业管理发展产生不利作用和影响。

再次, 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中对于设备类长期资产的管理相对缺乏, 导致企业资产损失比较严重。通常情况下, 由于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设备类固定资产购置是经过上级部门审批的, 并且在设备资产购买中一些固定资产并不是所属企业所需要资产, 而是上级部门为满足自己需求购置的, 这样就容易导致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在进行设备资产管理中积极性不够, 同样, 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以及管理都不能够得到保障, 这样一来就容易产生较大的资产损失, 对于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不利作用和影响。

最后, 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人员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 由于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相对缺乏, 这样一来就导致对于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够充分, 在对于企业各类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中没有按时进行, 同时对于企业应收款项收回可能性进行合理估计, 导致企业利润虚高, 对于所属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很大的不利作用和影响, 容易增加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制约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事业单位加强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事业单位进行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的强化实施, 不仅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各项计划以及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同时,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 财务管理是其管理的核心部位, 是事业单位目标计划完成实现的重要保障, 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公益服务载体, 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另一方面, 由于事业单位作为非生产性单位, 事业单位的活动物质条件是由国家财政提供的, 因此, 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的强化实施, 对于保障国家资金安全与完整, 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发挥都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

其次, 事业单位是促进社会发展以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市场秩序维持的重要机构组织, 加强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能够对于国际资金安全与完整性进行保障, 同时也是实现国家制度与规定落实的重要反映表现, 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三、事业单位加强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首先, 事业单位在加强对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应注意建立较为分明的责任、权利以及利益关系制度, 保证对于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性, 从而实现对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的强化提升。其中, 实现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关系分明化, 就是要求在对于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关系改革基础上, 通过放权让利, 使所属企业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 充分发挥在市场经济与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从而推进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提升。

其次, 要求事业单位要做好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内部审计监督模式, 制定合理有效的所属企业财务监督与管理制度, 对于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以促进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提升。在进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财务管理中, 通过所属企业财务报表审批制度的制定, 对于财务人员职责进行明确基础上, 加强对于所属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通过制度约束, 实现所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提升。

再次, 事业单位在加强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还可以通过对于所属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的统计以及做好所属企业经营收益分配, 以投资回报率为依据落实合理的利润目标, 来实现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的强化提升。

最后, 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对所属企业财务预算、决算的审批制度, 强化财务预算约束和改革创新, 包括审批经营者的中长期财务战略和目标规划, 审批年度财务预决算, 把财务管理的目标分解落实到财务预算当中, 建立以资本保增值为核心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和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来促进所属企业预算管理的发展提升, 进而推动所属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提升。

四、结语

所属企业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事业单位以及国家社会经济和市场发展都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和影响, 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继续推进, 各事业单位要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 对所属企业通过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 以促进事业单位与所属企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马慧玲.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研究——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实践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36) .

篇4:所属企业财务管理规定

随着我国沿海港口竞争日趋激烈,各大港口逐渐将目光从沿海地区转向内陆腹地;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等战略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迈入快车道,区域分工和产业转移加快,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交流和互补效应持续增强,使得沿海港口腹地不断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内陆港作为内陆地区外贸物流的中转基地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沿海港口所青睐。目前国内已经建设和计划建设的内陆港合计达到40多个,从北到南已形成若干内陆港群,包括以大连港为龙头的东北内陆港群、由天津港牵头的中东部内陆港群、从江浙沿海一带向华南和西南内陆辐射的内陆港群等。[1]

目前,我国沿海港口企业大多采取组建新公司并派业务员进驻内陆港的方式对其实施管理,但对内陆港之间以及内陆港与沿海港口企业之间的业务联系缺乏足够重视,几乎没有沿海港口企业成立专门的实体公司来统一管理所属内陆港。随着我国内陆港数量不断增长,现行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迫切需要创新以达到沿海港口与内陆港协同发展的目标。

2现行“点对面”内陆港管理模式的弊端

目前沿海港口企业对所属内陆港通常采取“点对面”管理模式(见图1),这种分散管理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沿海港口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实现与若干内陆港的无缝对接,导致各内陆港与沿海港口的码头、堆场、海关、检验检疫、铁路、公路、货代、船代等部门单线联系,各自为战,与沿海港口形成“点对面”作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货物通关效率下降,阻碍无水港业务健康、有序、快速发展;(2)沿海港口与内陆港之间的运输主要由内陆港或与其合作的运输企业负责,船公司和沿海港口通常不介入,使得船公司很难将内陆港作为提单上的进口目的港或出口启运港,导致内陆港无法真正成为沿海港口的延伸。

3新型“点对点”内陆港管理模式的优势及实施要点

3.1“点对点”内陆港管理模式的优势

为克服“点对面”内陆港管理模式的弊端,建议沿海港口企业采用新型的“点对点”集中管理模式(见图2),在沿海港口设立内陆港管理公司,由内陆港管理公司全权负责内陆港货物在沿海港口的业务操作。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由内陆港管理公司搭建内陆港口岸信息平台,所有与内陆港货物有关的舱单信息、运抵信息、海关放行信息等均通过该平台汇总、分拨;(2)由沿海港口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协调铁路、海关、检验检疫、银行等部门进驻内陆港管理公司,实行“一站式”办公,从而实现内陆港作业模式的集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3.2“点对点”内陆港管理模式的实施要点

“点对点”内陆港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沿海港口、内陆港、物流企业、地方政府及海关和检验检疫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3.2.1沿海港口

3.2.1.1成立内陆港管理公司

内陆港管理公司为独资或合资性质,并满足以下条件:

(1)配备独立的仓储场地和设施;

(2)具备铁路装卸、拆装箱等功能;

(3)为海关、检验检疫、银行等部门实行“一站式”办公提供条件;

(4)开发功能完善的内陆港口岸信息平台,与海关、检验检疫部门、船公司、内陆客户等联网;

(5)配备高素质的管理团队,能够较好地协调母港方面的码头、堆场等业务,具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

(6)配备一定数量的自备箱,供内陆港应急周转使用;

(7)具备报关、报检、货物港内驳运等功能。

3.2.1.2给予内陆港业务支持

(1)对内陆港受理的货物实行“三优先”政策,即港口手续优先、码头场地优先、作业优先;

(2)在港口费用方面,对内陆港受理的货物给予最大幅度的优惠;

(3)协助内陆港开展业务。

3.2.2内陆港

(1)开发内部管理系统,并与内陆港口岸信息平台联网,采集和分析周边收发货人、业务量等信息;

(2)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发提运单担保等融资功能,为收发货人提供融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货源;

(3)在满足海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经海关审批同意,增加经营内贸业务,从而与沿海港口业务全面对接,获得更多货源支撑,增加利润来源,并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4)加强还箱点建设,推动船公司或其代理公司在内陆港设立还箱点,为其提供充足箱源,保证货物及时出运;

(5)沿海港口企业派员进驻。

3.2.3船公司及陆运企业

(1)在内陆港实现业务操作集约化的前提下,由沿海港口及地方政府引导水路、公路、铁路等运输部门参与内陆港货物陆运工作,尽快在内陆港开通集装箱班列,降低运输费用。

(2)鼓励大型船公司进驻内陆港,引入集装箱调运业务,并为船公司揽货及签发多式联运提单提供配套服务,使内陆港真正成为多式联运提单上的始发港(地)和目的港(地)。对买卖合同或信用证规定凭已装船提单结汇的货物,船公司或其代理公司应当在船舶离港后内完成提单签发工作,以节省货主到沿海港口签发提单再回当地结汇的时间;沿海港口实行签发码头(港站)收据的办法,发货人凭码头(港站)收据向船公司或其代理公司换取正本提单。

(3)力争使铁路部门对外贸集装箱海铁联运做到“五定”,即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

3.2.4地方政府

3.2.4.1需要沿海港口所在地方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

(1)在税收、用地、资金、信息平台开发等方面给予内陆港管理公司大力支持;

(2)协调口岸海关、检验检疫、铁路、银行等部门进驻内陆港,实行“一站式”办公;

(3)与铁路部门加强协调,尽快建设、开通港口专用铁路线;

(4)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内陆港所在地方政府的协调和沟通,引导内陆港所在地方政府提高对内陆港建设的重视程度。

3.2.4.2需要内陆港所在地方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

(1)协调各有关部门,赋予内陆港更多的特殊区域功能,如进口保税、出口退税等功能,从而增强内陆港综合竞争力,促进内陆港健康快速发展。此项工作可分为“三步走”:第一步,赋予内陆港进口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功能;第二步,赋予内陆港B型保税物流中心功能;第三步,赋予内陆港综合保税区功能。

(2)在税收、用地、资金、信息平台开发等方面给予内陆港实体公司大力支持,例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给予内陆港建设贴息优惠贷款;先行先试,鼓励采取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吸纳民间资本进行投资;推动各类贷款担保机构向内陆港建设投资企业实施政策倾斜,鼓励风险资金进入。

(3)协调属地海关、检验检疫、铁路、银行等部门进驻内陆港,实行“一站式”办公,以方便进出口企业在内陆港“一站式”办理金融、保险、通关等业务。

(4)与铁路部门加强协调,解决沿海港口与内陆港之间的铁路运输问题,争取在内陆港开通“五定”班列。

(5)由财政、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联合建立内陆港协调委员会,以加强对内陆港建设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统筹规划:一方面,要加强对公路、铁路、水路等不同类型物流平台的总体布局,强化物流平台的多样性和协调性;另一方面,要防止同类型物流平台在同一地区有效辐射半径内重复建设。此外,还应当建立重点物流企业联系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促进物流产业健康发展。[2]

(6)制定出台内陆港发展扶持政策,并加大推介和宣传力度,以吸引知名船公司、船代、货代等物流企业进驻内陆港。[3]

3.2.5海关和检验检疫等部门

海关和检验检疫等部门现有的通关模式无法满足内陆港一次性办结通关手续的要求。例如,按海关总署要求,实行区域通关的企业必须为A类监管资质以上,但内地这类企业数量较少,加之此类企业的货物无需海关监管车,货物进内陆港的情况不多,从而对内陆港货运量产生抑制作用,并导致内陆港的海关监管仓库和保税仓库因业务量较少而无法报批。为此,建议各部门积极配合,深入研究,创新内陆港进出口货物通关模式,在明确海关、沿海港口、内陆港的职权、权利及义务的前提下,采取多部门共享资源的电子通关模式,实现进出口货物在内陆港一次性办结手续。[4]具体措施如下:

(1)赋予内陆港保税仓库、监管仓库等更多功能;

(2)属地海关派员进驻内陆港开展相关业务;

(3)进一步完善内陆港便捷通关模式;

(4)根据内陆港业务开展情况,逐步对内陆港出口货物实施运抵报告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孙家庆,唐丽敏,刘敬彬,等.集装箱内陆港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23-24.

[2] 王刚. 内陆无水港建设与发展模式探索[J]. 港口经济,2009(3):27-30.

[3] 刘琼,蔡玉凤.无水港与沿海港口联动发展模式初探[J]. 港口经济,2009(9):24-26.

[4] 张继明,王庆声. 天津港发展内陆无水港的实践与做法[J].天津经济,2007(9):25-28.

篇5:所属企业财务管理规定

财字„2009‟001号 签发人:??

关于下发《集团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委派

管理办法》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各下属公司:

现将《集团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委派管理办法》下发给你们,请于发文之日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集团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委派管理办法》

二○10年二月十六日

主题词:下发 管理办法 通知 抄报:董事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2月16日印发(共印19份)

????集团

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委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集团(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环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或“集团公司”)权益,加强集团财务管理,规范和统一会计核算,明确集团委派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职责、权利与工作关系,保证其能有效行使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职能,使集团各项财务制度得以贯彻执行,根据集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环境??有限公司所属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下属公司”或“派驻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集团委派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以下简称“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是指集团公司向其下属公司委派的、对所派驻企业的资产运营以及财务会计情况进行管理与监督的财务总监或财务经理等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该财务负责人由集团公司直接委派,为所派驻企业经营决策班子成员之一,由集团公司直接管理。

第二章 任职资格、职责与责任

第四条 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的任职资格:

1、必须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一般要求财经管理类专业大专(含)以上学历,中级(含)以上职称,五年以上工作经验(三年以上同职工作经验),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

2、必须具有优秀的职业能力:

1)能合理组织会计核算,为股东及经营管理决策层提供真实会计信息;

2)能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筹集资金,合理组织资金投放、资金筹集和资金管理;

3)能综合组织财务管理活动和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 4)能完成资本经营和税收筹划工作; 5)能有效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和风险控制。

3、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1)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思路清晰、思维活跃,能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强,善于调查研究和逻辑判断,尤其是具有解决问题和预防风险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廉洁自律、坚持原则、严守企业商业秘密。

第五条 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的职责:

1、负责制定并监督和执行下属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组织财务会计核算,审核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和分析报告并与下属公司总经理共同签署上报;参与下属公司经济合同、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的拟订和审查。

2、监督和检查下属公司财务运作,监控各项财务收支活动并与下属公司总经理联合审批规定限额范围内的经营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对于超越授权权限、违反管理制度的经济行为应当给予提醒和制止。

3、参与集团公司对所派驻企业考核方案的制定,参与下属公司经营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

4、拟订下属公司财务预算和财务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资产(债务)重组方案和增资扩股方案,审定下属公司重大经营计划、投资计划、融资计划,对经集团公司批准的企业重大计划和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在下属公司的总体经营目标下负责企业资本经营和税收筹划工作,负责下属公司审计工作的协调与配合。

6、负责下属公司财务人员的任用、奖惩和绩效考核;组织财会人员培训,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

第六条 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的责任:

1、对下属公司签署的财务会计报告和分析报告的真实性与总经理承担共同责任。

2、对下属公司预算与决算报告编制的真实性、客观性、及时性、完整性承担责任。

3、对下属公司各项资产的保全承担监督责任。

4、对下属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承担监督责任。

5、对下属公司执行国家财经制度和集团公司各项制度的行为承担监督责任。

6、对下属公司的内审工作承担领导责任。

7、对其他职权范围内事项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章 工作原则、工作关系、业务管理和人事管理 第七条 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的工作具有独立性原则,在人事关系、经济关系与监控职责上与所属公司保持独立。

1、人事关系独立。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由集团公司任命,按集团的相关制度进行聘任(所属公司总经理的亲属不得担任该企业财务负责人),由集团公司进行直接管理,所属公司无权聘任或解聘财务负责人。

2、经济关系独立。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的薪酬由集团按集团公司薪酬管理制度决定,其工资、奖金、补贴、社保等费用由集团公司发放,年终由派驻企业将上述费用统一支付给集团公司。财务负责人履行工作职责期间所发生的交通差旅费等管理费用按派驻企业的制度在派驻企业开支。

第八条 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接受“双重管理”,业务上接受集团公司的直接管理与领导,行政上接受所派驻企业总经理的管理与领导,要积极支持和配合总经理的经营管理工作。其与派驻企业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的工作关系如下:

1、与派驻企业的关系:

1)为派驻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服务;

2)行使业务监督与管理职能时独立于派驻企业总经理; 3)行政上接受派驻企业总经理的领导;

2、与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的关系:

1)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是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的日常管理机构;

2)业务上接受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的指导与监督; 3)接受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的审计监督;

第九条 集团财务管理中心负责提名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委派人选并对其薪酬提出建议,可以对当前的财务负责人提出解聘或撤换建议;负责指导和监督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履行财务管理职责,接受其工作述职;负责对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进行考核;负责对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的履职情况进行审计,当其离职或轮岗时进行离任审计。

第十条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的人事管理,对财务负责人的委派和人事变动有建议权,拟定其薪酬,并按集团公司的决定起草任命、调动或解聘文件;协助财务管理中心对其进行日常工作管理,参与对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的考核。

第十一条 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的任期一般为两年,期满后集团公司原则上安排轮换;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辞职需经集团公司批准,并必须提前一个月提出申请,离职时由集团财务管理中心进行离任审计,审计结束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实行目标管理,由集团财务管理中心和人力资源部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考核制度进行考核;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在企业文化、职业技能和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保证其能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第四章 工作报告与述职

第十二条 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必须向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提交下述定期工作报告:

1、财务会计报告;

2、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3、企业可能存在的各种经营风险、税务风险和政策风险的预警报告;

4、月度工作计划与总结;

5、集团公司要求的其他定期报告。

第十三条 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必须向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提交重大事项及专项报告:

1、对超出公司授权权限的各项经营活动及时报告;

2、对企业经营方向的重大调整、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重要人事变动及时报告;

3、对企业重大法律纠纷和诉讼、涉税事项的最新进展情况及时报告;

4、对经公司批准的企业重大计划和方案执行情况进行专题报告;

5、对集团公司要求的其他事项及时报告。

第十四条 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必需向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定期进行工作述职。

1、定期工作述职分为月度、季度和年终述职。述职工作由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安排,财务负责人应按要求及时上报述职报告及相关材料。工作述职必须采用书面报告形式,按相关制度规定的报告格式和内容要求编写,如计划与总结、财务会计报告等,没有格式规定的由报告人选择合适的格式,将事情清楚、明了、完整、准确的表述即可。

2、每月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集团公司报告所派驻企业当月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其他主要事项。

3、每季度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集团公司报告所派驻企业当季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分析和建议等。

4、每年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集团公司报告所派驻企业当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分析、说明和建议等。

5、述职报告内容必须反映派驻企业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完整、准确,有无虚假;财务状况是否良好,有无潜亏,有无呆坏账发生的可能;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能对公司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等方面重大政策性变化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企业负责人在经营管理中是否有违法、违纪和违规问题;是否有账外资金、体外循环、滥发奖金、截留隐匿收入、乱挤乱摊成本;对经营管理方面的意见或建议等。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篇6:气象局所属企业规范管理调研分析

省市县气象部门所属企业组建、运行和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

一、气象部门所属企业基本情况

(一)企业个数。截止到目前,气象部门市县所属企业共124个。其中市级气象部门所属企业31个,县级气象部门所属企业93个。烟台市局所属企业5个,泰安、威海市局所属企业4个,济宁、德州市局所属企业3个,滨州市局所属企业2个,济南市局没有企业,其他市局所属企业1个。个别县局外2个及以上企业,个别县局没有组建企业,一般县局所属企业为1个。

(二)企业性质。124个企业中,112个为法人企业,12个为非法人实体。112个法人企业中,国有独资企业42个,股份公司企业70个。70个股份公司中,一般是由气象部门为第一投资主体,职工集资为第二投资主体。

(三)注册资金。124个部门所属企业总注册资金为2945.13万元。其中注册资金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有43个,5-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下同)的37个,10-30万元的16个,30-50万元的11个,50-100万元的15个,100万元以上的2个。其中以货币形式和以实物形式投资各占一半左右。最多注册资金为200万元,最少注册资金为0.5万元。

(四)经营收入。2006年全年经营收入为1.6亿,占全部气象科技服务收入的60%以上。主要收入项目为防雷、施放气球、气象信息服务等收入。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投资不规范问题。气象部门所属企业大都组建于2002-2003年左右,由于当时国家一般不再审批国有独资企业,县级气象部门只有县气象局1个法人单位,解决不了第二投资主体问题,因此,有56%以上的部门企业利用职工集资入股形式组建了股份企业。个别单位甚至以气象部门职工个人名义组建企业,实际上是气象部门的企业。与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禁止以个人承包、职工内部参股分红等形式开展气象科技服务,显然不符。

(二)抽逃注册资金问题。多数企业存在虚假注资或抽逃注册资金问题。其投资资金来源不属事业基金投资,而是利用流动资金方式注册企业,既没有上级部门投资成立企业的批文,单位事业帐中也未作为对外投资进行帐面处理,造成了虚假投资。正因为注册资金不规范,有的企业在完成公司注册后,将注册资金抽逃。《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三)财务管理混乱问题。一是入账不规范。譬如,防雷监测、防雷设计技术评价服务、竣工验收监测服务等应该在国家认可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运行的项目,收入进入企业账户,显然不符合国家规定,服务签章与收费签章也不相符,用户有质疑,也严重影响气象部门的形象。二是支出不规范。企业账户上支出气象局支付的费用,职工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等也从企业账户中直接列支,客观上形成了“政企不分、兼职去酬”问题。三是企业支出签字均由主管部门负责人审签,不符合公司运行有关规定。

(四)管理不规范问题。鉴于部门企业的特殊性,这些部门企业没有完全按照《公司法》要求政企分开、独立运行,对企业资产和产权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和界定,造成企业实体无法按照科学的现代资本运作方式来运作成长。一是多为气象部门在职人员在企业中任职,个别县局仍是主要负责人担任企业法人代表,与《**省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规定“县局确需成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不得担任企业法人。”,明显不符。个别市局公务员身份人员仍担任企业法人。二是回报主管部门方式较混乱,主管部门大多以直接从企业中列支方式收取投资效益,不符合国家规定。三是企业没有产权登记,也没有经过年检,没有接受企业主管部门监督和管理,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四是企业经营没有完全纳入收支预算,不符合中国气象局的有关规定。五是目前对企业缺乏统一的、科学的管理,大多是实行简单的经济承包或上缴管理费考核指标来对企业进行管理。

(五)无资质作业问题。目前,我省县级气象部门所属企业绝大部分尚没有依法取得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专业资质,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县局都在违法承揽防雷工程设计、施工工程,违反中国气象局《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六)企业人员身份问题。现有在编人员均与原单位签订了劳动聘用关系协议,享受国家事业单位的有关人事工资和福利等待遇。但如果进入了所登记注册的企业则从法律上讲,应该是与原单位的人事关系脱钩,即组织人事关系转入企业。所注册的企业也应与其管理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主

经营、自负营亏,从而实现政企、事企分离。而目前气象部门所属企业属“官办”性质,即由气象部门在编人员组成企业的主体,但同时人员的组织、人事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这种体制客观上造成财政预算经费从事业单位支付,而津贴、绩效等从企业中支付,不符合国家规定。

三、加强对部门企业规范管理的思考

市级气象部门所属企业相对比较规范,而县级气象部门所属企业问题很多。这些问题均是非常复杂而有亟待尽快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省局成立专题工作组,法规、计财、监审等部门人员参加,必要时可以邀请我局法律顾问和工商、国资管理部门相关专家参加,专题研究我省气象部门所属公司现状,结合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探讨研究制定出规范部门所属企业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能够在目前基础上加以规范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规范,二是在目前条件下不能依法规范的,坚决予以注销,特别是县级气象部门来说,目前国家的相关政策县级气象部门没有企业不影响气象科技服务开展。

(一)规范企业组建。完全按照公司法要求规范组建部门企业,不得以职工集资、个人分红形式开展气象科技服务。对目前以职工集资入股成立的企业进行清理。

(二)规范注册资金。凡是以货币形式投资的,要按规定取得权限部门的批准,并以事业单位事业发展基金中支出。凡是已固定资产投资的,应由具备资质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固定资产评估。不得用气象业务部门的关键设备、房产等进行入股,可以按照签订租用合同租用给公司有偿使用。

(三)规范资金收支。严格按照《**省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实施办法(暂行)》规定,收取规定服务项目的服务费用,不得将应在事业单位运行的项目纳入企业运行。严格企业成本核算,与企业运行无关的经费不得在企业中支出。

(四)规范管理运行。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管理企业,并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为企业依法办理产权登记,每年接受企业主管部门的年检和财务审计。主管部门以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角度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不得越位,不得缺位。企业以租用主管部门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名义回报主管部门,以使用气象台等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料名义向其交纳协作费,以上费用协商工商管理部门可以列入成本。

上一篇:护士辞职报告标准下一篇:匹诺曹的作文